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9910A - 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89910A CN101489910A CNA2007800276363A CN200780027636A CN101489910A CN 101489910 A CN101489910 A CN 101489910A CN A2007800276363 A CNA2007800276363 A CN A2007800276363A CN 200780027636 A CN200780027636 A CN 200780027636A CN 101489910 A CN101489910 A CN 1014899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verage
- container
- sterilization
- pasteurization
- hot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0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9928 pasteu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2378 acidif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PFTAWBLQPZVEMU-DZGCQCFKSA-N (+)-catechin Chemical compound C1([C@H]2OC3=CC(O)=CC(O)=C3C[C@@H]2O)=CC=C(O)C(O)=C1 PFTAWBLQPZVEMU-DZGCQCFK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29950001002 cianidanol Drug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KFSLWBXXFJQRDL-UHFFFAOYSA-N Peracetic acid Chemical class CC(=O)OO KFSLWBXXFJQRDL-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MHAJPDPJQMAIIY-UHFFFAOYSA-N Hydrogen pe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O MHAJPDPJQMAIIY-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lass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899 bactericide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XTEGARKTQYYJKE-UHFFFAOYSA-N chloric acid Chemical class OCl(=O)=O XTEGARKTQYYJKE-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8223 sterile 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796 flavor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5000019634 flavor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CIWBSHSKHKDKBQ-JLAZNSOCSA-N Ascorb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C@H](O)[C@H]1OC(=O)C(O)=C1O CIWBSHSKHKDKBQ-JLAZNSOCSA-N 0.000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44000269722 Thea sin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5000009569 green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1
- 235000013616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7
- ZZZCUOFIHGPKAK-UHFFFAOYSA-N D-erythro-ascorb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OCC1OC(=O)C(O)=C1O ZZZCUOFIHGPKA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6
- 229930003268 Vitamin C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5000019154 vitamin C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1718 vitamin 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844 anti-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5000015205 orange ju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205 fragr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95 identification t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6468 Thea sinens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5203 fruit ju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20333 oolong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353097 Molva mol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71 Aseptic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3749 Bacillus coagula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469 Bacillus subtil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98225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979 Citrus lim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31522 Citrus pyriform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3155 Clostridium botulin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4244 Cucurbita mosch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854 Cucurbita moschat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852 Cucurbita pep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5342 Saccharomycet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00 asep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52616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3 batch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58 fert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400 fruit necta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97275 indigo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08 liqu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054 m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496 sports drin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354 squas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f Jars Or Cans And Processes For Cleaning And Sealing Ja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使用药剂和无菌水,可进行常温填充,缓和内容物的热劣化,并能够维持口味和香味的良好,并且不需要使用耐热容器,而且不需要使用密封后的加热杀菌或冷却,大幅度降低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在将内容物加热杀菌到预先规定的杀菌值后,急速冷却到常温,将内容物储存在与预先内容物的加热杀菌条件同等或以上的条件进行杀菌的储存罐中,一边用无菌气体将该储存罐保持正压一边向以与预先内容物的加热杀菌条件同等或以上的条件进行杀菌的填充机输送内容物,由此将从上述储存罐到填充机为止的输液系统作成免受外部空气侵入的封闭液路径,并且在利用65℃~100℃的热水对周边环境加热杀菌清洗且与外界隔离的环境管理空间中,将该饮料常温填充到用热水杀过菌的容器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装饮料,特别是一种容器装茶饮料及容器装酸性饮料等的容器填充饮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例如PET瓶装茶饮料等低酸性饮料、含有果汁的饮料等酸性饮料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已知有热装法和无菌填充法。热装法例如在茶饮料等pH在4.6以下的酸性饮料的情况下,在与12℃、4分钟同等或以上的条件下加热杀菌,在pH4.6以下的酸性饮料的情况下,在与85℃、30分钟同等或以上的条件下加热杀菌,在液温维持在65℃~90℃的状态下将内容物填充于清洗的容器,由此,利用内容物的热量对容器杀菌并密封。之后,为了对容器顶空间部、盖内面杀菌,在密封后立刻将容器反转使盖内面等与液体接触以杀菌,即进行所谓的翻到杀菌,并且利用巴氏消毒器将热水喷射在容器外周面上,以75℃加热杀菌3分钟后,冷却到常温(作为一个例子,参照专利文献1)。
热装法存在如下问题,即因为将内容物长时间维持在60℃以上的高温状态下,并在该状态下填充,所以内容物由于热劣化而加快口味和香味劣化。另一方面,关于容器方面,因为在填充时处于与高温饮料接触的状态下,所以必须是耐热容器,例如在PET瓶的情况下因为需要耐热处理并且在冷却后容器内为负压,所以为了确保承受负压的强度就必须加厚,因此存在容器成本价格较高的缺点。此外,关于设备方面,需要用于后杀菌及冷却的高大的巴氏消毒器,存在增大设置空间和设备成本的缺点。此外,关于运营成本方面,巴氏消毒器需要大量的热水,因而存在水量和能源成本较高的缺点。
另一方面,无菌填充法是将预先利用热交换等机构高温短时间杀菌后冷却到常温的饮料,在维持无菌环境的过程中在常温下填充、密封于经过氧化氢或过乙酸等药剂杀菌并且经无菌水清洗的、不需要耐热性的容器中的方法。因为该方法保证在完全无菌的状态下密封,可常温填充并且还可用于以酸性饮料、茶为代表肉毒杆菌等孢子菌容易繁殖的含有牛奶的饮料的填充中,具有内容物的热劣化也较少的优点,但是需要容器杀菌的药剂处理装置及杀菌用药剂,还需要用于清洗容器的清洗装置及大量的无菌水等,用于实现这些工序的装置或无尘室及其控制规模较大,因此存在花费较大的设备成本及运营成本这样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人作为解决上述以往的热装法及无菌填充法的问题点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热装法,即在将pH4.6以上儿茶酸含量30%以上的茶饮料或pH小于4.6的酸性饮料加热杀菌后维持在60℃~70℃的温度下,另一方面至少将容器的内面用65℃~100℃的热水加热杀菌、清洗,在预先用65℃~100℃的热水对填充、密封装置及其周边环境加热杀菌清洗的与外界隔离的环境管理空间中,以填充温度60℃~70℃将该饮料填充于已结束该杀菌处理的容器中,并在密封后冷却到40℃以下的常温(参照专利文献2)。
该方法因为不需要填充、密封后的后杀菌工序,所以不需要作为高大的设备的巴氏消毒器,与以往的热装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削减设备成本、运营成本,并且能够缓和关系到容器的耐减压变形性的条件,但需要密封后的冷却工序,并且与以往的热装法相比,虽然得以缓和,但存在无法避免由于内容物的热劣化而引起的口味、香味降低并且对容器的耐减压变形性的要求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78225号公报“瓶装饮料的制造方法”2001年10月10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69624号公报“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2006年3月16日公开
为了解决以往的热装法的上述缺点,将填充温度降低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但如果将内容物杀菌后冷却到常温,则无法否认从一般的填充设备所使用的储存罐到填充机过程中,在输液系统的接头、垫片部、输液泵等细微部分发生微生物感染的可能性,从产品安全性的观点来看,无法将填充温度降低为比上述方案还低。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一种新的填充密封系统来实现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改善了上述方案的填充系统,并可常温填充,且能够缓和内容物的热劣化,维持口味和香味的良好,且不需要耐热容器,并且不需要密封后的加热杀菌和冷却,而且也不需要使用像无菌填充法那样的药剂和无菌水,能够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由一种新的填充密封系统来实现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可进行常温填充并能够缓和内容物的热劣化并维持口味和香味的良好,且不需要耐热容器,而且也不需要密封后的加热杀菌和冷却,而且也不需要使用像无菌填充法那样的药剂和无菌水,能够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者进行了多次锐意研究和试验,完成了本发明,其结果是,发现如果将作为内容物的饮料限定在pH以上且儿茶酸含量30mg%以上的绿茶、乌龙茶等茶饮料、以及pH小于4.6的酸性饮料等加热后的孢子菌较难生育的饮料,并且将内容物从加热杀菌到填充为止的内容液的输液路径在已杀过菌的完全封闭的空间内进行,并且如果保持为利用热水对容器和填充密封环境杀菌的与外界隔离的无尘环境,则不需要利用药剂对容器进行杀菌,可将内容物急速加热杀菌后急速冷却并进行常温填充。
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预先用65℃~100℃的热水或药剂来加热杀菌、清洗用于对容器及盖杀菌清洗、填充、密封的周边环境的工序;预先用与待填充的饮料的加热杀菌条件同等或以上的条件来对冷却机、储存罐及填充机的输液路径加热杀菌、清洗的工序;利用65℃~100℃的热水对容器及盖的至少内面加热杀菌、清洗的工序,将待填充的饮料加热杀菌到规定的杀菌值后急速冷却到常温,将该冷却的饮料储存于上述储存罐,并向上述填充机输送内容液,由此将上述输液路径形成不受外部空气侵入的封闭路径,并且将上述周边环境形成与外界隔离的环境管理空间,在该管理空间中将上述饮料常温填充到上述杀过菌的容器中并密封。
本申请的其他的发明在上述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饮料是pH4.6以上且儿茶酸含量为30mg%以上的饮料,将该饮料以与135℃、7.58秒的加热杀菌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加热杀菌。
另外,本申请的其他发明,在上述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饮料是pH小于4.6的酸性饮料,将该酸性饮料以与85℃、30分钟的加热杀菌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加热杀菌。
另外,本申请的其他发明在上述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境管理空间是收纳于箱内的空间。
另外,本申请的其他发明在上述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储存罐用无菌气体保持正压,并且利用无菌气体的压送从该储存罐输向填充机输液。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用药剂对周边环境加热杀菌后的清洗过程中,通过使用65℃~100℃的热水而还兼具杀菌功能。
另外,本申请的另一个发明,在上述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作为预先杀菌清洗用于对容器及盖杀菌清洗、填充、密封的周边环境的药剂,使用过乙酸类药剂、过氧化氢、臭氧类药剂、以及含有次氯酸的氯酸类杀菌剂中的任何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无需利用无菌填充法那样的药液以及利用无菌水对容器、设备以及环境进行杀菌和清洗等而在常温下就可以填充果汁饮料等酸性饮料或含有茶、牛奶的饮料等,减少了像热装法那样因内容物的热劣化而导致的香味下降的情况,从而能够获得如无菌填充法那样良好的容器状饮料。而且,能够获得与无菌填充法相比更简易的设备,并且由于不使用药液还能够降低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并且还能够实现生产线的高效化和高速化。另外,因为不需要容器的耐热性和减压变形耐性,所以能够实现容器的薄壁化,也能够降低容器成本。此外,因为不需要密封后的后杀菌和冷却,所以与热装法相比设备简单,并且也不需要大量的热水,能够降低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并且能够实现生产线的高速化。而且,能够将填充密封后的产品直接输送到检查工序和装箱工序等中,实现了生产线的高效化,节省了空间。
根据利用药剂对周边环境加热杀菌、清洗的本发明的容器状饮料的制造方法,对于果汁饮料等酸性饮料、或含有茶、牛奶的饮料等而言,由于被限定为在填充之前使用药剂的、对容器进行清洗、填充、密封的周边环境的杀菌、清洗工序,因此不像无菌填充法那样需要大量的药液和无菌水等,可进行常温填充,也减少了像热装法那样因内容物的热劣化而导致香味降低的情况,从而能够得到像无菌填充法那样的料号的容器装饮料。而且,由于与无菌填充法相比可使用少量的药剂或清洗液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可实现设备的小规模化,此外,由于不需要密封后的后杀菌和冷却,因此与热装法相比简化了设备,且大幅度降低了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除了上述效果之外,当饮料为pH4.6以上儿茶酸含量为30mg%以上的饮料时,虽然将该饮料加热杀菌到与135℃、7.58秒的加热杀菌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但由于在杀菌后急速冷却到常温,因此能够缓和热劣化,维持香味。而且,对于pH4.6以上儿茶酸含量30mg%以上的茶饮料而言,由于填充密封后的环境不利于孢子菌的生存,因此,通过在饮料填充前用热水对容器进行杀菌、清洗,就不需要填充后由巴氏消毒器进行杀菌。
根据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除了上述发明的效果之外,当上述饮料为pH小于4.6的酸性饮料时,将该酸性饮料加热杀菌到与85℃、30分钟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由此,能够防止密封后的菌的繁殖,且由于在加热杀菌后进行急速冷却,因此能够防止口味和成分的劣化,且由于在填充饮料前用热水对容器杀菌、清洗,因此不需要在填充后用巴氏消毒器进行杀菌。
根据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用于进行容器的热水杀菌、内容物的填充、容器的密封的环境管理空间为收容在箱内的空间,因此,能够将该空间与外部隔离,从而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环境的污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除了上述效果之外,通过利用无菌气体将饮料从上述储存罐压送到填充机,可以不使用对细微部分的杀菌较为困难的泵地进行输液,能够容易地实现输液机构的无菌化,并且能够通过路径内的正压而防止外气的侵入,使饮料免受外气的污染。
根据本发明的不同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除了上述效果之外,在使用药剂杀菌后对周边环境进行清洗的过程中,使用65℃~100℃的热水时,热水还具有杀菌功能,例如与无菌填充的情况相比,可以将药剂温度设定的较低地来使用。其结果,能够抑制药剂的分解,增加再利用的次数,并且能够降低对器械的损伤。此外,即便是对于具有耐热性的孢子菌而言也能提高杀菌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发明,由于通过指定的药剂来预先对用于杀菌清洗、填充、密封容器及盖的周边环境进行杀菌、清洗,因此可以进一步可靠地提高灭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是说明作为环境管理空间的无尘箱内的使用药剂的本发明的杀菌、清洗方法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药剂罐;2...热水罐;3...排水罐;4、5...转换阀;10...瓶杀菌、清洗装置;11...填充机;12...压盖机;14...环境管理空间;15...无尘箱;16...旋转式热水喷嘴;17...固定式热水喷嘴;20...调和罐;21...平衡罐;22...高温短时间杀菌机;23...急速冷却机;25...储存罐;26...顶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使用的饮料是pH4.6以上儿茶酸含量30%以上的绿茶、乌龙茶等饮料以及pH小于4.6的酸性饮料。上述酸性饮料中包括天然果汁、果汁饮料、果肉饮料、含果汁的清凉饮料、含果粒的果实饮料、柠檬茶、运动饮料等。
另外,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容器是除PET瓶等的聚酯瓶之外还包括聚酯制杯、托盘等的聚酯容器的塑料容器、玻璃瓶、金属瓶、餐罐等。本发明特别在缓和关系到PET瓶的耐减压性的条件并实现其薄壁化的方面适用于PET瓶装的上述饮料的制造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中,将作为内容物的饮料利用高温短时间杀菌法加热杀菌到规定的杀菌值,之后立刻急速冷却到常温(15℃~40℃)后,并储存于预先利用与上述饮料的加热杀菌条件同等或以上条件下杀菌、清洗的储存罐中。在本发明中,以上述储存罐为代表,所有设备的至少为液体接触面的部分要利用蒸汽或热水预先以与作为内容物的饮料的杀菌值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加热杀菌,另外,利用65℃~100℃的热水对容器的至少内面、以及容器杀菌清洗、填充、密封的空间环境、设备外面进行加热杀菌、清洗,将该空间环境作为与外界隔离的管理空间。然后,将上述冷却了的饮料储存在上述储存罐中,一边利用无菌气体保持该储存罐的正压一边将内容液送入上述填充机,由此将上述输液路径作成不受外部空气侵入的封闭液路径,并且在与外界隔离的杀过菌的环境管理空间中,将上述饮料常温填充于上述杀过菌的容器中,并密封容器。在密封后并不需要冷却或加热,在该状态下可直接移送到检查、装箱工序。
当作为内容物的饮料是pH4.6以上儿茶酸含量30%以上的茶饮料时,利用高温短时间杀菌法等对该茶饮料加热杀菌,以便获得与135℃、7.58秒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本发明者针对儿茶酸含量在15mg%~50mg%的饮料,就儿茶酸对各种微生物的制菌作用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示于表1。表中○是确认有制菌作用的情况,△是因菌种的不同而确认有制菌作用和没有制菌作用的情况、×是还未确认有制菌作用的情况。
【表1】
如表1所述,在儿茶酸含量为27mg%的茶饮料的情况下,虽然已确认相对于几乎所有的孢子菌都具有制菌作用,但相对于一部分的孢子菌而言制菌效果较小。根据这种结果,在本发明中考虑到安全性,针对茶饮料,将30mg%以上的儿茶酸含量的茶饮料作为对象。另外,对于无孢子菌的部分以及霉菌或酵母菌而言,儿茶酸没有制菌作用,而这些菌可以通过低温加热来杀菌。如上所述,在儿茶酸含量30mg%以上的茶饮料的情况下,因为对孢子菌示有制菌效果,所以即便茶饮料也不必担心其变坏。另外,当上述饮料为pH小于4.6的酸性饮料的情况下,以与85℃、30分钟加热相同或以上的杀菌效果来对该饮料进行高温短时间的加热杀菌。
下面,参照图1所示的生产线的示意图及图2所示的流程图,对作为代表例将这些饮料填充于PET瓶中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容器装饮料的生产线中,瓶杀菌、清洗装置10;填充机11;压盖机12及盖杀菌、清洗装置(未图示)被设置在形成环境管理空间14的无尘箱15内。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环境管理空间”意味着预先用65℃~100℃的热水对填充、密封装置及其周边环境加热杀菌并清洗且与外界隔离的空间,在内部供给有无菌空气,且相对于外部为正压,从而使外企不容易流入。在容器装饮料的制造开始之前进行周边环境的杀菌、清洗,如图1所示,在无尘箱15内适当地配置旋转式热水喷嘴16及容器杀菌、清洗装置10;填充机11;朝向压盖机12与容器接触的部分集中喷射热水的固定的热水喷嘴17。周边环境的杀菌、清洗方法可以采用例如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示的方法,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环境管理空间外的供瓶装置移送到环境管理空间14内的瓶杀菌、清洗装置10的瓶的杀菌是利用65℃~100℃的热水对至少瓶的内面,优选内外面进行加热杀菌。杀菌时间为3秒到10秒。根据该方法,因为利用热水同时进行瓶的杀菌和杀菌后的清洗,所以不需要对杀菌后的瓶进行另外清洗的工序。另外,同样地从环境管理空间外的供盖装置向设置于管理空间内的盖杀菌、清洗装置供盖,通过向盖的内外面喷射65℃~100℃的热水来加热杀菌。
利用热水对瓶内外面的杀菌是例如在瓶清洗装置处将瓶配置为倒立状态,通过热水喷雾喷嘴喷射热水进行的。同样地,用热水对盖内外面的杀菌是通过从热水喷雾喷嘴向例如沿由钢丝形成的滑槽移动或通过转头开口部向下地移动的盖的内外面喷射热水进行的。杀菌清洗结束后的瓶被供给到填充机11,并在填充机处填充饮料。另外,盖被分别供给到压盖机12,并封盖到填充完饮料的瓶上,并密封瓶。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作为内容液的饮料在设置于无尘箱外的调和罐20处调和,并储存在平衡罐21中,从那被供给到高温短时间杀菌器22及急速冷却器23,并进行高温短时间杀菌及急速冷却。高温短时间杀菌是利用HTST杀菌法等加热杀菌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上述饮料是pH4.6以上儿茶酸含量30mg%以上的茶饮料的情况下,高温短时间杀菌,以便获得与135℃、7.58秒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另外,当上述饮料是pH小于4.6的酸性饮料的情况下,例如以93~95℃对该饮料进行短时间的加热杀菌,以便获得与85℃、30分钟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
急速冷却是将进行过高温短时间杀菌的饮料接着通过急速冷却器23,由此在通过期间使其与制冷剂热交换并在短时间冷却到常温,作为常温而言,大约35℃比较合适,但因饮料的种类或季节等而不同,可采用15℃~40℃的范围。急速冷却的饮料储存在由无菌罐构成的储存罐25中。该储存罐25、上述急速冷却器23及后述的顶罐26、填充机11以及连结这些装置的配管等的全部的液体接触的面,都预先以获得与填充的饮料的杀菌条件同等或以上,即与135、7.58秒同等或以上的杀菌条件的方式用蒸汽或热水杀菌清洗形成无菌的封闭路径。特别地,储存罐25利用无菌气体保持正压并阻止外气的侵入,并且利用无菌气体压送储存的饮料,将饮料从该储存罐经由顶罐26输送到填充机。由此,无需依靠构造上很难完全杀菌和密封并且很难实现无菌化的泵就能够进行输液,即便是常温下也能够将饮料维持在无菌状态。顶罐26也形成为完全密闭型,在该顶罐26中储存的饮料利用无菌气体的压送被输送到填充机,在无菌的环境管理空间被填充到瓶中。
填充有饮料的瓶从填充机被移送到设置于环境管理空间内的压盖机12,在从配置于环境管理空间外的供盖装置供给到配置于环境管理空间内的盖杀菌、清洗装置的盖杀菌、清洗装置中,被以与瓶相同条件杀菌、清洗的盖完全密封。之后被密封的瓶并不需要通过以往的热装法那样的巴氏消毒器或冷却装置的后杀菌工序和冷却工序等后处理,可以直接输送到产品检查工序、装箱工序等中。
图3是说明作为环境管理空间的无尘箱内的使用药剂的本发明的杀菌、清洗方法的图,而且,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执行沿图4的流程的步骤。图中黑三角的箭头表示生产线上的流动,普通的箭头表示处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中,利用高温短时间杀菌法对作为内容物的饮料加热杀菌直到规定的杀菌值,之后立刻迅速地急速冷却到常温(15℃~40℃)后,在向储存罐中储存饮料的生产线1及向瓶中填充、密封饮料的生产线2的动作前,预先实施图4中的点划线所包围的杀菌、清洗处理。在这之前的处理对于急速冷却器23、该储存罐25以及顶罐26而言,以与上述饮料的加热杀菌条件同等或以上的条件利用蒸汽或热水杀菌、清洗,容器杀菌清洗、填充、密封的空间环境作为与外界隔离的管理空间,对于该空间而言,在填充饮料之前使用药剂杀菌、清洗。另外,对于容器和盖而言,至少内面用65℃~100℃的热水加热杀菌、清洗并使用。而且,将上述冷却了的饮料储存在上述储存罐中,一边用无菌气体将该储存罐保持正压,一边向上述填充机输送内容液,由此将上述输液路径形成为不受外部空气侵入的封闭液路径(在图4中用虚线包围的区域),并且,在上述的与外界隔离的已杀过菌的环境管理空间中,将上述饮料常温填充到上述已杀过菌的容器中,并密封容器。密封后并不需要冷却或加热,而可以在该状态下直接移送到检查、装箱工序。
利用图3的系统图说明作为环境管理空间14的无尘箱15内的使用药剂本发明的杀菌、清洗方法。图中1为药剂罐,2为热水罐,3为排水罐,4和5以及6为流路切换用阀,7为药剂供给管,8为热水供给管。最初转换阀4、5和6被设置在图示的状态下。若从药剂罐1加压供给药剂,则通过供给管7到无尘箱15内的各旋转式喷嘴16及固定喷嘴17向无尘箱15内喷射药剂。利用喷射的药剂的作用对环境管理空间14杀菌,虽然被喷射的药剂流到流到室内的底部从排出管流出,但由于这时转换阀5为图示的状态,因此向图中的右侧流动。右侧设置有排水罐3,但开闭阀6如图所示处于与排水罐3断开的状态,因此药剂向药剂罐1循环流动。所使用的药剂不会使用一次就废弃掉而是在能够保证其杀菌性能的时间内反复使用。另外。因为药品酸性较强,所以在使用后的废液处理中,需要进行还原处理或pH处理。
在结束杀菌处理的时刻,转换阀4切换成与药剂供给管7断开与热水供给管8连通,并且转换阀6被设置在与排水罐3连通的状态下。接着,这次热水从热水罐2经由热水供给管8到达无尘箱15内的各旋转式喷嘴16及固定喷嘴17,并向无尘箱15内喷射。所喷射的热水清洗残留在无尘箱15内的药剂,用于清洗的热水流到室内的底部并从排出管流出,但这时的转换阀处于图示的状态,因此向图中的右侧流动。这时,因为转换阀6处于与药剂罐1断开而与排水罐3连通的状态,所以该清洗处理水流入排水罐3。在以上的工序中,结束利用药剂对无尘箱15内的环境管理空间14的杀菌及清洗处理,转换阀5切换成与图中左侧的热水罐2连通,并为下一个工序做准备。一次填充、密封作业作业中的清洗水等的处理量受设备规模影响但通常为2~3t,不会像无菌填充系统那样的包含容器的清洗在内大概20t/小时的大量的排水,在本发明的方式中,利用存储于排水罐3中之类的间歇处理来应对。利用药剂来对环境管理空间进行的杀菌,可以每一制造批量进行一次,也可以每隔例如2~3批量进行一次。
当使用过乙酸类药剂作为药剂时,若在40℃的情况下使用则需要三分钟的杀菌,如果此时的分解率为1,则在50℃的情况下使用,则杀菌一分钟就可以,分解率为1.5,若在60℃的情况下使用,则杀菌10秒钟就足够,分解率为4。即、所说的分解率变高意思是说药剂能够再次利用的次数减少那么多次药剂的保持性变差,存在如果提高使用温度,则杀菌效果提高但保持性变差的关系。如上所述,当在药剂使用后的清洗中使用60~100℃的热水的情况下,通过热水使杀菌性能发生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将药剂的使用温度控制得较低来良好保持药剂。另外,还存在如果温度较高药剂会使部件劣化给器械带来损伤的问题。
另外,因为本发明用药剂对无尘箱杀菌,所以根据使用药剂和浓度的不同,在杀菌处理后的清洗过程中不像上述那样使用热水而仅使用无菌水清洗。这时,需要使用三向阀作为转换阀4,并且采用转换阀4与无菌水罐也连接的变形构成。
另外,有时由于采用臭氧类物质的药剂而无需清洗。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环境管理空间外的供瓶装置移送到环境管理空间14内的瓶杀菌、清洗装置10的瓶,利用65℃~100℃的热水来对至少瓶的内面加热杀菌,优选对内外面加热杀菌。杀菌时间为3秒到10秒。根据该方法,因为利用热水来同时进行瓶的杀菌和杀菌后的清洗,所以不需要对杀菌后的瓶另外清洗的工序,但有时出于防止轻量化的容器变形或冲掉附着在瓶上的菌等的目的,利用无菌水进行清洗。另外,同样地,从环境管理空间外的盖供给装置向管理空间内设置的盖杀菌、清洗装置供给盖,并利用65℃~100℃的热水喷射盖的内外面来进行加热杀菌。
利用热水对瓶内外面的杀菌是例如用瓶清洗装置将瓶配置为倒立状态,从热水喷雾喷嘴喷射热水进行的。同样地,用热水对盖内外面的杀菌是通过从热水喷雾喷嘴向例如沿由钢丝形成的滑槽移动或通过转头开口部向下地移动的盖的内外面喷射热水进行的。杀菌清洗结束后的瓶被供给到填充机11,并在填充机处填充饮料。另外,盖被分别供给到压盖机12,并封盖到填充完饮料的瓶上,并密封瓶。
在将饮料填充、密封于瓶中的生产线2的作动中,通过在填充前的容器中喷射热水来加热杀菌,但这时在图3中来自瓶杀菌、清洗室的转换阀5为与图左侧即热水罐2连通的形态,因此其处理水回流到热水罐2,再次被利用。从外部搬入到预先利用药剂杀菌过的环境管理空间14的瓶一般比较清洁,即便附着有若干菌也会在此杀菌、清洗处理,因此几乎不会有处理水的污染,可以再次利用,这一点也对削减排水量做出了贡献。因为从外部搬入的盖并不像瓶那么清洁,所以来自对盖进行杀菌、清洗的封盖室的处理水为与图中右侧即排水罐3连通的形态,无法再利用而流向排水罐。一次填充、密封作业中的清洗水等的处理量为之前的药剂清洗水和该盖的杀菌、清洗用处理水的总和。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作为内容液的饮料在设置于无尘箱外的调和罐20处调和,并储存在平衡罐21中,从此处被供给到高温短时间杀菌器22及急速冷却器23,并高温短时间杀菌及急速冷却。高温短时间杀菌是利用HTST杀菌法等进行加热杀菌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上述饮料是pH4.6以上儿茶酸含量30mg%以上的茶饮料的情况下,高温短时间杀菌,以便获得与135℃、7.58秒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另外,当上述饮料是pH小于4.6的酸性饮料的情况下例如以93~95℃对该饮料进行短时间的加热杀菌,以便获得与85℃、30分钟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
急速冷却是将进行过高温短时间杀菌的饮料接着通过急速冷却器23,由此在通过期间使其与制冷剂热交换并在短时间冷却到常温,作为常温而言,大约35℃比较合适,但因饮料的种类或季节等而不同,可采用15℃~40℃的范围。急速冷却的饮料储存在由无菌罐构成的储存罐25中。该储存罐25、上述急速冷却器23及后述的顶罐26、填充机11以及连结这些装置的配管等的全部的液体接触的面,都预先以获得与填充的饮料的杀菌条件同等或以上,即与135、7.58秒同等或以上的杀菌条件的方式用蒸汽或热水杀菌清洗形成无菌的封闭路径。特别地,储存罐25利用无菌气体保持正压并阻止外气的侵入,并且利用无菌气体压送储存的饮料,将饮料从该储存罐经由顶罐26输送到填充机。由此,无需依靠构造上很难完全杀菌和密封并且很难实现无菌化的泵就能够进行输液,即便是常温下也能够将饮料维持在无菌状态。顶罐26也形成为完全密闭型,在该顶罐26中储存的饮料利用无菌气体的压送被输送到填充机,在无菌的环境管理空间被填充到瓶中。
填充完饮料的瓶从填充机被移送到设置于环境管理空间内的压盖机12,在从配置于环境管理空间外的供盖装置供给到配置于环境管理空间内的盖杀菌、清洗装置的盖杀菌、清洗装置中,被以与瓶相同条件杀菌、清洗的盖完全密封。之后被密封的瓶并不需要通过以往的热装法那样的巴氏消毒器或冷却装置的后杀菌工序和冷却工序等后处理,而可以直接输送到产品检查工序、装箱工序等中。
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容量2L的PET瓶,并使用上述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来制造绿茶饮料(pH5.9,儿茶酸含量52mg%)。
即,用热水对瓶进行90℃3秒钟的加热杀菌、清洗,将经135℃、30秒的高温短时间的加热杀菌后急速冷却到常温的绿茶饮料储存在预先杀菌、清洗到内容物的杀菌值以上并利用无菌气体保持正压的储存罐中,之后利用无菌气体压送到顶罐并供给到填充机,在管理空间内填充到预先用热水杀菌清洗的瓶中,并且利用预先杀菌、清洗的盖密封。另外,从急速冷却器到填充机为止的液体路径为利用无菌气体保持正压并且与外气隔开的封闭路径。
为了调查与利用以往的热装法制造的情况下的绿茶的色调、口味的变化,对利用以上方式所获得的制造完成后的绿茶饮料分别测定了绿茶的pH值、色调、维他命C。另外,针对嗜好实施了感官试验。将各自的结果表示于表2、表3以及表4。
上述色调测定用L*a*b表色系测定。其是混色系的表色系,L值表示明亮度,a值表示红-绿的轴,b值表示黄-蓝的轴,L值越大则越亮,a值越向正向越红,越向负向越绿,b值越向正向越黄,越向负向越蓝。另外,△E值是通过计算在该色调空间中两个色调间的直线距离相隔多远而求出的。
另外,维他命C的测定是测定调和后的未加热状态的浓度,并测定制造结束后的饮料中的浓度,然后计算出残存率。
感官试验利用比二点识别法正确性高的三点识别法来实施,准备作为比较对象的两种茶饮料(实施例1的A、比较例1的B),使A-A-B、A-B-B等三个适当组合,并使15名调查对象试饮,从而来对两者进行识别并进行嗜好性的感官评价。
【实施例2】
使用容量1.5L的PET瓶,并用上述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来制造100%橙汁(pH3.61)的酸性饮料。
即,用热水对瓶进行90℃3秒钟的加热杀菌、清洗,并将经94.5~96℃、30秒的高温短时间的加热杀菌后急速冷却到常温(本实施例31℃~32℃)的酸性饮料储存在预先杀菌、清洗到内容物的杀菌值以上并利用无菌气体保持正压的储存罐中,以下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获得瓶装酸性饮料。另外,这时的填充温度为30℃。接着,与实施例1的情况一样,为了调查与利用以往的热装法制造的情况下的酸性饮料的色调、口味的变化,而对制造完成后的酸性饮料分别测定了绿茶的pH值、色调、维他命C。将各自的结果表示于表5、表6。
【比较例1】
作为比较例1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容量的2L的PET瓶,用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来制造绿茶饮料(pH5.9,儿茶酸含量52mg%)。即,用90℃的热水对瓶进行3秒钟的杀菌、清洗,并将在135℃、30秒的高温短时间杀菌后冷却到65℃的绿茶饮料设置在预先利用箱与外界隔离的环境管理空间内,并利用在与容器相同条件下进行杀菌、清洗的填充机、压盖机来进行填充、密封。之后,利用简易的冷却水淋浴来将PET瓶装绿茶饮料冷却到常温从而获得茶饮料。
针对以上方式获得的绿茶饮料,并在制造结束后(这种情况下为冷却后),与实施例1相同地为了调查绿茶的色调、口味的变化,分别测定绿茶的pH值、色调、维他命C。另外,用与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即三点识别法来对两者进行识别并进行感官评价。将这些结果与实施例1一起表示于表2~表4。
作为比较例2使用与实施例2相同容量1.5L的PET瓶,并与比较例1相同地使用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即装置来制造100%橙汁(pH3.61)。即,用90℃的热水对瓶进行3秒钟的杀菌、清洗,并将在94.5~96℃、30秒的高温短时间的加热杀菌后冷却到67~68℃的酸性饮料设置在预先利用箱与外界隔离的环境管理空间内,并利用在与容器相同条件下进行杀菌、清洗的填充机、压盖机以65℃的填充温度来进行填充、密封。之后利用简易的冷却水淋浴来将PET瓶装酸性饮料冷却到常温从而获得酸性饮料。
针对以上方式获得的酸性饮料,并在制造结束后(这种情况下为冷却后),与实施例2相同地为了调查100%橙汁的色调、口味的变化,分别测定其pH值、色调、维他命C。将这些结果与实施例2一起表示于表5、表6。
【实施例与比较例的评价】
在茶饮料的情况下
pH值、色调:
【表2】
pH | L值 | a值 | b值 | ΔE | |
调和未加热品 | 6.38 | 90.90 | -9.90 | 29.49 | 基准 |
实施例1 | 6.23 | 89.25 | -8.44 | 32.23 | 3.52 |
比较例1 | 6.19 | 89.00 | -8.14 | 33.88 | 5.10 |
从表2中明确可知,将实施例1与比较例1比较时,实施例1的产品与比较例1相比明显色调接近调和未加热品且能够保持新鲜的色调。并且可知,实施例1的产品的pH值也是维持在与调和未加热品接近的状态。
维他命C残存率:
【表3】
浓度(ppm) | 残存率(%) | |
调和未加热品 | 283 | 100.0 |
实施例1 | 236 | 83.4 |
比较例1 | 215 | 76.0 |
如表3所示,实施例1相对于调和未加热品的维他命C的残存率是83.4%,而比较例1为76%,明显实施例1的情况下维他命C的残存率高。
嗜好性感官评价:
【表4】
调查对象 15名 | 备考 | |
识别试验 | 正解者 9名 | 以5%的危险率具有有意差 |
嗜好试验 | 在识别试验正解者9名中喜欢实施例1的产品的人为7名,喜欢比较例1的产品的人为2名 | 以5%的危险率喜欢实施例(常温填充)的产品 |
如表4所示,15名调查对象的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在能够区别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产品的9名中,喜欢实施例的产品的人为7名,实施例1的产品与比较例1的产品相比具有压倒性的较高的嗜好性。
经时变化观察
通过目测观察上述实施例1中制造的2L的PET瓶装绿茶饮料,来看常温下保管两周后内容物的微生物的变坏状态。其结果是,绿茶饮料的状态良好,且并没有发现因微生物的变坏所导致的浑浊现象。
在100%橙汁(酸性饮料)的情况下
pH值、色调:
【表5】
pH | L值 | a值 | b值 | ΔE | |
调和未加热品 | 3.61 | 66.66 | 22.6 | 42.98 | 基准 |
实施例2 | 3.51 | 65.35 | 23.48 | 42.61 | 1.62 |
比较例2 | 3.51 | 64.95 | 24.78 | 42.2 | 2.88 |
如表5所示可知,在将实施例2和比较例2比较时,实施例2的产品与比较例2相比色调明显接近接近调和未加热品,能够保持新鲜的色调。即,比较例2的100%橙汁与实施例2相比,L值(明亮度)降低,a值(红色)上升,且b值(黄色)下降。
维他命C残存率:
【表6】
浓度(ppm) | 残存率(%) | |
调和未加热品 | 283 | 100.0 |
实施例2 | 270 | 95.4 |
比较例2 | 245 | 86.6 |
如表6所示,实施例4相对于调和未加热品的维他命C的残存率是95.4%,而比较例2为86.6%,明显实施例2的情况下维他命C的残存率高。
综合评价
已经确认针对实施例1、2与比较例1、2的色调测定、pH值测定、维他命C残存率的任何一点而言,实施例的产品都比比较例优越,从而能够获得保持新鲜的色调,并且维他命C的残存率较高,品质优良的饮料。而且,针对实施例1和比较例1而言,即便是调查对象的感官试验的结果也是实施例的产品具有压倒性的高嗜好性,从而可以确认将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适用于茶饮料及酸性饮料时是很有效的。
【实施例3】
使用容量2L的PET瓶,并使用上述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来制造绿茶饮料(pH5.9,儿茶酸含量52mg%)。
即,预先用40℃,浓度2000ppm的过乙酸类药剂(商品名:ト—ヨ—アクテイブ)来对进行容器清洗、填充、密封的管理空间进行10分钟杀菌后,用90℃的热水清洗,确认相对于B.subtilis,B.coagulans之类的孢子菌而言具有6D以上的杀菌效果。另外,用热水对瓶进行90℃ 3秒钟的加热杀菌、清洗,并将经135℃、30秒的高温短时间的加热杀菌后急速冷却到常温的绿茶饮料储存在预先杀菌、清洗到内容物的杀菌值以上并利用无菌气体保持正压的储存罐中,之后,利用无菌气体压送到顶罐并供给到填充机,在管理空间内填充到预先用热水杀菌清洗的瓶中,并且利用预先杀菌、清洗的盖密封。另外,从急速冷却器到填充机为止的液体路径为利用无菌气体保持正压并且与外气隔开的封闭路径。
为了调查与利用以往的热装法制造的情况下的绿茶的色调、口味的变化,对利用以上方式所获得的制造完成后的绿茶饮料分别测定了绿茶的pH值、色调、维他命C。另外,针对嗜好实施了感官试验。将各自的结果表示于表7、表8以及表9。
上述色调测定与之前一样,用L*a*b*(L星号a星号b星号)表色系测定。
另外,维他命C的测定是测定调和后的未加热状态的浓度,并测定制造结束后的饮料中的浓度,然后计算出残存率。
感官试验利用比二点识别法正确性高的三点识别法来实施,准备作为比较对象的两种茶饮料(实施例3的A、比较例3的B),使A-A-B、A-B-B等三个适当组合,并使20名调查对象试饮,从而来对两者进行识别并进行嗜好性的感官评价。
【实施例4】
使用容量1.5L的PET瓶,并用上述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来制造100%橙汁(pH3.61)的酸性饮料。
即,预先用40℃,浓度2000ppm的过乙酸类药剂(商品名:ト—ヨ—アクテイブ)来对进行容器清洗、填充、密封的管理空间进行10分钟杀菌后,用90℃的热水清洗。用热水对瓶进行90℃3秒钟的加热杀菌、清洗,并将经94.5~96℃、30秒的高温短时间的加热杀菌后急速冷却到常温(本实施例31℃~32℃)的酸性饮料储存在预先杀菌、清洗到内容物的杀菌值以上并利用无菌气体保持正压的储存罐中,以下利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来获得瓶装酸性饮料。另外,这时的填充温度为30℃。接着,与实施例3的情况一样,为了调查与利用以往的热装法制造的情况下的酸性饮料的色调、口味的变化,而对制造完成后的酸性饮料分别测定了绿茶的pH值、色调、维他命C。将各自的结果表示于表10、表11。
【比较例3】
作为比较例3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容量的2L的PET瓶,用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来制造绿茶饮料(pH5.9,儿茶酸含量52mg%)。即,用90℃的热水对瓶进行3秒钟的杀菌、清洗,并将在135℃、30秒的高温短时间杀菌后冷却到65℃的绿茶饮料设置在预先利用箱与外界隔离的环境管理空间内,并利用在与容器相同条件下进行杀菌、清洗的填充机、压盖机来进行填充、密封。之后利用简易的冷却水淋浴来将PET瓶装绿茶饮料冷却到常温从而获得茶饮料。
针对以上方式获得的绿茶饮料,并针对制造结束后(这种情况下为冷却后)的饮料,与实施例3相同地为了调查绿茶的色调、口味的变化,分别测定绿茶的pH值、色调、维他命C。另外,用与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即三点识别法来对两者进行识别并进行感官评价。将这些结果与实施例3一起表示于表7~表9。
【比较例4】
作为比较例4使用与实施例4相同容量1.5L的PET瓶,并与比较例1相同地使用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即装置来制造100%橙汁(pH3.61)。即、用90℃的热水对瓶进行3秒钟的杀菌、清洗,并将在94.5~96℃、30秒的高温短时间的加热杀菌后冷却到67~68℃的酸性饮料设置在预先利用箱与外界隔离的环境管理空间内,并利用在与容器相同条件下进行杀菌、清洗的填充机、压盖机以65℃的填充温度来进行填充、密封。之后利用简易的冷却水淋浴来将PET瓶装酸性饮料冷却到常温从而获得酸性饮料。
针对以上方式获得的酸性饮料,并在制造结束后(这种情况下为冷却后),与实施例2相同地为了调查100%橙汁的色调、口味的变化,分别测定其pH值、色调、维他命C。将这些结果与实施例4一起表示于表10、表11。
【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
在茶饮料的情况下
pH值、色调:
【表7】
pH | L值 | a值 | b值 | ΔE | |
调和未加热品 | 6.44 | 91.50 | -10.30 | 30.05 | 基准 |
实施例3 | 6.30 | 89.95 | -8.50 | 33.35 | 3.69 |
比较例3 | 6.25 | 88.91 | -8.20 | 34.11 | 5.25 |
从表7中明确可知,将实施例3与比较例3比较时,实施例3的产品与比较例3相比明显色调接近调和未加热品,且能够保持新鲜的色调。并且可知,实施例3的产品的pH值也是维持在与调和未加热品接近的状态。
维他命C残存率:
【表8】
浓度(ppm) | 残存率(%) | |
调和未加热品 | 305 | 100.0 |
实施例3 | 260 | 85.2 |
比较例3 | 236 | 77.4 |
如表8所示,实施例3相对于调和未加热品的维他命C的残存率是85.2%,而比较例3为77.4%,明显实施例的情况下维他命C的残存率高。
嗜好性感官评价:
【表9】
调查对象 20名 | 备考 | |
识别试验 | 正解者 12名 | 以5%的危险率具有有意差 |
嗜好试验 | 在识别试验正解者12名中喜欢实施例3的产品的人为8名,喜欢比较例3的产品的人为4名 | 以5%的危险率喜欢实施例(常温填充)的产品 |
如表9所示,20名调查对象的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在能够区别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产品的12名中,喜欢实施例的产品的人为8名,实施例3的产品与比较例3的产品相比具有压倒性的较高的嗜好性。
经时变化观察
通过目测观察上述实施例3中制造的2L的PET瓶装绿茶饮料,来看常温下保管两周后内容物的微生物的变坏状态。其结果是,绿茶饮料的状态良好,且并没有发现因微生物的变坏所导致的浑浊现象。
在100%橙汁(酸性饮料)的情况下
pH值、色调:
【表10】
pH | L值 | a值 | b值 | ΔE | |
调和未加热品 | 3.55 | 67.61 | 22.00 | 43.32 | 基准 |
实施例4 | 3.46 | 65.90 | 24.10 | 43.01 | 2.73 |
比较例4 | 3.46 | 65.03 | 25.04 | 42.60 | 4.05 |
如表10所示可知,在将实施例4和比较例4进行比较时,实施例4的产品与比较例4相比色调明显接近接近调和未加热品,能够保持新鲜的色调。即、比较例4的100%橙汁与实施例4相比,L值(明亮度)降低,a值(红色)上升,且b值(黄色)下降。
维他命C残存率:
【表11】
浓度(ppm) | 残存率(%) | |
调和未加热品 | 320 | 100.0 |
实施例4 | 295 | 92.2 |
比较例4 | 276 | 86.3 |
如表11所示,实施例2相对于调和未加热品的维他命C的残存率是92.2%,而比较例4为86.3%,明显实施例4的情况下维他命C的残存率高。
综合评价
已经确认,针对实施例3、4与比较例3、4的色调测定、pH值测定、维他命C残存率的任何一点而言,实施例的产品都比比较例优越,从而能够获得保持新鲜的色调,且维他命C的残存率较高,品质优良的饮料。而且,针对实施例3和比较例3而言,即便是调查对象的感官试验的结果也是实施例的产品具有压倒性的高嗜好性,从而可以确认将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适用于茶饮料及酸性饮料时是很有效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可适用于pH4.6以上儿茶酸含量30mg以上的绿茶,乌龙茶等饮料以及pH小于4.6的酸性饮料以至于矿泉水等加热后孢子菌的剩余很困难的非富养性饮料的容器状饮料的制造中。容器并不限于PET瓶等的合成树脂制瓶,也可以是金属瓶、金属罐、玻璃瓶等。
Claims (7)
1.一种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预先用65℃~100℃的热水或药剂来加热杀菌、清洗用于对容器及盖杀菌清洗、填充、密封的周边环境的工序;预先用与待填充的饮料的加热杀菌条件同等或以上的条件来对冷却机、储存罐及填充机的输液路径加热杀菌、清洗的工序;利用65℃~100℃的热水对容器及盖的至少内面加热杀菌、清洗的工序,
将待填充的饮料加热杀菌到规定的杀菌值后急速冷却到常温,将该冷却的饮料储存于所述储存罐,并向所述填充机输送内容液,由此将所述输液路径形成不受外部空气侵入的封闭路径,并且将所述周边环境形成与外界隔离的环境管理空间,在该管理空间中将所述饮料常温填充到所述杀过菌的容器中并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饮料是pH4.6以上且儿茶酸含量为30mg%以上的饮料,将该饮料以与135℃、7.58秒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加热杀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饮料是pH小于4.6的酸性饮料,将该酸性饮料以与85℃、30分钟同等或以上的杀菌值加热杀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环境管理空间是收容于箱内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存罐用无菌气体保持正压,并且利用无菌气体的压送从该储存罐输向填充机输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用药剂对周边环境加热杀菌、清洗后的清洗过中,通过使用65℃~100℃的热水而还兼具杀菌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预先杀菌清洗用于对容器及盖杀菌清洗、填充、密封的周边环境的药剂,使用过乙酸类药剂、过氧化氢、臭氧类药剂、以及含有次氯酸的氯酸类杀菌剂中的任何一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3825/2006 | 2006-07-26 | ||
JP2006203825A JP5136740B2 (ja) | 2006-07-26 | 2006-07-26 | 容器詰め飲料の製造方法 |
JP004815/2007 | 2007-01-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89910A true CN101489910A (zh) | 2009-07-22 |
Family
ID=39120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800276363A Pending CN101489910A (zh) | 2006-07-26 | 2007-06-08 | 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136740B2 (zh) |
CN (1) | CN101489910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3291B (zh) * | 2010-02-09 | 2011-11-09 | 万政豪 | 一种低温无菌灌装塑料瓶装饮料的系统及工艺 |
CN103261033A (zh) * | 2010-12-16 | 2013-08-2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清凉饮料的填充方法及装置 |
CN103732501A (zh) * | 2011-08-05 | 2014-04-16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饮料填充方法及其装置 |
CN104169176A (zh) * | 2012-03-14 | 2014-11-26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预成型坯的杀菌方法以及内容物的充填方法及装置 |
CN105246821A (zh) * | 2013-06-25 | 2016-01-13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饮料供给系配管的杀菌方法及装置 |
CN107226448A (zh) * | 2016-03-24 | 2017-10-03 | 广州统企业有限公司 | Pet瓶无菌冷灌装装置 |
CN108290729A (zh) * | 2015-12-22 | 2018-07-1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杀菌处理的转换方法及产品充填装置以及产品充填装置的洗净杀菌方法及装置 |
CN109502532A (zh) * | 2018-09-25 | 2019-03-22 |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菌灌装生产线的杀菌工艺 |
CN110869059A (zh) * | 2017-07-13 | 2020-03-06 | 克朗斯公司 | 用于对容器处理设备的表面进行灭菌的装置和方法 |
CN113428821A (zh) * | 2016-09-30 | 2021-09-2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碳酸饮料填充装置 |
CN113825705A (zh) * | 2019-06-14 | 2021-12-2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无菌填充机以及无菌填充机的填充阀的冷却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90796B (zh) * | 2011-07-22 | 2013-05-15 | 施建国 | 液体灌装结构 |
JP2015050961A (ja) * | 2013-09-06 | 2015-03-19 |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 容器詰めタピオカ含有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5636898A (zh) * | 2013-10-18 | 2016-06-01 | 利乐拉瓦尔集团及财务有限公司 | 用于灌装阀的方法和灌装阀系统 |
AT519216A1 (de) * | 2016-09-19 | 2018-04-15 | Red Bull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handlung von Objekten, mit Überwachung der Objekt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11789B2 (ja) * | 1998-12-28 | 2009-08-12 |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 充填装置 |
JP5113965B2 (ja) * | 2001-07-27 | 2013-01-09 | 日本澱粉工業株式会社 | 耐熱、好酸性菌アリシクロバチルスの増殖の抑制ないし阻止剤 |
JP4146144B2 (ja) * | 2002-03-15 | 2008-09-03 | 岩井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密閉型管路切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液処理装置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液処理方法 |
JP4668572B2 (ja) * | 2004-09-02 | 2011-04-13 |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 容器詰め飲料の製造方法 |
JP4338671B2 (ja) * | 2005-04-27 | 2009-10-07 | アサヒ飲料株式会社 | 樹脂製容器入り飲料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製容器入り飲料 |
-
2006
- 2006-07-26 JP JP2006203825A patent/JP5136740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6-08 CN CNA2007800276363A patent/CN10148991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3291B (zh) * | 2010-02-09 | 2011-11-09 | 万政豪 | 一种低温无菌灌装塑料瓶装饮料的系统及工艺 |
CN103261033A (zh) * | 2010-12-16 | 2013-08-2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清凉饮料的填充方法及装置 |
CN103732501A (zh) * | 2011-08-05 | 2014-04-16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饮料填充方法及其装置 |
CN104169176A (zh) * | 2012-03-14 | 2014-11-26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预成型坯的杀菌方法以及内容物的充填方法及装置 |
CN105246821B (zh) * | 2013-06-25 | 2018-06-1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饮料供给系配管的杀菌方法及装置 |
CN105246821A (zh) * | 2013-06-25 | 2016-01-13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饮料供给系配管的杀菌方法及装置 |
CN112079311A (zh) * | 2015-12-22 | 2020-12-1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杀菌处理的转换方法及产品充填装置 |
CN108290729A (zh) * | 2015-12-22 | 2018-07-1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杀菌处理的转换方法及产品充填装置以及产品充填装置的洗净杀菌方法及装置 |
CN112079311B (zh) * | 2015-12-22 | 2022-06-28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杀菌处理的转换方法及产品充填装置 |
CN107226448A (zh) * | 2016-03-24 | 2017-10-03 | 广州统企业有限公司 | Pet瓶无菌冷灌装装置 |
CN113428821A (zh) * | 2016-09-30 | 2021-09-2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碳酸饮料填充装置 |
CN113428821B (zh) * | 2016-09-30 | 2023-07-0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碳酸饮料填充装置 |
CN110869059A (zh) * | 2017-07-13 | 2020-03-06 | 克朗斯公司 | 用于对容器处理设备的表面进行灭菌的装置和方法 |
CN110869059B (zh) * | 2017-07-13 | 2022-05-13 | 克朗斯公司 | 用于对容器处理设备的表面进行灭菌的装置和方法 |
CN109502532A (zh) * | 2018-09-25 | 2019-03-22 |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菌灌装生产线的杀菌工艺 |
CN109502532B (zh) * | 2018-09-25 | 2019-11-26 |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菌灌装生产线的杀菌工艺 |
WO2020062889A1 (zh) * | 2018-09-25 | 2020-04-02 |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菌灌装生产线的杀菌工艺 |
EP3858783A4 (en) * | 2018-09-25 | 2022-06-22 | Jiangsu Newamstar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A PRODUCTION LINE FOR STERILE FILLING |
CN113825705A (zh) * | 2019-06-14 | 2021-12-2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无菌填充机以及无菌填充机的填充阀的冷却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8030771A (ja) | 2008-02-14 |
JP5136740B2 (ja) | 2013-0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89910A (zh) | 容器装饮料的制造方法 | |
KR20090034816A (ko) | 용기에 담긴 음료의 제조 방법 | |
JP5739101B2 (ja) | 包装体の製造装置 | |
US8147752B2 (en) | Sterilants and sterilization method for aseptic filling | |
US20170238580A1 (en) | System and process for destroying c. botulinum spores in pressed beverage using thermal pascalization | |
CN110248888A (zh) | 饮料无菌填充系统以及碳酸饮料无菌填充系统 | |
US20090007522A1 (en) | Method of Producing a Drink Contained in a Container | |
CN113825705A (zh) | 无菌填充机以及无菌填充机的填充阀的冷却方法 | |
Orth | The importance of disinfection for the hygiene in the dairy and beverage production | |
CN102283273A (zh) | 一种鲜红枣整果的加工方法 | |
JP4668572B2 (ja) | 容器詰め飲料の製造方法 | |
JP4441859B2 (ja) | 容器詰め飲料の製造方法 | |
JP5071622B2 (ja) | 容器詰め飲料の製造方法 | |
JP3201133B2 (ja) | プラスチック製食品容器の殺菌方法 | |
JP2014231356A (ja) | 飲料の無菌充填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JP2010013192A (ja) | 容器詰め飲料の製造方法 | |
JP2006069672A (ja) | Petボトル詰めミネラルウオーターの製造方法 | |
US20200247596A1 (en) | A cap for packing containers, including an integral powder or liquid, adapted for sterilisation | |
WO2018204050A1 (en) | System and process for destroying c. botulinum spores in pressed beverage using thermal pascalization | |
JP2010047321A (ja) | Petボトル詰めミネラルウオーターの製造方法 | |
David |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needs and challenges | |
Casalis et al. | The packaging of fluid milk | |
Lea | Processing and packaging | |
Monserrate et al. | Mold in Maple Syrup | |
Lea | Processing and packag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