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1220A - 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和使用该信息传送方法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和使用该信息传送方法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1220A
CN101621220A CN200910142593A CN200910142593A CN101621220A CN 101621220 A CN101621220 A CN 101621220A CN 200910142593 A CN200910142593 A CN 200910142593A CN 200910142593 A CN200910142593 A CN 200910142593A CN 101621220 A CN101621220 A CN 101621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il
battery
electric
information
subj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2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下孝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21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12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2Over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和使用该信息传送方法的充电台和电池内置设备。能够形成极其简单的电路结构,并同时从受电线圈侧向送电线圈侧传送信息。在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中,将送电线圈(11)和受电线圈(31)相互接近配设,在磁感应作用下,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以非触点状态传送电力,其中,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信息。该信息传送方法中,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变化,检测送电线圈(11)相对于负荷变动的电流变化,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信息。

Description

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和使用该信息传送方法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以非触点状态输送电力的方法中,从受电线圈向送电线圈传送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开发有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进行电力输送,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台(参照专利文献1和2)。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充电台中内置由高频电源励磁的送电线圈,在积层电池中内置与送电线圈电磁耦合的受电线圈的结构。另外,积层电池中还内置将由受电线圈感应的交流进行整流,并将其供给电池而对其充电的电路。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积层电池载置于充电台之上,以非接触状态对积层电池的电池进行充电。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在内置电池的设备的底部内置电池,并进一步在其下方设置次级侧充电用适配器,在该次级侧充电用适配器中内置受电线圈和充电电路的结构。另外,也记载有在充电台上设置与受电线圈电磁耦合的送电线圈的结构。在充电台上载置耦合次级侧充电用适配器的电池内置设备,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进行电力输送,对电池内置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63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011829号
这些公报中记载的电力输送中的电池的充电,无需经由触点,而能够以无触点状态对电池进行充电。该电力输送例如适合于镍镉电池以0.1C的小电流连续进行充电的方法。但是,在对电池进行急速充电的情况下,在电池被满格充电的状态下不能够从送电线圈侧停止电力输送。为了被满格充电的电池的充电,需要在受电线圈侧设置检测满格充电,遮断充电电流的电路。不过,该方式中,由于在受电线圈侧遮断电流,所以不能够停止从送电线圈朝向受电线圈的电力输送,产生电力被浪费消耗等弊端。该弊端能够通过从受电线圈侧向送电线圈侧传送电池被满格充电的信息,由送电线圈检测满格充电而停止电力输送的方式解决。但是,为了实现该方式,从受电线圈侧向送电线圈侧传送满格充电的信息的电路结构变得复杂,存在部件成本昂贵的缺点。这是由于为了从受电线圈侧向送电线圈侧传送信息,例如在受电线圈侧设置送电器、在送电线圈侧设置接收器,而传送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解决上述缺点为目的而研发的。本发明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形成极其简单的电路结构,并同时从受电线圈侧向送电线圈侧传送信息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和使用该信息传送方法的充电台和电池内置设备。
本发明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是将送电线圈11和受电线圈31相互接近配设,在磁感应作用下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以非触点状态传送电力的电力传送方法,从而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侧传送信息。该信息传送方法中,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变化,检测送电线圈11相对于负荷变动的电流变化,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信息。
以上的信息传送方法具有能够形成极其简单的电路结构,并同时从受电线圈侧向送电线圈侧传送信息的特征。这是由于使受电线圈的负荷变动,使该负荷的变动作为送电线圈的电流的变化检测,从受电线圈侧向送电线圈侧传送信息。
本发明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中,以特定的模式变更所述受电线圈31的负荷,从而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信息。
该信息传送方法能够以预先特定的模式的负荷变动来准确地向送电线圈侧传送各种信息。
本发明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中,在受电线圈31侧和送电线圈11侧非同步地传送信息。
该信息传送方法由于非同步地传送信息,所以不需要使受电线圈侧和送电线圈侧同步进行的电路,也能够以简单的电路传送信息。
本发明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中,通过受电线圈31的输出对电池40进行充电,将显示被充电的电池40的状态的信息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
该信息传送方法,由于能够在送电线圈侧检测电池的状态的同时对电池进行充电,所以能够以优良的状态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中,根据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的电池40的满格充电的信息,停止送电线圈11的电力输送。
该信息传送方法由于能够在送电线圈侧检测电池被满格充电的情况,所以在电池被满格充电后,能够停止来自送电线圈侧的电力输送。因此,具有不会浪费地消耗电力,另外能够防止满格充电后的受电线圈侧的发热的特征。
本发明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中,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的信息为表示电力供给过多或电力供给不足的信息。
该信息传送方法由于能够在送电线圈侧检测传送给受电线圈侧的电力的过多或不足,所以具有能够在由送电线圈检测电力是否以优良的状态输送到受电线圈侧,能够以理想的状态进行电力运送。
本发明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中,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的信息为由受电线圈31充电的电池40的电压、电流、温度中的任一信息或ID信息。
该信息传送方法由于能够以受电线圈侧的输出由送电线圈侧检测正在充电的电池的状态或ID,所以能够以优良的状态在送电线圈侧对电池进行充电,另外能够判别电池的ID而对其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由对送电线圈11供给交流电力的充电台10和具有与该充电台10的送电线圈11接近配设的受电线圈31的电池内置设备30构成,电池内置设备30具有根据向充电台10传送的信息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变化的信息传送电路34,充电台10具有检测送电线圈11的电流并检测受电线圈31的负荷的变化的信息接收电路14,其中,电池内置设备30根据所传送的信息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变化,并通过充电台10的信息接收电路14检测该负荷的变化,从而检测来自电池内置设备30的信息。
以上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具有能够形成极其简单的电路结构,并同时从电池内置设备向充电台传送信息的特征。这是由于使电池内置设备的受电线圈的负荷变动,并且使负荷的变动作为充电台侧的送电线圈的电流的变化检测,从而从电池内置设备向充电台传送信息。
本发明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中,电池内置设备30的信息传送电路34具有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形成开放状态的开关元件35。
该充电台和电池内置设备能够从电池内置设备向充电台可靠且稳定地传送信息。这是因为将开关元件进行接通断开切换,将受电线圈的负荷形成开放状态而传送信息。另外,将开关元件切换为断开,使受电线圈的负荷形成开放状态的电路结构不会消耗传送信息的时期的电力消耗,另外没有开放状态中的弊端,能够效率良好地从电池内置设备向充电台传送信息。
另外,本发明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中,充电台10具有将所输入的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并供给送电线圈11的电源电路12和经由输入开关18而与该电源电路12的输入侧连接而成的输出端子19,当所述电池内置设备30的电池40被满格充电时,使电源电路12形成断开状态,使输入开关18接通,从而将所输入的电力从输出端子19输出。
该结构,在经由输出端子来连接多个充电台的状态下,当在被供给电力的充电台上设置的电池内置设备的电池被满格充电时,能够使输入开关接通,从输出端子对其他充电台供给电力,所以能够在对多个充电台顺次供给电力的同时,对多个电池内置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充电台和电池内置设备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相对于从受电线圈供给充电电路的消耗电力的、送电线圈的电流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充电台和电池内置设备的方块图。
图4是表示电池内置设备的控制电路将开关元件进行接通断开切换而传送信息的状态的图。
图5是从电池内置设备向充电台传送信息的另一例的图。
图6是从电池内置设备向充电台传送信息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将一个AC适配器与多个充电台连接的状态的方块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充电台
10A第一充电台
10B第二充电台
11送电线圈〔送電コイル〕
12电源电路
13送电控制部
14信息接收电路
15电流检测电路
16霍尔IC
17LED
18输入开关
19输出端子
20AC适配器
30电池内置设备
30A第一电池内置设备
30B第二电池内置设备
31受电线圈〔受電コイル〕
32充电电路
33检测电路
34信息传送电路
35开关元件
36控制电路
37磁铁
40电池
50电池内置设备
54信息传送电路
55开关元件
56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例示了用于具体化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信息传送方法和使用该信息传送方法的充电台及电池内置设备,不过,本发明不将信息传送方法和充电台及电池内置设备局限于以下方式。
另外,在该说明书中,为了便于理解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将与实施例所示的部件对应的序号标记在“权利要求书”和“发明内容”中的部件。但是,权利要求书中所示的部件绝不是限定于实施例的部件。
图1是表示内置能够充电的电池40作为电源的电池内置设备30和配置该电池内置设备30而对内置的电池40充电的充电台10的方块图。内置于电池内置设备30中的电池40能够采用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能够充电的全部电池。
电池内置设备30具有与充电台10的送电线圈11电磁耦合的受电线圈31、对由该受电线圈31感应的交流进行整流并转换为对电池40充电的直流的充电电路32、检测被充电的电池40的状态例如电压和电流和温度和满格充电的检测电路33、控制切换受电线圈31的负荷的开关元件35而传送由该检测电路33检测的信息的信息传送电路34。
充电电路32虽未图示,但具有对由该受电线圈31感应的交流进行整流并转换为直流的整流电路和使由整流电路整流的脉动电流平滑化的电容器构成的平滑电路。充电电路32根据所充电的电池40的类型而设计在最佳的电路上。例如,对镍氢电池、镍镉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具有使输出电流稳定化的恒流电路,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中内置有稳压-恒流充电电路。
检测电路33检测电池40的电压和电流和温度和满格充电。检测电流的电路通过放大器(未图示)放大并检测与电池串联连接的电流检测电阻(未图示)的两端的电压。由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检测充电电流。检测电池的温度的电路连接有配置成与电池热耦合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温度传感器是电阻根据热敏电阻器等温度而变化的元件,检测电阻来检测电池温度。另外,内置有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的电池内置设备的检测电路检测正在充电的电池的峰值电压,或者检测从峰值电压的ΔV降低,来检测满格充电。内置有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内置设备检测电池的电压而检测满格充电,或在恒流充电后、在稳压充电中当充电电流为规定值以下时检测满格充电。
信息传送电路34具有经由充电电路32与受电线圈31连接的开关元件35和控制该开关元件35的接通断开的控制电路36。控制电路36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以来自受电线圈31的电力为电源进行动作。图1所示的电池内置设备30与电池40串联地连接有开关元件35。在该开关元件35中能够兼用作将电池40的充电状态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的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35被控制为断开,经由充电电路32而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形成开放状态。不过,虽然未图示,但是开关元件不经由充电电流而也能够直接与受电线圈串联连接。该开关元件也被控制为断开,受电线圈的负荷被直接形成开放状态。控制电路36基于由检测电路33检测的电池等信息以对应的模式控制开关元件35,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变化。由受电线圈31感应的交流电力输入充电电路32,由充电电路32转换为直流而对电池40充电。在由受电线圈31对电池40充电的状态下,控制电路36使开关元件35形成接通状态。接通状态的开关元件35将充电电路32的输出供给电池40而对电池40进行充电。控制电路36当停止电池40的充电,或者将电池的信息传送给送电线圈11侧的充电台10时,将开关元件35切换为断开。
当将开关元件35从接通切换为断开,将受电线圈31的负荷切换为开放状态时,则与受电线圈31电磁耦合的送电线圈11的电流变化。图2表示相对于从受电线圈31向充电电路32供给的消耗电力的、送电线圈11的电流。如该图所示,将开关元件35切换为断开,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形成开放状态,使供给充电电路32的电力为零,则送电线圈11的电流也减少。因此,送电线圈11侧的充电台10检测送电线圈11的电流,能够检测到开关元件35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的情况。
其中,如图3所示,信息传送电路54也能够与受电线圈31并列地连接开关元件55。该电池内置设备50在由受电线圈31对电池40进行充电的状态下,控制电路36使开关元件55为断开状态。断开状态的开关元件55将被受电线圈31感应的交流电力输入充电电流32而对电池40进行充电。控制电路56当将电池的信息传送给送电线圈11侧的充电台10时,将开关元件55切换为接通。将开关元件55从断开向接通切换,使受电线圈31为闭合回路而降低负荷,则与受电线圈31电磁耦合的送电线圈11的电流增加。因此,送电线圈11侧的充电台10能够检测送电线圈11的电流,并能够检测出开关元件55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的情况。
图1所示的电池内置设备30的控制电路36将开关元件35进行接通断开切换,电池的传送信息的状态示于图4。该图表示控制电路36将开关元件35进行接通断开切换,以规定的模式对受电线圈31的电流进行断续的状态。该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受电侧电力波形(电池40的充电电力),纵轴的受电侧电力波形为与送电侧电流波形或开关元件35的控制模式同等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也是受电线圈31的负荷的变化。
图4的(1)中作为电池的信息表示对电池40进行充电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控制电路36将开关元件35连续而形成接通状态。其中,如图的虚线所示,也能够将开关元件35暂时以脉冲状切换为断开(例如4.5秒钟充电接通、0.5秒钟充电断开)。该状态下,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进行电力输送,受电线圈31的输出被供给充电电路32而对电池40进行充电。检测该状态的送电线圈11侧的充电台10将由LED17构成的指示灯点亮,显示处于充电状态。
图4的(2)为充电的待机状态,控制电路36在该状态下将开关元件35保持在断开,暂时以脉冲状切换为接通,将处于充电的待机状态的情况传送给送电线圈11侧的充电台10(脉冲的周期例如能够设定为大约500m秒,脉冲幅度例如能够设定为大约70m秒)。充电台10检测处于充电待机中,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进行电力输送,形成能够对电池40进行充电的状态。该状态,由于处于能够对电池40进行充电的状态,所以LED17的指示灯被点亮。这样的充电待机状态例如为充电开始时的电池温度从规定温度范围(例如0~4℃)离开时的状态。
图4的(3)为电池40被满格充电的状态,控制电路36将开关元件35切换为断开。其中,该状态下,控制电路36如图的虚线所示,将连续地保持断开的开关元件35以规定的周期切换为接通,也能够将被满格充电的情况传送给送电线圈11侧的充电台10(脉冲的周期例如能够设定为大约200m秒、脉冲幅度例如能够设定为大约100m秒)。送电线圈11检测出开关元件35连续地以规定时间保持断开的情况,停止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的电力输送,即停止对送电线圈11供给交流电力。该状态下,送电线圈11侧的充电台10显示熄灭LED 17而停止充电的状态。
图4的(4)为检测不能够正常对电池40进行充电的充电错误的状态,控制电路36以规定的周期例如100m秒的周期、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10m秒的时间,将开关元件35切换为接通,将充电错误的信息传送给充电台10。充电台10检测出充电错误,停止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的电力输送。即、停止向送电线圈11供给交流电力。该状态下,充电台10使LED 17的指示灯一亮一灭,显示充电错误。
图4的(5)中,控制电路36以规定的模式(例如脉冲周期约为20m秒、脉冲幅度约为10m秒)将开关元件35进行接通断开切换,作为电池的信息将ID信息传送给充电台10。充电台10辨识传送来的ID,确认到为正常状态的情况后,开始充电、即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进行电力输送。充电台10辨识ID,若为正常,则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开始电力输送,但是当判定为不正常时,则不开始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的电力输送。即,不开始对送电线圈11的交流电力的供给。在此,充电台10检测到电池内置设备30的安装后首先开始送电。电池内置设备30的控制电路36以从充电台10输送的电力作为电源起动,形成能够传送ID的状态。充电台10检测送电开始后在既定时间以内是否从电池内置设备30传送ID信息,若不能够辨识ID,则停止送电。
以上图4所示的模式能够将脉冲的周期形成为200~1000m秒左右的范围,将脉冲幅度形成为5~200m秒左右的范围,将各电池等信息的模式以能够区别的方式进行设定。
这样的模式,形成能够以脉冲1周期检测、辨识的模式,但是为了在充电台10侧可靠地检测,在数次的脉冲周期(2~10次、优选为3~6次、更优选为4次)反复进行。在此,根据这样的模式,对电池40充电,施加电流、电压、电力,所以电池等信息用的充电能够在充电台10侧可靠地检测到,并且考虑到充电带来的对电池的不良影响(过充电等),优选上述的次数的脉冲周期。
另外,将一周期的脉冲模式形成相同,通过使脉冲周期的次数为不同的次数,从而也能够区别各电池等的信息。
电池内置设备30由于能够通过控制电路36将开关元件35进行接通断开切换,将电池等的信息传送给送电线圈11侧的充电台10,所以在正在对电池40进行充电的状态下,或者在停止充电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36以特定的模式将开关元件35进行接通断开切换,从而在开始位和停止位之间没有时钟脉冲等的同步信号,而能够以非同步式的通信方式传送电池等的信息。开始位和停止位通过控制电路36以预先特定的特定模式将开关元件35进行接通断开切换,传送给送电线圈11侧的充电台10。另外,在开始位和停止位之间传送的电池等的信息也能够通过以预先特定的多个特定模式将开关元件35进行接通断开切换,将电池等的信息传送给充电台10。该非同步的通信方式例如以50bps~500bps、优选100bps的传送速度来传送电池等的信息。
作为这样的电池等的信息,能够采用上述图4所示的电池的信息、由检测电路33检测的电池40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电池的信息。
充电台10具有将所输入的电力转换为规定频率的交流并供给送电线圈11的电源电路12、控制该电源电路12并控制向送电线圈11的电力供给的送电控制部13、由送电线圈11的电流变化来检测电池等的信息并将电池等的信息输出给送电控制部13的信息接收电路14。
电源电路12是将从AC适配器20输入的直流转换为规定的频率和电压的交流(或脉动电流)的DC/AC转换器。该电源电路12将与变压器(未图示)的初级侧连接的功率晶体管(未图示)以规定的周期进行接通断开切换,将直流变换为交流而输出。该电源电路12将功率晶体管切换而保持在断开,能够遮断向送电线圈11的交流输出。
信息接收电路14检测供给电源电路12的电流(换言之,流入送电线圈11的电流),检测受电线圈31的负荷变动、即开关元件35的接通断开。图中所示的信息接收电路14为检测供给电源电路12的电流的电流检测电路15。开关元件35被切换为断开时,则如图2所示,送电线圈11的电流减少,电源电路12的消耗电力减少,所以能够检测供给电源电路12的电流的减少,能够检测开关元件35的断开。不过,虽然未图示,但是信息接收电路也能够采用直接检测流入送电线圈的电流的电流检测电路。开关元件35当被切换为断开时,则如图2所示,送电线圈11的电流减少,所以能够检测出供给电源电路12的电流的减少,检测开关元件35的断开。受电线圈31侧的电池内置设备30检测电池40的状态,将开关元件35切换为断开,传送电池等的信息,所以信息接收电路14能够根据电流检测电路15所检测的电流的变化来检测并输出电池等的信息。例如,电流检测电路15检测出电流以图4的(1)~(5)所示的模式变化,(1)……充电中、(2)……充电待机中、(3)……充电结束、(4)……充电错误、(5)ID的信息,检测并输出受电线圈31侧的信息。
内置微型计算机等送电控制部13通过从作为信息接收电路14的电流检测电路15输入的电池等信息,与各电池等的信息对应地来控制电源电路12。即,在图4的(1)的充电中和(2)的充电待机中,从电源电路12向送电线圈11供给交流电力,形成从送电线圈11对受电线圈31进行电力输送的状态。另外,当检测图4的(3)的电池40被满格充电的状态和(4)的充电错误的信息时,送电控制部13将电源电路12控制为停止输出的状态。电源电路12的DC/AC转换器能够将与变压器的初级侧连接的功率晶体管等半导体开关元件保持在断开,能够遮断向送电线圈11的交流电力的输出。另外,送电控制部13,当从电流检测电路15输入ID为正常的信息时,则开始向送电线圈11供给交流电力,当输入ID不正常的信息时,则停止向送电线圈11的交流电力的供给。
在此,送电控制部13将从作为信息接收电路14的电流检测电路15输入的电压以规定的周期、例如5m秒钟周期(设定为比如图4所示的最小脉冲幅度短的周期)作为电压数据取入,从而进行检测和运算,作为电池等的信息进行辨识和判定。并且,送电控制部13辨识和判定电池等的信息后,与电池等的信息对应地控制电源电路12。
另外,送电控制部13通过从作为信息接收电路14的电流检测电路15输入的电池等的信息,来控制电源电路12。电池内置设备30通过检测电路33来检测电池40的电压或电流或温度,根据控制电路36检测的信号来将开关元件35进行接通断开切换,将电池等的信息传送给充电台10。因此,充电台10通过电流检测电路15检测表示从电池内置设备30传送的电池40的电压或电流或温度等的电池等的信息,送电控制部13也能够通过所检测的电池等的信息来控制电源电路12。例如,当电池40的电压和电流和温度变为异常的范围时,还能够遮断电源电路12的输出,停止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的电力输送。
另外,充电台10如以下检测配置安装有电池内置设备30的情况。图1和图3所示的电池内置设备30内置有磁铁37,充电台10在与配置于固定位置上的电池内置设备30的磁铁37相对的位置上内置有霍尔IC16。该充电台10中,霍尔IC 16利用霍尔效应,当检测电池内置设备30配置在固定位置上的情况(配置检测)时,从霍尔IC 16向送电控制部13输出接通信号。送电控制部13当输入接通信号,则控制电源电路12,形成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进行电力输送的状态。即,形成输出接通状态。这是因为电池内置设备30的控制电路36被从充电台10输送电力而起动,形成能够传送ID的状态。然后,接收电力供给的电池内置设备30传送ID信息。充电台检测送电开始后,在既定时间以内是否从电池内置设备30传送ID信息,若不能辨识ID,则停止送电。
接着,参照图6说明关于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的信息或者在送电线圈11侧检测、辨识、判定的信息,表示电力供给过多或电力供给不足的信息(电池等的信息或单纯的信息)。在该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另外,在图6的(a)和(b)中,纵轴表示送电侧电流波形。这样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受电线圈31的负荷的变化。另外,在图6的(c)和(d)中,纵轴表示受电侧电力波形(电池40的充电电力),纵轴的受电侧电力波形为与送电侧电流波形或与开关元件35的控制模式同等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受电线圈31的负荷的变化。
图6的(a)为配设电池内置设备30,如上所述进行配设检测,形成输出接通状态,但是送电线圈11和受电线圈31的位置位于从正常的位置稍偏开的位置上时的模式。即,虽然形成输出接通状态,但是由于受电线圈31位于稍偏开的位置,所以不能对电池内置设备30供给必要电力,具有微型计算机的控制电路36不能够动作。这样,如图6的(a)所示,送电侧电流波形维持恒定水平,没有电流流动(或者电流仅为规定值以下)。并且,送电控制部13当配设检测后在规定时间检测不到电流时,或者上述图4所示的任一个模式都检测不到时,构成电力供给不足的信息(电池等的信息),作为“异常1”检测异常,遮断向送电线圈11输出交流电力。
图6的(b)为配设电池内置设备30,如上所述进行配设检测,形成输出接通状态,但送电线圈11和受电线圈31之间不如所愿地存在金属板等时的模式。即,虽然构成输出状态中,但是金属板等消耗电力,从而送电侧电流继续输出。另外,在电池内置设备30上不能供给必要电力,具有微型计算机的控制电路36不能够动作。因而,如图6(b)所示,送电侧电流波形构成持续输出。并且,送电控制部13当配设检测后在规定时间检测不到电流时,构成电力供给过多(换言之,检测出电力不足或异物)的信息(电池等的信息),作为“异常2”检测异常,遮断向送电线圈11输出交流电力。
图6的(c)为配设电池内置设备30,进行ID信息的确认,从正常充电的状态、因任何的冲击等,而不如所愿地充电台10的送电线圈11和电池内置设备30的受电线圈31之间的位置偏离的情况下的模式。即,由于位置偏离,充电电流从正常的充电状态降低,送电侧电流降低。另外,若偏离较大,则充电电流、送电侧电流实质上为零。这样,如图6的(c)所示,送电侧电流波形降低。并且,送电控制部13当配设检测后在规定时间检测到电流为零或电流为规定值以下时,构成电力供给不足的信息(电池等的信息),作为“异常3”检测异常,遮断向送电线圈11输出交流电力。
图6的(d)为配设电池内置设备30,进行ID信息的确认,从正常充电的状态、因任何的冲击等,而送电线圈11和受电线圈31之间的位置从正常的位置稍微位于偏离位置的情况下的模式。配设电池内置设备30,进行ID信息的确认,开始充电,则电力被大量消耗,受电线圈31的位置稍稍偏开,所以供给的电力不充分,电力不足,仅供给微型计算机的动作电力、电压以下的电力,所以具有微型计算机的控制电路6不能够动作,充电电流、送电侧电流停止(图6(d)中A所示)。之后,仅仅是送电线圈11和受电线圈31的位置稍稍错开,所以有送电侧电流流动而进行电力供给,从而配设检测电池内置设备30,进行ID信息的确认,开始充电。之后,再次电力不足,充电电流、送电侧电流停止,反复进行。这样,如图6的(d)所示,作为ID信息的脉冲以一次ID信息确认所必要的次数以上(例如10次以上、优选20次以上)被检测,则构成电力供给不足的信息(电池等的信息),作为“异常4”检测异常,遮断向送电线圈11输出交流电力。
图7表示将一个AC适配器20与两台充电台10连接的状态。该充电台10当配置在第一充电台10A上的电池40被满格充电,则将AC适配器20切换为第二充电台10B,通过一个适配器20顺次将电力供给两台充电台10,对在配置于各充电台10上的电池内置设备30中内置的电池40顺次进行充电。因此,第一充电台10A将控制向第二充电台10B的电力供给的输入开关18设置在电源电路12的输入侧,并设置有从该输入开关18输出的输出端子19。输入开关18被送电控制部13控制。第一充电台10A当在配置于此的第一电池内置设备30A中内置的电池40被满格充电时,则通过送电控制部13将电源电路12切换为断开状态后,将输入开关18切换为接通,形成对与输出端子19连接的第二充电台10B,从AC适配器20供给电力的状态。第二充电台10B通过从AC适配器20输入的电力,对内置于所配置的第二电池内置设备30中的电池40进行充电。
另外,通过连接多个图7所示的充电台10,从而能够利用一个AC适配器20而对多个充电台顺次进行供给电力。

Claims (10)

1、一种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该方法是将送电线圈(11)和受电线圈(31)相互接近配设,在磁感应作用下从送电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以非触点状态传送电力的电力输送方法,从而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信息,其中,
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变化,并检测送电线圈(11)相对于负荷变动的电流变化,从而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其中,
以特定的模式变更所述受电线圈(31)的负荷,从而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其中,
在所述受电线圈(31)侧和所述送电线圈(11)侧非同步地传送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其中,
通过所述受电线圈(31)的输出对电池(40)进行充电,并将显示被充电的电池(40)的状态的信息从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其中,
根据从所述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的电池(40)的满格充电的信息,停止送电线圈(11)的电力输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其中,
从所述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的信息为表示电力供给过多或电力供给不足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其中,
从所述受电线圈(31)侧向送电线圈(11)侧传送的信息为由受电线圈(31)充电的电池(40)的电压、电流、温度中的任一信息或ID信息。
8、一种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由对送电线圈(11)供给交流电力的充电台(10)和具有与该充电台(10)的送电线圈(11)接近配设的受电线圈(31)的电池内置设备(30)构成,电池内置设备(30)具有根据向充电台(10)传送的信息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变化的信息传送电路(34),充电台(10)具有检测送电线圈(11)的电流并检测受电线圈(31)的负荷的变化的信息接收电路(14),其中,
电池内置设备(30)根据所传送的信息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变化,并通过充电台(10)的信息接收电路(14)检测该负荷的变化,从而检测来自电池内置设备(30)的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其中,
所述电池内置设备(30)的信息传送电路(34)具有使受电线圈(31)的负荷形成开放状态的开关元件(35)。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其中,
所述充电台(10)具有将所输入的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并供给送电线圈(11)的电源电路(12)和经由输入开关(18)而与该电源电路(12)的输入侧连接而成的输出端子(19),
当所述电池内置设备(30)的电池(40)被满格充电时,使电源电路(12)形成断开状态,使输入开关(18)接通,从而将所输入的电力从输出端子(19)输出。
CN200910142593A 2008-07-03 2009-07-03 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和使用该信息传送方法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 Pending CN1016212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4705A JP2010016985A (ja) 2008-07-03 2008-07-03 電力搬送における情報伝送方法とこの情報伝送方法を使用する充電台と電池内蔵機器
JP2008174705 2008-07-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1220A true CN101621220A (zh) 2010-01-06

Family

ID=41463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2593A Pending CN101621220A (zh) 2008-07-03 2009-07-03 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和使用该信息传送方法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88854B2 (zh)
JP (1) JP2010016985A (zh)
CN (1) CN101621220A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4472A (zh) * 2010-04-27 2010-09-15 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接收端电源管理装置及无线供能系统
CN102738909A (zh) * 2011-04-07 2012-10-17 佳能株式会社 供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75160A (zh) * 2011-10-21 2014-06-18 索尼公司 馈电单元和馈电系统
CN103944214A (zh) * 2014-03-17 2014-07-2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104578236A (zh) * 2013-10-09 2015-04-29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能量转换系统、再充电装置及发送和接收相关数据的方法
CN104578451A (zh) * 2013-10-09 2015-04-29 苹果公司 减少感应能量传输系统中的电力消耗
CN105794075A (zh) * 2013-12-27 2016-07-20 英特尔公司 具有凹形充电站的无线充电装置
US9673784B2 (en) 2013-11-21 2017-06-06 Apple Inc. Using pulsed biases to represent DC bias for charging
CN107112810A (zh) * 2014-12-29 2017-08-2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无线电力发送装置和包括无线电力发送装置的无线充电系统
US9847666B2 (en) 2013-09-03 2017-12-19 Apple Inc. Power management for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s
CN106030971B (zh) * 2014-02-20 2018-06-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力接收装置
CN108450042A (zh) * 2015-12-03 2018-08-2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由此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及用于其的记录介质
US10122217B2 (en) 2015-09-28 2018-11-06 Apple Inc. In-band signaling with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109149790A (zh) * 2017-06-15 2019-01-04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信号传送电路、电池监视装置以及电池监视方法
CN109245186A (zh) * 2013-12-05 2019-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
US10601250B1 (en) 2016-09-22 2020-03-24 Apple Inc. Asymmetric duty control of a half bridge power converter
US10978899B2 (en) 2017-02-02 2021-04-13 Apple Inc.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th duty cycle contro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1598B2 (en) 2008-07-02 2015-03-17 Powermat Technologies Ltd. Energy efficient 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JP2010028969A (ja) * 2008-07-17 2010-02-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充電器
JP4815485B2 (ja) * 2008-11-14 2011-11-16 東光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JP5434330B2 (ja) * 2009-07-22 2014-03-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力受信装置、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充電装置および電力伝送方法
JP5517200B2 (ja) * 2010-02-17 2014-06-11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力供給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TW201137589A (en) * 2010-04-30 2011-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ortable system and power adapter thereof
JP5538124B2 (ja) * 2010-08-03 2014-07-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内蔵機器の無接点充電方法
JP5802879B2 (ja) * 2011-01-19 2015-11-04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充電システム、該充電システムの受電装置を備えた電気機器、及び、該充電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充電完了判別方法
EP2696468A1 (en) * 2011-04-01 2014-02-12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power receiving device, power transmitting method of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power receiving method of power receiving device
US10326309B2 (en) * 2011-05-13 2019-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system comprising power transmitter and power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power of the apparatuses
KR102000561B1 (ko) 2011-05-17 2019-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장치 및 방법
US9509537B2 (en) 2011-05-27 2016-1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band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wireless power
US8552595B2 (en) * 2011-05-31 2013-10-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in portable image detectors
CN103703732B (zh) * 2011-07-20 2019-06-18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无线电力信号的双向通信方法及设备
JP2014195334A (ja) * 2011-07-27 2014-10-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内蔵機器と充電台及び電池内蔵機器
CN104303394A (zh) * 2011-09-14 2015-0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EP2757658B1 (en) * 2011-09-14 2016-11-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Non-contact power feed device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5780894B2 (ja) * 2011-09-16 2015-09-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6003172B2 (ja) * 2011-10-21 2016-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および給電システム
KR101336769B1 (ko) * 2011-11-02 2013-12-04 주식회사 스파콘 과열 보호기능을 구비한 무접점 전력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919991B2 (ja) * 2011-11-29 2016-05-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給電装置および給電システム
JP2013115978A (ja) 2011-11-30 2013-06-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携帯機器及び給電台と携帯機器の給電方法
JP6060516B2 (ja) * 2011-11-30 2017-0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給電システム
US9246357B2 (en) 2011-12-07 2016-01-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Contactless power feeding system
WO2013108485A1 (ja) * 2012-01-17 2013-07-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接点充電方法
US20140159673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116361B2 (ja) * 2013-05-16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受電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949954B1 (ko) * 2013-06-07 2019-0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효율 에너지 주입을 위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JP6173057B2 (ja) * 2013-06-11 2017-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給電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9438064B2 (en) * 2013-08-30 2016-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ignment and compatibility detection for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20150091508A1 (en) * 2013-10-01 2015-04-02 Blackberry Limited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 a device under charge
JP6384991B2 (ja) 2013-10-28 2018-09-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6258816B2 (ja) 2013-10-29 2018-01-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6242311B2 (ja) 2013-10-29 2017-12-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6278687B2 (ja) * 2013-12-18 2018-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220853A (ja) * 2014-05-16 2015-12-07 株式会社Ihi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2016059115A (ja) * 2014-09-08 2016-04-2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JP2016136800A (ja) * 2015-01-23 2016-07-28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情報端末、座標入力装置及び座標入力システム
JP6479515B2 (ja) * 2015-03-13 2019-03-06 エイブリック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給電システム
US20160301238A1 (en) * 2015-04-10 2016-10-13 Intel Corporation Managing presence and long beacon extension pulses
US9859787B2 (en) * 2015-04-22 2018-01-02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Technology Limited Life of a semiconductor by reducing temperature changes therein via reactive power
JP6540216B2 (ja) 2015-05-13 2019-07-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無接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6296880A (zh) * 2015-05-25 2017-01-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电子锁具
JP5921750B1 (ja) * 2015-09-30 2016-05-24 竹内工業株式會社 非接触式センサ特定装置
US11689856B2 (en) 2015-11-19 2023-06-27 The Lovesac Company Electronic furniture systems with integrated induction charger
JP6719234B2 (ja) * 2016-03-07 2020-07-0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送受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送電装置
CN106571665A (zh) * 2016-04-06 2017-04-19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电动汽车和无线充电系统
KR102491814B1 (ko) 2016-08-01 2023-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보안 전송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모바일 시스템
US11170360B2 (en) 2016-08-01 2021-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agnetic secure transmission (MST) device, MST system and controller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323560B1 (ko) * 2017-08-08 2021-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류의 피크 세기를 조절하도록 구성되는 회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0263601A (zh) * 2018-03-12 2019-09-20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座识别方法及移动机器人
DE102018212957B3 (de) 2018-08-02 2020-01-0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Übertragung von daten von einem benutzerendgerät zu einem anderen gerät
EP4009489A4 (en) * 2019-10-02 2022-09-14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POWER CALIBRATION METHOD THEREOF
JP7011235B1 (ja) * 2020-08-18 2022-01-26 エレファ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CN114043882A (zh) * 2021-11-16 2022-02-15 桔充充(杭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于多种二轮电动车电池的无线充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1154A (en) 1989-05-30 1990-07-10 At&T Bell Laboratories Trellis coding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fractional bit rates
JP3011829B2 (ja) 1993-06-30 2000-02-21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スピーカ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3907723B2 (ja) 1995-08-30 2007-04-18 東芝電池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2001218391A (ja) * 2000-02-04 2001-08-10 Sony Corp 被充電機器、充電器および非接触充電システム
EP2086085B1 (en) * 2006-11-08 2015-04-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Non-contact charger and non-contact charge system
IT1400748B1 (it) * 2010-06-30 2013-07-02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Apparato per il trasferimento wireless di energia fra due dispositivi e contemporaneo trasferimento di dati.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4472A (zh) * 2010-04-27 2010-09-15 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接收端电源管理装置及无线供能系统
US9106079B2 (en) 2011-04-07 2015-08-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apparatus,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2738909A (zh) * 2011-04-07 2012-10-17 佳能株式会社 供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38909B (zh) * 2011-04-07 2015-05-20 佳能株式会社 供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75160A (zh) * 2011-10-21 2014-06-18 索尼公司 馈电单元和馈电系统
CN103875160B (zh) * 2011-10-21 2017-02-22 索尼公司 馈电单元和馈电系统
US9847666B2 (en) 2013-09-03 2017-12-19 Apple Inc. Power management for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s
US9837866B2 (en) 2013-10-09 2017-12-05 Apple Inc. Reducing power dissipation in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systems
CN104578236A (zh) * 2013-10-09 2015-04-29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能量转换系统、再充电装置及发送和接收相关数据的方法
CN104578451A (zh) * 2013-10-09 2015-04-29 苹果公司 减少感应能量传输系统中的电力消耗
CN104578236B (zh) * 2013-10-09 2019-03-01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能量转换系统、再充电装置及发送和接收相关数据的方法
US10404235B2 (en) 2013-11-21 2019-09-03 Apple Inc. Using pulsed biases to represent DC bias for charging
US9673784B2 (en) 2013-11-21 2017-06-06 Apple Inc. Using pulsed biases to represent DC bias for charging
CN109245186A (zh) * 2013-12-05 2019-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
CN105794075A (zh) * 2013-12-27 2016-07-20 英特尔公司 具有凹形充电站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06030971B (zh) * 2014-02-20 2018-06-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力接收装置
CN103944214A (zh) * 2014-03-17 2014-07-2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107112810A (zh) * 2014-12-29 2017-08-2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无线电力发送装置和包括无线电力发送装置的无线充电系统
US10122217B2 (en) 2015-09-28 2018-11-06 Apple Inc. In-band signaling with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108450042A (zh) * 2015-12-03 2018-08-2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由此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及用于其的记录介质
US10601250B1 (en) 2016-09-22 2020-03-24 Apple Inc. Asymmetric duty control of a half bridge power converter
US10978899B2 (en) 2017-02-02 2021-04-13 Apple Inc.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th duty cycle control
CN109149790A (zh) * 2017-06-15 2019-01-04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信号传送电路、电池监视装置以及电池监视方法
CN109149790B (zh) * 2017-06-15 2024-01-05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信号传送电路、电池监视装置以及电池监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88854B2 (en) 2012-05-29
US20100001845A1 (en) 2010-01-07
JP2010016985A (ja) 201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1220A (zh) 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和使用该信息传送方法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
CN102236331B (zh) 家电的电能监控设备
CN102165667B (zh) 无接点充电系统
CN103378638A (zh) 无接点供电方法
CN103187755B (zh) 无接点充电方法
CN102694425B (zh) 无线电力接收装置及其电力控制方法
CN102377224A (zh) 无线充电系统
CN103378659A (zh) 无接点供电方法
CN104040825A (zh) 无接点充电方法
CN105978066B (zh) 馈电单元
CN102823102A (zh) 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充电系统
US20140184149A1 (en) Method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0288431A5 (ja) 電池内蔵機器と充電台、電池内蔵機器、回路、及び、制御回路
CN101483357A (zh) 输电控制装置、输电装置、无触点电力传输系统、电子设备及输电控制方法
CN103875160B (zh) 馈电单元和馈电系统
CN103138407A (zh) 便携式设备及供电座和便携式设备的供电方法
CN104283238B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CN102835003A (zh) 非接触供电系统
KR100836631B1 (ko) 멀티 무접점 충전 시스템
CN103036318A (zh)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3765728A (zh) 能量接收器、检测方法、电力传输系统、检测装置以及能量传送器
CN101938149A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01964551A (zh) 电力接收设备、电力传输系统、充电设备和电力传输方法
CN108574343A (zh) 非接触式电力传输装置及非接触式送电装置
JP2016092921A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および送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