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00B - 电梯总站实施客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总站实施客运的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00B
CN1015700B CN89101110A CN89101110A CN1015700B CN 1015700 B CN1015700 B CN 1015700B CN 89101110 A CN89101110 A CN 89101110A CN 89101110 A CN89101110 A CN 89101110A CN 1015700 B CN1015700 B CN 1015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ge
carrying capacity
compartment
railway carriag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9101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229A (zh
Inventor
理查德·布莱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39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00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58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a single car per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5Transportation capa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2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present in the elevator car to be allocated

Abstract

在总站实施具有n个电梯厢的电梯组客运的方法中,传感器(A,B,…N)测量到达大楼的客流量,传感器(1,2,…n)测量离开大楼的客流量。在处理计算机中自动编码的主算法(控制器)由传感器的数据确定电梯组的乘载量和实际启动负载。根据承载量,实际启动负载和从终端输入的常数,主算法根据一调节算法计算电梯组的运载量。电梯组的运载量按电梯厢数目和每个电梯厢的额定荷载分配给子算法控制器1、控制器2、…控制器n。根据运载量的分配和电梯厢的循环时间,各电梯厢的子算法就可算出给定启动负载。依据电梯厢的定启动负载和实际启动负载,子算法按照一调节算法确定电梯厢应载的修正启动负载。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至少由一个电梯构成的电梯组的总站实施全楼客运的方法,其中,总站根据全楼的客流量情况,实行电梯厢的发车。
欧洲专利公开说明书EP-A20030163已公开了一种由多个电梯构成的电梯组的发车控制,其中,发车间隔与一近似的电梯厢循环时间或者与电梯厢平均循环时间有关,该平均循环时间由三次在前进行的近似循环时间求得。循环时间除以总站参与运行的电梯厢数目获得一平均的发车间隔时间。近似循环时间是推测的时间,该时间是电梯厢上升、在总站记录电梯呼唤的操作以及返回总站所需要的时间,并且通过大楼参数、设备参数和操作参数加以计算。如果根据计算的时间间隔发车后,电梯厢具有不到一半的额定负载,就通过总站对电梯厢的支配作用将计算的间隔时间缩短;如果根据计算的间隔时间发车后,电梯厢至少为其额定负载一半,就将所计算的间隔时间以同样的方式、通过另一可支配电梯的载重加以缩短。
这一公知的调节方法的缺点在于,届时的发车间隔时间是根据用过去的数据计算而得的近似循环时间确定的。因此,对为实施实际乘载量所必要的发车间隔时间至多是一种估算。另一个缺点在于,只对两种不同的运行负载进行调节,即一种为运行负载小于一半额定负载另一种为运行负载至少与半额定负载相等,并且该调节都基于总站对电梯厢缩短发车间隔时间进行的。因此对实际承载量的波动还只是近似地适应,这两种缺点使得电梯厢投入运行没有得到最佳效果。
本发明将克服这些缺点,并提出了解决任务的方法,该方法是这样的,即保证具有电梯的大楼内的客运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主要在于,在实施总站的客运时既不造成堵塞也不会出现空位。其中,电梯厢的负载如此度量,使电梯组的运载量与实际乘载量保持平衡。另一个优点在于,当一个或多个电梯厢中断运行时,这些电梯厢的运载量自动地分配给电梯组中余下的电梯厢还有一个优点在于,根据本发 明的方法在总站处于非客运上升高峰时其提供的运载量也将准到客运的实际需求量上。进一步的优点还在于,在分配运载量时考虑到电梯厢不同的额定负载,还有一个优点在于,几个电梯厢可同时独立地完成它们的运载。总站承载量就地由控制中心确定,并分散由各电梯来实施。
下面,借助于展示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加以阐述。如图所示:
图1展示了本发明方法中的由几个电梯构成的电梯组的框图说明;
图2展示了本发明方法中的数据源和数据传输的框图说明;
图3展示了至少由一个电梯构成的电梯组的主算法结构图;
图4展示了用于电梯组中的一个电梯的子算法结构图;
图5展示了用于主算法的一种控制调节算法结构图;
图6展示了用于子算法的一种控制调节算法结构图;以及
表1列出了本发明方法中的常数、状态变量和变量表,
为了更还地概括说明,在下文中,图1至图6中的算法名称以及在表1的“记忆代码”栏中所列举的常数,状态变量和变量的缩写符号将作为表示符号加以使用。在图1至图6中使用带有和或不带有标号的有关符号。无标号的有关符号表示电梯组。以标号1、2、…n的符号表示电梯1、2、…n的有关符号。一个带有X标号的符号表示电梯1、2、…n中的一个电梯的有关符号。有大写字母A、B、…N标号表示传感器A、B、…N的有关符号。有标号X的有关符号表示传感器A、B、…N中的一个传感器。在图3和图4中说明了步骤,在这些步骤中判断常数、状态变量和变量是否以正的或以负的满足三角形围起来的条件。在每个判断步骤中,判断的结果为正时,用符号J表示;判断的结果为负时,用符号N表示。
在图1中展示了一个由几个电梯构成的电梯组。一驱动电动机1驱动电梯厢1。驱动电动机1由传动系统1供电,该传动系统则由一电梯调节装备1控制调节。为了准确地掌握离开总站进入大楼内客流量情况,作为实施方案可在电梯厢1设置传感器1,该传感器为负载测量装置或乘员计数装置。传感器1与电梯调节装置1相连。具有驱动电动机2、电动机3、…电动机n,传动系统2、系统3、…系统n,电梯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n,传感器2、传感器3、…传感器n以及没有在图上示出的电梯厢2、电梯厢3、…电梯厢2、3、…n在结构和功能作用方式上同电梯1相同。在总站这些用传感器A、传感器B、…传感器N表记的传感器掌握着到达的,进入大楼的客运情况。一台处理计算机与电梯调节装置1、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n、与传感器A、传感器B、…传感器N以及与输入/输出终端相连接。在处理计算机中自动编码的主算法控制器同子算法控制器1、控制器2、…控制器n一起在总站调度全大楼的客运。
在图2中说明了在处理计算机中自动编码的算法控制器,控制器1、控制器2、…控制器n和涉及本发明方法的数据源以及数据传输在总站为掌握到达的,进入大楼的客运情况所设置的传感器。传感器A、传感器B、…传感器N的实施形式可以是光栅、旋转栅门、红外检测器、场检测器或呼唤记录装置。离开总站的进入大楼的客运情况由设置在电梯厢,电梯厢1、电梯厢2、…电梯厢n上的传感器,并进一步把信号传递给电梯调节装置,调节装置1、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n,本发明方法中所需的常数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并且借助于输入/输出终端传递给算法控制器,控制器1、控制器2、…控制器n。第1电梯调节装置1与第1子算法控制器1相连,第二电梯调节装置2与第2子算法控制器2相连,这样直至第几电梯调节装置n。这些子算法控制器,控制器1、控制器2、…控制器n以及它们的输入和输出数据都是一致的。从而,为电梯X设置的算法控制器X,只要加工处理所属的、用X标记的数据。
由传感器A、传感器B、…传感器N在主算法控制器中被加工处理成电梯组的乘载量UT。由传感器1、传感器2、…传感器n所掌握的实际启动负载LFB.1、LFB.2、…LFB.n在主算法控制器中被加工处理成总的实际启动负载LFB。主算法控制器进一步按比例积分微分特性曲线从承载量UT和实际启动负载导出一总的修正启动负载ASL,并由此导出电梯组的总运载量TTC。每个乘载部分PTC的运载量由电梯组的总运载量 TTC和总额定负载LCX是由每个承载部分的运载量和电梯厢X的各自负载LS。X计算出来在运载量TC.1、TC.2、…TC.n分配给子算法控制器1、控制器2、…控制器n之前,主算法控制器判断,按额定负载分配的总运载量TTC是否足够大,并且与额定负载有关的运载量TC.X是否至少为1。根据判断结果,主算法控制器分配从总运载量TTC中计算出来的运载量TC.X或者预先选定的运载量TC.X.在主算法控制器中所应用的常数:负载部分LS.1、LS.2…LS.n总额定负载LC,扫描时间ST,电梯数NOC,放大因数GAN,积分时间INT和标定因子CF可通过输入/输出终端设备自由选择。
在每一次运行时,子算法控制器确定循环时间RT.X,并且运行次数CR、X增加1。然后,通过至届时的总循环时间的运行次数计算出平均循环时间ART.X。通过将该平均循环时间ART.X同分配来的输入的运载量TC.X相结合得出电梯厢X的给定启动负载SL.X.子算法控制器X进一步把给定启动负载SL.X和输入的实际启动负载LFB.X按此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调节特性曲线加工处理成修正启动负载ASL.X。当电梯厢X承载时,子算法控制器X不断地把实际启动负载LFB.X同修正启动负载ASL.X进行比较。在达到修正启动负载ASL.X时,或在预先输入的开门时间DT.X后,由子算法控制器X将关门指令DC.X输向电梯调节装置X。常数:开门时间:DT.X、统计循环时间SRT.X、放大因数GAN.X、积分时间INT.X,状态变量:电梯进站CA.X和变量:实际启动负载LFB.X都是从输入输出终端和从电梯调节装置X输入的数据。为继续加工处理,由子算法控制器X将实际启动负载LFB.X输向主算法控制器。
图3展示了主算法控制器的结构及时序流程。在步骤S1以公知方式将所有在主算法控制器中使用的常数及变量一次性地以原始状态输入。在步骤S2开始确定运载量,在这一步骤判断来自输入/输出终端设备的输入常数-扫描时间ST是否已经结束。判断结果为正的,就进入步骤S3所说明的输入程序。它接受由传感器A、传感器B、…传感器n所测得的乘载量UT.A、UT.B、…UT.N以及从子算法控制器1、控制器2、…控制器n给出的实际启动负载LFB.1、LFB.2…LFB.n。在步骤S4中计算电梯组的乘载量UT和总实际启动负载LFB。在步骤S5中进行的修正启动负载ASL的调正过程将在图5中作进一步说明。在步骤S6中,启动负载ASL与标定因数CF相乘求得电梯组的总运载量TTC。在步骤S7、S8…S13中,把总运载量按额定负载分配给子算法控制器1、控制器2、…控制器n。在步骤S7中,通过把总运载量TTC与电梯组的额定负载LC的关系算出每个承载部分PTC的运载量。在步骤S8中判断总运载量TTC是否小于或等于电梯数BOC;判断为肯定的结果,就进入步骤S9所示的选择程序。它将总运载量TTC根据额定负载这样进行分配,即运载量TC.1、TC.2…TC.n都最多为1。在选择程序中使用的符号“:=”表示符号左边的数量取符号右边的值。例如,如果总运载量TTC的值为2的话,那么运载量TC.1和TC.2每个分配到一位乘客。而其余的运载量TC.3、TC.4、…TC.n都为零,即无载。在步骤S8中判断为否定的结果,就进入步骤S10、S11…S13所示的叠代程序。该程序对于运载量TC.1、TC.2、…TC.n的计算每个都要重复一次。在步骤S10中,运载量TC.X依据电梯厢X的负载部分LS.X确定。承载部分LS.X直接与电梯厢X的额定负载有关。接着,把运载量误差TCE加入已计算的运载量TC.X并为运载量TC.X配上符号“:=”。该符号“:=”不是进行一次数学运算而是说明一种配置。因此,在步骤S10结束后变量-运载量TC.X的数值要用在步骤S10开始时所计算的运载量TC.X加上运载量误差TCE的值加以改写。运载量误差TCE的会义在步骤S12和S13中作进一步说明。在步骤S11中判断,分配给电梯厢X的运载量TC.X是否小于1。判断为肯定的结果,就开始执行在步骤S13中处理。在步骤S13中,步骤S10中计算出来的运载量TC.X连用到此时的运载量误差TCE一起被设置为运载量误差TCE。接着,运载量TC.X得到的值为零,也就是没有运载量。步骤S13的重要性在于,当与额定负载有关的运载量小于1,从而不可执行。在低的乘载量和不适宜的额定负载情况/承载部分情况时就有可能,由每个运载量计算得出一运载量TC.X小于1。这就产 生总站记录乘客不够分配的结果。为此,在步骤S13中用变量-运载量误差TCE把比1小的运载量TC.X记录下来,在某种情况下叠加起来,并在运载量TC.X的后续计算中予以考虑。在步骤S11中判断为否定的结果,就执行步骤S12中所示的加工处理,即消除运载量误差TCE。在步骤S10、S11、…S13的几次重复后,叠代程序就结束了。在步骤S14中把从步骤S9或者从步骤S10、S11、…S13得到的运载量TC.1、TC.2、…TC.n输向子算法控制器1、控制器2、…控制器n。随着步骤S15中扫描时间ST的开始,主算法控制器的一个循环结束了,扫描时间ST一消逝,就开始了下一个循环。
图4展示了子算法控制器X的结构及时序流程。在步骤S1中以公知方式将所有子算法控制器X中使用的常数,状态变量和变量一次性地,以原始状态输入。如步骤S2所示,通过届时电梯厢X进入总站使子算法控制器X产生作用。借助于从电梯调节装置X输入的状态变量-电梯进站指令CA.X来判断进站情况。判断为正的结果执行如步骤S3所示的判断,在步骤S3中确定,届时的电梯厢X是否已有首次运行,或者它是否已进入常规电梯运行状态。判断为肯定的结果,执行步骤S4,开始正常的运行过程。首先,对实行首次运行过程进行说明,接着进一步说明正常运行过程。如果步骤S3所进行的判断为届时的电梯厢X尚未运行过的话,那么步骤S4和S5就可以跳过去,而可以进行步骤S6的判断。这一步骤判断,子算法控制器X是否真的得到运载量TC.X。在过程的处理中当判断为肯定结果时,接着的过程说明为正常运行。在步骤S6中判断为否定的结果,则执行步骤S13。如果在步骤S13中判断为届时的电梯厢X还从未运行的话,那么执行步骤S15,步骤S15将从分配来的运载量TC.X和统计获得的循环时间SRT.X计算出第一次运行的给定启动负载。接下来的步骤S16、S17、…S24主要执行对电梯厢的负载的控制和复查。步骤S16.S17、…S24将在正常运过程的处理中作进一步说明。在步骤S25中,判断为否定的结果,则证明执行步骤S30,在这一步骤中,将变量-运行次数CR.X从0变到1。接下来执行步骤S31,把根据电梯厢负载复查后的实际启动负载LFB.X传递给主算法控制器。从而结束子算法控制器X执行第一次运行。以在总站时电梯厢X再次进站而开始了正常的运行过程。从首次运行中获得的数据作为后续运行变量值的原始依据。首次的电梯厢装载完全受控进行,并连同首次运行情况作为进行以后正常运行的基础。
正常的运行过程随着步骤S2中所确定的电梯厢X再次进入总站而开始。如果步骤S3中判断为肯定的结果,那么就进入步骤S4。其中,赋以在前运行的循环时间RT.X值,并在步骤S5中从所有循环时间总和以及运行次数CR.X确定平均循环时间ART.X。在过程的处理中,当在步骤S6判断为肯定的结果时,接着的过程说明为无载。步骤S6判断为否定的结果,则进行步骤S13,当已进行过首次运行时,则执行步骤S19。在步骤S19中,随着开门时间DT.X开始、电梯厢X装载。步骤S20的叠代过程复核瞬时的实际启动负载LFB.X和开门时间DT.X。当电梯厢X具有与修正启动负载ASL.X相符的实际启动负载LFB.X时或当从输入输出终端输入的常数-开门时间DT.X已过,就立即向电梯调节装置X输出在步骤S21中所述的关门指令DC.X。步骤S22的叠代过程复核状态变量-电梯起动CS.X,直到从电梯调节装置X输入的值满足步骤S22所述的条件为止。随着该电梯厢X的起动开始在步骤S23中对循环时间RT.X的计时和步骤S24中,测量具体的实际启动负载LFB.X。步骤S25的判断为肯定的结果,则继续执行步骤S26的正常运行过程。在该步骤中,由预先给定的运载量TC.X和平均循环时间ART.X确定给定启动负载SL.X。在步骤S27中判断,在步骤S26中计算获得的给定启动负载SL.X是否小于一个乘客。判断为肯定的结果时,在步骤S28中确定给定启动负载SL.X为1,并具将运载量TC.X减小1。在步骤S29中进行的用于启动负载ASL.X修正的调节过程在图6中作进一步描述。用作为首次运行已解释的步骤S30和S31结束子算法控制器的正常运行循环。一旦当该电梯厢X进入总站,就再开始下一循环。
在步骤S6中对运载量为零的判断为肯定的结果,就进行步骤S7中所述的对该电梯厢内乘客的判断。在步骤S7中判断为肯定的结果,则进行步骤S8再次判断实际启动负载LFB.X。如果满足S8中所述的条件LFB.X=0,那么在步骤 S9中就向电梯调节装置X输出一关门指令DC.X,步骤S10中,图6所述的调节法处于输出状态,接着在步骤S11中复核变量-运载量TC.X。运载量的再次分配引出了步骤S12。在步骤S12中判断为肯定的结果1则按照运载量的重新分配,根据到届时为止的平均循环时间ART.X,对给定启动负载SL.X进行必要的计算;在步骤S12中判断为否定的结果,则进行在首次运行过程中所述的步骤S15。后继的步骤S16和S17与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所述的步骤S27和S28相符。在步骤S18,对首次运行来说,将步骤S14或S15中计算出来的给定启动负载量SL.X按零运载量分配给修正启动负载ASL.X。对于零运载量情况来说,下一步过程与正常运行相符。
图5展示了主算法控制器的调节算法,而图6展示了算法控制器X的调节算法。这两种调节算法的结构图是相同的。下文将他们一起予以说明。在顺序步骤S1到S5中,启动负载按比例,积分和末描述出来的微分调节特性曲线来加工处理。这些未描述的微分调节特性以与积分调节特性类似的方式,从一微分启动负载误差和一根据微分启动负载误差,放大因数,微分时间以及根据扫描时间而计算的微分部分中得出。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设计一种具有非周期性调节特性的调节算法。在又一实施方案中,设计是有状态调节特性/观察者调节特性的调节算法。在步骤S1中从乘载量UT或者从额定启动负载SL.X与实际启动负载LFB.X之差来确定启动负载误差SLE.X。在步骤S2中,从启动负载误差SLE.X和到届时为止的累积启动负载误差CLE.XALT计算新的累积启动负载误差CLE.X。步骤S3计算比例部分PPA.X;在步骤S4中计算积分部分IPA.X;两个部分在步骤S5中相加得到修正启动负载ASL.X。
表1
记忆代码    常数
CF    标定因子
DT    关门时间
GAN    放大因数
INT    积分时间
IPA    积分部分
LC    总额定负载
LS    承载部分
NOC    电梯数目
PPA    比例部分
ST    扫描时间
SRT    统计循环时间
记忆代码    状态变量
CA    电梯进站
CS    电梯起动
DC    关门指令
记忆代码    变量
ART    平均循环时间
ASL    修正启动负载
CR    运行次数
CLE    累积启动负载误差
LFB    实际启动负载
PTC    每负载部分的运载量
RT    循环时间
SL    给定启动负载
SLE    启动负载误差
TC    运载量
TCE    运载量误差
TTC    总运载量
UT    乘载量

Claims (26)

1、至少由一个带有电梯箱的电梯构成的电梯组的总站实施全楼客运的方法,其中总站根据全楼的客运情况,实行电梯厢(厢1、厢2,…,厢n)的发车,其特征在于,
由传感器(传感器A,B…N)掌握的到达的进入大楼客运量被加工处理成乘载量(UT)。由传感器(传感器1、2…n)掌握的离开的进入大楼客运量被加工处理成总的实际启动负载(LFB),由此按比例积分微分特性曲线由主算法(控制器)确定一个总的修正启动负载(ABL)和一个取决于启动负载(ABL)的电梯组总运载量(TTC)。
按照这一主算法(控制器)把运载量(TC.1;TC·2…TC.n)分配给电梯厢(厢1,厢2,…厢n),其中所有分配的运载量(TC.1;TC.2;…TC.n)之和等于总的运载量(TTC),以及
由子算法(控制器.X)根据所分配的运载量(TC.X)其循环时间.(RT.X)和由有关的电梯厢(厢X)承担全楼客运情况,实施有关的电梯厢(厢X)的发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算法(控制器)通过对测量的客运数据进行计算,确定电梯组的乘载量(UT)的总的实际启运负载(LFB)。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算法(控制器)通过计算修正的总启动负载(ABL)和一标定因数确定总运载量(TTC)。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算法(控制器)通过计算总运载量(TTC)确定电梯厢(厢X)的运载量(TC.X)。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算法(控制器)依据总运载量(TTC)来限制电梯厢的数目和运载量(TC.X)。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电梯厢(厢X)编入常规电梯运行的前提是做首次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算法(控制器X)在没有分配到运载量(TC.X)时跟踪运行,其后当重新分配到运载量(TC.X)时能继续进行通常的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因运载量(TC.X)小而使给定启动负载(SL.X)小于一个乘客时,子算法(控制器X)跟踪运行,该运行能使载有一个乘客的有关电梯厢(厢X)可控发车,并且在实行分配运载量(TC.X)后,在没有分配到运载量(TC.X)时,仍跟踪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算法(控制器X)确定电梯厢(厢X)的循环量间(RT.X);并且子算法(控制器X)依据计算确定有关电梯厢(厢X)的平均循环时间(RT.X)。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算法(控制器,X)由分配到的运载量(TC.X)和平均循环时间(ART.X)根据计算确定有关电梯厢(厢X)的给定启动负载(SL.X)。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算法(控制器X)由给定启动负载(SL.X)和实际启动负载(LFB.X)依据一调节算法确定电梯厢(厢X)的修正启动负载(ASL.X)。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梯厢(厢X)装载时,子算法(控制器X)不断地把实际启动负载(ASL.X)比较。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关电梯厢(厢X)装载时,当达到修正启动负载(ASL.X)时或在开门时间(DT.X)过后,子算法(控制器X)向电梯调节装置(调节装置X)输出关门指令(DC.X)。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关的电梯厢(厢X)驶离总站时,子算法(控制器X)重新测量实际启动负载(LFB.X),准备提供修正启动负载(ASL.X)和总的启动负载(ASL.X)。
15、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乘载量(UT)按照公式UT=UT.A+UT.B+……+UT.X计算,其中,UT.A为由传感器A·UT.B为由传感器B,UT.N为由传感器N测得的每个循环中全楼电梯乘客人数;并且总的启动负载(LFB)按照公式LFB=LFB.1+LFB.2+……+LFB.n计算,其中LFB.1为每一个循环中电梯厢1的实际启动负载,LFB.2为每一循环中电梯厢2的实际启动负载,LFB.n为每一循环中电梯厢n的实际启动负载。
16、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总运载量(TTG)按照公式TTC=ASL.CF计算,其中ASL为修正后的总启动负载;CF为对运载量标定化所需的标定因子。
17、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关的电梯厢(厢X)的运载量(TC.X)按照公式TC.X= (LS.X.TTC)/(LC) 计算,其中LS.X为取决于该有关电梯厢(厢X)额定负载的负载部分,TTC为电梯组总的运载量,LC为电梯组额定负载。
18、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总运载量(TTC)提高的电梯数目(NOC)时,把相应于总运载量(TTC)数目的每个乘客分配给电梯厢。
19、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总运载量(TTC)大于电梯数目(NOC)时,没有运载量分配给这些电梯厢,这样造成按照权利要求21的计算,这些电梯厢的运载量小于1的情况,这时,把这一运载量(TC.X)分配给下一个电梯厢(厢X+1)。
20、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算法(控制器X)跟踪电梯厢(厢X)的第一次运行过程,其中数据提供给接下来的正常运行。
21、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乘客的电梯厢(厢X)每次发车,电梯厢(厢X)的运载量(TC.X)就减少1。
22、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梯厢(厢X)的平均循环时间(ART.X)按照公式ART.X= (RT.X)/(CR.X) 计算,其中∑RT.X为至届时的循环时间总和;CR.X为电梯厢(厢X)至届时的运行次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梯厢(厢X)的给定负载(SL.X)按照公式SL.X=TC.X.ART.X计算,其中TC.X为运载量,ART.X为电梯厢(厢X)的平均循环时间。
24、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梯厢(厢X)的启动负载(ASL.X)按比例,积分和微分的调节特性进行控制调节。
25、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梯厢(厢X)的启动负载(ASL.X)按非周期的调节特性进行控制调节。
26、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梯厢(厢X)的启动负载(ASL.X)按状态调节特性/观察者调节特性进行控制调节。
CN89101110A 1988-01-14 1989-01-12 电梯总站实施客运的方法 Expired CN10157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10888 1988-01-14
CH00108/88-4 1988-0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29A CN1039229A (zh) 1990-01-31
CN1015700B true CN1015700B (zh) 1992-03-04

Family

ID=4179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9101110A Expired CN1015700B (zh) 1988-01-14 1989-01-12 电梯总站实施客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4930603A (zh)
EP (1) EP0324068B1 (zh)
JP (1) JP2592516B2 (zh)
CN (1) CN1015700B (zh)
AT (1) ATE70522T1 (zh)
CA (1) CA1313714C (zh)
DE (1) DE3867058D1 (zh)
ES (1) ES2029312T3 (zh)
FI (1) FI97796C (zh)
HK (1) HK2149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5143A (en) * 1991-11-27 1993-08-10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ynamically variable door dwell time based upon average waiting time
US5329076A (en) * 1992-07-24 1994-07-1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ar dispatcher having artificially intelligent supervisor for crowds
FI118732B (fi) 2000-12-08 2008-02-29 Kone Corp Hissi
US6439349B1 (en) 2000-12-21 2002-08-27 Thyssen Elevator Capital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new hall calls to one of a plurality of elevator cars
US9573792B2 (en) 2001-06-21 2017-02-21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PL206645B1 (pl) 2001-06-21 2010-09-30 Kone Corp Winda
FI119234B (fi) * 2002-01-09 2008-09-15 Kone Corp Hissi
AU2006275280B2 (en) * 2005-08-04 2012-01-19 Inventio Ag Method for assigning a user to an elevator system
WO2009021016A1 (en) 2007-08-06 2009-02-12 Thyssenkrupp Elevator Capital Corporation Control for limiting elevator passenger tympanic pressure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US8151943B2 (en) 2007-08-21 2012-04-10 De Groot Pieter J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telligent destination elevators with selected operation modes
CN103663015A (zh) * 2013-12-06 2014-03-26 江苏蒙哥马利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停车控制方法
EP3604194A1 (en) * 2018-08-01 2020-02-05 Otis Elevator Company Tracking service mechanic status during entrap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2928A (en) * 1964-04-23 1969-01-21 Otis Elevator Co Analog computer variable interval dispatcher for an elevator system with trip time as a measure of traffic
US4112419A (en) * 1975-03-28 1978-09-05 Hitachi, Lt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 number of objects
US4058187A (en) * 1975-09-04 1977-11-15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mited stop elevator dispatching system
US4305479A (en) * 1979-12-03 1981-12-15 Otis Elevator Company Variable elevator up peak dispatching interval
JPS59153770A (ja) * 1983-02-21 1984-09-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管理装置
US4846311A (en) * 1988-06-21 1989-07-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Optimized "up-peak" elevator channeling system with predicted traffic volume equalized sector assign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1209290A (ja) 1989-08-23
JP2592516B2 (ja) 1997-03-19
FI97796C (fi) 1997-02-25
ATE70522T1 (de) 1992-01-15
CA1313714C (en) 1993-02-16
EP0324068A1 (de) 1989-07-19
FI886041A (fi) 1989-07-15
HK21493A (en) 1993-03-19
DE3867058D1 (de) 1992-01-30
FI97796B (fi) 1996-11-15
EP0324068B1 (de) 1991-12-18
ES2029312T3 (es) 1992-08-01
CN1039229A (zh) 1990-01-31
US4930603A (en) 199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00B (zh) 电梯总站实施客运的方法
EP0321657B1 (de)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Absendung von Aufzugskabinen von der Haupthaltestelle bei Aufwärtsspitzenverkehr
US4708224A (en) Apparatus for the load dependent control of an elevator
HU181768B (en) Group control for lifts
CN1498844A (zh) 具有多层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506290A (zh) 控制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EP221360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waiting times for destination based dispatching systems
HU210405B (en)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group-controlling lifts
US20100276230A1 (en) Adaptation of transport system parameters
CN1426952A (zh) 对电梯设备进行设备更新的装置和系统
CN1370728A (zh) 将电梯轿厢分配成目标呼叫控制组的方法
JPH02169478A (ja) 二重ケージエレベータの群制御方法及び該方法実施のための装置
US6857506B1 (en) Elevator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
US20010010278A1 (en) Elevator group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CN101397109A (zh) 一种控制电梯根据系统运行负荷情况调整运行速度的方法
CN1045748A (zh) 具有对目标呼叫立即分配的电梯组合控制装置
CA1201831A (en) Elevator system
CN1115731A (zh) 生产车辆的方法和装置
CA2024324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calls entered in elevator cars
CN111898863A (zh) 轨道交通的车辆的动态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07118A (zh) 电梯测重装置
GB2129976A (en)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traffic condition for lift control
JP342884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設備量決定支援装置
KR930000421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장치
JP3224487B2 (ja) 交通状態判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