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9304B - 护罩支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护罩支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9304B CN101659304B CN2009101733367A CN200910173336A CN101659304B CN 101659304 B CN101659304 B CN 101659304B CN 2009101733367 A CN2009101733367 A CN 2009101733367A CN 200910173336 A CN200910173336 A CN 200910173336A CN 101659304 B CN101659304 B CN 1016593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 member
- guard shield
- underframe
- supporting
- supporting ho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护罩支承结构,其能够抑制护罩的前端侧的偏转或振动,并且能够保护发动机和燃料箱以避免它们由于弹起的石块、泥土等而受损。在此护罩支承结构中,车体框架具有从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和在该主框架的下方从头管向下方延伸的下框架(17),发动机(27)和燃料箱被包括下框架(17)的车体框架支承,延伸至下框架(17)前方的左右一对护罩(57,58)的前部被车体框架侧支承,其中,左右一对护罩(57,58)的前部通过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部件(111)连结,该横向部件(111)安装在下框架(17)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自动二轮车用空冷式发动机导风的护罩的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护罩支承结构,已知左右一对护罩安装在燃料箱上(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4875公报。
根据专利文献1的图3,左右一对护罩10、10被配置成比从头管4起向下方延伸的下框架22向车辆前方延伸,且护罩10的上部和下部经由螺栓安装在燃料箱6的侧面。
由于从护罩10的相对于燃料箱6的安装部至护罩10的前端比较远,所以考虑到行驶风或车体的振动,有必要另外加强护罩10的前端侧等。
另外,例如,若前轮弹起的石块、泥土等进入左右护罩10、10之间,则它们将直接碰撞发动机或者通过护罩10的内表面弹回后碰撞发动机。希望保发动机和燃料泵等免受这些石块、泥土等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罩支承结构,其能够抑制护罩的前端侧的偏转或振动,并且能够保护发动机和燃料箱以避免它们由于弹起的石块、泥土等而受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其中,车体框架具有从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和在所述主框架的下方从头管向下方延伸的下框架,发动机及燃料箱被包括所述下框架的所述车体框架支承,延伸至下框架前方的左右一对护罩的前部被车体框架侧支承,所述护罩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左右一对护罩的前部通过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部件连结,所述横向部件安装在下框架上。
其作用是利用横向部件连结左右护罩的各自前部,并将该连接部件安装在下框架上。其结果,护罩的前部被横向部件支承,其偏转或振动得以抑制。
由于横向部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安装在位于发动机前方的下支架上,所以易于阻挡被弹起的石块、泥土等,并可以保护发动机和燃料箱。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其特征在于,在下框架上设置有油冷却器,在所述油冷却器的下方设置有横向部件。
其作用是利用横向部件阻挡自下弹起的石块、泥土等,并可以保护油冷却器免受石块、泥土等的碰撞。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其特征在于,横向部件安装在下框架的前部,在该横向部件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水平或接近水平延伸的通风路。
其作用是通过使设在横向部件上的通风路沿前后方向上水平或者接近水平的方向延伸,行驶风平稳地通过该通风路内、被引导至发动机并冷却该发动机。
另外,通过在横向部件设置通风路,避免了横向部件阻碍对发动机导风的情况,可以增大横向部件的截面的轮廓形状,从而易于阻挡被弹起的石块、泥土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其特征在于,横向部件与护罩通过嵌合而结合。
其作用是使得横向部件和护罩通过嵌合而容易地结合,减少组装工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其特征在于,在横向部件的成为与护罩结合的结合部的左右端部设置有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开口部,在护罩的与横向部件结合的结合部设置有向开口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开口部与突出部经由衬垫嵌合。
其作用是通过经由衬垫嵌合开口部和突出部,即便不采用螺栓等紧固部件,也能够使开口部与突出部的嵌合牢固。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左右一对护罩的前部利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部件连结且该横向部件安装在下框架上,因此能够抑制护罩前部的偏转或振动。另外,横向部件可作为使前轮弹起的石块、泥土等不碰撞发动机和燃料箱的保护部件。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在下框架设置有油冷却器,在该油冷却器的下方设置有横向部件,因此能够利用下方的横向部件阻挡向油冷却器弹起的石块、泥土等,从而能够保护油冷却器。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横向部件安装在下框架的前部,沿着在前后方向上水平或者接近水平的方向延伸的通风路设在该横向部件上,所以易于利用截面轮廓形状较大的横向部件阻挡前轮朝斜上后方弹起的石块、泥土等,从而更可靠地保护发动机。另外,能够利用通风路向发动机平稳地导风,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性能。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横向部件和护罩通过嵌合而结合,因此横向部件和护罩能够容易地结合,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在横向部件的成为与护罩结合的结合部的左右端部设置有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开口部,在护罩的与横向部件结合的结合部设置有向开口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开口部与突出部经由衬垫嵌合,因此不需要螺栓等,能够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护罩支承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护罩支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护罩支承结构的车体前部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护罩支承结构的车体前部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护罩及其周围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横向部件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护罩与横向部件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1 车体框架
12 头管
13 主框架
17 下框架
27 发动机
54 燃料箱
55 油冷却器
57、58 护罩
57e 突出部(下部连结部)
111 横向部件
111a、111b 横向部件的通风路
111m、111n 凸起部
111q 凸起部的开口部
127 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另外,图面是沿符号方向观察的。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护罩支承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对于自动二轮车10,构成骨架的车体框架11包括:头管12、从该头管12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13、从主框架13的后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导轨15和16(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15)、从头管12在主框架13的下方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下框架17、分别与主框架13的后端部和下框架17的下端部连结的左右一对中间框架21和22(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21)、分别与中间框架21和22的后下部以及座椅导轨15和16的后端部连结的左右一对副框架23和24(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23)。前叉26安装在头管12上且操纵自如。发动机27安装在下框架17与中间框架21、22上。摆动臂34经由枢轴33可自由摆动地分别安装在枢轴板部31和32(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31)上,枢轴板部31和32分别设在中间框架21和22的后部下部。
把手36安装在前叉26的上端,前轮37安装在前叉26的下端,前罩44、前照灯46、左右一对前转向信号灯47和48(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47)和仪表51经由前罩支承组装体43安装在连结前叉26左右的上桥41和底桥42上。
燃料箱54安装在主框架13的上部,油冷却器55安装在下框架17的前部,座椅56安装在座椅导轨15和16的上部。
油冷却器55的两侧利用左右一对护罩57和58(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57)的前部覆盖。
空气滤清器61、蓄电池62和ABS用调制器63配置在利用座椅导轨15和16、中间框架21和22及副框架23和24围成的三角形空间内。
所述空气滤清器61、蓄电池62和ABS用调制器63的两侧利用左右一对侧盖65和66(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65)覆盖。
左右一对扶手杆67和68(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67)安装在座椅导轨15和16的后部。座椅导轨15和16的左右端下方且座椅导轨15和16的侧方利用左右一对后车身盖71、72(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71)覆盖。左右一对后转向信号灯76、77(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76)和用于解除锁定机构(未图示)的锁定的解锁机构78安装在覆盖后轮73上方的后翼子板74上,所述锁定机构用于锁定座椅56以致不能开闭该座椅56。
后轮73安装在摆动臂34的后端,输出轴82设在与发动机27的后部形成一体的变速机81上。链条86悬挂在驱动链轮83和从动链轮84上,所述驱动链轮83安装在所述输出轴82上,所述从动链轮84与后轮73形成一体。
节气门体93经由进气管92在后部安装于发动机27的气缸部91上,空气滤清器61经由连接管94与该节气门体93连接。
另外,排气管96在前部与发动机27的气缸部91连接,消音器97与该排气管96的后端连接。
图中的符号101是覆盖前轮37上方的前翼子板,102是支架,103是踏板座,104和106分别是安装在踏板座103上的驾驶员用踏板和乘客用踏板,107是尾灯,108是安装在燃料箱54的底部以配置在该燃料箱54内的内置式燃料泵。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护罩支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中的箭头(前)表示车辆的前方。以下同),且表示拆下左侧护罩57(参照图1)的状态。
发动机27、详细而言气缸部91配置在从头管12向斜下方倾斜地延伸的下框架17的后方。油冷却器55和横向部件111安装在下框架17的前部,该横向部件111被配置在油冷却器55的下方且被配置成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以分别与左右护罩57和58的前部连结。油冷却器55利用左右护罩57和58覆盖。
气缸部91包括:安装在发动机27的曲轴箱113的上部的气缸体114、安装在该气缸体114的上部的气缸盖116、以及封闭该气缸盖116的上部开口的气缸盖罩117。另外,符号118是安装在气缸盖116的侧面的火花塞。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护罩支承结构的车体前部立体图。油冷却器55的上部通过两个螺栓123和123安装在左右护罩57、58之间且下框架17的前部,左右护罩57和58通过横向部件111连结,且横向部件111通过螺栓125安装在下框架17的前部。
护罩57和58在前部设有开口部57a和58a(仅表示了一方的符号57a),可从开口部57a向护罩57和58之间导风。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护罩支承结构的车体前部主视图。横向部件111是左右对称的部件,且形成有供行驶风左右通过的通风路111a和111b,从而确保被导向到发动机27的风量。
在主视图中,左右护罩57、58与横向部件111结合的结合部不露出,以试图改善外观性。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护罩及其周围的侧视图。护罩57包括在上下方向上较长且呈菱形的前部宽幅部57c和从该前部宽幅部57c一体地朝后方延伸的后方伸出部57d。
横向部件111连结的下部连结部57e设在前部宽幅部57c的下部内面,安装在燃料箱54上的上部安装部57f设在该前部宽幅部57c的上部内面。
下部连结部57e和上部安装部57f在侧视图中都位于同下支架17重叠的部分。
安装在侧盖65上的后部的第一安装部57g和后部第二安装部57h设在后方伸出部57d的后下部。
图6(a)~(d)是本发明的横向部件111的说明图。
图6(a)是横向部件111的主视图。横向部件111包括:安装在下支架17(参照图4)上的中央部111d、从该中央部111d向左右延伸的左翼部111e和右翼部111f、设在左翼部111e和右翼部111f的端部的侧壁部111h和111j、设在所述侧壁部111h和111j上以与护罩57和58(参照图4)连结的凸起部111m和111n。另外,符号111p是供安装在下支架17上的螺栓125(参照图4)通过的螺栓通孔。
图6(b)是沿图6(a)的b箭头方向看的视图。凸起部111m具有圆形开口部111q。
图6(c)是沿图6(a)的c-c线的剖视图,表示位于侧壁部111h的外侧方且形成有开口部111q的凸起部111m。
图6(d)是沿图6(a)的d-d线的剖视图。通风路111a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水平或者接近水平的形状,且具有上壁111r和下壁111s。
通过像这样将通风路111a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水平或者接近水平的形状,行驶风能够平稳地流经通风路111a内部。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护罩与横向部件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设在护罩57上的下部连结部57e是从该护罩57的内表面57k向内方突出的部分,且包括与内表面57k邻接的基部57m和从该基部57m向内方延伸的插入部57n。橡胶制成的衬垫127嵌合在插入部57n上。横向部件111的凸起部111m、具体地说该凸起部111的开口部111q嵌合在形成于该衬垫127的外周面上的环形槽127a内。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此护罩支承结构中,车体框架11具有从头管12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13和在该主框架13的下方从头管12向下方延伸的下框架17,发动机27和燃料箱54利用含有此下框架17的车体框架11支承,且延伸至下框架17前方的左右一对护罩57和58的前部利用车体框架11侧支承,由于左右一对护罩57和58的前部利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部件111连结且该横向部件111安装在下框架17上,所以能够抑制护罩57和58的前部的偏转或振动。另外,横向部件111可作为使前轮弹起的石块、泥土等不碰撞发动机27和燃料箱54的保护部件。
燃料泵108安装在燃料箱54的底部,燃料泵108的相对于上述底部的安装部暴露在外,所以利用横向部件111能够保护燃料泵108的露出部以使石块、泥土等不碰撞该露出部。
另外,油冷却器55设在下框架17上,横向部件111设在油冷却器55的下方,因此能够利用下方的横向部件111阻挡朝向油冷却器55弹起的石块、泥土等,从而能够保护油冷却器55。
如图2和图5所示,横向部件111安装在下框架17的前部,沿着在前后方向上水平或者接近水平的方向延伸的通风路111a和111b设在该横向部件111上,所以易于利用截面轮廓形状较大的横向部件111阻挡前轮37(参照图1)向斜上后方弹起的石块、泥土等,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保护发动机27。另外,能够利用通风路111a和111b向发动机27平稳地导风,提高发动机27的冷却性。
如图7所示,由于横向部件111与护罩57、58通过嵌合而结合,所以横向部件111与护罩57、58能够容易地结合且能够提高组装性。
另外,凸起部111m和111m设在横向部件111的构成与护罩57和58结合的结合部的左右端部上,开口部111q设在该凸起部111m和111m,作为向开口部111q突出的突出部的下部连结部57e设在护罩57和58的与横向部件111的结合部,由于所述开口部111q和下部连结部57e经由衬垫127嵌合,所以不需要螺栓等,能够提高组装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护罩支承结构适用于二轮车。
Claims (5)
1.一种护罩支承结构,其中,车体框架具有从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和在所述主框架的下方从所述头管向下方延伸的下框架,发动机及燃料箱被包括所述下框架的所述车体框架支承,延伸至所述下框架前方的左右一对护罩的前部被所述车体框架支承,
所述护罩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一对护罩的前部通过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部件连结,所述横向部件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框架上设置有油冷却器,在所述油冷却器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横向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部件安装在所述下框架的前部,在所述横向部件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的通风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罩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部件与所述护罩通过嵌合而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罩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向部件的成为与所述护罩结合的结合部的左右端部设置有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开口部,在所述护罩的与所述横向部件结合的结合部设置有向所述开口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突出部经由衬垫嵌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98938A JP5205169B2 (ja) | 2008-07-31 | 2008-07-31 | シュラウド支持構造 |
JP2008-198938 | 2008-07-31 | ||
JP2008198938 | 2008-07-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9304A CN101659304A (zh) | 2010-03-03 |
CN101659304B true CN101659304B (zh) | 2012-02-22 |
Family
ID=41787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333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9304B (zh) | 2008-07-31 | 2009-07-28 | 护罩支承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205169B2 (zh) |
CN (1) | CN101659304B (zh) |
AR (1) | AR072625A1 (zh) |
BR (1) | BRPI0901561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02506B2 (ja) * | 2010-06-11 | 2014-10-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5883716B2 (ja) * | 2012-04-26 | 2016-03-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部構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37776A1 (en) * | 1989-12-22 | 1991-07-24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Motorcycle |
CN1374442A (zh) * | 2001-03-06 | 2002-10-1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两轮车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
CN1497162A (zh) * | 2002-09-26 | 2004-05-19 | ���\�й�ҵ��ʽ���� | 低层车的空气清洁器和进气结构 |
EP1449754A2 (en) * | 2003-02-18 | 2004-08-25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Motorcy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20984A (ja) * | 1985-03-27 | 1986-10-01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車体カバ−の取付構造 |
JPH10218056A (ja) * | 1997-02-06 | 1998-08-18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JP3140410B2 (ja) * | 1997-11-20 | 2001-03-05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カバー |
JP2002019663A (ja) * | 2000-07-05 | 2002-01-23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ロント構造 |
JP4384940B2 (ja) * | 2003-08-06 | 2009-12-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用エアクリーナ |
JP4684715B2 (ja) * | 2005-04-01 | 2011-05-18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輌のシュラウド |
JP4527015B2 (ja) * | 2005-06-29 | 2010-08-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取付構造 |
-
2008
- 2008-07-31 JP JP2008198938A patent/JP520516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5-29 BR BRPI0901561-2A patent/BRPI0901561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7-28 CN CN2009101733367A patent/CN10165930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7-29 AR ARP090102888 patent/AR072625A1/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37776A1 (en) * | 1989-12-22 | 1991-07-24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Motorcycle |
CN1374442A (zh) * | 2001-03-06 | 2002-10-1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两轮车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
CN1497162A (zh) * | 2002-09-26 | 2004-05-19 | ���\�й�ҵ��ʽ���� | 低层车的空气清洁器和进气结构 |
EP1449754A2 (en) * | 2003-02-18 | 2004-08-25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Motorcycl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0901561A2 (pt) | 2010-05-18 |
AR072625A1 (es) | 2010-09-08 |
JP2010036621A (ja) | 2010-02-18 |
JP5205169B2 (ja) | 2013-06-05 |
BRPI0901561B1 (pt) | 2020-09-24 |
CN101659304A (zh) | 2010-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15510B2 (en) | Cooling system for a turbocharger and nearby components | |
US12055208B2 (en) |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off-road vehicle | |
KR100568097B1 (ko) | 자동이륜차의 배기 제어장치 | |
JP2020509968A (ja) | 二輪車両 | |
JP3154590U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2007269150A (ja) | シート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 |
US10577043B2 (en) | Saddle-riding vehicle | |
CN101659293B (zh) | 扶手安装部结构 | |
US7584814B2 (en) | Motorcycle | |
CN101659304B (zh) | 护罩支承结构 | |
CN101519091B (zh) | 车辆的速度表壳体的配置结构 | |
JP2009056950A (ja) | リフレクタ支持構造 | |
CN100417572C (zh) | 摩托车 | |
JP4135717B2 (ja) | 小型車両 | |
CN111148685B (zh) |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 |
EP3277565B1 (en) | Inner rear fender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 |
CN100418837C (zh) | 二轮机动车 | |
CN100404358C (zh) | 机动两轮车的头盔保持架安装构造 | |
CN100534853C (zh) | 踏板式车辆的车体结构 | |
CN101712352B (zh) | 机动二轮车 | |
JP6939458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7454532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2010228739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2010042737A (ja) |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