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0647A - 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0647A
CN111840647A CN201910336976.9A CN201910336976A CN111840647A CN 111840647 A CN111840647 A CN 111840647A CN 201910336976 A CN201910336976 A CN 201910336976A CN 111840647 A CN111840647 A CN 111840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agnesium alloy
collagen
alloy lay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69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40647B (zh
Inventor
康文亭
李丽花
钟梅玲
朱勇军
佘振定
谭荣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ndo Bio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ndo 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ndo Bio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ndo 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369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0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0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0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40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0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1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7/22Polypept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degradation products
    • A61L27/24Collag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02Inorganic materials
    • A61L27/04Metals or alloys
    • A61L27/047Other specific metals or alloys not covered by A61L27/042 - A61L27/045 or A61L27/06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27/56Porous materials, e.g. foams or spo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27/58Materials at least partially resorbable by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30/00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 A61L2430/02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for reconstruction of bones; weight-bearing impla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可吸收屏障膜,包括第一胶原蛋白膜、镁合金层及第二胶原蛋白膜,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多孔的第一疏松层,镁合金层设置在第一疏松层上,镁合金层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朝向第一疏松层设置,镁合金层上开设有贯通两个表面的第一连通孔,第二胶原蛋白膜设置在镁合金层的另一个表面上,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上述可吸收屏障膜的力学性能较好,且骨修复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临床在牙种植时获得充足骨量的重要技术,GBR术是将膜材料放置于骨缺损区与软组织之间作为物理屏障,为骨组织再生创造相对封闭的空间,阻止迁移速度较快的上皮纤维细胞长入骨缺损区干扰骨形成,允许迁移速度较慢的成骨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区。屏障膜是GBR技术成败的关键因素,理想的GBR膜应该具备以下性质:(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足够的空间维持能力,(3)能够阻隔上皮细胞,可选择性透过营养物质,(4)良好的宿主组织整合能力,(5)临床可操作性好。
屏障膜根据降解特性不同可分为不可吸收和可吸收两种。不可吸收屏障膜有聚四氟乙烯、钛膜、微孔滤膜等,这类屏障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骨修复效果良好,但是这类膜由于不能降解,必须在骨愈合后行单独的移除手术,增加了感染风险、病人痛苦以及治疗成本,另外这些膜在使用过程中还容易开裂暴露发生细菌感染,并发症较多。可吸收屏障膜主要由合成聚合物如聚乳酸、聚乙二醇等以及天然聚合物如胶原、明胶、壳聚糖等制成,这类膜由于在骨形成的同时能够逐渐被人体吸收,所以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大大减轻了病人痛苦,且开裂感染风险低。可吸收屏障膜虽然消除了不可吸收膜的缺陷,但同时也表现出自身固有的不足,即力学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容易塌陷,导致垂直骨增量不足,骨修复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力学性能较好且骨修复效果较好的可吸收屏障膜。
此外,还提供一种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
一种可吸收屏障膜,包括第一胶原蛋白膜、镁合金层及第二胶原蛋白膜,所述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所述第一致密层上的多孔的第一疏松层,所述镁合金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疏松层上,所述镁合金层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个所述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疏松层设置,所述镁合金层上开设有贯通两个所述表面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设置在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所述表面上,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从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改性层,所述改性层包覆在所述镁合金层上,并使所述第一连通孔露出,所述改性层的材料选自壳聚糖及明胶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疏松层及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均设置在所述改性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粘结所述第一疏松层与所述镁合金层的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一粘结层的材料选自胶原蛋白纤维及生物胶中的一种;
及/或,还包括粘结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和所述镁合金层的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二粘结层的材料为胶原蛋白纤维及生物胶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为多孔结构;
或者,所述第二胶原蛋白层包括第二致密层及形成在所述第二致密层上的多孔的第二疏松层,所述第二致密层远离所述第二疏松层的一侧靠近所述镁合金层设置,所述第二连通孔从所述第二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二致密层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致密层靠近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材料包括胶原蛋白及生长因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槽底,所述镁合金层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镁合金层远离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所述表面朝向所述槽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0.5毫米~1毫米;
及/或,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孔径为0.4毫米~0.6毫米;
及/或,所述镁合金层的材料包括镁及掺杂金属,所述掺杂金属选自锌、钙、锰、铝、银及铜中的至少一种。
及/或,在垂直所述镁合金层的其中一个所述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5毫米~1.5毫米。
一种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第一胶原蛋白膜,所述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所述第一致密层上的多孔的第一疏松层;
在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其中,所述镁合金层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个所述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所述镁合金层上开设有贯通两个所述表面的第一连通孔;
在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所述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及
在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从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所述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步骤包括: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且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二致密层及形成在所述第二致密层上的多孔的第二疏松层;将所述第二致密层远离所述第二疏松层的一侧与所述镁合金层远离所述第一疏松层的所述表面层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所述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步骤包括: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胶原蛋白;将所述胶原蛋白粉碎,得到胶原蛋白粉;将所述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分散液;将所述分散液在40℃~50℃下加热,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将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所述镁合金层远离所述第一疏松层的所述表面上,经干燥,得到多孔的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所述镁合金层远离所述第一疏松层的所述表面上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中加入生长因子的步骤;
及/或,所述将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所述镁合金层远离所述第一疏松层的所述表面上的步骤之后的干燥步骤包括:在真空度为0.1mbar~10mbar、温度为80℃~160℃的条件下热处理24小时~48小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镁合金层上涂覆改性物,以使所述改性物包覆所述镁合金层,并使所述第一连通孔露出的步骤,所述改性物选自壳聚糖及明胶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所述镁合金层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使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个所述表面朝向所述槽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镁合金层上涂覆粘结物,所述粘结物选自胶原蛋白纤维浆料及生物胶中的一种;再将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与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个所述表面上的所述粘结物粘结;
所述在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所述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与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表面上的所述粘结物粘结;
其中,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的制备步骤包括: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胶原蛋白;将所述胶原蛋白粉碎,得到胶原蛋白粉;将所述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分散液;将所述分散液在40℃~50℃下加热,得到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
上述可吸收屏障膜的镁合金层中的镁能够提供接近传统非生物可吸收的金属生物材料(如钛、不锈钢等)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可以提供生物可吸收的优势,使得上述可吸收屏障膜可以在骨愈合期间提供充足的空间支撑力,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骨愈合后又可以降解被人体吸收,同时还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由于镁合金层上开设有贯通其两个表面的第一连通孔,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在使用时,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镁合金层的一侧朝向骨缺损区,即可吸收屏障膜朝向骨缺损区的一面的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除了有利于血液、营养物质通过外,还有利于骨再生细胞长入,加速膜的血管化进程,促进新骨生成,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致密层有利于阻隔上皮成纤维细胞进入骨缺损区,骨修复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可吸收屏障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可吸收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可吸收屏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可吸收屏障膜100,该可吸收屏障膜100可作为牙科或颌面部位的引导骨再生GBR)手术的屏障膜。该可吸收屏障膜100包括第一胶原蛋白膜110、镁合金层120及第二胶原蛋白膜130。
第一胶原蛋白膜110的材料包括胶原蛋白。具体地,第一胶原蛋白膜110通过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后得到。其中,第一胶原蛋白膜110具有第一致密层112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112上的第一疏松层114。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疏松层114远离第一致密层112的一侧上开设有容置槽116,容置槽116具有槽底(图未标)。
镁合金层120设置在第一疏松层114上,镁合金层120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镁合金层120的一个表面朝向第一疏松层114设置,镁合金层120上开设有多个贯通上述两个表面的第一连通孔124。具体地,镁合金层120至少部分收容在容置槽116内,镁合金层120的一个表面朝向槽底。
需要说明的是,镁合金层120和第一疏松层114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为上述方式,例如,第一疏松层114上不开设容置槽116,镁合金层120层叠在第一疏松层114远离第一致密层112的一侧上。
具体地,镁合金层120的材料包括镁及掺杂金属,掺杂金属选自锌、钙、锰、铝、银及铜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第一连通孔124的孔径为0.5毫米~1毫米。由于细胞的直径大约为0.2毫米~0.5毫米,所以第一连通孔124的孔径不宜过小,而若第一连通孔124的孔径过大对镁合金层120存在降解过快的风险。
具体地,镁合金层120的厚度为0.1毫米~0.4毫米。镁合金层120的厚度太厚会导致可吸收屏障膜100的最终厚度也偏厚,镁合金层120太薄降解时间过快,支撑时间过短会影响最终的骨修复效果。
进一步地,可吸收屏障膜100还包括改性层140,改性层140包覆在镁合金层120上,并使第一连通孔124露出,改性层140的材料选自壳聚糖及明胶中的一种,以对镁合金层120的表面进行改性。第一疏松层114设置在改性层140上。改性层140能够使镁合金层120更加牢固地与第一疏松层114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可吸收屏障膜100还包括粘结第一疏松层114与镁合金层120的第一粘结层150,第一粘结层150的材料选自胶原蛋白纤维及生物胶中的一种。第一粘结层150不遮蔽镁合金层120的第一连通孔124。具体地,第一粘结层150位于改性层140与第一疏松层114之间。
第二胶原蛋白膜130设置在镁合金层120远离第一疏松层114的表面上。具体地,第二胶原蛋膜130设置在改性层140上。第二胶原蛋白膜130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132,第二连通孔132从第二胶原蛋白膜130远离镁合金层120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120的一侧。具体地,第二胶原蛋白膜130包括第二致密层134及形成在第二致密层134上的多孔的第二疏松层136,第二致密层134远离第二疏松层136的一侧靠近镁合金层120设置,多孔的第二疏松层136朝向骨缺损区有利于成骨细胞粘附。第二连通孔132从第二疏松层136远离第二致密层134的一侧延伸至第二致密层134靠近镁合金层120的一侧。
具体地,第二连通孔132的孔径为0.4毫米~0.6毫米。由于细胞的直径大约为0.2~0.5毫米,设置第二连通孔132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细胞长入,所以第二连通孔132不能太小,太大没有意义,反而会间接导致材料降解过快而无法提供很好的屏障作用影响骨修复效果。
具体地,第二胶原蛋白膜130的材料包括胶原蛋白。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胶原蛋白膜130由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
具体地,可吸收屏障膜100还包括粘结第二胶原蛋白膜130和镁合金层120的第二粘结层160,第二粘结层160的材料选自胶原蛋白纤维及生物胶中的一种。更具体地,第二粘结层160位于在第二致密层134和改性层140之间,但不遮蔽第一连通孔124。
进一步地,在垂直镁合金层120的其中一个上述表面的方向上,可吸收屏障膜100的厚度为0.5毫米~1.5毫米。可吸收屏障膜100的厚度不能过厚,否则会影响手术时的使用,较难做到无张力缝合。
上述可吸收屏障膜100在使用时,第二胶原蛋白膜130远离镁合金层120的一侧朝向骨缺损区,即第二疏松层136远离第二致密层134的一侧朝向骨缺损区。
上述可吸收屏障膜100至少有以下优点:
上述可吸收屏障膜100的镁合金层120中的镁能够提供接近传统非生物可吸收的金属生物材料(如钛、不锈钢等)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可以提供生物可吸收的优势,使得上述可吸收屏障膜100可以在骨愈合期间提供充足的空间支撑力,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骨愈合后又可以降解被人体吸收,同时还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由于镁合金层120上开设有贯通其两个表面的第一连通孔124,第二胶原蛋白膜130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132,且第二连通孔132从第二胶原蛋白膜130远离镁合金层120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120的一侧,在使用时,第二胶原蛋白膜130远离镁合金层120的一侧朝向骨缺损区,即可吸收屏障膜100朝向骨缺损区的一面的第一连通孔124和第二连通孔132除了有利于血液、营养物质通过外,还有利于骨再生细胞长入,加速膜的血管化进程,促进新骨生成,第一胶原蛋白膜110的第一致密层112有利于阻隔上皮成纤维细胞进入骨缺损区,骨修复效果较好。
如图2所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可吸收屏障膜200,该可吸收屏障膜200也可作为牙科或颌面部位的引导骨再生GBR)手术的屏障膜。该实施方式的可吸收屏障膜200的结构与可吸收屏障膜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
本实施方式的可吸收屏障膜200不具有第二粘结层,且第二胶原蛋白膜230结构不同。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胶原蛋白膜230直接与改性层240粘结;第二胶原蛋白膜230为多孔结构,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230朝向骨缺损区有利于成骨细胞粘附。
此时,第二胶原蛋白膜23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胶原蛋白;将胶原蛋白粉碎,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分散液;将分散液在40℃~50℃下加热,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将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镁合金层220的改性层240上,经干燥,得到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230。此时,第二连通孔232从第二胶原蛋白膜230远离镁合金层220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220的一侧。为了降低第二胶原蛋白膜230的降解速率,在将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镁合金层220的改性层240上,干燥的方法为脱氢热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胶原蛋白膜230的材料进一步地还包括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生长。此时,将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镁合金层220的改性层240上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中加入生长因子的步骤。具体地,生长因子选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中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改性层240也可以省略,此时,第二胶原蛋白膜230直接与镁合金层220远离第一疏松层214的表面粘结。对应地,在制备第二胶原蛋白膜230时,直接将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镁合金层220远离第一疏松层214的表面上。
本实施方式的可吸收屏障膜200与可吸收屏障膜100的结构相似,也具有可吸收屏障膜100相似的效果,且本实施方式的可吸收屏障膜200无需形成第二粘结层,结构更简单。
如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为上述可吸收屏障膜的一种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0: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第一胶原蛋白膜,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
其中,通过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后得到的胶原蛋白就具有致密层和多孔的疏松层。
具体地,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第一胶原蛋白膜的步骤包括:将动物组织用纯水清洗干净(优选为清洗3~5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0.1%~5%的过氧化物溶液中1小时,再用碱溶液浸泡1小时~24小时,接着用酸溶液浸泡1小时~12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0.05%~0.5%的蛋白酶溶液中浸泡6小时~48小时,再在浓度为0.5mol/L~3mol/L的NaCl溶液浸泡6小时~48小时,再用脱脂有机物浸泡1次~5次,每次浸泡1小时~24小时,最后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5%~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第一胶原蛋白膜。
具体地,动物组织选自哺乳动物的心包膜、胸膜、隔膜、腹膜及小肠粘膜下层中的至少一种。哺乳动物为猪、牛或马。过氧化物溶液选自过氧化氢溶液和过氧乙酸溶液中的至少一种。碱溶液选自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碱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5%~4%。酸溶液选自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的至少一种,酸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05%~2%。蛋白酶选自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中的至少一种。脱脂有机物选自正己烷、异丙醇、乙二醇和乙醚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520:在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
其中,镁合金层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朝向第一疏松层设置,镁合金层上开设有贯通两个表面的第一连通孔。具体地,第一连通孔通过在镁合金层上打孔形成。更具体地,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0.5毫米~1毫米。
具体地,镁合金层的材料包括镁及掺杂金属,掺杂金属选自锌、钙、锰、铝、银及铜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在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的步骤包括:在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朝向槽底。
具体地,在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的步骤包括:在镁合金层的上涂覆粘结物,粘结物选自胶原蛋白纤维浆料及生物胶中的一种,将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与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的粘结物粘结。更具体地,第一疏松层的槽底与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的粘结物粘结。
具体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的制备步骤包括: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胶原蛋白;将胶原蛋白粉碎,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分散液;将分散液在40℃~50℃下加热,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
具体地,胶原蛋白的制备步骤与第一胶原蛋白膜的制备方法相同。制备胶原蛋白的步骤可以与第一胶原蛋白膜同时制备。
具体地,将胶原蛋白粉碎的步骤包括:将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1000转/分钟~3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30目筛~50目筛。
具体地,分散液中的胶原蛋白粉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10%。
具体地,将分散液在40℃~50℃下加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均质化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镁合金层上涂覆改性物,以使改性物包覆镁合金层,并使第一连通孔露出的步骤,改性物选自壳聚糖及明胶中的一种。具体地,粘结物涂覆在改性物上。
步骤S530:在镁合金层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镁合金层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步骤包括: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第二胶原蛋白膜,第二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二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二致密层上的多孔的第二疏松层;将第二致密层远离第二疏松层的一侧与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层叠,多孔的疏松层朝向骨缺损区有利于成骨细胞的粘附。其中,第一胶原蛋白膜和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方法相同,且第二胶原蛋白膜与第一胶原蛋白膜同时制备。具体地,在镁合金层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步骤包括:将第二胶原蛋白膜与镁合金层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粘结物粘结。若镁合金层上涂覆有改性物,第二胶原蛋白膜的致密层与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的改性物层叠,且第二胶原蛋白膜的致密层与改性物通过上述粘结物粘结。此实施例能够得到可吸收屏障膜10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镁合金层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步骤包括:将上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经干燥,得到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朝向骨缺损区有利于成骨细胞的粘附。此时,镁合金层和第二胶原蛋白层之间无需涂覆粘结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燥的步骤为:在35℃~45℃下真空干燥。进一步地,将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上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中加入生长因子的步骤以促进骨生长,且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有利于生长因子的粘附。具体地,生长因子选自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中至少一种。若镁合金层上涂覆有改性物,则将上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的改性物上。由于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是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的胶原蛋白直接粉碎后分散在水中均质得到,而该胶原蛋白保留了弹性蛋白、层粘连蛋白等,使得上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相比提纯得到的纯胶原蛋白溶液,在相同浓度下的粘度较大,能够更好地与镁合金层粘结在一起,且成膜后的韧性较高。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干燥的步骤为:在真空度为0.1mbar~10mbar、温度为80℃~160℃的条件下热处理24小时~48小时,以在干燥的同时进行脱氢热处理,以降低重构的第二胶原蛋白层的降解速率,延长使用时间。此实施例能够得到可吸收屏障膜200。
步骤S540: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
具体地,第二连通孔的孔径为0.4毫米~0.6毫米。
具体地,在步骤S40之前,在步骤S30之后,还包括将步骤S30得到的层叠件层压,然后在35℃~45℃下真空干燥的步骤。
上述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上述可吸收屏障膜或上述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可吸收屏障膜能够用于制备牙科医疗器械或颌面用医疗器械。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部分(以下实施例如无特殊说明,则不含有除不可避免的杂质以外的其它未明确指出的组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镁合金层:在镁合金片上打孔,以在镁合金片上形成第一连通孔,得到镁合金层,其中,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0.8毫米,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4毫米,镁合金层的元素组成为镁、铝、锰和铜。
(2)在镁合金层的表面上涂覆改性物,改性物为壳聚糖。
(3)将动物组织(猪的心包膜)用纯水清洗4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中1小时,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2小时,接着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盐酸浸泡6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0.3%的胰蛋白酶溶液中浸泡24小时,再在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浸泡24小时,再用正己烷浸泡3次,每次浸泡10小时,最后依次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5%、50%、75%及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脱细胞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且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
(4)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的制备: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胶原蛋白膜;将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1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40目筛,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胶原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的分散液;将分散液在45℃下加热至透明,然后经高压匀质机均质化2遍,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
(5)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涂覆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以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
(6)在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第一粘结层朝向槽底,以使第一粘结层粘结槽底和镁合金层。
(7)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第二胶原蛋白膜,且第二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二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二致密层上的第二疏松层,将第二胶原蛋白膜的第二致密层远离第二疏松层的一侧与第二粘结层贴合,以使第二胶原蛋白膜与镁合金层粘结,得到层叠件。
(8)将层叠件用平整钢板压实,然后在40℃下真空干燥,再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孔径为0.4毫米的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贯通至第一致密层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且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8毫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镁合金层:在镁合金片上打孔,以在镁合金片上形成第一连通孔,得到镁合金层,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0.5毫米,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1毫米,镁合金层的组成元素为镁、钙、铝、银、铜和锰。
(2)在镁合金层的表面上涂覆改性物,改性物为明胶。
(3)将动物组织(牛的胸膜)用纯水清洗3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0.1%的过氧乙酸溶液中1小时,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4%的氢氧化钾溶液浸泡1小时,接着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05%的醋酸溶液浸泡12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0.05%的胃蛋白酶溶液中浸泡48小时,再在浓度为3mol/L的NaCl溶液浸泡6小时,再用异丙醇浸泡1次,且浸泡时间为24小时,最后用70%、80%、90%及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脱细胞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且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
(4)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的制备: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胶原蛋白膜;将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3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30目筛,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胶原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的分散液;将分散液在40℃下加热至透明,然后经高压匀质机均质化3遍,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
(5)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涂覆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以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
(6)在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第一粘结层朝向槽底,以使第一粘结层粘结槽底和镁合金层。
(7)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第二胶原蛋白膜,且第二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二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二致密层上的第二疏松层,将第二胶原蛋白膜的第二致密层远离第二疏松层的一侧与第二粘结层贴合,以使第二胶原蛋白膜与镁合金层层叠,得到层叠件。
(8)将层叠件用平整钢板压实,然后在35℃下真空干燥,再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孔径为0.4毫米的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贯通至第一致密层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且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5毫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镁合金层:在镁合金片上打孔,以在镁合金片上形成第一连通孔,得到镁合金层,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1毫米,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4毫米,镁合金组成元素为镁、铝、银、铜和锰。
(2)在镁合金层的表面上涂覆改性物,改性物为壳聚糖。
(3)将动物组织(马的隔膜)用纯水清洗3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1小时,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5%的碳酸钠溶液浸泡24小时,接着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05%的盐酸浸泡8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2%的蛋白酶溶液中浸泡6小时,再在浓度为0.5mol/L的NaCl溶液浸泡48小时,再用乙二醇浸泡5次,每次浸泡1小时,最后用70%、80%、90%及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脱细胞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且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
(4)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的制备: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胶原蛋白膜;将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2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40目筛,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胶原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的分散液;将分散液在50℃下加热至透明,然后经高压匀质机均质化2遍,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
(5)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涂覆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以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
(6)在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第一粘结层朝向槽底,以使第一粘结层粘结槽底和镁合金层。
(7)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第二胶原蛋白膜,且第二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二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二致密层上的第二疏松层,将第二胶原蛋白膜的第二致密层远离第二疏松层的一侧与第二粘结层贴合,以使第二胶原蛋白膜与镁合金层层叠,得到层叠件。
(8)将层叠件用平整钢板压实,然后在45℃下真空干燥,再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孔径为0.5毫米的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贯通至第一致密层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且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8毫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镁合金层:在镁合金片上打孔,以在镁合金片上形成第一连通孔,得到镁合金层,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0.5毫米,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1毫米,镁合金层的组成元素为镁、铝、银、铜和锰。
(2)在镁合金层的表面上涂覆改性物,改性物为明胶。
(3)将动物组织(猪的腹膜和马的小肠粘膜下层)用纯水清洗4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2%的过氧化物溶液中1小时,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碱溶液浸泡20小时,接着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酸溶液浸泡10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0.1%的蛋白酶溶液中浸泡36小时,再在浓度为1.5mol/L的NaCl溶液浸泡30小时,再用质量比为1:1的乙二醇和乙醚浸泡3次,每次浸泡5小时,最后用70%、80%、90%及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脱细胞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且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其中,过氧化物为质量比为1:1的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蛋白酶为质量比为1:1的中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碱溶液中的碱为质量比为1:1的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酸溶液为质量比为1:1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液。
(4)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涂覆生物胶,以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
(5)在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第一粘结层朝向槽底,以使第一粘结层粘结槽底和镁合金层。
(6)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第二胶原蛋白膜,且第二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二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二致密层上的第二疏松层,将第二胶原蛋白膜的第二致密层远离第二疏松层的一侧与第二粘结层贴合,以使第二胶原蛋白膜与镁合金层层叠,得到层叠件。
(7)将层叠件用平整钢板压实,然后在40℃下真空干燥,再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孔径为0.4毫米的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贯通至第一致密层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且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5毫米。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镁合金层:在镁合金片上打孔,以在镁合金片上形成第一连通孔,得到镁合金层,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1毫米,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4毫米,镁合金层的组成元素为镁、锌、铜和锰。
(2)在镁合金层的表面上涂覆改性物,改性物为明胶。
(3)将动物组织(猪的小肠粘膜下层)用纯水清洗5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3%的过氧乙酸溶液中1小时,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0小时,接着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盐酸浸泡8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0.5%的胰蛋白酶溶液中浸泡10小时,再在浓度为3mol/L的NaCl溶液浸泡30小时,再用异丙醇浸泡4次,每次浸泡3小时,最后用25%、50%、75%及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脱细胞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且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
(4)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涂覆生物胶,以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
(5)在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第一粘结层朝向槽底,以使第一粘结层粘结槽底和镁合金层。
(6)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第二胶原蛋白膜,且第二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二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二致密层上的第二疏松层,将第二胶原蛋白膜的第二致密层远离第二疏松层的一侧与第二粘结层贴合,以使第二胶原蛋白膜与镁合金层层叠,得到层叠件。
(7)将层叠件用平整钢板压实,然后在45℃下真空干燥,再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孔径为0.4毫米的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贯通至第一致密层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且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8毫米。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镁合金层:在镁合金片上打孔,以在镁合金片上形成第一连通孔,得到镁合金层,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0.5毫米,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1毫米,镁合金层的组成元素为镁、锌、钙、银和铜。
(2)在镁合金层的表面上涂覆改性物,改性物为壳聚糖。
(3)将动物组织(猪的胸膜)用纯水清洗5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1小时,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碳酸钠溶液浸泡24小时,接着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的醋酸溶液浸泡12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0.05%的中性蛋白酶溶液中浸泡48小时,再在浓度为0.5mol/L的NaCl溶液浸泡48小时,再用正己烷浸泡5次,每次浸泡12小时,最后用70%、80%、90%及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脱细胞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且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
(4)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的制备: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胶原蛋白膜;将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1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40目筛,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胶原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的分散液;将分散液在50℃下加热至透明,然后经高压匀质机均质化2遍,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
(5)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涂覆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以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粘结层。
(6)在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粘结层朝向槽底,以使粘结层粘结槽底和镁合金层。
(7)将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然后在真空度为8mbar、温度为100℃的条件下热处理30小时,得到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获得层叠件。
(8)将层叠件在35℃下真空干燥,再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孔径为0.6毫米的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且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8毫米。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镁合金层:在镁合金片上打孔,以在镁合金片上形成第一连通孔,得到镁合金层,其中,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1毫米,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1毫米,镁合金层的组成元素有镁、锌、银和铜。
(2)在镁合金层的表面上涂覆改性物,改性物为壳聚糖。
(3)将动物组织(牛的腹膜)用纯水清洗3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0.1%的过氧乙酸溶液中1小时,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5小时,接着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05%的盐酸浸泡5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0.5%的胃蛋白酶溶液中浸泡6小时,再在浓度为3mol/L的NaCl溶液浸泡12小时,再用乙醚浸泡3次,每次浸泡20小时,最后用60%、75%、90%及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脱细胞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且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
(4)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涂覆生物胶,以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粘结层。
(5)在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粘结层朝向槽底,以使粘结层粘结槽底和镁合金层。
(6)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胶原蛋白膜;将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1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40目筛,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胶原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的分散液;将分散液在40℃下加热至透明,然后经高压匀质机均质化3遍,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将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然后在真空度为5mbar、温度为120℃的条件下热处理36小时,得到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获得层叠件。
(7)将层叠件在45℃下真空干燥,再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孔径为0.5毫米的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且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8毫米。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镁合金层:在镁合金片上打孔,以在镁合金片上形成第一连通孔,得到镁合金层,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1毫米,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1毫米,镁合金层的组成元素为镁、锌、铝、银和铜。
(2)在镁合金层的表面上涂覆改性物,改性物为明胶。
(3)将动物组织(马的小肠粘膜下层)用纯水清洗5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中1小时,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2小时,接着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盐酸浸泡6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0.3%的胰蛋白酶溶液中浸泡24小时,再在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浸泡24小时,再用正己烷浸泡3次,每次浸泡10小时,最后依次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5%、50%、75%及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脱细胞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且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
(4)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的制备: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胶原蛋白膜;将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1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40目筛,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胶原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的分散液;将分散液在40℃下加热至透明,然后经高压匀质机均质化2遍,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
(5)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涂覆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以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粘结层。
(6)在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粘结层朝向槽底,以使粘结层粘结槽底和镁合金层。
(7)在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中加入生长因子,混合均匀后,涂覆在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然后在真空度为10mbar、温度为80℃的条件下热处理48小时,得到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获得层叠件,其中,生长因子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8)将层叠件在45℃下真空干燥,再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孔径为0.5毫米的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且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8毫米。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镁合金层:在镁合金片上打孔,以在镁合金片上形成第一连通孔,得到镁合金层,其中,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0.5毫米,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4毫米,镁合金层的组成元素为镁、锌、铝、铜及锰。
(2)在镁合金层的表面上涂覆改性物,改性物为壳聚糖。
(3)将动物组织(牛的心包膜)用纯水清洗3遍,将动物组织(牛的胸膜)用纯水清洗3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0.1%的过氧乙酸溶液中1小时,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4%的氢氧化钾溶液浸泡1小时,接着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05%的醋酸溶液浸泡12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0.05%的胃蛋白酶溶液中浸泡48小时,再在浓度为3mol/L的NaCl溶液浸泡6小时,再用异丙醇浸泡1次,且浸泡时间为24小时,最后用70%、80%、90%及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脱细胞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且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
(4)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的制备: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胶原蛋白膜;将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1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40目筛,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胶原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的分散液;将分散液在50℃下加热至透明,然后经高压匀质机均质化3遍,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
(5)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涂覆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以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粘结层。
(6)在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粘结层朝向槽底,以使粘结层粘结槽底和镁合金层。
(7)在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中加入生长因子,混合均匀后,涂覆在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然后在真空度为0.1mbar、温度为160℃的条件下热处理24小时,得到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获得层叠件,其中,生长因子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8)将层叠件在35℃下真空干燥,再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孔径为0.6毫米的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且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1.5毫米。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镁合金层:在镁合金片上打孔,以在镁合金片上形成第一连通孔,得到镁合金层,其中,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0.8毫米,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4毫米,镁合金层的组成元素为镁、锌、铝、铜和锰。
(2)在镁合金层的表面上涂覆改性物,改性物为明胶。
(3)将动物组织(牛的心包膜和猪的腹膜)用纯水清洗4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2%的过氧化物溶液中1小时,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碱溶液浸泡20小时,接着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酸溶液浸泡10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0.1%的蛋白酶溶液中浸泡36小时,再在浓度为1.5mol/L的NaCl溶液浸泡30小时,再用质量比为1:1的乙二醇和乙醚浸泡3次,每次浸泡5小时,最后用70%、80%、90%及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脱细胞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且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其中,过氧化物为质量比为1:1的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蛋白酶为质量比为1:1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碱溶液中的碱为质量比为1:1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酸溶液为质量比为1:1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液。
(4)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的制备: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胶原蛋白膜;将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1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40目筛,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胶原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的分散液;将分散液在45℃下加热至透明,然后经高压匀质机均质化3遍,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
(5)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涂覆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以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粘结层。
(6)在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粘结层朝向槽底,以使粘结层粘结槽底和镁合金层。
(7)在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中加入生长因子,混合均匀后,涂覆在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然后在真空度为8mbar、温度为100℃的条件下热处理40小时,得到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获得层叠件,其中,生长因子为质量比为1:1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
(8)将层叠件在40℃下真空干燥,再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孔径为0.5毫米的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且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1.5毫米。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1)制备镁合金层:在镁合金片上打孔,以在镁合金片上形成第一连通孔,得到镁合金层,其中,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0.8毫米,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3毫米,镁合金层的组成元素为镁、锌、铝、铜和锰。
(2)在镁合金层的表面上涂覆改性物,改性物为壳聚糖。
(3)将动物组织(牛的小肠粘膜下层、猪的胸膜及腹膜)用纯水清洗4遍,将动物组织浸泡在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1小时,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5%的碳酸钠溶液浸泡24小时,接着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05%的盐酸浸泡8小时,之后将动物组织转移到质量百分浓度为2%的胰蛋白酶溶液中浸泡6小时,再在浓度为0.5mol/L的NaCl溶液浸泡48小时,再用乙二醇浸泡5次,每次浸泡1小时,最后用70%、80%、90%及100%的乙醇梯度脱水,干燥,得到脱细胞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且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第一致密层上的第一疏松层。
(4)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涂覆生物胶,以在涂覆有改性物的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粘结层。
(5)在第一胶原蛋白膜的第一疏松层远离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镁合金层置于容置槽内,并使镁合金层的粘结层朝向槽底,以使粘结层粘结槽底和镁合金层。
(7)采用步骤(3)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脱细胞的胶原蛋白膜;将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1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40目筛,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胶原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的分散液;将分散液在40℃下加热至透明,然后经高压匀质机均质化3遍,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在胶原蛋白纤维浆料加入生长因子,混合均匀后,再涂覆在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然后在真空度为3mbar、温度为120℃的条件下热处理30小时,得到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获得层叠件,其中,生长因子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8)将层叠件在42℃下真空干燥,再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孔径为0.4毫米的第二连通孔,且第二连通孔从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且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1.2毫米。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2),即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具体如下:
(1)与实施例1的步骤(1)相同。
(2)与实施例1的步骤(3)相同。
(3)与实施例1的步骤(4)相同。
(4)在镁合金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涂覆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以在镁合金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
(5)与实施例1的步骤(6)相同。
(6)与实施例1的步骤(7)相同。
(7)与实施例1的步骤(8)相同,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8毫米。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4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2),即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具体如下:
(1)与实施例4的步骤(1)相同。
(2)与实施例4的步骤(3)相同。
(3)在镁合金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涂覆生物胶,以在镁合金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
(4)与实施例4的步骤(5)相同。
(5)与实施例4的步骤(6)相同。
(6)与实施例4的步骤(7)相同,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5毫米。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6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2),即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具体如下:
(1)与实施例6的步骤(1)相同。
(2)与实施例6的步骤(3)相同。
(3)与实施例6的步骤(4)相同。
(4)在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涂覆步骤(3)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以镁合金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粘结层。
(5)与实施例6的步骤(7)相同。
(6)与实施例6的步骤(8)相同,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8毫米。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6相同,区别在于,步骤(7)不同,本实施例的步骤(7)为:将步骤(4)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经45℃下真空干燥,得到多孔的第二胶原蛋白膜,获得层叠件,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8毫米。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不同,即步骤(4)不同,本实施例的步骤(4)为:将市面购买的纯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1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40目筛,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胶原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的分散液;将分散液在45℃下加热至透明,然后经高压匀质机均质化2遍,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7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的制备方法不同,即步骤(6)不同,本实施例的步骤(6)为:将市面购买的纯胶原蛋白剪碎,然后在粉碎机中以1000转/分钟的转速粉碎,接着过40目筛,得到胶原蛋白粉;将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胶原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的分散液;将分散液在40℃下加热至透明,然后经高压匀质机均质化3遍,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将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镁合金层远离第一疏松层的表面上,经35℃下真空干燥,得到第二胶原蛋白膜,获得层叠件。
对比例1
对比例1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对比例1的第二胶原蛋白膜上没有第二连通孔,即步骤(8)不同,对比例1的步骤(8)为:将层叠件用平整钢板压实,然后在40℃下真空干燥,得到可吸收屏障膜。
对比例2
对比例2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对比例2的镁合金层上没有第一连通孔,即步骤(1)不同,对比例2的步骤(1)为:提供镁合金层,镁合金层的厚度为0.5毫米。
对比例3
对比例3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过程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第一胶原蛋白膜。
测试:
(1)采用ISO 178-2010中三点弯曲测试方法测试可吸收屏障膜的力学性能,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实施例1~17及对比例1~3的可吸收屏障膜裁割成50×13mm的尺寸,在37℃、pH为7.4的PBS中浸泡润湿后,放置在测试机器的夹具上,以1mm/分钟的速度进行弯曲测试,中心压头下降8毫米后,读取所产生的最大力,该最大力则为最大弯曲应力。
(2)依据国家标准GB/T 16886.5-2017规定的浸提方法分别测试实施例1~17及对比例1~3的可吸收屏障膜的细胞毒性。以含血清培养基浸提介质作为空白对照组,以实施例1~17及对比例1~3的可吸收屏障膜作为实验组,其中,高密度聚乙烯按0.2g/mL的比例,与可吸收屏障膜相同的方法浸提,并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用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24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如表1,细胞相对增殖率RGR=(样品组吸光度/空白对照组吸光度)×100%。
(3)测试实施例1~17及对比例1~3的可吸收屏障膜的骨修复效果:以比格犬为动物模型模拟临床,建立犬下颌牙槽骨吸收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形态及骨生理状态贴近临床,先通过CBCT影像测试拔牙窝的牙槽骨初始垂直高度,然后在拔牙窝内填入
Figure BDA0002039440340000252
骨再生材料,覆盖可吸收屏障膜,缝合伤口,术后第12周进行CBCT影像观察,观察实施例1~17的可吸收屏障膜是否有脱粘现象,并再次测量术后牙槽骨垂直高度,计算牙槽骨垂直高度增量,如表1所示,其中,牙槽骨是根据牙槽骨高度增量来评价可吸收屏障膜的骨修复效果的,牙槽骨垂直高度增量越大,骨修复效果越好,且牙槽骨垂直高度增量=术后牙槽骨垂直高度-牙槽骨初始垂直高度。
表1
Figure BDA0002039440340000251
Figure BDA0002039440340000261
Figure BDA0002039440340000271
注:P*<0.05,P***<0.001,其中,P*<0.05说明对应的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说明对应的数值具有极其显著统计学差异。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17的可吸收屏障膜的最大弯曲应力至少为30.6N,而对比例3的单一的胶原蛋白膜的最大弯曲应力仅有0.8N,这是说明单一的胶原蛋白膜在湿态下几乎没有空间维持力,而实施例1~17的可吸收屏障膜利用镁合金加固后,空间维持力显著增强。
且实施例1~实施例11的可吸收屏障膜的镁合金层和胶原蛋白层之间均未出现脱粘现象,其中,实施例12~14的可吸收屏障膜的镁合金层和第一胶原蛋白膜之间、镁合金层与第二胶原蛋白膜之间均出现轻微的脱粘现象,而实施例1、实施例4及实施例6的可吸收屏障膜却未出现脱粘现象,说明改性层可以提高镁合金层与胶原蛋白膜之间的粘结强度。
实施例16的可吸收屏障膜的镁合金层和第一胶原蛋白膜之间、镁合金层与第二胶原蛋白膜之间均出现较较大面积的脱粘现象,实施例17的可吸收屏障膜的镁合金层与第二胶原蛋白膜之间出现较大面积脱粘现象,而实施例1和实施例7的可吸收屏障膜的镁合金层与胶原蛋白膜之间均未出现脱粘现象,实施例1和实施例7制备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相对于市面购买的纯胶原蛋白制备的胶原蛋白纤维浆料具有更好的粘附性。
实施例1~17的可吸收屏障膜的牙槽骨垂直高度增量至少为2.01mm,而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可吸收屏障膜的牙槽骨垂直高度增量分别仅为1.16mm和1.01mm,均远远低于实施例1~17,且对比例3的单一的胶原蛋白膜的牙槽骨垂直高度没有增加,反而降低0.13mm,这说明实施例1~17的可吸收屏障膜骨修复效果较好。
其中,实施例7的可吸收屏障膜的牙槽骨垂直高度增量为3.01mm,而实施例17仅为2.01mm,这可能是因为由市售胶原蛋白浆液制备的胶原层粘结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粘现象导致修复效果较差。
且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实施例1~17的可吸收屏障膜的细胞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组相差不大,说明实施例1~17的可吸收屏障膜对细胞生长的毒性较小。
(4)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测试实施例6及实施例15的可吸收屏障膜的第二胶原蛋白膜的体外降解速率。具体操作为:将可吸收屏障膜浸没在浓度为3.5U/ml的胶原酶PBS缓冲液中,然后将盛有可吸收屏障膜及镁液的试管放置在转速为30r/min的摇床中,在37℃下缓慢振摇2h后取出可吸收屏障膜,去离子水冲洗3次,冷冻干燥,称重计算降解率;其中,实施例6及实施例15的可吸收屏障膜的第二胶原蛋白膜的降解率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6 实施例15
降解率(%) 9.3 13.6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6的可吸收屏障膜的降解率远远小于实施例15的可吸收屏障膜的降解率,这说明,相对于真空干燥,脱氢热处理能够降低第二胶原蛋白层的降解速率,延长可吸收屏障膜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可吸收屏障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胶原蛋白膜、镁合金层及第二胶原蛋白膜,所述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所述第一致密层上的多孔的第一疏松层,所述镁合金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疏松层上,所述镁合金层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个所述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疏松层设置,所述镁合金层上开设有贯通两个所述表面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设置在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所述表面上,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从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改性层,所述改性层包覆在所述镁合金层上,并使所述第一连通孔露出,所述改性层的材料选自壳聚糖及明胶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疏松层及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均设置在所述改性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结所述第一疏松层与所述镁合金层的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一粘结层的材料选自胶原蛋白纤维及生物胶中的一种;
及/或,还包括粘结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和所述镁合金层的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二粘结层的材料为胶原蛋白纤维及生物胶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为多孔结构;
或者,所述第二胶原蛋白层包括第二致密层及形成在所述第二致密层上的多孔的第二疏松层,所述第二致密层远离所述第二疏松层的一侧靠近所述镁合金层设置,所述第二连通孔从所述第二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二致密层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致密层靠近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材料包括胶原蛋白及生长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槽底,所述镁合金层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镁合金层远离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所述表面朝向所述槽底。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为0.5毫米~1毫米;
及/或,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孔径为0.4毫米~0.6毫米;
及/或,所述镁合金层的材料包括镁及掺杂金属,所述掺杂金属选自锌、钙、锰、铝、银及铜中的至少一种;
及/或,在垂直所述镁合金层的其中一个所述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可吸收屏障膜的厚度为0.5毫米~1.5毫米。
8.一种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第一胶原蛋白膜,所述第一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一致密层及形成在所述第一致密层上的多孔的第一疏松层;
在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其中,所述镁合金层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个所述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所述镁合金层上开设有贯通两个所述表面的第一连通孔;
在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所述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及
在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开孔,以在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上形成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从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远离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侧延伸至靠近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侧,得到可吸收屏障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所述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步骤包括: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且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具有第二致密层及形成在所述第二致密层上的多孔的第二疏松层;将所述第二致密层远离所述第二疏松层的一侧与所述镁合金层远离所述第一疏松层的所述表面层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所述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步骤包括: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胶原蛋白;将所述胶原蛋白粉碎,得到胶原蛋白粉;将所述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分散液;将所述分散液在40℃~50℃下加热,得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将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所述镁合金层远离所述第一疏松层的所述表面上,经干燥,得到多孔的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所述镁合金层远离所述第一疏松层的所述表面上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中加入生长因子的步骤;
及/或,所述将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涂覆在所述镁合金层远离所述第一疏松层的所述表面上的步骤之后的干燥步骤包括:在真空度为0.1mbar~10mbar、温度为80℃~160℃的条件下热处理24小时~48小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镁合金层上涂覆改性物,以使所述改性物包覆所述镁合金层,并使所述第一连通孔露出的步骤,所述改性物选自壳聚糖及明胶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开设容置槽,将所述镁合金层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使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个所述表面朝向所述槽底。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吸收屏障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设置镁合金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镁合金层上涂覆粘结物,所述粘结物选自胶原蛋白纤维浆料及生物胶中的一种;再将所述第一疏松层远离所述第一致密层的一侧与所述镁合金层的一个所述表面上的所述粘结物粘结;
所述在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所述表面上形成第二胶原蛋白膜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胶原蛋白膜与所述镁合金层的另一个表面上的所述粘结物粘结;
其中,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的制备步骤包括:将动物组织脱细胞、脱脂及脱水处理,得到胶原蛋白;将所述胶原蛋白粉碎,得到胶原蛋白粉;将所述胶原蛋白粉分散在水中,得到分散液;将所述分散液在40℃~50℃下加热,得到所述胶原蛋白纤维浆料。
CN201910336976.9A 2019-04-25 2019-04-25 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840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6976.9A CN111840647B (zh) 2019-04-25 2019-04-25 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6976.9A CN111840647B (zh) 2019-04-25 2019-04-25 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0647A true CN111840647A (zh) 2020-10-30
CN111840647B CN111840647B (zh) 2022-10-21

Family

ID=7295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6976.9A Active CN111840647B (zh) 2019-04-25 2019-04-25 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4064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5364A (zh) * 2021-01-05 2021-04-20 宁波瑞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引导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25120A (zh) * 2021-11-25 2022-03-25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可降解纯镁或镁合金口腔生物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18026A (zh) * 2022-03-17 2022-06-14 西岭(镇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促进骨再生的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92646A (zh) * 2021-12-28 2023-07-07 诺一迈尔(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引导骨再生屏障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44951A1 (de) * 2008-02-05 2009-08-06 Smith & Nephew Orthopaedics Ag Offenporige biokompatible Oberflächenschicht für ein Implanta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WO2013133623A1 (ko) * 2012-03-06 2013-09-12 Kim Hyeong Woo 골조직 재생유도용 차폐막
CN103961752A (zh) * 2013-02-02 2014-08-06 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组织再生引导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0519A (zh) * 2016-12-22 2017-08-18 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复层可吸收生物膜的制备方法
CN107412869A (zh) * 2017-04-10 2017-12-01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定向释放负载生长因子的胶原基双层膜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8159506A (zh) * 2017-11-28 2018-06-1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镁合金的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44951A1 (de) * 2008-02-05 2009-08-06 Smith & Nephew Orthopaedics Ag Offenporige biokompatible Oberflächenschicht für ein Implanta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WO2013133623A1 (ko) * 2012-03-06 2013-09-12 Kim Hyeong Woo 골조직 재생유도용 차폐막
CN103961752A (zh) * 2013-02-02 2014-08-06 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组织再生引导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0519A (zh) * 2016-12-22 2017-08-18 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复层可吸收生物膜的制备方法
CN107412869A (zh) * 2017-04-10 2017-12-01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定向释放负载生长因子的胶原基双层膜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8159506A (zh) * 2017-11-28 2018-06-1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镁合金的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中中等: "《快速成型技术与生物医学导论》", 31 October 2013, 知识产权出版社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5364A (zh) * 2021-01-05 2021-04-20 宁波瑞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引导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25120A (zh) * 2021-11-25 2022-03-25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可降解纯镁或镁合金口腔生物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25120B (zh) * 2021-11-25 2022-10-1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可降解纯镁或镁合金口腔生物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92646A (zh) * 2021-12-28 2023-07-07 诺一迈尔(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引导骨再生屏障膜
CN114618026A (zh) * 2022-03-17 2022-06-14 西岭(镇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促进骨再生的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18026B (zh) * 2022-03-17 2023-09-12 西岭(镇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促进骨再生的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0647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40647B (zh) 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EP1948260B1 (de) Verbundmaterial, insbesondere für die medizinische anwendun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EP1981558B1 (en) Suturable dural and meningeal repair product comprising collagen matrix
RU2392287C2 (ru) Матрица, клеточный имплантат и способы их получения и применения
Kuroyanagi et al. A cultured skin substitute composed of fibroblasts and keratinocytes with a collagen matrix: preliminary results of clinical trials
EP3424541A1 (en) Composite soft tissue repairing material for stabilizing repair region
AU2018326326B2 (en) Tissue-engineered medical device
RU2733387C9 (ru) Резорбируемая сшитая формостабильная мембрана
Zh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visible light, cross-linked GelMA hydrogel containing decellularized human amniotic particles as a soft tissue replacement for oral mucosa repair
CN103480042A (zh) 一种人工硬脊膜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Wu et al. Biomimetic three-layered membranes comprising (poly)-ε-caprolactone, collagen and mineralized collagen for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US20220054707A1 (en) Biological material with composite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CN113332497B (zh) 一种双面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182882B1 (ko) 돼지 진피-유래 치과용 차폐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Remya 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 tailored bioengineered scaffolds derived from bubaline diaphragm and aortic matrices for reconstruction of abdominal wall defects
KR102182883B1 (ko) 콜라겐 멤브레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4984323B (zh) 一种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5006597B (zh) 一种口腔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
Sembiring et al.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 and Exposure Time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as Decellularization Agents for Small-Vessels 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
RU2689782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двухслойной барьерной мембраны для направленной костной регенерации
JP2005211480A (ja) 皮膚の分離無細胞化方法、無細胞化真皮マトリック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無細胞化真皮マトリックスを用いた複合培養皮膚
Sembiring et al.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 and Exposure Time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as Decellularization Agents for Small-Vessels 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 Open Access Maced J Med Sci. 2022 Jun 28; 10 (B): 1-9
Zhu et al. Construction of Sandwich-like cell sheets with natural electrospun gelatin/chitosan nanofibrous delivered plasmid VEGF for accelerated wound hea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