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3978A -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 - Google Patents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3978A
CN101643978A CN200910162122A CN200910162122A CN101643978A CN 101643978 A CN101643978 A CN 101643978A CN 200910162122 A CN200910162122 A CN 200910162122A CN 200910162122 A CN200910162122 A CN 200910162122A CN 101643978 A CN101643978 A CN 101643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bevel tool
mentioned
bevel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2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3978B (zh
Inventor
平泽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43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3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3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3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1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making piped open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7/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litting, grooving, or cutting
    • D05B37/04Cutting devices
    • D05B37/06Cutting devices with oscillating tool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305/00Operations on the work before or after sewing
    • D05D2305/08Cutting the workpie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其可以根据需要而容易地选择角切刀。该角切刀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角切刀保持体(105),其具有包括围绕铅垂轴的安装角度不同的角切刀在内的多个角切刀(101~104),将这些角切刀沿左右方向排列并保持;切刀选择用致动器(121),其使角切刀保持体沿左右方向移动;切断用致动器(131、132),其使各角切刀升降;以及动作控制单元,其对于各角切刀,从以布料进给方向为基准而朝向对称且安装角度相等的角切刀的组合中,选择任意一种组合,形成角切缝。

Description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斜向切缝的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
背景技术
嵌条缝制缝纫机,例如是用于进行嵌条缝制的缝纫机,该嵌条缝制大多在西服的口袋开口部等处进行,在主布料上叠放嵌条布的状态下,形成平行的两条线迹,并且与它们平行地在两条线迹之间形成直线切缝,另外,在直线切缝的两端部形成角切缝,该角切缝由在从直线切缝的端部至各线迹的端部之间形成的一对斜向切缝构成。
另外,角切刀机构搭载于上述嵌条缝制缝纫机上,进行上述角切缝的形成。
现有的角切刀机构具有:一对角切刀,它们用于分别在直线切缝的两侧形成一对斜向切缝;皮带机构,其使该一对角切刀沿布料进给方向移动;使该一对角切刀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沿布料进给方向移动的致动器;以及使一对角切刀升降的致动器,各角切刀可以围绕上下方向的轴而手动调节安装角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0-1074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嵌条缝制缝纫机中,如图15所示,在嵌条布B的两端部Br沿剖面为倒T字状的保持体的直立板立起的状态下,进行直线切缝和直线线迹的形成。另外,在形成直线切缝和直线线迹后,在它们的两端部,从下方将各角切刀刺穿而形成角切缝。
此时,如下述所示,因所使用的角切刀的安装角度及刃尖角度,有时存在通过刃尖与嵌条布B的上述两端部Br接触而将嵌条布切断的情况。
即,如图16(A)所示,在角切刀的安装角度θ相对于直线线迹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刃尖W比切刀背面G更接近嵌条布的立起部Br,所以容易发生切断。另一方面,如图16(B)所示,在角切刀的安装角度θ相对于直线线迹较小的情况下,由于成为刃尖W与切刀背面G相比远离嵌条布的立起部Br的状态,所以难以发生切断。
但是,在后续工序中,由于以角切缝作为两条边的三角部分T的布料在假想线t处折叠,所以如果布料在折叠后被熨压,则与三角部分T的布料厚度相应地,会形成鼓起的阶梯部。
由此,如果使角切刀的安装角度变小,则由于需要与其相应地使切刀长度变长,所以如图16(B)所示,三角部分T变大。如果三角部分T变大,则根据所使用的布质(例如布料较厚、较硬、容易伸缩等),其阶梯部变得明显,有时会损害缝制品的外观。因此,为了使三角部分较小,需要使角切刀的安装角度变大。
另外,如图17(A)所示,在角切刀的刃尖角度θe较小的情况下,由于刃尖W比切刀背面G更接近嵌条布的立起部Br,所以容易发生切断。另一方面,如图17(B)所示,在角切刀的刃尖角度θe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刃尖W与切刀背面G相比远离嵌条布的立起部Br,所以难以发生切断。
但是,如果角切刀的刃尖角度变大,则切断效果变差,由于根据布质(例如布料较厚、较硬、容易伸缩等)而该状况变得显著,所以需要使角切刀的刃尖角度变小。
如上述所示,为了与以防止嵌条布切断为优先的情况、或以缝制品的品质为优先的情况对应,对角切刀的安装角度及刃尖角度进行调整,需要对各角切刀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或者更换刃尖角度不同的角切刀。现有的角切刀机构,对于每次安装角度的调节和角切刀的更换全部需要进行手动作业,存在过于繁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必要时可以简单且迅速地与防止嵌条布的立起部的切断进行应对。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角切刀机构,其在主布料及嵌条布上沿布料进给方向形成的两条直线线迹的各自的端部、和在两条直线线迹之间形成的直线切缝的端部之间,形成由一对斜向切缝构成的角切缝,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第1角切刀,它们与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围绕与载置上述主布料的载置面垂直的轴的安装角度各不相同;多个第2角切刀,它们与另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围绕与上述载置面垂直的轴的安装角度各不相同;角切刀保持体,其保持所有的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使它们沿与上述载置面平行且与上述布料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切刀选择用致动器,其使上述角切刀保持体沿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的排列方向移动;切断用致动器,其选择性地使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沿与上述载置面垂直的方向升降;以及动作控制单元,其控制上述切刀选择用致动器和上述切断用致动器,从第1及第2角切刀的组合之中,选择某一个组合而形成角切缝,其中,被选择的组合中的第1及第2角切刀以上述布料进给方向为基准而朝向对称,且安装角度相等。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具有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同时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部,其设定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的组合的选择。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一种角切刀机构,其在主布料及嵌条布上沿布料进给方向形成的两条直线线迹的各自的端部、与在两条直线线迹之间形成的直线切缝的端部之间,形成由一对斜向切缝构成的角切缝,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第1角切刀,它们与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刃尖角度各不相同;多个第2角切刀,它们与另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刃尖角度各不相同;角切刀保持体,其保持所有的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使它们沿与载置上述主布料的载置面平行且与上述布料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切刀选择用致动器,其使上述角切刀保持体沿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的排列方向移动;切断用致动器,其选择性地使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沿与上述载置面垂直的方向升降;以及动作控制单元,其控制上述切刀选择用致动器和上述切断用致动器,从第1及第2角切刀的组合之中,选择某一个组合而形成角切缝,其中,被选择的组合中的第1及第2角切刀以上述布料进给方向为基准而朝向对称,且上述刃尖角度相等。
技术方案4的发明具有与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同时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部,其设定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的组合的选择。
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中,具有:安装角度各不相同的多个第1角切刀,它们与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以及安装角度各不相同的多个第2角切刀,它们与另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通过切刀选择用致动器可以选择所使用的角切刀,同时,通过动作控制单元,选择成为对称的安装角度的第1及第2角切刀的组合,执行切断。因此,可以选择下述两种情况,即,以能够防止嵌条布切断的安装角度的组合形成角切缝的情况,以及与布料的质地对应而以其他安装角度的组合形成角切缝的情况。另外,由于上述选择是通过切刀选择用致动器的控制而进行的,所以不需要角度调节的手动作业,消除繁杂性,可以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切换。
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中,具有:刃尖角度各不相同的多个第1角切刀,它们与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以及刃尖角度各不相同的多个第2角切刀,它们与另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通过切刀选择用致动器可以选择所使用的角切刀,同时,通过动作控制单元,选择形成相同的刃尖角度的第1及第2角切刀的组合,执行切断。因此,能够选择下述两种情况,即,以能够防止嵌条布切断的刃尖角度的组合形成角切缝的情况,以及与布料的质地对应而以其他刃尖角度的组合形成角切缝的情况。另外,由于上述选择是通过切刀选择用致动器的控制而进行的,所以不需要角切刀更换的手动作业,消除繁杂性,可以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切换。
技术方案2及4记载的发明,由于具有对第1及第2角切刀的组合的选择进行设定的操作部,所以通过来自该操作部的设定操作,可以更加容易且迅速地切换角切刀的组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嵌条缝制缝纫机的整体的概略构成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在形成长方形状的口袋开口部的嵌条缝制中,由中心切刀形成的直线状的切缝、由角切刀形成的切缝和由双针形成线迹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在形成倾斜形状的口袋开口部的嵌条缝制中,由中心切刀形成的直线状的切缝、由角切刀形成的切缝和由双针形成线迹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4是针上下移动机构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针上下移动机构及和中心切刀机构的可切断状态的斜视图。
图6是将四个角切刀的内侧两个拆下的状态下的角切刀机构单体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各角切刀的安装状态的放大斜视图。
图8(A)是表示进行上下移动的角切刀的选择动作的说明图,图8(B)是表示各角切刀的调整例的说明图,图8(C)是表示升降托架相对于气缸托架的卡合状态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各角切刀围绕Z轴的角度调节状态的说明图,
图9(B)是表示切断长度的调节状态的说明图。
图10(A)是从角切刀的前端侧观察的俯视图,图10(B)是角切刀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嵌条缝制缝纫机的包含动作控制单元在内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嵌条缝制的动作控制的整体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嵌条缝制的缝制结束动作(形成角切缝)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具有多种刃尖角度的角切刀的例子的配置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嵌条缝制时的嵌条布的保持状态的斜视图。
图16(A)是表示现有的容易产生嵌条布意外切断的角切刀的例子的说明图,图16(B)是表示现有的难以产生嵌条布意外切断的角切刀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7(A)是表示现有的容易产生嵌条布意外切断的角切刀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图17(B)是表示现有的难以产生嵌条布意外切断的角切刀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与嵌条缝制缝纫机进行的嵌条缝制有关的说明)
下面,基于图1至图13,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嵌条缝制缝纫机10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各图中示出的XYZ轴为基准确定各自的方向。Z轴方向为垂直方向,与后述的中心切刀的上下移动方向一致。X轴方向与作业平面平行且沿着布料进给方向,Y轴方向与作业平面平行且与X轴方向正交。
形成口袋开口部的嵌条缝制,可以以下述两种方式进行,即,如图2所示形成长方形状的口袋开口部的种类,以及如图3所示形成斜向形状的口袋开口部的种类。将缝制时的布料进给方向F的行进方向的前方作为前侧,将与该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后侧,将布料进给方向左手边作为左侧,将布料进给方向右手边作为右侧,进行下述说明。
嵌条缝制缝纫机10具有:双针41、41,其形成两条平行的直线线迹TL、TR,从而将嵌条布B缝合到主布料M上;中心切刀51,其在上述两条直线线迹TL、TR的中间部上,形成沿布料进给方向F的、成为口袋孔的直线状切缝S;以及角切刀机构,其在该切缝S的两端部上,形成由一对斜向切缝构成的大致V字状的角切缝。
在形成长方形状的口袋开口部的嵌条缝制中,两条直线线迹的两端部均形成为,在与布料进给方向上为一致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形成倾斜形状的口袋开口部的嵌条缝制中,一侧的直线线迹(在图3中位右侧的线迹TR)的两端部,形成在相对于另一侧的直线线迹的两端部在布料进给方向上偏移的位置上。在这里,将从直线线迹TR的后侧端部至直线线迹TL的后侧端部在布料进给方向上的偏移量称为后侧的偏差CR,将从直线线迹TR的前侧端部至直线线迹TL的前侧端部在布料进给方向上的偏移量称为前侧的偏差CF。
并且,在图2所示的嵌条缝制中,从直线切缝S的前侧端部FE至右侧的直线线迹TR的前侧端部,形成斜向切缝VFR,从直线切缝S的前侧端部FE至左侧的直线线迹TL的前侧端部,形成斜向切缝VFL。另外,从直线切缝S的后侧端部RE至右侧的直线线迹TR的后侧端部,形成斜向切缝VRR,从直线切缝S的后侧端部RE至左侧的直线线迹TL的后侧端部,形成斜向切缝VRL。
另外,在图3所示的嵌条缝制中,从直线切缝S的前侧端部至右侧的直线线迹TR的前侧端部,形成斜向切缝VFR,从直线切缝S的前侧端部至左侧直线线迹TL的前侧端部,形成斜向切缝VFL。另外,从直线切缝S的后侧端部至右侧直线线迹TR的后侧端部,形成斜向切缝VRR,从直线切缝S的后侧端部至左侧直线线迹TL的后侧端部,形成斜向切缝VRL。另外,构成角切缝的斜向切缝VFR、VFL设定为,使VFR在布料进给方向上的长度长偏差CF。构成角切缝的斜向切缝VRR、VRL设定为,使VRL在布料进给方向上的长度长偏差CR。
嵌条缝制缝纫机10在进行形成口袋开口部的嵌条缝制时,可以选择性地执行上述图2所示的方式和图3所示的方式这两种。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整体结构)
另外,该嵌条缝制缝纫机10具有:缝纫机工作台11,其成为缝制的作业台;缝纫机架12,其配置在缝纫机工作台11上;作为布料进给机构的大压脚进给机构20,其使由主布料M及嵌条布B构成的布料进给;保持体30,其在主布料M的上侧从上方按压嵌条布B;作为线迹形成机构的针上下移动机构40,其在保持体30的布料进给方向F上的前端部附近,向切缝S的两侧进行落针;作为可动切刀机构的中心切刀机构50,其作为可动切刀的中心切刀51在各缝针41的布料进给方向F前侧升降,从而在由叠放载置的主布料M及嵌条布B构成的被缝制物上形成切缝S;角切刀机构100,其在直线状的切缝S(下面也称为直线切缝S)的两端形成大致V字状的切缝;以及动作控制单元80,其进行上述各部分的控制。
下面详细说明各部分。
(缝纫机工作台)
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上表面(载置面)与X-Y平面平行,在水平状态下使用。在该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上表面上载置主布料M及嵌条布B而进行缝制。
在缝纫机工作台11上配置大压脚进给机构20和保持体30,在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下侧配置角切刀机构100。
另外,在缝纫机工作台11上,与两根缝针41、41的下方相对而设置有针板13。在该针板13上设置有在双针41、41上下移动时所贯穿的针孔,在各针孔的下侧设置未图示的一对水平釜,通过各针与釜的协同动作而形成线迹。
另外,在针板13的两个针孔的大致中间,且在布料进给方向F的前侧,形成使中心切刀51插入的狭缝,在该狭缝的内侧配置有未图示的固定切刀,其通过与中心切刀51的协同动作而切断布料。
(缝纫机架)
缝纫机架12具有下述部件而构成:基座部12a;纵向机体部12b,其从基座部直立设置;以及臂部12c,其从纵向机体部12b的上端部,与基座部12a相对地进行延伸,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双针41、41和中心切刀51。另外,在臂部12c内收容针上下移动机构40和中心切刀机构50的主要结构,同时,配置有缝纫机主轴46,其由成为驱动源的作为缝纫机电动机的缝纫机电动机45(图11)进行旋转驱动。
(针上下移动机构)
如图4所示,针上下移动机构40具有:两根针棒42,其分别在下端部保持两根缝针41、41;支撑框49,其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各针棒42;针棒抱持部44,其同时保持两根针棒42;旋转锤47,其与缝纫机主轴46的一端部固定连结,进行旋转运动;以及曲轴连杆48,其一端部与旋转锤47的从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连结,同时另一端部与针棒抱持部44连结。
另外,缝纫机主轴46可旋转地沿Y轴方向支撑在臂部12c上,由缝纫机电动机45施加全周旋转的旋转驱动力。如果缝纫机主轴46旋转,则经由旋转锤47、曲轴连杆48而传递至针棒抱持部44,使其上下移动。
另外,在针棒抱持部44中内置有离合器机构(省略图示),其可以切换各针棒42、42的保持和松开,在支撑框49的上端部内置可以切换各针棒42的保持和松开的未图示的保持机构。另外,离合器机构和保持机构可以通过从外部进行规定的操作而切换针棒42的保持和解除,在支撑框49内同时设置对各机构进行切换操作的针切换螺线管43(参照图11)。
利用所述针切换螺线管43可以切换为下述状态:两根针棒42、42由离合器机构保持的状态;一根针棒42由离合器机构保持,另一根针棒42由保持机构保持的状态;以及一根针棒42由保持机构保持,另一根针棒42由离合器机构保持的状态,在任一种状态下,由针棒抱持部44保持的针棒上下移动,由离合器机构保持的针棒在上死点附近停止。
在进行倾斜形状的嵌条缝制时,通过在规定定时切换上述三种保持状态,对于左右的直线线迹TL、TR,形成为可以在前后端部沿布料进给方向产生偏差。
另外,各针棒42、42分别可沿Y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地保持缝针41、41。由此,可以调节上述直线线迹TL、TR在Y轴方向上的间隔。另外,该调节通常以直线线迹TL、TR分别相对于直线切缝S为等距离的方式进行。
(中心切刀机构)
如图5所示,中心切刀机构50具有:中心切刀51,其通过上下移动形成直线状的切缝S;未图示的固定切刀,其固定在针板13的下方,同时与中心切刀51滑动接触,以切断布料B、M;切刀棒52,其在下端部具有中心切刀51,同时沿Z轴方向可滑动地被支撑在臂部12c内;切刀电动机57,其是使中心切刀51进行上下移动的步进电动机;多个连杆体59,其经由相对于切刀电动机57的输出轴57b偏心地安装的偏心凸轮58,向切刀棒52传递上下移动驱动力;作为致动器的气缸65,其成为中心切刀51的可切断状态(下部位置)和切断限制状态(上部位置)的切换动作的驱动源;以及止动器68,其使气缸65凸出时的柱塞在规定位置处停止。
上述中心切刀机构50,可以在气缸65处于后退位置(图5的状态)时,成为将切刀电动机57的旋转驱动力变换为上下往复动作并向中心切刀51传递的可切断状态,在气缸65处于前进位置(省略图示)时,切换为不将切刀电动机57的旋转驱动力向中心切刀51传递的切断限制状态。
如果在气缸65后退的状态下上述切刀电动机57进行旋转驱动,则利用安装在朝向Y轴方向的输出轴57b上的偏心凸轮58,经由多个连杆体59使切刀棒52及中心切刀51上下移动,进行切断动作。
另一方面,在气缸65处于前进状态时,多个连杆体59配置为不使切刀电动机57的驱动力传递至切刀棒52,并且中心切刀51维持退避在针棒13的上方的状态。
因此,利用气缸65的驱动,可以切换中心切刀51的可切断状态和切断限制状态。
(保持体)
在图1中,保持体30具有:底板部31,其为长条状平板;立板部32,其沿底板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地直立设置在该底板部的上表面上;引导部件33,其在立板部32的布料进给方向的前侧端部,避让中心切刀51而引导嵌条布B;以及纵向引导部(省略图示),其进行引导,以使得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分别沿立板部32的两面立起的状态进给。
上述保持体30由具有气缸的未图示的支撑机构支撑,在不使用时,如图1所示,远离双针41、41的针下位置而退避。另外,在使用时,利用气缸的驱动而设置在针板位置上。
底板部31形成为长方形,在使用时,以其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且其底面正对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上表面而载置的方式被支撑。另外,在底板部31的布料进给方向的前端部,形成用于使两根缝针41、41分别进行落针的大致U字状的切槽(省略图示)。
立板部32,除了引导部件33附近的部分之外,其整体为平板状,在底板部31的上表面,以使长度方向与底板部31一致的状态,垂直地直立设置在该底板部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即,保持体30由底板部31和立板部32一体地形成,从其长度方向观察为倒T字状。
另外,如果嵌条布B在针板13上,叠放设置在主布料M的上侧,则从上方载置保持体30,使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折返,从底板部3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上立起,并且,将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由后述的大压脚21、21保持,以分别沿立板部32的两侧的侧面。即,成为使嵌条布B从立板部32的一个侧面经由底板部31延伸至另一个侧面32的状态。由此,在以将嵌条布B卷绕在保持体30上的方式设置的状态下,一边使嵌条布B及主布料M进给,一边在立板部32的两侧利用双针41、41进行缝制,同时利用中心切刀51的上下移动,形成直线状的切缝S。
另外,在保持体30的布料进给方向F的正前侧,以不会被中心切刀51切开的方式设置引导部件33。所述引导部件33形成为,朝向该方向F而分支为两叉,俯视形状为大致V字状。并且,利用该形状,在布料进给时,将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向远离立板部32的方向引导,引导至避让中心切刀51的方向。
(大压脚进给机构)
在图1中,大压脚进给机构20具有:大压脚21、21,其在设置在保持体30上的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两侧,从上方按压主布料M;支撑体22,其支撑上述大压脚21、21;未图示的气缸,其经由支撑体22使大压脚21、21上下移动;未图示的折入板,其内置在各大压脚21、21内,通过彼此向内侧进出,将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向保持体30的底板部31的上侧折入;以及作为进给驱动单元的压脚电动机23(图11),其使由大压脚21、21按压的嵌条布B及主布料M经由支撑体22向布料进给方向F移动。
各大压脚21、21分别为长方形的平板,分别以使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的状态被支撑体22支撑。另外,各大压脚21、21以其平板面与X-Y平面平行的方式被支撑。并且,可以通过气缸的驱动而切换为上下两个位置,在位于上方位置时,远离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上表面,在位于下方位置时,成为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上表面高度。另外,两个大压脚21、21,以至少可以使保持体30的立板部32通过两者之间的方式,以在Y轴方向上分离的状态被支撑。
支撑体22以在缝纫机工作台11上沿X轴方向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其配置为,使所支撑的两个大压脚21、21通过双针41、41的上下移动路径的外侧。另外,支撑体22经由未图示的滚珠丝杠机构,由压脚电动机23驱动。
(角切刀机构)
图6~图8为说明图。
角切刀机构100由沿布料进给方向排列设置的两个角切刀机构100A、100B构成。
并且,角切刀机构100A、100B均位于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下方,且在大压脚进给机构20的大压脚21、21的通过路径上,配置为比中心切刀51更靠近布料进给方向前侧,通过由一对角切刀从下方刺穿由大压脚机构20送来的嵌条布B及主布料M,从而在直线状切缝S的两端位置上形成大致V字状的切缝。
各角切刀机构100A、100B沿布料进给方向F排列而配置,角切刀机构100A配置在角切刀机构100B的后方。即,一个角切刀机构100A用于在直线切缝S的后方端部侧形成一对斜向切缝,另一个角切刀机构100B用于在直线切缝S的前方端部侧形成一对斜向切缝。并且,仅角切刀机构100B可利用单元移动电动机90(参照图11)沿布料进给方向F移动定位地相对于工作台11安装。下面,在分别说明两个角切刀机构的情况下,有时将角切刀机构100A称为“固定侧”,将角切刀机构100B称为“移动侧”。
另外,角切刀机构100A和角切刀机构100B,由于采用彼此以Y-Z平面为基准而形成镜面对称的大致相同的构造,所以仅对角切刀机构100B进行详细说明,对成为镜面对称构造的角切刀机构100A的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角切刀机构100B具有:第1角切刀101、102,其与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第2角切刀103、104,其与另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作为角切刀保持体的单元主体105,其由配置于工作台11的下表面侧的圆棒状的一对导向轴14支撑;换位部106,其为块状的构造体,在形成于单元主体105的后方侧表面的凹部105a内,可沿Y轴方向移动地被支撑,同时保持各角切刀101~104;作为横向进给机构的换位部移动机构120,其使换位部106沿Y轴方向进行移动定位,具有角切刀的选择功能;以及上下移动机构130,其利用与换位部移动机构120的协同动作而选择角切刀,使其上下移动。
单元主体105为框状,以在Y轴方向的一端部插入一对导向轴14的状态被支撑。另外,在成为单元主体105后侧的一个侧面上形成凹部105a,在该凹部105a的内侧配置换位部106。并且,角切刀机构100A的单元主体105被固定支撑,而角切刀机构100B的单元主体105,经由未图示的皮带进给机构或滚珠丝杠机构,通过单元移动电动机90的驱动而可以定位在X轴方向的任意位置上。由所述单元移动电动机90及皮带进给机构或滚珠丝杆机构等直动机构,构成纵向进给机构。另外,作为单元移动电动机90,也可以使用线性电动机。
在换位部106上,固定安装从其Y轴方向的一个侧面上沿Y轴方向延伸出的上下两根支撑杆106a,通过将它们插入设置于单元主体105侧的插入孔中,从而实现换位部106由单元主体105沿Y轴方向可移动地被支撑的状态。
在换位部106的上表面,设置四个角切刀安装台107、108、109、110,它们沿Y轴方向排列成一列,各安装台107~110分别保持角切刀101~104。这些安装台107~110,通过松开未图示的紧固螺栓,可以进行各角切刀101~104的围绕Z轴的角度调节(参照图9(A)),并且可以通过手工作业调节刀尖朝向的倾斜角度(参照图9(B))。各角切刀101~104通过围绕Z轴的角度调节,决定斜向切缝相对于直线切缝S形成的倾斜角度(安装角度),通过调节刀尖朝向的倾斜角度,决定斜向切缝的切断长度。
如图8(B)所示,右侧的两个第1角切刀101、102,用于形成相对于直线切缝S形成于右侧的斜向切缝,均围绕Z轴向朝前方靠右的方向倾斜,但角切刀102以使斜向切缝的切断长度变长的方式倾斜。另外,对围绕Z轴的安装角度进行调整,以使得由各角切刀101、102形成的斜向切缝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h1和h2相等。由此,角切刀101围绕Z轴的安装角度θ1比角切刀102的安装角度θ2更大。
左侧的两个第2角切刀103、104用于形成相对于直线切缝S形成于左侧的斜向切缝,其均向朝前方靠左的方向倾斜,但角切刀104以使斜向切缝的切断长度变长的方式倾斜。另外,与第1角切刀101、102的情况相同地,对围绕Z轴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以使得由各角切刀103、104形成的斜向切缝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h1和h2相等。由此,角切刀103的围绕Z轴的安装角度θ3比角切刀104的安装角度θ4更大。
另外,角切刀103的安装角度θ3的大小设定为,与角切刀101的安装角度θ1相等,且它们的朝向左右对称,角切刀104的安装角度θ4的大小设定为,与角切刀102的安装角度θ2相等,且他们的朝向左右对称。
另外,各角切刀101~104如图10所示(在图示10中仅图示了101、102),其上端部尖锐地形成,一侧的侧端部沿长度方向的大致整个长度,形成研磨得很锐利的刃部E。并且,各角切刀101~104以其刃部E朝向外侧的状态(使刃部E朝向左右成对的另一侧角切刀的相反侧的状态)向上方移动而进行切断。另外,在各角切刀101~104中,将从刃部E的上方观察的前端角度设为刃尖角度θe。各角切刀101~104的所有刃尖角度θe相等。
角切刀101~104,其安装角度(从上方观察下相对于布料进给方向F所形成的角度)在0~90°的范围内,越大就越容易在切断时使与刃部E接触的嵌条布B的两侧端的立起部产生意外的切断。由此,在将容易切断布质的嵌条布B作为被缝制物的情况下,从防止切断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安装角度较小的角切刀102、104。由此,在利用后述的角切刀机构100进行切断控制时,在防止切断嵌条布B的两侧端部时,选择上述角切刀102、104。
另外,各安装台107~110,在其下侧具有沿Z轴方向的滑动轴(省略图示),利用该轴的滑动,可上下移动地被换位部106支撑。并且,在该各滑动轴的下端部,形成向前方凸出的卡合突起即升降托架107a~110a。这些升降托架107a~110a,比换位部106的前表面更向前方凸出,后述的上下移动机构130经由这些升降托架107a~110a,使各角切刀101~104上下移动。
换位部移动机构120具有:作为切刀选择用致动器的换位部电动机121,其固定安装在单元主体105的上部;螺纹轴122,其由换位部电动机121旋转驱动;以及移动体123,其经由滚珠丝杠与该螺纹轴122连接。
螺纹轴122以沿Y轴方向的状态,可旋转地支撑在单元主体105的上表面上,其一端部经由联轴器与换位部电动机121的输出轴连结。
移动体123由从换位部106的Y轴方向一端部延伸出的臂部106b保持。由此,如果螺纹轴122利用换位部电动机121被旋转驱动,则移动体123由于滚珠丝杠机构的作用,在螺纹轴122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承受移动力,进行换位部106的Y轴方向移动。
由所述换位部移动机构120进行的换位部106的Y轴方向移动,在后述的从各角切刀101~104中选择由上下移动机构130进行上下移动的一对角切刀时使用,同时在对于由选择出的角切刀形成的斜向切缝的形成位置进行Y轴方向位置调节时使用。
上下移动机构130具有:作为切断用致动器的第1气缸131,其使角切刀上升,从而在直线切缝S的右侧形成斜向切缝;作为切断用致动器的第2气缸132,其使角切刀上升,从而在直线切缝S的左侧形成斜向切缝;作为卡合部件的气缸托架133、134,其设置在各气缸131、132的输出轴上,可选择性地与前述升降托架107a~110a卡合。
各气缸131、132以其动作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的方式,安装在单元主体105上。
各气缸托架133、134,是仅使圆柱的轴向中间部分小径化而形成的鼓状部件,在使其中心线朝向Z轴方向的状态下,安装在各气缸131、132的输出轴上。并且,将各气缸131、132及各气缸托架133、134配置于单元主体105上,以使得在换位部106沿Y轴方向进行移动时,各升降托架107a~110a的前端部通过各气缸托架133、134的被小径化的部位之间。
即,如果换位部106沿Y轴方向进行移动,则由于各升降托架107a~110a按该排列顺序通过各气缸托架133、134的小径部之间,所以通过控制换位部移动机构120的换位部电动机121,使得成为动作对象的角切刀的升降托架停止在气缸托架133及134的小径部之间,从而使规定的升降托架与气缸托架卡合,可以利用第1或第2气缸131、132的驱动,使规定的角切刀进行升降动作。
另外,在单元主体105的下表面具有光学式的换位部传感器111(参照图11),其检测换位部106处于下述三个位置的情况:(1)角切刀101的升降托架107a位于与气缸托架133卡合的位置,同时角切刀103的升降托架109a位于与气缸托架134卡合的位置的情况;(2)角切刀102的升降托架108a位于与气缸托架133卡合的位置的情况;以及(3)角切刀104的升降托架110a位于与气缸托架134卡合的位置的情况,利用所述传感器检测进行换位部106的定位控制。另外,将上述(1)~(3)的状态称为各角切刀101~104位于动作位置的状态。
另外,由于各气缸托架133、134与各升降托架107a~110a重合的范围,如图8(C)所示,在Y轴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所以即使各升降托架107a~110a相对于各气缸133、134在Y轴方向移动一定量,也可以维持卡合状态。而且,可以在可维持该卡合状态的范围内,使各角切刀101~104在Y轴方向上移动,进行切断位置的位置调节。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图11是表示嵌条缝制缝纫机10的包含动作控制单元80在内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动作控制单元80经由未图示的输入输出电路连接:显示输入单元85,其用于显示规定的文字或图像信息,同时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输入;以及启动开关87,其输入缝制的开始。另外,动作控制单元80经由输入电路88a,连接检测缝纫机主轴电动机45的转速的编码器88,从而可以检测从规定的原点开始的旋转角度及旋转速度。
另外,动作控制单元80分别经由驱动器45a、23a、57a、90a、70a,连接成为其控制对象的缝纫机主轴电动机45、压脚电动机23、切刀电动机57、单元移动电动机90、以及切换中心切刀的动作状态与驱动状态的气缸65的电磁阀70。
另外,动作控制单元80经由驱动器,连接分别驱动使保持体30进行上下移动的气缸及使大压脚21、21进行升降的气缸的电磁阀(省略图示)。另外,相同地,经由驱动器121a、135a、136a、输入电路111a,连接换位部电动机121、进行角切刀升降的第1及第2气缸131、132的电磁阀135、136、和上述换位部传感器111。
另外,动作控制单元80经由驱动器89a、43a,连接用于驱动进行缝线切断的切刀的未图示的切刀驱动气缸驱动用电磁阀89、和前述针切换螺线管43。
动作控制单元80具有:CPU 81,其进行各种处理及控制;ROM82,其被写入在嵌条缝制的斜向切缝形成时进行角切刀选择的角切刀选择程序82a、执行嵌条缝制中的缝纫机动作控制的缝制控制程序82b;作为工作区域的RAM 83,其在CPU 81的处理中存储各种数据;以及EEPROM 71,其记录缝制数据及各种设定数据。
在上述EEPROM 71中,将从显示输入单元85输入的下述数据全部作为设定数据而存储:在各角切刀101~104安装时通过调整而决定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Y轴方向上的宽度、围绕Z轴的安装角度及刃尖角度(参照图8)、左右的直线线迹TR的全长、前侧的斜向切缝VFL、VFR在布料进给方向上的长度CFL、CFR、斜向切缝VFL、VFR的校正进给量HFL、HFR、后侧的斜向切缝VRL、VRR在布料进给方向上的长度CRL、CRR、斜向切缝VRL、VRR的校正进给量HRL、HRR(参照图2及图3)。
(利用角切刀选择程序进行的处理)
下面,针对利用角切刀选择程序82a而由CPU 81执行的角切刀的选择控制进行说明。所述处理在嵌条缝制执行中的角切缝形成时执行。
在选择角切刀时,以预先由操作员进行了缝制模式的选择为前提。缝制模式具有下述两种:防切断模式,其以使嵌条布的立起两侧端部不会产生切断的方式形成角切缝;以及防鼓起模式,其用于使得在缝制后的熨压时,由角切缝形成的三角部分的鼓起部不明显,需要由操作员通过显示输入单元85选择并设定执行哪一个模式。另外,所述模式设定也作为设定数据存储在EEPROM 71内。
在角切刀选择程序82a执行时,CPU 81从EEPROM 71读取上述模式设定,在选择了防切断模式的情况下,作为在切断中使用的左右的角切刀,分别选择安装角度较小的角切刀。该选择根据EEPROM71中存储的各角切刀101~104围绕Z轴的安装角度而进行判定。在这里,由于在右侧角切刀102的安装角度较小(θ2<θ1),在左侧角切刀104的安装角度较小(θ4<θ3),所以作为所使用的角切刀,确定为角切刀102、104。并且,控制换位部电动机121,以使得安装有角切刀102的安装台108的升降托架108a位于与气缸托架133卡合的位置,使第1气缸131动作而利用角切刀102进行斜向切缝的成形。然后,控制换位部电动机121,以使得安装有角切刀104的安装台110的升降托架110a处于与气缸托架134卡合的位置,使第2气缸132动作而利用角切刀104进行斜向切缝的成形。另外,角切刀102和104中的哪一个先进行切断都可以。
另一方面,在选择防鼓起模式的情况下,作为在切断中使用的左右的角切刀,分别选择安装角度较大的角切刀。通常,由于各角切刀101~104以Y轴方向的宽度h1、h2都相等的方式安装,所以安装角度较大的角切刀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较小(DS<DL)。
上述角切刀的选择与上述情况相同地,根据EEPROM 71中的设定数据进行。在这里,由于在右侧角切刀101的安装角度较大,在左侧角切刀103的安装角度较大,所以作为所使用的角切刀,选择角切刀101、103。另外,控制换位部电动机121,以使得安装有角切刀101的安装台107的升降托架107a位于与气缸托架133卡合的位置,安装有角切刀103的安装台109的升降托架109a位于与气缸托架134卡合的位置,使第1及第2气缸131、132同时动作,利用角切刀101、103进行斜向切缝的成形。
如上述所示,利用角切刀选择程序82a,执行角切刀的选择及利用选择出的角切刀形成角切缝的动作控制。
另外,由于在图3所例示的倾斜形状的口袋开口的嵌条缝制中,必须在成对的一侧的角切刀中使用安装角度较小的角切刀,在另一侧的角切刀中使用安装角度较大的角切刀,所以由于没有选择角切刀的余地,因此不执行该通过角切刀选择程序82a进行的角切刀的选择。
另外,虽未图示,但是作为倾斜形状的口袋开口的嵌条缝制的其他模式,具有下述方式:作为左右的角切刀,使用安装角度相等的角切刀,将各斜向切缝的直线线迹侧的端部位置,在布料进给方向上偏移偏差量,从而形成角切缝,在此情况下,可以选择安装角度较大的角切刀的组合和较小的角切刀的组合。
(嵌条缝制的动作控制)
利用图12~图13的流程图说明嵌条缝制的动作控制。上述流程图进行的处理,是CPU 81通过主要执行缝制控制程序82b而进行的处理,图13的部分处理是CPU 81通过执行角切刀选择程序82a而进行的处理。
图12是表示嵌条缝制的动作控制的整体流程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嵌条缝制的缝制结束动作(形成角切缝)的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利用图12说明缝制动作的整体流程。
如果开始缝制,则首先进行主布料M和嵌条布B的设置动作处理(步骤S20),然后进行直线线迹TL、TR及直线切缝S的形成动作控制(步骤S50),最后作为缝制结束动作处理,进行角切缝的形成动作控制(步骤S70),完成一系列的嵌条缝制。该步骤S20~70的处理重复执行,由此一片一片地进行主布料M及嵌条布B的嵌条缝制。
在上述被缝制物的设置动作时,首先,由操作员设置主布料M,以使得缝制开始预定位置处于工作台11的上表面的规定位置上,如果在大压脚21上设置嵌条布B,则大压脚21和保持体30下降,以将嵌条布B的两侧端部向上方立起的状态保持这些布料M、B。
然后,跳转至缝制动作。首先开始进行输送。以布料的缝制开始预定位置与规定位置进行了位置对齐作为前提,如果根据布料进给量而检测到缝制开始预定位置到达缝针41的落针位置,则开始驱动缝纫机主轴电动机45,开始形成直线线迹。另外,在这里,以口袋开口为长方形的情况作为前提进行动作说明,假如在倾斜形状的情况下,对于各缝针,以偏差CF的量使缝制开始定时偏移而开始缝制。
然后,根据斜向切缝VFR的布料进给方向上的长度CFR和其校正进给量HFR,判断是否到达直线切缝的切断开始位置,如果到达,则驱动气缸65,开始直线切缝的切断。相同地,监视缝制结束位置和切断结束位置的到达,根据是否到达而按顺序结束缝制及切断。
下面,利用图13说明缝制动作中的缝制结束动作的控制。
随着直线线迹T1、TR及直线切缝S的形成动作结束,进行被缝制物的输送,直至利用角切刀机构100形成斜向切缝的位置(步骤S71)。
然后,计算角切刀机构100B相对于角切刀机构100A的分开量(=直线切缝S的长度=L-HFR-CFR-CRR-HRR,参照图2)(步骤S72)。
然后,基于计算出的分开量,利用单元移动电动机90的驱动使角切刀机构100B移动至目标位置(步骤S73)。
然后,CPU 81读取模式设定,判定是否为防切断模式(步骤S74)。
并且,在选择了防切断模式的情况下,对于两个角切刀机构100A、100B,作为左右的角切刀,选择安装角度较小的角切刀102、104。即,通过换位部电动机121的控制,将各角切刀102、104按顺序定位在切断位置上,使气缸131、132按顺序动作而执行刺穿动作(步骤S75)。
另外,在没有选择防切断模式的情况下(选择了防鼓起模式的情况下),对于两个角切刀机构100A、100B,作为左右的角切刀,选择安装角度较大的角切刀101、103。即,通过换位部电动机121的控制,将各角切刀101、103同时定位在切断位置上,使气缸131、132同时动作而执行刺穿动作(步骤S76)。
然后,如果所有的斜向切缝形成完成,则使单元移动电动机90驱动,以使角切刀机构100B返回原点位置,从而完成缝制结束动作(步骤S77)。
(实施方式的效果)
嵌条缝制缝纫机10的角切刀机构100A、100B,对于与构成角切缝的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的角切刀101、102,以及与另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的角切刀103、104,分别具有安装角度不同的两个切刀,可以通过换位部电动机121进行选择,同时,通过动作控制单元80,将具有对称的安装角度的角切刀101和103(或102和104)进行组合,并通过模式设定选择该组合,执行切断。
因此,可以选择以可以防止嵌条布B切断的安装角度的组合(角切刀102和104的组合)形成角切缝的情况、和与布料的质地对应而以其他的安装角度的组合(角切刀101和103的组合)形成角切缝的情况。另外,由于上述选择通过换位部电动机121的控制进行,所以不需要切换角度时的手动作业,消除繁杂性,可以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切换。
另外,对于作为其他的安装角度的组合的角切刀101和103的组合,可以使由它们形成的角切缝的三角部小型化、抑制因缝制后的熨压导致凸起,在该必要性较高的缝制中,可以提高缝制品质。
另外,在嵌条缝制缝纫机10中,由于使用显示输入单元85(操作部),其用于进行决定角切刀的组合的选择的模式选择,所以可以仅通过其设定操作而容易且迅速地切换角切刀的组合。
(其他)
在上述各角切刀机构100A、100B中,对于左右的角切刀分别准备两级的安装角度,但也可以为了防止切断嵌条布B,对于左右的角切刀,分别准备刃尖角度θe为大小两种的角切刀。
即,也可以如图14所示,作为右侧的角切刀,具有存在不同的刃尖角度θe1和θe2(θe1<θe2)的第1角切刀101A、102A,作为左侧的角切刀,具有存在不同的刃尖角度θe3和θe4(θe3<θe4)的第2角切刀103A、104A,将它们以上述相同的结构进行保持。
在此情况下,优选在防止嵌条布B的立起的两端部被意外切断时,将刃尖角度较大的两个角切刀θe2、θe4组合而使用,在缝制由于布质较硬等而难以切断的布料时,将锐利且刃尖角度较小的两个角切刀θe1、θe3组合而使用。
另外,角切刀的选择的设定,是利用显示输入单元85,选择用于防止嵌条布B切断的防切断模式、和用于在难以切断的布料上形成角切缝的促进切断模式,并作为设定内容存储在EEPROM 71中而进行的。
在形成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以可以防止嵌条布B切断的安装角度的组合(角切刀102A和104A的组合)形成角切缝的情况、和与布料的材质对应而以其他的安装角度的组合(角切刀101A和103A的组合)形成角切缝的情况。另外,由于上述选择通过换位部电动机121的控制进行,所以不需要切换角度时的角度调节的手动作业,消除繁杂性,可以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切换。
另外,对于作为其他的安装角度的组合的角切刀101A和103A的组合,可以更可靠地切断因布质而难以切断的被缝制物,在该必要性较高的缝制中,可以提高缝制品质。
另外,在该例子的情况下,由于为了进行决定角切刀的组合的选择的模式选择而使用显示输入单元85(操作部),所以可以仅通过其设定操作而容易且迅速地切换角切刀的组合。

Claims (4)

1.一种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其在主布料及嵌条布上沿布料进给方向形成的两条直线线迹的各自的端部、和在两条直线线迹之间形成的直线切缝的端部之间,形成由一对斜向切缝构成的角切缝,
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第1角切刀,它们与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围绕与载置上述主布料的载置面垂直的轴的安装角度各不相同;
多个第2角切刀,它们与另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围绕与上述载置面垂直的轴的安装角度各不相同;
角切刀保持体,其保持所有的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使它们沿与上述载置面平行且与上述布料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
切刀选择用致动器,其使上述角切刀保持体沿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的排列方向移动;
切断用致动器,其选择性地使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沿与上述载置面垂直的方向升降;以及
动作控制单元,其控制上述切刀选择用致动器和上述切断用致动器,从第1及第2角切刀的组合之中,选择某一个组合而形成角切缝,其中,被选择的组合中的第1及第2角切刀以上述布料进给方向为基准而朝向对称,且安装角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操作部,其设定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的组合的选择。
3.一种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其在主布料及嵌条布上沿布料进给方向形成的两条直线线迹的各自的端部、和在两条直线线迹之间形成的直线切缝的端部之间,形成由一对斜向切缝构成的角切缝,
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第1角切刀,它们与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刃尖角度各不相同;
多个第2角切刀,它们与另一侧的斜向切缝对应,刃尖角度各不相同;
角切刀保持体,其保持所有的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使它们沿与载置上述主布料的载置面平行且与上述布料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
切刀选择用致动器,其使上述角切刀保持体沿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的排列方向移动;
切断用致动器,其选择性地使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沿与上述载置面垂直的方向升降;以及
动作控制单元,其控制上述切刀选择用致动器和上述切断用致动器,从第1及第2角切刀的组合之中,选择某一个组合而形成角切缝,其中,被选择的组合中的第1及第2角切刀以上述布料进给方向为基准而朝向对称,且上述刃尖角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操作部,其设定上述第1及第2角切刀的组合的选择。
CN200910162122XA 2008-08-04 2009-08-04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 Active CN1016439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0526 2008-08-04
JP2008200526 2008-08-04
JP2008200526A JP2010035736A (ja) 2008-08-04 2008-08-04 玉縁縫いミシンのコーナーメス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3978A true CN101643978A (zh) 2010-02-10
CN101643978B CN101643978B (zh) 2013-05-01

Family

ID=41328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2122XA Active CN101643978B (zh) 2008-08-04 2009-08-04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154282B1 (zh)
JP (1) JP2010035736A (zh)
CN (1) CN10164397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6891A (ja) * 1986-02-13 1987-08-15 佐藤精器株式会社 自動玉縁縫製機におけるコ−ナ−メスの作動機構
CN101245533A (zh) * 2007-02-16 2008-08-20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245534A (zh) * 2007-02-16 2008-08-20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
JP2009100987A (ja) * 2007-10-24 2009-05-14 Juki Corp 玉縁縫いミシ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13717C3 (de) * 1973-03-20 1975-12-11 Pfaff Industriemaschinen Gmbh, 6750 Kaiserslautern Ein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Paspelöffnungen in Zuschnitteilen von Bekleidungsstücken
DE4224034C2 (de) * 1991-07-25 2001-10-04 Brother Ind Ltd Nähmaschine
DE19845624C1 (de) 1998-10-05 2000-05-11 Duerkopp Adler Ag Nähanlage zur Herstellung einer paspelierten Taschenöffnung
JP4943035B2 (ja) * 2006-03-27 2012-05-30 Juki株式会社 玉縁縫い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6891A (ja) * 1986-02-13 1987-08-15 佐藤精器株式会社 自動玉縁縫製機におけるコ−ナ−メスの作動機構
CN101245533A (zh) * 2007-02-16 2008-08-20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245534A (zh) * 2007-02-16 2008-08-20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
JP2009100987A (ja) * 2007-10-24 2009-05-14 Juki Corp 玉縁縫いミシ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54282A2 (en) 2010-02-17
EP2154282B1 (en) 2017-06-07
EP2154282A3 (en) 2015-02-11
CN101643978B (zh) 2013-05-01
JP2010035736A (ja) 201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0905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JP6884513B2 (ja) ミシン
WO2018101014A1 (ja) 穿孔装置及びその穿孔装置を備えた刺繍ミシン
CN101245533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063257B (zh) 缝制装置及嵌条缝制装置
CN101469490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嵌条布压脚机构
CN1837443B (zh) 嵌条缝纫机
JP5468236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944751B (zh) 袋口滚边缝纫机的大压脚装置
JP5084296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1418497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643978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角切刀机构
CN101245532A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KR101296280B1 (ko) 웰팅 재봉기
JP2007029517A (ja)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CN102877219A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JP5468222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1824709A (zh) 箱形机台双线链式线迹缝纫机
JP5059482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0408746C (zh) 滚边布缝纫机
CN1924138B (zh) 锁眼缝纫机
CN101245534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353850B (zh) 缝纫机
CN101638832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JP5184992B2 (ja) シークイン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