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1036A - 带盘和记录带盒 - Google Patents

带盘和记录带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1036A
CN101521036A CN200910007291A CN200910007291A CN101521036A CN 101521036 A CN101521036 A CN 101521036A CN 200910007291 A CN200910007291 A CN 200910007291A CN 200910007291 A CN200910007291 A CN 200910007291A CN 101521036 A CN101521036 A CN 101521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p reel
reel hub
hub
ring stiffener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7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康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21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10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7Single reels or spool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盘和记录带盒,利用小而轻的加强环获得可使沿着带盘毂轴线方向的两端的刚度大致相等的所述带盘,并且通过应用所述带盘获得能够很好地保护记录带的所述记录带盒。所述带盘包括:树脂制带盘毂,其形成为具有底部的圆筒形状;树脂制上凸缘,其从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部朝向径向外侧一体延伸;树脂制下凸缘部件,其具有下凸缘,所述下凸缘在中心部分焊接到所述带盘毂的底板上的状态下面向所述上凸缘;以及加强环,其加强所述带盘毂沿所述轴线方向的一部分,所述一部分包括所述带盘毂的圆筒壁上的开口端。

Description

带盘和记录带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其上卷绕诸如磁带等记录带的带盘以及设置有所述带盘的记录带盒。
背景技术
熟知这样一种技术:即,通过在树脂制带盘毂的开口端侧安装环状加强部件从而确保带盘毂的刚度(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127358和No.2005-182948)。
然而,在上述传统技术的结构中,带盘毂开口端侧的凸缘独立于带盘毂而形成,并且带盘毂底部侧的凸缘与带盘毂一体形成。换言之,在没有设置加强部件的情况下,沿着带盘毂轴线方向的两端之间的刚度差值大。因此,需要使用高刚度加强环来降低刚度差异,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加强部件的材料、尺寸以及形状方面存在很多限制(设计自由度低)。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小而轻的加强环以使沿着带盘毂轴线方向的两端的刚度大致相等的带盘和应用所述带盘以很好地保护记录带的记录带盒。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盘,包括:带盘毂,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为具有底部的圆筒形状;凸缘,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在所述带盘毂上一体设置成从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沿着所述带盘毂的径向向外延伸;凸缘部件,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接合到所述带盘毂的底部的端部上,并且具有面向所述凸缘的凸缘部分;以及加强环,其沿着所述径向加强所述带盘毂,并且安装到所述带盘毂沿轴线方向的一部分上,所述一部分包括所述开口端。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带盘中,将所述凸缘部件接合到所述带盘毂的底部的端部上,并且所述凸缘部件的凸缘部分面向从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延伸的凸缘。通常,与所述带盘毂的底部一侧相比,径向刚度倾向于在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侧降低。然而,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带盘中,所述凸缘部件独立于所述带盘毂而形成以便抑制所述带盘毂在底部一侧的刚度增大,并且通过所述加强环和从所述开口端一体延伸的所述凸缘在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侧增大刚度。因此,在沿着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刚度的差值减小。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构造中,仅需要将所述加强环安装到所述带盘毂沿所述轴线方向的一部分上。所述带盘毂的所述一部分包括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
这样,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带盘中,通过使用小而轻的加强环可使沿着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的两端的刚度大致相等。因此,在所述带盘毂中,在所述带盘毂由于被卷绕对象的卷绕压力而变形的状态下,在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的两端的变形量大致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带盘,包括:带盘毂,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为具有底部的圆筒形状;凸缘,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在所述带盘毂上一体设置成从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沿着所述带盘毂的径向向外延伸;凸缘部件,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在安装到所述凸缘部件的中心部分上的金属板沿着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带盘毂的底部相重叠的范围内接合到所述带盘毂的底部上,所述凸缘部件具有面向所述凸缘的凸缘部分;以及加强环,其沿着所述径向加强所述带盘毂,并且安装到所述带盘毂沿所述轴线方向的一部分上,所述一部分包括所述开口端。
在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带盘中,将所述凸缘部件的中心部分接合到所述带盘毂的底部上,并且所述凸缘部件的凸缘部分面向从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延伸的所述凸缘。通常,与作为所述带盘毂的封闭端的所述底部相比,在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径向刚度倾向于降低。然而,在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带盘中,所述凸缘部件独立于所述带盘毂而形成以便抑制所述带盘毂在底部一侧的刚度增大,并且通过所述加强环和从所述开口端一体延伸的所述凸缘在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侧增大刚度。因此,在沿着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刚度的差值减小。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构造中,仅需要将所述加强环安装到所述带盘毂沿所述轴线方向的一部分上。所述带盘毂的所述一部分包括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
这样,在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带盘中,通过使用小而轻的加强环可使沿着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的两端的刚度相等。因此,在所述带盘毂中,在所述带盘毂由于被卷绕对象的卷绕压力而变形的状态下,在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的两端的变形量大致相等。在安装有所述金属板的所述中心部分接合到所述带盘毂的底部上的所述凸缘部件中,所述凸缘部分几乎不会由于所述带盘毂的变形而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带盘中,所述加强环这样安装到所述带盘毂上:即,在所述加强环与所述带盘毂的内周之间沿径向形成间隙。
在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带盘中,由于在所述带盘毂与所述加强环之间沿径向设定所述间隙,也就是说,由于通过松动配合将所述加强环安装到所述带盘毂上,安装所述加强环不会影响所述带盘毂的卷绕表面的精度。另外可以容易地安装所述加强环。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带盘中,在所述带盘毂的内周与所述加强环的外周之间设定0.05mm或更小的间隙。
在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带盘中,在所述带盘毂的内周与所述加强环的所述外周之间设定0.05mm或更小的间隙。因此,在所述树脂制带盘毂的蠕变环境下通过所述加强环可以发挥所述带盘毂的良好的加强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带盘中,通过焊接将所述加强环固定到所述带盘毂上。
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带盘中,通过焊接将独立于所述带盘毂形成的所述加强环固定到所述带盘毂上。因此,所述加强环对所述带盘毂和所述凸缘的树脂成型没有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带盘中,通过在朝向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的面部进行焊接而将所述加强环固定到所述带盘毂上。
在第六方面中,所述加强环包括设置成沿着所述径向向外延伸的外凸缘部分,在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形成有台阶部分,所述面部形成在所述台阶部分上,并且通过焊接将所述外凸缘部分的下表面固定到所述面部上。
在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带盘中,在朝向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的所述面部(包括相对于与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垂直的表面倾斜的表面)将所述加强环固定到所述带盘毂上。因此,可以在所述加强环与所述带盘毂之间沿径向形成间隙的状态下将所述加强环固定到所述带盘毂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记录带盒,包括:壳体;以及如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带盘,其中,记录带卷绕在所述带盘毂的卷绕表面上,所述记录带在能够被拉出和卷绕的状态下容纳在所述壳体中。
在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记录带盒中,从所述壳体中拉出卷绕在所述带盘的带盘毂上的所述记录带以写入和读取(可以为任一种)信息。应用如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带盘使得沿着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的两端的刚度相等。在所述记录带卷绕在所述带盘毂上的状态下,所述带盘毂的形状相对于所述轴线方向的中心大致对称,由此可抑制卷绕在所述带盘毂上的所述记录带的变形。换言之,可保护所述记录带。
这样,在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记录带盒中,通过应用根据任一方面所述的带盘可以很好地保护所述记录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优选的是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记录带盒还包括:旋转锁定部件,其在所述带盘毂上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发生相对位移,通过所述相对位移在旋转锁定位置与旋转容许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旋转锁定部件,在所述旋转锁定位置禁止所述带盘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在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允许所述带盘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其中,所述加强环形成为:当所述旋转锁定部件位于所述旋转锁定位置时,所述加强环与所述旋转锁定部件之间沿所述径向的间隙小于或等于预定值。
在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记录带盒中,通过位于所述旋转锁定位置的所述旋转锁定部件禁止所述带盘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在旋转锁定状态下,安装到所述带盘毂上的所述加强环以小于或等于预定值的间隙从径向外侧面向所述旋转锁定部件。因此,可抑制所述旋转锁定部件相对于所述带盘的径向位置偏移,即所述带盘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径向位置偏移。
这样,本发明的所述带盘具有这样的良好效果:即,所述带盘可以确保所述凸缘相对于所述带盘毂的适当姿态。另外,本发明的所述记录带盒具有这样的良好效果:即,通过应用所述带盘可以很好地保护所述记录带。
附图说明
将参考以下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的透视图;
图4A和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所应用的记录带盒的外观,图4A为当从上方看记录带盒时记录带盒的透视图,并且图4B为当从下方看记录带盒时记录带盒的透视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所应用的记录带盒在带盘旋转锁定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所应用的记录带盒在解除带盘旋转锁定的情况下的剖视图;以及
图7A至7C为示出根据相对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比较例的带盘的放大视图,图7A为第一比较例的剖视图,图7B为第二比较例的剖视图,并且图7C为第三比较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28和带盘28所应用的记录带盒10。首先将示意性地说明记录带盒10的整体构造,接下来将详细地说明带盘28的构造。
图4A为当从斜上方看记录带盒10时记录带盒10的透视图,并且图4B为当从斜下方看记录带盒10时记录带盒10的透视图。图5为沿图4A中的线5-5截取的剖视图。图4A和4B中的箭头A表示将记录带盒10装入驱动装置的方向。出于方便,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由箭头A表示的一侧称作前侧,将由箭头U表示的一侧称作上侧。
如图4A、4B和图5所示,记录带盒10包括壳体12。通过接合上壳体14和下壳体16形成壳体12。具体而言,沿着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的顶板14A的外边缘竖直地设置大致框形的周壁14B从而形成上壳体14,并且沿着形状大致对应于顶板14A的底板16A的外边缘竖直地设置周壁16B从而形成下壳体16。在壳体12中,在周壁14B的开口端与周壁16B的开口端彼此抵靠的状态下,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螺钉使上壳体14与下壳体16接合并形成为大致盒状。
在壳体12中,在记录带盒10装入驱动装置的方向的前侧角部切割顶板14A、周壁14B、底板16A以及周壁16B,由此形成相对于上述装入方向倾斜的开口18。在底板16A的大致中心部分设置有贯穿底板16A的圆形齿轮开口20,并且该齿轮开口20用于露出后面将说明的带盘齿轮62。在底板16A中的齿轮开口20的边缘部分,环状肋22朝向壳体12的内部突出(见图5),并且该肋22用于定位后面将说明的带盘28。
在壳体12的底板16A的外表面上靠近前端处开设有一对定位孔24和26。此对定位孔24和26在从底板16A朝向壳体12内部竖直设置的突出部分(未示出)中形成袋状,并且定位孔24与26在垂直于装入方向的虚拟线上彼此分离设置。更靠近开口18的定位孔24形成为在底视图中大致为方形,并且该定位孔24外接驱动装置的定位销。定位孔26形成为沿着该虚拟线的长孔,并且定位孔26的宽度对应于定位销的直径。因此,当将记录带盒10装入驱动装置以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24和26时,记录带盒10沿水平方向(左右、前后)正确地定位在驱动装置中。
底板16A中的定位孔24和26周围的部分形成为比其他部分(设计表面)加工得更平滑的定位表面24A和26A。当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24和26时,定位表面24A和26A与驱动装置上设置在定位销周围的定位表面抵靠。因此,在记录带盒10的驱动装置中也沿竖直方向进行定位。
如图5所示,带盘28可旋转地容纳在上述壳体12中。仅设置一个带盘28。作为记录带的磁带T卷绕在带盘28上,并且作为拉出部件的引导块30与磁带T的前端连接。
当不使用记录带盒10时,将引导块30容纳且保持在壳体12的开口18的内侧。在此状态下,引导块30封闭开口18以防止灰尘进入壳体12。在引导块30的前端形成卡合凹部30A。当在驱动装置中拉出磁带T时,通过与卡合凹部30A卡合的拉出单元从壳体12中拉出磁带T,并且引导磁带T至驱动装置的卷绕带盘。在引导块30中,卡合凹部30A相对侧的端面形成为圆弧表面30B,并且将圆弧表面30B配合入卷绕带盘上以部分地构成卷绕磁带T的卷绕表面。
记录带盒10包括作为旋转锁定部件的制动部件32,该制动部件32用于在不使用记录带盒10时防止带盘28旋转。制动部件32主要包括圆板部分34、制动齿轮36、十字突起38以及滑动接触突部35。圆板部分34形成为圆板状。在圆板部分34的外周部向下形成制动齿轮36。十字突起38从圆板部分34的轴心部分向上突出。滑动接触突部35从圆板部分34的轴心部分向下突出。在十字突起38中形成插槽38A,并且与十字突起38的形状对应的插槽38A形成为在平面图中大致为十字形。从顶板14A垂下的十字形肋40在沿竖直方向作相对移动(滑动)的同时插入插槽38A中。因此,制动部件32不可相对于壳体12旋转,并且制动部件32可以相对于壳体12沿竖直方向进行相对位移。
制动部件32的制动齿轮36与从构成带盘28的底板48向上突出的卡合齿轮52(后面将说明)啮合,由此防止带盘28相对于壳体12旋转。制动齿轮36沿着竖直方向(带盘28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壳体12移动,由此在制动齿轮36与卡合齿轮52相啮合(旋转锁定位置)与啮合解除(旋转容许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压缩螺旋弹簧42设置在记录带盒10中以朝向底板48一侧偏压制动部件32,并且朝向制动部件32的制动齿轮36与卡合齿轮52相啮合的制动位置偏压制动齿轮36。
记录带盒10包括作为解除部件的解除垫44。该解除垫44用于解除制动部件32相对于壳体12锁定带盘28的旋转锁定状态。解除垫44包括在平面图中大致为等边三角形形状的板状主体部分44A和从主体部分44A顶部向下突出的腿部44B。在解除垫44中,板状主体部分44A挤压其制动齿轮36与卡合齿轮52相啮合的制动部件32的滑动接触突部35,并且每个腿部44B穿过形成在带盘28的底板48中的解锁孔(锁定解除孔)64。向上按压每个腿部44B中朝向带盘28的外侧(下侧)突出的部分,由此制动部件32连同解除垫44一起向上移动到制动齿轮36与卡合齿轮52之间解除啮合的旋转容许位置。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的旋转轴100的驱动齿轮106向上按压解除垫44的腿部44B,进而制动部件32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2的偏压力而从制动位置移动到解除位置。
另外,旋转轴100包括固定到旋转轴102上端的旋转台104,并且在旋转台104的外周部向上形成可与带盘28的带盘齿轮62相啮合的驱动齿轮106。因此,旋转轴100相对于壳体12向上移动以使驱动齿轮106与带盘齿轮62啮合。在旋转台104中在驱动齿轮106的径向内侧设置有圆板状的磁体(未示出),并且通过磁体的磁力吸引带盘28的带盘板66。
在上述记录带盒10中,在带盘28的旋转过程中(拉出或卷绕磁带T),在相对于壳体12不旋转的滑动接触突部35(制动部件32)与连同带盘28一起旋转的解除垫44之间发生相对旋转,并且由于此相对旋转而使得滑动接触突部35的前端(下端)与解除垫44的上表面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滑动。
(带盘的构造)
如图1至图3所示,带盘28包括构成带盘轴心部分的带盘毂45。带盘毂45大致形成为带底的圆筒状,并且带盘毂45包括圆筒壁46和底板48。圆筒壁46的外周表面构成在其上卷绕磁带T的带卷绕表面46A。底板48为封闭圆筒壁46下部的底部。作为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凸缘的上凸缘50从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的上端,即从开口端46B朝向径向外侧同轴地一体延伸。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圆筒壁46的开口端46B与上凸缘50的上表面齐平。
在带盘毂45的底板48的轴心部分形成圆形中心孔48A。在底板48中还形成有窗部48B以便于设置在下凸缘部件60(后面将提及)的中心部分58中的卡合齿轮52的上表面突出到窗部48B上方。沿着与带盘毂45同轴的圆周设置有多个窗部48B(六个窗部,此数量与卡合齿轮52的数量匹配)。在底板48中形成有通孔48C以便于插入解除垫44的腿部44B。沿着与布置有多个窗部48B的圆周同轴且更大的圆周以等间隔设置三个通孔48C。
在上述带盘毂45中,通过树脂成型一体形成作为主要部分的圆筒壁46和底板48。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树脂成型一体形成上凸缘50和带盘毂45。
如图1至图3所示,带盘28还包括作为面向上凸缘50的凸缘部分的下凸缘56。下凸缘56从作为与带盘毂45的底板48相接合(后述接合结构)的中心部分的中心部分58朝向径向外侧一体延伸,并且在中心部分58介于带盘毂45与下凸缘56之间的状态下由带盘毂45固定地保持下凸缘56。下凸缘56和中心部分58构成作为凸缘部件的下凸缘部件60。
在下凸缘部件60的中心部分58向下形成可以与驱动装置的旋转轴100的驱动齿轮106啮合的带盘齿轮62。在带盘齿轮62中,多个轮齿排列成在整体上形成与下凸缘部件60即带盘28同轴的圆环形状。
另一方面,从中心部分58的上表面侧向上形成可以与制动部件32的制动齿轮36啮合的卡合齿轮52。换言之,如上所述,卡合齿轮52与位于制动位置的制动部件32的制动齿轮36啮合,并且当制动部件32位于解除位置时,解除卡合齿轮52与制动部件32的制动齿轮36之间的啮合,从而允许带盘28绕其轴旋转。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沿着与带盘毂45同轴的圆周设置有多个(六个)卡合齿轮52,并且每个卡合齿轮52可以穿过带盘毂45上对应的窗部48B。
如图2所示,从中心部分58的轴心部分向上设置有可以配合入带盘毂45的中心孔48A的圆形凸部54。靠近中心部分58的外周形成有通孔65。通孔65和带盘毂45的通孔48C构成解锁孔64,并且位于带盘毂45中的解除垫44的腿部44B通过解锁孔64朝向带盘毂45的外侧(下侧)突出。在带盘齿轮62所在区域的圆周上以等间隔设置通孔65即解锁孔64。相应地,通过解锁孔64沿圆周方向分割带盘齿轮62(在解锁孔64周围没有设置带盘齿轮62的轮齿)。
在下凸缘部件60中,通过树脂成型一体形成作为主要部分的下凸缘56、中心部分58、卡合齿轮52、圆形凸部54以及带盘齿轮62。
如图1和图5所示,作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金属板的带盘板66固定地设置在中心部分58上。带盘板66形成为在轴心部分具有孔66A的大致圆板状,并且带盘板66同轴地设置在带盘齿轮62的径向内侧。通过设置在驱动装置的旋转轴100上的磁体的磁力以非接触方式吸引带盘板66。
带盘板66通过嵌件成型而固定到中心部分58,即下凸缘部件60上。具体而言,在带盘板66中制造多个(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四个)小孔66B,这些小孔66B沿着带盘板66的板厚方向贯穿带盘板66,并且沿着与孔66A同轴的虚拟圆以等间隔沿圆周方向布置小孔66B。在每个小孔66B中,直径在带盘板66的下表面侧增大以形成所谓的药丸盒形状。将树脂材料注入模具中,进而每个小孔66B填充有树脂材料。冷却并固化树脂材料,由此带盘板66牢固地固定到下凸缘部件60上。另外,也可以通过铆接将带盘板66固定到下凸缘部件60上。
如上所述,下凸缘部件60在中心部分58与带盘毂45的底板48接合。具体而言,在焊接之前从底板48的下表面设置焊接突起(能量导向器,未示出),在焊接突起抵靠中心部分58的上表面的状态下施加超声波振动,由此在焊接突起所在部位进行带盘毂45与下凸缘部件60之间的超声波焊接。
图1中的符号W1指示焊接部分。从图1中可以看出,带盘毂45与下凸缘部件60在带盘板66所在区域内彼此接合。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沿着这样的圆周形成焊接部分W1:该圆周的直径小于卡合齿轮52和带盘齿轮62的内周的直径,并且该圆周的直径大于孔66A的内径、圆形凸部54的外径以及布置有小孔66B的虚拟圆的直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焊接部分W1沿圆周方向分为多个部分以在平面图中形成多个弧形。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28包括加强环68,该加强环68一体地设置在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的内周侧。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仅在带盘毂45沿其轴线方向的上部(包括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的开口端46B)设置加强环68。下面将进行详细说明。
加强环68主要包括环主体70、外凸缘部分72以及内凸缘部分74。环主体70形成为长度约为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一半的短圆筒状。外凸缘部分72从环主体70的上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内凸缘部分74从环主体70的下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加强环68构造成在环主体70的外周表面与圆筒壁46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预定间隙C(见图1)。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和加强环68的环主体70的尺寸(公差)确定为:间隙C为0mm<C≤0.05mm。换言之,环主体70以松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到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上。在外凸缘部分72的外周表面与凹部46C(后面将说明)的内周表面之间设定相同的间隙C。
通过将外凸缘部分72的下表面焊接到凹部(台阶部分)46C上,从而将加强环68固定到带盘毂45上。凹部46C设置在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的上端以向上且向径向内侧敞开。在已焊接的状态下,外凸缘部分72的上表面与上凸缘50的上表面大致齐平。符号W2表示已焊接部分。通过超声波焊接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和加强环68的外凸缘部分72从而形成已焊接部分W2。
换言之,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环68由可以焊接到树脂制带盘毂45上的树脂材料制成。具体而言,加强环68由这样的树脂材料制成:即,通过将云母添加到聚碳酸酯(PC)中获得约9000MPa的杨氏模量,而带盘毂45由聚碳酸酯(PC)制成。环主体70具有约1mm的厚度。
内凸缘部分74形成为内径略微大于制动部件32外径的环状。如图5所示,当制动部件32的制动齿轮36与卡合齿轮52啮合时,即当制动部件32位于旋转锁定位置时,内凸缘部分74的内周表面以小于或等于预定值的距离G面向制动部件32的外周表面。此时,将距离G设定在从0.1mm至0.3mm的范围内。因此,在制动部件32介于壳体12与带盘28之间时,相对于壳体12调整带盘28的径向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当制动部件32位于旋转容许位置时,内凸缘部分74没有位于制动部件32的径向外侧。换言之,内凸缘部分74设置成这样:通过在制动部件32的旋转锁定位置与旋转容许位置之间沿着轴线方向的行程(移动)来消除内凸缘部分74沿轴线方向与制动部件32的重叠。
下面将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作用。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记录带盒10中,当不使用记录带盒10时,制动部件32由于压缩螺旋弹簧42的偏压力而位于旋转锁定位置,进而制动部件32使得制动齿轮36与卡合齿轮52啮合。因此,将防止带盘28相对于壳体12旋转。此时,从齿轮开口20露出带盘28的带盘齿轮62,并且解除垫44的腿部44B在能够从外部被按压的状态下穿过解锁孔64突出而面向齿轮开口20。
另一方面,在使用磁带T时,沿着箭头A的方向将记录带盒10装入驱动装置的载置部分(未示出)中。当将记录带盒10装入到预定深度时,使载置部分下降,从而使得驱动装置的旋转轴100相对地靠近(向上移动)壳体12的齿轮开口20以保持带盘28。具体而言,旋转轴100在利用磁体以非接触方式吸引且保持带盘板66的同时,使得旋转轴100的驱动齿轮106与带盘齿轮62啮合。
旋转轴100随着带盘齿轮62与驱动齿轮106之间的啮合,即旋转轴100在轴向临近侧相对于壳体12的移动,向上按压其腿部44B抵靠驱动齿轮106齿顶的解除垫44。然后解除垫44在腿部44B由解锁孔64引导的同时通过按压力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2的偏压力而沿着带盘28的轴线方向向上移动。因此,在滑动接触突部35中,与解除垫44的主体部分44A抵靠的制动部件32也向上移动以解除制动部件32的制动齿轮36与卡合齿轮52之间的啮合。换言之,制动部件32相对于带盘28到达旋转容许位置。当旋转轴100进一步向上做相对移动时,带盘28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2的偏压力连同解除垫44和制动部件32一起上升(而相对位置不变),并且在制动部件32到达绝对的旋转容许位置(相对于壳体12)的同时,下凸缘56与环状肋22分离。因此,带盘28在壳体12中浮动,并且带盘28可以在不与壳体12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旋转。
通过使载置部分,即驱动装置中的记录带盒10下降,使驱动装置的定位销进入壳体12的定位孔24和26,并且驱动装置的定位表面抵靠壳体12的定位表面24A和26A。因此,记录带盒10相对于驱动装置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都受到定位。然后,在驱动装置的拉出单元的拉出销(未示出)与引导块30的卡合凹部30A卡合的情况下,拉出单元从壳体12中拉出引导块30以将引导块30引导至驱动装置的卷绕带盘。引导块30配合到卷绕带盘中,并且圆弧表面30B部分地构成卷绕磁带T的卷绕表面。
在此状态下,当引导块30与卷绕带盘一体旋转时,通过开口18从壳体12中拉出磁带T,同时该磁带T卷绕在卷绕带盘的带盘毂上。此时,记录带盒10的带盘28通过旋转轴100的转矩而与卷绕带盘同步旋转,其中由与带盘齿轮62相啮合的驱动齿轮106传递该转矩。通过沿着驱动装置的预定带路径设置的记录再现磁头将信息记录在磁带T中或者再现记录在磁带T中的信息。此时,相对于壳体12不可旋转的制动部件32的滑动接触突部35滑动且接触到连同带盘28一起相对于壳体12旋转的解除垫44的主体部分44A。
另一方面,当磁带T重绕在带盘28上而将引导块30保持在壳体12的开口18附近处时,升高其中装有记录带盒10的载置部分。然后,在解除带盘齿轮62与驱动齿轮106之间的啮合的同时,驱动齿轮106与解除垫44的腿部44B之间的抵靠解除,通过压缩螺旋弹簧42的偏压力使解除垫44连同制动部件32一起向下移动。因此,制动部件32返回到制动部件32的制动齿轮36与卡合齿轮52相啮合的制动位置。随着制动部件32和解除垫44由于压缩螺旋弹簧42的偏压力而移动的操作,带盘28也向下移动且返回到带盘28的下凸缘56抵靠环状肋22同时从齿轮开口20中露出带盘齿轮62的初始状态。在此状态下,从载置部分中排出记录带盒10。
在制造构成记录带盒10的带盘28时,通过树脂成型分别单独形成包括上凸缘50的带盘毂45、下凸缘部件60以及加强环68。带盘板66通过嵌件成型而与下凸缘部件60成为一体。
然后,将加强环68固定到带盘毂45上。具体而言,在外凸缘部分72和圆筒壁46夹在抵靠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的下端面的接收台(未示出)与抵靠加强环68的外凸缘部分72的上表面的超声波焊头之间的状态下,从超声波焊头产生超声波振动,由此对带盘毂45和加强环68进行超声波焊接。
然后,将下凸缘部件60固定到带盘毂45上。具体而言,在将圆形凸部54配合到带盘毂45的中心孔48A中的同时,将下凸缘部件60的卡合齿轮52插入带盘毂45的窗部48B,进而相对于带盘毂45对下凸缘部件60进行居中(定位)。在底板48、中心部分58以及带盘板66夹在“在包括抵靠中心部分58的焊接突起的表面的背面部分的区域(带盘齿轮62与各小孔66B之间)抵靠带盘板66的接收台(未示出)”与“抵靠具有底板48的焊接突起的背面(底板48的上表面)的超声波焊头”之间的状态下,从超声波焊头产生超声波振动,由此对带盘毂45与下凸缘部件60进行超声波焊接。因此,带盘毂45与下凸缘部件60彼此固定以形成其中由上凸缘50和下凸缘56保护卷绕在带卷绕表面46A上的磁带T的带盘28。
在具有带盘毂45的带盘中,底板48一侧(下端侧)的刚度倾向于大于开口端46B一侧的刚度,其中在该带盘毂45中沿圆筒壁46的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底板48而在圆筒壁46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开口端46B。
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28中,由于下凸缘56独立于带盘毂45而形成,因此在带盘毂45中的底板48一侧将防止沿径向的刚度增大。另一方面,在带盘28中,由于上凸缘50从圆筒壁46的开口端46B一体延伸,因此在开口端46B一侧沿径向的刚度增大。因此,在带盘28中,在带盘毂45中圆筒壁46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刚度差异变小。在带盘28中,由于将加强环68安装到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的上部,因此在带盘毂45中将圆筒壁46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刚度差值抑制到小的水平。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中,在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的竖直方向上径向刚度大致相等。因此,在磁带T卷绕在带卷绕表面46A上的状态下可抑制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的变形,并且可以抑制磁带T的弯曲。特别地,可有效地抑制树脂制带盘28的带盘毂45在蠕变环境下的变形。
将参考示出比较结果和比较例的表1详细说明这点。表1示出了在两种蠕变环境下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的上端和下端的变形量以及上端与下端变形量之间的差异的数值分析结果(小数四舍五入)。各变形量为从卷绕磁带T之前的状态开始的变形量。将40℃的环境温度、80%的相对湿度以及一周的保存周期设定为第一蠕变环境,并且将60℃的环境温度、90%的相对湿度以及一周的保存周期设定为第二蠕变环境。在下面的预定条件下磁带T卷绕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上:带卷绕表面46A具有44mm的外径,磁带T具有12.65mm(1/2英寸)的宽度、6.6μm的厚度以及820m的长度,并且在单位截面(上述宽度×厚度)具有70g张力的状态下将磁带T卷绕在带盘毂45的带卷绕表面46A上。
如图7A所示,在第一比较例中,下凸缘56从圆筒壁46的下端一体延伸,并且将作为独立部件的上凸缘50焊接到圆筒壁46的开口端46B。如图7B所示,第二比较例的带盘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28的相同点在于:上凸缘50从开口端46B一体延伸同时下凸缘部件60接合到底板48上,然而,第二比较例的带盘与带盘28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设置加强环68。如图7C所示,第三比较例的带盘与带盘28的相同点在于:设置有加强环68,然而,第三比较例的带盘与带盘28的不同之处在于:下凸缘56从圆筒壁46的下端一体延伸同时上凸缘50独立于带盘毂45形成。在第三比较例中,尽管上凸缘50与加强环68一体形成,但认为上凸缘50与加强环68的一体形成对加强效果没有影响。
[表1]
表1显示出:在带盘毂45下端的刚度高于上端的刚度的第一比较例中,尽管在每种条件下将下端的变形量抑制为小的水平,但由于上端的变形量显著大于下端的变形量,因此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变形量的差值增大。在第二比较例中,与第一比较例相比,下端的刚度低且上端的刚度高。当与第一比较例相比时,下端的变形量增大而上端的变形量减小,进而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变形量的差值变得较小。在第三比较例中,与第一比较例相比,下端的刚度大致相同,而上端的刚度增大。当与第一比较例相比时,下端的变形量大致相等而上端的变形量减小,进而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变形量的差值变得较小。然而,与下端的变形量增大的第二比较例相比,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变形量的差值变得较大。
另一方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盘28中,如上所述带盘毂45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刚度差值大致相等,即带卷绕表面46A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变形量的差值被抑制至极小水平。特别地,在更恶劣的蠕变条件下(60℃的环境温度、90%的相对湿度、一周的保存周期),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确定的是: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变形量的差值为各比较例的10%或更小。
理论上例如可以通过提高第三比较例的加强环68的刚度来达到上述效果。然而,在此情况下会产生多种限制。在提高树脂制加强环68的刚度的情况下,当增大云母的添加量时将降低成型性,并且当增大环主体70的厚度时,需要采取避免与制动部件32发生干涉的措施。在加强环68由金属制成以提高刚度的情况下,由于以金属材料不影响磁带T的前提来选择金属材料,因此将增加成本,并且带盘28的质量增加,成型性或装配性能将劣化。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带盘28中,不仅简单地设置有加强环68,而且还通过将下凸缘56设置为独立部件从而在带盘毂45的下端抑制刚度的增加、通过一体成型上凸缘50从而在带盘毂45的上端增大刚度并且仅在圆筒壁46的上部设置加强环68。因此,在没有上述各种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利用小而轻的加强环68使得沿带盘毂45轴线方向的两端的刚度大致相等。
相应地,在带盘28中,在磁带T卷绕在带盘毂45上的状态下,带盘毂45的带卷绕表面46A的变形相对于轴线方向(竖直方向)的中心部分大致对称,从而可以抑制卷绕在带盘毂45上的磁带T的弯曲(带弯曲,见JJS X6175)。熟知的是,在室温下带弯曲相对小,但随着磁带T的保存环境温度和湿度上升而增大。在带盘28中,在带弯曲易于增大的环境下带卷绕表面46A关于竖直方向大致对称地变形(保持竖直对称),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带弯曲抑制至小的水平。
在带盘28中,加强环68独立于带盘毂45而设置,从而可以以良好的尺寸精度形成上凸缘50。在带盘28中,在加强环68的环主体70与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之间设定预定的间隙C,从而可以以良好的尺寸精度形成带卷绕表面46A。在通过嵌件成型形成金属加强环的构造中,在成型过程中加强环可能会阻碍开口端46B的树脂收缩,从而影响上凸缘50的尺寸精度。在将加强环压配合入带盘毂45中的构造中,当压配合时圆筒壁46的变形可能会影响带卷绕表面46A的尺寸精度。然而,在带盘28中,可以以良好的尺寸精度形成上凸缘50和带卷绕表面46A。
将加强环68的环主体70与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之间的间隙C设定在0mm<C≤0.05mm的范围内,从而利用加强环68可以获得足够的加强效果(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上部的刚度提高)。特别地,可以在蠕变环境中获得足够的加强效果。
在带盘28中,在沿环主体70的径向突出的外凸缘部分72的下表面将加强环68焊接到带盘毂45上,从而,在设定间隙C的构造中可以将加强环68可靠地固定到带盘毂45上。另一方面,由于设定有上述尺寸的间隙C,因此可将加强环68容易地插入带盘毂45中且可相对于带盘毂45对加强环68进行精确地定位(可以精确地进行居中)。
由于带盘28具有这样的结构:即,通过将中心部分58接合到底板48上而将下凸缘56固定到带盘毂45(圆筒壁46)上,因此下凸缘56几乎不会随着由磁带T的卷绕压力所导致的圆筒壁46的变形而变形。特别地,在带盘28中,由于在布置有下凸缘部件60中的带盘板66的区域将中心部分58接合到底板48上,也就是说,由于在下凸缘部件60中的高刚度部分(由带盘板66加强的部分)将中心部分58接合到带盘毂45上,因此在下凸缘56中几乎不会产生沿厚度方向产生摆动的变形。因此,在带盘28中,与将下凸缘56的内边缘接合到圆筒壁46的下端面上的构造相比,可将沿着下凸缘56的外周边缘的厚度方向的振摆降低到1/3至1/2。
这样,在带盘28中,下凸缘56相对于带盘毂45具有高的尺寸精度,并且由磁带T的卷绕压力导致的圆筒壁46的变形所引起的下凸缘56的变形(振摆)被抑制至小的水平,从而,在各种状态下可以确保下凸缘56相对于带盘毂45的适当姿态。在带盘28中,由于通过加强环68加强带盘毂45的圆筒壁46,因此在圆筒壁46的上部可抑制由磁带T的卷绕压力所导致的变形,并且在上凸缘50中可抑制由圆筒壁46的变形所导致的变形(振摆)。
在包括有如上所述的带盘28的记录带盒10中,上凸缘50和下凸缘56相对于带盘毂45,即带卷绕表面46A具有高的尺寸精度,进而在上凸缘50和下凸缘56中可抑制发生振摆(彼此面对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当从壳体12中拉出磁带T及将磁带T插入壳体12中时可防止磁带T与上凸缘50和下凸缘56之间发生干涉,从而保护磁带T。
在记录带盒10中,加强环68的内凸缘部分74以小于或等于预定值的距离G面向位于旋转锁定位置的制动部件32。因此,可以抑制制动部件32相对于带盘28的径向位移,即带盘28相对于壳体12的径向位置偏移。相应地,即使在竖直型驱动装置中,本发明的记录带盒10在直到记录带盒10由旋转轴100吸引或与旋转轴100啮合之前的时期内也不会发生径向偏移,进而使记录带盒10适当地保持在旋转轴100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形成有带盘齿轮62的区域,设置有解锁孔64。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本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进行多种变型。相应地,例如在应用带盘28的记录带盒10中,用于停止带盘28旋转的结构和用于解除旋转停止的结构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环68由添加有云母的树脂材料制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例如,加强环68可以由金属、或者不包含加强材料的树脂材料、或者包括作为加强纤维的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的树脂制成。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中心部分58介于下凸缘56与带盘毂45之间的状态下将下凸缘56接合到带盘毂45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例如,可以在形成为环状的下凸缘56的内边缘部分将下凸缘56接合到带盘毂45上。

Claims (9)

1.一种带盘,包括:
带盘毂,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为具有底部的圆筒形状;
凸缘,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在所述带盘毂上一体设置成从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沿着所述带盘毂的径向向外延伸;
凸缘部件,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接合到所述带盘毂的底部的端部上,并且具有面向所述凸缘的凸缘部分;以及
加强环,其沿着所述径向加强所述带盘毂,并且安装到所述带盘毂沿轴线方向的一部分上,所述一部分包括所述开口端。
2.一种带盘,包括:
带盘毂,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为具有底部的圆筒形状;
凸缘,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在所述带盘毂上一体设置成从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沿着所述带盘毂的径向向外延伸;
凸缘部件,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在安装到所述凸缘部件的中心部分上的金属板沿着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带盘毂的底部相重叠的范围内接合到所述带盘毂的底部上,所述凸缘部件具有面向所述凸缘的凸缘部分;以及
加强环,其沿着所述径向加强所述带盘毂,并且安装到所述带盘毂沿所述轴线方向的一部分上,所述一部分包括所述开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盘,其中,
所述加强环这样安装到所述带盘毂上:即,在所述加强环与所述带盘毂的内周之间沿径向形成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盘,其中,
在所述带盘毂的内周与所述加强环的外周之间设定0.05mm或更小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盘,其中,
通过焊接将所述加强环固定到所述带盘毂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盘,其中,
通过在朝向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的面部进行焊接而将所述加强环固定到所述带盘毂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盘,其中,
所述加强环包括设置成沿着所述径向向外延伸的外凸缘部分,
在所述带盘毂的开口端形成有台阶部分,所述面部形成在所述台阶部分上,并且
通过焊接将所述外凸缘部分的下表面固定到所述面部上。
8.一种记录带盒,包括:
壳体;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带盒,还包括:
旋转锁定部件,其在所述带盘毂上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带盘毂的轴线方向发生相对位移,通过所述相对位移在旋转锁定位置与旋转容许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旋转锁定部件,在所述旋转锁定位置禁止所述带盘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在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允许所述带盘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
其中,所述加强环形成为:当所述旋转锁定部件位于所述旋转锁定位置时,所述加强环与所述旋转锁定部件之间沿所述径向的间隙小于或等于预定值。
CN200910007291A 2008-02-29 2009-02-24 带盘和记录带盒 Pending CN1015210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9386A JP2009205780A (ja) 2008-02-29 2008-02-29 リール及び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49386 2008-02-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1036A true CN101521036A (zh) 2009-09-02

Family

ID=40793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7291A Pending CN101521036A (zh) 2008-02-29 2009-02-24 带盘和记录带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18430A1 (zh)
EP (1) EP2096638A1 (zh)
JP (1) JP2009205780A (zh)
CN (1) CN10152103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7785B2 (ja) * 2006-12-12 2009-11-1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単リール型の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4767926B2 (ja) * 2007-08-21 2011-09-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リール
WO2020100629A1 (ja) * 2018-11-15 2020-05-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US11798593B2 (en) * 2019-10-28 2023-10-24 Quantum Corporation Magnetic tape media cartridge with increased tape media capac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7519B1 (en) 1999-09-30 2001-07-10 Imation Corp. Three-piece tape reel assembly for a data storage tape cartridge
EP1146520B1 (en) * 2000-04-05 2007-06-20 FUJIFILM Corporation Magnetic tape cartridge
JP2004014022A (ja) * 2002-06-07 2004-01-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リール
JP2004014023A (ja) * 2002-06-07 2004-01-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リール
JP4424897B2 (ja) * 2002-09-30 2010-03-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078719A (ja) * 2003-08-29 2005-03-24 Hitachi Maxell Ltd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078784A (ja) * 2003-09-04 2005-03-24 Hitachi Maxell Ltd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US7300016B2 (en) * 2003-10-08 2007-11-27 Imation Corp. Tape reel assembly with stiff winding surface for a tape drive system
JP4382469B2 (ja) 2003-12-22 2009-12-16 Tdk株式会社 テープリール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JP4203446B2 (ja) * 2004-05-25 2009-0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リール用金属プレートのかしめ方法
JP4404728B2 (ja) * 2004-09-14 2010-01-27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射出成形装置及びゴム製品の製造方法
JP4712606B2 (ja) * 2006-05-11 2011-06-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リール及びリールの製造方法
JP4749963B2 (ja) * 2006-05-23 2011-08-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リール及び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04143A (ja) 2006-06-20 2008-01-10 Fujifilm Corp リール及び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4539994B2 (ja) * 2006-08-02 2010-09-0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リールの駆動構造と、テープドライブ
JP2008097721A (ja) * 2006-10-12 2008-04-24 Fujifilm Corp リール
JP4782026B2 (ja) * 2007-01-19 2011-09-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リ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シンリールの製造方法
JP4777294B2 (ja) * 2007-04-27 2011-09-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リール、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マシンリール、引出部材及びドライ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96638A1 (en) 2009-09-02
US20090218430A1 (en) 2009-09-03
JP2009205780A (ja) 200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1037B (zh) 带盘和记录带盒
JP2011165244A (ja) リール及び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CN101521036A (zh) 带盘和记录带盒
CN102110457B (zh) 卷轴和记录带盒
US7690594B2 (en) Recording tape cartridge
US20050145738A1 (en) Recording tape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id cartridge
KR20080036643A (ko) 소형 광학 데이터 저장 디스크용 카트리지
US7913946B2 (en) Insert body, reel, and recording tape cartridge
JP4315762B2 (ja) 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4813319B2 (ja) リール及びリールの製造方法
JP4092268B2 (ja) 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US7520462B2 (en) Recording tape cartridge
JP2006018868A (ja) カートリッジケース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JP4767926B2 (ja) リール
JP2007293985A (ja) リール
US20040022172A1 (en) Disk cartridge, disk recording medium device, and disk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evice
JP3908254B2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795192B2 (ja) リール
JP2005293691A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108322A (ja) リール及び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EP1551026B1 (en) Recording tape cartridge
JPH0447809Y2 (zh)
JP4790503B2 (ja) リール及び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317336A (ja) リール
JP2004103122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センタコアのチャッキング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