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9561A - 镜头筒及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头筒及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9561A
CN101639561A CN200910163615A CN200910163615A CN101639561A CN 101639561 A CN101639561 A CN 101639561A CN 200910163615 A CN200910163615 A CN 200910163615A CN 200910163615 A CN200910163615 A CN 200910163615A CN 101639561 A CN101639561 A CN 101639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surface
barrel
cylindrical member
cam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3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9561B (zh
Inventor
寺田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39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9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5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6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镜头筒及摄像设备。当对第一透镜保持件施加与第一球弹簧所施加的力相等或比第一球弹簧所施加的力大的外力时,第一球从动件从第一凸轮槽脱落,第一外力接收槽和第一外力接收销接合以接收外力。当解除施加到第一透镜保持件的外力时,第一球从动件由于第一球弹簧所施加的力而返回到第一凸轮槽。

Description

镜头筒及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用于照相机等的光学装置中的镜头筒及包括该镜头筒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地,在用于数字式照相机等的镜头筒中,例如,如日本特开2008-58581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使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机构由设置有凸轮槽的凸轮筒以及包括透镜和凸轮销的透镜保持件形成。在该传统的镜头筒中,当凸轮筒转动时,由直进键沿着凸轮槽的升降(lift)引导与凸轮筒的内周侧的凸轮槽接合的凸轮销,以使凸轮销沿光轴方向移动。由此,透镜保持件沿光轴方向移动。另外,如可以在日本特开平05-333255号公报看到的那样,已经公开了:在使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机构中,用球(ball)代替凸轮销与凸轮槽接合。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8-58581号公报所公开的使用凸轮销的镜头筒中,存在如下情况:当透镜被驱动时,由于凸轮销和凸轮槽之间的线接触摩擦导致镜头筒上的驱动载荷容易变大。
当镜头筒的驱动载荷大时,在镜头筒和驱动镜头筒的马达之间传递驱动力的减速齿轮系的减速比增大,从而,驱动力矩必须增加。在该情况下,当以与镜头筒的驱动载荷小的情况下的马达速度相同的马达速度驱动时,存在镜头筒的驱动时间增加的情况。相反地,当马达速度被设定成比镜头筒的驱动载荷小的情况下的马达速度高以使镜头筒的驱动时间等于镜头筒的驱动载荷小的情况下的驱动时间时,存在镜头筒的驱动噪声变大的情况。
另外,为了减少由制造误差产生的镜头筒的驱动载荷,可以在凸轮销和凸轮槽之间的接合部预先设置与部件制造误差相当的游隙(play)。然而,在该情况下,存在透镜的保持精度劣化的情况。此外,在使用球代替凸轮销作为从动件的镜头筒中,存在由于外力导致球从动件可能从凸轮槽脱落的担忧。从而,如日本特开平05-333255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存在如下情况:可以使用球从动件的部位变得仅限于不受外力的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筒和摄像设备,在将如球等转动体代替凸轮销用作从动件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抵抗作用于其上的外力的强度来减小镜头筒的驱动载荷,能够实现减少噪声和提高驱动速度中的至少一方。另外,本发明实现了该镜头筒和摄像设备的透镜保持精度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镜头筒包括:第一筒状构件,该第一筒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筒形状;以及第二筒状构件,该第二筒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筒形状并且该第二筒状构件装配到第一筒状构件上。在第一筒状构件上设置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被设置在与第二筒状构件相对的一侧。在第二筒状构件上设置第二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形成为球形状。第一筒状构件和第二筒状构件由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接合而能够绕筒形状的中心线相对转动。第一筒状构件和第二筒状构件均具有当作用沿筒形状的中心线的方向的外力时接合的副接合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摄像设备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镜头筒;以及摄像部,其拍摄由镜头筒形成的被摄体像。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筒2的照相机1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镜头筒2及其相关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照相机的主视图。
图4是在缩回状态下沿着图3的线A-A的剖视图。
图5是在缩回状态下沿着图3的线B-B的剖视图。
图6是在缩回状态下沿着图3的线C-C的剖视图。
图7是在缩回状态下沿着图3的线D-D的剖视图。
图8是图4中的部分F的放大图。
图9是示出凸轮筒8的前端附近和第一透镜保持件的后端附近的图。
图10是示出固定筒9的前端附近的图。
图11是示出CCD保持件14及其周边构件的图。
图12是在广角状态下沿着图3的线A-A的剖视图。
图13是在广角状态下沿着图3的线B-B的剖视图。
图14是在广角状态下沿着图3的线C-C的剖视图。
图15是在广角状态下沿着图3的线D-D的剖视图。
图16是在远摄状态下沿着图3的线A-A的剖视图。
图17是在远摄状态下沿着图3的线B-B的剖视图。
图18是在远摄状态下沿着图3的线C-C的剖视图。
图19的(A)和图19的(B)是示意性示出第一透镜保持件3、凸轮筒8、固定筒9和CCD保持件14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注意,下面所示的每一幅图均是示意性示出,为了便于理解,适当夸张地示出了各部分的尺寸和形状。另外,虽然下面的说明提供了具体的数值、形状和材料等,但是,这些数值、形状和材料等可以适当地改变。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除非另外说明,表示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的术语基于照相机的正位置(frontal position)。“上”和“下”表示当照相机位于正位置时的上下。“左”和“右”表示以当保持照相机的摄影者从背面侧观察照相机时右手侧为右的方式定义的方向,“前”和“后”表示以被摄体侧为照相机的前方的方式定义的方向。这里,正位置表示摄影者将照相机保持在通常位置时的位置,即当在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水平并且摄影画面的长度方向是水平方向的状态下保持照相机时的位置。
图1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筒2的照相机1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是前端具有可伸缩式镜头筒2的数字式照相机。注意,照相机1通常用于静态摄影,但是也可以用于进行视频摄影。
图2是示出镜头筒2及其相关部分的立体图。镜头筒2包括稍后将说明的位于最外周的凸轮筒8,该凸轮筒8包括位于其后端部的外周部的齿轮部8a。驱动齿轮10在镜头筒2的左侧与该齿轮部8a啮合,来自变焦驱动设备11的驱动力被从驱动齿轮10传递到齿轮部8a。主印刷电路板12被布置在镜头筒2的右侧,镜头筒2和主印刷电路板12经由镜头筒柔性印刷基板13电连接。
图3是照相机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随后几幅图的剖面位置和剖面方向。图4是在缩回状态下沿着图3中的线A-A的剖视图。图5是在缩回状态下沿着图3中的线B-B的剖视图。图6是在缩回状态下沿着图3中的线C-C的剖视图。图7是在缩回状态下沿着图3中的线D-D的剖视图。注意,在下面示出的包括图4至图7的各剖视图中,仅示出了除去一部分的剖面。镜头筒2包括形成摄影光学系统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通过使第四透镜L4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焦点调节。另外,镜头筒2包括第一透镜保持件3、第二透镜保持件4、第三透镜保持件5、第四透镜保持件6、快门单元7、凸轮筒8、固定筒9、CCD保持件14和第四驱动设备15。此外,CCD板25和CCD 26被设置在镜头筒2的后端。
第一透镜保持件3的保持第一透镜L1的部分形成为筒形状,并且通过以装配在用作第一筒状构件的凸轮筒8的外周侧的方式布置而起到第二筒状构件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第二透镜保持件4、凸轮筒8和固定筒9的一部分均具有筒形状,并且这些筒形状的中心线与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一致地布置。第一透镜保持件3包括第一球从动件3a、第一球弹簧3b、第一外力接收销3c、球孔3d、销孔3e和第一直进槽3f。
图8是图4中的部分F的放大图。第一球从动件3a由例如不锈钢形成为球形状、装配到球孔3d中并且起到一边滚动一边跟随具有凸轮形状的第一凸轮槽8b的从动件的功能。球孔3d沿与光轴(该光轴与第一透镜保持件3自身的筒形状的中心线一致)垂直的方向开口,并且球孔3d的外周侧是闭合孔部。第一球从动件3a装配在球孔3d中,从而,由该球孔3d限制可能移动的方向,并且第一球从动件3a仅能够相对于第一透镜保持件3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第一球弹簧3b是被插入到球孔3d中的压缩卷簧并且起到对第一球从动件3a施加朝向光轴的力的施力单元的功能。由此,第一球从动件3a抵接第一凸轮槽8b。另外,第一球弹簧3b起到当已经部分解除第一球从动件3a和第一凸轮槽8b之间的接合时使第一球从动件3a和第一凸轮槽8b恢复到它们的接合状态的恢复单元的功能。由于以这种方式构造,第一球从动件3a起到与作为第一接合部的第一凸轮槽8b(稍后说明)接合的第二接合部的功能。
第一外力接收销3c包括圆柱部、比该圆柱部靠近光轴侧地设置的凸缘形状部和比凸缘形状部靠近光轴侧设置的圆锥部。第一外力接收销3c的圆柱部装配到销孔3e中。销孔3e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贯通。另外,第一外力接收销3c的圆锥部被插入到第一外力接收槽8h中。然而,维持小空间,使得第一外力接收销3c和第一外力接收槽8h不抵接。由于该结构,第一外力接收销3c起到与作为第一副接合部的第一外力接收槽8h(稍后说明)接合的第二副接合部的功能,由此形成副接合部。上述第一球从动件3a、第一球弹簧3b、第一外力接收销3c、球孔3d和销孔3e都被布置于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彼此分开相等间隔的三个位置。
返回到图4至图7,第一直进槽3f具有以与光轴平行的方式形成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的内周侧的槽形状,并且第一直进槽3f以可在沿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装配第一直进键9c。
第二透镜保持件4是保持第二透镜L2的大致筒形状的构件并且被布置在固定筒9的内周侧。第二透镜保持件4包括第二凸轮销4a和一对第二杆4b。以朝向第二透镜保持件4的外周侧突出并且与凸轮筒8的内周侧上的第二凸轮槽8c接合的方式设置第二凸轮销4a。两个第二杆4b均与光轴平行,并且以从第二透镜保持件4朝向光轴后方延伸的方式布置两个第二杆4b。在缩回状态下,第二杆4b的后端部被插入到CCD保持件14的孔部14c中。
第三透镜保持件5包括第三凸轮销5a、第三套筒(sleeve)5b和第三支柱(brace)5c并且保持第三透镜L3。第三凸轮销5a朝向第三透镜保持件5的外周侧突出并且与凸轮筒8的内周侧上的第三凸轮槽8d接合。第三套筒5b被设置于在沿光轴的方向上间隔开的两个位置,并且各第三套筒5b均与一对第二杆4b中的一个(下文中被称为“第一第二杆4b”)接合。第三支柱5c与一对第二杆4b中的除了第一第二杆4b之外的第二杆4b(下文中被称为“第二第二杆4b”)可动地接合。第四透镜保持件6保持第四透镜L4并且被第四驱动设备15驱动。
沿光轴方向将快门单元7布置在第二透镜保持件4和第三透镜保持件5之间的位置,快门单元7包括快门凸轮销7a、快门套筒7b和快门支柱7c。快门单元7设置有阻挡和通过摄影光束的快门以及限制通过的摄影光束的量的光圈。注意,可以使用通过改变快门的孔径而使快门单元7也起到光圈作用的构造。以在快门单元7的外周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快门凸轮销7a,并且快门凸轮销7a与凸轮筒8的内周侧上的快门凸轮槽8e接合。快门套筒7b被设置在两个位置,使得维持快门套筒7b之间的在沿光轴的方向上的间隙,并且两个快门套筒7b与第一第二杆4b可动地接合。以沿着第二第二杆4b可动地方式装配快门支柱7c。
凸轮筒8是被布置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的内周侧和固定筒9的外周侧的第一筒状构件。凸轮筒8以光轴为中心转动,齿轮部8a、第一凸轮槽8b、第一外力接收槽8h和凸轮筒分离防止止动件8L被设置在凸轮筒8的外周侧上,第二凸轮槽8c、第三凸轮槽8d、快门凸轮槽8e、凸轮筒驱动凸轮槽8g和滚柱引导件(roller guide)8i被设置在凸轮筒8的内周侧上。第一凸轮槽8b起到第一接合部的功能,其中,第一凸轮槽8b的槽形状的截面限定底面和两个斜面。第一凸轮槽8b通过在凸轮筒8的位于与第一透镜保持件3相对的一侧的外周侧上形成螺旋形状而形成凸轮形状。第一外力接收槽8h具有如下槽形状:该槽形状的轨迹使第一凸轮槽8b的凸轮轨迹沿光轴水平地移动,并且第一外力接收槽8h起到第一副接合部的功能。第一凸轮槽8b和第一外力接收槽8h均以限定螺旋的方式被布置于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彼此分开相等距离的三个位置。另外,如稍后将说明的图17所示,凸轮筒外力接收部8j形成在凸轮筒8的位于CCD保持件14侧的端面。图9是示出凸轮筒8的前端附近和第一透镜保持件3的后端附近的图。如图9所示,固定筒球从动件窗口8k形成在凸轮筒驱动凸轮槽8g的槽部的底面。
如图8所示,第一球从动件3a由于第一球弹簧3b施加的力而与第一凸轮槽8b抵接。另外,在图8所示的第一球从动件3a与第一凸轮槽8b抵接的状态下,第一外力接收销3c以维持适当的间隙的状态被布置在第一外力接收槽8h中。由于该第一凸轮槽8b与第一球从动件3a的接合,第一透镜保持件3和凸轮筒8能以光轴为中心相对转动。
返回到图4至图7,固定筒9被布置在凸轮筒8的内周侧且第二透镜保持件4的外周侧。图10是示出固定筒9的前端附近的图。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通孔形状的第二直进槽9a都被布置在固定筒9的外周侧上的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彼此分开相等距离的三个位置。另外,第一直进键9c形成在与第二直进槽9a具有相同相位的固定筒9的上端面。第二凸轮销4a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地与第二直进槽9a接合。第一直进键9c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地与第一直进槽3f接合。
另外,固定筒球从动件9b都被可动地布置在固定筒9的外周上的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彼此分开的三个位置。由固定筒球弹簧部9d将固定筒球从动件9b中的至少一个向凸轮筒8的凸轮筒驱动凸轮槽8g中推,由于反作用力,另外两个固定筒球从动件9b被向凸轮筒驱动凸轮槽8b中推。另外,滚柱9i被布置在固定筒9的后端附近,使得滚柱9i的转动中心与光轴平行。滚柱9i由如聚缩醛等弹性材料形成,并且滚柱9i由上下一对轴部9ia和比轴部9ia厚的鼓部9ib形成。由固定筒9支撑滚柱9i,使得轴部9ia可以转动,鼓部9ib与凸轮筒8的滚柱引导件8i抵接,以在固定筒9的外周可转动地支撑凸轮筒8。
图11是示出CCD保持件14及其周边构件的图。以靠近镜头筒2的后端的方式布置CCD保持件14,并且CCD保持件14包括CCD保持件外力接收部14a、CCD保持件止动件14b和孔部14c。另外,CCD保持件14保持固定筒9、驱动齿轮10、变焦驱动设备11和第四驱动设备15,并且CCD保持件14被固定到照相机1。
第四驱动设备15由任一已知的可得到的音圈(voice coil)形成,并且第四驱动设备15驱动第四透镜保持件6。第四驱动设备15驱动第四透镜保持件6,由此,使第四透镜L4与第四透镜保持件6一起在沿光轴的方向上移动,以进行焦点调节。
返回到图4至图7,CCD板25保持CCD 26,并且由CCD保持件14固定CCD板25。CCD(电荷耦合器件)26是对由镜头筒2形成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部。注意,可以使用如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其它类型的摄像元件作为用于摄像部的摄像元件。CCD 26经由布线(未示出)被连接到主印刷电路板12。
接着,将说明镜头筒2的操作。当从主印刷电路板12经由镜头筒柔性印刷基板13对变焦驱动设备11通电时,凸轮筒8由于被连结到凸轮筒8的齿轮部8a的驱动齿轮10而绕固定筒9转动。当凸轮筒8转动时,由装配到第一直进槽3f中的第一直进键9c沿着凸轮筒8的内周侧上的第一凸轮槽8b的升降引导与第一凸轮槽8b接合的第一球从动件3a,以使第一球从动件3a沿光轴方向移动。同样,当凸轮筒8转动时,由第二直进槽9a沿着凸轮筒8的内周侧的第二凸轮槽8c的升降引导与第二凸轮槽8c接合的第二凸轮销4a,以使第二凸轮销4a沿光轴方向移动。
类似地,当凸轮筒8转动时,由第二杆4b沿着凸轮筒8的内周侧上的第三凸轮槽8d的升降引导与第三凸轮槽8d接合的第三凸轮销5a,以使第三凸轮销5a沿光轴方向移动。另外,当凸轮筒8转动时,由第二杆4b沿着凸轮筒8的内周侧上的快门凸轮槽8e的升降引导与快门凸轮槽8e接合的快门凸轮销7a,以使快门凸轮销7a沿光轴方向移动。此外,当滚柱引导件8i一边被鼓部9ib引导一边转动时,凸轮筒驱动凸轮槽8g与固定筒9的外周侧上的固定筒球从动件9b接合的凸轮筒8沿着凸轮筒驱动凸轮槽8g的升降而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参照图7和图15)。由第四驱动设备15使第四透镜L4沿光轴方向伸缩,以进行聚焦操作。
图12是在广角状态下沿着图3中的直线A-A的剖视图。图13是在广角状态下沿着图3中的直线B-B的剖视图。图14是在广角状态下沿着图3中的直线C-C的剖视图。图15是在广角状态下沿着图3中的直线D-D的剖视图。第一透镜保持件、第二透镜保持件4、第三透镜保持件5、第四透镜保持件6、快门单元7和凸轮筒8由于凸轮筒8的转动而沿光轴方向移动,从而,镜头筒2从图4至图6所示的缩回状态移动到图12至图15所示的广角摄影状态。
图16是在远摄状态下沿着图3中的直线A-A的剖视图。图17是在远摄状态下沿着图3中的直线B-B的剖视图。图18是在远摄状态下沿着图3中的直线C-C的剖视图。此外,由于凸轮筒8的转动,状态移动到图16至图18所示的远摄摄影状态。
将说明使用该镜头筒的照相机由于例如落下而受到外力的情况。图19的(A)和图19的(B)是示意性示出第一透镜保持件3、凸轮筒8、固定筒9和CCD保持件14的图。图19的(A)示出了第一球从动件3a与第一凸轮槽8b正确接合的状态,图19的(B)示出了对第一透镜保持件3施加比较大的外力的状态。当对第一透镜保持件3施加沿光轴方向的外力并且该外力足以克服第一球弹簧3b施加的力并且压缩第一球弹簧3b时,第一球从动件3a从第一凸轮槽8b脱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球从动件3a抵接第一凸轮槽8b的两个斜面,即使当对第一透镜保持件3施加沿光轴方向的外力时,这些斜面也产生沿第一球弹簧3b被压缩的方向的外力成分。于是,第一球从动件3a的抵接第一凸轮槽8b的两个斜面的部分的至少一侧不再抵接斜面并且脱落。
当第一球从动件3a已从第一凸轮槽8b脱落时,第一外力接收槽8h和第一外力接收销3c抵接以接收作用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上的外力。从而,第一球从动件3a与第一凸轮槽8b强有力地抵接,由此可以防止第一凸轮槽8b的损坏或破损。作为可选方案,可能存在第一外力接收槽8h由于第一外力接收槽8h与第一外力接收销3c的抵接而被损坏的担忧。然而,第一外力接收槽8h和第一外力接收销3c在通常的驱动状态下不抵接,从而,即使在第一外力接收槽8h中存在小损坏,也不存在问题。
这样,当作为第二接合部的第一球从动件3a与作为第一接合部的第一凸轮槽8b接合时,作为第二副接合部的第一外力接收销3c和作为第一副接合部的第一外力接收槽8h不抵接。另外,当至少部分地解除作为第二接合部的第一球从动件3a和作为第一接合部的第一凸轮槽8b之间的接合时,作为第二副接合部的第一外力接收销3c和作为第一副接合部的第一外力接收槽8h抵接。
在上述说明中,第一外力接收销3c和第一外力接收槽8h用作外力作用时接合的副接合部。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明确了与凸轮筒8、固定筒9和CCD保持件14相关的受到外力的部分,并且减少了接合部上的载荷。传递到第一外力接收槽8h的外力被传递到已经与凸轮筒8的凸轮筒驱动凸轮槽8g接合的固定筒球从动件9b。在施加到固定筒球从动件9b的力超过固定筒球弹簧部9d所施加的力的情况下,固定筒球从动件9b从凸轮筒驱动凸轮槽8g脱落。当固定筒球从动件9b从凸轮筒驱动凸轮槽9g脱落时,凸轮筒外力接收部8j与CCD保持件外力接收部14a抵接以接受外力,然后,外力经由CCD保持件14被传递到照相机1。
当解除施加到第一透镜保持件3的外力时,由于固定筒球弹簧部9d所施加的力导致固定筒球从动件9b返回到凸轮筒驱动凸轮槽8g,类似地,由于第一球弹簧3d所施加的力导致第一球从动件3a返回到第一凸轮槽8b。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使外力接收部和对球施加朝向凸轮槽的力的恢复单元组合,因此,可以通过恢复由于外力而脱落的球来确保冲击强度。另外,由于在被施加外力的部分的从动件中使用球,因此,与使用传统凸轮销的镜头筒相比,可以减小镜头筒上的驱动载荷。此外,通过在从动件中使用球,使减小噪声和高速变焦二者兼容,并且可以在凸轮槽和从动件之间没有游隙地提高透镜保持精度。
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
(1)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在接合部中使用球的例子。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在接合部中也可以使用滚柱代替球来作为转动体。
(2)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照相机主体中一体地设置镜头筒2的照相机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镜头筒可以是可互换的镜头筒。
(3)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数字式照相机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也可以使用如胶片照相机、摄影机或监视照相机等其它类型的摄像装置。
注意,可以以适当的组合来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型例,虽然省略了具体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虽然已经参照典型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该申请要求2008年8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00044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镜头筒,其包括:
第一筒状构件,该第一筒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筒形状;以及
第二筒状构件,该第二筒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筒形状并且该第二筒状构件装配到所述第一筒状构件上;
在所述第一筒状构件设置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筒状构件相对的一侧;
在所述第二筒状构件上设置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形成为球形状;
其中,所述第一筒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筒状构件由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接合而能够绕所述筒形状的中心线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筒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筒状构件均具有当作用沿所述筒形状的中心线的方向上的外力时接合的副接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接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筒状构件上的第一副接合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筒状构件上的第二副接合部,
当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接合时,所述第一副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副接合部不抵接,当至少部分解除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时,所述第一副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副接合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具有将所述第二接合部用作从动件的凸轮形状,
所述第一副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副接合部中的一方形成为槽形状,该槽形状具有使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凸轮轨迹平行移动的轨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筒还包括恢复单元,所述恢复单元使至少部分解除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的状态返回到接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合部一边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抵接一边滚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斜面,
所述第二接合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斜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筒状构件具有沿与所述筒形状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开口的孔部,
所述第二接合部装配到所述孔部中,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可能移动被限制在与所述筒形状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筒还包括施力单元,所述施力单元对所述第二接合部施加朝向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力,使得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和所述副接合部被布置在以所述筒形状的中心线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三个等间隔的位置。
10.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筒;以及
摄像部,其拍摄由所述镜头筒形成的被摄体像。
CN2009101636155A 2008-08-01 2009-07-30 镜头筒及摄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95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0044 2008-08-01
JP2008-200044 2008-08-01
JP2008200044A JP5241372B2 (ja) 2008-08-01 2008-08-01 レンズ鏡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9561A true CN101639561A (zh) 2010-02-03
CN101639561B CN101639561B (zh) 2012-05-30

Family

ID=4160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361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9561B (zh) 2008-08-01 2009-07-30 镜头筒及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72819B2 (zh)
JP (1) JP5241372B2 (zh)
CN (1) CN10163956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6287A (zh) * 2010-08-02 2012-02-08 日本精密测器株式会社 透镜固定单元以及摄像装置
CN105282408A (zh) * 2014-03-23 2016-01-27 赵彦杰 有活动摄像头的摄像机
CN105549304A (zh) * 2016-01-25 2016-05-04 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体式ccd摄像头套装置
CN105676404A (zh) * 2014-12-05 2016-06-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镜头镜筒
CN110475049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4519B2 (ja) * 2007-03-30 2013-05-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9028159B2 (en) * 2011-05-12 2015-05-12 Nan 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Camera module with threadless lens barrel engagement design
JPWO2015045229A1 (ja) * 2013-09-30 2017-03-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CN112987224A (zh) * 2021-03-31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11003A (ja) * 1981-12-25 1983-07-01 Canon Inc ズ−ムレンズ構体
JPH03145611A (ja) * 1989-11-01 1991-06-20 Chinon Ind Inc ズームレンズ
JPH05333255A (ja) 1992-05-28 1993-1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JPH06250063A (ja) * 1993-02-24 1994-09-09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円筒部材の嵌合機構
JP2002090611A (ja) * 2000-09-18 2002-03-27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3689340B2 (ja) * 2001-02-09 2005-08-31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バリフォーカルレンズ鏡筒
JP4359115B2 (ja) * 2003-10-22 2009-11-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
JP4218964B2 (ja) * 2004-08-05 2009-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194569B2 (ja) * 2005-02-16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JP4623665B2 (ja) 2006-08-31 2011-0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6287A (zh) * 2010-08-02 2012-02-08 日本精密测器株式会社 透镜固定单元以及摄像装置
CN102346287B (zh) * 2010-08-02 2014-05-28 日本精密测器株式会社 透镜固定单元以及摄像装置
CN105282408A (zh) * 2014-03-23 2016-01-27 赵彦杰 有活动摄像头的摄像机
CN105676404A (zh) * 2014-12-05 2016-06-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镜头镜筒
CN105676404B (zh) * 2014-12-05 2018-09-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镜头镜筒
CN105549304A (zh) * 2016-01-25 2016-05-04 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体式ccd摄像头套装置
CN110475049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75049B (zh) * 2018-05-11 2022-03-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39080A (ja) 2010-02-18
US7872819B2 (en) 2011-01-18
CN101639561B (zh) 2012-05-30
JP5241372B2 (ja) 2013-07-17
US20100027139A1 (en) 201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9561B (zh) 镜头筒及摄像设备
CN101630111B (zh) 镜筒及摄像设备
CN101226264B (zh) 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
JP4482418B2 (ja) 内視鏡装置
JP5593602B2 (ja)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0565267C (zh) 伸缩透镜筒
US7324291B2 (en) Retractable type lens barrel
US20040252991A1 (en) Digital camera system
CN101326464B (zh) 像抖动补偿装置及照像机
CN101639562A (zh) 镜头设备和摄像设备
KR20110079757A (ko) 카메라 및 카메라 시스템
US20160246032A1 (en) Lens barrel
WO2013114901A1 (ja) レンズ鏡筒
CN101226270A (zh) 光量调节装置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1738703B (zh) 变焦镜头
EP1287402B1 (de) Optisches system zur drehung von aufnahmebildern einer laufbildkamera um die optische achse
US20020003955A1 (en) Lens interlock mechanism and lens interlock method, camera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lens interlock mechanism
JP4863370B2 (ja) 撮像装置
DE102005062240A1 (de) Kamera-Projektor-Kombination
CN100362423C (zh) 透镜装置
KR100597546B1 (ko) 광학 기기
CN1731830A (zh) 镜头回缩机构及其回缩方法
CN101592773A (zh) 镜子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JP4257641B2 (ja) レンズ装置
JPH11205639A (ja) 電子画像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