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0088A - 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化妆料 - Google Patents

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化妆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0088A
CN101410088A CNA2007800113741A CN200780011374A CN101410088A CN 101410088 A CN101410088 A CN 101410088A CN A2007800113741 A CNA2007800113741 A CN A2007800113741A CN 200780011374 A CN200780011374 A CN 200780011374A CN 101410088 A CN101410088 A CN 101410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thylene glycol
cream
linoleic acid
skin
dimerized linole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13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0088B (zh
Inventor
铃木民惠
松熊祥子
吉野崇
大桥幸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c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c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cl Corp filed Critical Fanc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10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0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0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0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6Carboxylic acids; Salt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A61K8/361Carboxylic acids having more than seven carbon atoms in an unbroken chain; Salt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9Derivatives containing from 2 to 10 oxyalkylene grou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84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wise than those involving only carbon-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61K8/86Polyet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05Preparations for sensitiv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74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75Anti-irrita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刺激缓和作用的化妆料,进一步提供一种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dimer dilinoleate diethylene glycololigomer ester)的化妆料。

Description

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化妆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dimer dilinoleatediethylene glycol oligomer ester)的化妆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改变,患有所谓异位性皮肤炎等过敏疾病患者,或者有皮肤过敏的人逐渐增加,由于这些人的皮肤容易过敏,经常会出现由化妆品等物品所引起的发红、发痒等症状,而需求比较低刺激的化妆品,因此市面上需要提供一种全新、对缓和这类刺激具有优异效果的成分。
目前,以揭示有如海藻糖单体脂肪酸酯(专利文献1:特开平10-45560号公报)、拥有全氟烷基及聚氧化烯(polyoxyalkylene)为支链的硅树脂(专利文献2:特开平6-199629号公报),作为表面活性剂等的皮肤刺激缓和剂;如苯乙基-α-配糖体、苯乙基-β-配糖体等的葡萄糖衍生物(专利文献3:特开平8-283121号公报),作为醇类刺激缓和剂;如聚烯化乙二醇(专利文献4:特开平200-212024号公报),作为脂溶性药剂的刺激缓和剂;如三烷基柠檬酸、多价乙醇、水(专利文献5:特开平5-255118号公报),作为皮肤外用剂的刺激缓和剂。然而,关于化妆品基剂中占有极大比例的油剂,虽已有关于其安全性的研究(非专利文献1:杉山、太田、「化妆品油性原料的皮肤刺激性评价」、日本皮肤协会业书、日本产业皮肤卫生协会、1999年2月、第41卷、p.163-142),但却尚未有针对其刺激缓和作用来进行研究。
关于含有二聚酸酯类的化妆料,曾在专利文献6(特开2004-277285号公报)中探讨过其对于光泽度、保水性、触感、对皮肤及毛发的密着性、提高触感的持续性,以及毛发的易整理性。然而在专利文献6中,并没有针对刺激缓和作用予以讨论。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455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6-1996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8-2831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2002-212024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5-255118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4-27728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杉山、太田、「化妆品油性原料的皮肤刺激性评价」、日本皮肤协会业书、日本产业皮肤卫生协会、1999年2月、第41卷、p.136-14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找出一种刺激缓和作用优异的油剂,进而提供含有该油剂的化妆料。
本发明的主要构成如下:
(1)一种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化妆料。
(2)如(1)的化妆料,其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中,构成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比例为,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5摩尔∶1.0摩尔~0.8摩尔∶1.0摩尔。
(3)如(1)的化妆料,其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中,构成的二聚亚油酸及二乙二醇的比例为,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5摩尔∶1.0摩尔。
(4)如(1)的化妆料,其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在25℃中的黏度为2500~4500mPa·s。
(5)如(1)~(4)任一项的化妆料,其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是一种皮肤刺激缓和成分。
(6)如(1)~(5)任一项的化妆料,其为脸部用或身体用的保湿化妆料。
(7)如(2)~(6)任一项的化妆料,其含有5~20%质量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
(8)一种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化妆料用油剂,其构成的二聚亚油酸与二乙二醇的比例为,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5摩尔∶1.0摩尔~0.8摩尔∶1.0摩尔。
根据本发明,可达到以下的效果。
1.可以提供一种刺激缓和效果优越的油剂,以及含有该油剂的化妆料。
2.由于本发明的化妆料其刺激缓和效果优越,因此可以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化妆料,来抑制因刺激物质对皮肤所造成的屏障破坏。又,通过抑制屏障破坏来改善肌肤的粗糙,同时保护皮肤,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肌肤粗糙改善效果、保湿效果优异的化妆料。
3.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化妆料,对于伴随皮肤刺激而来的干燥所引起的老化现象,能通过优异的保湿效果来维持皮肤健康,因此可以预防老化。
4.由于本发明的化妆料所使用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黏性不高,黏腻感以及眩光感不强,所以很适合使用在乳液、乳霜等保湿用化妆料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将不含有月桂基硫酸钠的乳霜,在各种浓度下暴露在细胞时的生存率。
图2是将含有0.1%浓度月桂基硫酸钠的乳霜,在各种浓度下暴露在细胞时的生存率。
图3是为经过24小时的判定后,成绩表示在3,4的受试者的总和。
图4是为经过48小时的判定后,成绩表示在3,4的受试者的总和。
图5是贴附24h后的经表皮水分蒸散量平均值(平均值±S.D.)。
图6是贴附48h后的经表皮水分蒸散量平均值(平均值±S.D.)。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是将二聚亚油酸与二乙二醇酯化后所得。
<二聚亚油酸>
二聚亚油酸是,一般称为二聚酸的2元酸(dibasic acid),将2分子的亚油酸(linoleic acid)[(Z,Z)-9,12-十八烷-9,12-二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聚合后的亚油酸的2聚物。在亚油酸聚合反应的生成物之中,除了亚油酸的2聚物以外,也包含未反应的亚油酸及亚油酸3聚物,甚至还有高度聚合的亚油酸共聚合物。其中通过由分子蒸馏的方法,可以将亚油酸2聚物的含量提高到90%质量以上。又,在得到的亚油酸2聚物的不饱和键中加入氢,可以使其稳定化。将这些亚油酸的2聚物加入氢后所得到的,一般称之为氢化二聚酸。本发明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其合成使用的二聚亚油酸虽然也可以使用上述这些二聚酸以及氢化二聚酸中的任何一种,但是若由氧化稳定性的观点来看,则以使用氢化二聚酸更好。氢化二聚酸可使用市售品,例如UNIQEMA公司所生产的PRIPOL1006、PRIPOL1009、PRIPOL1025等。
<二乙二醇>
二乙二醇是一种以O(CH2CH2OH)2的化学式所表示的化合物,并作为有机合成原料在市场上加以出售。
将二聚亚油酸与二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后聚合,利用其共聚合作用可以得到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酯化方法是,并不是特别限定是,例如无催化剂或是使用对甲苯磺酸、硫酸、盐酸、甲基磺酸等作为催化剂,无溶剂或是使用甲苯、正己烷(hexane)、庚烷(heptane)等作为溶剂,在50~26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即可。
构成二聚亚油酸与二乙二醇的二聚亚油酸与二乙二醇的比例,优选0.5摩尔∶1.0摩尔~0.8摩尔∶1.0摩尔。当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为0.5摩尔∶1.0摩尔时,会形成寡聚物,其是以二乙二醇结合于二聚亚油酸的两端后的物质作为中心分布。当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为0.8摩尔∶1.0摩尔时,会形成寡聚物,其是以4个二聚亚油酸及5个二乙二醇经酯化结合后的物质作为中心分布。
由于不管哪一种方式,其中二乙二醇都会比二聚亚油酸多,因此几乎不会有剩下得羧基,残留在寡聚物末端的官能团几乎都是羟基。当二聚亚油酸与二乙二醇得摩尔比接近1时,聚合度会变大,而油剂的黏性也会跟着增强,并不理想。又,如果二聚亚油酸的摩尔浓度比二乙二醇多的话,所残存的官能基将会变成羧基,以安全性的观点来看不甚理想。
特别是构成的二聚亚油酸及二乙二醇的比例为,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5摩尔∶1.0摩尔,在25℃中的黏度为2500~4500mPa·s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可发现其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小,且具有刺激缓和作用、经皮水份蒸散抑制作用,因此可确定其防止肌肤粗糙的效果高。而对于该作用,即使在和类似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相互比较下,也确实有显著的差异。
再者,专利文献6中,虽有针对配合各种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化妆料予以研究,但却没有研究到刺激缓和作用。在专利文献6中,虽揭示有二聚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二聚酸∶二乙二醇=1∶0.5)/混合醇(二十二烷醇∶异十八烷醇∶植物甾醇=9∶1∶1)酯,但关于本发明的配合比例,即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5摩尔∶1.0摩尔~0.8摩尔∶1.0摩尔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却没有被揭示,且其极性相异,两者的物理性质、使用性也全然不同。
本发明的化妆料中配合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其配合量虽没有一定的限制,但相对于化妆料总量,优选为0.1~95%质量。化妆料若为保湿化妆料时,优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配合量为0.1~40%质量,而又更优选5~20%质量。若配合量为40%质量以上的话,会由于黏腻感过于强烈而不适合用作化妆料;若超过20%质量以上时,黏腻感就会变强;然而若配合量在5%质量以下,刺激缓和作用会减弱,在0.1%质量以下时,便几乎没有刺激缓和作用了。
本发明的化妆料(包含准药品(quasi-drug)),可列举出化妆水、乳液、护肤霜、护手霜、身体乳液、美容液、防晒乳剂、粉底液、口红等。由于本发明的化妆料具有显著的刺激缓和效果及肌肤粗糙防止效果,因此非常适合用在保湿化妆料。保湿化妆料,可以列举出化妆水、乳液、护肤霜、护手霜、身体乳液、美容液等。
本发明的化妆料,根据其用途、使用目的、剂型等,可以使其含有如植物油的油脂类、高级脂肪酸、高级乙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糖类、金属离子封锁剂、粉体成分、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隔离剂、如透明质酸(玻尿酸)的保湿剂、香料、pH调节剂等。另外也可使其含有维生素类、皮肤活化剂、血液循环促进剂、益菌控制剂、活性氧消除剂、抗炎剂、美白剂、杀菌剂等其他药效成分、生理活性成分。
关于油脂类,可以列举出椿油、月见草油、澳洲坚果仁油、橄榄油、油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荷荷巴油、胚芽油、小麦胚芽油、三辛酸甘油等液体油脂、可可油、椰子油、硬化椰子油、棕榈油、棕榈核油、木蜡核油、硬化油、硬化蓖麻油等固体油脂、蜜蜡、小烛树蜡、绵蜡、糠蜡、羊毛脂、醋酸羊毛脂、液状羊毛脂、甘蔗蜡等蜡类、流动石蜡、角鲨烯、角鲨烷、微晶蜡等。
关于高级脂肪酸,可列举出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linolen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EPA)等。
关于高级乙醇,可列举出月桂醇、硬脂醇、鲸蜡醇、硬脂酸十六醇(cetostearyl alcohol)等直链醇类、单硬脂甘油醚(monostearyl glycerinether)、羊毛脂醇、胆固醇(cholesterol)、植物甾醇(phytosterol)、辛基十二醇(octyldodecanol)等支链醇类等。
关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月桂酸钠等脂肪酸盐、月桂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等高级烷基硫酸酯盐、POE月桂基硫酸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等烷醚硫酸酯盐、N-酰基肌氨酸(acylsarcosinate)、磺基琥珀酸盐、N-酰基氨基酸(acylamino acid)盐等。
关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氯化硬脂三甲基铵等烷基三甲基铵(alkyltrimethylammonium)盐、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苄索氯铵(benzethonium chloride)等。
关于两性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烷基甜菜碱(alkyl betaine)、酰胺基甜菜碱(amidobetaine)等甜菜碱系表面活性剂等。
关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orbitanmonooleate)等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硬化蓖麻油衍生物。
关于防腐剂,可列举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paraben)、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 paraben)等。
关于金属离子封锁剂,可列举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disodium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EDTA酸、EDTA酸钠盐等EDTA酸盐。
为了抑制黏腻感、并增加色彩,关于粉末成分,可列举出滑石、高岭土、云母、硅、沸石、聚乙烯粉末、聚苯乙烯粉末、纤维素粉末、无机白色颜料、无机红色系颜料、二氧化钛包覆云母、二氧化钛包覆滑石、着色二氧化钛包覆云母等珠光颜料、红色201号、红色202号等煤焦色素(tardye)。
关于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出对氨基苯甲酸(p-aminobenzoic acid)、水杨酸苯酯(phenyl salicylate)、对甲氧基桂皮酸异丙酯(isopropylp-methoxycinnamate)、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yl p-methoxycinnamate)、2,4-二羟基二苯酮(dihydroxybenzophenone)等。
关于紫外线隔离剂,可列举出氧化钛、滑石、胭脂虫红素(carmine)、膨润土、高岭土、氧化锌等。
关于保湿剂,可列举出木糖醇、麦芽糖醇、麦芽糖、山梨糖醇、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软骨素硫酸钠(sodium chondroitin sulfate)、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乳酸钠(sodium lactate)、吡咯烷酮羧酸(pyrrolidone carboxylic acid)、环状糊精(cyclodextrin)等。
关于药效成分,可列举出维生素A油、视黄醇等维生素A类、核黄素等维生素B2类、吡哆辛盐酸盐等B6类、泛酸钙等泛酸类、维生素D2、维生素D3(cholecalciferol)等维生素D类、α-生育酚、醋酸生育酚酯(tocopherol acetate)、尼古丁酸DL-α-生育酚(DL-α-tocopherolnicothinate)等维生素E类等维生素类。
其他还可列举出蜂王浆、山毛榉萃取物等皮肤活化剂、辣椒素、姜油酮(zingerone)、斑蝥酊(cantharides tincture)、鱼石脂、咖啡因、单宁酸、γ-谷维素(γ-oryzanol)等血液循环促进剂、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衍生物、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衍生物、甘菊蓝(azulene)等消炎剂、精氨酸(arginine)、丝氨酸(serine),亮氨酸(leucine)、色氨酸(tryptophan)等氨基酸类、益菌控制剂的麦芽糖蔗糖缩合物(condensation)、氯化溶菌酶(lysozyme chloride)等。
此外,还可以配合如洋甘菊萃取物、荷兰芹萃取物、葡萄酒酵母萃取物、葡萄柚萃取物、金银花萃取物、米萃取物、葡萄萃取物、啤酒花萃取物、米糠萃取物、枇杷萃取物、黄檗萃取物、薏仁萃取物、日本当药(Swertiajaponica)萃取物、黄香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萃取物、桦木(burch)萃取物、芍药萃取物、肥皂草(Saponaria officinalis)萃取物、丝瓜萃取物、辣椒萃取物、柠檬萃取物、龙胆草萃取物、紫苏萃取物、芦荟萃取物、迷迭香萃取物、鼠尾草萃取物、百里香萃取物、茶叶萃取物、海藻萃取物、黄瓜萃取物、丁香萃取物、七叶树(horse chestnut)萃取物、金缕梅(hamamelis)萃取物、桑树萃取物等各种萃取物。
实施例
(实施例1)
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5摩尔∶1.0摩尔)以实施例1表示其制造方法。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气体导入管的1L的反应器中,加入二聚亚油酸(UNIQEMA公司制PRIPOL1025)349g(0.6摩尔)及二乙二醇127g(1.2摩尔),在氮气环境中加热至210~220℃,一边将生成的水分蒸发一边进行12小时的酯化反应,最后得到淡黄色高黏度油状物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5∶1.0)(以下表示为“DEG-DA5”)416g。
所得到的3种油剂的物理性质值如以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A20078001137400111
(实施例2)
将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8摩尔∶1.0摩尔)以实施例2,表示其制造方法。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气体导入管的1L的反应器中、装入二聚亚油酸(UNIQEMA公司制PRIPOL1025)372g(0.64摩尔)以及二乙二醇84.8g(0.8摩尔),在通以氮气流下加热至210~220℃,以便将生成的水分蒸发一边进行14小时的酯化反应,最后得到淡黄色高黏度油状物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8∶1.0)(以下也以“DEG-DA8”表示)375g。
所得到油剂的物理性质值如以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A20078001137400121
<药物皮肤渗透实验>
将实施例1的油剂与市售的二聚酸酯、二聚二醇酯,针对其药物皮肤渗透性做评价。
1.试料
如表3所示,与实施例1所得到的油剂(DEG-DA5)及市售的二聚酸酯、二聚二醇酯中,使用溶解有1%异丁苯丙酸(Sigma)的试料,实施药物皮肤渗透实验。
2.实验方法
将冷冻保存在-80℃的Yucatan Micropig背部皮肤(5个月大、雌性,日本CHARLES RIVER(股)),放在室温下解冻30分钟,除去附在皮肤上的多余脂肪后,切成大约2cm的正方形用来实验。
将皮肤以有效面积0.95cm2夹在渗透池之中,涂布上试料0.2ml。经过48小时后通过擦拭去除皮肤表面的试料,在甲醇/0.1%磷酸水溶液混合液(70∶30)中,利用镊子及均质机(homogenizer)将皮肤弄碎后抽出异丁苯丙酸(或是异丁苯乙酸(ibuprofen)),依照HPLC来测量皮肤中的异丁苯丙酸量。测量结果如表3所示。
2.1 HPLC测量条件
检出器:紫外线吸光光度计LC-10AD((股)岛津制作所制)
测量波长:220nm
层析管:TSK-GEL ODS-80Ts 4.6mm×150mm(东曹(股))
移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75∶25
流速:1ml/分
2.2数据处理
使用CLASS-VP(岛津制作所(股)制),依照异丁苯丙酸的峰面积做成不同的检量线,计算后求得其浓度。
3.结果
测量结果如表3所示。
异丁苯丙酸一般是用来作为经皮吸收性的指标。若皮肤对异丁苯丙酸的吸收量较少,则代表其抑制刺激物质的吸收的效果佳。
将异丁苯丙酸溶解于实施例1的油剂(DEG-DA5)时,经过48小时后皮肤中异丁苯丙酸量为21μg,对于此情况,溶解在市售的二聚酸酯、二聚二醇酯时,异丁苯丙酸量为37μg~70μg。即使是在二聚酸酯、二聚二醇酯中,实施例1的油剂(DEG-DA5)对于抑制异丁苯丙酸渗透入皮肤的效果极佳、刺激物质的吸收抑制效果也很优异。市售油剂中,虽然LUSPLAN DD-DHR:日本精化(股)制的二聚亚油醇氢化松脂酸酯共聚物(异丁苯丙酸量37μg)、LUSPLAN DD-DA7:日本精化(股)制的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异丁苯丙酸量42μg)的异丁苯丙酸的吸收量也属于较低的,但两种油剂的黏性都偏高,黏腻感强烈,且具眩光感,所以难以用于保湿化妆料。
[表3]
Figure A20078001137400141
<利用胶原凝胶法进行刺激缓和性实验>
将实施例1调制而成的油剂(DEG-DA5)、实施例2调制而成的油剂(DEG-DA8)与市售的油剂的刺激缓和作用进行比较。
1.受试物质
将表4所示的油剂依原样,或将据报告指出对动物或人类皮肤具有刺激性的月桂酸,以0.5%质量、0.8%质量、1.2%质量添加入油剂中,作为受试物质。
2.实验方法
2.1胶原凝胶的制作
将Type I-AC胶原蛋白(高研)水溶液与正常人类纤维芽细胞(CAMBLEX制)的培养基中悬浊液,以及适量的重建液,以搅拌器混合调制,使Type I-AC胶原蛋白(高研)的最终浓度为0.1%质量、正常人类纤维芽细胞(CAMBLEX制)的最终浓度为4.0×105cells/mL,在6孔培养插盘(6 well culture insert,FALCON制)滴下1mL。培养基则使用DMEM+10%FBS。将胶原蛋白培养约16(12小时~24小时)个小时。
2.2对受试物质的胶原凝胶的适用性
在2.1所制作的胶原凝胶上,分别添加0.5%质量、0.8%质量、1.2%质量的月桂酸,及1g的无添加受试物质,暴露24个小时。经过24小时的暴露后去除受试物质,利用MTTassay法测量、计算出细胞存活率,调查细胞生存率的月桂酸浓度依存性。
3.结果
结果如表4所示。
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5∶1.0)即使在添加了1.2%质量的月桂酸后,细胞存活率仍为80%,由此可知其刺激缓和效果极佳。比起没有添加月桂酸,添加0.5%月桂酸者的细胞存活率在数据上虽然提高(实施例1所调制的油剂(DEG-DA5)为95%→104%,LUSPLAN DD-IS则为72%→78%),但这是由于数据离散化所造成的结果。
[表4]
<利用细胞进行刺激缓和性实验>
将添加月桂基硫酸钠的乳霜使用在正常人类纤维芽细胞上,调查乳霜对月桂基硫酸钠的刺激缓和效果。
1.受试乳霜
使用如表5所示处方的乳霜,即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2的乳霜,将各乳霜、以及其乳霜中添加10%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使其混合,将乳霜中月桂基硫酸钠的含量调整为0.1%后加以使用。
[表5]
Figure A20078001137400161
2.实验方法
将受试乳霜在培养基中混合稀释。
将正常人类纤维芽细胞播种在96孔平盘,播种面积为3.5×103,培养5天。
在单层细胞融合的状态下,为使受试乳霜的浓度称为0.156%~20%,置换为混合稀释后的培养基,将细胞暴露在实验乳霜中。
经过20个小时的暴露后,使用MTT分析法求出细胞存活率。
3.结果
将不含月桂基硫酸钠的乳霜,在各种浓度下暴露在细胞时的存活率以图1表示;将含有0.1%浓度月桂基硫酸钠的乳霜,在各种浓度下暴露在细胞时的存活率以图2表示。
如图1所示,各例全都是,将不含月桂基硫酸钠的乳霜,在各种浓度下暴露在细胞时,随着媒介中的乳霜浓度从0.156%增大至20%,存活率大致同样地从80%降低至60%。
另外,如图2所示,将含有0.1%浓度月桂基硫酸钠的乳霜,在各种浓度下暴露在细胞时,即使将培养基中的乳霜浓度从0.156%增大至10%,各例全都是,细胞存活率大致同样地从80%降低至70%。
然而,当培养基中的乳霜浓度调至20%时,实施例3中含有0.1%浓度月桂基硫酸钠的乳霜,虽然能维持54%的细胞存活率,但比较例1及2中含有0.1%浓度月桂基硫酸钠的乳霜,其中的细胞却几乎都呈现死亡的状态(细胞存活率1%)。
因此,实施例3的乳霜对于缓和月桂基硫酸钠的刺激,效果特别优异。
<利用贴肤测试的刺激缓和性实验>
针对实施例1的油剂、混合实施例1的油剂的乳霜(作为实施例3)、流动石蜡、混合流动石蜡的乳霜(比较例1),利用贴肤测试评价月桂基硫酸钠刺激的缓和效果。
1.前处理受试品
将实施例1的油剂、流动石蜡以及表5组成的实施例3、比较例1的乳霜,在用于贴肤测试的受试品前,先涂布在皮肤上。
2.贴肤测试受试品
将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与无菌水(sterilized water)(对照)作为贴肤受试品。
3.受试者
利用在之前的贴肤测试中,对于月桂基硫酸钠0.1~0.5%水溶液呈现拟阳性反应以上,贴附部位没有出现发痒、皮疹等皮肤症状,健康的20~50岁年龄层的人事12名(男3名、女9名)。
4.实验方法
涂布前处理受试品,之后进行以贴肤测试受试品为检体的24小时紧密贴附实验。事先在受试者的上臂内侧,以10mm×30mm的范围一只手标出3处及2处(两手加起来5块),使用Delfin制的vapometer测量各处的经皮水分蒸发量。接着,将4种前处理受试品在每一处各涂布上10μL,使其渗透5~10分钟左右(剩下一处不涂布任何前处理受试品)。在确认前处理受试品已渗透进皮肤之后,将大约20μL的贴肤受试品滴在人体贴附试验用贴布Finn chamber(直径11mm,大正制药)上的滤纸,直接紧密贴附在受试者的5个标示处22小时。撕除贴布,在2小时后(贴附24小时后)及隔天的24小时后(贴附48小时后),依照表6所示的判定基准,目视观察皮肤反应。同时测量经皮水分蒸散量。
[表6]
Figure A20078001137400181
5.目视判定结果
目视判定结果如表7所示。
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情况下,贴附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24小时后的皮肤刺激评点平均值为0.750,根据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情况,皮肤刺激评点平均值会降低。特别是,实施例1的油剂(0.208)、实施例3的乳霜(0.167)的刺激缓和效果非常显著,与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情况相比,皮肤刺激评点平均值降低为2/10~3/10。比较例2的乳霜(0.458)与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情况相比为6/10,尚有刺激缓和效果,但流动石蜡(0.667)与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情况相比为9/10,则几乎没有刺激缓和效果。
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情况下,贴附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48小时后的皮肤刺激评点平均值为1.083。关于前处理受试品的涂布效果,实施例1的油剂(0.333)与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情况相比为3/10,因此可知具有显著的刺激缓和效果。实施例3的乳霜(0.583)与没有涂布前(0.792)与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情况相比为7/10,虽然较弱但仍具有刺激缓和效果。另一方面,涂布流动石蜡时的皮肤刺激评点平均值为1.292,与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情况相比为12/10,月桂基硫酸钠的刺激更为渐渐增强的结果。
因此可以确认实施例1的油剂、以及混合实施例1油剂的实施例3的乳霜,皆具有显著的刺激缓和作用。
[表7]
Figure A20078001137400191
6.经皮水分蒸散量测量结果
经皮水分蒸散量测量结果如表7所示。
在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情况下,贴附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24小时后的经皮水分蒸散量为8;而贴附无菌水时的经皮水分蒸散量为3,前者与其相比之下可以明显知道皮肤隔离被破坏,皮肤更加粗糙。通过事先涂布实施例1的油剂、实施例3的乳霜,贴附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24小时后的经皮水分蒸散量各为5及4,相对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8,可以抑制约一半的水分蒸散量。
因此,能发挥刺激缓和效果及肌肤粗糙防止效果。在事先涂布比较例2的乳霜的情况下,贴附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24小时后的经皮水分蒸散量为7,与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8几乎没变,因此不具有刺激缓和效果及肌肤粗糙防止效果。而事先涂布流动石蜡的情况下,贴附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24小时后的经皮水分蒸散量为11,是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8的大约1.4倍,皮肤刺激及肌肤粗糙度更为增强。
在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的情况下,贴附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48小时后的经皮水分蒸散量增加到12,肌肤粗糙度持续严重。通过事先涂布实施例1的油剂、实施例3的乳霜,贴附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48小时后的经皮水分蒸散量皆为4,为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12的1/3。而且与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贴附无菌水48小时后的经皮水分蒸散量2之间的差异甚小。因此,肌肤粗糙度没有恶化尚属轻微,明显地可有效抑制肌肤粗糙。在事先涂布比较例2的乳霜的情况下,贴附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48小时后的经皮水分蒸散量为8,为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12的2/3。虽具有肌肤粗糙防止效果,但却不如实施例1的油剂、实施例3的乳霜那般明显。而事先涂布流动石蜡的情况下,贴附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48小时后的经皮水分蒸散量为15,是没有涂布前处理受试品12的大约1.3倍,皮肤刺激及肌肤粗糙度更为增强。
因此可以确认实施例1的油剂,以及混合实施例1的油剂的实施例3的乳霜,皆具有显著的刺激缓和作用及肌肤粗糙防止效果。
<对20名患有异位性皮肤炎或皮脂缺乏症的男性,以贴肤测试进行刺激缓和效果实验>
利用人类贴附测试验证实施例1的油剂(DEG-DA5)、混合了DEG-DA5的乳霜,其对患有异位性皮肤炎或皮脂缺乏症的受试者的验证刺激缓和效果。
1.受试者
1-1年龄构成
年龄在19岁~45岁之间的男性20位,平均年龄为27.9岁,且在实验途中无人退出。
1-2受试者的皮肤疾病
事前请实验的负责医生针对受试者的症状进行诊断。患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受试者有11位、皮脂缺乏症有9位。患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受试者中,有7位症状较轻,轻微~中等有2位,2位症状中等。
2.前处理受试品将实施例1的油剂、混有实施例1的油剂的3种乳霜、以及作为比较例一般皆用来作为化妆品用油剂,混有流动石蜡及角鲨烷的乳霜共4种、以及皮肤科经常用来作为保湿剂的凡士林,作为前处理受试品,并以没有处理作为对照组。
(1)混有20%DEG-DA5的实施例3的乳霜
(2)混有10%DEG-DA5的实施例4的乳霜
(3)混有5%DEG-DA5的实施例5的乳霜
(4)混有20%流动石蜡的比较例1的乳霜
(5)混有10%流动石蜡的比较例3的乳霜
(6)混有20%角鲨烷的比较例2的乳霜
(7)混有10%角鲨烷的比较例4的乳霜
(8)实施例1的油剂(DEG-DA5)
(9)甘油(日兴理化制)
(10)无处理(对照)
实施例3、比较例1、2的乳霜处方如表5所示;实施例4、5、比较例3、4的乳霜处方如表8所示。
前处理剂的安全性实验
为了进行前处理剂的安全性确认实验,必须实施24小时的密着贴肤测试。贴附的4种受试物质[混有2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3)、混有20%流动石蜡的乳霜(比较例1)、混有20%角鲨烷的乳霜(比较例2)、凡士林]的目视评价结果如表12所示。混有DEG-DA5的乳霜及混有流动石蜡的乳霜,在各个判定时间皆呈全阴性的结果,相对于混有角鲨烷的乳霜在24h判定时有1名受试者呈现点数3,混有凡士林则在24h判定时有1名受试者呈现点数1。然而,在48h、第7天后的刺激反应皆呈现降低,并确认没有出现过敏症状。通过以上的结果,可以确认4种受试物质经过24h闭塞贴附的结果,明显不会引发皮肤一次刺激性。
[表8]
Figure A20078001137400221
3.贴肤测试受试品
为了进行皮肤一次刺激缓和效果的评价,将作为皮肤刺激物质的0.5%月桂基硫酸钠(关东化学)水溶液(以下简称SLS)作为贴肤测试受试品。在各个涂布部位同时贴附无菌水作为对照。
4.变法密着贴肤测试实验方法
在受试者的背部使用塑胶框以10mm×30mm的面积设定10处,将实施例1的油剂(DEG-DA5)、甘油及实施例3~5、比较例1~4的乳霜,利用微量分注器分别吸取一固定份量(约15μL),1处涂布1种前处理受试品,前处理受试品的涂布区域共有9处,剩余的1处则是未处理区以作为对照组。
之后,将皮肤刺激物质的0.5%月桂基硫酸钠(SLS)及对照组的无菌水作为贴肤测试受试品,实施24小时的密着贴肤测试。贴肤测试中使用的是大正制药的Finn chamber贴布。
涂布部位可选择脊椎左右各5处,并由实验的负责医生观察受试者的背部,避开红斑等发炎部位来进行前处理受试品的涂布、贴附药布。
5.评价项目及评价时间
针对以下2项目进行评价。
1)皮肤观察:通过贴肤测试所引起的皮肤变化的目视判定(实验第2天、第3天、第7天)
2)理学检查:利用vapometer(Delfin)测量经表皮水分蒸散量(实验第2天、第3天)
6.评价方法
6.1皮肤观察
目视判定是以皮肤刺激判定基准(表9)为准,由实验负责医师来进行。判定结果以评点换算出平均值,将得到的数值与无涂布部、凡士林涂布部做一比较,并判断其有效性。
[表9]
  表9 皮肤刺激判定基准
  评点 皮肤反应
    0 无红斑反应
    1 只有少许红斑
    2 红斑色调比1更明显,且红斑面积达50%
    3 明显红斑
    4 红斑+丘疹·浮肿
    5 红斑+小水泡
    6 大水泡·坏死
6.2理学检查
利用vapometer所得到的经表皮水分蒸散量测量值,是以各贴布贴附部位与无贴附部位之间的差值来进行解析,并将各个受试物质涂布部位的数值与无涂布部、凡士林涂布部做一比较,来判断其有效性。
7.经由皮肤科医师目视判定
在贴附24小时后、48小时后、第7天,基于皮肤刺激基准由实验的负责医师以目视判定,贴附24小时后的目视判定结果如表10所示,贴附48小时后的目视判定结果如表11所示。图3、图4是表示在各前处理剂的20名受试者的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SLS)皮肤刺激的点数中,只挑出皮肤刺激基准点数为3、4,表示为在经过24小时后、48小时后的总和人数。其中,没有受试者的皮肤刺激基准点数超过4。
在24小时后的判定中,和无涂布部位相较之下,在DEG-DA5涂布部位(实施例1)、混有2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3)涂布部位,目视评价点数呈现3、4以上的受试者明显为少数,接着是混有1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4)、混有5%DEG-DA5的乳霜(实施例5)。凡士林在0.5%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SLS)贴附后的目视评价点数呈现3、4以上的受试者为5人,和无涂布部位的12人相较之下,结果虽然算少,但与DEG-DA5及混有DEG-DA5的乳霜相比之下,人数还是偏多。若就混有DEG-DA5者的点数1以上的合计点数而言,则能断定全体可缓和刺激,此外,同样能断定如上所述呈现刺激较强烈、点数3以上的人数也算少。
依照Wilcoxon符号顺位总和检定的结果,DEG-DA5涂布部位(实施例1)、混有2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3)涂布部位、混有1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4)涂布部位,与凡士林涂布部位相较之下,点数明显较低(p<0.05)。混有5%DEG-DA5的乳霜(实施例5)则看不出明显抑制倾向。又,混有2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3),与混有20%流动石蜡的乳霜(比较例1)、混有20%角鲨烷的乳霜(比较例2)相较之下,明显较能抑制刺激点数。此外,混有1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4),与混有10%流动石蜡的乳霜(比较例3)、混有10%角鲨烷的乳霜(比较例4)相较之下,也明显较能抑制刺激点数。
在48小时后的判定中,和无涂布部位相较之下,DEG-DA5涂布部位、混有5%DEG-DA5的乳霜(实施例5)涂布部位,目视评价点数呈现3、4以上的受试者明显为少数,接着是混有2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3)、混有20%流动石蜡的乳霜(比较例1)。凡士林在SLS贴附后的目视评价点数呈现3、4以上的受试者为8人,和无涂布部位的15人相较之下,人数还是偏多。
依照Wilcoxon符号顺位总和检定的结果,DEG-DA5涂布部位(实施例1)、混有2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3)涂布部位、混有5%DEG-DA5的乳霜(实施例5)涂布部位,与凡士林涂布部位相较之下,点数较低(p<0.05)。又,混有2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3),与混有20%角鲨烷的乳霜(比较例2)相较之下,明显较能抑制刺激点数(p<0.05)。
第7天的判定是为了确认有无过敏症状所实施的。其结果为,点数呈现1以上的受试者只有1位,是在无涂布部位的SLS贴附部位,前处理剂是没有影响的。
[表10]
Figure A20078001137400261
[表11]
[表12]
Figure A20078001137400281
8.利用仪器测量经表皮水分蒸散量
表13、图5、图6是表示各受试物质的经表皮水分蒸散量的平均值。在贴附24小时后,在SLS贴附部位认定对于该刺激性具有TEWL值抑制倾向的部分为DEG-DA5(实施例1)、混有2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3)、混有1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4)。而混有2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3)、混有1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4)相对于无涂布部位,或是混有2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3)相对于凡士林涂布部位,皆可认定具有刺激抑制效果(p<0.05)。贴附48h后,在所有前处理剂中,和无涂布部位相较之下,皆能有效抑制由于SLS贴附所引起的TEWL值上升(p<0.05)。特别是DEG-DA5(实施例1)、混有20%DEG-DA5的乳霜(实施例3)和凡士林涂布部位相较之下,也更能有效抑制(p<0.05)。
[表13]
Figure A20078001137400291
13.总结
本实验中,在将DEG-DA5及配合DEG-DA5的乳霜的刺激成分渗透抑制效果,利用20位患有异位性皮肤炎、皮脂缺乏症的为对象进行验证。其结果可知DEG-DA5及混合DEG-DA5的乳霜,具有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LS刺激的倾向,并且显示出使用在人类时能发挥效果的浓度为多少。
又,根据24小时的密着贴肤测试,可确认DEG-DA5及混有DEG-DA5的乳霜对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皮脂缺乏症患者的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结果,可以得知混有DEG-DA5的化妆料,非常适合使用在隔离机能低下的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皮脂缺乏症患者。

Claims (8)

1.一种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化妆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料,其特征在于,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中,构成的二聚亚油酸及二乙二醇的比例为,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5摩尔∶1.0摩尔~0.8摩尔∶1.0摩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料,其特征在于,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中,构成的二聚亚油酸及二乙二醇的比例为,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5摩尔∶1.0摩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料,其特征在于,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在25℃中的黏度为2500~4500mPa·s。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妆料,其特征在于,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是一种皮肤刺激缓和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妆料,其特征在于,其是脸部用或身体用的保湿化妆料。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妆料,其特征在于,其含有5~20%质量的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
8.一种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化妆料用油剂,其构成的二聚亚油酸及二乙二醇的比例为,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0.5摩尔∶1.0摩尔~0.8摩尔∶1.0摩尔。
CN2007800113741A 2006-05-23 2007-04-27 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化妆料 Active CN1014100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2943/2006 2006-05-23
JP2006142943 2006-05-23
PCT/JP2007/059184 WO2007135841A1 (ja) 2006-05-23 2007-04-27 ダイマージリノール酸ジエ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オリゴマーエステル含有化粧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0088A true CN101410088A (zh) 2009-04-15
CN101410088B CN101410088B (zh) 2011-06-22

Family

ID=38723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13741A Active CN101410088B (zh) 2006-05-23 2007-04-27 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化妆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4288306B2 (zh)
KR (1) KR101368102B1 (zh)
CN (1) CN101410088B (zh)
HK (1) HK1126144A1 (zh)
TW (1) TWI392518B (zh)
WO (1) WO20071358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7075B2 (ja) * 2006-11-01 2011-08-10 日本エマルジョン株式会社 化粧料および外用剤
JP5137786B2 (ja) * 2007-11-21 2013-02-06 株式会社ファンケル ダイマージリノール酸ジエ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オリゴマーエステル含有クレンジング化粧料
JP5649815B2 (ja) * 2009-12-21 2015-01-07 花王株式会社 皮膚外用剤
JP5253490B2 (ja) * 2010-12-27 2013-07-31 日本エマルジョン株式会社 洗浄用化粧料
JP6189709B2 (ja) * 2013-10-22 2017-08-30 株式会社ファンケル 痒み抑制剤
JP7029235B2 (ja) * 2017-06-30 2022-03-03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油性化粧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0209B1 (en) * 2000-01-24 2004-08-24 The Lubrizol Corporation Partially dehydrated reaction product process for making same, and emulsion containing same
JP2004277285A (ja) * 2003-01-20 2004-10-07 Nippon Fine Chem Co Ltd 化粧料及び化粧料製造用組成物
JP4331584B2 (ja) * 2003-02-04 2009-09-16 日本精化株式会社 油性基剤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及び皮膚外用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88306B2 (ja) 2009-07-01
TW200815042A (en) 2008-04-01
KR20090014143A (ko) 2009-02-06
KR101368102B1 (ko) 2014-02-27
JPWO2007135841A1 (ja) 2009-10-01
CN101410088B (zh) 2011-06-22
WO2007135841A1 (ja) 2007-11-29
HK1126144A1 (en) 2009-08-28
TWI392518B (zh) 201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7555B (zh) 外用皮肤护理制剂
TWI607764B (zh) 抗老化用之皮膚外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CN102711721B (zh) 皮肤护理制剂
CN101856319B (zh) 用于改善皮肤色泽的植物提取物的组合
CN111053716B (zh) 一种茯茶提取物在制备皮肤调节产品中的用途
CN107961192B (zh) 包含红豆提取物的组合物的用途
CN101410088B (zh) 含有二聚亚油酸二乙二醇酯寡聚物的化妆料
CN110623882A (zh) 一种美白祛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090130584A (ko) 복합생약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피부 미백 및주름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JP2004010526A (ja) 皮膚外用剤
JP4088497B2 (ja) 化粧料
CN109453088B (zh) 美白紧致霜及其制备方法和酪氨酸酶抑制剂
JP5318395B2 (ja) ダイマージリノール酸ジエ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オリゴマーエステル含有油性組成物
JP2008201694A (ja) 皮膚外用剤
JP5225655B2 (ja) ダイマージリノール酸ジエ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オリゴマーエステル含有乳化組成物
BR102019011197A2 (pt) Composição tópica contendo glicerina e extrato de levedura
KR102561148B1 (ko) 복합 생약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개선용 조성물
JP5225654B2 (ja) ダイマージリノール酸ジエ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オリゴマーエステル含有乳化組成物
JP5465037B2 (ja) 抗老化剤、抗酸化剤、美白剤、免疫賦活剤、皮膚外用剤および機能性経口組成物
JP5137786B2 (ja) ダイマージリノール酸ジエ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オリゴマーエステル含有クレンジング化粧料
JP2004359674A (ja) 痩身用キット
JP5241395B2 (ja) 保湿剤、免疫賦活剤、抗老化剤、抗炎症剤、抗酸化剤、美白剤
JP5656348B2 (ja) 保湿剤、抗老化剤、抗酸化剤、免疫賦活剤、美白剤、及び皮膚外用剤、機能性経口組成物
US20220000734A1 (e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skin barrier
JP5388555B2 (ja) 保湿剤、抗老化剤、抗酸化剤、痩身剤、美白剤、抗炎症剤、免疫賦活剤、皮膚外用剤、機能性経口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61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261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