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8010B - 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打印控制方法及标签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打印控制方法及标签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8010B
CN101638010B CN2009101650858A CN200910165085A CN101638010B CN 101638010 B CN101638010 B CN 101638010B CN 2009101650858 A CN2009101650858 A CN 2009101650858A CN 200910165085 A CN200910165085 A CN 200910165085A CN 101638010 B CN101638010 B CN 101638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wide
record
label
de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50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8010A (zh
Inventor
斋川隆史
西村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958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097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38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8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0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在进行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时,在输送路线上由纸宽检测器不仅一次而且至少两次进行沿纸宽方向扫描的纸宽检测动作,而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纸宽检测动作之间,将记录纸输送比标签间间隔的间隔长长且比各标签的标签长短的输送量L。而且,采用第一次和第二次中检测到记录纸的左侧的位置的两个位置中位于更左侧的位置。同样地,采用第一次和第二次中检测到记录纸的右侧的位置的两个位置中位于更右侧的位置。另外,在各次的纸宽检测动作中,在包含记录纸的纸宽的范围内进行扫描,检测该扫描范围的反射率或透射率的变化点,判定该检测到的变化点中最左侧的变化点为记录纸的左端位置,以最右侧的变化点为记录纸的右端位置来判定记录纸的纸宽。

Description

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打印控制方法及标签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精度良好地检测记录纸的纸宽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及基于由该纸宽检测方法检测到的纸宽在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的标签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以及标签打印机。 
背景技术
目前以来,使用的是在长的衬纸上以一定的间隔粘贴有标签的标签纸等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的打印机。这种打印机中,在输送记录纸的输送路线上进行纸宽检测器的检测动作,检测记录纸的衬纸或标签的宽度,基于检测结果控制打印机的各部进行打印。对于纸宽检测器而言,用光学传感器等向记录纸的衬纸及标签照射检查光,检测透过这些部分的光,或检测在这些部分反射返回的光,由此检测记录纸的衬纸部分及标签部分的宽度。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图像传感器头和反射部件配置在标签的上下的打印装置。图像传感器头以300dpi的密度排列光学元件,图像传感器头和反射部件比标签宽度较宽形成。根据这种构成,通过从图像传感器头向标签照射检查光,且用图像传感器头的各光学元件检测在反射部件或标签上反射而返回来的光,可以检测宽度不同的各种标签。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6515号公报 
在沿纸宽方向扫描记录纸并基于反射率或透射率的变化检测记录纸的宽度的方法中,不能将记录纸的污垢及损伤、冲孔等造成的反射率的变化或透射率的变化和记录纸的端部的反射率的变化或透射率的变化区别开,有可能发生误检测。 
另外,用透明衬纸及发黑的衬纸等反射率低的衬纸的记录纸由于反射于衬纸而返回来的反射光的级别低,因此难以检测衬纸的端部的反射率的变化点。同样地,用透明衬纸等透射率高的衬纸的记录纸难以检测衬纸的端部的透射率的变化点。因此,有可能发生不能检测记录纸的端部的主要的检测错误及误检测。 
在此,在难以检测上述那种端部的衬纸上粘贴有标签的标签用纸在纸宽检测位置上存在标签时进行纸宽检测的情况下,至少可以检测标签的宽度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在标签间间隔(标签和标签之间的衬纸部分)位于纸宽检测位置时进行纸宽检测的情况下,衬纸的端部也好,标签的端部也好都不能检测,有可能发生不能检测纸宽的主要的错误。 
另外,冲切标签用纸沿着标签的外周在脱模时形成有冲切(脱模)的加工痕迹即切槽。因此,切槽部分的反射率急剧变化,当切槽部分为衬纸的端部时,有可能误识别。尤其是,在冲切标签用纸为在难以检测透明衬纸及发黑的衬纸等那种端部的衬纸上粘贴有标签的构成的情况下,发生这种误识别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误判定标签的左右的仅衬纸的部分(所谓的余边部、制造工序中除去多余的标签部位的部分)的宽度为记录纸的宽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此点而开发的,其一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纸宽检测器比目前更准确地判定记录纸的纸宽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及标签打印机。 
另外,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基于所判定的纸宽进行比目前更准确的打印控制的标签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及标签打印机。 
为了实现上述及其它的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纸宽检测工序,在输送衬纸的表面能够剥离地粘贴有标签的记录纸的输送路线上的规定位置,使纸宽检测器沿纸宽方向扫描,检测所述记录纸的左端位置及右端位置;记录纸输送工序,将所述记录纸输送比所述标签的输送方向长度短且比所述标签间的间隔长的输送量;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使所述纸宽检测器沿所述纸宽方向扫描,检测所述记录纸的左端位置及右端位置;纸宽判定工序,基于所述第一纸宽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及第二纸宽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所述记录 纸的纸宽。 
在记录纸为标签纸的情况下,在只进行一次检测动作的纸宽检测方法中,具有在标签间间隔位于纸宽检测位置时进行检测动作的可能性。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假定标签间间隔存在,至少进行两次检测动作,在两次检测动作之间,将记录纸输送至少比标签间间隔长长且比标签长短的输送量。因此,至少一次就可以得到标签位于纸宽检测位置时的检测值。由此,在纸宽检测器中即使是使用难以检测端部的衬纸的记录纸,至少可以检测标签的宽度的可能性也高。因此,难以发生不能检测纸宽之类的错误(纸宽检测的失败)。因此,可以比目前更准确地检测纸宽。 
在此,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构成中,在所述纸宽判定工序中,采用所述第一及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的各左端位置中位于最左侧的位置作为所述记录纸的左端位置,采用所述第一及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的各右端位置中位于最右侧的位置作为所述记录纸的右端位置。 
或者,在所述纸宽判定工序中,将由所述第一纸宽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的所述左端位置及所述右端位置算出的第一纸宽、和由所述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的所述左端位置及所述右端位置算出的第二纸宽进行比较,采用大的一方作为所述记录纸的纸宽。 
这样,根据采用比较两次纸宽检测结果的方法,只要两次中的哪一次都可以检测到准确的纸宽,就可以采用其值。因此,可以比目前更准确地检测纸宽。另外,根据将两次检测结果的各左端位置和各右端位置进行比较的方法,只要两次中的哪一次都可以检测到准确的右端位置或左端位置,就可以采用其值。因此,可以提高右端位置或左端位置的检测精度,可以比单纯地比较纸宽彼此更准确地检测纸宽。 
另外,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构成中,在所述第一纸宽检测工序及所述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中,能够以所述纸宽检测器的扫描范围为包含在所述输送路线上输送的所述记录纸的最大纸宽的范围,能够以所述纸宽检测器的输出中呈现规定量以上的变化的扫描位置中最左侧的位置为所述左端位置进行检测,以最右侧的位置为所述右端位置进行检测。 
或者,在所述第一纸宽检测工序及所述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中,也能够以所述纸宽检测器的扫描范围为包含在所述输送路线上输送的所述记录 纸的最大纸宽的范围,能够以所述纸宽检测器的输出中呈现规定量以上的变化的扫描位置中所述纸宽检测器的扫描方向上的最初的位置为所述记录纸的一端位置进行检测,以该扫描方向上的最后的位置为所述记录纸的另一端位置进行检测。 
另外,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输送衬纸的表面能够剥离地粘贴有标签的记录纸的输送路线上的规定位置,在包含所述记录纸的最大纸宽的整个范围使纸宽检测器沿纸宽方向扫描,以所述纸宽检测器的输出中呈现规定量以上的变化的扫描位置中最左侧的位置为所述记录纸的左端位置进行检测,以最右侧的位置为所述记录纸的右端位置进行检测。 
或者,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纸宽检测工序,在输送衬纸的表面能够剥离地粘贴有标签的记录纸的输送路线上的规定位置,在包含所述记录纸的最大纸宽的整个范围使纸宽检测器沿纸宽方向扫描,以所述纸宽检测器的输出中呈现规定量以上的变化的扫描位置中所述纸宽检测器的扫描方向上的最初的位置为所述记录纸的一端位置进行检测,以该扫描方向上的最后的位置为所述记录纸的另一端位置进行检测。 
这样,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中,按照超过记录纸的最大纸宽的方式设定纸宽检测器的扫描范围,检测该扫描范围的纸宽检测器的输出值的变化点。而且,分别以最接近扫描范围的左端和右端的输出值的变化点为记录纸的左端及右端。或者,以扫描该扫描范围时的扫描方向的最初的输出值的变化点和最后的输出值的变化点为记录纸的端位置。当记录纸上有污垢及损伤、冲切产生的切槽等时,在该部位,纸宽检测器的输出值变化大,最终作为输出值的变化点进行检测。但是,在这种污垢及损伤更左侧或右侧,未必存在记录纸的端部的输出值的变化点,因此,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方法,在以污垢及损伤、冲切产生的切槽等的位置为记录纸的左端或右端的位置时,误识别的可能性低。因此,只要以记录纸的端部为纸宽检测器的输出值的变化点进行检测,就可以准确地检测记录纸的端位置并准确地判定纸宽。由此,提高纸宽的检测精度。 
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构成为,包括定位工序,按照将所述记 录纸的打印开始位置定位在打印头的位置的方式,沿着所述输送路线向前方输送所述记录纸,在通过所述定位工序将所述记录纸的打印开始位置定位之后,进行所述第一纸宽检测工序,在所述记录纸输送工序中,将所述记录纸向反方向输送预定的量,将位于所述记录纸的先头的所述标签的预定的打印开始位置定位在打印头的位置。根据该构成,可以和定位动作联动进行纸宽检测。 
在此,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中,所述纸宽检测器为光学方式的反射式检测器,优选将该纸宽检测器搭载在用于使打印头沿所述纸宽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上。据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进行纸宽检测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中,将所述记录纸制成在透明衬纸上粘贴有通过冲切加工而脱模而成的标签的冲切标签用纸,作为所述透明衬纸,可以使用沿着所述标签的外周端缘形成有由冲切加工得到的规定深度的加工痕迹的透明衬纸。当具有冲切加工得到的加工痕迹时,在该部位,纸宽检测器的输出值变化大,该位置作为输出值的变化点进行检测。但是,本发明中,由于在比该部位更靠扫描范围的端部检测衬纸的端部的输出值的变化点,因此将冲切加工得到的加工痕迹误识别为记录纸的左端或右端的可能性低。因此,可以防止冲切加工引起的纸宽的误检测。 
接着,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包括: 
纸宽判定工序,通过纸宽检测方法来判定所述记录纸的纸宽; 
用纸尺寸判定工序,将由该纸宽判定工序得到的判定纸宽、和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记录纸的指定纸宽进行比较,在该指定纸宽和所述判定纸宽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用纸尺寸错误。 
另外,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包括屏蔽处理工序,将所述判定纸宽、和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指定打印宽度进行比较,在该指定打印宽度大于所述判定纸宽的情况下,进行至少从所述判定纸宽溢出的部分的所述打印数据的屏蔽处理(非打印处理)。 
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打印控制方法通过如此将由上述的纸宽检测方法判定的记录纸的纸宽和记录纸的纸宽进行比较,可以更准确地判定用纸尺寸错误。另外,在用纸尺寸错误时,通过以至少不将从纸宽 溢出的部分的打印数据打印的方式进行处理,可以防止油墨造成的压板的污染。 
接着,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纸宽检测器; 
搭载有该纸宽检测器的滑架及滑架输送机构; 
输送记录纸的记录纸输送机构; 
控制所述记录纸输送机构、所述滑架输送机构、及所述纸宽检测器并通过上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判定所述记录纸的纸宽的控制部。 
另外,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中,所述控制部可以进行上述的标签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的打印控制。 
根据该构成,可以比目前更准确地判定记录纸的纸宽,基于所判定的纸宽,可以控制标签打印机的各部。另外,可以比目前更准确地进行用纸尺寸错误的判定及打印数据的屏蔽处理等。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开标签打印机的开闭盖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标签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4是表示标签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 
图5A、图5B是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用纸尺寸错误的判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打印数据的屏蔽区域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8对适用了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及其纸宽检测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构成)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喷墨方式的标签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将标签打印机的开闭盖全打开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标签打印 机1具有作为整体制成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打印机主体2、安装于该打印机主体2的前面的开闭盖3。在打印机主体2的外装壳体2a的前面形成有规定宽度的排出口4。在排出口4的下侧排纸导向件5向前方突出,在该排纸导向件5的侧方配置有盖开闭杆6。在外装壳体2a的排纸导向件5及盖开闭杆6的下侧形成有滚筒纸出入用的矩形的开口部2b,该开口部2b由开闭盖3封锁定。 
操作盖开闭杆6时,解除开闭盖3的锁定。当锁定解除后将排纸导向件5拉向前方时,开闭盖3以其下端部为中心向前方回旋,打开至大致水平。打开开闭盖3后,如图2所示,形成于打印机内部的滚筒纸收纳部11成为开放状态,同时从滚筒纸收纳部11到排纸口4的输送路线A(图3所示的粗点划线)成为开放状态。另外,图2中省略了开闭盖3的罩壳及盖开闭杆6。 
图3是表示标签打印机1的内部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在滚筒纸收纳部11以朝向打印机宽度方向(プリンタ幅方向)的横置状态可滚动地收纳有滚筒纸12。滚筒纸12将一定宽度的长条状的记录纸12a卷绕成滚筒状。 
在滚筒纸收纳部11的上侧配置有水平地安装在打印机主体框架10的上端的头单元框架13。在头单元框架13上配置有喷墨头14、搭载有喷墨头14的滑架15、引导滑架15向打印机宽度方向移动的滑架导向轴16。滑架导向轴16水平地架设在打印机宽度方向上。喷墨头14以油墨喷嘴面14a向下的方式搭载在滑架15上。另外,在头单元框架13上配置有用于使滑架15沿着滑架导向轴16往复移动的滑架电动机17及具有同步带18的滑架输送机构。 
在喷墨头14的下侧,沿打印机宽度方向水平地延伸的压板19和油墨喷嘴面14a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配置,由压板19确定喷墨头14的打印位置。在压板19的后端安装有向下方弯曲的张紧导向件20。张紧导向件20通过弹力被向上方施力。 
在压板19的后侧(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在打印机宽度方向上水平地架设有后侧送纸辊21及后侧压纸辊22。后侧压纸辊22经由记录纸12a从上侧以规定的按压力按压在后侧送纸辊21上。另外,在压板19的前端侧 (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前侧送纸辊23及前侧压纸辊24。前侧压纸辊24经由记录纸12a从上侧按压在后侧送纸辊23上。后侧送纸辊21及前侧送纸辊23由搭载在打印机主体框架10上的送纸电动机25同步地旋转驱动。 
从收纳在滚筒纸收纳部11的滚筒纸12抽出的记录纸12a在通过张紧导向件20被赋予规定的张力的状态下,沿着经由打印位置的输送路线A被拉出,调整为从排出口4拉出于打印机外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驱动控制送纸电动机25时,后侧送纸辊21及前侧送纸辊23旋转,将记录纸12a每次按一定输送量送纸。而且,和记录纸12a的送纸同步地驱动喷墨头14,在通过打印位置的记录纸12a的表面进行打印。之后,将打印完成的记录纸12a在从排出口4排出后的状态下停止输送,由配置于排出口4附近的自动切刀28将记录纸12a的打印部分切断,发行打印完成的记录纸片。 
(记录纸的构成) 
如图5A、图5B所示,记录纸12a具有长条状的剥离纸12b、以可剥离的状态粘贴在该表面的相对于检查光非透射即不透明的标签12c。剥离纸12b为后述的各检测器的检查光的反射率低的衬纸,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将透射检查光的树脂制薄膜及合成纸等原材料加工成一定宽度的长条的连续纸状的透明衬纸。标签12c为由白色等不透明的原材料构成的密封标签,对标签12c的表面实施了适合喷墨打印的表面加工。各标签12c以记录纸12a的纵向方向(输送方向)的长度即标签长La为一定的方式形成,且以标签间的间隔G(标签和标签之间的衬纸部分)的输送方向的长度即间隔长Lb为一定的方式配置。 
记录纸12a为冲切标签用纸,标签12c在粘贴于剥离纸12b的状态下通过冲切加工脱模而成。因此,在剥离纸12b上,沿着标签12c的边缘形成有冲切(脱模)得到的狭缝状的加工痕迹。标签12c粘贴在衬纸即剥离纸12b的纸宽方向的中央,标签12c的宽度比剥离纸12b的宽度稍短。因此,在标签12c的左右只剩下宽度窄的剥离纸12b的部分(所谓的余边部、制造工序中除去多余的标签部位的部分)。 
(检测器的构成) 
在输送路线A的喷墨头14更上游侧的记录纸检测位置配置有纸检测器26。纸检测器26由反射式光敏传感器或透射式光敏传感器构成,利用来自拉出在输送路线A上的记录纸12a的反射光或透射光,检测记录纸12a的有无或记录纸12a的用纸种类。 
在输送路线A的上方配置有搭载在滑架15上的编码传感器27。编码传感器27在和沿滑架15的往复移动范围延伸的线性标度的组合下作为线性编码器发挥功能,作为用于检测滑架15及喷墨头14的打印机宽度方向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器发挥功能。另外,利用编码传感器27和线性标度直接检测滑架15及喷墨头14的移动量,取而代之,也可以基于滑架电动机17的旋转量的检测值,算出滑架15及喷墨头14的打印机宽度方向的移动量,从而掌握滑架15及喷墨头14的打印机宽度方向的位置。 
另外,在滑架15上的与记录纸12a的记录面对置的位置搭载有纸宽检测器29。纸宽检测器29由反射式光敏传感器构成,与滑架15向打印机宽度方向(纸宽方向)的移动联动进行检测动作。纸宽检测器29向纸宽检测位置B照射红外线或可见光等检查光,利用来自压板19或记录纸12a的反射光,检测位于压板19上的纸宽检测位置B的构成记录纸12a的剥离纸12b的左端及右端、记录纸12a上的标签12c的左端及右端。 
(控制系统) 
图4是表示标签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标签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以具有CPU、ROM、RAM等的控制部30为中心而构成。经由未图示的收发信部,从主装置32等上位设备(计算机等外部装置),向控制部30供给打印数据及指令等。控制部30基于来自主装置32等的打印指令,控制送出滚筒纸的送纸机构及滑架输送机构等各部的驱动,执行送纸动作及打印动作。 
在控制部30的输出侧经由头驱动器14b连接有喷墨头14,控制部30经由头驱动器14b驱动控制喷墨头14。另外,在控制部30的输出侧经由电动机驱动器17a及电动机驱动器25a连接有滑架电动机17及送纸电动机25,控制部30经由电动机驱动器25a、17a驱动控制送纸电动机25及滑架电动机17。控制部30通过累计向送出方向驱动控制送纸电动机25的步进数或旋转量来算出记录纸12a的规定的输送量。 
在控制部30的输入侧连接有纸检测器26。控制部30基于纸检测器26的检测输出,在输送路线A上的设置有纸检测器26的记录纸检测位置,进行输送路线A上的有无记录纸纸12a的检测动作。或者,在记录纸检测位置,进行判别装填于滚筒纸收纳部11的用纸的种类(标签长La、间隔长Lb等)的用纸判别动作。例如,将从滚筒纸12拉出并调整在输送路线A上的记录纸12a输送规定量,基于输送中的纸检测器26的检测输出,判别记录纸12a的用纸的种类。控制部30基于已判别的用纸的种类控制标签打印机1的各部,由此进行对各用纸的最佳打印动作。 
另外,在控制部30的输入侧连接有编码传感器27及纸宽检测器29。控制部30通过驱动控制滑架输送机构,而在调整在输送路线A上的记录纸12a上,边使喷墨头14及滑架15沿纸宽方向移动,边进行纸宽检测器29的检测动作。控制部30通过将纸宽检测器29的检测输出和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检测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反射率的变化点。而且,通过基于编码传感器27的输出掌握检测到的反射率的变化点的位置,来检测记录纸12a的纸宽。或者,检测从滑架15的起始点到记录纸12a的左端或右端的距离。 
(纸宽检测处理) 
图5A、图5B是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的说明图,图6是纸宽检测处理的流程图。标签打印机1的控制部30在接通电源或更换用纸时,为了对下面的打印动作作准备,则进行将记录纸12a的前端部分定位在喷墨头14的打印头位置C的定位动作。尤其是,当将打印头位置C定位在标签12c的前端时,可以立即从标签12c的前端起进行打印。而且,与该定位动作联动,进行记录纸12a的纸宽检测,根据检测到的纸宽,控制标签打印机1的各部。 
图5A表示通过定位动作将记录纸12a上的标签12c的前端定位在压板19上的打印头位置C的状态。另外,在将标签12c的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制成空白的情况下,按照空白部分达到在打印头位置C的更下游侧溢出的状态的方式将标签12c定位。 
在标签打印机1中,将纸宽检测器29检测到的纸宽检测位置B设定在输送路线A的打印头位置C的更上游侧。在此,在图5A所示的定位完 成状态下,到达纸宽检测位置B的是标签12c的部分,还是标签间间隔G的部分,根据各标签12c的标签长La和标签间间隔G的间隔长Lb来决定。在图5A中,表示定位完成时标签间间隔G的部分到达纸宽检测位置B的状态。 
控制部30在图5A所示的定位完成状态下停止记录纸12a后,开始纸宽检测处理。首先,在图6的步骤S1,进行第一次纸宽检测动作。在第一次纸宽检测动作中,使滑架15以一定速度从位于其可动范围的左端的起始点开始向右侧移动。然后,由纸宽检测器29扫描位于纸宽检测位置B的压板19的表面或记录纸12a的表面,检测纸宽方向的各位置的反射率。而且,如果滑架15到达可动范围的右端,就终止第一次检测动作。控制部30判定纸宽方向的各位置上有否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反射率的变化,检测反射率变化到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变化点。然后,判定这种变化点中位于最左侧的变化点的位置为记录纸12a的左端的位置,判定位于最右侧的变化点的位置为记录纸12a的右端的位置。换言之,判定扫描方向的最初的变化点的位置为记录纸12a的左端的位置,判定扫描方向的最后的变化点的位置为记录纸12a的右端的位置。另外,在使扫描方向相反时,只要判定扫描方向的最初的变化点的位置为记录纸12a的右端的位置,且判定扫描方向的最后的变化点的位置为记录纸12a的左端的位置即可。 
在该检测动作中,搭载于滑架15的纸宽检测器29至少从压板19的左端侧的第一位置P1到压板19的右端侧的第二位置P2的区间进行扫描,检测从第一位置P1到第二位置P2的区间的反射率的变化点。在此,第一位置P1设定为位于最大纸宽的记录纸12a的左端的更左侧,第二位置P2设定为位于最大纸宽的记录纸12a的右端的更右侧。 
接着,控制部30进入图6的步骤S2,通过使送纸电动机25反转规定量将记录纸12a向反方向输送输送量L。在此,输送量L为由标签长La和间隔长Lb的关系确定的尺寸,设定为:La>L>Lb。另外,通常,标签间间隔G比标签长短,因此,如上所述,只要确定输送量L即可,但在La≤Lb的情况下,只要以L>Lb+Lc(Lc<La)的方式确定即可。 
图5B是结束了步骤S2的输送处理时的状态。这样,通过将记录纸12a向反方向送纸成为La>L>Lb的输送量L,在图5A的定位完成状态 下,位于纸宽检测位置B的更下游侧的标签12c的靠后端的部分到达纸宽检测位置B。 
接着,控制部30进入图6的步骤S3,进行第二次纸宽检测动作。即,使第一次纸宽检测动作中移动到可动范围的右端的滑架15返回到左端的起始点之后,进行和第一次纸宽检测动作同样的检测动作。由此,再次检测位于纸宽检测器29的扫描范围内的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反射率的变化点。然后,判定位于最左侧的反射率的变化点的位置为记录纸12a的左端的位置,判定位于最右侧的反射率的变化点的位置为记录纸12a的右端的位置。 
在第二次纸宽检测动作结束后,控制部30进入图6的步骤S4,进行用于使步骤S2中向反方向输送去的记录纸12a再返回到打印开始位置的输送动作。即,通过使送纸电动机25正转规定量来将记录纸12a向正方向输送输送量L。 
而且,最后,控制部30在图6的步骤S5,基于第一次和第二次纸宽检测动作的检测结果,判定记录纸12a的纸宽。具体而言,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纸宽检测动作中分别判定为记录纸12a左端的位置的位置进行比较,采用位于更左侧的一方或更靠近第一位置P1的一方。同样地,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纸宽检测动作中分别判定为右端的位置的位置进行比较,采用位于更右侧的一方或更靠近第二位置P2的一方。然后,判定所采用的左端位置和右端位置的距离为记录纸12a的纸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纸宽检测方法中,不仅进行一次在输送路线A上由纸宽检测器29沿纸宽方向扫描的纸宽检测动作,而且进行两次,而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纸宽检测动作之间,将记录纸12a输送比标签间间隔G的间隔长Lb长且比各标签12c的标签长La短的输送量,因此,至少一次就可以得到标签12c停止在纸宽检测位置B时的纸宽检测结果。 
由于使用透明的剥离纸12b作为衬纸的冲切标签用纸的衬纸部分的反射率低,因此有可能不能用由反射式光敏传感器的纸宽检测器29检测衬纸的端部的反射率的变化点,但根据该方法,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中任一次纸宽检测动作,至少可以检测标签12c部分的宽度。因此,难以发生不能检测纸宽等错误。另外,只要两次中哪一次都可以检测到准确的右端位置或左端位置,就可以采用其值,因此,可以提高记录纸12a的纸宽的检 测精度。因此,可以比目前更准确地检测记录纸12a的纸宽。另外,也可以使纸宽检测次数成为三次以上,从而来检测位于最左侧的左端位置及最右侧的右端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纸宽检测方法中,在至少两次进行的各纸宽检测动作中,扫描从比记录纸12a的左端更左侧的第一位置P1到比记录纸12a的右端更右侧的第二位置P2的范围,检测该扫描范围的反射率的变化点。然后,判定该检测到的变化点中最左侧或距第一位置P1最近的变化点为记录纸12a的左端位置,以最右侧或距第二位置P2最近的变化点为记录纸12a的右端位置来判定记录纸的纸宽。因此,只要以记录纸12a的端部为反射率的变化点进行检测,则即使在此期间检测到记录纸12a的污垢及损伤等的反射率的变化点,也能够判定为不是记录纸12a的端部,可以防止误检测。尤其是,在冲切标签用纸即记录纸12a中,沿着标签12c的外周形成有冲切加工得到的狭缝状的加工痕迹,因此,以标签12c的边缘为反射率的变化点来结束检测的可能性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要进一步检测剥离纸12b的端部在左侧或右侧,就可以准确地检测纸宽。 
另外,在上述方法中,首先,在将记录纸12a输送到定位完成位置之后,进行第一次纸宽检测动作,之后,使记录纸12a反馈(back feed)进行第二纸宽检测动作,但也可以从定位完成位置在正前尺寸L停止记录纸12a的输送,进行第一次纸宽检测动作,之后,在将记录纸12a输送到定位完成位置之后,进行第二次检测动作。如果是这样,就不需要将记录纸12a反馈。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在上述步骤S1、S3的各纸宽检测动作中,算出检测到的左端位置和右端位置的距离作为纸宽,在上述步骤S5中,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纸宽检测动作中算出的纸宽进行比较,判定大的一方的纸宽为记录纸12a的纸宽。 
(打印控制) 
在结束了纸宽检测处理之后,标签打印机1为打印待机状态。然后,当从主装置32接收到打印数据后,进行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用于进行打印的送纸动作及打印动作。此时,控制部30使用由上述的纸宽检测处理检测到的纸宽信息来控制标签打印机1。以下,基于检测到的纸宽信息对打印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部30解析接收到的打印数据,获取打印对象的记录纸12a的纸宽信息。然后,将接收到的纸宽、和由上述的纸宽检测处理检测到的定位完成的记录纸12a的纸宽进行比较,判定定位完成的记录纸12a的纸宽是不是可打印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纸宽。而且,在判定为可打印的情况下,执行打印,在判定为非可打印的情况下,判定为用纸尺寸错误,进行规定的错误处理。 
可打印与否的判定例如:基于如下的判定基准来进行。图7是冲切标签用纸的用纸尺寸错误判定方法的说明图。记录纸12a为用透明的剥离纸12b作为衬纸的冲切标签用纸,因此,有可能以剥离纸12b的端部或标签12c的端部为记录纸12a的端部进行检测。因此,由上述的纸宽检测处理检测到的纸宽X为剥离纸12b的宽度Xa、从标签12c的左端到剥离纸12b的右端的宽度Xb、从剥离纸12b的左端到标签12c的右端的宽度Xc、及从标签12c的左端到右端的宽度Xd这四种图案中的任一种。 
在此,当设标签12c的左右的仅衬纸部分(余边部)的宽度为Y时,假定是测定到上述的四种图案中最窄的宽度即Xd作为纸宽检测值的情况,则由该纸宽检测值假定的纸宽X的最大值为Xd+2Y+Z(Z:纸宽检测器29的检测精度)。因此,在接收到的纸宽大于该最大值时,预测打印数据从记录纸12a发生溢出。因此,控制部30从接收到的纸宽减去检测到的纸宽X,判定减去后的值是否大于2Y+Z。然后,在大于2Y+Z的情况下,判定为用纸尺寸错误,在为2Y+Z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可打印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另外,在检测到的纸宽和接收到的纸宽不一致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作为全部用纸尺寸错误的判定。 
作为判定为用纸尺寸错误时的错误处理的内容,考虑到例如:使标签打印机1成为动作停止状态,向主装置32侧发送错误发生通知,或使标签打印机1主体的错误指示灯亮灯等处理。只要用纸尺寸错误时成为动作停止状态,就可以防止打印数据不能按版面设计打印之类的不良情况,可以抑制无用记录纸及油墨的消耗。 
另外,作为判定为用纸尺寸错误时的错误处理,也可以进行不将从调整好的记录纸12a的宽度溢出的部分的打印数据打印的屏蔽处理。图8是打印数据的屏蔽区域的说明图。在进行屏蔽处理的情况下,假定是检测到 上述四种图案的纸宽检测值中最大宽度即剥离纸12b的宽度Xa的情况。然后,根据Xa-2Y-2Lm算出设标签12c的左右的空白尺寸为Lm时的标签上的打印区域的宽度。而且,判定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打印宽度是否比由上述式算出的打印区域的宽度宽,在宽的情况下,判定从打印区域溢出的部分为屏蔽区域M。具体而言,只剩下打印数据的中央的宽度Xa-2Y-2Lm的部分,以左右端的部分为屏蔽区域M。 
这样,只要以确定屏蔽区域M并不在屏蔽区域M部分喷出油墨的方式控制喷墨头14等,则关于从标签12c的打印区域溢出的打印数据,可以按照不打印的方式进行处理。因此,不会直接将油墨喷出在压板19上,可以防止压板19的油墨造成的污垢。另外,在标签12c上进行无边缘打印的情况下,不需要考虑空白尺寸Lm。另外,如果只要防止油墨向压板19的喷出即可,则关于余边部的宽度Y,也不需要考虑,也可以只是不打印从检测到的记录纸12a的纸宽溢出的部分的打印数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用透明的剥离纸12b作为衬纸的例子的纸宽检测错误的防止及检测精度的提高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是用发黑的衬纸等反射率低的衬纸的标签用纸,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是使用反射式光敏传感器作为纸宽检测器29的例子,但作为纸宽检测器29,也可以使用检测透射记录纸12a的检查光并检测记录纸12a的透射率的透射式光敏传感器或其它的传感器。在使用透射式光敏传感器的情况下,沿着发光元件的扫描范围将受光元件排列等形成受光部就可以。冲切标签用纸采用透明的剥离纸12b为衬纸,因此衬纸部分的透射式光敏传感器的检查光(可见光)的透射率高,难以用透射式光敏传感器检测衬纸部分的端部,但根据上述的纸宽检测方法,和使用反射式光敏传感器的情况同样地,至少可以检测标签12c部分的宽度的可能性较高。因此,不易发生纸宽检测的失败,可以比目前更准确地检测记录纸12a的纸宽。 

Claims (18)

1.一种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纸宽检测工序,在输送衬纸的表面能够剥离地粘贴有标签的记录纸的输送路线上的规定位置,使纸宽检测器沿纸宽方向扫描,检测所述记录纸的左端位置及右端位置;
记录纸输送工序,将所述记录纸输送比所述标签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短且比所述标签间的间隔长的输送量;
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使所述纸宽检测器沿所述纸宽方向扫描,检测所述记录纸的左端位置及右端位置;
纸宽判定工序,基于所述第一纸宽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及第二纸宽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所述记录纸的纸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纸宽判定工序中,
采用所述第一及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的各左端位置中位于最左侧的位置作为所述记录纸的左端位置,
采用所述第一及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的各右端位置中位于最右侧的位置作为所述记录纸的右端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纸宽判定工序中,
将由所述第一纸宽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的所述左端位置及所述右端位置算出的第一纸宽、和由所述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的所述左端位置及所述右端位置算出的第二纸宽进行比较,采用大的一方作为所述记录纸的纸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纸宽检测工序及所述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中,
以所述纸宽检测器的扫描范围为包含在所述输送路线上输送的所述记录纸的最大纸宽的范围,
以所述纸宽检测器的输出中呈现规定量以上的变化的扫描位置中最左侧的位置为所述左端位置进行检测,以最右侧的位置为所述右端位置进行检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纸宽检测工序及所述第二纸宽检测工序中,
以所述纸宽检测器的扫描范围为包含在所述输送路线上输送的所述记录纸的最大纸宽的范围,
以所述纸宽检测器的输出中呈现规定量以上的变化的扫描位置中所述纸宽检测器的扫描方向上的最初的位置为所述记录纸的一端位置进行检测,以该扫描方向上的最后的位置为所述记录纸的另一端位置进行检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定位工序,按照将所述记录纸的打印开始位置定位在打印头的位置的方式,沿着所述输送路线向前方输送所述记录纸,
在通过所述定位工序将所述记录纸的打印开始位置定位之后,进行所述第一纸宽检测工序,
在所述记录纸输送工序中,将所述记录纸向反方向输送预定的量,将位于所述记录纸的先头的所述标签定位在预定的所述打印开始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宽检测器为光学方式的反射式检测器,
该纸宽检测器搭载于用于使打印头沿所述纸宽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纸为在透明衬纸上粘贴有通过冲切加工而脱模而成的标签的冲切标签用纸,
在所述透明衬纸上沿着所述标签的外周端缘形成有由冲切加工得到的规定深度的加工痕迹。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宽检测器为光学方式的反射式检测器,
该纸宽检测器搭载于用于使打印头沿所述纸宽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纸为在透明衬纸上粘贴有通过冲切加工而脱模而成的标签的冲切标签用纸,
在所述透明衬纸上沿着所述标签的外周端缘形成有由冲切加工得到的规定深度的加工痕迹。
11.一种标签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纸宽判定工序,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来判定所述记录纸的纸宽;
用纸尺寸判定工序,将由该纸宽判定工序得到的判定纸宽、和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记录纸的指定纸宽进行比较,在该指定纸宽和所述判定纸宽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用纸尺寸错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屏蔽处理工序,将所述判定纸宽、和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指定打印宽度进行比较,在该指定打印宽度大于所述判定纸宽的情况下,进行至少从所述判定纸宽溢出的部分的所述打印数据的屏蔽处理。
13.一种标签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纸宽检测器;
搭载有该纸宽检测器的滑架及滑架输送机构;
输送记录纸的记录纸输送机构;
控制所述记录纸输送机构、所述滑架输送机构及所述纸宽检测器,并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来判定所述记录纸的纸宽的控制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标签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基于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的打印控制。
15.一种标签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纸宽判定工序,通过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来判定所述记录纸的纸宽;
用纸尺寸判定工序,将由该纸宽判定工序得到的判定纸宽、和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记录纸的指定纸宽进行比较,在该指定纸宽和所述判定纸宽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用纸尺寸错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屏蔽处理工序,将所述判定纸宽、和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指定打印宽度进行比较,在该指定打印宽度大于所述判定纸宽的情况下,进行至少从所述判定纸宽溢出的部分的所述打印数据的屏蔽处理。
17.一种标签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纸宽检测器;
搭载有该纸宽检测器的滑架及滑架输送机构;
输送记录纸的记录纸输送机构;
控制所述记录纸输送机构、所述滑架输送机构及所述纸宽检测器,并通过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来判定所述记录纸的纸宽的控制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标签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基于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标签打印机的打印控制方法的打印控制。
CN2009101650858A 2008-07-30 2009-07-30 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打印控制方法及标签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8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5870 2008-07-30
JP2008195869 2008-07-30
JP2008195870A JP5309767B2 (ja) 2008-07-30 2008-07-30 ラベルプリンタの紙幅検出方法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の印刷制御方法、並びにラベルプリンタ
JP2008-195869 2008-07-30
JP2008195870 2008-07-30
JP2008195869A JP5217737B2 (ja) 2008-07-30 2008-07-30 ラベルプリンタの紙幅検出方法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の印刷制御方法、並びにラベルプリン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5059.6A Division CN102514387B (zh) 2008-07-30 2009-07-30 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8010A CN101638010A (zh) 2010-02-03
CN101638010B true CN101638010B (zh) 2011-12-14

Family

ID=41613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508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8010B (zh) 2008-07-30 2009-07-30 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打印控制方法及标签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17737B2 (zh)
CN (1) CN101638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71357A (ja) * 2011-09-28 2013-04-22 Fujitsu Ltd 印字装置および印字装置における用紙幅方向端部位置の検出方法
JP5982938B2 (ja) 2012-03-28 2016-08-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媒体端部判定方法
CN102653354B (zh) * 2012-04-05 2015-04-29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片状材料传送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JP6167718B2 (ja) * 2013-07-19 2017-07-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ガイド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6509518B2 (ja) * 2014-10-08 2019-05-08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CN104385792A (zh) * 2014-10-22 2015-03-0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打印方法及标签打印机
CN106541714B (zh) * 2015-09-16 2018-09-21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及标签打印机
JP2018144266A (ja) * 2017-03-01 2018-09-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作成装置、ラベルの切断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ラベルの切断処理方法
JP2020157522A (ja) * 2019-03-25 2020-10-01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459679A (zh) * 2021-07-08 2021-10-01 深圳市巨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打印机及自助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65115A2 (en) * 1994-01-28 1995-08-02 Casio Computer Co., Ltd. Apparatus capable of reading and printing images
CN1187423A (zh) * 1996-12-31 1998-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纸宽度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590116A (zh) * 2003-08-27 2005-03-09 冲数据株式会社 媒体宽度检测装置
CN1651256A (zh) * 2004-02-06 2005-08-10 国际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系统的纸宽检测装置及其纸宽检测方法
JP2007216515A (ja) * 2006-02-16 2007-08-30 Brother Ind Ltd 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0942B2 (ja) * 2003-08-26 2011-09-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印刷装置
JP4379366B2 (ja) * 2005-03-29 2009-1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媒体端部検出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08114375A (ja) * 2006-10-31 2008-05-22 Canon Finetech Inc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142899A (ja) * 2006-12-06 2008-06-26 Canon Inc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用紙幅検知方法、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65115A2 (en) * 1994-01-28 1995-08-02 Casio Computer Co., Ltd. Apparatus capable of reading and printing images
CN1187423A (zh) * 1996-12-31 1998-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纸宽度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590116A (zh) * 2003-08-27 2005-03-09 冲数据株式会社 媒体宽度检测装置
CN1651256A (zh) * 2004-02-06 2005-08-10 国际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系统的纸宽检测装置及其纸宽检测方法
JP2007216515A (ja) * 2006-02-16 2007-08-30 Brother Ind Ltd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17737B2 (ja) 2013-06-19
JP2010030752A (ja) 2010-02-12
CN101638010A (zh) 2010-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4387B (zh) 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
CN101638010B (zh) 标签打印机的纸宽检测方法、打印控制方法及标签打印机
US8191984B2 (en) Recording medium detection method and label printer
US9079440B1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inoperative inkjets in printheads ejecting clear ink using a light transmitting substrate
RU2641451C2 (ru) Система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чернильных стержней
US9139024B2 (en) Sensor positioning system
CN103832096B (zh) 单票发行装置及单票发行方法
US20150283806A1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Inoperative Inkjets In Printheads Ejecting Clear Ink Using A Rotating Member Having A Light Transmitting Surface
KR101430301B1 (ko) 프린터 장치 및 프린터 헤드
CN101638013B (zh) 打印机中的打印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JP4697418B2 (ja) トレイ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181909B2 (ja) プリンタの再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
US20150273912A1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Inoperative Inkjets I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Printing Using A Digital Camera And Strobe Light
JP5309767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の紙幅検出方法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の印刷制御方法、並びにラベルプリンタ
JP2009208418A (ja) プリンタの印刷用紙交換方法
US9694574B2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inoperative inkjets in printheads ejecting clear ink using thermal substrates
JP5609999B2 (ja) プリンタの再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
US8593498B2 (en) Medium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 medium processing device
KR101022196B1 (ko) 강재 마킹 장치
JP2009249112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の紙幅検出方法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
CN108621604B (zh) 印刷装置
JP2007216402A (ja) 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