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6756A - 挤压机及挤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挤压机及挤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6756A
CN101616756A CN200880001801.2A CN200880001801A CN101616756A CN 101616756 A CN101616756 A CN 101616756A CN 200880001801 A CN200880001801 A CN 200880001801A CN 101616756 A CN101616756 A CN 101616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mould
deviation
deflection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18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6756B (zh
Inventor
山本武治
药师川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be Machine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Ube Machiner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be Machiner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Ube Machinery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6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6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6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67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23/00Extruding metal; Impact extrusion
    • B21C23/21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truding metal
    • B21C23/211Press driv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23/00Extruding metal; Impact extrusion
    • B21C23/02Making uncoated products
    • B21C23/04Making uncoated products by direct extrusion
    • B21C23/08Making wire, bars,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31/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ing speed or temperature of metal; Measuring devices, e.g. for temperature of metal,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extrusion p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Of Metal (AREA)
  • Control Of Presses (AREA)

Abstract

挤压机及挤压控制方法,在挤压工序中,即使挤压作用力变化,也总是将一定的容器密封力施加在容器和模具之间,得到均匀的形状的挤压产品,由此,能够提高产品成品率,且在挤压之际,能量的消耗量少。检测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该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在偏差比上述基准压力大的情况下以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另外,在偏差比上述基准压力小的情况下以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修正容器密封力,进行等压挤压。

Description

挤压机及挤压控制方法
关于相关申请的相互参考
本发明基于2007年1月15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7-005388”及2007年5月28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7-139986”的优先权而提出专利申请,它们的内容作为参考文献已被纳入本说明书,在本申请中继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压机及挤压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使得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在挤压的全部工序中为一定,从而能够使产品成品率提高的挤压机及挤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的挤压机具备连结于拉杆的端部压板和主缸装置,在端部压板侧夹着模具地配置了装填坯料的容器,在主缸装置侧,在与从主缸出入的主柱塞一体地被驱动的十字头上设置了芯杆。而且,使该芯杆由通过主缸装置产生的挤压力对被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进行加压挤压,从模具挤压成形规定的产品。
在这样的挤压机中,虽然希望容器密封力在挤压的全部工序中是一定的,但是,因为在挤压工序中,容器内的坯料逐渐缩短,所以,在挤压开始时和挤压结束时,通常前者挤压所需要的力大。即,这是因为,即使模具的挤压阻力(作用于模具的挤压所需要的力)一定,由于容器内壁和坯料的摩擦阻力随着坯料的长度的减小而减小,所以,作为整体,挤压的作用力也逐渐降低。
象这样,若在挤压工序时挤压作用力变化,则挤压机的作用于模具的力变化,此结果,在挤压工序中,模具的挠曲量是一定的。因此,存在着由以往的挤压机得到的产品的壁厚、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不均匀的问题。
另外,挤压作用力的变化也使相对于模具而言的容器密封力产生变动,还存在着坯料从密封部分吹出的产生所谓开花现象的问题。
日本特开平4-274821号公报公开的挤压机,将以对容器和模具之间进行密封的方式向模具侧推压容器的推压组件设置在将主缸装置和主柱塞连结的十字头上。而且,在挤压工序中在坯料达到规定的长度以下的时刻,由挤压组件推压容器,通过此推压,向容器和模具之间赋予容器密封力,避免坯料的吹出(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中,虽然加上了经模具赋予给端部压板的容器密封力地由挤压力发挥作用,能够在产品的整个挤压长度方向将端部压板及模具的位移保持为一定并能够得到均匀的产品,但是,因为在挤压工序中由推压组件推压容器,所以,在挤压开始时的最大负荷压力作用于主缸装置,存在着挤压工序时的能量消耗量增大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748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此问题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挤压工序中挤压作用力变化,也总是将一定的容器密封力给与到容器和模具之间而得到均匀的形状的产品,因此,能够提高产品成品率,而且,在挤压时,能量的消耗量少的挤压机及挤压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挤压机,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通过主缸装置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由芯杆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其特征在于,检测上述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该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与上述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容器密封力减小,另外在偏差与上述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有关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挤压机,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通过主缸装置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由芯杆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部压板上设置了使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的推压力减小的容器的驱动组件,检测上述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该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与上述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能够向上述驱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和以在偏差与上述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有关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挤压机是在第二方式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端部压板上的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上述容器的驱动组件由液压缸构成。
有关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该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容器密封力减小,另外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有关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该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驱动组件输出,另外,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有关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该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及驱动组件输出,另外,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进行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有关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挤压机,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通过由主缸装置驱动的芯杆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上述模具的挠曲量的挠曲量检测组件,同时,检测挤压过程中的上述模具的挠曲量,演算该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模具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为了相当于该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在偏差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有关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挤压机,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通过由主缸装置驱动的芯杆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部压板上设置了使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容器的驱动组件,具备检测上述模具的挠曲量的挠曲量检测组件,同时,检测挤压过程中的上述模具的挠曲量,演算该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模具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为了相当于该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容器的驱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和以在偏差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有关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挤压机是在第二或第八方式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端部压板上的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上述容器的驱动组件由电动伺服马达、和将该电动伺服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的由丝杠轴及滚珠螺母组成的滚珠丝杠变换装置构成。
进而,有关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挤压机是在第八方式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端部压板上的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上述容器的驱动组件由液压缸构成。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是,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并通过由主缸装置驱动的芯杆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其特征在于,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上述模具的挠曲量,演算该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在偏差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是,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通过由主缸装置驱动的芯杆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其特征在于,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上述模具的挠曲量,演算该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设置在端部压板上的容器的驱动组件输出,以在偏差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是在第十二方式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上述模具的挠曲量,演算该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设置在端部压板上的容器的驱动组件及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以在偏差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有关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挤压机中,检测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然后,为了相当于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由此,能够在全部挤压工序中,对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进行修正,并将之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模具的位移量、挠曲保持为一定,产品的壁厚、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均匀,产品成品率提高。另外,因为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增大模具的容器密封力,所以,不存在使能量消耗量增大的情况。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挤压机中,对于容器而言,将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驱动组件设置在端部压板上,检测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然后,为了相当于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上述驱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和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由此,能够在全部挤压工序中对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进行修正,并将之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模具的位移量、挠曲保持为一定,产品的壁厚、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均匀,产品成品率提高。另外,因为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使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为一定,所以,不存在使能量消耗量增大的情况。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挤压机中,设置在第二方式的挤压机的端部压板上的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驱动组件由液压缸构成。由此,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使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为一定,同时,能够使驱动组件最小化,能够使挤压机紧凑化。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中,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由主缸装置检测挤压工序的液压压力。然后,演算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为了相当于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减小容器密封力,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由控制组件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
由此,能够在全部挤压工序中,对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进行修正,并将之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模具的位移量、挠曲保持为一定,产品的壁厚、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均匀,产品成品率提高。另外,因为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使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为一定,所以,不存在使能量消耗量增大的情况。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中,对于容器而言,设置了用于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驱动组件,检测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然后,为了相当于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由控制组件向上述容器的驱动组件输出,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由控制组件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
由此,能够在全部挤压工序中,对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进行修正,并将之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模具的位移量、挠曲保持为一定,产品的壁厚、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均匀,产品成品率提高。另外,因为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对模具赋予推压力,所以,不存在能量消耗量增大的情况。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中,对于容器而言,设置了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驱动组件,检测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然后,为了相当于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由控制组件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及驱动组件输出,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由控制组件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
由此,能够在全部挤压工序中,对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进一步高精度地进行修正,并将之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模具的位移量、挠曲保持为一定,产品的壁厚、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均匀,产品成品率提高。另外,因为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对模具赋予推压力,所以,不存在能量消耗量增大的情况。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挤压机中,设置检测模具的挠曲量的组件,检测模具的挠曲量,演算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然后,为了相当于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为正,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大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在偏差为负,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小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由此,能够在挤压全部工序中,对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进行修正,并将之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模具的挠曲量保持为一定,产品的壁厚、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均匀,产品成品率提高。另外,因为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使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增大,所以,不存在增大能量消耗量的情况。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挤压机中,设置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容器的驱动组件和检测模具的挠曲量的组件,检测模具的挠曲量,演算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然后,为了相当于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为正,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大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容器的驱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和以在偏差为负,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小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由此,能够在挤压全部工序中,对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进行修正,并将之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模具的挠曲量保持为一定,产品的壁厚、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均匀,产品成品率提高。另外,因为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使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增大,所以,不存在使能量消耗量增大的情况。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挤压机中,对设置在第二或第八方式的挤压机的端部压板上的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驱动组件,做成了使用由电动伺服马达和将该电动伺服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的由丝杠轴及滚珠螺母组成的滚珠丝杠变换装置的结构。
由此,能量效率得到改善,能够以少的能量消耗量削减容器密封力。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挤压机中,对设置在第八方式的挤压机的端部压板上的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驱动组件,做成了使用液压缸的结构。
由此,能够使驱动组件最小化,削减容器密封力。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中,检测挤压工序中的模具的挠曲量,演算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然后,为了相当于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为正,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大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在偏差为负,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小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
由此,能够在挤压全部工序中,对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进行修正,并将之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模具的挠曲量保持为一定,产品的壁厚、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均匀,产品成品率提高。另外,因为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使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增大,所以,不存在增大能量消耗量的情况。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中,检测挤压工序中的模具的挠曲量,演算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挠曲量的偏差。然后,为了相当于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为负,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小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设置在端部压板上的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以在偏差为正,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大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
由此,能够在挤压全部工序中,对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进行修正,并将之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模具的位移量、挠曲量保持为一定,产品的壁厚、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均匀,产品成品率提高。另外,因为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使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增大,所以,不存在增大能量消耗量的情况。
在有关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中,是在第十二方式的挤压控制方法中,在偏差为负,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小时向设置在端部压板上的容器的移动组件及驱动组件输出,使容器密封力减小。
由此,能够在挤压全部工序中,对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进行修正,并将之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模具的挠曲量保持为一定,产品的壁厚、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均匀,产品成品率提高。另外,因为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使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增大,所以,不存在能量消耗量增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挤压作用力的特性线图。
图3是有关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
图4是有关另一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
图5是进而有关另一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
图6是有关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挤压作用力的特性线图。
图8是有关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
图9是有关另一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
图10是进而有关另一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
图11表示模具挠曲检测装置,图11(a)是其剖视图,图11(b)是A向视图。
下面通过附图和对下述的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也可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优选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有关本发明的挤压机及挤压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挤压机是将端部压板10和主缸装置12相向地配置并由多个拉杆14将两者连结着的。在端部压板10的内侧面,夹着形成了挤压孔的模具16而配置容器18,将坯料20装填在容器18内,通过对它向模具16进而挤压加压,挤压成形与模具孔16A相应的截面的产品。
产生挤压作用力的主缸装置12,将主柱塞12B内置于主缸12A内,可将它向容器18进行加压移动。在此主柱塞12B的前端部,以与容器18的坯料装填孔18A同芯配置的方式,在向容器18突出的状态下经十字头22安装了挤压杆24。因此,若驱动主缸装置12,使十字头22前进,则挤压杆24被插入到容器18的坯料装填孔18A内,对被装填的坯料20的后端面进行加压,挤压产品20A。
另外,在上述主缸12A上与挤压轴心平行地安装了侧缸装置26,其缸杆26A与十字头22连结。由此,作为挤压工序的准备工序,使挤压杆24向与容器18接近的位置进行初期移动,挤压加压动作是使用主缸装置12及侧缸装置26两者来进行的。
在端部压板10上安装了作为使容器18在挤压轴线方向进退自由的移动组件的容器移位缸装置28,该缸杆28A与容器支承器19连结。由此,作为挤压的准备工序,使模具16的端面和容器18的端面抵接而成为密封状态,在结束工序中,成为使模具16及容器18的端面离开而确保排出坯料20的残余材料的间隙的结构。
参照图1,说明上述主缸装置12的驱动用液压回路和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驱动用液压回路的结构。
首先,驱动主缸装置12的液压回路32具备可变容量型的液压泵30,能够将来自它的排出液压经液压通路向主缸装置12及侧缸装置26供给。在液压通路上安装了检测液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34,将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向控制器36输出。
另外,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驱动回路42具备对容器移位缸装置28供给液压油的液压泵38。若从此泵38经液压通路向缸的杆侧供给液压油,则缸杆28A被进行拉入驱动,产生容器密封力。若向缸的头侧供给液压油,则缸杆28A突出,产生进行驱动的液压力。在液压回路42上设置了对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供给的液压压力进行调整的比例电磁式溢流阀44,其按照设定指令值,经放大器48进行压力控制,所述设定指令值是由与由主缸装置12的驱动液压回路图32的压力传感器34检测出的液压压力相应地被输出的来自上述控制器36的控制信号产生的。
虽然象上述的那样在挤压工序中,由主缸装置12和侧缸装置26进行挤压,但是,挤压时的挤压作用力(F)由作用于模具16的所需要的挤压力(Fa)和坯料20及容器18内壁的摩擦力(Fb)的和来表示。如图2所示,挤压作用力(F)及坯料20和容器18内壁的摩擦力(Fb)的最大值是在挤压开始时,由于在挤压工序进展后伴随坯料20的长度缩短相伴的摩擦力(Fb)的降低,挤压作用力(F)将减小。
作用于模具16的所需要的挤压力(Fa)大致均匀,若坯料的温度条件相同,则变化的情况很少。
如图2所示,即使在挤压工序的最终阶段,也能够维持规定的容器密封力,而且,将容器密封力控制成一定的基准压力P1被设定得比最大负荷压力P0低,比作用于模具的所需要的负荷压力P2高。在此情况下,在作为从P0向P2变化的挤压负荷压力比基准压力P1高的范围的挤压工序的前半工序中,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于模具,在作为比基准压力P1低的范围的挤压工序的后半工序中,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不足。
因此,若在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于模具的负荷压力比基准压力P1高的范围内,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头侧供给基于进行了演算的偏差的液压油而从模具推回容器18,以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对其施加作用,则能够将容器密封力保持为一定。
另外,若在容器密封力不足,作用于模具的负荷压力比基准压力P1低的范围内,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杆侧供给基于进行了演算的偏差的液压油,将容器18向模具推压,以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对其施加作用,则能够将容器密封力保持为一定。
这样,以使作为容器的移动组件的容器移位缸装置28产生修正力的方式由控制器36进行控制,将容器密封力通过修正而保持为一定,由此,将模具的位移量、挠曲保持为一定。
控制器36输入由压力传感器34产生的检测信号,在内置的存储器内存储了成为与检测压力的比较值的基准压力P1。在挤压工序中,连续地输入检测压力,对被输入的检测压力和上述基准压力P1进行比较演算。
然后,算出它们的压差(δP),在此压差为比基准压力P1高的值的情况下,因为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所以,算出为了产生与过多的量相应的修正力所需要的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头侧供给的压力值Pc1。该压力值Pc1可以通过对主缸装置12和侧缸装置26的合计截面积乘以上述检测出的压差(δP),将上述进行了相乘的值除以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截面积来算出。然后,进行与算出的压力值Pc1对应的电压变换处理,将它作为输出信号向放大器48输出,控制比例电磁溢流阀44。
由此,能够将过多地作用的容器密封力修正为一定并进行保持。
另外,在上述检测出的压差(δP)为比基准压力P1低的值的情况下,因为容器密封力不足,所以,算出为了产生与不足的量相应的修正力所需要的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杆侧供给的压力值Pc2。该压力值Pc2可以通过对主缸装置12和侧缸装置26的合计截面积乘以上述检测出的压差(δP),将上述进行了相乘的值除以容器移位缸装置28杆侧的截面积的值来算出。然后,进行与算出的压力值Pc2对应的电压变换处理,将它作为输出信号向放大器48输出,控制比例电磁溢流阀44。
由此,能够将不足的容器密封力修正为一定并进行保持。
图3是有关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基本构成与上述的图1所示的挤压机大致相同,下面对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说明,其他构成部分是与基于上述的图1的说明相同的。另外,对与图1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了相同的符号。
在图3中,在端部压板10和容器18之间,设置了以包围模具16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容器的驱动组件50。此驱动组件50被固定安装在端部压板10上,基本由作为驱动源的电动伺服马达50A和将该电动伺服马达50A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的由丝杠轴及滚珠螺母组成的滚珠丝杠变换装置50B构成。以丝杠轴的伸长方向与挤压机的挤压轴线平行的方式进行安装,丝杠轴的前端能够抵接于容器18的端面,通过电动伺服马达50A的驱动来推压容器18,能够产生修正力。
虽然在图3中,做成了将容器的驱动组件50安装在端部压板10上,由丝杠轴推回容器18而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将容器的驱动组件50设置在容器侧来推压端部压板10地推压容器18的结构。
参照图3,说明主缸装置12的驱动用液压回路和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驱动用液压回路的构成。
首先,驱动主缸装置12的液压回路32具备可变容量型的液压泵30,将从它排出的液压经液压通路向主缸装置12及侧缸装置26供给。在液压通路上安装了检测液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34,将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向控制器36输出。
另外,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驱动回路43具备对容器移位缸装置28供给液压油的液压泵38。若从此泵38经液压通路向缸的杆侧供给液压油,则缸杆28A被进行拉入驱动,产生容器密封力。若向缸的头侧供给液压油,则缸杆28A突出,产生进行驱动的液压力。在液压回路43上设置了对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杆侧供给的液压压力进行调整的比例电磁式溢流阀44,其按照设定指令值,经放大器48进行压力控制,所述设定指令值是由与由主缸装置12的驱动液压回路图中的压力传感器34检测出的液压压力相应地被输出的来自上述控制器36的控制信号产生的。
而且,如图2所示,即使在挤压工序的最终阶段中,也能够维持规定的容器密封力,使将容器密封力控制成一定的容器密封力基准压力P1设定得比最大负荷压力P0低,比作用于模具的挤压所需要的负荷压力P2高。在此情况下,在从P0向P2变化的挤压负荷压力比基准压力P1高的范围的挤压工序的前半工序中,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在比基准压力P1低的范围的挤压工序的后半工序中,容器密封力不足。
因此,若在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的负荷压力比基准压力P1高的范围内,向驱动组件50的电动伺服马达50A输出基于演算出的偏差的修正值,从模具推回容器18,以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对其施加作用,则能够修正容器密封力并将之保持为一定。
另外,若在容器密封力不足,进行作用的负荷压力比基准压力P1低的范围内,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杆侧供给基于演算出的偏差的液压油,将容器18向模具推压,以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对其施加作用,则能够修正容器密封力并将之保持为一定。
这样,以使作为容器的移动组件的容器移位缸装置28产生修正力的方式由控制器36进行控制,将容器密封力保持为一定,由此,将模具的位移量、挠曲保持为一定。
控制器36输入由压力传感器34产生的检测信号,在内置的存储器内存储了成为与检测压力的比较值的基准压力P1。在挤压工序中,连续地输入检测压力,对输入的检测压力和上述基准压力P1进行比较演算。
然后,算出它们的压差(δP),在此压差为比基准压力P1高的值的情况下,因为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所以,算出为了产生与过多的量相应的修正力所需要的向驱动装置50的电动伺服马达50A输出的扭矩值。该扭矩值可以根据通过对主缸装置12和侧缸装置26的合计截面积乘以上述检测出的压差(δP),将上述相乘的值除以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截面积算出的载荷进行演算得到。然后,进行与演算而算出的扭矩值对应的变换处理,将它作为输出信号向放大器49输出,控制电动伺服马达50A。
由此,能够修正过多地作用的容器密封力,并将之保持为一定。
另外,在上述检测出的压差(δP)为比基准压力P1低的值的情况下,因为容器密封力不足,所以,算出为了产生与不足的量相应的修正力所需要的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杆侧供给的压力值Pc2。该压力值Pc2可以通过对主缸装置12和侧缸装置26的合计截面积乘以上述检测出的压差(δP),将上述相乘的值除以容器移位缸装置28杆侧的截面积来算出。然后,进行与算出的压力值Pc2对应的电压变换处理,将它作为输出信号向放大器48输出,控制比例电磁溢流阀44。
由此,能够修正不足的容器密封力,并将之保持为一定。
图4是表示在图3的方式中将容器18的驱动组件50作为液压缸的另一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在图4中,在端部压板10和容器18之间,设置了以包围模具16的方式配置的作为多个容器18的驱动组件50的液压缸50C。具备驱动用的液压回路45,而且,以柱塞50D的伸长方向与挤压机的挤压轴线平行的方式进行安装,柱塞50D的前端能够抵接容器18的端面,通过液压缸50C的驱动,能够推压容器18而产生修正力。
与图3相比在下述的方面不同。即,在使容器密封力减小时,控制器36输入由压力传感器34产生的检测信号,在内置的存储器内存储了成为与检测压力的比较值的基准压力P1。在挤压工序中连续地输入检测压力,对输入的检测压力和上述基准压力P1进行比较演算。
然后,算出它们的压差(δP),在此压差为比基准压力P1高的值的情况下,因为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所以,算出为了产生与过多的量相应的修正力所需要的向液压缸50C供给的压力值Pc3。该压力值Pc3可以通过对主缸装置12和侧缸装置26的合计截面积乘以上述检测出的压差(δP),将上述相乘的值除以液压缸50C的截面积来算出。然后,进行与算出的压力值Pc3对应的电压变换处理,将它作为输出信号向放大器48输出,控制比例电磁溢流阀44。
图5是进而有关另一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是并用图1及图2的方式的结构,是表示在使容器密封力减小之际向容器的移动组件及驱动组件进行输出的结构的图,向对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头侧供给的液压压力进行控制的比例电磁阀44和电动伺服马达50A输出的控制量,按照预先设定的基准,由控制器36分别向放大器48、49输出,并修正容器密封力。关于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修正,由使规定的压力作用于上述的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杆12A侧的组件来进行。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由于检测出挤压工序中的主缸装置12的液压压力而与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P1进行比较演算,在偏差与基准值相比为正时,以减小容器密封力的方式进行修正,在偏差与基准值相比为负时,以增大容器密封力的方式进行修正,所以,能够在挤压工序中将容器密封力保持为一定。其结果,能够将模具16的位移量及挠曲量保持为一定,由此,能够使挤压产品20A的壁厚、形状在长度方向上均匀,能够大幅度提高产品成品率。
另外,由于在修正容器密封力并将之保持为一定之际,不用使主缸装置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使模具的推压力为一定,所以,能量效率得到改善,能够削减能量消耗量。
进而,具有能够将容器密封力在挤压工序中保持为一定且保持为所希望的容器密封力,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因从密封面开花的现象而产生毛刺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另外,端部压板不是从模具密封端面而是经容器移位缸装置传播载荷,作用于端部压板的转矩小,通过改善而变得更小,在使修正力作用于容器密封力上之际所加算的端部压板的变形及挠曲量对模具的影响向更好的方向发挥作用。
图6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挤压机是将端部压板10和主缸装置12相向地配置的,并由多个拉杆14将两者连结。在端部压板10的内侧面,夹着形成了挤压孔的模具单元16而配置容器18,将坯料20装填在容器18内,通过对它向模具单元16进行挤压加压,挤压成形与模具孔16A相应的截面的产品。
产生挤压作用力的主缸装置12,将主柱塞12B内置于主缸12A内,可将它向容器18进行加压移动。在此主柱塞18B的前端部,以与容器18的坯料装填孔18A同芯配置的方式,在向容器18突出的状态下经十字头22安装了挤压杆24。因此,若驱动主缸装置12,使十字头22前进,则挤压杆24被插入到容器18的坯料装填孔18A内,对被装填的坯料20的后端面进行加压,挤压产品20A。
另外,在上述主缸12A上与挤压轴心平行地安装了侧缸装置26,该缸杆26A与十字头22连结。由此,作为挤压工序的准备工序,使挤压杆24向接近容器18的位置进行初期移动,挤压加压动作使用主缸装置12及侧缸装置26两者来进行。
在端部压板10上安装了作为使容器18在挤压轴线方向进退自由的移动组件的容器移位缸装置28,其缸杆28A与容器支承器19连结。由此,作为挤压的准备工序,使模具单元16的端面和容器18的端面抵接而成为密封状态,在挤压的结束工序中,使模具单元16及容器18的端面离开,确保排出坯料20的残余材料的间隙。
而且,在配设在端部压板10的内侧面的模具单元16的产品排出侧端面上设置了模具挠曲检测装置60,其在挤压工序中检测因挤压作用力而变形的模具的挠曲量。
参照图6,说明上述主缸装置12的驱动用液压回路和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驱动用液压回路的构成。
首先,驱动主缸装置12的液压回路22具备可变容量型的液压泵30,能够将来自它的排出液压经液压通路向主缸装置12及侧缸装置26供给。
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驱动回路42具备对容器移位缸装置28供给液压油的液压泵38。若从此液压泵38经液压通路向容器移位缸的杆侧供给液压油,则缸杆28A被进行拉入驱动而产生容器密封力。若向容器移位缸的头侧供给液压油,则缸杆28A突出,容器18离开模具单元16。在液压回路42上设置了对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供给的液压压力进行调整的比例电磁式溢流阀44,其按照设定指令值,经放大器48进行压力控制,所述设定指令值是基于与由模具挠曲检测装置60的模具挠曲传感器62检测出的模具的挠曲量相应地被输出的来自控制器36的控制信号产生的。
而且,容器的移动组件的控制组件由上述控制器36及放大器48构成。
但是,象上述的那样,挤压工序由主缸装置12和侧缸装置26进行。而且,挤压工序中的挤压作用力(F)由作用于模具单元16的所需要的挤压力(Fa)和坯料20与容器18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Fb)的和表示。如图7所示,挤压作用力(F)及坯料20和容器18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Fb)的最大值是在挤压开始时,由于进行挤压工序,与坯料20的全长缩短相伴的摩擦力(Fb)降低,所以挤压作用力(F)将减小。
若作用于模具单元16的所需要的挤压力(Fa)大致均匀,坯料20的温度条件相同,则变化的情况很少。
如图7所示,即使在挤压工序的最终阶段,也确保了规定的容器密封力,而且,将成为把容器密封力保持为一定的基准的模具的挠曲量δ1设定得比最大负荷挠曲量δ2小,比作用于模具的所需要的负荷挠曲量δ0大。在此情况下,在作为从δ0向δ2变化的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δ1小的范围的挤压工序的前半工序中,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于模具,而在作为比基准挠曲量δ1大的范围的挤压工序的后半工序中,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不足。
因此,在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于模具,模具的挠曲量比基准值小的挤压工序的前半工序中,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头侧供给根据挠曲量的偏差进行演算而算出的液压压力,使容器18向从模具单元16推回的方向移动,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由此,修正容器密封力并将之保持为一定。
另外,在容器密封力不足,作用于模具的挠曲量比基准值大的挤压工序的后半工序中,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杆侧供给根据挠曲量的偏差进行演算而算出的液压压力,使容器18向从模具单元16进行推压的方向移动,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由此,修正容器密封力并将之保持为一定。
这样,由控制器36控制液压压力,使作为容器18的移动组件的容器移位缸装置28产生修正力,将容器密封力保持为一定,由此,将模具的挠曲量维持为一定。
向控制器36经放大器输入来自模具挠曲检测装置60的模具挠曲传感器62的检测信号,另外,在内置的存储器内存储了成为与检测出的挠曲量的比较值的基准挠曲量δ1。
而且,在挤压工序中,连续地输入检测出的挠曲量,对输入的挠曲量和基准挠曲量δ1进行比较演算,演算它们的偏差,在偏差为负,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δ1小时,因为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所以,算出为了产生与过多的量相应的修正力所需要的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6头侧供给的液压的压力值Pc1。
该压力值Pc1可以通过预先将挤压作用力和模具的挠曲量的关系存储在控制器36内,从上述演算的偏差算出挤压作用力,同时,将该算出的挤压作用力除以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截面积来得到。接着,进行与算出的压力值Pc1对应的电压变换处理,将它向放大器48输出,控制比例电磁溢流阀44。由此,能够修正过多地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并使之一定。
另一方面,在上述演算的偏差为正,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δ1大时,因为容器密封力不足,所以,算出为了产生与不足的量相应的修正力所需要的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6杆侧供给的液压的压力值Pc2。
该压力值Pc2可以通过利用上述存储的挤压作用力和模具的挠曲量的关系算出,将该算出的挤压作用力除以容器移位缸装置26杆侧截面积来得到。接着,进行与算出的压力值Pc2对应的电压变换处理,将它向放大器48输出,控制比例电磁溢流阀44。由此,能够修正不足的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并使之一定。
图8是有关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基本构成与上述的图6的挤压机大致相同,下面对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说明,其他的构成部分则基于上述的图6的说明。另外,对与图6相同的部分标注了相同的符号。
在图8中,在端部压板10和容器18之间,设置了以包围模具单元16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容器18的驱动组件50。此驱动组件50被固定安装在端部压板10上,基本由作为驱动源的电动伺服马达50A和将该电动伺服马达50A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的由丝杠轴及滚珠螺母组成的滚珠丝杠变换装置50B构成。以丝杠轴的伸长方向与挤压机的挤压轴线平行的方式进行安装,丝杠轴的前端能够抵接于容器18的端面,通过电动伺服马达50A的驱动,推压容器18,能够产生修正力。
虽然在图8中,做成了将容器18的驱动组件50安装在端部压板10上,由丝杠轴推回容器18而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将容器18的驱动组件50设置在容器18侧,推压端部压板10而推回容器18的结构。
参照图8,说明主缸装置12的驱动用液压回路和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驱动用液压回路的构成。
首先,驱动主缸装置12的液压回路32具备可变容量型的液压泵30,将从它排出的液压经液压通路向主缸装置12及侧缸装置26供给。
另外,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驱动回路43具备对容器移位缸装置28供给液压油的液压泵38。若从此液压泵38经液压通路向容器移位缸的杆侧供给液压油,则缸杆28A被进行拉入驱动,产生容器密封力。在液压回路43上设置了对向容器移位缸杆侧供给的液压压力进行调整的比例电磁式溢流阀44,其按照设定指令值,经放大器48进行压力控制,所述设定指令值是由与由设置在模具挠曲检测装置60上的模具挠曲传感器检测出的模具的挠曲量相应地被输出的来自控制器36的控制信号产生的。
而且,即使在挤压工序的最终阶段,也确保了规定的容器密封力,而且,将成为把容器密封力保持为一定的基准的模具的挠曲量δ1设定得比最大负荷挠曲量δ2小,另外,比作用于模具的所需要的负荷挠曲量δ0大。在此情况下,在作为从P0向P2变化的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δ1小的范围的挤压工序的前半工序中,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于模具,而在作为比基准挠曲量δ1大的范围的挤压工序的后半工序中,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不足。
因此,在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于模具,模具的挠曲量比基准值小的挤压工序的前半工序中,以向驱动组件50的电动伺服马达50A输出基于进行了演算的偏差的修正值,从模具单元16推回容器18,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发挥作用,由此,能够修正容器密封力并将之保持为一定。
另外,在容器密封力不足,作用于模具的挠曲量比基准值大的挤压工序的后半工序中,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杆侧供给根据挠曲量的偏差进行演算而算出的液压压力,使容器18向从模具单元16进行推压的方向移动,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由此,修正容器密封力并将之保持为一定。
这样,使作为容器18的移动组件的容器移位缸装置28及容器的驱动装置50产生修正力,将容器密封力保持为一定,由此,将模具的挠曲量维持为一定。
经放大器向控制器36输入来自模具挠曲检测装置60的模具挠曲传感器62的检测信号,另外,在内置的存储器内存储了成为与检测出的挠曲量的比较值的基准挠曲量δ1。而且,在挤压工序中,连续地输入检测出的挠曲量,对输入的挠曲量和基准挠曲量δ1进行比较演算。
在该演算的偏差为负,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δ1小时,因为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所以,算出为了产生与过多的量相应的修正力所需要的向容器的驱动装置50的电动伺服马达50A输出的扭矩值。该扭矩值预先将挤压作用力和模具的挠曲量的关系存储在控制器36内,根据上述演算的偏差算出挤压作用力。然后,进行与演算的扭矩值对应的变换处理,将它作为输出信号向放大器49输出,控制电动伺服马达50A。
由此,能够修正过多地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并将之维持为一定。
另一方面,在上述演算的偏差为正,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δ1大时,因为容器密封力不足,所以,算出产生与不足的量相应的修正力所需要的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杆侧供给的液压的压力值Pc2。
该压力值Pc2可以使用上述存储的挤压作用力和模具的挠曲量的关系算出,将该算出的挤压作用力除以容器移位缸装置26杆侧截面积来得到。接着,进行与算出的压力值Pc2对应的电压变换处理,将它向放大器48输出,控制比例电磁溢流阀44。由此,能够修正不足的作用于模具的容器密封力,并将之维持为一定。
而且,容器的驱动组件50的控制组件由上述控制器36及放大器49构成。
图9是表示在图8的方式中,将容器的驱动组件50做成了使用液压缸的结构的另一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在图9中,在端部压板10和容器18之间,设置了以包围模具单元16的方式配置的作为多个容器的驱动组件50的液压缸50C。具备容器移位缸装置28及液压缸50C驱动用的液压回路45,而且,以柱塞50D的伸长方向与挤压机的挤压轴线平行的方式安装,柱塞50D的前端能够抵接容器18的端面,通过液压缸50C的驱动,推压容器18,能够产生修正力。图9中的驱动组件50的控制组件由控制器36及放大器49构成。
与图8相比,在下述的方面作用不同。即,在使容器密封力减小时,经放大器向控制器36输入来自模具挠曲检测装置60的模具挠曲传感器62的检测信号,另外,在内置的存储器内存储了成为与检测出的挠曲量的比较值的基准挠曲量δ1。而且,在挤压工序中,连续地输入检测出的挠曲量,对输入的挠曲量和基准挠曲量δ1进行比较演算。
在该演算的偏差为正,即挠曲量比基准挠曲量δ1大时,因为容器密封力过多地作用,所以,算出为了产生与过多的量相应的修正力所需要的向液压缸50C供给的液压压力值Pc3。该压力值Pc3可以通过首先将挤压作用力和模具的挠曲量的关系预先存储在控制器36内,根据上述进行演算的偏差得出挤压作用力,接着,将上述挤压作用力除以主缸装置12和侧缸装置26的合计截面积来算出。
接着,进行与算出的压力值Pc3对应的电压变换处理,将它作为输出信号向放大器48输出,控制比例电磁溢流阀44。
图10是进而表示有关另一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剖视图,是并用图6及图7的方式的构成,是在使容器密封力减小之际向容器的移动组件及驱动组件进行输出的结构的图,向对向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头侧供给的液压压力进行控制的比例电磁溢流阀44和电动伺服马达50C输出的控制量,按照预先设定的基准,由控制器36分别向放大器48、49输出,修正容器密封力。关于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修正,由使规定的液压压力作用于上述的容器移位缸装置28的杆侧的组件来进行。
图11是表示模具挠曲检测装置60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在图11中,16是模具单元,基本由模具16B、模垫16C、模环16D及被端部压板10支撑着的模具支承器16E构成。由容器移位缸28向端部压板10推压容器18,由容器内层芯筒向端部压板10推压模具16B和模环16C及模具座16E,进行容器密封。
在进行了容器密封后,将坯料装填到容器18内,由芯杆将坯料的后端面向模具16B侧加压,从模具孔16A挤压产品。
若挤压作用力作用于模具单元16,则与之相应地向挤压方向变形产生挠曲。而且,模具单元16的挠曲量与作用于模具单元16的挤压作用力的大小成比例地增大。
模具挠曲检测装置60基本由以不会因挤压作用力而变形的方式被设置在端部压板10中央部的产品排出孔的产品引导器61和多个同等地配置安装在该产品引导器61的前端部的模具挠曲检测传感器62构成。模具挠曲检测传感器62例如最好使用涡电流式、光学式及超声波等非接触式的位移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四个模具挠曲检测传感器62,做成通过模座16E的挠曲来检测模具16B的挠曲的结构,挠曲量分别被输入给控制器36,在输入值中,平均值成为检测量。
虽然做成了对模具挠曲传感器62使用非接触式的位移传感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使用多个接触式的位移传感器、对作用力的大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的结构。
如上述的说明那样,由于检测出挤压工序中的模具的挠曲量,与预先设定的基准挠曲量进行比较演算,在偏差比基准值大时,以减小容器密封力的方式进行修正,在偏差比基准值小时,以增大容器密封力的方式进行修正,所以,能够在挤压工序中将容器密封力保持为一定。
其结果,能够将模具单元16的挠曲量保持为一定,由此,能够使挤压产品20A的壁厚、形状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因此,能够大幅度提高产品成品率。
另外,由于在修正容器密封力并将之保持为一定之际,没有使主缸装置12的负荷压力上升就能够使作用于模具单元16的容器密封力为一定,所以,能量效率得到改善,能够削减能量消耗量。
进而,具有能够将容器密封力在挤压工序中保持为一定,且保持为所希望的容器密封力,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因从密封面开花的现象而产生毛刺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另外,不是从模具密封端面,而是经容器移位缸装置向端部压板传播载荷,作用于端部压板的转矩小,通过改善而变得更小,在使修正力作用于容器密封力上之际所加算的端部压板的变形及挠曲量对模具单元的影响向更好的方向发挥作用。
本发明通过参照按说明的目的所选择的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的思想及范围地能够实施多种修改方式,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3)

1.一种挤压机,所述挤压机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通过主缸装置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由芯杆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
其特征在于,检测上述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该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与上述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容器密封力减小,另外在偏差与上述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2.一种挤压机,所述挤压机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通过主缸装置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由芯杆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部压板上设置了使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的推压力减小的容器的驱动组件,检测上述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该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与上述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能够向上述驱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和以在偏差与上述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端部压板上的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上述容器的驱动组件由液压缸构成。
4.一种挤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该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容器密封力减小,另外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5.一种挤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该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驱动组件输出,另外,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6.一种挤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主缸装置的液压压力,演算该检测出的液压压力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压力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压力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正时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及驱动组件输出,另外,以在偏差与基准压力相比为负时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进行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7.一种挤压机,所述挤压机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通过由主缸装置驱动的芯杆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
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上述模具的挠曲量的挠曲量检测组件,同时,检测挤压过程中的上述模具的挠曲量,演算该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模具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
为了相当于该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在偏差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8.一种挤压机,所述挤压机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通过由主缸装置驱动的芯杆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部压板上设置了使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容器的驱动组件,
具备检测上述模具的挠曲量的挠曲量检测组件,同时,检测挤压过程中的上述模具的挠曲量,演算该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模具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
为了相当于该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具备以在偏差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容器的驱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和
以在偏差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能够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的控制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端部压板上的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上述容器的驱动组件由电动伺服马达、和将该电动伺服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的由丝杠轴及滚珠螺母组成的滚珠丝杠变换装置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端部压板上的使作用于模具的端面的容器密封力减小的上述容器的驱动组件由液压缸构成。
11.一种挤压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挤压机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并通过由主缸装置驱动的芯杆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
其特征在于,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上述模具的挠曲量,演算该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在偏差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12.一种挤压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挤压机在端部压板上具备容器的移动组件,通过由主缸装置驱动的芯杆将装填在上述容器内的坯料从模具挤压而成形产品,
其特征在于,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上述模具的挠曲量,演算该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设置在端部压板上的容器的驱动组件输出,
以在偏差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挤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挤压机的挤压工序中,检测上述模具的挠曲量,演算该检测出的挠曲量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挠曲量之间的偏差,同时,为了相当于该基准挠曲量的容器密封力作用于上述模具的端面,以在偏差为负时使容器密封力减小的方式向设置在端部压板上的容器的驱动组件及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
以在偏差为正时使容器密封力增大的方式向上述容器的移动组件输出,进行等压挤压。
CN200880001801.2A 2007-01-15 2008-01-07 挤压机及挤压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67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5388/2007 2007-01-15
JP2007005388 2007-01-15
JP2007139986 2007-05-28
JP139986/2007 2007-05-28
PCT/JP2008/050225 WO2008087891A1 (ja) 2007-01-15 2008-01-07 押出プレス及び押出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6756A true CN101616756A (zh) 2009-12-30
CN101616756B CN101616756B (zh) 2011-08-31

Family

ID=39635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180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6756B (zh) 2007-01-15 2008-01-07 挤压机及挤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650926B2 (zh)
JP (1) JP5071390B2 (zh)
CN (1) CN101616756B (zh)
WO (1) WO200808789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679A (zh) * 2011-08-09 2014-03-26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挤压机
CN104307904A (zh) * 2014-08-28 2015-01-28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挤压机及其挤压筒液压缸固定结构
CN104640645A (zh) * 2013-05-24 2015-05-20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复动型挤压机
CN107708883A (zh) * 2015-06-12 2018-02-16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式挤压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8532B2 (ja) * 2009-02-05 2013-11-20 宇部興産機械株式会社 押出プレス及び押出プレスの制御方法
US9114447B2 (en) * 2009-12-14 2015-08-25 Ube Machinery Corporation, Ltd. Extrusion press
JP2011161456A (ja) * 2010-02-05 2011-08-25 Ube Machinery Corporation Ltd 押出プレス及び押出制御方法
JP5834643B2 (ja) * 2011-09-05 2015-12-24 宇部興産機械株式会社 押出プレス及び押出プレスの制御方法
WO2013064250A1 (de) * 2011-10-31 2013-05-10 Sms Meer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metallischen strangpressprodukten sowie strang- und rohrpresse
KR102295268B1 (ko) * 2015-03-09 2021-08-27 우베 고산 기카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압출 프레스의 다이 슬라이드 장치
DE102015116002B4 (de) * 2015-09-22 2019-08-29 Sms Group Gmbh Strangpres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5451A (en) * 1970-03-23 1972-07-11 Whittaker Corp Extrusion system
JPS5820323A (ja) 1981-07-27 1983-02-05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押出プレス用コンテナの変位検出装置及びコンテナ位置制御装置
DE3937276C1 (zh) * 1989-11-09 1991-01-24 Hasenclever Maschf Sms
JPH0712486B2 (ja) 1991-02-28 1995-02-15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押出加工装置
JP2753783B2 (ja) * 1992-12-21 1998-05-2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押出機のダイ保持力制御方法
US6153131A (en) * 1996-05-13 2000-11-28 Huang; Yean-Jenq Method for designing an extrusion process and die
JPH10314833A (ja) * 1997-05-14 1998-12-02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直接押出成形用プレスにおけるコンテナシール力制御方法
CN2309906Y (zh) 1997-07-01 1999-03-10 中外合资柳州欧维姆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挤压机
CN2351224Y (zh) 1998-10-01 1999-12-01 柳州欧维姆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挤压机
CN2485064Y (zh) 2001-04-30 2002-04-10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挤压造型机液压系统主机速度自动控制装置
JP3770169B2 (ja) 2002-01-29 2006-04-26 宇部興産機械株式会社 等温押出成形システム
US7124491B2 (en) * 2002-12-06 2006-10-24 Tesco Engineering, Inc. Hem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a horizontal motion for actuating the die set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679A (zh) * 2011-08-09 2014-03-26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挤压机
CN103687679B (zh) * 2011-08-09 2015-11-25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挤压机
CN104640645A (zh) * 2013-05-24 2015-05-20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复动型挤压机
CN104640645B (zh) * 2013-05-24 2016-08-24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复动型挤压机
CN104307904A (zh) * 2014-08-28 2015-01-28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挤压机及其挤压筒液压缸固定结构
CN107708883A (zh) * 2015-06-12 2018-02-16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式挤压机
CN107708883B (zh) * 2015-06-12 2019-04-16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式挤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6756B (zh) 2011-08-31
US8650926B2 (en) 2014-02-18
JPWO2008087891A1 (ja) 2010-05-06
US20120160003A1 (en) 2012-06-28
JP5071390B2 (ja) 2012-11-14
WO2008087891A1 (ja) 2008-07-24
US8919163B2 (en) 2014-12-30
US20100000283A1 (en) 201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6756B (zh) 挤压机及挤压控制方法
CN104395007B (zh) 双动型挤压机
JP4669733B2 (ja)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
JP7032188B2 (ja) 射出成形機
CN105689683B (zh) 压铸机
CN104640645B (zh) 复动型挤压机
JPH02141216A (ja) 成形機キャビティ内の溶融樹脂に対するガス注入方法と装置
CN113958546B (zh) 金属打包液压机快速伺服控制系统及方法
JP5348532B2 (ja) 押出プレス及び押出プレスの制御方法
JP7163954B2 (ja) 押出プレス装置及び押出プレス方法
CN105722614B (zh) 直接复动式挤出机
CN107584000A (zh) 一种多通管成形系统及方法
JP5846483B2 (ja) 押出プレスの制御方法
KR100436963B1 (ko) 사출성형기의 스크루 구동 제어방법
CN207288526U (zh) 一种多通管成形系统
JP2709335B2 (ja) 押出プレスおよび押出プレス圧制御方法
CN105522749A (zh) 液压机下压速度可调的分油路块及调速方法
CN1307036C (zh) 一种提高挤出—注射成型制品质量的控制方法
JP2003048016A (ja) 押出圧力制御システム
CN107309320A (zh) 一种左右不对称式三通管材内高压成形设备
CN103781565A (zh) 挤压机及挤压机的控制方法
CN103209778B (zh) 用于金属的连续挤压的方法以及挤压机
JP3756401B2 (ja) ハイドロフォーミング装置
JP3943807B2 (ja) 射出成形機の駆動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992588B2 (ja) 押出プレス装置及び押出プレス装置のメインクロスヘッド後退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80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