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2570A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2570A
CN101662570A CN200910168467A CN200910168467A CN101662570A CN 101662570 A CN101662570 A CN 101662570A CN 200910168467 A CN200910168467 A CN 200910168467A CN 200910168467 A CN200910168467 A CN 200910168467A CN 101662570 A CN101662570 A CN 101662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view data
color
data
transform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8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雅范
后藤牧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62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2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11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with simulation on a subsidiary picture repro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色彩校正部,该色彩校正部对供给图像显示装置的单色图像数据或双色图像数据,实施使与由图像输出装置输出的单色或双色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由此,在预览显示单色或双色的图像数据时,能够使预览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与实际印刷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从而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预览显示。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输入图像数据的缩略图(thumbnail)或预览的显示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记录有图像处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有基于根据原稿种类和设定条件(印刷浓度、缩放处理的倍率、单面印刷或双面印刷、余白(margin)尺寸等)进行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一页一页地预览显示印刷对象的图像、或者将多张印刷对象的图像合成并预览显示的装置。
关于这样的预览显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包括对仅由1种颜色构成的单色图像(文件等黑白图像或广告单等由单一颜色构成的单色图像)进行复印的单色模式、和对由至少2种以上颜色构成的全色图像进行复印的模式,在将以单色模式和全色模式复印的图像记录到纸张上之前,在显示装置上进行预览。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进行预览时,不对图像数据实施边缘强调而生成预览图像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由对数变换电路将由扫描仪读入的RGB亮度信号变换成CMY浓度信号,通过使颜色与打印机的特性一致的掩蔽(masking)/UCR电路对变换后的CMY浓度信号进行处理,在进行由进行修剪、着色、缩放等各种图像编辑的电路、对印刷照片原稿进行平滑处理的空间滤波电路实施的处理后,由实现掩蔽/UCR电路的逆变换的逆掩蔽电路(backwardmasking circuit)、将CMY浓度信号复原成RGB亮度信号的逆对数变换电路、将RGB图像数信号从扫描仪的色彩空间向显示装置的色彩空间变换的3×3矩阵变换电路、和校正显示装置的非线性的伽玛校正电路进行处理,并将图像数据在显示装置上预览显示。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222145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8月17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135316号公报(公开日:1997年5月20日)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预览单色的图像,但是,关于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单色的图像数据时的校正处理并没有记载。因此,会产生印刷的图像与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不一致的问题。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没有关于将读入的图像数据以单色、双色进行显示的记载,而在以单色或双色进行预览显示时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虽然记载有作为掩蔽/UCR电路,通过考虑2次项的4×8的矩阵运算生成CMYK信号,在逆掩蔽电路中,通过3×4的矩阵运算进行逆变换,但是在上述的方法中色差会变大。由此,会产生印刷的图像与在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不一致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由于在印刷处理用的图像处理电路以外,作为预览用的图像处理电路设置有逆掩蔽电路、逆对数变换电路、3×3矩阵变换电路,因此电路规模增大。
如以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在以单色或双色进行印刷时,存在预览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与实际印刷的图像的颜色有差异、以及电路规模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其目的是提供在预览显示单色或双色的图像时,使预览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与实际印刷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从而能够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预览显示的图像处理装置等。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单色的单色图像数据的色彩变换部,将上述单色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并且将上述单色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色彩校正处理部,该色彩校正处理部对供给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述单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上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将输入图像数据变换成双色的双色图像数据的色彩变换部,将上述双色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并且将上述双色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色彩校正处理部,该色彩校正处理部对供给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述双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上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单色的变换图像数据的第一色彩变换部、和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双色的变换图像数据的第二色彩变换部,将由上述第一色彩变换部或上述第二色彩变换部变换后的变换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并且将由上述第一色彩变换部或上述第二色彩变换部变换后的变换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色彩校正处理部,该色彩校正处理部对供给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述变换图像数据,实施使由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上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向印刷装置供给单色图像数据或双色图像数据(变换图像数据),能够印刷单色图像或双色图像,通过向图像显示装置供给单色图像数据或双色图像数据,能够预览显示单色图像或双色图像。在此,对供给图像显示装置的单色图像数据或双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上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由此,在预览显示单色图像或双色图像时,能够使预览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与实际印刷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从而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预览显示。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所示的记载将会充分理解。另外,本发明的好处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是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下进行印刷处理时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内的一部分的框图,(a)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单色模式下进行印刷处理时的情况,(b)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双色模式下进行印刷处理时的情况。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是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下进行预览显示处理时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内的一部分的框图,(a)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单色模式下进行预览显示时的情况,(b)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双色模式下进行预览显示时的情况。
图5是表示伽玛曲线的图,(a)是表示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相应的伽玛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b)是用实线表示用于明显地显示文字的伽玛曲线、并用虚线表示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相应的伽玛曲线的图。
图6是表示在选择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是表示在传真发送模式下进行发送处理时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是表示在传真发送模式下进行预览显示处理时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是表示在传真接收模式下进行印刷处理时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是表示在传真接收模式下进行预览显示处理时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变形例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双色化处理部的详细情况的框图。
图13是上述双色化处理部的数据转换部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CMY的色彩空间,(a)是表示CMY的色彩空间中的平面RYWM的图,(b)是表示CMY的色彩空间中的剖面KRWC的图,(c)是CMY的色彩空间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RGB的色彩空间的图,(a)是表示RGB的色彩空间中的平面KRYG的图,(b)是表示RGB的色彩空间中的平面KRMB的图,(c)是RGB的色彩空间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输入模型的神经网络的图。
图17是表示输出模型的神经网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当从复印机模式、打印模式、传真发送模式、传真接收模式、图像发送模式中选择任一种模式时,执行所选择的模式的数字彩色复合机。
所谓复印机模式(复印模式),是指读入图像数据(读取原稿生成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的图像印刷到用纸上的模式。另外,所谓打印模式,是指将从与图像形成装置100连接的终端装置传送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印刷到用纸上的模式。所谓传真发送模式,是指将读取原稿而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电话线路发送到外部装置的通常的传真模式、和将上述图像数据添附在邮件中通过互联网进行发送的互联网传真模式。所谓传真接收模式,是指通过传真从外部装置接收图像数据,并将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印刷到用纸上的模式。所谓图像发送模式,是指:(1)将读取原稿而生成的图像数据添附在电子邮件中向指定的地址进行发送的模式(scan to e-mail模式)、(2)将读取原稿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由用户指定的文件夹的模式(scan to ftp模式)、和(3)将读取原稿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上的USB存储器等的模式(scan to usb模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像处理的动作上,如上述那样分类为传真发送模式和图像发送模式。
另外,在选择复印机模式、打印模式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选择输出黑白图像的黑白模式、输出全色图像的全色模式、输出仅由使用者期望的1种颜色构成的单色图像的单色模式、和输出由使用者期望的1种颜色与黑色构成的双色图像的双色模式中的任一种。
例如,在复印机模式或打印模式下,当使用者选择单色模式的情况下,印刷上述单色图像。另外,在复印机模式或打印模式下,当使用者选择双色模式的情况下,印刷上述双色图像的图像数据。此外,在单色模式或双色模式下,使用者从R(红)、G(绿)、B(蓝)、C(青)、M(品红)和Y(黄)中选择1种期望的颜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复印机模式下,能够设定自动判别模式。在设定了该自动判别模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判别复印对象是彩色原稿还是黑白原稿的自动色彩判别处理(ACS),在判别为彩色原稿的情况下,以上述的全色模式进行输出处理,在判别为黑白原稿的情况下,以上述的黑白模式进行输出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1所示,包括图像输入装置101、图像处理装置102、图像输出装置103、图像显示装置104、接收装置105、发送装置106、存储装置107和控制部108。
图像输入装置101是在复印机模式、传真发送模式、图像发送模式下读取原稿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单元。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图像输入装置101具有包括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的扫描部,将从原稿反射来的光变换成色分解为RGB的电信号(模拟的图像信号),并将该电信号输入到图像处理装置102。
此外,在选择上述的全色模式、单色模式、双色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的情况下,图像输入装置101都以全色(full color)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另外,当在图像处理装置102中进行上述的自动色彩判别处理的情况下,图像输入装置101也以全色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
图像处理装置102是对图像数据(图像信号)实施图像处理的集成电路,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构成。该图像处理装置102,如图1所示,包括A/D(模拟/数字)转换部2、黑点校正部(shading correction section)3、输入处理部4、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区域分离处理部6、压缩部7、区域分离信号压缩部8、解码部9、区域分离信号解码部10、画质调整部11、双色化处理部12、色彩校正部13、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空间滤波部(spatial filter section)15、缩放部16、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和中间灰度生成部18各块(block)。关于图像处理装置102中包括的各块的处理内容,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此外,图像处理装置102,在复印机模式、传真发送模式、图像发送模式下,对从图像输入装置101传送来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在打印模式下,对从终端装置发送来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在传真接收模式下,对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装置102,在复印机模式、打印模式、传真接收模式下,将实施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向图像输出装置103发送,在传真发送模式下,将实施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向发送装置106发送。另外,图像处理装置102,在图像发送模式的scan to e-mail模式下,将实施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向邮件处理部(未图示)发送,在图像发送模式的scan to ftp模式下,将实施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向规定的文件夹发送,在图像发送模式的scan to usb模式下,将实施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向规定的USB存储器发送。
图像输出装置(打印机)103将从图像处理装置102传送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印刷(形成)在记录介质(例如纸等)上,例如,能够举出使用电子照相方式或喷墨方式的彩色打印机。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是指打印模式下的印刷、复印机模式下的印刷、传真接收模式下的印刷中的任一种。
图像显示装置104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面板(未图示)所具备的液晶显示器,是能够进行彩色图像的显示的显示单元。另外,图像显示装置104由触摸面板覆盖,具有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输入接口的功能。即,在图像显示装置104上显示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各种指令的输入的GUI(图形用户接口)和操作指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复印机模式或传真接收模式下,在印刷执行之前,能够在图像显示装置104上显示作为印刷对象的图像的预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传真发送模式或图像发送模式中的发送执行之前,能够在图像显示装置104上显示作为发送对象的图像的预览。
另外,在复印机模式或图像发送模式下,在选择了全色模式的情况下,显示全色图像的预览,在选择了单色模式的情况下,显示单色图像的预览,在选择了双色模式的情况下,显示双色图像的预览。
此外,图像显示装置104并不限定于液晶显示器,也可以是液晶显示器以外的显示单元(例如,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
接收装置105是与电话线路或互联网连接,通过传真通信从外部装置接收图像数据的装置。另外,发送装置106是与电话线路或互联网连接,通过传真通信将由图像输入装置101输入的图像数据向外部装置发送的装置。
存储装置107是用于暂时保存由图像处理装置102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硬盘。
控制部108是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处理器的计算机,统括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所具备的各种硬件。另外,控制部108还具有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所具备的各硬件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功能。
接着,详细地说明在复印机模式、传真发送模式、传真接收模式、图像发送模式各模式下,由图像处理装置102的各块执行的处理的内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02中,存在当选择某个模式a时进行动作,而当选择与上述模式a不同的模式b时不进行动作的块(模式a、模式b是复印机模式、传真发送模式、传真接收模式、图像发送模式中的任一种)。另外,在图像处理装置102中还存在根据所选择的模式变更处理内容的块。另外,在图像处理装置102中,还存在:即使所选择的模式相同,在印刷用(发送用)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时进行动作,而在预览用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时不进行动作的块;和即使所选择的模式相同,在印刷用(发送用)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时和预览用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时变更处理内容的块。因此,以下,关于由图像处理装置102中包括的各块执行的处理的内容,按照不同模式进行说明,并且分为印刷处理时(或发送处理时)和预览显示时进行说明。
(1)复印机模式
(1-1)印刷处理时(图像印刷作业时)
以下,根据图1对图像处理装置102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下进行印刷处理时的图像处理装置102内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
A/D(模拟/数字)转换部2是将从图像输入装置101传送来的彩色图像信号(RGB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的图像数据(RGB数字信号)的块。黑点校正部3是对从A/D转换部2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实施将在图像输入装置101的照明系统、成像系统、摄像系统中产生的各种失真除去的处理的块。输入处理部4是对从黑点校正部3传送来的RGB的图像数据各自实施γ校正处理等灰度等级变换处理的块。
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根据在输入处理部4中进行γ校正等处理后的RGB的图像数据(RGB的浓度信号),进行由图像输入装置101读取的原稿的种类的判定。在此,作为被判定的原稿的种类,有文字原稿、印刷照片原稿、文字与印刷照片共存的文字印刷照片原稿等。另外,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还能够根据上述图像数据,进行作为判别所读取的原稿是彩色原稿还是黑白原稿的处理的自动色彩判别处理(ACS:Auto Color Selection(自动色彩选择))、和所读取的原稿是否是空白原稿(是否是单色的原稿)的判定处理。此外,从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输入到区域分离处理部6和压缩部7。
区域分离处理部6根据从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传送来的RGB的图像数据,进行对输入图像的每个像素判别该像素分类到什么样的图像区域、并生成表示该判别结果的区域分离信号的处理。在此,作为在区域分离处理部6中判别的图像区域,有黑色文字区域、彩色文字区域、网点区域等。此外,区域分离处理也可以不是对每个像素进行图像区域的判定的方式,而是对每个由多个像素构成的块进行图像区域的判定的方式。
压缩部7是进行将从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传送来的图像数据(RGB信号)编码的处理的块。此外,上述编码根据例如JPEG(Joint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方式进行。
区域分离信号压缩部8是对于对每个像素生成的区域分离信号实施压缩处理的块。此外,区域分离信号压缩部8中的压缩处理根据例如作为可逆压缩方法的MMR(Modified Modified Reed(改进的二维压缩编码))方式、MR(Modified Reed(改进的像素相对地址指定码))方式进行。
控制部108将从压缩部7输出的编码后的代码(编码后的图像数据)和从区域分离信号压缩部8输出的区域分离信号代码(压缩后的区域分离信号)暂时保存在存储装置107中,作为归档数据进行管理。控制部108,在被指示了复印输出动作的情况下,从存储装置107读出上述的编码后的代码和与该编码后的代码对应的区域分离信号代码,并分别传送到解码部9、区域分离信号解码部10。
此外,控制部108将上述编码后的代码的保存地址或数据名与区域分离信号代码的保存地址相对应地记入到管理表中。即,控制部108使用该管理表进行编码后的代码和区域分离信号代码的读出或写入的控制。
解码部9通过对上述编码后的代码实施解码处理,将上述编码后的代码解码为RGB的图像数据。另外,区域分离信号解码部10对上述区域分离信号代码实施解码处理。解码后的区域分离信号被传送到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空间滤波部15、中间灰度生成部18。在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空间滤波部15、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中,根据图像区域的种类进行图像处理内容的切换。
画质调整部11对从解码部9传送来的RGB的图像数据进行基底的检测,从而进行基底除去校正。另外,画质调整部11根据由用户从操作面板(未图示)输入的设定信息,进行RGB的平衡(色彩调整、红度蓝度这样的整体的色彩调整)、亮度、鲜艳度的调整。
另外,画质调整部11,在选择了单色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将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作为RGB的补色的CMY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在此,单色模式中的从RGB的图像数据向CMY的图像数据的变换处理,通过使用下述的公式1执行。此外,公式1中的系数r1~r3根据[表1]确定。例如,当使用者在单色模式中选择青色作为期望的颜色的情况下,参照[表1]的属于“青色”栏的r1~r3的值,选择r1=1、r2=0、r3=0。
C M Y = r 1 · a 1 r 1 · a 2 r 1 · a 3 r 2 · a 1 r 2 · a 2 r 2 · a 3 r 3 · a 1 r 3 · a 2 r 3 · a 3 × R G B + r 1 · c r 2 · c r 3 · c
……公式1
a1=-0.23046875
a2=-0.79296875
a3=0.0234375
c=255
[表1]
Figure G2009101684676D00111
即,全色模式时的来自画质调整部11的输出,如图1所示,成为RGB的图像数据,而选择单色模式时的来自画质调整部11的输出,如图2的(a)所示,成为CMY的图像数据。此外,选择双色模式时的来自画质调整部11的输出,如图2的(b)所示,成为RGB的图像数据。此外,图2的(a)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单色模式下进行印刷处理时的图像处理装置102的一部分的块,图2的(b)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双色模式下进行印刷处理时的图像处理装置102的一部分的块。
另外,由画质调整部11执行的鲜艳度的调整,能够通过在改变公式1的矩阵的r1~r3和a1~a3的各值之后使用该矩阵实现。因此,对于上述的鲜艳度的调整和单色模式中的图像数据的变换处理(从RGB向CMY的变换),能够共用矩阵,并能够共用图像处理电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鲜艳度的调整和单色模式中的图像数据的变换处理能够由同一个处理部(画质调整部11)进行。
双色化处理部12,是在选择双色模式的情况下,如图2的(b)所示,进行将从画质调整部11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CMY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块。此外,双色模式中的从RGB的图像数据向CMY的图像数据的变换处理,例如能够按照特开2007-28336号公报中记载的[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方法实现。
另外,双色化处理部12,在选择全色模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对从画质调整部11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该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色彩校正部13。另外,双色化处理部12,在选择单色模式的情况下,如图2的(a)所示,对从画质调整部11输出的CMY的图像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该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色彩校正部13。
色彩校正部13是在选择全色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将从双色化处理部12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CMY的图像数据的色彩校正处理,并且对该图像数据实施提高色再现性的处理的块。此外,上述的色彩校正处理通过生成使输入值(RGB)与输出值(CMY)相对应的LUT(look-up table:查找表),从所生成的LUT查找输出值来实现。
另外,色彩校正部13,在选择单色模式或双色模式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对从双色化处理部12输出的CMY的图像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该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
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是在选择全色模式或双色模式的情况下,进行从由色彩校正部13输出的CMY的图像数据生成黑色(K)的图像数据的黑生成,另一方面,进行从原来的CMY的图像数据减去黑色(K)的图像数据生成新的CMY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块。由此,在选择全色模式或双色模式的情况下,如图1和图2的(b)所示,CMY的图像数据由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变换成CMYK的4色的图像数据。
另外,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在选择单色模式的情况下,如图2的(a)所示,对从色彩校正部13输出的CMY的图像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该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后面的空间滤波部15。
此外,在选择全色模式或双色模式的情况下,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的输出和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后面的各块的输入输出,如图1所示,成为CMYK的图像数据。但是,在选择单色模式的情况下,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的输出和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后面的各块的输入输出,与图1不同,成为CMY的图像数据。
空间滤波部15对从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输出的CMYK或CMY的图像数据,根据区域分离信号(区域识别信号)进行基于数字滤波器的空间滤波处理(强调处理、平滑化处理等)。即,在空间滤波部15中,根据区域分离信号对每个图像区域执行不同的图像处理。
缩放部16是根据由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未图示)输入的缩放指令(表示印刷图像的倍率的信息),进行图像的放大或缩小处理的块。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是对从缩放部16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用于输出到用纸等记录介质上的输出γ校正处理的块。中间灰度生成部18使用误差扩散法或高频振动法,执行用于在图像输出装置103中印刷图像所需要的灰度等级再现处理(中间灰度生成处理)。
然后,从中间灰度生成部18输出的CMYK或CMY的图像数据被传送到图像输出装置103,图像输出装置103将该图像数据的图像印刷到记录介质(例如纸等)上。
(1-2)预览显示时
接着,根据图3说明当在复印机模式下显示印刷对象图像的预览时,由图像处理装置102的各块执行的处理的内容。图3是表示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框图,是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下进行预览显示时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
此外,关于A/D(模拟/数字)转换部2、黑点校正部3、输入处理部4、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区域分离处理部6、压缩部7、区域分离信号压缩部8、解码部9、画质调整部11、双色化处理部12的处理,与印刷处理时相同,因此以下省略其说明。
区域分离信号解码部10,如图3所示,在预览显示时,将解码后的区域分离信号传送到空间滤波部15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
色彩校正部13,在全色模式下,输入RGB的图像数据。此外,RGB的图像数据是适合于扫描仪(图像输入装置101)的色彩空间的数据。色彩校正部13进行将该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适合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色彩空间的R’G’B’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即,色彩校正部13进行将适合于扫描仪的图像读取特性的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适合于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的R’G’B’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此外,将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R’G’B’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也通过生成使输入值(RGB)与输出值(R’G’B’)相对应的LUT,从所生成的LUT查找输出值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全色模式下,印刷处理时的从RGB的图像数据向CMYK的图像数据的变换处理、预览显示时的从RGB的图像数据向R’G’B’的图像数据的变换处理,共用图像处理电路。
在此,图3与图1同样,表示选择全色模式时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色彩校正部13,在全色模式下,输入RGB的图像数据。但是,在单色模式或双色模式下,如图4所示,色彩校正部13输入CMY的图像数据。此外,图4的(a)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单色模式下进行预览显示处理时的图像处理装置102的一部分的块,图4的(b)表示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双色模式下进行预览显示处理时的图像处理装置102的一部分的块。
色彩校正部13,在单色模式或双色模式下,进行将CMY的图像数据变换成R’G’B’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即,色彩校正部13进行将适合于印刷处理的印刷特性的CMY的图像数据变换成适合于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的R’G’B’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此外,将CMY的图像数据变换成R’G’B’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也通过生成使输入值(CMY)与输出值(R’G’B’)相对应的LUT,从所生成的LUT查找输出值来实现。
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如图3和图4所示,在单色模式、双色模式和全色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下,对从色彩校正部13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都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直接将该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后面的空间滤波部15。
空间滤波部15对从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根据区域分离信号进行基于数字滤波器的空间滤波处理(强调处理、平滑化处理等)。即,在空间滤波部15中,与印刷处理时同样,根据区域分离信号,对每个图像区域执行不同的图像处理。
缩放部16进行将由从空间滤波部15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构成的图像的像素数变换成图像显示装置104的像素数的间隔剔除处理(减少像素数的处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面板上具备的图像显示装置104,与进行印刷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比较是低分辨率的,通常是极小型的显示器。因此,在预览显示时,需要将图像数据进行间隔剔除。另外,在缩放部16中,根据从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操作面板(未图示)输入的缩放指令(表示显示倍率的信息,如2~4倍等固定倍率)进行图像的放大或缩小处理。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对从缩放部16输出的图像数据,根据图像分离信号进行输出γ校正处理。更具体地进行说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根据区域分离信号,根据图像区域选择不同的伽玛曲线,对每个图像区域,使输出γ校正处理的内容不同。例如,对文字以外的区域,选择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显示特性相应的伽玛曲线,对文字区域,选择用于明显地显示文字的伽玛曲线。在此,图5的(a)是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显示特性相应的伽玛曲线。另外,图5的(b)的用实线表示的曲线是用于明显地显示文字的伽玛曲线。此外,图5的(b)的虚线是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显示特性相应的伽玛曲线,是为了与用于明显地显示文字的伽玛曲线进行比较而图示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根据区域分离信号进行伽玛曲线的选择,但也可以不进行基于区域分离信号的选择,而仅使用图5的(a)的伽玛曲线进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
中间灰度生成部18对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该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后面的图像显示装置104。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4能够根据R’G’B’的图像数据,显示作为复印对象的图像的预览。
此外,在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中执行的输出γ校正处理也可以由画质调整部11执行。
(1-3)关于各块的动作/不动作
如以上所述,在全色模式的印刷时,画质调整部11~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中,双色化处理部12不动作,除此以外的块全部动作(参照图1)。与此相对,在全色模式的预览显示时,画质调整部11~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中,双色化处理部12、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和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不动作,除此以外的块全部动作(参照图3)。
另外,在双色模式的印刷时,画质调整部11~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中,色彩校正部13不动作,除此以外的块全部动作(参照图2的(b))。与此相对,在双色模式的预览显示时,画质调整部11~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中,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和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不动作,除此以外的块全部动作(参照图4的(b))。
另外,在单色模式的印刷时,画质调整部11~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中,双色化处理部12、色彩校正部13和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不动作,除此以外的块全部动作(参照图2的(a))。与此相对,在单色模式的预览显示时,画质调整部11~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中,双色化处理部12、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和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不动作,除此以外的块全部动作(参照图4的(a))。
(1-4)关于处理步骤
接着,根据图6说明选择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时的处理步骤的一个例子。图6是表示选择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当选择复印机模式、并按压起动键(在S1中为“是”)时,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扫描原稿(S2),生成RGB的模拟信号。此外,在S1的按压起动键之前,使用者通过输入表示是否要预览显示的设定信息,对图像形成装置100设定有无预览显示。
S2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将RGB的模拟信号变换成RGB的图像数据(数字数据)(S3),对上述图像数据实施黑点校正(S4),对黑点校正后的RGB的图像数据实施输入γ校正处理(S5)。S5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RGB的图像数据进行原稿种类判定处理和区域分离处理(S6),进而,将RGB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存储装置107中(S7)。
S7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判定是否设定了“有预览显示”(S8),在没有设定“有预览显示”的情况下执行S9~S16,在设定了“有预览显示”的情况下执行S17~S23。以下,首先对S9~S16进行说明,然后对S17~S23进行说明。
在没有设定“有预览显示”的情况下(在S8中为“否”),图像形成装置100从存储装置107读出RGB的图像数据,进行基底除去校正、鲜艳度的调整等画质调整处理(S9)。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将与扫描仪的特性相应的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与打印机的特性相应的CMY的图像数据(S10),进而,将CMY的图像数据变换成CMYK的图像数据(S11)。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区域分离处理的结果,对CMYK的图像数据进行空间滤波处理(S12),对空间滤波处理后的CMYK的图像数据实施缩放处理(S13)。S13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对CMYK的图像数据进行输出γ校正处理和灰度等级再现处理(S14、S15),将该图像数据的图像印刷到用纸上(S16),结束处理。
当在S8中判定为设定了“有预览显示”的情况下(在S8中为“是”),图像形成装置100从存储装置107读出RGB的图像数据,进行与S9的画质调整处理相同的画质调整处理(S17)。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将与扫描仪的特性相应的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与显示装置的特性相应的R’G’B’的图像数据(S18)。S18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区域分离处理的结果,对R’G’B’的图像数据进行空间滤波处理(S19),对该R’G’B’的图像数据进行间隔剔除处理,使得R’G’B’的图像数据成为适合于显示器的分辨率和尺寸的数据(S20)。S20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区域分离处理的结果,对R’G’B’的图像数据进行输出γ校正处理(S21)。S21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R’G’B’的图像数据进行预览显示(S22)。S22之后,当从使用者输入表示允许打印的指令时(在S23中为“是”),图像形成装置100再次读出存储装置107中存储的RGB的图像数据,根据该图像数据执行S9~S16的处理,进行印刷。与此相对,当在S22之后,从使用者输入表示取消打印的指令时(在S23中为“否”),图像形成装置100结束处理。
(2)传真发送模式
(2-1)发送处理时(图像发送作业时)
图7是表示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框图,是表示在传真发送模式下进行发送处理时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此外,A/D(模拟/数字)转换部2、黑点校正部3、输入处理部4、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区域分离处理部6、压缩部7、区域分离信号压缩部8、解码部9的处理与复印机模式的情况相同,因此以下省略其说明。
在传真发送模式下,区域分离信号解码部10从存储装置107读出区域分离信号代码并解码,将解码后的区域分离信号向空间滤波部15发送。
画质调整部11将从解码部9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K的图像数据(表示灰色的浓淡的值)。此外,该变换通过使用规定的矩阵系数和下述的公式2进行。
亮度值(K的图像数据的值)=0.299r+0.587g+0.114b……公式2
r是红色的图像数据的值(浓度值),g是绿色的图像数据的值,b是蓝色的图像数据的值。
双色化处理部12、色彩校正部13、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对从画质调整部11输出的K的图像数据(信号)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该K的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后面的空间滤波部15。
空间滤波部15,对K的图像数据,根据区域分离信号进行基于数字滤波器的空间滤波处理(强调处理、平滑化处理等)。缩放部16根据发送分辨率对K的图像数据进行缩放处理。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对从缩放部16输出的K的图像数据进行输出γ校正处理(用于输出到用纸等记录介质上的γ校正)。中间灰度生成部18通过例如误差扩散法将K的图像数据变换成二值化图像数据。二值化图像数据由未图示的旋转处理部根据需要进行旋转处理,由未图示的压缩/解压缩处理部以规定的格式进行压缩,并保存到未图示的存储器中。
然后,发送装置(例如调制解调器)106,当进行与对方目的地的发送过程确保为能够发送的状态时,将上述存储器中保存的二值化图像数据以按照规定格式压缩后的状态读出,实施压缩格式的变更等需要的处理,并通过通信线路将该二值化图像数据依次向对方目的地发送。
(2-2)预览显示时
图8是表示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框图,是表示在传真发送模式下进行预览显示处理时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此外,传真发送模式中的预览显示,是指在传真发送前进行该传真发送的图像的预览显示的处理。
在预览显示时,A/D转换部2、黑点校正部3、输入处理部4、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区域分离处理部6、压缩部7、区域分离信号压缩部8、解码部9、区域分离信号解码部10、画质调整部11、空间滤波部15的处理,与传真的发送处理时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双色化处理部12、色彩校正部13、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中的处理与传真的发送处理相同,直接通过。
但是,在预览显示时,与发送处理时不同,如图8所示,从画质调整部11到图像显示装置104,在各像素中,发送3个K的图像数据(全部为同一值)。这是因为作为全色标准的图像显示装置104对1个像素需要3个值(图像数据)。
缩放部16对K的图像数据进行间隔剔除处理,使得由从空间滤波部15输出的K的图像数据构成的图像的像素数适合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显示尺寸的像素数。另外,在缩放部16中,根据从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操作面板(未图示)输入的缩放指令(表示显示倍率的信息,如2~4倍等固定倍率)进行图像的放大或缩小处理。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对从缩放部16输出的K的图像数据,进行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显示特性相应的γ校正。中间灰度生成部18对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输出的K的图像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该K的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后面的图像显示装置104。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4能够根据K的图像数据来显示作为传真发送对象的图像的预览。
另外,在传真发送模式的预览显示处理时,在画质调整部11中,RGB的图像数据被变换成3个K的图像数据。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直到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为止都不将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K的图像数据而进行图像处理,通过浏览器(browser)将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K的图像数据的方式。
(2-3)关于各块的动作/不动作
如以上所述,在传真发送模式的发送处理时,画质调整部11~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中,双色化处理部12、色彩校正部13、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不动作,除此以外的块全部动作(参照图7)。与此相对,在传真发送模式的预览显示时,画质调整部11~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中,双色化处理部12、色彩校正部13、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不动作,除此以外的块全部动作(参照图8)。
(2-4)处理步骤
接着,说明传真发送模式中的处理步骤的一个例子。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没有设定“有预览显示”的状态下,当由使用者输入传真发送指令时,如图7所示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并将该图像数据向外部装置发送。
与此相对,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定了“有预览显示”的状态下,当由使用者输入传真发送指令时,通过如图8所示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该图像数据被保存到存储装置107中,并且,该图像数据的图像的预览被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104上。当在显示预览的状态下使用者输入表示允许发送的指令时,读出存储装置107的图像数据,读出的图像数据如图7所示由解码部9~中间灰度生成部18进行处理,由发送装置106向外部装置发送。
(3)传真接收模式
(3-1)印刷处理时(图像印刷作业时)
图9是表示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框图,是表示在传真接收模式下进行印刷处理时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
在接收传真的情况下,接收装置105一边进行通信过程一边接收从对方目的地发送来的K的图像数据(1位(bit))。由接收装置105接收的K的图像数据由压缩/解压缩处理部(未图示)实施解压缩处理,由旋转处理部(未图示)根据需要实施旋转处理,由分辨率变换部(未图示)根据需要进行分辨率变换处理。然后,该图像数据暂时保存在存储装置107中。
另外,写入到存储装置107中的图像数据由控制部108传送到图像处理装置102的解码部9。解码部9、画质调整部11、双色化处理部12、色彩校正部13、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空间滤波部15、缩放部16、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和中间灰度生成部18,对从存储装置107传送来的图像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该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后面的图像输出装置103。图像输出装置103根据从中间灰度生成部18传送来的K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例如纸等)上形成图像。此外,当在传真接收模式下进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不进行图像处理,因此,也可以将保存在存储装置107中的图像数据直接输出到图像输出装置103。
(3-2)预览显示时
图10是表示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框图,是表示在传真接收模式下进行预览显示处理时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此外,传真接收模式中的预览显示,是指在通过传真接收到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在印刷该图像数据的图像之前,进行要印刷的图像的预览显示的处理。
在传真接收模式中的预览显示时,也与传真接收模式中的印刷处理时同样,写入到存储装置107中的图像数据由控制部108传送到图像处理装置102的解码部9。解码部9对从存储装置107传送来的图像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将该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未图示的位数变换处理部。位数变换处理部对从解码部9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位数进行变换(例如从1位变换成8位),将进行位数变换后的图像数据传送到后面的画质调整部11。即,虽然没有图示,但在图10中,在解码部9与画质调整部11之间具有位数变换处理部。
画质调整部11,如图10所示,当对每个像素输入1个K的图像数据时,将该K的图像数据生成3个并输出(全部为同一值)。这是因为作为全色标准的图像显示装置104对1个像素需要3个值。
然后,双色化处理部12、色彩校正部13、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对从画质调整部11传送来的K的图像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该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后面的空间滤波部15。空间滤波部15使用数字滤波器对K的图像数据进行模糊处理等。
缩放部16对K的图像数据进行间隔剔除处理,使得由从空间滤波部15输出的K的图像数据构成的图像的像素数适合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显示尺寸的像素数。另外,在缩放部16中,根据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所具备的操作面板(未图示)输入的缩放指令(表示显示倍率的信息,例如2~4倍等固定倍率),进行图像的放大或缩小处理。
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对从缩放部16输出的K的图像数据进行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显示特性相应的输出γ校正处理。中间灰度生成部18对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输出的K的图像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该图像数据传送(通过)至后面的图像显示装置104。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4能够根据K的图像数据,显示传真接收的图像的预览。
(3-3)关于各块的动作/不动作
如以上所述,在传真接收模式的印刷处理时,画质调整部11~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不动作(参照图9)。与此相对,在传真接收模式的预览显示时,画质调整部11~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中,双色化处理部12、色彩校正部13、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中间灰度生成部18不动作,除此以外的块全部动作(参照图10)。
(3-4)处理步骤
接着,说明传真接收模式的处理步骤的一个例子。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通过传真接收到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暂时被写入到存储装置107中。在此,从图像数据被写入到存储装置107中直至进行图像的印刷存在时滞(time lag),当在该时滞中从使用者输入“预览指令”的情况下,按照图10所示的流程处理上述图像数据,在图像显示装置104上显示该图像数据的图像的预览。另外,在进行图像的印刷时,按照图9所示的流程处理图像数据,由图像输出装置103印刷该图像数据的图像。
(4)图像发送模式
(4-1)发送处理时(图像发送作业时)
当在图像发送模式的发送处理时使图像形成装置100动作的情况下,图像输入装置101、A/D(模拟/数字)转换部2、黑点校正部3、输入处理部4、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区域分离处理部6、压缩部7、区域分离信号压缩部8、解码部9的处理内容,与复印机模式的情况相同。此外,区域分离信号解码部10向空间滤波部15和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供给区域分离信号。
由画质调整部11进行底色除去和色彩平衡调整,在色彩校正部13中,变换成适合于一般普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的R”G”B”的图像数据(例如,sRGB数据),由空间滤波部15根据区域分离信号进行基于数字滤波器的空间滤波处理(强调处理、平滑化处理)。由缩放部16进行图像的放大或缩小处理。另外,在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中,例如,对文字区域进行使用图5(b)的伽玛曲线的校正,对文字以外的区域进行使用图5(a)的伽玛曲线的校正。此外,双色化处理部12、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对输入的图像数据不进行处理,直接使该图像数据通过至后面的块中。从而,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输出的是R”G”B”的图像数据。
另外,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由未图示的格式变换处理部变换成PDF文件等图像文件。在图像发送模式的scan to e-mail模式中,该图像文件由未图示的邮件处理部(作业装置)添附在电子邮件中,该电子邮件通过网络被发送到对方目的地。另外,在图像发送模式的scan to ftp模式中,将该图像文件发送至规定的文件夹,在图像发送模式的scan to usb模式中,将该图像文件发送至规定的USB存储器。
(4-2)预览显示时
当在图像发送模式的预览显示时使图像形成装置100动作的情况下,图像输入装置101、A/D(模拟/数字)转换部2、黑点校正部3、输入处理部4、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区域分离处理部6、压缩部7、区域分离信号压缩部8、解码部9、区域分离信号解码部10、画质调整部11、双色化处理部12的处理内容,与图像发送模式的发送时相同。
在图像发送模式的预览显示时,色彩校正部13进行将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适合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色彩空间的R’G’B’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然后,与发送时同样,由空间滤波部15根据区域分离信号进行基于数字滤波器的空间滤波处理(强调处理、平滑化处理)。由缩放部16进行间隔剔除处理使得适合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尺寸。另外,在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中,例如对文字区域进行使用图5(b)的伽玛曲线的校正,对文字以外的区域进行使用图5(a)的伽玛曲线的校正。
从输出灰度等级校正部17输出的R’G’B’的图像数据被供给到图像显示装置104,图像显示装置104根据R’G’B’的图像数据进行预览显示。
(5)变形例
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压缩图像数据(编码后的代码)与区域分离信号代码相对应地保存在存储装置107中。但是,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那样,构成为:在由图像输入装置101读取图像数据之后、在进行区域分离处理和原稿种类判别处理之前,将读取的图像数据编码并暂时保存在存储装置107中,对从存储装置107读出的解码后的图像数据实施原稿种类判别处理和区域分离处理。
另外,也可以使得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在复印机模式、打印模式、传真发送模式、传真接收模式、图像发送模式等作业的选择过程中执行图像归档模式(图像归档作业)。该图像归档模式,是在复印机模式等作业的选择过程中,根据由图像输入装置101得到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生成图像文件(JPEG、TIFF文件等),并将该图像文件保存到存储装置107中的模式。
在此,在图像归档模式的归档时,由图像输入装置101得到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装置102变换成图像文件(JPEG、TIFF文件等),然后,被传送到未图示的归档处理部(作业装置),该归档处理部将上述图像文件保存到存储装置107中。
另外,当在各作业(复印机模式、打印模式、传真发送模式等)的选择过程中进行预览的情况下,无论有无执行图像归档模式,由图像输入装置101得到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装置102处理,然后,被传送到图像显示装置104。另外,当在各作业的选择过程中进行预览的情况下,无论有无执行图像归档模式,由图像处理装置102执行的图像处理的内容相同。例如,在复印机模式的预览显示时,与有无执行图像归档模式无关,图像处理装置102的处理内容为图3所示的内容。另外,在传真发送模式的预览显示时,与有无执行图像归档模式无关,图像处理装置102的处理内容为图8所示的内容。
(6)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优点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02对进行印刷作业(复印机模式、打印模式)的图像输出装置(作业装置、印刷装置)103供给图像数据,并将上述图像数据供给至图像显示装置104,以在执行上述印刷作业之前使图像显示装置104显示预览。
图像处理装置102包括第一图像处理部,该第一图像处理部执行对供给到图像输出装置103的图像数据执行的第一图像处理、和对供给到图像显示装置104的图像数据执行的并且与第一图像处理不同的第二图像处理,该第一图像处理部在两图像处理中使用共用的电路区域。在此,作为第一图像处理部的一个例子,可举出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中的色彩校正部13。这是因为在该色彩校正部13中,在共用的电路区域中进行从RGB向CMY的变换处理(第一图像处理)、和从RGB向R’G’B’的变换处理(第二图像处理)。
由此,能得到以下效果:即使是不仅进行印刷处理等用的图像处理,而且还进行印刷处理前的预览用的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也能够抑制图像处理电路的电路规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的印刷时,色彩校正部13进行将由扫描仪读取的并且与扫描仪的特性相应的加法混色用的图像数据(RGB)变换成与图像输出装置103的特性相应的减法混色用的图像数据(CMY)的处理。与此相对,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的预览时,色彩校正部13进行将由扫描仪读取的并且与扫描仪的特性相应的加法混色用的图像数据(RGB)变换成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特性相应的加法混色用的图像数据(R’G’B’)的处理。即,在预览显示时,将与扫描仪的特性相应的加法混色用的图像数据直接变换成与图像显示装置104的特性相应的加法混色用的图像数据。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02,虽然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的预览显示时,进行从RGB的图像数据向R’G’B’的图像数据的1次非线性变换,但是并不是像特开平9-135316号公报的结构那样进行多次非线形变换,因此能够抑制变换误差的累积,从而能够抑制色再现性的降低。此外,在特开平9-135316号公报中,进行从RGB的数据向CMY的数据的变换、从CMY的数据向CMYK的数据的变换、从CMYK的数据向CMY的数据的变换、从CMY的数据向RGB的数据的变换总计4次变换,因此,变换误差累积,色再现性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单色模式的预览时、或者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双色模式的预览时,虽然进行上述非线性变换,但是非线性变换的次数仅是2次,因此,与进行总计4次非线性变换的特开平9-135316号公报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色再现性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的印刷时,在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中,进行将CMY的图像数据变换成CMYK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复印机模式并且全色模式的预览显示时,在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中对R’G’B’不实施处理,直接输出。由此,对于需要进行从CMY变换成CMYK的处理(黑生成/底色除去处理)的印刷用的图像数据、和不需要进行黑生成/底色除去处理的预览用的图像数据,能够共用图像处理电路内的图像数据的路径,从而能够简化电路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02中,能够进行基于原稿种类自动判别部5的判别结果的图像处理、基于区域分离处理部6的处理结果的图像处理、和基底除去处理,这些处理的效果也反映在图像显示装置104所显示的预览图像中。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单色或双色进行印刷时,进行使预览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与实际印刷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处理。以下详细说明该处理。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装置102的结构相同。
(1)印刷处理时
(1-1)单色模式
在选择单色模式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图像数据由画质调整部(色彩变换部)11使用上述公式1变换成单色的图像数据(单色图像数据、变换图像数据)。此外,在由画质调整部11进行鲜艳度的调整时,使用以下的公式3。参数r1’~r3’、a11~a33使用与变换成单色时的参数不同的参数,通过改变这些参数,进行鲜艳度的调整。
R , G , B , = r 1 , · a 11 r 1 , · a 21 r 1 , · a 31 r 2 , · a 21 r 2 , · a 22 r 2 , · a 32 r 3 , · a 31 r 3 , · a 32 r 3 , · a 33 × R G B ……公式3
因此,鲜艳度的调整和单色的图像数据的变换处理(从RGB向CMY的变换)能够共用图像处理电路。这样,在图像处理装置102中,鲜艳度的调整和单色模式中的图像数据的变换处理由同一处理部(画质调整部11)进行。
变换成单色后的图像数据在色彩校正部13、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中不进行处理,由其后的各处理部进行处理,由图像输出装置103印刷输出。
(1-2)双色模式
在选择双色模式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图像数据由双色化处理部(色彩变换部)12变换成双色的图像数据(双色图像数据、变换图像数据)。对该双色处理部12中的详细的处理进行说明。以下,说明在输入到图像处理装置102中的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是8位(0~255)的RGB、从图像处理装置102输出的输出图像数据是8位(0~255)的CMYK时,将输入图像数据(RGB)中的红色(R)成分抽出,仅以红色(R)和黑色(K)进行印刷的情况。
双色化处理部12,如图12所示,包括用于对R、G、B分别进行变换的一维查找表(1D-LUT)121R、121G、121B、数据转换部122和色彩变换运算部123。
如图12所示,首先,RGB的图像数据(RGB数据)分别由1D-LUT 121R、121G、121B使用一维的LUT变换成R1G1B1的图像数据(R1G1B1数据)。接着,R1G1B1数据被输入到数据转换部122。使用图13所示的流程图对该数据转换部122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当R1G1B1数据被输入到数据转换部122时(S31),所输入的R1G1B1数据中作为红色成分的R1数据直接作为R2数据,用G1数据(绿色成分)和B1数据(蓝色成分)进行取平均的处理(S32)。
在此,图14的(c)表示CMY的色彩空间(虽然输入图像数据是RGB数据,但是将CMY作为一次色,因此第一表色系的色彩空间成为CMY空间),通过上述S32,如以图14的(c)中的面RYWM为上而观看到的图14的(a)那样,所有的R1G1B1数据被映射到平面KRWC上。这意味着所有的R1G1B1数据隔着无彩色轴(K-W),映射到R和C的色相上。
接着,返回到图13,将R2数据与平均而得到的G2(或B2)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进行R-K再现区域的判定(S33)。S33中的R-K再现区域的判定如以下的(1)、(2)那样进行。
(1)在G2数据比R2数据大的情况下,判定为点(R2、G2、B2)位于三角平面KRW区域外。
(2)在G2数据为R2数据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点(R2、G2、B2)位于三角平面KRW区域内。该三角平面KRW是将无彩色轴与该无彩色轴以外的CMY色彩空间的顶点之一的R顶点连接而形成的。
当在图14的(c)所示的平面KRWC中判定为上述(1)的情况下(S33中为“是”),在图13所示的流程中,将作为如图14的(b)所示画阴影线的区域外(三角平面KRW区域外)的点的点(R2、G2、B2)与RW(或KC)平行地映射到无彩色轴(K-W)上(S34)。在该情况下,在图14的(b)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上映射。即,G2数据和B2数据全部变成与R2数据相同。然后,输出R2G2B2数据(S35)。
当在图14的(c)的平面KRWC中判定为上述(2)的情况下(S33中为“否”),因为画阴影线的区域内(三角平面KRW区域内)已经是由R和K构成的区域内,所以,在图13所示的流程中,直接进入到S35,直接输出F2G2B2数据。此外,在G2数据与B2数据相等的情况下,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条件,结果都相同,点(R2、G2、B2)位于无彩色轴上,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在上述(2)的判定中。
根据R2数据与G2数据(或B2数据)的大小关系,使用图15说明在平面KRWC中能够进行三角平面KRW区域内外的判定的理由。图15的(c)是RGB色彩空间的立体图,图15的(a)是表示图15的(c)的平面KRYG的图,图15的(b)是表示图15的(c)的平面(剖面)KRMB的图。
首先,关注平面KRYG,根据R数据与G数据的大小,如图15的(a)那样分为R>G的区域和R<G的区域。接着,关注平面KRMB,根据R数据与B数据的大小,如图15的(b)那样分为R>B的区域和R<B的区域。由此,图15的(c)的三角平面KRW内的区域为R>G并且R>B,三角平面KRW外(三角平面KWC内)的区域为R<G并且R<B。在此,从图13所示的流程的S32可知,G2数据与B2数据总是相同值,因此,只要将G2数据和B2数据中的任一个与R2数据进行比较,就能够判定点(R2、G2、B2)是否位于三角平面KRW内。
最终,所有的R1G1B1数据,如图14的(c)那样被映射到三角平面KRW上。这意味着:输入图像数据被映射到画阴影线的区域上,由此,所有的R1G1B1数据成为只有红色成分和黑色成分的R2G2B2数据。
同样,能够使R1G1B1数据成为只有绿色成分和黑色成分或者只有蓝色成分和黑色成分的R2G2B2数据。
在图12的色彩变换运算部123中,如以下的公式那样,将R2G2B2数据向CMY数据变换。
C=255-R2
M=255-G2
Y=255-B2
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那样,当在单色模式下进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在色彩校正部13中不进行处理。在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中求出CMY的最小值,如以下那样,从CMY减去最小值,并输出最小值作为K信号。
MIN=CMY的最小值
C’=C-MIN
M’=M-MIN
Y’=Y-MIN
K=MIN
另外,由黑生成/底色除去部14以后的处理部进行处理,由图像输出装置103印刷。
(2)预览显示时(单色模式、双色模式)
在单色模式下,图像数据由画质调整部11变换成单色的图像数据(CMY)的处理与印刷处理时同样。在双色模式下,图像数据由双色处理部12变换成双色的图像数据(CMY)的处理与印刷处理时同样。
如图4所示,在单色模式或双色模式的预览显示时,在被变换成单色的图像数据或双色的图像数据之后,图像数据由色彩校正部(色彩校正处理部)13进行处理。对该处理详细地进行说明。在色彩校正部13中生成使输入信号(输入值)与输出信号(输出值)相对应的色彩校正LUT,通过参照所生成的色彩校正LUT算出输出信号来进行色彩校正处理。该色彩校正LUT在单色模式的预览显示时、双色模式的预览显示时,根据在当时选择哪一种颜色,选取专用的表。
为了生成印刷用的色彩校正LUT,能够利用夏普技法第76号(2000年4月)15-19页中记载的“神经网络应用色彩校正系统”作为输入模型神经网络,使用学习了作为图像输入装置101的色彩空间的RGB信号与L*a*b*(CIELAB)值的对应关系的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作为输出模型神经网络,使用学习了L*a*b*与作为图像输出装置103的色彩空间的CMY的对应关系的神经网络。通过将这些模型结合,生成将输入的RGB信号变换成输出的CMY信号的色彩校正LUT。
在预览显示时,在单色模式下,在画质调整部11中生成CMY信号,在双色模式下,在双色化处理部12生成CMY信号。因此,在色彩校正部13中,进行将该CMY信号向图像显示装置104中的显示用的RGB(R’G’B’)信号变换的处理。
在单色模式或双色模式下,为了生成预览显示用的色彩校正LUT,能够使用与上述的印刷用的色彩校正LUT的生成同样的方法。作为输入模型神经网络,因为向色彩校正部13输入的信号是CMY信号,所以使用学习了图16所示的作为图像输出装置103的色再现特性的CMY信号与L*a*b*(CIELAB)值的对应关系的神经网络。在此,从图像输出装置103输出小片图像(patch),进行小片图像的测色,根据CMY信号与CIE1976L*a*b*信号的关系求出图像输出装置103的特性,并使神经网络学习。作为输出模型神经网络,使用学习了图17所示的作为显示预览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104的色再现特性的L*a*b*与RGB的对应关系的神经网络。另外,在图像显示装置104中显示各种颜色进行测色,根据RGB信号与CIE1976 L*a*b*信号的关系求出图像显示装置104的特性,并使神经网络学习。通过将这些模型结合,能够生成预览显示用的色彩校正LUT。通过使用该预览显示用的色彩校正LUT,能够求出CMY信号与RGB信号的关系。即,通过从该色彩校正LUT读出与向色彩校正部13输入的CMY信号对应的值,能够将CMY信号向图像显示装置104中的显示用的RGB(R’G’B’)信号变换。
如以上那样,在单色模式或双色模式的预览显示时,通过由色彩校正部13进行色彩变换,图像处理装置102能够不另外具有预览图像专用的处理电路,而实现与在单色模式的印刷处理时或双色模式的印刷处理时从图像输出装置103印刷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一致的颜色的图像的预览显示。
此外,当在单色模式或双色模式下使用传真发送模式、图像发送模式时,在预览显示时,能够应用上述色彩校正部中的处理。
本实施方式还能够是在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的程序代码(执行格式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处理方法的方式,该图像处理方法在预览显示上述的单色或双色的图像时,使预览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与实际印刷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而进行预览。结果,能够移动自由地提供记录有进行上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记录介质,可以是用于在微机中进行处理而未图示的存储器,例如可以像ROM那样的存储器本身是程序介质,另外,也可以是虽然没有图示但是设置程序读取装置作为外部存储装置,通过在其中插入记录介质而能够读取的程序介质。
在任一情况下,保存的程序代码可以是微处理器访问并执行的结构,或者,在任一情况下,可以是读出程序代码,将读出的程序代码下载到微机的未图示的程序存储区中,并执行该程序代码的方式。假设该下载用的程序预先保存在主体装置中。
在此,上述程序介质是构成为能够与主体分离的记录介质,可以是:磁带或盒带等带类;软盘或硬盘等磁盘、或CD-ROM/MO/MD/DVD等光盘的盘类;IC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或者包括掩模ROM、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速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的固定地载持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是能够连接包括互联网的通信网络的系统结构,所以也可以是以从通信网络下载程序代码的方式流动地载持程序代码的介质。此外,在这样从通信网络下载程序代码的情况下,该下载用的程序可以预先保存在主体装置中、或者从其它的记录介质安装。此外,本发明还能够以上述程序代码由电子的传输而具体化的、嵌入载波中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方式实现。通过由数字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或计算机系统所具备的程序读取装置读取上述记录介质,执行上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如以上所述,包括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单色的单色图像数据的色彩变换部,将上述单色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并且将上述单色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色彩校正处理部,该色彩校正处理部对供给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述单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上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如以上所述,包括将输入图像数据变换成双色的双色图像数据的色彩变换部,将上述双色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并且将上述双色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色彩校正处理部,该色彩校正处理部对供给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述双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上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如以上所述,包括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单色的变换图像数据的第一色彩变换部、和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双色的变换图像数据的第二色彩变换部,将由上述第一色彩变换部或上述第二色彩变换部变换后的变换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并且将由上述第一色彩变换部或上述第二色彩变换部变换后的变换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色彩校正处理部,该色彩校正处理部对供给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述变换图像数据,实施使由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上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向印刷装置供给单色图像数据或双色图像数据(变换图像数据),能够印刷单色图像或双色图像,通过向图像显示装置供给单色图像数据或双色图像数据,能够预览显示单色图像或双色图像。在此,对供给图像显示装置的单色图像数据或双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上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由此,在预览显示单色图像或双色图像时,能够使预览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与实际印刷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从而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预览显示。
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可以构成为:上述图像显示装置显示RGB的图像数据,上述色彩变换部将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CMY的图像数据,上述色彩校正处理部根据上述印刷装置的特性和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特性,将上述CMY的图像数据变换成RGB的图像数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印刷装置的特性和图像显示装置的特性,对由图像显示装置进行预览显示的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使其与印刷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从而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预览显示。
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可以构成为:上述图像显示装置显示RGB的图像数据,上述第一色彩变换部和上述第二色彩变换部将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CMY的图像数据,上述色彩校正处理部根据上述印刷装置的特性和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特性,将上述CMY的图像数据变换成RGB的图像数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印刷装置的特性和图像显示装置的特性,对由图像显示装置进行预览显示的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使其与印刷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从而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预览显示。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对供给上述印刷装置的3种颜色以上的图像数据实施色彩校正的色彩校正部,上述色彩校正部兼用作上述色彩校正处理部。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一直以来在图像处理装置中设置的色彩校正部兼用作色彩校正处理部,不需要进行供给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数据(单色图像数据、双色图像数据、变换图像数据)的色彩校正处理的新的电路,能够抑制装置的电路规模大型化。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以上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个的图像处理装置;印刷装置;和进行预览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能够使用单色或双色印刷图像的图像数据的颜色与在图像显示装置上预览显示的图像数据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如以上所述,包括: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单色的单色图像数据的步骤;和将上述单色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并且将上述单色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对供给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述单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上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的色彩校正步骤。
根据上述方法,能得到与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同样的效果,在预览显示单色图像时,能够使预览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与实际印刷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从而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预览显示。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如以上所述,包括: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双色的双色图像数据的色彩变换步骤;和将上述双色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并且将上述双色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对供给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述双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上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的色彩校正步骤。
根据上述方法,能得到与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同样的效果,在预览显示双色图像时,能够使预览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与实际印刷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从而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预览显示。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单色的变换图像数据或者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双色的变换图像数据的步骤;将由上述第一色彩变换部或第二色彩变换部变换后的变换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的步骤;和将由上述第一色彩变换部或第二色彩变换部变换后的变换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对供给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上述变换图像数据,实施使由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上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的色彩校正步骤。
根据上述方法,能得到与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同样的效果,在预览显示单色图像或双色图像时,能够使预览显示的图像的颜色与实际印刷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从而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预览显示。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也可以由计算机实现,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中的上述各部进行动作从而由计算机实现上述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程序、和记录有该图像处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根据这些结构,通过使计算机读取上述图像处理程序,能够实现与上述图像处理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以上的发明的详细说明部分中说明的具体的各实施方式,只是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清楚,不应该仅限定于那样的具体例子狭义地进行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另外,即使是本说明书中表示的数值范围以外,只要是不违反本发明宗旨的合理的范围,当然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能够用于处理图像数据的装置,特别适合于复合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包括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单色的单色图像数据的色彩变换部,将所述单色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并且将所述单色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
色彩校正处理部,该色彩校正处理部对供给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所述单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所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调整图像数据的画质的画质调整部,
所述色彩变换部兼用作所述画质调整部。
3.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包括将输入图像数据变换成双色的双色图像数据的色彩变换部,将所述双色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并且将所述双色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
色彩校正处理部,该色彩校正处理部对供给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所述双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所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显示RGB的图像数据,
所述色彩变换部将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CMY的图像数据,
所述色彩校正处理部根据所述印刷装置的特性和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特性,将所述CMY的图像数据变换成RGB的图像数据。
5.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包括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单色的变换图像数据的第一色彩变换部、和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双色的变换图像数据的第二色彩变换部,将由所述第一色彩变换部或所述第二色彩变换部变换后的变换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并且将由所述第一色彩变换部或所述第二色彩变换部变换后的变换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
色彩校正处理部,该色彩校正处理部对供给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所述变换图像数据,实施使由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所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显示RGB的图像数据,
所述第一色彩变换部和所述第二色彩变换部将RGB的图像数据变换成CMY的图像数据,
所述色彩校正处理部根据所述印刷装置的特性和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特性,将所述CMY的图像数据变换成RGB的图像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3或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供给所述印刷装置的3种颜色以上的图像数据实施色彩校正的色彩校正部,
所述色彩校正部兼用作所述色彩校正处理部。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3或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印刷装置;和进行预览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
9.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包括:
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单色的单色图像数据的步骤;
将所述单色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的步骤;和
将所述单色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的步骤,
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对供给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所述单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所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的色彩校正步骤。
10.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包括:
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双色的双色图像数据的色彩变换步骤;
将所述双色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的步骤;和
将所述双色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的步骤,
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对供给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所述双色图像数据,实施使由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所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的色彩校正步骤。
1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包括:
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单色的变换图像数据或者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双色的变换图像数据的步骤;
将由所述第一色彩变换部或第二色彩变换部变换后的变换图像数据供给执行图像印刷的印刷装置的步骤;和
将由所述第一色彩变换部或第二色彩变换部变换后的变换图像数据供给图像显示装置以进行预览显示的步骤,
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对供给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所述变换图像数据,实施使由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与由所述印刷装置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别减小的色彩校正处理的色彩校正步骤。
CN200910168467A 2008-08-27 2009-08-26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16625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18835 2008-08-27
JP2008218835A JP4865771B2 (ja) 2008-08-27 2008-08-27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2570A true CN101662570A (zh) 2010-03-03

Family

ID=4172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8467A Pending CN101662570A (zh) 2008-08-27 2009-08-26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25177B2 (zh)
JP (1) JP4865771B2 (zh)
CN (1) CN10166257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4087A (zh) * 2011-09-06 2012-01-18 深圳市万兴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单色特效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3927141A (zh) * 2014-04-24 2014-07-16 王荣强 基于子空间细分插值的打印机配方计算方法
CN110163231A (zh) * 2018-02-14 2019-08-23 倍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数据识别模型的方法、计算机系统及记录介质
CN111738960A (zh) * 2020-06-30 2020-10-02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设备、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1638B2 (ja) * 2009-06-26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処理装置、印刷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922829B2 (en) * 2011-10-05 2014-12-30 Xerox Corporation Using a Pareto Frontier to find an optimal color solution for spot calibration
JP5995424B2 (ja) * 2011-10-24 2016-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3219546A (ja) * 2012-04-09 2013-10-24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3903588B (zh) * 2014-03-21 2017-0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和显示系统
CN104766301B (zh) * 2015-01-13 2017-07-28 金斯科 一种基于图像的单色采集算法
JP6566830B2 (ja) * 2015-10-14 2019-08-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検定装置および画像検定方法
JP7242185B2 (ja) * 2018-01-10 2023-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1861B2 (ja) * 1994-01-31 2004-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US5566001A (en) * 1994-07-27 1996-10-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x messaging in a selective call receiver system using multiple code-book data compression
JP3484831B2 (ja) 1995-07-28 2004-0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2値画像多値化縮小処理装置
US6037939A (en) * 1995-09-27 2000-03-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enabling interactive manipulation of data retained in computer system, and a computer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JPH09135316A (ja) 1995-11-09 1997-05-20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3652756B2 (ja) * 1995-11-17 2005-05-25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3077581B2 (ja) * 1996-01-19 2000-08-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ラー印刷装置
US5987221A (en) * 1997-01-24 1999-11-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Encoded orphan pixels for discriminating halftone data from text and line art data
JP3915170B2 (ja) * 1997-05-26 2007-05-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27360A (ja) * 1997-10-23 1999-05-11 Canon Inc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H11136527A (ja) * 1997-10-29 1999-05-21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データの処理方法
US6831755B1 (en) * 1998-06-26 2004-12-14 Sony Corporation Printer having image correcting capability
US7365757B1 (en) * 1998-12-17 2008-04-29 Ati International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ependent video and graphics scaling in a video graphics system
US6839151B1 (en) * 2000-02-02 2005-01-04 Zora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r copy image processing
JP2001222145A (ja) 2000-02-07 2001-08-17 Sharp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6934054B1 (en) * 2000-08-04 2005-08-23 Transact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wo-color thermal point of sale (POS) printing
US7085006B2 (en) * 2000-12-28 2006-08-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wo color printing data,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two color printing data and recording media
JP4478367B2 (ja) 2001-01-05 2010-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2色印刷データ生成装置、2色印刷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JP3784649B2 (ja) 2001-02-06 2006-06-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US7209147B2 (en) * 2001-03-15 2007-04-24 Kodak Polychrome Graphics Co. Ltd. Correction techniques for soft proofing
JP3770121B2 (ja) * 2001-08-30 2006-04-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3224734A (ja) 2002-01-29 2003-08-08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処理方法、記録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511853B2 (en) * 2002-07-11 2009-03-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djustment for output image of image data
JP4007368B2 (ja) * 2002-07-11 2007-1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の出力画像調整
JP2004074561A (ja) * 2002-08-16 2004-03-11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出力方法
JP3964297B2 (ja) * 2002-09-19 2007-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7307759B2 (en) * 2003-05-29 2007-12-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color/monochrome judging of an original
TWI314417B (en) * 2006-05-12 2009-09-01 Alpha Imaging Technology Corp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KR100699493B1 (ko) * 2004-11-11 2007-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미리보기이미지 구현방법 및 장치
KR100729203B1 (ko) * 2004-12-21 2007-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린터에 연결하여 프린트 가능한 휴대용 단말기
US7404645B2 (en) * 2005-06-20 2008-07-29 Digital Display Innovations, Llc Image and light source modulation for a digital display system
JP4368833B2 (ja) 2005-07-19 2009-1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733524B2 (en) * 2006-06-06 2010-06-08 Primax Electronics Ltd. Monochromic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ground removal according to dynamic data
US7830550B2 (en) * 2006-08-07 2010-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conve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8155373A (ja) * 2006-12-20 2008-07-10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979428B2 (ja) * 2007-03-23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826097B2 (en) * 2007-05-29 2010-11-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Asymmetrical digital filters for dot gain adjustment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4087A (zh) * 2011-09-06 2012-01-18 深圳市万兴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单色特效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3927141A (zh) * 2014-04-24 2014-07-16 王荣强 基于子空间细分插值的打印机配方计算方法
CN103927141B (zh) * 2014-04-24 2017-03-15 慈溪市宝日电器有限公司 基于子空间细分插值的打印机配方计算方法
CN110163231A (zh) * 2018-02-14 2019-08-23 倍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数据识别模型的方法、计算机系统及记录介质
CN110163231B (zh) * 2018-02-14 2024-05-14 倍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影像数据识别模型的方法、计算机系统及记录介质
CN111738960A (zh) * 2020-06-30 2020-10-02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设备、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53709A1 (en) 2010-03-04
JP2010056798A (ja) 2010-03-11
JP4865771B2 (ja) 2012-02-01
US8625177B2 (en) 2014-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2558B (zh) 显示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662570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09838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66256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1640754B (zh) 图像压缩方法、图像压缩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62559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0477719C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US7653217B2 (en) Image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attribute information
CN10152777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94306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0454963C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CN101867684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098388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0440923C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1146169A (zh)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42129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US2007007046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662564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055882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JP2000175031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入力装置
CN101815147A (zh) 控制装置、图像输出装置、图像输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247465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US8072645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xecuting color correction based on color domain specified by user and determined relative to image source
CN102055883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10258799A (ja) 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