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7078B - 植苗机 - Google Patents

植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7078B
CN101637078B CN2009101647802A CN200910164780A CN101637078B CN 101637078 B CN101637078 B CN 101637078B CN 2009101647802 A CN2009101647802 A CN 2009101647802A CN 200910164780 A CN200910164780 A CN 200910164780A CN 101637078 B CN101637078 B CN 101637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sensor
ridge
plantation
f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47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7078A (zh
Inventor
胜野志郎
村并昌实
大久保嘉彦
黑濑英明
土井宏贵
山根畅宏
东幸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37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7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7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7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苗机。为了进行植苗机的上下控制和起伏控制,设置检测车体距离农田面的上下高度的高度传感器和检测左右方向的倾斜的倾斜传感器。作为该倾斜传感器一般公知有振动器结构的传感器,但该倾斜检测的精度和灵敏度的调节困难,而且控制结构复杂。本发明的植苗机设有变更左右车轮的相对高度并控制机体的左右倾斜的旋转驱动器、和上下动作而将苗栽种在农田上的左右苗栽种漏斗,设置镇压根据该左右各苗栽种漏斗的左右各苗栽种位置的可上下运动的左右镇压工具(4),空出间隔地设置与该左右镇压工具的上下运动分别联动而动作的左右传感器臂(47),并设置用该左右的传感器臂的间隔的变动检测机体的倾斜并使旋转驱动器动作的车体姿势控制装置。

Description

植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控制车体姿势的姿势控制装置的植苗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技术:使具有左右的行驶车轮的左右车轮盒通过接地传感器的检测而上下运动并对车体进行上下控制的同时,通过用倾斜传感检测车体的左右倾斜,使一侧的车轮盒上下运动而对车体进行起伏控制的姿势控制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46661号公报
为了进行植苗机的上下控制或起伏控制,设置检测车体距离农田面的上下高度的高度传感器和检测左右方向的倾斜的倾斜传感器。并且,作为该倾斜传感器,一般公知的有振动器结构的传感器,但该倾斜检测的精度和灵敏度的调节困难,而且控制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
涉及方案1的发明的种植苗机,设有变更左右的车轮10的相对高度并控制机体的左右倾斜的旋转驱动器17,以及上下动作而将苗栽种在农田上的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其特征在于,设置将该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所形成的左右的各苗栽种位置镇压的可上下运动的左右的镇压工具4,空出间隔地设置与该左右的镇压工具4的上下运动分别联动而动作的左右的传感器臂47,所述间隔在左右的镇压工具4以相同的上下移动量向同一方向进行上下运动时没有变化,在左右的镇压工具4的上下移动量不同时发生变化,设置用该左右的传感器臂47的间隔的变动来检测机体的倾斜并使旋转驱动器17动作的车体姿势控制装置。
因此,方案1记载的发明,在根据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的升降进行苗栽种作业时,通过左右的镇压工具4镇压栽种土壤面,适应性地姿势良好地栽种苗。此时,左右的镇压工具4分别根据农田面的高度上下运动并在一定的高度发挥作用而镇压,该左右的镇压工具4伴随着镇压土壤面,检测左右的植苗农田面的高度和倾斜,并使旋转驱动器17动作进行起伏控制,以改变上述左右车轮10的相对高度,将机体维持在希望的左右的倾斜姿势。
另外,涉及方案2的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的植苗机,其特征在于,使左右的传感器臂47分别绕同轴心转动自如地构成,并使其前端部空出间隔以平行状态伸出,在该左右的传感器臂47的以平行状态伸出的各部位上设置传感器线50的外线支承座50a以及内线支承座50b,并且将该外线支承座50a以及内线支承座50b设置成向接近以及背离左右的传感器臂47的转动轴心的方向自由移动及固定,并做成用传感器线50的外线支承座50以及内线支承座50b的相对移动检测左右的传感器臂47的间隔的变化的结构。
因此,除了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作用以外,无需将传感器线50从各传感器臂47上卸下,仅通过使各外线支承座50a以及内线支承座50b在各传感器臂47上移动,便能够简单地进行起伏控制的灵敏度调节。
另外,涉及方案3的发明的.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植苗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使左右的车轮10同时升降而对机体进行上下控制的上下液压缸15,设置绕支撑轴5b进行转动的上下传感器支撑部5a,在该上下传感器支撑部5a的左右两侧,左右位置调节自如地设置左右各上下传感器5,并做成用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检测出的农田面的高度的变动而使上下液压缸15动作的结构,且左右位置调节自如地构成左右各上下传感器5。
因此,除了方案1或2记载的发明的作用以外,例如,左右的车轮10跨越两垄行驶,在该两垄上分别栽种苗的场合,如果使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的下端的农田接地部5’分别与该两垄的上面接触并进行苗栽种作业,则左右的车轮10跨越的两垄的任意的垄高度都能检测出,因此可适当地进行对应该两垄的机体的上下控制并进行最佳的苗的栽种作业。再有,由于左右的镇压工具4分别接触该左右的车轮10跨越的两垄并进行起伏控制,因此可进行对左右的车轮10跨越的两垄的上下控制以及起伏控制,以最佳的苗栽种深度对该两垄适当地进行苗栽种作业。另外,对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的农田接地部5’进行左右位置调节使其分别位于左右的镇压工具4的前方,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将苗栽种在用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的下端的农田接地部5’平整过的农田面上,然后能够用左右的镇压工具4镇压,利用左右的上下传感5可进行额外镇压。
另外,涉及方案4的发明,根据方案3所述的植苗机,其特征在于,使左 右的上下传感器5中、另一侧的上下传感器5的农田接地部5’和支撑轴5b之间的第一距离L1比配置有旋转驱动器17的一侧所设置的上下传感器5的农田接地部5’和支撑轴5b之间的第二距离L2短。
因此,除了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作用以外,配置有旋转驱动器17的一侧起伏控制的影响造成的上下运动的变化量大,另一侧起伏控制造成的影响小,因此,通过加长较大地受到起伏控制的影响的上下传感器5的农田接地部5’和支撑轴5b之间的第二距离L2,就难以受到起伏控制的影响,进行适当的机体的上下控制。
涉及方案5的发明,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植苗机,其特征在于,设置连续地输送多个苗容器19的苗供给装置20,并做成将收放在上述苗容器19中的苗向苗栽种漏斗3落下供给的结构,设置作业者可向苗容器19补充苗的座椅33,在机体的前端部设置与垄A的上面接触而检测该垄A的终端的垄终端传感器86,并做成基于该垄终端传感器86的垄终端的检测,停止左右的车轮10和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及苗供给装置20的驱动的同时,告知达到了垄的终端的结构,左右位置调节自如地构成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并且垄终端传感器86也左右位置调节自如地构成。
因此,除了方案1或2记载的发明的作用以外,坐在座椅33上的作业者由于集中于苗补充作业而难以确认机体的前方,没有注意机体达到了垄的终端,有可能发生对周围的构造物的冲突等的事故,但是利用述垄终端传感器86,机体在垄终端自动停止的同时用警报告知达到了垄终端,因此安全地进行作业,而且无需注意机体的前方的状况以及垄的终端位置,集中进行对苗供给装置20的苗补充作业,提高栽种作业效率。而且,即使调节条播间距而将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的位置向机体左右方向调节,也能够与之对应地对垄终端传感器86进行左右位置调节。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因而,本发明根据镇压左右栽种了苗的农田面的左右镇压工具4的高低差,能够可靠地检测农田面的左右倾斜状态,变更左右的车轮10的相对高度,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稳定的车体姿势控制,从而进行可靠的苗栽种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镇压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植苗机整体的侧视图。
图5是植苗机整体的俯视图。
图6是苗栽种漏斗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其他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其他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中:
3-苗栽种漏斗,4-镇压工具,5-上下传感器,5’-农田接地部,5a-上下传感器支撑部,5b-支撑轴,10-车轮,15-上下液压缸,17-旋转驱动器,19-苗容器,20-苗供给装置,33-座椅,47-传感器臂,50-传感器线,50a-外线支承座,50b-内线支承座,86-垄终端传感器,A-垄,L1-第一距离,L2-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两条播植苗机进行说明。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置了操作把手8的一侧作为后,其相反侧即配置了发动机6的一侧作为前。并且,将在机体后部朝向机体前部侧站立的作业者的右手侧作为右,将左手侧作为左。
车体2在前部配置发动机6以及变速箱7,在后端部设置操纵把手8,在该变速箱7的两侧设置绕伸出的左右桥壳9分别上下摆动的左右的车轮盒1,在设置于该车轮盒1的后端部的车轴11上安装车轮10,由这些左右的车轮10和安装在设置于车体前端部的前轮轴12上的左右的前轮13构成行驶结构。
在分别一体地安装该左右的车轮盒1的左右桥壳9上设置左右的壳臂14,用作为起伏气缸的旋转驱动器17和第一杆18分别连接设置在向上述变速箱7的后侧突出的上下液压缸15上的沿机体左右方向配置的联动臂16的左右两端之间,并通过伸缩该上下液压缸15而做成能够以车体2为基准同时升降左右两方的车轮10的结构。还有,旋转驱动器17设置在机体左侧(上下液压缸15的左侧)。
另外,通过连接一方的壳臂14和联动臂16的侧端部之间的一侧部的上述旋转驱动器17的伸缩,能够使该侧的车轮10相对由另一侧部的上述第一杆18连接的一侧的车轮10升降,使车体2旋转,使车体2的左右姿势处于水平,或相对土壤面处于平行状态,从而能够控制车体2的左右倾斜姿势。并且,这种上下控制利用后述的上下传感器5的检测来进行,起伏控制是相对植苗位置栽种的苗通过从左右侧部实施镇压作用的作为镇压轮的镇压工具4检测左右倾斜状态来进行的控制。
在此,在将左右的车轮盒1设置成相对车体2可上下摆动的植苗机中,是通过镇压根据沿机体的左右方向并列两个配置的左右苗栽种漏斗3的左右各苗栽种位置的左右镇压工具4的上下摆动来进行起伏控制的结构。根据苗栽种漏斗3的升降,由镇压工具4镇压栽种到农田中的苗的左右侧方,使苗栽种姿势处于稳定的状态。此时,将分别镇压左右的苗栽种位置的左右的镇压工具4做成作为检测苗栽种土壤面的左右倾斜的传感器来发挥作用的结构。左右的各镇压工具4在每个左右的苗栽种位置独立地上下摆动,根据该摆动位置的高度差异检测栽种土壤面的左右倾斜,并根据该土壤面的倾斜检测进行起伏控制,以使上述一方的车轮盒1上下摆动,将车体2维持在与土壤面左右平行状态。
而且,做成通过上述左右的车轮盒1向非植苗位置的摆动(使左右的车轮10向最下方运动而使机体向最上方上升的状态),从而使左右两方的镇压工具4向非接地高度上升的结构。即、使机体较高地上升时,使左右的车轮盒1向最下方运动,使车体2以非植苗姿势上升,左右的镇压工具4向非作用姿势位置联动而上升,成为不妨碍车体2的行驶转弯的状态,容易进行机体的转弯。
上述苗栽种漏斗3作为在左右一定间隔位置配置的两条播的结构,配置在左右的车轮10的后侧宽度内。在车体2的后部设置以转盘结构连接多个苗容器19进行旋转输送的苗供给装置20,在该苗供给装置20的机体后侧的下侧沿左右配置有两个苗栽种漏斗3。通过将苗容器19向左右方向旋转,一边从预先搭载在车体2上部的辅助苗支承台21上的苗托盘取出苗一边向各苗容器19供给。是该各苗容器19旋转而位于苗栽种漏斗3的上侧时,容器底部的挡板敞开,并将容纳的苗向下侧的苗栽种漏斗3进行落下供给的结构。
该苗栽种漏斗3设置成以植苗托架22为基准可向左右开闭转动,并在上 侧具有将从上述苗容器19供给的苗引导下落的漏斗23,且做成通过相对于植苗传动箱24成为平行连杆的上侧连杆臂25以及下侧连杆臂26进行升降驱动的结构。上述植苗传动箱24固定在车体的机架部,由上述变速箱7实现传动结构。上侧连杆臂25利用通过该传动机构的一部分而旋转的曲柄臂轴27并借助于第二杆28进行升降转动,使苗栽种漏斗3在上下方向按栽种轨迹P进行栽种动作。
上述植苗托架22的杆29和形成于下侧连杆臂26的基端部的臂30之间用金属线31连接,伴随着苗栽种漏斗3的升降,开闭该苗栽种漏斗3。通过上述曲柄臂轴27的旋转,使该苗栽种漏斗3以描绘大致椭圆形状的栽种轨迹P的方式升降,并且,在从该上死点之前的位置进行下降的行程中,使该苗栽种漏斗3处于闭锁状态,在最下位置打开,上升行程是打开的状态。
在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的后方分别设置左右的镇压工具4,该左右的镇压工具4对由这些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栽种到土壤面(垄)A的苗进行镇压以及埋土。该镇压工具4做成在各苗栽种位置为左右一对的左右对称结构,并构成为绕支撑轴32自由旋转,并且做成使前侧以及上侧向左右打开并倾斜的结构。在上述车体2上配置座椅33和踏板34等,做成搭乘作业者并能够将辅助苗支承台21的苗向苗供给装置20的苗容器19进行补充的结构。
其次,主要基于图1以及图2对左右的镇压工具4的安装结构以及作用进行说明。
在通过安装托架38安装在车体2的后部的镇压机架39上,以面对面的状态在内侧端转动自如地安装沿横向的六角轴结构的左右一对镇压臂轴40。并且,该镇压工具4设置镇压臂41的后端,该镇压臂41将前端焊接固定在与该镇压臂轴40嵌合的臂轮毂42上。通过将该臂轮毂42用安装螺栓拧紧,从而设置成可向横轴方向移动固定,能够向左右移动调节左右的镇压工具4的镇压位置。
将各镇压臂41的后端部形成为后视时为门形状的后机架44,在该后机架44的左右两侧部配置上述左右一对的镇压工具4,并用支撑轴32旋转自如地支撑。该后机架44成为左右跨越栽种在垄A中的苗的上部并能够向前进方向移动的结构。或者,做成通过支撑臂46在该后机架44上嵌合支撑多个平衡锤 45,改变平衡锤45的安装数而能够调整镇压压力的结构。
在左右各上述镇压臂轴40的内端部分别设置一体转动的左右的传感器臂47,使各传感器臂47的后端部分别以平行状态构成,在一方的传感器臂47上安装使起伏阀48进行切换动作的传感器线50的外线支承座50a,在另一方的传感器臂47上安装传感器线50的内线支承座50b。因此,在左右的镇压工具4向同一方向进行上下运动时,各传感器臂47的后端部间隔没有变化,因此传感器线50未使起伏阀48进行切换动作。另外,左右的垄A上面的高度不同而左右的镇压工具4的上下移动量不同时,各传感器臂47的后端部间隔发生变化,因此传感器线50使起伏阀48进行切换动作。例如,右镇压工具4比左镇压工具4的位置向上运动了的场合(垄A在机体左右方向右侧高的场合),各传感器臂47的后端部间隔变得狭窄,传感器线50的第二内线IN-W被按压而使起伏阀48进行切换动作,并以使旋转驱动器17进行缩小动作,使左车轮10向下运动,使左车轮10向下运动而使机体与垄在机体左右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式进行起伏控制。反之,左镇压工具4比右镇压工具4的位置向上运动了的场合(垄A在机体左右方向左侧高的场合),各传感器臂47的后端部间隔变得宽阔,传感器线50的第二内线IN-W被牵引而使起伏阀48进行切换动作,以使旋转驱动器17向伸展的方向动作,使左车轮10向上运动的方式进行起伏控制,使机体与垄在机体左右方向成为平行。
另外,在各传感器臂47的设置成平行状的后端部分别设有各前后方向的长孔47a,在该各长孔47a中分别设有上述的外线支承座50a以及内线支承座50b,该外线支承座50a以及内线支承座50b设置成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及用拧紧调节螺栓50c自由定位。
因此,若松开调节螺栓50c使各外线支承座50a以及内线支承座50b向各传感器47的前方向移动并固定,则第二内线IN-W的按压牵引量根据左右的镇压轮4的上下动作量的变化而减小,因此,若左右的镇压轮4的上下动作量的变化不大,则起伏控制成为好像不动作似的不灵敏的起伏控制状态,反之,若松开调节螺栓50c使各外线支承座50a以及内线支承座50b向各传感器47的后方向移动并固定,则第二内线IN-W的按压牵引量根据左右的镇压轮4的上下动作量的变化而增多,因此,即使左右的镇压轮4的上下动作量的变化减 小,起伏控制也处于如动作那样的灵敏的起伏控制状态。因而,无需将传感器线50从各传感器臂47上卸下,仅通过使各外线支承座50a以及内线支承座50b在各传感器臂47上滑动移动,便能够简单地进行起伏控制的灵敏度调节。还有,在各传感器臂47上刻设有表示灵敏度调节位置的标记M。
另外,通过伸缩液压缸15而使左右两方的车轮10以车体2为基准同时升降的上下控制,利用检测机体和农田面(垄A上面)的间隔的上下传感器5的检测切换上下阀49来进行。
即、在焊接固定在镇压机架39的前部的支撑臂39a的前端,用设置于机体左右方向的支持轴5b转动自如地支撑上下传感器支撑板5a,且在该上下传感器支撑板5a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该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用第一螺栓5c自由调节左右位置。并且,成为通过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的农田面(垄A面)的高度变动检测,若上下传感器支撑板5a绕支撑轴5b转动时,则上下阀49通过连接杆5d对该转动进行切换动作的结构。
即、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的下端与农田面(垄A面)接触,若农田面(垄A面)变高,则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的下端向上运动,使上下传感器支撑板5a绕支撑轴5b向I方向转动,按压连接杆5d而使上下阀49进行切换动作,以使上下液压缸15向伸展的方向动作而使左右的车轮10向下运动,机体和农田面(垄A面)的间隔成为最佳位置的方式进行上下控制。反之,若农田面(垄A面)变低,则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的下端向下运动,使上下传感器支撑板5a绕支撑轴5b向I的相反方向转动,牵引连接杆5d而使上下阀49进行切换动作,以使上下液压缸15向缩小的方向动作而使左右的车轮10向上运动,机体和农田面(垄A面)的间隔成为最佳位置的方式进行上下控制。
并且,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的下端的农田接地部5’分别设置成可进行左右位置调节,以便分别位于左右的镇压工具4的前方,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将苗栽种在用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的下端的农田接地部5’平整过的农田面(垄A面)上,然后,左右的镇压工具4发挥镇压作用。因而,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还具有前部额外镇压作用的功能。还有,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的下端的农田接地部5’的左右宽度做成比镇压工具4的宽度B2宽的结构。
另外,将上下传感器5分割为左右而设的理由是,例如,左右的车轮10 跨越两垄行驶,在该两垄上分别栽种苗的场合,如果使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的下端的农田接地部5’分别与该两垄的上面接触并进行苗栽种作业,则左右的车轮10跨越的两垄的任意的垄高度都能检测出,因此可适当地进行对该两垄的上下控制并进行最佳的苗的栽种作业。再有,由于左右的镇压工具4分别接触该左右的车轮10跨越的两垄并进行起伏控制,因此可进行对左右的车轮10跨越的两垄的上下控制以及起伏控制,以最佳的苗栽种深度对该两垄适当地进行苗栽种作业。
另外,以构成为支撑轴5b和左侧的上下传感器5下端的农田接地部5’的距离即第二距离L2比支撑轴5b和右侧的上下传感器5下端的农田接地部5’的距离即第一距离L1长的方式配置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这是因为旋转驱动器17设置在机体左侧,因而就机体左侧而言,起伏控制的影响造成的上下运动的变化量大,但就机体右侧而言,起伏控制造成的影响小,因此,加长与较大地受到起伏控制的影响的左侧上下传感器5下端的农田接地部5’的第二距离L2,就难以受到起伏控制的影响。由此可进行适当的机体的上下控制。
另一方面,在左右各上述传感器臂47的基端部连接各提升线51的第一内线51a后端,将各提升线51的外线51b的前端分别连接在设置于上述左右桥壳9上的左右的壳臂14上,各提升线51的第一内线51a前端固定在机体上。通过各提升线51的连接,能够利用上述左右的车轮盒1的升降使左右的传感臂47上下较大地转动,并使左右各镇压臂41向上方强制转动,从而机体转弯时使左右的车轮10向最下方运动而使机体上升时,左右的镇压工具4自动地向上方收纳转动,容易进行机体的转弯。
对上述镇压臂41向左右进行移动调节时,为了容易进行该操作,预先在镇压臂轴40的周围形成切槽标记55,通过使臂轮毂42的位置与该标记55的位置一致,能够进行可靠的向栽种条位置的镇压定位。
其次,对图7所示的设置了平整垄A上面的平整体60的例子进行说明。平整体60以外的结构与上例完全相同。
与垄A上面接触来平整左右栽种位置的平整体60被焊接固定在左右平整体支撑臂62的后端部,该左右平整体支撑臂62将基部分别焊接固定在各自旋转自如地设置在左右的镇压臂轴40的内端部侧的第一左右轮毂部61上。63 是限制第一左右轮毂部61的左右移动的卡销。
并且,左右的平整体60在机体的左右配置成俯视时左右端位于前方、中央侧位于后方的八字状,左右的平整体60相对的中央部形成有空间部K。另外,左右的平整体60配置在比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靠机体前方处,将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栽种苗之前位于垄A上面的硬土块等汇集到垄A中央部并且平整垄A上面,再将从空间部K汇聚的土块等排出到垄A的中央。因此,土积存在垄A中央,中耕时可使用该垄中央部的土而作业性良好地进行中耕作业。
另外,左右的平整体60的第一左右轮毂部61以及左右平整体支撑臂62配置在机体中央位置,因此,不会成左右的镇压工具4的左右位置调节的障碍,自由地进行条播间调节,扩大了苗移植作业的适应性。
64是分别将基部焊接固定在左右的传感器臂47上、使前端部位于左右平整体支撑部62的下侧的左右上动用臂,在利用上述左右的车轮盒1的升降使左右的传感器臂47上下较大地转动而使左右各镇压臂41向上方强制转动时一起用该左右上动用臂64将左右的平整体60向上方抬起,在机体转弯时使左右的车轮10向最下方运动而使机体上升时,左右的镇压工具4以及左右的平整体60自动地向上方收纳转动,容易进行机体的转弯。
其次,对图8所示的设置了支架70的例子进行说明。支架70以外的结构与上例完全相同。
在镇压机架39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正六边形的左右贯通孔71,在该贯通孔71中贯通正六边轴72,在该正六边轴72的从镇压机架39左侧壁突出的左端固定支架操作把手73,在该正六边轴72的从镇压机架39右侧壁突出的右端设置用螺母74进行限位的垫圈75,在垫圈75和镇压机架39右侧壁之间设置压缩弹簧76。并且,在正六边轴72上外嵌设置于支架70的基部的第二左右轮毂部70a,并用第二螺栓77固定左右位置。还有,在该第二左右轮毂部70a上在内部设有与正六边轴72外嵌的正六边孔。
另外,在正六边轴72上设置削去六角部而成为圆柱状的部位,在图8的状态下,正六边轴72是与镇压机架39的正六边形的左右贯通孔71卡合而无法转动的状态(支架70支撑机体的作用状态),若作业者从该状态握住支架操作把手73并抵抗压缩弹簧76而使正六边轴72向左方向移动,则由于正六边 轴72的成为圆柱状的部位位于左右贯通孔71,因此作业者能够握住支架操作把手73使正六边轴72自由转动,若转动到假想线所示的收纳位置后将手离开,则正六边轴72用压缩弹簧76向右方向移动,正六边轴72再次与镇压机架39的正六边形的左右贯通孔71卡合而成为无法转动的状态(收纳了支架70的非作用状态),在使支架70从非作用状态处于作用状态的场合也按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
在成为左右的前轮13之间的机体的前端部设置与垄A的上面接触并检测该垄A的终端的垄终端传感器86,该垄终端传感器86成为如下结构,即、利用机体的前进达到没有垄的地方便不检测垄上面,从而检测出达到了垄的终端。基于由该垄终端传感器86进行的垄终端的检测,自动地切断主离合器并停止左右的车轮10的驱动和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以及苗供给装置20的驱动,使机体停止,并且发出警报(例如蜂鸣器等的报警声音)告知作业者。这样,坐在座椅33上的作业者由于相对机体的行进方向朝后集中于苗补充作业而难以确认机体的前方,没有注意机体达到了垄的终端,有可能发生对周围的构造物的冲突等的事故,但是利用上述垄终端传感器86,机体在垄终端自动停止的同时用警报告知达到了垄终端,因此安全地进行作业,而且无需注意机体的前方的状况以及垄的终端位置,集中进行对苗供给装置20的苗补充作业,提高栽种作业效率。上述垄终端传感器86配置在机体的左右中央位部,做成跨越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栽种苗的左右苗栽种位置的左右长度(沿机体左右方向长的圆筒形状),具有镇压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的苗栽种位置的功能。另外,左右的车轮10跨越两垄行驶,在该两垄上分别栽种苗的场合,垄终端传感器86能够一起检测该两垄,进行安全的栽种作业。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做成跨越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栽种苗的左右苗栽种位置的左右长度(沿机体左右方向长的圆筒形状),但也可以以左右的垄终端传感器86位于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的各自的前方的方式做成左右分割式的结构。该场合构成为,即使调节条播间距而将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的位置向机体左右方向调节,左右的垄终端传感器86也能够分别进行左右位置调节以便能够与之对应。

Claims (5)

1.一种植苗机,设有变更左右的车轮(10)的相对高度并控制机体的左右倾斜的旋转驱动器(17),以及上下动作而将苗栽种在农田上的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其特征在于,
设置将该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所形成的左右的各苗栽种位置镇压的可上下运动的左右的镇压工具(4),空出间隔地设置与该左右的镇压工具(4)的上下运动分别联动而动作的左右的传感器臂(47),所述间隔在左右的镇压工具(4)以相同的上下移动量向同一方向进行上下运动时没有变化,在左右的镇压工具(4)的上下移动量不同时发生变化,设置用该左右的传感器臂(47)的间隔的变动来检测机体的倾斜并使旋转驱动器(17)动作的车体姿势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苗机,其特征在于,
使左右的传感器臂(47)分别绕同轴心转动自如地构成,并使其前端部空出间隔以平行状态伸出,在该左右的传感器臂(47)的以平行状态伸出的各部位上设置传感器线(50)的外线支承座(50a)以及内线支承座(50b),并且将该外线支承座(50a)以及内线支承座(50b)设置成向接近以及背离左右的传感器臂(47)的转动轴心的方向自由移动及固定,并做成用传感器线(50)的外线支承座(50a)以及内线支承座(50b)的相对移动来检测左右的传感器臂(47)的间隔的变化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苗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使左右的车轮(10)同时升降而对机体进行上下控制的上下液压缸(15),设置绕支撑轴(5b)进行转动的上下传感器支撑部(5a),在该上下传感器支撑部(5a)的左右两侧,左右位置调节自如地设置左右各上下传感器(5),并做成用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检测出的农田面的高度的变动来使上下液压缸(15)动作的结构,且左右位置调节自如地构成左右各上下传感器(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苗机,其特征在于,
使左右的上下传感器(5)中、另一侧的上下传感器(5)的农田接地部(5’)和支撑轴(5b)之间的第一距离(L1)比在配置有旋转驱动器(17)一侧所设置的上下传感器(5)的农田接地部(5’)和支撑轴(5b)之间的第二距离(L2)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苗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连续地输送多个苗容器(19)的苗供给装置(20),并做成将收放在上述苗容器(19)中的苗向苗栽种漏斗(3)落下供给的结构,设置作业者可向苗容器(19)补充苗的座椅(33),在机体的前端部设置与垄(A)的上面接触而检测该垄(A)的终端的垄终端传感器(86),做成基于该垄终端传感器(86)的垄终端的检测来停止左右的车轮(10)和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及苗供给装置(20)的驱动并告知已达到垄的终端的结构,左右位置调节自如地构成左右的苗栽种漏斗(3),并且垄终端传感器(86)也左右位置调节自如地构成。
CN2009101647802A 2008-07-28 2009-07-24 植苗机 Active CN101637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3754A JP5298686B2 (ja) 2008-07-28 2008-07-28 苗植機
JP2008-193754 2008-07-28
JP2008193754 2008-07-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7078A CN101637078A (zh) 2010-02-03
CN101637078B true CN101637078B (zh) 2011-08-31

Family

ID=41612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47802A Active CN101637078B (zh) 2008-07-28 2009-07-24 植苗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298686B2 (zh)
CN (1) CN101637078B (zh)
TW (1) TW20100637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0105B (zh) * 2010-10-08 2014-09-03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移植机
CN103583123A (zh) * 2013-11-13 2014-02-19 李明科 一种水稻插秧机的取秧调节装置
JP6879269B2 (ja) 2018-06-28 2021-06-0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6885379B2 (ja) * 2018-09-28 2021-06-1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CN111010908B (zh) * 2019-12-30 2023-12-05 青岛农业大学 气力式起垄播种一体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7017A (zh) * 1998-09-10 2000-03-15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坐型插秧机的升降控制结构
CN1792132A (zh) * 2004-12-24 2006-06-28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植苗机
CN1842270A (zh) * 2003-08-28 2006-10-04 洋马株式会社 蔬莱移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1713A (ja) * 2000-02-04 2001-08-07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野菜移植機
JP4899258B2 (ja) * 2001-06-25 2012-03-2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複数条植苗移植機
JP4200832B2 (ja) * 2003-06-30 2008-12-2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5003122B2 (ja) * 2006-11-28 2012-08-1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植機
JP5109811B2 (ja) * 2008-05-30 2012-12-2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植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7017A (zh) * 1998-09-10 2000-03-15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坐型插秧机的升降控制结构
CN1842270A (zh) * 2003-08-28 2006-10-04 洋马株式会社 蔬莱移植机
CN1792132A (zh) * 2004-12-24 2006-06-28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植苗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46661A 2002.02.12
JP特开2003-174808A 2003.06.24
JP特开平9-103111A 1997.04.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55887B (zh) 2012-01-11
JP2010029091A (ja) 2010-02-12
TW201006378A (en) 2010-02-16
CN101637078A (zh) 2010-02-03
JP5298686B2 (ja)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7078B (zh) 植苗机
JP2013074815A (ja) 作業車両
JP2011109976A (ja) 複数条植え苗植機
JP2011067135A (ja) 苗植機
CN102197731B (zh) 秧苗移植机
JP2011030434A (ja) 苗植機
JP4340808B2 (ja) 農作業機
KR101654094B1 (ko) 모종 이식기
JP2018001867A (ja) 作業車両
JP5391668B2 (ja) 苗植機
JP3418340B2 (ja) 水田作業車
JP3570948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2643195B2 (ja) 農作業機の水平制御装置
JP2004275057A (ja) 農作業機
JP2014027903A (ja) 苗移植機
JPH0331124Y2 (zh)
JP2010124730A5 (zh)
JP2009113806A (ja) 乗用作業機
JP2023050375A (ja) 移植機
JPH11332337A (ja) 田植機
CN106550635B (zh) 移植机
JPS6123307Y2 (zh)
JPH066010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H056727Y2 (zh)
JP2017201912A (ja) 多条植え苗移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