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9893A - 电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9893A
CN101479893A CNA2007800244714A CN200780024471A CN101479893A CN 101479893 A CN101479893 A CN 101479893A CN A2007800244714 A CNA2007800244714 A CN A2007800244714A CN 200780024471 A CN200780024471 A CN 200780024471A CN 101479893 A CN101479893 A CN 101479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flat cable
tip edge
cab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44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9893B (zh
Inventor
武富幸助
金子智也
堀野厚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479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9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9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98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Abstract

一种电缆连接器,其包括壳体和端子,所述壳体具有适于收容扁平电缆的插口,所述端子安装在壳体上,并具有电连接到扁平电缆的导线的接触部。该连接器包括具有主体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可在允许扁平电缆插入的第一位置以及平行于扁平电缆的插入-拔出方向并电连接扁平电缆的导线与接触部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致动器包括主体部的相对两侧上的锁合部,所述壳体包括壳体的相对两侧上的锁扣部,当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锁扣部与锁合部相接合。所述锁合部包括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平行于扁平电缆的插入-拔出方向延伸的顶端边缘,所述锁扣部包括向扁平电缆的插入-拔出方向倾斜的相对的顶端边缘,锁合部的相对的顶端边缘之间的距离在插口的入口侧较窄。致动器这样安装,其允许当扁平电缆未容纳在插口内时,致动器可向后移动,这改变了锁合部和锁扣部之间的相对排列,由此允许更容易地打开致动器以便于插入电缆,同时也在连接扁平电缆时提供可靠的锁定。

Description

电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用连接器。一般地,为了连接通常称作柔性印刷电路(FPC)或柔性扁平电缆(FFC)的分别具有柔性的扁平电缆,经常使用电缆用连接器(以下称作“电缆连接器”)例如FPC连接器和FFC连接器(例如,参见日本实用新型注册No.3094560)。
背景技术
图14为示出了常规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如图14所示,电缆连接器包括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等形成的壳体301,以及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等形成并由壳体301支撑的多个第一端子303和多个第二端子304。在壳体301的上表面,设置有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等形成的致动器302。致动器302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301上,并在如图所示的打开位置和图中未示出的闭合位置之间转动。在该情形下,致动器位于打开位置,扁平电缆305从壳体301的开口部插入。当扁平电缆305插口部的后端,然后通过操作人员的手指等进行操作,致动器302转动到闭合位置。然后,安装在壳体301上的固定架307的锁扣部308挂在致动器302的锁合部306上,这使得致动器302被锁定在壳体301上。因此,致动器302从上方按压扁平电缆305,扁平电缆305下表面上裸露出的连接部与第一端子303和第二端子304接触,以进行导电,由此固定致动器302的位置。
但是,在常规的电缆连接器中,如果增加固定架307的锁扣部308悬挂在锁合部306上的量(amount)以确保锁定致动器302,则在致动器302转动到闭合位置时,锁扣部308的弹性移动量会增加,因此需要较大的力,这使得致动器302难以操作。另一方面,如果减小锁扣部308悬挂在锁合部306上的量以便于将致动器302转动到闭合位置,则致动器302将便于解锁,因此当有外力例如振动或震动等加入时,致动器302会不必要地旋转到打开位置,从而导致扁平电缆305的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常规的电缆连接器遇到的上述问题,其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该连接器既便于将致动器的方位转变到第二位置的操作,又能确保致动器的锁定,并可靠地连接扁平电缆而不会引起致动器的方位从第二位置的任何不必要的改变。这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即通过相对电缆插入-拔出的方向倾斜的并与安装在壳体上的致动器两侧上设置的锁合部接合的锁扣部的顶端边缘,从而能够在允许插入扁平电缆的第一位置以及将插入的扁平电缆的导线和端子电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改变致动器的方位。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具有扁平电缆通过它而插入的插口;端子,其安装在壳体上,并具有与扁平电缆的导线电连接的接触部;致动器,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改变方位,所述第一位置使得扁平电缆能够插入,所述第二位置将插入的扁平电缆的导线连接到接触部,所述致动器具有在第二位置几乎平行于扁平电缆的插入-拔出方向的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两侧的锁合部;及锁扣部,其设置在壳体的两侧上,并在第二位置与锁合部相接合,其中锁合部的顶端边缘在第二位置与扁平电缆的插入-拔出方向平行,并且锁扣部的顶端边缘相对扁平电缆的插入-拔出方向倾斜。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电缆连接器中,两侧上的锁扣部的顶端边缘彼此相对,并且越靠近插口的入口侧,两顶端边缘之间的相互距离变得越窄。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的电缆连接器中,两侧上的锁扣部的顶端边缘彼此相对,并可在其间距离变宽的方向上弹性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电缆连接器中,两侧上的锁扣部的顶端边缘可向上倾斜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的电缆连接器中,锁扣部作为安装在壳体的两侧上的辅助连接器固定件的一部分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电缆连接器中,锁扣部在第二位置上挂在锁合部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电缆连接器中,当扁平电缆未插到插口时,致动器在第二位置和邻近第二位置的位置上可向插口的后侧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电缆连接器中,当锁合部的顶端边缘邻接锁扣部的顶端边缘时,致动器在邻近第二位置的位置上受到朝着插口后侧的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的电缆连接器中,当扁平电缆插入插口时,致动器具有将扁平电缆压靠接触部的按压部,并且在第二位置和邻近第二位置的位置上不会向插口的后侧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电缆连接器中,当扁平电缆未收容在插口内时,致动器被安装成允许向后变位运动,从而改变锁合部和锁扣部之间的相对应的位置(relative alignment),由此可能简单地打开致动器以便于插入电缆,同时还在连接扁平电缆时提供可靠的锁定。
根据本发明,电缆连接器包括相对扁平电缆的插入-拔出方向倾斜的锁扣部的顶端边缘,所述锁扣部的顶端边缘与安装在壳体上的致动器的两侧上设置的锁合部相接合,从而能够在可以插入扁平电缆的第一位置以及电连接插入的扁平电缆的导线和端子的第二位置之间改变致动器的方位。尽管结构简单,但能够使连接器便于将致动器的方位改变到第二位置的操作,并能确保致动器的锁定,由此,其能够可靠地连接扁平电缆,而不会引起致动器的方位从第二位置的任何不必要的变化。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致动器位于打开位置;
图2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
图3为沿图2中的箭头线A-A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其中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
图4为沿图2中的箭头线B-B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其中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
图5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顶视图,其中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
图6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从闭合位置打开致动器的运动,并示出了与图4中类似的位置;
图7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从闭合位置打开致动器的运动;
图8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其示出了从闭合位置打开致动器的运动;
图9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将致动器置于其闭合位置的运动;
图10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其示出了将致动器置于其闭合位置的运动;
图11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顶视图,其示出了扁平电缆与电缆连接器连接的状态;
图12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扁平电缆与电缆连接器连接的状态,并示出了与图4中类似的位置;
图13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图中电缆连接器连接有扁平电缆,并示出了从闭合位置打开致动器的运动;及
图14为示出了常规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在其致动器位于打开位置时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在其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时的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在其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时沿图2中的箭头线A-A的横截面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在其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时沿图2中的箭头线B-B的横截面视图。
在这些图中,附图标记10表示作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的连接器,连接器10安装在基板例如电路板等(图中未显示)的表面上,并且用于电连接下面将会描述的称作柔性电路板,柔性扁平电缆等的扁平电缆71。在这种情况下,图3和图4中所示的下表面为连接器10的安装表面,其安装在基板的安装表面上。例如,扁平电缆71为称作FPC、FFC等的扁平柔性电缆,并且任何一种电缆都是可接受的,只要其为具有导线例如下面有待描述的导线75的扁平电缆。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解释电缆连接器10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运动的有关方向的表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电缆连接器10的各个部分位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相对的方向是合适的。但是,如果电缆连接器10的各个部分的方位改变,这些相对的位置也将随着连接器10的各个部分的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连接器10包括壳体31和致动器11,壳体31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等一体形成,致动器11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等一体形成,并安装在壳体31上以能够改变其角度方位。即,致动器11安装在壳体31上以改变其方位,使其位于作为第一位置的打开位置和作为第二位置的闭合位置。
壳体31包括下部32、上部35、右侧部和左侧部36及插口33,插口33在下部32、上部35和两侧部36之间形成,其用作将扁平电缆71的端部从前方(图3、4中所示的左侧)插入和拔出的开口部。如图3、4所示,扁平电缆71朝着右侧插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这些插口33的各个入口侧(如图3、4所示的左侧)作为连接器10的前侧,插口33的各个后侧(如图3、4所示的右侧)作为连接器10的后侧。在插口33内部的后侧,设有邻接扁平电缆71的末端的邻接部38。
在壳体31内,形成多个其内安装有金属端子的端子收容槽。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端子包括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每个端子收容槽包括其内安装有第一端子41的第一端子收容槽34a和其内安装有第二端子51的第二端子收容槽34b。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偶数位置上的端子收容槽为第一端子收容槽34a,奇数位置上的端子收容槽为第二端子收容槽34b。例如,一共十一个第一端子收容槽34a和第二端子收容槽34b以大约0.3mm的间距形成。端子收容槽的间距和数目可以适当地改变。第一端子收容槽34a和第二端子收容槽34b交替设置,从而彼此相邻。此外,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并不总是需要装入所有的第一端子收容槽34a和第二端子收容槽34b内,也可以根据扁平电缆71中包含的导线75的布置适当地减少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数目。
此外,侧肩部37在下部32的两侧上邻近侧部36形成。侧肩部37是沿着插入和拔出扁平电缆71的方向,即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延伸的肩部,其上表面的位置高于下部32的上表面32a的位置。并且,在侧肩部37上形成有沿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延伸的裂缝状的辅助固定件容纳凹部39,已知为钉子的辅助连接器固定件21被插入辅助固定件容纳凹部39,由此安装在壳体31上。
优选地,辅助连接器固定件21通过加工(例如冲压、弯曲等)金属板形成。每个辅助连接器固定件21包括平坦的主体部22和锁扣部23,主体部22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并在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延伸,锁扣部23整体地连接到主体部22的前端的上边缘,并沿平行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延伸。锁扣部23通过弯曲从主体部22的前端的上边缘向上突出的一部件形成,从而使末端边缘23a可以指向壳体31的内部。因此,右锁扣部和左锁扣部23形成,它们各自的顶端边缘23a彼此相对。此外,由于锁扣部23通过弯曲部整体地连接到主体部22,锁扣部23可以弹性地变形到一定程度,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每个顶端边缘23a具有直线状的可见轮廓23b,可见轮廓23b相对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倾斜。更特别地,顶端边缘23a这样形成,该部分在平行于安装表面的表面上相对沿壳体3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倾斜,其延长线可以在壳体31的前面与中心线相交。包括顶端边缘23a的右锁扣部和左锁扣部23设置成相对中心线对称。因此,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之间的距离在插口33的背部即后侧较宽,而在插口33的入口侧即前侧较窄。右侧肩部和左侧肩部37的侧表面37a和顶端边缘23a的前侧端用作插口33的引导部。
在每个顶端边缘23a,向可见轮廓23b延伸的C形表面23c可以在板的厚度内形成。只要与下面将要描述的致动器11的锁合部16结合,C形表面23c的大小要根据锁扣力和解锁力的选择适当地确定。C形表面可以防止锁扣部16受到磨损,也可以使锁扣和解锁的最初运动不会受到阻碍。
同样地,辅助连接器固定件21具有安装部(未示出),该安装部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在基板的表面上。这加强了连接器10到基板上的固定,从而防止连接器10从基板上脱离。此外,辅助连接器固定件21的主体部22上的位于锁扣部23后面的上端面作为支撑部,用于从下面支撑在致动器11的主体部15两侧上形成的第一轴13a。
因而,致动器11包括呈矩形厚板件的主体部15,在主体部15上形成的多个端子收容凹部,从主体部15的两侧向外突出形成的第一轴13a,像第一轴13a一样从主体部15的两侧向外突出形成的板状锁合部16,及布置在主体部15的下表面上的按压部14。当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按压部14向下即朝着安装表面的方向按压从插口33插入的扁平电缆71。当致动器11位于打开位置时,按压部14允许扁平电缆71插入。
各个端子收容凹部包括收容第一端子41的上臂部44的末端上的支撑部44a的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2a和收容第二端子51的上臂部54的末端上的支撑部54a的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2b。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2a和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2b的数目和位置与第一端子收容槽34a和第二端子收容槽34b相对应。此外,如图4所示,作为致动器11的轴的第二轴13b设置在各个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2b内,并且第二轴13b与支撑部54a接合。第二轴13b的向上移动受到支撑部54a的限制。因此,支撑部54a防止致动器11从壳体31脱离。
然后,如图2所示,当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主体部15变得近似平行于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以及如图1所示,当致动器11位于打开位置时,主体部15相对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成90°或大于90°的角。
此外,当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受锁部16位于第一轴13a的前方,以与锁扣部23相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锁扣部23挂在锁合部16上,从而防止致动器11将其方位从闭合位置转变到打开位置。即,锁合部16和锁扣部23用作将致动器11锁定在闭合位置并防止致动器11被打开的锁定装置。锁合部16由主体部15的外侧表面向下一个台阶形成,这样当锁扣部23的顶端边缘23a挂在锁合部16上以锁定致动器11时,锁扣部23不会从致动器11的主体部15向上突出。因此,可以限制连接器10的高度。现在,锁合部16的顶端边缘16a垂直于安装有连接器10的基板表面,形成了与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平行的平面状态,并且包括如图5中的上侧所示的直线状的可见轮廓16b。即,顶端边缘16a在平行于安装表面的表面上平行于沿壳体3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
各个顶端边缘16a包括在其厚度方向上从主体部15到可见轮廓16b的倾斜表面16c,以及沿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看去向后和向前的倾斜表面16d和16e。通过设置抑制驱动器11的运动例如其操作能力,倾斜表面16c,16d和16e可以结合锁扣部23被适当地确定。特别是,在如图6和图7所示的从闭合位置打开致动器11的运动中,当倾斜表面16d和锁扣部23的可见轮廓23b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上处于重叠位置时,倾斜表面16d可以运动以更平稳地打开致动器11。即,因为,在将致动器11朝着端子一侧移动以打开致动器11时,如果倾斜表面16d和可见轮廓23b处于重叠位置,那么倾斜表面16d用作引导部,并由此在致动器11向上旋转时挂在可见轮廓23b上方。
然后,如图3所示,各个第一端子41大约呈U形,其包含作为第一臂部的下臂部43和作为第二臂部的上臂部44以及连接部45,下臂部43和上臂部44沿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延伸,连接部45垂直于插入-拔出方向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下臂部43的基部和上臂部44的基部。
此时,下臂部43用作与扁平电缆71的导线75电连接的接触件,并且包含在其末端(图3中看去的左端)附近突起的接触部43a。此外,尾部42被连接到连接部45的后端,并作为基板连接部向下突起,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到在基板表面上形成的连接焊盘上。此外,向下伸出的突起部43b在下臂部43的基部上形成,邻接部42a在尾部42的前端上形成。
当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上臂部44的顶端上的支撑部44a进入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2a,并向下即朝着安装表面的方向压下按压部14。
然后,第一端子41从壳体31的后侧(图3中看去的右侧)插入并安装在第一端子收容槽34a内。在这种情况下,上臂部44和连接部45的大约直线状的上端部邻接上部35下表面,突起部43b勾住第一端子收容槽34a的底表面,邻接部42a邻接下部32的后端面,由此将第一端子41安装在壳体31上。
如图4所示,每个第二端子51包括下臂部53、上臂部54和连接部55,下臂部53作为直线状的第一臂部沿着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延伸,上臂部54作为大致S形的第二臂部,连接部55沿着垂直于插入-拔出方向的方向延伸,并被连接到下臂部53的基部和上臂部54的基部之间的连接部。
尾部52作为基板连接部连接到下臂部53的末端(如图4所示的左端)。尾部向下突起并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到在基板表面上形成的连接焊盘上。下臂部53用作接触件,其电连接到扁平电缆71的导线75,并包括在其末端和基部之间向上突起形成的接触部53a。现在,向后突起的突起部52a在尾部52的后端形成,突起部55a在连接部55的前端的上边缘形成。
上臂部54的顶端上的支撑部54a通过倾斜部54b连接,倾斜部54b从基部一侧向上倾斜到顶端一侧形成。并且,致动器11的第二轴13b与支撑部54a相接合。
第二端子51从壳体31的前侧(如图4所示的左侧)插入并安装在第二端子收容槽34b内。在这种情况下,下臂部53的大约直线状的下端部邻接第二端子收容槽34b的底表面,突起部55a勾住上部35的下表面,此外,尾部52的突起部52a勾住壳体31的下部32的前端表面的下端。并且由此将第二端子51安装在壳体31上。
同时,在第一端子41上,尾部42位于壳体31的后端,而在第二端子51上,尾部52位于壳体31的前端。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交替地安装在壳体31内。因此,从连接器10的上方看去,尾部42、尾部52和在基板的安装表面上与所述尾部相对应形成的连接焊盘等沿着相对于端子排列方向的横向方向,即垂直于图3、4中视图的方向交互错开排列形成Z字形。因此,即使彼此相邻的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之间的间距很窄,也可以加宽尾部42和尾部52之间的距离,并可以加宽与各个所述尾部相对应的连接焊盘等之间的距离。因此,这可能轻松地制造连接焊盘等,并在对尾部42、尾部52以及与所述尾部相对应的连接焊盘等进行焊接时,可以防止形成焊桥,并防止在相邻的连接焊盘之间发生短路。
此外,在各个第二端子51中,接触部53a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上的位置比接触部43a在第一端子41中的位置更靠近壳体31的后端。这是为了通过使从接触部43a到尾部42的电传导路径的长度与从接触部53a到尾部52的电传导路径的长度大致相等来使第一端子41处和第二端子51处的电阻相等。由于这样使得扁平电缆71的相邻导线75分别电连接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位置被分开,从而能够防止在相邻的导线75之间发生串扰。
如图1所示,当致动器11位于打开位置时,按压部14倾斜地指向上。由于致动器11和第一端子41的接触部43a之间的距离以及致动器11和第二端子51的接触部53a之间的距离足够宽,从插口33插入的扁平电缆71的末端不会受到接触部43a和接触部53的任何接触压力或仅受到微小的接触压力。因此,基本实现了ZIF(零插入力)结构。
接下来将描述致动器11的运动。这里将描述在扁平电缆71未连接的状态下,致动器11从闭合位置打开的运动。
图5为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在其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的顶视图。图6为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在其致动器从闭合位置打开的运动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与图4中相同的位置。图7为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在其致动器从闭合位置打开的运动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图8为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在其致动器从闭合位置打开的运动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41的尾部42和第二端子51的尾部52通过焊接连接到在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导电焊盘等,并且辅助连接器固定件21的安装部通过焊接连接到在基板表面上形成的连接焊盘上,并由此将连接器10安装在基板例如电路板等的表面上。
如图5所示,在扁平电缆71未连接的状态下,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由于锁扣部23挂在致动器11的主体部15两侧形成的锁合部16上,致动器11被锁定在闭合位置。这防止了致动器11被不必要地打开,即使外力例如振动或震动等施加到连接器10上。例如,在将安装有连接器10的基板送入加热炉并对基板进行回流焊接的过程中,可以确定地防止致动器11的不必要的打开,即使与基板一起输送的连接器10因为输送而受到来自传输装置的振动。
参见图5,可以容易地理解平行于沿壳体3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锁合部16的顶端边缘16a与相对沿壳体3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倾斜的锁扣部23的顶端边缘23a之间的关系。
当操作人员用手指等打开致动器11时,图6中沿箭头D表示的方向上的力与沿箭头C表示的方向上的力一起施加到致动器11的主体部15的前端。通过沿箭头D表示的方向上的力,主体部15朝着连接器10的后侧移动。在扁平电缆71未连接的状态下,由于主体部15在图4所示的位置以下向下移动,第二轴13b沿着第二端子51的倾斜部54b的下端移动,并且由此主体部15可以整体地朝着连接器10的后侧移动。然后,由于主体部15的锁合部16向锁扣部23的后侧移动,即向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之间的距离较宽的一侧移动,锁扣部23挂在锁合部16上的程度减少。当扁平电缆未收容在插口内部时,致动器被安装以允许这一向后的移动运动。当致动器在第二位置时,这一运动改变(displace)了锁合部和锁扣部之间的相对排列,从而在电缆未插进插口时,可以更容易地将致动器移动到第一位置。
同样,如图7、8所示,主体部15的前端通过箭头C表示的方向上的力上升,主体部15向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倾斜。由于锁合部16在更靠近主体部15的前端的两侧上形成,并相对于锁扣部23被提升,右顶端边缘和右顶端边缘23a之间的距离通过锁合部分16而展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锁扣部23弹性地变形到一定程度,并且右末端边缘和左末端边缘23a可沿图8中的箭头E表示的方向移动,右末端边缘和左末端边缘23a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被锁合部16推动而展开。
然后,当锁合部16的顶端边缘16a邻接锁扣部23的顶端边缘23a时,这些顶端边缘处于被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弹性夹紧(pinch)的状态。此时,由于顶端边缘23a相对沿壳体3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倾斜,并且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之间的距离在后侧更宽,锁合部16的顶端边缘16a通过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的夹紧力而受到图7中沿箭头F表示的方向上的力。这使得锁合部16向锁扣部23的后侧移动,并由此进一步减小了锁扣部23挂在锁合部16上的程度。因此,由于锁扣部23在锁合部16上的悬挂可以相当容易地释放,并且致动器11的锁定也可释放,从而可能将致动器11从闭合位置打开。
下面将描述将扁平电缆71连接到连接器10的运动。
图9为示出了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使电缆连接器的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的部分横截面视图。图10为示出了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使电缆连接器的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的立体图。图11为示出了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扁平电缆连接到电缆连接器的顶视图。图12为示出了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扁平电缆连接到电缆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与图4中类似的位置。图13为示出了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从闭合位置打开连接有扁平电缆的电缆连接器的致动器的立体图。
扁平电缆71具有电缆主体部72和辅助板73,辅助板73粘贴在电缆主体部72的纵向端的一个端部的一个表面上(图9中所示的上表面)。辅助板73由具有相当高硬度的材料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等形成,并贯穿纵向方向上的预定范围以及横向方向的整个范围覆盖电缆主体部72的一个侧表面。向外突起的耳形部74在扁平电缆71的纵向末端的两侧上形成。
多个例如十一个金属薄片形式的导线75以预定的间距例如大约0.3mm平行设置在电缆主体部72的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层上。导线75的上侧(图9中所示的下侧)覆盖有另一绝缘层。在插入连接器10的插口33内的扁平电缆71的末端部,导线75的上表面(图9中所示的下表面)在纵向方向上的预定范围上裸露出来。在图9到图13所示的例子中,导线75暴露在扁平电缆71的下表面上。
当将扁平电缆71连接到连接器10时,首先,扁平电缆71的纵向末端插入壳体31的插口33内。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致动器11预先位于打开位置。然后操作人员将扁平电缆71的纵向末端移动到壳体31的插口33。这使扁平电缆71的纵向末端能够插入插口33内。同时,扁平电缆71移动,并且导线75的暴露表面朝下。
然后,扁平电缆71的末端插入收容在第一端子收容槽34a内的第一端子41的上臂部44和下臂部43之间的空间中,并插入收容在第二端子收容槽34b内的第二端子51的上臂部54和下臂部53之间的空间中。同时,扁平电缆71的末端邻接设置在插口33后面的邻接部38,并由此完成了扁平电缆71的纵向放置,从而完成了扁平电缆71的插入。
随后,操作人员用手指或类似物操作致动器11将其方位从打开位置转变到闭合位置。然后,主体部15的前端下降,主体部15的锁合部16的顶端边缘16a邻接锁扣部23的顶端边缘23a,如图9、10所示。同时,沿图9中箭头G表示的方向上的力施加到主体部15的前端上。
此外,按压部14的后端邻接扁平电缆71的导线75相反一侧的表面。此时,由于致动器11沿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改变其位置,按压部14的后端会干扰扁平电缆71,并由此致动器11受到沿图9中的箭头H表示的方向上的力。因此,主体部15朝着连接器10的前侧移动,锁合部16的顶端边缘16a邻接锁扣部23的顶端边缘23a,主体部15向锁扣部23的前侧,即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之间的距离狭窄的一侧移动。这使得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之间的距离通过锁合部分16展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锁扣部23从板状主体部22到连接器10的内部形成,并由此可弹性变形到一定程度,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沿图10中箭头I表示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当通过锁合部16逐渐展开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之间的距离时,致动器11沿逆时针方向改变其方位,从而位于大致平行于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的闭合位置,如图11和1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按压部14压靠与扁平电缆71的导线75相反一侧的表面。因此,在扁平电缆71的下表面上露出的导线75邻接第一端子41的接触部43和第二端子51的接触部53a,以形成电连接部分,并且导线75电连接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由此通过与尾部42和尾部52连接的基板表面上的连接焊盘等与基板的导电迹线相互导电。这完成了扁平电缆71与连接器10的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锁扣部23挂在致动器11的主体部15两侧上形成的锁合部16上,致动器11被锁定在闭合位置。这防止致动器11被不必要地打开,即使外力例如振动或震动等施加到连接器10上。此外,操作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视觉检查辨别锁扣部23是否挂在锁合部16上。因此,通过视觉检查锁扣部23挂在锁合部16上,有可能很容易地确定完成了扁平电缆71和连接器10的连接。
在打开其上连接有扁平电缆71的连接器10的致动器11的情况下,如果操作人员用手指等操作致动器11,沿图13中的箭头J表示的方向上的力施加到致动器11的主体部15的前端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按压部14压靠着扁平电缆71,主体部15不会向连接器10的后侧移动。因此,由于主体部15的锁合部16不会向锁扣部23的后侧即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之间距离较宽的一侧移动,锁扣部23挂在锁合部16上的量变大。因此,这难以释放锁扣部23在锁合部16上的悬挂,从而防止致动器11被轻易地解锁。
由于这防止了致动器11在与扁平电缆71连接时被轻易地打开,扁平电缆71与连接器10的连接可以可靠地维持。例如,在已经将扁平电缆71连接到连接器10后的操作中,即使操作人员的手指抓住致动器11的主体部15的前端,也可以可靠地防止致动器11被不必要地打开。
如上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致动器11具有设置在主体部15两侧上的锁合部16,并且处于闭合位置上与锁合部16接合的锁扣部23设置在壳体31的两侧,锁合部16的顶端边缘16a在闭合位置上平行于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并且锁扣部23的顶端边缘23a向扁平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倾斜。
尽管结构简单,但是这能够简单地进行将致动器11的方位改变到闭合位置的操作,并且能够确保致动器11的锁定,从而使致动器11不会不必要地从其闭合位置打开而改变其方位,这可以可靠地连接扁平电缆71。
两侧的锁扣部23的顶端边缘23a彼此相对,并且其间的距离在靠近插口33的入口侧即前侧较窄。因此,在将致动器11从闭合位置打开的过程中,如果致动器11向后移动,就可能轻易地打开致动器11。
此外,两侧的锁扣部23的顶端边缘23a彼此相对,并且沿增大其间的距离的方向弹性地移动。因此,在将致动器11从闭合位置打开的过程中,以及在使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的过程中,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之间的距离被展开,并且锁合部16能够穿过顶端边缘23a之间的空间。
此外,两侧的锁扣部23的顶端边缘23a可倾斜向上移动。因此,与使顶端边缘23a横向移动的情况相比,即使所述空间的宽度狭窄也足够用于吸收顶端边缘23a的位移,并且因此可能缩小壳体31的宽度。
此外,锁扣部23在安装于壳体31两侧的辅助连接器固定件21上形成。这减少了部件的数目,增加了锁扣部23的强度,并增加了锁扣部23的顶端边缘23a的弹性位移。
同样,在闭合位置,锁扣部23挂在锁合部16上。这防止了致动器11被不必要地打开,即使有外力例如振动或震动等施加在连接器10上。
此外,当扁平电缆71未插入插口33内时,在闭合位置以及在邻近闭合位置的位置上致动器11朝向插口33的后侧是可移动的。因此,由于主体部15的锁合部16向锁扣部23的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之间的距离较宽的一侧移动,锁扣部23挂在锁合部分16上的程度减小,并由此可以相对容易地打开致动器11。
此外,当锁合部16的顶端边缘16a在邻近闭合位置的位置上邻接锁扣部23的顶端边缘23a时,致动器11受到朝向插口33后侧的力。因此,由于锁合部16向锁扣部23的后侧移动,锁扣部23挂在锁合部16上的程度进一步减小,从而能够相对容易地打开致动器11。
进一步,致动器11包括将扁平电缆71压靠在接触部43a和接触部53a上的按压部14,并且当扁平电缆71插入插口33时,致动器11在闭合位置和邻近闭合位置的位置上不能向插口33的后侧移动。因此,由于主体部15的锁合部16不会向锁扣部23的右顶端边缘和左顶端边缘23a之间距离较宽的一侧移动,锁扣部23挂在锁合部16上的程度较大,由此防止致动器11的锁定被轻易地松开。
尽管已经结合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不同的变化和替换并使用等同技术。因此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其还包括落入附加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电缆连接器,其包括:
壳体,其具有扁平电缆插入其内的插口;
端子,其安装在壳体上,并具有电连接到扁平电缆的导线的接触部;
致动器,其在允许扁平电缆插入的第一位置以及连接插入的扁平电缆的导线和所述接触部的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致动器具有主体部和锁合部,所述主体部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几乎平行于扁平电缆的插入-拔出方向,所述锁合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相对两侧上;及
锁扣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并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锁合部相接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合部包括在所述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平行于扁平电缆的插入-拔出方向延伸的顶端边缘,及
所述锁扣部包括向扁平电缆的插入-拔出方向倾斜的顶端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侧上的锁扣部的所述顶端边缘彼此相对,并且越靠近所述插口的入口侧,两顶端边缘之间的距离变得越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侧上的锁扣部的所述顶端边缘彼此相对,并朝着其间距变宽的方向是弹性可移动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侧上的锁扣部的所述顶端边缘倾斜向上地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部作为辅助连接器固定件的一部分形成,所述辅助连接器固定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扣部挂在所述锁合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扁平电缆未插进插口时,所述致动器在第二位置和邻近第二位置的位置上朝向所述插口的后侧是可移动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合部的顶端边缘邻接锁扣部的顶端边缘时,所述致动器在邻近第二位置的位置上受到朝向所述插口后侧的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扁平电缆插进所述插口时,所述致动器具有将扁平电缆压靠所述接触部的按压部,并且所述致动器在第二位置和邻近第二位置的位置上朝向所述插口的后侧是不可移动的。
CN2007800244714A 2006-05-31 2007-05-31 电缆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9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0779/2006 2006-05-31
JP2006150779A JP4707609B2 (ja) 2006-05-31 2006-05-31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PCT/US2007/012780 WO2007142993A1 (en) 2006-05-31 2007-05-31 Cable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9893A true CN101479893A (zh) 2009-07-08
CN101479893B CN101479893B (zh) 2011-07-20

Family

ID=38596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447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9893B (zh) 2006-05-31 2007-05-31 电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46872B2 (zh)
EP (1) EP2030286B1 (zh)
JP (1) JP4707609B2 (zh)
CN (1) CN101479893B (zh)
AT (1) ATE476768T1 (zh)
DE (1) DE602007008239D1 (zh)
WO (1) WO200714299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9607A (zh) * 2009-12-30 2010-06-02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器
CN101916932A (zh) * 2010-07-13 2010-12-15 浙江精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转间距连接器
CN103138111A (zh) * 2011-11-29 2013-06-0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模组以及连接器
CN110690588A (zh) * 2018-07-06 2020-01-14 广东德昌电机有限公司 电缆连接器组件、致动器及其连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4329B (zh) * 2007-11-29 2013-08-14 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具有旋转致动器的柔性印刷电路连接器
JP4605817B2 (ja) 2008-04-11 2011-01-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1101043B1 (ko) * 2008-04-11 2011-12-29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커넥터
JP2010056066A (ja) * 2008-07-29 2010-03-11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4837711B2 (ja) * 2008-09-02 2011-12-1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WO2010132739A1 (en) * 2009-05-15 2010-11-18 Molex Incorporated High data-rate connector
US7854625B1 (en) * 2010-06-15 2010-12-2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5746953B2 (ja) * 2011-11-01 2015-07-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31926B2 (ja) * 2014-10-03 2017-05-2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342342B2 (ja) * 2015-01-26 2018-06-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178657B2 (ja) * 2018-11-26 2022-1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9985B2 (ja) * 1995-07-14 2000-04-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0030784A (ja) * 1998-05-08 2000-01-2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0021478A (ja) * 1998-06-19 2000-01-21 Molex Inc 平型柔軟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3045527A (ja) * 2001-07-26 2003-02-14 Kyocera Elco Corp Fpc/ffc用コネクタ
JP4031471B2 (ja) 2004-07-30 2008-01-0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Fpc用コネクタ
JP4388879B2 (ja) * 2004-10-26 2009-12-2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9607A (zh) * 2009-12-30 2010-06-02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器
CN101719607B (zh) * 2009-12-30 2014-07-02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器
CN101916932A (zh) * 2010-07-13 2010-12-15 浙江精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转间距连接器
CN103138111A (zh) * 2011-11-29 2013-06-0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模组以及连接器
CN103138111B (zh) * 2011-11-29 2015-06-2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模组以及连接器
CN110690588A (zh) * 2018-07-06 2020-01-14 广东德昌电机有限公司 电缆连接器组件、致动器及其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7008239D1 (de) 2010-09-16
WO2007142993A1 (en) 2007-12-13
ATE476768T1 (de) 2010-08-15
US20100029119A1 (en) 2010-02-04
EP2030286A1 (en) 2009-03-04
US7946872B2 (en) 2011-05-24
JP2007323867A (ja) 2007-12-13
EP2030286B1 (en) 2010-08-04
CN101479893B (zh) 2011-07-20
JP4707609B2 (ja) 201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9893B (zh) 电缆连接器
US8128425B2 (en) Cable connector having multiple, mutually independent contact arms
CN1307746C (zh) 扁平柔性电缆连接器
US726159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s and shield member used therefor
US8025516B2 (en) Connector having an actuator operable to hold a plate-like connection target between two metal abutment portions
US70523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actuator
US7179107B2 (en)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JP2009134947A (ja) 基板コネクタ
CN101490907B (zh) 电缆连接器
US11374358B2 (en)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with low height
CN102017314B (zh) 电连接器
US6790055B1 (en) Straddle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wo-stage connecting clamp
CN101394048A (zh) 电连接器
US75786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actuator having pivotal movement limiting arrangement
CN105684223B (zh) 插座、具备该插座的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
TWM320206U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7278863B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US10128599B2 (en) Connector
TWM323131U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KR20080031769A (ko) 양면 인쇄배선판용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3149844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0112595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9844085U (zh) 线排电连接器
CN215266817U (zh) 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器
US2014002423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moval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