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6097B - 显示面板模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模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6097B
CN101646097B CN2009101641670A CN200910164167A CN101646097B CN 101646097 B CN101646097 B CN 101646097B CN 2009101641670 A CN2009101641670 A CN 2009101641670A CN 200910164167 A CN200910164167 A CN 200910164167A CN 101646097 B CN101646097 B CN 101646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pixel
period
sub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41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6097A (zh
Inventor
长谷川洋
礒部铁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46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6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6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6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32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 H04N13/341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using temporal multiple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显示面板模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该显示面板模块包括:像素阵列部件,其中,以矩阵形式排列由电流驱动型的自发光元件和被配置为驱动和控制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形成的子像素;信号线驱动部件,被配置为驱动信号线;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被配置为控制向所述子像素写入在信号线中出现的电位;以及电源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向所述子像素提供驱动功率、以及停止提供驱动功率,其中,当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中的任一个时,所述信号线驱动部件、所述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和所述电源控制部件在共同驱动定时中操作,该共同驱动定时被设置为使得相邻帧的显示时段不互相重叠。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模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发明涉及用于驱动电流驱动型的自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技术。附带地,本说明书中所建议的发明具有这样的方面,如显示面板模块、半导体集成电路、像素阵列部件的驱动方法和包括该显示面板模块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至今,显示面板模块已经作为用于从单视点拍摄的图像(该图像在下文中将被称作“二维图像”)的显示设备而普及。然而,目前,能够显示使用双眼视差拍摄的图像(该图像在下文中将被称作“三维图像”)、并使得用户将该图像感知为立体图像的显示设备的开发正在进行中。然而,压倒性地,二维图像组成了大量现有内容。
因此,普遍认为,未来的显示面板模块将需要一种能够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两者的机制。
图1示出能够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两者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例。该成像系统1适合于在想要以相同屏幕大小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时使用。
该成像系统1包括图像再现器3、显示设备5、红外线发射部件7和配有液晶快门的眼镜9。在这些部件中,图像再现器3是具有再现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两者的功能的视频设备。该图像再现器3不但包括所谓的图像再现设备,而且包括机顶盒和计算机。显示设备5是用于输出输入图像数据的设备。所述显示设备5不但包括所谓的电视接收机,而且包括监视器。
红外线发射部件7是用于向配有液晶快门的眼镜9通知显示用于左眼的图像和用于右眼的图像的定时、或在显示三维图像时切换显示的定时的设备。图1示出在显示设备5的顶部框架部分中心附近布置红外线发射部件7的示例。配有液晶快门的眼镜9是在显示三维图像时要求用户佩戴的附件之一。当然,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并不需要用户佩戴配有液晶快门的眼镜9。
图2示出配有液晶快门的眼镜9的操作的图像。在该图中,示出框架内为空的画面指示液晶快门的打开状态,即外部光能够通过的状态。示出框架内为阴影的画面指示液晶快门的关闭状态,即外部光不通过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显示三维图像的期间,所述两个液晶快门不被同时设置为打开状态,而是以与显示图像的改变联动的方式,控制液晶快门之一处于打开状态。具体地,在显示用于左眼的图像期间,只将用于左眼的液晶快门控制为处于打开状态,且在显示用于右眼的图像期间,只将用于右眼的液晶快门控制为处于打开状态。该成像系统1使得通过打开和关闭液晶快门的互补操作而观看立体图像成为可能。
图3示出配有液晶快门的眼镜9的电子电路部分的等效电路。配有液晶快门的眼镜9包括电池11、红外线接收部件13、快门驱动部件15和液晶快门17和19。
该电池11为轻且小的电池(例如钮扣电池)。例如,该红外线接收部件13为附着在眼镜前部的电子部件,以接收叠加有显示图像切换信息的红外线。
该快门驱动部件15是以在所接收的切换信息的基础上与显示图像同步的方式对用于右眼的液晶快门17和用于左眼的液晶快门19的打开和关闭执行切换控制的电子部件。
发明内容
日本专利特开2007-286623(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成像系统,其包括用于显示二维图像的驱动电路和用于显示三维图像的驱动电路,且其根据显示图像的改变而改变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图4A和4B表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驱动系统。附带地,图4A和4B表示注意针对于特定的水平线的驱动周期的关系。
然而,图4A和4B表示当在显示面板上显示以60帧/秒的速率拍摄的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时的操作的关系。附带地,假定由有源矩阵驱动系统驱动并控制该显示面板。
图4A表示注意针对于特定的水平线的、处理二维图像数据的定时。如图4A所示,在输入二维图像时,在1/60[秒]周期期间,执行从写入帧图像F到点亮的处理操作。
图4B表示注意针对于特定的水平线的、处理三维图像数据的定时。轮廓部分所示的周期是对用于左眼的图像L或用于右眼的图像R的处理周期,而由黑色实心所示的周期是对黑屏的处理周期。如图4B所示,在输入三维图像时,以1/240[秒]为单位,执行从用于左眼的图像L的写入到点亮的处理操作、从黑屏的写入到点亮的处理操作、从用于右眼的图像R的写入到点亮的处理操作、以及从黑屏的写入到点亮的处理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在屏幕上同时显示且互相混合左图像和右图像,在用于左眼的图像L和用于右眼的图像R的处理周期之间插入对黑屏的处理周期。图5表示该操作的原理。图5示出每个水平线的处理定时和从用户观看的显示状态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图5的情况中,轮廓部分表示用于左眼的图像或用于右眼的图像的处理周期(该处理周期被视为主要是点亮时段),且黑色实心部分表示黑屏的处理周期(该处理周期被视为主要是点亮时段)。
如图5所示,黑屏插入时段允许:在第一行水平线中开始显示(点亮)用于右眼的图像R的定时被延迟到在最后一行水平线中显示(点亮)用于左眼的图像L的结束之后的时刻。将从在最后一行水平线中显示(点亮)用于左眼的图像L的结束到在第一行水平线中显示(点亮)用于右眼的图像R的开始的时间段分配到用于改变液晶快门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时间段。
专利文献1由此公开了用于显示三维图像的驱动技术。然而,该驱动系统要求以四倍于视觉感知帧的帧速率(60Hz)的速度(240Hz)驱动显示面板。这意味着:对于像素阵列部件和用于该像素阵列部件的驱动电路,需要使用非常高性能的部件,并使得制造成本增加。
另外,如图5所示,具有与三维图像的显示时段相同长度的黑屏显示时段是必要的。因此,现有的插入黑屏的技术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屏幕的亮度。
另外,正如专利文献1中的驱动系统那样,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和在显示三维图像时改变驱动系统的方法需要检测图像格式的差异、并改变驱动方法的功能构造。此外,在引用的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驱动系统需要用于二维图像的驱动电路和用于三维图像的驱动电路两者。因此,除了增加部件的数量之外,电路布局也变得复杂。
因此,本发明人等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模块,其包括:(a)像素阵列部件,其中,以矩阵形式排列由电流驱动型的自发光元件和用于驱动和控制该自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形成的子像素;(b)信号线驱动部件,被配置为驱动信号线;(c)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被配置为控制向子像素写入在信号线中出现的电位;以及(d)电源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向子像素提供驱动功率、以及停止提供驱动功率。
在提出的显示面板模块中,当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中的任一个时,该信号线驱动部件、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和电源控制部件在共同驱动定时中操作,该共同驱动定时被设置为使得相邻帧的显示时段不会互相重叠。
在这种情况下,期望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在第一扫描时钟的基础上控制写入定时,并且,电源控制部件在具有比第一扫描时钟更高速度的第二扫描时钟的基础上,控制定义自发光元件的点亮时段的提供驱动功率的定时。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期望设置从在每个水平线中信号电位写入的完成到开始点亮的等待时间,以使得首先完成信号电位写入的第一水平线的等待时间最长,而最后完成信号电位写入的第二水平线的等待时间最短,并且,位于第一水平线和第二水平线之间的每个水平线的等待时间的长度根据与第一水平线和第二水平线的位置关系而线性地变化。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期望将第一扫描时钟的周期设置为与水平扫描周期一致。
另外,本发明人等提出了包括满足上述操作条件的驱动电路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另外,本发明人等提出了满足上述操作条件的像素阵列部件的驱动方法。另外,本发明人等提出了包括上述显示面板模块的电子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整个系统的操作的系统控制部件;以及被配置为接收对系统控制部件的操作输入的操作输入部件。
在由本发明人等提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情况中,当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中的任一个时,可以以共同的驱动定时操作每个驱动电路。因此,像现有技术那样分别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提供驱动电路的需要被消除。另外,由本发明人等提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消除了确定输入图像是二维图像还是三维图像的操作的需要。因此,相比于采用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模块,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能够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两者的成像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帮助说明用于查看三维图像的配有液晶快门的眼镜的操作模式的图;
图3是示出配有液晶快门的眼镜的电子功能部件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4A和4B是帮助说明用于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驱动技术的图(现有示例);
图5是帮助说明水平线的处理周期和在显示三维图像时的显示时段之间关系的图(现有示例);
图6是示出有机EL面板模块的外部构成示例的图;
图7是帮助说明有机EL面板模块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8是帮助说明像素的排列的图;
图9是帮助说明子像素的像素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信号线驱动部件的电路构成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信号线的驱动波形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的电路构成的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电源线驱动部件的电路构成的示例的图;
图14A和14B是帮助说明用于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驱动技术的图;
图15A、15B、15C、15D和15E是示出子像素的驱动波形示例和内部电位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6A、16B、16C、16D和16E是示出子像素的驱动波形示例和内部电位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7A、17B、17C和17D是帮助说明距开始点亮的等待时间和水平线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8A、18B、18C和18D是帮助说明水平线的处理定时和显示三维图像时的显示时段之间的关系的图(实施例);
图19是示出对应于点亮操作的时刻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20是示出对应于在非发光时段期间的熄灭操作的时刻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21是示出对应于在非发光时段期间的初始化操作的时刻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22是示出对应于在非发光时段期间的初始化操作的时刻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23是示出对应于在非发光时段期间的阈值校正操作的时刻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24是示出对应于完成阈值校正操作的时间点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25是示出对应于从完成阈值校正操作到开始信号电位的写入的操作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26是示出对应于信号电位的写入操作的时刻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27是示出对应于迁移校正操作的时刻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28是示出对应于距开始点亮的等待时间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29是示出对应于开始点亮之后的时刻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30是帮助说明子像素的电路构成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31是帮助说明子像素的电路构成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32是示出电子设备的概念化构成的示例的图;
图33是示出电子设备的产品示例的图;以及
图34是示出电子设备的产品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对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有源矩阵驱动型的有机EL面板模块的情况进行描述。
附带地,相关技术领域中公知或众所周知的技术被应用于在本说明书中不被具体示出或描述的部分。另外,下面将描述的实施例分别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A)外部构成
在本说明书中,在两个含义下使用显示面板模块。一个是通过使用半导体工艺在基板上形成像素阵列部件和驱动电路(例如信号线驱动部件、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等)的显示面板模块。另一个是这样的显示面板模块:在其中形成像素阵列部件的基板上,安装有作为专用IC而制造的驱动电路。
图6示出了有机EL面板模块的外部构成的示例。该有机EL面板模块21具有通过向支持基板23的像素阵列部件形成区域层压对向基板25而形成的结构。
该支持基板23可由玻璃、塑料或另一个基本材料形成。该对向基板25也具有玻璃、塑料或其它透明成分作为基本材料。
该对向基板25是用于采用在对向基板25和支持基板23之间置入的密封材料来密封支持基板23的表面的成分。
附带地,其满足仅保证发光侧上的基板透明性,而另一基板侧可以是不透明的基板。另外,有机EL面板模块21具有用于输入外部信号和驱动功率的FPC(柔性印刷电路)27。
(B)第一实施例
(B-1)系统构成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机EL面板模块31的系统构成示例。
图7所示的该有机EL面板模块31包括:像素阵列部件33;以及作为用于驱动该像素阵列部件33的驱动电路的信号线驱动部件35、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37、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39和定时生成器41。在这些组件中,该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39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电源控制部件”。
(a)像素阵列部件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像素阵列部件33中,分别在屏幕上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中以特定分辨率排列形成白单元的一个像素。图8示出形成白单元的子像素51的排列结构。如图8所示,作为R(红色)像素51、G(绿色)像素51和B(蓝色)像素51的集合形成该白单元。
令M为像素阵列部件33的垂直分辨率,而N为像素阵列部件33的水平分辨率,则由M×N×3给出该像素阵列部件33的子像素的总数。
图9示出作为形成该像素阵列部件33的像素结构的最小单位的子像素51和该子像素51的驱动电路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子像素51包括N沟道型薄膜晶体管N1、N2和N3、用于保持灰度信息的存储电容器Cs、以及有机EL元件OLED。附带地,薄膜晶体管N1是用于控制出现在信号线DTL中的电位(该电位在下文中将被称作“信号线电位”)的写入的切换元件。该薄膜晶体管N1在下文中将被称作采样晶体管N1。
该薄膜晶体管N2是用于向有机EL元件OLED提供对应于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位的大小的驱动电流的切换元件。该薄膜晶体管N2在下文中将被称作驱动晶体管N2。
该薄膜晶体管N3是用于控制向驱动晶体管N2的主电极之一提供和停止提供驱动电压VDD的切换元件。该薄膜晶体管N3在下文中将被称作电源控制晶体管N3。
(b)信号线驱动部件的构成
该信号线驱动部件35是用于驱动信号线DTL的电路设备。排列每个信号线DTL,以使得在屏幕的垂直方向(Y方向)中延伸,而在屏幕的水平方向(X方向)上排列3×N个信号线DTL。在本实施例中,该信号线驱动部件35通过特性校正电位Vofs_L、初始化电位Vofs_H和信号电位Vsig这三个值来驱动信号线DTL。
附带地,例如,该特性校正电位Vofs_L是对应于像素灰度的黑电平的电位。该特性校正电位Vofs_L被用于校正驱动晶体管N2的阈值电压Vth的变化的操作(该操作在下文中被称作阈值校正操作)。
该初始化电位Vofs_H是用于消除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压的电位。由此消除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压的操作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初始化操作。
附带地,将该初始化电位Vofs_H设置为比由对应于像素灰度的信号电位Vsig可呈现的最大值更高。因此,可与在前一帧周期中给出的信号电位Vsig无关地,消除所保持的电压。
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和在显示三维图像时,本实施例中的信号线驱动部件35均在同一驱动定时中操作。
图10示出信号线驱动部件35的内部构成的示例。该信号线驱动部件35包括移位寄存器61、锁存部件63、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5、缓冲器电路67和选择器69。
该移位寄存器61是用于在时钟信号CK的基础上给出捕捉像素数据Din的定时的电路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由对应于信号线DTL的数量的至少3×N个延迟级形成移位寄存器61。因此,时钟信号CK在一个水平扫描周期内具有3×N个脉冲。
该锁存部件63是用于在从移位寄存器61输出的定时信号的基础上捕捉像素数据Din至相应的存储区域的存储电路。
该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5是用于将捕捉至锁存部件63的像素数据Din转换为模拟信号电压Vsig的电路设备。附带地,由H(高)电平参考电位Vref_H和L(低)电平参考电位Vref_L定义该数字/模拟转换电路65的转换特性。
该缓冲器电路67是用于将信号振幅转换为适于面板驱动的信号电平的电路设备。
选择器69是用于在一个水平扫描周期中,选择性地输出对应于像素灰度的信号电位Vsig、阈值校正电位Vofs_L和初始化电位Vofs_H之一的电路设备。图11示出由选择器69输出信号线电位的示例。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器69以此顺序输出初始化电位Vofs_H、阈值校正电位Vofs_L和信号电位Vsig。
(c)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的构成
该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37是用于通过写入控制线WSL、基于行顺序来控制向子像素51写入信号电位的驱动设备。附带地,排列该写入控制线WSL,以使得在屏幕的水平方向(X方向)上延伸,而在屏幕的垂直方向(Y方向)上排列M个写入控制线WSL。
该控制线驱动部件37是这样的电路设备,其用于以水平线为单位,指定执行初始化操作、阈值校正操作、信号电位写入操作和迁移校正操作的定时。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和在显示三维图像时,该控制线驱动部件37也均在同一驱动定时中操作。
图12示出控制线驱动部件37的电路构成的示例。通过设置移位寄存器71、复位移位寄存器73、逻辑门75和缓冲器电路77,来形成该控制线驱动部件37。
由对应于垂直分辨率的M个延迟级形成该设置移位寄存器71。该设置移位寄存器71在与水平扫描时钟同步的第一移位时钟CK1的基础上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一移位时钟CK1时,该设置移位寄存器71向下一延迟级传送设置脉冲。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一移位时钟CK1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扫描时钟”。附带地,由启动脉冲st1给出传送启动定时。
还由对应于垂直分辨率的M个延迟级形成该复位移位寄存器73。类似地,该复位移位寄存器73在与水平扫描时钟同步的第一移位时钟CK1的基础上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一移位时钟CK1时,该复位移位寄存器73向下一延迟级传送复位脉冲。由启动脉冲st2给出传送启动定时。
该逻辑门75是用于产生具有从设置脉冲的输入到复位脉冲的输入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的电路设备。按照写入控制线WSL的数目来排列该逻辑门75。附带地,当需要在一个水平扫描周期内给出多个写入定时时,其满足获取给出多个写入定时的脉冲波形和由设置脉冲与复位脉冲定义的脉冲信号的逻辑积的波形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该设置脉冲和复位脉冲的作用在于:识别被输出多个写入定时的水平线。
缓冲器电路77是用于将处于逻辑电平的控制脉冲电平转换为处于驱动电平的控制脉冲的电路设备。该缓冲器电路77需要具有同时地驱动连接到写入控制线WSL的N个子像素的能力。
(d)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的构成
该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39是用于通过电源控制线DSL控制向子像素51提供和停止提供驱动功率VDD的驱动设备。附带地,排列该电源控制线DSL,以使得在屏幕的水平方向(X方向)延伸,而在屏幕的垂直方向(Y方向)上排列M个电源控制线DSL 。
该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39操作,以在非发光时段中的阈值校正操作和迁移校正操作的执行周期中提供驱动功率VDD。附带地,与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37的写入控制操作同步地执行该控制操作。因此,在与水平扫描时钟同步的第一移位时钟CK1的基础上,在非发光时段中执行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39的操作。
另外,该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39操作,以在发光时段中、仅在有机EL元件OLED的点亮控制时段中提供驱动功率VDD。在本实施例中,以高于非发光时段期间的扫描速率的扫描速率,由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39在发光时段中执行控制操作。即,使用具有高于第一移位时钟CK1速率的第二移位时钟CK2执行该控制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二移位时钟CK2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扫描时钟”。
相比于现有技术,为了压缩从屏幕上端部分中的点亮开始(显示开始)到屏幕下端部分中的点亮结束(显示结束)的周期的长度,由此增加发光时段中的控制脉冲的扫描速率。附带地,第二移位时钟CK2对第一移位时钟CK1的比率越高,则在屏幕的顶端和底端之间的发光时段的延伸可被压缩得越多。
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二移位时钟CK2可被设置为第一移位时钟CK1(一个水平扫描时钟)的2.77倍。
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和在显示三维图像时,本实施例中的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39也在同一驱动定时操作。
图13示出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39的电路构成的示例。该电源控制线驱动部件39包括用于非发光时段的电路级、用于发光时段的电路级、用于选择性地向这些不同周期输出控制脉冲的电路级、以及用于将处于逻辑电平的控制脉冲转换为处于驱动电平的控制脉冲的电路级。
在这些电路部分中,由设置移位寄存器81、复位移位寄存器83和逻辑门85形成用于非发光时段的电路部分。
由对应于垂直分辨率的M个延迟级形成该设置移位寄存器81。该设置移位寄存器81基于与水平扫描时钟同步的第一移位时钟CK1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一移位时钟CK1时,该设置移位寄存器81向下一延迟级传送设置脉冲。由启动脉冲st11给出传送启动定时。
也由对应于垂直分辨率的M个延迟级形成该复位移位寄存器83。相似地,该复位移位寄存器83在与水平扫描时钟同步的第一移位时钟CK1的基础上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一移位时钟CK1时,该复位移位寄存器83向下一延迟级传送复位脉冲。由启动脉冲st12给出传送启动定时。
该逻辑门85是用于产生具有从设置脉冲的输入到复位脉冲的输入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的电路设备。按照电源控制线DSL的数目排列该逻辑门85。
附带地,当想要在一个水平扫描周期的中间设置脉冲信号的边沿时,其满足获取给出该边沿的定时的脉冲波形和由设置脉冲与复位脉冲产生的脉冲信号的逻辑积的波形的需要。
相似地,通过设置移位寄存器91、复位移位寄存器93和逻辑门95形成用于发光时段的电路部分。
由对应于垂直分辨率的M个延迟级形成该设置移位寄存器91。该设置移位寄存器91在具有比水平扫描时钟更高速率的第二移位时钟CK2的基础上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二移位时钟CK2时,该设置移位寄存器91向下一延迟级传送设置脉冲。由启动脉冲st13给出传送启动定时。
也由对应于垂直分辨率的M个延迟级形成该复位移位寄存器93。相似地,该复位移位寄存器93在具有比水平扫描时钟更高速率的第二移位时钟CK2的基础上操作。每次输入该第二移位时钟CK2时,该复位移位寄存器93向下一延迟级传送复位脉冲。由启动脉冲st14给出传送启动定时。
该逻辑门95是用于产生具有从设置脉冲的输入到复位脉冲的输入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的电路设备。按照电源控制线DSL的数目排列该逻辑门95。
附带地,当想要在水平扫描周期的中间设置脉冲信号的边沿时,其满足获取给出该边沿的定时的脉冲波形和由设置脉冲与复位脉冲产生的脉冲信号的逻辑积的波形的需要。
由切换电路101选择向这两个处理周期提供的来自电路部分的脉冲信号。该切换电路101在非发光时段选择从逻辑门85输入的脉冲信号,并在发光时段选择从逻辑门95输入的脉冲信号。附带地,由并未在图中示出的改变信号来改变脉冲信号的选择。当然,逻辑门95的脉冲信号也可用作改变信号。
也就是说,采用了使逻辑门95的逻辑电平的改变联动的方法。当然,当从逻辑门95输入的脉冲信号改变为高电平(H-level)时,选择该脉冲信号,而当该脉冲信号改变为低电平(L-level)时,选择从逻辑门85输入的脉冲信号。
在接着切换电路101之后的级中排列缓冲器电路103。该缓冲器电路103是用于将处于逻辑电平的电源控制信号电平转换为处于驱动电平的电源控制信号的电路设备。该缓冲器电路103需要具有同时地驱动连接到电源控制线DSL的N个子像素的能力。
(e)定时生成器41的构成
该定时生成器41是用于产生驱动有机EL面板模块31所必要的定时控制信号和时钟的电路设备。例如,该定时生成器41产生时钟信号CK、第一移位时钟CK1、第二移位时钟CK2、启动脉冲st1、st2、st11、st12、st13和st14等。
(B-2)驱动操作
(a)显示调度的概要
下面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有机EL面板模块31的显示调度。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向该有机EL面板模块31提供60帧/秒的图像流的情况。即,假定以60帧/秒的速率拍摄或产生二维图像的图像流和三维图像的图像流两者的情况。
图14A和14B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所假定的图像流的显示调度。如图14A和14B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以120帧/秒的速率进行显示的驱动系统,而不考虑输入图像流的类型的差异。即,采用在1/60[秒]中显示两帧的驱动系统。
图14A是二维图像的显示调度。在二维图像的情况下,在以1/60[秒]为单位给出的显示时段的前半时段和后半时段中显示相同图像内容的帧图像。即,以F1→F1→F2→F2→F3→F3→F4→F4...的方式,将帧图像各自显示两次。当然,可在显示时段的后半时段中插入通过对输入图像应用运动补偿而获得的图像。通过运动补偿而获得的图像的插入可以提高运动图像的显示质量。这样的显示对应于所谓的倍速显示技术。
图14B是三维图像的显示调度。在三维图像的情况下,在以1/60[秒]为单位给出的显示时段的前半时段中,显示用于左眼的图像L,而在显示时段的后半时段显示用于右眼的图像R。即,以L1→R1→L2→R2→L3→R3→L4→R4...的方式,交替地显示用于左眼和右眼的图像。
(b)驱动定时的概要
图15A、15B、15C、15D和15E、以及图16A、16B、16C、16D和16E示出驱动信号波形和驱动晶体管N2的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其中,注意针对于形成像素阵列部件33的特定水平线上的子像素51。附带地,图15A到15E对应于位于第一行中的水平线的操作,而图16A到16E对应于位于最后一行中的水平线的操作。如下面所描述的,两个操作之间的差异是距在非发光时段结束后出现的点亮时段的等待时间T1和TM的长度之间的差。
图15A和图16A示出对应于感兴趣的子像素51的、写入控制线WSL的驱动波形。
图15B和图16B示出信号线DTL的驱动波形。图15C和图16C示出相应的电源控制线DSL的驱动波形。图15D和图16D示出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的波形。图15E和图16E示出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的波形。
如图15A到15E和图16A到16E所示,有机EL面板模块31的驱动操作可被划分为非发光时段内的驱动操作和发光时段内的驱动操作。
在非发光时段内,执行初始化操作、向子像素51写入信号电位Vsig的操作、和校正驱动晶体管N2的特性变化的操作(阈值校正操作和迁移校正操作)。
在发光时段内,执行在非发光时段写入的信号电位Vsig的基础上点亮该有机EL元件OLED的操作、以及暂时停止点亮的操作(即,熄灭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将执行熄灭操作的定时和执行熄灭操作的周期长度设置为使得在每个水平线中不相同。这是由于,需要吸收给定点亮时段的脉冲信号的扫描速率和给定非发光时段控制定时的控制脉冲的扫描速率之间的差。
图17A、17B、17C和17D示出为该速率调节提供的等待时间和水平线之间的关系。附带地,为了阐明对应关系,图17A到17D表示水平线数目为“5”的情况。附带地,图17A示出用于左眼的图像L和用于右眼的图像R的输入定时。图17B示出输入图像数据和水平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虚线位置对应于水平线1到5。
图17C示出在每条水平线中从非发光时段结束的时刻到开始点亮的等待时间T1到T5之间的关系。由该图可知,首先从非发光时段结束的时刻开始点亮时段的水平线1的等待时间T1最长,而最后启动点亮时段的水平线5的等待时间T5最小(包括0)。附带地,对水平线2、3和4分配T1和T5之间的差等分后获得的等待时间T2、T3和T4。
由于可通过电源控制线DSL的控制自由地设置有机EL面板模块中的点亮启动定时和点亮时段长度,所以,可以自由地设置这样的等待时间T。
图17D示出显示用于左眼的图像L和用于右眼的图像R的定时。如图所示,用于左眼的图像L和用于右眼的图像R的显示时段并不互相交迭。另外,显示时段之间存在空闲时间。因此,当在该空闲时间期间可以改变液晶快门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时,可以只输入对左眼和右眼必要的图像。
图18A、18B、18C和18D由数值的具体示例示出上面所描述的驱动定时的关系。图18A是给出一个帧周期的垂直同步脉冲的波形图。在本实施例中,给出该垂直同步脉冲,以使得在一秒中显示120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从垂直同步脉冲到垂直同步脉冲的周期长度(一帧的长度)为8.33ms。
图18B是示出图像流的图。图18B示出形成第一帧的用于左眼的图像L1和用于右眼的图像R1、以及形成第二帧的用于左眼的图像L2的一部分。如图18B所示,在垂直同步脉冲和垂直同步脉冲之间输出每帧图像。
图18C是示出用于驱动写入控制线WSL的控制脉冲的扫描操作的图。如图18C所示,在第一移位时钟CK1的基础上,以行顺序方式移位驱动该控制脉冲。在本实施例中,该水平扫描时钟被用作第一移位时钟CK1。
图18D是帮助说明每个水平线的非发光时段、以及发光时段中的点亮时段与熄灭时段的排列关系的图。在图18D中,轮廓部分是非发光时段。在图18D中,被填充的部分是熄灭时段。另一方面,斜线阴影部分是点亮时段。如图18D所示,在点亮时段之前和之后安排有熄灭时段。作为熄灭时段之一的、在点亮时段之前提供的熄灭时段的长度为上面所描述的等待时间T。
如图18D所示,水平线的等待时间T包括作为第一行的水平线1的最长等待时间T1和作为最后一行的水平线M的最短等待时间TM。附带地,在点亮时段之后提供的熄灭时段相反地包括作为第一行的水平线1的最短熄灭时段和作为最后一行的水平线M的最长熄灭时段。因此,在点亮时段之前和之后安排熄灭时段,以使得每个水平线的点亮时段的长度具有相同长度,即,以防止水平线之间的亮度差异。
在图18D的情况下,该点亮时段的扫描速率(即第二移位时钟CK2)为第一移位时钟CK1的扫描速率的2.77倍。同样,可由指示点亮时段斜率的粗虚线箭头的斜率比由轮廓所示的非发光时段的边界线的斜率更陡峭的事实,来理解这样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施加压缩帧图像的显示时段(从在第一行中的点亮启动到最后一行中的点亮结束的时段)的效果。在该实施例中,每个水平线的点亮时段的长度为一帧周期的46%,且为3.832ms。
另外,在用于左眼的图像L1和用于右眼的图像R1的显示时段之间保证1.5ms的空闲时间。附带地,作为空闲时间,其满足仅保证控制液晶快门的打开和关闭必要的时间量。因此,只要保证最小必要空闲时间,点亮时段的长度和扫描速率(第二移位时钟CK2)便可被自由调节。
(c)驱动操作的细节
下面将详细描述子像素内的驱动状态。附带地,将参考上面描述的图15A到15E和图16A到16E描述驱动定时、以及驱动晶体管N2的电位状态的变化。
(c-1)发光时段中的点亮操作
图19示出在发光时段中的子像素内的操作状态。此时,写入控制线WSL处于低电平,并控制采样晶体管N1处于关断状态。因此,控制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处于浮接状态。
另一方面,电源控制线DSL处于高电平,且控制电源控制晶体管N3处于导通状态。因此,控制该驱动晶体管N2在饱和区操作的状态。即,该驱动晶体管N2作为向有机EL元件OLED提供对应于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压的驱动电流的恒流源而操作。因此,该有机EL元件OLED以对应于像素灰度的亮度发光。在发光时段内,对所有的子像素51执行该操作。
(c-2)非发光时段中的熄灭操作
在发光时段停止之后,非发光时段启动。在该非发光时段内首先执行熄灭有机EL元件OLED的操作。
图20示出在熄灭操作时的子像素中的操作状态。在熄灭操作中,该电源控制线DSL变为低电平,而控制电源控制晶体管N3关断。附带地,仍旧保持采样晶体管N1的关断状态。
该操作停止向有机EL元件OLED提供驱动电流。因此,作为电流驱动元件的该有机EL元件OLED被熄灭。同步地将跨越有机EL元件OLED的电压降低到阈值电压Vth(oled)。将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降低到通过将阈值电压Vth(oled)加入到阴极电位Vcat而获得的电位。另外,随着源极电位的降低,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也降低。附带地,在此时间点,该存储电容器Cs仍旧保持前一帧的灰度信息。
(c-3)非发光时段内的初始化操作
下面执行用于初始化前一帧的灰度信息的初始化操作。
图21示出在初始化操作时子像素内的操作状态。当初始化定时到达时,该写入控制线WSL被控制在高电平,且将采样晶体管N1变为导通状态。另外,与采样晶体管N1的导通操作同步地,向信号线DTL施加初始化电位Vofs_H。因此,向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写入初始化电位Vofs_H(图15D和图16D)。
随着栅极电位Vg的增加,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也增加(图15E和图16E)。即,源极电位Vs变得高于通过将阈值电压Vth(oled)加入到阴极电位Vcat而获得的电位。因此,将有机EL元件OLED设置为导通状态。然而,由于电源控制晶体管N3保持在关断状态,所以,该有机EL元件OLED以从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提取电荷的方式操作。该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很快又再次变为Vcat+Vth(oled)。
结果,向存储电容器Cs写入由“Vofs_H”和“Vcat+Vth(oled)”之间的差给出的电压(也就是初始化电压)。该操作是初始化操作。
附带地,如上所述,在初始化操作的过程中,将该有机EL元件OLED设置为能够瞬时发光的状态。然而,由于即使该有机EL元件OLED发光、亮度也很低且发光时段短,所以,图像质量并不受影响。
在将初始化电压写入到存储电容器Cs之后,信号线DTL的电位由初始化电位Vofs_H变为阈值校正电位Vofs_L。图22示出此时子像素内的操作的状态。此时,采样晶体管N1保持被控制导通。因此,该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从初始化电位Vofs_H降低到阈值校正电位Vofs_L(图15D和图16D)。
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也以与栅极电位Vg的电位变化联动的方式被降低(图15E和图16E)。这是由于,在存储电容器Cs中保持初始化电压。然而,在降低时,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压从初始化电压被轻微地压缩。附带地,在初始化结束时由存储电容器Cs保持的电压显著大于驱动晶体管N2的阈值电压Vth。作为上述操作的结果,完成用于校正驱动晶体管N2的阈值电压Vth的变化的准备。
(c-4)非发光时段内的阈值校正操作
下面开始阈值校正操作。图23示出在阈值校正操作时、在子像素内的操作的状态。通过将电源控制线DSL控制在高电平、并执行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控制,而开始该阈值校正操作。
在开始时,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源极电压Vgs比考虑变化的阈值电压Vth更宽。因此,随着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控制,该驱动晶体管N2也变为导通状态。
因此,电流开始流过驱动晶体管N2,以使得对存储电容器Cs和在有机EL元件OLED上寄生的容性成分充电。
通过该充电操作,该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逐渐增加。附带地,该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固定于阈值校正电位Vofs_L。因此,在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控制期间,该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源极电压Vgs逐渐地从初始化电压减小(图15D和15E与图16D和16E)。
当该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源极电压Vgs到达阈值Vth时,驱动晶体管N2很快将自动执行关断操作。图24示出当驱动晶体管N2自动关断时、子像素内的操作的状态。此时,将继续向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写入阈值校正电位Vofs_L。由Vofs_L-Vth给出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因此,完成该阈值校正操作。
附带地,将“Vofs_L-Vth”设置为低于“Vcat+Vth(oled)”的电位。因此,此时,该有机EL元件OLED也保持熄灭状态。
如图25所示,当该阈值校正操作完成时,同时将该采样晶体管N1和电源控制晶体管N3控制为关断。此时,驱动晶体管N2和有机EL元件OLED均处于关断状态。
忽略关断电流的影响,该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和源极电位Vs继续保持在完成阈值校正操作时的电位状态。
(c-5)非发光时段内的信号电位写入操作
接下来,开始写入信号电位Vsig的操作。图26示出当执行写入信号电位Vsig时的操作的子像素内的操作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执行采样晶体管N1的导通控制、且将电源控制晶体管N3控制为关断,而开始该操作。
附带地,在采样晶体管N1变为导通状态之前,该信号线DTL的电位变为信号电位Vsig(图15A到15C和图16A到16C)。
随着该操作开始,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电位Vg上升到信号电位Vsig(图15D和图16D)。即,向存储电容器Cs写入该信号电位Vsig。然而,随着栅极电位Vg的上升,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也轻微地上升(图15E和图16E)。
当由此写入信号电位Vsig时,驱动晶体管N2的栅极-源极电压Vgs变得高于阈值电压Vth,且该驱动晶体管N2变为导通状态。然而,由于电源控制晶体管N3处于关断状态,所以,该驱动晶体管N2并不使驱动电流通过。因此,保持该有机EL元件OLED的熄灭状态。
(c-6)非发光时段内的迁移校正操作
在完成信号电位Vsig的写入之后,开始校正驱动晶体管N2的迁移率μ的变化的操作。图27示出在该操作时的子像素内的操作的状态。通过执行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控制而开始该操作。
通过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控制,对应于栅极-源极电压Vgs的大小的驱动电流开始流过驱动晶体管N2。该驱动电流流动,以使得对存储电容器Cs和有机EL元件OLED上的寄生电容充电。即,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上升。附带地,保持有机EL元件OLED的熄灭状态,直到源极电位Vs超过有机EL元件OLED的阈值电压Vth(oled)为止。
即使在相同的栅极-源极电压Vgs,驱动晶体管N2的迁移率μ越高,在迁移校正期间中流动的驱动电流也越大,而驱动晶体管N2的迁移率μ越低,则该驱动电流越小。结果,驱动晶体管N2的迁移率μ越高,栅极-源极电压Vgs便越小。
作为该校正操作的结果,给出相同像素灰度的驱动晶体管N2向有机EL元件OLED提供相同大小的驱动电流,而不考虑迁移率μ的差异。即,当像素灰度相同时,将子像素51的发光亮度校正为相同,而不考虑迁移率μ的差异。
在图15A和图16A中,非线性地改变在校正迁移率μ时使用的写入控制线WSL的控制脉冲的波形。这是为了阻止由于像素灰度的大小的差异而使得校正量过度或不足。
当在迁移校正操作完成之后继续该电源控制晶体管N3的导通状态时,驱动晶体管N2的源极电位Vs上升超过有机EL元件OLED的阈值电压Vth(oled),且开始该有机EL元件OLED的点亮。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将给出点亮时段的控制脉冲的扫描速率设置为高于给出非发光时段的驱动定时的控制脉冲的扫描速率。因此,开始点亮的时间点需要被延迟针对每个水平线确定的等待时间T。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该电源控制晶体管N3为关断,直到用于相应水平线的等待时间T经过为止(图15C和图16C)。
附带地,图16A到16E示出对应于最后一行(第M行)的水平线的驱动波形,且因为该等待时间TM被设置为零,所以,立即从迁移校正状态开始点亮时段。
(c-7)发光时段内的等待时间操作
在如上所述的非发光时段中的所有操作完成后,开始发光时段的操作。如上所述,当非发光时段结束时,完成对于点亮有机EL元件OLED来说必要的所有处理。然而,如上所述,在发光时段中使用的第二移位时钟CK2的时钟速率比在非发光时段中使用的第一移位时钟CK1更快。
因此,如图18D所示,随着水平线变得更加接近第一行,在有机EL元件OLED点亮之前的等待时间T需要被延长。
图28示出在等待时间T期间的子像素内的操作的状态。如图28所示,在为每个水平线确定的等待时间T的期间,将电源控制晶体管N3控制为关断状态。当然,在等待时间期间,水平线的显示为黑色显示。
(c-8)发光时段内的点亮操作
如图29所示,当已经经过了为每个水平线设置的等待时间T时,电源控制晶体管N3变为导通状态,并开始有机EL元件OLED的点亮操作。
(B-3)总结
如上所述,当采用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系统时,对显示三维图像而言必要的驱动频率可以降为现有技术的驱动频率的一半。具体地,可以以120帧/秒的速率,在屏幕上显示以60帧/秒的速率拍摄或产生的三维图像。
因此,降低驱动频率可以增加像素阵列部件33的操作容限。因此,可以减少像素阵列部件33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驱动频率降低,所以,定时生成器和驱动电路(例如,移位寄存器)的操作速度也可被降低。从这些观点看,可以减少有机EL面板模块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互相独立地提供用于二维图像的驱动电路和用于三维图像的驱动电路。即,根据该实施例的驱动方法消除了互相区分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需要,且可以在单个驱动定时中显示这些图像。因此,可以使得驱动电路的布局面积小于现有示例。另外,本实施例不需要用于确定图像类型的电路。同样,从这些观点,可对减少有机EL面板模块的成本作出贡献。
另外,本实施例消除了为每帧写入整个黑屏的需要。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可将点亮时段的长度设置为比现有示例中相应的更长。即,通过采用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技术,即使在显示三维图像时也不需要牺牲屏幕的亮度。
(C)其它实施例
(C-1)移位时钟的设置的其它示例
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对于将第二移位时钟CK2的时钟速率设置为第一移位时钟CK1的时钟速率的2.77倍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然而,第一移位时钟CK1和第二移位时钟CK2之间的时钟速率比率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C-2)点亮时段对一帧的比率
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对于点亮时段的比率为一帧的46%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然而,点亮时段可以具有其它比率。当然,点亮时段的比率越高,即使在相同驱动电压VDD,屏幕的亮度也越高。
(C-3)等待时间
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对于将最后完成写入该信号电位Vsig的操作的水平线的等待时间TM设置为0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然而,该等待时间TM不一定需要设置为0。
(C-4)子像素的其它结构
在前述实施例中,对于由三个N沟道薄膜晶体管形成该子像素51的情况已经进行了描述。
然而,形成子像素51的薄膜晶体管可以是P沟道薄膜晶体管。
图30和图31示出此类电路的示例。图30表示按照根据按原样保持的该实施例的子像素51的连接关系、仅将所有薄膜晶体管替换为P沟道薄膜晶体管的示例。另一方面,图31表示改变存储电容器Cs的连接的电路示例。在图31的情况中,将存储电容器Cs的一个电极连接到固定电源线(VDD0)。
另外,形成子像素51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可以是四个或者更多,或者两个。无论子像素51的电路构成如何,只要能够以水平线为单位控制提供和停止提供驱动功率,便可以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驱动技术。
(C-5)切换定时通知设备
在前述实施例中,对于通过红外线通信向配有液晶快门的眼镜9通知液晶快门的切换定时的情况已经进行了描述。
然而,可以将现在或将来可用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切换定时的通知。
(C-6)产品示例
(a)系统构成
上面已对有机EL面板模块自身的面板结构和驱动方法进行了描述。然而,上述有机EL面板模块也以产品形式被分发,其中,在各种电子设备上安装该有机EL面板模块。下面将示出在其它电子设备中安装有机EL面板模块的示例。
图32示出电子设备111的概念性构成的示例。该电子设备111包括在其中已并入了上面描述的驱动电路的显示面板模块113、系统控制部件115、操作输入部件117和切换定时通知设备119。
在系统控制部件115中执行的处理的细节取决于电子设备111的产品形式而不同。该操作输入部件117是用于接收输入到系统控制部件115的操作的设备。例如,切换器、按钮或其它机械接口、图形界面等等被用作操作输入部件117。
另外,如图32所示,该切换定时通知设备119不但整体上附着于电子设备111的外壳,而且可以如同独立设备一样位于电子设备111的外壳之外。
(b)具体示例
图33示出当电子设备是电视接收机时的外观的示例。该电视接收机121具有在外壳123的前表面安排有显示屏125和切换定时通知设备127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的显示屏125的部分对应于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有机EL面板模块。
另外,例如,将计算机假设为此类电子设备。图34示出笔记本型计算机131的外观示例。
该笔记本型计算机131具有下侧壳133、上侧壳135、键盘137、显示屏139和切换定时通知设备141。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些部件中,显示屏139的部分对应于在该实施例中描述的有机EL面板模块。
除了上述的之外,游戏机、电子书、电子词典等等也被假设为电子设备。
(C-7)其它显示设备的示例
在前述实施例中,对于向有机EL面板模块应用本发明的情况已经进行了描述。
然而,上面所描述的电源系统电路的构成也可应用于其它发光型的显示面板模块。
例如,电源系统电路的构成可被应用于具有以矩阵形式安排的LED的显示设备和具有在屏幕上安排的二极管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模块。例如,该电源系统电路的构成同样可被应用于无机EL面板。
(C-8)其它
对于前述实施例的修改的各种示例将被认为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在本说明书的描述的基础上,创建或合并各种修改示例和各种应用示例同样被认为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申请包含涉及在2008年8月8日向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08-204943中公开的主题的主题,在此全文引用其全部内容。

Claims (7)

1.一种显示面板模块,其包括:
像素阵列部件,其中,以矩阵形式排列由电流驱动型的自发光元件和被配置为驱动和控制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形成的子像素;
信号线驱动部件,被配置为驱动信号线;
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被配置为控制向所述子像素写入在信号线中出现的电位;以及
电源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向所述子像素提供驱动功率、以及停止提供驱动功率,
其中,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和在显示三维图像时,所述信号线驱动部件、所述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和所述电源控制部件均在共同驱动定时中操作,该共同驱动定时被设置为使得相邻帧的显示时段不互相重叠,以及
其中,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在给定的显示时段中将相同的帧图像显示两次,在显示三维图像时,在该显示时段的前半段和后半段中分别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模块,其中,
所述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在第一扫描时钟的基础上控制写入定时,并且,
所述电源控制部件在具有比所述第一扫描时钟更高速度的第二扫描时钟的基础上,控制定义所述自发光元件的点亮时段的提供驱动功率的定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模块,
其中,设置从在每个水平线中信号电位写入的完成到开始点亮的等待时间,以使得:
首先完成信号电位写入的第一水平线的等待时间最长,
最后完成信号电位写入的第二水平线的等待时间最短,并且,
位于所述第一水平线和所述第二水平线之间的每个水平线的等待时间的长度根据与所述第一水平线和所述第二水平线的位置关系而线性地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模块,其中,
将所述第一扫描时钟的周期设置为与水平扫描周期一致。
5.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作为被配置为驱动和控制像素阵列部件的驱动电路的下列部件,在所述像素阵列部件中,以矩阵形式排列由电流驱动型的自发光元件和被配置为驱动和控制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形成的子像素,所述下列部件为:
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被配置为控制向所述子像素写入在信号线中出现的电位;以及
电源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向所述子像素提供驱动功率、以及停止提供驱动功率,
其中,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和在显示三维图像时,所述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和所述电源控制部件均在共同驱动定时中操作,该共同驱动定时被设置为使得相邻帧的显示时段不互相重叠,以及
其中,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在给定的显示时段中将相同的帧图像显示两次,在显示三维图像时,在该显示时段的前半段和后半段中分别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6.一种像素阵列部件的驱动方法,在所述像素阵列部件中,以矩阵形式排列由电流驱动型的自发光元件和被配置为驱动和控制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形成的子像素,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驱动信号线的第一步骤;
控制向所述子像素写入在信号线上出现的电位的第二步骤;以及
控制向所述子像素提供驱动功率、以及停止提供驱动功率的第三步骤,
其中,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和在显示三维图像时,所述第一步骤、所述第二步骤和所述第三步骤均在共同驱动定时中执行,该共同驱动定时被设置为使得相邻帧的显示时段不互相重叠,以及
其中,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在给定的显示时段中将相同的帧图像显示两次,在显示三维图像时,在该显示时段的前半段和后半段中分别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模块,其包括:像素阵列部件,其中,以矩阵形式排列由电流驱动型的自发光元件和被配置为驱动和控制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形成的子像素;信号线驱动部件,被配置为驱动信号线;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被配置为控制向所述子像素写入在信号线中出现的电位;以及电源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向所述子像素提供驱动功率、以及停止提供驱动功率,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和在显示三维图像时,所述信号线驱动部件、所述写入控制线驱动部件和所述电源控制部件均在共同驱动定时中操作,该共同驱动定时被设置为使得相邻帧的显示时段不互相重叠,其中,在显示二维图像时,在给定的显示时段中将相同的帧图像显示两次,在显示三维图像时,在该显示时段的前半段和后半段中分别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系统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整个系统的操作;以及
用于所述系统控制部件的操作输入部件。
CN2009101641670A 2008-08-08 2009-08-10 显示面板模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16460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4943/08 2008-08-08
JP2008204943A JP5012729B2 (ja) 2008-08-08 2008-08-08 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半導体集積回路、画素アレイ部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6097A CN101646097A (zh) 2010-02-10
CN101646097B true CN101646097B (zh) 2013-02-27

Family

ID=41652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41670A Active CN101646097B (zh) 2008-08-08 2009-08-10 显示面板模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66093B2 (zh)
JP (1) JP5012729B2 (zh)
KR (1) KR20100019366A (zh)
CN (1) CN101646097B (zh)
TW (1) TW20102100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2729B2 (ja) 2008-08-08 2012-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半導体集積回路、画素アレイ部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5012728B2 (ja) 2008-08-08 2012-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半導体集積回路、画素アレイ部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101606832B1 (ko) * 2009-06-16 2016-03-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199106B1 (ko) * 2010-03-17 2012-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JP2011203388A (ja) * 2010-03-24 2011-10-13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方法
KR101752809B1 (ko) * 2010-03-25 2017-07-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1698570B1 (ko) 2010-03-25 2017-01-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120099296A (ko) * 2010-03-29 2012-09-07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셔터 안경
JP5490877B2 (ja) * 2010-03-31 2014-05-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立体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1570554B1 (ko) 2010-03-31 2015-11-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제이올레드 입체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및 입체 표시 장치
KR101677251B1 (ko) 2010-04-13 2016-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gui 설정 방법, 그리고 3d 안경
KR20120015890A (ko) * 2010-08-13 2012-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296910B1 (ko) * 2010-10-20 2013-08-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이트 드라이버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1147426B1 (ko) * 2010-10-27 2012-05-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JP5768424B2 (ja) * 2011-03-22 2015-08-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950204B1 (ko) 2011-09-30 2019-02-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940728B1 (ko) 2011-11-18 2019-01-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3262546B (zh) * 2011-12-16 2016-05-25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5590051B2 (ja) * 2012-01-18 2014-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半導体集積回路、画素アレイ部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20130235089A1 (en) * 2012-03-08 2013-09-1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3-D Display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ing
US20130257854A1 (en) * 2012-03-31 2013-10-0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3-D Display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ing
US9030401B2 (en) * 2012-04-19 2015-05-1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408546B2 (en) 2013-03-15 2016-08-09 Covidien Lp Radiolucent ECG electrode system
JP6201465B2 (ja) * 2013-07-08 2017-09-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15106003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5141315A (ja) * 2014-01-29 2015-08-03 日本放送協会 駆動回路、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KR20160074758A (ko) * 2014-12-18 2016-06-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을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KR101780540B1 (ko) 2015-02-16 2017-09-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JP6732457B2 (ja) * 2016-01-20 2020-07-29 日本放送協会 画像表示装置
WO2018126463A1 (en) * 2017-01-08 2018-07-12 Viewtrix Technology Co., Ltd Asynchronous control of display update and light emission
US10520782B2 (en) 2017-02-02 2019-12-31 James David Busch Display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capable of single-sided, dual-sided, and transparent mixed reality applications
CN106646904A (zh) * 2017-02-28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65852A (zh) * 2018-07-23 2018-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62565B (zh) * 2020-12-07 2023-06-20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方法、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86623A (ja) * 2006-04-17 2007-11-01 Samsung Sdi Co Ltd 2次元/3次元画像表示装置、そ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画像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45619B1 (ko) * 1996-07-18 2004-08-25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2차원 영상을 3차원 영상으로 변환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H10214060A (ja) * 1997-01-28 1998-08-11 Casio Comput Co Ltd 電界発光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H10312173A (ja) * 1997-05-09 1998-11-24 Pioneer Electr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SG114502A1 (en) * 2000-10-24 2005-09-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555549A (zh) * 2001-09-18 2004-12-15 ������������ʽ���� 发光元件驱动电路
JP2003122303A (ja) * 2001-10-16 2003-04-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l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JP4467900B2 (ja) * 2002-03-26 2010-05-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の駆動方法
WO2004093467A1 (ja) * 2003-04-17 2004-10-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3次元画像作成装置、3次元画像再生装置、3次元画像処理装置、3次元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KR100752365B1 (ko) * 2003-11-14 2007-08-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의 픽셀구동회로 및 그 방법
US7453426B2 (en) * 2004-01-14 2008-11-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798342B2 (ja) * 2005-03-31 2011-10-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
JP5240534B2 (ja) * 2005-04-20 2013-07-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
JP5110341B2 (ja) * 2005-05-26 2012-12-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駆動方法
US7345659B2 (en) * 2005-08-09 2008-03-18 Sin-Min Ch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ereoscopic display employing an array of pixels each employ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JP4938685B2 (ja) * 2005-11-30 2012-05-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部材の駆動方法
JP2008003544A (ja) * 2006-05-23 2008-01-10 Sony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KR100967142B1 (ko) * 2006-08-01 2010-07-06 가시오게산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시구동장치 및 표시장치
KR101299728B1 (ko) * 2007-01-24 2013-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2차원/3차원 영상 호환용 고효율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012728B2 (ja) * 2008-08-08 2012-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半導体集積回路、画素アレイ部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5012729B2 (ja) 2008-08-08 2012-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半導体集積回路、画素アレイ部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86623A (ja) * 2006-04-17 2007-11-01 Samsung Sdi Co Ltd 2次元/3次元画像表示装置、そ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画像機器
CN101123734A (zh) * 2006-04-17 2008-02-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2维/3维图像显示设备、电子图像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1001A (en) 2010-06-01
KR20100019366A (ko) 2010-02-18
US20100033462A1 (en) 2010-02-11
JP5012729B2 (ja) 2012-08-29
JP2010039399A (ja) 2010-02-18
CN101646097A (zh) 2010-02-10
US9066093B2 (en) 2015-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6097B (zh) 显示面板模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1646096B (zh) 显示面板模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JP6855545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ゲート駆動回路
TWI621115B (zh) 光電裝置及包括其之電子機器
US20100091207A1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system, display device, shutter operation synchronizing device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e system, shutter operation synchronizing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e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064313B2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EP2339862B1 (en) Display panel modul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rive method of pixel arr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247257A (zh) 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JP2010054662A (ja) 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駆動パルス生成装置、画素アレイ部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658195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
JP6052365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590051B2 (ja) 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半導体集積回路、画素アレイ部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13083825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171233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NPAN ORGANIC RAT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508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0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OLED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OLED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