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0637A - 纽扣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纽扣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0637A
CN101550637A CNA2009101337100A CN200910133710A CN101550637A CN 101550637 A CN101550637 A CN 101550637A CN A2009101337100 A CNA2009101337100 A CN A2009101337100A CN 200910133710 A CN200910133710 A CN 200910133710A CN 101550637 A CN101550637 A CN 101550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aforementioned
pin
keep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37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50637B (zh
Inventor
坂本真一
新井富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50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0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50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06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1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 D05B3/22Article-, e.g. button-, feed mechanism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06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sewing buttonhol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1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 D05B3/14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perforated or press butt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24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med by general-purpose sewing machines modified by attachments, e.g. by detachable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5/00Frames, stands, tables, or other furniture adapted to carry sew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纽扣供给装置,其可以在移动时,防止纽扣从纽扣保持销脱落,并且可以在送出时,防止发生纽扣位置偏移。该纽扣供给装置在纽扣保持台(14)上设有:销移动机构(80),其使纽扣保持销(17)的位置移动,以使多个纽扣保持销(17)中的相邻位置的两个纽扣保持销(17)相互间的销间隔G扩大/缩小;以及销位置控制部(96),其控制由销移动机构(80)使纽扣保持销(17)移动的位置及其移动定时。

Description

纽扣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带孔纽扣向钉扣缝纫机供给的纽扣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工业用缝纫机的一种,已知一种将形成有穿线孔的纽扣(带孔纽扣)缝制到缝制物上的钉扣缝纫机。在这种缝纫机上,附加设置纽扣供给装置,其自动地将纽扣供给至缝纫机主体的缝合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纽扣供给装置,已知下述结构:可以调节设置在纽扣保持台上的纽扣保持销的间隔,以使其与穿线孔间距不同的多种纽扣相对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2或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这种纽扣供给装置,主要由纽扣保持台、移动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构成,前述纽扣保持台在上表面直立设置多个插入穿线孔中的多个纽扣保持销。
前述移动单元利用致动器的驱动力,使纽扣保持台可以移动至纽扣放置位置和纽扣供给位置,前述纽扣放置位置设置在缝纫机主体的侧方,将纽扣保持在纽扣保持台上,前述纽扣供给位置设置在缝纫机主体的底座部的上方,使纽扣位于缝纫机主体的缝合部。此外,在缝纫机主体的缝合部设置把持所供给的纽扣的纽扣把持单元。
前述控制单元由存储部及运算部构成,在纽扣放置位置将纽扣放置在纽扣保持台上之后,使前述致动器进行驱动,使前述纽扣保持台移动至纽扣供给位置。
专利文献1:特开平3-90187号公报(第1-3图)
专利文献2:特开2006-314438号公报
专利文献3:实开平6-794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的纽扣供给装置中,存在下述问题点,即,纽扣保持销的销直径较细,当使纽扣保持台从纽扣放置位置向纽扣供给位置移动时,有时会发生纽扣的状态变化而晃动、甚至纽扣从纽扣保持销脱落这种送出不良的情况。
另外,在纽扣保持销的销直径显著小于纽扣的穿线孔的尺寸的情况下,因为在纽扣保持销与穿线孔之间形成纽扣可以活动的间隙,所以当在纽扣供给位置将纽扣送出至纽扣保持单元时,有时纽扣会旋转与前述间隙相应的量。在这种情况下,穿线孔的位置会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偏移,当将纽扣缝制到布料上时,缝针或缝线可能与穿线孔干涉而发生断针或断线等缝制不良。
此外,在缝制工厂进行钉扣作业时,如果发生断针或断线,则操作者必须进行用于恢复的换针或穿线等恢复作业,从而使生产性下降。
此外,如果使纽扣保持销的尺寸与穿线孔的尺寸接近,必然使纽扣保持销很难插入纽扣的穿线孔中,或者无法插入。
另外,目前,作为纽扣保持销及穿线孔,通常形成例如0.4mm左右的间隙(间隙)。
因此,需要一种纽扣供给装置,其可以防止在移动时纽扣从纽扣保持销脱落,并且可以防止在送出时发生纽扣的位置偏移。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纽扣供给装置,其可以防止在移动时纽扣从纽扣保持销脱落,并且可以防止在送出时发生纽扣的位置偏移。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的纽扣供给装置,其具有:纽扣保持台,其在上表面载置纽扣,同时,在上表面直立设置插入纽扣的穿线孔中的多个纽扣保持销,由前述多个纽扣保持销保持纽扣;销移动机构,其具有配置在前述纽扣保持台上而在上表面直立设置至少一个前述纽扣保持销的多个可动体、使前述多个可动体移动以使销间隔扩大/缩小的第二移动单元、以及驱动前述第二移动单元的可动体致动器,该销移动机构使前述纽扣保持销的位置移动,以使前述多个纽扣保持销中相邻的两个纽扣保持销的前述销间隔扩大/缩小;保持台致动器,其使前述纽扣保持台在下述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即,在缝纫机主体的侧方将纽扣供给至前述纽扣保持台的纽扣放置位置、和将纽扣供给至前述缝纫机主体的纽扣把持装置的纽扣供给位置;以及控制单元,其在前述纽扣放置位置处将纽扣保持在前述纽扣保持台上之后,通过使前述保持台致动器驱动,使前述纽扣保持台移动至前述纽扣供给位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销位置控制部,其控制由前述销移动机构使前述纽扣保持销移动的移动位置及其移动定时,前述可动体致动器形成为可以驱动前述第二移动单元,以使前述纽扣保持销至少能够选择性地位于初始位置和移动位置这两个位置,前述初始位置是插入前述穿线孔中的前述纽扣保持销位于前述穿线孔的中心的位置,前述移动位置是插入前述穿线孔中的前述纽扣保持销与前述穿线孔的内壁抵接的位置,前述销位置控制部至少进行下述动作,即,在进行在前述纽扣放置位置处将纽扣保持在前述纽扣保持台上的放置时,驱动前述可动体致动器以使前述纽扣保持销保持初始位置,在前述纽扣放置位置处将纽扣保持在前述纽扣保持台上之后,在进行前述纽扣保持台从前述纽扣放置位置移动至前述纽扣供给位置的移动时,以及进行在前述纽扣供给位置由前述纽扣把持装置把持纽扣的送出时,驱动前述可动体致动器,以使前述纽扣保持销分别保持移动位置。
并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销移动机构可以可靠且容易地使纽扣保持销的位置移动,以消除在纽扣保持销与穿线孔之间形成的间隙,另外,可以分别在使纽扣保持台从纽扣放置位置向纽扣供给位置移动的移动时,以及在纽扣供给位置由纽扣把持装置把持纽扣的送出时,可靠且容易地控制纽扣保持销的位置及其移动定时,以消除在纽扣保持销与穿线孔之间形成的间隙,并且,可以在将纽扣把持在纽扣保持台上的放置时,可靠且容易地在纽扣保持销与穿线孔之间形成间隙。其结果,可以在移动时可靠且容易地防止纽扣从纽扣保持销脱落,并且,可以在送出时可靠且容易地防止发生纽扣位置偏移,此外,还可以在放置时,可靠且容易地将纽扣保持销插入纽扣的穿线孔中。
另外,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的纽扣供给装置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纽扣供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移动单元形成为,使前述多个可动体相互同步而一起动作。并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顺利地且在短时间内进行使纽扣保持销的销间隔扩大/缩小时的动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纽扣供给装置,销移动机构可以使纽扣保持销的位置移动,以消除在纽扣保持销与穿线孔之间形成的间隙,另外,销位置控制部可以控制纽扣保持销的位置及其移动定时,以分别在使纽扣保持台从纽扣放置位置向纽扣供给位置移动时,以及在纽扣供给位置由纽扣把持装置把持纽扣的送出时,消除在纽扣保持销与穿线孔之间形成的间隙。
因此,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纽扣供给装置,可以在移动时可靠且容易地防止纽扣从纽扣保持销脱落,并且,可以在送出时可靠且容易地防止发生纽扣的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涉及的纽扣供给装置的实施方式的钉扣缝纫机的要部的外观斜视图。
图2是图1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缝纫机供给装置附近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纽扣供给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纽扣保持台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表示将图4的盖部件取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右侧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纽扣供给装置的实施方式的要部结构的框图。
图8是说明图4的纽扣保持销的初始位置及移动位置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纽扣供给装置的实施方式中的纽扣的供给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首先根据图1至图3对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的钉扣缝纫机进行说明。
图1至图3表示具有本发明涉及的纽扣供给装置的实施方式的钉扣缝纫机。
本实施方式的钉扣缝纫机具有当前公知的基本结构,即,可以自动地供给纽扣,将纽扣缝制到作为缝制对象物的布料上,然后将与线迹相连的缝线切断。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钉扣缝纫机1具有:缝纫机主体2、纽扣供给装置3、纽扣输送装置4、以及缝纫机工作台5。
在这里,钉扣用缝纫机1,以图1下方所示的下侧为前侧FS,前侧FS成为在操作者执行缝制动作时,为了进行各种操作以及作业而面对的操作侧,图1上侧为与前侧FS相对而位于相反一侧的后侧BS。另外,下面以图1的右方为右侧RS、以图1的左方为左侧LS而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钉扣缝纫机1,在上表面大致平坦地形成的缝纫机工作台5的上表面,从左侧LS向右侧RS依次配置缝纫机主体2、纽扣供给装置3以及纽扣输送装置4。
前述缝纫机主体2用于将纽扣B缝制到未图示的作为缝制对象物的布料上,使用至少可以执行钉扣缝制的循环缝纫机等。该缝纫机主体2具有整体构成コ字状的一般的框架构造,具有:底座部7,其安装在缝纫机工作台5的上表面的规定位置;臂部8,其在底座部7的上方,与底座部7平行地延伸;以及连结机体部9,其将底座部7和臂部8在后侧SB连接。并且,在臂部8的自由端侧即前侧FS的与底座部7相对的下表面的期望位置,使其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地配置缝针N。该缝针N的基端部安装在未图示的针棒的下端,前端朝向底座部7而配置。另外,针棒可以利用针棒驱动机构(同样未图示)以规定行程在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前述针棒驱动机构可以自由旋转地配置在臂部8的内部,与由缝纫机电动机进行旋转驱动的缝纫机主轴(上轴)的旋转联动。
在前述缝纫机主体2上配置纽扣把持装置11。该纽扣把持装置11具有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左右一对纽扣夹紧臂12。并且,1对纽扣夹紧臂12形成为,可以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自由开闭、且可沿上下方向自由升降。
前述1对纽扣夹紧臂12构成为,至少在将纽扣B向设置于底座部7上方的纽扣供给装置P2供给时,在底座部7的上方,保持使1对纽扣夹紧臂12打开的打开状态(图1),如果将纽扣B供给至设置于底座部7的上方的纽扣供给位置P2,则通过使1对纽扣夹紧臂12进行闭合动作,而从径向外侧夹持纽扣B的周缘,将纽扣B在底座部7的上方保持为水平。
也就是说,1对纽扣夹紧臂12形成为,可以在纽扣供给位置P2保持·松开纽扣B。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1对纽扣夹紧臂12兼有作为布料压脚的功能,其在缝制时,以保持纽扣B的状态下降,从上方按压载置于底座部7上的布料。
在前述缝纫机主体2上设有进给装置及切线装置(同样未图示)等,前述进给装置用于输送布料,前述切线装置用于在纽扣缝制之后,利用进给装置使缝制了纽扣B后的布料移动,并以成为最佳剩余线长的方式切断与线迹相连的缝线。
对于前述缝纫机主体2及纽扣把持装置11的其他结构,因为与现有公知的结构相同,所以对于其详细的说明省略。
此外,作为缝纫机主体2,可以从现有公知的钉扣缝纫机1所使用的各种结构中选择使用。
前述纽扣供给装置3,用于通过将在图2所示的纽扣放置位置P1放置的纽扣B输送至纽扣供给位置P2,从而将纽扣B供给至纽扣把持装置1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其以与缝纫机主体2的侧方,具体地说是缝纫机主体2的右侧RS相邻的方式配置。该纽扣供给装置3具有纽扣保持台14(图3)和作为第一移动单元的纽扣载置部16,在该纽扣载置部16的上面安装前述纽扣保持台14,利用作为保持台致动器的移动用电动机15的驱动力,使纽扣保持台14移动,以使纽扣保持台14至少能够选择性地位于纽扣放置位置P1和纽扣供给装置P2这两个位置,前述纽扣放置位置P1是将纽扣B保持在纽扣保持台14上时的位置,前述纽扣供给装置P2是钉扣缝纫机1的纽扣把持装置11把持纽扣B的位置。并且,在纽扣保持台14上直立设置多个纽扣保持销17(图3),其插入纽扣B的穿线孔Ba(图2)中。此外,对于纽扣供给装置3的结构,后面详细说明。
在这里,所谓纽扣放置位置P1,是用于为下一次缝制做准备而将纽扣B预先放置在纽扣保持台14上的位置,其设定在远离在缝制过程中把持纽扣B的纽扣把持装置11的位置。另外,所谓纽扣供给位置P2,是为了将纽扣B缝制到布料上而由纽扣把持装置11的1对纽扣夹紧臂12把持纽扣B的位置,其设定在底座部7的上方,且在缝针N的针下方。
前述纽扣输送装置4用于将多个纽扣B一个一个地排列输送至纽扣放置位置P1,如图2所示,其在距离缝纫机主体2最远的图2的右侧RS配置纽扣供给部21。作为该纽扣供给部21,使用作为振动式自动部件排列供给装置的振动式零件供给器。并且,在纽扣供给部21的缝纫机主体侧设置纽扣B的送出口22。并且,在纽扣供给部21的左侧LS配置圆板状的第1旋转板24,其利用由脉冲电动机等构成的第1旋转板驱动电动机23的驱动力,每次90度地进行间歇旋转运动,在该第1旋转板24的下方配置固定配置的第1支撑板25。并且,在第1旋转板24的外周部形成4个切槽部24a。这4个切槽部24a等角度配置,以使在与第1旋转板24的中心位置距离相等的位置处相邻的2个切槽部24a的中心间距离相等。并且,其构成为,将从送出口22送出而落下的纽扣B,一个一个地嵌入形成在第1旋转板24上的切槽部24a内,并由第1支撑板25支撑该纽扣B的下表面,通过第1旋转板24的旋转,可以使嵌入切槽部24a内的纽扣B沿第1水平弧状路径26移动。
此外,也可以取代切槽部24a,使用在厚度方向贯通的纽扣插入孔。
在前述第1支撑板25的缝纫机主体侧的位置,设置第1排出口25a,其将在第1水平弧状路径26上移动的纽扣B向下方排出,沿第1水平弧状路径26在第1支撑板25上移动的纽扣B,在第1水平弧状路径26的途中,具体地说,是纽扣B从送出口22旋转180度而移动至缝纫机主体侧的时刻,从第1支撑板25的第1排出口25a向下方落下。
在前述第1支撑板25的左侧LS配置圆板状的第2旋转板27,其利用未图示的齿轮组或同步带等传递第1旋转板驱动电动机23的驱动力,与第1旋转板24联动而进行旋转运动,在该第2旋转板27的下方,如图3所示,配置固定配置的第2支撑板28。并且,在第2旋转板27的外周部附近,如图2所示,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的纽扣插入孔27a,其等角度配置,以使在与第2旋转板27的中心位置距离相等的位置处相邻的2个纽扣插入孔27a的中心间距离相等。并且,其构成为,将从第1排出口25a落下的纽扣B,一个一个地嵌入形成在与第1旋转板24联动而每次旋转45度地间歇运动的第2旋转板27上的纽扣插入孔27a内,并由第2支撑板28支撑纽扣B的下表面,同时,可以通过第2旋转板27的旋转,使嵌入纽扣插入孔27a内的纽扣B沿第2水平弧状路径29移动。
在前述第2支撑板28的缝纫机主体侧的位置设置第2排出口28a,其将在第2水平弧状路径29上移动的纽扣B向下方排出,沿第2水平弧状路径29而在第2支撑板28上方移动的纽扣B,在第2水平弧状路径29的途中,具体地说,在纽扣B从第1排出部25a旋转了180度而移动至缝纫机主体侧的时刻,从第2支撑板28的第2排出口28a向下方落下。该第2排出口28a的配置位置,成为纽扣供给装置3的纽扣放置位置P1。此外,第2旋转板27也可以利用与第1旋转板驱动电动机23分别配置的、与第1旋转板驱动电动机23相同的驱动电动机控制旋转。
在前述第2排出口28a的下方,如图3所示,配置可以开闭的1对开闭板31,其载置以从第2排出口28a落下的方式排出的纽扣B,在该开闭板31的上方(第2支撑板28的下方),配置可以相对于中心扩大/缩小的由3个爪构成的调心机构32。另外,在调心机构32的中心的上方(第2旋转板27的第2排出口28a的上方),配置作为附件的推压杆33。该推压杆33使其轴线方向朝向上下方向而配置,同时,其配置为可以利用图1所示的旋转用电动机34及升降用气缸35的驱动力而自由旋转及自由升降。
前述1对开闭板31平时为关闭状态,位于第2排出口28a的下方,从第2排出口28a落下的纽扣B落下至关闭状态的开闭板31上方,然后,利用调心机构32将纽扣B保持在开闭板31上方,同时使纽扣B的中心与开闭板31的开闭部的中心一致。由此,纽扣B的中心B1在纽扣放置位置P1处与多个纽扣保持销17的配置中心也一致,前述纽扣保持销17直立设置于在开闭板31的下方待机的纽扣保持台14上。此外,多个纽扣保持销17等角度配置,以使得在与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图8)距离相等的位置处相邻的2个纽扣保持销17的中心间距离相等,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形成为,与多个纽扣保持销17的配置中心一致。
如果前述纽扣B的中心与开闭板31的开闭部的中心一致,则开闭板31打开,通过旋转用电动机34及升降用气缸35的动作,使在第2排出口28a上方待机的推压杆33旋转并下降,推压杆33的下端面与纽扣B的上表面抵接,一边将纽扣B下压一边使其旋转。由此形成为,直立设置于在开闭板31的下方待机的纽扣保持台14上的多个纽扣保持销17,被插入纽扣B的穿线孔Ba中。
如果纽扣保持销17插入到前述纽扣B的穿线孔Ba中,则因为纽扣B与调心机构32的未图示的3个爪相比位于下方(纽扣B从3个爪向下方脱出),所以朝向中心而对纽扣B的外周缘预紧的3个爪闭合,纽扣保持销17插入到纽扣B的穿线孔Ba中,由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该情况,并根据该检测信号,进行开闭板31的关闭动作及推压杆33的上升动作。然后,纽扣B利用纽扣供给装置3从纽扣放置位置P1输送至纽扣供给装置P2,在纽扣供给装置P2处,由纽扣把持装置11的纽扣夹紧臂12保持。并且,如果纽扣B由纽扣夹紧臂12保持,则纽扣载置部16回到纽扣放置位置P1,然后利用缝纫机主体2的动作而执行将纽扣B缝制到布料上的缝制动作,即钉扣。
构成前述纽扣输送装置4的一部分的推压杆33、旋转用电动机34及升降用气缸35,在缝纫机工作台5的上表面,安装在配置于缝纫机主体2右侧RS的安装台36上。
此外,作为纽扣输送装置4可以从在现有公知的钉扣缝纫机1中使用的各种装置中选择使用。例如,可以使用未设有第1旋转板24及第1支撑板25的结构,以由形成在第2旋转板27上的纽扣插入孔27a接住从纽扣供给部21的送出口22落下的纽扣B。
下面,根据图1至图8,对本发明涉及的纽扣供给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以下例示将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3用于具有4个插线孔Ba的纽扣B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3,如图1所示,具有作为保持台致动器的由脉冲电动机等构成的移动用电动机15。该移动用电动机15,其输出轴15a的轴线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安装在构成纽扣输送装置4的一部分的安装台36的左侧面的前侧FS。另外,移动用电动机15的输出轴15a,其前端朝向缝纫机工作台5的上表面配置,在该输出轴15a的前端部,使其厚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地安装纽扣载置部16的基端部,该纽扣载置部16作为第一移动单元,其形成为俯视大致为平板的臂状。在该纽扣载置部16的上表面的自由端侧,如图3所示,安装直立设置纽扣保持销17的纽扣保持台14。并且,通过使移动用电动机15进行驱动,纽扣载置部16以移动用电动机15的输出轴15a为旋转中心,如图2的双箭头所示,可以在使纽扣保持台14从纽扣放置位置P1移动至纽扣供给位置P2的输送路径上,沿缝纫机工作台T的上表面,以大致90度的角度往复移动。
此外,作为保持台致动器,其使纽扣载置部16动作,以使纽扣保持台14至少能够选择性地位于纽扣放置位置P1和纽扣供给位置P2这2个位置,例如可以是气压驱动的旋转气缸,不特别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用电动机15。
另外,作为第一移动单元,其只要是可以利用保持台致动器的驱动力使纽扣保持台14移动,并使该纽扣保持台14至少能够选择性地位于保持纽扣B时的纽扣放置位置P1和纽扣把持装置11把持纽扣B的纽扣供给装置P2这两个位置即可,不特别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使纽扣保持台14的纽扣保持销17在从纽扣放置位置P1至纽扣供给装置P2输送路径上往复移动的结构。
例如,可以采用使纽扣载置部16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使纽扣放置位置P1与纽扣供给装置3右侧相对配置,而使纽扣载置部16平行移动的结构。作为这种使纽扣载置部16平行移动的结构,例如,可以列举使用平行4节连杆(平行曲柄)的结构(参照特开2003-205189号公报)。
此外,移动用电动机15也可以安装在单独设置的纽扣供给用支撑台上,而不是安装在构成纽扣输送装置4的一部分的安装台36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纽扣供给用支撑台安装在缝纫机主体2的侧面。即,可以构成为使纽扣供给装置3成为独立单元。
前述移动用电动机15与后述的控制单元41电气连接,可以根据从控制单元41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驱动及停止的定时、输出轴15a的旋转方向、驱动量等。
前述纽扣保持台14如图4至图6所示,具有:外壳主体42、盖部件43、以及作为多个可动体的4个可动板44,这些可动板可以自由移动地配置在外壳主体42和盖部件43之间。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各个可动板44,分别形成相同的形状。另外,纽扣保持台14配置为,在定位在纽扣放置位置P1的状态下,图4的下方成为前侧FS,图4的上方成为后侧BS、图4的右方成为右侧,图4的左方成为左侧。
前述外壳主体42由以平面四角形的平板状形成的底板部46、和从该底板部46的周缘向上方延伸的4个主体用侧板部47形成,其整体成为上部开口的有底四角筒状。另外,在外壳主体42的上表面,即各个主体用侧板部47的上表面的内周缘,以整体上形成平面正方形的框状的方式,沿周方向形成剖面为横长矩形的下凹槽48。并且,下凹槽48的形成在各个主体用侧板部47上的各个底面,成为可以自由滑动地从下方支撑4个可动板44的各个外侧下表面的下支撑面48a,下凹槽48的形成在各个主体用侧板部47上的图6的上下方向所示的内端面,成为可以从外侧可自由滑动地支撑4个可动板44的各个外侧端面的下半部的下支撑侧面48b。此外,作为外壳主体42,也可以单独形成底板部46和框状的主体用侧板部47,通过螺钉固定、焊接、粘接等而使其一体化。
前述盖部件43由以平面四角形的平板状形成的顶板部51、和从该顶板部51的周缘向下方延伸的4个盖用侧板部52构成,其整体形成为下部开口的有底四角筒形。另外,在顶板部51的中央部形成圆形的盖通孔53。该盖通孔53的直径大于纽扣B的外径而形成。此外,盖部件43的由4个盖用侧板部52形成的下表面形成为,其构成整体为平面正方形的框状,与由4个主体用侧板部47形成的外壳主体42的上表面(除了下凹槽48之外)相同。并且,顶板部51的下表面,成为可自由滑动地从上方支撑4个可动板44的各个外侧上表面的上支撑面51a,各个盖用侧板部52的内表面成为可自由滑动地从外侧支撑4个可动板44的各个外侧端面的上半部的上支撑侧面52a。另外,盖部件53利用未图示的安装螺钉安装在外壳主体42的上表面。此外,作为盖部件43,可以单独形成底板51和框状的盖用侧板部52,通过螺钉固定、焊接、粘接等使其一体化。
由前述下支撑面48a及上支撑面51a构成支撑面55,其从上下方向可自由移动地支撑本实施方式的各可动板44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由前述下支撑侧面48b及上支撑侧面52a构成支撑面55,其可自由移动地从外方支撑本实施方式的各可动板44的外侧端面。
前述4个可动板44形成彼此相同的形状,同时其形成为,整体构成平面正方形。另外,4个可动板44中,1个作为配置在图5下侧的前可动板44F,其余3个中的1个作为配置在图5右侧的右可动板44R,剩余2个中的1个作为配置在图5上侧的后可动板44B,最后1个为配置在图5左侧的左可动板44L。
在这里,对于4个可动板44的形状,以前可动板44F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前可动板44F具有可以自由滑动地由支撑侧面56支撑的外侧端面61。在该外侧端面61的右端,设置沿与外侧端面61正交的方向而朝向图5的上方延伸的右侧面62,在该右侧面62的上端,设置以45度倾斜角向图5的左斜上方延伸的右倾斜面63。该右倾斜面63的位于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侧的内端形成为,其延长线通过与纽扣B的中心B1一致的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的右方。
在前述外侧端面61的左端,沿与外侧端面61正交的方向,设置朝向图5的上方延伸的左侧面64,在该左侧面64的上端,以45度倾斜角设置朝向图5的右斜上方延伸的左倾斜面65。该左倾斜面65的位于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侧的内端形成为,其延长线通过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的下方。
在前述左倾斜面65的内端,形成沿与左倾斜面65正交的方向,即沿右倾斜面63延伸的销安装部66。该销安装部66的右侧面66R从右倾斜面63延伸出。另外,销安装部66的左侧面66L配置于在右斜上方侧越过第1假想线Ia的的位置,该第1假想线Ia经过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从左斜上方朝向右斜下方以45度倾斜角形成。此外,销安装部66的前端以圆弧状形成,同时,其配置在第2假想线Ib的前方,该第2假想线Ib穿过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从右斜上方朝向左斜下方以45度倾斜角形成。并且,在销安装部66的上表面直立设置插入纽扣B的穿线孔Ba中的纽扣保持销17。该纽扣保持销17配置在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的右侧RS。
因此,直立设置于前可动板44F上的纽扣保持销17配置为,可以在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的右侧RS,与前可动板44F一起沿图5所示的左右方向的横向移动,直立设置于后可动板44B上的纽扣保持销17配置为,可以在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的左侧LS,与后可动板44B一起沿图5的左右方向所示的横向移动。另外,直立设置于右可动板44R上的纽扣保持销17配置为,可以在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后侧的BS,与右可动板44R一起沿图5所示的上下方向所示的纵向移动,直立设置于左可动板44L上的纽扣保持销17配置为,可以在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的前侧FS,与左可动板44L一起沿图5的上下方向所示的纵向移动。
即,后可动板44B及前可动板44F形成为,沿横向而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左可动板44L及右可动板44R形成为,沿纵向而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各可动板44的右倾斜面63配置为,与在其右方相邻的可动板44的左倾斜面65相对,各可动板44的左倾斜面65配置为,与在其左方相邻的可动板44的右倾斜面63相对。
此外,为了使各可动板44顺利地移动,可以在各可动板44彼此相对的右倾斜面63和左倾斜面65相互之间、各可动板44的上表面和与其相对的上支撑面51a相互之间、各可动板44的下表面和与其相对的下支撑面48a相互之间、以及各可动板44的外侧端面61和与其相对的下支撑侧面48b及上支撑侧面52a相互之间中的任意一个相互之间,配置未图示的多个球体或氟类树脂等低摩擦系数的滑动部件。当然,也可以将各可动板44彼此相邻的滑动面、各可动板44与外壳主体42的滑动面、该各可动板44与盖部件43的滑动面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由未图示的低摩擦系数的滑动部件覆盖。
前述4个可动板44如图5所示,其配置为整体构成平面大致为正方形,在该状态下,各可动板44的厚度形成得稍微小于外壳主体42的支撑面55的间隔。另外,图5的左右方向所示的左可动板44L的外侧端面61、与右可动板44R的外侧端面61间的尺寸,形成得稍微小于图5的在左右方向相对的2个支撑侧面56相互间的间隔,图5的上下方向所示的前可动板44F的外侧端面61与后可动板44B的外侧端面61间的尺寸,形成得稍微小于图5的上下方向所示的2个支撑侧面56相互间的间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各可动板44配置为,可以沿下凹槽48的延伸方向自由移动。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外壳主体42的下凹槽48的深度形成得稍微深于可动板44的厚度,在盖部件上43不形成盖用侧板部53,而仅由顶板部51使盖部件43形成为平坦的板状。
前述纽扣保持销17的位置配置在对应于纽扣B的种类而预先设定的位置。另外,纽扣保持销17的尺寸,与现有技术相同,小于穿线孔Ba的尺寸而形成。
例如,在纽扣B的穿线孔Ba的尺寸(内径)为1.8mm的情况下,纽扣保持销17的尺寸(外径)为1.0mm左右。
此外,各可动板44的销安装部66只要形成为在各可动板44移动时相互不干涉即可。例如,可以使销安装部66的前端和与其相对的相邻位置的可动板44的销安装部66的左侧面66L的间隔,大于各可动板44的最大移动量。
另外,在纽扣B的穿线孔Ba的尺寸较大等情况下,可以在形成于1个可动板44上的销安装部66上,形成使多个纽扣保持销17直立设置的销集合体,并将该销集合体插入1个穿线孔Ba中。
此外,可以在纽扣保持销17上,配置以圆环状等形成的垫片而构成,该垫片用于使纽扣B的与可动板44相对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与盖部件43的上表面相比位于上方。由此,当在纽扣供给位置P2处由纽扣把持装置11把持纽扣B时,可以可靠地防止纽扣把持装置11与纽扣保持台14干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使纽扣保持销17插入纽扣B的穿线孔Ba中,则纽扣B的下表面在盖通孔53的内部,载置于各可动板44的向外部露出的部分上。
当然,可以使盖通孔53的尺寸(内径)小于纽扣B的尺寸(外径),由盖部件43的上表面从下方支撑纽扣B的下表面。即,可以将纽扣B载置在盖部件43的上表面,即纽扣保持台14的上表面上。但是,重要的是,盖通孔53的内表面必须配置在与可动板44一起移动的纽扣保持销17的移动范围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载置纽扣B的部分形成向上方凸出的圆环状,则在纽扣供给位置P2由纽扣把持装置11把持纽扣B时,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纽扣把持装置11与纽扣保持台14干涉。
另外,4个可动板44中的除了前可动板44F之外,对于右可动板44R、后可动板44B及左可动板44L,在图5中仅对要部详细地标注标号。
此外,通过将纽扣保持销17直立设置于4个可动板44中彼此相对的2个可动板44、例如后可动板44B及前可动板44F、或左可动板44L及右可动板44R上,可以用于具有2个穿线孔Ba的纽扣B。
如图4至图6所示,在右可动板44R的下表面配置作为第二移动单元的滚珠丝杠71。该滚珠丝杠71具有:托架72,其安装在右可动板44R的下表面上;螺母73,其安装在该托架72上;以及螺杆轴74,其与该螺母73螺合,螺杆轴74的轴线方向沿右可动板44R的移动方向,即图5的上下方向所示的纵向配置。
前述螺杆轴74的图5下侧所示的一端,经由接头75与作为可动体致动器的由伺服电动机或脉冲电动机等构成的可动板用电动机76的输出轴76a连接。该可动板用电动机76,安装在外壳主体42的图5下方所示的主体用侧板部47的外侧面的右侧RS,其输出轴76a配置为,插入到图5下方所示的轴用插孔77中,在外壳主体42的内部,与螺杆轴74的一端相对,前述轴用插孔77形成为,在厚度方向贯穿主体用侧板部47。该可动板用电动机76与后述的控制单元41电气连接,根据从控制单元41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驱动及停止的定时、输出轴76a的旋转方向、驱动量等。并且,通过使可动板用电动机76进行驱动,4个可动板44形成为彼此同步地一起动作,即,沿下凹槽48的延伸方向而直线移动。当然,各可动板44各自的移动量相同。
例如,如果使右可动板44R向前侧FS移动,则各个前可动板44F、左可动板44L及后可动板44B,与右可动板44R向前侧FS的移动联动,前可动板44F、左可动板44L、后可动板44B分别向左侧LS、后侧BS、右侧RS移动。另外,如果使右可动板44R向后侧BS移动,则前可动板44F、左可动板44L及后可动板44B分别向与使右可动板44R向前侧FS移动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其结果,不会改变分别设置在各可动板44上的纽扣保持销17相对于与纽扣B的中心B1一致的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的角度位置,即,各纽扣保持销17不会以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为中心旋转,而是形成为,可以使直立设置于4个可动板44中的相邻位置的2个可动板44上的2个纽扣保持销17相互间的销间隔G(以下简称为销间隔G)扩大/缩小,具体地说,可以沿与纽扣保持销17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扩大/缩小。
即,直立设置于配置在图5的上下方向的前可动板44F及后可动板44B上的各个纽扣保持销17,可以以沿前可动板44F及后可动板44B的移动方向相互接触/分离的方式,沿图5的左右方向所示的横向移动,直立设置于配置在图5的左右方向的左可动板44L及右可动板44R上的各个纽扣保持销17,可以以沿左可动板44L及右可动板44R的移动方向相互接触/分离的方式,沿图5的上下方向所示的纵向移动。
此外,在为了用于具有2个穿线孔Ba的纽扣B,使纽扣保持销17设置在4个可动板44中的彼此相对的2个可动板44上的情况下的销间隔G,成为直立设置在4个可动板44中的相对位置的2个,即,使直立设置有纽扣保持销17的彼此相对的2个可动板44上的2个纽扣保持销17相互间的间隔。
作为前述第二移动单元,不限于滚珠丝杠71,只要是可以将可动体致动器的驱动力变换为直线运动并传递至可动体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列举下述结构:在可动板44的下表面安装安装支柱,将该安装支柱安装在同步带的一部分上,利用可动体致动器旋转驱动搭挂该同步带上的1对同步带用滑轮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在可动板44的下表面配置齿条,利用可动体致动器旋转驱动与该齿条啮合的齿轮。
此外,也可以采用将滚珠丝杠71配置在多个例如左可动板44L的下表面的结构。
另外,可以形成为由未图示的轴承支撑螺杆轴74的两端部。在这种情况下,轴承可以安装在右可动板44R的下表面,也可以安装在底板部46的内表面。
此外,作为滚珠丝杠71,可以使用使螺杆轴74与可动板用电动机76的输出轴76a一体形成的结构。
由前述可动体44、作为第二移动单元的滚珠丝杠71、作为可动体致动器的可动板用电动机76,以使本实施方式中的配置在纽扣保持台14上的多个纽扣保持销17中的相邻位置的2个纽扣保持销17相互间的销间隔G扩大/缩小的方式,构成使纽扣保持销17的位置移动的销移动机构80。
前述控制单元41用于进行纽扣供给控制装置3的各部分的动作控制,如图7所示,其与微型计算机同样地,至少具有:作为运算部起作用的CPU 91(也可以是MPU);作为存储部起作用的存储器92,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未图示的系统·控制器等。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41至少与移动用电动机15及可动板用电动机76电气连接,根据从控制单元41、具体地说从CPU 91发送的控制指令,至少进行移动用电动机15及可动板用电动机76的动作控制。
此外,移动用电动机15及可动板用电动机76等外部设备,经由I/O端口而与控制单元41、具体地说是CPU 91电气连接。
当然,移动用电动机15及可动板用电动机76,经由未图示的驱动电路(驱动器)与CPU 91电气连接。
前述CPU 91,如现有公知所示,具有:运算部,其由ALU和累加器等构成;控制部,其由命令寄存器、命令解码器和控制信号发送电路等构成;以及寄存部,其由程序·计数器、栈指针和通用寄存器(内部寄存器)等构成,对于其详细的说明省略。
前述存储器92至少具有分别为适当容量的ROM 93及RAM 94。
在前述ROM 93中至少存储进行初始设定动作的程序及其数据、或用于进行纽扣供给装置3的动作控制的程序及其数据。
此外,在需要改写数据并保存的情况下,使用可以进行数据的擦写的EEPROM、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此外,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是可自由拆卸的存储卡或闪存。
前述RAM 94作为至少存储CPU 91所使用的运算数据及中间数据等的工作区域使用,当CPU 91进行处理动作时,其从ROM 93读入并存储需要的程序和数据。
在前述ROM 93中,为了进行纽扣供给装置3的动作控制,至少设置纽扣移动部95和销位置控制部96。
在前述纽扣移动部95中,存储使纽扣保持台14在纽扣放置位置P1和纽扣供给位置P2之间往复移动的程序及数据。这些程序及数据因为与现有技术相同,所以对于其详细的说明省略。
在前述销位置控制部96中存储用于控制销移动机构80使纽扣保持销17处于的位置及其移动定时的程序及数据。
作为这种程序及数据,至少可以列举具有如下功能的程序和数据,即,在纽扣放置位置P1处进行将纽扣B保持在纽扣保持台14上的放置时,使作为可动体致动器的可动体用电动机76进行驱动,以使纽扣保持销17保持后述的初始位置PM0,在纽扣放置位置P1处将纽扣B保持在纽扣保持台14上之后,在进行纽扣保持台14从纽扣放置位置P1移动至纽扣供给位置P2的移动时,及进行在纽扣供给位置P2由纽扣把持装置11把持纽扣B的送出时,使可动板用电动机76进行驱动,以使纽扣保持销17保持后述的移动位置PM。
在这里,所谓初始位置PM0,如图8的实线所示,是纽扣保持销17位于穿线孔Ba的中心B2的状态,即,理论上是直立设置在各可动板44上的各纽扣保持销17各自的中心C2与各纽扣保持销17插入的穿线孔Ba的中心B2一致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如图7所示,在纽扣保持销17与穿线孔Ba之间形成纽扣B可以活动的间隙(间隙)S。该间隙是从穿线孔Ba的半径R中减去纽扣保持销17的半径r之后的值(S=R-r)。
例如,在穿线孔Ba的直径为1.8mm、纽扣保持销17的直径为1.0mm的情况下,间隙S为0.4mm(S=R-r=0.9-0.5=0.4)。
另外,所谓移动位置PM,是插入穿线孔Ba中的纽扣保持销17与穿线孔Ba的内壁抵接,而将纽扣B保持为不可移动状态的位置。
此外,移动位置PM并不是1个,其有最大移动位置PM1和最小移动位置PM2这2种位置,前述最大移动位置PM1是相对于图8的实线所示的各纽扣保持销17的初始位置PM0,使纽扣保持销17与可动板44一起向扩大方向(与纽扣B的中心B1远离的方向)移动,形成使销间隔G最大的最大销间隔Gmax,使插入穿线孔Ba中的纽扣保持销17的相对于纽扣B的中心B1位于径向外侧的外表面与穿线孔Ba的内壁抵接,其在图8中由从左上向右下的斜线区域表示,前述最小移动位置PM2是使纽扣保持销17与可动板44一起向缩小方向(与纽扣B的中心B1接近的方向)移动,形成销间隔G最小的最小销间隔Gmin,使插入穿线孔Ba中的纽扣保持销17的相对于纽扣B的中心B1位于径向内侧的外表面与穿线孔Ba的内壁抵接,其在图8中由从右上向左下的斜线区域表示。
在前述存储器92中存储操作系统、移动用电动机15及可动板用电动机76的各自的设备驱动器等。
此外,在钉扣缝纫机1中,通常采用使用于对钉扣缝纫机1进行整体动作控制的控制单元同时具有纽扣供给装置3的动作控制功能的结构。
因此,在ROM 93中,至少存储有用于将纽扣B缝制到布料上的缝制数据,以及用于进行缝纫机主体2及纽扣供给装置4的各部分的动作控制的程序及数据。
另外,在控制单元41中,除了移动用电动机15及可动板用电动机76之外,还电气连接下述部分:缝纫机电动机;第1旋转板驱动电动机23;旋转用电动机34;升降用气缸35;操作面板63;显示装置,其显示各种信息;作为缝制开始开关的启动踏板;电源开关等各种操作开关;以及各种传感器等,其用于进行各种动作检测和位置检测等。
当然,也可以构成为,使进行纽扣供给装置3的各部分的动作控制的功能,与进行钉扣缝纫机1的整体动作控制的控制单元独立而单独设置。
例如,在使纽扣供给装置3为独立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单独设置进行纽扣供给装置3的动作控制的控制单元。
由此,纽扣供给装置3的控制单元41,可以借助进行钉扣缝纫机1的整体动作控制的控制单元的功能的一部分实现,也可以由独立的控制单元实现。
此外,作为纽扣保持台14,可以使用与纽扣B的穿线孔Ba的个数相对应的专用结构。例如,可以列举下述结构:在穿线孔Ba的个数为2个的情况下,设置2个纽扣保持销17,使2个纽扣保持销17移动,从而使它们沿与纽扣保持销17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接触/分离。
下面,对于由前述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此外,调心机构32及推压杆33等纽扣输送装置4的动作控制,及包含纽扣把持装置11在内的缝纫机主体2的动作控制,因为与现有技术相同,所以其详细的说明省略,仅对于与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3相关的动作简单地进行说明。
图9是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纽扣供给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的流程。
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3的纽扣供给动作,在将纽扣保持台14定位在纽扣放置位置P1(在开闭板31的下方待机的状态),同时,将纽扣保持销17定位在初始位置PM0的状态下开始。
此外,这种状态通过使钉扣缝纫机1接入电源时的初始设定动作(初始化动作)执行。
并且,如果纽扣供给动作开始,则如图9所示,在步骤ST1中,如前所述,通过使推压杆33旋转并下降,在纽扣放置位置P1,使直立设于在开闭板31的下方待机的纽扣保持台14上的多个纽扣保持销17插入到纽扣B的穿线孔Ba中,执行纽扣放置。
这时,纽扣保持销17因为被保持在初始位置PM0,所以在纽扣保持销17和穿线孔Ba之间形成间隙S,可以容易且可靠地使纽扣保持销17插入纽扣B的穿线孔Ba。
然后,如果在纽扣保持台14上放置了纽扣B,则在之后的步骤S2中,使可动板用电动机76进行驱动,以使销间隔G增大,并进入之后的步骤ST3。
具体地说,使可动板用电动机76向正旋转方向或反旋转方向进行驱动。通过该可动板用电动机76的驱动,滚珠丝杠71的螺杆轴74向正旋转方向或反旋转方向旋转驱动。通过该螺杆轴74的旋转,与螺杆轴74螺合的螺母73与右可动板44R一起,向图5的上方移动。
此时,与右可动板44R向图5上方的移动同步,前可动板44F向图5的右方移动,左可动板44L向图5的下方移动,后可动板44B向图5的左方移动。
即,4个可动板44相互同步地一起动作,直立设置于各可动板44上的各个纽扣保持销17,不改变相对于纽扣保持台14的中心C1即纽扣B的中心B1的角度位置,而以使分别在纵向及横向彼此相对的2个纽扣保持销17相互分离的方式,向扩大方向移动,使销间隔G增大。
此外,如前所述,例如如果使纽扣保持销17插入到纽扣B的穿线孔Ba中,则因为纽扣B位于与调心机构32的未图示的3个爪相比为下方的位置(纽扣B从3个爪向下脱出),所以可以通过由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将纽扣B的外周缘向中心预紧的3个爪闭合而纽扣保持销17插入纽扣B的穿线孔Ba中的情况,从而检测到纽扣B已被放置在纽扣保持台14上。
然后,在步骤ST3中判断可动板44向扩大方向的移动是否停止。
即,各可动板44进行移动,直至达到4个纽扣保持销17被其插入的穿线孔Ba的内壁约束而无法移动的移动极限。并且,如果纽扣保持销17到达向增大方向的移动极限即最大移动极限,则形成销间隔G最大的最大销间隔Gmax,纽扣保持销17与穿线孔Ba的内壁抵接,成为将纽扣B保持为不可移动状态的移动位置PM、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最大移动位置PM1,可动板用电动机76停止。
在这里,纽扣保持销17到达移动极限的情况,可以通过检测供给至可动板用电动机76的电流值的增加等变化,或由编码器检测螺杆轴74有无旋转而实现。
此外,作为移动位置PM,也可以使用最小移动位置PM2。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T2中,使可动板用电动机76进行驱动,以使销间隔G缩小。
在前述步骤ST3的判断为否(可动板44移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T2,继续进行可动板用电动机76的驱动,直至在步骤ST3的判断为是(可动板44停止)。
在前述步骤ST3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之后的步骤ST4,对移动用电动机15进行驱动,以使纽扣保持台14从纽扣放置位置P1移动至纽扣供给位置P2,然后进入之后的步骤ST5。
这时,在纽扣保持台14从纽扣放置位置P1向纽扣供给位置P2移动的过程中,因为纽扣保持销17被保持在最大移动位置PM1,所以可以消除在纽扣保持销17与穿线孔Ba之间纽扣B可以活动的间隙S,从而可靠且容易地防止发生纽扣B的状态变化而晃动,或纽扣B从纽扣保持销17脱落这种输送不良。
然后,在步骤ST5中,判断纽扣载置部16的移动是否停止,即,纽扣保持台14是否到达纽扣供给位置P2。
在这里,纽扣载置部16的移动停止,在移动用电动机15为脉冲电动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检测预先设定的驱动量(脉冲数)的驱动结束的情况而实现。当然,纽扣保持台14到达纽扣供给位置P2的情况,也可以通过使用接近开关或光传感器等传感器检测纽扣保持台14的位置而实现。
在前述步骤ST5的判断为否(纽扣载置部16移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T4,继续进行移动用电动机15的驱动,直至步骤ST5的判断为是(纽扣载置部16停止)。
在前述步骤ST5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之后的步骤ST6,在驱动纽扣把持装置11而使纽扣B由纽扣把持装置11把持(纽扣夹紧)后的定时,使可动板用电动机76进行驱动,以使纽扣保持销17的位置恢复到初始位置PM0,并进入之后的步骤ST7。
这时,在纽扣保持台14到达纽扣供给位置P2直至在纽扣供给位置P2由纽扣把持装置11把持纽扣B之前,因为纽扣保持销17被保持在最大移动位置PM1,所以可以消除在纽扣保持销17与穿线孔Ba之间纽扣B可以活动的间隙S,在进行纽扣供给位置P2由纽扣把持装置11保持纽扣B的送出时,可以可靠且容易地防止纽扣B旋转与间隙S相应的量,而发生穿线孔Ba的位置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偏移,即,纽扣B的位置偏移。
此外,纽扣B由纽扣把持装置11把持,可以通过由传感器检测纽扣夹紧臂12的开闭动作而实现。
另外,纽扣保持销17的位置恢复到初始位置PM0,在可动板用电动机76为脉冲电动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检测与从初始位置PM0移动到移动位置PM移动时的驱动量(脉冲数)相同的驱动量(驱动方向为相反方向)的驱动结束而实现,也可以通过由接近开关或光传感器等传感器检测可动板44的位置而实现。
然后,在步骤ST7中,使移动用电动机15向与步骤ST04相反的方向进行驱动,以使纽扣保持台14从纽扣供给位置P2移动至纽扣放置位置P1,并进入之后的步骤ST8。
然后,在步骤ST8中,判断纽扣载置部16的移动是否停止,即,纽扣保持台14是否到达纽扣放置位置P1。
在这里,纽扣载置部16的移动停止,在移动用电动机15为脉冲电动机的情况下,通过检测与从纽扣放置位置P1移动至纽扣供给位置P2时的驱动量(脉冲数)相同的驱动量(驱动方向为相反方向)的驱动结束的情况实现,也可以通过由接近开关或光传感器等传感器检测纽扣保持台14的位置而实现。
在前述步骤ST8的判断为否(纽扣载置部16移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T7,继续进行移动用电动机15的驱动,直至步骤ST8的判断为是(纽扣载置部16停止)。
在前述步骤ST8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将纽扣保持台14保持在纽扣放置位置P1,同时,使纽扣保持销17的位置保持在初始位置PM0,直至放置好下一个纽扣B,在该状态下待机并结束流程。
此外,纽扣供给装置3的动作控制,根据存储在纽扣移动部95及销位置控制部96中的程序及数据进行。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3,销移动机构80可以使纽扣保持销17的位置移动,以消除在纽扣保持销17与穿线孔Ba之间形成的间隙S,另外,销位置控制部96可以分别在进行使纽扣保持台17从纽扣放置位置P 1移动至纽扣供给位置P2的移动时,及进行在纽扣供给位置P2由纽扣把持装置11把持纽扣B的送出时,控制纽扣保持销17的位置及其移动定时,以消除在纽扣保持销17与穿线孔Ba之间形成的间隙S。
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3,可以在移动时,可靠且容易地防止纽扣B从纽扣保持销17脱落,而且,可以在送出时,可靠且容易防止发生纽扣保持销17的位置偏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3,销移动机构80具有:多个可动体44;作为第二移动单元的滚珠丝杠71;以及作为可动体致动器的可动板用电动机76,可动板用电动机76形成为,可以驱动滚珠丝杠71,以使纽扣保持销17至少能够选择性地位于初始位置PM0和移动位置PM这两个位置,销位置控制部96形成为,驱动可动板用电动机76,以至少在放置时将纽扣保持销17保持在初始位置PM0,在移动时及送出时将纽扣保持销17保持在移动位置PM,因此,可以可靠且容易地使纽扣保持销17的位置移动,以消除在纽扣保持销17与穿线孔Ba之间形成的间隙S,另外,可以分别在移动时及送出时,可靠且容易地控制纽扣保持销17的位置及其移动定时,以消除在纽扣保持销17与穿线孔Ba之间形成的间隙S,而且,可以在将纽扣B保持在纽扣保持台14上时,可靠且容易地在纽扣保持销17与穿线孔Ba之间形成间隙S。
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3,可以在移动时可靠且容易地防止纽扣B从纽扣保持销17脱落,而且,可以在送出时可靠且容易地防止发生纽扣B的位置偏移,此外,可以在放置时可靠且容易地使纽扣保持销17插入纽扣B的穿线孔Ba中。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3,因为其形成为,使作为第二移动单元的滚珠丝杠71与多个可动体44彼此同步地一起动作,所以可以顺利且在短时间内进行使纽扣保持销17的销间隔G扩大/缩小时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纽扣保持销17的动作为在初始位置PM0和移动位置PM的2个位置间的移动动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纽扣供给装置3,当在纽扣供给位置P2处由纽扣把持装置11把持纽扣B的送出时,因为纽扣B不会旋转与间隙相应的量,而不会发生穿线孔Ba的位置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偏移的纽扣位置偏移,所以可以在将纽扣B缝制到布料上的缝制时,可靠且容易地防止缝针N或缝线与穿线孔Ba干涉,发生断针或断线等缝制不良。由此,可以防止因操作者进行恢复的换针或穿线等恢复作业造成的生产性降低。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2)

1.一种纽扣供给装置,其具有:
纽扣保持台,其在上表面载置纽扣,同时,在上表面直立设置插入纽扣的穿线孔中的多个纽扣保持销,由前述多个纽扣保持销保持纽扣;
销移动机构,其具有配置在前述纽扣保持台上而在上表面直立设置至少一个前述纽扣保持销的多个可动体、使前述多个可动体移动以使销间隔扩大/缩小的第二移动单元、以及驱动前述第二移动单元的可动体致动器,该销移动机构使前述纽扣保持销的位置移动,以使前述多个纽扣保持销中相邻的两个纽扣保持销的前述销间隔扩大/缩小;
保持台致动器,其使前述纽扣保持台在下述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即,在缝纫机主体的侧方将纽扣供给至前述纽扣保持台的纽扣放置位置、和将纽扣供给至前述缝纫机主体的纽扣把持装置的纽扣供给位置;以及
控制单元,其在前述纽扣放置位置处将纽扣保持在前述纽扣保持台上之后,通过使前述保持台致动器驱动,使前述纽扣保持台移动至前述纽扣供给位置,
其特征在于,
设有销位置控制部,其控制由前述销移动机构使前述纽扣保持销移动的移动位置及其移动定时,
前述可动体致动器形成为可以驱动前述第二移动单元,以使前述纽扣保持销至少能够选择性地位于初始位置和移动位置这两个位置,前述初始位置是插入前述穿线孔中的前述纽扣保持销位于前述穿线孔的中心的位置,前述移动位置是插入前述穿线孔中的前述纽扣保持销与前述穿线孔的内壁抵接的位置,
前述销位置控制部至少进行下述动作,即,在进行在前述纽扣放置位置处将纽扣保持在前述纽扣保持台上的放置时,驱动前述可动体致动器以使前述纽扣保持销保持初始位置,在前述纽扣放置位置处将纽扣保持在前述纽扣保持台上之后,在进行前述纽扣保持台从前述纽扣放置位置移动至前述纽扣供给位置的移动时,以及进行在前述纽扣供给位置由前述纽扣把持装置把持纽扣的送出时,驱动前述可动体致动器,以使前述纽扣保持销分别保持移动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二移动单元形成为,使前述多个可动体彼此同步地一起动作。
CN2009101337100A 2008-04-01 2009-04-01 纽扣供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06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5002 2008-04-01
JP2008095002A JP2009247382A (ja) 2008-04-01 2008-04-01 ボタン供給装置
JP2008-095002 2008-04-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0637A true CN101550637A (zh) 2009-10-07
CN101550637B CN101550637B (zh) 2012-10-03

Family

ID=41155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371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0637B (zh) 2008-04-01 2009-04-01 纽扣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247382A (zh)
KR (1) KR101511936B1 (zh)
CN (1) CN101550637B (zh)
TW (1) TWI447278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7454A (zh) * 2011-05-18 2012-11-2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
CN103194863A (zh) * 2013-04-11 2013-07-10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自动送扣钉扣缝纫机
CN103361895A (zh) * 2013-07-30 2013-10-23 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自动取料送料缝纫机
CN103434821A (zh) * 2013-08-29 2013-12-11 昆山市周市斐煌服饰厂 一种用于钉扣机的送料装置
CN106012313A (zh) * 2016-07-30 2016-10-12 瑞安市奥雅服饰有限公司 接触式自动纽扣定位整理装置
CN106012314A (zh) * 2016-07-30 2016-10-12 瑞安市奥雅服饰有限公司 分离式自动纽扣定位缝纫装置
CN106555280A (zh) * 2016-11-14 2017-04-05 柳州市代代福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喂扣机
CN106555282A (zh) * 2016-11-14 2017-04-05 柳州市代代福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喂扣机
CN106555281A (zh) * 2016-11-14 2017-04-05 柳州市代代福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喂扣机
CN110067086A (zh) * 2019-04-17 2019-07-30 安吉万洲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服装生产的纽扣自动整理送料装置
CN110106638A (zh) * 2019-04-09 2019-08-09 安吉万洲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服装生产的纽扣自动输送设备
CN111575921A (zh) * 2020-05-16 2020-08-25 三门听净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钉扣机上的纽扣定位装置
CN113186660A (zh) * 2021-05-07 2021-07-30 上海鸠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暗针钉扣的全自动送扣控制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1102B (zh) * 2018-08-02 2024-01-30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有朴袖侧加工机构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7510A (ja) * 1985-04-02 1986-10-09 G C Dental Ind Corp 歯科用コンポジツトレジン組成物
US4690077A (en) 1986-06-06 1987-09-01 Morris Nirenberg Button delivery system for sewing machines
JPH0390187A (ja) * 1989-08-31 1991-04-16 Juki Corp ボタン供給装置
JPH0613766U (ja) * 1992-07-28 1994-02-22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のボタン供給装置
JPH09239169A (ja) * 1996-03-07 1997-09-16 Kazumi Akatsu 縫製用ボタン取付ミシンへのボタン自動供給装置
CN2379492Y (zh) * 1998-12-02 2000-05-24 日产精机有限公司 钉钮扣机的钮扣输送装置
JP2003205189A (ja) * 2002-01-10 2003-07-22 Juki Corp ボタン供給装置
JP4660268B2 (ja) * 2005-05-11 2011-03-30 Juki株式会社 ボタン搬送装置
JP4877627B2 (ja) * 2006-06-27 2012-02-15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7454A (zh) * 2011-05-18 2012-11-2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
CN103194863A (zh) * 2013-04-11 2013-07-10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自动送扣钉扣缝纫机
CN103194863B (zh) * 2013-04-11 2014-11-19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自动送扣钉扣缝纫机
CN103361895A (zh) * 2013-07-30 2013-10-23 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自动取料送料缝纫机
CN103361895B (zh) * 2013-07-30 2015-02-04 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自动取料送料缝纫机
CN103434821A (zh) * 2013-08-29 2013-12-11 昆山市周市斐煌服饰厂 一种用于钉扣机的送料装置
CN103434821B (zh) * 2013-08-29 2015-07-29 昆山市周市斐煌服饰厂 一种用于钉扣机的送料装置
CN106012314A (zh) * 2016-07-30 2016-10-12 瑞安市奥雅服饰有限公司 分离式自动纽扣定位缝纫装置
CN106012313A (zh) * 2016-07-30 2016-10-12 瑞安市奥雅服饰有限公司 接触式自动纽扣定位整理装置
CN106012314B (zh) * 2016-07-30 2019-04-26 嘉善县东方银河实业有限公司 分离式自动纽扣定位缝纫装置
CN106555280A (zh) * 2016-11-14 2017-04-05 柳州市代代福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喂扣机
CN106555282A (zh) * 2016-11-14 2017-04-05 柳州市代代福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喂扣机
CN106555281A (zh) * 2016-11-14 2017-04-05 柳州市代代福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喂扣机
CN110106638A (zh) * 2019-04-09 2019-08-09 安吉万洲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服装生产的纽扣自动输送设备
CN110106638B (zh) * 2019-04-09 2021-09-21 北京优美礼品有限公司 用于服装生产的纽扣自动输送设备
CN110067086A (zh) * 2019-04-17 2019-07-30 安吉万洲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服装生产的纽扣自动整理送料装置
CN110067086B (zh) * 2019-04-17 2021-06-04 江苏维娜时装有限公司 用于服装生产的纽扣自动整理送料装置
CN111575921A (zh) * 2020-05-16 2020-08-25 三门听净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钉扣机上的纽扣定位装置
CN113186660A (zh) * 2021-05-07 2021-07-30 上海鸠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暗针钉扣的全自动送扣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47382A (ja) 2009-10-29
CN101550637B (zh) 2012-10-03
KR101511936B1 (ko) 2015-04-14
KR20090105840A (ko) 2009-10-07
TW201006980A (en) 2010-02-16
TWI447278B (zh) 2014-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0637B (zh) 纽扣供给装置
CN102787452B (zh) 缝纫机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CN101713130B (zh) 缝纫机
CN1880534B (zh) 曲折缝缝纫机
CN102965853B (zh) 双针缝纫机
CN102638964A (zh) 多层型回转头、电路元件安装机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CN102108606B (zh) 缝制装置
CN103710905A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US10450683B2 (en) Sewing system
CN101713128B (zh) 缝纫机的布料压脚装置
CN1831231B (zh) 缝纫机
CN103451857A (zh) 缝纫机
CN103173943A (zh) 缝纫机
CN103173942A (zh) 缝纫机
CN101892563B (zh) 缝纫机
KR20120106508A (ko) 재봉기 및 그의 구동 제어방법
CN101440555A (zh) 缝纫机
CN101858017A (zh) 缝纫机
CN100591825C (zh) 缝纫机的上线夹持机构
CN101144231A (zh) 缝纫机
CN101550643A (zh) 缝纫机的折返缝制控制装置
CN101418497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JPH0214764Y2 (zh)
CN101387049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818417B (zh) 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