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4963C -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4963C
CN100454963C CNB2006101219064A CN200610121906A CN100454963C CN 100454963 C CN100454963 C CN 100454963C CN B2006101219064 A CNB2006101219064 A CN B2006101219064A CN 200610121906 A CN200610121906 A CN 200610121906A CN 100454963 C CN100454963 C CN 10045496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concentration
tupe
separating treatment
view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219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5548A (zh
Inventor
大津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25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5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49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496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062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mage types, e.g. two-tone, continuous to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0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1Analysis of document content
    • G06V30/413Classification of content, e.g. text, photographs or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区域分离处理部分,对与作为处理对象的图像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区域分离处理;第1和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参照表示了校正前浓度和校正后浓度之间关系的变换曲线,对图像数据进行浓度校正处理;以及模式控制部分,切换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第1处理模式是对进行了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区域分离处理,而第2处理模式是对未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区域分离处理,模式控制部分在被输入表示已被读取出图像数据的原稿为第1原稿的原稿类别信息时,切换为第2处理模式,在被输入表示已被读取出图像数据的原稿为第2原稿的原稿类别信息时,切换为第1处理模式。所以可以按高精度来进行区域分离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记录了图像处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
背景技术
在采用了电子照相方式或喷墨方式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可图像质量良好地再现彩色图像,全彩色的数字复印机、复合机等已被产品化。
就在这些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复印对象的原稿来说,包含字符区域、网点区域、线条画区域、连续色调区域(印相纸照片)等,此外,还存在混杂了这些区域的原稿图像。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再现图像(复印图像),需要对包含于各个原稿中的每个区域的种类进行最适合该区域的图像处理。
因此,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所谓的区域分离处理。这种区域分离处理意味着,对于作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使用以关注像素为中心的掩模(mask),判定“关注像素被分类在什么样的图像区域”,并输出用于表示判定结果的区域识别信号的处理。再有,就通过区域分离处理而判定的图像区域的种类来说,有字符区域、网点区域、其他区域(连续色调区域、衬底区域等没有被区分为字符区域或网点区域的区域)。
在区域分离处理中,一般地,由扫描器等的图像输入装置读取的输入图像被分割为多个像素构成的块,以每个像素或每个块为单位,判定(识别)是字符区域、网点区域、其他区域的哪种区域(识别)。然后,根据这种判定结果,对包含于原稿中的每个区域的种类,进行最适合该区域的图像处理。
此外,作为这样的区域分离处理的一例,已知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2-199588号(1990年8月7日公开))中公开的方法。以下,简单地说明该方法的步骤。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首先,着眼于衬底的性质(大面积、浓度或颜色的一样性、连续性),基于构成图像的各像素的浓度信息,将与衬底同等的浓度区域或颜色一样的区域判定为衬底浓度区域。然后,根据该衬底浓度区域的尺寸等来识别该衬底浓度区域是否为衬底区域。然后,在非衬底区域内,将尺寸为规定以下的区域作为字符区域来识别,将尺寸为规定以上的区域作为色调区域来识别。
而且,在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不仅执行上述的区域分离处理,而且还需要对输入图像的浓度进行校正。关于这方面,在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5-130398号(1993年5月25日公开))中公开了一种全彩色图像装置,该装置具有:用户仅逼近选择原稿类别就可以对该原稿类别设定预先推荐的γ特性(原稿图像的浓度和复印图像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功能;以及用户可以精密地调整γ特性的功能。再有,在该装置中,在打印的熟练人员等(例如,有关设计人员等)进行复印的情况下,可以精密地调整γ特性,另一方面,在普通的用户进行复印的情况下,可以仅逼近选择原稿类别就容易地设定适合于该原稿类别的γ特性。因此,通过从用户角度来看适合于自身的熟练性的操作功能,可以设定γ特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171404号(2002年6月14日公开))中公开了以区域分离处理、浓度变换处理的顺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
可是,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提高打印图像的字符的可读性,通过区域分离处理来检测字符区域,对该字符区域实施清晰化处理。因此,在区域分离处理中,要求以高精度检测字符区域。
这里,在上述区域分离处理中,一般地,以所谓的“通常,字符在白色衬底上存在”作为前提,将白色衬底区域上存在的高浓度部分作为字符区域来检测。因此,如果对于进行过浓度校正以除去衬底浓度的原稿图像进行区域分离处理,则不仅有被白色衬底包围的字符,而且被某一浓度的衬底包围的字符(例如,报纸的字符)也可作为字符区域来检测,在提高字符检测精度时也可以考虑。
但是,在对于进行过浓度校正以除去衬底浓度的图像进行了区域分离处理的情况下,产生所谓的没有字符的区域也被作为字符区域而误检测的几率高的危害。例如,在图像中包含有印相纸相片区域的情况下进行上述浓度校正时,有时印相纸相片区域中的轮廓部分周围的低浓度区域的浓度会被除去。这种情况下,上述轮廓可能被作为在白色衬底区域上存在的高浓度部分来识别。其结果,该轮廓可能被作为字符而误检测,不仅字符区域的检测精度恶化,而且印相纸相片区域的检测精度也恶化,不能实现高精度的区域分离处理。
相反,为了抑制印相纸相片的轮廓被作为字符来检测,根据未进行上述浓度校正的图像来进行区域分离处理就可以(即,在区域分离处理后进行浓度校正即可)。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印相纸相片的轮廓周围存在低浓度区域,也根据该低浓度区域中不淡的浓度被保持的状态的图像而进行区域分离处理。因此,上述轮廓没有被作为在白色衬底区域上存在的高浓度部分来识别,可以抑制该轮廓被作为字符而误检测。但是,在对未进行上述浓度校正的图像进行了区域分离处理的情况下,在某一浓度的衬底中未进行浓度除去,所以难以进行某一浓度的衬底上的字符(报纸中的字符)的检测,结果是不能实现高精度的区域分离处理。
即,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是否应该进行浓度校正,因处理对象的原稿图像的种类、性质而所有不同,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区域分离处理,不应该将区域分离处理和浓度校正处理的处理顺序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进行区域分离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记录了图像处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区域分离处理部分,对图像数据进行区域分离处理;浓度校正部分,参照表示了校正前浓度和校正后浓度之间关系的浓度校正数据,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浓度校正处理;以及模式控制部分,切换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第1处理模式是对进行了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而第2处理模式是对未进行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所述图像数据是从原稿读取出的数据,在所述原稿的种类中,有至少在一部分中包含了连续色调区域的第1原稿、以及不包含连续色调区域的第2原稿,所述模式控制部分,在被输入表示已被读取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原稿为所述第1原稿的原稿类别信息时,切换为所述第2处理模式,并且,在被输入表示已被读取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原稿为所述第2原稿的原稿类别信息时,切换为所述第1处理模式。
根据上述结构,对图像数据进行区域分离处理和浓度校正处理,但可以切换对进行了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的模式和对未进行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的模式。因此,就进行浓度校正处理后再进行区域分离处理但其区域分离处理的精度高的图像来说,对被浓度校正处理过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就不进行浓度校正处理而进行了区域分离处理但其区域分离处理的精度高的图像来说,对未被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这样可以兼顾两者。因此,与将浓度校正处理和区域分离处理的处理顺序固定的以往的图像处理装置相比,具有能够提高区域分离处理的精度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下所示的记载而会十分清楚。此外,本发明的优点在参照了附图的以下说明中会变得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包括了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包括的区域分离处理部分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输入信号值和输出信号值为一致的直线的曲线图。
图4(a)是表示在输入色调校正部分中使用的变换曲线的曲线图,表示以除去衬底区域的浓度为目的的变换曲线。
图4(b)是表示输入色调校正部分中使用的变换曲线的曲线图,表示以生成在浓淡上有起伏的图像为目的的变换曲线。
图4(c)是表示输入色调校正部分中使用的变换曲线的曲线图,表示对色调性重视的变换曲线。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处理的一部分流程的流程图。
图6(a)是表示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不进行浓度校正而在区域分离处理后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以往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对区域分离处理部分输入的图像的示意图。
图6(b)是表示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进行浓度校正的以往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输入到区域分离处理部分的图像的示意图。
图6(c)是表示输入到本实施方式的区域分离处理部分的图像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包括了具有可自动地判别原稿类别的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包括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包括了具有可自动地判别原稿类别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将输入色调校正部分单独地形成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根据图1说明如下。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括了彩色图像处理装置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举例说明数字彩色复印机。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彩色图像输入装置15、彩色图像处理装置20、彩色图像输出装置30、以及操作面板40。再有,在以下,将彩色图像输入装置15称为图像输入装置15,将彩色图像处理装置20称为图像处理装置20,将彩色图像输出装置30称为图像输出装置30。
如图1所示,图像处理装置20包括:A/D(模拟/数字)变换部分2、黑斑(shading)校正部分3、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颜色校正部分7、黑版生成(black generation)底色除去(under color removal)部分8、空间滤波处理部分9、输出色调校正部分10、色调再现处理部分11、以及模式控制部分12。此外,在图像处理装置20上,连接有图像输入装置15和图像输出装置30,作为整体而构成了图像形成装置100。
图像输入装置(图像读取装置)15例如由配有CCD(Charge CoupledDevice)的扫描部分构成,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图像作为RGB(R:红,G:绿,B:蓝)的模拟信号用CCD来读取,并将RGB的模拟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装置20。图像输出装置30是被输入由图像处理装置20进行了规定的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图像数据而将图像打印输出(打印)的装置。
由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出的信号,在图像处理装置20中,以A/D变换部分2、黑斑校正部分3、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颜色校正部分7、黑版生成底色除去部分8、空间滤波处理部分9、输出色调校正部分10、色调再现处理部分11的顺序被传送到各部分,作为C(蓝绿色)、M(品红色)、Y(黄色)、K(黑色)的数字彩色信号而被输出到图像输出装置30。
A/D变换部分2将从图像输入装置15传送来的RGB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将变换后的数字信号输出到黑斑校正部分3。
黑斑校正部分3对由A/D变换部分2传送来的RGB的数字信号,实施将由图像输入装置15的照明系统、成像系统、摄像系统产生的各种失真除去的处理。此外,在黑斑校正部分3中,对于RGB的数字信号(RGB的反射率信号),进行变换为图像处理装置20中采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容易处理的数字信号(浓度信号)的处理,同时进行调整色平衡的处理。然后,在黑斑校正部分3中实施了各种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被传送到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
这里,假设从黑斑校正部分3输出的RGB的数字信号为0(黑色)~255(白色)为止的8位的图像数据。即,信号值越低则浓度越高,信号值越高则浓度越低。
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实施衬底浓度的除去、对比度的调整、伽马校正等的浓度调整(调整图像质量)。具体地说,在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中,根据由用户输入的指令或预先确定的设定,通过变换RGB的数字信号的信号值,执行对图像数据的浓度校正处理(输入色调校正)。
这里,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浓度校正装置,第1浓度校正装置)4通过变换从黑斑校正部分3传送来的RGB的数字信号而实施浓度校正处理,并将该RGB的数字信号输出到区域分离部分5。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浓度校正装置、第2浓度校正装置)6通过变换从区域分离部分5传送来的RGB的数字信号而实施浓度校正处理,并将该RGB的数字信号输出到颜色校正部分7。
再有,由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进行的处理的内容是相同的,在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情况下,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不进行浓度校正而将RGB的数字信号原样传送到颜色校正部分7,并在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情况下,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不进行浓度校正处理而将RGB的数字信号原样传送到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
区域分离处理部分(区域分离处理装置)5根据从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输入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将输入图像分离在字符区域、网点区域、其他区域的其中之一的区域分离处理。具体地说,该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根据RGB的数字信号,判别输入图像 中的各像素被分类在什么样的图像区域中,并生成用于表示该判别结果的区域识别信号,进行将该区域识别信号输出到黑版生成底色除去部分8、空间滤波处理部分9、色调再现处理部分11的处理。这里,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中被分类的图像区域中,有字符区域、网点区域、其他区域(印相纸相片等的连续色调区域、衬底区域等的未被划分在字符区域或网点区域中的区域)。
再有,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将从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输入的RGB的数字信号原样输出到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
再有,关于以上所示的第1和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6、以及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后面详细地说明。
颜色校正部分7进行颜色校正处理,以便实现颜色再现的真实。具体地说,颜色校正部分7对于从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输入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将包含不需要吸收分量的CMY色原料的基于分光特性的色浑浊除去的处理。然后,将通过该处理而生成的CMY信号输出到黑版生成底色除去部分8。
黑版生成底色除去部分8将CMY的三色信号变换为CMYK的四色信号。具体地说,黑版生成底色除去部分8一方面进行由颜色校正部分7输入的颜色校正处理后的CMY的三色信号生成K信号的黑版生成处理。另一方面,进行从原来的CMY信号中减去由黑版生成获得的K信号而生成新的CMY信号的处理。即,CMY的三色信号通过黑版生成底色除去部分8而被变换为CMYK的四色信号后被输出到空间滤波处理部分9。
再有,作为黑版生成处理的一例,有通过UCR(底色除去处理)来进行黑版生成的方法(普通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设黑版生成曲线的输入输出特性为y=f(x),被输入的数据为C、M、Y,被输出的数据为C’、M’、Y’、K’、UCR(Under Color Removal)率为α(0<α<1),黑版生成底色除去处理用以下的算式(1)~(4)表示。
K’=f{min(C,M,Y)}……(1)
C’=C-αK’……(2)
M’=M-αK’……(3)
Y’=Y-αK’……(4)
空间滤波处理部分9对于从黑版生成底色除去部分8输入的CMYK信号的图像数据,基于区域识别信号而进行数字滤波的空间滤波处理,通过校正空间频率特性来进行处理,以防止输出图像的模糊和粒状性恶化。输出色调校正部分10进行将浓度信号等的信号变换为图像输出装置30的特性值的网点面积率的输出色调校正处理。色调再现处理部分11对于CMYK信号的图像数据,根据区域识别信号,实施色调再现处理(生成半色调),以最终进行将图像分离为像素,从而可以再现各自色调的处理。
例如,由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分离为字符和网点上字符的区域,在空间滤波处理部分9中进行采用了空间滤波的清晰增强处理,高频的增强量被增大,以便专门提高黑色字符或有色字符的再现性。同时,在色调再现处理部分11中,选择适合于宽带频率的再现的高清晰度的屏幕(screen)下的二值化或多值化。
此外,对于由区域分离部分5分离为网点区域的区域,在空间滤波处理部分9中,实施用于除去输入网点分量的低通滤波处理。然后,在输出色调校正部分10,进行将浓度信号等的信号变换为图像输出装置30的特性值的网点面积率的输出色调校正处理。然后,由色调再现处理部分11实施色调再现处理(生成半色调),以最终进行将图像分离为像素,从而可以再现各自色调的处理。
对于由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分离为其他区域的区域,在空间滤波处理部分9中,实施用于除去噪声而不降低清晰度的程度的低通滤波处理。
(关于区域分离处理部分)
下面,说明有关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的细节。在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中,对图像数据进行区域分离处理。具体地说,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根据被输入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判定输入图像的各像素被分类在字符区域、网点区域、其他区域(未被划分在字符区域、网点区域中的连续色调区域或衬底区域)的哪个区域中的处理。这里,该处理可通过公知的方法来实现。在本实施方式的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中,根据在图像电子学会研究会预稿90-06-04中记载的方法来执行处理。以下,详细地说明该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
图2是表示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的结构细节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包括:字符判定部分31、网点判定部分32、综合判定部分33。
再有,在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中,对每个关注像素,参照以关注像素为中心的M×N(M、N为自然数)像素的块,对上述块内的像素计算信号电平的平均值(Dave),使用该平均值,块内的各像素的图像数据被二值化。而且,上述块内的最大像素信号电平(Dmax)、最小像素信号电平(Dmin)也被同时算出。然后,在字符判定部分31、网点判定部分32、综合判定部分33中,对每个关注像素,根据已算出的Dave、Dmax、Dmin,执行以下说明的处理。
字符判定部分31是进行用于判定关注像素是否属于字符区域的处理的块。具体地说,字符判定部分31对于满足以下所示(5)的条件的关注像素,作为字符区域来判定,并将表示作为字符区域判定的情况的字符/非字符判定信号(用‘1’表示的字符/非字符判定信号)输出到综合判定部分33。此外,字符判定部分31对于未满足(5)的条件的关注像素,作为非字符区域来判定,将表示作为非字符区域判定的情况的字符/非字符判定信号(用‘0’表示的字符/非字符判定信号)输出到综合判定部分33。
Dmax>PA并且(Dsub>PC、或Dmin<PB)…(5)
再有,Dsub=Dmax-Dmin,此外,PA、PB、PC为阈值。
以下,说明有关(5)的条件。在字符区域,可认为最大信号电平和最小信号电平之差大,浓度也高(即,信号值小),所以使用(5)的括号内的条件进行是否为字符的识别。
而且,通常,字符在白色衬底上存在的情况居多。此外,假设检测衬底浓度高的字符而实施增强处理时产生了字符周边的空白点,导致检测精度恶化,有可能该处发生漏检而产生图像质量恶化。因此,就判定来说,除了(5)的括号内的条件以外,还附加最大信号电平比规定值大的条件(Dmax>PA)。此外,该条件也优选作为抑制将印相纸相片的轮廓作为字符被误检测的危害的条件。
网点判定部分32是进行用于判定关注像素是否属于网点区域的处理的块。具体地说,网点判定部分32对于满足以下所示的(6)的条件的关注像素,作为网点区域来判定,并将表示作为网点区域判定的情况的网点/非网点判定信号(用‘1’表示的网点/非网点判定信号)输出到综合判定部分33。此外,网点判定部分32对于未满足(6)的条件的关注像素,作为非网点区域来识别,将表示作为非网点区域判定的情况的网点/非网点判定信号(用‘0’表示网点/非网点判定信号)输出到综合判定部分33。
Dmax-Dave>B1,并且Dave-Dmin>B2,并且KH>TH,并且KV>TV……(6)
以下,说明有关(6)的条件。在网点区域,小区域中的图像信号的变动大,与背景相比,浓度高。因此,在上述块内的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的各个方向中,对已被二值化的数据中的0至1的变化点和1至0的变化点的数目进行计数,设主扫描方向的变化点数为KH,副扫描方向的变化点数为KV。然后,将KH、KV与阈值TH、TV比较,如果KH、KV都超过了阈值,则判定为关注像素在网点区域。此外,为了防止被判定为背景的误判定,将Dmax和Dave的差分、Davd和Dmin的差分与阈值B1、B2比较,各差分超过阈值的情况也作为网点区域的判定条件。
综合判定部分33根据从字符判定部分31传送的字符/非字符判定信号和从网点判定部分32传送的网点/非网点判定信号,最终判定关注像素被分配在哪个区域中,从而输出用于表示最终判定结果的区域识别信号。具体地说,综合判定部分33参照以下所示的表1进行最终判定。
[表1]
字符/非字符判定信号 网点/非网点判定信号     综合判定
1 0     字符区域
0 1     网点区域
0 0     其他区域
1 1     网点区域
即,被判定为字符区域并且为非网点区域的关注像素最终被判定为字符区域,被判定为非字符区域并且被判定为网点区域的关注像素最终被判定为网点区域,被判定为非字符区域并且被判定为非网点区域的关注像素最终被判定为其他区域(印相纸相片等的连续色调区域、衬底区域等的未被区分为字符区域或网点区域的区域)。此外,被判定为字符区域并且被判定为网点区域的关注像素为网点的特征量被检测的像素,并被最终判定为网点区域。
然后,从综合判定部分33输出的区域识别信号被分别传送到黑版生成底色除去部分8、空间滤波处理部分9、色调再现处理部分11。
(关于输入色调校正部分)
下面,详细地说明有关第1及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6。第1和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6在图4(a)~图4(c)所示的变换曲线(浓度校正数据)中,参照其中一个变换曲线来实施浓度校正处理。再有,参照哪个变换曲线,可以预先确定,也可以根据原稿类别来决定(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后述的原稿类别判定部分),也可以根据由用户输入的指令来决定。此外,根据由用户输入的指令,变换曲线也可以被重写。
在图4(a)~图4(c)中,横轴表示输入信号值(校正前浓度),纵轴表示输出信号值(校正后浓度)。然后,第1及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6参照图4(a)~图4(c)所示的变换曲线,将RGB的数字信号中的输入信号值以一对一方式变换为输出信号值,并将变换后的信号输出到后级。
即,上述变换曲线是表示校正前浓度和校正前浓度之间关系的数据,第1及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6通过参照该变换曲线而将输入信号值变换为输出信号值,从而对图像数据进行浓度校正处理。
此外,图4(a)~图4(c)的各个变换曲线是以浓度校正为目的的变换曲线,特别地,图4(a)的变化曲线是以除去衬底区域的浓度为主目的的变换曲线,图4(b)的变换曲线是以生成在浓淡上有起伏的图像为主目的的变换曲线,图4(c)的变化曲线是重视色调性的变换曲线。
但是,在图4(a)~图4(c)的任何一个变换曲线中,低浓度侧的输入信号值也被变换为更低浓度的输出信号值。因此,尽管有程度之差,但使用图4(a)~图4(c)的任何一个变换曲线,都可以实现将衬底区域的浓度下降的浓度校正处理。
此外,第1及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6除了根据上述那样的变换曲线以外,还可以根据将输入信号值变换为输出信号值的变换函数(色调校正数据),由输入信号值来运算输出信号值。
(区域分离处理和浓度校正处理之间的处理顺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由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的种类,在图像处理装置20中,将区域分离处理和浓度校正处理之间的处理顺序变更。以下,详细地说明有关该变更的处理。
如图1所示,在图像处理装置20中,配有模式控制部分(模式控制装置)12,而且连接着操作面板40。
操作面板40由设定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模式的设定按钮或数字键、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分构成,是从用户接受各种指令的输入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用户使用操作面板40,选择被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的种类时,变为了表示该原稿的种类的原稿类别信号(原稿类别信息)可从操作面板40传送到模式控制部分12。
再有,在这里可选择的原稿的种类中,至少有字符打印原稿、字符印相纸原稿。在本实施方式中,字符打印原稿是未包含印相纸相片区域等的连续色调区域的原稿,意味着网点区域构成的原稿、字符区域构成的原稿、网点区域和字符区域混合的原稿(报纸、杂志、地图等)等。此外,字符印相纸原稿意味着至少在一部分区域中包含印相纸相片区域等的连续色调区域的原稿,并意味着仅由连续色调区域构成的原稿、连续色调区域和网点区域混合的原稿、连续色调区域和字符区域混合的原稿。
这里,连续色调区域意味着不是由网点构成的区域,而是色调由银粒子或染料粒子连续地构成的区域,具体地说,意味着印相纸相片构成的区域、通过升华式打印机或热转印式打印机打印的图像区域等。
模式控制部分12是根据从操作面板40传送来的原稿类别信号,进行将对于RGB的数字信号的处理模式切换的处理的块。具体地说,模式控制部分12参照以下所示的表2,在原稿类别信号所示的原稿是字符打印原稿的情况下,选择第1处理模式,而在原稿类别信号所示的原稿是字符印相纸原稿的情况下,选择第2处理模式。
[表2]
    原稿类别信号     处理模式
    字符打印原稿     第1处理模式
    字符印相纸原稿     第2处理模式
这里,第1处理模式是根据进行了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来执行区域分离处理的模式。第2处理模式是根据未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来执行区域分离处理的模式。
具体地说,模式控制部分12在选择第1处理模式的情况下(字符打印原稿的情况),将表示了执行浓度校正处理的执行指令传送到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将表示了禁止浓度校正处理的命令的禁止指令传送到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此外,模式控制部分12在选第2处理模式的情况下(字符印相纸原稿的情况),将上述禁止指令传送到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并将上述执行指令传送到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
然后,第1及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6在上述执行指令被传送时,通过参照图4(a)~图4(c)所示的变换曲线来执行浓度校正处理。此外,在上述禁止指令被传送时,通过参照图3所示的输入信号值和输出信号值一致的直线,将输入的RGB的数字信号原样输出到下一个块,从而不执行浓度校正处理。
即,在被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是字符打印原稿的情况下(第1处理模式的情况),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执行浓度校正处理,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将输入的RGB的数字信号原样输出,并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执行浓度校正处理。此外,在被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是字符印相纸原稿的情况下(第2处理模式的情况),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将输入的RGB的数字信号原样输出,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执行浓度校正处理,并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不进行浓度校正处理而在区域分离处理后进行浓度校正处理。
由此,在被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为字符打印原稿的情况下(第1处理模式的情况),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根据由第1输入色调校正图像实施了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来执行区域分离处理。而在被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为字符印相纸原稿的情况下(第2处理模式的情况),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根据未实施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来执行区域分离处理。
下面,关于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的处理流程,根据图5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20中实施的图像处理方法的一部分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用户使用操作面板40选择被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的种类时,表示该原稿的种类的原稿类别信号被传送到模式控制部分12。然后,在S10中,模式控制部分12根据传送来的原稿类别信号,判别由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的种类。
在该S10中,模式控制部分12在判定为由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的种类是字符打印原稿的情况下,选择第1处理模式。此外,模式控制部分12在判定为由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的种类是字符印相纸原稿的情况下,选择第2处理模式。
然后,在选择了第1处理模式的情况下,如S11、S12所示,对于RGB的数字信号,以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的浓度校正处理、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的区域分离处理的顺序来执行处理。而在选择了第2处理模式的情况下,如S13、S14所示,对于RGB的数字信号,以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的区域分离处理、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的浓度校正处理的顺序执行图像处理。
根据以上的图像处理装置20,可以切换对进行了上述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区域分离处理的第1处理模式、以及对未进行上述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区域分离处理的第2处理模式。因此,可以兼顾就进行浓度校正处理后再进行区域分离处理但区域分离处理的精度高的图像来说,对被进行了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就不进行浓度校正处理而进行了区域分离处理但区域分离处理的精度高的图像来说,对未被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与以往的图像处理装置相比,可以使区域分离处理的精度提高。
此外,根据以上的结构,在上述第2处理模式中,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对进行了上述区域分离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上述浓度校正处理。因此,在对未进行上述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的第2处理模式中,也可执行浓度校正处理,在任何一个处理模式中,都不仅进行区域分离处理而且可以执行浓度校正处理。
而且,具有以下结构: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将RGB的数字信号输出到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从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输入RGB的数字信号。模式控制部分12在上述第1处理模式中,将浓度校正处理的执行命令传送到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在上述第2处理模式中,将浓度校正处理的执行命令传送到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
因此,在上述第1处理模式中,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执行浓度校正处理,并可以将由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实施了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传送到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可以对实施了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而在上述第2处理模式中,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从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输入由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进行了区域分离处理后的RGB的数字信号,并执行浓度校正处理,所以对未进行上述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的第2处理模式中,也可执行浓度校正处理。
此外,根据以上结构,模式控制部分12在原稿类别信息由用户输入时,根据该原稿类别信息,进行上述第1处理模式和上述第2处理模式的切换。因此,就进行浓度校正处理后进行了区域分离处理但区域分离处理的精度高的原稿图像(从原稿读取出的图像)来说,可以对被浓度校正处理过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另一方面,就未进行浓度校正处理而进行了区域分离处理但区域分离处理的精度高的原稿图像来说,可以对未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
此外,根据以上的结构,在通过上述原稿类别信息表示的原稿的种类中,有包含了连续色调区域的字符印相纸相片原稿(第1原稿)、以及不包含上述连续色调区域的字符打印原稿(第2原稿)。因此,模式控制部分12在输入的原稿类别信号表示字符印相纸相片原稿的情况下,切换为上述第2处理模式,在输入的原稿类别信号表示字符打印原稿的情况下,切换为上述第1处理模式。因此,就从包含了连续色调区域的字符印相纸相片原稿读取的图像来说,对未进行上述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因此,即使是上述连续色调区域中有与低浓度区域相邻的轮廓的情况,也在该低浓度区域中的浓度被维持的状态下执行区域分离处理。因此,在该区域分离处理中,该轮廓难以被作为‘处于白色衬底上的高浓度部分’来识别,具有可以抑制该轮廓被作为字符区域而误检测的危害的效果。
此外,就从未包含了连续色调区域的字符打印原稿读入的图像来说,对被浓度校正处理过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因此,在上述字符打印原稿中包含有字符的情况下,可以使与字符部分相邻的衬底的浓度下降,该字符被作为‘位于白色衬底上的高浓度部分’而容易识别,具有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字符区域的效果。
再有,示意性地表示了以上所示的效果的图是图6。图6(a)是与原稿类别无关、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不进行衬底浓度除去处理(图4(a)的变换曲线的浓度校正处理)的以往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表示了输入到区域分离处理部分的图像的示意图。图6(b)是与原稿类别无关、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进行衬底浓度除去处理的以往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表示了输入区域分离处理部分的图像的示意图。图6(c)是表示了输入到本实施方式的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的图像的示意图。再有,图6(a)、图6(b)、图6(c)的各个图中,表示了从字符区域和印相纸相片区域混合的字符印相纸原稿读取出的图像、以及从包含了网点区域和字符区域的字符打印原稿(在图中为报纸)读取出的图像。
一般地,在区域分离处理中,将‘通常,字符在白色衬底上存在’作为前提,在以关注像素为中心的M×N像素的块中满足最大信号电平比规定值大的(Dmax>PA,即,最低浓度在规定的基准以下)条件的情况下,将该块中的关注像素作为字符区域来识别(参照算式(5))。因此,在对如报纸那样某一浓度的衬底上打印的字符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如果在进行了衬底浓度除去处理后进行区域分离处理,则在提高了最大信号电平后进行区域分离处理,所以字符的检测变得容易。
这里,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未进行衬底浓度除去处理的以往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在从报纸读取出的图像中,衬底区域的浓度被原样维持,变为进行区域分离处理。因此,在该图像的字符区域中(参照符a),由于未提高最大信号电平而进行区域分离的判定,所以难以满足Dmax>PA的条件,产生作为字符区域未被检测的危险。
相反,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进行衬底浓度除去处理的以往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在从报纸读取的图像中,通过衬底区域的浓度被除去而变为在衬底区域的浓度下降后进行区域分离处理。因此,在该字符区域(参照符b)中,通过使周围的衬底区域的浓度下降而在提高了最大信号电平的状态下进行区域分离的判定,所以容易满足Dmax>PA的条件。因此,在区域分离处理中容易作为字符被检测。
但是,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进行衬底浓度除去处理的以往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在从字符印相纸原稿读取出的图像中,在区域分离处理前,有时产生与印相纸相片的轮廓相邻的低浓度区域(参照符c)的浓度被除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该轮廓中,通过将相邻的低浓度区域的浓度下降而提高了最大信号电平的状态下进行区域分离的判定,所以容易满足Dmax>PA的条件。因此,产生该轮廓部分作为字符区域被检测的不良情况。
相反,就从字符印相纸原稿读取出的图像来说,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不进行衬底浓度除去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进行与印相纸相片的轮廓相邻的低浓度区域(参照符d)的浓度被原样保持的区域分离处理。因此,在该轮廓中,不提高最大信号电平而进行区域分离的判定,所以难以满足Dmax>PA的条件。因此,该轮廓部分作为字符区域被误检测的可能性低。但是,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未进行衬底浓度除去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有某一浓度的衬底区域上的字符的检测变得困难的危险。
即,一方面,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进行衬底浓度除去处理的情况下,某一浓度的衬底区域上的字符的检测变得容易,但产生将印相纸相片中的轮廓作为字符而误检测的危害。另一方面,在区域分离处理之前不进行衬底浓度除去处理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将印相纸相片中的轮廓作为字符而误检测的危害,但某一浓度的衬底区域上的字符的检测变得困难。
在这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被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的种类,变更区域分离处理和浓度校正处理的实施顺序。具体地说,就从字符印相纸原稿读取出的图像来说,对未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执行区域分离处理,就从字符打印原稿读取出的图像来说,对被浓度校正处理后的RGB的数字信号执行区域分离处理。
因此,如图6(c)所示,就从字符打印原稿(报纸)读取出的图像来说,字符部分周围(参照符f)的衬底的浓度被除去后进行区域分离处理,所以字符区域满足Dmax>PA的可能性高。因此,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字符区域。而且,就从字符印相纸原稿读取出的图像来说,由于未在区域分离处理前进行浓度校正处理,所以与印相纸相片的轮廓相邻的低浓度区域的浓度被原样保持而进行区域分离处理,该轮廓满足Dmax>PA的可能性低。因此,可以降低该轮廓部分(参照符e)作为字符区域被误检测的危险。
再有,在以上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20中,模式控制部分12根据由用户输入的原稿类别信号而切换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但作为这种切换的触发器的信号不限定于原稿类别信号。例如,用户使用操作面板40,选择第1处理模式或第2处理模式的其中一个时,表示该模式的种类的模式信号从操作面板40传送到模式控制部分12,模式控制部分12根据上述模式信号,就可以进行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的切换。
此外,在以上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20中,处理对象的图像是从原稿读取出的图像,但不限于从原稿读取出的图像,例如,也可以是通过数字照相机拍摄的图像。在这样的图像中,由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的哪一个模式来处理较好,因摄影对象而被认为有所不同。因此,在使图像处理装置20处理该摄影的图像的情况下,用户使用操作面板,根据摄影对象,切换第1处理模式或第2处理模式就可以。
(关于变形例)
在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20中,用户使用操作面板40,选择被图像输入装置15读取的原稿的种类时,表示该原稿的种类的原稿类别信号被传送到模式控制部分12。然后,模式控制部分12根据传送的原稿类别信号,选择第1处理模式、第2处理模式中的其中一个模式。
但是,在自动地判别原稿的种类并具有将上述原稿类别信号输出的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本发明。这种情况下,可以节省用户在操作面板中选择原稿的种类的时间。以下,说明有关在这样的图像处理装置中采用了本发明的情况下的一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包括了具有自动判别原稿的种类的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在包括于该图像形成装置100a中的图像处理装置20a中,除了包括在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20中的各部分以外,还配有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分21。
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分21根据从黑斑校正部分3输出的RGB的数字信号,判别在图像输入装置15中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的种类,将表示判别结果的原稿类别信号传送到模式控制部分12a。即,该原稿类别信号是表示RGB的数字信号从什么样的原稿中读取出的信息。
再有,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分(原稿类别判别装置)21判定的原稿的种类有字符原稿、打印相片原稿(网点相片原稿)、字符和打印相片混合的字符/打印相片原稿、至少在一部分中包含印相纸相片区域的印相纸原稿。
然后,模式控制部分12a在从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分21传送的原稿类别信号表示是印相纸原稿以外的原稿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1处理模式,而在上述原稿类别信号是表示印相纸原稿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2处理模式。
再有,作为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分21中的原稿类别判别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232708号等中记载的公知的方法,就原稿类别判别方法来说,没有特别限定。如果简单地说明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232708号’公报中的原稿类别判定方法,则变为以下的(1)~(7)的步骤。
(1)计算包含了关注像素的n×m的块中的最小浓度值和最大浓度值。
(2)使用被算出的最小浓度值及最大浓度值来计算最大浓度差。
(3)计算作为相邻像素中的浓度差的绝对值总和的总和浓度繁杂度。
(4)进行被算出的最大浓度差和最大浓度差阈值的比较、以及被算出的总和浓度繁杂度和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的比较。这里,在最大浓度差<最大浓度差阈值、以及总和浓度繁杂度<总和浓度繁杂度阈值时,关注像素被判断为衬底、印相纸区域,在未满足上述条件时,关注像素被判断为字符、网点区域。
(5)就被判断为衬底、印相纸区域的像素来说,将最大浓度差与衬底、印相纸判定阈值比较,在最大浓度差<衬底、印相纸判定阈值时,被判断为衬底区域。在未满足上述条件时,被判断为印相纸区域。
(6)就被判断为字符、网点区域的像素来说,将总和浓度繁杂度与最大浓度差乘以字符、网点判定阈值所得的值比较,在总和浓度繁杂度<最大浓度差乘以字符、网点判定阈值所得的值时,被判断为字符区域。在未满足上述条件时,被判断为网点区域。
(7)对被判别的像素数进行计数,与预先确定的对于衬底区域、印相纸区域、网点区域及字符区域的阈值比较而判定原稿整体的类别。例如,如果字符区域的比率和网点区域的比率分别在阈值以上,则被判断为字符区域和网点区域混合的字符/打印相片原稿。再有,作为对于衬底区域、印相纸区域、网点区域和字符区域的上述阈值的例子,检测精度以字符、网点、印相纸相片的顺序升高时,以使在字符区域的比率为全像素数的30%的情况下被判定为字符原稿、在网点区域的比率为全像素的20%的情况下被判定为网点原稿、在印相纸相片区域的比率为全像素数的10%的情况下被判定为印相纸原稿来设定上述阈值即可。
再有,为了判别原稿类别,还可以进行原稿的预扫描。或者也可以使用被临时存储在硬盘等的存储装置中的图像数据来进行。
此外,以上所示的可切换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不仅被配置在上述那样的图像形成装置100、100a中,也可以被配置在平板式扫描器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图8是表示上述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8所示,图像读取装置200是包括图像输入装置15、图像处理装置20b、以及操作面板40的结构。这里,在图8的图像处理装置20b中,与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20同样,包括:A/D变换部分2、黑斑校正部分3、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和模式控制部分12。但是,在图8的图像处理装置20b中,从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输出的RGB的数字信号和从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输出的区域识别信号被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到外部装置(PC、打印机等)。
此外,也可以是将根据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分21的判别结果来切换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的图像处理装置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结构。图9是表示该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9所示,图像读取装置200a是包括图像输入装置15、图像处理装置20c、操作面板40的结构。这里,在图9的图像处理装置20c中,与图7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20a同样,包括:A/D变换部分2、黑斑校正部分3、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区域分离部分5、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原稿类别自动判别部分21、以及模式控制部分12a。但是,在图9的图像处理装置20c中,从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6输出的RGB的数字信号和从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输出的区域识别信号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到外部装置(PC、打印机等)。
此外,在以上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20、20a、20b、20c中,是在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的前级配有第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在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的后级配有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的结构。但是,这样的输入色调校正部分不必配有两个,即使输入色调校正部分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构成能够切换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图10是表示仅构成一个输入色调校正部分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0所示,图像处理装置20d是包括输入色调校正部分(浓度校正装置)43、区域分离处理部分(区域分离处理装置)41、模式控制部分(模式控制装置)42的结构。再有,虽然未图示,但在图像处理装置20d中,与图1的图像处理装置20同样,也包括:A/D变换部分、黑斑校正部分、颜色校正部分、黑版生成底色除去部分、空间滤波处理部分、输出色调校正部分、色调再现处理部分,并与操作面板连接。
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3与图1的第1和第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6同样,对RGB的数字信号进行浓度校正处理。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与图1的区域分离处理部分5同样,根据RGB的数字信号进行区域分离处理。模式控制部分42根据从未图示的操作面板传送的原稿类别信号,进行将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切换的控制。
此外,在图10所示结构的图像处理装置20d中,模式控制部分42从未图示的黑斑校正部分输入RGB的数字信号。
这里,模式控制部分42在选择了第1处理模式的情况下,将上述RGB的数字信号传送到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3。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3在从模式控制部分42传送来RGB的数字信号的情况下,对该RGB的数字信号实施浓度校正处理,并将实施了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传送到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然后,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在从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2传送来RGB的数字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该RGB的数字信号进行区域分离处理,将该RGB的数字信号传送到未图示的颜色校正部分。
即,根据图10所示结构的图像处理装置20d,在第1处理模式中,RGB的数字信号以模式控制部分42、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3、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的顺序被传送,对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输入被实施了浓度校正的RGB的数字信号。因此,在第1处理模式中,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可以对浓度校正处理后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区域分离处理。
此外,模式控制部分42在选择了第2处理模式的情况下,将从未图示的黑斑校正部分输入的RGB的数字信号传送到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在从模式控制部分42传送来RGB的数字信号的情况下,对该RGB的数字信号进行区域分离处理,将该RGB的数字信号传送到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3。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3在从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传送来RGB的数字信号的情况下,对该RGB的数字信号实施浓度校正处理,并将实施了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传送到未图示的颜色校正部分。
即,根据图10所示结构的图像处理装置20d,在第2处理模式中,RGB的数字信号以模式控制部分42、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3的顺序被传送,对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输入未由输入色调校正部分43实施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因此,在第2处理模式中,区域分离处理部分41可以对未实施浓度校正处理的RGB的数字信号进行区域分离处理。
此外,在以上所示的方式中,字符打印原稿意味着不包含印相纸相片区域等的连续色调区域的原稿。‘不包含连续色调区域的原稿’或‘字符打印原稿’意味着被判定为占有原稿整体的像素数的网点区域的像素的数的比例为规定量以上的原稿、或被判定为占有原稿整体的像素数的网点区域的像素的数的比例为规定量以下的原稿等。
此外,在以上所示的方式中,印相纸原稿意味着至少一部分区域上包含了印相纸相片区域等的连续色调区域的原稿,但‘至少一部分区域上包含了印相纸相片区域等的连续色调区域的原稿’或者‘字符印相纸原稿’意味着被判定为占有原稿整体的像素数的连续色调区域的像素的数的比例为规定量以上的原稿,或被判定为占有原稿整体的像素的网点区域的像素的数的比例为规定量以下的原稿。
此外,图1、图7、图8、图9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20、20a、20b、20c不必通过有线或无线而与图像输入装置15或图像输出装置30连接,也可以由单体图像处理装置来构成。再有,在由单体图像处理装置构成的情况下,该图像处理装置对从可移动的记录媒体读入的图像数据(RGB的数字信号)实施图像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再次写入在可移动的记录媒体中即可。
可是,以上实施方式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包含的各部分具有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处理器等的运算电路执行在ROM或RAM等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并控制各种周边电路等来实现。因此,具有以上的运算电路、周边电路等的计算机仅通过对记录了上述程序的记录媒体进行读取,并执行该程序,就可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各种功能和各种处理。此外,通过将上述程序记录在可移动的记录媒体中,可以在任意的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各种功能和各种处理。
作为上述记录媒体,例如,可以使用磁带或盒式磁带等的磁带类、包含软盘(注册商标)/硬盘等的磁盘或CD-ROM/MO/MD/DVD/CD-R等的光盘的盘类、IC卡(包含存储卡)/光卡等的卡类、或者掩模ROM/EPROM/EEPROM/闪存ROM等的半导体存储器类等。
此外,可以将装入了上述程序的打印机驱动器设置在计算机或打印机中,也可以将装入了上述程序的扫描器驱动器设置在扫描器中。
此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形成可与通信网络连接的结构,将上述程序通过通信网络而供给图像处理装置。作为这种通信网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因特网、内联网、外联网、LAN、ISDN、VAN、CATV通信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此外,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输媒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无论是IEEE1394、USB、电力线传送、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ADSL线路等的有线方式,还是IrDA或遥控那样的红外线、Bluetooth(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携带电话网、卫星线路、地波数字网等的无线方式,都可利用。再有,即使是上述程序码以电子传输方式而具体化、被埋入在载波中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方式,也可实现本发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形成由平板式扫描器、底片扫描器(film scanner)、数字照相机等的图像读取装置、通过被装载上述程序而进行图像处理的计算机、显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的显示器(LCD或CRT)等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根据由计算机处理过的图像数据而将图像输出到纸上的打印机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而且,也可以配有作为经由网络而连接到服务器等的通信装置的网卡或调制解调器等。
再有,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彩色复印机、彩色打印机、黑白复印机、黑白打印机、扫描器、个人计算机等中。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区域分离处理部分,对图像数据进行区域分离处理;浓度校正部分,参照表示了校正前浓度和校正后浓度之间关系的浓度校正数据,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浓度校正处理;以及模式控制部分,切换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第1处理模式是对进行了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而第2处理模式是对未进行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优选是在所述第2处理模式中,所述浓度校正部分对进行了所述区域分离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浓度校正处理。
在图像处理装置中,不仅需要区域分离处理,而且需要进行浓度校正处理,但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对于未进行上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的第2处理模式中,也可执行浓度校正处理。因此,即使在任何一个处理模式中,不仅可以执行区域分离处理,而且可以执行浓度校正处理。
而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浓度校正装置包括:将所述图像数据输出到所述区域分离处理装置的第1浓度校正装置;以及从所述区域分离装置输入所述图像数据的第2浓度校正装置,所述模式控制装置在所述第1处理模式中,命令第1浓度校正装置执行浓度校正处理,在所述第2处理模式中,命令所述第2浓度校正装置执行浓度校正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在上述第1处理模式中,第1浓度校正装置执行浓度校正处理,由第1浓度校正装置实施了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被从第1浓度校正装置输出到区域分离装置,可以对进行了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而在上述第2处理模式中,第2浓度校正装置从区域分离处理装置输入图像数据,执行浓度校正处理,所以即使在对未进行上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的第2处理模式中,也可执行浓度校正处理。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也可以是以下结构:上述图像数据是从原稿读取出的数据,包括有使用上述图像数据判别上述原稿的种类,输出与表示该原稿的种类的识别信息对应的原稿类别信号的原稿类别判别装置,上述模式控制部件根据上述原稿类别信号,进行上述第1处理模式和上述第2处理模式的切换。而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也可以是以下结构:上述图像数据是从原稿读取出的数据,上述模式控制装置在由用户输入了表示上述原稿的种类的原稿类别信息时,根据该原稿类别信息,进行上述第1处理模式和上述第2处理模式的切换。
根据这些结构,按照上述原稿的种类,执行上述第1处理模式和上述第2处理模式的切换。因此,就进行浓度校正处理后再进行区域分离处理但区域分离处理的精度高的原稿图像(从原稿读取出的图像)来说,可以对进行过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就不进行浓度校正处理而进行了区域分离处理但区域分离处理的精度高的原稿图像来说,可以对未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优选是在由所述原稿类别信息表示的原稿的种类中,有至少在一部分中包含了连续色调区域的第1原稿、以及不包含所述连续色调区域的第2原稿,所述模式控制部分在所述原稿类别信息表示第1原稿的情况下,切换为所述第2处理模式,而在所述原稿类别信息表示第2原稿的情况下,切换为所述第1处理模式。
根据上述结构,在从包含了连续色调区域的第1原稿读取出的图像中,对未进行上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因此,即使在上述连续色调区域中有与低浓度区域相邻的轮廓的情况下,也可在该低浓度区域的浓度被原样维持的状态下进行区域分离处理,所以在该区域分离处理中,上述轮廓没有被作为白色衬底区域上存在的高浓度部分来识别,可以抑制该轮廓作为字符区域被误检测的危害。
再有,连续色调区域意味着不是由网点构成的区域,而是由银粒子或者染料粒子连续地构成的区域,并意味着印相纸相片构成的区域、通过升华式打印机或热转印式打印机打印的图像区域等。
此外,在从不包含连续色调区域的第2原稿读取出的图像中,对进行过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区域分离处理。因此,在第2原稿中包含有字符的情况下,如果通过上述浓度校正处理而使上述字符周围的衬底区域的浓度下降,则被该衬底区域包围的字符容易被作为‘白色衬底上的高浓度部分’来识别,可高精度地检测字符区域。因此,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优选是上述浓度校正处理是使与上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包含的衬底区域的浓度降低的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对图像数据进行区域分离处理的步骤;以及参照表示了校正前浓度和校正后浓度之间关系的浓度校正数据,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步骤,切换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第1处理模式是对进行了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第2处理模式是对未进行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具有与上述效果大致相同的效果。
此外,以上所示的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也可以配备在图像形成装置或图像读取装置上,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具有与上述效果大致相同的效果。
而且,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这种情况下,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各装置而起作用的图像处理程序、以及记录了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畴中。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即,即使是将以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进行了适当变更的技术方案组合所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区域分离处理部分,对图像数据进行区域分离处理;
浓度校正部分,参照表示了校正前浓度和校正后浓度之间关系的浓度校正数据,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浓度校正处理;以及
模式控制部分,切换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第1处理模式是对进行了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而第2处理模式是对未进行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数据是从原稿读取出的数据,
在所述原稿的种类中,有至少在一部分中包含了连续色调区域的第1原稿、以及不包含连续色调区域的第2原稿,
所述模式控制部分,在被输入表示已被读取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原稿为所述第1原稿的原稿类别信息时,切换为所述第2处理模式,并且,在被输入表示已被读取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原稿为所述第2原稿的原稿类别信息时,切换为所述第1处理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2处理模式中,所述浓度校正部分对进行了所述区域分离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浓度校正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浓度校正部分包括:将所述图像数据输出到所述区域分离处理部分的第1浓度校正部分;以及从所述区域分离部分输入所述图像数据的第2浓度校正部分,
所述模式控制部分在所述第1处理模式中,命令第1浓度校正部分执行浓度校正处理,在所述第2处理模式中,命令所述第2浓度校正部分对进行了所述区域分离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执行浓度校正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浓度校正数据是表示校正后浓度与校正前浓度的变换曲线的数据,或者是将校正前浓度变换为校正后浓度的变换函数的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包括原稿类别判别部分,该原稿类别判别部分使用所述图像数据来判别所述原稿的类别,并输出与表示判别出的原稿的类别的所述原稿类别信息对应的原稿类别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表示所述原稿的类别的所述原稿类别信息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浓度校正处理是使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所包含的衬底区域的浓度下降的处理。
8.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第1浓度校正部分和第2浓度校正部分,参照表示了校正前浓度和校正后浓度之间关系的浓度校正数据,对图像数据进行浓度校正处理;
区域分离部分,对图像数据进行区域分离处理;以及
模式控制部分,切换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第1处理模式是对由所述第1浓度校正部分进行了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而第2处理模式是对未由所述第1浓度校正部分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了所述区域分离处理后,由所述第2浓度校正部分进行浓度校正处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数据是从原稿读取出的数据,
在所述原稿的种类中,有至少在一部分中包含了连续色调区域的第1原稿、以及不包含连续色调区域的第2原稿,
所述模式控制部分,在被输入表示已被读取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原稿为所述第1原稿的原稿类别信息时,切换为所述第2处理模式,并且,在被输入表示已被读取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原稿为所述第2原稿的原稿类别信息时,切换为所述第1处理模式。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10.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1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对图像数据进行区域分离处理的步骤;以及
参照表示了校正前浓度和校正后浓度之间关系的浓度校正数据,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浓度校正处理的步骤,
切换第1处理模式和第2处理模式,第1处理模式是对进行了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第2处理模式是对未进行所述浓度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区域分离处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数据是从原稿读取出的数据,
在所述原稿的种类中,有至少在一部分中包含了连续色调区域的第1原稿、以及不包含连续色调区域的第2原稿,
在被输入表示已被读取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原稿为所述第1原稿的原稿类别信息时,切换为所述第2处理模式,并且,在被输入表示已被读取出所述图像数据的原稿为所述第2原稿的原稿类别信息时,切换为所述第1处理模式。
CNB2006101219064A 2005-08-31 2006-08-29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9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2732A JP4139834B2 (ja) 2005-08-31 2005-08-31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52732/05 2005-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5548A CN1925548A (zh) 2007-03-07
CN100454963C true CN100454963C (zh) 2009-01-21

Family

ID=37804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2190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963C (zh) 2005-08-31 2006-08-29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41112B2 (zh)
JP (1) JP4139834B2 (zh)
CN (1) CN100454963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7046A (zh) * 2019-03-11 2019-08-06 上海肇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字检测方法及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9556B2 (en) * 2005-08-25 2009-10-06 Joseph Stanley Czyszczewski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anning segmentation
JP4931055B2 (ja) * 2006-11-22 2012-05-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740913B2 (ja) * 2007-08-23 2011-08-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5343352B2 (ja) * 2007-12-21 2013-1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9274273A (ja) * 2008-05-13 2009-11-2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851580B2 (ja) * 2009-11-20 2012-01-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データ出力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方法
JP2011130136A (ja) * 2009-12-17 2011-06-30 Rohm Co Ltd 画像処理回路
US8947736B2 (en) * 2010-11-15 2015-02-03 Konica Minolta Laboratory U.S.A., Inc. Method for binarizing scanned document images containing gray or light colored text printed with halftone pattern
US9319556B2 (en) 2011-08-31 2016-04-19 Konica Minolta Laboratory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printed documents that contains both dark and halftone text
US9087396B2 (en) 2011-10-13 2015-07-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gital image text addition
CN102595058A (zh) * 2011-12-01 2012-07-18 威海华菱光电有限公司 图像数据处理装置
JP6426441B2 (ja) * 2014-11-13 2018-11-21 株式会社東芝 密度計測装置、密度計測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326896A (zh) * 2016-08-24 2017-01-11 杭州通识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车牌读取系统及应用于该车牌读取系统的车牌匹配方法
US11627262B2 (en) * 2019-11-04 2023-04-11 Fotonation Limited Handheld computing device
CN114697464A (zh) * 2020-12-29 2022-07-01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图像分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4409A (ja) * 1994-03-25 1995-10-13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EP0886237A2 (en) * 1997-06-20 1998-12-23 Hitachi, Ltd. Print image transmission and output system
US6240206B1 (en) * 1996-09-09 2001-05-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1251513A (ja) * 2000-03-06 2001-09-14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2171404A (ja) * 2000-11-30 2002-06-14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4112561A (ja) * 2002-09-20 2004-04-08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US20040125410A1 (en) * 2002-09-17 2004-07-01 Yasunobu Shirat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99588A (ja) 1989-01-30 1990-08-07 Toshiba Corp 像域識別装置
JPH05130398A (ja) 1991-10-31 1993-05-25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フルカラー作像装置
US6542173B1 (en) * 2000-01-19 2003-04-01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printing object optimized images based on document type
JP3784649B2 (ja) 2001-02-06 2006-06-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CN1277176C (zh) * 2002-01-15 2006-09-27 夏普株式会社 印刷系统及印刷方法
JP4080252B2 (ja) 2002-06-12 2008-04-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050078867A1 (en) * 2003-10-14 2005-04-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black and white reproductions of color documents
JP4150702B2 (ja) 2004-07-01 2008-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4409A (ja) * 1994-03-25 1995-10-13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US6240206B1 (en) * 1996-09-09 2001-05-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EP0886237A2 (en) * 1997-06-20 1998-12-23 Hitachi, Ltd. Print image transmission and output system
JP2001251513A (ja) * 2000-03-06 2001-09-14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2171404A (ja) * 2000-11-30 2002-06-14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040125410A1 (en) * 2002-09-17 2004-07-01 Yasunobu Shirat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4112561A (ja) * 2002-09-20 2004-04-08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7046A (zh) * 2019-03-11 2019-08-06 上海肇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字检测方法及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41112B2 (en) 2011-10-18
JP4139834B2 (ja) 2008-08-27
CN1925548A (zh) 2007-03-07
US20070047805A1 (en) 2007-03-01
JP2007067964A (ja) 200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4963C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CN100477719C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CN10109838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US830564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nd/or form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lack generation and under color removal processes on selected pixels, image processing and/or form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for causing computer to function as image processing and/or forming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1662558B (zh) 显示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49519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する記録媒体
JP4496239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0440923C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US7602999B2 (en) Image search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image searching method, image searching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1848303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547052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2055882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1247465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55883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03051946A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これ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3338930A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54576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03991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04398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それ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1662563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958626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20069717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4248103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これ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3351606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下地制御装置
JP20050204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