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1869B - 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1869B
CN101601869B CN 200910040463 CN200910040463A CN101601869B CN 101601869 B CN101601869 B CN 101601869B CN 200910040463 CN200910040463 CN 200910040463 CN 200910040463 A CN200910040463 A CN 200910040463A CN 101601869 B CN101601869 B CN 101601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agen
hyaluronic acid
bioglass
type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404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1869A (zh
Inventor
陈晓峰
孟永春
王迎军
赵娜如
吴刚
徐彩霞
苗国厚
张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 2009100404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01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01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1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1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1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的复合、静置分层、抽滤、调节pH值、加入透明质酸、交联、成型和冷冻干燥等步骤。在本发明制备胶原/生物活性玻璃/透明质酸复合组织修复材料过程中,通过调节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之间的比例和调节复合后溶液的pH值,使构成组织修复材料网络结构的胶原纤维束的直径增大,调整了材料的显微形貌,从而达到了提高其力学强度的目的。本发明所述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在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均有改善,能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中,不仅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还可用于骨缺损修复和软组织损伤修复。

Description

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修复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能提高修复材料强度的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胶原是一种细胞外基质(ECM),属于结构蛋白质,约占哺乳动物蛋白质总质量的1/3,是构成皮肤、韧带、软骨、肌腱等结缔组织或器官的主要成分,同时胶原也是具有支撑器官、保护机体功能的重要结构蛋白。I型胶原是纤维形成的胶原,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结构大分子,对维持骨结构的完整及骨生物力学特性非常重要。将透明质酸引入到胶原中,能综合发挥蛋白质与糖胺聚糖两种生物大分子的优势,改善湿态力学性能,但是胶原仍然存在与其他天然材料一样的弱点——力学性能差。此外,胶原基组织修复材料在人体生理环境中降解速度过快,也使其在组织工程支架、骨缺损及皮肤创面修复方面的应用不够理想,也限制其在某些特定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玻璃是一种硅酸盐类的异质骨移植材料,具有不同于其它生物活性材料的独特属性,与骨和软组织都有良好的结合特性。当生物玻璃植入骨缺损部位,在生物玻璃与体液之间会发生迅速的离子交换反应,在生物玻璃表面形成含碳酸根的羟基磷灰石层(也称碳酸羟基磷灰石层,hydroxyl-carbonate-apatite,HCA)层,通过该HCA层使材料与骨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合。虽然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但是由于其机械强度低,脆性大,因而严重限制了这类材料在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为了克服单一材料在性能上的缺陷,迄今,国内外生物复合材料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例如:中国专利200610035107.5公开了一种复合三维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虽然该制备方法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但是其力学性能和抗降解性能仍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对不同材料组分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和pH值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的机理研究,提供一种不仅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好,且与基体结合强度高、孔隙率适当,并能有效提高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的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通过调节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之间的比例和复合后溶液的pH值,使构成组织修复材料网络结构的胶原纤维束的直径增大,从而改变复合材料显微形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及其工艺条件:
(1)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的复合:
在I型胶原溶液搅拌的状态下加入生物玻璃,然后再搅拌1~3小时,得到两者的混合液;
所述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质量比为0.25~4∶1;
(2)静置分层:
将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混合液在0~4℃下,静置1~3天后,获取混合液的白色絮状沉淀物;
(3)抽滤:
先将步骤(2)的白色絮状沉淀物抽滤,抽虑至沉淀物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1/2~1/4,即形成具有胶原纤维之间相互交错分布的粘稠液,然后再把粘稠液搅拌至均匀;
(4)调节pH值:
在上述均匀粘稠液中加入生物缓冲剂,调节pH值至8~10,所述生物缓冲剂选自2-(N-吗啡啉)乙磺酸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
(5)加入透明质酸:
按照透明质酸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4~8,把透明质酸加入到上述步骤(4)的粘稠液中,再次搅拌至溶液均匀;
(6)交联:
在上述步骤(5)的溶液中加入交联剂,搅拌1~3小时得到均匀溶液,所述交联剂的添加量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4~6;
所述交联剂选自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或戊二醛,其中采用1-(3-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混合交联剂时,它们之间的质量比为1~3∶1;
(7)成型:
将上述步骤(6)的溶液注入模具,在0~4℃下放置12~24小时后,成型为样品;
(8)冷冻干燥:
将样品置于超低温冰箱中冷冻处理12~24小时后脱模;再放入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处理24~48小时,制得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优选方法为:
步骤(1)中,所述生物玻璃为钙磷硅系生物活性玻璃。
所述钙磷硅系生物活性玻璃为CaO-P2O5-SiO2或Na2O-CaO-P2O5-SiO2系生物玻璃。
所述I型胶原与钙磷硅系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比为0.33~3∶1。
步骤(4)中,所述生物缓冲剂为2-(N-吗啡啉)乙磺酸。
步骤(5)中,所述透明质酸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5~7。
步骤(6)中,所述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混合交联剂质量比1.5∶1;交联剂的的添加量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与基体结合强度高、孔隙率适当,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较现有技术提高。在制备I型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过程中,通过调节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之间的比例和调节复合后溶液的pH值,来增强胶原纤维束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增强其聚集状态,从而使得构成复合材料网络结构的胶原纤维束的直径增大,达到了调控材料的显微形貌以提高其力学强度的目的。本发明胶原纤维束直径由一般现有技术获得的64nm左右,增加到400-600nm左右,粗纤维间相互交织形成网络结构,使材料的力学强度有效改善。本发明的胶原-生物玻璃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在80%左右,大孔孔径在200μm左右,本发明中的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1.5469±0.0995Mpa,而按照现有技术中国专利200610035107.5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仅为0.4827±0.1584MPa。
2、本发明制备的I型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降解性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28天后,纯I型胶原的质量为原质量的30.85±10.55%,按照现有技术中国专利200610035107.5制备的复合材料的质量为原质量的57.31±7.48%,而生物玻璃的质量为原质量的104.30±2.06%,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的质量为原质量的106.30±1.34%。
3、本发明将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及其它生物大分子物质进行复合,使材料既能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其力学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对材料形状没有特别要求,可以制备成柱状材料、膜材料及表面多孔材料。该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植入人体有利于组织的生长,不仅用于骨组织工程和骨修复,还可用于软组织修复,为Col/BG/HYA组织工程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提供可能。
4、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而言,工艺较简单,成本较低,且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的扫描电镜(SEM)放大100倍的图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的扫描电镜(SEM)放大10000倍的图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Col/BG/HYA组织修复复合材料与I型胶原支架、现有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比较;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与I型胶原支架、现有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情况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1)I型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的复合:
在I型胶原溶液搅拌的状态下,按I型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比为0.33∶1的比例加入CaO-P2O5-SiO2系生物玻璃,然后搅拌2小时,得到两者的混合液,其中CaO-P2O5-SiO2系生物活性玻璃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
(2)静置分层:
将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混合液在4℃下,静置3天后,获取混合液的白色絮状沉淀物;
(3)抽滤:
先将步骤(2)的白色絮状沉淀物抽滤,抽虑至沉淀物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1/4,即形成具有胶原纤维之间相互交错分布的粘稠液,然后再把粘稠液搅拌至均匀;
(4)调节pH值:
在上述均匀粘稠液中加入生物缓冲剂2-(N-吗啡啉)乙磺酸,调节pH值至9;
(5)加入透明质酸:
按照透明质酸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6,把透明质酸加入到上述步骤(4)的粘稠液中,再次搅拌至溶液均匀;
(6)交联:
采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的混合交联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的质量比为1.5∶1;混合交联剂的添加量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5,在上述步骤(5)的溶液中加入混合交联剂,搅拌2小时得到均匀溶液;
(7)成型:
将上述步骤(6)的溶液注入模具,在4℃下放置24小时后,成型为样品;
(8)冷冻干燥:
将样品置于超低温冰箱中冷冻处理24小时后脱模;再放入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处理48小时,制得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主要表征了,所得到样品孔隙及孔径的情况,大孔孔径有200μm,其中又附有很多小孔径,比较有利于细胞及营养物质的进入;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样品强度增强起主要作用的是这些广泛分布于支架中的胶原纤维束,这些胶原纤维束直径大约为400-600nm,比原胶原纤维直径64nm左右,大了很多,对材料强度的增强作出了主要贡献,这种微观结构也未见报道。同时从图3中,也可以看出有增强胶原纤维束出现的材料的抗压强度有明显的提高。I型胶原支架的抗压强度为0.0047±0.0014MPa,按照中国专利200610035107.5制备的一种复合三维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为0.4827±0.1584MPa,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为1.5469±0.0995MPa。图4是将I型胶原、按照现有技术中国专利200610035107.5制备的一种复合材料,生物玻璃和本发明制备的的复合材料分别浸泡于模拟体液SBF中,来考察各自的质量变化,在SBF中浸泡28天后,它们的质量分别是原质量的30.85±10.55%、57.31±7.48%、104.30±2.06%和106.30±1.34%,这说明本发明的修复材料在降解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施例2
(1)I型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的复合:
在I型胶原溶液搅拌的状态下,按I型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比为0.25∶1的比例加入Na2O-CaO-P2O5-SiO2系生物玻璃,然后搅拌2小时,得到两者的混合液,其中Na2O-CaO-P2O5-SiO2系生物活性玻璃是通过熔融法制备;
(2)静置分层:
将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混合液在0℃下,静置1天后,获取混合液的白色絮状沉淀物;
(3)抽滤:
先将步骤(2)的白色絮状沉淀物抽滤,抽虑至沉淀物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1/2,即形成具有胶原纤维之间相互交错分布的粘稠液,然后再把粘稠液搅拌至均匀;
(4)调节pH值:
在上述均匀粘稠液中加入生物缓冲剂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调节pH值至9;
(5)加入透明质酸:
按照透明质酸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4,把透明质酸加入到上述步骤(4)的粘稠液中,再次搅拌至溶液均匀;
(6)交联:
采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的混合交联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的质量比为1∶1;混合交联剂的添加量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4,在上述步骤(5)的溶液中加入混合交联剂,搅拌1小时得到均匀溶液;
(7)成型:
将上述步骤(6)的溶液注入模具,在0℃下放置12小时后,成型为样品;
(8)冷冻干燥:
将样品置于超低温冰箱中冷冻处理12小时后脱模;再放入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处理24小时,制得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其性能测试结果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1)I型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的复合:
在I型胶原溶液搅拌的状态下,按I型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比为1∶1的比例加入CaO-P2O5-SiO2系生物玻璃,然后搅拌3小时,得到两者的混合液,其中CaO-P2O5-SiO2系生物活性玻璃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
(2)静置分层:
将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混合液在1℃下,静置3天后,获取混合液的白色絮状沉淀物;
(3)抽滤:
先将步骤(2)的白色絮状沉淀物抽滤,抽虑至沉淀物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1/4,即形成具有胶原纤维之间相互交错分布的粘稠液,然后再把粘稠液搅拌至均匀;
(4)调节pH值:
在上述均匀粘稠液中加入生物缓冲剂2-(N-吗啡啉)乙磺酸,调节pH值至9;
(5)加入透明质酸:
按照透明质酸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5,把透明质酸加入到上述步骤(4)的粘稠液中,再次搅拌至溶液均匀;
(6)交联:
在上述步骤(5)的溶液中加入交联剂戊二醛,搅拌2小时得到均匀溶液,所述交联剂的添加量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5;
(7)成型:
将上述步骤(6)的溶液注入模具,在4℃下放置24小时后,成型样品;
(8)冷冻干燥:
将样品置于超低温冰箱中冷冻处理24小时后脱模;再放入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处理48小时,制得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其性能测试结果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1)I型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的复合:
在I型胶原溶液搅拌的状态下,按I型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比为3∶1的比例加入Na2O-CaO-P2O5-SiO2系生物玻璃,然后搅拌1小时,得到两者的混合液,其中Na2O-CaO-P2O5-SiO2系生物活性玻璃是通过熔融法制备;
(2)静置分层:
将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混合液在3℃下,静置2天后,获取混合液的白色絮状沉淀物;
(3)抽滤:
先将步骤(2)的白色絮状沉淀物抽滤,抽虑至沉淀物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1/3,即形成具有胶原纤维之间相互交错分布的粘稠液,然后再把粘稠液搅拌至均匀;
(4)调节pH值:
在上述均匀粘稠液中加入生物缓冲剂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调节pH值至8;
(5)加入透明质酸:
按照透明质酸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7,把透明质酸加入到上述步骤(4)的粘稠液中,再次搅拌至溶液均匀;
(6)交联:
采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的混合交联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的质量比为2∶1;混合交联剂的添加量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6,在上述步骤(5)的溶液中加入混合交联剂,搅拌3小时得到均匀溶液;
(7)成型:
将上述步骤(6)的溶液注入模具,在4℃下放置12小时后,成型为样品;
(8)冷冻干燥:
将样品置于超低温冰箱中冷冻处理12小时后脱模;再放入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处理48小时,制得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其性能测试结果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1)I型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的复合:
在I型胶原溶液搅拌的状态下,按I型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比为4∶1的比例加入CaO-P2O5-SiO2系生物玻璃,然后搅拌2小时,得到两者的混合液,其中CaO-P2O5-SiO2系生物活性玻璃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
(2)静置分层:
将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混合液在4℃下,静置3天后,获取混合液的白色絮状沉淀物;
(3)抽滤:
先将步骤(2)的白色絮状沉淀物抽滤,抽虑至沉淀物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1/4,即形成具有胶原纤维之间相互交错分布的粘稠液,然后再把粘稠液搅拌至均匀;
(4)调节pH值:
在上述均匀粘稠液中加入生物缓冲剂2-(N-吗啡啉)乙磺酸,调节pH值至10;
(5)加入透明质酸:
按照透明质酸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8,把透明质酸加入到上述步骤(4)的粘稠液中,再次搅拌至溶液均匀;
(6)交联:
采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的混合交联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的质量比为3∶1;混合交联剂的添加量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6,在上述步骤(5)的溶液中加入混合交联剂,搅拌3小时得到均匀溶液;
(7)成型:
将上述步骤(6)的溶液注入模具,在4℃下放置24小时后,成型为样品;
(8)冷冻干燥:
将样品置于超低温冰箱中冷冻处理24小时后脱模;再放入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处理48小时,制得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其性能测试结果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

Claims (6)

1.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之间的比例和复合后溶液的pH值,使构成组织修复材料网络结构的胶原纤维束的直径增大,从而改变复合材料显微形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及其工艺条件:
(1)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的复合:
在I型胶原溶液搅拌的状态下加入生物玻璃,然后再搅拌1~3小时,得到两者的混合液;
所述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质量比为0.25~4:1;
所述生物玻璃为钙磷硅系生物活性玻璃;
(2)静置分层:
将I型胶原与生物玻璃混合液在0~4℃下,静置1~3天后,获取混合液的白色絮状沉淀物;
(3)抽滤:
先将步骤(2)的白色絮状沉淀物抽滤,抽滤至沉淀物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1/2~1/4,即形成具有胶原纤维之间相互交错分布的粘稠液,然后再把粘稠液搅拌至均匀;
(4)调节pH值:
在上述均匀粘稠液中加入生物缓冲剂,调节pH值至8~10,所述生物缓冲剂选自2-(N-吗啡啉)乙磺酸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
(5)加入透明质酸:
按照透明质酸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4~8,把透明质酸加入到调节pH值至8~10后的粘稠液中,再次搅拌至溶液均匀;
(6)交联:
在上述步骤(5)的溶液中加入交联剂,搅拌1~3小时得到均匀溶液,所述交联剂的添加量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4~6;
所述交联剂择一选用以下两种:第一种为由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组成的混合交联剂,其中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之间的质量比为1~3:1;第二种为戊二醛;
(7)成型:
将上述步骤(6)的溶液注入模具,在0~4℃下放置12~24小时后,成型为样品;
(8)冷冻干燥:
将样品置于超低温冰箱中冷冻处理12~24小时后脱模;再放入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处理24~48小时,制得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Col/BG/HYA)组织修复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钙磷硅系生物活性玻璃为CaO-P2O5-SiO2或Na2O-CaO-P2O5-SiO2系生物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型胶原与钙磷硅系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比为0.33~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生物缓冲剂为2-(N-吗啡啉)乙磺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透明质酸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5~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混合交联剂质量比1.5:1;交联剂的添加量与I型胶原的质量比为1:5。
CN 200910040463 2009-06-23 2009-06-23 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601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40463 CN101601869B (zh) 2009-06-23 2009-06-23 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40463 CN101601869B (zh) 2009-06-23 2009-06-23 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1869A CN101601869A (zh) 2009-12-16
CN101601869B true CN101601869B (zh) 2013-04-10

Family

ID=41467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40463 Active CN101601869B (zh) 2009-06-23 2009-06-23 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018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7346B (zh) * 2010-12-29 2013-11-06 常州星海电子有限公司 芯片脱膜的方法
CN102167843B (zh) * 2011-01-28 2013-01-23 华南理工大学 胶原改性的聚己内酯/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90894B (zh) * 2011-03-25 2013-03-20 郑州大学 一种制备胶原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2580148A (zh) * 2012-03-12 2012-07-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
CN103060192B (zh) * 2012-12-12 2014-09-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仿生胶原膜包被的培养器皿及制备方法
CN105709271A (zh) * 2016-03-24 2016-06-29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生物活性玻璃创面修复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9470B (zh) * 2017-07-28 2020-11-0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无机纳米颗粒增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人工骨膜中的应用
CN108245711A (zh) * 2018-02-26 2018-07-06 王由 一种胶原复合型45s5生物活性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39399A (zh) * 2019-07-09 2019-10-18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种仿生人工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68108B (zh) * 2019-12-17 2022-03-15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一种用于修复四肢长管骨骨缺损的骨移植支架
CN112370243A (zh) * 2020-11-19 2021-02-19 南京平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型医用湿性修复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70447B (zh) * 2021-01-08 2022-03-11 东华大学 一种骨再生多重仿生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44194B (zh) * 2021-12-28 2023-10-20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透明质酸或其盐的口腔护理组合物、应用及其产品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6740A (zh) * 2006-04-21 2006-09-27 华南理工大学 复合三维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125218A (zh) * 2006-08-18 2008-02-20 同济大学 具有可控降解性能的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6740A (zh) * 2006-04-21 2006-09-27 华南理工大学 复合三维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125218A (zh) * 2006-08-18 2008-02-20 同济大学 具有可控降解性能的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向军等.一种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与表征.《功能材料》.2007,第38卷(第2期),295-297. *
陈晓峰等.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磷酸丝氨酸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探讨.《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第25卷(第5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1869A (zh) 2009-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1869B (zh) 一种胶原/生物玻璃/透明质酸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Qi et al. Photo-crosslinkable, injectable sericin hydrogel as 3D biomimetic extracellular matrix for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ing cartilage
Liu et al. Marine collagen scaffolds in tissue engineering
Grafahrend et al. Degradable polyester scaffolds with controlled surface chemistry combining minimal protein adsorption with specific bioactivation
Drexler et al. Dehydrothermal crosslinking of electrospun collagen
CN105688274B (zh) 一种聚己内酯/明胶电纺复合支架的制备工艺
CN110169959B (zh) 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织工程软骨复合支架及制备方法
US7871638B2 (en) Composite material containing a calcium phosphate gradient
CN101444641B (zh) 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的三维大孔径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应用
KR101637431B1 (ko) 세포 지지체 및 골재생재
CN101856510B (zh) 丝素蛋白和硅酸钙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JP2009509594A (ja) シルクフィブロイン含有医療用人工神経移植体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US20100168872A1 (en) Biomaterial scaffolds for controlled tissue growth
CN104707180B (zh) 负载bmp丝素蛋白/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2295B (zh) 一种基于皮肤源脱细胞基质衍生支架及其构建方法
CN107213529A (zh) 一种用于提高成骨细胞粘附和成骨性能的可降解医用高分子三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Luo et al. Silk fibroin/collagen blended membrane fabricated via a green papermaking method for potential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applic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
CN114404672A (zh) 一种联合多酚和抗菌肽的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10117382A (ko) 표면에 콜라겐이 결합된 이상인산칼슘 골대체재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골대체재
CN111840647A (zh) 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Tan et al. Silk fibroin as a bioink–a thematic review of functionalization strategies for bioprinting applications
CN106620854B (zh) 一种类弹性蛋白-蚕丝纤维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01954121A (zh) 软骨缺损修复体、制备方法以及一体化软骨-骨修复材料
CN101543642B (zh) 胶原基互穿聚合物网络组织工程角膜替代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76350B (zh) 具有纳米-微米复合结构和高矿物质密度的仿生矿化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