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3284B - 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3284B
CN101483284B CN2009100015326A CN200910001532A CN101483284B CN 101483284 B CN101483284 B CN 101483284B CN 2009100015326 A CN2009100015326 A CN 2009100015326A CN 200910001532 A CN200910001532 A CN 200910001532A CN 101483284 B CN101483284 B CN 1014832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protuberance
splicing ear
middle ground
s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15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3284A (zh
Inventor
仙波弘之
石元健辉
鲤沼孝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83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3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3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32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20Cable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axi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5Connection to a rigid planar substrate,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24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action of a clamping member, e.g. screw fasten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83Terminal b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rou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其可以一边使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连接端子处于稳定的导电连接状态,一边确保接地棒的稳定的接地状态。多根同轴电缆并列配置,在各个同轴电缆的端部,中心导体与并列配置的连接端子通过软钎焊而导电连接,多根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共同的接地棒(14)进行导电连接,接地棒(14)具有: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部连接部,该主体部沿同轴电缆的并列方向延伸;以及突出部,其在除了端部接地部以外的部位从主体部延伸出,通过软钎焊而导电连接在与连接端子(17)并列配置的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上,在突出部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部分上,在突出部上形成凹部,凹部内具有焊料。

Description

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并列配置的多根同轴电缆连接在连接端子上而成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小型摄像机等设备中,在进行设备主体和液晶显示部间的连接或设备内的配线等时使用非常细的同轴电缆。从配线的容易性出发,使用将多根同轴电缆集束一体化而成的束状同轴电缆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同轴电缆束中使用的同轴电缆构成为,从内侧开始顺序将中心导体、内部绝缘体、外部导体、外皮以同轴状配置。通过将上述多根同轴电缆集束一体化而构成同轴电缆束,该同轴电缆束的末端部分通过软钎焊等导电连接而与规定间距的连接器端子或基板等连接固定。图9及图10中示出了现有的同轴电缆束的一个例子。 
图9示出同轴电缆束1的一端部。在同轴电缆束1中,多根同轴电缆2和绝缘电缆3并列配置,多根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a和绝缘电缆3的中心导体3a与共同的接地棒4、5导电连接。在接地棒4、5的两端部设置端部接地部4a,与接地用的被连接部进行导电连接。在接地棒4的除了端部接地部4a以外的部位,在接地棒4和绝缘电缆3的中心导体3a之间设置由接地引脚6构成的中间接地部,接地引脚6与中心导体3a及接地棒4导电连接。另外,接地引脚6与设置在基板或连接器等被连接部件7上的连接端子8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由此,通过接地棒4的两端部(端部接地部4a)一边在被连接部件7上进行定位一边进行接地,同时还通过接地棒4的中间接地部(接地引脚6)进行接地。 
专利文献1:特开2007-2807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考虑在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接地棒的中间接地部分别与连接端子进行导电连接时,通过脉冲加热等进行集中软钎焊,以减少连接的工序。但是,如果进行集中软钎焊,则有时会由于中间接地部被推压在连接端子上,而将如图10所示的焊料S从连接端子8和中间接地部(接地引脚6)之间挤出至周围,使中间接地部的焊料S仅存在于侧面部分,而不存在于中间接地部和连接端子8之间。特别是在中间接地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集中软钎焊时的中心导体的高度的情况下,这种倾向比较显著。此外,图10是中间接地部的沿电缆轴向的剖面图(图9的C-C剖面图)。 
如果连接端子和中间接地部之间(中间接地部的连接面)不存在焊料,则由于中间接地部相对于连接端子的连接强度减弱,因此有时在初始状态下中间接地部发会生剥离,或安装后由振动等导致中间接地部剥离。这种情况下,由于接地棒中央附近的接地性能不稳定,可能会使噪声去除效果不充分。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其可以一边使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连接端子处于稳定的导电连接状态,一边确保接地棒的稳定的接地状态。 
本发明所涉及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中,将多根同轴电缆与连接端子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所述同轴电缆具有中心导体、配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配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以及配置在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外皮。所述多根同轴电缆并列配置。在各个所述同轴电缆的端部,所述中心导体与并列配置的连接端子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所述多根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共同的接地棒进行导电连接。所述接地棒具有主体部和突出部。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多根同轴电缆的并列方向延伸,所述突出部在所述主体部的除了两端部以外的部位,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并突出。所述突出部与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与所述连接端子并列配置。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的连接部分上,在所述突出部及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凹部,所述凹部内具有焊料。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中,优选所述突出部在用于与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进行导电连接的端子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有宽度小于所述端子连接部的缩颈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成中,优选所述接地棒是成型后进行镀层加工而成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方法中,将多根同轴电缆并列配置,将所述多根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接地棒的主体部导电连接,将所述中心导体与并列设置的多个连接端子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将所述接地棒与接地用端子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所述同轴电缆如前所述,由中心导体、内部绝缘体、外部导体、以及外皮构成。对并列的所述多根同轴电缆的端部进行引出处理,使所述外部导体、所述内部绝缘体、所述中心导体分层次地露出。然后,将所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接地棒的主体部导电连接。然后,将所述接地棒的从主体部的除了两端部以外的部位延伸出的突出部及各个所述中心导体,与并列设置的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及多个连接端子通过集中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在进行所述集中软钎焊时,将形成在所述突出部及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凹部,配置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的连接部分,使焊料附着在所述凹部中而对所述突出部和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进行软钎焊。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方法中,优选进行所述集中软钎焊时向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的加压力大于或等于1.83MPa。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至少在突出部和与该突出部连接的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的连接部分上设有凹部,因此即使在进行集中软钎焊时将突出部紧紧地推压在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上,也可以使熔化后的焊料进入并残留在凹部中,其中,上述突出部设置于接地棒的除了两端部的端部接地部以外的部位上。因此,可以通过存在于该凹部内的焊料牢固地将突出部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接合,充分确保连接强度。因此,可以利用较强的推压力进行集中软钎焊,在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连接端子间得到稳定的导电连接状态,同时可以确保接地棒中间部的稳定的接地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的实施方式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2是在图1的同轴电缆束中使用的同轴电缆的剖面图。 
图3是示出同轴电缆束的图1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例子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在现有的连接构造中加压力与连接强度的关系的曲线。 
图6是表示凹部的实施例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具有缩颈部的突出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与一个连接端子连接的突出部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现有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适用于在同轴电缆束的两端侧装有连接器的情况,以及仅在一端侧装有连接器而另一端侧与基板连接的情况等各种形式。下面说明同轴电缆束的一端侧的结构和连接方法。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的俯视图,图2是在图1的同轴电缆束中使用的同轴电缆的剖面图,图3(a) 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b)是图1的B-B剖面图。 
如图1所示,同轴电缆束10具有如下连接构造,即:同种类及同尺寸的多根(例如34根)同轴电缆20并列配置,在同轴电缆束10的轴向端部,多根同轴电缆20的外部导体23与共同的接地棒14导电连接,同时,各同轴电缆20的中心导体21及接地棒14与并列配置的连接端子17及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此外,多个连接端子17及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以规定间距(例如0.3mm)并列设置在连接器或基板即被连接部件11上。 
如图2所示,同轴电缆20具有中心导体21、配置在其外周的内部绝缘体22、配置在内部绝缘体22的外周的外部导体23、以及配置在外部导体23的外周的绝缘性外皮24,是通过将上述部分以同轴状配置而构成的。 
同轴电缆20例如使用AWG(American Wire Gage)标准中属于AWG 42的电缆,或者使用比AWG 42更细的电缆。AWG 42的同轴电缆20中,中心导体21通过将例如7根外径为0.025mm的镀银铜合金裸线21a绞合而形成。另外,内部绝缘体22由包覆中心导体21的外周面的例如PFA等含氟树脂构成,形成外径为0.17mm。此外,外部导体23通过将多根外径为0.03mm的例如镀银铜合金裸线23a以螺旋状卷绕在内部绝缘体22的外周面上,形成外径为0.23mm。并且,外皮24由包覆外部导体23的外周面的例如PFA等含氟树脂构成,在AWG 42的情况下形成外径为0.31mm。 
如图1及图3所示,同轴电缆20的端部进行了引出处理,从前端侧开始顺序使中心导体21、内部绝缘体22以及外部导体23分别分层次地按规定长度露出。同轴电缆束10中,在所有的同轴电缆20并列配置的状态下,位置对齐后的外部导体23由两个共同的接地棒14、15夹持,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 
此外,除了同轴电缆20以外,同轴电缆束10还可以包含由中心导体及外皮构成的绝缘电缆。 
上述接地棒14、15形成为板状,具有可以与外皮相互接触或隔着规定间隔并列的所有同轴电缆20的外部导体23抵接的长度,且具 有一定厚度,例如,通过对铜板等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裁而形成。配置在靠近被连接部件11一侧的接地棒15是沿同轴电缆20的并列方向延伸的细长条状,配置在远离被连接部件11一侧的接地棒14具有:细长条状的主体部16,其沿同轴电缆20的并列方向延伸;以及突出部13,其在主体部16的除了两端部的端部接地部18以外的部位,从主体部16沿同轴电缆20的轴向延伸。 
另外,接地棒14、15在同轴电缆20的并列方向两端部,与被连接部件11上的接地用端子17c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由此在两个接地棒上构成共同的端部接地部18。 
接地棒14的突出部13与一个或多个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由此作为接地棒14的中间接地部起作用。该突出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接地棒14的主体部16一起一体成型的。也可以将突出部13与主体部16分开地形成,并与主体部16连接,但由于在一体成型的方式下连接工序减少,因而优选。 
另外,如图3所示在突出部13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之间的连接部分上,在突出部13上形成凹部13a,凹部13a内具有焊料S。由此,在突出部13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之间形成焊料S层,利用该焊料S使突出部13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牢固地接合,确保充分的连接强度。 
此外,在突出部13的侧面(板厚部分)13b也具有从凹部13a溢出的焊料S,由此使突出部13的俯视的外周部分固定在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上,并进行导电连接。接地棒14可以通过对镀锡或镀金的铜板等板状部件进行冲裁而成型,但这种情况下,镀层仅存在于上下表面。如果考虑到在突出部13的侧面13b也存在焊料S,则优选在侧面13b也形成镀层,以提高焊料浸润性。因此,接地棒14优选在对板状部件进行冲裁而成型后,浸渍于电镀液中实施镀层加工。 
此外,在被连接部件11为连接器而不是基板的情况下,将剖面“コ”字状的金属板壳体(图示省略)覆盖在一侧的接地棒14上,并进行软钎焊。然后,通过将该壳体的两个前端与连接器的接地用连 接部连接,实现接地棒14的接地。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同样作为中间接地部起作用,实现接地电位的稳定化。 
下面,说明上述同轴电缆束10的连接方法。首先,将构成同轴电缆束10的多根同轴电缆20和绝缘电缆12全部并列配置,利用夹具或胶带等(图示省略)保持,并对多根同轴电缆20的端部进行引出处理(引出工序)。在该引出处理中,使用YAG激光或CO2激光等激光加工机。首先,调整波长及强度,将CO2激光照射至多根同轴电缆20的外皮24上,切断外皮24。将被切断的外皮24的端部侧部分从同轴电缆20上拔下并去除。这样,使外部导体23露出。随后,调整波长及强度,在露出的外部导体23上照射YAG激光,切断外部导体23。将被切断的外部导体23的端部侧部分从同轴电缆20上拔下并去除。这样,使内部绝缘体22露出。然后,调整波长及强度,在露出的内部绝缘体22上照射CO2激光,切断内部绝缘体22。将被切断的内部绝缘体22的端部侧部分从同轴电缆上拔下并去除。这样,使中心导体21露出。 
然后,进行上述引出工序后,将所有同轴电缆20的外部导体23夹持在接地棒14、15之间。此时,在接地棒14的突出部13处并未配置同轴电缆20,突出部13和同轴电缆20的中心导体21从上方观察如图1所示并列配置。突出部13和中心导体21的高度可以是错开的。在这里,分别在接地棒14、15的一侧表面上设置通过涂覆焊料而成的焊料层,在夹持外部导体23时,以焊料层侧作为内侧。在该状态下,隔着接地棒14、15进行加热。这样,接地棒14、15的焊料层熔化,使所有同轴电缆20的外部导体23与接地棒14、15导电连接。 
由此,使端部集束一体化而成的同轴电缆束10与连接器端子或FPC等基板等被连接部件11连接。 
在与作为基板的被连接部件11连接的情况下,首先,将位于接地棒14、15的两端部的端部接地部18与接地用端子17c电气连接。 
然后,将中心导体21集中软钎焊至连接端子17上,将突出部13集中软钎焊至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上。首先,如图4所示, 将线状(例如,直径为0.08mm的圆棒形状)的板焊料S1夹在同轴电缆20的中心导体21和连接端子17之间的连接部分中、以及接地棒14的突出部13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之间的连接部分中。此时,突出部13的凹部13a配置为面向被连接部件11及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然后,将脉冲加热器的加热头9从中心导体21和突出部13的上方压下,在向连接端子17及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推压的同时进行加热。由此,热量经由中心导体21及突出部13传递至板焊料S1,使板焊料S1熔化并聚集在附近的中心导体21及突出部13。此时,位于突出部13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之间的板焊料S1进入突出部13的凹部13a内。然后,如果进行冷却,则如图3所示,通过焊料S分别使中心导体21牢固地固定在连接端子17上,突出部13牢固地固定在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上,并进行导电连接。如图4所示,突出部13与两个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连接。突出部13也可以与大于或等于三个的多个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连接。 
突出部13的位置可以是并列的同轴电缆20中的任意位置。但是,出于中间接地这一目的,优选设置在并列的同轴电缆20的中央部分。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可以与同轴电缆20所连接的连接端子17相同,它们的并列间距保持恒定即可。 
此外,在进行该集中软钎焊时,通过由加热头9产生的热量和推压力使突出部13的中间部分变形,以使前端与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接触。集中软钎焊之后,维持该变形后的形状。 
另外,在进行集中软钎焊时,如果向连接端子17推压脉冲加热器的加热头9的加压力过弱,则无法使板焊料S1充分熔化,使中心导体21无法进行导电连接,或虽然进行了连接,但其连接强度不足。因此,从中心导体21的连接强度的角度出发,优选推压加热头9的加压力较大。例如,在0.23MPa的加压力下,成为中心导体21完全没有接合的状态,在1.38MPa的加压力下,成为各处存在尚未熔化的板焊料S1的状态,在1.83MPa的加压力下,成为良好的软钎焊状态(连接状态)。 
在这里,图5中示出针对连接部分上没有凹部的现有连接构造, 测量获得的加热头9的加压力和突出部的连接强度之间关系的结果。如果加压力较大,则明显具有突出部的连接强度下降的倾向,如果大于或等于用于确保中心导体21的连接强度的加压力(1.83MPa),则由于在突出部和连接端子之间没有形成焊料层,因此连接强度小于或等于100gf。连接强度以如下方式进行测定。将突出部与连接器的中间接地用端子进行软钎焊,将连接器固定,以25m/分的速度将接地棒拉起至大于或等于90°。将突出部从端子上剥离时的力作为连接强度。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突出部13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之间的连接部分上设有凹部13a,因此即使将加压力增强至大于或等于1.83MPa,也能够在凹部13a内可靠地形成焊料层,能够良好地保持突出部13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间的连接强度。例如,即使将加压力设定为4.59MPa,也可以使连接强度达到80~150gf,与没有凹部的情况相比,以平均值来说可以达到约5倍的连接强度。因此,利用大于或等于1.83MPa的较大的推压力进行集中软钎焊,可以在同轴电缆20的中心导体21和连接端子17间得到稳定的导电连接状态,同时还可以确保接地棒14的突出部13的稳定的接地状态。 
另外,在现有的连接构造中,突出部的厚度大于中心导体的直径的情况下,利用加热头进行推压时会使突出部和连接端子间用于保留焊料的间隙消失,连接强度显著下降。实际上,如果考虑到在进行集中软钎焊时沿径向推压中心导体21而使绞线构造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则突出部13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中心导体21的2根裸线21a纵向重叠时的高度(AWG 42的情况下,裸线直径0.025mm×2),就会使连接强度显著下降。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突出部13的厚度大于中心导体21的2根裸线所对应的直径,也可以通过在连接部分设置凹部13a,确保充分的连接强度。例如,在同轴电缆20属于AWG 42,中心导体21的直径为0.075mm的情况下,即使突出部13的厚度为0.080mm,也完全可以确保连接强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100gf)。另外,例如在同轴电缆20属于AWG 46,中心导体21的直径为 0.048mm的情况下,即使突出部13的厚度为0.050mm,也完全可以确保连接强度(平均值为大于或等于100gf)。 
另外,作为凹部13a的厚度(深度)、即焊料层的厚度,至少为5μm,通常只要达到10~20μm左右,就可以确保连接强度。例如,作为突出部13的厚度为50μm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凹部13a的厚度为25μm。另外,从突出部13的强度及成型性的角度出发,优选凹部13a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突出部13的厚度的2/3。 
另外,如图6所示,凹部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图6(a)是与图3所示相同的形式,是相对于突出部13的连接长度L1,形成其1/2左右长度的凹部13a的例子。图6(b)是在突出部13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两个凹部13a的例子。图6(c)是将凹部17b设置在连接部分的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上,而没有将凹部设置在突出部13上的形式。也可以将凹部设置在连接部分的两侧(突出部13及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 
在将凹部设置在突出部13上的情况下,优选使凹部的面积占据突出部13与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接触的面积的3/10至7/10左右。从突出部13的强度的角度出发,优选使单个凹部的面积较小。另一方面,因为凹部的面积越大,形成焊料层的面积也越大,所以可以使突出部13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牢固连接。因此,优选使单个凹部的面积减小,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凹部。凹部的剖面可以不采用图6所示的矩形,而采用例如越靠上部宽度越窄的形状(将椭圆分割为两半的形状或三角形状)。如图3或图4所示,可以在突出部1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设置凹部,但为了使凹部的成型加工容易,也可以从宽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进行切槽。例如,可以在突出部13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一个宽度为0.07mm的槽。从减小单个凹部的面积的角度出发,更优选在突出部13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两个宽度为0.04mm的凹部。 
另外,接地棒的突出部的形式如图7所示,也可以采用宽度变化的形式。 
图7所示的突出部13A,在与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导电连 接的端子连接部13d和主体部16之间形成有宽度小于端子连接部13d的缩颈部13c。缩颈部13c是在所述集中软钎焊时,向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靠近而弯曲变形的部分,通过使变形部分的宽度变小,可以降低集中软钎焊后在突出部13A上生成的残余应力。如果残余应力较大,则有时会受到使突出部13A向从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上剥离的方向恢复的力的作用,而从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上剥离。因此,通过采用图7所示的形式,可以防止集中软钎焊后的初始状态下突出部13A从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上剥离,或安装后因振动等导致突出部13A从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上剥离。 
此外,从接地棒的处理便利性及防止突出部剥离的角度出发,优选缩颈部13c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突出部13A的板厚,且小于或等于端子连接部13d的宽度的5/6。 
另外,接地棒的突出部的形式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具有仅与一个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连接的宽度。 
图8(a)所示的突出部13B是以单一宽度延伸而仅与一个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连接的形式。另外,图8(b)所示的突出部13C是具有缩颈部13c,同时,使宽度大于缩颈部13c的端子连接部13d仅与一个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连接的形式。由于在连接端子17及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的并列间距为1mm的情况下,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17a的宽度为0.5mm左右,因此在突出部13C的情况下,可以使缩颈部13c的宽度为0.15mm左右,端子连接部13d的宽度为0.25mm左右。 
此外,在图7及图8所示的形式中,同样在突出部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的连接部分上,在突出部和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凹部,从而充分确保突出部的连接强度。 

Claims (5)

1.一种同轴电缆束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该连接结构中,多根同轴电缆并列配置,所述同轴电缆具有中心导体、配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配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以及配置在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外皮,在各个所述同轴电缆的端部,所述中心导体与并列配置的连接端子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
所述多根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共同的接地棒进行导电连接,
所述接地棒具有主体部和突出部,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同轴电缆的并列方向延伸,所述突出部在所述主体部的除了两端部以外的部位,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并突出,所述突出部与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与所述连接端子并列配置,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的连接部分上,在所述突出部及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凹部,所述凹部内具有焊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在用于与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进行导电连接的端子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有宽度小于所述端子连接部的缩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棒是成型后进行镀层加工而成的。
4.一种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方法,在该连接方法中,将多根同轴电缆并列配置,所述同轴电缆具有中心导体、配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配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以及配置在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外皮,
对所述同轴电缆的端部进行引出处理,使所述外部导体、所述内部绝缘体、所述中心导体分层次地露出,
将所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接地棒的主体部导电连接,
将所述中心导体与并列设置的多个连接端子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将所述接地棒与接地用端子通过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接地棒的从主体部的除了两端以外的部位延伸出的突出部及各个所述中心导体,与并列设置的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及多个连接端子通过集中软钎焊进行导电连接,
在进行所述集中软钎焊时,将形成在所述突出部及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凹部,配置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的连接部分,使焊料附着在所述凹部中而对所述突出部和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进行软钎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集中软钎焊时向所述中间接地用连接端子的加压力大于或等于1.83MPa。
CN2009100015326A 2008-01-11 2009-01-09 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32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4283A JP5181682B2 (ja) 2008-01-11 2008-01-11 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JP2008004283 2008-01-11
JP2008-004283 2008-01-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3284A CN101483284A (zh) 2009-07-15
CN101483284B true CN101483284B (zh) 2011-11-30

Family

ID=40880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153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3284B (zh) 2008-01-11 2009-01-09 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81682B2 (zh)
KR (1) KR101170590B1 (zh)
CN (1) CN101483284B (zh)
TW (1) TWI3835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3634B2 (ja) * 2009-10-27 2013-11-2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JP2015002033A (ja) * 2013-06-14 2015-01-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3215860A1 (de) * 2013-08-12 2015-02-12 Robert Bosch Gmbh Sensormodul für Druckmessglühstiftkerze
CN104810639A (zh) * 2014-01-24 2015-07-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WO2015123867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Wiring member
CN106207532A (zh) * 2015-04-30 2016-12-07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配线部件
WO2017035834A1 (zh) * 2015-09-06 2017-03-0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US10283883B2 (en) * 2017-01-27 2019-05-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pace-saving micro-coax cable harness
WO2019097588A1 (ja) * 2017-11-14 2019-05-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撮像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JP7324038B2 (ja) * 2019-04-23 2023-08-0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US11153970B1 (en) 2020-07-20 2021-10-19 Atl Technology, Llc Apparatus with electrical components end mounted to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11735879B2 (en) 2021-03-09 2023-08-22 Atl Technology, Llc Adaptor for converting a ball grid array interface into a pin interfa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7688Y (zh) * 2003-06-19 2004-12-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979969A (zh) * 2005-12-07 2007-06-1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改进防止噪音问题的、接地连接的连接器
CN101026270A (zh) * 2006-02-21 2007-08-2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布线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06886U (zh) * 1973-01-05 1974-09-12
JPS62114402U (zh) * 1986-01-08 1987-07-21
JPH0617129U (ja) * 1992-08-04 1994-03-04 ケル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用コンタクト
JPH07130937A (ja) * 1993-11-05 1995-05-19 Hitachi Ltd 表面実装型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に用いるリードフレーム
JP4098556B2 (ja) * 2001-07-31 2008-06-11 ローム株式会社 端子板、この端子板を備えた回路基板、およびこの端子板の接続方法
JP2007280772A (ja) * 2006-04-06 2007-10-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多心ケーブル、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7688Y (zh) * 2003-06-19 2004-12-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979969A (zh) * 2005-12-07 2007-06-1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改进防止噪音问题的、接地连接的连接器
CN101026270A (zh) * 2006-02-21 2007-08-2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布线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3284A (zh) 2009-07-15
JP5181682B2 (ja) 2013-04-10
KR101170590B1 (ko) 2012-08-01
JP2009170142A (ja) 2009-07-30
KR20090077715A (ko) 2009-07-15
TWI383553B (zh) 2013-01-21
TW200937782A (en) 2009-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3284B (zh) 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
CN101483283A (zh) 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
US7857657B2 (en) Multicore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n alignment plate with a cable receiving portion on one side and a substrate receiving portion on the other side
US4090768A (en) Adaptor back-shell for cable-assembly junctions
JP4399482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01499563B (zh) 导线与端子的连接方法
US7696436B2 (en) Multi-coaxial cabl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5141105B2 (ja) 多心ケーブル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JP2007280772A (ja) 多心ケーブル、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619747B2 (ja) ケーブルにプレモールドを固着する方法、及びデータケーブル構造体
CN101681693A (zh) 电缆束、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以及电缆束的连接构造
JP2013214734A (ja) 基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08112636A (ja) 多心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36892B (en) Flat cable
JP6266545B2 (ja) 誘導加熱用の加熱コイ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5317249A (ja) 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接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ヒータツール
JP2004192817A (ja) コネクタ及び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接続方法
CN107534229B (zh) 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251486A (ja) 同軸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68500A (ja) 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および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JP2013134850A (ja)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44895A (ja) 同軸ケーブル、及び、該同軸ケーブルと配線基板との接続構造
JP2003180015A (ja) 極細多心ケーブルの端末接続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22870A (ja)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