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1716B - 文件馈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文件馈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21716B CN101521716B CN2009101261506A CN200910126150A CN101521716B CN 101521716 B CN101521716 B CN 101521716B CN 2009101261506 A CN2009101261506 A CN 2009101261506A CN 200910126150 A CN200910126150 A CN 200910126150A CN 101521716 B CN101521716 B CN 1015217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e
- pressing member
- output panel
- feed
- discharg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6—Auxiliary devices for retaining articles in the pi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4—Transport tr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2—Path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618—Transporting curved sheets or curving sheets during transportation, e.g. for feeding to a drum-type scann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57—Compensating for different handling speeds of different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a plurality of sheets simultaneously, e.g. mechanical buffe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65H2301/33312—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forward reverse rollers pai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B65H2301/42124—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by introducing articles selectively from under or above the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1—Cam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2—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7—Bottom pivotable, e.g.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ransport direction, e.g. arranged at rear side of sheet sup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文件馈送装置,包含文件输入盘、文件输出盘、用作馈送通道的馈送机构、用作翻转通道的翻转机构、排出辊、排出机构、按压构件以及缩回机构,该排出机构通过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移动排出辊的辊隙位置和文件输出盘的上游端位置而在第一排出模式(用于依次排出每个文件且将它堆叠在已经排出到文件输出盘上的文件上)和第二排出模式(用于依次排出每个文件且使它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下滑动)之间切换其文件排出模式,该按压构件可在排出辊的下游侧上下枢轴转动,且该按压构件在第一排出模式中压下已经被排出的文件,该缩回机构通过在第二排出模式中使按压构件向上枢轴转动来缩回按压构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件馈送装置,用于将文件从文件输入盘经由文件扫描器的扫描位置馈送到文件输出盘。
背景技术
在文件馈送单元处于上部且文件排出单元处于下部的文件馈送装置中,存在一种已知的装置,在该已知装置中用于压下文件(已经排出到文件输出盘)的卷曲的压板被放置在文件馈送单元(处于上部)的基部,从而即使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在馈送方向上的前端或后端处卷曲时(例如,参见日本专利临时公布No.2002-211814(图1)),文件也能够按排出次序正常地叠放在文件输出盘上。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常规方法仅仅考虑到用于排出每个文件同时将其堆叠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上的构造。还存在一种已知的构造,该构造排出每个文件同时使其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下滑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已经被排出的文件(尤其,该文件的后端)被压下,每个文件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下的滑动变得困难且该文件馈送装置的文件排出性能劣化。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具有新的构造且能够阻止文件排出性能劣化的文件馈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馈送文件的文件馈送装置,包括在其上放置将被馈送的文件的文件输入盘、文件排出到其上的文件输出盘和馈送机构,该馈送机构被设置用作经过扫描位置连接文件输入盘和文件输出盘的馈送通道,且将每个文件从文件输入盘馈送到扫描位置并且将每个文件从扫描位置馈送到文件输出盘;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被设置用作连接到馈送通道并且在文件经过扫描位置之后朝向位于扫描位置上游侧的位置返回该文件且在馈送方向上互换该文件的前端和后端的翻转通道;将文件排出到文件输出盘的一对排出辊;通过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移动与馈送方向相关的该对排出辊的辊隙位置和文件输出盘的上游端位置而在用于依次排出每个文件且将其堆叠在已经排出到文件输出盘上的第一排出模式和用于依次排出每个文件且使其在已经排出到文件输出盘的文件下滑动的第二排出模式之间切换文件排出模式的排出机构;设置为可在该对排出辊关于馈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下枢轴转动的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在第一排出模式中从上方压下文件输出盘上的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以及通过在第二排出模式中使按压机构向上枢轴转动从而缩回按压构件的缩回机构。
在上述构造的文件馈送装置中,按压构件在第一排出模式中从上方下压文件输出盘上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且缩回机构在第二排出模式中通过使其向上地枢轴转动从而缩回按压构件。因此,排出的文件能够在第一排出模式中按排出次序(由于按压构件)不断地堆叠在文件输出盘上,且在第二排出模式中阻止按压构件妨碍每个文件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下平滑的滑动。
在能够在第一排出模式(依次将每个文件堆叠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上)和第二排出模式(使每个文件依次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下滑动)之间切换文件排出模式的传统的文件馈送装置中,前述的压板(常规方法)劣化了其中需要每个文件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下滑动的第二排出模式中的文件排出性能。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压板,由于在堆叠中存在卷曲的情况下排出的文件会滑动进入或滑动到已经被排出的文件的堆叠下方,第一排出模式(依次堆叠文件)中的文件排出性能被劣化。
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文件馈送装置,在第一排出模式中每个文件能够不断地被堆叠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上,且在第二排出模式中实现每个文件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下的平滑滑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文件馈送装置,该文件馈送装置具有新的构造且能够在第一排出模式和第二排出模式之间切换文件排出模式,而不会劣化文件排出性能。
较好地,文件输出盘包括托盘部和附接于托盘部且托盘部的在馈送方向上发上游侧可上下枢轴转动的活动板部。缩回机构通过在活动板部向上枢轴转动时使按压机构向上枢轴转动来缩回按压构件。
在上述构造的文件馈送装置中,一对排出辊的辊隙位置和文件输出盘的上游端位置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能够通过置于托盘部分的上游侧的活动板部分的垂直运动(枢轴转动)实现。因为按压构件通过与活动板部分的垂直运动关联的缩回机构上下地枢轴转动,在第一排出模式(其中活动板部分被放置在下方位置)中文件输出盘上的文件的堆叠的后端部分能够通过按压构件被可靠地下压,且在第二排出模式(其中活动板部分被放置在上方位置)中不断地从活动板部分的上表面分离(缩回)按压构件。
较好地,缩回机构包括缩回构件,当活动板部在第二排出模式中已经向上枢轴转动时从活动板部的上表面相对凸出,且当活动板部在第一排出模式中已经向下枢轴转动时下降到活动板部的上表面以下。缩回构件与按压构件接触且从而当活动板部为第二排出模式而向上枢轴转动时缩回按压构件。
在上述构造的文件馈送装置中,按压构件通过缩回机构的缩回(向上地枢轴转动)能够通过当活动板部分向上枢轴转动用于第二排出模式时与按压构件接触的缩回构件实现。缩回构件(在第二排出模式中从活动板部分的上表面相对凸出)在第一排出模式中相对下降到活动板部分的上表面以下,通过其每个文件能够被平稳地排出到文件输出盘而不会在第一排出模式中与缩回构件接触。
较好地,缩回构件放置在与馈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文件宽度的外侧。
在上述构造的文件馈送装置中,每个文件能够被平稳地排出到文件输出盘而不会与缩回构件接触,即使在缩回构件从活动板部分的上表面凸出的第二排出模式中。
较好地,该文件馈送装置进一步包含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基于通过选择单元做出的关于是否使用翻转机构的选择来控制缩回机构。当通过选择单元选择使用翻转机构时,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缩回机构将按压构件设定为按压构件能够从上方压下文件输出盘上的、已经被排出的文件的状态。
在上述构造的文件馈送装置中,当通过选择单元选择使用翻转机构(例如用于在双面扫描中的第一排出模式)时,按压构件通过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缩回机构被设定为上述状态(其中按压构件能够从上方下压已经被排出的文件),当翻转机构被使用时通过其在文件输出盘上的文件的堆叠能够通过按压构件被可靠地下压。附带地,如果堆叠在文件输出盘上的文件没有通过按压构件被下压,由于文件通过空气层被堆叠,文件堆叠的高度被增加,文件在翻转机构的反向期间能够与堆叠在文件输出盘上的文件接触或滑动进入堆叠在文件输出盘上的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文件在反向操作期间能够被弯曲或折叠(由于对其增加的负载)且最终卡在辊之间。进一步,当没有通过按压构件下压的文件堆叠在其后端具有卷曲时,该后端在反向操作期间会接触文件,这样文件会被弯曲,折叠和卡住。在上述构造的文件馈送装置中,这样的问题被阻止且反向操作被平稳地且很好地进行(其中当反向操作被进行时按压构件下压文件堆叠,,也就是说,当翻转机构被使用时)。
通过结合附图作出的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文件馈送装置的整体构造的剖视图。
图2是显示文件馈送装置的文件馈送单元的整体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显示文件馈送单元用于单面扫描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4是显示文件馈送单元用于双面扫描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5是显示文件馈送单元用于双面扫描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6是显示文件馈送单元用于双面扫描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7是显示沿着图2中的箭头X方向看时文件馈送装置的排出机构的活动板(flap)部和凸轮的示意图。
图8是显示文件馈送装置的按压构件和缩回构件的透视图。
图9是用于解释文件馈送装置的按压构件和文件输出盘的操作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解释按压构件和文件输出盘的操作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解释按压构件和文件输出盘的操作的局部剖视图。
图12A是显示处于第一排出模式的文件馈送装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B是显示处于第二排出模式的文件馈送装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文件馈送装置的整体构造>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文件馈送装置的整体构造的剖视图。图2是显示文件馈送装置的文件馈送单元的整体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文件馈送装置1主要包括文件输入盘10、文件输出盘20和文件馈送单元30。
文件输入盘10作为放置将被扫描的文件(即将被馈送的文件)的部分,位于图1中的文件馈送装置1的右下部。
文件输出盘20作为堆叠被扫描后的文件(即被从文件馈送单元30排出之后)的部分,位于文件输入盘10的上方。稍后将说明文件输出盘20的详细构造。
图1中,文件馈送单元30作为将文件从文件输入盘10馈送到文件输出盘20的单元,位于文件输入盘10和文件输出盘20左侧。文件馈送单元30的外框架包括机体框架30A和盖子30B,在图1中,盖子30B可绕着左下部内的轴线相对于机体框架30A旋转。用于馈送文件的馈送通道31和翻转通道32主要地通过主体框架30A和盖子30B形成。在该文件馈送单元30中,馈送通道31装备有馈送机构(稍后解释说明)和排出机构的一部分(稍后解释说明),而翻转通道32装备有翻转机构(稍后解释说明)。
在下文中,文件通过馈送通道31(在图1用箭头表示)从文件输入盘10馈送到文件输出盘20的行进方向称为“馈送方向”。表述“上游侧”和“下游侧”在下文中的意思分别为“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和“馈送方向的下游侧”。
<馈送通道和翻转通道的构造>
如图2所示,馈送通道31(大体上形成为U形)为经由扫描位置R而连接文件输入盘10和文件输出盘20的通道。馈送通道31由入口通道33、下馈送通道34、弯曲通道35和上馈送通道36组成。
入口通道33从文件输入盘10的装载表面10A大致上沿着水平方向朝向下游侧连续地延伸。在入口通道33中,引导面由机体框架30A形成。
下馈送通道34包括从入口通道33的下游端朝向图2中的左下方延伸的倾斜部分34A和大体上沿着水平方向从倾斜部分34A的下游端朝向下游延伸的水平部分34B。在下馈送通道34中,倾斜部分34A的下引导面由机体框架30A形成,而倾斜部分34A的上引导面和水平部分34B由文件导向装置37形成。水平部分34B的底部开放(作为扫描位置R)以便为了扫描而暴露文件。
文件导向装置37主要包括与下馈送通道34的倾斜部分34A和水平部分34B的水平部分相对应的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文件导向装置37的水平部分压制正在扫描位置R曝光的文件。顺便提及,在文件馈送装置1和复印机、MFP(多功能外部设备)等等一起使用(安装于其上)的情况下,公知类型的文件扫描器(未显示)的压板玻璃G设置在文件导向装置37的水平部分的下方。在被夹在文件导向装置37和压板玻璃G之间的同时通过水平部分34B馈送到扫描位置R的文件被放置在压板玻璃G之下的未显示的文件扫描单元(例如图像传感器)扫描。
从下馈送通道34的下游端(水平部分34B)开始成弧状向上延伸的弯曲通道35将馈送方向改变大约180度(图2中向左变为向右)。在弯曲通道35中,由机体框架30A和盖子30B形成引导面。尽管没有图示,弯曲通道35的一部分也能够通过旋转和打开盖子30B而露出,由此可以移除卡在馈送通道31中的文件。
顺便提及,引导面35A从压板玻璃G下游端的上缘下方的位置朝向第二馈送辊47和夹持辊48(稍后说明)的辊隙位置倾斜,在弯曲通道35的上游端、弯曲通道35的底部形成引导面35A,由此在压板玻璃G上馈送的文件在没有阻绊的情况下被平稳地馈送到弯曲通道35。
上馈送通道36从弯曲通道35的下游端朝向文件输出盘20延伸。在该上馈送通道36中,上引导表面由主体框架30A形成,且下引导表面由主体框架30A和稍后将要说明的第一引导构件61形成。上馈送通道36的下游端作为文件输出口38。
翻转通道32从文件输出口38朝向图2中的左下方延伸,以连接到下馈送通道34(倾斜部分34A)的上游端。在翻转通道32中,引导表面由主体框架30A、第一引导构件61(稍后说明)和第二引导构件62(稍后说明)形成。
<馈送机构的构造>
馈送通道31装备有馈送机构,该馈送机构将文件从文件输入盘10馈送到扫描位置R,并馈送到文件输出盘20。在本实施例中,馈送机构主要由入口辊41、入口垫42、分离辊43、分离垫44、第一馈送辊45、第二馈送辊47、反向辊(switchback roller)50和夹持辊46、48、49和51组成。
用于将放置在文件输入盘10上的文件朝向分离辊43牵引的入口辊41位于靠近入口通道33中点的位置处,并从入口通道33的底部露出其顶部。入口辊41由从未显示的马达传递来的驱动力驱动并旋转。
入口垫42用于将文件压在入口辊41上以使入口辊41稳定地牵引文件的入口垫42位于从上方面对入口辊41的位置处。入口垫42能够上下枢轴转动,并不断地朝向入口辊41偏置。
用于逐个地发送出文件的分离辊43位于入口通道33的下游端,并从入口通道33的底部露出其顶部。分离辊43由从未显示的马达传递来的驱动力驱动并旋转。
分离垫44用于将文件压在分离辊43上以使分离辊43可靠地分离并发送出文件,分离垫44位于从上方面对分离辊43的位置。分离垫44能够上下枢轴转动,并不断地朝向分离辊43偏置。
第一馈送辊45用于在馈送通道3 1的内部馈送文件,第一馈送辊45定位成在靠近倾斜部分34A中点的位置处从下馈送通道34(倾斜部分34A)的顶部露出其底部,而在靠近上馈送通道36中点的位置处从上馈送通道36的底部露出其顶部。第一馈送辊45被从未显示的马达传递来的驱动力驱动并旋转。
夹持辊46位于靠近倾斜部分34A中点的位置处,其顶部(从倾斜部分34A的底部露出)接触第一馈送辊45。
第二馈送辊47用于从扫描位置R朝向文件输出盘20馈送文件,第二馈送辊47位于靠近弯曲通道35上游端的位置处,并从弯曲通道35的顶部的露出其底部。第二馈送辊47被从未显示的马达传递来的驱动力驱动并旋转。
夹持辊48位于靠近弯曲通道35上游端的位置处,其顶部(从弯曲通道35的底部露出)接触第二馈送辊47。
夹持辊49位于靠近上馈送通道36中点的位置处,其顶部(从上馈送通道36的顶部露出)接触第一馈送辊45。
反向辊50用于将文件排出到文件输出盘20,反向辊50位于文件输出口38。反向辊50被从未显示的马达传递来的驱动力驱动并旋转。顺便提及,反向辊50形成翻转机构(稍后说明)和排出机构(稍后说明)的一部分。
夹持辊51位于文件输出口38处以从上方接触反向辊50。在夹持辊51的轴向上的两端处,多个凸起51A形成在夹持辊51的外周,用于通过在馈送方向上与文件的后端接触而推出文件(要被排出的文件)。
由于夹持辊46、48、49和51分别由未显示的偏置构件朝向对应的辊45、47、45和50偏置,文件能够被压在辊45、47和50上,由此文件能够被可靠地馈送。
<翻转机构的构造>
翻转通道32装备有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使得文件从文件输出口38返回到扫描位置R上游侧的位置(具体地,到下馈送通道34(倾斜部分34A)上游侧的位置),同时在馈送方向上互换文件的前端和后端(和翻转该文件)。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主要由第一引导构件61、第二引导构件62、反向辊50和夹持辊52组成。
第一引导构件61位于靠近文件输出口38且在反向辊50上游侧的位置处,第一引导构件61能够绕着枢轴61A上下枢轴转动。当还没有执行文件翻转时,第一引导构件61保持向下(如图2中的实线表示)且由此朝向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的辊隙位置引导该文件。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引导构件61形成上馈送通道36的引导表面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当执行文件翻转时,第一引导构件61首先向上地枢轴转动(如图2中的点划线表示)以改变上馈送通道36的路径,从而朝向反向辊50和夹持辊52的辊隙位置引导该文件。在整个文档进入翻转通道32之后,第一引导构件61向下枢轴转动(如图2中的实线表示),以形成翻转通道32的引导表面的一部分。
第二引导构件62位于翻转通道32和馈送通道31(下馈送通道34)的交叉部,且能够绕着枢轴62A上下枢轴转动。当执行文件翻转时,第二引导构件62向下枢轴转动(如图2中的点划线表示)且从而将翻转通道32连接到下馈送通道34。在这种状态下,第二引导构件62形成翻转通道32的引导表面的一部分。当没有执行文件翻转时,第二引导构件62保持向上(如图2中的实线表示),以将入口通道33连接到下馈送通道34。
反向辊50通过公知的控制方式控制,以使其旋转方向能够被改变。当执行文件翻转时,反向辊50被驱动且沿着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临时地朝向外侧馈送文件(夹在反向辊50和夹持辊52之间)。在文件被全部排出之前,反向辊50的旋转根据公知的控制方式被停止。然后,反向辊50被驱动且沿着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便拉动夹在反向辊50和夹持辊52之间的文件。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引导构件61如图2中实线表示的那样保持向下),被牵拉的文件沿着第一引导构件61的下表面被引导到翻转通道32。
夹持辊52位于文件输出口38的下部,以从下方接触反向辊50。与位于另一侧的夹持辊51类似地也被朝向反向辊50偏置的夹持辊52能够将文件压在反向辊50上,由此能够稳定地馈送文件。
<文件馈送单元的操作>
这里将说明上述文件馈送单元30的操作。图3是显示该文件馈送单元30用于单面扫描的操作的剖视图。图4-6是显示该文件馈送单元30用于双面扫描的操作的剖视图。顺便提及,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图4-6中没有显示按压构件70(稍后说明)。
(单面扫描)
在单面扫描中,如图3所示,第一引导构件61保持在下部位置处而第二引导构件62保持在上部位置处。放置在文件输入盘10上、以其扫描目标面P1朝下的文件M被入口辊41和入口垫42朝向分离辊43牵引,然后被分离辊43和分离垫44馈送到下馈送通道34。
下馈送通道34中的文件M被第一馈送辊45和夹持辊46馈送到扫描位置R,并且其扫描目标面P1朝下。在扫描位置R处,文件M的扫描目标面P1被公知的文件扫描器扫描。其后,文件M被辊47,48,45和49馈送通过弯曲通道35和上馈送通道36,然后由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通过文件输出口38排出。
在这种情况下(单面扫描),由于文件M以其扫描目标面P1朝上的状态被排出,已经被排出的文件(如果有的话)的扫描目标面P1也面朝上。因此,能够通过相继排出每个文件M且使其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下滑动而使排出的文件以正常次序排列。用于使每个文件M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下滑动的排出机构在稍后将要描述。
(双面扫描)
在双面扫描中,第一引导构件61和第二引导构件62首先保持在如图4所示的上部位置。置于文件输入盘10上、其正扫描目标面P1面朝下且其反扫描目标面P2面朝上的文件M被辊41和43及垫42和44馈送到下馈送通道34。
下馈送通道34中的文件M由第一馈送辊45和夹持辊46馈送到扫描位置R且其正扫描目标面P1面朝下,在该扫描位置R该文件M的正扫描目标面P1被扫描。其后,文件M被辊47,48,45和49馈送通过弯曲通道35和上馈送通道36,在第一引导构件61下方被引导,且由反向辊50和夹持辊52朝向外侧馈送。
通过在文件M由反向辊50和夹持辊52全部地排出之前停止反向辊50(通过公知的控制方式),文件M几乎不能保持在内部,而其后端夹在反向辊50和夹持辊52之间,如图5所示。然后,通过向下枢轴转动第一引导构件61和第二引导构件62,翻转通道32被形成且连接到下馈送通道34。在这种状态下,文件M的正扫描目标面P1和反扫描目标面P2分别地面朝上和面朝下。
如图6所示,通过使得反向辊50的旋转方向反向,文件M被反向辊50和夹持辊52拉进翻转通道32,且被馈送到下馈送通道34的上游部分(在扫描位置R的上游侧)。然后,文件M被第一馈送辊45和夹持辊46馈送到扫描位置R,且其反扫描目标面P2面朝下,在该扫描位置R,文件M的反扫描目标面P2被扫描。其后,文件M被辊47,48,45和49馈送通过弯曲通道35和上馈送通道36,然后由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通过文件输出口38排出。
在这种情况下(双面扫描),由于文件M在其反扫描目标面P2面朝上的状态下被排出,已经被排出的文件(如果有的话)的反扫描目标面P2也面朝上。因此,能够通过相继排出每个文件M而使排出的文件以正常次序排列,且使其堆叠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上。在文件输出盘20的上游端E位于上述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的辊隙位置之上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通过仅仅排出文件M就能够将文件M堆叠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上,这样排出的文件能够被以正常次序排列。
<排出机构周围的构造>
接下来将要描述排出机构(本实施例的特点)周围的构造。图7是显示沿着图2中的箭头X方向看时排出机构的活动板部和凸轮的示意图。图8是显示文件馈送装置1的按压构件和缩回构件的透视图。
在下面的说明中,与图2中的片状物正交的方向,也就是说,文件的宽度方向(与馈送方向正交)将简称为“宽度方向”。
如图2所示,排出机构主要由文件输出盘20、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作为排出辊对的一个实例)和凸轮53(作为切换驱动机构的一个实例)组成。用于压下放置(堆叠)在文件输出盘20上的(一个或多个)文件M的后端部分的按压构件70被设置为在文件输出盘20的上游端之上。
文件输出盘20主要由托盘部21和位于托盘部21的上游侧的活动板部22组成。
托盘部21位于文件输入盘10之上,其关于宽度方向的两边缘被固定到侧板30C上。托盘部21的上表面作为堆叠表面21A,排出的文件堆叠于该堆叠表面21A上。在宽度方向上置于托盘部2 1两侧并与主体框架30A成一体的侧板30C是板状构件,该板状构件与主体框架30A和盖子30B一起形成文件馈送装置的外框架(壳体)的板状构件(参见图1,其中仅仅显示了一个侧板30C)。
活动板部22包括第一活动板23和第二活动板24。
第一活动板23附接于托盘部21以能够在其下游端绕枢轴23A上下枢轴转动。第一活动板23在其上游端具有轴支承部分23B。在第一活动板23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上部,接触部分23C(稍后将要说明的凸轮53(上推部分53C)分别与之接触)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凸出(参见图7)。进一步,L形缩回构件80(朝向上游侧突出然后向上弯曲)与轴支承部23B一体形成。
缩回构件80是用于在活动板部22绕枢轴23A向上枢轴转动时上推按压构件70的构件。具体地,缩回构件80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活动板23(文件M的宽度外侧)的两侧,如图8所示(其中仅仅显示了一侧的一个缩回构件80)。每个缩回构件80顶表面形成为其大致中央部(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朝向每个按压构件70突出最多的山形状。上游侧的顶表面的倾斜面形成为能够稳固地支撑置于其缩回位置(上部位置)的按压构件70。
按压构件70也在宽度方向上置于文件M的两侧(与一对缩回构件80对应)。按压构件70附接于文件馈送装置1的壳体(例如侧板30C),以在反向辊50的下游侧可上下枢轴转动。在每个按压构件70的远端形成有被推动部71(将被相应的缩回构件80向上推)和文件接触部72(位于被推动部71的枢轴侧且通过切除按压构件70的一部分而形成)。每个按压构件70的被推动部71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活动板部22的外侧,以能够在图2的状态下与缩回构件80接触。每个按压构件70的文件接触部72放置为在图2的状态下面对文件输出盘20的上表面。
第二活动板24位于第一活动板23的上游侧。第二活动板24附接于第一活动板23,以能够绕着枢轴24A枢轴转动,枢轴24A通过第一活动板23的轴支承部23B支承。具有在下游侧向下弯曲的弯曲部分25的第二活动板24整体形状象“L”。如图2所示,例如,在第一活动板23已经向下枢轴转动的状态下,第二活动板24通过与侧板30C的适当地接合而使其上表面保持在大致上水平的位置处。在这种状态下,活动板部22的上表面位于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的辊隙位置下方,由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排出的文件因此依次堆叠在文件输出盘20上。换句话说,在第一活动板23已经向下枢轴转动的状态下,文件在第一排出模式下被排出,用于在排出每个文件的同时相继将其堆叠在已经排出到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上。
另一方面,在第一活动板23已经向上枢轴转动的状态下(参见图11),第二活动板24相对于第一活动板23保持被向下枢轴转动(倾斜)(其上表面在上游方向下降)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第二活动板24的部分(未显示)和第一活动板23的部分(未显示)接触,第二活动板24的向下旋转(枢轴转动)被限制在规定位置。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活动板部22的上表面位于上述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的辊隙位置上方,每个由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排出的文件在已经排出到(堆叠在)文件输出盘20的文件下方滑动。换句话说,在第一活动板23已经向上枢轴转动的状态下,文件以第二排出模式被排出,用于使在排出每个文件的同时使其在已经排出到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下方滑动。
在第一排出模式中,由于第二活动板24相对于第一活动板23的向上枢轴转动(第二活动板24的上表面置于大致水平的位置),每个缩回构件80的大部分下降到第二活动板24的上表面之下,如图2所示。
在第二排出模式中,如图11所示,每个缩回构件80的大部分从第二活动板24的上表面向上相对凸出(由于第二活动板24相对于第一活动板23的向下枢轴转动),以便向上推动按压构件70。
为了排出文件,反向辊50被驱动且沿着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文件由此在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之间被馈送,且排出到文件输出盘20。
凸轮53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活动板23的两侧,如图7所示。每个凸轮53由轴部53A、联结部53B和上推部53C整体形成。附接于可旋转的侧板30C上的轴部53A被从未显示的电动机传递来的驱动力驱动和旋转。联结部53B用于联结轴部53A和上推部53C,且大致与侧板30C平行。上推部53C为在宽度方向上从联结部53B的远端向内延伸的大致圆柱部。
凸轮53在图2显示的控制单元90的控制下沿正常方向或反向旋转,活动板部22由此向下或向上枢轴转动,以便在第一排出模式和第二排出模式之间切换文件排出模式。凸轮53、活动板部22和缩回构件80起缩回机构的作用,以通过向上枢轴转动它们而缩回按压构件70。
控制单元90(包括CPU(中央处理器)、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是用于控制文件馈送装置1的所有操作的单元。文件馈送装置1装备有用于让用户选择单面扫描或双面扫描的选择单元91,例如按钮、触摸屏或能够检测每个文件是单面文件(单面印刷)或双面文件(双面印刷))的传感器。顺便提及,选择单元91可以设置在文件馈送装置1上或者设置在其中装配有文件馈送装置1的图像扫描装置(扫描仪、MFP、复印机等)上。控制单元90基于通过选择单元91做出的选择而通过控制前述的切换驱动机构和缩回机构(凸轮53等)来切换是否使用前述的翻转机构(第一引导构件61等)。具体地,当接收到来自用户的通过选择单元91做出的双面扫描指令时,控制单元90决定使用翻转机构(或在接收到单面扫描的指令时决定不使用翻转机构)。当控制单元90决定使用翻转机构时,控制单元90控制缩回机构以便使按压构件70从上方按压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M堆。换句话说,当接收到双面扫描指令时,控制单元90向下枢轴转动活动板部22并由此将文件排出模式切换到第一排出模式,在该第一排出模式下,能够通过按压构件70从上方按压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M。
<作用和效果>
下面将要描述如上构造的文件馈送装置1的作用和效果。图9-11是用于说明文件馈送装置1的按压构件70和文件输出盘20的操作的局部剖视图。图12A是显示处于第一排出模式的文件馈送装置1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B是显示处于第二排出模式的文件馈送装置1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第一排出模式中(如图9所示,活动板部22向下枢轴转动),每个按压构件70由于其自重倾斜地指向下,且其被推动部71与缩回构件80接触,这样按压构件70的文件接触部分72位于(在附近)第二活动板24上表面。因此,当文件M在经过扫描之后被排出到文件输出盘20时,如图12A所示,按压构件70(被从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之间排出的文件M的前端推动)向下游(向上)枢轴转动,且文件M继续沿着按压构件70和文件输出盘20的表面向下游移动。当整个文档M已经置于文件输出盘20上时,文件M的后端部分被按压构件70的文件接触部分72压下。因此,即使当文件M在其后端具有卷曲时,文件M的后端(由按压构件70压下)也能够始终如一地放置在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的辊隙位置下方,这样接下来排出的文件M2的前端被阻止到达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M下面。
当用户输入双面扫描指令时,文件排出模式被控制单元90设定为上述第一排出模式。在双面扫描中(参见图6),通过将文件排出模式设定为如上的第一排出模式,文件M被排出到文件输出盘20,且它们的正扫描目标面P1面朝下,它们的反扫描目标面P2面朝上。因此,通过排出接下来的文件M2(其正扫描目标面P3面朝下且其反扫描目标面P4面朝上),且将其堆叠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M上,文件M和M2能够以正常次序排列(它们的扫描目标面P1,P2,P3和P4从下正常排列)。
为了将文件排出模式从第一排出模式切换到第二排出模式,控制单元90沿着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凸轮53,这样第一活动板23向上枢轴转动且第二活动板24向下枢轴转动,如图10和11依次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缩回构件80(形成在第一活动板23的末端)逐渐地从第二活动板24的上表面相对凸出且上推按压构件70,这样按压构件70从活动板部22的上表面缩回。由于第二活动板24的向下枢轴转动,第二活动板24的弯曲部分25的顶被放置在第二活动板24的上游端24B上方,且上游端24B定位于大致上与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的辊隙位置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
因此,当文件M在经过扫描之后被排出到文件输出盘20时,如图12B所示,反向辊50和夹持辊51之间馈送的文件M被平稳地排出到文件输出盘20,而不会与按压构件70接触。接下来排出的文件M2被允许在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M下面平稳地滑动,因为已经被排出的文件M的后端部分没有被按压构件70压下。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支撑文件M的后端部分并进而将文件M的后端从第二活动板24升起的弯曲部分25的顶,文件M2在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M下的滑动变得更为方便。
当用户输入单面扫描指令时,文件排出模式由控制单元90设定为上述第二排出模式。通过在单面扫描(参见图3)中将文件排出模式设定为第二排出模式,文件M被排出到文件输出盘20且它们的扫描目标面P1面朝上。因此,通过排出接下来的文件M2(其扫描目标面P2面朝上)且使其在已经被排出的文件M下滑动,文件M和M2能够以正常次序排列(它们的扫描目标面P1和P2面朝上)。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按压构件70(用于在第一排出模式中压下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M的后端部分)被缩回机构(缩回构件80、活动板部22等)上推并进而从处于第二排出模式的活动板部22的上表面分离(缩回)。因此,在第一排出模式中文件M能够从底部始终如一地以正常次序堆叠(通过阻止文件M在纸堆下滑动/滑动进入纸堆),且极好地在第二排出模式中实现了每个文件M在纸堆下的滑动(通过阻止按压构件70产生妨碍滑动的阻力)。因此,文件排出模式能够在第一排出模式和第二排出模式之间切换,而不会劣化文件馈送装置的文件排出性能。
由于按压构件70与活动板部22的垂直运动相关联地上下枢轴转动,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M的堆叠的后端部分能够在第一排出模式中被按压构件70可靠压下,在第一排出模式中活动板部22位于下位置(lower position),且始终使按压构件70在第二排出模式中与活动板部22的上表面分离(缩回),在第二排出模式活动板部22位于上位置(upper position)。
由于在第一排出模式中缩回构件80下降到到第二活动板24的上表面下方,每个文件M能够被平稳地排出到文件输出盘20,而不会在第一排出模式中与缩回构件80接触。进一步,由于缩回构件80放置在文件宽度外侧,即使在缩回构件80从第二活动板24的上表面凸出的第二排出模式中,每个文件M也能够被平稳地排出而不会与缩回构件80接触,。
当使用翻转机构时,也就是说,在执行反向操作(用于通过切换馈送方向而互换文件M的前端和后端)的双面扫描中,控制单元90在第一排出模式中控制切换驱动机构和缩回机构,这样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堆叠的后端部分能够始终被按压构件70压下。顺便提及,如果在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堆叠没有被按压构件70压下,由于文件经空气层被堆叠起来,文件堆叠的高度增加(与本实施例中的高度相比)。因此,当夹在反向辊50和夹持辊52(紧接在反向辊50下)之间的文件M被转回,如图5所示,文件M在反向操作期间能够接触或滑动进入文件输出盘20上的文件堆叠。在这种情况下,文件M在该反向操作期间可能由于增加到其上的负载而被弯曲或折叠,这样文件M可能被卡在反向辊50和夹持辊52之间。进一步,当没有被按压构件70压下的文件堆叠在其后端具有卷曲时,该后端在反向操作期间会接触文件M,这样文件M会被弯曲、折叠和卡住。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的按压构件70在反向操作被执行时压下文件堆叠,这样文件之间的空气被除去且文件堆叠的高度被减少,这样阻止被转回的文件M与文件堆叠接触/滑动进入文件堆叠,且反向操作被平稳且很好地执行。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在文件堆叠后端的卷曲能够在反向操作被执行时通过使用按压构件70压下文件堆叠而被除去,这样阻止被转回的文件M与文件堆叠后端处的卷曲接触,且反向操作被平稳且很好地执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文件馈送装置1中,在扫描位置R处的文件M1被从压板玻璃G的中间馈送到下游端(在图3中从右到左)。从而,文件馈送装置的压板玻璃G(扫描玻璃)能够由片状玻璃(透明材料)形成。假如在图3的构造中,文件M是从相反的方向(从压板玻璃G的左端朝向压板玻璃G的中间)馈入的,文件M就会被投放进压板玻璃G的上表面和文件馈送装置1的下表面之间的缝隙中,那么文件M不可能馈送到位于右上方的文件输出盘(本实施例中的文件输入盘10)。因此,在文件M从相反的方向(与图3中的馈送方向相反)馈入的情况下,压板玻璃G必须在扫描位置R右侧的位置处分成两个,并且倾斜面(其下端位于压板玻璃G的上表面稍下方并且其上端处于右上方)必须设置在两片压板玻璃G之间,以便在不使文件M投放进压板玻璃G的上表面和文件馈送装置1的下表面之间的缝隙中的情况下,能够将文件M馈送到位于右上方的文件输出盘。虽然在文件M以这种方向(与图3中的方向相反)馈送的情况下压板玻璃G必须分成两个,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文件馈送装置1中,文件M是沿着图3所示的馈送方向馈送的,这样,压板玻璃G能够由一片玻璃(透明材料)形成,且能够缩小文件扫描器的尺寸。因而,能够实现其中安装有文件馈送装置1的装置(扫描仪、MFP、复印机等等)的小型化。
虽然已经给出了以上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特定的说明性的实施例,在没有背离后附权利要求所说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各种改进、设计改变等都是可以的。
例如,当上述实施例中一对排出辊(反向辊50和紧接在反向辊50上方的夹持辊51)的辊隙位置和文件输出盘20的上游端的位置通过上下枢轴转动活动板部22而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移动,但这样的相对移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例如,也可以通过上下移动一对排出辊而使一对排出辊的辊隙位置和文件输出盘的上游端位置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缩回构件80被放置在文件M的宽度的外侧,也可以仅在一侧放置一个缩回构件80,或者将一个或两个缩回构件80放置在文件M的宽度内,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缩回按压构件70的缩回机构由缩回构件80、活动板部22、凸轮53等组成,该缩回机构可有不同的构造。例如,还可以通过利用将转矩从活动板部的枢轴传递到按压构件的枢轴的齿轮机构来实现缩回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活动板部和按压构件能够彼此相关联地移动。活动板部和按压构件的关联移动也可以通过除这样的机械连接之外的方法实现。例如,能够通过利用用于枢轴转动活动板部和按压构件的分离驱动器并适当地控制该驱动器来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缩回构件80相对于活动板部的上表面(即第二活动板24的上表面)的下降到/凸出作用通过与第一活动板23一体地形成缩回构件80且允许第二活动板24相对于第一活动板23枢轴转动来实现,该缩回构件的下降到/凸出作用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向下枢轴转动的缩回构件的顶端(上端)和下降到活动板部的上表面下方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设置可相对于该活动板部枢轴转动的缩回构件实现,用弹性构件(例如弹簧)偏置该缩回构件以使得该缩回构件的顶端恒定地从活动板部的上表面凸出,且让该缩回构件的近端在该活动板向下枢轴转动时接触壳体(支撑活动板部分)的一部分。
在上述实施例中,按压构件70构造为通过它们自身的重量压下文件堆叠的后端部分,该按压构件也可以有不同的构造。例如,按压构件可以装备有用于一直向下偏置它们的偏置构件。在这种情况下,适当设定偏置构件的偏置力,从而按压构件在被由反向辊50排出的文件M的前端按压时向上枢轴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文件输出盘20置于文件馈送装置1中文件输入盘10的上方,盘10和20的位置关系并没有特别地限制;本发明也可适用文件输出盘置于文件输入盘下方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馈送机构和翻转机构的构造仅仅作为实例,因此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该构造(例如辊的数量、排列等等)。还可以使用夹持辊来代替每个垫。简而言之,馈送机构和翻转机构的构造、使用的构件等等都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适当改变。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馈送通道31和翻转通道32的构造仅仅作为实例,因此该构造并不局限于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构造。换句话说,馈送通道31和翻转通道32的构造(或馈送机构和翻转机构的构造)可以取决于文件输入盘和文件输出盘之间的位置关系、文件馈送单元的形状、尺寸等等而适当地改变。
Claims (5)
1.一种用于馈送文件的文件馈送装置,包括:
文件输入盘,其上放置将被馈送的文件;
文件输出盘,文件排出到所述文件输出盘;和
馈送机构,该馈送机构被设置用作馈送通道,该馈送通道经过扫描位置连接所述文件输入盘和所述文件输出盘,并且将每个文件从所述文件输入盘馈送到所述扫描位置并从所述扫描位置馈送到所述文件输出盘;
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被设置用作翻转通道,该翻转通道连接到所述馈送通道并且在文件经过扫描位置之后朝向位于所述扫描位置上游侧的位置返回该文件,同时在馈送方向上互换该文件的前端和后端;
一对排出辊,该对排出辊将文件排出到所述文件输出盘;
排出机构,该排出机构通过相对于所述一对排出辊的辊隙位置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上游端位置而在第一排出模式和第二排出模式之间切换文件排出模式,所述上游端位置为所述文件输出盘在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排出模式用于依次排出每个文件且将其堆叠在已经排出到所述文件输出盘的文件上,而所述第二排出模式用于依次排出每个文件且使其在已经排出到所述文件输出盘的文件下方滑动;
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设置为可在该对排出辊在所述馈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下枢轴转动,且该按压构件在所述第一排出模式中从上方压下所述文件输出盘上的已经被排出的文件;和
缩回机构,该缩回机构通过在所述第二排出模式中使所述按压构件向上枢轴转动来缩回所述按压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馈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文件输出盘包括托盘部和附接于所述托盘部且在所述托盘部的所述馈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可上下枢轴转动的活动板部,并且
所述缩回机构通过在所述活动板部向上枢轴转动时使所述按压构件向上枢轴转动来缩回所述按压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件馈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缩回机构包括缩回构件,当所述活动板部在所述第二排出模式中已经向上枢轴转动时所述缩回构件从所述活动板部的上表面相对凸出,且当所述活动板部在所述第一排出模式中已经向下枢轴转动时所述缩回构件下降到所述活动板部的上表面以下,并且
所述缩回构件与所述按压构件接触从而在所述活动板部为所述第二排出模式而向上枢轴转动时缩回所述按压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件馈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缩回构件放置在与所述馈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文件的宽度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文件馈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基于通过选择单元做出的关于是否使用所述翻转机构的选择来控制所述缩回机构,
其中当通过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使用所述翻转机构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缩回机构将所述按压构件设定为所述按压构件从上方压下所述文件输出盘上的、已经被排出的文件的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49453 | 2008-02-29 | ||
JP2008-049453 | 2008-02-29 | ||
JP2008049453A JP4518159B2 (ja) | 2008-02-29 | 2008-02-29 | 原稿搬送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21716A CN101521716A (zh) | 2009-09-02 |
CN101521716B true CN101521716B (zh) | 2011-11-16 |
Family
ID=40788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261506A Active CN101521716B (zh) | 2008-02-29 | 2009-02-25 | 文件馈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37497B2 (zh) |
EP (1) | EP2096063B1 (zh) |
JP (1) | JP4518159B2 (zh) |
CN (1) | CN10152171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02147B2 (ja) * | 2008-02-29 | 2010-07-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原稿搬送装置 |
JP4497214B2 (ja) * | 2008-02-29 | 2010-07-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原稿搬送装置 |
JP4623187B2 (ja) * | 2008-09-26 | 2011-02-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原稿搬送装置 |
JP5211003B2 (ja) * | 2009-09-18 | 2013-06-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90038A (ja) * | 2010-03-15 | 2011-09-29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796506B2 (ja) * | 2012-02-03 | 2015-10-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 |
JP5924222B2 (ja) * | 2012-09-28 | 2016-05-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JP5855066B2 (ja) | 2013-09-30 | 2016-02-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7202898A (ja) * | 2016-05-10 | 2017-11-16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KR20200003573A (ko) * | 2018-07-02 | 2020-01-10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용지 정렬을 위한 가이드 부재 |
CN112312264B (zh) * | 2020-11-05 | 2022-08-09 | 江西立讯智造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耳机排线扫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40280A (ja) * | 1990-10-02 | 1992-05-14 | Mita Ind Co Ltd | 循環式自動シート供給装置 |
US6095517A (en) * | 1998-10-02 | 2000-08-01 | Xerox Corporation | 1-N and N-1 cut sheet receiving and stacking apparatus |
JP2001106408A (ja) * | 1999-10-05 | 2001-04-17 | Sharp Corp | シート体排出装置及びシート体排出方法 |
JP2002211814A (ja) | 2001-01-12 | 2002-07-31 | Ricoh Co Ltd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
JP4516894B2 (ja) * | 2004-09-17 | 2010-08-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6232460A (ja) * | 2005-02-24 | 2006-09-07 | Ricoh Co Ltd | 原稿自動送り装置 |
JP2007051005A (ja) | 2005-07-19 | 2007-03-01 | Ricoh Co Ltd | 自動原稿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47841B2 (ja) | 2005-10-07 | 2009-10-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 |
TW200817197A (en) | 2006-10-04 | 2008-04-16 | Asia Optical Co Inc | Dual-surface paper feeding device |
US20090074490A1 (en) * | 2007-09-14 | 2009-03-1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utomatic scanning apparatus |
-
2008
- 2008-02-29 JP JP2008049453A patent/JP451815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2-25 CN CN2009101261506A patent/CN101521716B/zh active Active
- 2009-02-26 EP EP09002764.0A patent/EP2096063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2-26 US US12/393,076 patent/US7637497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096063B1 (en) | 2013-11-20 |
EP2096063A3 (en) | 2012-02-08 |
CN101521716A (zh) | 2009-09-02 |
JP4518159B2 (ja) | 2010-08-04 |
JP2009207054A (ja) | 2009-09-10 |
US7637497B2 (en) | 2009-12-29 |
EP2096063A2 (en) | 2009-09-02 |
US20090218748A1 (en) | 2009-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21716B (zh) | 文件馈送装置 | |
EP1964803B1 (en) |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 |
CN101539734B (zh) | 文件馈送装置 | |
CN101614991A (zh) | 文件馈送装置 | |
US8047428B2 (en) | Cash transaction machine | |
CN101850910A (zh) | 图像处理装置 | |
CN101534368B (zh) | 文件馈送装置 | |
CN101686300B (zh) | 文件馈送器和设置有该文件馈送器的文件扫描装置 | |
CN104735281A (zh) | 多功能外围设备 | |
CN102583071B (zh) | 纸幅校正器、被记录介质盒、被记录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 | |
CN101614993B (zh) | 文件馈送装置 | |
JP2005520753A (ja) | コピー機の用紙処理装置 | |
CN101513963A (zh) | 片材进给装置 | |
US7984908B2 (en) |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for handling and reverting double-sided document sheets to an original sequence | |
US8505904B2 (en) | Bookbinding device and print-medium post-treatment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CN101520622B (zh) | 文件馈送装置 | |
JP2001022995A (ja) | 紙葉類処理装置及び紙幣入出金機 | |
JP3715565B2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4107992A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CN205257557U (zh) | 片材搬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4006289B2 (ja)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59020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817829B2 (ja) | 用紙分離給紙機構 | |
JP2557634B2 (ja) | 用紙反転給紙装置 | |
CN117735314A (zh) | 纸张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