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8111B - 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8111B
CN101638111B CN2009101493753A CN200910149375A CN101638111B CN 101638111 B CN101638111 B CN 101638111B CN 2009101493753 A CN2009101493753 A CN 2009101493753A CN 200910149375 A CN200910149375 A CN 200910149375A CN 101638111 B CN101638111 B CN 1016381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shield
lower member
cowl upper
lip shape
stationary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93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8111A (zh
Inventor
山村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38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8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将前围上盖板不发生松动地安装从而能够抑制噪音产生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用接合剂(15)将挡风玻璃(10)接合固定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上,在挡风玻璃(10)的前表面配置前围上盖板(6),使得唇状部(6c)压紧挡风玻璃(10)。然后,将卡合爪(60)卡合在固定面(11a)上从而将前围上盖板(6)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成为由卡合爪(60)和唇状部(6c)夹持固定面(11a)和挡风玻璃(10)的结构。

Description

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由配置在车室中的挡风玻璃下部件从车室侧对装备在车辆的前方的挡风玻璃的下端部进行支承的结构。
另外,在车辆的外侧(前方),沿挡风玻璃的下端部设置有用于将外部空气适宜地导入车辆内部的前围上盖板(cowl top),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该结构是,用夹子将前围上盖板固定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并由前围上盖板和挡风玻璃下部件夹持并支承挡风玻璃。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该结构是,在前围上盖板上形成带槽的夹持部,使挡风玻璃的下端部卡合在夹持部的槽中,从而对挡风玻璃进行支承。
然而,根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当用于将前围上盖板固定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的夹子发生松动时,存在前围上盖板发生松动而振动从而产生噪音的问题。
另外,根据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在形成于前围上盖板上的夹持部的槽宽度小的情况下,存在挡风玻璃破损的危险,而在槽宽度大的情况下,存在挡风玻璃发生振动而产生噪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494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9193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前围上盖板被不松动地安装从而能够抑制噪音产生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包括:挡风玻璃下部件,配置在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后方,并具有对所述挡风玻璃的下部进行接合固定的固定面;和前围上盖板,配置在所述挡风玻璃的前方,并具有从前方压紧所述挡风玻璃的柔软的唇状部,将所述前围上盖板安装在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上,使得所述固定面与所述唇状部隔着所述挡风玻璃相对且所述唇状部从前方压紧所述挡风玻璃。该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的特征在于,使形成在所述前围上盖板后方的卡合爪的端部沿所述固定面弯曲,以由所述唇状部和所述卡合爪夹持所述固定面和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的方式,将所述卡合爪卡合在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上,从而将所述前围上盖板安装在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上。
根据该发明,能够由形成在前围上盖板上的唇状部和卡合爪夹持挡风玻璃和挡风玻璃下部件。因此,能够使形成在前围上盖板上的柔软的唇状部接触挡风玻璃的前方。
另外,挡风玻璃的后方能够通过接合剂接合固定在挡风玻璃下部件的固定面上。
根据该结构,即使前围上盖板的唇状部与卡合爪以较强的力夹持挡风玻璃下部件的固定面和挡风玻璃,也由于唇状部和接合剂成为缓冲件而能够防止挡风玻璃的破损。因此,能够抑制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的前围上盖板发生松动,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前围上盖板的振动引起的噪音的产生。
另外,将形成在前围上盖板上的卡合爪卡合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能够将前围上盖板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由于卡合爪与前围上盖板一体形成,因此卡合爪相对于前围上盖板不会发生松动,从而能够抑制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的前围上盖板发生松动。
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前围上盖板的振动引起的噪音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具有从所述固定面的端部以舌片状延伸并具有定位孔的定位部,在将所述前围上盖板安装在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的状态下,形成于所述前围上盖板上的定位爪贯穿在所述定位孔中。
根据该发明,在将前围上盖板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的状态下,形成在前围上盖板上的定位爪能够贯穿在形成于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的定位孔中,从而能够提高前围上盖板相对于挡风玻璃下部件的对位精度。此外,也可以将卡合爪中的一个作为定位爪使用。根据该结构,由于定位爪也卡合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的前围上盖板发生松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卡合爪上形成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用于抑制所述卡合爪向使所述固定面和所述挡风玻璃的夹持解除的方向发生变形。
根据该发明,通过在卡合爪上形成加强肋,能够抑制卡合爪向使挡风玻璃下部件的固定面和挡风玻璃的夹持解除的方向发生变形。因此,能够更加确实地抑制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的前围上盖板发生松动,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前围上盖板的振动引起的噪音的产生。
另外,由于能够将卡合爪的变形量抑制在较小的程度,因此能够提高卡合爪的设计精度,从而前围上盖板能够具备能确实地夹持固定面和挡风玻璃的卡合爪。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爪形成在比所述唇状部压紧所述挡风玻璃的位置靠所述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侧的位置。
根据该发明,能够在比唇状部压紧挡风玻璃的位置靠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侧的位置形成卡合爪。因此,能够缩短卡合在接合固定有挡风玻璃的挡风玻璃下部件的固定面的下端部上的卡合爪的长度,从而能够成为容易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安装前围上盖板的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将前围上盖板不发生松动地安装从而能够抑制噪音的产生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表示包括有本实施方式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图,图1的(b)是表示前围上盖板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的状态的图。
图2的(a)是沿图1(b)的X1-X1线的剖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A1部放大图。
图3的(a)是表示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安装前围上盖板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的(b)是沿图3的(a)的X2-X2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卡合爪的形状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6----前围上盖板
6b----唇状面
6c----唇状部
10----挡风玻璃
11----挡风玻璃下部件
11a----固定面
12----密封部件
13----接合剂
14----定位部
14a----定位孔
60----卡合爪
60c----加强肋
61----定位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适宜的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的(a)是表示包括有本实施方式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图,图1的(b)是表示前围上盖板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的状态的图。以下,像图1的(a)所示那样设定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另外,有时也将左右方向称为车宽方向。
如图1的(a)所示,车辆1的前部包括:左右的前挡泥板2、3、开闭自由地设置在左右的前挡泥板2、3之间的发动机罩4、配置在发动机罩4的后方的前围上盖板6、挡风玻璃10、和一组刮水器9。
前围上盖板6是在车辆1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外装部件,其在挡风玻璃10的前方沿着挡风玻璃10的下端部设置在发动机罩4的后方。而且,在前围上盖板6上形成有用于向车辆1的车室1a内导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6a。
另外,在车辆1的车室1a中,沿着挡风玻璃10的后方配置有前围板8。
前围上盖板6例如是树脂制的部件,如图1的(b)所示,前围上盖板6装配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前方,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11用于对配置在车室1a内的前围板8(参照图1的(a))进行安装。
此外,可以在前围上盖板6上形成用于安装刮水器9(参照图1的(a))的安装孔9a。
图1的(b)所示的挡风玻璃下部件11是由在挡风玻璃11的后方在车辆1(参照图1的(a))的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例如金属板构成的部件,其通过焊接等固定在构成车辆1的框架(未图示)等上。
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例如左右两端侧向前方延伸,并与前围上盖板6的向前方延伸的部分重合。并且,例如通过夹子5将前围上盖板6固定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参照图3的(a))。
而且,本实施方式是由前围上盖板6和挡风玻璃下部件11夹持挡风玻璃10的结构。
图2的(a)是沿图1的(b)的X1-X1线的剖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A1部放大图。
如图2的(a)所示,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截面形状是,在前方形成有沿挡风玻璃10的倾斜方向的固定面11a,固定面11a的上端朝后方延伸。在该朝后方延伸的部分上安装有前围板8。
另外,前围上盖板6的截面形状是,从发动机罩4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后端部进一步沿挡风玻璃10的倾斜方向朝上方倾斜并形成唇状面6b。像前述那样,由于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沿着挡风玻璃10形成,因此唇状面6b与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相对地形成。
而且,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与前围上盖板6的唇状面6b隔着挡风玻璃10相对。
另外,如图2的(b)所示,优选在固定面11a与挡风玻璃10之间配置密封部件12,成为能够在挡风玻璃10与挡风玻璃下部件11之间确保气密性和液密性的结构。进一步,用接合剂13将挡风玻璃10接合固定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上。
优选密封部件12由橡胶等柔软的材料形成,通过由挡风玻璃下部件11和挡风玻璃10挤压密封部件12,能够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与挡风玻璃10之间确保气密性和液密性。
另外,沿前围上盖板6的唇状面6b的上端部形成有端部朝挡风玻璃10侧稍弯曲的柔软的唇状部6c。唇状部6c例如通过两色成型而以软质的树脂与前围上盖板6一体成型地形成。
通过该结构,唇状部6c与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相对地设置。
而且,优选利用唇状部6c的端部从车辆1(参照图1的(a))的前方压紧挡风玻璃10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盖板6上形成有多个卡合爪60。如图2的(b)所示,卡合爪60包括从前围上盖板6的唇状面6b朝后方立起的腿部60a、和腿部60a的端部向上方弯曲并沿唇状面6b延伸地形成的卡定部60b,该卡合爪60的侧面形状呈大致L字形。卡合爪60卡合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下端部上,从而将前围上盖板6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
图3的(a)是表示在挡风玻璃下部件上安装前围上盖板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的(b)是沿图3的(a)的X2-X2线的剖视图。
如图3的(a)所示,在前围上盖板6的唇状面6b的后方(与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卡合爪60。卡合爪60朝唇状面6b的后方突出地形成,并具有向上方弯曲并沿着唇状面6b延伸的卡定部60b(参照图2的(b))。
由于唇状面6b与固定面11a相对地形成,因此卡合爪60的卡定部60b沿着固定面11a延伸。换言之,卡合爪60的端部向上方弯曲,并沿着固定面11a延伸。
这样形成的卡合爪60从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前方卡合在固定面11a的下端部,卡定部60b配置在固定面11a的后方。以唇状面6b从前方与固定面11a相对的方式,将前围上盖板6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
进一步,如图2的(b)所示,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的前方,隔着密封部件12设置有挡风玻璃10,并通过接合剂13进行接合固定,因此,能够以唇状面6b从前方与挡风玻璃10相对的方式,将前围上盖板6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
而且,由于在唇状面6b的上端部形成有朝挡风玻璃10侧稍弯曲的唇状部6c,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由在前围上盖板6的唇状面6b上形成的唇状部6c和卡合爪60一起夹持挡风玻璃10和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
此外,如图2的(b)所示,优选卡合爪60的前端部60d形成在比唇状部6c压紧挡风玻璃10的位置靠挡风玻璃10的下端部侧的位置。
通过该结构,能够缩短卡合在接合固定有挡风玻璃10的固定面11a上的卡合爪60的、从固定部11a的下端部开始的长度。因此,卡合爪60能够容易地卡合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即,能够成为容易将前围上盖板6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的结构。
另外,像前述那样,沿唇状面6b的上端部形成柔软的唇状部6c(参照图2的(b)),通过唇状部6c的端部从车辆1(参照图1的(a))的前方压紧挡风玻璃10(参照图2的(b))。
通过该结构,挡风玻璃10的前围上盖板6侧(前方)与柔软的唇状部6c接触,挡风玻璃10的挡风玻璃下部件11侧(后方)与密封部件12及接合剂13接触。
即,前围上盖板6和挡风玻璃下部件11隔着柔软的唇状部6c、密封部件12和接合剂13夹持挡风玻璃10。因此,即使前围上盖板6和挡风玻璃下部件11以较强的力夹持挡风玻璃10,也由于唇状部6c、密封部件12及接合剂13构成缓冲件,而能够防止挡风玻璃10发生破损。换言之,即使前围上盖板6的唇状部6c和卡合爪60以较强的力夹持挡风玻璃10和挡风玻璃下部件11,也能够防止挡风玻璃10发生破损。
而且,前围上盖板6的唇状部6c和卡合爪60以较强的力夹持挡风玻璃10和挡风玻璃下部件11,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的前围上盖板6发生松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前围上盖板6的振动引起的噪音的产生。
图4是表示卡合爪的形状的图。像前述那样,卡合爪60包括从前围上盖板6的唇状面6b朝后方立起的腿部60a、和腿部60a的端部向上方弯曲并沿唇状面6b延伸地形成的卡定部60b,该卡合爪60的侧面形状呈大致L字形。而且,由卡合爪60的卡定部60b和唇状部6c(参照图2的(b))夹持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和挡风玻璃10(参照图3的(a))。
进一步,优选在卡合爪60上形成加强肋60c,以对卡合爪60进行加强。对加强肋60c的形状没有限定,例如沿腿部60a的立起方向和卡定部60b的延伸方向,在腿部60a和卡定部60b的两端部附近以壁状立起而形成。
另外,可以以将在腿部60a和卡定部60b的两端部形成的加强肋60c连接的方式形成加强肋60c。
进一步,可以以使形成于腿部60a的加强肋60c延长的方式,使前围上盖板6的唇状面6b以壁状立起而形成加强肋60c。
通过设置这种形状的加强肋60c,能够有效地抑制卡定部60b向从前围上盖板6的唇状面60b离开的方向发生变形,从而能够抑制唇状面6b与卡定部60b之间的间距的扩大。即,能够抑制卡合爪60向使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和挡风玻璃10(参照图2(b))的夹持解除的方向发生变形。
因此,能够抑制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的前围上盖板6发生松动。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由前围上盖板6的振动引起的噪音的产生。
另外,通过在卡合爪60上形成加强肋60c,能够抑制例如在制造前围上盖板6时卡合爪60的变形,因此能够降低卡合爪60的设计误差。因此,能够构成以最佳的力夹持挡风玻璃下部件11和挡风玻璃10(参照图2的(b))的卡合爪60。
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的前围上盖板6发生松动。
如图3的(a)所示,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上设置有定位部14。定位部14是对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的前围上盖板6的左右方向进行定位的部件,定位部14例如从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的下端部沿着前围上盖板6的唇状面6b以舌片状延伸形成。
并且,在定位部14上形成至少一个定位孔14a。
另外,在前围上盖板6上,与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定位部14上形成的定位孔14a的位置对应地形成有定位爪61。
定位爪61例如与卡合爪60的形状相同,如图3的(b)所示,在将前围上盖板6安装到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时,定位爪61贯穿于定位孔14a中,从而卡合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固定面11a上。
优选定位孔14a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是,尽量减小相对于卡合爪6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间隙。
根据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确定定位爪61相对于定位孔14a的左右位置。
并且,如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通过形成使定位爪61贯穿在定位孔14a中的结构,前围上盖板6的上端部侧能够获得好的相对于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左右方向的定位精度,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前围上盖板6的上端部侧相对于挡风玻璃下部件11被在左右方向上错位地安装。
此外,定位爪61的形状只要是能够贯穿于定位孔14a中的突起状即可,不限于与卡合爪60相同的形状。
像前述那样,前围上盖板6是设置在挡风玻璃10的外侧的外装部件,尤其上端部侧是容易从外部被观察到的部位,因此,若前围上盖板6的上端部侧相对于挡风玻璃下部件11被在左右方向上错位地安装,则外观美感变差,车辆1(参照图1的(a))的商品品质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a)和(b)所示,是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设置定位部14,并在前围上盖板6上形成定位爪61的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前围上盖板6相对于挡风玻璃下部件11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精度,从而能够抑制商品品质的降低。
另外,在例如将前围上盖板6安装到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的工序中,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前围上盖板6的上端部侧相对于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对位,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能够防止例如因在车辆1(参照图1的(a))的行驶中产生的振动而使前围上盖板6的上端部侧在左右方向上发生错位。因此,能够抑制因长期使用而导致的商品品质的降低。
像上述那样,如图2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在前围上盖板6上形成卡合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的卡合爪60,将该卡合爪60卡合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从而以夹持挡风玻璃10和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方式将前围上盖板6安装到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
进一步,构成这样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在前围上盖板6上形成柔软的唇状部6c,通过唇状部6c和设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的密封部件12夹持挡风玻璃10。
根据该结构,能够由柔软的唇状部6c和密封部件12夹持挡风玻璃10,即使在前围上盖板6和挡风玻璃下部件11以较强的力夹持挡风玻璃10的情况下,也由于唇状部6c和密封部件12成为缓冲件,而能够防止挡风玻璃10发生破损。
因此,即使是前围上盖板6的卡合爪60以较强的力夹持挡风玻璃10和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结构,也能够在挡风玻璃10不发生破损的情况下,形成以较强的力夹持挡风玻璃10和挡风玻璃下部件11的卡合爪60。
这样,能够有效地抑制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的前围上盖板6发生松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围上盖板6的卡合爪60上形成加强肋60c。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卡合爪60的刚性,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安装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的前围上盖板6发生松动。
因此,具有能够防止由松动的前围上盖板6的振动引起的噪音的产生这样优良的效果。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挡风玻璃下部件11上设有定位部14,根据该结构,具有能够提高前围上盖板6相对于挡风玻璃下部件11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精度,从而能够抑制车辆1(参照图1的(a))的商品品质的降低这样的优良效果。

Claims (3)

1.一种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包括:
挡风玻璃下部件,配置在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后方,并具有对所述挡风玻璃的下部进行接合固定的固定面;和
前围上盖板,配置在所述挡风玻璃的前方,并具有从前方压紧所述挡风玻璃的柔软的唇状部,
将所述前围上盖板安装在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上,使得所述固定面与所述唇状部隔着所述挡风玻璃相对且所述唇状部从前方压紧所述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使形成在所述前围上盖板后方的卡合爪的端部沿所述固定面弯曲,
以由所述唇状部和所述卡合爪夹持所述固定面和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的方式,将所述卡合爪卡合在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上,从而将所述前围上盖板安装在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上,
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具有从所述固定面的端部以舌片状延伸并具有定位孔的定位部,
在将所述前围上盖板安装在所述挡风玻璃下部件上的状态下,形成于所述前围上盖板上的定位爪贯穿在所述定位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爪上形成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用于抑制所述卡合爪向使所述固定面和所述挡风玻璃的夹持解除的方向发生变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爪形成在比所述唇状部压紧所述挡风玻璃的位置靠所述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侧的位置。
CN2009101493753A 2008-08-01 2009-06-18 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 Active CN1016381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9459A JP4616902B2 (ja) 2008-08-01 2008-08-01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支持部構造
JP2008-199459 2008-08-01
JP2008199459 2008-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8111A CN101638111A (zh) 2010-02-03
CN101638111B true CN101638111B (zh) 2011-06-08

Family

ID=4161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93753A Active CN101638111B (zh) 2008-08-01 2009-06-18 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16902B2 (zh)
CN (1) CN1016381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93444B (en) * 2011-08-01 2013-12-11 Nihon Plast Co Ltd Structure of mounting cowl-top cover
JP6004182B2 (ja) * 2013-02-07 2016-10-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ピラーの空気騒音低減構造
WO2014196747A1 (ko) * 2013-06-05 2014-12-11 주식회사 성창오토텍 자동차용 카울탑 커버
WO2015068814A1 (ja) 2013-11-11 2015-05-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ウル構造
CN108081921B (zh) * 2016-11-22 2022-08-09 标致雪铁龙集团 一种后挡风玻璃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JP6580110B2 (ja) * 2017-11-21 2019-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7240795B2 (ja) * 2019-03-26 2023-03-1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N111731389B (zh) * 2020-05-25 2022-09-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3151A (zh) * 1999-12-21 2003-04-23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车窗玻璃与相邻元件的连接
EP1564114A2 (en) * 2004-02-13 2005-08-17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cowl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576A (ja) * 1982-07-14 1984-01-25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カウル構造
JPH0240675U (zh) * 1988-09-13 1990-03-20
JPH02175473A (ja) * 1988-12-28 1990-07-06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カウル構造
JP2000006732A (ja) * 1998-06-25 2000-01-11 Honda Motor Co Ltd カウルトップの取付構造
JP3788579B2 (ja) * 2001-01-17 2006-06-2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カバー成形用金型と、カウルカバ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3151A (zh) * 1999-12-21 2003-04-23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车窗玻璃与相邻元件的连接
EP1564114A2 (en) * 2004-02-13 2005-08-17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cowl structur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2-175473A 1990.07.06
JP平2-40675U 1990.03.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36641A (ja) 2010-02-18
CN101638111A (zh) 2010-02-03
JP4616902B2 (ja)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8111B (zh) 挡风玻璃支承部结构
CN1958345B (zh) 保险杠固定用具及保险杠的安装结构
US8602487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hinge cover on vehicle
JP5347313B2 (ja)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US20150091331A1 (en) Cowl top cover
US20130193716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7988224B2 (en) Cowl cove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2001364A (zh) 前罩板
JP6202743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CN102039934A (zh) 车身前部构造
JP2015024664A (ja) カウルルーバ
JP5472699B2 (ja)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CN111845289A (zh) 车门结构及车辆
JP2014213703A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2006248405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4770352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5122373B2 (ja) 組立式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5105236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
JP4751863B2 (ja) 自動車のカウルボックス構造
US7452022B2 (en)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1065452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4053488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構造
JP3974097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構造
KR100882499B1 (ko) 카울 탑 커버의 마운팅구조
JP2009107365A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