CN10167736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7362A
CN101677362A CN200910173582A CN200910173582A CN101677362A CN 101677362 A CN101677362 A CN 101677362A CN 200910173582 A CN200910173582 A CN 200910173582A CN 200910173582 A CN200910173582 A CN 200910173582A CN 101677362 A CN101677362 A CN 101677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stop portion
state
stop part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3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7362B (zh
Inventor
折口阳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77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7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7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73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18Heads with mechanism for moving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其以可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一方向是绕经过第一构件的第一假想轴线的周向;以及止挡机构,其用于界定第二构件绕第一假想轴线的转动范围。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包括使用时安装到建筑物或房间的天花板或墙壁的所谓摇摄-倾斜摄像机(pan-tilt camera)的摄像机设备在内的电子设备是公知的,并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7-110472中揭示。
在多数情况下,所描述的这种电子设备包括:基座(第一构件);设置在基座上用于绕经过基座的假想轴线转动的框架(第二构件);支撑在框架上的摄像机部分;以及用于使框架绕假想轴线转动(即,用于使框架在摇摄方向上转动)的驱动部分。
电子设备包括设置在摄像机部分和基座部分两者上的电路,并需要在摄像机部分和基座部分的电路之间传输拍摄图像信号、控制信号、电力供应等。
过去,在基座和壳体之间设置具有固定端子和相对于固定端子转动并与固定端子接触的可动端子的滑环,使得通过滑环传输拍摄图像信号、控制信号、电力供应等。
滑环对于转动的角度没有限制,但是由于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之间发生摩擦,所以其在试图提高耐久度方面是不利的。此外,因为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由较昂贵的金属材料制成,所以滑环在试图实现成本降低方面是不利的。
因此,已经提出了利用具有柔性的导线构件来将摄像机部分的电路和基座的电路彼此连接,并将导线构件的中间部分具有余量地绕假想轴线布置。
利用上述构造,因为导线构件具有余量,所以即使壳体相对于基座在预定的转动范围内转动,也没有应力施加到导线构件。但是,如果发生故障使得例如壳体转动了三或四周,则应力施加到导线构件。
因此,在基座和壳体上绕假想轴线等半径的位置处设置用作止挡件的配合突起,使得它们在绕假想轴线的周向上彼此抵靠,以限制壳体的转动范围。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此结构,在如上所述基座的配合突起和框架的配合突起彼此抵靠以限制壳体的转动范围的情况下,壳体相对于基座的转动范围被限制为小于360度。
因此,如果需要使壳体相对于基座转动超过360度,必须使用滑环。这在试图实现提高耐久度和成本降低方面是不利的。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在试图实现提高耐久度和成本降低方面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其以可在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两者上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一方向是绕经过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假想轴线的周向;以及止挡机构,其用于界定所述第二构件绕所述第一假想轴线的转动范围。所述止挡机构包括:第一止挡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上;以及第二止挡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上以与所述第二构件一体转动。所述第一止挡件具有分别可在退避位置和抵靠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当在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分位于抵靠位置且所述第二止挡部分位于退避位置的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回转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移动以建立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分位于退避位置且所述第二止挡部分位于抵靠位置的第二状态;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回转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被阻挡不能移动,以停止所述第二构件的进一步转动;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回转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移动以建立所述第一状态;当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回转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被阻挡不能移动,以停止所述第二构件的进一步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其以可在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两者上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一方向是绕经过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假想轴线的周向;以及止挡机构,其用于界定所述第二构件绕所述第一假想轴线的转动范围。所述止挡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上;以及止挡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上以与所述第二构件一体转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选择性地在退避位置和抵靠位置之间移动。当在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构件位于抵靠位置且所述第二滑动构件位于退避位置的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滑动构件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转动的所述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移动以建立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构件位于退避位置且所述第二滑动构件位于抵靠位置的第二状态;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滑动构件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转动的所述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被阻挡不能移动,以停止所述第二构件的转动;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滑动构件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转动的所述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移动以建立所述第一状态;并且当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滑动构件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转动的所述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被阻挡不能移动,以停止所述第二构件的转动。
利用该电子设备,可以在不使用滑环的情况下用简单和紧凑的构造将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的转动范围限制和界定在大于360度的范围内。这对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耐久度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的摄像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在摄像机系统中使用的远程控制器的平面图;
图3和4分别是在图2的箭头A和B的方向上观察时的视图;
图5是摄像机设备的立体图;
图6是摄像机设备的正视图;
图7和8分别是在图6的箭头A和B的方向上观察时的视图;
图9是在图7的箭头C的方向上观察时的视图;
图10是摄像机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后分割体被移除的摄像机设备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摄像机设备的基座、外壳体和内壳体的立体图;
图13是摄像机设备的外壳体、基座和引线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摄像机设备的第一和第二驱动部分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摄像机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框图;
图16是图示传统镜头非使用范围的摄像机设备的侧视图;
图17是图示传统镜头非使用范围的摄像机设备的侧视图;
图18是图示当使用远程控制器来远程控制摄像机设备时摄像机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摄像机设备的基座、框架和止挡机构的立体图;
图20和21是止挡机构的操作立体图;
图22A至22D是使得第一止挡件从抵靠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并且第二止挡件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抵靠位置的视图;
图23A至23D是使得第二止挡件从抵靠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并且第一止挡件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抵靠位置的视图;
图24是示出框架的旋转范围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在修改方案中框架的旋转范围的示意图;
图26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止挡机构的视图;并且
图27和28是示出在第三实施例中止挡机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现在,将在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示出了包括本发明应用到的摄像机设备的摄像机系统。摄像机设备10连接到监视器12和远程控制器14,使得其受到远程控制。摄像机设备10、监视器12和远程控制器14构成摄像机系统100。
监视器12接收由摄像机设备10拍摄并从摄像机设备10通过线缆2供应到其的视频信号,以在其显示屏1202上显示图像。
远程控制器14将操作信号通过另一线缆4供应到摄像机设备10,以远程控制摄像机设备10。
图2至4中具体示出了远程控制器14。参考图2至4,远程控制器14包括多个操作构件,多个操作构件包括多个操作旋钮1402,多个操作开关1404,和操纵杆1406。
如果操作构件中的任一者被操作,则远程控制器14将相应的操作信号供应到摄像机设备10。
这里,操作构件中的任一者的操作是任意操作旋钮1402的旋转操作,任意操作开关1404的按压操作,或者操纵杆1406的旋转操作和/或摆动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5至18描述摄像机设备10。
首先参考图5,摄像机设备10包括基座16、外壳体18、内壳体20、摄像机部分22、第一驱动部分24(图14)、第二驱动部分26(图12)和转换镜头28(图10)。
外壳体18以可绕经过基座16的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基座16上。
内壳体20以可绕在与第一假想轴线L1相交的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在与第一假想轴线L1垂直的平面)上延伸的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外壳体18的上部的内侧。
摄像机部分22被容纳在内壳体20内。
摄像机设备10在例如其基座16的底面1610安装到例如桌子上面或天花板面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在此情况下,第一假想轴线L1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而第二假想轴线L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基座16)
参考图10,基座16包括平坦的基座主体1602和底板1604。基座主体1602具有高度、尺寸大于高度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以及尺寸大于宽度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底板1604通过螺钉N1安装到基座主体1602的下面,并形成基座16的底面1610。
橡胶撑脚1612设置在基座16的底面1610的四个角部处。
现在参考图9,包括视频端子1702、通信端子1704和电力供应输入端子1706在内的多个连接端子设置在基座16的后面上。
视频端子1702通过线缆2连接到监视器12(图1),以将视频信号供应到监视器12。
通信端子1704通过线缆4连接到远程控制器14(图1),以基于预定的接口规格来将控制信号传输到远程控制器14和从远程控制器14传输控制信号。
电力供应输入端子1706通过未示出的电力供应线缆接收dc电力供应。
(外壳体18)
参考图7,外壳体18包括:与基座16相对的基座部分18A、从基座部分18A的相对的左侧和右侧直立的一对左右侧部分18B、以及用于将左右侧部分18B的后面彼此连接的后部分18C。
参考图10,在本实施例中,基座部分18A、左右侧部分18B和后部分18C的上部一体化以形成前分割体30。
同时,后部分18C的除了上部以外的其余部分被形成为后分割体32。
换言之,外壳体18由前分割体30和后分割体32两个构件构成。
参考图11,外壳体18安装到框架34,使得其布置在基座16上。
参考图13,框架34通过轴承机构35以绕第一假想轴线L1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基座16上。
参考图12,框架34包括在基座16上延伸的基板部分3402、以及从基板部分3402的相对侧直立的一对侧板部分3404。
参考图10、11和12,外壳体18通过螺钉N2和N3安装到框架34,使得外壳体18用其基座部分18A覆盖基板部分3402,用左右侧部分18B覆盖相对侧上的侧板部分3404,并用其后部分18C覆盖相对侧上的侧板部分3404之间的后部。
(内壳体20)
参考图10,内壳体20由两个构件构成,包括与基座16相对的上分割体36,以及与基座16的相反一侧相对的下分割体38。
内壳体20通过未示出的螺钉安装到摄像机部分22,使得在框架34的左右侧板部分3404之间内壳体20用其上分割体36覆盖摄像机部分22的上部,并用其下分割体38覆盖摄像机部分22的下部。
具体而言,内壳体20安装到如图12所示的摄像机部分22,使得内壳体20设置在外壳体18的左右侧部分18B的上部之间。换言之,摄像机部分22结合在内壳体20内,并被内壳体20覆盖,并且内壳体20与摄像机部分22一体地移动。
参考图6,内壳体2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2002,使得当内壳体20安装到摄像机部分22时,摄像机部分22的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通过开口2002暴露于外部。开2002位于左右侧部分18B之间的中央。
(摄像机部分22)
参考图12,摄像机部分22布置在框架34的左右侧板部分3404之间,并在其相对的端部处以绕第二假想轴线L2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左右侧板部分3404上。
参考图15,摄像机部分22包括:用于捕获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的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以及用于拍摄由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引入的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以产生拍摄图像信号的图像拍摄装置42。
物镜4002(图12)位于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最靠近图像拍摄对象的一侧。
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包括:用于移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聚焦镜头以执行聚焦移动的聚焦机构44,以及用于移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变焦镜头以执行变焦移动的变焦机构46。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具有1至20倍的变焦比。
此外,摄像机部分22包括用于执行拍摄图像信号的预定信号处理以产生视频信号的信号处理部分48。
换言之,框架34包括作为第二电气设备部分的图像拍摄装置42、聚焦机构44、变焦机构46等。
(第一驱动部分24)
参考图14,第一驱动部分24使框架34相对于基座16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以使基座16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即,使基座16在摇摄方向上转动。
第一驱动部分24例如包括:第一电动机2402、用于将第一电动机240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框架34的未示出的传动机构等。包括齿轮机构或环带在内的各种现有公知的机构可以适用于如所述的传动机构。
构成第一驱动部分24的第一电动机2402和传动机构容纳在基座16的内部。
(第二驱动部分26)
参考图14,第二驱动部分26使摄像机部分22相对于框架34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以使内壳体20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即,使摄像机部分22在倾斜方向上转动。
第二驱动部分26例如包括第二电动机2602、用于将第二电动机260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摄像机部分22的传动机构2604(图12)等。包括包含蜗杆和蜗轮的齿轮机构和环带等在内的各种现有公知的机构可以适用于传动机构2604。
构成第二驱动部分26的第二电动机2602和传动机构2604容纳在内壳体20的内部。
(控制系统)
现在,描述摄像机设备10的控制系统。
参考图15,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驱动控制部分52、第一电动机驱动部分54、第二电动机驱动部分56、控制部分58、接口60等设置在基座16上作为第一电气设备。
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执行从信号处理部分48供应到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的视频信号的各种信号处理以产生预定格式的视频信号。
此外,在实施例中,因为转换镜头28是超广角镜头(即,鱼眼镜头),所以当使用转换镜头28时拍摄的图像失真。因此,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执行校正该失真的图像处理,使得在监视器12上显示清晰的图像。
驱动控制部分52将驱动信号供应到聚焦机构44和变焦机构46,使得聚焦机构44和变焦机构46可以操作。
第一电动机驱动部分54将驱动信号供应到第一电动机2402,以执行第一电动机2402的转动控制。
第二电动机驱动部分56将驱动信号供应到第二电动机2602,以执行第二电动机2602的转动控制。
控制部分58根据从远程控制器14通过接口60供应到其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驱动控制部分52、第一电动机驱动部分54和第二电动机驱动部分56。
具体而言,控制部分58根据从远程控制器14供应到其的与视频图像相关的控制指令,来控制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以执行视频信号供应的开始和停止,以及用于视频信号的各种工作处理。
此外,控制部分58根据从远程控制器14供应到其的与聚焦操作或变焦操作相关的控制指令,来控制驱动控制部分52。
此外,控制部分58根据从远程控制器14供应到其的与摇摄移动或倾斜移动相关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电动机驱动部分54和第二电动机驱动部分56。
接口60根据预定的通信协议来执行控制部分58和远程控制器14之间的通信控制。
从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供应的视频信号被提供给监视器12。
引线62在摄像机部分22和基座16之间传输视频信号、驱动信号、电力等。
具体而言,引线62形成用于在基座16的第一电气设备部分和框架34的第二电气设备部分之间传输信号的导线构件或者传输信号和电力供应的导线构件。这样的导线构件可以是线缆或光纤。
在本实施例中,引线62被形成为如图13和14所示的柔性线缆,并具有余量地绕第一假想轴线L1布置。因此,即使框架34相对于基座16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也不会有过大的力施加到引线62。
(转换镜头28)
参考图7、9、10和11,转换镜头28设置在后分割体32的上部。
转换镜头28在布置于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前方的情况下起作用。
转换镜头28将包括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和转换镜头28的光学系统的焦距相对于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单独的焦距朝向广角端一侧或摄远端一侧改变。换言之,转换镜头28改变仅包括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学系统的变焦比和视角。
在本实施例中,广角转换镜头被用作转换镜头28。更具体而言,具有0.24倍的光学放大倍数和屏幕的对角线所对的角度为180度的超广角镜头(即鱼眼镜头)被用作转换镜头28。
因为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变焦比如上所述为1至20倍,所以其中使用转换镜头28的整个光学系统的变焦比是0.24至约4倍。
转换镜头28被设置为,当摄像机部分22与内壳体20一起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直到内壳体20位于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转换镜头28的中心与摄像机部分22的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对准。
在本实施例中,转换镜头28的光轴与第一假想轴线L1和第二假想轴线L2两者均垂直地延伸。
因此,通过第二驱动部分26(图12)进行的内壳体20的转动在如图17所示的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和如图16所示的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之间进行。
(使用方法)
现在,描述使用远程控制器14来远程控制摄像机设备10的使用方法。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远程控制器14的操作开关1404中的一个形成为用于使转换镜头28在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之间切换的转换镜头切换开关1420。
因此,如果转换镜头切换开关1420打开,则远程控制器14将使用转换镜头的控制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另一方面,如果转换镜头切换开关1420关闭,则远程控制器14将不使用转换镜头的控制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
但是,如果操纵杆1406被操作以在图2中的X方向上(即,在左右方向上)摆动,则远程控制器14将使外壳体18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的控制指令(即,摇摄方向转动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
另一方面,如果操纵杆1406被操作以在图2中的Y方向上(即,在前后方向上)摆动,则远程控制器14将使内壳体20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的控制指令(即,倾斜方向转动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
此外,如果操纵杆1406被操作以在向左方向上转动,则远程控制器14将增大变焦比(即,朝向摄远端一侧改变焦距)的控制指令(即,摄远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
但是,如果操纵杆1406被操作以在向右方向上转动,则远程控制器14将减小变焦比(即,朝向广角端一侧改变焦距)的控制指令(即,广角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
参考图18,如果可向摄像机设备10供应电力,则控制部分58在步骤S10执行初始操作和基准位置设定操作。
初始操作是在用于开始摄像机设备10的操作的准备工作中初始化摄像机设备10的部件的操作。例如,作为初始化操作,控制部分58通过驱动控制部分52控制聚焦机构44和变焦机构46,以分别将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焦点位置和变焦比设定为预先确定的基准位置和基准变焦比。
第一基准位置设定操作是通过由控制部分58对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的控制将外壳体18和内壳体20定位到第一基准位置的操作。
具体而言,第一基准位置是如图7和8所示其中内壳体20在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并且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指向基座16的前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基准位置,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在与第一假想轴线L1垂直的平面上延伸。
当内壳体20在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时,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路从转换镜头28和外壳体18偏离,并且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焦距变为除了转换镜头28之外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单独的焦距。换言之,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变焦比和视角由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单独的变焦比和视角给定。
然后,在步骤S12,控制部分58判断是否从远程控制器14接收到使用转换镜头28的控制指令。
如果在步骤S12得到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N”(否),则控制部分58分别根据响应于操纵杆1406的操作从远程控制器14供应到控制部分58的摇摄方向转动指令和倾斜方向转动指令来控制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因此,在步骤S14,如图16所示,外壳体18和内壳体20分别绕第一假想轴线L1和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以执行摇摄操作和倾斜操作。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其中内壳体20位于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的状态下,外壳体18在350度的范围上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更具体而言,外壳体18在从第一基准位置在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中的每个方向上175度的范围转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内壳体20在从第一基准位置向下30度的范围和从第一基准位置向上90度的范围上转动。
注意,虽然内壳体20绕第二假想轴线L2的范围或转动不受具体限制,内壳体20可以转动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物镜4002与外壳体18的基座部分18A相对的位置,或换言之,从第一位置向下转动90度。
通过上述构造,因为用基座部分18A覆盖物镜4002,所以物镜4002可以受到有利的保护避免灰尘等。
如果在步骤S12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Y”(是),则在步骤S16,控制部分58执行第二基准位置设定操作。
第二基准位置设定操作是通过由控制部分58对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的控制将外壳体18和内壳体20定位在第二基准位置的操作。
具体而言,第二基准位置是其中内壳体20采取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并且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指向基座16的前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在与第一假想轴线L1垂直的平面上延伸。
此外,当内壳体20从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以转动方式移动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也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
在此期间,不存在图像拍摄对象的天花板或天空的图像被暂时地拍摄,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担心的是除了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之外的不需要的图像被显示在监视器12上。
为了防止如上所述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8,当内壳体20从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以转动方式移动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控制部分58控制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以在监视器12上显示切换屏幕。
作为如上所述的这种切换屏幕,监视器12的整个屏幕可以显示均匀色彩,例如,蓝色、白色或黑色。
也可以在控制部分58从远程控制器14接收到使用转换镜头28的控制指令的时间点,将当时拍摄的图像存储到存储器中,并将该图像作为切换屏幕图像显示在监视器12上。
通过如上所述显示这种切换屏幕图像,用户不需要如上所述观察这种不需要的图像,这在实现使用感受的改善方面是有利的。
然后,当内壳体20以转动方式移动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与转换镜头28的光轴对准,并且包括转换镜头28和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在内的光学系统的变焦比向广角端一侧或摄远端一侧改变(在本实施例中,向广角端一侧改变)。
控制部分58根据响应于操纵杆1406的操作从远程控制器14供应到控制部分58的摇摄方向转动指令来控制第一驱动部分24。因此,在步骤S20,如图17所示,外壳体18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以执行摇摄操作。
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转换镜头28不能在绕第二假想轴线L2的方向上移动,但是因为转换镜头28的视角为180度,所以摄像机设备10能够没有任何问题地在宽范围上拍摄图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内壳体20定位在转换镜头使用位置的情况下,外壳体18在绕第一假想轴线L1的350度的范围上转动。更具体而言,外壳体18在从第二基准位置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中的每个方向上的175度的范围上转动。
然后,在步骤S22,控制部分58判断从远程控制器14是否接收到不使用转换镜头28的控制指令。
如果在步骤S22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N”,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20。
但是,如果在步骤S22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Y”,则在步骤S24,与步骤S10相似地,控制部分58控制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以采取其中内壳体20定位在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并且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指向基座16的前方的第一基准位置。
此时,当内壳体20以转动的方式从转换镜头使用位置移动到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时,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也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
在此期间,不存在图像拍摄对象的天花板或天空的图像被暂时地拍摄,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担心的是除了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之外的不需要的图像被显示在监视器12上。
因此,与步骤S18相似,在步骤S26,当内壳体20从转换镜头使用位置以转动方式移动到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时,控制部分58控制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以在监视器12上显示切换屏幕。
通过如上所述显示这种切换屏幕图像,用户不需要如上所述观察这种不需要的图像,这在实现使用感受的改善方面是有利的。
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4以执行相似的操作。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和控制部分58构成了用于当内壳体20在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和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之间以转动方式移动时产生使切换屏幕图像显示在监视器12上的视频信号的切换图像信号产生装置。
在上述构造中,通过使内壳体20转动到其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与转换镜头28的光轴对准的转换镜头使用位置,能够执行使用转换镜头28的图像拍摄。
此外,通过使内壳体20转动到其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路从转换镜头28偏离的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能够执行仅使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图像拍摄。
现在,参考图19至23D描述本发明的概述。
参考图19,止挡机构64将框架34在基座16上的转动范围限制或界定为720度的范围,其中摄像机部分22(图12)支撑在框架34上。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构件是基座16,并且第二构件是框架34,框架34在基座16上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
参考图20和21,止挡机构64包括设置在基座16上的第一止挡件66和设置在框架34上以与框架34一体转动的第二止挡件68。
第二止挡件68以从框架34的下面突起的方式设置,并与框架34一体转动。
框架34绕第一假想轴线L1的相对转动方向中的一者此后被称为第一方向,相反方向此后被称为第二方向。
如图20和21所示,第一止挡件66具有分别在退避位置和抵靠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并由单个构件形成。
退避位置是当框架34转动时第一止挡件66不与第二止挡件68抵靠的位置,抵靠位置是当框架34转动时第一止挡件66与第二止挡件68抵靠的位置。
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两者均具有板的形式,并被设置为使得这些板彼此垂直地延伸。
第一止挡件66布置在抵靠面74上,用于绕由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的相交部分提供的支点摆动。
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在其退避位置倒伏在抵靠面74上,并在其抵靠位置从抵靠面74直立。
在如图22A所示其中第一止挡部分70位于抵靠位置并且第二止挡部分72位于退避位置的第一状态下,如图22B和22C所示当框架34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时第一止挡部分70被框架34的第二止挡件68抵靠,使得第一止挡件66移动以建立如图22D所示其中第一止挡部分70位于退避位置并且第二止挡部分72位于抵靠位置的第二状态。
当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止挡部分72被在第一方向上转动的框架34的第二止挡件68抵靠时,如图22D所示,第一止挡件66被阻挡不能移动,由此使框架34进一步的转动停止。
当如图23A和23B所示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止挡部分72被在第二方向上转动的框架34的第二止挡件68抵靠时,如图23C和23D所示,第一止挡件66移动以建立第一状态。
当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止挡部分70被在第二方向上转动的框架34的第二止挡件68抵靠时,第一止挡件66被阻挡不能移动,由此使框架34进一步的转动停止。
参考图24,在框架34转动时,第二止挡件68表现了如圆76所示的移动轨迹。
在本实施例中,当框架34(第二止挡件68)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时,其从如图22A所示的转动位置转动到如图22B和22C所示的另一转动位置,由此转过360度。随着框架34(第二止挡件68)在第一方向上进一步转动,其从如图22B和22C所示的转动位置转动到如图22D所示的又一转动位置,由此转过又一360度。
另一方面,当框架34(第二止挡件68)在第二方向上转动时,其从如图23A所示的转动位置转动到如图23B和23C所示的另一转动位置,由此转过360度。随着框架34(第二止挡件68)在第二方向上进一步转动,其从如图23B和23C所示的转动位置转动到如图23D所示的又一转动位置,由此转过又一360度。
因此,由止挡机构64将框架34的转动范围,即第二止挡件68的回转范围限制为720度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例,设置在基座16上的第一止挡件66和设置在框架34上的第二止挡件68形成止挡机构64,并且第一止挡件66由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形成。
因此,第二止挡部分72被在第一方向上回转的第二止挡件68抵靠,以停止框架34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此外,第一止挡部分70被在第二方向上回转的第二止挡件68抵靠,以停止框架34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
因此,可以在不使用滑环的情况下用简单和紧凑的结构将框架34相对于基座16的转动范围限制为大于360度的范围。这在实现摄像机设备10的耐久度的提高和成本降低方面是有利的。
注意,在如图25所示第一止挡件66布置在沿基座16的周向彼此偏离的两个位置的情况下,如果这些位置以彼此间隔180度的位置为基准例如在相反的周向上偏离期望的角度,则可以调节增大或减小框架34的转动范围。
更具体而言,可以在大于360度但小于720度的范围内调节框架34的转动范围的增大或减小。
如果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且抵靠面74形成为永磁体的面,则处于退避位置的第一止挡部分70或第二止挡部分72受到抵靠面74的磁力的吸引。
因此,无论摄像机设备10安装的姿态如何,即,即使摄像机设备10指向下或指向水平,可以预期第一止挡件66的姿态的稳定。这在实现止挡机构64的操作的稳定方面是有利的。
(第二实施例)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26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止挡机构64。
参考图26,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66还额外包括第三止挡部分78。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在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的抵靠位置,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从抵靠面74直立,但在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的退避位置,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退避并倒伏在抵靠面74上(图20和21)。
第三止挡部分78设置在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之间,使得其与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一体绕支点摆动。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止挡部分70被在第一方向上回转的第二止挡件68抵靠时,第一止挡件66移动以建立其中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位于退避位置且第三止挡部分78位于抵靠位置的第三状态。
如果在第三状态下第三止挡部分78被在第一方向上回转的第二止挡件68抵靠,则第一止挡件66移动以建立第二状态。
如果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止挡部分72被在第二方向上回转的第二止挡件68抵靠,则第一止挡件66移动以建立其中第一止挡部分70和第二止挡部分72位于退避位置且第三止挡部分78位于抵靠位置的第三状态。
如果在第三状态下第三止挡部分78被在第二方向上回转的第二止挡件68抵靠,则第一止挡件66移动以建立第一状态。
在此情况下,优选地,用摩擦力支撑第一止挡件66以进行摆动,使得其仅当作用在第一止挡部分70、第二止挡部分72或第三止挡部分78上的力高于预定水平时摆动。
在第二实施例中,因为额外设置第三止挡部分78,所以框架34的转动范围可以被设定在大于720度但小于1,080度的范围内。
(第三实施例)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止挡机构64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滑动构件80、82和84,容纳盒86,止挡件88等。
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似,止挡件88设置在框架34上。
第一、第二和第三滑动构件80、82和84以及容纳盒86设置在基座16上。
第一、第二和第三滑动构件80、82和84被容纳在容纳盒86中,使得第三滑动构件84置于第一滑动构件80和第二滑动构件82之间。
容纳盒86布置在基座16上并安装到基座16,并且第一滑动构件80和第二滑动构件82选择性地从容纳盒86的开口突伸。
更具体而言,当第一滑动构件80移动到突伸位置时,第二滑动构件82位于其整体容纳在容纳盒86内的退避位置。另一方面,当第二滑动构件82移动到突伸位置时,第一滑动构件80位于其整体容纳在容纳盒86内的退避位置。
在其中第一滑动构件80位于抵靠位置且第二滑动构件82位于退避位置的第一状态下,如果第一滑动构件80的第一配合面8002被在第一方向上回转的止挡件88抵靠,则建立第二状态。具体而言,第一、第二和第三滑动构件80、82和84从第一状态移动,直到第一滑动构件80位于退避位置且82位于抵靠位置,从而建立第二状态。
注意,通过第一滑动构件80的第一滑动面8010和第三滑动构件84的第二滑动面8410的配合以及第三滑动构件84的第二滑动面8412和第二滑动构件82的第一滑动面8210之间的配合,来实执行第一、第二和第三滑动构件80、82和84的上述移动。
此外,当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滑动构件82的第一配合面8202被在第一方向上回转的止挡件88抵靠时,第一、第二和第三滑动构件80、82和84被阻挡不能移动,由此停止了框架34的转动。
此外,当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滑动构件82的第二配合面8204被在第二方向上回转的止挡件88抵靠时,第一、第二和第三滑动构件80、82和84移动以建立第一状态。
另一方面,当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滑动构件80的第二配合面8004被在第二方向上回转的止挡件88抵靠时,第一、第二和第三滑动构件80、82和84被阻挡不能进一步移动,由此停止了框架34的转动。
利用具有上述构造的第三实施例,实现了与由第一实施例实现的相似效果。
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是摄像机设备。
但是,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电子设备,其中第二构件以可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两者上转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一方向是以经过第一构件的第一假想轴线为中心的周向。
本申请包含于2008年9月18日递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38997相关的主题,其整个内容通过引用而被包含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只要在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和其他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构件;
第二构件,其以可在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一方向是绕经过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假想轴线的周向;以及
止挡机构,其用于界定所述第二构件绕所述第一假想轴线的转动范围;
所述止挡机构包括
第一止挡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上,以及
第二止挡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上以与所述第二构件一体转动,
所述第一止挡件具有
分别可在退避位置和抵靠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
当在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分位于所述抵靠位置且所述第二止挡部分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回转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移动以建立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分位于所述退避位置且所述第二止挡部分位于所述抵靠位置的第二状态;
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回转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被阻挡不能移动,以停止所述第二构件的进一步转动;
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回转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移动以建立所述第一状态;并且
当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回转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被阻挡不能移动,以停止所述第二构件的进一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止挡件布置在抵靠面上以绕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的相交部分提供的支点摆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彼此垂直地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的抵靠位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从所述抵靠面直立,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的退避位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倒伏在所述抵靠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且所述抵靠面由永磁体的面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止挡件布置在抵靠面上以绕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的相交部分提供的支点摆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彼此垂直地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的抵靠位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从所述抵靠面直立,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的退避位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倒伏在所述抵靠面上;
所述第一止挡件还具有第三止挡部分,所述第三止挡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之间,以绕所述第一止挡件的支点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一起摆动;
当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转动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移动以建立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位于退避位置且所述第三止挡部分位于抵靠位置的第三状态;
当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三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转动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移动以建立所述第二状态;
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转动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移动以建立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位于所述退避位置且所述第三止挡部分位于所述抵靠位置的第三状态;并且
当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三止挡部分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转动的所述第二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止挡件移动以建立所述第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用摩擦力支撑所述第一止挡件来进行摆动,使得当作用在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止挡部分上的力高于预定水平时,所述第一止挡件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电气设备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上;
第二电气设备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上;以及
导线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之间,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气设备部分之间传输信号或者传输信号以及电力供应。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构件;
第二构件,其以可在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一方向是绕经过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假想轴线的周向;以及
止挡机构,其用于界定所述第二构件绕所述第一假想轴线的转动范围;
所述止挡机构包括
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上,以及
止挡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上以与所述第二构件一体转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选择性地在退避位置和抵靠位置之间移动;
当在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构件位于所述抵靠位置且所述第二滑动构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滑动构件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转动的所述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移动以建立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构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且所述第二滑动构件位于所述抵靠位置的第二状态;
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滑动构件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转动的所述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被阻挡不能移动,以停止所述第二构件的转动;
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滑动构件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转动的所述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移动以建立所述第一状态;并且
当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滑动构件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转动的所述止挡件抵靠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被阻挡不能移动,以停止所述第二构件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容纳盒,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被容纳在所述容纳盒内,使得在所述抵靠位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从所述容纳盒突伸,而在所述退避位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被容纳在所述容纳盒内,
所述止挡构件还包括第三滑动构件,所述第三滑动构件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构件之间并被容纳在所述容纳盒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电气设备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上;
第二电气设备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上;以及
导线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之间,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气设备部分之间传输信号或者传输信号以及电力供应。
CN2009101735822A 2008-09-18 2009-09-17 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73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8997 2008-09-18
JP2008-238997 2008-09-18
JP2008238997A JP2010074477A (ja) 2008-09-18 2008-09-18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7362A true CN101677362A (zh) 2010-03-24
CN101677362B CN101677362B (zh) 2012-11-28

Family

ID=42007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358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7362B (zh) 2008-09-18 2009-09-1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89682B2 (zh)
JP (1) JP2010074477A (zh)
CN (1) CN1016773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4211A (zh) * 2012-09-05 2015-05-06 索尼公司 图像获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3484B1 (ko) * 2010-09-16 2013-08-06 주식회사 씨앤비텍 감시용 카메라의 촬영조명 난반사 방지 장치
EP2844560B1 (en) 2013-03-31 2019-05-15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ayload mounting platform
US20150077614A1 (en) * 2013-08-16 2015-03-19 Simon P King Rotate-pan-tilt camera for videoimaging, videoconferencing, production and recording
CN104781600B (zh) * 2014-04-04 2017-01-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云台驱动装置及采用该驱动装置的云台组装体
WO2016004568A1 (zh) 2014-07-07 2016-01-1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限位装置及使用其的飞行器
CN104514966A (zh) * 2014-12-11 2015-04-15 成都佳美嘉科技有限公司 监控支架
AU2021244198A1 (en) * 2020-03-27 2022-11-10 American Sterilizer Company 360 degrees plus rotation camera module for surgical light head hand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5991A (ja) * 1988-06-30 1990-01-19 Pentel Kk ロボット回転軸のメカニカルストッパー装置
US5752096A (en) * 1991-02-14 1998-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featuring a single drive source and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JP3163872B2 (ja) * 1993-10-21 2001-05-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コンピュータ機器ならびに撮像装置
JPH07190162A (ja) * 1993-12-27 1995-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旋回機構
US6670985B2 (en) * 1994-09-28 2003-12-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ard device connectable to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JP2000183620A (ja) * 1998-12-10 2000-06-30 Nec Corp 回転体のストッパ機構
JP2000224463A (ja) * 1999-02-02 2000-08-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台及び該回転台付テレビカメラ装置
JP4043279B2 (ja) 2002-05-10 2008-02-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装置
DE602004019360D1 (de) * 2003-07-04 2009-03-26 Lg Electronics Inc Drehbare Kamera für ein mobiles Kommunikationsgerät
KR100703534B1 (ko) * 2005-03-09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세레이션 장치
JP2007110472A (ja) 2005-10-14 2007-04-26 Sony Corp 監視カメラの取り付け装置および監視カメラ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4211A (zh) * 2012-09-05 2015-05-06 索尼公司 图像获取装置
US9860435B2 (en) 2012-09-05 2018-01-02 Sony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e device with rotatable lens unit
CN104604211B (zh) * 2012-09-05 2018-04-06 索尼公司 图像获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7362B (zh) 2012-11-28
JP2010074477A (ja) 2010-04-02
US20100067180A1 (en) 2010-03-18
US8289682B2 (en) 201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7362B (zh) 电子设备
CN101677363B (zh) 摄像机设备
EP0862079B1 (en) Digital camera having synchronized movement of lens and flash
US20170272658A1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20170272657A1 (en) Shake-correction device and shake-correction method for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20190227261A1 (en) Multi-Axis Gimbal Extended Pixel Resolution Actuator
JP2003298920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5075238B (zh) 摄像机装置以及控制摄像机装置的方法
EP1855470B1 (en) Image offset adjustment apparatus for LCD projector and mobile phone having same
KR102391578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모듈을 구비한 전자장치
JP2003298919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6150198B2 (ja) 撮像装置
JP2008233579A (ja) 複眼撮影装置
JP6935801B2 (ja) 光学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7616255B2 (en) Single motor/actuator for adjusting two assemblies
KR102531925B1 (ko) 프로젝터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JP2022014320A (ja) 撮像装置
JP3492921B2 (ja) 立体カメラ装置
WO2024038803A1 (ja) 撮像装置
JP4212485B2 (ja) 立体撮像が可能な電子カメラ
JP2008199269A (ja) カメラ
JP2016020976A (ja) 撮像装置
JP5967868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JPH11202187A (ja) 撮像装置
CN103513392A (zh) 镜头驱动单元和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