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8728B - 移动式发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式发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8728B
CN101608728B CN2009101493575A CN200910149357A CN101608728B CN 101608728 B CN101608728 B CN 101608728B CN 2009101493575 A CN2009101493575 A CN 2009101493575A CN 200910149357 A CN200910149357 A CN 200910149357A CN 101608728 B CN101608728 B CN 1016087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mobile plate
tractive
stay bolt
wheel 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93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8728A (zh
Inventor
竹村一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08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8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8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87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3/00Portable or wheeled frames or beds, e.g. for emergency power-supply aggregates, compressor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发电设备(10),其包括:安装在框架(11)上的左轮和右轮(58,56),在该框架内安装有发电机(19);每个轮配置有三个引导辊(71,72,73),以用于在轮的轮缘(64)的三个位置处转动地支撑该轮缘;安装部分(75,76,77),用于在框架的侧壁(25,26)上分别安装所述三个引导辊,以使各轮(58,56)被框架的一个侧壁上的三个引导辊转动地支撑,用于每个所述轮的所述至少三个引导辊(71,72,73)之一是活动辊(73),该活动辊由所述安装装置(77)以下述方式支撑,即,使该活动引导辊(73)能沿轮缘的径向方向移动,并使该活动引导辊(73)被弹性件(117)正常地推压以弹性地抵靠该轮缘。

Description

移动式发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其中发电机安装在框架中,左右轮附装在该框架上以便承载发电机。
背景技术
在常规已知的移动式发电设备中,发电机安装在框架上,左右轮附装在该框架的左右侧壁的下端部以便承载发电机,并且在框架的上端部安装有拉手。这种便携式发电设备可被使用者或操作人员通过移动轮子而移动,该使用者或操作人员抓握拉手的抓持部以便提起拉手。未审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271122中公开了上述类型的移动式发电设备的一种示例。
在公报2006-271122所公开的移动式发电设备中,一轴延伸穿过框架的内部,左右轮分别安装在该轴的左右端部。如果该轴穿过框架的较高的内部区域,则由于该轴的存在,将难以在框架的内侧保证一用于容纳发电机的空间。因此,在所公开的移动式发电设备中,该轴延伸穿过框架的较低的内部区域,以便保证足够的空间用于容纳发电机而不受该轴的防碍。然而,在轴延伸穿过框架的较低内部区域的情况下,必须使左右轮具有较小的外径,以便减少便携式发电设备的整体高度。
通常,在移动式发电设备被用于不平坦表面的情况下,如果左右轮具有较大的外径,它可更平稳的移动。然而,对于具有大外径的左右轮,所述左右轮的中心将处于较高的位置,从而轴必须延伸穿过框架的较高内部区域。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轴的存在,难以在框架内侧保证用于容纳发电机的空间。此外,如果左右轮具有大的外径,则框架的左右侧壁将被左右轮覆盖,这将使得难以在框架的左右侧壁中形成用于维护发电机的开口。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移动式发电设备,该发电设备可具有大外径的左右轮,在框架内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发电机,并且在框架的左右侧壁上具有开口以便用于维护发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移动式发电设备,它包括:安装在框架上的左轮和右轮,该框架内安装有发电机;用于每个所述轮的至少三个引导辊,以用于在该轮的轮缘的至少三个位置转动地支撑该轮缘;以及用于每个所述轮的安装装置,以用于在框架的侧壁分别安装所述至少三个引导辊。这样,左轮和右轮中的每个都由所述至少三个引导辊转动地支撑在框架的侧壁(即左或右侧壁)之一上。
左右轮均可经由至少三个设置在左右侧壁上的引导辊布置在框架的左或右侧壁上。这样,左右轮都可形成为具有大的外径,而不增加框架的高度。此外,在左右轮的轮缘都被至少三个引导辊转动支撑的情况下,本发明可省去用于支撑所述轮的常规轴。这样,即使每个轮都形成为具有大的外径,也不必使轴穿过框架的较高内部空间。因此,即使将轮形成为具有大的外径,本发明也可确保框架内具有用于容纳发电机等的空间。
用于每个所述轮的所述至少三个引导辊之一是一活动辊,该活动辊由安装装置支撑,以使该活动引导辊能沿轮缘的径向方向移动,并且该活动引导辊被弹性构件正常地推压以弹性地抵靠该轮缘。这样,可吸收或容纳轮缘的制造误差,这使得轮缘能始终平稳转动。
支撑所述活动辊的所述安装装置为活动安装部分,所述活动安装部分包括:用于转动地支撑所述活动辊的活动辊支撑螺栓,设置在所述活动辊支撑螺栓的两侧并与之隔开预定间隔的一对活动板支撑螺栓,配合在相应所述活动板支撑螺栓上的轴环,由所述活动板支撑螺栓支撑的内活动板和外活动板,用于将所述内活动板、外活动板固定到所述活动辊支撑螺栓和一对所述活动板支撑螺栓上的螺母,用于枢转地支撑所述内活动板、外活动板的各一个端部分的支撑轴部分,用于枢转地支撑所述内活动板、外活动板的各另一个端部分的滑动轴部分,以及用于将所述活动辊支撑螺栓正常地推向所述轮缘的偏压部分。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移动式发电设备具有在每个所述轮的轮缘的中心以及围绕该轮缘的中心形成的自由空间区域。这样,即使将轮形成为具有大的外径,也可确保侧壁中的所谓检修开口。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应当指出,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而是可在不脱离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式发电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移动式发电设备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移动式发电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其中为清楚起见拆掉了其移动单元;
图4是本发明的移动式发电设备的侧视图,其中拆掉了右侧盖;
图5是用在本发明的移动式发电设备中的移动单元的透视图;
图6是图4中圈出的部分6的放大视图;
图7是沿图6的线7-7的剖视图;
图8是图4中圈出的部分8的放大视图;
图9是沿图8的线9-9的剖视图;
图10是用在本发明的移动式发电设备中的牵拉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处于伸展位置的牵拉单元的透视图;
图12是图4中圈出的部分12的放大视图;
图13是处于伸展状态的牵拉单元的侧视图;
图14是沿图13中的线14-14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3中圈出的部分15的放大视图;
图16是在其中执行移动式发电设备的维护(修理和检查)的示例图;
图17A和17B是其中牵拉单元变换到伸展位置的示例图;
图18A和18B示出已经部分伸展的牵拉单元;
图19示出已经伸展到牵拉位置的牵拉单元;
图20A和20B是保持在牵拉位置的牵拉单元的示例图;
图21是其中操作人员通过牵拉单元拉动移动式发电设备的示例图;
图22A和22B是其中牵拉单元从伸展位置折叠的示意图;
图23示出已经部分折叠的牵拉单元;
图24A和24B示出已经折叠到折叠位置的牵拉单元;以及
图25A和25B是其中电源线通过牵拉单元移离左右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见图1及图2,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透视图,图2示出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正视图。移动式发电设备10包括形成发电机的机架的框架11、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2(也见图4),设置在框架11左侧上的左侧盖13、设置在框架11右侧上的右侧盖14、附装到框架11的移动单元15以及设置在框架11的前部11a上的牵拉单元16。
框架11包括底壁21、上壁22、前壁23、后壁24(见图4)、左侧壁24、右侧壁26,所述壁一起构成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左、右腿部28可垂直移动地附装在后壁24的下端部24a(见图4)。
上壁22具有设置在发电设备10的宽度或左右方向的基本中间(即,基本横向中间)的固定抓握部31,在固定抓握部31的左、右设有左、右盒式容纳部32、33。
固定抓握部31具有固定在前壁22上的前、后端部31a、31b。移动式发电设备10可由使用者或操作人员用手抓握该固定抓握部31并由此提起该抓握部31来携带。
左、右盒式容纳部32、33均用于在其内容纳盒式气罐35,所述盒式气罐盛有待供应到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2的发动机18(见图4)的气体燃料。更具体地,右盒式容纳部33设置在上壁22的右半区域,并具有附装在其上的可打开/可关闭的右盒盖36。盒式气罐35可在右盒盖36打开的情况下装载入右盒式容纳部33中,并且当右盒盖36保持在关闭位置时容纳在该右盒式容纳部33中。左盒式容纳部32相对于右盒式容纳部33左右对称地构造和设置,由此,不再对左盒式容纳部32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分解透视图,其中为清楚起见拆除了移动单元;图4是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侧视图,其中拆除了右侧盖14。
框架11的右侧壁26具有沿底壁21、上壁22、前壁23和后壁24延伸的外周,基本为环形的防水壁41设置在右侧壁26的外周之内,并与右侧壁26的外周相隔预定间隙。防水壁41的前端部41a上设有前共鸣器42,而防水壁41的后端部41b上设有后共鸣器43。
防水壁41的上、下部分41c、41d以及前、后共鸣器42、43限定右检修孔45。该右检修孔45与框架11内的容纳空间46相连通,在该容纳空间内容纳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2。
在防水壁41的沿对角线相对的部分中形成有两个螺栓孔48,右侧盖14通过旋拧在螺栓孔48中的螺栓49在该右侧盖的圆形外周部分14a处可拆卸地附装到右侧壁26。
右侧盖14的外周部分14a在尺寸上略大于防水壁41的外周部分。右检修孔45被通过两个螺栓49附装到右侧壁26的右侧盖14覆盖。由此,通过松开螺栓49并将右侧盖14从右侧壁26上拆下能够由此打开右检修孔45,可通过该右检修孔45进行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2的维修和检查(维护)。
左侧壁25构造并且设置成与上述右侧壁26左右对称,由此不再详细说明。与右侧壁26相似,左侧壁25具有沿底壁21、上壁22、前壁23和后壁24延伸的外周,在左侧壁25的外周内部并与之相隔预定间距地设有周向壁(未示出)。
左检修孔(未示出)由所述周向壁限定,并且与容纳空间46连通。左检修孔被左侧盖13覆盖。左侧盖13构造并设置成与右侧盖14左右对称,并且通过两个螺栓(未示出)可拆卸地附装到左侧壁25。由此,通过松开这两个螺栓,并将左侧盖13从左侧壁25上拆下以由此打开检修孔,可通过该检修孔进行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2的维护。
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2包括可利用由盒式气罐35供应的气体燃料驱动的发动机18,以及与发动机18的驱动轴(曲轴)同轴安装的发电机19。发电机通过由发动机18驱动旋转的发电机19的转子(未示出)发电。
当发动机18被驱动时,外部空气通过右侧盖14和防水壁41之间的间隙被引入右检修孔45,在此期间,外部空气的进气噪声可被由前、后共鸣器42、43限定的共鸣腔消减。
移动单元15包括附装到右侧壁26的右引导部分55、由该右引导部分55可转动地支撑的右轮56、附装到左侧壁25的左引导部分(未示出)、由该左引导部分可转动地支撑的左轮58(图2)、以及设置在前壁23的下端部分23a上的小脚轮部分61。
因为左引导部分构造并设置成与右引导部分55左右对称,所以下面将主要详细描述右引导部分55,并且省略对左引导部分的详细说明。此外,因为左轮58构造并设置成与右轮56左右对称,所以下面将主要详细说明右轮56,并且省略对左轮58的详细说明。
图5示出用在本发明中的移动单元15的透视图。移动单元15的右轮56包括环形轮缘64以及围绕轮缘64的外周设置在该外周上的轮胎。轮缘64例如由树脂或金属制成,并具有环形隆起67(也参见图7),该环形隆起形成在内周壁64a上并沿径向向内突出。轮缘64由右引导部分55支撑以便围绕中心轴线57转动。
右引导部分55包括第一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1和72、活动引导辊73、用于将第一固定引导辊71转动地安装到右侧壁26(见图4)的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用于将第二固定引导辊72转动地安装到右侧壁26的第二固定安装部分76以及用于将活动引导辊73转动地安装到右侧壁26的活动安装部分77。
第一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1和72以及活动引导辊73是移动式发电设备10中使用的至少三个辊。因为第一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1和72在构造上相同,所以下面的说明将主要详细描述的第一固定引导辊71,并省略对第二固定引导辊72的详细说明。此外,因为第一和第二固定安装部分75和76在构造上相同,所以下面的说明将主要详细描述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并省略对第二固定安装部分76的详细说明;在必要时,将使用与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的元件标号相同的标号来说明第二固定安装部分76的对应件。
图6是图4中圈出的部分6的放大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线7-7的剖视图。第一固定引导辊71具有用于安装在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上的中心通孔81,以及形成在外周71a中以用于接合轮缘64的环形隆起67的环形接合槽或凹部82。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包括用于转动地支撑引导辊71的固定辊支撑螺栓84、设置在固定辊支撑螺栓84的两侧并与之隔开预定间隔的一对固定板支撑螺栓85、配合在相应固定板支撑螺栓85上的轴环86、由固定板支撑螺栓85支撑的固定板87、用于将固定板87固定到固定辊支撑螺栓84以及一对固定板支撑螺栓85上的螺母88。
固定辊支撑螺栓84的头部84a埋设在右侧壁26中,从而该螺栓的杆部从右侧壁26朝向固定板87突出。设置在固定辊支撑螺栓84的两侧并与之隔开预定间隔的所述一对固定板支撑螺栓85的头部85a埋设在右侧壁26中,从而它们的杆部从右侧壁26朝向固定板87突出。
固定板87是基本为三角形的平板。该固定板87具有形成在中心以用于插入固定辊支撑螺栓84的中心通孔87a,以及形成在两个相对的端部以用于插入固定板支撑螺栓85的通孔87b(也见图5)。
在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中,第一固定引导辊71的安装孔81配合在固定辊支撑螺栓84上,轴环86配合在相应固定板支撑螺栓85上。此外,固定板87的中央通孔87a配合在固定辊支撑螺栓84上,固定板87的通孔87b配合在固定板支撑螺栓85上。
固定辊支撑螺栓84具有带螺纹部分84b,该带螺纹部分84b伸出中央通孔87a,并旋拧到一个螺母88中,固定板支撑螺栓85具有各自的带螺纹部分85b,所述带螺纹部分85b伸出中央通孔87b并旋拧在另外的螺母88上。
这样,第一固定引导辊71被固定辊支撑螺栓84转动地支撑,并通过固定板87防止无意中与固定辊支撑螺栓84脱开接合。在这种状态下,轮缘64的隆起67配合进第一固定引导辊71的接合凹部82中,接合凹部82的底表面82a保持贴靠隆起67的内周表面67a。
回到图5,第二固定引导辊72与第一固定引导辊71在结构上相同,第二固定安装部分76与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在结构上相同。轮缘64的隆起67配合进第二固定引导辊72的接合凹部91中,接合凹部91的底表面保持贴靠隆起67的内周向面。第二固定引导辊72的接合凹部91与第一固定引导辊71的接合凹部82在形状上相同。
图8是图4中圈出的部分8的放大视图,图9是沿图8中的线9-9截取的剖视图。活动引导辊73具有居中地贯穿其厚度形成的安装孔93,以用于将引导辊73安装到活动安装部分77,该活动引导辊73具有沿其外周73a形成的环形接合凹部94,以用于与轮缘64的隆起67接合。可以看到,活动引导辊73在形状上与第一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1和72相同。
活动安装部分77包括用于转动地支撑活动引导辊73的活动辊支撑螺栓95、设置在活动辊支撑螺栓95的两侧并与之隔开预定间隔的一对活动板支撑螺栓96、配合在相应活动板支撑螺栓96上的轴环97、由活动板支撑螺栓96支撑的内和外活动板98和99、以及用于将内、外活动板98、99固定到活动辊支撑螺栓95和所述一对活动板支撑螺栓96上的螺母101。活动安装部分77也包括用于枢转地支撑内、外活动板98、99的各一个端部分98a、99a的支撑轴部分103,用于枢转地支撑内、外活动板98、99的各另一个端部分98b、99b的滑动轴部分104,以及用于将活动辊支撑螺栓95正常地推向轮缘64的偏压部分105。
活动辊支撑螺栓95的头部95a埋设在内活动板98中,从而其杆部从内活动板98伸向外活动板99。设置在活动辊支撑螺栓95两侧并与之隔开预定间隔的成对活动板支撑螺栓96的头部96a埋设在内活动板98中,从而它们的杆部从内活动板98伸向外活动板99。
内活动板98是曲形的平板。活动辊支撑螺栓95的头部95a埋设在内活动板98的中央部分,活动板支撑螺栓96的头部96a埋设在内活动板98的位于螺栓95两侧的部分中。此外,在内活动板98的一个端部98a中形成有通孔98c,而在该板98的另一个端部分98b中形成有滑动孔98d。
通孔98c是用于插入支撑轴部分103的支撑轴螺栓107的孔。滑动孔98d是细长孔,滑动轴部分104的螺栓112可插入该孔中以便沿滑动孔98d的边缘滑动。
外活动板99是与内活动板98相似的曲形平板。外活动板99具有形成在其中央的中央通孔99c,位于该中央通孔99c两侧并形成在外活动板的中间部分中的通孔99d,以用于使活动板支撑螺栓96插入。此外,在外活动板99的一个端部分99a中形成有通孔99e,而在该板99的另一个端部分99b中形成有滑动孔99f。
通孔99e是用于插入支撑轴部分103的支撑轴螺栓107的孔。滑动孔99f是细长孔,滑动轴部分104的螺栓112插入该孔中以便沿滑动孔99f的边缘滑动。
支撑轴部分103包括支撑轴螺母106、旋拧在螺母106中的支撑轴螺栓107以及配合在该支撑轴螺栓107上的第一和第二支撑轴轴环108和109。第一支撑轴轴环108插入内活动板98的通孔98c和外活动板99的通孔99e中。
第一支撑轴轴环108夹在内、外活动板98、99之间,第二支撑轴轴环109夹在内活动板98和右侧壁26之间。
滑动轴部分104包括埋设入右侧壁26的滑动轴螺母111,旋拧在螺母111上的滑动轴螺栓112,以及配合在滑动轴螺栓112上的第一和第二滑动轴轴环113和114。滑动轴螺栓112滑动地穿过内活动板98的滑动孔98d,以及外活动板99的滑动孔99f以便沿滑动孔99f的边缘滑动。
第一滑动轴轴环113夹在内和外活动板98和99之间,第二滑动轴轴环114夹在内活动板98和右侧壁26之间。
偏压部分105包括设置在内活动板98上的上止挡部分115,设置在右侧壁26上的下止挡部分116,以及插置在上、下止挡部分115、116之间的压缩弹簧(弹性件)117。
在活动安装部分77中,活动引导辊73的安装孔93配合在活动辊支撑螺栓95上,轴环97配合在两个活动板支撑螺栓96上。
此外,外活动板99的中央通孔99c配合在活动辊支撑螺栓95上,外活动板99的通孔99d配合在两个活动板支撑螺栓96上。
活动辊支撑螺栓95具有带螺纹部分95b,该带螺纹部分伸出通孔99c并旋拧入一个螺母101中,活动板支撑螺栓96的带螺纹部分96b伸出相应通孔99d并旋拧入另一个螺母101中。
这样,活动引导辊73被活动辊支撑螺栓95转动地支撑,并通过活动板98而被防止无意中与活动辊支撑螺栓95脱开接合。
此外,支撑轴螺栓107插入内和外活动板98和99的通孔98c和99e中,第一和第二支撑轴轴环108和109配合在支撑轴螺栓107上。支撑轴螺栓107的伸出第二支撑轴轴环109的带螺纹部分107a旋拧入支撑轴螺母106中。
此外,滑动轴螺栓112插入内和外活动板98和99的滑动孔98d和99f,第一和第二滑动轴轴环113和114配合在滑动轴螺栓112上。滑动轴螺栓112的伸出第二滑动轴轴环114的带螺纹部分112a旋拧入滑动轴螺母111中。
这样,内和外活动板98和99可围绕支撑轴螺栓107朝向和远离轮缘64枢转,如图8中的箭头所示。以上述方式,活动引导辊73被支撑成使得它能沿轮缘64的径向方向移动。
压缩弹簧117设置在上和下止挡部分115和116之间,从而活动引导辊73通过压缩弹簧117的偏压力被正常地压在轮缘64上。这样,活动引导辊73的接合凹部94正常地弹性配合在轮缘64的隆起67上,并且活动引导辊73的外周73a正常地弹性贴靠轮缘64的内周向壁64a。以上述方式,可吸收或容纳轮缘64的制造误差,从而,轮缘64可平稳转动。
如上所述,右轮56被转动支撑在框架11的右侧壁上,其中右轮56(即轮缘64)通过第一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1和72以及活动引导辊73支撑。因此,右轮56可以形成为大的外径D,而不增加框架11的高度H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右轮56的外径D设定成基本等于框架11的高度H1。
此外,在轮缘64经由第一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1和72以及活动引导辊73被转动支撑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可省去用于支撑该轮的常规轴;这样,即使轮56形成为大的外径,也不必使轴延伸穿过框架11的较高内部区域。这样,即使轮56形成为大的外径,本实施方式也可将空间46(图4)用于在其内容纳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2等。
此外,通过省略用于支撑轮的常规轴,该设备在轮缘64的中心处或围绕该中心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区域121(此后也称为“中央区域121”)。此外,因为中央区域121面对侧壁26的右检修孔45(也见图4),可利用轮缘64的中央区域121和侧壁26的右检修孔45执行维护操作。
另外,如上所述,移动单元15的左引导部分构造并设置成与右引导部分55左右对称,左轮58构造并设置成与右轮56左右对称。从而,与右轮56相似,左轮58转动地设置在框架11的左侧壁25上。
回到图1和2,小脚轮部分61设置在前壁23的下端部分23a上。小脚轮部分61包括转动地安装在前壁23上的枢转轴124、固定在枢转轴124上的托架125、转动地支撑在托架125上的转向轮126以及固定在托架125上的小脚轮止挡件185。
在小脚轮部分61中,转向轮126具有中心线128,该中心线128从枢转轴124的向下延伸线偏移距离L1,如图1和11所示。
当要通过左、右轮58、56移动该移动式发电设备10时,可根据该移动式发电设备10将要移动的方向(即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移动方向)来改变转向轮126的方位(即操作方向)。
此外,在小脚轮部分61中,转向轮126被垂直地枢转支撑在支撑轴129上,并且通过弹簧构件(未示出)被正常向下推。这样,当移动式发电设备10通过左和右轮58和56在不平坦的地面上移动时,转向轮126可响应于地面的不平度而枢转地上下移动。
因为转向轮126的方位(即操作方向)可根据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移动方向改变,并且响应于地面的不平度枢转地上下移动,该移动式发电设备10增强了移动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转向轮126可通过与小脚轮止挡件185接合的下连接杆138的纵向中间部分138c而保持位置固定状态。下文将参照图10和11讨论下连接杆138的纵向中间部分138c的细节。
此外,在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本实施方式中,左右腿部28垂直枢转地附装到后壁24的下端部分(见图4)。左右腿部28均可锁定在固定位置以保持移动式发电设备10处于固定状态,或者锁定在移动位置以保持移动式发电设备10处于移动状态。固定位置是腿部28的下降位置,而移动位置是腿部28的上升位置。
图10是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牵拉单元16的分解透视图,图11是处于伸展位置的牵拉单元16的透视图。牵拉单元16设置在框架11的前部11a上,并可由操作人员操作以牵拉移动式发电设备10。
牵拉单元16包括设置在前部11a的右侧部131上的右枢转联接单元132、覆盖右枢转联接单元132的右连杆盖133、设置在前部11a的左侧部135上的左枢转联接单元136、覆盖左枢转联接单元136的左连杆盖137、与右枢转联接单元132和左枢转联接单元136连的上述下连接杆138、连接到右和左枢转联接单元132和136的相对端处的牵拉把手141。
因为左、右枢转联接单元136、132构造并设置成彼此左右对称,下面的说明将主要详细描述右枢转联接单元132,同时省略对左枢转联接单元136的详细说明。此外,因为左右连杆盖137和133构造并设置成彼此左右对称,所以下面的说明主要详细描述右连杆盖133,同时省略对左连杆盖137的详细说明。
右枢转联接单元132包括垂直枢转地支撑在前部11a的右侧部131上的右上枢转连杆145、垂直枢转地支撑在前部11a的右侧部131上的右下枢转连杆146。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彼此平行设置。
右上枢转连杆145形成为弯曲形状以便沿框架11的前壁23延伸,该连杆具有上端部分145a,该上端部分145a通过螺栓147枢转地连接到右侧部131的第一上安装部分(上端部分)131a。
右下枢转连杆146形成为弯曲形状以便沿右上枢转连杆145延伸,并具有右轮胎止挡件158,该右轮胎止挡件设置在连杆146的上端部分146a附近并朝向右轮56突出。右下枢转连杆146在上端部分146a处通过螺栓147枢转地连接到第二上安装部分(上端部分)131b上。第二上安装部分131b的位置比第一上安装部分131a略向前且向下。
如图4中所示,右轮胎止挡件158是当牵拉把手141位于折叠位置时抵靠右轮56的外周的构件。通过使右轮胎止挡件158抵靠右轮56的外周,可防止右轮56转动。也就是说,可通过称为轮胎止挡件158的简单结构来防止右轮56转动。
右下枢转连杆146位于右上枢转连杆145的紧下方并与之平行。右下枢转连杆146和右上枢转连杆145被一起支撑,以便整体地围绕它们各自的上、下端部分146a、145a垂直枢转。
右下枢转连杆146和右上枢转连杆145被右连杆盖133覆盖。右连杆盖133具有上端部分133a,该上端部分133a通过螺栓147枢转地连接到第一上安装部分131a以及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上端部分145a,右连杆盖133在下端部分133b处固定在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5b上。
右连杆盖133具有基本为U形的横截面,并具有容纳在其内部空间149(也见图14)中的右上和右下枢转连杆145和146。右连杆盖133具有形成在其内壁的基本纵向中间部分上的手柄保持件153。手柄保持件153具有基本为U形的横截面,以便夹持地保持牵拉手柄141的右手柄部分161。
图12是图4中圈出的部分12的放大视图。右连杆盖133具有形成在外壁133d的下端部分133d中的保持凹部152。保持凹部152具有弯曲的形状,从而能接合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或下凸块)146b。保持凹部152和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或下凸块)146b一起构成右保持部分151。下文将参照图13-15来说明右保持部分151的细节。
回到图10和11,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分145b和左上枢转连杆155的下端部分155b经由上述下连接杆138互连。
更具体地说,下连接杆138具有连接到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分145b上的右端部分138a、连接到左上枢转连杆155的下端部分155b上的左端部分138b。
下连接杆138的纵向中央部分138c弯曲以向前突出,从而该中央部分138c位于能接合小脚轮止挡件185的位置。牵拉手柄141的右手柄部分161连接到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分145b以及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146b。
此外,牵拉手柄141的左手柄部分162连接到左上枢转连杆155的下端部分155b和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分156b。
牵拉手柄141包括位于右连杆盖133以内亦即比右连杆盖133更靠近移动式发电设备10纵向中心线(也参见图2)的上述右手柄部分161,位于左连杆盖137以内亦即比左连杆盖更靠近移动式发电设备10纵向中心线(也参见图2)的上述左手柄部分162,使左和右手柄部分161和162的远端161a和162a互连的连接部分163,以及与连接部分163同心地设置的活动抓握部164。
右手柄部分161比右连杆盖133更靠近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中心线,其中距离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预定的间隔。
右手柄部分161具有形成在其近端部分161b的第一和第二下安装部分167和168。右手柄部分161在第一下安装部分167处通过螺栓171枢转地连接到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分145b,并且还在第二下安装部分168处通过螺栓171枢转地连接到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146b。
左手柄部分162构造并设置成与右手柄部分161左右对称,因此,下面将主要详细描述右手柄部分161而省略左手柄部分162的详细说明,在必要时,左手柄部分162的元件将采用与右手柄部分161的对应件相同的标号。
也就是说,在牵拉手柄141中,右手柄部分161在其近端部分161b处连接到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145b和146b,以使右手柄部分161活动地相对于枢转连杆145和146互锁,左手柄部分162在其近端部分162b处连接到左上枢转连杆155和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分155b和156b,以使左手柄部分162相对于枢转连杆155和156活动地互锁。此外,活动抓握部164设置在使右和左手柄部分161和162的远端部分161a和162a互连的连接部分163上。
牵拉单元16也构造成使得牵拉手柄141能沿活动抓握部164移离右和左枢转联接单元132和136的方向伸展,并且与联接单元132和136的向上枢转运动互锁。
牵拉单元16构造成使得牵拉手柄141能沿活动抓握部164移向右和左枢转联接单元132和136的方向折叠,并且与联接单元132和136的向下枢转运动互锁。
也就是说,牵拉单元16基本在纵向中间部分折叠或弯曲。此外,右和左枢转联接单元132和136各自的长度基本等于牵拉手柄141的长度。这样,牵拉单元16在处于伸展位置时具有增大的总体长度,并在处于折叠(或缩回)位置时具有减小的总体长度。
此外,在牵拉手柄141中,右手柄部分161在第一和第二下安装部分167和168处连接到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145b和146b上,左手柄部分162在第一和第二下安装部分167和168处连接到左上枢转连杆155和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分155b和156b上。
也就是说,右手柄部分161在近端部分161b处连接到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145b和146b上,而左手柄部分162在近端部分162b处连接到左上枢转连杆155和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分155b和156b上。
这样,防止了牵拉手柄141独立于下端部分145b和146b以及下端部分155b和156b移动。因此,当牵拉手柄141移动或变换到折叠或伸展位置时,可通过右和左枢转联接单元132和136控制牵拉手柄141的运动,以使活动抓握部164以预定轨迹181(图18A)移动。
图13是处于伸展位置的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牵拉单元16的侧视图,图14是沿图13中的线14-14的剖视图,图15是图13中圈出的部分15的放大视图。
当牵拉手柄141伸展以使活动抓握部164从缩回位置P1(图4)变换到牵拉位置P2时,不仅右下枢转连杆146干涉右上枢转连杆145,而且左下枢转连杆156干涉左上枢转连杆155。
更具体地,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干涉右上枢转连杆145的靠近下端部分145b的区域145c。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朝向靠近的下端区域145c定向。这样,下端部分146b可以可靠地抵靠右上枢转连杆145的所述靠近的下端区域145c。
类似地,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56b干涉左上枢转连杆155的靠近下端部分155b的区域155c。下端部分(下凸块)156b朝向靠近的下端区域155c定向。这样,下端部分156b可以可靠地抵靠左上枢转连杆155的所述靠近的下端区域155c。
在这种布置下,可防止牵拉手柄141伸展超出牵拉位置P2。这样,本实施方式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用于防止牵拉手柄141伸展超出牵拉位置的独立止挡件,因此,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本实施方式在结构上可以简化。
牵拉单元16还包括右和左保持部分151和191。右保持部分151具有保持凹部152,并包括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左保持部分191构造并设置成与右保持部分151左右对称,从而,下面将主要详细描述右保持部分151,并省略对左保持部分191的详细说明,在必要时,左保持部分191的元件采用与右保持部分151的对应件相同的标号。
当牵拉手柄141伸展以使活动抓握部164变换到其中操作人员可牵拉该活动抓握部164的牵拉位置P2时,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配合入保持凹部152中,而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56b配合入左保持凹部152中。这样,可防止牵拉手柄141因牵拉手柄141、左右枢转联接单元132和136等的重量而意外地折叠。
接下来,将主要参照图16说明对移动式发电设备10进行维护(修理和检查)的示例方式。首先,将所述两个螺栓49从螺纹孔48中取出,并将右侧盖14从右侧壁部分26拆下以使右检修孔45和轮缘64的中央区域121开放。
发动机18的空气过滤器193、发动机油帽194、化油器195、混合器(未示出)设置在面对右检修孔45的位置。这样,当右检修孔45按上述方式打开时,可替换空气过滤器193的元件,移除发动机油帽194以便由此更换发动机润滑油,以及替换化油器195和混合器。混合器是将供应自盒式气罐35的气体燃料与经由空气过滤器引入的空气混合并将所形成的燃料/空气混合物供给到发动机18的汽缸的装置。
这样,可通过中央区域121和右检修孔45进行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维护(修理和检查)。
接下来,参照图17-21来说明如何在将牵拉单元16从折叠位置P1变换到牵拉位置P2之后使用该牵拉单元16牵拉移动式发电设备10。在图17-21中,为了简化视图并有助于理解牵拉单元16,仅示出牵拉单元16的右侧的结构,而省略牵拉单元16的左侧的结构。
图17A和17B示出如何将牵拉单元16变换到伸展位置,图17B是图17A中圈出的部分17b的放大视图。在图17A中,牵拉单元16示出为处于折叠位置P1。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位于保持凹部52之下。在这种状态下,操作人员开始通过用手198抓握活动抓握部164并如箭头A所示将牵拉单元16朝向牵拉位置P2(见图19)拉动来使牵拉单元16伸展。在此期间,右上和右下枢转连杆145和146如箭头B所示围绕螺栓147向上枢转。同时,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围绕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5成角度地向上移动,如图17B的箭头C所示。
图18A和18B示出已经部分伸展的牵拉单元16,图18B是图18A中圈出的部分18b的放大视图。随着操作人员如箭头A所示朝向牵拉位置P2继续牵拉活动抓握部164,该活动抓握部164继续沿预定轨迹181移动。在此期间,右上和右下枢转连杆145和146继续如箭头B所示围绕螺栓147向上枢转,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成角度地朝向保持凹部52移动。
图19示出已经伸展到牵拉位置P2的牵拉单元16。通过操作人员进一步如箭头A所示朝向牵拉位置P2牵拉活动抓握部164,该活动抓握部164进一步沿预定轨迹181移动以到达牵拉位置P2。
图20A和20B是已经伸展到牵拉位置P2的牵拉单元16的视图。更具体地,图20A是沿图19中的线20a-20a的剖视图,图20B是图19中圈出的部分20b的放大图。
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干涉右上枢转连杆145的靠近的下端区域145c。从而,可防止牵拉手柄141伸展超出牵拉位置P2。
在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干涉右上枢转连杆145的靠近的下端区域145c的同时,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进入右保持部分151的保持凹部152中。
这样,可防止牵拉手柄141意外地因牵拉手柄141、枢转联接单元132等的重量而折叠。这样,即使操作人员的手离开活动抓握部164,该活动抓握部164也能保持在牵拉位置P2。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增强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可用性。
回到图19,牵拉单元16可在其基本纵向的中间部分弯曲。此外,右和左枢转联接单元132和136均具有与牵拉手柄141基本相等的长度。这样,牵拉单元16可通过伸展到伸展位置而具有增大的总体长度。
此外,随着牵拉手柄141的伸展,右上和右下枢转连杆145和146围绕螺栓147向上枢转,从而右下枢转连杆145和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5b和146b向上移动。这样,与该下端部分(下凸块)145b和146b相连的牵拉手柄141被提起,从而可使牵拉手柄141的活动抓握部164位于高的位置H2。
此外,由于右上和右下枢转连杆145和146随着牵拉手柄141的伸展而围绕螺栓147向上枢转,右下枢转连杆145和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5b和146b向上移动,从而,连接到该下端部分(下凸块)145b和146b的牵拉手柄141也向前移动。通过使牵拉手柄141这样向前移动,可使牵拉手柄141的活动抓握部164与框架11隔开大的距离L2。
图21示出操作人员通过牵拉单元16牵拉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示例方式。如图所示,操作人员197在用手198抓握活动抓握部164的同时前行。这样,右和左轮56、58转动,由此移动式发电设备10可被向前拉动。在此期间,左和右腿部28保持锁定在移动位置,活动抓握部164保持在高位置H2。即,变换到伸展位置的牵拉手柄141的活动抓握部164可保持在与操作人员的手的高度相对应的适当高度。
此外,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中,活动抓握部164位于框架11前方并与之隔开大的距离L2,由此,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机体与操作人员隔开足够的距离,该距离可防止操作人员197接触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机体。
因为变换到伸展位置的牵拉手柄141的活动抓握部164可保持在与操作人员的手的高度相对应的适当高度,并且可防止操作人员197接触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机体,所以本实施方式实现了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增强的可移动性和可操作性。
随着移动式发电设备10被操作人员拉动,转向轮126可根据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移动方向改变方位,并根据地面的不平度上下移动。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可移动性。
接下来,参见图22-24,下面将说明移动式发电设备10从牵拉位置P2变换到折叠位置P1的示例方式。在图22-24中,为简化视图并有助于理解牵拉单元16,仅示出了牵拉单元16的右侧的结构,并省略了牵拉单元16的左侧的结构。
图22A和22B示出了牵拉单元16从伸展位置折回的示例方式,图22B是图22A中圈出的部分22b。随着活动抓握部164被如箭头F1所示的力推动,牵拉手柄141如箭头D所示围绕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5b枢转,同时,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如箭头E所示围绕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5b枢转。通过如箭头E所示的枢转,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分(下凸块)146b与右连杆盖133的保持凹部152脱开接合,并由此从该保持凹部的保持中被释放出来。
然后,由于牵拉手柄141、枢转联接单元132等的重量,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开始如箭头F所示围绕螺栓147向下枢转。从而,活动抓握部164开始如箭头G所示沿预定轨迹181朝向折叠位置P1折叠。
图23是已经折叠到半途的牵拉单元16的视图。在该状态中,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进一步由于牵拉手柄141、枢转联接单元132等的重量而如箭头F所示向下枢转。这样,活动抓握部164如箭头G所示沿预定轨迹181朝向折叠位置P1移动。
图24A和24B是已经折叠到折叠位置P1的牵拉单元16的视图。如图24A中所示,活动抓握部164如箭头G所示沿预定轨迹181(见图23)移动,以便达到非常接近P1的位置。然后,操作人员如箭头F2所示朝框架11推动活动抓握部164。
从而,如图24B所示,右手柄部分161接合右连杆盖133的手柄保持器153,而左手柄部分162接合左连杆盖137的手柄保持器154。这样,牵拉手柄141可保持在折叠位置P1(见图24A)。
如上面参照图17-24所述的,移动式发电设备10构造成使得活动抓握部164在牵拉手柄141从折叠位置P1变换到伸展位置P2时沿预定轨迹181(见图19和22)移动。从而,操作人员197可通过仅使手198、活动抓握部164沿预定的轨迹181移动而容易地折叠/伸展牵拉手柄141。因此,方便了在折叠/伸展牵拉手柄141时由操作人员197进行的操作,这极大地增强了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可用性。
此外,可将活动抓握部164的移动轨迹181设定成具有从折叠位置P1到伸展位置P2的基本恒定的坡度(更具体的说是基本为S形的坡度),如图19所示。从而,操作人员197可仅斜向上牵拉活动抓握部164来容易地将牵拉手柄141从折叠位置P1展开到伸展位置P2。从而,更有利于牵拉手柄141的伸展操作,这可进一步增强发电设备10的可用性。
然后,牵拉手柄141保持在其被手柄保持器153、154接合的折叠位置P1,下连接杆138的纵向中间部分138c接合小脚轮止挡件185。这样,可防止小脚轮部分61的转向轮126不希望地围绕枢转轴124枢转以及上下移动。
此外,因为不仅牵拉手柄141被手柄保持器153、154接合,而且右轮胎止挡件158贴靠右轮胎65的外周,因此可通过右轮胎止挡件158防止右轮56的不希望的转动。类似的,左轮胎止挡件(未示出)贴靠左轮胎65的外周。这样,可通过左轮胎止挡件防止左轮58出现不希望的转动。
并且,左右腿部28下降到固定位置,从而移动式发电设备10可被稳定地保持在固定位置。
图25A和25B示例性地示出电源线通过牵拉单元16移离左右轮的方式。在移动式发电设备10的操作面板201上设有输出端子202。由发电设备10产生的电能可通过插入在输出端子202中的电源线203的插头输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移动式发电设备10可以与保持插入在输出端子202中的电源线202的插头204一起移动。
当牵拉单元16的牵拉手柄141从折叠位置展开时,下连接杆138上升以抬升电源线203。这样,电源线203可通过牵拉单元16移离左右轮,从而可防止该电源线缠结左右轮。
尽管上面已经参照其中各轮56和58的轮缘64经由三个引导辊即第一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1和72以及活动引导辊73被在三个部位支撑的示例说明了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轮缘64可通过四个或更多引导辊被在四个或更多部位支撑。
尽管上面已经参照其中第一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1和72以及活动引导辊73被第一和第二固定安装部分75和76以及活动安装部分77支撑的示例说明了优选实施方式,但这三个安装部分也可构造成与上述不同的任何希望的形式。
此外,尽管已经说明了将压缩弹簧117作为活动安装部分77的弹性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弹性件可构造成拉伸弹簧等。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其中发电机安装在框架中并且轮子附装在框架上以用于移动发电机的移动式发电设备。

Claims (2)

1.一种移动式发电设备(10),其包括:
安装在框架(11)上的左轮(58)和右轮(56),在该框架(11)内安装有发电机(19),
用于每个所述轮的至少三个引导辊(71,72,73),以用于在该轮的轮缘(64)的至少三个位置转动地支撑该轮缘;以及
用于每个所述轮的安装装置(75,76,77),以用于在所述框架(11)的侧壁(25,26)上分别安装所述至少三个引导辊(71,72,73);
左轮(58)和右轮(56)中的每个都由所述至少三个引导辊转动地支撑在框架的侧壁(25,26)之一上,
用于每个所述轮的所述至少三个引导辊(71,72,73)之一是活动辊(73),该活动辊由所述安装装置(77)以下述方式支撑,即,使该活动引导辊(73)能沿轮缘的径向方向移动,并使该活动引导辊(73)被弹性件(117)正常地推压以弹性地抵靠该轮缘;
支撑所述活动辊(73)的所述安装装置(77)为活动安装部分(77),所述活动安装部分(77)包括:
用于转动地支撑所述活动辊(73)的活动辊支撑螺栓(95),
设置在所述活动辊支撑螺栓(95)的两侧并与之隔开预定间隔的一对活动板支撑螺栓(96),
配合在相应所述活动板支撑螺栓(96)上的轴环(97),
由所述活动板支撑螺栓(96)支撑的内活动板(98)和外活动板(99),
用于将所述内活动板(98)、外活动板(99)固定到所述活动辊支撑螺栓(95)和一对所述活动板支撑螺栓(96)上的螺母(101),
用于枢转地支撑所述内活动板(98)、外活动板(99)的各一个端部分(98a、99a)的支撑轴部分(103),
用于枢转地支撑所述内活动板(98)、外活动板(99)的各另一个端部分(98b、99b)的滑动轴部分(104),以及
用于将所述活动辊支撑螺栓(95)正常地推向所述轮缘(64)的偏压部分(105)。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式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式发电设备具有在每个所述轮的轮缘(64)的中心以及围绕该轮缘的中心形成的自由空间区域。
CN2009101493575A 2008-06-18 2009-06-18 移动式发电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87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8985 2008-06-18
JP2008-158985 2008-06-18
JP2008158985A JP5150379B2 (ja) 2008-06-18 2008-06-18 可搬式発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8728A CN101608728A (zh) 2009-12-23
CN101608728B true CN101608728B (zh) 2012-04-04

Family

ID=41430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935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8728B (zh) 2008-06-18 2009-06-18 移动式发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23237B2 (zh)
JP (1) JP5150379B2 (zh)
CN (1) CN1016087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68350C (en) * 2008-06-27 2016-07-12 Honda Motor Co., Ltd. Engine generator
JP5285552B2 (ja) * 2009-09-04 2013-09-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作業機のハンドル構造体
US8960708B2 (en) 2012-11-30 2015-02-24 Kohler Co. Enclosure guide system for a towable generator
US10076954B2 (en) 2014-09-03 2018-09-18 Geo Orbital Inc. Self-powered planetary orbital wheel assemblies
US10492964B2 (en) 2015-05-04 2019-12-03 Orbis Wheels, Inc. Spokeless wheel
EP3292001A4 (en) * 2015-05-04 2019-01-16 Orbis Wheels, Inc. CENTERLESS wheel assembly
US10173738B2 (en) 2016-10-18 2019-01-08 Piaggio Fast Forward, Inc. Vehicle having stabilization system
CA3040928A1 (en) 2016-10-18 2018-04-26 Piaggio Fast Forward, Inc. Vehicle having non-axial drive and stabilization system
US10293676B2 (en) * 2016-10-18 2019-05-21 Piaggio Fast Forward, Inc. Vehicle having non-axial drive
IT201700114497A1 (it) 2017-10-11 2019-04-11 Piaggio Fast Forward Inc Veicolo a due ruote con sistema di stabilizzazione lineare
CN113892068A (zh) 2018-05-01 2022-01-04 皮亚吉奥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自动驾驶车辆行为模型的方法、自动驾驶车辆和导航自动驾驶车辆的方法
WO2020086606A2 (en) 2018-10-22 2020-04-30 Piaggio Fast Forward, Inc. Shifting assembly and mobile carrier comprising same
US11374509B2 (en) 2020-10-23 2022-06-28 Honda Motor Co., Ltd. Generator pulley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of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1919A (en) * 1974-02-20 1977-03-15 Theodore Oskar Groeger Tirerol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5548A (en) * 1885-09-01 One-wheeled vehicle
US1502632A (en) * 1921-12-02 1924-07-22 Thomas R Hasley Wheel
US2450598A (en) * 1944-12-20 1948-10-05 Cornelius W Kerr Bicycle
US3820617A (en) * 1973-09-28 1974-06-28 S Groff Golf carts
US4163567A (en) * 1977-03-09 1979-08-07 Barber Gerald L Vehicle, especially amusement vehicle
NL9002289A (nl) * 1990-10-19 1992-05-18 Ir Marinus Heijman Voertuig.
JPH11321658A (ja) * 1998-05-12 1999-11-24 Fuji Heavy Ind Ltd 可搬式作業機の車輪ロック装置
JP4476453B2 (ja) * 2000-07-13 2010-06-09 川村義肢株式会社 車椅子
JP2006271122A (ja) 2005-03-24 2006-10-05 Tatsuno Corp 可搬式発電装置
JP3134607U (ja) * 2007-03-28 2007-08-23 史朗 杉本 ホイール中心に車軸の存在しない車輪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1919A (en) * 1974-02-20 1977-03-15 Theodore Oskar Groeger Tirerol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50379B2 (ja) 2013-02-20
US20090315286A1 (en) 2009-12-24
US8123237B2 (en) 2012-02-28
JP2010000819A (ja) 2010-01-07
CN101608728A (zh) 200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8728B (zh) 移动式发电设备
EP2403462B1 (en) Motorized wheelchair
DE602005002850T2 (de) Konstruktionsanordnung für die Bedienung einer Entriegelung in einem Fahrzeug
GB2481108A (en) Lawn care apparatus having height adjustable cutting device
WO2011092348A1 (de) Vorrichtung zum anbringen eines tablet-computers
CN102946711A (zh) 用于切割设备的多功能旋转切割头以及包括这种切割头的便携式设备
DE202011100673U1 (de) Vorrichtung zum Anbringen eines Tablet-Computers
CN101608727A (zh) 移动式发电机设备
CN108791455A (zh) 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
CN115227150A (zh) 一种清洁设备及拖拉方法
CN205872313U (zh) 可折叠的电动车及其可折叠的轮架
CN208582075U (zh) 床架
CN205162164U (zh) 一种遮阳伞的定位机构
CN2912362Y (zh) 一种便携式展示架
CN109773856A (zh) 一种便携式皮蛋分切器
CN111714307A (zh) 可折叠的车载移位机
CN213218325U (zh) 一种可收纳式翻转器械平台
CN214478840U (zh) 一种电力设备隔振安装结构
EP2142057B1 (en) Retractable rotisserie motor
DE102009026749B4 (de) Multifunktionaler Staubsauger
CN110001847A (zh) 一种折叠脚踏板及折叠电动车
CN211783024U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射击用支架
CN217864769U (zh) 一种带有机载娱乐设备的航空座椅椅盆
JP3098206U (ja) 牽引装置
WO2018081921A1 (zh) 折叠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