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6404B - 镜头镜筒 - Google Patents

镜头镜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6404B
CN105676404B CN201510881534.4A CN201510881534A CN105676404B CN 105676404 B CN105676404 B CN 105676404B CN 201510881534 A CN201510881534 A CN 201510881534A CN 105676404 B CN105676404 B CN 105676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mentioned
pair
pin
c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15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6404A (zh
Inventor
宍户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76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6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6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64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镜筒。为了提供一种在可动镜头保持部件的移动时,能够将姿势始终保持为稳定的状态并能够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镜头镜筒,本发明的镜头镜筒具有:呈筒状的第1框(17),其具有彼此相同的两个凸轮筋曲线,并具有在周面上彼此隔开的一对凸轮槽(17a、17b);第2框(16),其具有:一对凸轮销,其由与一对凸轮槽中的一方卡合的第1凸轮销(16a)和与一对凸轮槽中的另一方卡合的第2凸轮销(16b)构成;以及施力部(16x),其在第1框的径向上对第1凸轮销施力,该第2框相对于第1框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在一对凸轮销和一对凸轮槽的卡合中,一对凸轮销之间的配置距离(D1)与一对凸轮槽之间的配置距离(D2)不同。

Description

镜头镜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抑制凸轮槽和凸轮随动件的卡合间隙的构造的镜头镜筒。
背景技术
以往,在拍摄被摄体像的摄像装置中,将镜头镜筒配设为与装置主体一体或与装置主体自由拆装为一般的形态,其中,该镜头镜筒构成为在内部具有用于形成作为拍摄对象的被摄体的光学像的摄像光学系统。
在以往的摄像装置中应用的镜头镜筒包含下述等而构成:多个光学镜头,其用于构成摄像光学系统;多个镜头保持部件,其分别保持这些多个光学镜头并呈筒状或框状地形成;用于使这些多个镜头保持部件中的规定的镜头保持部件在沿着光轴的方向上进退移动的驱动用的筒部件或驱动源以及传递其驱动力的驱动机构。
例如由日本特开平11-174305号公报公开的镜头镜筒具有:凸轮筒(驱动用的筒部件),其形成凸轮槽;以及镜头保持筒(镜头保持部件),其具有与凸轮筒的凸轮槽凸轮结合的凸轮销,并对摄像光学系统的一部分光学镜头进行保持。而且,凸轮筒受到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旋转,从而构成为通过使凸轮销在凸轮槽内移动而使镜头保持筒在沿着光轴的方向上移动。
在该情况下,成对的凸轮槽和凸轮销的结构为:在各筒部件(凸轮筒、镜头保持筒)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在三个位置处。因此,镜头保持筒成为以下状态:相对于凸轮筒,在将供凸轮销和凸轮槽凸轮结合的部位的三个位置处被支撑,并可进退移动。
但是,在由上述日本特开平11-174305号公报公开的镜头镜筒的结构、即镜头保持筒和凸轮筒的支撑方式为由凸轮销和凸轮槽进行的三点支撑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在被固定保持于镜头保持筒的光学镜头的重量较大的情况或镜头保持筒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的移动距离较长的情况(具体而言为高倍率变焦光学系统或可进行接近摄像动作的微距光学系统等情况)下,有可能随着可动镜头保持部件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移动,受到重力等影响而姿势产生变化。其结果,例如存在以下问题:在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多个光学镜头的一部分中产生偏差(产生光轴偏差),并给光学性能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镜头镜筒,在采用通过凸轮销和凸轮槽支撑可动镜头保持部件和凸轮筒部件的支撑方式的结构,并且例如在被固定保持于可动镜头保持部件的光学镜头的重量较大的情况下,或者在可动镜头保持部件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的移动距离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可动镜头保持部件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移动时,将可动镜头保持部件的姿势始终保持为稳定状态,由此能够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镜头镜筒具有:呈筒状的第1框,其具有彼此相同的两个凸轮筋曲线,并具有在周面上彼此隔开的一对凸轮槽;以及第2框,其具有:一对凸轮销,其由与上述一对凸轮槽中的一方卡合的第1凸轮销和与上述一对凸轮槽中的另一方卡合的第2凸轮销构成;以及施力部,其在上述第1框的径向上对上述第1凸轮销施力,该第2框相对于上述第1框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在上述一对凸轮销和上述一对凸轮槽的卡合中,上述一对凸轮销之间的配置距离与上述一对凸轮槽之间的配置距离不同。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镜头镜筒,在采用通过凸轮销和凸轮槽支撑可动镜头保持部件和凸轮筒部件之间的支撑方式的结构,并且例如在被固定保持于可动镜头保持部件的光学镜头的重量较大的情况下,或者在可动镜头保持部件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的移动距离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可动镜头保持部件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移动时,将可动镜头保持部件的姿势始终保持为稳定状态,由此能够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根据如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以镜头镜筒的包含光轴的面进行切断的纵剖视图(示出配置于比光轴更靠上侧的位置的凸轮结合部分(两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2是将图1的镜头镜筒中的可动镜头保持筒和凸轮筒取出后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以包含光轴的面进行切断的纵剖视图(示出配置于比光轴更靠下侧的位置的凸轮结合部分(两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用图1的标号[4]表示的部分(上侧凸轮结合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用图3的标号[5]表示的部分(下侧凸轮结合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上侧凸轮结合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是用图6的变形例中的下侧凸轮结合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举例示出在具有以下部件而构成的摄像装置中应用的镜头镜筒: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光电转换元件等(以下,称作摄像元件),依次对由摄像光学系统成像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将由此得到的图像信号作为规定形态的图像数据(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Memory或Storage),并且根据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数字图像数据,以可视觉确认的方式对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进行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OEL)显示器等。
此外,用标号O表示镜头镜筒中的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在沿着该光轴O的方向上,将与安装该镜头镜筒的摄像装置的前表面相对并存在作为摄像对象的被摄体一侧称作前方,存在该镜头镜筒的安装环的一侧称作后方。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是示意性地示出的图,为了在附图上将各结构要素示出为能够识别的程度,有时示出为使各部件的尺寸关系或比例尺等在每个各结构要素中不同。因此,本发明对于这些各附图所记载的结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率、各结构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等不仅限于图示的方式。
首先,以下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以包含光轴的面进行切断的纵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示出如下方式的更换式镜头镜筒的一例:构成为相对于摄像装置的装置主体(未图示)拆装自如。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具备以下结构部件而构成:由多个光学镜头21、22、23、24、25构成的摄像光学系统;分别对这些多个光学镜头进行固定保持的多个镜头保持部件11、12、13、14、15;作为可动镜头保持部件的可动镜头保持筒16;凸轮筒17;镜头遮光罩18;固定筒19;安装环31;对焦操作环32;变焦操作环33;以及光圈装置34等。
多个光学镜头21、22、23、24、25例如从前表面侧起依次为第1透镜组21,第2透镜组22,第3透镜组23,第4透镜组24,第5透镜组25。其中,第5透镜组25为以下的固定透镜组:被固定于本镜头镜筒1的内部中的固定部分。此外,第1透镜组21,第2透镜组22,第3透镜组23,第4透镜组24为以下可动透镜组:配设为可在沿着光轴O的方向上在本镜头镜筒1的内部中进退移动。具体而言,例如第2透镜组22为以下的对焦透镜组: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和驱动机构,在沿着光轴O的方向上进退移动,从而主要有助于焦点调节动作(对焦)。此外,例如第3透镜组23、第4透镜组2为主要有助于变倍动作(变焦)的变焦透镜组。
多个镜头保持部件11、12、13、14、15从前表面侧起依次为:对上述第1透镜组21进行保持的第1镜头保持部件11、对第2透镜组22进行保持的第2镜头保持部件12、对第3透镜组23进行保持的第3镜头保持部件13、对第4透镜组24进行保持的第4镜头保持部件14和对第5透镜组25进行保持的第5镜头保持部件15。
可动镜头保持筒16为对第1镜头保持部件11进行保持的筒状的可动镜头保持部件,该第1镜头保持部件11对可动透镜组(第1透镜组21)进行固定。可动镜头保持筒16具有朝向内周面突出设置的多个凸轮随动件即多个凸轮销16a、16b而构成。可动镜头保持筒16与上述第1镜头保持部件11一体构成。根据该结构,可动镜头保持筒16以能够与上述第1镜头保持部件11一起在沿着光轴O的方向上进退移动的方式,配设在该镜头镜筒1的内部中。
凸轮筒17为具有供上述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多个凸轮销(第1凸轮销16a、第2凸轮销16b)卡合的多个凸轮槽(第1凸轮槽17a,第2凸轮槽17b)而构成的驱动用的筒状部件且为第1框部件。凸轮筒17以受到来自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电机等)的驱动力而绕光轴O旋转自如的方式,配设在该镜头镜筒1的内部。
这里,上述凸轮筒17内插在上述可动镜头保持筒16中。而且,上述可动镜头保持筒16为相对于上述凸轮筒17(第1框)在光轴O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第2框。另外,关于可动镜头保持筒16和凸轮筒17的详细结构将后述。
镜头遮光罩18为以下的不需要光截断部件:固定设置于该镜头镜筒1的前端部,被设置用于对从该镜头镜筒1的前表面侧入射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束中的形成光学像所不需要的光束入射到该摄像光学系统进行截断。
固定筒19为以下的筒状部件:固定支撑对上述固定透镜组25进行保持的第5镜头保持部件15等各种结构部件,并能够以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撑对其他移动透镜组进行保持的镜头保持框。
安装环31为以下的的连结部件:用于通过卡合到设置于摄像装置的装置主体(未图示)的前表面的安装部,从而利用卡口(bayonet)等将该镜头镜筒1和摄像装置连结。
对焦操作环32和变焦操作环33为以下的圆环状的操作部件:配置于该镜头镜筒1的最外周面,并配设成绕光轴O转动自如。对焦操作环32为主要在进行焦点调节动作(对焦)时被操作的操作部件。变焦操作环33为主要在进行变倍动作(变焦)时被操作的操作部件。
光圈装置34为以下的光量调整装置:用于调整透过该镜头镜筒1的摄像光学系统的光量。另外,由于光圈装置本身的结构不是与本发明直接关联的部分,因此省略其详细结构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除上述各结构部件外,还包含各种结构部件而构成。例如,除用于使上述可动镜头保持筒16在沿着光轴O的方向上进退移动的驱动源(驱动电机等)和向上述凸轮筒17传递从该驱动源产生的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以外,还存在光圈装置34的驱动源等各种结构部件。但是,这些结构部件是不与本发明直接相关的部分,并且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化,在图1中省略这些的图示,还省略这些的详细说明。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中,取出可动镜头保持筒16和凸轮筒17,进一步详细说明两者的结构。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中的可动镜头保持筒和凸轮筒取出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3与图1同样,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以包含光轴的面进行切断的纵剖视图。这里,图1示出在镜头镜筒1被置为通常使用状态的情况下,以可动镜头保持筒的凸轮销和凸轮筒的凸轮槽的凸轮结合部分(三个位置)中的、配置于比光轴更靠上侧的位置的凸轮结合部分(两个位置中的任意一方)进行切断的截面。此外,图3示出在与图1同样的情况(镜头镜筒1被置为通常使用状态的情况)下,以存在三个位置的凸轮结合部分中的、配置于比光轴更靠下侧的位置的凸轮结合部分(一个位置)进行了切断的截面。而且,图4是用图1的标号[4]表示的部分(上侧凸轮结合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是用图3的标号[5]表示的部分(下侧凸轮结合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如图3所示,并如上所述,第1镜头保持部件11与可动镜头保持筒16一体构成。在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内周面上配设有朝向径向内方突出的多个凸轮销16a、16b。
凸轮筒17绕光轴O转动自如地配设在该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内周侧。换言之,在凸轮筒17的外周侧外插配置有可动镜头保持筒16。在该情况下,上述多个凸轮销16a、16b与形成在凸轮筒17的周面上的多个凸轮槽17a、17b凸轮结合。
这里,在上述多个凸轮销中,第1凸轮销16a和第2凸轮销16b这一对凸轮销沿着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设在三个位置处。具体而言,沿着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周向,分别在隔开角度为大约120度的间隔的三个位置处配设有上述一对凸轮销16a、16b。
在凸轮筒17的周面上与上述一对凸轮销16a、16b相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凸轮槽17a、17b。这里,在上述多个凸轮槽中,由具有彼此叠合的相同凸轮筋曲线且彼此在周面上隔开的第1凸轮槽17a和第2凸轮槽17b构成的一对凸轮槽沿着凸轮筒17的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设在三个位置处。具体而言,沿着凸轮筒17的周向,分别在隔开角度为大约120度的间隔的三个位置处配设有上述一对凸轮槽17a、17b。
另外,上述多个凸轮销16a、16b和上述多个凸轮槽17a、17b如下配置。
首先,在镜头镜筒1被置为通常使用状态的情况下,具体而言,例如镜头镜筒1处于在正规的状态下被安装于摄像装置的装置主体(未图示)的前表面的规定部位的状态,且该摄像装置能够在通常的姿势下执行摄像动作的状态、也就是说镜头镜筒1处于使前表面朝向作为摄影对象的被摄体的状态时,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多个凸轮销16a、16b和凸轮筒17的多个凸轮槽17a、17b的凸轮结合部分(三个位置)中的两个位置的凸轮结合部分(包含在图2中标注了标号「U」的凸轮销16a(U)、16b(U)的结构部分)配置于比光轴O更靠上侧的位置处,另外一个位置的凸轮结合部分(包含在图2中标注了标号「D」的凸轮销16a(D)、16b(D)的结构部分)配置于比光轴O更靠下侧的位置处。
因此,将在镜头镜筒1处于通常状态时配置于比光轴O更靠上侧的两个位置的凸轮结合部分(包含凸轮销16a(U)、16b(U)的结构部分)称作上侧凸轮结合部。此外,同样地将配置于比光轴O更靠下侧的一个位置的凸轮结合部分(包含凸轮销16a(D)、16b(D)的结构部分)称作下侧凸轮结合部。
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下侧凸轮结合部(参照图2的包含凸轮销16a(D)、16b(D)的结构部分)配置于与包含光轴O的水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此外,两个位置的上侧凸轮结合部(参照图2的包含凸轮销16a(U)、16b(U)的结构部分)配置于相对于上述下侧凸轮结合部的配设部位,在绕光轴O的正反周向上分别隔开角度为大致120度的位置处。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内周面上,上述一对凸轮销16a、16b朝向径方向内方突出设置。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配设有上述一对凸轮销(第1凸轮销16a、第2凸轮销16b)中的一方的第1凸轮销16a的固定端的部位(用图2的标号16x表示的部位)形成为以下的悬臂梁状:切掉了周围区域中的三个方向的形态,且在剩余的一个部位处与该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周面连接的形态。这里,可动镜头保持筒16例如使用树脂成型品等材料形成。所以,通过将该部位(用标号16x表示的部位)形成为悬臂梁状,从而构成为具有由材料的弹性产生的作用力。因此,以后,将该部位(用标号16x表示的部位)称作悬臂梁状部16x。也就是说,第1凸轮销16a被固定设置于悬臂梁状部16x,该悬臂梁状部16x为可在上述凸轮筒17的径向上弹性变形的形状部分且为对凸轮销进行固定保持并在径向上具有作用力的施力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该作用力的方向朝向存在凸轮筒的内径方向。并且,相对于该第1凸轮销16a,另一方的第2凸轮销16b并排配设在沿着光轴O的方向上。这里,上述第2凸轮销16b朝向径向内方,固定并突出设置于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内周面上的固定部。
此外,在该情况下,第1凸轮销16a和第2凸轮销16b的配置顺序如下设定。即,在上侧凸轮结合部分(两个位置)中,第1凸轮销16a(悬臂梁状部16x)配设于靠前部位,第2凸轮销16b配设于靠后端部位。另一方面,在下侧凸轮结合部分(一个位置)处,第2凸轮销16b配设于靠前部位,第1凸轮销16a(悬臂梁状部16x)配设于靠后端部位。
另外,在上侧凸轮结合部分(两个位置)中,第1凸轮槽17a与靠前部位的第1凸轮销16a对应地形成在靠前部位,第2凸轮槽17b与靠后端部位的第2凸轮销16b对应地形成在靠后端部位。另一方面,在下侧凸轮结合部分(一个位置)中,相反地,第2凸轮槽17b与靠前部位的第2凸轮销16b对应地形成在靠前部位,第1凸轮槽17a与靠后端部位的第1凸轮销16a对应地形成在靠后端部位(参照图2)。
并且,上述一对凸轮销16a、16b的间隔尺寸(配置距离)和上述一对凸轮槽17a、17b的间隔尺寸(配置距离)被设定为不同。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一对凸轮销16a、16b的间隔尺寸(配置距离)被设定为稍窄于上述一对凸轮槽17a、17b的间隔尺寸(配置距离)。即,在图4、图5中,用标号D1表示一对凸轮销16a、16b的间隔尺寸,用标号D2表示一对凸轮槽17a、17b的间隔尺寸。在该情况下,设定为
D1<D2。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中,可动镜头保持筒16和凸轮筒17如下发生作用。
在该镜头镜筒1处于通常使用状态时,例如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时,下侧凸轮结合部分(参照16a(D)、16b(D))配置在与包含光轴O的水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
这里,如上所述,在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前端部固定设置有对第1透镜组21进行保持的第1镜头保持部件11,在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内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内插配置有凸轮筒17。因此,在该状态下,凸轮筒17通过多个凸轮结合部分支撑可动镜头保持筒16。如上所述,可动镜头保持筒16在前端侧固定设置有比较有重量的构造物(第1透镜组21、第1镜头保持部件11),由此,可动镜头保持筒16将其重量平衡性偏向前端侧。由此可知,镜头镜筒1在处于通常状态时,受到垂直方向的重力G(参照图4),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前端侧相对于凸轮筒17受到朝向旋转方向(图3的箭头R1方向)的力量。
这时,如图4所示,在上侧凸轮结合部分(参照两个位置;16a(U),16b(U))中,固定设置于悬臂梁状部16x的第1凸轮销16a(U)相对于第1凸轮槽17a,发生弹性变形,并成为抵接并按压于图4的后侧斜面部[A]的状态。同时,固定设置于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固定部的第2凸轮销16b(U)成为与第2凸轮槽17b抵接并按压于图4的前侧斜面部[B]的状态。这时,第1凸轮销16a(U)通过垂直方向(图4的箭头G1方向)的按压力被按压于第1凸轮槽17a。这里,由于一对凸轮销16a、16b的间隔尺寸D1设定为稍窄于一对凸轮槽17a、17b的间隔尺寸D2(D1<D2),所以在该凸轮结合部分中,去除了凸轮销和凸轮槽的卡合间隙。
同样,在下侧凸轮结合部分(参照一个位置;16a(D)、16b(D))中,如图5所示,固定设置于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固定部的第2凸轮销16b(D)成为相对于第2凸轮槽17b,被抵接并按压于图5的后侧斜面部[C]的状态。同时,固定设置于悬臂梁状部16x的第1凸轮销16a(D)成为相对于第1凸轮槽17a,发生弹性变形,同时抵接并按压于图5的前侧斜面部[D]的状态。这时,第1凸轮销16a(D)通过与垂直方向相反的方向(图5的箭头G2方向)的按压力被按压于第1凸轮槽17a。这里,也由于一对凸轮销16a、16b的间隔尺寸D1设定为稍窄于一对凸轮槽17a、17b的间隔尺寸D2(D1<D2),所以在该凸轮结合部分中,去除了凸轮销和凸轮槽的卡合间隙。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镜头镜筒1构成为,在利用凸轮结合将可动镜头保持筒16和凸轮筒17连接设置时,将与具有彼此叠合的相同凸轮筋曲线且彼此在周面上隔开的一对凸轮槽17a、17b凸轮结合的一对凸轮销16a、16b的一方的凸轮销16a固定设置于悬臂梁状部16x,该悬臂梁状部16x为在可动镜头保持筒16中具有弹性的部分。根据该结构,能够去除上述一对凸轮销16a、16b和上述一对凸轮槽17a、17b之间的卡合间隙。
此外,在该情况下,构成为使上述一对凸轮销16a、16b的光轴O方向的间隔尺寸D1稍窄于上述一对凸轮槽17a、17b之间的光轴O方向的间隔尺寸D2(D1<D2)。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产生卡合间隙的方向确定在一个方向上,由此,如果配置为在所特定的一个方向上按压可动镜头保持筒16,则能够较容易地取出该卡合间隙。
并且,在上侧凸轮结合部分(参照两个位置;16a(U)、16b(U))和下侧凸轮结合部分(参照一个位置;16a(D)、16b(D))中,相反地设定第1凸轮销16a和第2凸轮销16b的沿着光轴O的方向上的配置,从而应对由于可动镜头保持筒16侧的重量平衡性而使各凸轮销和各凸轮槽的抵接部位处的负荷力量不同的情况,在任何一个凸轮结合部位中都能够适当地承受可动镜头保持筒16侧的重量。因此,由此能够将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姿势始终保持为稳定状态,并能够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另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中,构成为使上述一对凸轮销16a、16b的光轴O方向的间隔尺寸D1稍窄于上述一对凸轮槽17a、17b之间的光轴O方向的间隔尺寸D2(D1<D2)。但是,凸轮槽和凸轮销的各间隔尺寸的设定不限于该例。
例如,在图6、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也可以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相反,构成为使上述一对凸轮销16a、16b的光轴O方向的间隔尺寸D1稍宽于上述一对凸轮槽17a、17b之间的光轴O方向的间隔尺寸D2(D1>D2)。此外,在设置为该结构的情况下,在上侧凸轮结合部分(两个位置)中,将第2凸轮销16b配设于靠前部位,将第1凸轮销16a(悬臂梁状部16x)配设于靠后端部位。另一方面,在下侧凸轮结合部分(一个位置)中,将第1凸轮销16a(悬臂梁状部16x)配设于靠前部位,将第2凸轮销16b配设于靠后端部位。
设置成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的镜头镜筒中的可动镜头保持筒和凸轮筒如下发生作用。这里,在该变形例中,如图6、图7所示,设为可动镜头保持筒16A和凸轮筒17A。
如图6所示,该变形例中的镜头镜筒在处于通常使用状态时(处于与图3同等的状态时),在上侧凸轮结合部分(参照两个位置;16a(U)、16b(U))中,固定设置于可动镜头保持筒16A的固定部的第2凸轮销16b(U)成为相对于第2凸轮槽17Ab,被抵接并按压于图6的前侧斜面部[E]的状态。同时,固定设置于悬臂梁状部16x的第1凸轮销16a(U)相对于第1凸轮槽17Aa发生弹性变形,并成为被抵接并按压于图6的后侧斜面部[F]的状态。这时,第2凸轮销16b(U)通过垂直方向(图6的箭头G1方向)的按压力被按压于第2凸轮槽17Ab。由此,在该凸轮结合部分中,去除凸轮销和凸轮槽的卡合间隙。
同样,如图7所示,在下侧凸轮结合部分(参照一个位置;16a(D)、16b(D))中,固定设置于悬臂梁状部16x的第1凸轮销16a(D)相对于第1凸轮槽17Aa,发生弹性变形,并成为被抵接并按压于图7的前侧斜面部[H]的状态。同时,固定设置于可动镜头保持筒16A的固定部的第2凸轮销16b(D)成为相对于第2凸轮槽17Ab,被抵接并按压于图7的后侧斜面部[J]的状态。这时,第2凸轮销16b(D)通过与垂直方向相反的方向(图7的箭头G2方向)的按压力被按压于第2凸轮槽17Ab。由此,在该凸轮结合部分中,去除凸轮销和凸轮槽的卡合间隙。
即使根据如以上所说明的变形例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如上所述,如果总结上述一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凸轮销,则可以说在位于比光轴更靠上方的位置的上述一对凸轮销中,上述第1凸轮销位于比上述第2凸轮销更靠光轴后方的位置,在位于比上述光轴更靠下方的位置的上述一对凸轮销中,上述第1凸轮销位于比上述第2凸轮销更靠光轴前方的位置。
另外,由于悬臂梁状部16x具有弹性即可,所以不限于该方式,也可以为双臂梁的方式。
并且,作为另一个变形例,也可以为不使悬臂梁状部16x与框形成为一体,而是与框形成为分体,并使用板簧材料而具有弹性的形态。具体而言,可以认为是以下形态:取消本实施方式的悬臂梁状部16x,而在可动镜头保持筒16设置切口,在板簧的一端即前端载置凸轮销,将另一端配置于可动镜头保持筒16的切口。
此外,构成一对凸轮销的第1凸轮销和第2凸轮销的配置关系可以并非与光轴平行。例如,一对凸轮销中的第1凸轮销和第2凸轮销的配置关系可以相对于光轴倾斜。换言之,一对凸轮销中的第1凸轮销和第2凸轮销可以配置在沿镜头保持筒的圆周方向错开的位置上。这时,当然,与上述一对凸轮销对应的一对凸轮槽也形成为与上述一对凸轮销卡合。
而且,如上所述,在将一对凸轮销中的第1凸轮销和第2凸轮销配置为相对于光轴倾斜的情况下,上述第1凸轮销和上述第2凸轮销之间的距离能够用沿着与光轴倾斜的直线的距离进行表示。在通常情况下,能够将沿着该倾斜的直线的距离分割为与光轴平行的直线成分和与光轴垂直的直线成分。这里,在本发明的结构中,上述第1凸轮销和上述第2凸轮销的配置关系需要必须具有上述与光轴平行的直线成分。换言之,在本发明的结构中,上述一对凸轮销中的第1凸轮销和第2凸轮销的配置关系必须是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即镜头保持筒的圆周方向排列的方式以外的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和应用。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了各种阶段的发明,可以通过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提取各种发明。例如,即使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几个结构要素,也能够解决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并且,在能够得到发明的效果的情况下,删除了该结构要素的结构也可以作为发明而被提取。并且,可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本发明除了被附件权利要求限定以外,不被特定的实施方式制约。

Claims (7)

1.一种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该镜头镜筒具有:
呈筒状的第1框,其具有一对凸轮槽,该一对凸轮槽具有彼此相同的两个凸轮筋曲线,并在周面上彼此隔开;以及
第2框,其具有:一对凸轮销,其由与上述一对凸轮槽中的一方卡合的第1凸轮销和与上述一对凸轮槽中的另一方卡合的第2凸轮销构成;以及施力部,其在上述第1框的径向上对上述第1凸轮销施力,该第2框相对于上述第1框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
在上述一对凸轮销和上述一对凸轮槽的卡合中,上述一对凸轮销之间的配置距离小于上述一对凸轮槽之间的配置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凸轮销在光轴方向上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
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多对上述凸轮槽和多对上述凸轮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
多对上述凸轮销中的至少上述一对凸轮销在光轴方向上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比上述光轴更靠上方的位置的上述一对凸轮销中,上述第1凸轮销位于比上述第2凸轮销更靠光轴后方的位置,
在位于比上述光轴更靠下方的位置的上述一对凸轮销中,上述第1凸轮销位于比上述第2凸轮销更靠光轴前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部形成为悬臂梁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部是由板簧部件形成的。
CN201510881534.4A 2014-12-05 2015-12-03 镜头镜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764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6959A JP2016109859A (ja) 2014-12-05 2014-12-05 レンズ鏡筒
JP2014-246959 2014-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6404A CN105676404A (zh) 2016-06-15
CN105676404B true CN105676404B (zh) 2018-09-28

Family

ID=56094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153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76404B (zh) 2014-12-05 2015-12-03 镜头镜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15081B2 (zh)
JP (1) JP2016109859A (zh)
CN (1) CN1056764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7943A1 (ja) * 2017-10-31 2019-05-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US11194117B2 (en) 2017-11-09 2021-12-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ens barrel
JP7013263B2 (ja) * 2018-01-30 2022-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TWI671548B (zh) * 2018-08-17 2019-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JP7446895B2 (ja) 2020-04-07 2024-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486A (zh) * 2004-05-26 2005-11-30 佳能株式会社 照相机的镜头镜筒
CN101639561A (zh) * 2008-08-01 2010-02-03 佳能株式会社 镜头筒及摄像设备
CN101995636A (zh) * 2009-08-17 2011-03-30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良好耐冲击性的可伸缩镜筒
CN102375209A (zh) * 2010-08-17 2012-03-14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镜筒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1281B2 (ja) 1997-12-10 2006-08-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5074695B2 (ja) * 2006-02-17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5201811B2 (ja) * 2006-07-10 2013-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15083999A (ja) * 2012-02-02 2015-04-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6033039B2 (ja) * 2012-10-29 2016-11-30 日東光学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6198616B2 (ja) * 2014-01-22 2017-09-20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486A (zh) * 2004-05-26 2005-11-30 佳能株式会社 照相机的镜头镜筒
CN101639561A (zh) * 2008-08-01 2010-02-03 佳能株式会社 镜头筒及摄像设备
CN101995636A (zh) * 2009-08-17 2011-03-30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良好耐冲击性的可伸缩镜筒
CN102375209A (zh) * 2010-08-17 2012-03-14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镜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61704A1 (en) 2016-06-09
CN105676404A (zh) 2016-06-15
JP2016109859A (ja) 2016-06-20
US9715081B2 (en) 2017-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6404B (zh) 镜头镜筒
TWI589922B (zh) 成像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8498063B2 (en) Telephoto lens system
CN101842728A (zh) 镜头镜筒以及透镜支撑构造
CN101819311A (zh)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CN101813816A (zh) 透镜镜筒以及摄像装置
CN103852875A (zh) 变焦镜头和包括该变焦镜头的电子设备
JP4594867B2 (ja) ダウンサイジングズームレンズ
JP2008089997A (ja) 撮影光学系、撮影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影装置
CN102681146A (zh) 红外线透镜
JP2010039080A (ja)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
CN105814471A (zh) 广角光学系统和内窥镜
KR101042640B1 (ko) 줌렌즈 광학계
CN101813817A (zh)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WO2017033234A1 (ja) 撮像装置
TW201825999A (zh)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US9538055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5482129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401983B (zh) 红外连续变焦镜头光学系统
JP2014106390A5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US9958637B2 (en) Optical device having improved impact resistance
JP5929311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10190986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US9563034B2 (en) Lens barrel
EP2921891B1 (en) Lens barr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