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4256A - 动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4256A
CN101434256A CNA2008101754142A CN200810175414A CN101434256A CN 101434256 A CN101434256 A CN 101434256A CN A2008101754142 A CNA2008101754142 A CN A2008101754142A CN 200810175414 A CN200810175414 A CN 200810175414A CN 101434256 A CN101434256 A CN 101434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hydraulic channel
deposit box
power steering
check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54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仓田昌和
榊敏光
佐佐木光雄
山浦保
中田光昭
大野浩平
河西荣治
斋藤贵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34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4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 B62D5/065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ly adapted means for varying pressurised fluid supply based on need, e.g. on-demand, variable assi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 B62D5/062Details, component parts
    • B62D5/064Pump driven independently from vehicle engine, e.g. electric driven pu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动力缸;双向泵;第一供给通道,其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第一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一供给通道中;第二供给通道,其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以及第二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二供给通道中。当所述第一单向阀内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最大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内液压流体的流动雷诺数等于或小于2300。当所述第二单向阀内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最大时,所述第二单向阀内液压流体的流动雷诺数等于或小于2300。

Description

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压动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美国专利No.7,174,988(对应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47296)示出了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电动马达;具有左右压力室的动力缸;以及由所述马达驱动的双向泵,其布置成有选择地向所述动力缸的左右压力室供给流体压力以获得转向助力。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布置成在液压回路中液压流体不足时从储蓄箱向所述液压回路供给所述液压流体的液压通道和止回阀。
发明内容
[0003]但是,在早期的动力转向装置中,当动力缸内每单位时间的活塞移动距离在突然转向时过大时,临时地增大了从储蓄箱通过液压通道向液压回路供给的液压流体量。即,增大了止回阀中每单位时间的流量。由于通道阻力,双向泵的排量无法跟上液压流体从未增压侧压力室的供给,所以从储蓄箱的供给不足。
[0004]应当理解存在未受关注的问题,当由于在上述情形中突然转向,而使止回阀中每单位时间流量增大时,液压流体流动变得紊乱,并且产生噪声。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成解决上述问题并且避免在突然转向时产生噪声的动力转向装置。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动力转向装置包括:动力缸,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压力室,所述动力缸布置成辅助与转向轮相连的转向机构的转向力;双向泵,其包括第一出口端口和第二出口端口,所述双向泵布置成有选择地向所述第一压力室和所述第二压力室供给液压压力;第一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一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一出口端口;第二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二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二出口端口;马达,其布置成驱动所述双向泵;马达控制部分,其构造成根据施加到所述转向轮的转向助力向所述马达输出驱动信号;存储液压流体的储蓄箱;第一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第一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一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的流动;第二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以及第二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二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的流动,当所述第一单向阀内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最大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内液压流体流动的雷诺数等于或小于2300,并且当所述第二单向阀内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最大时,所述第二单向阀内液压流体流动的雷诺数等于或小于2300。
[000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动力转向装置包括:动力缸,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压力室,所述动力缸布置成辅助与转向轮相连的转向机构的转向力;双向泵,其包括第一出口端口和第二出口端口,所述双向泵布置成有选择地向所述第一压力室和所述第二压力室供给液压压力;第一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一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一出口端口;第二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二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二出口端口;马达,其布置成驱动所述双向泵;马达控制部分,其构造成根据施加到所述转向轮的转向助力向所述马达输出驱动信号;存储液压流体的储蓄箱;第一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第一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一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的流动;第二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以及第二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二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的流动,当所述双向泵内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最大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单向阀内液压流体的流动为层流。
[0008]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动力转向装置包括:动力缸,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压力室,所述动力缸布置成辅助与转向轮相连的转向机构的转向力;双向泵,其包括第一出口端口和第二出口端口,所述双向泵布置成有选择地向所述第一压力室和所述第二压力室供给液压压力;第一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一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一出口端口;第二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二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二出口端口;马达,其布置成驱动所述双向泵;马达控制部分,其构造成根据施加到所述转向轮的转向助力向所述马达输出驱动信号;存储液压流体的储蓄箱;第一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第一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一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的流动;第二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以及第二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二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到,所述储蓄箱设置成降低所述储蓄箱内液压流体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0010]图2为示出移除了第二壳体的泵装置的顶视图;
[0011]图3为示出泵装置第一壳体的顶视图;
[0012]图4为沿着图5中剖面线A-A的示出泵装置的轴向截面图;
[0013]图5为示出从z轴正向观看的第二壳体的正视图,其中移除了储蓄箱9;
[0014]图6为沿着图2的剖面线I-I的截面图;
[0015]图7为示出第一入口止回阀100或第二入口止回阀200的轴向截面图;
[0016]图8为示出止回阀100的流量Q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的视图;
[0017]图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0018]图10为示出从z轴正向观看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第二壳体12的正视图;
[0019]图11为沿z轴方向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截面图;
[0020]图1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与储蓄箱9之间位置关系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动力转向装置的系统结构]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转向装置的视图。x轴定义为齿条轴5的轴向方向。正侧定义为动力缸8的第二缸8b的一侧。
[0022]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SW时,通过轴2驱动齿轮4。齿条轴5通过齿条齿轮机构(转向机构)沿轴向方向移动,前轮(转向轮)6a和6b转动。轴2上设有扭矩传感器TS。扭矩传感器TS布置成感测驾驶员的转向扭矩,并向控制单元(马达控制部分)7输出扭矩信号。
[0023]齿条轴5设有动力转向机构,该机构布置成根据驾驶员的转向扭矩辅助齿条轴5的移动。该动力转向装置包括由马达M驱动的双向泵3以及布置成沿左右方向移动齿条轴5的动力缸8。液压单元HU接收有液压回路的泵3、液压通道以及阀。
[0024]该泵3包括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第一和第二出口端口)。动力缸8包括位于动力缸8内并且布置成沿轴向方向移动的活塞8c。活塞8c限定了第一缸室8a和第二缸室8b(第一压力室和第二压力室)。
[0025]第一缸室8a与第一液压通道21连接。第三液压通道23连接第一液压通道21和泵3。第二缸室8b与第二液压通道22连接。第四液压通道24连接第二液压通道22和泵3。第三液压通道23和第四液压通道24分别设有第一供给液压通道61和第二供给液压通道62,第一供给液压通道61和第二供给液压通道62分别与储蓄箱9连接。
[0026]第一供给液压通道61和第二供给液压通道62分别设有第一入口止回阀100和第二入口止回阀200(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各止回阀布置成防止液压流体逆流回储蓄箱9,并且在第一液压通道21和第二液压通道22中的液压流体不足时从储蓄箱9供给液压流体。
[0027]第一液压通道21和第二液压通道22分别与第一连接通道25和第二连接通道26连接。第一连接通道25和第二连接通道26彼此在连接部分27连接。第一连接通道25和第二连接通道26分别设有止回阀41和止回阀42,各止回阀布置成只允许流向连接部分27。此外,连接部分27通过设有电磁转换阀40的排出液压通道28与储蓄箱9连接。连接部分27通过电磁转换阀40连接至储蓄箱9或从其断开。
[0028]在内泵3与动力缸8之间的第一液压通道21和第二液压通道22内设有旁通阀1。该旁通阀1包括与第一液压通道21连接的第一阀1a、与第二液压通道22连接的第二阀1b、以及设在第一阀1a与第二阀1b之间的第三阀1c。
[0029]第一阀1a连接第一液压通道21的泵侧液压通道21a和动力缸侧液压通道21b。第一阀1a布置成在第一液压通道21与储蓄箱9之间连接或断开。类似地,第二阀1b连接第二液压通道22的泵侧液压通道22a和动力缸侧液压通道22b。第二阀1b布置成在第二液压通道22与储蓄箱9之间连接或断开。
[0030]第一阀1a和第二阀1b分别通过第一液压通道21和第二液压通道22内的液压压力沿轴向方向移动。第一阀1a在辅助扭矩等于零的常规状态下被弹簧沿正向方向推动,以在第一液压通道21和储蓄箱9之间断开(关闭)。
[0031]当第一阀1a克服弹簧的推力沿x轴方向的负向方向移动时,第一液压通道21与储蓄箱9连接。第二阀1b具有类似于第一阀1a的形状。第二阀1b被弹簧沿负向方向推。当第二阀1b沿x轴的正向方向移动时,第二液压通道22与储蓄箱9连接。
[0032]第三阀1c设在第一阀1a与第二阀1b之间,并布置成沿x轴方向移动。该第三阀1c通过第一液压通道21与第二液压通道22之间的压力差移动,以移动第一阀1a与第二阀1b中的一个。
[0033]当第一液压通道21处于高压状态时,第一阀1a沿x轴的正向方向移动。第二阀1b被推动,沿x轴的正向方向移动,第二液压通道22与储蓄箱9连接。类似地,当第二液压通道22处于高压状态时,第二阀1b沿x轴负向方向移动。第一阀1b被推动,沿x轴的负向方向移动,第一液压通道21与储蓄箱9连接。
[0034](第一液压通道压力>第二液压通道压力)当第一液压通道21的压力高于第二液压通道22的压力时,第三阀1c沿x轴的正向方向推动第二阀1b,第二阀1b沿x轴的负向方向移动。因此,第二阀1b打开,连接第二液压通道22与储蓄箱9。第一阀1a达到常规状态,将第一液压通道21与储蓄箱9之间断开。
[0035](第一液压通道压力<第二液压通道压力)当第二液压通道22的压力高于第一液压通道21的压力时,第三阀1c沿x轴的负向方向推动第一阀1a,第一阀1a沿x轴的负向方向移动。第二阀1b达到常规状态,在第二液压通道22与储蓄箱9之间断开(关闭)。第一阀1a打开,连接第一液压通道21与储蓄箱9。
[0036]第一阀1a和第二阀1b分别通过背压阀43连接到储蓄箱9。背压阀43布置成只允许从第一阀1a和第二阀1b流向储蓄箱9,并防止从储蓄箱9逆流。通过该背压阀43,能够调节流量的平衡,并防止在旁通阀1内蓄积压力,从而提高耐用性。
[0037]控制单元7接收扭矩传感器TS的扭矩信号、变速器信号、点火开关的开关信号、发动机速度传感器发动机速度信号、以及车速传感器的车速信号。控制单元7基于这些信号确定转向助力,并向马达M和电磁转换阀40输入指令信号。
[0038]常开电磁转换阀40在常规状态下是关闭的,在故障状态下打开以确保在系统故障状态下由驾驶员的转向力执行转向的手动转向。液压流体移动通过第一缸室8a与第二缸室8b之间的电磁转换阀40以获得手动转向。
[0039]第一液压通道21和第二液压通道22分别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树脂导管或管道71和72,其位于动力缸8与连接通道25和26之间的动力缸侧液压通道21b和22b内。液压通道的一部分由合成树脂制成,所以能够改进导管的设计,通过减少液压压力的脉冲稳定其可控制性。
[0040][泵的细节]图2为示出移除了第二壳体12的泵3的顶视图。图3为示出第一壳体11的顶视图。z轴定义为图2和3的垂直方向。图2和3中只示出了第一壳体11。移除了第一壳体11的泵3的底视图与图2相同。接收凸轮环35等的第一壳体11的结构与接收凸轮环35等的第二壳体12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对第二壳体12的描述。
[0041]泵3为双向泵,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外转子33、内转子34、凸轮环35以及驱动轴36。外转子33径向方向上设置在内转子34与凸轮环35之间。外转子33、内转子34和凸轮环35轴向方向上接收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以夹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中间。
[0042]外转子33具有设有内齿轮或内齿齿轮331的内周、以及可转动地支撑有凸轮环35的外周332。在外转子33的内周上接收有设有外齿轮或外齿齿轮341的内转子34。内齿轮331和外齿轮341具有相同的节距。内齿轮331的齿数比外齿轮341的齿数大一。
[0043]如图3中所示,第一壳体11在图3的线I-I左侧的z轴正向表面11a上(在沿x轴负向方向的区域内)设有第一入口端口或第一吸入端口31a,在图3的线I-I右侧的z轴正向表面11a上(在沿x轴正向方向的区域内)设有第一出口端口或第一排出端口32a。第一入口端口31a和第一出口端口32a位于与设在外转子33内的内齿轮331和设在内转子34内的外齿轮341相对应的位置上。第一入口端口31a和第一出口端口32a的每个都以C形的形式敞开,封闭于线I-I的附近。第一入口端口31a和第一出口端口32a相对于线I-I对称,如图3和4中所示。
[0044]类似地,第二入口端口或第二吸入端口31b和第二出口端口或第二排出端口32b设在第二壳体12内与内齿轮331和外齿轮341相对应的位置上。第二入口端口31b和第二出口端口32b的每个都以C形的敞开,封闭于线I-I附近。
[0045]外转子33和内转子34接收成使得内齿轮331和外齿轮341彼此接合。这样,由于内齿轮331的大于外齿轮341的齿数,所以在外齿轮341的中心轴线与内齿轮331的中心轴线错开的偏心状态下,内齿轮331与外齿轮341接合。因此,通过其偏心形成被内齿轮331和外齿轮341分开的泵室360。
[0046]因为外转子33的中心轴线与内转子34的中心轴线错开,所以内齿轮331朝着y轴的正向方向与外齿轮341密切地接合。在沿y轴正向方向的端部的接合部分A,内齿轮331与外齿轮341彼此完全接合,使得泵室360变成最小容积。内齿轮331和外齿轮341朝着y轴的负向方向分离。在沿y轴负向方向的端部的收集部分B,内齿轮331与外齿轮341彼此完全分离,使得泵室360变成最大容积。另外,在收集部分B,在内齿轮331与外齿轮341之间设有间隙,以避免内齿轮331与外齿轮341的干涉,使得其间隙基本为零。
[0047]即,当内转子34和外转子3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泵室360沿线I-I(连接接合部分A与收集部分B的虚拟线)的x轴负向方向的区域(对应于第一入口端口31a和第二入口端口31b)变成根据其旋转增大容积的入口或吸入区域361泵室360沿线I-I的x轴正向方向的区域变成根据其旋转减小容积的出口或排出区域362。
[0048]平行于z轴设置的传动轴36连接到图1中所示的马达M以驱动内转子34。通过内转子34与外转子33的接合,内转子34和外转子33随着传动轴36的旋转而旋转。传动轴36布置成沿正反方向旋转,使得泵3用作双向泵。
[0049]液压流体每单位时间流过泵3的流量q为泵3的固有排量Vth与马达M每单位时间的转速Nth的乘积。
[0050]图4为沿着图5的剖面线IV-IV的示出泵装置的轴向截面图。图5为示出从z轴正向观看的第二壳体的正视图,其中移除了储蓄箱9。图6为沿着图2的剖面线I-I的截面图。第一壳体11从图4的z轴负向方向支撑外转子33、内转子34和凸轮环35。第二壳体12从图4的z轴正向方向支撑外转子33、内转子34和凸轮环35。
[0051]如上所述,在第一壳体11的z轴正向方向表面11a上,在图3的x轴负向侧设有第一入口端口31a,在图3的x轴正向侧设有第一出口端口31b。在第二壳体12的z轴负向方向表面12a上,在图3的x轴负向侧设有第二入口端口32a,在图3的x轴正向方向上设有第二出口端口32b。
[0052]在第一壳体11内,设有分别将第一入口端口31a和第一出口端口32a连接到动力转向装置的液压回路的液压通道21a和22a,以向液压回路供给液压流体。此外,在第一壳体11的z轴方向的负向侧,设有连接到传动轴36的马达M。
[0053]在第二壳体12的z轴方向的正向侧,设有储蓄箱9。此外,在第二壳体12内,设有分别将第二入口端口31b和第二出口端口32b连接到储蓄箱9的第一液压流体供给通道61和第二液压流体供给通道62。
[0054]第一入口止回阀100和第二入口止回阀200沿第二壳体12侧面的z轴正向方向打开,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储蓄箱9流向泵3。第一入口止回阀100和第二入口止回阀200分别与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直接连接。
[0055]在齿条轴5沿x轴正向方式移动的情形下,第一缸室8a增压,第二缸室8b减压。这样,泵3从第二端口32吸入,从第一端口32排出。
[0056]第二端口32与第二缸室8b之间的长度长,因此第二端口32与第二缸室8b之间的管道(管线)阻力比从第二端口32通过第二入口止回阀200到储蓄箱9的管道阻力大。
[0057]因此,在驱动之后,泵3立即通过第二端口32附近的第二入口止回阀200从储蓄箱9吸入液压流体,其中第二端口32为入口端口。泵3难以从第二缸室8b吸入液压流体。这样,第二液压通道22和储蓄箱9通过旁通阀1连接,从而第二缸室9b的液压流体通过第二连接通道26排到储蓄箱9。
[0058]在从第一端口31吸入以沿着z轴负向方向移动齿条轴5的情形下,泵3类似地通过第一入口止回阀100吸入。第一缸室8a的液压流体通过第一连接通道25排到储蓄箱9。
[0059]泵3的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与第一入口止回阀100和第二入口止回阀200连接,从而能够减小吸入时的吸入阻力,并抵制泵的载荷。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口止回阀包括两个入口止回阀100和200。但是,可选地,如果不根据第一液压通道21和第二液压通道22来设置止回阀,可设置三个或更多的止回阀。
[0060]图6为沿着图2和3的剖面线I-I的截面图。旁通阀1设有第一壳体11的阀插入孔中。电磁转换阀40设在第一壳体11中y轴的负向侧。第二壳体12包括具有第一旁通液压通道51和第二旁通液压通道52的旁通液压通道50,所述第一旁通液压通道51和第二旁通液压通道52在第二壳体12内彼此连接。该旁通液压通道50通向储蓄箱9。
[0061][入口止回阀的细节]图7为示出第一止回阀100和第二止回阀200之一的轴向截面图。在该实例中,在最大每单位时间流量,液压流体的粘度和速度以及入口止回阀100和200的各种参数设定为满足下列关系:
雷诺数Re≤2300... (1)
[0062]雷诺数设定为等于或小于2300,从而能够抵制入口止回阀100和200内产生湍流,防止噪声。第一止回阀100的结构与第二止回阀200的结构相同。下文中,将只涉及和描述止回阀100。
[0063]如图7中所示,入口止回阀100包括阀元件110、阀座120、上游流体通道130、下游流体通道140和弹簧150。阀元件110被弹簧150沿z轴正向方向推动。阀元件110紧靠在锥形阀座120上,达到关闭状态。上游流体通道130和下游流体通道140彼此封闭。当上游流体通道130的压力大于弹簧150的推力时,阀元件110沿z轴的负向方向移动,达到打开状态。上游流体通道130与下游流体通道140彼此连接。
[0064]入口止回阀100的最小流体通道为打开状态下阀元件110与阀座120之间的间隙L的通道。最小流体通道的面积由Smin表示。上游流体通道130的流体面积由Sup表示。在该实例中,满足下列关系:
最小流体通道面积Smin≥上游流体通道面积Sup... (2)
通过该关系,液压流体通过最小流体通道时的压力降低量变得等于液压流体通过上游流体通道时的压力降低量。入口止回阀100处的雷诺数Re减小,抵制了湍流的产生。
[0065]入口止回阀100处的最大流量Q由下式表示:
Qmax=9.5L/min
入口止回阀100的参数如图7中所示通过下式设定:
阀元件的直径=8mm
上游流体通道的直径=6.5mm
下游流体通道的直径=11mm
阀元件110与阀座120之间邻接位置的直径D=6.875mm
阀座120的锥角α(相对于z轴的角度)=30°
弹簧150的弹簧常数=0.05N/mm
但是,如果满足最大流量Qmax=9.5L/min,那么可选择将这些参数设为其它值。
[0066][入口止回阀中流量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图8为示出入口止回阀100中流量Q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的视图。在关系(1)和(2)并不如本发明实例那样限定的比较性实例中,液压流体在50℃时(此时液压流体具有高粘度),即使流量等于或小于5L/min,雷诺数Re也等于或大于1500(雷诺数Re≥1500)。入口止回阀中产生湍流,无法有效抵制噪声。
[0067]在根据本发明的该实例中,入口止回阀100的各种参数设定为满足关系(1)和(2)。在流量Q=9.5L/min(最大流量)时,即使液压流体的温度为50℃或80℃,雷诺数Re也等于或小于1500。因此,能够抑制湍流的产生。
[006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包括:动力缸8,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压力室(8a,8b),所述动力缸8布置成辅助与转向轮(6a,6b)相连的转向机构的转向力;双向泵3,其包括第一出口端口31和第二出口端口32,所述双向泵3布置成有选择地向所述第一压力室8a和所述第二压力室8b供给液压流体;第一液压通道(21;21a,21b),其连接所述动力缸8的第一压力室8a和所述双向泵3的第一出口端口31;第二液压通道(22;22a,22b),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二压力室8b和所述双向泵3的第二出口端口32;马达M,其布置成驱动所述双向泵3;马达控制部分7,其构造成根据施加到所述转向轮(6a,6b)的转向助力向所述马达M输出驱动信号;存储液压流体的储蓄箱9;第一供给通道61,其与所述储蓄箱9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3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22供给液压流体;第一单向阀100,其设在所述第一供给通道61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9流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22;第二供给通道62,其与所述储蓄箱9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3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21供给液压流体;以及第二单向阀200,其设在所述第二供给通道62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9流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21。当所述第一单向阀100内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Q最大(Q=9.5L/min)时,所述第一单向阀100内液压流体的流动雷诺数等于或小于2300。当所述第二单向阀200内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Q最大(Q=9.5L/min)时,所述第二单向阀200内液压流体的流动雷诺数等于或小于2300。
[0069]因此,能够抑制在入口止回阀100和200内产生湍流,并防止噪声。
[0070]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所述第一液压通道21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道;所述第二液压通道22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道。因此,能够改进导管的设计,通过减少液压压力的脉冲稳定其可控制性。
[0071]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所述第一单向阀100包括其最小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00上游侧的通道的截面积的流动通道;所述第二单向阀200包括其最小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单向阀200上游侧的通道的截面积的流动通道。
[0072]因此,能够将通过所述最小流动通道和通过所述上游流动通道的压力降低量设定为相同的值,以减小所述入口止回阀100内的雷诺数Re,并抑制湍流的产生。
[0073]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所述双向泵3包括:内转子34,其具有内齿341;外转子33,其具有内齿331,并且布置成与所述内转子接合;形成在所述内转子34与所述外转子33之间的多个泵室360;第一端口31,其位于连接具有最小容积的接合部分A与具有最大容积的收集部分B的垂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液压通道21连接;第二端口32,其位于所述垂线的另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液压通道22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100与所述第一端口31直接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单向阀200与所述第二端口32直接连接。
[0074]在该实例中,第一入口阀100和200直接与泵3连接,因此能够降低吸入时的吸入阻力,抑制泵的载荷。
[0075]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布置成将多余液压流体从所述第一液压通道21或第二液压通道22排到所述储蓄箱9的排出部分。因此,能够调节流体量的平衡,防止压力在旁通阀1内蓄积(增大),从而提高耐用性。
[0076]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所述排出部分为背压阀43,其布置成当所述第一液压通道21内的液压压力或所述第二液压通道22内的液压压力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将多余液压流体排到所述储蓄箱9。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所述排出部分。
[0077]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当所述双向泵内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最大(Q=9.5L/min)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单向阀内液压流体的流动为层流。因此,能够抑制在入口止回阀100和200内产生湍流,并防止噪声。
[0078]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所述双向泵内液压流体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为所述双向泵内的固有拜师与所述马达每单位时间的转速的乘积。
[0079](第二实施例)图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系统结构图。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相同。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液压通道21和第二液压通道22的一部分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道71和72。在该第二实施例中,未设置管道71和72,并且整个管道由钢制成。因此,能够减小管道的膨胀,并改善液压压力的可控制性。
[0080](第三实施例)图10为示出从z轴正向观看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第二壳体12的正视图。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入口止回阀包括两个入口止回阀:第一入口止回阀100和第二入口止回阀200。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第三入口止回阀300和第四入口止回阀400,设置了四个入口止回阀。
[0081]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第三单向阀300,其布置成从所述储蓄箱9通过所述双向泵3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22供给液压流体;和第四单向阀400,其布置成从所述储蓄箱9通过所述双向泵3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21供给液压流体。因此,增加了入口路径,能够提高泵3的入口效率。
[0082](第四实施例)图11为沿z轴方向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截面图。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第一入口阀100和第二入口阀200从z轴正向方向设在第二壳体12内。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第一入口阀100和第二入口阀200从x轴的正向和负向侧设在第一壳体11中。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相同的效果。
[0083]图1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与储蓄箱9之间位置关系的视图。根据本五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的基本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的基本结构相同。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储蓄箱9直接与第二壳体12的z轴正向侧相连。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储蓄箱9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分开。储蓄箱9通过管道9a连接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
[0084]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中,储蓄箱9设置成降低储蓄箱9内的温度。因此,能够防止粘度增加,从而减小第一止回阀100和第二止回阀200内的噪声。此外,储蓄箱布置在不同于马达位置的位置上。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液压流体的温度。
[0085]本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92863的优先权。于2007年11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92863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并入本文。
[0086]尽管上面参考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上面的教导,上述实施例的修改和变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范围根据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
动力缸,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压力室,所述动力缸布置成辅助与转向轮相连的转向机构的转向力;
双向泵,其包括第一出口端口和第二出口端口,所述双向泵布置成有选择地向所述第一压力室和所述第二压力室供给液压压力;
第一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一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一出口端口;
第二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二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二出口端口;
马达,其布置成驱动所述双向泵;
马达控制部分,其构造成根据施加到所述转向轮的转向助力向所述马达输出驱动信号;
存储液压流体的储蓄箱;
第一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
第一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一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的流动;
第二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以及
第二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二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的流动,
当所述第一单向阀内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最大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内液压流体流动的雷诺数等于或小于2300,并且
当所述第二单向阀内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最大时,所述第二单向阀内液压流体流动的雷诺数等于或小于2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液压通道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道;并且所述第二液压通道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其最小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上游侧的通道的截面积的流动通道;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其最小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单向阀上游侧的通道的截面积的流动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双向泵包括:内转子,其具有外齿;外转子,其具有内齿,并且布置成与所述内转子接合;形成在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之间的多个泵室;第一端口,其位于连接具有最小容积的接合部分与具有最大容积的收集部分的垂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液压通道连接;第二端口,其位于所述垂线的另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液压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端口直接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二端口直接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布置成将多余液压流体从所述第一液压通道或第二液压通道排到所述储蓄箱的排出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排出部分为背压阀,其布置成当所述第一液压通道内的液压压力或所述第二液压通道内的液压压力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将多余液压流体排到所述储蓄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第三单向阀,其布置成从所述储蓄箱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和第四单向阀,其布置成从所述储蓄箱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
8.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
动力缸,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压力室,所述动力缸布置成辅助与转向轮相连的转向机构的转向力;
双向泵,其包括第一出口端口和第二出口端口,所述双向泵布置成有选择地向所述第一压力室和所述第二压力室供给液压压力;
第一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一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一出口端口;
第二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二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二出口端口;
马达,其布置成驱动所述双向泵;
马达控制部分,其构造成根据施加到所述转向轮的转向助力向所述马达输出驱动信号;
存储液压流体的储蓄箱;
第一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
第一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一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的流动;
第二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以及
第二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二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的流动,
当所述双向泵内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最大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单向阀内液压流体的流动为层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双向泵内液压流体流动的每单位时间流量为所述双向泵的固有排量与所述马达每单位时间转速的乘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液压通道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道;并且所述第二液压通道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道。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其最小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上游侧的通道的截面积的流动通道;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其最小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单向阀上游侧的通道的截面积的流动通道。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双向泵包括:内转子,其具有外齿;外转子,其具有内齿,并且布置成与所述内转子接合;形成在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之间的多个泵室;第一端口,其位于连接具有最小容积的接合部分与具有最大容积的收集部分的垂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液压通道连接;第二端口,其位于所述垂线的另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液压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端口直接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二端口直接连接。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布置成将多余液压流体从所述第一液压通道或第二液压通道排到所述储蓄箱的排出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排出部分为背压阀,其布置成当所述第一液压通道内的液压压力或所述第二液压通道内的液压压力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将多余液压流体排到所述储蓄箱。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第三单向阀,其布置成从所述储蓄箱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和第四单向阀,其布置成从所述储蓄箱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
16.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
动力缸,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压力室,所述动力缸布置成辅助与转向轮相连的转向机构的转向力;
双向泵,其包括第一出口端口和第二出口端口,所述双向泵布置成有选择地向所述第一压力室和所述第二压力室供给液压压力;
第一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一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一出口端口;
第二液压通道,其连接所述动力缸的第二压力室和所述双向泵的第二出口端口;
马达,其布置成驱动所述双向泵;
马达控制部分,其构造成根据施加到所述转向轮的转向助力向所述马达输出驱动信号;
存储液压流体的储蓄箱;
第一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
第一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一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的流动;
第二供给通道,其与所述储蓄箱连接,并且布置成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以及
第二单向阀,其设在所述第二供给通道中,并且布置成只允许从所述储蓄箱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到,
所述储蓄箱设置成降低所述储蓄箱内液压流体的温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储蓄箱布置在与所述马达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液压通道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道;并且所述第二液压通道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道。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布置成将多余液压流体从所述第一液压通道或第二液压通道排到所述储蓄箱的排出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第三单向阀,其布置成从所述储蓄箱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二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和第四单向阀,其布置成从所述储蓄箱通过所述双向泵向所述第一液压通道供给液压流体。
CNA2008101754142A 2007-11-12 2008-11-12 动力转向装置 Pending CN1014342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2863A JP2009119901A (ja) 2007-11-12 2007-11-12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7292863 2007-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4256A true CN101434256A (zh) 2009-05-20

Family

ID=4057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754142A Pending CN101434256A (zh) 2007-11-12 2008-11-12 动力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25191A1 (zh)
JP (1) JP2009119901A (zh)
CN (1) CN101434256A (zh)
DE (1) DE10200805660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0314A (zh) * 2013-11-29 2015-06-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遥控转向系统及具有该遥控转向系统的车辆
CN105235741A (zh) * 2015-11-11 2016-01-13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液压系统的汽车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
CN108216351A (zh) * 2016-12-09 2018-06-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线控转向系统中的转向感受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TO20070445A1 (it) * 2007-06-20 2008-12-21 Dayco Fluid Technologies Spa Condotto provvisto di un dispositivo per lo smorzamento delle pulsazioni di pressione
JP5357123B2 (ja) * 2010-09-21 2013-12-0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ポンプ装置と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ハウジングの組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5259A (ja) * 1992-02-10 1993-08-24 Hitachi Ltd 逆流防止装置
JPH05310136A (ja) * 1992-05-01 1993-11-22 Kayaba Ind Co Ltd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H0637064U (ja) * 1992-10-20 1994-05-17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タンク構造
JPH11248019A (ja) * 1998-02-27 1999-09-14 Koyo Seiko Co Ltd リリーフ弁
JP3721256B2 (ja) * 1998-03-04 2005-11-30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ポペット弁
JP2004322677A (ja) * 2003-04-21 2004-11-18 Showa Corp 動力舵取装置
JP4188770B2 (ja) 2003-07-29 2008-11-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535820B2 (ja) * 2004-09-27 2010-09-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443457B2 (ja) * 2005-04-11 2010-03-3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7223346A (ja) * 2006-02-21 2007-09-06 Hitachi Ltd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749927B2 (ja) 2006-04-21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292005A (ja) * 2006-04-27 2007-11-08 Hitachi Ltd ポンプ装置および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0314A (zh) * 2013-11-29 2015-06-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遥控转向系统及具有该遥控转向系统的车辆
CN104670314B (zh) * 2013-11-29 2017-09-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遥控转向系统及具有该遥控转向系统的车辆
CN105235741A (zh) * 2015-11-11 2016-01-13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液压系统的汽车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
CN108216351A (zh) * 2016-12-09 2018-06-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线控转向系统中的转向感受控制装置
CN108216351B (zh) * 2016-12-09 2021-10-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线控转向系统中的转向感受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19901A (ja) 2009-06-04
US20090125191A1 (en) 2009-05-14
DE102008056609A1 (de) 200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4256A (zh) 动力转向装置
US8348635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gear pump
DE102009015319A1 (de) Variable Hydraulikpumpe für ein Getriebe und Verfahren für den Betrieb
US20100111718A1 (en) Hydraulic System For A Transmission With Pump Inlet Diffuser
KR101441029B1 (ko) 클러치 장치
GB2471652A (en)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a reservoir and a sump for crown wheel lubricating oil
CN103498827A (zh) 液压系统
US20120297757A1 (en) Hydrostatic Stepless Transmission
JPS5996492A (ja) オイルポンプ
US6287094B1 (en) Inlet tube diffuser element for a hydraulic pump
US10350995B2 (en) Drive motor arrangement for a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CN109210027A (zh) 可在正向和反向正排量泵旋转下实现单向流动的液压回路
CN101980906A (zh) 具有布置在变速箱输出侧上的液力机器的传动系
CN105899854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7532709A (zh) 用于多压液压控制系统的定向阀
CN105793567A (zh) 用于以高压移送高粘度液体的双液型双排结构的次摆线泵
US20160325623A1 (en) Driving force distributing device
CN202208312U (zh) 一种带旁通油孔的动力转向器螺杆总成
CN212297486U (zh) 一种泵式限滑差速器
CN102536800A (zh) 转向齿轮泵
US7878769B1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pump-priming device
US7255544B2 (en) Housing including shock valves for use in a gerotor motor
US3844368A (en) Hydraulic drive system
CN109779920A (zh)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两级增速旋涡泵装置
JP6341411B2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