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1584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1584B
CN101431584B CN2008101735739A CN200810173573A CN101431584B CN 101431584 B CN101431584 B CN 101431584B CN 2008101735739 A CN2008101735739 A CN 2008101735739A CN 200810173573 A CN200810173573 A CN 200810173573A CN 101431584 B CN101431584 B CN 101431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ting
information
paper
area
contro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35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1584A (zh
Inventor
千叶城久
近藤义一
儿玉浩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31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1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1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15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4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for image preview or review, e.g. to help the user position a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92Other manual input means, e.g. digitisers or writing tabl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H04N1/00416Multi-level menus
    • H04N1/00419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 H04N1/00424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using a list of graphical elements, e.g. icons or icon ba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66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displaying finishing information, e.g. position of punch holes or staple or orientation re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2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job set-up options, e.g. number of copies, paper size or re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12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job, e.g. communication, capture or filing of an image
    • H04N2201/3222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job, e.g. communication, capture or filing of an image of processing required or performed, e.g. forwarding, urgent or confidential hand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74Storage or retrieval of prestor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如果通过网络从原稿读取部或PC等取得图像数据,则主控制部通过显示控制部在显示部的原稿图标区域显示原稿图标。用户通过触摸笔等,将原稿图标拖放到输出图像操作区域,由主控制部显示在该区域中指定的原稿图标。并且,如果通过触摸笔等指定了用纸区域、打孔的位置、装订的位置等,则主控制部进行能否设定的判定,将指定数据向图像形成控制部和后处理控制部输出。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加工处理(finishing process)的条件设定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而言,以复合机为代表,开发了可提供传真、打印与扫描等各种功能的机器。
而且,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与将多个(N)图像收纳到记录纸的一面进行合成的打印模式(以下简称为“Nin1”)、装订处理(以下有时简称为“装订(staple)”)、穿孔处理(以下有时简称为“打孔(punch)”)等各种加工处理相关的功能。
可是,当具有各种功能时,虽然能符合用户的希望,但是由于功能变多,会导致操作变得繁杂。
公开有一种为了将用户的功能选择变得容易,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上用图标(icon)显示可选择的功能,按照所选择的功能,显示打印物的完成图像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特开2007-78726号公报)。
可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虽然功能选择能简易地进行,但是对于处理条件而言,只能选择预先决定的设定,例如关于装订位置、打孔的位置等处理条件,用户无法指定所希望的位置,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此外,当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利用Nin1的功能时,用户也无法对记录纸自由设定图像的配置,或者无法自由设定图像的尺寸相对于记录纸的比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能简易、直观地设定打印物的加工处理功能的处理条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鉴于该实际情况,第一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取得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取得部;将所述图像数据作为原稿图标,进行缩略显示的显示部;受理与加工处理相关的处理条件的操作输入的操作受理部;存储所述图像数据及所述处理条件的数据的存储部;和进行伴随着所述图像数据的输出的所述加工处理的控制的控制部;所述操作受理部被设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原稿图标,根据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取得的输入信息,进行所述处理条件的设定。
而且,第二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取得的输入信息是连续的轨迹的坐标信息;所述控制部进行所述轨迹是否形成封闭区域的判定,在所述判定结果是封闭区域的情况下,当所述封闭区域中包含所述原稿图标的显示区域时,将所述坐标信息作为指定用纸区域的信息,设定到所述存储部中。
并且,第三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将位于所述用纸区域内的所述原稿图标的识别信息、该原稿图标的数量和位置作为与在记录纸上合成打印多个所述图像数据的加工处理相关的处理条件,存储到所述存储部。
另外,第四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用纸区域划分为所述原稿图标的数量,当所述原稿图标与各划分用纸区域一一对应设置时,在该划分用纸区域确定所述用纸区域中的所述图像数据的配置,来进行设定。
此外,第五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取得的输入信息是连续的轨迹的坐标信息;所述控制部进行所述轨迹是否形成封闭区域的判定,在所述判定结果是封闭区域的情况下,当在所述封闭区域中不包含所述原稿图标的显示区域,并且该封闭区域比规定的尺寸小时,将所述坐标信息作为指定穿孔处理的位置的信息设定到所述存储部中。
而且,第六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取得的输入信息是连续的轨迹的坐标信息;所述控制部进行所述轨迹是否形成封闭区域的判定,在所述判定结果不是封闭区域的情况下,当所述轨迹比规定的长度短时,将所述坐标信息作为指定装订处理的位置的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
并且,第七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部设置触摸屏作为所述操作受理部,在所述触摸屏中具备:将取得的所述图像数据缩略显示的原稿图标区域;和显示从所述原稿图标区域拖放的原稿图标,受理基于触摸笔的操作输入的输出图像操作区域;所述控制部识别该输出图像操作区域中的基于手写输入的坐标,进行所述处理条件的设定。
另外,第八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取得的输入信息是连续的轨迹的坐标信息;所述控制部进行所述轨迹是否形成封闭区域的判定,在所述判定结果是封闭区域的情况下,当在所述封闭区域中不包含所述原稿图标的显示区域,并且该封闭区域比规定的尺寸小时,将所述坐标信息作为指定穿孔处理的位置的信息设定到所述存储部中;在所述判定结果不是封闭区域的情况下,当所述轨迹比规定的尺寸短时,将所述坐标信息作为指定装订处理的位置的信息设定到所述存储部中;在所述显示部设置有触摸屏作为所述操作受理部;在所述触摸屏中具备:将取得的所述图像数据缩略显示的原稿图标区域;和显示从所述原稿图标区域拖放的原稿图标,受理基于触摸笔的操作输入的输出图像操作区域;所述控制部识别该输出图像操作区域的基于手写输入的坐标,进行所述处理条件的设定;所述存储部具有用于验证所述处理条件的条件设定表;所述控制部在进行所述穿孔处理和所述装订处理的设定时,参照所述条件设定表,判定所述穿孔处理的坐标位置和所述装订处理的坐标位置能否进行所述处理条件的设定。
此外,第九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取得所述图像数据的输入,进行图像的打印的图像形成部;和对打印后的记录纸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部;在所述条件设定表中设定有与所述穿孔处理的位置和所述装订处理的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像数据的方向及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存储部取得所述处理条件的数据,通过将与配置在所述记录纸上的所述图像数据相关的信息、与所述图像数据的方向和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相关的信息向所述图像形成部输出,将与穿孔处理和/或装订处理相关的信息向所述后处理部输出,来进行所述加工处理的控制。
而且,第十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备显示设定信息的设定确认区域;所述设定确认区域用于信息显示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受理的处理条件的设定的内容。
根据本发明,由于用户利用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示部显示的原稿图标,进行与加工处理相关的处理条件的设定,所以能以简易的操作进行设定。
而且,本发明通过进行包围在显示部显示的原稿图标的输入操作,能够指定用纸的区域,还能自由设定图像数据的尺寸相对用纸的比率。
并且,本发明针对Nin1的设定,可使用户简易并且任意设定用于在记录纸上打印的图像数据的选择、配置等。
另外,本发明针对穿孔处理(打孔)的设定,可使用户简易并且任意设定记录纸中的打孔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针对装订处理(装订)的设定,可使用户简易并且任意设定记录纸中的装订的位置。
而且,由于本发明根据触摸笔向触摸屏上的输入的轨迹,可进行各种加工条件的设定,所以能够实现直观的输入操作,可提高操作性。
并且,本发明针对打孔与装订的条件设定,通过具有条件表,从而能适当进行可否的判定。
另外,本发明能够设定与打孔和装订的位置对应的图像数据的旋转处理和用纸方向,对于进行图像的形成、后处理各步骤的处理部,能适当进行加工设定的指示。
此外,由于本发明能够在显示部信息显示与加工处理相关的处理条件,所以可促使进与设定相关的用户的注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控制部实施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进行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加工设定的操作输入的显示部的显示例。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加工设定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加工处理的位置设定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能够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用纸区域,设定打孔位置、装订位置的坐标区域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能够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用纸区域中设定的打孔位置、装订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能够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用纸区域中设定的打孔位置、装订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打孔位置及装订位置的设定时所参照的输出条件表的一个例子。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Nin1的设定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图示例一起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2由下述部件构成: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载置台11、用于向原稿载置台11上自动供给原稿的双面原稿自动输送装置(Recirculating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以下称作“RADF”)12、用于扫描读取被载置到原稿载置台11上的原稿的图像的原稿图像读取单元、即扫描单元13。
RADF12是预先在规定的原稿盘上设置多张原稿,将所设置的原稿逐张自动地向被扫描单元13读取的原稿载置台11上输送的公知装置。而且,RADF12由单面原稿用的输送路线、双面原稿用的输送路线、输送路线切换部件等构成,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选择,使扫描单元13读取原稿的单面或双面。
扫描单元13由对原稿面上进行曝光的灯光反射器组件、搭载有用于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像向将其变换为电图像信号的光电变换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以下称作“CCD”)17引导的第一反射镜的第一扫描单元14、搭载有第二、第三反射镜的第二扫描单元15、用于将反射光像在CCD17上成像的光学透镜体16构成。按照第一扫描单元14沿着原稿载置台11从左向右以一定速度V移动,第二扫描单元15以V/2的速度在同一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扫描控制。
由此,在图像读取部2中,通过RADF12和扫描单元13的关联的动作,能够一边在原稿载置台11上依次载置应该读取的原稿,一边沿着原稿载置台11的下面使扫描单元13移动,将在原稿载置台11上载置的原稿的图像逐行依次在CCD17上成像,从而可读取原稿图像。
通过利用扫描单元13读取原稿图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在被实施各种处理后,暂时存储到存储器中,按照输出指示,从存储器向图像形成部3输出图像数据,在感光体鼓22上作为可视图像再现后,将图像转印到用纸上,形成调色剂像。
该图像形成部3具有激光写入单元(Laser Scanning Unit,以下称作“LSU”)21和用于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处理部20。
LSU21具有:根据从存储器读出的图像数据或者从个人电脑等外部机器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射出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将激光等角速度偏转的多面反射镜;和按照等角速度偏转后的激光以等速度在电子照相处理部20的感光体鼓22上扫描的方式进行修正的f-θ透镜等。
按照公知的方式,在感光体鼓22的周围配置带电装置23、显影装置24、转印装置25、剥离装置26、清理装置27、除电装置(不图示),进而在感光体鼓22的下游侧配置定影装置28而构成电子照相处理部20。
供纸部4例如如图1所示,具有第一~第三盒31~33和手动盘35。第一盒31是收容第一盘和第二盘的串联盘(tandem tray),能从装置主体同时拉出两盘。第二盒32、第三盒33分别收容第三盘、第四盘。即,本例子中,在3个盒(31~33)中收容有4个盘。供纸输送路37、38为了从供纸部4向感光体鼓22和转印装置25之间的转印位置输送用纸,具有供纸辊、输送辊、定位辊(registration roller)。
在该供纸部4的第一~第三盒31~33内的4个盘中,按尺寸码放、容纳有用纸,如果使用者选择了收容有希望尺寸的用纸的盒或盘,则从该盘内的用纸束之上每次送出1张,经由供纸输送路37、38的输送路线,依次向电子照相处理部20输送。
在比定影装置28靠向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用纸排出路29,该用纸排出路29分支为后处理装置5的排纸输送路41、和用于双面复印的再供纸输送路42。
在LSU21和电子照相处理部20中,通过LSU21扫描激光光线,使得从存储器读出的图像数据作为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鼓22的表面上,被显影装置24的调色剂可视像化后的调色剂像通过转印装置25被静电转印到从供纸部4输出的用纸的表面上,并由定影装置28定影。
这样形成了图像的用纸被从定影装置28向后处理装置5输送,或者选择性地向用于双面复印的再供纸输送路42输送。
输送到后处理装置5的用纸根据需要,被实施分类(sort)或者装订(订装)处理、打孔处理等规定的处理,然后堆放到第一排出盘43或第二排出盘44。
另外,输送到双面复印的再供纸输送路42中的用纸在这里翻转,再度被输送到电子照相处理部20,在用纸的背面形成图像,并实施定影后被排出。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具有第一~第三盒31~33和手动盘35,但作为选项,还可以附加大容量盒34作为第五盘。在大容量盒34的内部具有向上方施力的升降机,在该升降机上堆积用纸,使最上部的用纸与供纸辊接触,通过旋转供纸辊,将用纸分离、送出,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供纸输送路37合流。由于大容量盒34是大容量的盘,所以可以容纳使用频度最高例如A4尺寸的标准纸。
后处理装置5在图1中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侧,具有第一排出盘43和第二排出盘44。例如,第二排出盘44是由设置在后处理装置5的侧面上部的接收排纸输送路41接收从图像形成部3排出的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heet),以原封不动的状态排出片材的排出部。第一排出盘43是排出由能实施装订、打孔(穿孔)等后处理的后处理部件45进行了后处理的片材的排出部。或者,可以在没有分类处理的指定时,使用第一排出盘43,在分类处理时,使用第二排出盘44。
在双面打印时,记录有图像的片材经过定影装置28,由输送辊61进一步向上方输送,穿过切换门(gate)9,通过翻转辊62向堆积盘63排出片材。另外,这时,不完全排出片材,而以夹持着片材的状态使翻转辊62反向旋转。然后,切换门9从图的实线的状态(向上)变为虚线的状态(向下),其他的切换门64变为向上(虚线)的状态,片材通过再供纸输送路42被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背面的打印。
另外,在为了后处理而使片材翻转的情况下,其他的切换门64成为朝下(实现)的状态,片材从再供纸输送路42输送到后处理装置5,被执行后处理。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特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框图。
主控制部101对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
在图2中,主控制部101进行操作部102的显示控制部103、读取控制部104、图像形成控制部105、后处理控制部106、通信部107的控制。
操作部102相当于加工处理的条件设定部,包含显示控制部103、显示部108、触摸屏109、操作键110。
其中,加工处理包含Nin1处理、装订处理、打孔处理等。
其中的显示控制部103例如控制液晶面板等作为显示器的显示部108、触摸屏109、用于操作的键开关、即操作键110等。
触摸屏109设置在显示部108的显示面,具有对显示控制部103输出接触位置的坐标的功能。
读取控制部104用于控制图像读取部2,读取原稿图像。
图像形成控制部105控制图像形成部3,后处理控制部106控制后处理装置5,由此生成打印物。
通信部107通过LAN与客户端PC(Personal Computer)201等进行网络通信。
此外,在客户端PC具有触摸屏的功能时,还能作为加工处理的条件设定部而发挥功能。
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备对来自读取控制部104的读取图像数据、来自主控制部101的与加工处理相关的设定数据等进行存储的存储部111。
图3是表示由主控制部101实施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全体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主控制部101将用户按下操作键110等、开始操作等作为触发,通过显示控制部103受理打印件数、倍率等打印条件的操作输入(S1)。主控制部101重复执行是否按下了读取开始的开始按钮的判定(S2),如果检测到开始按的按下(S2中“是”),则对读取控制部104传递控制信号,读取控制部104使图像读取部2读取原稿,将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111中(S3)。
然后,显示部108根据接收到主控制部101的指示信号的显示控制部103的控制,来显示对用于设定(以下,有时称作“加工设定”)与加工处理相关的处理条件的操作输入进行受理的画面。即,显示部108使用触摸屏109受理该操作输入,如果进行了该操作输入,则显示控制部103从触摸屏109取得该设定输入数据(加工设定数据),存储部111存储该加工设定数据(S4)。
另外,与加工处理相关的处理条件(以下,有时称作“加工条件”)例如包含Nin1处理中的1页中的多个(N个)图像的合成方法(图像的配置、图像尺寸的比率等)、装订处理中的装订位置、穿孔处理的穿孔位置等。
此外,这里,在进行原稿的读取后受理加工设定的操作输入,但也可以与打印件数等打印条件的受理同时,受理加工设定的操作输入。
接着,主控制部101通过显示控制部103进行打印开始的开始按钮是否被按下的判定(S5),如果检测到开始按钮的按下(S5中为是),则从存储部111读出设定的打印条件、加工条件和图像数据,根据它们,执行打印(S6),然后结束本处理。
例如,在主控制部101等设置有定时器、进行计时,且一定时间中未检测到打印开始的开始按钮的按下时(S5中为否),通过主控制部101的控制,切换显示部108的画面等,受理设定取消的操作指示(S7),在进行了不取消的输入时(S7中为否),返回到S5的判定,在执行取消指示时(S7中为是),取消加工条件的设定输入数据(S8),再度回到S4,受理加工设定的操作输入。
另外,主控制部101也可以代替读取原稿,而通过网络从客户端PC201取得图像数据。此外,还可以采用从设置于客户端PC201的显示部108、触摸屏109等,受理加工设定的操作输入的结构。
图4是用于进行上述S4中的加工设定的操作输入的显示部108的显示例。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加工设定的操作输入。
图4A是开始读取原稿前的显示部108的显示例。
显示部108的用于受理加工设定的操作输入的显示,例如大致被划分为原稿图标区域112、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和设定确认区域114。
原稿图标区域112是将取得的图像数据作为图标显示的区域。在利用图像读取部2读取原稿,或者将从客户端PC201通过通信部107取得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111后,如图4B所示,主控制部101通过显示控制部103将图像数据的原稿图标(缩略图)显示在显示部108的原稿图标区域112。
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如图4C所示,是从原稿图标区域112拖放配置原稿图标,如图4D、图4E那样,由操作者通过触摸笔等,对该图标进行手写输入,从而能进行加工设定的区域。图4D表示在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中配置多个原稿图标,通过触摸笔,按照包围原稿图标的方式进行指定,来指定用纸的外缘(用纸区域)的样子。图4E表示在指定的用纸区域中,用斜线表示装订位置,以2个圆标记指定打孔位置的样子。
此外,设定确认区域114是为了用户能够确认设定的内容而显示信息的区域。例如,如图4D、图4E那样,在设定确认区域114中显示对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进行指定的加工设定。
接着,详细说明图3的S4的加工设定。
图5是表示加工设定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主控制部101判定是否有通过显示控制部103,利用触摸笔向触摸屏109的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的输入(S11),如果检测到向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的输入(S11中为是),则检测被触摸的坐标(S12),在存储部111中准备用于记录触摸笔所接触的坐标点的存储平面(平面)(S13)。主控制部101在平面上检测出触摸笔在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中的接触,记录触摸笔在离开该区域之前的指定坐标。如果触摸笔一旦从该区域离开后,再度检测到基于触摸笔的输入,则主控制部101在存储部111中准备其它的平面(plane)。这样,将基于触摸笔的操作独立记录。在平面记录基于触摸笔的指定坐标的同时,主控制部101控制显示控制部103,在显示部108的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显示触摸的轨迹(S14),判定触摸笔是否离开了触摸屏109(S15)。
当判定为触摸笔离开了触摸屏109时(S15中为是),主控制部101探索由触摸笔指定的平面中的轨迹,设定表示被指定的值(S16)。例如作为初始值,在坐标中设定“0”,通过在被指定的轨迹的坐标中设定“1”等识别编号或识别记号等,与其它坐标进行区别。
接着,主控制部101判定平面中记录的轨迹是否为被包围的区域(封闭区域)(S17)。如果是封闭区域(S17中为是),则主控制部101针对平面的封闭区域的全部坐标,设定表示被指定的值,判定在封闭区域中是否包含原稿图标的坐标(S18)。
当在封闭区域中包含原稿图标时(S18中为是),将该封闭区域设定为用纸区域(记录纸的外形)(S19)。
接着,主控制部101检测用纸区域内的图标数、图标位置(S20),在存储部111中设定Nin1的图标数(N)、针对用纸区域中的原稿图标所占的区域的坐标信息等(S21),在设定确认区域114中进行该内容的显示。Nin1是指如上所述,在1页中合成多个(N)图像,并进行输出。如果是2in1,则在1页中打印2张原稿。
通过以上的结构,关于Nin1设定,用户能简易并且任意设定记录纸中的图像的配置、图像的尺寸的比率。
当在封闭区域中不包含图标时(S18中为否),由于具有指定打孔位置的可能性,所以进行是否为打孔指定的判定。
首先,主控制部101计算被指定的封闭区域的尺寸。将封闭区域的最大X坐标设为Xmax,最大Y坐标设为Ymax,最小X坐标设为Xmin,最小Y坐标设为Ymin,例如根据(Xmax,Ymax)-(Xmin,Ymin)的距离,计算出封闭区域的尺寸(S22)。主控制部101判定封闭区域的尺寸是否为规定值以下(S23)。另外,规定值作为表示打孔指定的可能性的范围的值,被预先设定在存储部111中。如果是规定值以下,则主控制部101判定为打孔。
主控制部101将(Xmax,Ymax)和(Xmin,Ymin)的中间的坐标作为打孔的坐标(Xp1,Yp1)等,暂时存储在存储部111中(S24)。接着,主控制部101判定是否设定了2个打孔的坐标(S25)。当作为打孔设定了2个坐标时(S25中为是),主控制部101将2个打孔的中间位置(Xp2,Yp2)作为打孔处理位置计算出(S26),存储到存储部111中(S27),将进行打孔设定的内容在设定确认区域114显示。
通过以上的结构,关于打孔处理的设定,用户能简易并且任意设定记录纸中的打孔的位置。
此外,当封闭区域的尺寸是规定值以上时(S23中为否),或者判定为打孔的封闭区域不是2个时(S25中为否),主控制部101通过显示控制部103在显示部108进行错误的显示(S28)。这样,可防止误输入。
当没有封闭区域时(S17中为否),由于有指定装订位置的可能性,所以从平面提取出触摸笔最初接触触摸屏的坐标(x1,y1)和从触摸屏离开时的坐标(x2,y2)(S29),计算出(x1,y1)-(x2,y2)的距离(S30)。
接着,主控制部101判定在S30中计算出的距离是否包含在规定的长度范围内(S31)。其中,该规定值作为表示指定装订的可能性的范围的值,被预先设定在存储部111中。当计算出的距离包含在规定的长度范围内时(S31中为是),主控制部101将(x1,y1)和(x2,y2)的中间坐标作为装订位置的设定坐标(Xs,Ys)计算出(S32),并存储到存储部111中(S33),在设定确认区域114显示进行装订设定的内容。
通过以上的结构,关于装订处理的设定,用户能简易并且任意设定记录纸中的装订的位置。
此外,当不是规定的长度范围内时(S31中为否),主控制部101通过显示控制部103在显示部108进行错误显示(S28)。由此,只受理规定的长度范围作为装订位置,防止了误操作。
另外,如果未检测到向触摸屏109的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的基于触摸笔的输入(S11中为否),则主控制部101通过显示控制部103检测向触摸屏109的原稿图标区域112的基于触摸笔的输入(S34)。
如果检测到向原稿图标区域112的基于触摸笔的输入(S34中为是),则主控制部101检测输入坐标(S35),判定输入坐标是否包含在原稿图标的显示区域中(S36)。如果原稿图标区域112中的输入坐标包含在原稿图标的显示区域中(S36中为是),则主控制部101选择该图标(S37)。
接着,如果主控制部101检测到触摸笔离开了触摸屏109(S38),则检测出离开时的坐标(S39),判定离开的位置是否为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S40)。当触摸笔离开的位置是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时(S40中为是),将离开时的坐标作为原稿图标的显示位置存储到存储部111中,在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显示原稿图标(S41)。
基于以上的结构,通过触摸笔等的操作,将在原稿图标区域112显示的图标拖放到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用户可通过手写输入等进行加工设定。
当在S34中未检测到向原稿图标区域112的基于触摸笔的输入时(S34中为否),或者当在S40中触摸笔离开的位置不是输出图像操作区域113时(S40中为否),返回到S11的判定。
而且,当在S36中原稿图标区域112的输入坐标不包含在原稿图标的显示区域中时(S36中为否),或者当在S38中未检测到触摸笔离开触摸屏109时(S38中为否),返回到S35的处理。
进而,主控制部101判定是否按下了加工设定的操作输入结束的意思的按钮等,指示了处理结束(S42),如果判定为进行了处理结束的指示(S42中为是),则从存储部111读出加工设定数据,将该加工设定数据与后面描述的输出条件表进行比较,判定被指定的打孔、装订等加工条件是否能设定(S43)。主控制部101在判定为不能设定这些加工条件时(S43中为否),进行错误显示(S44),返回到S11。
而且,当在显示部108显示了确认处理是否结束的画面,并由用户按下处理未结束的意思的按钮时(S42中为否),返回到S11。
另外,当不显示确认处理是否结束的画面,而只有处理结束按钮时,S42的处理成为是否按下该按钮的反复判定处理。
主控制部101在判定为被指定的打孔或装订等的加工条件能设定时(S42中为是),进而从输出条件表中取得与用纸输送方向和图像旋转方向相关的数据,针对这些条件进行决定。然后,主控制部101根据被指定的Nin1的用纸区域和原稿的配置、打孔位置、装订位置等,对后处理控制部106输出打孔、装订处理的执行的有无、和伴随着这些处理的加工设定数据,对图像形成控制部105输出Nin1的处理执行的有无、伴随着该处理的加工设定数据、针对图像方向和用纸输送方向的数据(S45),然后,结束本加工设定处理。
通过以上的结构,关于打孔或装订的加工条件的执行,能够适当进行可否的判定,对进行图像形成、后处理各步骤的处理部,可进行加工设定的指示。
[与穿孔处理和装订处理相关的判定和设定]
以下,对S27的穿孔处理位置的设定、S33的装订处理位置的设定、S43的加工处理的设定是否可能的判定、及S45的加工条件的决定,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6是表示Nin1处理的用纸区域和原稿的配置、装订处理的位置、穿孔处理的位置的设定的说明图。
如S27中说明的那样,穿孔设定位置的坐标(Xp,Yp)例如成为距离由触摸笔指定的2处封闭区域P1、P2各自的中心坐标为中间的位置。
而且,如S33中说明的那样,装订设定位置的坐标(Xs,Ys)例如成为由触摸笔指定的轨迹的两端的中间的位置。
并且,Nin1处理中的原稿配置位置的设定坐标例如如图6所示,在原稿图标A时,是原稿图标A的中心坐标(Xa,Ya),在原稿图标B时,是原稿图标B的中心坐标(Xb,Yb)。
图7是表示在用纸区域中,能够设定打孔位置、装订位置的坐标区域(区域1~8)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图5的S19中,将封闭区域的坐标中最小的坐标(Xmin,Ymin)和最大的坐标(Xmax,Ymax)设定为用纸区域。
在该用纸区域中,例如用Xmin、(Xmin+Xmax)×1/4、(Xmin+Xmax)×3/4、Xmax将X坐标3分割。而且,用Ymin、(Ymin+Ymax)×1/4、(Ymin+Ymax)×3/4、Ymax将Y坐标3分割。例如,将由4个坐标:[(Xmin,Ymin)、(Xmin,(Ymin+Ymax)×1/4)、((Xmin+Xmax)×1/4,Ymin)、((Xmin+Xmax)×1/4,(Ymin+Ymax)×1/4)]包围的区域设定为区域1。
然后,在该用纸区域内指定的打孔坐标(Xp,Yp)、装订坐标(Xs,Ys)等如图7所示,根据位于哪个区域(区域1~8),由主控制部101参照后面描述的输出条件表,进行加工设定是否可能的判定和图像或用纸的朝向的设定。
图8、图9表示用纸区域中的能够设定的打孔位置、装订位置的例子。
图10是存储部111中存储的上述输出条件表的一个例子。
图8和图9中被付与的编号(记载在各用纸区域图的上部)与图10的表的“输出条件”的左侧的项目对应。
根据作为输入条件的打孔位置(Xp,Yp)、装订位置(Xs,Ys)包含在图7所示的用纸区域的哪个区域、及用纸区域被以横长输入还是以纵长输入,由主控制部101参照输出条件表,进行加工设定是否可能的判定。如果加工设定是可能的,则为了将针对用纸方向和图像旋转方向的数据向图像形成控制部105和后处理控制部106输出,而进一步参照利用输出条件表。
用纸区域被以横长输入还是以纵长输入的判定例如如图10所示,可以比较(Xmin-Xmax)和(Ymin-Ymax),如果(Xmin-Xmax)的数值更大,则判定是横长,如果(Ymin-Ymax)的数值大,则判定是纵长。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装订、打孔只在记录纸的相同端侧设定,所以在输出条件表中,也必须将装订、打孔的处理位置设定在相同侧。由于不设定在相同侧的输入在输出条件表的输入条件中未被规定,所以该情况下如图5的S44那样进行错误显示。
如上所述,通过具备针对加工的条件设定进行参照的输出条件表,能够针对打孔与装订的条件设定进行可否的判定。
[与Nin1处理相关的设定]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图5的S20和S21的Nin1的设定。
图11是表示Nin1的设定的例子的图。
如图所示,根据用纸区域中包含的原稿图标数量,来分割用纸区域,进行可配置原稿图像的区域设定。图11A和图11B表示2in1,图11C和图11D表示3in1,图11E表示4in1,图11F表示5in1或6in1的设定例。
例如,如果用纸区域中包含的原稿图标数量是2个,则为2in1,所以在纵向或横向将用纸区域分割为区域A、区域B。
主控制部101例如如图11A所示,首先针对横向分割的情形进行判定。
主控制部101判定2个原稿图标的中心坐标(Xa,Ya)、(Xb,Yb)包含在区域A和区域B中的哪一个,在区域A或区域B设定原稿图像的位置。
当原稿图标的中心坐标(Xa,Ya)、(Xb,Yb)包含在相同的区域中时,主控制部101使横向分割(图11A)中的设定无效。在无效的情况下,主控制部101接着进行纵向分割(图11B)的判定,判定原稿图标的中心坐标(Xa,Ya)、(Xb,Yb)包含在哪个区域中。当包含在相同的区域中时,与横向同样,设为无效。
主控制部101通过这样进行判定,可识别原稿图像是纵排列还是横排列,根据排列方法,能进行Nin1中的原稿图像位置的设定。
当原稿图像是3个的3in1时,如图11C和图11D所示,在区域A、B、C判定,在是4in1时,如图11E所示,在区域A、B、C、D判定,在是5in1和6in1时,如图11F所示,在区域A、B、C、D、E、F中同样地判定。
通过这样的结构,用户可通过基于触摸笔的直观的操作,指定Nin1的处理。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不只局限于上述的图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当然能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得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取得部;
将所述图像数据作为原稿图标缩略显示的显示部;
受理与加工处理相关的处理条件的操作输入的操作受理部;
存储所述图像数据及所述处理条件的数据的存储部;和
进行伴随着所述图像数据的输出的所述加工处理的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操作受理部设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原稿图标,根据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取得的输入信息,进行所述处理条件的设定,
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取得的输入信息是连续的轨迹的坐标信息;
所述控制部进行所述轨迹是否形成封闭区域的判定,在所述判定结果是封闭区域的情况下,当在所述封闭区域中包含所述原稿图标的显示区域时,将所述坐标信息作为指定用纸区域的信息设定到所述存储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位于所述用纸区域内的所述原稿图标的识别信息、该原稿图标的数量和位置作为与在记录纸上合成打印多个所述图像数据的加工处理相关的处理条件,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用纸区域划分为所述原稿图标的数量,在所述原稿图标与各划分用纸区域一一对应设置的情况下,在该划分用纸区域中确定所述用纸区域的所述图像数据的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取得的输入信息是连续的轨迹的坐标信息;
所述控制部进行所述轨迹是否形成封闭区域的判定,在所述判定结果是封闭区域的情况下,当在所述封闭区域中不包含所述原稿图标的显示区域,并且该封闭区域比规定的尺寸小时,将所述坐标信息作为指定穿孔处理的位置的信息设定到所述存储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取得的输入信息是连续的轨迹的坐标信息;
所述控制部进行所述轨迹是否形成封闭区域的判定,在所述判定结果不是封闭区域的情况下,当所述轨迹比规定的长度短时,将所述坐标信息作为指定装订处理的位置的信息设定到所述存储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部设置有触摸屏作为所述操作受理部,
在所述触摸屏中具备:将取得的所述图像数据缩略显示的原稿图标区域;和
显示从所述原稿图标区域拖放的原稿图标,受理基于触摸笔的操作输入的输出图像操作区域;
所述控制部识别该输出图像操作区域中的基于手写输入的坐标,进行所述处理条件的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取得的输入信息是连续的轨迹的坐标信息;
所述控制部进行所述轨迹是否形成封闭区域的判定,在所述判定结果是封闭区域的情况下,当在所述封闭区域中不包含所述原稿图标的显示区域,并且该封闭区域比规定的尺寸小时,将所述坐标信息作为指定穿孔处理的位置的信息设定到所述存储部中;
在所述判定结果不是封闭区域的情况下,当所述轨迹比规定的长度短时,将所述坐标信息作为指定装订处理的位置的信息设定到所述存储部中;
在所述显示部设置有触摸屏作为所述操作受理部;
在所述触摸屏中具备:将取得的所述图像数据缩略显示的原稿图标区域;和
显示从所述原稿图标区域拖放的原稿图标,受理基于触摸笔的操作输入的输出图像操作区域;
所述控制部识别该输出图像操作区域中的基于手写输入的坐标,进行所述处理条件的设定;
所述存储部具有用于验证所述处理条件的条件设定表;
所述控制部在进行所述穿孔处理和所述装订处理的设定时,参照所述条件设定表,判定所述穿孔处理的坐标位置和所述装订处理的坐标位置能否进行所述处理条件的设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取得所述图像数据的输入,进行图像的打印的图像形成部;和对打印后的记录纸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部;
在所述条件设定表中设定有与所述穿孔处理的位置和所述装订处理的位置对应的所述图像数据的方向及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存储部取得所述处理条件的数据;
将与配置在所述记录纸的所述图像数据相关的信息、与所述图像数据的方向和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相关的信息向所述图像形成部输出,
通过将与穿孔处理和/或装订处理相关的信息向所述后处理部输出,来进行所述加工处理的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具有显示设定信息的设定确认区域;
所述设定确认区域用于信息显示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受理的处理条件的设定的内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具有显示设定信息的设定确认区域;
所述设定确认区域用于信息显示从所述操作受理部受理的处理条件的设定的内容。
CN2008101735739A 2007-11-09 2008-11-0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1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1888A JP4443596B2 (ja) 2007-11-09 2007-11-0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1888 2007-11-09
JP2007291888 2007-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1584A CN101431584A (zh) 2009-05-13
CN101431584B true CN101431584B (zh) 2010-12-15

Family

ID=40623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357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1584B (zh) 2007-11-09 2008-11-0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18197B2 (zh)
JP (1) JP4443596B2 (zh)
CN (1) CN1014315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30968A (ko) * 2008-09-11 2010-03-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기 및 그의 메뉴 디스플레이 방법
US20100103439A1 (en) * 2008-10-27 2010-04-29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sual configuation of dynamic document hole placement
JP5371550B2 (ja) * 2009-05-28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1138237A (ja) * 2009-12-26 2011-07-14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854661B2 (en) * 2010-10-13 2014-10-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ol for positioning an icon on a display
CN102689528B (zh) * 2011-03-23 2015-01-0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设定装置以及印刷设定方法
JP5429260B2 (ja) 2011-10-28 2014-02-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82865B (zh) * 2011-12-31 2015-07-22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印刷机自适应装订的方法和装置
JP5941849B2 (ja) * 2012-04-23 2016-06-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71462B2 (ja) * 2012-11-21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542137B2 (en) * 2014-01-14 2017-01-10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shift template
JP6378507B2 (ja) * 2014-03-14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186038A (ja) * 2014-03-24 2015-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6446928B2 (ja) 2014-09-11 2019-0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6849358B2 (ja) * 2016-09-16 2021-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997083A (zh) * 2017-01-31 2019-07-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9195985A (ja) * 2018-05-11 2019-11-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754599B1 (en) * 2019-03-15 2020-08-2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and reusing customized sample sets while printing docu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750U (ja) 1993-08-03 1995-03-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5596656B1 (en) * 1993-10-06 2000-04-25 Xerox Corp Unistrokes for computerized interpretation of handwriting
US6243619B1 (en) * 1996-05-10 2001-06-05 Amada Company, Ltd.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late material processing machine
JP3482960B2 (ja) 2000-06-29 2004-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コピー装置、コピー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5246683A (ja) 2004-03-02 2005-09-15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6041947A (ja) 2004-07-27 2006-02-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で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JP2006058944A (ja) * 2004-08-17 2006-03-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8726A (ja) 2005-09-09 2007-03-2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8011650B2 (en) * 2005-09-14 2011-09-0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heet post-processing information
JP4770614B2 (ja) * 2006-07-11 2011-09-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書類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書類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1584A (zh) 2009-05-13
JP4443596B2 (ja) 2010-03-31
US20090122326A1 (en) 2009-05-14
JP2009116789A (ja) 2009-05-28
US8218197B2 (en) 2012-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158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0886189B1 (en) An input device
JP5075239B2 (ja) 操作装置、及びその操作装置を含む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表示方法
CN102572165B (zh) 图像显示控制装置及包括其的图像形成设备
CA2048754C (en) Touch screen user interface with expanding touch locations for a reprographic machine
US675142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product
CN10245764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15289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234061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87277B (zh) 成像设备
US20090125841A1 (en) Operation panel and electr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158997A (zh) 成像设备
US5500717A (en) Job storage/retriev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production apparatus
CN103379242A (zh) 显示输入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10932A (zh) 文档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JP5498249B2 (ja) 操作装置、操作装置を備える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その操作装置における情報表示方法
EP0702273A2 (en) Multiple means for feature adjustment for a 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685315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3472131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5870136B2 (ja) 操作装置、操作装置を備える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その操作装置における情報表示方法
JP6321232B2 (ja) 操作装置、操作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操作装置における情報表示方法
JP6116028B2 (ja) 操作装置、操作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操作装置における情報表示方法
JP3003589B2 (ja) マーキングカラー装置
JP26053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950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