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8656B - 显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8656B
CN101398656B CN2008101681090A CN200810168109A CN101398656B CN 101398656 B CN101398656 B CN 101398656B CN 2008101681090 A CN2008101681090 A CN 2008101681090A CN 200810168109 A CN200810168109 A CN 200810168109A CN 101398656 B CN101398656 B CN 101398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art
developer bearing
development sleeve
develop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81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8656A (zh
Inventor
波多野富加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98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8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8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86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in the developing zone having an interaction with th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distance hol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34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636Specific type of dry developer device
    • G03G2215/0648Two or more donor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设备包括: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其用于承载显影剂,并通过绕位于固定位置的旋转轴线的旋转来供应显影剂;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其用于承载显影剂并通过旋转来供应显影剂,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具有旋转轴线,所述旋转轴线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摆动;支撑部件,用于绕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可摆动地支撑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驱动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施加驱动力;以及驱动带,用于把施加到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

Description

显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设备。具体地,其涉及使用显影剂使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潜像显影并被图像形成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使用的显影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利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使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例如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传真机、商用打印设备等的图像形成操作如下:首先,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被均匀地充电,然后,外周表面的被均匀充电的部分用半导体激光、LED等曝光,以在被均匀充电部分上形成静电潜像。
之后,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设备显影为可视图像,即由显影剂形成的图像。然后,可视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并通过定影设备定影到转印介质。然后,承载定影的可视图像的转印介质从图像形成设备排出。
近些年来,计算机不仅被广泛使用,而且它们已经广泛联网。从而,已经广泛地使用了能够输出通过计算机网络接收的信息的图像形成设备。从而,对比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更快且图像质量更高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需求已经变得更加强烈。
作为例如上述的高速图像形成所使用的显影设备之一,存在一种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设备(例如,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H03-168665)。一些图像形成设备构造成使得它们的感光鼓和显影套筒放置成保持感光鼓和显影套筒之间的微小量的间隙(SD间隙),以令人满意地使潜像在感光鼓上显影。
就是说,为了保证SD间隙保持稳定,显影套筒的每个纵向端部均设置有用于保持显影套筒与感光鼓分离的分离部件。更具体地,显影套筒的每个纵向端部均设置有间隔器辊,该间隔器辊的外周表面与感光鼓的外周表面或显影设备框架所设有的间隔辊座保持接触。
从而,在显影设备具有2个或更多个显影套筒的情况下,4个或更多个间隔器辊与感光鼓的外周表面保持接触,以在每个显影套筒和感光鼓之间保持适当大小的SD间隙。从而,某些间隔器辊可能无法与感光鼓的外周表面保持接触。例如,可能3个间隔器辊与感光鼓的外周表面接触,但第4个间隔器辊无法与感光鼓的外周表面接触。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可以增大施加到显影设备框架的压力,以保持将显影设备压向感光鼓,以保证所有的间隔器辊(例如4个间隔器辊)都布置成并保持与感光鼓接触。但是,可能的是,增大施加到显影设备框架的压力大小会使显影设备框架变形,在显影设备框架中产生应力,这产生的问题是,当显影套筒和感光鼓旋转时,框架振动,导致形成不合格的图像。此外,保持显影设备框架承受应力可能会导致显影设备框架的损坏。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已经提出下面的结构配置:相邻的2个显影套筒(例如,第一和第二个)被可旋转地支撑,并在它们之间设有预设大小的间隙,此外,第二显影套筒被支撑成允许第二显影套筒绕第一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以摆动的方式进行旋转运动(例如,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2000-357951)。这种结构配置可以防止间隔器辊从感光鼓的外周表面浮动。即,它可以防止显影设备在SD间隙大小上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但是,如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2002-357951中公开的构造成使得第二显影套筒绕第一显影套筒的轴线以摆动的方式可旋转地运动的显影设备具有下述问题:例如,在显影设备构造成使得它的多个显影套筒由单个机械动力源驱动的情况下,驱动力例如必须从动力源传递到第一显影套筒,然后传递到下一个显影套筒。因此,如果使用齿轮或齿轮系把驱动力从第一显影套筒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当驱动力(转矩)从第一显影套筒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时,第二显影套筒被来自第一显影套筒的驱动力(转矩)在第二显影套筒以摆动的方式可旋转运动的方向上推动。因此,难于保持SD间隙稳定。
在显影设备构造成如图7和图8所示的那样的情况下,用于驱动第一显影套筒110的力从显影套筒驱动齿轮(未示出)传递到显影套筒驱动力输入齿轮118,而用于驱动第二显影套筒111的力从第一显影套筒齿轮119通过惰轮122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齿轮120。
惰轮120被可枢转运动构件113支撑,第一显影套筒110的轴和第二显影套筒111的轴通过该构件113相互连接。即,惰轮120和第二显影套筒齿轮120支撑成使得支撑惰轮122的轴和支撑第二显影套筒齿轮120的轴之间的距离不变。因此,在两个齿轮122和120之间出现的力和反作用力相互抵消。因此,第二显影套筒111不受在两个齿轮122和120之间出现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当驱动力传递到第一显影套筒110时,惰轮122和第二显影套筒111受到如附图中所示的力。旋转第二显影套筒111所必需的转矩大小越大,附图中所示的力的大小越大,因此,第二显影套筒111的间隔器辊117受到的力的大小越小。
因而,可以为显影设备设置弹簧等,以保持将可枢转运动构件压向感光鼓,使得可以通过调整弹簧等所产生的力来防止由于驱动第二显影套筒111而减小作用在第二显影套筒111的间隔器辊117上的力的问题。但是,这个方案的问题在于齿轮受到的转矩大小由于使用而变化,因此把间隔器辊117保持按压在鼓上的力的大小也会变化。在最坏的情况下,转矩大小的增加致使第二显影套筒111的间隔器辊117从感光鼓的外周表面浮动。此外,如果转矩大小不稳定,第二显影套筒111会振动,因此,无法保证SD间隙保持稳定。
图9示出了当用于驱动第二显影套筒111的力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齿轮120时,惰轮122和第一显影套筒齿轮119之间产生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图中用标号Φ28、Φ20和Φ20指示的三个圆表示第一显影套筒齿轮119、第二显影套筒齿轮120和惰轮122。
这里假设旋转第二显影套筒111所必需的转矩大小为1kgf·cm。当第一显影套筒110旋转时,第二显影套筒111通过第一显影套筒齿轮119、惰轮122和第二显影套筒套筒120由第一显影套筒110的旋转带动旋转。
显影设备构造成使得惰轮122和第二显影套筒齿轮120被可枢转运动的保持器113支撑成使得它们可以绕第一显影套筒110的轴线旋转运动。
因此,当第一显影套筒110旋转时,在第一显影套筒齿轮119和惰轮122之间产生在使第二显影套筒111绕第一显影套筒110的轴线旋转运动的方向上的力。图9示出了该力的方向和大小;方向由粗箭头标记示出,且力为1kgf。此外,被图中的虚线包围的惰轮122和第二显影套筒齿轮120一起受到这个力,该力作用在使它们运动远离感光鼓101的方向上。
如果惰轮122固定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位置上,从惰轮122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齿轮120的转矩在朝向感光鼓移动第二显影套筒齿轮120(从而移动间隔器辊117)的方向上作用。但是,惰轮122和第二显影套筒齿轮120支撑成使得支撑惰轮122的轴和支撑第二显影套筒齿轮120的轴之间的距离不变。因此,两个齿轮122和120之间发生的力和反作用力相互抵消。因此,第二显影套筒111不受两个齿轮122和120之间发生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影响。
不同于图8所示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当转矩增大时,间隔器辊117受到的压力增大,并且间隔器辊117的压力变形增大,使得显影设备的SD间隙大小不稳定。此外,转矩大小的增大减小了施加到第一显影套筒110的间隔器辊117的压力的大小,使得间隔器辊117可以从感光鼓101的外周表面浮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作出。因而,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设备,所述显影设备的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支撑成使得它可以相对于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以摆动的方式运动从而高精确地保持每个显影剂承载部件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预设量的间隙,并且所述显影设备仍然不改变通过从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传递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转矩而在使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以摆动方式运动的方向上产生的力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利用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用于承载显影剂并通过绕位于固定位置处的旋转轴线的旋转供应显影剂;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用于承载显影剂并通过旋转来供应显影剂,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具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摆动的旋转轴线;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支撑可绕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摆动的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构件;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施加驱动力;以及驱动带,所述驱动带用于把施加到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
通过结合附图理解下面的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示出了设备的总体结构。
图2是图1中示出的显影设备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显影设备的部分的正视图。
图4是图2中示出的显影设备的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示出的显影设备的示意图,该设备正在被驱动。
图6是描述当如图5中示出的构造的显影设备被驱动时所产生的力的示意图。
图7是按照现有技术的显影设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示出的显影设备的一部分的示意图,该设备正在被驱动。
图9是描述当如图8中示出的构造的显影设备被驱动时所产生的力的示意图。
图10是按照现有技术的另一个显影设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示出的显影设备的一部分的示意图,该设备正在被驱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示出了设备的总体结构,图2是图1中示出的显影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中示出的图像形成设备利用图像读取部8读取原件的图像数据,该图像读取部8构成了图像形成设备的顶部。图像形成设备设置有位于图像读取部8下方的图像写入部9。图像形成设备还设置有作为潜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图像写入部9响应来自控制器(未示出)的命令,根据通过图像读取部8读取的图像数据,通过曝光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在感光鼓1上形成电子照相潜像。
更具体地,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通过充电装置2均匀地充电到预设的电位,然后,暴露于从图像写入部9射出的光束例如激光束。结果,在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的均匀地充电的部分上实现静电潜像。
然后,调色剂(其为显影剂)通过显影设备21附着到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以使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视图像。结果,在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由调色剂形成可视图像。然后,可视图像(下文中称为调色剂图像)通过感光鼓1的旋转输送到转印设备4。
同时,与输送调色剂图像到转印设备4同步,片材S(其为一张记录介质)从片材盒39一张接一张地输送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组件中。然后,片材S通过一对对齐辊35输送到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和转印设备4的转印部件之间的界面,同时控制其到达该界面时的时刻。
当片材S在感光鼓1和转印设备4之间传送时,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即显影的潜像,通过转印设备4被转印到片材S上。
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后,片材S被输送到一对定影辊7,并经受该对定影辊7产生的压力和定影辊7中的加热器(未示出)产生的热量,其中每个定影辊7具有一个加热器。结果,调色剂图像被接合(定影到片材S上)。然后,片材S通过一对排出辊34排出到托盘15中,该托盘15位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组件的外部。
显影设备21设置有第一显影套筒10(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和第二显影套筒11(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该第一和第二显影套筒是筒状的并且是可旋转的。第一显影套筒10和第二显影套筒11放置成使得它们的外周表面面向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并且还使得在两个显影套筒的外周表面和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之间保持预设量的间隙(SD间隙)。显影设备21中的显影剂以薄的均匀层承载在第一显影套筒10和第二显影套筒11的外周表面上。
第一显影套筒10和第二显影套筒11在箭头标记A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同时承载显影剂并将其输送到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与显影套筒10和11的每一个的外周表面相对的区域(显影区域)。感光鼓1在箭头标记B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并把形成在其上的静电潜像输送到第一显影套筒10的外周表面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相对的显影区域和第二显影套筒11的外周表面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相对的显影区域。
形成在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首先在对应于第一显影套筒10的显影区域中显影。然后,在对应于第二显影套筒11的显影区域中显影。根据显影处理的流程,第一显影套筒10位于第二显影套筒11的上游侧。顺便提及,在两个显影区域的每一个中进行的显影处理是利用显影静电潜像的多种已知技术中的一种技术显影静电潜像的处理。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设备使用的显影剂是非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在显影套筒10和11的每一个中均具有磁场产生部件,例如固定磁性辊(未示出)。显影设备框架的显影剂容纳部中的显影剂(调色剂)通过位于显影套筒10和11中的磁场产生装置供应到显影套筒10和11,每个显影套筒10和11具有一个磁场产生装置。
以预设厚度的薄的均匀层承载在每个显影套筒10和11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转印到感光鼓1(其负电荷由于上述曝光而减少)的外周表面上的许多点上,以反转显影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通常,在显影周期期间,显影偏压(其例如为AC电压和DC电压的组合)施加到显影套筒10和11上。
本发明涉及用于驱动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机构的结构。即,上述的显影方法不意在于在显影方法方面限制本发明。换句话说,本发明与利用具有2个或更多个显影套筒的显影设备使静电潜像显影的任何已知的显影方法都是相容的。
例如,本发明还与利用两组分显影剂(更具体地,磁性载体和非磁性调色剂的组合)的显影方法相容。两组分显影剂通过包含磁场产生装置的显影剂承载部件承载,使得两组分显影剂在顶部(刷子形式,即磁刷)。因而,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可以通过把磁刷放置成实际上或基本上与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周表面接触而显影。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显影设备的情况下,静电潜像被显影两次,即通过2个显影套筒显影。因而,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显影设备的显影区域的尺寸大于仅具有1个显影套筒的显影设备。因此,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显影设备能够防止上述问题,即可归因于提高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速度(复印速度)而导致的问题。
为了更具体地描述,当显影设备的显影套筒的圆周速度增加以满足对更快处理速度的显影设备的需求时,显影套筒的温度变得高于正常速度的显影设备的显影套筒的温度。如果显影套筒的温度超过一定水平,显影剂容易接合到显影套筒。如果显影剂接合到显影套筒,旋转显影套筒所必需的转矩大小就会增加和/或接合到相应套筒的显影剂易于妨碍显影套筒的旋转。可以通过使用具有2个或更多个显影套筒的显影设备防止这些问题。此外,提供具有2个或更多个显影套筒的显影设备可以防止对显影剂的摩擦增大使显影剂劣化的问题,显影剂劣化导致形成不合格的图像。
下面,参考图2描述显影设备21。第一显影套筒10是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其包含磁体。其由轴承保持器12所保持的轴承可旋转地承载,该轴承保持器固定到显影设备框架3的存储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即,第一显影套筒10的轴固定在适当位置处,使得第一显影套筒10的旋转轴线的位置不相对于感光鼓1改变。第二显影套筒11是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它被可枢转运动的连接保持器13可旋转地支撑,该保持器13被第一显影套筒10的轴枢转支撑。根据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感光鼓的外周表面的运动方向),第一显影套筒10位于第二显影套筒11的上游侧。第一显影套筒10在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反向的方向上旋转。
因而,第二显影套筒11可以相对于第一显影套筒10以这样的方式旋转运动,即使得第二显影套筒11的轴线绕第二显影套筒11的轴线旋转运动。从而,第二显影套筒11也可以相对于感光鼓1运动。通过第二弹簧14使可枢转运动的连接保持器13保持被按压,使得它会朝向感光鼓1枢转。
显影设备壳体3的显影剂容纳部设置有挡块(未示出),使得可枢转运动的连接保持器13可以运动的角度落入预设的范围内。第二显影套筒11可以旋转地运动到比预设点更靠近感光鼓1的点。
显影设备21设置有刀片保持部件6和显影剂调节刀片5。刀片保持部件6位于第一显影套筒10的上方,并固定到显影设备框架3。显影剂调节刀片5被刀片保持部件6保持。第一显影套筒10和感光鼓1之间的间隙(第一SD间隙)、第二显影套筒11和感光鼓1之间的间隙(第二SD间隙)以及第一显影套筒10和第二显影套筒11之间的间隙(SS间隙)必须高精确地保持。
因而,显影设备21设置有一对间隔器辊16,该一对间隔器辊16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保持接触,以确保在第一显影套筒10和感光鼓1之间保持预设量的间隙。间隔器辊16设置在第一显影套筒10的轴的纵向端部,并与第一显影套筒10同轴,每个端部设置一个间隔器辊16。
此外,显影设备21设置有一对间隔器辊17,该一对间隔器辊17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保持接触,以确保在第二显影套筒11和感光鼓1之间保持预设量的间隙。间隔器辊17设置在第二显影套筒11的轴的纵向端部,并与第二显影套筒11同轴,每个端部设置一个间隔器辊17。SS间隙的大小通过可枢转运动的连接保持器13的与第一显影套筒10相对应的承载孔的轴线同可枢转运动的连接保持器13的与第二显影套筒11相对应的承载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固定。即,SS间隙的大小的精度通过显影设备21的上述部件的制造和装配精度设定。
旋转驱动力输入齿轮18从输入齿轮32接收驱动力,该输入齿轮32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组件上。然后,它把驱动力传递到第一显影套筒10。输入齿轮32例如附接到马达30的驱动轴31,该马达30为驱动设备。从而,来自马达30的驱动力是通过输入齿轮32传递到旋转驱动力输入齿轮18的。
此外,显影设备21设置有带轮23、带轮24和正时带25。带轮23和24分别围绕第一显影套筒10的轴和第二显影套筒11的轴安装。正时带25还用作显影套筒驱动带,并绕带轮23和24张紧,以把驱动力从第一显影套筒10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11。考虑到带轮23和24的旋转速度,带轮23和24分别具有45和34个齿。
图3是显影设备21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把间隔器辊16和17放置成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接触确保了对应于间隔器辊16的SD间隙和对应于间隔器辊17的SD间隙保持稳定。为了防止正时带25在传递驱动力时与感光鼓1接触,间隔器辊16和17的直径形成为大于带轮23和24的直径。
参考图4,当显影设备21安装到设备主组件中时,由第一弹簧26将显影设备21的壳体3压向感光鼓1。当将壳体3压向感光鼓1时,首先,第二显影套筒11的间隔器辊17与感光鼓1接触,然后,通过绕第一显影套筒10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而运动到预设位置。
然后,第一显影套筒10的间隔器辊16与感光鼓1接触。通过一对定位部件27和对应的间隔器辊16之间的接触固定显影设备21的竖直位置,每个定位部件27与一个间隔器辊16接触。第一SD间隙的大小和第二SD间隙的大小通过间隔器辊17和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以及间隔器辊16和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确定。
考虑到间隔器辊16和17会发生变形的可能性,施加到间隔器辊16和17的每一个辊上的压力的大小设定为在1-2kg的范围中的值。如果施加到间隔器辊16和17的压力增大为超过一个特定值,间隔器辊16和17会变形,从而减小SD间隙。
另一方面,可能发生的是,如果施加到间隔器辊16和17的压力小于一个特定值,间隔器辊16和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以及间隔器辊17和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变得不稳定,从而允许间隔器辊16和17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浮动。从而,期望施加到间隔器辊16和17的压力的波动量尽可能小。
下面,说明显影设备21的操作。
参考图5,当第一显影套筒10旋转时,第二显影套筒11由第一显影套筒10的旋转通过带轮23、正时带25和带轮24带动在图中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当第二显影套筒11随着第一显影套筒10的旋转而旋转时,第二显影套筒11受到正时带25产生的在由图中的粗箭头标记指示的方向上的力。这个力作用在压迫第二显影套筒11离开感光鼓1的方向上。
图6简化地示出了当第二显影套筒11随着第一显影套筒10的旋转而旋转时产生的力之间的关系。为了简化,带轮23和24分别由标号Φ28指示的圆和标号Φ20指示的圆表示。如果旋转第二显影套筒11所必需的转矩大小为1kgf·cm,则第二显影套筒11从正时带25接收的力为1kgf·cm。
这个力分解为两个分量,即朝向第一显影套筒10的轴线的分量和平行于第一显影套筒10的旋转方向的分量。朝向第一显影套筒10的轴线的分量减小平行于第一显影套筒10的旋转方向的分量。从而,作用在使第二显影套筒11绕第一显影套筒10的轴线旋转运动的方向上的力仅为0.45kgf。
此外,正时带25设置成使得在第二显影套筒11从正时带25接收的力中,与允许第二显影套筒11以摆动方式运动的方向垂直的分量,即与可枢转运动的连接保持器13可以枢转运动的方向垂直的分量,变得大于与其中允许第二显影套筒11以摆动方式运动的方向平行的分量。换句话说,正时带25设置成使得在马达30被驱动时枢转可枢转运动的连接保持器13的方向上产生的力的大小变得小于当马达30被驱动时从马达30传递到第一显影套筒10的力。为了比较,假设图9中所示来自马达30的力通过齿轮传递。在这种情况下,使可枢转运动的连接保持器13绕第一显影套筒10的轴线枢转运动的力的大小为1kgf。即,驱动第一显影套筒10的力的100%用作使可枢转运动的连接保持器13枢转运动的力。顺便提及,带轮23可以做成直径小于带轮24。这种结构可以使上述的与第二显影套筒11以摆动方式旋转运动的方向(可枢转运动的保持器13枢转运动的方向)垂直的分力更加大于与允许第二显影套筒11以摆动方式旋转运动的方向平行的分力(将第二显影套筒11压向第一显影套筒10的分力)。因此,当第一显影套筒10被驱动时,可以进一步减小在使可枢转运动的连接保持器13枢转运动的方向上产生的力。
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正时带25用于按照上述方式把来自第一显影套筒10的用于第二显影套筒11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11。因此,当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显影设备21的第一显影套筒10被驱动时,在使第二显影套筒11旋转运动远离感光鼓1的方向上产生的力,比按照现有技术的显影设备的第一显影套筒被驱动时产生的力小55%。
此外,通过改变驱动力传递的减速比来影响减小的比例。例如,增加把驱动力从第一显影套筒10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11的减速比会增加作用在使第二显影套筒11旋转运动远离感光鼓1的方向上的力减小的比例。减小第二显影套筒11受到的压力的波动可以稳定第二显影套筒11受到的力的大小,从而可以稳定SD间隙。
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正时带25用于把驱动力从第一显影套筒10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11。因而,当驱动力从第一显影套筒10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11时第二显影套筒11受到的力被分成作用在使第二显影套筒11旋转运动远离感光鼓1的方向上的分量、以及作用在将第二显影套筒11压向第一显影套筒10的轴线的方向上的分量。因此,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11的驱动力的大小保持稳定。从而,把第一显影套筒10和第二显影套筒11保持按压在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的力保持稳定,从而SD间隙保持稳定。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26用作保持显影设备框架3被朝向感光鼓1按压的部件,第二弹簧14用于保持朝向感光鼓1按压第二显影套筒11。但是,这个设置不意在于在选择用于保持显影设备框架3和第二显影套筒11受压的部件方面限制本发明。即,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使用除上述实施方式所使用部件之外的弹性部件(例如板簧(片簧)、扭簧等)的显影设备。
而且,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球轴承用作支撑第一显影套筒10和第二显影套筒11的部件。但是,这个实施方式不意在于在显影套筒支撑部件方面限制本发明。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使用由树脂、烧结金属构成的物质等形成的滑动轴承的显影设备。
而且,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间隔器辊16和17放置成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直接接触。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间隔器辊放置成与间隔器辊座等接触而不是与感光鼓的外周表面接触的显影设备。
此外,正时带25用作把驱动力从第一显影套筒10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11的装置。但是,这个实施方式不意在于在用于把驱动力从第一显影套筒10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11的装置方面限制本发明。即,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使用链条等而不是正时带25的显影设备。
根据本发明,传动带用于把驱动力从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传递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因此,影响第二显影套筒的摆动运动的力分解为平行于与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轴线和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轴线重合的平面的分量、以及平行于第二显影套筒的摆动运动的方向的分量。因此,驱动力可靠地传递到第二显影套筒。
虽然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述,并且本申请意在于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或改进目的内的修改或改变。

Claims (8)

1.一种显影设备,用于利用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用于把显影剂供应到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对的第一显影区域;
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用于把显影剂供应到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对的第二显影区域;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用于绕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可摆动地支撑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施加驱动力;
驱动带,所述驱动带用于把施加到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
第一带轮(23),设置在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上并且支撑所述驱动带;以及
第二带轮(24),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上并且支撑所述驱动带;
其中,所述第二带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带轮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驱动带设置成使得,通过驱动所述驱动装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产生的沿摆动方向的力小于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驱动带设置成使得,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操作中,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从所述驱动带接收的力包括在朝向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分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施加到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力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分力,该分力小于在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分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周运动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上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和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反向的方向上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一抵靠部件,所述第一抵靠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一个端部处,用于抵靠设置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的第一抵靠部,以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和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提供恒定的间隙;
第二抵靠部件,所述第二抵靠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另一端部处,用于抵靠设置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处的第二抵靠部,以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和所述第一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提供恒定的间隙;
第三抵靠部件,所述第三抵靠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一个端部处,用于抵靠设置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处的第三抵靠部,以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和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提供恒定的间隙;以及
第四抵靠部件,所述第四抵靠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另一端部处,用于抵靠设置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处的第四抵靠部,以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和所述第二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提供恒定的间隙。
CN2008101681090A 2007-09-28 2008-09-27 显影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8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3127A JP5435852B2 (ja) 2007-09-28 2007-09-2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53127 2007-09-28
JP2007-253127 2007-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8656A CN101398656A (zh) 2009-04-01
CN101398656B true CN101398656B (zh) 2012-06-13

Family

ID=40289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810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8656B (zh) 2007-09-28 2008-09-27 显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38800B2 (zh)
EP (1) EP2042941B1 (zh)
JP (1) JP5435852B2 (zh)
CN (1) CN1013986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2625B1 (en) 2009-09-22 2012-04-24 Harry Soderstrom Nested motor, reduction motor reduction gear and pump with selectable mounting options
JP5615000B2 (ja) * 2010-02-25 2014-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183712B2 (ja) 2010-10-25 2013-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781B2 (ja) 2012-06-01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5861B2 (ja) * 2012-12-12 2015-09-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71074A1 (en) * 1997-04-11 1998-10-14 Xerox Corporation Developer backer bar that allows axial misalignment between the backer bar and the developer donor roll
CN101021706A (zh) * 2006-02-13 2007-08-22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通用显影剂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22263A (zh) * 1974-02-19 1975-09-25
JPS58108564A (ja) * 1981-12-23 1983-06-28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
JPH03168665A (ja) 1989-11-28 1991-07-22 Minolta Camera Co Ltd 現像装置
JPH04110870A (ja) * 1990-08-31 1992-04-13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566658A (ja) * 1991-09-10 1993-03-19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H0689060A (ja) 1992-09-07 1994-03-29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該現像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980916A (ja) * 1995-09-13 1997-03-28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2000357951A (ja) 1999-06-15 2000-1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遅延回路、クロック生成回路及び位相同期回路
US7199898B2 (en) * 2000-06-09 2007-04-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20900B2 (ja) * 2000-06-09 2011-0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2357951A (ja) 2001-05-30 2002-12-13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40136B2 (ja) * 2002-04-17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の現像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71074A1 (en) * 1997-04-11 1998-10-14 Xerox Corporation Developer backer bar that allows axial misalignment between the backer bar and the developer donor roll
CN101021706A (zh) * 2006-02-13 2007-08-22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通用显影剂盒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357951A 2002.12.13
JP特开2007-133248A 2007.05.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38800B2 (en) 2012-08-07
JP5435852B2 (ja) 2014-03-05
EP2042941A2 (en) 2009-04-01
JP2009086085A (ja) 2009-04-23
CN101398656A (zh) 2009-04-01
US20090087230A1 (en) 2009-04-02
EP2042941A3 (en) 2015-05-27
EP2042941B1 (en) 201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8656B (zh) 显影设备
JP53281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5290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3953121A (en) Articulated development apparatus
JPH07269563A (ja) 回転を防止する特徴を有する複合フランジ付きベアリング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写真印刷装置
US20020181974A1 (en) Developing device
JP20140856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83712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5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08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67426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57951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1032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828731B2 (ja) 像形成装置
JP2821771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337533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25606A (ja) 現像装置
JP2005227592A (ja) ベルト感光体駆動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022554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7592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15410A (ja) 現像装置
JP2005301150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4213474A (ja) 帯電装置
JPH0416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123190A1 (en) Developer feed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