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3686B - 金属栅极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属栅极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3686B
CN101593686B CN2008101139919A CN200810113991A CN101593686B CN 101593686 B CN101593686 B CN 101593686B CN 2008101139919 A CN2008101139919 A CN 2008101139919A CN 200810113991 A CN200810113991 A CN 200810113991A CN 101593686 B CN101593686 B CN 101593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orphous carbon
layer
range
carbon layer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39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3686A (zh
Inventor
郑春生
杨瑞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139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36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3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3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3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36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一种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形成栅介质层;在所述栅介质层上形成图形化的非晶碳层;形成环绕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的侧墙;形成覆盖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及侧墙的层间介质层;平坦化所述层间介质层并暴露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采用氧气灰化工艺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内形成沟槽;形成填充所述沟槽且覆盖所述层间介质层的金属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均可减少承载所述金属栅极的基底表面损伤。

Description

金属栅极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栅极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艺节点缩至45纳米及其以下,为满足器件尺寸缩小而引发的新要求,金属栅极被广泛应用。
如2008年1月23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 100364058C”的中国专利中所涉及的,通常,形成金属栅极的步骤包括,步骤101:如图1所示,在基底10上形成栅介质层20;步骤102:如图2所示,在所述栅介质层20上形成图形化的多晶硅层30;步骤103:如图3所示,形成环绕所述图形化的多晶硅层30的侧墙32;步骤104:如图4所示,形成覆盖所述图形化的多晶硅层30及侧墙32的层间介质层40;步骤105:如5所示,平坦化所述层间介质层40并暴露所述图形化的多晶硅层30;步骤106:如图6所示,去除所述图形化的多晶硅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内形成沟槽50;如图7所示,形成填充所述沟槽50且覆盖所述层间介质层40的金属层60。
实践中,去除所述图形化的多晶硅层时,通常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导致即使在所述多晶硅层和基底之间夹有栅介质层,由于所述栅介质层较薄,且难以控制所述多晶硅层、栅介质层和基底之间的刻蚀选择比,所述干法刻蚀工艺中涉及的等离子体在去除所述图形化的多晶硅层的过程中,造成承载所述金属栅极的基底表面损伤。如何减少所述基底表面损伤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可减少承载所述金属栅极的基底表面损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包括:
在基底上形成栅介质层;
在所述栅介质层上形成图形化的非晶碳层;
形成环绕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的侧墙;
形成覆盖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及侧墙的层间介质层;
平坦化所述层间介质层并暴露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
采用氧气灰化工艺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内形成沟槽;
形成填充所述沟槽且覆盖所述层间介质层的金属层。
可选地,形成所述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通过分解反应气体C3H6获得非晶碳;C3H6的流量范围为1000sccm~2000sccm;缓冲气体He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Torr~10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400摄氏度~50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1000W~1500W。
可选地,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00sccm~500m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200摄氏度~30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300W~500W。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包括:
在基底上形成栅介质层;
在所述栅介质层上形成非晶碳层;
在所述非晶碳层内形成沟槽,所述沟槽在所述栅介质层上形成图形区;
形成环绕所述沟槽侧壁的第一隔离层;
形成填充所述沟槽的金属层;
形成覆盖所述非晶碳层、第一隔离层和金属层的第二隔离层;
图形化所述第二隔离层,暴露所述非晶碳层;
采用氧气灰化工艺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
采用湿法工艺去除所述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层及/或第二隔离层为氧化硅层;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层及/或第二隔离层为氮氧化硅层;
可选地,形成所述氮氧化硅层的工艺条件包括:反应压力范围为5毫米汞柱~10毫米汞柱;反应功率范围为30瓦~80瓦;反应温度范围为350摄氏度~450摄氏度;反应气体包含硅烷,所述硅烷的流量范围为15sccm~40sccm;反应气体包含氨气,所述氨气的的流量范围为30sccm~80sccm;以氮气作为缓冲气体,所述氮气的流量范围为15000sccm~25000sccm;
可选地,形成所述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通过分解反应气体C3H6获得非晶碳;C3H6的流量范围为1000sccm~2000sccm;缓冲气体He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Torr~10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400摄氏度~50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1000W~1500W;
可选地,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00sccm~500m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200摄氏度~30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300W~500W;
可选地,采用湿法工艺去除所述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选用的清洗溶液为氢氟酸溶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金属栅极形成方法,通过采用非晶碳层代替多晶硅层作为金属栅极形成过程中的牺牲层,使得在去除所述非晶碳层以填充所述金属栅极时,可利用氧气执行所述非晶碳层的去除操作,避免传统工艺中应用氟碳气体执行所述去除操作时,对承载所述金属栅极的基底表面造成的损伤;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金属栅极形成方法,通过采用非晶碳层代替多晶硅层作为金属栅极形成过程中的牺牲层,使得在形成所述金属栅极后去除所述非晶碳层时,可利用氧气执行所述非晶碳层的去除操作,避免传统工艺中应用氟碳气体执行所述去除操作时,对具有所述金属栅极的基底表面造成的损伤;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金属栅极形成方法的可选方式,通过选用特定工艺形成所述氮氧化硅层,使得可利用氢氟酸溶液去除包含所述氮氧化硅层的第一隔离层及/或第二隔离层,避免利用传统的热磷酸去除所述氮氧化硅层时,氧化所述氮氧化硅层。
附图说明
图1~7为说明现有技术中金属栅极形成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形成金属栅极的流程示意图;
图9~15为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金属栅极形成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形成金属栅极的流程示意图;
图17~25为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金属栅极形成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的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教导,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列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8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形成所述金属栅极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801:如图9所示,在基底100上形成栅介质层120。
在衬底(substrate)上定义器件有源区并完成浅沟槽隔离后形成所述基底100。所述衬底包含但不限于包括半导体元素的硅材料,例如单晶、多晶或非晶结构的硅或硅锗(SiGe),也可以是绝缘体上硅(SOI)。
所述栅介质层120包含氧化硅层或氮氧化硅层。
所述氧化硅层可利用热氧化工艺或现场水汽生成(in situ steamgeneration,ISSG)工艺获得。
所述氮氧化硅层可利用化学气相淀积工艺获得。或者,应用氧化-氮化工艺获得。应用氧化-氮化工艺形成所述氮氧化硅层的步骤包括:形成氧化硅层;对所述氧化硅层执行氮化操作。
所述热氧化工艺可应用高温氧化设备或氧化炉进行。形成所述氧化硅层的过程可包含热氧化及检测步骤,具体可应用任何传统的工艺,在此不再赘述。应用去耦合等离子体氮化(decoupled plasmanitridation,DPN)工艺执行所述氮化操作,形成的氮化硅层内具有梯度氮分布,氮的浓度由所述基底表面向其内部逐渐减小。
所述DPN操作中还包含PNA(post nitridation anneal,氮化后退火)操作。
步骤802:如图10所示,在所述栅介质层120上形成图形化的非晶碳层140。
通过分解反应气体C3H6、C2H4或CH4获得非晶碳;以分解C3H6为例,形成所述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C3H6的流量范围为1000sccm~2000sccm,如1200sccm、1500sccm、1800sccm;缓冲气体可包含He、N2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以包含He为例,He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如200sccm、500sccm、8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Torr~10Torr,如2Torr、4Torr、5.5Torr、7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400摄氏度~500摄氏度,如45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1000W~1500W,如1150W、1200W、1250W、1300W、1400W、1450W。
形成图形化的非晶碳层140的步骤包括:
步骤8021:在所述栅介质层上形成非晶碳层;
步骤8022:在所述非晶碳层上形成硬掩模;所述硬掩模材料包含氮化硅、氧化硅或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步骤8023:采用氧气去除所述硬掩模暴露的非晶碳层。
去除所述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如200sccm、500sccm、8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00Torr~500mTorr,如200mTorr、300mTorr、400m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200摄氏度~300摄氏度,如25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300W~500W,如350W、400W、450W。
步骤803:如图11所示,形成环绕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140的侧墙142。
形成所述侧墙142的步骤包括:沉积覆盖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的介质层;刻蚀所述介质层,暴露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且在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环绕有所述介质层。所述介质层包含氧化硅层、氮氧化硅层及/或氮化硅层。
沉积和刻蚀所述介质层的步骤包含间隔沉积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后顺序刻蚀所述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的操作;即,将间隔沉积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上的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分别称为第一氧化硅层、第一氮化硅层、第二氧化硅层、第二氮化硅层、......、第N氧化硅层/第N氮化硅层时,沉积和刻蚀所述介质层的步骤包含顺序形成第一氧化硅层、第一氮化硅层、第二氧化硅层、第二氮化硅层、......、第N氧化硅层/第N氮化硅层后,再顺序刻蚀第N氧化硅层/第N氮化硅层、......、第二氮化硅层、第二氧化硅层、第一氮化硅层、第一氧化硅层的操作。
此外,沉积和刻蚀所述介质层的步骤还包含间隔沉积及刻蚀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的操作;即,将间隔沉积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上的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分别称为第一氧化硅层、第一氮化硅层、第二氧化硅层、第二氮化硅层、......、第N氧化硅层/第N氮化硅层时,沉积和刻蚀所述介质层的步骤包含沉积所述第一氧化硅层后,刻蚀所述第一氧化硅层;继而,沉积所述第一氮化硅层,所述第一氮化硅层覆盖刻蚀后的所述第一氧化硅层;进而,刻蚀所述第一氮化硅层;......;直至沉积第N氧化硅层/第N氮化硅层后,刻蚀所述第N氧化硅层/第N氮化硅层。
步骤804:如图12所示,形成覆盖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140及侧墙142的层间介质层160。
可采用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SACVD(亚常压化学气相淀积)或LPCVD(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等工艺形成所述层间介质层160。所述层间介质层材料包含但不限于磷硅玻璃(phosphosilicateglass,PSG)、硼硅玻璃(borosilicate,BSG)、硼磷硅玻璃(borophosphosilicate,BPSG)、氟硅玻璃(FSG)或具有低介电常数材料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所述具有低介电常数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黑钻石(Black Diamond,BD)或coral等。
步骤805:如图13所示,平坦化所述层间介质层160并暴露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140。
采用化学机械研磨(CMP)执行所述平坦化操作。执行所述平坦化操作时,可同步运行终点检测系统(EPD)。
步骤806:如图14所示,采用氧气灰化工艺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140,在所述层间介质层160内形成沟槽180。
去除所述非晶碳层140的工艺条件包括: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如200sccm、500sccm、8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00mTorr~500mTorr,如200mTorr、300mTorr、400m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200摄氏度~300摄氏度,如25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300W~500W,如350W、400W、450W。
步骤807:如图15所示,形成填充所述沟槽180且覆盖所述层间介质层160的金属层200。
所述金属层200包括金属、金属合金、金属硅化物、金属合金硅化物、含有金属的导电氧化物或者含有金属的导电硅化物,其中金属从由Al、Co、Cr、Fe、h、h、Hf、Mg、Mo、Mn、N1Pd、Pt、La、Os、Nb、Rh、Re、Ru、Sn、Ta、Ti、V、W、Y和Zr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可采用电镀法或金属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形成所述金属层。
通过采用非晶碳层代替多晶硅层作为金属栅极形成过程中的牺牲层,使得在去除所述非晶碳层以填充所述金属栅极时,可利用氧气执行所述非晶碳层的去除操作,避免传统工艺中应用氟碳气体执行所述去除操作时,对承载所述金属栅极的基底表面造成的损伤。
如图1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形成所述金属栅极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601:如图17所示,在基底100上形成栅介质层120。
在衬底(substrate)上定义器件有源区并完成浅沟槽隔离后形成所述基底100。所述衬底包含但不限于包括半导体元素的硅材料,例如单晶、多晶或非晶结构的硅或硅锗(SiGe),也可以是绝缘体上硅(SOI)。
所述栅介质层120包含氧化硅层或氮氧化硅层。
所述氧化硅层可利用热氧化工艺或现场水汽生成(in situ steamgeneration,ISSG)工艺获得。
所述氮氧化硅层可利用化学气相淀积工艺获得。或者,应用氧化-氮化工艺获得。应用氧化-氮化工艺形成所述氮氧化硅层的步骤包括:形成氧化硅层;对所述氧化硅层执行氮化操作。
所述热氧化工艺可应用高温氧化设备或氧化炉进行。形成所述氧化硅层的过程可包含热氧化及检测步骤,具体可应用任何传统的工艺,在此不再赘述。应用去耦合等离子体氮化(decoupled plasmanitridation,DPN)工艺执行所述氮化操作,形成的氮化硅层内具有梯度氮分布,氮的浓度由所述基底表面向其内部逐渐减小。
所述DPN操作中还包含PNA(post nitridation anneal,氮化后退火)操作。
步骤1602:如图18所示,在所述栅介质层120上形成非晶碳层140。
通过分解反应气体C3H6、C2H4或CH4获得非晶碳;以分解C3H6为例,形成所述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C3H6的流量范围为1000sccm~2000sccm,如1200sccm、1500sccm、1800sccm;缓冲气体可包含He、N2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以包含He为例,He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如200sccm、500sccm、8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Torr~10Torr,如2Torr、4Torr、5.5Torr、7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400摄氏度~500摄氏度,如45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1000W~1500W,如1150W、1200W、1250W、1300W、1400W、1450W。
步骤1603:如图19所示,在所述非晶碳层140内形成沟槽142,所述沟槽142在所述栅介质层120上形成图形区。
在所述非晶碳层140内形成沟槽的步骤包括:
步骤16031:在所述非晶碳层上形成具有沟槽图形的硬掩模;所述硬掩模材料包含氮化硅、氧化硅或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步骤16032:采用氧气去除所述硬掩模暴露的非晶碳层。
去除所述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如200sccm、500sccm、8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00mTorr~500mTorr,如200mTorr、300mTorr、400m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200摄氏度~300摄氏度,如25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300W~500W,如350W、400W、450W。
步骤1604:如图20所示,形成环绕所述沟槽142侧壁的第一隔离层144。
所述第一隔离层144为氧化硅层或氮氧化硅层。所述第一隔离层144作为后续去除所述非晶碳层时已形成的金属栅极的保护层。
形成所述氮氧化硅层的工艺条件包括:反应压力范围为5毫米汞柱~10毫米汞柱,如6毫米汞柱、8毫米汞柱;反应功率范围为30瓦~80瓦,如40瓦、50瓦、60瓦;反应温度范围为350摄氏度~450摄氏度,如400摄氏度;反应气体包含硅烷,所述硅烷的流量范围为15sccm~40sccm,如20sccm、30sccm、35sccm;反应气体包含氨气,所述氨气的的流量范围为30sccm~80sccm,如40sccm、60sccm;以氮气作为缓冲气体,所述氮气的流量范围为15000sccm~25000sccm,如18000sccm、20000sccm。
通过选用特定工艺形成所述氮氧化硅层,使得可利用氢氟酸溶液去除包含所述氮氧化硅层的第一隔离层,避免利用传统的热磷酸去除所述氮氧化硅层时,氧化所述氮氧化硅层。
步骤1605:如图21所示,形成填充所述沟槽142的金属层160。
形成环绕所述沟槽142侧壁的第一隔离层144后,在所述沟槽142内填充的金属层160用以形成金属栅极。
所述金属层160包括金属、金属合金、金属硅化物、金属合金硅化物、含有金属的导电氧化物或者含有金属的导电硅化物,其中金属从由Al、Co、Cr、Fe、h、h、Hf、Mg、Mo、Mn、Nl Pd、Pt、La、Os、Nb、Rh、Re、Ru、Sn、Ta、Ti、V、W、Y和Zr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可采用电镀法或金属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形成所述金属层。
步骤1606:如图22所示,形成覆盖所述非晶碳层140、第一隔离层144和金属层160的第二隔离层146。
所述第二隔离层146为氧化硅层或氮氧化硅层。所述第二隔离层146作为后续去除所述非晶碳层时已形成的金属栅极的保护层。
形成所述氮氧化硅层的工艺条件包括:反应压力范围为5毫米汞柱~10毫米汞柱,如6毫米汞柱、8毫米汞柱;反应功率范围为30瓦~80瓦,如40瓦、50瓦、60瓦;反应温度范围为350摄氏度~450摄氏度,如400摄氏度;反应气体包含硅烷,所述硅烷的流量范围为15sccm~40sccm,如20sccm、30sccm、35sccm;反应气体包含氨气,所述氨气的的流量范围为30sccm~80sccm,如40sccm、60sccm;以氮气作为缓冲气体,所述氮气的流量范围为15000sccm~25000sccm,如18000sccm、20000sccm。
通过选用特定工艺形成所述氮氧化硅层,使得可利用氢氟酸溶液去除包含所述氮氧化硅层的第二隔离层,避免利用传统的热磷酸去除所述氮氧化硅层时,氧化所述氮氧化硅层。
步骤1607:如图23所示,图形化所述第二隔离层146,暴露所述非晶碳层140。
可采用等离子体干式刻蚀工艺图形化所述第二隔离层146。
步骤1608:如图24所示,采用氧气灰化工艺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140。
去除所述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如200sccm、500sccm、8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00mTorr~500mTorr,如200mTorr、300mTorr、400m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200摄氏度~300摄氏度,如25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300W~500W,如350W、400W、450W。
步骤1609:如图25所示,采用湿法工艺去除所述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
采用湿法工艺去除所述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选用的清洗溶液为氢氟酸溶液。所述氢氟酸溶液既可为浓度为49%的原液,也可为稀释后获得的溶液,稀释后的氢氟酸溶液的浓度可为45%、35%、25%、15%或小于3%。采用氢氟酸溶液去除包含所述氮氧化硅层的第一隔离层及/或第二隔离层,避免利用传统的热磷酸去除所述氮氧化硅层时,氧化所述氮氧化硅层。
通过采用非晶碳层代替多晶硅层作为金属栅极形成过程中的牺牲层,使得在形成所述金属栅极后去除所述非晶碳层时,可利用氧气执行所述非晶碳层的去除操作,避免传统工艺中应用氟碳气体执行所述去除操作时,对具有所述金属栅极的基底表面造成的损伤。
需强调的是,未加说明的步骤均可采用传统的方法获得,且具体的工艺参数根据产品要求及工艺条件确定。
尽管通过在此的实施例描述说明了本发明,和尽管已经足够详细地描述了实施例,申请人不希望以任何方式将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制在这种细节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另外的优势和改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较宽范围的本发明不限于表示和描述的特定细节、表达的设备和方法和说明性例子。因此,可以偏离这些细节而不脱离申请人总的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底上形成栅介质层; 
在所述栅介质层上形成图形化的非晶碳层; 
形成环绕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的侧墙; 
形成覆盖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及侧墙的层间介质层; 
平坦化所述层间介质层并暴露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 
采用氧气灰化工艺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内形成沟槽; 
形成填充所述沟槽且覆盖所述层间介质层的金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通过分解反应气体C3H6获得非晶碳;C3H6 的流量范围为1000sccm~2000sccm;缓冲气体He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Torr~10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400摄氏度~50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1000W~1500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00sccm~500m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200摄氏度~30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300W~500W。 
4.一种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底上形成栅介质层; 
在所述栅介质层上形成非晶碳层; 
在所述非晶碳层内形成沟槽,所述沟槽在所述栅介质层上形成图形区; 
形成环绕所述沟槽侧壁的第一隔离层; 
形成填充所述沟槽的金属层; 
形成覆盖所述非晶碳层、第一隔离层和金属层的第二隔离层;
图形化所述第二隔离层,暴露所述非晶碳层;
采用氧气灰化工艺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
采用湿法工艺去除所述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或第二隔离层为氧化硅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或第二隔离层为氮氧化硅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氮氧化硅层的工艺条件包括:反应压力范围为5毫米汞柱~10毫米汞柱;反应功率范围为30瓦~80瓦;反应温度范围为350摄氏度~450摄氏度;反应气体包含硅烷,所述硅烷的流量范围为15sccm~40sccm;反应气体包含氨气,所述氨气的的流量范围为30sccm~80sccm;以氮气作为缓冲气体,所述氮气的流量范围为15000sccm~25000scc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通过分解反应气体C3H6获得非晶碳;C3H6的流量范围为1000sccm~2000sccm;缓冲气体He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Torr~10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400摄氏度~50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1000W~1500W。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非晶碳层的工艺条件包括:所述氧气的流量范围为100sccm~1000sccm;反应压力范围为100sccm~500mTorr;反应温度范围为200摄氏度~300摄氏度;偏压功率范围为300W~500W。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栅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湿法工艺去除所述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选用的清洗溶液为氢氟酸溶液。 
CN2008101139919A 2008-05-30 2008-05-30 金属栅极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36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39919A CN101593686B (zh) 2008-05-30 2008-05-30 金属栅极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39919A CN101593686B (zh) 2008-05-30 2008-05-30 金属栅极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3686A CN101593686A (zh) 2009-12-02
CN101593686B true CN101593686B (zh) 2011-10-05

Family

ID=41408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399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3686B (zh) 2008-05-30 2008-05-30 金属栅极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36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6583A (zh) * 2012-04-06 2012-08-22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无定形碳牺牲栅极结构的浅结和侧墙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80698B2 (en) * 2010-04-14 2013-11-1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gate dielectric layer
CN102420137B (zh) * 2010-09-25 2013-08-1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CN102800592B (zh) * 2011-05-25 2015-01-2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CN102328904B (zh) * 2011-09-30 2015-05-13 上海丽恒光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Mems器件的形成方法
CN102655083B (zh) * 2012-04-16 2015-08-19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成型无定形碳牺牲栅极的基体的制备方法
CN102655081B (zh) 2012-04-16 2015-08-19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定形碳牺牲栅极结构的浅结和侧墙的制备方法
CN103376487B (zh) * 2012-04-23 2016-03-30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光栅的制作方法
CN103390556B (zh) * 2012-05-08 2016-09-2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CN103426754B (zh) * 2012-05-14 2016-03-16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CN102810467A (zh) * 2012-08-16 2012-12-05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金属栅极形成方法
CN102779790A (zh) * 2012-08-16 2012-11-14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CN102779746A (zh) * 2012-08-16 2012-11-14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金属栅极形成方法
CN103839792B (zh) * 2012-11-21 2018-02-13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9870A (ja) * 2000-06-19 2002-11-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半導体装置
CN1933180A (zh) * 2005-09-13 2007-03-21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器件
JP4071005B2 (ja) * 2001-01-29 2008-04-0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9870A (ja) * 2000-06-19 2002-11-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半導体装置
JP4071005B2 (ja) * 2001-01-29 2008-04-0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CN1933180A (zh) * 2005-09-13 2007-03-21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器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6583A (zh) * 2012-04-06 2012-08-22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无定形碳牺牲栅极结构的浅结和侧墙的方法
CN102646583B (zh) * 2012-04-06 2016-01-27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无定形碳牺牲栅极结构的浅结和侧墙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3686A (zh)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3686B (zh) 金属栅极形成方法
US10468267B2 (en) Water-free etching methods
US10964532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omprising silicon nitride on high aspect ratio features
KR102513424B1 (ko) 스페이서 및 하드마스크 애플리케이션을 위한 실란 및 알킬실란 종으로부터의 보란 매개 탈수소화 프로세스
CN101459066B (zh) 栅极、浅沟槽隔离区形成方法及硅基材刻蚀表面的平坦化方法
US9117759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bulb-shaped trenches in silicon
KR100892797B1 (ko) 고종횡비 분야용 이방성 피쳐를 형성하는 에칭 방법
JP6158199B2 (ja) 水蒸気処理を使用して基板から材料層を除去する方法
US6013575A (en) Method of selectively depositing a metal film
TWI525658B (zh) 設計製造用於微影蝕刻遮罩應用的富硼薄膜之方法
US7981763B1 (en) Atomic layer removal for high aspect ratio gapfill
CN101960560B (zh) 使氧化物间隔物平滑的方法
CN110739211B (zh) 使用等离子体改性的介电材料的选择性循环干式蚀刻工艺
CN102237272B (zh) 半导体装置和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
CN105047660B (zh) 浅沟槽隔离结构
KR20070050737A (ko) 고선택비 하드마스크를 이용한 트렌치 형성 방법 및 그를이용한 반도체소자의 소자분리 방법
CN110021550A (zh) 形成高纵横比开口的方法、形成高纵横比特征的方法及相关半导体装置
TW202008458A (zh) 循環蝕刻製程
TW442903B (en)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filling trench capability of dielectric layer
CN110444509A (zh) 整合式金属间隔垫与气隙互连
CN101202231A (zh) 镶嵌结构的制造方法
US6908852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n arc layer for a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1459111A (zh) 浅沟槽隔离区形成方法及介质层形成方法
CN101127320A (zh) 互连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1645414B (zh) 双镶嵌结构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5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