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5515A - 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5515A
CN101405515A CNA2006800539491A CN200680053949A CN101405515A CN 101405515 A CN101405515 A CN 101405515A CN A2006800539491 A CNA2006800539491 A CN A2006800539491A CN 200680053949 A CN200680053949 A CN 200680053949A CN 101405515 A CN101405515 A CN 101405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pporting guide
rotor
rotation
shif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539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浜富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ma International KK
Original Assignee
Hama International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ma International KK filed Critical Hama International KK
Publication of CN101405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5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4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having rolling elements journaled in one of the mov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08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bearings, e.g. four carriages supporting a slide on two parallel r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1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play
    • F16C29/123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play using elas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装置,无需提高预压力,且在接触体或支撑导轨产生磨损时也可自动地消除接触体与支撑导轨之间的空隙而不会产生晃动。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导轨(2)、设置成可在支撑导轨的引导下相对于支撑导轨移动的移动体(4)、设置在移动体上并从多个方向与支撑导轨分别接触的多个接触体(5、6、7)、以及设置在移动体上并以所需的力朝着支撑导轨始终按压多个接触体中的至少一个接触体的预压装置(8),预压装置(8)设置成将多个接触体中的、从与通过移动体作用在支撑导轨上的负载的方向大致相反的一侧与支撑导轨接触的接触体(7)朝着支撑导轨按压,并具有防止接触体(7)朝着从支撑导轨离开的方向移动的止回装置。

Description

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基体上的支撑导轨、设置成可在支撑导轨的引导下移动的移动体、设置在移动体上并从多个方向与所述支撑导轨分别接触的多个接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并以所需的力朝着所述支撑导轨始终按压所述多个接触体中的至少一个接触体的预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可在支撑导轨引导下移动的移动体的移动装置中,以往为了抑制移动体的晃动以使其平稳移动而在支撑导轨与移动体之间施加预压。
作为以往的移动装置的例子,例如有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支撑导轨(轨道)与移动体(滑动体)之间配置球体、并利用球体的滚动运动使移动体可以移动的结构(专利文献1的段落0002、0019、图1、图2)。在这种形式的移动装置中,为了在移动体与支撑导轨之间施加预压,采用的是嵌合直径比支撑导轨与移动体之间的间隙尺寸稍大的球体的方法(专利文献1的段落0002)。
采用专利文献1的移动装置的预压方法,由于球体填埋了支撑导轨与移动体之间的空隙,因此可良好地抑制晃动,从而也可良好地应用于搬运例如数百千克以上的大重量的被搬物体的用途。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形式的预压方法中,由于在金属制的支撑导轨与移动体之间夹着直径比它们彼此之间的间隙尺寸大的金属制的球体,因此球体会变形,其滚动阻力、即动作阻力增大,驱动时需要较多的能量,而且,支撑导轨、移动体和球体要求具有好的耐磨性,需要采用淬火过的钢材等,从而存在装置的制造和加工成本上升、装置的重量增大、或因其重量增大而需要较多驱动能量的问题。另外,为了减小球体的滚动阻力并防止支撑导轨、移动体和球体的破损,需要频繁且大量供给球体的润滑材料,存在维护时间和成本增加的问题。
另一方面,例如在搬运数百千克以下的小重量的被搬物体时,无需采用专利文献1的移动装置那样的重量大且成本高的移动装置,而可采用例如像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的、利用施力部件(压缩螺旋弹簧)使接触体(润滑元件框、转动轨道润滑元件)从移动体(引导滑架)朝着支撑导轨(引导导轨)压接、从而对支撑导轨施加预压的移动装置(专利文献2的图1、图2、段落0078)。
该专利文献2的预压方法与专利文献1的移动装置相比,具有可减小动作阻力、并能以更为轻量的材料进行制作来抑制制造成本等或节省维护时间和成本之类的优点。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22136号公报(段落0002、0019、图1、图2)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7-54843号公报(图1、图2、段落0078)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移动装置中,在有比施力部件(压缩螺旋弹簧)的施力大的力作用在接触体(转动轨道润滑元件)上时,施力部件变形,从而存在移动体(引导滑架)的动作产生晃动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可考虑采用具有比估计会作用在接触体上的最大的力大的施力的施力部件来提高预压力的方法。
但是,这样的话,接触体与支撑导轨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增大,移动动作阻力增大,而且,施力部件大型化,装置的成本上升、重量增大,或因重量增大而需要加大驱动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装置,无需提高预压力,且在接触体或支撑导轨产生磨损时也可自动地消除接触体与支撑导轨之间的空隙而不会产生晃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移动装置具有下面的结构。即,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导轨、设置成可在该支撑导轨的引导下相对于该支撑导轨移动的移动体、设置在该移动体上并从多个方向与所述支撑导轨分别接触的多个接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并以所需的力朝着所述支撑导轨始终按压所述多个接触体中的至少一个接触体的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装置设置成将所述多个接触体中的下述接触体朝着支撑导轨按压,并具有防止该接触体朝着从支撑导轨离开的方向移动的止回装置,所述接触体是指从与通过所述移动体作用在所述支撑导轨上的负载的方向大致相反的一侧与支撑导轨接触的接触体。
这样,设置在移动体上的预压装置按压支撑导轨而施加预压,并具有防止接触体朝着从支撑导轨离开的方向移动的止回装置。因此,可良好地填埋因磨损等而产生的空隙,而且,由于止回装置的作用,因此接触体不会克服预压力而从支撑导轨离开,从而即使是在移动体上作用有较大的负载时,也不会在接触体与支撑导轨之间产生空隙,因此,不会产生晃动。另外,为了填埋因磨损等而产生的支撑导轨与接触体之间的空隙,预压装置所施加的预压力只需是将接触体始终朝着支撑导轨按压的力即可,而无需增大预压力。
另外,接触体与支撑导轨之间的空隙容易在支撑导轨的、与通过移动体作用在支撑导轨上的负载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产生,但由于所述预压装置将从与通过移动体作用在支撑导轨上的负载的方向大致相反的一侧与支撑导轨接触的接触体按压在支撑导轨上,因此可立即填埋该空隙。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触体以从三个方向分别接触所述支撑导轨的形态设置,所述支撑导轨的与所述多个接触体接触的各接触面以各接触面所构成的平面彼此锐角相交的形态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的与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状,在该U字的两端部附近和中途部这三个部位上分别设置有从三个方向与所述支撑导轨接触的所述接触体,设置在该两端部附近的接触体中的一方以被所述预压装置按压在所述支撑导轨上的形态设置。
这样,通过以围住支撑导轨的形态设置移动体,可使移动体稳定地保持在支撑导轨上。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预压装置具有:转动体,该转动体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移动体转动,在偏离该转动的转动轴的位置上直接或通过传递部件连接有所述接触体,并以通过转动使接触体相对于所述支撑导轨接触、分离运动的形态配置;第一施力部件,该第一施力部件施力以使所述转动体朝着所述接触体与所述支撑导轨抵接的方向转动;相对部,该相对部与所述移动体固定或卡合,并覆盖所述转动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具有以与转动体的所述外周面或内周面之间的距离沿着转动体在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作用下的转动方向逐渐增大的形态形成的相对面;以及球状部件,该球状部件在所述转动体的所述外周面或内周面与所述相对部的所述相对面之间以与两者接触的形态配设。
这样,预压装置利用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使转动体转动,从而将接触体向支撑导轨按压,施加预压。另外,在因磨损等而在支撑导轨与接触体之间产生了空隙时,转动体因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而转动,接触体移动,从而填埋该空隙。另一方面,当从支撑导轨通过接触体对转动体作用了使转动体克服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而逆向转动的力时,由于转动体与基础部件之间形成朝着与所述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变窄的形状,因此球状部件会夹在转动体与基础部件之间,从而可利用与球状部件的摩擦力来抑制转动体的逆向转动(止回装置)。
因此,可良好地填埋因磨损等而产生的空隙,且转动体不会逆向转动,因此,即使在接触体和转动体上作用有较大的力时,也不会在接触体与支撑导轨之间产生空隙,因此,不会产生晃动。
另外,为了填埋因磨损等而产生的支撑导轨与接触体之间的空隙,第一施力部件所施加的预压力只需是使转动体转动的力即可,而无需增大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预压力)。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由轴线与所述转动轴对齐的杆构成,所述相对部由被所述杆插入的凸缘部件构成,所述相对面形成在所述凸缘部件的内周面上。
这样,便可将预压装置做成简单且紧凑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预压装置具有第二施力部件,该第二施力部件朝着与所述转动体的所述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所述球状部件施力。
这样,由于球状部件以始终与转动体和基础部件抵接的形态被第二施力部件按压,因此,当在转动体上作用有与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相反的力时,可在没有游隙的情况下立即限制转动体的逆向转动。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体的与所述球状部件抵接的抵接部上沿着该转动体的周向形成有槽部。
这样,球状部件不会乱动,可使其位置变得稳定。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球状部件在所述转动体的转动周向上排列配设有多个。
这样,当在转动体上作用有与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相反的力时,作用在球状部件与转动体和基础部件之间的力会分散给多个球状部件,从而可抑制转动体、基础部件和球状部件的损伤和过度切入,进行稳定的驱动。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相对部与所述转动体同轴地设置成可与转动体独立地相对旋转,所述预压装置具有止回装置,该止回装置允许所述相对部朝着与所述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但不允许所述相对部朝着与该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施力部件是一端与所述转动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相对部相连的盘簧。
这样,通过对相对部朝着所述转动方向进行旋转操作,可使盘簧(第一施力部件)卷绕,可使盘簧的施力作用在转动体上。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预压装置具有解除装置,该解除装置从所述转动方向的后方按压所述球状部件以使其朝着该转动方向移动。
这样,通过利用解除装置使球状部件朝着所述转动方向移动,可解除对转动体转动的限制。
另外,
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预压装置具有解除部件,该解除部件形成有位于所述球状部件的所述转动方向后方的压接部,并与所述转动体同轴地设置成可与转动体独立地相对旋转,并通过朝着该转动方向转动来利用压接部使球状部件朝着该转动方向移动,在使所述解除部件转动了时,所述相对部经由规定游隙与解除部件卡合,从而与解除部件一体旋转,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解除部件相连,通过解除部件与所述相对部相连。
这样,通过利用解除部件使球状部件朝着所述转动方向转动,可解除对转动体转动的限制。另外,通过对解除部件朝着所述转动方向进行旋转操作,可使盘簧(第一施力部件)卷绕,可使盘簧的施力作用在转动体上。而且,由于盘簧的施力朝着与所述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在解除部件上,因此,在未操作解除部件时,可使解除部件的压接部在不按压球状部件的位置上待机。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体是具有滚筒的滚筒装置,该滚筒被设置成能以从所述转动体的所述转动轴偏离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自由旋转。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轨由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形成,所述滚筒由合成树脂件形成。
这样,由于支撑导轨的材质比滚筒的材质硬,因此可减少支撑导轨的磨损,而且,由于滚筒为具有粘结性的材质,因此不容易减损。
本申请的发明人利用各种材料的组合反复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与支撑导轨和滚筒使用相同程度硬度的材料时相比,利用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金属来构成支撑导轨并利用合成树脂来构成滚筒的组合可将两者的磨损抑制得较小。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轨通过对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金属进行挤压成形而形成。
这样,便可简单而又廉价地构成支撑导轨。
尤其是通过与所述预压装置组合使用,即使利用成形精度差的挤压成形来形成支撑导轨,也可良好地填埋支撑导轨与滚筒装置之间的空隙并抑制晃动。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移动装置,具有无需提高预压力、且在接触体或支撑导轨产生磨损时也可自动地消除接触体与支撑导轨之间的空隙而不会产生晃动的效果。尤其是接触体与支撑导轨之间的空隙容易在支撑导轨的、与通过移动体作用在支撑导轨上的负载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产生,但由于所述预压装置将从与通过移动体作用在支撑导轨上的负载的方向大致相反的一侧与支撑导轨接触的接触体按压在支撑导轨上,因此可立即填埋该空隙。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树脂成形品的取出装置A的立体图。
图2是树脂成形品的取出装置A的局部放大图。
图3A和图3B是预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预压装置和接触体的侧剖视图。
图5是预压装置的沿X-X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最佳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施形态的移动装置的树脂成形品的取出装置A的立体说明图。图2是从水平支撑导轨(后述)的长度方向看树脂成形品的取出装置A的水平移动装置(后述)的局部放大图。
树脂成形品的取出装置A包括:基体1、用于夹着把持树脂成形品并设置成可自由地开闭控制的夹头部50、以及控制夹头部50分别沿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往复移动的水平移动装置和铅垂移动装置。
(水平移动装置)
水平移动装置包括:基体1;以使长度方向成为水平的形态安装的水平支撑导轨2;设置成可在水平支撑导轨2的引导下移动的水平移动体4;具有与水平支撑导轨2的表面上形成的引导面2a、2b、2c接触、在引导面2a、2b、2c上滚动的滚筒5b、6b、7b的作为接触体的滚筒装置5、6、7(参照图2);以及设置在水平移动体4上、以所需的力将滚筒装置7始终按压在水平支撑导轨2上的作为预压部件的预压装置8。
水平支撑导轨2通过对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铝合金进行挤压成形而形成。
如图2所示,滚筒装置5、6包括:固定在水平移动体4上的基部5a、6a;以及相对于基部5a、6a设置成可旋转、与水平支撑导轨2的引导面2a、2b分别抵接的滚筒5b、6b。另外,滚筒装置7包括:与固定在水平移动体4上的预压装置8相连的基部7a;以及相对于基部7a设置成可旋转、与水平支撑导轨2的引导面2c抵接的滚筒7b。
滚筒5b、6b、7b由树脂构成,在内部具有滚珠轴承等,可平稳地旋转。
如图2所示,水平移动体4的与沿着水平支撑导轨2的水平移动体4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状,水平移动体4以覆盖水平支撑导轨2的一侧面和上下表面的一部分的形态配设。
另外,在水平移动体4上,在所述截面的所述U字的两端部(上部和下部)附近分别设置有滚筒装置5、7,在U字的中途部设置有滚筒装置6。在设于所述两端部附近的滚筒装置5、7中,从下侧与水平支撑导轨2抵接的滚筒装置7以被预压装置8按压在水平支撑导轨2上的形态设置。
滚筒装置5、7在沿着水平支撑导轨2的水平移动体4的移动方向上分别排列设置有两个,滚筒装置6、6…在垂直于所述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下方向)上排列设置有两个,在移动方向上也分别排列设置,总共配置有四个。
另外,滚筒装置6以与在水平支撑导轨2的一侧面上形成的铅垂面的引导面2b抵接的形态设置。
滚筒装置5以与引导面2a抵接的形态设置,该引导面2a以与所述铅垂的引导面2b所构成的平面成锐角的形态形成于水平支撑导轨2的上部侧。
滚筒装置7以与引导面2c抵接的形态设置,该引导面2c以与所述铅垂的引导面2b所构成的平面成锐角的形态形成于水平支撑导轨2的下部侧。
采用这种结构,水平移动体4设置成用滚筒装置5、6、7来围住水平支撑导轨2。
如图2所示,预压装置8固定在水平移动体4上,并安装有滚筒装置7。预压装置8以贯穿水平移动体4上形成的开口部的形态配设,通过安装部8a利用小螺钉固定等安装方法固定在水平移动体4上。
(铅垂移动装置)
如图1所示,铅垂移动装置安装并设置在水平移动体4上。
在铅垂移动装置中,导轨状部件52相对于水平移动体4沿铅垂方向相对移动。即,在铅垂移动装置的结构中,导轨状部件52可相对于安装在水平移动体4上的板状部件54沿铅垂方向移动。
铅垂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于水平移动体4的板状部件54上、具有滚筒的滚筒装置56、57;具有与该滚筒接触的引导面52a、设置成可在滚筒装置56、57的引导下移动的导轨状部件52;以及设置在水平移动体4上、以所需的力将滚筒装置56、57始终朝着导轨状部件52按压的未图示的预压装置。
在该铅垂移动装置中,在铅垂移动装置的板状部件54上设置有滚筒装置56、57,导轨状部件52被滚筒装置56、57引导,以相对于水平移动体4沿铅垂方向移动的形态设置。
采用上述水平移动装置和铅垂移动装置的结构,铅垂移动装置的重量通过水平移动体4作用在水平支撑导轨2上。即,铅垂移动装置的重量成为沿从上到下的铅垂方向作用在水平支撑导轨2上的负载。
另外,预压装置8以从与上述负载的方向(从上到下的方向)大致相反的一侧(下侧)对与水平支撑导轨2接触的滚筒装置7朝着水平支撑导轨2按压的形态设置。换言之,预压装置8朝着与所述负载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将滚筒装置7按压在水平支撑导轨2上。
由此,虽然在滚筒装置5、6、7与水平支撑导轨2之间的空隙容易在水平支撑导轨2的与通过水平移动体4作用在水平支撑导轨2上的负载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即下侧产生,但由于预压装置8从与负载的方向大致相反的一侧(下侧)将与水平支撑导轨2接触的滚筒装置7按压在水平支撑导轨2上,因此可立即填埋该空隙。
另外,预压装置8具有防止滚筒装置7朝着从水平支撑导轨2离开的方向移动的止回装置(后述)。因此,可良好地填埋因磨损等而产生的空隙,而且,在止回装置的作用下,滚筒装置7可克服预压力而不从水平支撑导轨2离开,因此,即使在水平移动体4上作用有较大的负载,也不会在滚筒装置5、6、7与水平支撑导轨2之间产生空隙,从而不会产生晃动。为了填埋因磨损等而产生的水平支撑导轨2与滚筒装置5、6、7之间的空隙,预压装置8赋予的预压力只需是将滚筒装置7始终朝着水平支撑导轨2按压的力即可,而无需加大预压力。
(预压装置)
下面对预压装置8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3A、图3B是预压装置8和安装在预压装置8上的滚筒装置7的立体图,图4是其侧剖视图,图5是沿其X-X线的剖视图(图3中省略了突出周部42)。
如图3A、图3B和图4所示,预压装置8具有:用于将预压装置8安装在水平移动体4上的上述安装部8a;固定在安装部8a上的大致圆筒状的本体12;同轴地插入本体12内、通过轴承11设置成可相对于本体12转动的作为转动体的杆10;同轴地配设在本体12内、插入有杆10的作为相对部的凸缘部件13;设置成可与杆10独立地相对旋转的解除部件14;一端18a与解除部件14相连、另一端18b与杆10相连、以使杆10相对于本体12(水平移动体4)朝着规定方向转动的形态施力的作为第一施力部件的盘簧18;以及在本体12与杆10之间以与两者接触的形态配设的三个球状部件20、20、20。
如图4所示,滚筒装置7包括:固定在预压装置8的杆10上的基部7a;以及通过轴承7c设置成可相对于基部7a旋转、与水平支撑导轨2的所述引导面2c抵接的滚筒7b。
滚筒装置7通过从其基部7a沿着滚筒7b的旋转轴线a延伸的螺栓部7d与设置在杆10的一端面上的阴螺纹部10的螺合而安装在杆10上。滚筒装置7以其旋转轴线a位于从杆10转动时的转动轴线b(杆10的轴线)偏离的位置的形态安装在杆10上。由此,通过杆10转动,滚筒装置7以偏离其旋转轴线a的转动轴线b为中心进行转动,相对于水平支撑导轨2的引导面2c接触、分离。
杆10在初始状态下被设定成使滚筒装置7处于可向上方移动的状态(滚筒装置7并非位于最上侧的位置的状态)的旋转角度,预压装置8在此状态下以使滚筒7b与水平支撑导轨2的引导面2c抵接的形态配置并固定在水平移动体4上。另外,通过杆10朝规定方向转动,滚筒装置7上升而与水平支撑导轨2的引导面2c压接。
本体12通过其外周部固定在安装部8a上。安装部8a固定在水平移动体4上,从而使本体12也相对于水平移动体4固定。
在本体12与杆10之间设置有轴承11,杆10可在本体10中平稳地转动。
凸缘部件13中插入杆10,凸缘部件13设置成可分别与本体12和杆10独立地相对旋转。
凸缘部件13的一端侧形成为沿着杆10延伸的小径部13a,另一端侧形成为外周壁与本体12的内周接触、内侧与杆10之间形成规定间隙的中空状的大径部13b。在本体12上形成有台阶部10a,该台阶部10a沿着连接凸缘部件13的小径部13a和大径部13b的台阶部13c向内侧突出。在台阶部10a的与凸缘部件13的相对壁上固定有棘爪16。在凸缘部件13的棘爪16的抵接面(与配置球状部件20的中空部相反的面)上设置有与棘爪16卡扣的多个凹凸部13d,在由棘爪16和凹凸部13d构成的棘爪机构(止回机构)的作用下,凸缘部件13仅可向规定旋转方向(图5中的右转方向)旋转。
另外,在凸缘部件13的大径部13b的与杆10的相对面13e与杆10之间以与两者接触的形态配设有球状部件20。如图5所示,凸缘部件13的大径部13b的所述相对面13e以沿着凸缘部件13的所述可旋转的方向(图5中的右转方向)使其与杆1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连续加大的形态形成。在杆10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槽部30,该槽部30沿着各球状部件20、20的外表面抵接。
另外,如图5所示,球状部件20被作为第二施力部件的弹簧36朝着凸缘部件13的所述可旋转的方向的反方向(杆10的外周面与凸缘部件13的相对面13e之间的距离变窄的方向,图5中的左转方向)施力,该弹簧36的一端与球状部件20抵接,另一端被凸缘部件13内周壁的台阶部13f支撑。
如图5所示,球状部件20和弹簧36在杆10的周向上彼此空开120°的间隔设置有三组。
采用上述结构,杆10相对于凸缘部件13可沿着图5中的右转方向自由转动,但在产生了与其相反的方向的旋转力时,由于与球状部件20接触的杆10和凸缘部件13的相对面13e之间的间隔朝着所述相反的方向变窄,因此球状部件20会夹在杆10与凸缘部件13之间,从而可利用与球状部件20之间的摩擦力来抑制沿所述相反方向的转动(止回装置)。
如图4所示,解除部件14形成为同轴状套设在杆10上的凸缘状,与凸缘部件13在杆10的轴线方向上相邻配设,设置成可与杆10独立地相对旋转。解除部件14的一端部从本体12突出,使用者可对解除部件14进行旋转操作。
在解除部件14的与凸缘部件13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封住解除部件14的中空部14c的帽22。另外,在帽22的外表面侧设置有挡块24,该挡块24用于防止凸缘部件13、解除部件14和帽22从杆10脱落。帽22和挡块24分别设置成可相对于杆10和/或解除部件14相对旋转,不妨碍解除部件14相对于杆10相对旋转。
凸缘部件13和解除部件14利用在解除部件14的凸缘部件13侧形成的凹部14b和进入凹部14b内的凸缘部件13的突部13g进行卡合。凹部14b与突部13g之间在其周向上形成有少许游隙,设置成能以规定角度彼此相对转动。
在解除部件14上沿着杆10形成有向凸缘部件13侧延伸的压接部14a。如图5所示,压接部14a以分别进入各球状部件20之间的形态设置。通过解除部件14在使用者的作用下朝着与杆10的外周面与凸缘部件13的相对面13e之间的距离变大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即图5中的右转方向转动,压接部14a可使球状部件20克服弹簧36的施力进行移动(解除装置)。彼此卡合的凸缘部件13和解除部件14之间在周向上的所述游隙被设定成压接部14a可按压球状部件20的程度。另外,在压接部14a按压球状部件20、解除部件14通过使用者的作用而在超过所述游隙的范围后继续朝着上述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突部13g与凹部14b卡合,使解除部件14和凸缘部件13一体旋转。
若用解除部件14的压接部14a使球状部件20克服弹簧36的施力进行移动,则当在杆10上作用了相对于凸缘部件13朝所述相反方向转动的力时,由于球状部件20不会夹在杆10与凸缘部件13之间,因此杆10朝所述相反方向的转动不再被抑制,可解除对杆10朝所述相反方向转动的限制(这就是解除装置的作用)。
如图4所示,盘簧18的一端18a形成为直线状,通过嵌入到在杆10的轴线方向上形成的切入部10b内而与杆10相连。盘簧18的另一端18b形成为直线状,通过嵌入到在解除部件14的轴线方向上形成的槽部14d内而与解除部件14相连。如上所述,由于解除部件14和凸缘部件13利用凹部14b和突部13g进行卡合,因此盘簧18的施力在凸缘部件13与杆10之间起作用。
下面对预压装置8的初始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者使解除部件14朝着与杆10的外周面与凸缘部件13的相对面13e之间的距离变大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即图5中的右转方向旋转。通过该操作,首先,解除部件14的压接部14a在所述凹部14b与突部13g之间的游隙范围内相对于凸缘部件13朝着右转方向转动,对球状部件20进行按压。接着,球状部件20移动,解除杆10相对于凸缘部件13沿着所述相反方向转动的限制。
然后,使用者对解除部件34继续进行旋转操作,利用所述凹部14b和突部13g卡合后的凸缘部件13与解除部件14一体转动,并通过与解除部件14相连的盘簧18在杆10上也产生与解除部件14相同方向的旋转力。
接着,随着杆10的转动,相对于杆10的转动轴呈偏心安装的滚筒装置7上升,滚筒7b与水平支撑导轨2的引导面2c抵接。
在滚筒装置7与水平支撑导轨2抵接、杆10无法继续朝着相同方向转动的状态下,若使解除部件14继续旋转,则盘簧18被卷绕,对杆10施加朝着相同方向的施力。
然后,当使用者停止解除部件14的旋转操作而放开解除部件14时,由于卷绕后的盘簧18的施力,在解除部件14上作用有朝着与解除部件14的旋转操作的旋转方向(右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力。由于该力,解除部件14朝着该相反方向转动,压接部14a从球状部件20离开。这样一来,球状部件20便在弹簧36的施力作用下朝着同时与杆10的外周面和凸缘部件13的相对面13e接触的位置复位。由此,可抑制杆10相对于凸缘部件13向所述相反方向转动(止回装置)。
另外,在解除部件14朝着所述相反方向旋转了与所述游隙相应的量之后,盘簧18的所述相反方向的施力通过解除部件14对与解除部件14卡合的凸缘部件13起作用。但是,由于凸缘部件13利用所述棘爪机构抑制了朝着该相反方向的旋转,因此不会朝着该相反方向转动(止回装置)。
因此,盘簧18的施力作为使杆10朝着所述旋转方向转动的力而起作用,通过滚筒装置7对水平支撑导轨2施加预压。
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水平移动装置,在因磨损等而在水平支撑导轨2的引导面2c与滚筒装置7的滚筒7b之间产生了空隙时,杆10和滚筒装置7因盘簧18的施力而转动,滚筒装置7移动(上升)而填埋该空隙。另一方面,当水平移动体4移动时,在从水平支撑导轨2产生了按压滚筒装置7的力之际,由于与球状部件20接触的杆10和凸缘部件13之间形成为朝着与杆10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变窄的形状,因此球状部件20会夹在杆10与凸缘部件13之间,杆10的逆向转动被其与球状部件20之间的摩擦力抑制。
这样,因磨损等而在水平支撑导轨2与滚筒装置7的滚筒7b之间产生的空隙因杆10的转动而被良好地填埋,且杆10不会逆向转动,因此,即使是在水平移动体4移动时从水平支撑导轨2对滚筒装置7作用有较大的力,也不会在滚筒装置7与水平支撑导轨2之间产生空隙,因此,不会产生晃动。另外,为了填埋因磨损等而在水平支撑导轨2与滚筒7b之间的空隙,盘簧18所施加的预压力只需是使杆10转动的力即可,而无需使盘簧18的施力(预压力)增大到可克服可能会作用在水平移动体4上的最大的力。
另外,由于球状部件20被弹簧36按压而始终维持在与杆10和凸缘部件13抵接的位置上,因此,在杆10上作用有与盘簧18的施力方向相反的力时,可对杆10的逆向转动不存在游隙,能立即加以限制。
另外,由于在杆10外周的周向上排列配设有多个(本实施形态中是三个)球状部件20,因此,在杆10上作用有与盘簧18的施力方向相反的力时,作用在球状部件20与杆10和凸缘部件13之间的力分散给多个球状部件20。因此,作用在各个球状部件20与杆10和凸缘部件13之间的力分散,可抑制它们的损伤和过度切入,从而进行稳定的驱动。
另外,由于盘簧18的所述另一端18b通过解除部件14与凸缘部件13相连,因此,通过利用解除部件14对凸缘部件13朝着所述转动方向进行旋转操作,可使盘簧18卷绕,在杆10上作用盘簧18的施力。
另外,通过利用解除部件14的压接部14a使球状部件20朝着所述转动方向移动,可解除对转动体转动的限制。
另外,在使解除部件14转动了时,凸缘部件13以经由规定游隙与解除部件14一体旋转的形态与解除部件卡合。
因此,通过对解除部件14朝着所述转动方向进行旋转操作,可解除杆10的止回限制,通过继续旋转解除部件14,可使盘簧18卷绕。另外,由于盘簧18的施力对解除部件14朝着与所述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因此,在未操作解除部件14时,可使解除部件14的压接部14a在不按压球状部件20的位置上待机。
采用这种结构,本实施形态的水平移动装置的预压装置8具有优良的操作性和维护性。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预压装置8的转动体的杆10与作为接触体的滚筒装置7直接连结,但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
例如,也可在转动体与接触体之间设置其它传递部件,通过传递部件来间接地按压接触体。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不仅可应用于树脂成形品的取出装置中的移动装置,而且可应用于具有被支撑导轨引导并与支撑导轨相对移动的移动体的所有的移动装置。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直线轨道上移动的移动装置,例如,若采用弯曲的支撑导轨,则还能构成可使移动体作曲线运动的移动装置。
另外,本实施形态是水平移动体相对于固定在基体上的水平支撑导轨进行移动的移动装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支撑导轨被固定在基体上的移动装置,包括例如以移动体被固定在基体上、支撑导轨相对于基体移动的形态构成的移动装置等、移动体与支撑导轨之间相对移动的所有移动装置。

Claims (14)

1.一种移动装置,包括:
支撑导轨、
设置成可在所述支撑导轨的引导下相对于支撑导轨移动的移动体、
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并从多个方向与所述支撑导轨分别接触的多个接触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并以所需的力朝着所述支撑导轨始终按压所述多个接触体中的至少一个接触体的预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压装置设置成将所述多个接触体中的、从与通过所述移动体作用在所述支撑导轨上的负载的方向大致相反的一侧与支撑导轨接触的接触体朝着支撑导轨按压,并具有防止该接触体朝着从支撑导轨离开的方向移动的止回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体以从三个方向分别接触所述支撑导轨的形态设置,
所述支撑导轨的与所述多个接触体接触的各接触面以各接触面所构成的平面彼此锐角相交的形态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的与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状,
在所述U字的两端部附近和中途部这三个部位上分别设置有从三个方向与所述支撑导轨接触的所述接触体,设置在该两端部附近的接触体中的一方以被所述预压装置按压在所述支撑导轨上的形态设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压装置具有:
转动体,该转动体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移动体转动,在偏离该转动的转动轴的位置上直接或通过传递部件连接有所述接触体,并以通过转动使接触体相对于所述支撑导轨接触、分离运动的形态配置;
第一施力部件,该第一施力部件施力以使所述转动体朝着所述接触体与所述支撑导轨抵接的方向转动;
相对部,该相对部与所述移动体固定或卡合,并覆盖所述转动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具有相对面,该相对面以与转动体的所述外周面或内周面之间的距离沿着转动体在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作用下转动的转动方向逐渐增大的形态形成;以及
球状部件,该球状部件在所述转动体的所述外周面或内周面与所述相对部的所述相对面之间以与两者接触的形态配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体由轴线与所述转动轴对齐的杆构成,
所述相对部由供所述杆插入的凸缘部件构成,
所述相对面形成在所述凸缘部件的内周面上。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装置具有第二施力部件,该第二施力部件朝着与所述转动体的所述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所述球状部件施力。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体的与所述球状部件之间的抵接部上沿着该转动体的周向形成有槽部。
8.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部件在所述转动体的转动周向上排列配设有多个。
9.如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部与所述转动体同轴地设置成可与转动体独立地相对旋转,
所述预压装置具有止回装置,该止回装置允许所述相对部朝着与所述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但不允许所述相对部朝着与该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施力部件是一端与所述转动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相对部相连的盘簧。
10.如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装置具有解除装置,该解除装置从所述转动方向的后方按压所述球状部件以使该球状部件朝着所述转动方向移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压装置具有解除部件,该解除部件形成有位于所述球状部件的所述转动方向后方的压接部,并与所述转动体同轴地设置成可与转动体独立地相对旋转,并通过朝着该转动方向转动来利用压接部使球状部件朝着该转动方向移动,
在使所述解除部件转动了时,所述相对部经由规定游隙与解除部件卡合,从而与解除部件一体旋转,
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解除部件相连,通过解除部件与所述相对部相连。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体是具有滚筒的滚筒装置,该滚筒被设置成能以从所述转动体的所述转动轴偏离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自由旋转。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导轨由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形成,
所述滚筒由合成树脂件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轨通过对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金属进行挤压成形而形成。
CNA2006800539491A 2006-02-02 2006-02-02 移动装置 Pending CN1014055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6/301771 WO2007088620A1 (ja) 2006-02-02 2006-02-02 移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5515A true CN101405515A (zh) 2009-04-08

Family

ID=38327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539491A Pending CN101405515A (zh) 2006-02-02 2006-02-02 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46959A1 (zh)
EP (1) EP1995477A1 (zh)
CN (1) CN101405515A (zh)
WO (1) WO200708862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1185A (zh) * 2019-06-06 2019-08-06 重庆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带有自补偿式导轨间隙调节结构的平床身
CN110774518A (zh) * 2018-07-30 2020-02-11 日越株式会社 用于输送金属模具的辊筒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0215A (en) * 1981-04-10 1983-06-28 Nippon Thompson Co., Ltd. Ball bearing slide unit for linear motion
US4836514A (en) * 1985-12-30 1989-06-06 Windwinder Corporation Preloaded sp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ame
JPS6368529U (zh) * 1986-10-22 1988-05-09
CA2072240C (en) * 1991-07-16 1998-05-05 Clement A. Skalski Elevator horizontal suspensions and controls
JP2854447B2 (ja) * 1991-11-25 1999-02-03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及び該ユニットに用いる防振装置
JPH064426U (ja) * 1992-06-23 1994-01-21 プルトンチェン株式会社 ローラ形リニアベアリング
DE9422394U1 (de) 1993-04-16 2001-07-05 Rexroth Star Gmbh Eine Linearführungseinheit
JPH07225954A (ja) * 1994-02-10 1995-08-22 Canon Inc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5871109A (en) * 1996-08-05 1999-02-16 Emerald Rail Technologies, Llc Railcar cushion device preload valving systems
US6174084B1 (en) * 1999-09-10 2001-01-16 Thomson Industries, Inc. Linear motion bearing assembly with load compensation
JP2001288962A (ja) * 2000-02-03 2001-10-19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建具の自動開閉装置
JP3833496B2 (ja) * 2001-05-14 2006-10-11 Smc株式会社 直線案内機構
JP3967099B2 (ja) 2001-09-07 2007-08-29 Thk株式会社 摺動案内装置の有端転動体チェーン
JP2003184912A (ja) * 2001-12-13 2003-07-03 Koyo Seiko Co Ltd 一方向クラッチ
JP4284938B2 (ja) * 2002-07-23 2009-06-2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JP2005098498A (ja) * 2003-08-25 2005-04-14 Hama International:Kk 直動装置
TWI245854B (en) * 2003-08-25 2005-12-21 Yugen Kaisha Hama Int Linear motion drive system
JP2005325943A (ja) * 2004-05-14 2005-11-24 Hama International:Kk 移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4518A (zh) * 2018-07-30 2020-02-11 日越株式会社 用于输送金属模具的辊筒单元
CN110091185A (zh) * 2019-06-06 2019-08-06 重庆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带有自补偿式导轨间隙调节结构的平床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95477A1 (en) 2008-11-26
US20090046959A1 (en) 2009-02-19
WO2007088620A1 (ja) 2007-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56003B2 (ja) 転動体保持スペーサ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直線運動装置
EP2582599B1 (en) Conveyor belt with wear-tolerant stacked rollers
CN203714879U (zh) 介质供给装置
CN103348163B (zh) 电动式直动致动器以及电动式盘式制动装置
CN103492758A (zh) 直线移动导向机构
KR100919909B1 (ko) 가공오차 보정이 가능한 베어링 스크류 이송장치
JP5178675B2 (ja)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2215347B1 (ko) 오픈 스크류 이송장치용의 오픈 슬라이드 블록
JP2007078186A (ja) 真空バルブに対するバルブ機構
CN103025635A (zh) 文档输送器
KR20010049502A (ko) 자재안내장치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테이블 이송장치
KR101558913B1 (ko) 샤프트 롤링 요소들 상에 안내된 케이지를 갖는 스크류 사출성형기를 위한 스러스트 롤링 베어링
US20190381915A1 (en) Power seat slide device
CN101400906A (zh) 移动装置
WO2007066965A1 (en) Bearing screw feed device
CN101405515A (zh) 移动装置
EP3279488B1 (en) Rolling guiding device
JP5050843B2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KR101259888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의 사행 조정장치
JP2009263933A (ja) トレー送り補助ガイド
JP2012091653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1400907A (zh) 移动装置
CN211413448U (zh) 一种建筑施工钢筋折弯装置
KR100657657B1 (ko) 베어링 스크류 이송장치
CN104416027A (zh) 一种四辊卷板机及卷制圆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408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