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0910A - 布线构件 - Google Patents
布线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30910A CN106030910A CN201480075870.3A CN201480075870A CN106030910A CN 106030910 A CN106030910 A CN 106030910A CN 201480075870 A CN201480075870 A CN 201480075870A CN 106030910 A CN106030910 A CN 1060309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component
- coaxial cable
- connecting plate
- signal terminal
- coax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2—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01R13/65918—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wherein each conductor is individually surrounded by shie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1—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ables or wi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70—Insulation of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具有小型连接板的布线板。在布线板(1)的每个单元端子组(21)中,两个信号端子构件(22)和一个接地端子构件(23)按此顺序布置在与信号端子构件(2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信号端子构件(22)和接地端子构件(23)在与单元端子组(21)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每个单元端子组(21)的两个信号端子构件(22)的排列间距等于连接至这两个信号端子构件的一对同轴电缆(30)的间距P1。树脂膜(41)以如下方式保持多条同轴电缆(30)的平行排列:连接至相邻的单元端子组(21)的两个相邻的同轴电缆的间距P2被设置为比间距P1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同轴扁平电缆的布线构件。
背景技术
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一种同轴电缆束,其中多条同轴电缆的端部连接至连接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5353634-B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要求电缆束(布线构件)的进一步小型化,并且专利文献1的布线构件具有进一步小型化的空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紧凑端部的布线构件。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布线构件包括:
同轴扁平电缆,其包括:
多条同轴电缆,每一条均具有中心导体、形成在中心导体的外周面上的内绝缘体、形成在内绝缘体的外周面上的外导体以及形成在外导体的外周面上的外护套;以及
树脂膜,其从所述多条同轴电缆的排列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粘合至所述多条同轴电缆以保持所述多条同轴电缆的平行排列;以及
连接板,其连接至同轴扁平电缆在其纵向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其中:
连接板具有多个单元端子组,每一个单元端子组均包括两个直线型信号端子构件和一个直线型接地端子构件,所述两条同轴电缆分别焊接至两个直线型信号端子构件,所述一个直线型接地端子构件电连接至至少一条同轴电缆的外导体;
在所述多个单元端子组中的每一个中,两个信号端子构件和一个接地端子构件按该顺序布置在与各信号端子构件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信号端子构件和接地端子构件在与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每个单元端子组的两个信号端子构件的排列间距等于成对的且连接至该两个信号端子构件的两条同轴电缆的间距P1;以及
树脂膜以如下方式保持所述多条同轴电缆的平行排列:连接至相邻的单元端子组的相邻的两条同轴电缆的间距P2被设置为比间距P1长。
[本发明的益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紧凑端部的布线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布线构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布线构件的同轴扁平电缆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布线构件的端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对应于图3的侧截面图。
图5分别是在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连接板和在比较示例中所使用的连接板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布线构件的每个连接板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布线构件的连接板的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布线构件的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例的概述>
首先,将在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概述。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布线构件包括:
同轴扁平电缆,其包括:
多条同轴电缆,每一条均具有中心导体、形成在中心导体的外周面上的内绝缘体、形成在内绝缘体的外周面上的外导体以及形成在外导体的外周面上的外护套;以及
树脂膜,其从所述多条同轴电缆的排列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粘合至所述多条同轴电缆以保持所述多条同轴电缆的平行排列;以及
连接板,其连接至同轴扁平电缆在其纵向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其中:
连接板具有多个单元端子组,每一个单元端子组均包括两个直线型信号端子构件和一个直线型接地端子构件,两条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分别焊接至该两个直线型信号端子构件,该一个直线型接地端子构件电连接至至少一条同轴电缆的外导体;
在多个单元端子组中的每一个中,两个信号端子构件和一个接地端子构件按该顺序布置在与各信号端子构件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信号端子构件和接地端子构件在与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每个单元端子组的两个信号端子构件的排列间距等于成对的且连接至该两个信号端子构件的两条同轴电缆的间距P1;以及
树脂膜以如下方式保持多条同轴电缆的平行排列:连接至相邻的单元端子组的两条相邻的同轴电缆的间距P2被设置为比间距P1长。
在项(1)的配置中,每个单元端子组的两个信号端子构件的间距等于成对的且焊接至这两个信号端子构件的两条同轴电缆的间距,并且信号端子构件和接地端子构件在与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笔直地延伸。因此,可以将连接板的信号端子构件和接地端子构件中相邻的信号端子构件和接地端子构件之间的间隔设置为等于最小间隙,该最小间隙是在从信号端子构件和接地端子构件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端到另一端的长度上进行焊接时防止短路所必需的间距。这利于减少每个连接板在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因而,布线构件可以设置有更紧凑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构件,外护套的在其纵向方向上从树脂膜的端部暴露出来的部分粘合至连接板。
根据项(2)的配置,使得连接板的表面与中心导体的暴露部分之间的距离较小,从而中心导体的暴露部分可以焊接至相应的信号端子构件而不会使暴露部分变形非常大。
(3)树脂膜在其纵向方向上的端部粘合至同轴电缆的外护套以夹在连接板与同轴电缆的外护套之间。
根据项(3)的配置,可以增加抵抗同轴扁平电缆在连接板的端部处弯曲时发生的同轴电缆的弯曲的强度。
(4)作为将树脂膜的端部粘合至连接板的结果,同轴电缆固定至连接板。
根据项(4)的配置,可以通过树脂膜增加同轴扁平电缆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5)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更远的末梢部分的暴露部分被保护膜覆盖。
根据项(5)的配置,由于外导体和中心导体的暴露部分由保护膜保护,因此防止了导体之间的短路。此外,防止了导体的剥落。
(6)粘合保护膜以将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的暴露部分与连接板桥接。
根据项(6)的配置,可以通过保护膜增加同轴扁平电缆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7)各个单元端子组的接地端子构件在其靠近同轴电缆的外护套的部分处通过焊盘部分彼此连接,并且至少一条同轴电缆的外导体被焊接至焊盘部分。
根据项(7)的配置,焊盘部分利于建立外导体与接地端子构件之间的电连接。
(8)至少一条同轴电缆的外导体被焊接至在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的接地条,并且接地端子构件电连接至接地条。
根据项(8)的配置,可以通过利用接地条将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一起接地来均衡接地电势。
(9)间距P2等于间距P1的两倍。
根据项(9)的配置,可以在制造同轴扁平电缆时容易地将同轴电缆布置在平面内。
(10)在同轴扁平电缆的端部中,外导体、内绝缘体和中心导体按该顺序依次朝向每条同轴电缆的末梢暴露出来,并且中心导体从内绝缘体暴露出来的部分被焊接至连接板的相应的信号端子构件。
根据项(10)的配置,可以防止每条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与外导体之间的短路。
(11)两个树脂膜分别从同轴电缆的排列面的两侧粘合至所述多条同轴电缆。
根据项(11)的配置,可以牢固地保持同轴电缆的平行排列。
(12)连接板具有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其与位于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上的端部处的信号端子构件邻近并且在与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在项(12)的配置中,信号端子构件在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上置于接地端子构件与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之间。因此,可以增强布线构件的传输特性。
<发明的实施例的详情>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布线构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包括在权利要求和等同方案的范围内进行的任意变型。
<实施例1>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线构件1用于例如板或电路的电连接。布线构件1适合于传输差分信号。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布线构件1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布线构件1配备有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同轴扁平电缆10和分别与同轴扁平电缆10在纵向方向上的两端邻近设置的连接板20。
图2是图1所示的布线构件1的同轴扁平电缆10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同轴扁平电缆10配备有多条(在所示的示例中为四条)同轴电缆30和被应用于同轴电缆30的树脂膜41。每条同轴电缆30是外径例如为0.16mm至0.3mm的同轴电缆。
每条同轴电缆30配备有中心导体31、内绝缘体32、外导体33和外护套34。内绝缘体32形成在中心导体31的外周面上。外导体33形成在内绝缘体32的外周面上。外护套34形成在外导体33的外周面上。中心导体31例如是由铜制成的金属线,并且可以是AWG(美国线规)的线#42至47。内绝缘体32和外护套34中的每一个均由绝缘树脂制成。
所述多条同轴电缆30布置在平面内。树脂膜41从同轴电缆30的排列面的两侧粘合至同轴电缆30,从而保持同轴电缆30的平行排列。例如,每个树脂膜41是厚度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优选地,8μm至2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利用粘合剂将树脂膜41粘合至同轴电缆30的外护套34。替选地,仅一个树脂膜41可以从同轴电缆30的排列面的一侧粘合至同轴电缆30。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树脂膜41从同轴电缆30的平行排列的两侧粘合至同轴电缆30,因此容易牢固地保持同轴电缆30的排列面。
图3是图1所示的布线构件1的端部的放大俯视图。如图3所示,连接板20连接至同轴扁平电缆10在其纵向方向上的每个端部。
在同轴扁平电缆10的每个端部中,同轴电缆30的每一层按顺序从树脂膜41暴露出来。更具体地,外护套34从树脂膜41暴露出来,外导体33从外护套34暴露出来,内绝缘体32从外导体33暴露出来,并且中心导体31从内绝缘体32暴露出来。
例如,每个连接板20是具有由金属箔等制成的布线图案的柔性板或硬板。每个连接板20设置有多个单元端子组21,每个单元端子组均包括两个信号端子构件22和一个接地端子构件23。信号端子构件22和接地端子构件23在同轴电缆30的纵向方向上笔直地延伸。每个信号端子构件22电连接至对应的同轴电缆30的中心导体31。接地端子构件23电连接至同轴电缆30的外导体33。
在每个单元端子组21中,一对同轴电缆30的中心导体31的暴露部分被焊接至两个相应的信号端子构件22。每个信号端子构件22在中心导体31连接至该信号端子构件22的同轴电缆30的纵向方向上笔直地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每条同轴电缆30的端部按顺序暴露,从而内绝缘体32防止中心导体31和外导体33在此处彼此短路。
接地端子构件23在与信号端子构件22相同的方向上延伸。接地端子构件23的靠近外护套34的端部比信号端子构件22的端部延伸得更靠近外护套34。多个接地端子构件23的靠近外护套34的端部通过焊盘部分25彼此连接,该焊盘部分在与同轴电缆30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同轴电缆30的外导体中的至少一个(在所示的示例中为全部)的暴露部分被焊接至焊盘部分25,从而该外导体通过焊盘部分25电连接至接地端子构件23。外导体可以通过焊盘部分25容易地电连接至接地端子构件23。
图4是对应于图3且沿包括同轴电缆30的纵向方向的面截取的侧截面图,并且示出了同轴电缆30的端部及其邻近区域的结构。如图4所示,外护套34在其纵向方向上从树脂膜41的端部暴露出来的端部通过粘合剂51粘合至连接板20。由于外护套34的暴露部分直接粘合至连接板20,因此每条同轴电缆30的中心导体31与连接板2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短,从而中心导体31可以在同轴电缆30弯曲较小的情况下被焊接至对应的信号端子构件22。
中心导体31通过焊料52连接至相应的信号端子构件22。外导体33通过焊料53连接至焊盘部分25。
(保护膜)
同轴电缆30的外导体33和更远的末梢部分的暴露部分被树脂保护膜42覆盖。保护膜42被粘合成将外护套34的暴露部分与同轴电缆30的连接板20桥接。保护膜42粘合至连接板20的设置有同轴电缆30的表面。在该实施例中,粘合保护膜42以覆盖一个树脂膜41、外护套34、外导体33、内绝缘体32、中心导体31和连接板20。同轴电缆30从树脂膜41暴露出来的部分由保护膜42保护。保护膜42防止了如下现象:同轴电缆30的中心导体31和外导体33由于附于它们的导电物质而彼此短路或者同轴电缆30的末梢部分从连接板20剥落。
(加强膜)
粘合树脂加强膜42以将另一树脂膜41与连接板20桥接。加强膜43粘合至连接板20的与设置有同轴电缆30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保护膜42和加强膜43增加了同轴扁平电缆10和连接板20彼此连接的部分的强度。
虽然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保护膜42和加强膜43,但是可以省略它们。
如图3所示,在设置在连接板20上的多个(在所示的示例中为两个)单元端子组21中的每一个中,两个信号端子构件22和接地端子构件23按该顺序布置在与信号端子构件22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信号端子构件22和接地端子构件23在与单元端子组21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在每个单元端子组21中,两个信号端子组22的排列间距等于连接至两个相应的信号端子构件22的一对同轴电缆30的间距P1。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间距”是指信号端子构件22或同轴电缆30的中心之间的间隔。同轴电缆30的平行排列以如下方式由树脂膜41保持:连接至相邻的单元端子组21的两个相邻的同轴电缆30的间距P2被设置为比间距P1长。在该实施例中,间距P2被设置为等于间距P1的两倍。采用该措施,可以以如下方式来制造连接板20以使其具有相同宽度:信号端子构件22和接地端子构件23以相同间隙规则地布置。
为了制造同轴扁平电缆10,从缠绕有多条同轴电缆30的多个相应的卷轴拉出多条同轴电缆30,以使其布置在平面内。此外,从缠绕有树脂膜41的卷轴拉出树脂膜41,以使其应用于同轴电缆30的平行排列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可以通过将两对同轴电缆30布置成在它们之间具有等于一条同轴电缆30的宽度的间隙的方式拉出两对同轴电缆30来制造间距P2为间距P1的两倍的同轴扁平电缆。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板20具有与位于单元端子组21的排列方向上的一端的信号端子构件22邻近的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24,并且在与单元端子组21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采用该措施,关于单元端子组21,成对的信号端子构件22置于接地端子构件23与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24之间,从而增强了布线构件1的电特性。
使用每个单元端子组21的两个信号端子构件22和与其连接的中心导体31来传输一对信号。接地电势由外导体、接地端子构件23和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24确保。
图5中的(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布线构件1的每个连接板20的俯视图。图5中的(b)是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布线构件(比较示例)的每个连接板的俯视图。
如图5中的(a)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布线构件1中,由于直线型信号端子构件22和直线型接地端子构件23布置在单元端子组21的排列方向上,因此每对相邻的信号端子构件22之间的间隔和信号端子构件22与邻近的接地端子构件23或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24之间的间隔在同轴电缆30的纵向方向上没有变化。
因此,相邻的信号端子构件22之间的间隔和信号端子构件22与邻近的接地端子构件23或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24之间的间隔可以被设置为等于在信号端子构件22和接地端子构件23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端到另一端的长度上将平行排列的同轴电缆30的中心导体31焊接至相应的信号端子构件22时所需的最小间隙d(下文中简称为“最小间隙d”)。这利于减小每个连接板20的宽度(即,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将中心导体31焊接至端子所需的端子宽度和同轴电缆30的外径来确定最小间隙d。例如,在AWG#44的同轴电缆彼此平行排列的情况下,最小间隙d等于0.12mm。在该情况下,电缆间距等于0.3mm。该问题在使用薄的同轴电缆30来构造布线构件1时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如图5中的(b)所示,在比较示例的布线构件中,在连接板120上制造的信号端子构件122弯曲以在与信号端子构件122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离。结果,即使信号端子构件122与邻近的接地端子构件123之间的间隔在靠近同轴扁平电缆10的一侧被设置为等于最小间隙d,在远离同轴扁平电缆10的一侧,信号端子构件122与邻近的接地端子构件123之间的间隔具有大于最小间隙d的值D。因此,连接板120的宽度变得比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板20的宽度大。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布线构件1中,可以使得连接板20比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布线构件中的连接板更小。因而,布线构件1可以设置有更紧凑的端部。
形成在每个连接板上的信号端子构件和接地端子构件的形状不限于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形状。例如,本发明包括根据以下将描述的第二至第四实施例的布线构件。在第二至第四实施例中,将赋予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实施例2>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布线构件的每个连接板220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焊盘部分225在单元端子组221的排列方向上不连续并且每个外导体33被焊接至最近的焊盘部分225的配置是可行的。优选的是,每个焊盘部分225延伸以达到对应的信号端子构件222的延伸部。利用该措施,可以将中心导体31被焊接至对应的信号端子构件222的每条同轴电缆30的外导体33焊接至对应的焊盘部分225而无需改变外导体33的姿势。
虽然接地端子构件223和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224如在第二实施例中一样不必始终彼此电连接,但是优选的是,所有的接地端子构件23和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224如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彼此电连接。
<实施例3>
图7中的(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布线构件的连接板320的俯视图。图7中的(b)是连接板320的立体图。
如图7中的(a)和图7中的(b)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连接板320设置有接地条325来替代焊盘部分。接地条325是直的导电构件。接地条325被提供用于连接板320,以使得其纵向方向与单元端子组21的排列方向一致。接地条325被设置成穿过从由信号端子构件22的端部形成的线朝向同轴扁平电缆10突出的多个接地端子构件23。从外护套34暴露出来的外导体33的部分被焊接至接地条325,并且接地条325被焊接至接地端子构件23和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24。接地条325向同轴电缆30的外导体33赋予公共地电势。
<实施例4>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布线构件的包括连接板420的端部的侧截面图。如图8所示,一个树脂膜41在其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可以粘合至同轴电缆30的外护套34,以夹在连接板420与同轴电缆30的外护套34之间。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作为将树脂膜41的端部粘合至连接板420的结果,同轴电缆30可固定至连接板420。连接板420上的树脂膜41可以将同轴电缆30牢固地支撑在连接板420上。
在上述根据第二至第四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布线构件中,如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板20中一样,连接板220、320或420具有多个单元端子组21,每个单元端子组均包括同轴电缆30的中心导体31被焊接至的两个直线型信号端子构件22和电连接至至少一条同轴电缆30的外导体33的一个直线型接地端子构件23。在多个单元端子组21中的每一个中,两个直线型信号端子构件22和一个直线型接地端子构件23按该顺序布置在与信号端子构件22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信号端子构件22和接地端子构件23在与单元端子组21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每个单元端子组21的两个信号端子构件22的排列间距等于与其连接的两条同轴电缆30的间距P1。树脂膜41以连接至相邻的单元端子组21的两个相邻的同轴电缆30的间距P2被设置为比间距P1长的这种方式保持多条同轴电缆30的平行排列。
因此,可以将相邻的信号端子构件22之间的间隔和信号端子构件22与邻近的接地端子构件23或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24之间的间隔设置为等于最小间隙d,该最小间隙d是在从信号端子构件22和接地端子构件23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端到另一端的长度上、将平行排列的同轴电缆30的中心导体31焊接至相应的信号端子构件22时所需的。这便于减小每个连接板20的宽度。因此,布线构件可以设置有更紧凑的端部。
[附图标记说明]
1:布线构件
10:同轴扁平电缆
20:连接板
21:单元端子组
22:信号端子构件
23:接地端子构件
24: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
25:焊盘部分
30:同轴电缆
31:中心导体
32:内绝缘体
33:外导体
34:外护套
41:树脂膜
42:保护膜
43:加强膜
325:接地条
Claims (12)
1.一种布线构件,包括:
同轴扁平电缆,其包括:
多条同轴电缆,每一条均具有中心导体、形成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面上的内绝缘体、形成在所述内绝缘体的外周面上的外导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外导体的外周面上的外护套;以及
树脂膜,其从所述多条同轴电缆的排列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粘合至所述多条同轴电缆以保持所述多条同轴电缆的平行排列;以及
连接板,其连接至所述同轴扁平电缆在其纵向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其中:
所述连接板具有多个单元端子组,每一个单元端子组均包括两个直线型信号端子构件和一个直线型接地端子构件,两条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分别焊接至所述两个直线型信号端子构件,所述一个直线型接地端子构件电连接至至少一条同轴电缆的外导体;
在所述多个单元端子组中的每一个中,所述两个信号端子构件和所述一个接地端子构件按该顺序排列在与各信号端子构件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所述信号端子构件和所述接地端子构件在与所述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每个所述单元端子组的所述两个信号端子构件的排列间距等于成对的且连接至所述两个信号端子构件的两条同轴电缆的间距P1;并且
所述树脂膜以如下方式保持所述多条同轴电缆的平行排列:连接至相邻的单元端子组的两条相邻的同轴电缆的间距P2被设置为比所述间距P1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所述外护套在其纵向方向上从所述树脂膜的端部暴露出来的部分粘合至所述连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所述树脂膜在其纵向方向上的端部粘合至所述同轴电缆的外护套以夹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外护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作为将所述树脂膜的端部粘合至所述连接板的结果,所述同轴电缆固定至所述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更远的末梢部分的暴露部分被保护膜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粘合所述保护膜以将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的暴露部分与所述连接板桥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各个单元端子组的接地端子构件在其靠近所述同轴电缆的外护套的部分处通过焊盘部分彼此连接;并且
至少一条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被焊接至所述焊盘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至少一条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被焊接至在所述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的接地条,并且所述接地端子构件电连接至所述接地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所述间距P2等于所述间距P1的两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在所述同轴扁平电缆的端部中,所述外导体、所述内绝缘体和所述中心导体按该顺序依次朝向每条所述同轴电缆的末梢暴露出来;并且
所述中心导体的从所述内绝缘体暴露出来的部分被焊接至所述连接板的相应的信号端子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两个树脂膜分别从所述同轴电缆的排列面的两侧粘合至所述多条同轴电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所述连接板具有附加的接地端子构件,其与位于所述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上的端部处的信号端子构件邻近并且在与所述单元端子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72386 WO2015123867A1 (en) | 2014-02-21 | 2014-02-21 | Wiring member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30910A true CN106030910A (zh) | 2016-10-12 |
Family
ID=53877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75870.3A Pending CN106030910A (zh) | 2014-02-21 | 2014-02-21 | 布线构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7513203A (zh) |
CN (1) | CN106030910A (zh) |
WO (1) | WO201512386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34229B (zh) * | 2015-09-06 | 2021-02-26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
JPWO2021215044A1 (zh) | 2020-04-21 | 2021-10-28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17334A (ja) * | 2004-04-28 | 2005-11-10 | Fujikura Ltd | 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及び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接続方法 |
CN101026270A (zh) * | 2006-02-21 | 2007-08-29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布线构件 |
JP2007280772A (ja) * | 2006-04-06 | 2007-10-25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多心ケーブル、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
CN101162823A (zh) * | 2006-10-13 | 2008-04-16 | Smk株式会社 | 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 |
CN101483283A (zh) * | 2008-01-11 | 2009-07-15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 |
CN101483284A (zh) * | 2008-01-11 | 2009-07-15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 |
CN102055082A (zh) * | 2009-10-27 | 2011-05-11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同轴电缆束 |
JP2011243523A (ja) * | 2010-05-21 | 2011-12-01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車載用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34258A (ja) * | 2006-02-27 | 2007-09-13 | Fujitsu Ltd | プリント基板ユニット |
JP2007280762A (ja) * | 2006-04-06 | 2007-10-25 | Hitachi Cable Ltd | ノンハロゲン同軸ケーブ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多芯ケーブル |
JP2008176970A (ja) * | 2007-01-17 | 2008-07-31 | Komatsu Ltd | 圧着端子 |
JP2008218064A (ja) * | 2007-03-01 | 2008-09-18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グランドバー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同軸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
JP5477938B2 (ja) * | 2008-06-09 | 2014-04-23 | 株式会社潤工社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
-
2014
- 2014-02-21 CN CN201480075870.3A patent/CN106030910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2-21 JP JP2016570152A patent/JP2017513203A/ja active Pending
- 2014-02-21 WO PCT/CN2014/072386 patent/WO201512386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17334A (ja) * | 2004-04-28 | 2005-11-10 | Fujikura Ltd | 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及び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接続方法 |
CN101026270A (zh) * | 2006-02-21 | 2007-08-29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布线构件 |
JP2007280772A (ja) * | 2006-04-06 | 2007-10-25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多心ケーブル、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
CN101162823A (zh) * | 2006-10-13 | 2008-04-16 | Smk株式会社 | 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 |
CN101483283A (zh) * | 2008-01-11 | 2009-07-15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 |
CN101483284A (zh) * | 2008-01-11 | 2009-07-15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同轴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及连接方法 |
CN102055082A (zh) * | 2009-10-27 | 2011-05-11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同轴电缆束 |
JP2011243523A (ja) * | 2010-05-21 | 2011-12-01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車載用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23867A1 (en) | 2015-08-27 |
JP2017513203A (ja) | 2017-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66165B2 (en) |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 |
US12080910B2 (en) | Wiring material and battery module | |
US9741465B2 (en) |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 |
JP5860917B2 (ja) | プリント配線板 | |
US20130341072A1 (en) | Composite flexible circuit planar cable | |
CN203966662U (zh) | 差动传输电缆以及多对差动传输电缆 | |
DE102017101596A1 (de) | Isolierungsvorrichtung mit Hall-Effekt-Sensor | |
US20200083769A1 (en) | Motor coil substrate,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tor coil substrate | |
CN102246354A (zh) | 同轴线束的连接构造 | |
FI20065247A0 (fi) | Sähköinen liitos ja sähkökomponentti | |
JP6102503B2 (ja)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 |
CN106030910A (zh) | 布线构件 | |
JP4470935B2 (ja) | 多心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835274B2 (ja) | 接続部材および接続部材付き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 |
US6843660B2 (en) | Cable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 |
US9313885B2 (en) | Flexible flat cable for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 |
JP2011082042A (ja) | 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 |
US10777925B2 (en) | Connector and stacked substrate module | |
JP6635142B2 (ja) | 配線部材 | |
CN210073372U (zh) | 柔性扁平分切条电缆 | |
CN108922744B (zh) | 一种线圈以及电子设备 | |
JP2018010760A (ja) | 配線部材 | |
KR20130034787A (ko) | 카메라 모듈 | |
US8062066B1 (en) | Signaling cable with flexible metallic shielding | |
JP4922119B2 (ja) | コイルアンテ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