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4500A - 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4500A
CN101654500A CN200910170942A CN200910170942A CN101654500A CN 101654500 A CN101654500 A CN 101654500A CN 200910170942 A CN200910170942 A CN 200910170942A CN 200910170942 A CN200910170942 A CN 200910170942A CN 101654500 A CN101654500 A CN 101654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rch
polymer composite
monomer
manufacture method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0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4500B (zh
Inventor
柿崎涉
仓贯祐子
中村朝德
池田修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de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Nippon Pai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de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Nippon Pai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de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Nippon Pai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de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54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4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4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4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将淀粉和糊精中至少一种与单体和糖混合,发生乳化,获得单体乳化液的工序;使上述单体乳化液发生反应,获得含聚合体复合物的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获得使用淀粉、糖等进行反应的环保型聚合体复合物。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是根据上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上述单体乳化液,上述淀粉和糊精中至少一种是浆体状态。采用本制造方法,可以大幅度缓和淀粉等用量限制,并且该反应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Description

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减轻环境负荷,在涂料方面也提出了使用微生物分解性材料的事例。另外,由于来自植物的原料在寿命周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量为正负零,不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受到关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涂料形成用树脂成分,虽然使用了淀粉,但是作为溶媒使用溶剂时,发生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能造成环境负荷。另外,使用水作为溶媒时,由于淀粉发生酸基变性,酸根残存在漆膜中,出现耐水性问题。
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分别作为丙烯系硬化性复合物和防污涂料复合物含有淀粉,但因属于溶剂系而发生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能造成环境负荷。
在专利文献4中,虽然将淀粉用于阻气性涂附剂,但是在使用时需要通过加水分解用来调整淀粉的数均分子量。因此,可使用的淀粉受到限制。
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将淀粉衍生物溶液与酯化天然树脂及/或接枝化天然树脂溶液混合形成的树脂复合物。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市场销售的淀粉衍生物,溶液的粘度增加,难以调配。另外,在一般涂料用途上,其耐水性差,并不实用。
在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就涂料用途采用含变性淀粉的树脂水分散体。但是为了获得贮藏稳定性而使用特殊酯化淀粉,并且在含变性淀粉和聚合性不饱和单体的混合物水性媒体中,平均粒径不高于1000nm。使用市场销售的变性淀粉进行了再现性试验,但是因高能量导致发热形成胶凝,或者因水分散体发生凝聚物而无法制作。对此可考虑为因淀粉颗粒吸水膨润,导致这些颗粒之间发生了凝聚。因此,淀粉的获得和微粒子化,成为增加成本的主要原因。
在专利文献7及专利文献8中,在反应中使用淀粉时,使用水等溶解淀粉。但是作为这种方法,由于在制备淀粉溶液时使用溶媒,因此无法采用高浓度设计。另外,分子量较大的淀粉溶液粘度非常高,有时形成胶凝。因此,淀粉的用量受到限制。
[专利文献1]特升2004-224887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65806
[专利文献3]特开2006-233160
[专利文献4]特开2000-95994
[专利文献5]特开2003-73501
[专利文献6]特开2006-52338
[专利文献7]特开平11-21380
[专利文献8]特开平11-21529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完成,目的在于提供环保型聚合体复合物制造方法等。
本发明采用了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成,以实现上述目的。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
一种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将淀粉和糊精中至少一种与单体和糖混合,发生乳化,获得单体乳化液的工序;使上述单体乳化液发生反应,获得含聚合体复合物的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
采用这种构成,可使用淀粉、糖等进行反应,获得环保型聚合体复合物。
上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上述单体乳化液,上述淀粉和糊精中至少一种是浆体状态。
采用这种构成,可大幅度缓和淀粉等用量限制,并且该反应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上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获得上述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温度,高于获得上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温度。
采用这种构成,淀粉等溶解与单体反应同时进行,可实现淀粉和颗粒的良好聚合。
上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获得上述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温度,不低于上述淀粉和糊精中至少一种的糊化开始温度;获得上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温度,低于上述淀粉和糊精中至少一种的糊化开始温度。
上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糖不高于10聚体。
采用这种构成,可提高淀粉等的分散性,并可改善漆膜性能。
上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单体是共聚性不饱和单体。
一种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第1淀粉和第1糊精中至少一种与第1单体和第1糖混合,发生乳化,获得核部单体乳化液的工序;第2淀粉和第2糊精中至少一种与第2单体和第2糖混合,发生乳化,获得壳部单体乳化液的工序;使上述核部单体乳化液发生反应,获得含核部聚合体复合物的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使上述壳部单体乳化液发生反应,获得含上述核部聚合体复合物周围形成的壳部聚合体复合物的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
采用这种构成,具有因形成壳部实现核部结构稳定、以及可同时利用核部及壳部各自特性的优点。
上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聚合体复合物可用于涂料。
采用这种构成,可获得环保型涂料。
上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聚合体复合物可用于粘接剂。
采用这种构成,可获得环保型粘接剂。
一种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在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条件下,就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蔗糖混合物、酯化淀粉及水进行搅拌,发生乳化,获得单体乳化液的工序;在存在过硫酸钾、不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条件下,使上述单体乳化液发生反应,获得含聚合体复合物的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
这里,淀粉是指如分子式为(C6H1005)n的碳水化合物(多糖类),是多个α-葡萄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形成的天然高分子。关于在高等植物的细胞中确认的淀粉结晶(淀粉粒),将其取出的汇集物也包含在淀粉范围。
使淀粉在水中悬浊,加热后淀粉粒吸水逐渐膨胀。如果继续加热,淀粉粒最终将崩溃,变成凝胶状(糊化)。该开始糊化的温度称为糊化开始温度。这时,淀粉悬浊液从白浊状态逐渐变成透明,粘度急速增加。另一方面,糊化的淀粉溶液冷却后,糊液逐渐变成白浊,游离出水,成为不溶解状态(老化)。这些状态也包含在淀粉范围。淀粉可分为诸如以玉米淀粉(Corn Starch)、糯玉米淀粉(Waxy Corn Starch)、高直链玉米淀粉(High-AmyloseCorn Starch)、小麦淀粉、大米淀粉、豆类(蚕豆、绿豆、小豆等)为原料制造的淀粉,以及土豆淀粉、甘薯淀粉、木薯淀粉等。
糊精(dextrin)是指如数个α-葡萄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形成的物质总称,可通过淀粉的加水分解获得,是食物纤维的一种。关于糊精与单糖类的区别,可通过作为淀粉加水分解程度的指标DE(dextrose equivalent,右旋糖当量)表示。不发生加水分解的淀粉为零,完全发生加水分解的单糖类(葡萄糖等)为100。市场销售的糊精为4~20范围。糖链呈现分支(分支糊精)、环状化(环状糊精、接枝糊精)等也包含在糊精的范围。
糖是指如多价乙醇的初始氧化生成物,具有一个醛基或酮基,包括具有醛基的醛糖和具有酮基的酮糖。
另外,对于共聚性不饱和单体100重量份,例如淀粉可含5~85份,但以5~70份为宜,最好含10~50份。对于共聚性不饱和单体100重量份,例如糖可含0.5~100份,但以5~70份为宜,最好含10~50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采用本发明,可获得环保型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等。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根据下述的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及一并提供的图表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图表具体说明。
使树脂含有淀粉时,为了防止淀粉凝聚而使用糖类,获得了良好的贮存稳定性。这时的构成为淀粉(或变性淀粉)、共聚性不饱和单体、糖(低聚糖、变性糖等)、表面活性剂、聚合引发剂的组合。
本实施方式并用了淀粉、共聚性不饱和单体和糖,可使用一般提供食品、化学等工业用途的淀粉,因此可以降低淀粉的采购成本。另外,使用淀粉时无需进行预处理及特殊的制造设备等,可实现降低成本。
此外,作为上述表面活性剂,虽然在下述实施例中主要使用了负离子活性剂,但对此并无限定,也可以使用正离子、非离子活性剂。作为上述聚合引发剂,也可以使用含过氧化物、或过氧化物与还原物组合的引发剂。
例如,如果不使用糖进行实验,使用分子量较大的淀粉时,水分散体发生凝聚物,无法获得优良的质量。对此可考虑为因淀粉颗粒吸水膨润,导致这些颗粒之间发生了凝聚。
另外,如果使用分子量较小的淀粉而不使用糖进行实验,虽然能够制作树脂,但涂料性能降低。可考虑为由于混合了糖改善了淀粉复合乳化系(乳剂)的成膜性,促进了性能的提高。
首先,从实验方法开始具体说明。
实施例a,作为单体混合物,向玻璃烧杯加入50份丙烯酸丁酯、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5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LATEMULE-118B)、25份蔗糖混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Three Sugar)、10份酯化淀粉以及15份去离子水,在低于该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约60℃)的30℃条件下搅拌乳化。
这时,加入粉末状态的酯化淀粉进行乳化分散,在保持该分散状态下进行反应溶解,防止酯化淀粉凝聚。应使酯化淀粉呈浆体状态,并非全部溶解,从而可实现高浓度设计,也可以防止分子量较大的淀粉溶液粘度增高很多导致胶凝。因此,使用浆体状态淀粉具备很多优点,不仅可以大幅度缓和淀粉用量限制,而且该反应也有利于环境保护。这些优点也同样体现于以下实施例。
然后,向设有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及滴液漏斗的反应装置加入50份去离子水,导入氮气,进行升温,使其内部温度达到淀粉及糊精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上的80℃,加入0.4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5%过硫酸钾溶液。再将预先乳化的单体乳化液用2.5小时滴入,并行滴入0.4份用去离子水稀释的5%过硫酸钾。两项滴入结束后,进行3小时熟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水平。使用2份25%氨水及水调整,获得固形物为40.O%、粘度为6,000mPa·s、pH为8.5的水性聚合体分散液。
如上所述,宜在淀粉及糊精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下进行淀粉、共聚性不饱和单体及水的分散,在淀粉及糊精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上进行反应。如果高于淀粉及糊精的糊化开始温度,淀粉将发生溶解、膨润,难以实现均匀分散。另外,在反应中加热,使淀粉的溶解与单体反应同时进行,可实现淀粉和颗粒的良好结合。此外,如加入糖(单糖类、二糖类及低聚糖类中至少1种),特别是加入1O聚体以下、或更好为5聚体以下、最好为3聚体以下的糖,能够提高淀粉的分散性,并且改善漆膜性能。另外,分散液的粒径不低于1000nm(纳米)。
对于上述方法,也可将酯化交联淀粉换成诸如糊精、尿素磷酸淀粉、氧化淀粉或阳离子淀粉等,将蔗糖换成诸如低聚糖或麦芽糖等。
实施例b,作为单体混合物,向玻璃烧杯加入50份丙烯酸丁酯、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5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LATEMULE-118B)、25份蔗糖混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Three Sugar)、10份交联淀粉以及15份去离子水,在低于该交联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约75℃)的室温条件下搅拌乳化。向设有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及滴液漏斗的反应装置加入50份去离子水,导入氮气,进行升温,使其内部温度达到交联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上的80℃,加入0.4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5%过硫酸钾溶液。再将预先乳化的单体乳化液用2.5小时滴入,并行滴入O.4份用去离子水稀释的5%过硫酸钾。两项滴入结束后,进行3小时熟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水平。使用2份25%氨水及水调整,获得固形物为40.0%、粘度为6,000mPa·s、pH为8.5的水性聚合体分散液。
实施例c,作为单体混合物,向玻璃烧杯加入50份丙烯酸丁酯、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5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LATEMULE-118B)、10份蔗糖混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Three Sugar)、10份酯化淀粉以及15份去离子水,在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室温条件下搅拌乳化。向设有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及滴液漏斗的反应装置加入15份蔗糖混合物、50份去离子水,导入氮气,进行升温,使其内部温度达到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上的80℃,加入0.4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5%过硫酸钾溶液。再将预先乳化的单体乳化液用2.5小时滴入,并行滴入0.4份用去离子水稀释的5%过硫酸钾。两项滴入结束后,进行3小时熟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水平。使用2份25%氨水及水调整,获得固形物为40.0%、粘度为5,000mPa·s、pH为8.5的水性聚合体分散液。
实施例d,作为单体混合物,向玻璃烧杯加入50份丙烯酸丁酯、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NEOPELEX G-25)、10份蔗糖混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Three Sugar)、10份酯化淀粉以及15份去离子水,在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室温条件下搅拌乳化。向设有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及滴液漏斗的反应装置加入15份蔗糖混合物、50份去离子水,导入氮气,进行升温,使其内部温度达到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上的80℃,加入0.4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5%过硫酸钾溶液。再将预先乳化的单体乳化液用2.5小时滴入,并行滴入0.4份用去离子水稀释的5%过硫酸钾。两项滴入结束后,进行3小时熟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水平。使用2份25%氨水及水调整,获得固形物为40.0%、粘度为5,000mPa·s、pH为8.5的水性聚合体分散液。
实施例e,作为单体混合物,向玻璃烧杯加入50份丙烯酸丁酯、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5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LATEMULE-118B)、10份酯化淀粉以及15份去离子水,在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室温条件下搅拌乳化。向设有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及滴液漏斗的反应装置加入50份去离子水、25份蔗糖混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ThreeSugar),导入氮气,进行升温,使其内部温度达到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上的80℃,加入0.4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5%过硫酸钾溶液。再将预先乳化的单体乳化液用2.5小时滴入,并行滴入0.4份用去离子水稀释的5%过硫酸钾。两项滴入结束后,进行3小时熟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水平。使用2份25%氨水及水调整,获得固形物为40.0%、粘度为6,000mPa·s、pH为8.5的水性聚合体分散液。
实施例f,作为单体混合物,向玻璃烧杯加入50份丙烯酸丁酯、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5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LATEMULE-118B)、25份蔗糖混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Three Sugar)及15份去离子水,在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室温条件下搅拌乳化,然后在搅拌的同时加入10份酯化淀粉进行分散。向设有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及滴液漏斗的反应装置加入50份去离子水,导入氮气,进行升温,使其内部温度达到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上的80℃,加入0.4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5%过硫酸钾溶液。再将预先乳化的单体乳化液用2.5小时滴入,并行滴入0.4份用去离子水稀释的5%过硫酸钾。两项滴入结束后,进行3小时熟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水平。使用2份25%氨水及水调整,获得固形物为40.0%、粘度为6,000mPa·s、pH为8.5的水性聚合体分散液。
实施例g,作为单体混合物,向玻璃烧杯加入50份丙烯酸丁酯、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4份聚氧乙烯烷基醚(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EMULGEN1135S-70)、10份蔗糖混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Three Sugar)、10份酯化淀粉以及15份去离子水,在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室温条件下搅拌乳化。向设有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及滴液漏斗的反应装置加入15份蔗糖混合物、3份聚氧乙烯烷基醚(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EMULGEN 1135S-70)、50份去离子水,导入氮气,进行升温,使其内部温度达到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上的80℃,加入0.4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5%过硫酸钾溶液。再将预先乳化的单体乳化液用2.5小时滴入,并行滴入0.4份用去离子水稀释的5%过硫酸钾。两项滴入结束后,进行3小时熟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水平。使用2份25%氨水及水调整,获得固形物为40.0%、粘度为6,000mPa·s、pH为8.5的水性聚合体分散液。
实施例h,作为单体混合物,向玻璃烧杯加入50份丙烯酸丁酯、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5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LATEMULE-118B)、25份蔗糖混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Three Sugar)、10份酯化淀粉以及15份去离子水,在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室温条件下搅拌乳化。向设有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及滴液漏斗的反应装置加入50份去离子水,导入氮气,进行升温,使其内部温度达到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上的80℃,加入0.8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5%过硫酸钾溶液和1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10%维他命C。再将预先乳化的单体乳化液用2.5小时滴入,并行滴入0.4份用去离子水稀释的5%过硫酸钾。两项滴入结束后,进行3小时熟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水平。使用2份25%氨水及水调整,获得固形物为40.0%、粘度为4,500mPa·s、pH为8.5的水性聚合体分散液。
实施例i,作为单体混合物,向玻璃烧杯加入50份丙烯酸丁酯、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5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LATEMULE-118B)、25份蔗糖混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Three Sugar)、10份酯化淀粉、0.3份硅烷偶联剂以及15份去离子水,在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室温条件下搅拌乳化。向设有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及滴液漏斗的反应装置加入50份去离子水,导入氮气,进行升温,使其内部温度达到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上的80℃,加入0.4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5%过硫酸钾溶液。再将预先乳化的单体乳化液用2.5小时滴入,并行滴入0.4份用去离子水稀释的5%过硫酸钾。两项滴入结束后,进行3小时熟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水平。使用2份25%氨水及水调整,获得固形物为40.0%、粘度为6,000mPa·s、pH为8.5的水性聚合体分散液。
实施例j核-壳,作为用于核部的单体混合物,向玻璃烧杯加入50份丙烯酸丁酯、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0.9份丙烯酸、4.2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LATEMUL E-118B)、蔗糖混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ThreeSugar)、酯化淀粉以及10份去离子水,在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室温条件下搅拌乳化。另外,作为用于壳部的单体混合物,向玻璃烧杯加入15份丙烯酸丁酯、2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0.6份丙烯酸、2.8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LATEMUL E-118B)、蔗糖混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ThreeSugar)、10份酯化淀粉以及10份去离子水,在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室温条件下搅拌乳化。向设有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及滴液漏斗的反应装置加入50份去离子水,导入氮气,进行升温,使其内部温度达到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以上的80℃,加入0.48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5%过硫酸钾溶液。再将预先乳化的核部单体乳化液用1.5小时滴入,并行滴入0.4份用去离子水稀释的5%过硫酸钾。接下来将预先乳化的壳部单体乳化液用1小时滴入,并行滴入0.32份用去离子水溶解的10%过硫酸钾。滴入结束后,进行3小时熟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水平。使用2份25%氨水及水调整,获得固形物为40.0%、粘度为4,500mPa·s、pH为8.5的水性聚合体分散液。
采用该方法,具有因形成壳部实现核部结构稳定、以及可同时利用核部及壳部各自特性的优点。
其他的实施例。
另外也通过许多组合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该表因行数的限制而分开表示,但实际上为一个表。
表1A
Figure G2009101709423D00101
Figure G2009101709423D00111
表1B
Figure G2009101709423D00121
Figure G2009101709423D00131
表1C
Figure G2009101709423D00141
在上表中,用量数值为“重量份数”。单体的简称字母如下所示。
BA:丙烯酸丁酯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2EHA:丙烯酸异辛酯
CHMA:甲基丙烯酸环已酯
BMA:甲基丙烯酸丁酯
St:苯乙烯
本实施例的低聚糖构成如下所示。
葡萄糖24%
麦芽糖8%
异麦芽糖15%
麦芽三糖1%
潘糖15%
异麦芽三糖5%
其他低聚异麦芽糖32%
(低聚异麦芽糖合计67%)
KPS表示使用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
本构成仅为实施例之一,并非限制在该范围。
有关上表中的树脂评价方法、涂料化性能评价方法等进行如下说明。
有关树脂的评价方法如下。
贮藏稳定性:将250ml树脂装入容量为250ml的取样瓶,在常温下贮藏1个月。然后目视观察容器中的状态,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评价。
○:无变化(无分离、着色)。
△:虽然发生乳化液分层,但搅拌后均匀。
×:发生分离及胶凝。
粒径:使用F-PAR1000(商品名称-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造,浓厚系粒径分析仪),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试料,在25℃时测定的数值。
凝聚物评价方法,根据JISK6828-3,使用离子交换水将100g试料稀释成2倍,然后用不锈钢网(180μm)过滤,洗净过滤残渣。在105±2℃的干燥器中干燥约30分钟,然后称量、评价。
粗粒子量(过滤残渣)[%]=(过滤残渣的质量[g])/(试料的质量[g])×100
○:粗粒子量≤3%
×:粗粒子量>3%
有关涂料化·性能的评价方法如下。
以下说明调配、涂料化等方法。
(A)有光泽涂料,首先设定有光泽涂料等情况。
糊状颜料的调整如下所示:
表2:糊状颜料的调整
  原料   调配量
  离子交换水   6
  SP-600N   0.1   DAICEL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羟乙基纤维素系增粘剂
  Disperbyk 190   1.5   毕克化学公司制造的颜料分散剂
  TI-PURE R-706   22.2   杜邦公司制造的二氧化钛
  BESTCIDE 201   0.1   日本曹达公司制造的工业用防腐剂
  BYK-018   0.1   毕克化学公司制造的消泡剂
  合计   30
在不锈钢容器中混合上述原料,放入玻璃珠,使用分散机搅拌20~40分钟使其分散,制造糊状颜料。
涂料的制造如下所示:
表3
  原料   调配量
  糊状颜料   30
  乳化液树脂   61.7   固形物(40%)
CS-12 6   智索公司制造的成膜助剂(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
  EG   1   防冻剂(乙烯乙二醇)
  25%氨水   0.1   pH调整剂
  BYK-024   0.6   毕克化学公司制造的消泡剂
  ADEKA NOL UH-420   0.2   旭电化公司制造的氨基甲酸乙酯会合型增粘剂
  PRIMAL TT-615   0.4   Rohm and Haas公司制造的碱性膨润型增粘剂
  合计   100
按照上述配料,使用分散机混合搅拌30分钟,制造涂料。
下面具体讲述评价试验方法。
涂料状态(在容器中的状态)评价试验方法。
根据JIS K 5600-1-1的4.1.2a,进行了如下活动。
打开容器口,如果表面起皮,将其去除,然后使用刮勺或木棒等搅拌涂料,即使容器底部有部分沉淀,只要没有特别的硬块,可将底部的沉淀一点一点刮下来,溶解后搅拌。如果搅拌时均匀无硬块,则涂料总体呈均匀。
○:没有异常
×:有硬块、小块等
漆膜状态(漆膜外观)评价试验的方法。
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向纤维强化水泥板(依据JIS A 5430)涂立邦UltraSealer III(立邦涂料公司制造的含羟基苯乙烯-丙烯树脂系底漆),放置16小时(温度23℃、湿度50%)。然后,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涂两次评价涂料,间隔时间为3小时。然后放置24小时,观察漆膜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目视)。
○:漆膜无异常
×:发现裂纹、收缩、针孔等异常
耐水性评价试验的方法。
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向纤维强化水泥板(依据JIS A 5430)涂立邦UltraSealer III(立邦涂料公司制造的含羟基苯乙烯-丙烯树脂系底漆),放置16小时(温度23℃、湿度50%)。然后,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涂两次评价涂料,间隔时间为3小时。然后干燥养生7天制作耐水性试验板,在20℃的水中浸泡7天。取出、水洗,然后在30分钟内观察漆膜表面状态进行评价。
◎:浸泡漆膜无鼓胀、裂纹、剥落等。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低于浸泡漆膜面积的3%。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3%、但低于10%。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10%、但低于30%。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30%。
耐碱性评价试验的方法。
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向纤维强化水泥板(依据JIS A 5430)涂立邦UltraSealer III(立邦涂料公司制造的含羟基苯乙烯-丙烯树脂系底漆),放置16小时(温度23℃、湿度50%)。然后,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涂两次评价涂料,间隔时间为3小时。然后干燥养生7天制作耐碱性试验板,在20℃的3%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7天。取出、水洗,然后在30分钟内观察漆膜表面状态进行评价。
◎:浸泡漆膜无鼓胀、裂纹、剥落等。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低于浸泡漆膜面积的3%。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3%、但低于10%。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10%、但低于30%。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30%。
耐洗性评价试验的方法。
按照JIS K 5660规定的光泽合成树脂乳胶漆规格实施。试验装置具备JIS K 5600-5-11的6.3湿润磨损试验装置的功能,由试验槽、肥皂液槽以及刷子等构成,使用刷子在试片漆膜上反复刷洗。作为试片,使用6mil涂料机将评价涂料涂在硬质氯乙烯板上(依照JISK 6734规定),干燥养生7天制作耐洗性试验板。
根据JIS K 5660的6.13规定,进行了如下耐洗性试验。将试片水平固定在耐洗性试验装置试验槽的试验台上,涂料面朝上。将充分浸泡了0.5%肥皂水溶液的刷子放在涂料面上,向摩擦面滴入0.5%肥皂水溶液,在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下,使刷子在涂料面上往复摩擦1000次。然后取出试片水洗,干燥后观察漆膜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目视)。
○:刷子往复1000次,摩擦的位置没有因漆膜破损而露出基底。
×:刷子往复1000次,摩擦的位置因漆膜破损而露出基底。
耐湿润冷热反复性评价试验的方法。
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向纤维强化水泥板(依据JIS A 5430)涂立邦UltraSealer III(立邦涂料公司制造的含羟基苯乙烯-丙烯树脂系底漆),放置16小时(温度23℃、湿度50%)。然后,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涂两次评价涂料,间隔时间为3小时。然后干燥养生7天制作耐湿润冷热反复性试验板,根据JIS K 5600-7-4进行试验。将试验板在23±2℃的水中浸泡18小时,然后立即在温度为-20℃±2℃的恒温槽内冷却3小时,再放入温度为50±2℃的另一个恒温槽加温3小时。如此反复操作7次,观察漆膜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目视)。
○:漆膜无无鼓胀、裂纹、剥落等。
△:漆膜局部发生鼓胀、裂纹、剥落等。
×:漆膜总体发生鼓胀、裂纹、剥落等。
人工加速耐候性评价试验的方法。
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向纤维强化水泥板(依据JIS A 5430)涂立邦UltraSealer III(立邦涂料公司制造的含羟基苯乙烯-丙烯树脂系底漆),放置16小时(温度23℃、湿度50%)。然后,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涂两次评价涂料,间隔时间为3小时。然后干燥养生7天制作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板,根据JIS K 5600-7-7(氙灯法),照射480小时后取出试验板,在室内放置1小时,然后观察漆膜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目视)。关于白垩化等级,依照JIS K 5600-8-6的规定。
○:白垩化等级等于或低于1,无鼓胀、裂纹、剥落等,与样品板比较,颜色变化不大。
×:白垩化等级等于或高于2,或发生剥落、裂纹,或颜色变化较大。
粘度评价试验的方法。
使用史托马粘度计,在评价涂料为25℃的状态下测定。
光泽评价试验的方法。
在温度为23℃、湿度为50%的条件下,使用6mil涂料机将评价涂料涂在玻璃板上,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放置24小时,测定光泽值(60度光泽值)。使用光泽值测定器(毕克化学公司制造,micro-TRI-gloss)进行测定。
(B)无光泽涂料,以下设定无光泽涂料等情况。
糊状颜料的调整如下所示:
表4
  原料   调配量
  离子交换水   17.1
  OROTAN731   0.2   Rohm and Haas公司制造的分散剂(聚羧酸钠盐)
  YONERINE   0.06   米山化学公司制造的湿润剂(偏磷酸钠)
  SP-600N   0.03   DAICEL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羟乙基纤维素系增粘剂
  R-706   19.5   杜邦公司制造的二氧化钛
  重质碳酸钙   19.5   丸尾钙公司制造的碳酸钙
  SPMA高岭土   12   竹原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高岭土
  BESTCIDE 201   0.2   日本曹达公司制造的工业用防腐剂
  SN-154   0.3   SANNOPCO公司制造的消泡剂
  合计   68.89
在不锈钢容器中混合上述原料,使用分散机搅拌、分散30分钟,制造糊状颜料。涂料的制造如下所示。
表5
  原料   调配量
  糊状颜料   68.89
  乳化液树脂   30.1   固形物(40%)
DALPAD C 1   Dow Chemical公司制造的成膜助剂(三缩三丙二醇正丁基醚)
  SN 154   0.2   SANNOPCO公司制造的消泡剂
  合计   100.19
按照上述配料,使用分散机混合搅拌30分钟制造涂料。
下面具体讲述无光泽涂料的评价试验的方法。
涂料状态(容器中的状态)评价试验的方法。
根据JIS K 5600-1-1的4.1.2a,进行了如下活动。
打开容器口,如果表面起皮,将其去除,然后使用刮勺或木棒等搅拌涂料,即使容器底部有部分沉淀,只要没有特别的硬块,可将底部的沉淀一点一点刮下来,溶解后搅拌。如果搅拌时均匀无硬块,则涂料总体呈均匀。
○:没有异常
×:有硬块、小块等
漆膜状态(漆膜外观)评价试验的方法。
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向纤维强化水泥板(依据JIS A 5430)涂立邦UltraSealer III(立邦涂料公司制造的含羟基苯乙烯-丙烯树脂系底漆),放置16小时(温度23℃、湿度50%)。然后,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涂两次评价涂料,间隔时间为3小时。然后放置24小时,观察漆膜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目视)。
○:漆膜无异常
×:发现裂纹、收缩、针孔等异常
耐水性评价试验的方法。
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向纤维强化水泥板(依据JIS A 5430)涂立邦UltraSealer III(立邦涂料公司制造的含羟基苯乙烯-丙烯树脂系底漆),放置16小时(温度23℃、湿度50%)。然后,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涂两次评价涂料,间隔时间为3小时。然后干燥养生7天制作耐水性试验板,在20℃的水中浸泡7天。取出、水洗,然后在30分钟内观察漆膜表面状态进行评价。
◎:浸泡漆膜无鼓胀、裂纹、剥落等。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低于浸泡漆膜面积的3%。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3%、但低于10%。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10%、但低于30%。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30%。
耐碱性评价试验的方法。
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向纤维强化水泥板(依据JIS A 5430)涂立邦UltraSealer III(立邦涂料公司制造的含羟基苯乙烯-丙烯树脂系底漆),放置16小时(温度23℃、湿度50%)。然后,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涂两次评价涂料,间隔时间为3小时。然后干燥养生7天制作耐碱性试验板,在20℃的3%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7天。取出、水洗,然后在30分钟内观察漆膜表面状态进行评价。
◎:浸泡漆膜无鼓胀、裂纹、剥落等。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低于浸泡漆膜面积的3%。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3%、但低于10%。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10%、但低于30%。
××:发生的鼓胀、裂纹、剥落等达到或超过浸泡漆膜面积的30%。
耐洗性评价试验的方法。
按照JIS K 5663规定的合成树脂乳胶漆规格实施。试验装置具备JIS K 5600-5-11的6.3湿润磨损试验装置的功能,由试验槽、肥皂液槽以及刷子等构成,使用刷子在试片漆膜上反复刷洗。作为试片,使用6mil涂料机将评价涂料涂在硬质氯乙烯板上(依照JISK 6734规定),干燥养生7天制作耐洗性试验板。
根据JIS K 5663的7.12规定,进行了如下耐洗性试验。将试片水平固定在耐洗性试验装置试验槽的试验台上,涂料面朝上。将充分浸泡了0.5%肥皂水溶液的刷子放在涂料面上,向摩擦面滴入0.5%肥皂水溶液,在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下,使刷子在涂料面上往复摩擦500次。然后取出试片水洗,干燥后观察漆膜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目视)。
○:刷子往复500次,摩擦的位置没有因漆膜破损而露出基底。
×:刷子往复500次,摩擦的位置因漆膜破损而露出基底。
人工加速耐候性评价试验的方法。
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向纤维强化水泥板(依据JIS A 5430)涂立邦UltraSealer III(立邦涂料公司制造的含羟基苯乙烯-丙烯树脂系底漆),放置16小时(温度23℃、湿度50%)。然后,使用毛刷按照100g/m2的涂量涂两次评价涂料,间隔时间为3小时。然后干燥养生7天制作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板,根据JIS K 5600-7-7(氙灯法),照射240小时后取出试验板,在室内放置1小时,然后观察漆膜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目视)。关于白垩化等级,依照JIS K 5600-8-6的规定。
○:白垩化等级等于或低于1,无鼓胀、剥落、裂纹等,与样品板比较,颜色变化不大。
×:白垩化等级等于或高于2,或发生剥落、裂纹,或颜色变化较大。
粘度评价试验的方法。
使用史托马粘度计,在评价涂料为25℃的状态下测定。
光泽评价试验的方法。
在温度为23℃、湿度为50%的条件下,使用6mil涂料机将评价涂料涂在玻璃板上,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放置24小时,测定光泽值(60度光泽值)。使用光泽值测定器(毕克化学公司制造,micro-TRI-gloss)进行测定。
以下说明各种其他材料。
关于淀粉的详细说明如下,无论哪种淀粉都可适用。例如,玉米淀粉、糯玉米淀粉、高直链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土豆淀粉、甘薯淀粉、小麦淀粉、大米淀粉等。另外,还可以列举其加工淀粉、食物纤维等。
作为加工淀粉,具有对原料淀粉的无水葡萄糖残基引入功能基的衍生物,以及通过酸处理等实现低粘度化的淀粉,举例如下所示。
醚化淀粉:包括引入亲水基,实现水溶液中稳定性的酯化淀粉;引入疏水基,实现淀粉外膜耐水性的酯化淀粉;以及成为亲油基和引入离子提高离子性的酯化淀粉等。根据功能基的种类,可分为羧甲基淀粉、羟烷基淀粉、正离子淀粉等。
酯化淀粉:使淀粉与有机酸、无机酸或其盐类等发生反应,聚合了功能基的衍生物。根据使用的酸的种类,可分为乙酸淀粉、磷酸淀粉等。
交联淀粉:在两处以上的淀粉氢氧基之间聚合了多功能基的衍生物。包括环氧氯丙烷交联淀粉、磷酸交联淀粉等。
接枝共聚化淀粉:对淀粉化学性聚合了其他有机高分子物质,例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腈等。
此外,加工淀粉还包括诸如氧化淀粉、酸处理淀粉·糊精等采用了氧化、加水分解、焙烧、物理加工的低粘度化淀粉。
关于淀粉的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如下,对于淀粉分子量,采用重量平均分子量。根据以下条件,按照GPC方法测定分子量。
柱:shodex OHpack SB-860M HQ×2
保护柱:shodex OHpack SB-G
溶离液:50mM硝酸钠水溶液
流速:1.0mL/分
注射量:50μL
样品:使用50mM硝酸钠水溶液溶解样品,制备0.5w/w%。
标准:支链淀粉
关于糖的详细说明如下,例如可列举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D-半乳糖等单糖类,麦芽糖、砂糖(蔗糖)、潘糖、麦芽三糖、异麦芽三糖等低聚糖类(由2~6聚体构成的低聚糖),或者其变性物。另外,对于糖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使用砂糖、葡萄糖、异性化糖、麦芽糖、海藻糖、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赤丁四醇等糖及糖醇、各种低聚糖及其混合物。作为上述低聚糖,例如可列举低聚麦芽糖(聚合度宜为3~7)、黑曲霉寡糖、低聚异麦芽糖、潘糖、龙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乳果糖及其糖浆等。
关于具有可共聚功能基的单体的详细说明如下,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无水顺丁烯二酸、衣康酸、无水衣康酸、丁烯酸等。
作为苯乙烯系单体,例如可列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氯苯乙烯、4-羟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
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列举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4-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2、3-二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异丁基(甲基)丙烯酸酯、t-丁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十二基(甲基)丙烯酸酯、十八酰(甲基)丙烯酸酯、异冰片(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含磺酸基单体,例如可列举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1-磺酸、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1-磺酸、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基-1-磺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1-磺酸、芳基磺酸、甲代烯丙基磺酸等。
作为含酰胺基或N-烷基置换酰胺基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等。
作为含氨基单体,例如可列举N,N-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N-二乙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N-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N-二乙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N-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
作为含羰基单体,例如可列举丙烯醛、双丙酮丙烯酰胺、双丙酮(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甲基酮等。
作为具有其他功能基的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酰基羟乙基酸性磷酸盐、酸性磷酸聚乙烯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4-环氧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具有2~3个聚合性双重聚合的二乙烯基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甲醇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乙烯系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腈、乙酸乙烯、丙酸乙烯、支链脂肪酸乙烯等。
作为含环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缩水甘油基(甲基)烯丙醚、3,4-环氧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如下,从形成漆膜的成膜性和耐水性、耐久性等漆膜物性角度考虑,对上述单体,宜在-50~50℃范围选择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另外,玻璃化转变温度(绝对温度)是按下式计算的数值。
1/Tg=W1/T1+W2/T2+...Wn/Tn
式中,W1、W2...Wn为各单体的重量%(=(各单体调配量/单体总重量)×100),T1、T2...Tn为各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绝对温度)。
关于表面活性剂的详细说明如下,负离子性,作为负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油酸盐、月桂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二烷基磺基琥珀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二烷基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磷酸酯等。
正离子性,作为正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三乙醇胺二脂肪酸酯4级盐、N-羟乙基-N-甲基丙烷二胺脂肪酸单酯酰胺盐、烷基苄基二甲基铵盐、烷基铵盐等。
非离子性,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乙烯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等。
反应性,作为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各种分子量(EO附加摩尔数的不同)的聚乙烯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丙烯酰基羟乙基磺酸铵、聚氧乙烯乙二醇的单马来酸酯及其衍生物、聚氧烷撑·烷基醚·磷酸酯等。
高分子系,作为高分子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碱中和物、聚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酪蛋白等。
两性,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酰胺丙基三甲铵基乙内盐、羧基三甲铵基乙内盐、磺基三甲铵基乙内盐、氨基酸、咪唑啉衍生物、磷脂、含3级氮的磷酸酯等。
关于聚合引发剂的详细说明如下,对于乳化聚合反应,可使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过热量或还原性物质等生成自由基,引起乙烯系单体发生附加聚合,包括水溶性或油溶性过硫酸盐、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例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氧化氢、t-丁基氢氧化物、t-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2-二氨基丙烷)氢氯化物、2.2-偶氮(2.4-二甲基戊腈)等,但宜使用水溶性聚合引发剂。另外,要求促进聚合速度及低温反应时,可使用重亚硫酸钠、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维他命C、甲醛化次硫酸盐等还原剂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组合使用。
关于中和剂的详细说明如下,本项发明的树脂构成物可在未中和状态下使用。另外,本项发明的树脂构成物也可以中和使用。两者的贮藏稳定性均良好。作为可使用的中和剂,例如可列举氨、碱金属氢氧化物无机盐、有机胺等有机盐基。关于具体的使用例,可列举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吗啉等。
关于添加剂的详细说明如下,可根据需要,在不影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对本项发明的树脂构成物添加成膜助剂、可塑剂、填充剂、颜料、粘性调节剂、消泡剂、防腐剂、分散剂、防氧化剂、防冻剂、防炎剂、阻燃剂、防锈剂等常用添加剂使用。
关于硅烷偶联剂的详细说明如下,作为与构成丙烯系共聚物单体成分共聚的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作为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环氧基烷氧基硅烷低聚物等。
作为含巯基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含巯基烷氧基硅烷低聚物等。
作为含氨基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苯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作为含异氰酸酯基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关于链转移剂的详细说明如下:
作为链转移剂,例如可列举甲基硫醇、t-丁基硫醇、癸基硫醇、苄基硫醇、月桂基硫醇、十八烷基硫醇、n-十二烷硫醇、t-十二烷硫醇、巯基乙酸、巯基丙酸及其酯、2-乙基己基巯基乙酸、巯基乙酸辛基等硫醇类;甲醇、乙醇、丙醇、n-丁醇、异丙醇、t-丁醇、己醇、苄醇、烯丙醇等醇类;氯乙烷、氟代乙烷、三氯乙烯等卤代烃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苯乙酮、乙醛、丙醛、n-丁醛、糠醛、苯甲醛等碳酰类;甲基-4-环己烯-1、2-无水二羧酸、α-甲基苯乙烯等。
关于交联剂的详细说明如下,作为聚环氧丙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乙烯乙二醇二环氧丙基醚、聚乙烯乙二醇二环氧丙基醚、丙烯乙二醇二环氧丙基醚、聚丙烯乙二醇二环氧丙基醚、丙三醇二环氧丙基醚、新戊二醇二环氧丙基醚、1,6-己二醇二环氧丙基醚、N,N,N’,N’-四环氧丙基-m-苯二甲撑二胺、1,3-双(N,N-二环氧丙基氨甲基)环己烷、三甲醇丙烷聚环氧丙基醚、双甘油聚环氧丙基醚等。
作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甲苯基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由这些变性的预聚合物等。
作为聚氮杂环丙烷化合物,例如可列举1,1’-(甲叉-二-p-苯撑)双-3,3-Aziridyl尿素、1,1’-(六甲撑)双-3,3-Aziridyl、乙烯双-(2-氮杂环丙烯基丙酸盐)、三(1-氮杂环丙烯基)氧化膦、2,4,6-三氮杂环丙烯基-1,3,5-三嗪、三羟甲基丙烷-三-(2-氮杂环丙烯基丙酸盐)等。
关于核-壳的详细说明如下,关于本项发明的淀粉所含树脂构成物,一般采用称为核-壳型乳化液的方法,可形成核部和壳部。使各层的树脂具备不同成分,或者通过在核部、壳部实现不同的设定Tg,可在保持低温成膜性的同时,形成粘性较小的漆膜等,能够实现高性能的漆膜。
这时的核部和壳部的Tg,宜分别为-50℃~80℃范围、合计为-50℃~50℃范围。
关于涂料构成物的详细说明如下,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乳化剂树脂的涂料构成物,除了乳化剂树脂以外,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硬化剂、着色颜料、体质颜料、颜料分散剂、消泡剂、增粘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防冻剂、成膜助剂、防霉剂、防腐剂等。
对上述硬化剂不加限定,可以适当选择该业者比较熟悉、可与乳化树脂的反应性功能基发生交联反应的硬化剂,包括异氰酸酯化合物、己二酸二酰肼、含碳化二亚胺基化合物、含环氧基化合物等。对于这些硬化剂,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对上述着色颜料无特殊限定,例如可列举铬黄、黄色氧化铁、氧化铁、炭黑、二氧化钛等无级颜料;偶氮螯合物系颜料、不溶性偶氮系颜料、缩合偶氮系颜料、酞菁系颜料、靛蓝颜料、紫环酮系颜料、二萘嵌苯系颜料、二氧己环系颜料、二氢喹吖啶系颜料、异吲哚啉酮系颜料、金属配位化合物颜料等有机颜料。另外,作为上述体质颜料,可列举碳酸钙、沉淀硫酸钡、粘土、滑石粉、硅藻土等。
漆膜的形成方法的详细说明如下,对基底材料无限定,例如可列举铁、不锈钢、铝等及其表面处理物的金属材料、水泥类、石灰类、石膏类等水泥基底材料,聚氯乙烯类、聚酯类、聚碳酸脂类、丙烯类、具备微生物分解性的聚乳酸类等塑料基底材料等,或者使用这些材料建造的建筑物、建材、结构体等。
对涂漆方法无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毛刷、辊子、辊子涂料机、幕涂流动涂料机、喷涂、刮刀涂料机、浸泡涂、电附着等,对各种基底材料进行涂漆。涂漆后,采用常温干燥或加热,可获得漆膜。另外,对于涂量、漆膜厚度及干燥时间,可根据涂料的种类、适用的基底材料等任意设定。
本发明提供环境负荷小的含淀粉树脂构成物,可用于涂料、薄膜、塑料、玻璃、纸张、纤维、皮革等的涂层剂、粘合剂、粘接剂等各种用途。
作为涂料用途无限定,例如可用于涂底层、中间层、表层。除了建筑、建材领域之外,也可用于汽车及工业用途、内部及外部涂层。作为涂料的形态,例如可列举透明涂料、瓷漆涂料、填料等。也可用于上述各种涂漆方法。例如,使用毛刷、辊子、多孔辊子、涂擦抛光、刮涂、涂抹、气压喷涂、无气喷涂、幕涂流动涂料、流动涂料、辊子涂料机、连续式模涂、滚涂、离心喷涂、静电喷涂、电附着等。本实施形态也可作为密封、底漆、填料、表层等涂料功能使用。另外,本实施形态也可用于防腐蚀、防腐、防霉、防蚁、防污、防水、杀菌、耐药、耐火、美观、平滑、光泽、彩色、花纹、图案、景观设计、功能性附加、隔热、拨水、荧光、迷彩、吸附有害化学物质等目的。
以上参照特定实施形态,就本项发明进行了说明。然而,在不脱离本项发明要点的范围,该业者当然可进行实施形态的修改或代用。换言之,虽然采用例示的形态公告本项发明,但不应限定性解释本说明书的所述内容。判断本项发明的要点时,应参考本文开头所述的专利申请范围部分的内容。
另外,本项发明的说明用实施形态显然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也能够对该业者可进行多种变更及采用其他实施例予以理解。可以将专利申请范围、说明书、图纸及说明用各实施形态的要素或构成与其他1项或组合同时采用。专利申请的范围也包括相关变更及其他实施形态,这些内容包括在本项发明的技术构思及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淀粉和糊精中至少一种与单体和糖混合,得到乳化性单体乳化液的工序;
使所述单体乳化液发生反应,得到含有聚合体复合物的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单体乳化液,所述淀粉和糊精中至少一种是浆体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所述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温度,高于得到所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所述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温度,等于或高于所述淀粉和糊精中至少一种的糊化开始温度;得到所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温度,低于所述淀粉和糊精中至少一种的糊化开始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等于或低于10量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是共聚合性不饱和单体。
7.一种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淀粉和第一糊精中至少一种与第一单体和第一糖混合,发生乳化,得到核部单体乳化液的工序;
第二淀粉和第二糊精中至少一种与第二单体和第二糖混合,发生乳化,得到壳部单体乳化液的工序;
使所述核部单体乳化液发生反应,得到含有核部聚合体复合物的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
使所述壳部单体乳化液发生反应,得到含有在所述核部聚合体复合物周围形成的壳部聚合体复合物的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体复合物可用于涂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体复合物可用于粘接剂。
10.一种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低于酯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条件下,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聚环氧乙烷醚硫酸钠、蔗糖混合物、酯化淀粉及水进行搅拌,发生乳化反应,得到单体乳化液的工序;
在存在过硫酸钾、等于或高于酯化淀粉糊化开始温度条件下,使所述单体乳化液发生反应,得到含有聚合体复合物的聚合体分散液的工序。
CN2009101709423A 2008-08-22 2009-08-21 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6545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14568 2008-08-22
JP2008-214568 2008-08-22
JP2008214568A JP4744570B2 (ja) 2008-08-22 2008-08-22 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4500A true CN101654500A (zh) 2010-02-24
CN101654500B CN101654500B (zh) 2012-05-30

Family

ID=41708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09423A Active CN101654500B (zh) 2008-08-22 2009-08-21 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44570B2 (zh)
CN (1) CN10165450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1387A (zh) * 2010-06-30 2013-03-13 大象株式会社 水性涂料用粘接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393613A (zh) * 2018-10-22 2019-03-01 安徽罗曼丝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假发使用寿命的防护方法
CN112080222A (zh) * 2020-09-25 2020-12-15 陈宁 一种环保型多功能稳定剂及制备方法
CN112521871A (zh) * 2020-12-29 2021-03-19 太尔胶粘剂(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棉用水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TWI815458B (zh) * 2021-05-27 2023-09-11 韓商錦湖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浸漬成型用乳膠組合物的製備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7223A1 (en) 2009-07-31 2011-02-10 Akzo Nobel N.V. Hybrid copolymer compositions for personal care applications
JP2011195809A (ja) * 2010-02-26 2011-10-06 Saide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8841246B2 (en) 2011-08-05 2014-09-23 Ecolab Usa Inc. Clean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saccharide hybrid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drainage
US8636918B2 (en) 2011-08-05 2014-01-28 Ecolab Usa Inc. Clean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saccharide hybrid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hard water scale
US8679366B2 (en) 2011-08-05 2014-03-25 Ecolab Usa Inc. Clean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saccharide graft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hard water scale
US8853144B2 (en) 2011-08-05 2014-10-07 Ecolab Usa Inc. Clean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saccharide graft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drainage
BR112014008874A2 (pt) 2011-11-04 2017-04-25 Akzo Nobel Chemicals Int Bv composição de copolímero híbrido de dendrito
MX2014005089A (es) 2011-11-04 2014-08-08 Akzo Nobel Chemicals Int Bv Copolimeros de dendrita de injerto, y metodos para producir los mismos.
PT2780507T (pt) 2011-11-18 2017-03-17 Roquette Freres Massas de revestimento à base de dextrinas parcialmente solúveis de elevado peso molecular
US8945314B2 (en) 2012-07-30 2015-02-03 Ecolab Usa Inc. Biodegradable stability binding agent for a solid detergent
KR101452698B1 (ko) 2013-12-18 2014-10-23 대상 주식회사 전분계 중합체 입자 에멀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의 용도
US9365805B2 (en) 2014-05-15 2016-06-14 Ecolab Usa Inc. Bio-based pot and pan pre-soak
JP6956430B1 (ja) * 2020-10-01 2021-11-02 サイデン化学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剤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7144103B1 (ja) * 2022-05-18 2022-09-29 サイデン化学株式会社 再剥離性水性粘着剤組成物及び再剥離性水性粘着剤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1359A (en) * 1993-01-29 1995-02-21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Water dispersible thickeners comprising hydrophilic polymers coated with particulate fatty acids or the salts thereof
JP3630925B2 (ja) * 1997-06-30 2005-03-23 株式会社クラレ 水性エマルジョン
JPH1121529A (ja) * 1997-06-30 1999-01-26 Kuraray Co Ltd 水性エマルジョン型接着剤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1387A (zh) * 2010-06-30 2013-03-13 大象株式会社 水性涂料用粘接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971387B (zh) * 2010-06-30 2015-11-25 大象株式会社 水性涂料用粘接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393613A (zh) * 2018-10-22 2019-03-01 安徽罗曼丝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假发使用寿命的防护方法
CN112080222A (zh) * 2020-09-25 2020-12-15 陈宁 一种环保型多功能稳定剂及制备方法
CN112521871A (zh) * 2020-12-29 2021-03-19 太尔胶粘剂(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棉用水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21871B (zh) * 2020-12-29 2023-02-17 太尔胶粘剂(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棉用水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TWI815458B (zh) * 2021-05-27 2023-09-11 韓商錦湖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浸漬成型用乳膠組合物的製備方法
US11970617B2 (en) 2021-05-27 2024-04-30 Korea Kumho Petrochemical Co., Ltd. Method for preparing latex composition for dip-form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44570B2 (ja) 2011-08-10
CN101654500B (zh) 2012-05-30
JP2010047713A (ja) 201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4500B (zh) 聚合体复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1407688B (zh) 水性涂料组合物
CN101481451B (zh) 高固体含量潜固化聚氨酯丙烯酸杂合乳液
CN101014672B (zh) 热固性水性涂料组合物
CN102746601B (zh) 耐水白涂料用共聚物分散体
CN1793250B (zh) 热固性水性涂料以及涂膜形成方法
CN101981062B (zh) 水分散体及水性涂料组合物、以及涂膜形成方法
CN107250300B (zh) 具有改良的去污和防堵塞特性的水乳液油漆
CN106459301A (zh) 用于水性涂料组合物的粘合增进剂
CN106459299A (zh) 水性分散液和包含其的涂料组合物
CN1982347A (zh) 聚合物组合物
CN102317386A (zh) 水性涂料组合物及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
CN103958558B (zh) 一种用来制备聚氨酯/丙烯酸类杂合分散体的方法
CN101333408A (zh) 水性底涂料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涂布方法
CN1989214A (zh) 热固性水基涂料组合物和涂膜形成方法
CN101421366A (zh) 水性底漆组合物
CN101796149A (zh) 涂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195809A (ja) 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1511890A (zh) 活性水性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75017A (zh) 成膜助剂、含有其的水性树脂组合物及钢板表面处理剂
CN109554048B (zh) 具有抗流挂特性的烘烤型水性丙烯酸中涂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0495A (zh) 用于热冲压膜的透明涂料组合物和使用该透明涂料组合物的涂覆方法
CN103270122B (zh) 用于涂覆玻璃且具有优异耐碱性的单液型漆组合物
CN108359048A (zh) 一种含磺酸盐的聚丙烯酸酯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469423A (zh) 金属表面处理用组合物及具有由该组合物得到的金属表面处理层的表面处理金属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Japan Tokyo central Japan Bridge three street in the town of No. 4-7

Patentee after: Saide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Nippon Paint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Tokyo central Japan Bridge three street in the town of No. 4-7

Patentee before: Saide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Nippon Paint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0

Address after: Japan Tokyo central Japan Bridge three street in the town of No. 4-7

Patentee after: Saide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NIPPON PAINT CO LTDK

Address before: Japan Tokyo central Japan Bridge three street in the town of No. 4-7

Patentee before: Saide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Nippon Paint Holding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