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2381B - 车辆座椅斜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斜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12381B CN101412381B CN2008101679777A CN200810167977A CN101412381B CN 101412381 B CN101412381 B CN 101412381B CN 2008101679777 A CN2008101679777 A CN 2008101679777A CN 200810167977 A CN200810167977 A CN 200810167977A CN 101412381 B CN101412381 B CN 1014123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 pin
- seat
- connector clip
- arm
- trans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41001274197 Scatophagus argus Specie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272852 Clostridium botulinum (strain Langeland / NCTC 10281 / Type F) F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22579 ATP dependent 26S prot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 B60N2/235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with internal pawls
- B60N2/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with internal pawls linearly mov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包括:一对第一臂(21,25);一对第二臂(22,26);一对铰链销(40,40a);一对斜倚机构(18),其包括:一对锁定机构(17),每个锁定机构(17)包括凸轮(31),锁定机构(17)通过铰链销(40,40a)和凸轮(31)的旋转运动限制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垫(15)的旋转运动以及解除对旋转运动的限制;以及连接构件(43),其设于斜倚机构(18)之间并连接至铰链销(40,40a),其中,每个铰链销(40,40a)构造为从座椅的内侧插入每个斜倚机构(18),并且连接部分(41)设于至少其中一个铰链销(40,40a)的面对另一个铰链销(40,40a)的内端并连接至连接构件(4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斜倚装置。
背景技术
按照公知的车辆座椅装置,在车辆地板上设有连接至座垫的左、右下臂。连接至座椅靠背的左、右上臂由相应的左、右下臂的背部支撑以围绕相应的铰链销枢转。左斜倚机构设于左下臂和左上臂之间。同样,右斜倚机构设于右下臂和右上臂之间。所述左、右斜倚机构限制相应上臂的枢转运动以及解除对所述枢转运动的限制。
日本专利JP2006-333967A(以下称为参考专利1)中披露的公知的一种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包括分别设于座垫的左侧和右侧的左、右斜倚机构,以获得座椅靠背的支撑力。在这种结构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中,当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时,所述左、右斜倚机构同步操作以锁定和解锁相应上臂的枢转运动。为了使所述左、右斜倚机构的操作同步,所述斜倚机构通过管状的连接轴相互连接。
按照参考专利1中披露的座椅斜倚装置,左、右操作轴从车辆座椅的外侧分别插入所述左、右斜倚机构。所述左操作轴的端部以及所述右操作轴的端部通过焊接部分22分别连接至所述管状连接轴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凸轮与相应的操作轴接合。第一齿部形成于锁定构件的外表面。第二齿部形成于旋转构件的内表面。第一齿部通过凸轮的旋转运动与相应的第二齿部发生接合以及从其上解除。当操作设于任一左、右操作轴上的操作按钮时,所述左、右斜倚机构同步地执行锁定和解锁操作。
然而,按照参考专利1披露的所述座椅斜倚装置(用于车辆的),在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操作轴和连接轴之前,所述左、右操作轴从车辆座椅的外侧分别插入所述左、右斜倚机构。因此,在所述操作轴未稳固定位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操作轴和连接轴。结果,所述操作轴可能偏心地连接至所述连接轴。然后,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和解锁操作可能发生故障。进而,按照参考专利1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不具有一种间隙,所述间隙设于所述左斜倚机构和所述左操作轴以及所述右斜倚机构和所述右操作轴之间,补偿所述左、右斜倚机构之间的位置变化。因此,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和解锁操作可能进而发生故障。
因此,需要一种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在该装置中,铰链销从车辆座椅的内侧插入,并且连接管连接至形成于所述铰链销的相互面对的内端的连接部分,从而所述铰链销和所述连接管同轴地布置且组装位置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变化得到补偿。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包括:
一对第一臂,适于由座椅的座垫支撑;一对第二臂,适于由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支撑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臂以可旋转方式支撑;一对铰链销,穿过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一对斜倚机构,包括:一对锁定机构,每个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凸轮,所述凸轮设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并由所述铰链销支撑以致能够一体地旋转,保持所述凸轮和所述铰链销之间的间隙,所述锁定机构通过所述铰链销和所述凸轮的旋转运动限制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旋转运动以及解除对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旋转运动的限制;以及连接构件,其设于所述斜倚机构之间并连接至所述铰链销以致能够一体地旋转,其中,每个所述铰链销构造为从所述座椅的内侧插入每个所述斜倚机构,并且在至少其中一个铰链销的面对另一个铰链销的内端设置连接至连接构件的连接部分。
因而,铰链销从座椅的内侧分别插入斜倚机构。而且,铰链销分别包括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形成于所述铰链销的相互面对的相应内端并与所述连接构件连接。因此,通过将其中一个铰链销推向另一个铰链销,防止了在铰链销的连接部分和连接构件之间沿所述铰链销和所述连接构件的轴向产生接合间隙。因而,连接构件和铰链销的连接部分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连接部分通过焊接连接至连接构件。
因而,铰链销和连接构件能够容易而牢固地相互连接。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连接部分包括插接件和抵接部分,连接构件的端部装配在该插接件中,该抵接部分接触其中一个斜倚机构的面对另一个斜倚机构的内表面。
因而,每个铰链销包括插接件和抵接面。连接构件的端部插入相应的插接件。每个抵接面与斜倚机构的内侧表面发生接触。因此,通过将其中一个铰链销推向另一个铰链销,其中一个铰链销的抵接面与其中一个斜倚机构接触。因而,在另一个铰链销的抵接面与另一个斜倚机构之间产生间隙CL。因此,其中一个斜倚机构相对于另一个斜倚机构的组装位置的变化得到合适的补偿。结果,锁定机构稳定地进行锁定和解锁操作。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插接件孔在连接部分的插接件处形成,所述插接件孔包括与连接构件的端面发生接触的接触底面,并且连接构件的端部装配在所述插接件孔中。
因而,插接件孔在相应的插接件上形成。每个插接件孔包括与接触构件的端面接触的接触底面。因此,通过将其中一个铰链销推向另一个铰链销,连接构件的端面与插接件孔的相应的接触底面发生接触。因而,铰链销和连接构件同轴地组装。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插接件的插接件孔以及连接构件呈圆柱形。
因而,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插接件的形状得到简化,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插接件凸缘和插接件轴在连接部分的插接件处形成,所述插接件凸缘具有与连接构件的端面发生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插接件轴插入连接构件的端部。
因而,插接件凸缘和插接件轴在铰链销的相应的插接件处形成。每个插接件凸缘包括与连接构件的端面接触的接触面。每个插接件轴插入连接构件的端部。因而,铰链销和连接构件同轴地组装。
按照本发明另一方面,连接构件呈圆柱形。
因而,连接构件的形状得到简化。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进行的详细说明,将使本发明的以上和另外的特征和性质更为明显,其中:
图1示出具有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的车辆座椅;
图2为示出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示出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4为示出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沿图2的线IV-IV获得的剖视图;
图5为示出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的铰链销和连接管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的铰链销和连接管的剖视图;以及
图7为示出按照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的铰链销和连接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说明车辆座椅斜倚装置10(以下称为斜倚装置10)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斜倚装置10设于车辆座椅13(充当座椅)。车辆座椅13包括形成座椅表面的座垫15和形成座椅靠背表面的座椅靠背16。斜倚装置10包括左、右斜倚机构18。左、右斜倚机构18分别包括左、右锁定机构17,锁定机构17限制座垫15相对于座椅靠背16的枢转运动以及解除对枢转运动的限制。座椅靠背16通过座垫15的后部支撑,以便能够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相对于座垫15可枢转地运动,并且以便能够保持在预定的调整角度。在此,诸如上下、左右和前后等方向对应于车辆的方向。
如图2和3所示,左、右斜倚机构18分别设于车辆座椅13的左侧和右侧(在此,左右对应于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左、右斜倚机构18通过连接管43(充当连接构件,此后将对其进行说明)同步地操作。左、右斜倚机构18(此处的左、右对应于图2的左侧和右侧)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然而,右斜倚机构18与左斜倚机构18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用于锁定和解锁该锁定机构17的操作杆19。以下作为一个示例将参考图2主要说明右斜倚机构18的详细结构。
如图2所示,斜倚机构18包括盘形的支撑臂21(充当第一臂)和盘形的齿轮臂22(充当第二臂)。齿轮臂22安装至支撑臂21以能够相对其转动。支撑臂21例如通过焊接由下臂25(充当第一臂)固定于下架15a(参看图1),下架15a支撑座垫15并固定于车辆地板12。齿轮臂22例如通过焊接固定于支撑座垫靠背16的上臂26(充当第二臂)。臂保持器27安装至支撑臂21和齿轮臂22的外周部分。支撑臂21和齿轮臂22相互接合,以致彼此不会分离,同时允许通过臂保持器27相对于彼此进行旋转。内部空间28在支撑臂21和齿轮臂22之间形成。锁定机构17(以下将说明其结构)装于内部空间28中。
如图4所示,锁定机构17包括内齿部分22a、三个棘爪30、凸轮31和锁定弹簧32。内齿部分22a形成于齿轮臂22的内周面。每个外齿部分30a形成于每个棘爪30以能够与相应的内齿部分22a接合。每个棘爪30沿凸轮31的周边布置。凸轮31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旋转以使棘爪30的外齿部分30a与相应的内齿部分22a接合和分离。锁定弹簧32偏置凸轮31,以使凸轮31沿预定的方向旋转。
每个棘爪30沿凸轮31的周边布置以通过在彼此间形成预定的角度而相互分开。此外,棘爪30通过设于支撑臂21上的引导部分33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沿凸轮31的径向移动。沿凸轮31的周边延伸的长形接合孔30b形成于相应的棘爪30。另外,每个长形接合孔30b形成为相对于绕着凸轮31的旋转中心界定的圆形轨迹稍微倾斜地延伸。分别与凸轮31的凸轮表面31a(以下说明)发生接触的内凸轮表面30c形成于相应的棘爪30。
与在棘爪30上形成的相应的内凸轮表面30c发生接触的三个凸轮表面31a沿凸轮31的周边布置,以通过在彼此间形成预定的角度而相互分开。接合销31b设于凸轮31以平行于凸轮31的旋转轴线伸出。每个接合销31与形成于每个棘爪30上的每个长形接合孔30接合。接合孔31c形成于凸轮31的中心,接合孔31c进行了平切以具有两个平切部分。铰链销40的轴部42可移动地插入接合孔31c。
插入铰链销40的插入孔分别形成于支撑臂21和齿轮臂22的径向中间的部分上。如图2和3所示,铰链销40的一端形成大直径插接件41(亦即,插接件41的直径大于连接管43的直径)。铰链销40的另一端形成进行了平切以具有两个平切部分的轴部42。轴部42形成为能插入凸轮31的接合孔31c以及支撑臂21和齿轮臂22的插入孔。轴部42插入凸轮31的接合孔31c,其中在轴部42和接合孔31c之间具有间隙,以致轴部42的两个平切部分与凸轮31的接合孔31c接合。从而,轴部42的旋转传递至凸轮31。进而,允许凸轮31相对于轴部42沿其径向稍微移动。铰链销40的插接件41的一个端部形成插接件孔41a,插接件孔呈圆柱形以与铰链销40的轴线同轴。接触底面41b形成于插接件孔41a的底面以相对于铰链销40的轴线垂直。
操作杆19一体地连接至设于右斜倚机构18处的铰链销40的轴部42。操作杆19调节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垫15的角度。通过操作操作杆19,锁定机构17进行锁定和解锁操作。从而限制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垫15的枢转运动以及解除对该枢转运动的限制。
左、右铰链销40布置为使得大直径插接件41的插接件孔41a相互面对。在这种状态中,左、右铰链销40从车辆座椅13的内侧插入形成于车辆座椅13的左、右斜倚机构18的支撑臂21和齿轮臂22上的相应插入孔。圆柱形连接管43的轴向端部分别插入各铰链销40的插接件孔41a。另外,连接管43的左、右端面形成为相对于其轴线垂直。直到连接管43的每个端面与各插接件孔41a的接触底面41b发生接触时,连接管43插入每个插接件孔41a内。从而,连接管43装配于铰链销40的相应插接件41的内表面。
阶梯形的抵接面41c在相应的铰链销40上形成以相对于铰链销40的轴线垂直。每个抵接面41c与齿轮臂22的每个端面发生接触。
换言之,连接管43插入铰链销40的左、右插接件孔41a。在这种状态中,插入左斜倚机构18的铰链销40的轴部42的端面被推向右斜倚机构18。从而,插入右斜倚机构18的铰链销40的抵接面41c与右齿轮臂22的端面发生接触。另外,连接管43的左右端面分别与铰链销40的插接件孔41a的底面41b接触。在这种状态中,连接管43的轴向端部通过焊接分别连接至左、右铰链销40。如图2所示,左、右铰链销40通过在连接部50焊接而连接至连接管43。因此,铰链销40和连接管43同轴地连接。另外,在左齿轮臂22的端面和插入左斜倚机构18的左铰链销40的抵接面41c之间沿铰链销40的轴向设有间隙CL。通过间隙CL补偿左斜倚机构18相对于右斜倚机构18沿铰链销40轴向的组装位置的变化。
分别连接至连接管43的左、右轴向端部的左、右铰链销40的插接件41充当连接部分。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铰链销40的每个插接件41可构造为具有插接件轴44和插接件凸缘45。每个插接件轴44插入连接管43。每个插接件凸缘45包括接触面45a,接触面设置为抵接每个插接件轴44。在这种结构中,每个插接件轴44插入连接管43直到连接管43的每个端面与相应的接触面45a发生接触。从而,连接管43安装至铰链销40的插接件41的插接件轴44的外表面。
[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6和7所示,连接管43装配于铰链销40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铰链销40可以只设置于右斜倚机构18的凸轮31上。在这种情况下,连接管43可直接插入左斜倚机构18的凸轮31。更具体地,铰链销40a和抵接面40b可以在连接管43处一体地形成。铰链销40a接合左斜倚机构18的凸轮31的接合孔31c。铰链销40a被平切成具有两个平切部分。设于右斜倚机构18的铰链销40充当铰链销之一,而形成于连接管43的铰链销40a充当铰链销中的另一个。
如图2所示,复位弹簧48按照如此的方式布置,以致每个复位弹簧48的一端接合固定于上臂26的托架48。每个复位弹簧48的另一端接合下臂25的每个弯部25a。复位弹簧48沿着使座椅靠背16向车辆前面方向倾斜的方向恒定地对相应的上臂26施加偏置力。当通过操作操作杆19解锁该锁定机构17时,座椅靠背16利用偏置力向车辆的前面方向倾斜。
如图2所示,变扭弹簧按照如此的方式布置,以致每个变扭弹簧47的一端接合下臂25的每个弯部25a。每个变扭弹簧47的另一端接合形成于铰链销40的每个轴部42的端部的每个狭缝42a。变扭弹簧对相应的铰链销40施加旋转偏置力。利用该旋转偏置力,铰链销40的轴部42在轴部42的两个平切部分和接合孔31c的两个平切部分分别接合凸轮31的接合孔31c。从而,防止了在轴部41和相应的接合孔31之间产生接合间隙。
以下将说明上述斜倚装置10的组装步骤。将斜倚装置18布置于车辆座椅13的左侧和右侧。然后,如此布置铰链销40:使得大直径插接件41的插接件孔41a相互面对。在这种状态中,每个铰链销40从车辆座椅13的内侧插入各支撑臂21的每个插入孔、各齿轮臂22的每个插入孔以及斜倚装置18的凸轮31的每个接合孔31c。
然后,连接管43的每个轴向端部插入铰链销40的每个插接件孔41a,同时调节左、右斜倚机构18之间的间隔。在这种状态中,插入左斜倚机构18的铰链销40的轴部42的端面被推向右斜倚机构18。从而,插入右斜倚机构18的铰链销40的阶梯形的抵接面41c与右齿轮臂22的端面发生接触。进而,连接管43的端面分别与铰链销40的插接件孔41a的接触底面41b发生接触。
由于左斜倚机构18的铰链销40被推向右斜倚机构18,推力通过连接管43从左铰链销40传递至右铰链销40。更具体地,右铰链销40的抵接面40c被推向右齿轮臂22的端面。进而,连接管43的右端面受到推动直到与右铰链销40的插接件41的插接件孔41a的接触底面41b发生接触。而且,左铰链销40的插接件41的插接件孔41a的接触底面41b受到推动直到与连接管43的另一端面发生接触。
插接件孔41a的接触底面41b以及连接管43的端面形成为分别相对于铰链销40和连接管43的轴线是垂直的。进而,连接管43的轴向端部插入铰链销40的相应的插接件孔41a,同时在其间形成间隙。因此,通过推动铰链销40,铰链销40和连接管43得到同轴地组装。
在上述状态中,通过焊接来连接铰链销40的每个插接件41的每个端面和连接管43的外周面的接头部分以形成连接部分50。因此,每个铰链销40和连接管43被同轴地、一体地连接。在连接铰链销40和连接管43之后,将操作杆19固定于设于右斜倚机构18的铰链销40的轴部42。因此,右斜倚机构18置于右铰链销40的抵接面41c和操作杆19之间。因而,限制了右铰链销40沿着其轴向相对于右斜倚机构18的位移,且只允许右斜倚机构18旋转。
随后,例如通过焊接将座椅靠背架固定于左、右斜倚机构18的左、右上臂26。座椅靠背架支撑座椅靠背16。右斜倚机构18的右上臂26固定于座椅靠背架的一端。左斜倚机构18的左上臂26固定于座椅靠背架的另一端。右斜倚机构18的上臂26相对于铰链销40和连接管43在预定的位置连接至座椅靠背架。另一方面,沿铰链销40和连接管43的轴向在左斜倚机构18上在左铰链销40的抵接面41c和左齿轮臂22的端面之间设有间隙CL。因此,左斜倚机构18相对于右斜倚机构18的组装位置的变化得到补偿。因而,锁定机构17稳定地进行锁定和解锁操作。
以下将说明斜倚装置10的操作。左、右斜倚机构18的操作基本上相同。因此,以下将主要说明右斜倚机构18的操作。通过操作操作杆19,凸轮31克服锁定弹簧32的偏置力从锁定位置转向解锁位置。当凸轮31旋转时,凸轮31的接合销31b与相应的棘爪30的长形接合孔30b发生接合。因此,多个棘爪30通过引导部分33的引导沿着凸轮31的径向同步地向内移动。因而,如图4所示,棘爪30的外齿部分30a从相应的内齿部分22a上解除。从而,锁定机构17进行解锁操作。当锁定机构17进行解锁操作时,解除了对齿轮臂22相对于支撑臂21的旋转运动的限制。结果,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垫15的角度得到调节。
此外,当操作杆19解除时,凸轮31利用锁定弹簧32的偏置力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通过与棘爪30的相应内凸轮表面30c接合的凸轮31的凸轮面31a的作用,棘爪30沿凸轮31的径向朝外运动。从而,棘爪30的外齿部分30a与相应的内齿部分22a接合。因此,锁定机构17进行锁定操作。因而,限制了齿轮臂22相对于支撑臂21的旋转运动。结果,固定了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垫15的角度。
铰链销40的轴部42与凸轮31的接合孔31c接合,其中允许沿凸轮31的径向在轴部42和接合孔31c之间具有间隙。从而,沿着凸轮31的周边设置的三个棘爪通过相等的力与相应的内齿22a接合。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左、右铰链销40从车辆座椅13的内侧分别插入左、右斜倚机构18。并且,铰链销40各自包括插接件41。插接件41在各铰链销40的相互面对的相应内端形成,且与连接管43连接。因此,通过将其中一个铰链销40推向另一铰链销40,防止了沿铰链销40和连接管43的轴向在铰链销40的插接件41和连接管43之间产生接合间隙。因此,铰链销40的插接件41和连接管43得到牢固的连接。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插接件41通过焊接连接至连接管43。因此,铰链销40和连接管43容易且牢固地相互连接在一起。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每个铰链销40包括插接件41和抵接面41c。连接管43的端部插入相应的插接件41。每个抵接面41c与斜倚机构18的内侧表面发生接触(在此“内”指的是车辆座椅的内侧)。因此,通过将其中一个铰链销40推向另一个铰链销40,则其中一个铰链销40的抵接面41c与其中一个斜倚机构18发生接触。因而,在另一个铰链销的抵接面41c与另一个斜倚机构18之间产生间隙CL。因此,其中一个斜倚机构18相对于另一个斜倚机构18的组装位置的变化得到合适的补偿。结果,锁定机构17稳定地进行锁定和解锁操作。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插接件孔41a在相应的插接件41上形成,每个插接件孔41a包括与连接管43的端面发生接触的接触底面41b。因此,通过将其中一个铰链销40推向另一个铰链销40,连接管43的端面与插接件孔41a的相应的接触底面41b发生接触。因而,铰链销40和连接管43同轴地组装。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插接件41的插接件孔41a以及连接管43呈圆柱形。因而,连接管43和插接件41的形状得到简化,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插接件凸缘45和插接件轴44在铰链销40的相应插接件41处形成。每个插接件凸缘45包括与连接管43的端面发生接触的接触面45a。每个插接件轴44插入连接管43的端部。因而,铰链销40和连接管43同轴地组装。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当通过推动其中一个铰链销40来组装连接管43时,另一铰链销40的抵接面41c被推向斜倚机构18的齿轮臂22的端面。然而,另一铰链销40的抵接面41c被推向之处未必是齿轮臂22。相反,其中一个铰链销40的抵接面41c可被推向其中一个斜倚机构18的一部分。
此外,按照所述实施方式,下架15a直接固定于车辆地板12。然而,对于具有用于垂直调节车辆座椅位置的提升装置的车辆,通过提升装置将下架15a安装于车辆地板12上。
另外,按照所述实施方式的斜倚机构18不局限于安装于上述车辆座椅13上。按照所述实施方式的斜倚机构18可安装于其中左、右斜倚机构通过连接管43相互连接的任何座椅上。
另外,按照所述实施方式,每个支撑臂21和每个下臂25都独立地形成。然而,每个支撑臂21和每个下臂25可一体地形成。同样,按照所述实施方式,每个齿轮臂22和每个上臂26都独立地形成。然而,每个齿轮臂22和每个上臂26可一体地形成。
Claims (5)
1.一种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第一臂(21,25),由座椅(13)的座垫(15)支撑;
一对第二臂(22,26),由所述座椅(13)的座椅靠背(16)支撑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臂(21,25)以可旋转方式支撑;
一对铰链销(40,40a),穿过所述第一臂(21,25)和所述第二臂(22,26);
一对斜倚机构(18),包括:
一对锁定机构(17),每个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凸轮(31),所述凸轮设于所述第一臂(21,25)和所述第二臂(22,26)之间并由所述铰链销(40,40a)支撑以致能够一体地旋转,保持所述凸轮(31)和所述铰链销(40,40a)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锁定机构(17)通过所述铰链销(40,40a)和所述凸轮(31)的旋转运动限制所述座椅靠背(16)相对于所述座垫(15)的旋转运动以及解除对所述座椅靠背(16)相对于所述座垫(15)的所述旋转运动的限制;以及
连接构件(43),其设于所述斜倚机构(18)之间并连接至所述铰链销(40,40a)以致能够一体地旋转,
其中,每个所述铰链销(40,40a)构造为从所述座椅的内侧插入每个所述斜倚机构(18),并且在至少其中一个所述铰链销(40,40a)的面对另一个所述铰链销(40,40a)的内端设置连接至所述连接构件(43)的连接部分(41),其中,所述连接部分(41)包括插接件和抵接部分(41c),所述连接构件(43)的端部装配在所述插接件中,其中一个所述铰链销的抵接部分接触其中一个所述斜倚机构(18)的面对另一个所述斜倚机构(18)的内表面,并且在另一个所述铰链销的抵接部分与另一个所述斜倚机构(18)之间产生间隙,其中,所述连接部分(41)通过焊接连接至所述连接构件(43),
其中,插入至设在所述座椅右侧的斜倚机构中的铰链销(40)的抵接面(41c)与设在所述座椅右侧的第二臂(22)的端面发生接触,所述连接构件(43)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分别与所述一对铰链销的接触底面(41b)接触并焊接在一起,在插入至设在所述座椅左侧的斜倚机构中的铰链销的抵接面(41c)与设在所述座椅左侧的第二臂的端面之间设有轴向间隙(C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分(41)的所述插接件处形成插接件孔(41a),所述插接件孔(41a)包括与所述连接构件(43)的端面接触的接触底面(41b),并且所述连接构件(43)的端部装配在所述插接件孔(41a)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的所述插接件孔(41a)以及所述连接构件(43)呈圆柱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分(41)的所述插接件处形成插接件凸缘(45)和插接件轴(44),所述插接件凸缘(45)具有与所述连接构件(43)的端面接触的接触面(45a),所述插接件轴(44)插入所述连接构件(43)的所述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43)呈圆柱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68508 | 2007-10-16 | ||
JP2007268508A JP5332170B2 (ja) | 2007-10-16 | 2007-10-16 |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JP2007-268508 | 2007-10-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12381A CN101412381A (zh) | 2009-04-22 |
CN101412381B true CN101412381B (zh) | 2013-10-02 |
Family
ID=40194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679777A Active CN101412381B (zh) | 2007-10-16 | 2008-10-16 | 车辆座椅斜倚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92938B2 (zh) |
EP (1) | EP2050614B1 (zh) |
JP (1) | JP5332170B2 (zh) |
CN (1) | CN101412381B (zh) |
DE (1) | DE602008003639D1 (zh) |
PL (1) | PL2050614T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23342B2 (ja) * | 2009-11-20 | 2014-02-19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フレームの補強構造 |
US8556340B2 (en) * | 2010-08-03 | 2013-10-15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recliner mechanism with selective torque transmission connectors |
DE102010042057A1 (de) * | 2010-10-06 | 2012-04-12 | Lear Corp. | Synchronisiereinrichtung für manuelle Lehnenverstellvorrichtung |
US8616648B2 (en) * | 2011-03-11 | 2013-12-31 | Keiper Gmbh & Co. Kg | Vehicle seat and recliner fitting for vehicle seat |
JP5857445B2 (ja) | 2011-05-17 | 2016-02-10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JP5766584B2 (ja) | 2011-11-07 | 2015-08-19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5821650B2 (ja) | 2012-01-19 | 2015-11-24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US20140265474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Lear Corporation | Seat recliner with breakaway connector rod |
EP2977257B1 (en) | 2013-03-22 | 2017-04-19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Seat reclining device for vehicles |
JP6196185B2 (ja) | 2014-04-25 | 2017-09-13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10562417B2 (en) * | 2017-03-28 | 2020-02-1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Reclining seat assembly having tension reacting member |
US10611273B2 (en) * | 2017-10-09 | 2020-04-07 |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 Recliner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41672A (en) * | 1981-12-21 | 1985-09-1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Reclining angle adjustment device |
EP0917984A2 (en) * | 1997-11-20 | 1999-05-26 | Caterpillar Inc. | Reclining mechanism for a seat assembly |
FR2772318A1 (fr) * | 1997-12-15 | 1999-06-18 |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 Siege de vehicule equipe de mecanismes d'articulation |
US6023994A (en) * | 1997-08-22 | 2000-02-15 | Ikeda Bussan Co., Ltd, | Double-sided reclining apparatus |
CN1919103A (zh) * | 2005-08-24 | 2007-02-2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座椅斜倚装置 |
DE102006035374A1 (de) * | 2005-10-31 | 2007-05-03 | Aisin Seiki K.K., Kariya | Neige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CN101014483A (zh) * | 2004-07-28 | 2007-08-0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座椅斜倚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49051B1 (fr) * | 1989-07-03 | 1991-10-04 | Cousin Freres Sa | Dispositif de rattrapage des jeux angulaires sur des mecanismes utilises dans des sieges, en particulier, d'automobiles |
JPH08154769A (ja) | 1994-12-01 | 1996-06-18 | Araco Corp |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JP3645332B2 (ja) * | 1995-10-25 | 2005-05-11 | 株式会社今仙電機製作所 | 両持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JP2001128769A (ja) * | 1999-10-29 | 2001-05-15 | Aisin Seiki Co Ltd | シートバック角度調整システム |
US6712429B2 (en) * | 2002-06-07 | 2004-03-30 | Intier Automotive Inc. | Lost motion dual disc seat recliner assembly |
US6854802B2 (en) * | 2002-10-01 | 2005-02-15 | Fujikiko Kabushiki Kaisha | Seat recliner for vehicle |
JP4337380B2 (ja) * | 2003-03-25 | 2009-09-30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US7025419B2 (en) * | 2003-05-12 | 2006-04-11 | Shiroki Corporation | Seat mechanism for vehicle |
US7195318B2 (en) * | 2004-11-01 | 2007-03-27 | Das Co., Ltd. | Reclining device of vehicle seat |
JP4778730B2 (ja) | 2005-05-31 | 2011-09-21 |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WO2007026571A1 (ja) * | 2005-08-30 | 2007-03-08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JP2007160009A (ja) * | 2005-12-16 | 2007-06-28 | Aisin Seiki Co Ltd |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JP2007252451A (ja) * | 2006-03-22 | 2007-10-04 | Fuji Kiko Co Ltd | 車両の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2007
- 2007-10-16 JP JP2007268508A patent/JP5332170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10-13 US US12/250,190 patent/US7992938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5 EP EP08166683A patent/EP2050614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5 PL PL08166683T patent/PL2050614T3/pl unknown
- 2008-10-15 DE DE602008003639T patent/DE602008003639D1/de active Active
- 2008-10-16 CN CN2008101679777A patent/CN1014123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41672A (en) * | 1981-12-21 | 1985-09-1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Reclining angle adjustment device |
US6023994A (en) * | 1997-08-22 | 2000-02-15 | Ikeda Bussan Co., Ltd, | Double-sided reclining apparatus |
EP0917984A2 (en) * | 1997-11-20 | 1999-05-26 | Caterpillar Inc. | Reclining mechanism for a seat assembly |
FR2772318A1 (fr) * | 1997-12-15 | 1999-06-18 |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 Siege de vehicule equipe de mecanismes d'articulation |
CN101014483A (zh) * | 2004-07-28 | 2007-08-0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座椅斜倚装置 |
CN1919103A (zh) * | 2005-08-24 | 2007-02-2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座椅斜倚装置 |
DE102006035374A1 (de) * | 2005-10-31 | 2007-05-03 | Aisin Seiki K.K., Kariya | Neige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12381A (zh) | 2009-04-22 |
PL2050614T3 (pl) | 2011-05-31 |
EP2050614B1 (en) | 2010-11-24 |
EP2050614A1 (en) | 2009-04-22 |
DE602008003639D1 (de) | 2011-01-05 |
US20090096269A1 (en) | 2009-04-16 |
JP2009095432A (ja) | 2009-05-07 |
JP5332170B2 (ja) | 2013-11-06 |
US7992938B2 (en) | 2011-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12381B (zh) | 车辆座椅斜倚装置 | |
JP4770389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US8985690B2 (en) | Seat reclining device and seat device | |
JP2653768B2 (ja) | シート構造のための関節装置 | |
US20080073961A1 (en) | Reclining mechanism for vehicle seats | |
US7588294B2 (en) | Seat reclining device for vehicle | |
US20100127546A1 (en) | Disc Recliner Assembly with Biased Synchronization | |
KR20130118983A (ko) | 차량 좌석용 액추에이터 및 하드웨어 시스템 | |
KR101651296B1 (ko) | 차량 시트의 폴딩 겸용 워크인 장치 | |
GB2441870A (en) | Reclining mechanism having at least one cam operating a plurality of lock mechanisms | |
KR102518250B1 (ko) | 자율주행차의 좌석 회전장치 | |
US9079515B2 (en) | Modular recline mechanism and sidemember for rotary recliner | |
JP2007325772A (ja) | 車両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CN101844524B (zh) | 车辆座椅滑动机构及座椅 | |
JP2010184667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7053107B1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4430602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KR100601808B1 (ko) | 차량용 시트의 라운드 리클라이너 | |
KR20070115601A (ko) | 홀더의 형상이 개선된 차량용 시트 리클라이너 | |
JP2004105363A (ja) |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JP5113458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骨組み構造体 | |
JP2021172184A (ja) | 車両用内装品の回転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の回転装置 | |
JP2006213122A (ja) | シート構造 | |
KR20220134921A (ko) | 조립성이 향상된 리클라이너 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 |
JP2021095010A (ja) | 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9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