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4229B - 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4229B
CN107534229B CN201580079428.2A CN201580079428A CN107534229B CN 107534229 B CN107534229 B CN 107534229B CN 201580079428 A CN201580079428 A CN 201580079428A CN 107534229 B CN107534229 B CN 107534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onnector
ground
grounding
coaxial cab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94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4229A (zh
Inventor
匂坂多佳实
山崎信之
鲤沼孝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34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4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对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的增加进行抑制。具有:连接器壳体(41),其并列地配置有信号端子(43)和接地端子(44);多根同轴线缆(10),它们从中心向外侧依次具有中心导体(11)、内部绝缘体(12)及外部导体(13);接地用电线(20),其具有导体(21);以及导电性材料的接地棒(30),同轴线缆(10)彼此并列,并且外部导体(13)、内部绝缘体(12)及中心导体(11)依次露出,在相邻的同轴线缆(10)之间形成间隙(S1),间隙(S1)大于或等于同轴线缆(10)的宽度,同轴线缆(10)的外部导体(13)与接地棒(30)电连接,中心导体(11)与信号端子(43)电连接,接地用电线(20)配置在间隙(S1)中,并且将接地棒(30)和接地端子(44)电连接。

Description

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根同轴线缆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将设备间或设备内的各部间连接的线缆,存在将多根同轴线缆集束一体化而成的线缆束。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线缆束的连接构造,其使用接地棒将线缆束的端部与连接器端子进行连接固定。在该构造中,将与连接器的接地用端子的位置相对应的凸出部形成于接地棒,将该凸出部软钎焊至连接器的接地用端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01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与线缆束连接的连接器的接地用端子的配置,针对所使用的设备的各种设计而不同。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造的一个例子中,必须针对接地用端子的配置不同的各种连接器,制造具有与接地用端子的位置相对应的凸出部的接地棒,并对部件库存进行管理,导致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成本增加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具有:
连接器,其并列地配置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
多根同轴线缆,它们具有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
接地用电线,其具有导体;以及
接地棒,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多根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彼此并列地配置,并且所述外部导体、所述内部绝缘体、以及所述中心导体依次露出,
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同轴线缆的宽度,
多根所述同轴线缆的各所述外部导体与所述接地棒电连接,
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信号端子电连接,
所述接地用电线配置在所述间隙中,并且将所述接地棒和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的制造方法中,该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由下述部件构成:连接器,其并列地配置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多根同轴线缆,它们具有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接地用电线,其具有导体;以及接地棒,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该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将用于配置所述接地用电线的间隙形成在同轴线缆之间,并且使所述同轴线缆并列多根;
对多根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进行处理,以使得所述外部导体、所述内部绝缘体、以及所述中心导体依次露出;
在所述间隙中配置所述接地用电线,并且将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和所述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排列在能够由所述接地棒集中电连接的位置;
将所述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和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与所述接地棒电连接;以及
将所述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和所述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电连接,将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和所述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连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对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的增加进行抑制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的一端侧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矢向剖面图,示出由2个接地棒夹持的同轴线缆和接地用电线的剖面。
图4(a)是同轴线缆的剖面图,(b)是接地用电线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连接器壳体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由层压带保持的同轴线缆的图。
图7是表示引出加工后的同轴线缆的图。
图8是表示由层压带保持的接地用电线的图。
图9是表示引出加工后的接地用电线的图。
图10是表示配置在接地棒上的同轴线缆的图。
图11是表示在同轴线缆间的间隙中配置有接地用电线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将端部对齐后的同轴线缆和接地用电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进行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的一个实施方式是,
(1)该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具有:
连接器,其并列地配置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
多根同轴线缆,它们具有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
接地用电线,其具有导体;以及
接地棒,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多根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彼此并列地配置,并且所述外部导体、所述内部绝缘体、以及所述中心导体依次露出,
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同轴线缆的宽度,
多根所述同轴线缆的各所述外部导体与所述接地棒电连接,
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信号端子电连接,
所述接地用电线配置在所述间隙中,并且将所述接地棒和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
在使用带凸出部的接地棒的现有结构中,必须针对接地端子的配置不同的各种连接器,制作具有与其接地端子的配置相对应的凸出部的接地棒。与此相对,根据(1)的结构,为了将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和接地棒进行连接而使用接地用电线。因此,即使在向接地端子的配置不同的连接器连接多根同轴线缆的情况下,仅变更接地用电线的配置即可,能够针对多种连接器使用共通的接地棒。由此,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容易应对多种接地线的配置形式。
(2)优选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的直径比所述中心导体的直径大而小于或等于所述外部导体部分的直径。
根据(2)的结构,能够将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及在间隙中配置的接地用电线的导体向接地棒良好地电连接。
(3)也可以是所述外部导体由多根金属细线形成,并软钎焊至所述接地棒。
根据(3)的结构,由金属细线形成的外部导体利用焊锡与接地棒牢固地粘接。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是,
(4)该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由下述部件构成:连接器,其并列地配置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多根同轴线缆,它们具有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接地用电线,其具有导体;以及接地棒,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在该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的制造方法中,具有下述工序:
将用于配置所述接地用电线的间隙形成在同轴线缆之间,并且使所述同轴线缆并列多根;
对多根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进行处理,以使得所述外部导体、所述内部绝缘体、以及所述中心导体依次露出;
在所述间隙中配置所述接地用电线,并且将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和所述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排列在能够由所述接地棒集中电连接的位置;
将所述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和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向所述接地棒电连接;以及
将所述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和所述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电连接,将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和所述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连接。
根据(4)的方法,能够制造(1)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
(5)也可以是所述接地用电线仅在从所述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露出中心导体的端部侧部分,与所述同轴线缆并列而配置在所述间隙中。
根据(5)的结构,能够将接地用电线仅配置在接地棒和接地端子之间。能够将接地线设为最小限的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1具有同轴线缆10、接地用电线20、接地棒30、以及连接器40。此外,在该例子中示出在多芯线缆的两端侧安装连接器40的情况,但有时一侧的端部与连接器连接,相反侧的端部与连接器以外的例如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s)等连接。
同轴线缆10在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1的宽度方向上并列地配置有多根(例如10~60根)。多根同轴线缆10配置为在相邻的同轴线缆10之间形成间隙(在本例中为间隙S1、S2、S3)。此外,在该例子中示出多根同轴线缆10维持并列状态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为仅在端部并列地配置,将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利用束合部件集束的方式。
同轴线缆10具有中心导体11、内部绝缘体12、外部导体13、以及外皮14。内部绝缘体12设置在中心导体11的外周,外部导体13设置在内部绝缘体12的外周,外皮14设置在外部导体13的外周(参照图4(a))。
同轴线缆10使用例如按照AWG(American Wire Gage)标准的AWG40~44的线缆。按照中心导体的截面积是大于或等于0.0016mm2而小于或等于0.0060mm2。在AWG42的同轴线缆10的情况下,中心导体11例如是镀银铜合金等金属线,外径R2形成为0.075mm。另外,内部绝缘体12例如由氟类树脂构成,外径形成为0.17mm。外部导体13例如由0.03mm的镀锡铜合金或镀锡软铜线等金属细线构成,在内部绝缘体12的外周横向卷绕而以螺旋状卷绕,外径R3形成为0.23mm。外皮14例如由氟类树脂或聚酯构成,外径形成为0.31mm。
同轴线缆10的端部通过引出加工,从前端侧起使中心导体11、内部绝缘体12及外部导体13分别以台阶状依次露出规定长度。
接地用电线20配置为,在同轴线缆10之间形成的间隙(间隙S1、S2、S3)中,与通过引出加工而露出的同轴线缆10的露出部分(中心导体11、内部绝缘体12、外部导体13)并列。
接地用电线20的端部通过引出加工,使导体21露出规定的长度。在本例子中示出在同轴线缆10之间形成的间隙S1、S2、S3中,仅配置有接地用电线20的露出的导体21的方式。
此外,进行引出加工前的接地用电线20具有导体21和设置在导体21的外周的外皮22(参照图4(b))。本例子的导体21的外径R1形成为比同轴线缆10的中心导体11的外径R2大,比同轴线缆10的外部导体13的外径R3小。
接地用电线20使用例如相当于AWG36~AWG38的绝缘电线。按照中心导体截面积是大于或等于0.007mm2而小于或等于0.015mm2。在AWG38的接地用电线20的情况下,导体21例如是镀银铜合金等的金属线,外径R1形成为0.11mm。外皮22例如由氟类树脂构成,外径形成为0.21mm。此外,例如作为接地用电线20,可以使用不具有绝缘体的导体,或者使用同轴线缆。在这些情况下,也优选导体21的粗细(截面积)处于上述范围。
接地棒30配置在并列的同轴线缆10的外部导体13及导体21之上。如图3所示,本例子的接地棒30由接地棒30A和接地棒30B构成(在统称的情况下称为接地棒30)。接地棒30形成为在并列的同轴线缆10及导体21的并列方向的范围内能够与全部的外部导体13及导体21接触的长度。作为接地棒30,例如对铜板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裁而形成为细长板状(长条状)。接地棒30A和30B配置为,将定位后的同轴线缆10的外部导体13和导体21的一侧的端部21A从上下侧夹持。接地棒30A和30B利用接合部件与外部导体13及导体21的端部21A电连接。作为接合部件,使用焊锡、导电性粘接剂、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Conductive Film)等。
连接器40具有连接器壳体41以及罩部(未图示)。
在连接器壳体41中,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以及间距并列地配置有信号端子43和接地端子44。同轴线缆10的中心导体11通过软钎焊而与信号端子43电连接。导体21的端部21A的相反侧的端部21B通过软钎焊而与接地端子44电连接。信号端子、接地端子均使用铜箔等金属箔。
罩部以对载置于连接器壳体41之上的同轴线缆10及导体21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于连接器壳体41。罩部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经由焊锡或AFC等与接地棒30电连接。另外,罩部的例如两端部通过软钎焊与设置于连接器壳体41的接地用连接部电连接。
对于连接器壳体41,同轴线缆10排列在与信号端子43相对应的位置。因此,间隙S1、S2、S3形成在与连接器壳体41的接地端子44相对应的位置。另外,间隙的大小(宽度)成为与接地端子44的端子数成正比的宽度。在本例子中间隙S1和间隙S2是与1个接地端子44相对应的间隙,因此具有能够配置1根导体21的宽度,间隙S3是与连续的3根接地端子44相对应的间隙,因此具有能够配置3根导体21的宽度。在本例子中间隙S1和间隙S2分别形成为大于或等于1根同轴线缆10的宽度,例如具有比1根同轴线缆10的宽度略大程度的宽度,间隙S3形成为大于或等于3根同轴线缆10的宽度的合计值,例如具有比3根同轴线缆10的宽度略大的宽度。
但是当前,存在制作带凸出部的接地棒,将该凸出部与连接器的接地端子进行连接的结构的多芯线缆。在该结构中,必须针对接地端子的配置不同的各种连接器,制作具有与其接地端子的配置相对应的凸出部的接地棒。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1,为了将连接器壳体41的接地端子44和接地棒30连接而使用接地用电线20。因此,即使在向信号端子43或接地端子44的数量或配置不同的连接器40连接多根同轴线缆10的情况下,也能够仅与接地端子44的位置相匹配地使接地用电线20的连接位置进行移动便能够进行应对,能够针对多种连接器使用共通的接地棒30。由此,能够对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的增加进行抑制。
另外,接地用电线20的导体21的直径(图4(b)的R1)形成为,比同轴线缆10的中心导体11的直径大而小于或等于外部导体13部分的直径R3。因此,能够将彼此并列地配置的外部导体13和接地用电线20的导体21向共通的接地棒30良好地电连接。另外,即使在连接器壳体41的接地端子44和接地用电线20的导体21的连接、与连接器壳体41的信号端子43和中心导体11的连接同时地进行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各自的电连接。
在导体21的直径比外部导体13部分的直径小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焊锡将导体21的周围包围而向接地棒30更良好地电连接。
另外,接地用电线20的导体21的直径比中心导体11的直径大,因此能够充分地减少噪声向信号端子43的混入。
另外,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1例如如果与设备的插座连接,则罩部与设备的接地电路连接。由此,与罩部连接的接地棒30也与接地电路连接。另外,接地棒30与导体21连接,因此经由与连接器壳体41的接地端子44连接的导体21而与设备的接地电路连接。如上所述,在接地棒30不仅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而在设置有连接器40的接地端子44的位置、例如在接地棒30的中间部分处也能够使用导体21形成接地部分。而且,能够通过与接地端子44的位置相匹配地对接地用电线20进行软钎焊,从而容易地形成接地部分。因此,在应对芯数不同的多种连接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制造成本的增加进行抑制。另外,即使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1的芯数增加,接地棒3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变长,也能够确保稳定的接地状态。
下面,参照图5至图12,按照每个工序对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准备工序>
准备具有规定的端子数的连接器40。连接器40的各端子预先按照设计规格设定出是作为信号端子43使用,还是作为接地端子44使用。信号端子43和接地端子44如图5所示,在连接器壳体41的宽度方向上并列地配置。另外,与连接器40连接的同轴线缆10准备与信号端子43的数量相同的根数。另外,接地用电线20准备与设置在连接器40中的接地端子44的数量相同的根数。并且,准备接地棒30A、30B。
<同轴线缆的排列工序>
如图6所示,将同轴线缆10的前端的位置对齐而并列地配置。将除了要进行加工的端部10A以外的、与前端相距规定距离的部分利用层压带23a等进行保持。此时,以成为连接器40的设计规格的端子顺序的方式,在与连接器壳体41的接地端子44相对应的位置处不配置同轴线缆10,而在与信号端子43相对应的位置处配置同轴线缆10。因此,在并列的多根同轴线缆10中,以与连接器壳体41的接地端子44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在线缆之间形成不存在同轴线缆10的间隙S1、S2、S3。
<同轴线缆的加工工序>
如图7所示,对由层压带23a等保持的各同轴线缆10的端部10A进行引出加工,以使得从前端侧依次以台阶状露出中心导体11、内部绝缘体12、及外部导体13。引出加工使用YAG激光器或者二氧化碳激光器等。
<接地用电线的排列工序>
如图8所示,以与连接器40中的一部分的接地端子44的排列位置相对应的方式配置接地用电线20,将除了要进行加工的端部20A以外的、与前端相距规定距离的部分利用层压带23b、23c等进行保持。
<接地用电线的加工工序>
如图9所示,对各接地用电线20的端部20A进行引出加工,以使得导体21露出。引出加工使用YAG激光器或者二氧化碳激光器等。
<同轴线缆的配置工序>
如图10所示,将引出加工后的同轴线缆10在接地棒30B上并列地配置。此时,进行定位配置,以使得露出的外部导体13与接地棒30B接触。此外,预先在接地棒30B之上涂敷膏状的焊锡。
<接地用电线的配置工序>
如图11所示,在同轴线缆10并列的接地棒30B上,配置由层压带23b、23c等保持的接地用电线20。此时,以下述方式进行配置,即,接地用电线20的露出的导体21配置在同轴线缆10之间的间隙S1、S2、S3中,导体21与同轴线缆10的露出的端部10A并列。露出的导体21以从同轴线缆10的中心导体露出的端部侧向间隙S1、S2、S3中插入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进行定位配置,以使得露出的导体21的端部21A与接地棒30B接触。层压带23b、23c与同轴线缆10的前端相比靠前(图11的上侧)配置。
<向接地棒的连接工序>
从在接地棒30B上并列的同轴线缆10的外部导体13及接地用电线20的导体21(端部21A)的上侧,以与接地棒30B相对的方式覆盖接地棒30A,利用接地棒30A和30B对外部导体13和导体21的端部21A进行夹持。在与接地棒30B相对的接地棒30A的面上也预先涂覆膏状的焊锡。通过脉冲加热对接地棒30A进行加热,将外部导体13及导体21的端部21A同时软钎焊至接地棒30A和30B。
<长度加工工序>
在外部导体13及导体21的端部21A软钎焊至接地棒30A和30B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将同轴线缆10的露出的中心导体11和接地用电线20的露出的导体21以使它们的端部对齐方式进行切断。中心导体11和导体21以残留能够分别与连接器壳体41的信号端子43和接地端子44连接的长度的方式进行切断。此时,切断后的接地用电线20成为不具有外皮22部分而仅有导体21的状态。
<同轴线缆及导体的配置工序>
将如图12所示加工出的同轴线缆10及接地用电线20配置在连接器壳体41上。此时,进行定位以使得中心导体11与连接器壳体41的信号端子43接触,导体21与连接器壳体41的接地端子44接触(参照图2)。
<向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工序>
将各中心导体11和各信号端子43利用脉冲加热集中地同时进行软钎焊。另外,将各导体21和各接地端子44利用脉冲加热集中地同时进行软钎焊。
<罩部的安装工序>
以包覆接地棒30的方式将罩部安装于连接器壳体41。通过软钎焊将罩部与接地棒30电连接。另外,将罩部的例如两端部通过软钎焊与连接器壳体41的接地用连接部电连接。
由此,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1的制造完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的制造方法,与上述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1同样地,能够对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的增加进行抑制。
另外,在向间隙S1、S2、S3中配置接地用电线20时,能够将在接地端子44和接地棒30间的连接时不使用的接地用电线20的剩余部分,配置在配置有同轴线缆10的区域之外(参照图11)。因此,在将同轴线缆10的端部和接地用电线20的端部对齐时,能够容易集中地对末端的剩余部分进行切断处理。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自由地进行适当的变形、改良等。此外,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则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值、方式、数量、配置部位等是任意的,没有限定。
例如,制造方法的工序的顺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另外,在接地用电线中使用的电线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也可以使用同轴电线等。
标号的说明
1: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10:同轴线缆,11:中心导体,12:内部绝缘体,13:外部导体,20:接地用电线,21:导体,30、30A、30B:接地棒,40:连接器,41:连接器壳体,43:信号端子,44:接地端子,R1:导体的直径,R2:中心导体的直径,R3:外部导体的直径,S1、S2、S3:间隙。

Claims (3)

1.一种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其具有:
连接器,其并列地配置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
多根同轴线缆,它们具有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
接地用电线,其具有导体;以及
接地棒,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多根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彼此并列地配置,并且所述外部导体、所述内部绝缘体、以及所述中心导体依次露出,
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同轴线缆的宽度,
多根所述同轴线缆的各所述外部导体与所述接地棒电连接,
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信号端子电连接,
所述接地用电线配置在所述间隙中,并且将所述接地棒和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
所述接地用电线仅在从所述同轴线缆的所述外部导体露出所述中心导体的端部侧部分与所述同轴线缆并列而配置在所述间隙中,
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的与所述并列的方向正交的剖面为直线状,从与所述并列的方向以及所述直线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被所述接地棒夹持,
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的直径比所述中心导体的直径大而小于或等于所述外部导体部分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其中,
所述外部导体由多根金属细线形成,并软钎焊至所述接地棒。
3.一种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的制造方法,该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由下述部件构成:连接器,其并列地配置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多根同轴线缆,它们具有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接地用电线,其具有导体;以及接地棒,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该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将用于配置所述接地用电线的间隙形成在同轴线缆之间,并且使所述同轴线缆并列多根;
对多根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进行处理,以使得所述外部导体、所述内部绝缘体、以及所述中心导体依次露出;
所述接地用电线仅在从所述同轴线缆的所述外部导体露出所述中心导体的端部侧部分,与所述同轴线缆并列而配置在所述间隙中,并且将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和所述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排列在能够由所述接地棒集中电连接的位置;
将所述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和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与所述接地棒电连接;以及
将所述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和所述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电连接,将所述接地用电线的导体和所述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连接。
CN201580079428.2A 2015-09-06 2015-09-06 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5342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88968 WO2017035834A1 (zh) 2015-09-06 2015-09-06 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4229A CN107534229A (zh) 2018-01-02
CN107534229B true CN107534229B (zh) 2021-02-26

Family

ID=58186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9428.2A Active CN107534229B (zh) 2015-09-06 2015-09-06 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38735B2 (zh)
CN (1) CN107534229B (zh)
WO (1) WO2017035834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9929A (zh) * 2006-12-06 2008-12-2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
WO2013027578A1 (ja) * 2011-08-22 2013-02-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ヘッダ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7002A (ja) * 2006-02-21 2007-09-0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配線部材
JP2007280772A (ja) * 2006-04-06 2007-10-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多心ケーブル、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910721B2 (ja) * 2007-01-25 2012-04-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心ケーブル、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及び多心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JP5473213B2 (ja) * 2007-12-07 2014-04-16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181682B2 (ja) * 2008-01-11 2013-04-1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JP2009170141A (ja) * 2008-01-11 2009-07-3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
JP2010146939A (ja) * 2008-12-22 2010-07-0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半田接続方法
JP5488181B2 (ja) * 2010-04-30 2014-05-1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258052A (ja) * 2012-06-13 2013-12-26 Panasonic Corp コネクタ
CN106030910A (zh) * 2014-02-21 2016-10-1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布线构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9929A (zh) * 2006-12-06 2008-12-2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
WO2013027578A1 (ja) * 2011-08-22 2013-02-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ヘッダ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35834A1 (zh) 2017-03-09
JP2018526764A (ja) 2018-09-13
CN107534229A (zh) 2018-01-02
JP6638735B2 (ja) 2020-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9576B2 (en) Cable connector and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ble assembly
US9947440B2 (en) Mounting ca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unting cable
JP5141105B2 (ja) 多心ケーブル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TWI383553B (zh) 同軸電纜線束之連接構造及連接方法
JP2007280772A (ja) 多心ケーブル、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6148510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erminal wire connection
KR20090077714A (ko) 동축 케이블 하네스의 접속 구조체
WO2009139041A1 (ja)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ハーネス及び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
JP2012234761A (ja) 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ケーブル
JP3195110U (ja) 配線部材
JP2006196418A (ja) 電線加工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10721B2 (ja) 多心ケーブル、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及び多心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JP2008210563A (ja) 多心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多心同軸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08112699A (ja) 極細同軸線ハーネス、極細同軸線ハーネス接続体、および極細同軸線ハーネスの接続方法
WO2015123864A1 (en) Wiring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3232447B1 (en) Cable assembly and cable assembly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7534229B (zh) 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185741A (ja) 端末加工同軸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41729A (ja)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回路基板への接続方法
KR101749803B1 (ko) 배선 부재
JP5616132B2 (ja) ループアンテナ
US20190140401A1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shield
JP2014154488A (ja) 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122414A (ko) 케이블 하니스, 커넥터 부착 케이블 하니스 및 케이블 하니스의 접속 구조체
CN116888826A (zh) 电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