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3394A - 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3394A
CN104303394A CN201280041381.7A CN201280041381A CN104303394A CN 104303394 A CN104303394 A CN 104303394A CN 201280041381 A CN201280041381 A CN 201280041381A CN 104303394 A CN104303394 A CN 104303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heating
load
heating equipment
collecting devic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13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泉武
重冈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03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33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36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adapted to induce current in a coil to supply power to a device and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s powered in this way
    • H02J7/025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6Cook-top or cookware 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非接触受电装置(6)将具有负载温度检测功能的感应加热装置(1)用作供电装置,该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如下:对来自负载的光进行检测而检测负载温度,在负载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时对感应加热动作进行控制。非接触受电装置中的受电侧控制部(9)构成为:在状态检测部(20)的检测值成为设定值以上时,使发光部(21)发光,从而使感应加热装置内的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工作,对从该感应加热装置向非接触受电装置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受电装置、以及具有感应加热装置和非接触受电装置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该非接触受电装置将利用高频磁场进行被加热物的加热的感应加热装置用作供电装置,且该非接触受电装置被载置在该感应加热装置上,利用来自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磁场而接受所供给的电力。
背景技术
在从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接受电力供给的以往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在受电装置侧设置开关而由使用者一边观察使用状态一边手动地进行受电动作与受电停止的切换操作,或者利用定时器或温度检测而在规定的条件下断开受电装置侧的主电路的连接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受电停止(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以往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具有如下结构:为了对受电装置侧所消耗的电力量、受电装置侧的温度等进行控制,在受电装置侧设置发送控制信号的专用的信号发送单元,并且在供电装置侧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设置接收来自受电装置侧的信号的专用的信号接收单元,从而将受电装置侧的状态传达给供电装置侧,进行针对受电装置侧的供给电力的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公开中,非接触是指没有成为电气地和机械地结合的状态的状态,包括单纯地载置在装置上这样的装置彼此的接触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4-1562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5-1844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通过感应加热装置来供电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只能进行利用手动实现的受电动作的开始/停止这种简单的控制和在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时自动地停止受电这种简单的控制。另外,为了进行非接触受电装置中的电力控制和温度控制,需要在作为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与非接触受电设备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接。因此,作为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需要具有用于进行信息交接的专用功能,因此存在可以作为供电装置来使用的感应加热装置受到限制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无需将专用的通信单元组装到设备中就能够进行非接触受电装置与感应加热装置之间的信息交接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将具有负载温度检测功能的感应加热装置用作供电装置,该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如下:对来自负载的光进行检测而检测负载温度,在负载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时对感应加热动作进行控制,该非接触受电装置具有:
负载装置,其被所述感应加热装置供给高频电力;
状态检测部,其对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测;
发光部,其根据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表示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的检测信号而产生光信号;以及
受电侧控制部,其对所述发光部进行控制,
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状态检测部的检测值成为设定值以上时,使所述发光部发光,从而使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内的所述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工作,对来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只利用通常的感应加热装置所具备的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就能够进行温度控制、电压控制、电流控制等各种状态控制,因此无需将专用的通信单元组装到装置中。因此,在本发明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对于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的限制少,能够实现便利性高的非接触受电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具有:
感应加热装置,其具有如下的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对来自负载的光进行检测而检测负载温度,在负载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时对感应加热动作进行控制;以及
非接触受电装置,其利用来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磁场而被供给电力,
其中,所述非接触受电装置具有:
负载装置,其被所述感应加热装置供给高频电力;
状态检测部,其对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测;
发光部,其根据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表示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的检测信号而产生光信号;以及
受电侧控制部,其对所述发光部进行控制,
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状态检测部的检测值成为设定值以上时,使所述发光部发光,从而使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内的所述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工作,对来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中,只利用通常的感应加热装置所具备的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就能够进行温度控制、电压控制、电流控制等各种状态控制,因此无需将专用的通信单元组装到装置中。因此,在本发明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中,对于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的限制少,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构筑电力传输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如下的便利性高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无需将专用的通信单元组装到设备中就能够进行非接触受电装置与感应加热装置之间的信息交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电力传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包括非接触受电装置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又一结构例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将具有负载温度检测功能的感应加热装置用作供电装置,该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如下:对来自负载的光进行检测而检测负载温度,在负载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时对感应加热动作进行控制,该非接触受电装置具有:
负载装置,其被所述感应加热装置供给高频电力;
状态检测部,其对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测;
发光部,其根据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表示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的检测信号而产生光信号;以及
受电侧控制部,其对所述发光部进行控制,
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状态检测部的检测值成为设定值以上时,使所述发光部发光,从而使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内的所述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工作,对来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1方式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能够使用感应加热装置所具备的功能而根据非接触受电装置内的负载装置的状态来进行来自感应加热装置的供给电力的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的便利性高的受电装置:无需在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中预先组装新的功能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电力控制。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非接触受电装置是,所述第1方式的结构还具有受电线圈,该受电线圈接受来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磁场而供给到所述负载装置,
所述受电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状态检测部的检测值成为设定值以上时,使所述发光部发光,从而使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内的所述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工作,停止从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向所述受电线圈的电力供给。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2方式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能够使用感应加热装置所具备的功能而根据非接触受电装置内的负载装置的状态来可靠地进行感应加热装置对受电线圈的供给电力的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的便利性高的非接触受电装置:无需在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中预先组装新的功能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电力控制。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非接触受电装置是,所述第1方式或第2方式中的所述状态检测部由对所述负载装置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构成,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对所述发光部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以使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3方式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能够使用感应加热装置所具备的功能而根据非接触受电装置内的负载装置的温度来可靠地进行来自感应加热装置的供给电力的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的便利性高的非接触受电装置:无需在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中预先组装新的功能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电力控制。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非接触受电装置是,所述第1方式或第2方式中的所述状态检测部由对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部构成,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对所述发光部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电压检测部成为规定的电压范围内。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4方式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能够使用感应加热装置所具备的功能而根据非接触受电装置内的负载装置的电压来可靠地进行来自感应加热装置的供给电力的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的非接触受电装置:无需在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中预先组装新的功能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负载装置的输入电压等进行控制,能够对负载装置供给恒定的电压,并且使用性良好。
在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所述第1方式或第2方式中的所述状态检测部由对所述负载装置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部构成,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对所述发光部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电流检测部成为规定的电流范围内。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5方式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能够使用感应加热装置所具备的功能而根据非接触受电装置内的负载装置的电流来可靠地进行来自感应加热装置的供给电力的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的非接触受电装置:无需在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中预先组装新的功能就能够对流过负载装置的电流和负载装置所消耗的电力等进行控制,并且使用性良好。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具有:
感应加热装置,其具有如下的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对来自负载的光进行检测而检测负载温度,在负载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时对感应加热动作进行控制;以及
非接触受电装置,其利用来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磁场而被供给电力,
其中,所述非接触受电装置具有:
负载装置,其被所述感应加热装置供给高频电力;
状态检测部,其对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测;
发光部,其根据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表示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的检测信号而产生光信号;以及
受电侧控制部,其对所述发光部进行控制,
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状态检测部的检测值成为设定值以上时,使所述发光部发光,从而使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内的所述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工作,对来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如上所述构成的第6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构成为,使用感应加热装置所具备的功能而根据非接触受电装置内的负载装置的状态来进行来自感应加热装置的供给电力的控制,因此无需使用具有特別功能的装置作为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能够实现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电力传输控制的便利性高的电力传输装置。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对已经熟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和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变得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另外,发明人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而提供附图和以下的说明,并非想要通过它们来限定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主题。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中,虽然对使用感应加热烹调器作为供电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该结构只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而包括具有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另外,本发明包括适当组合在以下叙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任意结构的情形,在组合后的结构中起到各个结构的效果。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以及由非接触受电装置和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进行说明。
图1用电路模块来表示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内部结构,是示出在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上载置了非接触受电装置的状态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非接触受电装置6载置在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1、即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板5上。顶板5由板材构成,该板材由结晶玻璃等形成并具有光透射性。在将非接触受电装置6载置于感应加热装置1的顶板5上的状态下,该非接触受电装置6被配置在使得设置于感应加热装置1内的受光部22与设置于非接触受电装置6内的发光部21相对的位置。
感应加热装置1具有作为供电线圈的加热线圈2、向该加热线圈2供给高频电力的逆变器3、进行红外线检测的受光部22以及加热侧控制部4。受光部22根据从该负载产生的红外线的辐射量来对载置在顶板5上的锅等负载的温度进行检测。加热侧控制部4根据来自受光部22的输出等来进行逆变器3内的半导体开关的控制。
另外,非接触受电装置6具有:容器等负载装置10;对该负载装置10的温度等的状态进行检测的状态检测部20;根据由状态检测部20检测出的状态进行发光的发光部21;以及输入状态检测部20的检测结果,对发光部21的发光状态进行控制的受电侧控制部9。
接下来,对将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受电装置载置于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1的状态下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感应加热装置1内的加热侧控制部4使用逆变器3内的半导体开关将从未图示的交流电源供给的电力转换为20kHz~100kHz的高频电力,将所转换的高频电力供给到加热线圈2。供给到加热线圈2的高频电力被传递到非接触受电装置6内的负载装置10。
另外,关于设置于感应加热装置1内的受光部22,当在顶板5上载置锅等负载而进行了感应加热时,负载由于从加热线圈2产生的高频磁场而发热,受光部22透过顶板5对从负载产生的红外线进行检测。受光部22的检测值被输入到加热侧控制部4,在加热侧控制部4中用于温度控制等。
当在感应加热装置1的顶板5上载置非接触受电装置6而将该感应加热装置1用作供电装置时,从加热线圈2对非接触受电装置6的负载装置10供给高频磁场,从而负载装置10接受电力的供给。并且,根据该电力供给,对负载装置10的状态(例如,温度、电压、电流等)进行检测的状态检测部20的检测值发生变化。在状态检测部20的检测值达到了设定值的上限的情况下,受电侧控制部9使发光部21发光,放射具有红外线成分的光。
其结果,向隔着顶板5与发光部21相对的受光部22照射具有红外线成分的光能,受光部22对加热侧控制部4输出高温检测信号。从受光部22输入了高温检测信号的加热侧控制部4使逆变器3的动作停止,停止电力供给。
如上所述,在逆变器3的动作停止而停止了电力供给之后,当状态检测部20的检测值达到了设定值的下限时,受电侧控制部9停止发光部21的发光。其结果,在加热侧控制部4中不再输入来自受光部22的高温检测信号,即高温检测被解除,因此加热侧控制部4驱动逆变器3而再次开始针对负载装置10的电力供给。
通过继续进行以上的动作,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中,能够对负载装置10实现期望的电力供给。
作为发光部21,只要是具有透射过顶板5并到达受光部22的红外线成分的发光元件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LED等发光元件。另外,作为发光部21的发光量,只要是能够让受光部22判断为是充分高温、例如300℃以上的温度而输出高温检测信号的光量即可。
作为受光部22,可以使用搭载于感应加热装置的光电二极管等量子型红外线传感器、或者热电堆等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等,只要是能够透过顶板5检测来自非接触受电装置的光能的方式即可。
另外,在负载装置10为金属容器的情况下,通过使状态检测部20成为对金属容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从而受电侧控制部9对发光部21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以使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对作为金属容器的负载装置10进行温度控制。
图2是用电路模块来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非接触受电装置的内部结构例的图。图2所示的非接触受电装置6构成为,受电线圈7接受从感应加热装置1的加热线圈2供给的高频磁场而输出电力。该非接触受电装置6是负载装置10接受从受电线圈7供给的电力的方式。
在受电线圈7向负载装置10供给电力时,由作为状态检测部的温度检测部23检测负载装置10的温度,将检测出的温度信息输入到受电侧控制部9。受电侧控制部9对发光部21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以使由温度检测部23检测出的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
由于如上所述构成,因此在图2所示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能够进行针对负载装置10的温度控制。作为温度检测部23,可以使用通过热敏电阻等的电阻值来进行检测的部件、或通过辐射能的光量来进行检测的部件,但并没有特别限定。
图3是用电路模块来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非接触受电装置的其它内部结构例的图。图3所示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具有如下结构:设置了电压检测部24,作为对受电线圈7的两端电压、或者负载装置10内的电路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状态检测部。这样,具有如下结构:通过设置电压检测部24作为状态检测部,从而受电侧控制部9对发光部21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以使由电压检测部24检测出的电压值处于设定范围内。在这样构成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能够进行针对负载装置10的恒定电压供给。
图4是用电路模块来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非接触受电装置的又一内部结构例的图。在图4所示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设置了电流检测部25作为状态检测部。构成为,通过由电流互感器(CT)等构成的电流检测部25来对流过受电线圈7的电流和负载装置10内的电流进行检测。通过这样构成,受电侧控制部9对发光部21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以使由电流检测部25检测出的电流值成为设定范围内的值。
如上所述,作为实施方式1中的非接触受电装置的状态检测部20,通过设置温度检测部23、电压检测部24、以及/或者电流检测部25,能够进行对于负载装置10的各种控制。
如以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受电装置6中,利用了通常的感应加热装置1所具备的负载温度检测功能,该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如下:对来自负载的红外线(光)进行检测而检测负载温度,在负载为规定温度以上(高温)时对该感应加热装置1的加热动作进行控制,例如使加热动作停止。这样,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受电装置6构成为,利用感应加热装置1所具备的基于红外线温度检测的加热动作控制功能,对非接触受电装置6中的受电电力进行控制。
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受电装置6中,设置了根据非接触受电装置6中的负载装置10的状态而产生光信号的发光部21,在负载装置10达到规定状态时,使发光部21发光,从而使感应加热装置1成为运行停止状态,使电力供给停止。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负载装置10达到规定状态时,感应加热装置接受来自发光部21的光而降低电力供给。另外,构成为:在负载装置10成为脱离了规定条件的状态时,使发光部21熄灭而使感应加热装置1再次开始进行电力供给,从而能够进行电力调整。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结构,能够实现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电力控制的便利性高的非接触受电装置。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以及由非接触受电装置和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结构的图,用电路模块来进行表示。
在实施方式2的结构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不同点在于:接受来自加热线圈2的高频磁场的受电线圈7对由加热器11和配置于该加热器11的附近上部的托盘12构成的负载装置10供给电力;以及通过热敏电阻等温度检测部23来对托盘12或者该托盘12附近的温度、或者加热器11的温度等进行检测。
接下来,对将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受电装置载置于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1而成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感应加热装置1内的加热侧控制部4使用逆变器3内的半导体开关将从未图示的交流电源供给的电力转换为20kHz~100kHz的高频电力,将所转换的高频电力供给到加热线圈2。供给到加热线圈2的高频电力被传递到非接触受电装置6内的受电线圈7。
供给到受电线圈7的电力被供给到加热器11,加热器11发热。其结果,配置于加热器11的正上方或附近的托盘12被加热,载置于托盘12的食材被加热。
在如上所述地加热托盘12上的食材时,通过温度检测部23来对托盘12附近或加热器11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在温度检测部23的检测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受电侧控制部9使发光部21发光而放射具有红外线成分的光。
其结果,向隔着顶板5与发光部21相对的受光部22照射具有红外线成分的光能,受光部22对加热侧控制部4输出高温检测信号。从受光部22输入了高温检测信号的加热侧控制部4使逆变器3的动作停止,停止电力供给。
如上所述,在逆变器3的动作停止而停止了电力供给之后,当温度检测部23的检测值达到设定值的下限时,受电侧控制部9停止发光部21的发光。其结果,在加热侧控制部4中不再输入来自受光部22的高温检测信号,即高温检测被解除,因此加热侧控制部4驱动逆变器3而再次开始针对加热器11的电力供给。
通过继续进行以上的动作,在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中,能够对加热器11实现期望的电力供给,能够进行合适的温度控制。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以温度控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对受电线圈7的电流进行检测,受电侧控制部9根据该检测电流对发光部21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进行期望的电力控制。
在本发明的结构中,只要是对非接触受电装置6的负载的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其检测结果来确定发光部21的发光时间的方式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以加热器11和托盘12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在设置与受电线圈7连接的受电侧加热线圈并在该受电侧加热线圈的正上方配置磁性金属托盘的加热方式、或者代替托盘12而配置金属容器的加热方式等的结构中,也起到同样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受电装置6中,利用了通常的感应加热装置1所具备的负载温度检测功能,该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如下:对来自负载的红外线(光)进行检测而检测负载温度,并在负载为规定温度以上(高温)时对该感应加热装置1的加热动作进行控制,例如使加热动作停止。这样,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受电装置6构成为,利用感应加热装置1所具备的基于红外线温度检测的加热动作控制功能,对非接触受电装置6中的受电电力进行控制。
在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受电装置6中,设置了对加热器11附近或托盘12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23、以及根据温度检测部23的检测值而产生光信号的发光部21,在温度检测部23的检测值达到设定值的上限时,使发光部21发光,从而作为感应加热装置1的运行停止状态,使电力供给停止。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温度检测部23的检测值达到设定值的上限时,感应加热装置接受来自发光部21的光而降低电力供给。并且,还构成为:在温度检测部23的检测值达到设定值的下限时,能够使发光部21熄灭而使感应加热装置1再次开始进行电力供给,能够进行电力调整。因此,根据实施方式2的结构,能够实现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电力控制的便利性高的非接触受电装置。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以及由非接触受电装置和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结构的图,用电路模块来进行表示。
在实施方式3的结构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结构的不同点在于,受电线圈7经由电源电路15与负载装置10连接。
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的电源电路15具有:对受电线圈7的电压进行整流的整流部16;将整流部16的输出控制为规定的电压值的升降压部17;使针对负载装置10的输出电压平滑化的平滑部18;以及对输出电压等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部24。
接下来,对将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受电装置6载置于用作供电装置的感应加热装置1而进行供电动作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感应加热装置1内的加热侧控制部4使用逆变器3内的半导体开关将从未图示的交流电源供给的电力转换为20kHz~100kHz的高频电力,将所转换的高频电力供给到加热线圈2。供给到加热线圈2的高频电力被传递到非接触受电装置6内的受电线圈7。
在电源电路15中,从受电线圈7输入的高频电力通过整流部16进行整流而输入到升降压部17。在升降压部17中形成具有所需的电压值的电压,并由平滑部18进行平滑化,从而对负载电路10输出期望的直流电压。
在如上所述形成直流电压时,电压检测部24对输出电压(平滑部18的电压)和整流部16的电压进行检测,受电侧控制部9对升降压部17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输出电压成为预先设定的固定值,并且对发光部21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以使整流部16的电压处于规定的范围内。
即,当电压检测部24的检测电压达到设定范围的上限值时,使发光部21开始发光,经过受光部22的处理,加热侧控制部4使逆变器3停止,使来自感应加热装置1的电力供给停止。
如上所述,在逆变器3暂时停止之后,当电压检测部24的检测电压降低而达到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时,使发光部21停止发光,经过受光部22的处理,加热侧控制部4使逆变器3的动作再次开始,使来自感应加热装置1的电力供给再次开始。
通过重复以上的动作,能够控制来自感应加热装置1的电力供给量,能够使电源电路15的输入电压也处于一定范围。另外,作为从电源电路15接受电力供给的负载装置10,只要是电机设备、充电电池用的充电机等通过直流电压工作的设备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在负载装置10的输出大的情况下,使用者对感应加热装置1的输入电压进行调整、即提高设定值,从而能够得到期望的输出。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受电装置6中,利用了通常的感应加热装置1所具备的负载温度检测功能,该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如下:对来自负载的红外线(光)进行检测而检测负载温度,在负载为规定温度以上(高温)时对该感应加热装置1的加热动作进行控制,例如使该加热动作停止。这样,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受电装置6构成为,利用感应加热装置1所具备的基于红外线温度检测的加热动作控制功能,对非接触受电装置6中的受电电力进行控制。
在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受电装置6中,设置了根据对电源电路15内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部24的检测电压而产生光信号的发光部21,当电压检测部24的检测值达到了设定值的上限时,使发光部21发光,从而作为感应加热装置1的运行停止状态,使电力供给停止。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电压检测部24的检测值达到了设定值的上限时,感应加热装置接受来自发光部21的光而降低电力供给。并且,构成为:在电压检测部24的检测值达到了设定值的下限时,使发光部21熄灭而再次开始电力供给,能够进行电力调整。因此,根据实施方式3的结构,能够实现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电压控制的便利性高的非接触受电装置。
如上所述,如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具有如下结构:从感应加热装置接受电力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利用感应加热装置所具备的由红外线温度检测单元实现的对负载的高温度检测功能,对来自感应加热装置的供给电力进行控制。因此,在本发明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中,设置了根据负载装置的状态而产生光信号的发光部,在负载装置达到了规定状态的情况下,使发光部发光,从而该感应加热装置识别为负载成为高温度状态而停止加热动作,使供电动作停止。另外,在非接触受电装置中,在脱离了规定条件时,使发光部熄灭,从而再次开始供电动作,能够进行电力调整。因此,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了通常的感应加热装置附带的功能,因此无需预先在感应加热装置中组装新的功能,能够实现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电力传输控制的便利性高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利用了对来自负载的红外线进行检测而在负载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停止加热动作的感应加热装置所具有的负载温度检测功能,能够进行精度高的温度控制,因此还能够用于自动烹调用锅等具备温度检测功能的高功能锅等的用途,通用性高,能够将各种感应加热装置用作供电装置。
标号说明:
1   感应加热装置
2   加热线圈
3   逆变器
4   加热侧控制部
5   顶板
6   非接触受电装置
7   受电线圈
9   受电侧控制部
10  负载装置
11  加热器
12  托盘
15  电源电路
16  整流部
17  升降压部
18  平滑部
20  状态检测部
21  发光部
22  受光部
23  温度检测部
24  电压检测部
25  电流检测部

Claims (6)

1.一种非接触受电装置,其将具有负载温度检测功能的感应加热装置用作供电装置,该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如下:对来自负载的光进行检测而检测负载温度,在负载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时对感应加热动作进行控制,该非接触受电装置具有:
负载装置,其被所述感应加热装置供给高频电力;
状态检测部,其对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测;
发光部,其根据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表示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的检测信号而产生光信号;以及
受电侧控制部,其对所述发光部进行控制,
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状态检测部的检测值成为设定值以上时,使所述发光部发光,从而使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内的所述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工作,对来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其中,
该非接触受电装置还具有受电线圈,该受电线圈接受来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磁场而供给到所述负载装置,
所述受电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状态检测部的检测值成为设定值以上时,使所述发光部发光,从而使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内的所述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工作,停止从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向所述受电线圈的电力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其中,
所述状态检测部由对所述负载装置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构成,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对所述发光部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以使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其中,
所述状态检测部由对所述负载装置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部构成,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对所述发光部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电压检测部成为规定的电压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其中,
所述状态检测部由对所述负载装置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部构成,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对所述发光部的发光时间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电流检测部成为规定的电流范围内。
6.一种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具有:
感应加热装置,其具有如下的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对来自负载的光进行检测而检测负载温度,在负载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时对感应加热动作进行控制;以及
非接触受电装置,其利用来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磁场而被供给电力,
其中,所述非接触受电装置具有:
负载装置,其被所述感应加热装置供给高频电力;
状态检测部,其对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测;
发光部,其根据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表示所述负载装置的状态的检测信号而产生光信号;以及
受电侧控制部,其对所述发光部进行控制,
所述受电侧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状态检测部的检测值成为设定值以上时,使所述发光部发光,从而使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内的所述负载温度检测功能工作,对来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CN201280041381.7A 2011-09-14 2012-09-14 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Pending CN1043033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0475 2011-09-14
JP2011200475 2011-09-14
PCT/JP2012/005877 WO2013038695A1 (ja) 2011-09-14 2012-09-14 非接触受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3394A true CN104303394A (zh) 2015-01-21

Family

ID=4788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1381.7A Pending CN104303394A (zh) 2011-09-14 2012-09-14 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25448A1 (zh)
EP (1) EP2757660A4 (zh)
JP (1) JPWO2013038695A1 (zh)
CN (1) CN104303394A (zh)
WO (1) WO20130386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54307B2 (en) 2014-08-04 2019-10-22 Jabil Inc.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R3029731B1 (fr) * 2014-12-04 2017-01-27 Seb Sa Systeme de centrage infrarouge pour table a induction
ES2590381B1 (es) * 2015-05-21 2017-09-07 Bsh Electrodomésticos España, S.A. Batería de cocción
ES2590428B1 (es) 2015-05-21 2017-09-07 Bsh Electrodomésticos España, S.A. Batería de cocción y sistema de cocción
KR102508072B1 (ko) * 2016-03-28 2023-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가열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EP3973832A1 (en) * 2020-09-28 2022-03-3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induction hea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2174A (en) * 1971-12-29 1973-06-26 Gen Electric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 including cooking vessel having means for transmission of temperature data by light pulses
JPH04156242A (ja) 1990-10-17 1992-05-28 Sekisui Chem Co Ltd 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JP2855929B2 (ja) * 1992-01-14 1999-02-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ードレス機器
JP2000217280A (ja) * 1998-11-20 2000-08-04 Mitsuoka Electric Mfg Co Ltd Lc共振回路を用いた電源装置
JP2001112191A (ja) * 1999-10-05 2001-04-20 Sharp Corp 非接触による電力及び信号伝達システム
US6534753B1 (en) * 2000-06-15 2003-03-18 Wilmingt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Backup power supply charged by induction driven power supply for circuits accompanying portable heated container
JP2002190374A (ja) * 2000-12-20 2002-07-05 Nt Engineering Kk 高周波誘導加熱装置用温度検出方法および機構
JP4162577B2 (ja) * 2003-11-25 2008-10-08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加熱調理器に用いられる調理器具
JP5070845B2 (ja) * 2007-01-16 2012-1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WO2009014125A1 (ja) * 2007-07-23 2010-10-07 ユー・ディ・テック株式会社 充電池ユニットとそのための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電力伝送方法
JP2009271846A (ja) * 2008-05-09 2009-11-19 Harumi Takeda ワイヤレスマウスの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2010016985A (ja) * 2008-07-03 2010-01-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力搬送における情報伝送方法とこの情報伝送方法を使用する充電台と電池内蔵機器
DE102008054911A1 (de) * 2008-12-18 2010-06-2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Intelligentes Lebensmittelzubereitungsgerä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57660A1 (en) 2014-07-23
EP2757660A4 (en) 2015-02-18
US20140225448A1 (en) 2014-08-14
JPWO2013038695A1 (ja) 2015-03-23
WO2013038695A1 (ja)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3394A (zh) 非接触受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CN103262647B (zh) 非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US10856368B2 (en) Heating cooker system, inductive heating cooker, and electric apparatus
WO2013038694A1 (ja) 非接触受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HK1147637A1 (en) Induction heat cooking device
KR20110104987A (ko) 스마트 조리 기구
CN104039033B (zh) 可增加加热范围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WO2008155923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11293644B2 (en) Heating cooker system, and cooking device
KR20190113072A (ko) 와이어 하니스가 저감된 유도 가열 장치
KR102031420B1 (ko) 인디케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도 가열 장치
KR20200116712A (ko) 유도 가열 장치
KR102060148B1 (ko) 냉각 구조가 개선된 유도 가열 장치
KR20200122710A (ko) 사용자 경험 및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가 개선된 유도 가열 장치
US11924950B2 (en) Cooker
CN109997413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KR101189121B1 (ko) 래들 예열 장치
KR102560312B1 (ko) 와이어 하니스 구조가 개선된 유도 가열 장치
CN103132301A (zh) 非接触供电式无绳电熨斗及用于非接触供电的熨衣板
CN102550124A (zh) 发热玻璃的热控制装置
EP4216669A1 (en) Induction heating cooktop and wireless indicator for indicating operation state thereof
KR20200122714A (ko) 사용자 경험 및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가 개선된 유도 가열 장치
KR20110058143A (ko) 충전 밧데리를 갖는 전자레인지
US20220201809A1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providing improved user experience and user interface
CN104475906B (zh) 一种充电式电烙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