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0276A -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0276A
CN101410276A CNA2007800108226A CN200780010822A CN101410276A CN 101410276 A CN101410276 A CN 101410276A CN A2007800108226 A CNA2007800108226 A CN A2007800108226A CN 200780010822 A CN200780010822 A CN 200780010822A CN 101410276 A CN101410276 A CN 101410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bag device
safety air
guide layer
protec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08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0276B (zh
Inventor
亨宁·维格尔
迈克尔·迪贝斯
弗兰克·沃尔尼
安德烈·布克霍尔斯
沃尔夫冈·坎普夫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Takata Petri AG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Petr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Petri AG filed Critical Takata Petri AG
Publication of CN101410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0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0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02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haracterised by a tear line for defining a deployment op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1Packaging straps or envelopes for inflatabl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021/1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deployment trajecto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021/21512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the lid being displaced towards the occupant during deploy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其具有能被充气以保护车辆乘员的安全气囊、接收器和柔性保护罩,安全气囊作为安全气囊包布置在接收器中并且接收器具有出口开口,安全气囊在充气时能通过出口开口从接收器露出并膨胀,柔性保护罩在出口开口的区域中覆盖安全气囊包,保护罩包括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每个片状保护元件都紧固到接收器,通过至少一个可分离的撕裂线彼此相连,并且至少在安全气囊膨胀的第一时段中,在充气的过程中位于安全气囊侧面。根据本发明,柔性引导层(2)布置在保护罩和作为安全气囊包提供的安全气囊(G)之间,引导层永久地与片状保护元件(11,12)中的第一个相连,以使得在给安全气囊(G)充气时,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与引导层(2)一起形成位于安全气囊(G)侧面的复合层(2,11)。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
背景技术
这种安全气囊设备包括:安全气囊,能够通过气体发生器给该安全气囊充气以保护车辆乘员;接收器,特别地呈所谓模块外壳的形式,安全气囊布置在其中作为折叠的和/或压缩的安全气囊包;接收器的出口开口(外壳开口),在充气的过程中,能通过气体发生器使安全气囊展开通过该出口开口并且安全气囊能通过该出口开口膨胀到外壳之外的外部空间中;以及柔性保护罩,该柔性保护罩在出口开口的区域中覆盖安全气囊包。
柔性保护罩首先用于规定定位并用于在充气之前将安全气囊包保留在相关的接收器内。此外,柔性保护罩能够用于控制安全气囊在充气过程中的展开以及用于在膨胀过程中避免对安全气囊的伤害,即在相关的接收器(模块外壳)的一个边缘上、在增强元件、紧固装置等等上对安全气囊的伤害。
从DE 10 2004 023 780 A1知道,由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例如,呈织物层的形式)形成保护罩,所述保护元件(沿规定方向)紧固到模块外壳的彼此相反的紧固区域并且所述保护元件通过至少一个可分离的撕裂线彼此相连。这个柔性保护罩在横截面上以基本上U形的方式包围安全气囊包并且在充气的过程中沿着可分离的撕裂线分离成两个分离的柔性保护元件。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罩的撕裂线特征在于与保护罩包括的其余材料相比,即与形成保护罩的保护元件相比,它相对于在安全气囊被充气时产生的载荷(压力)具有较小的抵抗力。这意味着由于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施加在柔性保护罩上的压力——在达到力和/或压力的特定水平时,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在片状保护元件不损坏它们本身的情况下沿着撕裂线彼此分离。
由于在充气的过程中通过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引导安全气囊,其中保护元件分别在一侧上位于膨胀的安全气囊的侧面,所以能够确保安全气囊沿着规定方向朝着待保护乘员(例如乘客)的特定展开和膨胀,同时(至少在膨胀的初始阶段)防止了可能导致使待保护乘员受伤害的沿其他方向的膨胀。在所谓的OOP-位置的情况下,这是特别有利的,在OOP-位置中,待保护乘员位于正常位置之外,非常靠近相应的安全气囊模块。
这种安全气囊设备例如适合于用作布置在机动车辆仪表板的后面的乘客安全气囊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进一步改进上述类型的安全气囊设备。
根据本发明,该问题由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
因而,在上述类型的安全气囊设备中,进一步如下设置:在保护罩和由保护罩覆盖并在接收器中被压缩为安全气囊包的安全气囊之间,布置例如呈薄膜层或织物层形式的柔性引导层,该柔性引导层永久地与片状保护元件中的一个(第一个)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在安全气囊的充气过程中与所述柔性引导层一起形成位于安全气囊侧面的复合层。
引导层与第一片状保护元件的永久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被理解为这样一种连接,如果在安全气囊的充气和展开的过程中,保护罩的两个保护元件沿着撕裂线彼此分离,则该连接仍被维持。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具有下列优点:仅仅与独自考虑的保护元件相比,由形成保护罩的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中的第一个以及额外的引导层所形成的复合层具有更大的膨胀。因此,对应地较大的障碍物,例如位置非常靠近安全气囊模块的车辆乘员的头部,在安全气囊的充气、展开和膨胀的过程中被覆盖,以使得展开的安全气囊在膨胀的过程中沿着所述复合层滑动而不与所述障碍物即车辆乘员的头部直接接触。
由于复合层充当摩擦调节器,即当与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外套配合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所以在与安全气囊和车辆乘员的头部之间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负载相比,相应的车辆乘员的颈部的负载显著减小的情况下,安全气囊沿着所述复合层滑动。为此,摩擦系数优选地在0.1以下,该摩擦系数表现了摩擦阻力(摩擦力)与安全气囊-复合层材料对的法向力(垂直于安全气囊在安全气囊-复合层材料对上沿着复合层的移动方向起作用的力)之比的特征。这例如可以通过涂覆复合层的面向安全气囊的表面,即用滑动层来实现(与复合层的多层设计相对应),或复合层完全由具有合适性质的材料生产(复合层的单层设计)。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同样有利地是,当引导层位于安全气囊和相关的保护罩之间时,用额外的引导层形成扩大的柔性复合层要求在安全气囊的折叠过程中没有干涉。替代地,可以将安全气囊作为传统的预折叠的和/或压缩的安全气囊包插入为其提供的接收器中,即插入模块外壳中并且由保护罩覆盖,引导层已经固定地连接到其上以使得它自动位于安全气囊包和保护罩之间。
优选地,保护罩的(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例如通过粘接固定到安全气囊接收器的基本上彼此相反的紧固部分。重要的是,将片状保护元件固定到接收器以使得当在安全气囊的展开和膨胀过程中产生导致保护罩沿着撕裂线分开的力时,片状保护元件仍然连接到各自相关的接收器紧固部分。
在保护罩在安全气囊的充气和膨胀过程中沿着至少一个撕裂线分离成分离的、片状的保护元件之后,所述保护元件在一个相应的侧面上位于进一步展开的安全气囊的侧面,片状保护元件中的第一个与永久地与其相连的引导层一起形成扩大的复合层,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外套能在膨胀的过程中沿着该扩大的复合层滑动。
为了形成规定的、扩大的复合层,优选地,引导层特别地在保护罩的撕裂线附近沿着连接线通过第一端部永久地连接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该连接线沿着所述撕裂线延伸。
另外,引导层通过固定部分可释放地固定在接收器中,所述固定部分由引导层的第二端部形成,该第二端部与用于与保护罩永久连接的第一端部隔开。引导层的可释放的固定也有利地出现在保护罩上,即第二片状保护元件上,该第二片状保护元件不同于引导层永久地与其相连的第一片状保护元件。
引导层在接收器内的可释放固定是这样的,以使得所述引导层在安全气囊的充气和膨胀过程中被释放并且固定部分随后形成位于安全气囊侧面的复合层的自由端,固定部分的释放优选地仅仅发生在两个片状保护元件沿着保护罩的撕裂线的分离之后。
为了引导层的可释放固定,可以提供可撕裂的固定装置,例如撕裂接缝或具有有限粘合作用的粘合装置。此外,它可以是由在安全气囊的展开过程中所产生的力释放的形状配合固定,即呈穿过相关的狭缝的至少一个突舌的形式的形状配合固定。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突舌可以被非形状配合地(用能以非破坏性的方式克服的有限的力)保持在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突舌穿过狭缝或突舌可以具有加宽部分,它通过加宽部分接合在狭缝后面。
优选地,引导层永久地连接到保护罩的第一片状保护元件,以使得由它们形成的、在安全气囊的充气和膨胀过程中位于展开的安全气囊侧面的复合层面向待由安全气囊保护的乘员,以便当安全气囊设备被触发时,例如在碰撞的情况下,当所述乘员在安全气囊的展开过程中位于太靠近的地方时,悬垂部能靠在身体部分上方,例如所述乘员的头部上方。
为了另外地实现特别地膨胀的引导层的用途以形成由其产生的对应地大的复合层,可以将引导层折叠在安全气囊和保护罩之间。保护罩的撕裂线一方面可以由保护罩的材料弱部,例如穿孔部形成,或另一方面由两个片状保护元件之间的可分离的连接部,例如撕裂接缝形成,其中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在安全气囊的充气和膨胀过程中沿着该撕裂线彼此分离。
保护罩的第一片状保护元件和引导层之间的永久连接优选地是材料连接并且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实现。然而,连接也可以通过接缝产生。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细节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a表示呈乘客安全气囊模块形式的安全气囊设备的示意侧视图,其中模块外壳被保护罩封闭;
图1b表示图1a的装置的平面图;
图2表示当使容纳在模块外壳中的安全气囊充气和膨胀时的图1a的装置;
图3表示图1a的装置,其与待保护车辆乘员一起被安排在机动车辆的乘客侧上,其中安全气囊已经基本上膨胀;
图4表示图1b的装置的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和1b中,以侧视图(图1a)以及以平面图(图1b),以乘客安全气囊模块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安全气囊设备。
安全气囊模块包括呈模块外壳M形式的接收器,被折叠起来形成安全气囊包的安全气囊G布置在模块外壳M中,以及用于给安全气囊G充气的气体发生器(充气机I)。在其远离气体发生器I的侧面上,模块外壳M具有暴露的顶部表面D,其形成用于在充气过程中通过气体发生器I展开和膨胀的安全气囊的出口开口(外壳开口)。出口开口被柔性保护罩1覆盖和封闭,该柔性保护罩1分别通过粘合到模块外壳M的紧固部分B1、B2的粘合装置13a、14a固定到彼此相对的两个部分13、14。
大约在两个紧固部分B1、B2之间的中心区域中,由穿孔形成的撕裂线10沿着柔性保护罩1延伸,该撕裂线10将柔性保护罩1分成呈薄膜层形式的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11、12。
在紧邻撕裂线10的第一薄膜层11上,也由薄膜层形成的片状的柔性引导层2(例如通过粘接或焊接)永久地连接到端部21(连接部分)以使得相关的连接线(在连接线上引导层2连接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沿着撕裂线10延伸。
在其另一个端部22(固定部分)上,引导层2通过突舌22a固定,该突舌22a穿过第二柔性的片状引导元件12的相关狭缝12a,可释放地固定到第二柔性的片状引导元件1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夹紧力将突舌22a保持在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它们穿过各自相关的狭缝12a。为此,可以如下设置:在模块的装配过程中,用突舌区域将所述模块压靠在布置于机动车辆仪表板中的元件上。作为其备选方案,能提供另外的夹紧带,其通过螺钉接合到外壳并且同时压在突舌22a上。
在两个端部21、22之间的中心部分20中,引导层2被折叠并在被压缩为模块外壳M中的安全气囊包的安全气囊G和封闭模块外壳M的保护罩1之间延伸。
图2表示根据图1a的处于侧视图中的图1a和1b的安全气囊设备(乘客安全气囊模块),其处于由碰撞触发的安全气囊G的充气和展开的开始时,其中气体发生器I已经被点火,以使得所述气体发生器释放用于填充安全气囊G的气体。
安全气囊G在充气的过程中展开并膨胀通过模块外壳M的形成于暴露的顶部表面D上的出口开口,通过其外套对保护罩1和引导层2起作用。由于与其相关的压力,所以柔性保护罩1沿着撕裂线10分离成两个分离的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11、12(呈薄膜层的形式),其分别在一侧上位于展开且膨胀的安全气囊G的侧面(在模块外壳M上的相应的紧固部分B1、B2附近)。
这时,柔性引导层2一方面通过其第一端部21(连接部分)永久地连接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在撕裂线10附近),以及另一方面,仍然通过其第二端部22(固定部分)借助于紧固突舌22a可释放地固定在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上(在相关的紧固部分B2的区域中)。
在给安全气囊G进一步充气的过程中,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11、12不断增加地向外侧改变方向,模块外壳M上的相关的紧固部分B1、B2分别形成铰接线,并且安全气囊G最初由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与引导层2一起覆盖(安全气囊G同时已经展开),所述引导层2永久地与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相连。
可以看到,与独自考虑的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其与独自考虑的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的尺寸基本上相同)相比,由第一柔性的片状引导元件11以及与其永久地相连的引导层2形成的复合层具有显著较大的膨胀。
图3表示处于一状态中的——装配在机动车辆中作为乘客安全气囊模块的——图1a、1b和2的安全气囊设备,在所述状态中,安全气囊G已经基本上从布置在机动车辆的仪表板T中的模块外壳M展开,以使得它位于挡风玻璃W和待保护车辆乘员之间。因而,装置是这样的以使得由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和引导层2形成的复合层在面向待保护车辆乘员的侧面上位于安全气囊G的侧面,同时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在面向挡风玻璃的侧面上位于安全气囊G的侧面。
在这种情况下,同时由于在安全气囊G的展开和膨胀期间起作用的力,当将突舌22a保持在相关狭缝12a中的夹紧力被克服时,引导层2的第二端部22向第二柔性保护元件12的固定被释放。从而,引导层2的第二端部22形成由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和引导层2形成的复合层的自由端部。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在安全气囊G从模块外壳M展开的情况下,待保护车辆乘员(乘客)以特定条件被表示为处于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其头部K——偏离车辆乘员的正常位置——位于太靠近安全气囊模块的地方。因此,存在增大的危险:当膨胀的安全气囊G在充气和展开的过程中用其外套沿着车辆乘员的头部K摩擦,相应地很大的力作用在车辆乘员的颈部区域N中时,它可能导致车辆乘员的颈部区域N中的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由第一柔性保护元件11和引导层2形成的复合层防止了这种情况,其中引导层2在安全气囊G的外套和车辆乘员的头部之间延伸。由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和引导层2形成的复合层在车辆乘员面向安全气囊G的区域中覆盖了车辆乘员的头部K并形成滑动表面,沿着该滑动表面安全气囊G可以在展开和膨胀的过程中滑动,外套不会与车辆乘员的头部K直接接触。由于复合层2、11的面向安全气囊G外套的表面是分层的,从而膨胀的安全气囊可以在尽可能小的摩擦力的情况下沿着复合层2、11滑动,所以机动车辆乘员的颈部区域N的负载被相当大地减小,因而受伤的危险相应地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复合层2、11可能支撑在待覆盖的障碍物上,例如车辆乘员的头部K上。
可以分别选择引导层2的膨胀以使得由引导层2和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形成的复合层2、11能覆盖在安全气囊G的展开过程中在其面向车辆内部(待保护车辆乘员)的侧面上可能出现的障碍物,并避免相应的障碍物与安全气囊G的外套的直接接触。为此,如图1a中所示,引导层2可能被折叠成相应数量的折,以便能将所述引导层容纳在作为安全气囊包存在的安全气囊G和柔性保护罩1之间。
如果用于引导层2以及第一柔性保护元件11的材料没有足够好的滑动性质,则为了确保在膨胀的安全气囊G与复合层2、11的配合过程中所需的低摩擦系数,复合层2、11可以在面向膨胀的安全气囊G的表面上具有一涂层,该涂层确保改善的滑动性能(具有最低的可能摩擦系数)。
图4以平面图的方式表示图1a和1b的安全气囊设备的变型,不同之处在于:引导层2的第二端部22(固定部分)在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上的可释放固定位于模块外壳M的相关紧固部分B2的区域中(看图1a)。根据图4,为此,使用设在引导层2的第二端部22上的突舌22b,该突舌22b具有加宽部分以使得它们在其边缘上接合在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的相关狭缝12b的后面。当展开且膨胀的安全气囊施加在引导层2上的压力大得足以将具有相应变形的加宽突舌12b拉过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的相关狭缝12b时,该固定被释放。在安全气囊G充气的过程中所述固定被释放的时间取决于需要哪些力以释放突舌22b和相关狭缝12b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即将加宽突舌22b拉过狭缝12b。所述力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突舌22b的宽度与狭缝12b在突舌22b宽度方向上的扩展的关系。因而,引导层2的第二端部22的固定的释放时间可以通过选择突舌22b和狭缝12b的几何关系来具体设定。

Claims (36)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包括:
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能够被充气以保护车辆乘员,
接收器,所述安全气囊作为安全气囊包被布置在所述接收器中,并且所述接收器具有出口开口,所述安全气囊在充气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出口开口从所述接收器露出并膨胀,和
柔性保护罩,所述柔性保护罩在所述出口开口的区域中覆盖所述安全气囊包,
所述保护罩包括分别固定到所述接收器的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所述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通过至少一个可分离的撕裂线彼此相连,并且所述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至少在所述安全气囊膨胀的第一时段中位于处于充气过程中的所述安全气囊的侧面,
其特征在于:
柔性引导层(2)布置在所述保护罩(1)和设置成为安全气囊包的所述安全气囊(G)之间,所述柔性引导层(2)永久地与所述片状保护元件(11,12)中的第一片状保护元件相连,以使得在所述安全气囊(G)的充气期间,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与所述引导层(2)一起形成位于所述安全气囊(G)侧面的复合层(2,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保护元件(11,12)被固定到所述接收器(M)的基本上彼此相对的紧固部分(B1,B2)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保护元件(11,12)通过粘合装置(13a,14a)被固定到所述接收器(M)的分别相关的紧固部分(B1,B2)上。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1)的至少一个撕裂线(10)构造为使得所述保护罩(1)在所述安全气囊(G)的充气和膨胀过程中沿着一个撕裂线(10)分成分离的片状保护元件(11,12),所述片状保护元件在膨胀过程中分别位于所述安全气囊(G)的侧面。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层(2)在第一端部(21)永久地与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相连。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层(2)在所述撕裂线(10)附近永久地与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相连。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层(2)沿着连接线永久地与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相连,所述连接线沿着所述撕裂线(10)延伸。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层(2)另外通过固定部分(22)可释放地固定在所述接收器(M)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22)由所述引导层(2)的第二端部形成。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罩(1)上提供所述引导层(2)的另外的可释放的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罩(1)的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上提供所述引导层(2)的另外的可释放的固定,所述引导层(2)没有与所述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永久地相连。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22)与所述连接部分(21)隔开,所述引导层(2)通过所述固定部分(22)可释放地固定在所述接收器(M)中,所述引导层(2)通过所述连接部分(21)永久地与所述保护罩(1)的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相连。
13.如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层(2)的所述固定部分(22)可释放地固定在所述接收器(M)中,以使得所述固定部分(22)在所述安全气囊(G)的充气和膨胀过程中被释放,并形成位于所述安全气囊(G)侧面的所述复合层(2,11)的自由端。
14.如权利要求4和13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层(2)的可释放的固定的构造,以使得所述接收器(M)中的所述固定部分(22)仅在两个片状保护元件(11,12)已经沿着所述保护罩(1)的所述撕裂线(10)彼此分离时才被释放。
15.如权利要求8至14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了所述引导层(2)的可释放的固定,提供可撕裂的固定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的固定装置由撕裂接缝形成。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的固定装置由粘合装置形成。
18.如权利要求8至14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形状配合的固定装置(12a,22a;12b,22b),用于所述引导层(2)的可释放的固定。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穿过狭缝(12a,12b)的突舌(22a,22b)。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舌(22a)被非形状配合地保持在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所述突舌穿过相关的狭缝(12a)。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舌(22b)具有加宽部分,所述突舌(22b)通过所述加宽部分在其边缘上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相关的狭缝(12b)后面。
2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层(2)永久地与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相连,以使得由此形成的且在充气和膨胀过程中位于所述安全气囊(G)侧面的所述复合层(2,11)面向将由所述安全气囊(G)保护的乘员。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2,11)能停靠在待保护的乘员的身体部分(K)上方,其中所述待保护的乘员在所述安全气囊(G)的充气过程中位于靠近所述安全气囊(G)的外套的位置。
2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2,11)以单层的方式构造。
2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2,11)在其面向所述安全气囊(G)的表面上具有减少摩擦的涂层。
2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2,11)的在与所述安全气囊(G)的外套配合的过程中面向所述安全气囊(G)的表面具有小于0.1的摩擦系数。
2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展开和膨胀的过程中,所述安全气囊(G)通过其外套沿着所述复合层(2,11)滑动。
2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层(2)折叠在设置成为安全气囊包的所述安全气囊(G)和所述保护罩(1)之间。
2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10)由所述保护罩(1)的材料弱部形成。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10)由所述保护罩(1)的穿孔部形成。
31.如权利要求1至28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10)由所述片状保护元件(11,12)的可分离的连接部形成。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10)由撕裂接缝形成。
3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层(2)和所述保护罩(1)的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之间的永久连接是材料连接。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连接被构造为粘接或焊接连接。
3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设备被构造为前安全气囊模块。
3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设备被构造为乘客安全气囊模块。
CN2007800108226A 2006-06-07 2007-05-09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02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06009205U DE202006009205U1 (de) 2006-06-07 2006-06-07 Airbag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202006009205.6 2006-06-07
PCT/EP2007/054484 WO2007141107A1 (de) 2006-06-07 2007-05-09 Airbag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0276A true CN101410276A (zh) 2009-04-15
CN101410276B CN101410276B (zh) 2011-03-30

Family

ID=36934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082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0276B (zh) 2006-06-07 2007-05-09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874580B2 (zh)
EP (1) EP1919738B1 (zh)
JP (1) JP5069743B2 (zh)
CN (1) CN101410276B (zh)
DE (1) DE202006009205U1 (zh)
RU (1) RU2398689C1 (zh)
WO (1) WO200714110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4896A (zh) * 2009-07-16 2011-01-2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帘式气囊
CN105711453A (zh) * 2014-12-17 2016-06-2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车门的扶手的可充气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9219B2 (ja) * 2007-11-26 2013-02-0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カバー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845672B2 (en) * 2007-11-26 2010-12-07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cover and airbag apparatus
DE102008019730A1 (de) 2008-03-04 2009-09-10 Takata-Petri Ag Airbagabdeckung zur Aufnahme eines Gassackpaketes für ein Airbagmodul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JP2010132256A (ja) * 2008-10-27 2010-06-1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421725B1 (en) * 2009-04-21 2014-05-0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 bag module covered with a protective covering
DE102009029711A1 (de) 2009-06-22 2010-12-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Airbag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RU2600174C2 (ru) * 2014-10-23 2016-10-20 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Русский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ты автомобиля при столкновении (варианты)
DE202017105555U1 (de) * 2017-09-14 2018-12-17 Dalphi Metal Espana, S.A. Aufblasschutz zum Verhindern von Beschädigungen beim Aufblasen eines Gassackes
DE102017124581A1 (de) * 2017-10-20 2019-04-25 Dalphi Metal Espana, S.A. Umhüllung eines gassacks eines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s und verfahren zum verpacken eines gassacks in einer umhüllung
US11465580B2 (en) * 2020-04-08 2022-10-11 Autoliv Asp, Inc. Bi-directional airbag cushion wrappers and related airbag assemblies and methods
US11345302B2 (en) * 2020-07-27 2022-05-31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Curtain airbag with integral airbag wrap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8085A (en) * 1971-10-06 1973-12-11 M Lipkin Concealed pneumatic safety system
US4842300A (en) 1988-04-01 1989-06-27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Vehicle air bag module with internal reinforcing structure
JPH082748B2 (ja) 1989-09-21 1996-01-1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013064A (en) * 1990-05-29 1991-05-0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DE4220499C2 (de) 1992-06-23 1998-06-04 Daimler Benz Ag Aufprallschutzsystem mit Gassack (Airbag)
JP2604310Y2 (ja) * 1992-09-02 2000-05-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265904A (en) 1993-01-07 1993-11-30 Ford Motor Company Airbag cover with integral horn switch
JP2962120B2 (ja) 1993-09-03 1999-10-12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348343A (en) 1993-11-01 1994-09-2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deployment bias apparatus
JPH08108816A (ja) * 1994-10-07 1996-04-30 Isuzu Motors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560648A (en) 1995-08-24 1996-10-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deployment bias apparatus
US5603523A (en) 1995-08-24 1997-02-1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Bias flap for air bag module
DE19536603A1 (de) 1995-09-30 1997-04-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Rückhalteeinrichtung mit einem Luftsack
JPH09301013A (ja) * 1996-03-15 1997-11-25 Inoac Corp エアバッグドアを一体に有する車室側部材の構造
US5772239A (en) 1996-06-24 1998-06-30 Takata, Inc. Airbag sub-module having fabric envelope with horn switch
DE19631556C1 (de) 1996-07-26 1998-02-05 Petri Ag Airbagmodul
DE29711679U1 (de) 1997-07-03 1997-10-30 Trw Repa Gmbh Gassack-Modul
JP3144354B2 (ja) 1997-08-26 2001-03-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アバッグ
DE19813054A1 (de) 1998-03-25 1999-10-07 Daimler Chrysler Ag Airbag-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9824735B4 (de) 1998-06-03 2010-04-01 Volkswagen Ag Airbagmodul für ein Fahrzeug
KR100310856B1 (ko) * 1998-06-30 2001-10-17 히로세 마꼬또 에어백 장치, 에어백 접는 방법 및 에어백 접는 장치
JP3494026B2 (ja) * 1998-08-25 2004-0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164685A (en) 1998-09-03 2000-12-2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Deployment door for air bag module
RU2144877C1 (ru) 1998-12-15 2000-01-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ВАЗ" Рулев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3497763B2 (ja) * 1999-03-24 2004-02-16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106089A (ja) 1999-10-12 2001-04-1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操舵ユニット
US6533314B2 (en) * 1999-12-30 2003-03-1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nstrument panel with integral hidden door cov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6692017B2 (en) 2000-12-25 2004-02-17 Daihatsu Motor Co., Ltd. Airbag apparatus for automobile
JP4573443B2 (ja) * 2001-01-17 2010-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側面衝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959673B2 (ja) 2001-10-30 2007-08-15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エアバッグドアのインサート部材
US6877772B2 (en) 2002-01-03 2005-04-12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module with occupant engaging flap
JP3906694B2 (ja) * 2002-01-23 2007-04-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874810B2 (en) * 2002-04-03 2005-04-05 Autoliv Asp. Inc. Airbag cover deployment flaps
DE20207860U1 (de) 2002-05-21 2002-10-24 Trw Repa Gmbh Gassack-Modul
DE10316272A1 (de) 2003-04-08 2004-11-25 Johnson Controls Interiors Gmbh & Co. Kg Verkleidungsteil mit Airbag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den 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05206142A (ja) 2003-12-24 2005-08-04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04023780B4 (de) 2004-05-07 2012-06-21 Takata-Petri Ag Airbageinrichtung
US7290791B2 (en) * 2004-12-01 2007-11-06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air bag guide retain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4896A (zh) * 2009-07-16 2011-01-2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帘式气囊
CN101954896B (zh) * 2009-07-16 2013-05-0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帘式气囊
CN105711453A (zh) * 2014-12-17 2016-06-2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车门的扶手的可充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0276B (zh) 2011-03-30
EP1919738A1 (de) 2008-05-14
DE202006009205U1 (de) 2006-08-17
JP2009539669A (ja) 2009-11-19
RU2398689C1 (ru) 2010-09-10
EP1919738B1 (de) 2011-12-21
RU2008151421A (ru) 2010-07-20
WO2007141107A1 (de) 2007-12-13
US20090146401A1 (en) 2009-06-11
JP5069743B2 (ja) 2012-11-07
US7874580B2 (en) 2011-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0276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
KR100636641B1 (ko) 조수석 에어백 모듈
US9650010B2 (en) Cost-effective use of one-piece woven fabric for curtain airbags
EP2272724B1 (en) Air bag device
US5765867A (en) Air bag with externally mounted tether
JP2769144B2 (ja) エアバッグパッケージとエアバッグクッションの展開方法
US9272682B2 (en) Wrap around side impact airbag systems and methods
US9272685B2 (en) Air bag with adaptive vent
US7040651B2 (en) Safety device for a vehicle occupant
CN111819113A (zh) 安装在车顶上的乘员约束系统
EP0800959A2 (en) Air bag device
CN112440924A (zh) 车辆的座椅安全气囊
MXPA06011723A (es) Alojamiento flexible para modulo de bolsa de aire.
MXPA02003051A (es) Proteccion de dispositivo dinamicamente desplegado.
US10384633B2 (en) Airbag module and vehicle
US8371609B2 (en) Airbag configuration for a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having the airbag configuration
US2002012570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eployment of an air bag
CN102381273A (zh) 帘式气囊垫
KR20060072718A (ko) 커튼에어백 장착구조
CN111071194B (zh) 具有展开控制翼片的安全气囊
WO2001068413A1 (en) Air bag construction
KR20210156549A (ko) 에어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schaffenburg

Patentee after: TAKATA-PETRI AG

Address before: Aschaffenburg

Patentee before: TAKATA-PETRI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9

Address after: Aschaffenburg

Patentee after: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Address before: Aschaffenburg

Patentee before: TAKATA-PETRI A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