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4930A - 工序管理装置、工序管理方法及工序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序管理装置、工序管理方法及工序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4930A
CN101644930A CN200910161118A CN200910161118A CN101644930A CN 101644930 A CN101644930 A CN 101644930A CN 200910161118 A CN200910161118 A CN 200910161118A CN 200910161118 A CN200910161118 A CN 200910161118A CN 101644930 A CN101644930 A CN 101644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ndication
output
operation indication
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1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4930B (zh
Inventor
小石刚夫
大仓喜富
藤井清隆
古迹晃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Industry and Control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44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4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4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49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e.g. workpiec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286Detect position of articles and equipment by receivers, identify objects by cod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322Work still to be done on workpie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序管理系统,当主生产线上的产品的顺序改变时,在副线的生产工序中也能够按照最初所计划的顺序输出作业指示书。工序管理装置具有:跟踪管理部(11),其将产品从规定位置通过的信息作为事件信息而接收,对产品的当前位置和顺序状态进行管理;指挥部(12),其以事件信息为基础判定并请求相对应的处理;作业指示部(14),其按照来自指挥部(12)的请求输出作业指示。还具有:对作业指示输出的实绩进行管理的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15);对作业指示的顺序进行管理的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储存其顺序信息的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由此,能够将作业指示的顺序信息和在跟踪管理部(11)管理的产品的当前位置信息分开进行管理。

Description

工序管理装置、工序管理方法及工序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序管理系统,其是在由多道生产工序构成的生产线上,进行所生产的产品的位置管理及作业指示所需要的顺序管理。
背景技术
例如,在用于制造汽车的生产线上,按照由作为产品主体的车身等主要部分的装配线、和制造装入车身的车门及缓冲器等零件等并向主线供给的副线组成的多道生产工序进行作业。在这些生产线的各工序中,当作业对象车身有序地流转起来时,输出根据与该车身对应的产品规格的作业指示书,现场的作业者或装配作业用的机器人参照该作业指示书实施作业。
然而,在这种生产线中,为了响应近年来多样化的用户要求,正在实行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方式的生产,因此,在适当的时刻用于进行作业指示的生产工序上的产品的位置管理和流转起来的产品的顺序管理显得重要起来。
此外,在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方式的生产线中,有时不同规格的产品混在一起进行流转,现场的作业者就要通过判断调换产品的顺序而进行作业。例如,为了连续地进行对相同车型、相同颜色的车身的作业,有时需要更换车身的顺序。可是,以往的工序管理系统是按照基于事先做了调整的生产计划的顺序输出作业指示书,因此,不能应对在现场变更了的顺序的情况。这样,在现场做调整的结果是,为了能够应对变更后的顺序,要求能够正确地把握现场的生产状况及产品的位置,指定与此相一致的生产计划,对生产状况进行管理及调整。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车辆跟踪数据的修正装置的例子,该车辆跟踪数据的修正装置能够利用设置在车辆生产工序内的作业区域的出口的识别号码检测机构来检测车辆的识别号码,对照表示作业区域内的车辆的顺序状态的车辆跟踪数据,检测并修正车辆的不吻合,由此将车辆跟踪数据整合到实际的车辆排列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44318号公报
如上述说明,在进行这种生产的汽车等生产工序中,进行实时下的车身所在和顺序的管理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指示、作业指示。为了检测产品的位置,可以将储存用于识别对应产品的信息的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标识贴附在产品上,利用设置在制造线上的多个作业区域的出口等的特征阅读器读取标识信息,由此来把握产品的当前位置。有关通过这样作业而把握的产品位置的信息叫做跟踪数据。
以往,生产工序中所采用的作业指示书的输出是以表示产品位置的跟踪数据为基础来输出。另外,针对和车身等主生产线联合进行生产的副线的操作的作业指示书,也是以主生产线上的产品的跟踪数据为基础输出。
可是,按照现场的判断调换主生产线的产品的顺序后,在副线的生产工序中,有时也按照最初所计划的顺序进行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按照跟踪数据表示的顺序输出作业指示书时,由于和实际的作业顺序不同,要求作业者个别确认作为作业指示书的对象产品。因此,存在对作业产生妨碍之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副线上,要求要按照和处于主生产线上的产品的顺序(跟踪数据)不同的顺序来输出作业指示书。
此外,在发生已输出的作业指示书的遗失、弄脏或印刷装置的故障等造成的印字不良、不能输出等状况时,要求现场的操作者要容易地进行再输出。目前,能够根据每一件个别输出要求再输出作业指示书,但却不能将针对任意区域的产品的作业指示书全部进行再输出。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跟踪数据的修正装置可解决产品在工序上的所在和顺序的管理及显示方面的问题。然而,对于调换了产品的顺序的情况及全部移至下一工序而改变了顺序的产品,却不能和跟踪数据分开而按照原顺序输出作业指示书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序管理系统,该系统在改变了主生产线的产品的顺序时,也能够在副线的生产工序中按照最初所计划的顺序输出作业指示书。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按照作业者要求的顺序输出作业指示书的工序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工序管理装置具有跟踪管理部,其接收从通过信号发信装置发送的事件信息,对产品的当前位置和顺序状态进行管理,其中,所述通过信号发送装置对由多道生产工序构成的生产线上所生产的产品从规定位置通过的信息进行通知。还具有基于由跟踪管理部采集到的事件信息判定并请求与事件对应的处理的指挥部、和根据来自指挥部的请求输出针对产品的作业指示的作业指示部。另外,具有:接受作业指示部的作业指示输出,对其实绩(実績)进行管理的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对从作业指示部输出的作业指示的顺序进行管理的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存储其顺序信息的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
这样,由于具有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及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从而,对于作业指示的顺序信息,可以和由跟踪管理部进行管理的产品的当前位置信息分开进行管理。
根据本发明,在产品已经进到下一工序的情况下,当对于过去输出的作业指示有进行再输出的委托时,能够按照和过去输出的作业指示相同的顺序进行作业指示的再输出。另外,对于和主生产线联动而进行作业的副线,在对主生产线的产品的顺序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变更前的顺序的信息进行管理,因此,可以按照主线的产品的顺序变更前的顺序输出副线的作业指示。此外,能够将利用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同时接收到作业指示的顺序和作业指示的状态作为指示接受确认完成状态而存储在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中并对其进行管理。因此,例如在更换或增设作业指示书的输出的印刷装置等时,直到任何作业指示书都指示在现场已接收为止,均能够容易地把握,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现场的作业停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跟踪管理部的概略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跟踪管理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号码特定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跟踪数据更新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指挥部的概略构成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通过事件判断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的概略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信息的数据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指示顺序更新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指示接受确认完成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指示部的概略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与作业指示部连接的存储部的数据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通常输出编辑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再输出编辑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指示输出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的概略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指示实绩登录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跟踪存储部的数据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事件定义存储部的概略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事件定义存储部的数据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的数据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跟踪区域和作业指示顺序区域及事件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规格信息存储部的数据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指示实绩存储部的数据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工序管理装置的硬件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汽车制造工序中的生产线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工序管理系统的所有处理流程的说明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工序管理装置、2通过信号发信装置、3印刷装置、4作业结束发信装置、5再输出委托装置、6系统维修装置、7作业指示书、8网络、11跟踪管理部、111信号接收部、112车身号码特定部、113跟踪数据更新部、12指挥部、121通过事件判断部、122事件-区域定义变更部、123事件-处理定义变更部、13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0存储部、131作业指示顺序更新部、132指示接受确认完成处理部、133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通常)、134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再输出)、135作业指示顺序除去部、136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信息、14作业指示部、140存储部、141通常输出编辑部、142再输出编辑部、143作业指示输出部、144作业指示定义变更部、145作业指示要点信息、146作业指示格式信息、147印刷装置设定信息、15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151作业指示实绩登录部、16跟踪存储部、17事件定义存储部、171事件-区域定义存储部、172事件-处理定义存储部、18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9规格信息存储部、20作业指示实绩存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工序管理系统的构成例。以对汽车制造厂等的生产工序进行管理的情况为例,对本例的工序管理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7是汽车制造工序中的生产线的概略图。首先,参照图27对汽车制造工序中的生产线的概要进行说明。汽车制造工序由进行以车身等为主的零件的制造、装配的主线50、进行缓冲器等装入车身的零件等的制造的副线60等多个线组成。主线50由多道工序51~53组成,将各工序叫做区域。作为制造对象的车身利用传送带等输送机构一边移动一边进入各工序间。在车身主体或和车身一起移动的输送机构、或附属物上安装有用于识别车身的RFID标识。在各工序的任意部位,设置在车身通过时读取RFID标识的信息的标识信息的阅读器(读取装置)55~57,利用阅读器所具有的通过信号发信装置将所读取的信息发送到工序管理系统。阅读器有读取被存储在车身的信息等RFID标识中的信息的阅读器、只检测车身已通过的信息的阅读器等。将基于该车身的通过信息实时地识别车身的移动即产品在工序上的所在的过程称为跟踪。另外,将基于车身的通过信息掌握的、有关车身在工序上的位置、车身的顺序等的信息称为跟踪数据。
由于在副线60上制造的零件是在主线50的规定制造工序中使用,因此应使其与主线50上的车身的位置等一致而进行制造。另外,副线上制造的零件的制造作业的次序要按照车身在主线上流转的顺序。例如,区域151的车身的次序为车身A、车身B的顺序时,副线60上的零件的制造次序也要按照车身A用、车身B用的顺序进行作业。这里,在车身移动到作为主线上的下一工序的区域252时,次序替换为车身B、车身A的顺序的情况下、在车身的区域移动后进行副线60上的作业之类的情况下,其作业顺序也往往按照原来的次序进行作用。这是因为在副线上,事先也进行了用于其零件的制造的准备,因此,即使替换了主线上的车身的次序,也很难与此同时变更作业的次序。
其次,参照图1阐述对以上说明的汽车制造工序进行管理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工序管理系统。本例的工序管理系统具有工序管理装置1、通过信号发信装置2、印刷装置3、作业完成发信装置4、再输出委托装置5、系统维修装置6,这些装置经由网络8相互连接。
工序管理装置1对产品的生产工序进行管理,基于产品在生产线上的位置、顺序输出作业指示。后面会对工序管理装置1的详情进行叙述。
通过信号发信装置2用阅读器读取安装在车身等上的RFID标识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通过信号作为事件发送到工序管理装置1。通过信号发信装置2设置在生产线的各工序的任意处,车身通过时读取其信息,发送通过信号。
印刷装置3根据来自工序管理装置1的请求,将作业指示的内容作为作业指示书7而输出。印刷装置3上设置有与生产线中的作业工序一致的多个台。予以说明,在本例中,印刷装置的构成为:以来自工序管理装置1的作业指示为作业指示书进行印刷,由现场的作业者来承担,但也可以在现场设置终端等显示装置,以画面的形式显示作业指示的内容。另外,也可以设置进行产品的装配作业及制造作业等的机器人,直接对机器人通知作业指示的内容。
作业完成发信装置4是用于向工序管理装置1发送用于通知在现场的生产线上作业的作业者作业完成的事件的装置。作业者承接了自印刷装置3输出的作业指示书时,为了防止错误而将作业指示书贴附在作为作业对象的车身等上,然后进行作业。在该作业中,在作业者完成对作业指示书的承接、粘贴、作业等动作之后,在事先确定的动作完成时,通过操作现场设置的按钮等设备,向工序管理装置1传达“作业完成”。另外,本例中是将具有作业者作业完成时进行通知的按钮的作业完成发信装置4设置在了现场的作业者的附近,但也可以设置其它通知装置。例如,在将作业指示向现场的显示装置进行画面显示时,可以选择画面上的符号等。
再输出委托装置5是作业者用于向工序管理装置1发送用于通知作业指示书的再输出委托的事件的装置。作业者在因印刷装置3的故障等而没有接到作业指示书7的情况、接到的作业指示书7遗失的情况或因被弄脏等而不能读取的情况下,则向工序管理装置1委托作业指示书7的再输出。再输出委托装置5可以将具有作业者在再输出委托时进行通知的按钮的装置设置在现场的作业者或印刷装置3的附近,请求刚输出的1件作业指示书的再输出,或提出作业未完成的多件作业指示书的再输出请求,但也可以具有其它通知装置。例如,在个人计算机等上显示用于选择作为再输出对象的件名的画面或菜单等,作业者或系统管理者等用户进行选择、指示,由此也可以请求作业指示书的再输出。
系统维修装置6是用于系统管理者等按照印刷装置的增设、工序道数的增减等变更工序管理的定义,或进行系统的功能增强、改修等作业的装置。还进行被存储在工序管理装置1中的存储部的信息的添加、更新或删除等操作。系统维修装置6是具有经由网络8与工序管理装置1连接,且用于进行工序管理装置1的维修的终端的装置,在个人计算机等中安装用于实现维修功能的程序等来实现维修功能。
网络8是对设置在操作室的装置及设置在现场的装置等进行连接的企业内部互联网等的传输路线。予以说明,也可以利用无线来实现各装置间的数据通信,也可以在各装置上设置无线通信用的传输装置来代替网络8。
接着,参照图1对工序管理装置1的内部构成例进一步加以说明。工序管理装置1具有:跟踪管理部11、指挥部12、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作业指示部14、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15。还具有:存储各管理部的处理需要的数据的跟踪存储部16、事件定义存储部17、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规格信息存储部19、作业指示实绩存储部20。
跟踪管理部11接收从工序上的通过信号发信装置2发送的通过信号的事件,基于所接收的通过信号对表示车身在工序上的所在和顺序的跟踪信息进行更新、管理,由此对工序的进展状况进行管理。所收集的跟踪信息存储在跟踪存储部16中。
指挥部12按照跟踪管理部11管理的工序的进展状况输出作业指示,对表示工序的管理区分的区域和工序中发送的通过信号、完成通知、再输出请求等事件的关系进行记录、管理。此外,接收各事件执行与其事件对应的处理。定义了从工序中提取来的各事件和表示工序的管理区间的跟踪区域的关系等信息、定义了发送的事件和指挥部12所指示的处理种别的关系等信息等,指挥部12所参照的信息均存储在事件定义存储部17中。
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将作业指示的输出顺序与跟踪管理部11中管理的工序的进展分开进行管理。另外,对存储各区域的作业指示顺序和作业指示状况的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进行管理。
作业指示部14根据来自指挥部12的请求,按照作业指示的顺序用规定格式生成作业指示书,对事先设定的印刷装置发出作业指示书的印刷请求。另外,从再输出委托装置5发送的再输出委托的事件经由跟踪管理部11向指挥部12展开,作业指示部14根据来自指挥部12的请求再输出作业指示书。在制作作业指示书时,参照存储了各车身的规格的规格信息存储部19,生成基于车身规格的指示书。
当由作业指示部14输出作业指示时,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15对其实绩进行管理,将作业指示的实绩信息存储在作业指示实绩存储部20中。另外,从作业完成发信装置4输出的作业完成通知的事件经由跟踪管理部11向指挥部12展开,再由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15将作业完成信息存储在作业指示实绩存储部20中。
接着,对本例的工序管理装置1的各存储部的数据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19表示跟踪存储部16的数据构成例。跟踪存储部16存储用于对作为制造对象的车身的所在和顺序实时进行管理的跟踪信息。本例中,将生产线上的工序划分成多个管理分区,将这些分区称为区域。在各区域设置用于识别的ID,叫做区域ID。另外,将用于管理用来把握车身位置的跟踪信息的区域叫做跟踪区域。跟踪存储部16是在其每一跟踪区域登录位于该区域的车身和其顺序的存储部。
图19(1)表示每一区域的跟踪信息的数据登录内容。图19(1)中例示了区域1的跟踪信息163、区域2的跟踪信息164和区域3的跟踪信息165。这些跟踪信息的构成具有用于登录表示在册的车身顺序的连号的连号161、登录在册的车身号码的车身号码162,形成一个记录。
图19(2)表示显示工序状况的跟踪区域的排列。图19(2)中,车身沿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前进,以区域1、区域2、区域3的次序前进,例如,位于区域1的工序的最前头的车身G被登录为区域1的跟踪信息的连号1,该车身移向下一区域2。
另外,生产工序中,有时根据现场作业员的判断,在区域内移动时变更车身的次序。例如,从跟踪区域的区域1移动到区域2时,车身E、车身F的顺序改变,有时区域1中为车身E、车身F的顺序,而在区域2中却变为车身F、车身E的顺序。即使在这样顺序改变的情况下,通过使车身信息在各跟踪区域间移动,也能够准确地把握位于区域内的车身的当前位置。
图20、21表示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构成例。事件定义存储部17存储从生产工序发送的有关事件和跟踪区域的信息、用于按照事件对实施的处理内容等进行管理的事件信息。图20是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概略构成图。事件定义存储部17具有事件-区域定义存储部171和事件-处理定义存储部172。事件-区域定义存储部171中登录从生产线发送的事件和事件的发信源所属的区域的关系。事件-处理定义存储部172中登录按照事件进行动作的处理和表示动作的顺序、处理的运行状态的处理模式。
图21(1)表示事件-区域定义存储部171的构成例。事件-区域定义存储部171具有事件ID1711、跟踪区域ID1712、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1713、处理图案1714、移动源区域1715、移动目标区域1716,形成一个记录。事件ID1711登录识别事件的ID。跟踪区域ID1712登录发送事件的跟踪区域的ID。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1713登录事件所属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的ID。处理图案1714登录与事件对应的处理图案。移动源区域1715和移动目标区域1716在处理图案为“区域移动”时,登录移动源的跟踪区域和移动目标的跟踪区域。予以说明,移动源区域1715和移动目标区域1716只在处理图案为区域移动时有效。
图21(2)表示事件-处理定义存储部172的构成例。事件-处理定义存储部172具有排序号码1721、事件ID1722、处理1723、顺序1724、处理模式1725,形成一个记录。排序号码1721登录作为定义键的识别号码。事件ID1722登录识别事件的ID。处理1723是按照事件进行动作的处理,登录和事件ID带有关系的处理。予以说明,对一个事件ID可以登录多个处理。顺序1724是登录每一事件ID进行动作的处理次序的顺序,表示同一事件ID中登录了多个处理时的处理顺序。处理模式1725设定处理的运行状况。例如,排序号码2的“作业指示通常输出”的处理模式1726被设定为“WAIT”。这时,表示输出作业指示书前的印刷装置中发生了某些故障的情况或因设备的更换作业等不能进行印刷的状态,在相应事件发生时,本处理不能执行。这样,在事件定义存储部17登录有关生产工序上发生的事件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
图22表示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的数据构成例。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是与管理制造的车身所在场所的跟踪存储部16区分而登录管理应作业指示的顺序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的存储部。在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中,在每一区域(此处,称为作业指示顺序区域)登录关于作为作业指示的对象的车身的作业指示书的输出顺序。
图22作为每一作业指示顺序区域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的登录内容例,表示区域1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185和区域2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186及区域3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187。各个作业指示顺序信息的构成为,具有表示在册的车身顺序的顺序号码181、登录在册的车身号码的车身号码182、识别所有对象车身都移动到别的跟踪区域的情况的跟踪移动完成标识183、识别作业指示输出的结果已被作业员受理的情况的指示接受确认完成标识184,形成一个记录。例如,在作为生产工序的最初区域的区域1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185中,登录有顺序号码181的1~12,其中1~6的车身A~F表示向下一区域2移动完成的情况。下一区域2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186中登录有顺序号码181的1~9,其中1~3的车身X~Z表示向下一区域3移动完成的情况。下一区域3中登录有车身X~Z。
现有只具有跟踪管理部11和跟踪存储部16的构成的情况、由于仅保持了车身当前的所在位置信息而改变了车身顺序的情况,都不能按照上次输出的顺序再次输出作业指示书。但是,根据本例,通过具有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及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还能够保持通过了各区域的车身的过去顺序信息。例如,即使作业指示顺序信息的跟踪移动完成标识183变为“完成”,也可保持车身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因此,在再次输出作业指示书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和以前输出的顺序一样的顺序进行输出。
另外,通过现场的作业者在接到作业指示书后,用作业完成发信装置4通知作业完成,指示接受确认完成标识184变为“完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判断作业指示书的输出未完成的情况,所以,当存在因印刷装置3的故障或装置的更换作业等而不能输出的作业指示书时,能够即时判断按照和作业指示一样的顺序输出到中途的车辆的作业指示书并将其输出。
图23表示基于用跟踪存储部16管理的跟踪信息、用事件定义存储部17管理的事件信息、用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管理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的、跟踪区域和作业指示顺序区域及事件的关系。如图19中说明的那样,跟踪区域显示生产工序的进展状况,显示位于生产线各区域的车身的顺序。图23的跟踪231表示每一区域的跟踪信息的例子。作业指示顺序信息的例子如图23的作业指示顺序232所示,还包含已经移动到下一区域的车身而显示每一区域的车身顺序。因此,所属于作业指示顺序区域的车身信息比跟踪区域的车身信息多。
事件信息的例子以图23的事件1~事件4为例来显示。例如,从区域1向区域2移动时改变了车身E、车身F的顺序的情况是,跟踪区域2的车身的排列变为车身F、车身E。在此,事件4中想再输出车身位于区域1时的作业指示书时,参照了跟踪信息,所以全部进行了移动,因此不能输出按照原顺序的作业指示书。在此,通过继续保留移动到作业指示顺序区域前的状态,可以保证再输出时的顺序。
另外,图23表示主线的车身,在副线的作业和主线联动进行的这种情况下,有时向区域2移动时主线上的车身的顺序被改变,副线的作业指示书也要按照移动前的顺序输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和跟踪信息分开来参照作业指示顺序信息,就可以按照原来的顺序输出副线的作业指示书。
图24表示规格信息存储部19的数据构成例。规格信息存储部19存储用于管理制造时的车身颜色、车型等基本规格的规格信息。规格信息存储部19具有识别车身的号码即车身号码191、登录车身颜色的车身颜色192、车身的车型193等。予以说明,也可以任意登录车身的其它规格。
图25表示作业指示实绩存储部20的数据构成例。作业指示实绩存储部20接受作业指示部14执行的作业指示书输出处理正常动作的信息,作业实绩管理部15将该信息作为履历进行保管。作业指示实绩存储部20具有对进行了作业指示的要点进行识别的作业指示要点ID201、成为作业指示的对象的车身号码202、登录输出的时间和日期的输出时间和日期203、登录作业指示书被作业者承接的时间和日期的接受完成时间和日期,形成一个记录。
以上是有关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工序管理装置1的数据库即各存储部的数据构成例的说明。接着,对工序管理装置1的各处理部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跟踪管理部11的构成例的概略构成图。跟踪管理部11具有信号接收部111、车身号码特定部112、跟踪数据更新部113。跟踪管理部11首先由信号接收部111利用设于生产线上的通过信号发信装置2的阅读器,从安装在汽车的车身或制造用的台等上的RFID读取车身号码,接收经由网络8发送的通过信号。其次,在车身号码特定部112基于所接收的通过信号对工序上的车身进行特定。然后,用跟踪数据更新部113根据特定的车身对工序上的车身的所在区域和其顺序进行管理,更新跟踪存储部16的信息。关于各处理的详情,以下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跟踪管理部11的跟踪管理处理例的流程图。首先,信号接收部111经由网络8接收从通过信号发信装置2发送的通过信号(步骤S301)。接收的通过信号作为通过了工序的车身的信息而包含事件ID、车身号码等信息。其次,在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事件-区域定义存储部171中,检索有无与接收到的事件ID相应的信息,以确认接收到的通过信号的事件ID是否是正确的事件(步骤S302)。
接着,判定检索的结果是否是有相应的事件ID的信息,并且其处理图案是否发生区域移动(步骤S303)。判定的结果为有相应信息时,则由车身号码特定部112进行车身号码特定处理(步骤S304)。图4表示车身号码特定处理的详情。接着,由跟踪数据更新部113进行跟踪数据更新处理(步骤S305)。图5表示跟踪数据更新处理详情。最后,向指挥部12传送事件ID和车身号码,提出处理请求(步骤S306),结束本处理。步骤S303的判定结果没有相应的信息时,则移至步骤S306,向指挥部12提出处理请求并结束。
图4是表示车身号码特定部112的车身号码特定处理例的流程图。首先,车身号码特定部112基于自通过信号发信装置2接收的通过信号的车身号码,检索规格信息存储部19中有无相应的信息(步骤S401)。判定检索的结果是否有相应的车身号码的信息(步骤S402)。判定的结果为有相应的车身号码的信息时,则返回本处理传呼源的跟踪管理处理的步骤S304。步骤S402的判定结果为没有相应的车身号码的信息时,则进行异常结束处理(步骤S403),结束处理。
图5是表示跟踪数据更新部113的跟踪数据更新处理例的流程图。首先,跟踪数据更新部113输入自通过信号发信装置2接收的通过信号的事件ID,参照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事件-区域定义存储部171,采集和相应事件ID一致的跟踪区域ID1712、移动源区域1715、移动目标区域1716的信息(步骤S501)。其次,参照跟踪存储部16,从和所采集的移动源区域ID一致的区域的跟踪信息中检索相应的车身号码(步骤S502)。
接着,判定检索的结果有无相应的车身号码(步骤S503),有车身号码时,则从和移动源区域ID一致的跟踪信息中删除有关相应的车身号码的信息,即包含相应的车身号码的记录(步骤S504)。接着,将相应的车身号码信息添加到和所采集的移动目标区域ID一致的区域的跟踪信息的末尾。另外,添加的记录的连号161成为在当前的连号的最大值上增加了1的值(步骤S505)。处理结束后,返回本处理传呼源的跟踪管理处理的步骤S305。步骤S503的判定结果没有相应的车身号码时,则进行异常结束处理(步骤S506),结束处理。
图6是表示指挥部12的构成例的概略构成图。指挥部12接受来自跟踪管理部11的处理请求,对根据跟踪管理部11接收的事件应执行的处理进行处理。指挥部12具有通过事件判断部121、事件-区域定义变更部122、事件-处理定义变更部123。通常的生产线工作时的指挥部12的处理在通过事件判断部121中进行。另一方面。事件-区域定义变更部122和事件-处理定义变更部123在由系统管理者等用户使用系统维修装置6进行了维修等操作后,进行更新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内容的处理。事件区域定义变更部122经由网络8接收在系统维修装置6设定的变更内容,更新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事件-区域定义存储部171的内容。同样地,事件-处理定义变更部123基于在系统维修装置6设定的变更内容,更新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事件-处理定义存储部172的内容。下面,对各处理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指挥部12的通过事件判断部121的通过事件判断处理例的流程图。首先,从跟踪管理部11输入通过信号所包含的事件ID、车身号码(步骤S701)。其次,为了识别与所接收的事件ID相应的处理,参照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事件-处理定义存储部172,采集事件ID1722的相应ID的记录中被定义的处理、顺序和处理模式,设定其件数为N件(步骤S702)。接着,判定与所采集的相应ID对应的处理的件数(N件)是否有1件以上(步骤S703)。判定结果有1件以上时,则前进到下一步骤,有0件时,结束本处理。
步骤S703的判定结果中与相应ID对应的处理有1件以上时,循环数的初始值设定为0(步骤S704)。接着,按照所采集的处理的顺序进行每一件的相应处理,因此选择相应ID的处理中的1件顺序为最小号的处理(步骤S705)。接着,判定所选择的处理是否要进行作业指示顺序更新(步骤S706),需要作业指示顺序更新时,则向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请求作业指示顺序更新的处理(步骤S707)。接着,判定所选择的处理是否是作业指示通常输出(步骤S708),是作业指示通常输出时,则向作业指示部14请求作业指示通常输出处理(步骤S709)。接着,判定所选择的处理是否是作业指示再输出(步骤S710),是作业指示再输出时,则向作业指示部14请求作业指示再输出处理(步骤S711)。接着,判定所选择的处理是否是指示接受确认完成处理标识更新(步骤S712),是指示接受确认完成处理标识更新时,则向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请求指示接受确认完成标识更新处理(步骤S713)。所选择的处理都不是相应的处理时,则不进行处理而前进到下一步骤。处理结束后,以循环数=循环数+1的方式进行计数(步骤S714),判定循环数是否为步骤S702中采集的处理件数即N件以上(步骤S715)。循环数小于N件时,则返回步骤S705重复处理。循环数为N件以上时,结束处理。
在此,如图21(2)所示,事件-处理定义存储部172被定义,例如,事件ID=1时,相应的处理为2件,顺序=1,而处理=作业指示顺序更新,顺序=2,而处理=作业指示通常输出。因此,最先对应作业指示顺序更新处理,向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提出处理请求,然后对应作业指示通常输出处理,向作业指示部14提出处理请求。予以说明,本处理中是判定与事件ID相对应的处理,向各处理部请求相应的处理,但是,图7所示的处理类别是一个例子。只要以应用本例的工序管理系统的适应实际的作业工序的方式确定处理类别,即可与此项一致完成通过事件判断处理。
图8是表示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的构成例的概略构成图。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按照从指挥部12接受的处理请求对作业指示的顺序进行管理。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具有:作业指示顺序更新部131、指示接受确认完成处理部132、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通常)133、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再输出)134、作业指示顺序删除部135。另外,将存储处理中的信息的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信息136保持在主存储器或外部存储装置等存储部130中。作业指示顺序更新部131从指挥部12的通过事件判断部121接受作业指示顺序更新的处理请求,对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的信息进行更新。指示接受确认完成处理部132从指挥部12的通过事件判断部121接受指示接受确认标识更新的处理请求,对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的信息进行更新。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通常)133从作业指示部14接受要输出下一作业指示书的车身号码的采集请求,回答相应的车身号码。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再输出)134从作业指示部14接受应再输出的车身号码的采集请求,回答相应的车身号码。作业指示顺序删除部135从系统维修装置6接受不需要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的删除请求,删除所指示的信息。下面,对各处理和存储部的信息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9表示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信息136的构成例。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信息136中登录连同作业指示部14最后输出作业指示的区域的顺序号码。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信息136具有: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1361、登录最后输出相应区域ID的作业指示的顺序号码的作业指示完成最终信息号码1362。
图10是表示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的作业指示顺序更新部131的作业指示顺序更新处理例的流程图。首先,从指挥部12输入事件ID和车身号码(步骤S101)。其次,参照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事件-区域定义存储部171,采集和所输入的事件ID一致的事件ID1711的记录的、跟踪区域ID1712、移动源区域1715、移动目标区域1716(步骤S102)。接着,参照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中与所采集的移动源区域ID一致的区域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检索与所输入的车身号码相应的车身号码182(步骤S103)。接着,判定检索的结果是否有相应的车身号码(步骤S104)。
判定的结果为有相应的车身号码时,则对于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中与移动源区域ID一致的区域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将相应的车身号码的跟踪移动完成标识183更新为“完成”(步骤S105)。接着,在与移动源区域ID一致的区域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的末尾,添加相应的车身号码的信息。予以说明,顺序号码181设定为在相应区域的登录完成的顺序号码的最大值上增加1的值(步骤S106)。另外,步骤S104的判定结果为没有相应的车身号码时,则进行异常结束处理(步骤S107),结束处理。
图11是表示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的指示接受确认完成处理部132的指示接受确认完成处理例的流程图。首先,从指挥部12输入事件ID和车身号码(步骤S111)。其次,参照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事件-区域定义存储部171,采集和所输入的事件ID一致的事件ID1711的记录的、跟踪区域ID1712(步骤S112)。接着,参照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中与所采集的跟踪区域ID一致的区域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检索与所输入的车身号码相应的车身号码182(步骤S113)。接着,判定检索的结果是否有相应的车身号码(步骤S114)。
判定的结果为有相应的车身号码时,则对于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中与跟踪区域ID一致的区域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将相应的车身号码的指示接受确认完成标识184更新为“完成”(步骤S115)。接着,向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15请求实绩登录(步骤S116)。另外,步骤S114的判定结果为没有相应的车身号码时,则进行异常结束处理(步骤S117),结束处理。
接下来,对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通常)133的处理进行说明。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通常)133接受要从作业指示部14输出下一作业指示书的车身号码的采集请求,回答相应的车身号码。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通常)133首先参照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信息136,采集相应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的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的值。其次,按照顺序号码的升序检索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的相应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然后,采集所采集的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1的值以上且指示接受确认完成标识不是“完成”的信息中的、顺序号码最小的车身号码,向作业指示部14回答。
接着,对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再输出)134的处理进行说明。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再输出)134接受要从作业指示部14再输出的车身号码的采集请求,回答相应的车身号码。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再输出)134首先参照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信息136,采集相应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的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的值。其次,按照顺序号码的升序检索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的相应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然后,采集所采集的作业指示完成最终顺序号码的值以下且指示接受确认完成标识不是“完成”的车身号码,向作业指示部14回答。这时,相应件数也可以是多件,采集所有符合条件的车身号码,为多件时,则按照顺序号码为升序的方式排列并回答车身号码。
接下来,对作业指示顺序删除部135的处理进行说明。作业指示顺序删除部135从系统维修装置6经由网络8接受无用的作业指示顺序信息的删除请求,从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18删除被请求删除的信息。予以说明,作业指示顺序删除部135是删除所请求的信息中、指示接受确认完成标识为“完成”的信息。这时,“完成”的信息以作业指示书成为再输出的对象外的情况为前提。在此,即使指示接受确认完成标识为“完成”,有时也有再输出请求,因此,现场的作业员或系统管理者等要进行作业指示书是否是再输出的对象的判断。因此,本信息的删除不是系统的自动删除,而是根据用户的判断从系统维修装置6手动进行。另外,来自系统维修装置6的删除请求可以随时进行,实际中,作业指示顺序删除部135进行删除处理也可以在午休或夜间等生产线停止的时段等来进行。
图12是表示作业指示部14的构成例的概略构成图。作业指示部14按照从指挥部12接受的处理请求,进行作业指示的编辑处理和作业指示的输出管理。作业指示部14具有:通常输出编辑部141、再输出编辑部142、作业指示输出部143、作业指示定义变更部144、用于存储作业指示部14的各处理采用的信息的主存储器或外部存储装置等存储部140。存储部140具有作业指示要点信息145、作业指示格式信息146、印刷装置设定信息147。通常输出编辑部141从指挥部12的通过事件判断部121接受作业指示通常输出的处理请求,生成作业指示书数据。再输出编辑部142从指挥部12的通过事件判断部121接受作业指示再输出的处理请求,生成再输出用的作业指示书数据。作业指示输出部143基于按照来自通常输出编辑部141或再输出编辑部142的请求生成的作业指示书数据进行印刷,向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15请求实绩信息的更新。作业指示定义变更部144进行被储存在存储部140的信息的管理。下面,对各处理和存储部的信息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13表示存储部140的各信息的构成例。图13(1)表示作业指示要点信息145的构成例;图13(2)表示作业指示格式信息146的构成例;图13(3)表示印刷装置设定信息147的构成例。参照图13对各信息的内容进行说明。
参照图13(1)对作业指示要点信息145的内容进行说明。作业指示要点信息145中登录有各作业指示要点和印刷装置的关系。所谓作业指示要点是指表示设置有输出作业指示书的印刷装置的部位的ID,从各印刷装置输出事先指定的格式的作业指示书。另外,有时是从1台印刷装置输出多种格式的作业指示书。这样,在作业指示要点信息145中就登录有用于输出作业指示书所必需的信息。作业指示要点信息145具有识别作业指示要点的作业指示要点ID1451、作业指示要点所属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1452。还具有输出目标印刷装置ID1453、输出的作业指示书的格式ID1454、作业指示书的用途1455,形成一个记录。
参照图13(2)对作业指示格式信息146的内容进行说明。作业指示格式信息146中登录有有关作业指示书的格式的信息。作业指示格式信息146具有识别格式的格式ID1461、格式的名称即格式名1462、登录格式的物理文档的格式文档1463,形成一个记录。
参照图13(3)对印刷装置设定信息147的内容进行说明。印刷装置设定信息147中登录有有关印刷装置的设定的信息。印刷装置设定信息147具有识别印刷装置的印刷装置ID1471、登录印刷装置的厂商名的厂商1472、印刷装置的IP地址1473,形成一个记录。
图14是表示作业指示部14的通常输出编辑部141的通常输出编辑处理例的流程图。首先从指挥部12输入事件ID和车身号码(步骤S141)。其次,参照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事件-区域定义存储部171,采集和所输入的事件ID一致的事件ID1711的记录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1713(步骤S142)。接着,向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的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通常)133交接所采集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采集在该区域输出下一作业指示书的车身号码(步骤S143)。接着,判定是否有相应的车身号码(步骤S144)。
判定的结果为有相应的车身号码时,则参照规格信息存储部19,采集与该车身号码对应的规格信息(步骤S145)。接着,参照作业指示要点信息145采集与所采集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对应的印刷装置ID1453和格式ID1454(步骤S146)。接着,参照作业指示格式信息146,采集与所采集的格式ID相应的格式文档1463,生成作业指示书数据(步骤S147)。接着,向作业指示输出部143发送所生成的作业指示书数据和印刷装置ID,请求作业指示输出处理(步骤S148)。步骤S144的判定结果为没有相应车身号码时,结束处理。
图15是表示作业指示部14的再输出编辑部142的再输出处理例的流程图。首先从指挥部12输入事件ID和车身号码(步骤S151)。其次,参照事件定义存储部17的事件一区域定义存储部171,采集和所输入的事件ID一致的事件ID1711的记录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1713(步骤S152)。接着,向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的作业指示顺序确认部(再输出)134交接所采集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采集输出对象的车身号码,设其件数为N件(步骤S153)。接着,判定相应的车身号码的件数(N件)是否为1以上(步骤S154)。判定结果为1件以上时,则前进到下一步骤,为0件时,结束本处理。
判定的结果为相应的车身号码是1件以上时,则将循环数的初始值设定为0(步骤S155)。接着,对采集的车身号码进行每一件相应的处理,因此,从相应车身号码中选择1件(步骤S156)。接着,参照规格信息存储部19,采集与该车身号码对应的规格信息(步骤S157)。接着,参照作业指示要点信息145,采集与所采集的作业指示顺序区域ID相对应的印刷装置ID1453和格式ID1454(步骤S158)。接着,参照作业指示格式信息146,采集与所采集的格式ID相应的格式文档1463,生成作业指示书数据(步骤S159)。接着,向作业指示输出部143发送生成的作业指示书数据和印刷装置ID,请求作业指示输出处理(步骤S160)。处理结束后,以循环数=循环数+1的方式进行计数(步骤S161),判定循环数是否为在步骤S153中采集的件数即N件以上(步骤S162)。循环数小于N件时则返回步骤S156重复处理。循环数达到N件以上时,结束本处理。
图16是表示作业指示部14的作业指示输出部143的作业指示输出处理例的流程图。首先从通常输出编辑部141或再输出编辑部142输入作业指示书数据和印刷装置ID(步骤S165)。接着,根据印刷装置设定信息147参照与印刷装置ID相应的IP地址1473,将相应的IP地址的印刷装置作为输出目标,发送作业指示书数据,进行输出请求(步骤S166)。判定其结果是否是已正常输出(步骤S 167)。判定的结果是已正常输出时则向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15委托实绩的登录(步骤S168)。另一方面,判定结果是没有正常输出时,则进行异常结束处理(步骤S169),结束处理。
接着,对作业指示定义变更部144的处理进行说明。作业指示定义变更部144对作业指示部14的存储部140所定义的信息的内容进行管理。就作业指示定义变更部144而言,系统管理者等用户使用系统维修装置6进行操作,经由网络8来请求,由此对作业指示要点信息145、作业指示格式信息146、印刷装置设定信息147进行修正。
例如,在更换印刷装置3时,则可以通过将事件-处理定义存储部172的处理模式1725从“动作”修正为“WAIT”1726,暂时停止作业指示通常输出。这样,在使作业指示书的输出暂时停止的状态下,就可以更换印刷装置。另外,可以在这种状态下变更印刷装置设定信息147的更换对象的印刷装置的信息。另外,当增设印刷装置时,则可以通过指定新的印刷装置为输出目标并添加作业指示要点到作业指示要点信息145中来增设印刷装置,然后重新开始印刷。
如上所述,根据本例,即使增设印刷装置等设备,也可以不停止生产工序而实施,从而可以将对作业者的影响抑制在最低限度。
图17表示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15的构成例。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15具有作业指示实绩登录部151,并对作业指示部14的作业指示输出正常结束的情况、作业者承接了作业指示书的情况进行管理。作业指示的实绩信息在作业指示实绩存储部登录并进行管理。
图18是表示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15的作业指示实绩登录部151的作业指示实绩登录处理例的流程图。首先,判断本处理的传呼源(步骤S181)。在传呼源判断的结果为,传呼源是作业指示部14的作业指示输出部143时(步骤S182),在作业指示实绩存储部20添加该实绩信息。作为实绩信息,登录作业指示要点ID201、车身号码202以及输出日期和时间203(步骤S183)。在传呼源判断的结果为,传呼源是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的指示接受确认完成处理部132时(步骤S184),在作业指示实绩存储部20确认是否有该作业指示要点ID201及车身号码202的实绩信息,并登录接受完成日期和时间204(步骤S185)。
图26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工序管理装置1的硬件构成例。工序管理装置1例如将进行与上述已说明的各处理部相应的处理的程序装入图26所示的服务器30等电子计算机,各存储部的信息被储存在存储器32或外部存储装置33等存储装置内,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所具有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31等运算处理装置等来实现。
图28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工序管理系统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图28中显示上述已说明的各处理部的处理的相关关系,用箭头表示各处理部所请求的处理的请求目标是哪个处理部。例如,伴随着生产线上的车身的移动,自通过信号发信装置2通知的通过信号由跟踪管理部11的信号接收部111接收。另外,接受到自印刷装置3输出的作业指示书7的作业员将作业指示书贴附在车身等上后,通过操作作业完成发信装置4来发送作业完成通知,由信号接收部111接收。同样地,根据作业员等的判断委托作业指示书的再输出时,作业员通过操作再输出委托装置5发送再输出请求,由信号接收部111接收。由信号接收部111接收的信息通知给指挥部12。然后,通过事件判断部121按照所通知的事件的内容对处理进行分支,并通知到各处理部,由此进行作业指示书的输出等处理。
在本发明中,设置了以往没有的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13、作业完成发信装置4、再输出委托装置5,由此能够和跟踪信息分开对作业指示顺序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容易地进行现场的作业员需要的作业指示书的再输出。此外,可以对作业指示书的输出顺序、作业员的指示接受状况等信息进行管理,因此,印刷装置的增设、故障时的再输出等时的作业指示书的再输出管理比较容易,能够减小对生产工序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

Claims (5)

1、一种工序管理装置,具有:
跟踪管理部,其接收从通过信号发信装置发送的事件信息,对产品的当前位置和顺序状态进行管理,其中,所述通过信号发信装置对由多道生产工序构成的生产线上所生产的产品从规定位置通过的信息进行通知;
指挥部,其基于由所述跟踪管理部采集到的事件信息,判定并请求与所述事件对应的处理;
作业指示部,其根据来自所述指挥部的请求,输出针对所述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的作业指示;
作业指示实绩管理部,其接受所述作业指示部的作业指示输出,对其实绩进行管理,
所述工序管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其对从所述作业指示部输出的作业指示的顺序进行管理;
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其存储所述作业指示的顺序信息,并通过所述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序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跟踪管理部接收从作业完成发信装置发送的事件信息,其中,所述作业完成发信装置对接受到从所述作业指示部输出的作业指示的信息进行通知,
由所述作业指示顺序管理部基于所采集到的事件信息在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中存储指示接受确认完成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序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跟踪管理部接收从再输出委托装置发送的事件信息,向所述作业指示部请求再输出,其中,所述再输出委托装置发送由用户发出的委托作业指示的再输出的再输出委托通知,
所述作业指示部接受再输出请求,并通过参照所述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的信息进行作业指示的再输出。
4、一种工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以下处理:
接收从对由多道生产工序构成的生产线上所生产的产品从规定位置通过的信息进行通知的通过信号发信装置发送的事件信息,对产品的当前位置和顺序状态进行管理的跟踪管理处理;
基于由所述跟踪管理处理采集到的事件信息,判定并请求与所述事件对应的处理;
接受所述处理请求,输出针对所述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的作业指示;
将所述输出的作业指示的顺序信息存储在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中并对其进行管理的作业指示顺序管理处理,
从用户接收作业指示的再输出委托通知,并参照所述作业指示顺序存储部的信息,由此进行作业指示的再输出。
5、一种工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过信号发信装置,其对由多道生产工序构成的生产线上所生产的产品从规定位置通过的信息进行通知,
工序管理装置,其接收从所述通过信号发信装置发送的通过信号的事件信息,并输出规定的作业指示,
作业完成发信装置,其对接受从所述工序管理装置输出的作业指示的信息进行通知,
再输出委托装置,其对用户所请求的作业指示的再输出内容进行通知,
所述工序管理装置存储作业指示的顺序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并且基于来自所述作业完成发信装置的信息,对作业指示的指示接受确认完成状态进行管理。
CN2009101611181A 2008-08-04 2009-08-04 工序管理装置、工序管理方法及工序管理系统 Active CN1016449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1102 2008-08-04
JP2008201102A JP5234413B2 (ja) 2008-08-04 2008-08-04 工程管理装置、工程管理方法及び工程管理システム
JP2008-201102 2008-08-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4930A true CN101644930A (zh) 2010-02-10
CN101644930B CN101644930B (zh) 2013-03-27

Family

ID=41609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11181A Active CN101644930B (zh) 2008-08-04 2009-08-04 工序管理装置、工序管理方法及工序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06648B2 (zh)
JP (1) JP5234413B2 (zh)
CN (1) CN10164493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4432A (zh) * 2012-09-27 2015-06-10 克朗斯股份公司 用于支持操作和转换处理的方法
CN107009372A (zh) * 2016-01-28 2017-08-04 发那科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机械以及至少一个传感器的系统
CN107942979A (zh) * 2017-11-23 2018-04-20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柔性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和方法
CN110175025A (zh) * 2019-05-29 2019-08-27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Mes系统中生产工序流程配置的方法
CN112005177A (zh) * 2018-04-27 2020-11-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任务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13785251A (zh) * 2019-05-08 2021-12-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工序管理装置、工序管理方法、工序管理程序及机器学习装置
CN114035516A (zh) * 2021-09-30 2022-02-11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工业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US11516877B2 (en) 2018-03-06 2022-11-29 Sm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lave wireless device and master wireless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5712B2 (ja) * 2010-03-30 2013-12-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生産指示システム
JP5687882B2 (ja) * 2010-11-18 2015-03-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管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US8690057B2 (en) * 2012-03-06 2014-04-08 A-I Packaging Solutions, In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tracking and managing materials in a manufacturing process
GB201301942D0 (en) * 2013-02-04 2013-03-20 Ubisense Ltd Tracking System
US20150178524A1 (en) * 2013-12-23 2015-06-25 Hyundai Motor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ing circuit verification of vehicle
JP6223242B2 (ja) * 2014-03-15 2017-11-01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組立て指示システム
CN106249718B (zh) * 2016-08-30 2018-11-20 重庆工商大学 一种汽车车身智能柔性制造系统及方法
US11023851B2 (en) 2018-03-30 2021-06-01 A-1 Packaging Solutions, Inc. RFID-based inventory tracking system
US11348067B2 (en) 2018-03-30 2022-05-31 A-1 Packaging Solutions, Inc. RFID-based inventory tracking system
US11443158B2 (en) 2019-04-22 2022-09-13 A-1 Packaging Solutions, Inc. Easily attachable RFID ta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EP4283423A1 (en) * 2022-05-24 2023-11-29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providing recommendation data associated to a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3638A (en) * 1990-12-25 1998-08-11 Kabushiki Kaisha Komatsu Seisakusho Work instruction system and conveyance control system in production line
JP2952734B2 (ja) * 1992-11-16 1999-09-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トラッキングデータの修正装置
JPH07287729A (ja) * 1994-04-19 1995-10-31 Hitachi Inf & Control Syst Inc 生産管理方法および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US6516239B1 (en) * 1999-08-03 2003-02-04 Honda Of Canada Incorporated Assembly line control system
JP2001202115A (ja) * 2000-01-20 2001-07-27 Fuji Heavy Ind Ltd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US7394371B2 (en) * 2000-05-05 2008-07-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tracking automotive production
US6856844B1 (en) * 2003-01-29 2005-02-15 Mckenzie John D. Product assembl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US7228192B2 (en) * 2004-01-02 2007-06-05 Agentware Systems,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tem
JP5100092B2 (ja) * 2006-11-27 2012-12-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作業指示管理システム、作業指示管理方法、作業指示管理プログラム、作業指示管理装置、および電子ペーパ
US8060237B2 (en) * 2007-09-11 2011-11-15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ork instruction generation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4432A (zh) * 2012-09-27 2015-06-10 克朗斯股份公司 用于支持操作和转换处理的方法
CN107009372A (zh) * 2016-01-28 2017-08-04 发那科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机械以及至少一个传感器的系统
US10437238B2 (en) 2016-01-28 2019-10-08 Fanuc Corporation System provided with multiple machines and at least one sensor
CN107942979A (zh) * 2017-11-23 2018-04-20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柔性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和方法
CN107942979B (zh) * 2017-11-23 2019-10-22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柔性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和方法
TWI793276B (zh) * 2018-03-06 2023-02-21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系統、從屬無線裝置及主無線裝置
US11516877B2 (en) 2018-03-06 2022-11-29 Sm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lave wireless device and master wireless device
CN112005177A (zh) * 2018-04-27 2020-11-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任务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13785251B (zh) * 2019-05-08 2022-11-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工序管理装置、工序管理方法、记录介质及机器学习装置
CN113785251A (zh) * 2019-05-08 2021-12-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工序管理装置、工序管理方法、工序管理程序及机器学习装置
CN110175025A (zh) * 2019-05-29 2019-08-27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Mes系统中生产工序流程配置的方法
CN110175025B (zh) * 2019-05-29 2022-04-05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Mes系统中生产工序流程配置的方法
CN114035516A (zh) * 2021-09-30 2022-02-11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工业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34413B2 (ja) 2013-07-10
CN101644930B (zh) 2013-03-27
US20100030353A1 (en) 2010-02-04
US8306648B2 (en) 2012-11-06
JP2010039713A (ja) 201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4930B (zh) 工序管理装置、工序管理方法及工序管理系统
US11886160B2 (en) Work support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or, and work support method
CN107077130A (zh) 用于规划产品的制造的方法和具有自我描述信息的生产模块
CN102722785A (zh) 一种车间作业管理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JP2001212939A (ja) 製造進行を計画および制御する装置
WO2013038785A1 (ja) 保守計画システム、保守計画システムサーバ、及び保守計画システムクライアント端末
US20200260560A1 (en) System,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for light tower control
JP5314000B2 (ja)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生産管理方法
JP5453354B2 (ja)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生産管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可読記憶媒体
CN109791481A (zh) 应用开发环境提供系统、应用开发环境提供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
CN102592189A (zh) 生产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方法、控制程序、可读存储介质
KR100303445B1 (ko) 작업대상물의선택처리시스템및그제어방법
CN102540873B (zh) 车间控制系统、等同化数据选择装置以及等同化数据选择方法
JP6719966B2 (ja) 従業員管理システム
JP2021068255A (ja) 設備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設備管理方法
KR20100043386A (ko) Bom에 연계된 도면 정보를 활용한 전자도면 배포장치 및그 방법
JP4221254B2 (ja) 車両基地内ダイヤ作成装置
US20170270459A1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Job Management
Krishnaiah Chetty et al. Modelling, simulation and scheduling of flexible assembly systems with coloured Petri nets
JP7238093B2 (ja) 設備導入支援システム
US20230415286A1 (en) Tool Transport System, Control Method for Tool Transport System,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Tool Transport System
JP7418646B1 (ja) 作業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情報処理装置
CN215416373U (zh) 一种数字化工厂智能交互系统
Son et al. A study of building a new warehouse control system architecture
WO2013124938A1 (ja)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生産管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可読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20

Address after: Hitachi County of Ibaraki City,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INDUSTRY AND CONTROL SOLU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