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4146B - 车用门锁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用门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4146B
CN101424146B CN2008101736040A CN200810173604A CN101424146B CN 101424146 B CN101424146 B CN 101424146B CN 2008101736040 A CN2008101736040 A CN 2008101736040A CN 200810173604 A CN200810173604 A CN 200810173604A CN 101424146 B CN101424146 B CN 101424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itial position
drive rod
along
release lever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36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4146A (zh
Inventor
筱田康尊
谷彰
町田利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24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4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4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4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bolt detents, e.g. for unlatching the bol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2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for assisting final closing or for initiating ope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Le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2Motor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用门锁设备(10),包括:与撞针(4)接合以及从所述撞针(4)释放的闩锁机构(12);由驱动装置(11)从预定的第一初始位置以可转动方式驱动的第一杆(24);第二杆(26、32),其操作地连接至第一杆(24)并从预定的第二初始位置旋转,且相对于撞针(4)切换闩锁机构(12)的状态;偏置装置(35),其偏置第二杆(26、32)以使其返回第二初始位置;以及接合部(25),其设置于第一杆(24)并随着第一杆返回第一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来推动第二杆(26、32),以便将第二杆(26、32)从受限制状态释放,在所述受限制状态中,当第二杆(26、32)已改变闩锁机构(12)的状态后,第二杆(26、32)被限制而不能返回第二初始位置。

Description

车用门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门锁设备。
背景技术
在JP62101782(以下称为参考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已知的车用门锁设备。根据该门锁设备,用作致动器的电动机选择性地沿着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应地,闩锁机构相对于撞针从接合状态切换至释放状态,或者相对于撞针从释放状态切换至接合状态。
根据参考文献1中的门锁设备,将致动器的力传递至闩锁机构的杆件可能与某个构件紧密接合并被限制在当所述杆件切换闩锁机构的状态时所获得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杆有可能不会返回到尚未切换闩锁机构的状态时的先前状态。因此,闩锁机构可能发生故障。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防止闩锁机构故障的车用门锁设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车用门锁设备包括:闩锁机构,其设置于车辆的本体和车辆的门的其中一个上,并与设置于车辆的本体和车辆的门中的另一个上的撞针接合以及从撞针释放;第一杆,其由驱动装置从预定的第一初始位置以可转动方式驱动;第二杆,其操作地连接至第一杆并随着第一杆从第一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从预定的第二初始位置旋转,第二杆在相对于撞针的接合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切换闩锁机构;偏置装置,用于偏置第二杆以使其随着第一杆返回第一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返回第二初始位置;以及接合部,其设置于第一杆并通过随着第一杆返回第一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来推动第二杆而从限制状态释放第二杆,在限制状态中,当第二杆已经改变了闩锁机构的状态之后,第二杆被限制而不能返回第二初始位置。
因此,已将所述闩锁机构从未锁止状态切换至完全锁止状态的第二杆可能被限制而不能返回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然后,随着所述第一杆返回所述初始位置的枢转运动,所述接合部推动所述第二杆的第二接合条。相应地,释放对第二杆的限制。因此,所述第二杆由所述偏置装置偏置从而枢转回所述第二初始位置。因而防止了以下故障,即,由于对第二杆的限制而导致所述闩锁机构不能被切换至随后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门锁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三杆,其操作地连接至第二杆并随着第二杆从第二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从预定的第三初始位置旋转,其中,第二杆将第一杆的旋转运动传递至第三杆以便改变第一杆的旋转方向,并且,第二杆通过第三杆切换闩锁机构的状态。
因此,所述第一杆的枢转方向通过所述第二杆在所述第一杆的枢转运动被传递至所述第三杆之前被改变。此外,所述闩锁机构的状态是由所述第二杆通过所述第三杆来切换的。因此,例如,分别地防止涉及枢转传递的所述第二杆、第三杆、提升杆等的尺寸和结构变大及变复杂。相应地,可以自由地设置并能够容易地安装各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所述车用门锁设备进一步包括:驱动杆,其用作第一杆并由驱动装置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从第一初始位置以可转动方式驱动;用作第二杆的关闭杆,其操作地连接至驱动杆,并随着驱动杆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从用作第二初始位置的预定的关闭操作初始位置旋转,以便相对于撞针将闩锁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至释放状态;关闭杆偏置装置,用于偏置关闭杆以使其随着驱动杆返回第一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返回关闭操作初始位置;用作第二杆的释放杆,其操作地连接至驱动杆,并随着驱动杆沿第二方向从第一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从用作第二初始位置的预定的释放操作初始位置旋转,以便将闩锁机构从与撞针的接合状态切换成与撞针的释放状态;释放杆偏置装置,其随着驱动杆返回第一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将释放杆旋转回释放操作初始位置;以及接合部,其设置于驱动杆并随着驱动杆返回第一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从限制状态释放关闭杆和释放杆的至少其中之一,在限制状态中,当关闭杆和释放杆的至少其中之一已经改变了闩锁机构的状态之后,关闭杆和释放杆的至少其中之一被限制而不能返回相应的初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所述门锁设备进一步包括接合条,所述接合条设置于所述关闭杆和所述释放杆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并由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接合部随着所述驱动杆返回所述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来推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所述门锁设备进一步包括接合条,所述接合条设置于所述第二杆并由设置于所述第一杆的接合部随着所述第一杆返回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来推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所述释放杆是钟形曲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所述驱动杆的接合部是用于推动所述接合条的接合销。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所述门锁设备进一步包括开启杆,所述开启杆操作地连接至所述释放杆并且随着所述释放杆从所述释放操作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从开启操作初始位置旋转,其中,所述释放杆将所述驱动杆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开启杆,以便改变所述驱动杆的旋转方向,且所述释放杆通过所述开启杆来切换所述闩锁机构的状态。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从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本发明的前述及另外的特征和特性,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的立体图;
图2A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设备的侧视图;
图2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设备的正视图;
图3A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设备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3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设备的操作的正视图;
图4A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设备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4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设备的操作的正视图;
图5A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设备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5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设备的操作的正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设备的操作的正视图;以及
图7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设备的操作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门锁设备10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车辆1的后部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开口部2a形成于车辆1的本体2的后部。门铰链设置于开口部2a的上部。后门3(用作车门)通过门铰链附接于车辆1的本体2的后部以便开启和关闭。U形撞针4(见图2A)固定于开口部2a的底部。门锁设备10设置于后门3面向车辆1内部的端部。门锁设备10设置成面向撞针4并与撞针接合。此外,门锁设备10包括电动机11(用作驱动装置)。
如图2A和2B所示,门锁设备10包括闩锁机构12。闩锁机构12由后门3通过固定于后门3的基板支撑。闩锁机构12包括闩锁13和卡爪14。第一枢轴12a和第二枢轴12b设置于基板以便彼此平行。闩锁13和卡爪14分别围绕第一枢轴12a和第二枢轴12b枢转。此外,闩锁机构12能与撞针4接合并且能从撞针4释放。
更具体地,闩锁13形成为U形且包括接合凹部13a。第一爪部13b和第二爪部13c形成于接合凹部13a的两侧(即,第一爪部13b形成于图2A中的接合凹部13a的左上方,且第二爪部13c形成于图2A中的接合凹部13a的右下方)。第一接合部13d形成于第一爪部13b的端部并位于背离接合凹部13a的一侧。第二接合部13e形成于第二爪部13c的端部并位于接合凹部13a侧。从动突出部13f形成于闩锁13以便隔着第一枢轴12a沿与接合凹部13a的相反方向的突出。闩锁偏置弹簧的一端保持于基板处而另一端与闩锁13接合。闩锁13由闩锁偏置弹簧偏置以便沿着图2A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此外,当第一爪部13b的反向表面13g接触设置于基板的闩锁止动件时,闩锁13沿着顺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受到限制,且闩锁13被保持在图2A中所示的第一预定枢转位置。
卡爪14通过第二枢轴12b连接至提升杆16(见图2B)。卡爪14与提升杆16一体地围绕第二枢轴12b枢转。卡爪14包括接合端部14a和延伸端部14b。接合端部14a从第二枢轴12b沿着一个方向(即,图2A中的向右方向)延伸。延伸端部14b从第二枢轴12b沿着相反方向(即,图2A中的向左方向)延伸。卡爪偏置弹簧的一端保持于基板处而另一端与卡爪14接合。卡爪14由卡爪偏置弹簧偏置以便沿着图2A中的逆时针方向(即,沿着接合端部14a向上升起的方向)枢转。另外,当提升杆16的止动件接触部16a接触设置于基板的止动件39时,卡爪14沿着逆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受到限制,且卡爪14被保持在图2A中所示的第二预定枢转位置。
以下将描述闩锁机构12的基本操作。当后门3处于开启状态时,如图2A所图示,因为第一爪部13b的反向表面13g接触闩锁止动件,所以闩锁13被保持在第一预定枢转位置。因此,当关闭后门3时,撞针4接近接合凹部13a。此外,因为提升杆16接触止动件39,所以卡爪14被保持在第二预定枢转位置。接合端部14a位于第二爪部13c的下方。闩锁机构12的上述状态为未锁止状态(释放状态)。
当操作关闭后门3时,撞针4接近接合凹部13a。相应地,接合凹部13a的内壁表面被撞针4推动。因此,闩锁13沿着图2A中的逆时针方向克服闩锁偏置弹簧的力而枢转直至接合端部14a与第二接合部13e相接合。在上述状态中,后门3处于半关闭状态,其中接合凹部13a与撞针4接合而防止撞针4从接合凹部13a中释放。在这种状态下,闩锁机构12处于半锁止状态。
当进一步操作关闭后门3时,撞针4进一步接近接合凹部13a。相应地,接合凹部13a的内壁表面被撞针4进一步推动。因此,闩锁13沿着图3A中的逆时针方向克服闩锁偏置弹簧的力而枢转直至接合端部14a与第一接合部13d相接合(见图3A)。在上述状态中,后门3处于关闭状态,其中接合凹部13a与撞针4接合而防止其进一步被枢转。在这种状态下,闩锁机构12处于完全锁止状态(接合状态)。
在上述半锁止状态或完全锁止状态中,当卡爪14沿着图3A中的顺时针方向克服卡爪偏置弹簧的力枢转时,接合端部14a与第一接合部13d之间的接合或者接合端部14a与第二接合部13e之间的接合得以释放。相应地,闩锁13由闩锁偏置弹簧偏置以便沿着图3A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因此,撞针4被接合凹部13a的内壁表面推动。因而,接合凹部13a与撞针14之间的接合得以释放,致使后门3被开启。
如图2B所图示,门锁设备10包括支架21。该支架21固定于后门3且由金属板制成。小齿轮22设置于支架。小齿轮22连接至电动机11的输出轴以便能够一体地旋转。扇形的主动杆24(用作第一杆或者驱动杆)由金属板制成且连接于支架21以便能够围绕第三枢轴23枢转。第三枢轴23沿着不同于闩锁13的第一枢轴12a的轴线以及卡爪14的第二枢轴12b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更具体地,第三枢轴23沿着与小齿轮22的旋转轴线相平行的方向延伸。主动杆24包括与小齿轮22接合的弧形的齿轮部24a。因此,主动杆24的枢转位置是借助于主动杆24与小齿轮22之间的接合来保持的。通常,如图2B所图示,将主动杆24保持在预定的枢转位置(以下将称作初始位置并用作第一初始位置),在该位置处,齿轮部24a在沿着齿轮部24a的周向在大致中间位置处与小齿轮22接合。此外,主动杆销25(用作接合部或者接合销)在第三枢轴23附近设置于主动杆24,以便沿着主动杆24的厚度方向(即,沿着垂直于图2B的纸面的方向)平行于第三枢轴23突伸。
由金属板制成的被动杆26(用作第二杆或者关闭杆)连接至支架21以便能够围绕第三枢轴23枢转。被动杆26包括第一杆部26a和第一推条26b。第一杆部26a沿着第三枢轴23的径向从第三枢轴23延伸。第一推条26b是通过弯曲第一杆部26a的端部来形成。闩锁13的从动突出部13f设置于第一推条26b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围绕第三枢轴23枢转所循的枢转轨迹上的位置。因此,当被动杆26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时,从动突出部13f被第一推条26b推动。相应地,闩锁13沿着图2A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直至闩锁13以上述方式与卡爪14接合(见图3A)。因此,将闩锁机构12切换至完全锁止状态。
第一接合条26c设置于被动杆26的基础端部。更具体地,第一接合条26c设置于主动杆销25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围绕第三枢轴23枢转所循的枢转轨迹上的位置。同样地,第二接合条26d(用作接合条)设置于被动杆26的基础端部。更具体地,第二接合条26d设置于主动杆销25沿着图2B中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第三枢轴23枢转所循的枢转轨迹上的位置。第一回位弹簧(用作偏置装置或者关闭杆偏置装置)的一端与支架21接合。第一回位弹簧的另一端与被动杆26接合。因此,被动杆26由第一回位弹簧偏置以便沿着图2B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当第一推条26b的反面接触设置于支架21的被动杆止动件21a时,被动杆26沿着如此方向的枢转运动受到限制。因此,被动杆26被保持在图2B中图示的预定的枢转位置(以下将称作关闭操作初始位置且用作第二初始位置)。当被动杆26处于关闭操作初始位置时,在由被动杆26以第三枢轴23为中心的枢转轨迹所限定的圆周方向上,主动杆销25布置在第一接合条26c与第二接合条26d之间。因此,当主动杆24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时,被动杆26的第一接合条26c由主动杆销25推动。相应地,被动杆26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因而,以上述方式将闩锁机构12切换至完全锁止状态(见图3A)。
在被动杆26定位于将闩锁机构12切换至完全锁止状态的枢转位置之后,当主动杆24枢转回初始位置时,主动杆销25推动第二接合条26d(见图4B)。因此,即使当被动杆26与闩锁13紧密接合且受到限制而不能够返回关闭操作初始位置时,随着主动杆24返回初始位置的枢转运动,第二接合条26d由主动杆销25推动(见图4B),从而释放被动杆26的受限状态。相应地,被动杆26由第一回位弹簧偏置从而平顺地枢转回关闭操作初始位置。
由金属板制成的钟形曲柄32(用作第二杆或者释放杆)连接于支架21以便能够围绕第四枢轴31枢转。第四枢轴31设置成平行于第三枢轴23。钟形曲柄32包括第二杆部32a和第三杆部32b。第二杆部32a沿着第四枢轴31的一个径向方向(即,沿着图2B中的相对于第四枢轴31的左上方)从第四枢轴31延伸。第三杆部32b沿着第四枢轴31的另一个径向方向(即,沿着图2B中的相对于第四枢轴31的下方)从第四枢轴31延伸。第二杆部32a设置于主动杆销25沿着图2B中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第三枢轴23枢转所循的枢转轨迹上的位置。当主动杆24和主动杆销25沿着图2B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时,主动杆销25推动第二杆部32a。因此,钟形曲柄32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换言之,主动杆24和钟形曲柄32的枢转方向彼此相反。
当钟形曲柄32由主动杆销25推动时,钟形曲柄32从图2B中的钟形曲柄32的位置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然后,钟形曲柄32定位成远离支架21的一部分,该部分是通过沿支架21的厚度方向弯曲支架21而形成。因此,钟形曲柄32被定位于释放操作初始位置(用作第二初始位置)。更具体地,释放操作初始位置是这样的位置,即,主动杆销25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推动钟形曲柄32,钟形曲柄32相应地推动开启杆34(用作第三杆),且因此开关推动部34d被定位成远离开关38。此外,钟形曲柄32包括突出部32c(用作接合条)和第二推条32d。突出部32c沿着第四枢轴31的径向突出并设置成靠近第二杆部32a。第二推条32d是通过弯曲第三杆部32b的端部而形成的。
由金属板制成的开启杆34连接于支架21以便能够围绕第五枢轴33枢转。第五枢轴33设置成平行于第三枢轴23和第四枢轴31。开启杆34包括第四杆部34a和第五杆部34b。第四杆部34a沿着一个方向(即,沿着图2B中的相对于第五枢轴33的上方)从第五枢轴33延伸。第五杆部34b沿着另一个方向(即,沿着图2B中的相对于第五枢轴33的左下方)从第五枢轴33延伸。第四杆部34a设置于第二推条32d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所循轨迹上的位置。当钟形曲柄32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时,第二推条32d推动第四杆部34a。相应地,开启杆34沿着图2B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换言之,钟形曲柄32和开启杆34的枢转方向彼此相反,且主动杆24和开启杆34的枢转方向相同。
开启杆34包括通过弯曲第五杆部34b的端部形成的第三推条34c。提升杆16设置于第五杆部34b沿着图2B中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第五枢轴33枢转所循的枢转轨迹上的位置。因此,当闩锁机构12处于完全锁止状态(见图5A和图5B)时,开启杆34沿着图5B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然后,提升杆16被第三推条34c推动。相应地,提升杆16和卡爪14沿着图5A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以上述方式释放卡爪14与闩锁13之间的接合。因此,将闩锁机构12切换至未锁止状态。
第三接合条21c形成于支架21。第二回位弹簧35(用作偏置装置或释放杆偏置装置)的一端与第三接合条21c接合。第二回位弹簧35的另一端与开启杆34的第四杆部34a接合。因此,开启杆34在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上受到偏置。当枢转运动被限制于释放操作初始位置的钟形曲柄32的第二推条32d接触第四杆部34a的反面时,开启杆34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受到限制。因此,如图2B所图示,开启杆34被保持于预定的枢转位置(用作第三初始位置或者开启操作初始位置)。换言之,钟形曲柄32由第二回位弹簧35通过开启杆34偏置,从而被保持于释放操作初始位置。此外,当钟形曲柄32处于释放操作初始位置时,在由钟形曲柄32以第四枢轴31为中心的枢转轨迹所限定的圆周方向上,主动杆销25布置在第二杆部32a与突出部32c之间。
因此,当主动杆24沿着图2B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时,主动杆销25推动第二杆部32a。然后,钟形曲柄32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相应地,第二推条32d推动第四杆部34a。然后,开启杆34沿着图2B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见图6)。因而,以上述方式将闩锁机构12切换至未锁止状态。
在钟形曲柄32定位于通过开启杆34将闩锁机构12切换至未锁止状态的枢转位置之后,当主动杆24枢转回初始位置时,主动杆销25推动突出部32c(见图7)。因此,即使当钟形曲柄32与开启杆34紧密接合且受到限制而不能够返回释放操作初始位置时,随着主动杆24返回初始位置的枢转运动,突出部32c由主动杆销25推动(见图7),从而释放对钟形曲柄32的限制。相应地,钟形曲柄32通过开启杆34由第二回位弹簧35偏置从而平顺地枢转回释放操作初始位置。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设备10的操作。在闩锁机构12处于如图2A和2B所示的未锁止状态时,撞针4随着后门3的关闭操作而接近闩锁13的接合凹部13a。然后,小齿轮22沿着图2B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主动杆24沿着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从初始位置枢转。一体形成于主动杆24的主动杆销25的枢转运动通过被动杆26传递至闩锁13。闩锁13沿着图2A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并结合着位于接合凹部13a的撞针4。然后,以上述方式将闩锁13与卡爪14接合并防止进一步枢转(见图3A)。因此,将闩锁机构12切换至完全锁止状态。将后门3保持于完全关闭状态。
随后,当小齿轮22沿着图3B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主动杆24沿着图3B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以返回至初始位置。将被动杆26从主动杆销25释放。通常,被动杆26是由第一回位弹簧偏置而枢转回关闭操作初始位置的。因此,将闩锁13从被动杆26释放。
另一方面,如图4A和4B所图示,例如,被动杆26与闩锁13紧密接合且受到限制而不能够返回关闭操作初始位置。在被动杆26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将主动杆24枢转回初始位置。于是,主动杆销25推动被动杆26的第二接合条26d,从而释放对被动杆26的限制。相应地,被动杆26由第一回位弹簧偏置从而平顺地枢转回关闭操作初始位置。因此,防止闩锁机构12发生故障。
此外,在闩锁机构12处于如图5A和5B所示的完全锁止状态的时,小齿轮22沿着图5B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主动杆24沿着图5B中的顺时针方向从初始位置枢转。一体形成于主动杆24的主动杆销25的枢转运动通过钟形曲柄32和开启杆34传递至提升杆16。提升杆16与卡爪14一起沿着图5A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然后,以上述方式将闩锁13从卡爪14释放。将撞针4从闩锁13释放。因此,将闩锁机构12切换至未锁止状态。相应地,能够开启后门3。
随后,当小齿轮22沿着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主动杆24沿着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以返回至初始位置。将钟形曲柄32从主动杆销25释放。通常,钟形曲柄32是通过开启杆34由第二回位弹簧35来偏置从而枢转回释放操作初始位置的。因此,将提升杆16从开启杆34释放。
另一方面,如图7A和7B所图示,例如,钟形曲柄32与开启杆34紧密接合且受到限制而不能够返回释放操作初始位置。在钟形曲柄32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将主动杆24枢转回初始位置。于是,主动杆销25推动钟形曲柄32的突出部32c,从而释放对钟形曲柄32的限制。相应地,钟形曲柄32由第二回位弹簧35偏置从而平顺地枢转回释放操作初始位置。因此,防止闩锁机构12发生故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效果。已经将闩锁机构12从未锁止状态切换至完全锁止状态的被动杆26可能被限制,从而不能返回关闭操作初始位置。然后,随着主动杆24返回初始位置的枢转运动,主动杆销25推动被动杆26的第二接合条26d。相应地,释放对被动杆26的限制。因此,被动杆26由第一回位弹簧偏置从而枢转回关闭操作初始位置。因而,防止了如下故障,即,由于对被动杆26的限制使得闩锁机构12不能被切换至随后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已经将闩锁机构12从完全锁止状态切换至未锁止状态的钟形曲柄32可能被限制,从而不能返回释放操作初始位置。然后,随着主动杆24返回初始位置的枢转运动,主动杆销25推动钟形曲柄32的突出部32c。相应地,释放对钟形曲柄32的限制。因此,钟形曲柄32由第二回位弹簧35偏置从而枢转回释放操作初始位置。因而,防止了如下故障,即,由于对钟形曲柄32的限制使得闩锁机构12不能被切换至随后的状态。
因此,提高了门锁设备10的可靠性。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主动杆24的枢转运动传递至开启杆34之前,主动杆24的枢转方向通过钟形曲柄32而改变。此外,闩锁机构12的状态是由钟形曲柄32通过开启杆34来切换的。因此,例如,分别防止涉及枢转传递的钟形曲柄32、开启杆34、提升杆26等的尺寸和结构变大及变复杂。相应地,可以自由地设置并能够容易地安装各部件。
根据本实施方式,用于在主动杆24与被动杆26之间(在主动杆24与钟形曲柄32之间)建立起传动和操作连接的主动杆销25还作为用于防止闩锁机构12发生故障的接合部。因此,减少了部件数。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变化如下:可以将已知的隔离装置(例如,见JP8218710A)设置于电动机11与被动杆26之间或电动机11与开启杆34之间。该隔离装置以手动方式断开部件之间的机械连接。因此,即使当电动机11发生故障时,也可以手动地释放由于电动机11的故障而造成的对被动杆26或开启杆34的限制。因此,防止闩锁机构12发生故障。因而,能够开启和关闭后门3。
在钟形曲柄32能够与提升杆16操作连接的情况下,钟形曲柄32能够直接操作提升杆16,而不用在它们之间设置开启杆34。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使钟形曲柄32返回释放操作初始位置的回位弹簧可以直接偏置该钟形曲柄32。
闩锁机构12(门锁设备10)可以设置于车辆1的本体2。在这种情况下,撞针4可以设置于车辆1的后门3。

Claims (4)

1.一种车用门锁设备(10),其特征在于,包括:
闩锁机构(12),其设置于车辆的本体(2)和车辆的门(3)的其中一个上,并与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本体(2)和所述车辆的门(3)中的另一个上的撞针(4)接合和释放;
驱动杆(24),其由驱动装置(1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从预定的初始位置以可转动方式驱动;
关闭杆(26),其操作地连接至所述驱动杆(24),并随着所述驱动杆(24)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从预定的关闭操作初始位置旋转,以便相对于所述撞针(4)将所述闩锁机构(12)的状态从释放状态切换至接合状态;
关闭杆偏置装置,用于偏置所述关闭杆(26)以使其随着所述驱动杆(24)返回所述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返回所述关闭操作初始位置;
释放杆(32),其操作地连接至所述驱动杆(24),并随着所述驱动杆(24)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从预定的释放操作初始位置旋转,以便相对于所述撞针(4)将所述闩锁机构(12)的状态从所述接合状态切换至所述释放状态;
释放杆偏置装置(35),用于偏置所述释放杆(32)以使其随着所述驱动杆(24)返回所述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返回所述释放操作初始位置;以及
接合部(25),其设置于所述驱动杆(24)并通过随着所述驱动杆(24)返回所述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来推动所述关闭杆和所述释放杆两者而从限制状态释放所述关闭杆(26)和所述释放杆(32)两者,在所述限制状态中,当所述关闭杆(26)和所述释放杆(32)已经改变了所述闩锁机构(12)的状态之后,所述关闭杆(26)和所述释放杆(32)被限制而不能返回相应的所述关闭操作初始位置和所述释放操作初始位置;以及
接合条(26d、32c),所述接合条(26d、32c)设置于所述关闭杆(26)和所述释放杆(32)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并且随着所述驱动杆(24)返回所述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由设置于所述驱动杆(24)的所述接合部(25)推动,
其中,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关闭杆均能够围绕第一枢轴(23)枢转,并且所述释放杆能够围绕设置成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轴(23)的第二枢轴(31)枢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门锁设备(10),其中,所述释放杆(32)是钟形曲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门锁设备(10),其中,所述驱动杆(24)的所述接合部(25)是用于推动所述接合条(26d、32c)的接合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门锁设备(10),进一步包括:
开启杆(34),其操作地连接至所述释放杆(32),并随着所述释放杆(32)从所述释放操作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而从开启操作初始位置旋转,其中,
在所述释放杆(32)的旋转方向与所述驱动杆(24)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开启杆(34)与所述驱动杆(24)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情况下,所述释放杆(32)将所述驱动杆(24)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开启杆(34),且所述释放杆(32)通过所述开启杆(34)来切换所述闩锁机构(12)的状态。
CN2008101736040A 2007-10-30 2008-10-30 车用门锁设备 Active CN101424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2213 2007-10-30
JP2007282213A JP5303902B2 (ja) 2007-10-30 2007-10-30 車両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7282213 2007-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4146A CN101424146A (zh) 2009-05-06
CN101424146B true CN101424146B (zh) 2013-08-14

Family

ID=40469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36040A Active CN101424146B (zh) 2007-10-30 2008-10-30 车用门锁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85571B2 (zh)
EP (1) EP2060711B1 (zh)
JP (1) JP5303902B2 (zh)
CN (1) CN1014241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808387A2 (pt) * 2007-02-28 2014-07-08 Magna Closures Inc Trinco para um automóvel, núcleo de trinco para uma unidade de tricno de um automóvel, e, métodos para operar e liberar o trinco.
JP5303902B2 (ja) * 2007-10-30 2013-10-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ロック装置
US8789861B2 (en) * 2010-09-03 2014-07-29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operating mechanism
JP5603898B2 (ja) * 2012-03-28 2014-10-08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6035585B2 (ja) * 2012-06-28 2016-11-30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JP6155752B2 (ja) * 2013-03-27 2017-07-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US10000949B2 (en) 2013-03-29 2018-06-19 Inteva Product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engagement of hold open lever in a latch
US20180058112A1 (en) * 2016-09-01 2018-03-01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Vehicle door closing and releasing apparatus
US10738513B2 (en) 2016-12-09 2020-08-1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Flush power slide door handle
US11859416B2 (en) 2017-11-15 2024-01-02 Magna BOCO GmbH Latch assembly with power release and dual stage cinch function
US11674338B2 (en) 2018-03-26 2023-06-13 Magna Closures Inc. Automotive door latch with power opening feature
DE102020109147A1 (de) 2019-04-02 2020-10-08 Magna BÖCO GmbH Kraft-stellantrieb mit nockengetriebenem doppelkabel-betätigungsmechanismus zur verwendung mit einer fahrzeug-verschlussverriegelungs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1782A (ja) * 1985-10-30 1987-05-12 株式会社 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ロツク制御装置
US4875723A (en) * 1988-03-03 1989-10-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losure latch
JPH08218710A (ja) 1995-02-16 1996-08-27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イージクローザ装置
US6279361B1 (en) * 1995-12-20 2001-08-28 Vdo Adolf Schindling Ag Lock in particular for motor vehicle doors
JP4240573B2 (ja) * 1998-05-13 2009-03-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JP4092770B2 (ja) * 1998-04-22 2008-05-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US6053543A (en) * 1998-07-21 2000-04-2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atch
US6733052B2 (en) * 2000-12-14 2004-05-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Power operated vehicle door latch
JP4405096B2 (ja) * 2001-02-26 2010-01-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開閉装置及び車両ドア開閉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6637783B2 (en) * 2001-05-14 2003-10-28 Ohi Seisakusho Co., Lt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of vehicle lock apparatus
FR2852993B1 (fr) * 2003-03-27 2005-05-06 Valeo Securite Habitacle Serrure pour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memorisation de decondamnation/condamnation
US7261334B2 (en) * 2003-06-24 2007-08-28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Power release actuator
DE10358139A1 (de) * 2003-12-10 2005-07-07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KG Kraftfahrzeugschloß,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Kofferdeckel oder eine Hecktür eines Kraftfahrzeugs
JP4661396B2 (ja) * 2005-06-27 2011-03-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US7416229B2 (en) * 2005-07-06 2008-08-26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Motor vehicle lock
JP5303902B2 (ja) * 2007-10-30 2013-10-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ロッ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4146A (zh) 2009-05-06
US8485571B2 (en) 2013-07-16
EP2060711B1 (en) 2019-02-06
EP2060711A3 (en) 2013-06-05
EP2060711A2 (en) 2009-05-20
JP2009108606A (ja) 2009-05-21
JP5303902B2 (ja) 2013-10-02
US20090108594A1 (en) 200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4146B (zh) 车用门锁设备
US20050167990A1 (en) Lock, especially for automotive doors, flaps or the like
KR100887472B1 (ko) 자동차의 도어들 또는 플랩들을 위한 로크
EP2155991B1 (en) Latch in particular for decklid, with electromechanically actuated snowload lever
EP1790803B1 (en) Door closing device
US7559586B2 (en) Door lock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102057119B (zh) 门锁装置
US9777517B2 (en) Lock for a panel or door
US6223468B1 (en) Electric door closure
KR20070046910A (ko) 차량의 도어 또는 리드용 로크
JP4019037B2 (ja) 扉体のクローザー装置
TW200944644A (en)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JP5749914B2 (ja) ドアラッチ装置
KR101985554B1 (ko) 플랩 또는 도어를 위한 록킹 장치
JP2004527083A (ja) ばね蓄勢器をロックするためのラッチ機構
JP4824444B2 (ja) フード持ち上げ構造を有する自動車
US11608664B2 (en) Vehicle door latch apparatus
EP0859108A1 (en) Espagnolette bolting systems
CN114867927B (zh) 具有双掣爪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JP3271512B2 (ja) 遮断器の二重投入防止装置
CN111622626A (zh) 门锁装置及车门
KR100471870B1 (ko) 자동 변속 레버의 스토퍼 장치
JPH1140016A (ja) 開閉装置操作機構のインターロック装置
JP3753870B2 (ja) 自動車用開閉体ロック装置の解除機構
JP3721270B2 (ja) 自動車用開閉体の電動閉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