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5854B - 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5854B
CN101395854B CN2007800076189A CN200780007618A CN101395854B CN 101395854 B CN101395854 B CN 101395854B CN 2007800076189 A CN2007800076189 A CN 2007800076189A CN 200780007618 A CN200780007618 A CN 200780007618A CN 101395854 B CN101395854 B CN 1013958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signal
grouping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76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5854A (zh
Inventor
白方亨宗
细川修也
今村幸司
田中宏一郎
宫长健二
浦部嘉夫
向井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95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5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5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5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8Timers or timing mechanisms used i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无线通信装置(11A)在时刻(T131)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后,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无线通信装置(11A)在与从时刻(T131)经过了时间(TA)之后的时刻(T133)相比在前的时刻(T132),检测到数据分组(d21,干扰信号)。无线通信装置(11A)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132)经过了规定时间(TB)之后的时刻(T134),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2A)发送数据分组(d11),并在时刻(T136)结束数据分组(d11)的发送。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干扰信号对于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期望信号的影响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或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等无线通信系统中,有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发挥发送装置以及接收装置的功能),并且无线通信装置共享规定的频带来进行通信。因此,由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中包含发给自己装置的信号(下面称为期望信号),还包含基于与自己装置的通信无关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的信号等。下面,将接收信号中的期望信号以外的信号称为干扰信号,干扰信号中还包括由无线通信装置以外的各种设备发射的泄漏电波等。
这里,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28是用于说明以往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在图28中,假设无线通信装置1011和无线通信装置1012进行通信,无线通信装置1021和无线通信装置1022进行通信。此外,在图28中,实线表示期望信号,虚线和单点划线分别表示干扰信号。
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11向无线通信装置1012发送将发送数据分组化后的数据分组D11。无线通信装置1012在正常地接收了数据分组D11时,向无线通信装置1011发送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分组A12。
此外,无线通信装置1021向无线通信装置1022发送将发送数据分组化后的数据分组D21。无线通信装置1022在正常地接收了数据分组D21时,向无线通信装置1021发送ACK分组A12。
在无线通信装置1021和无线通信装置1022之间接收发送的数据分组D21或ACK分组A22有时会被无线通信装置1011或无线通信装置1012接收,成为干扰信号。
图29是示出图28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在示出该传输顺序以及以下各传输顺序的各图中,将无线通信装置简称为通信装置。
无线通信装置1011在时刻T2至时刻T3的期间,向无线通信装置1012发送数据分组D11。无线通信装置1012在时刻T4至时刻T6的期间,向无线通信装置1011发送ACK分组A22。
无线通信装置1021在时刻T1至时刻T5的期间,向无线通信装置1022发送数据分组D21。无线通信装置1022在时刻T7至时刻T8的期间,向无线通信装置1021发送ACK分组A22。
无线通信装置1012在接收数据分组D11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从时刻T2至时刻T3),接收作为干扰信号的数据分组D21。因此,例如,当无线通信装置1012处于接近无线通信装置1021的位置时,无线通信装置1012所接收的数据分组D21的接收功率变大,在数据分组D11的解调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变高。另外,ACK分组A12在与干扰信号同时被接收的状况下,解调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也变高。
干扰信号给期望信号带来的影响还依赖于期望信号的信道频率和干扰信号的信道频率。
图30(a)是示出同信道干扰(CCI:Co-Channel Interference)的示意图。当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的信道频带相同时,干扰信号对期望信号的影响较大,在期望信号的解调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较高。
此外,图30(b)是示出邻信道干扰(ACI: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的示意图。当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的信道频带不同时,相比于同信道的场合,干扰信号对期望信号的影响较小。但是,干扰信号为宽频带信号,在发送功率放大器中发生了非线性畸变等情况下,如果向信道频带外泄漏的泄漏功率很大,则由于干扰信号的影响,期望信号的解调中有可能会发生错误。
此外,当构成与包括无线通信装置1011等的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各种设备、发射泄漏电波的各种设备例如输出5GHz频带的雷达的各种设备等和无线通信装置1011等共存时,各种设备所输出的电波有时作为干扰信号影响到期望信号。此时,由于干扰信号的影响,期望信号的解调也有可能会发生错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在2.4GHz频带下有无线LAN系统、蓝牙(Bluetooth)系统、以及无绳电话系统等,在5GHz频带下有无线LAN系统、无线接入系统等。此外,作为发射泄漏电波的各种设备,例如在2.4GHz频带下有微波炉等。
因此,作为用于抑制干扰信号对期望信号的影响的现有技术,有将干扰信号周期性地到达无线通信装置的雷达的情况作为对象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无线通信装置确定所输出的分组的分组长度,使其小于等于周期性地到来的干扰信号的间隔,并在干扰信号没有到来的期间发送分组。如此使得无线通信装置所发送的分组(期望信号)与雷达(干扰信号)不重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57682号公报。
但是,由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根据周期性地到来的干扰信号的间隔来确定分组的分组长度和发送定时,因此不能用于干扰信号以随机的定时到达无线通信装置的环境中。此外,由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控制无线通信装置,使无线通信装置在干扰信号到来的期间不发送分组,因此会导致传输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前提在于接收装置具备事先通过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的接收功能,即便在干扰信号随机到来的环境中,也能够抑制由干扰信号引起的期望信号解调错误的发生,并能够尽可能地抑制传输效率的下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通过无线进行通信,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通过预先在规定时间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以取得期望信号的功能,所述发送装置包括:检测单元,检测干扰信号;发送单元,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分组;以及发送定时控制单元,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干扰信号时,从检测到该干扰信号时开始经过了所述规定时间之后使所述发送单元进行分组的发送。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发送装置通过无线向接收装置发送分组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通过预先在规定时间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以取得期望信号的功能,所述发送装置包括:检测单元,检测干扰信号;发送单元,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分组;以及发送定时控制单元,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干扰信号时,从检测到该干扰信号时开始经过了所述规定时间之后使所述发送单元进行分组的发送。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是一种在通过无线向接收装置发送分组的发送装置中执行的发送方法,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通过预先在规定时间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以取得期望信号的功能,所述发送方法包括:检测步骤,检测干扰信号;发送步骤,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分组;以及发送定时控制步骤,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干扰信号时,控制发送定时,使得在所述发送步骤中从检测到该干扰信号时开始经过了所述规定时间之后进行分组的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发送方法的每一个,发送装置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如果检测到干扰信号,则从检测到该干扰信号时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向接收装置发送分组。因此,即便在干扰信号随机到来的环境中,接收装置也在从发送装置接收分组之前的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干扰信号。如此,能够确保接收装置在接收期望信号之前用于取得从接收信号中减低干扰信号所需的信息的时间。其结果是,上述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发送方法的每一个即便在干扰信号随机到来的环境中,也能够抑制在接收装置中由于干扰信号而发生的期望信号的解调错误。并且,上述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发送方法的每一个由于能够在干扰信号到来的状况下发送分组,因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传输效率的下降。
在上述发送装置中,也可以还包括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该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干扰信号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发送单元持续发送的分组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发送装置,在将分组的发送持续进行至分组的最后部分的情况下,即便干扰信号在分组的发送过程中到来,由于控制持续发送的分组的长度,也能够抑制由于该干扰信号而产生的接收装置中期望信号的解调错误。
在上述发送装置中,也可以还包括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该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发送单元发送分组的过程中的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变化,使所述发送单元对分组进行分割并进行该分组的发送。
根据这样的发送装置,在将分组的发送持续进行至分组的最后部分的情况下,即便干扰信号在分组的发送过程中到来,也可通过分割发送分组来抑制由于该干扰信号而产生的接收装置中期望信号的解调错误。
在上述发送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发送单元持续发送所述分组且预测出在该分组发送结束的时刻之前有新的干扰信号将到达自己装置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使所述发送单元进行该分组的分割。
根据这样的发送装置,由于不会过度分割分组,因此能够防止传输效率的下降。
在上述发送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发送单元在分割分组并进行该分组的发送时,在分割而得的分割分组的至少一个中插入表示分组被分割的规定信息。
在上述发送装置中,也可以,所述发送单元在分割分组并进行该分组的发送时,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表示分组被分割地发送的通知信息。
根据上述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能够识别出发送装置将分组分割发送的情况。
在上述的发送装置中,也可以还包括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该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报头内的分组长度,控制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分组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发送装置,在例如将发送数据做成一个分组并将分组的发送持续进行至该分组的最后部分的情况下,即便干扰信号在分组的发送过程中到来,也可通过控制所输出的分组的长度来抑制由于该干扰信号产生的接收装置中期望信号的解调错误。
在上述的发送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从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一个干扰波时开始经过与该一个干扰波有关的所述规定时间之前检测到了其他干扰波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定时控制单元在从检测到该其他干扰波时开始经过了所述规定时间之后,使所述发送单元进行分组的发送。
根据这样的发送装置,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时开始经过规定时间之前发生了新的干扰信号的情况下,接收装置能够在从发送装置接收分组之前进行规定时间的新干扰信号的接收,从而能够抑制该新干扰信号对期望信号的影响。
在上述的发送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发送单元通过重叠多个流来进行分组的发送,所述发送装置还包括:干扰数检测单元,检测干扰信号的个数;以及发送流数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干扰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个数,控制所述发送单元重叠的流的个数。
根据这样的发送装置,能够抑制干扰信号对期望信号的影响,并能够增多流的重叠数。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4(a)、(b)是用于说明在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接收发送的数据分组以及ACK分组的结构的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结构图;
图6是图5的降干扰处理部的结构图;
图7是示出由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的分组收发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图7的分组发送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实施例的分组发送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变形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结构图;
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结构图;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组发送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组发送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结构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19是示出图18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0是示出图18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21是示出图18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再一示例的图;
图2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结构图;
图23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分组发送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分组发送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6是示出图25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结构图;
图28是用于说明以往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29是示出图28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0(a)是示出同信道干扰的示意图,图30(b)是示出邻信道干扰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1A、11B   无线通信装置
101        分组生成部
102        调制部
103        开关电路
104、106   天线
105、107   解调部
108        干扰检测部
109        干扰信息管理部
110        同时发送判断部
111  发送定时控制部
112  降干扰处理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无线通信装置11A、12A作为本发明的发送装置进行动作,还作为具有下述功能的接收装置进行动作,该功能是指通过预先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的功能。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假定为不作为本发明发送装置发挥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但是,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也可以是发挥本发明发送装置的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图1中,假设无线通信装置11A和无线通信装置12A进行通信,无线通信装置21A和无线通信装置22A进行通信。在图1中,实线表示期望信号,虚线表示干扰信号。
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1A向无线通信装置12A发送数据分组d11,无线通信装置12A向无线通信装置11A发送ACK分组a12。
无线通信装置21A向无线通信装置22A发送数据分组d21,无线通信装置22A向无线通信装置21A发送ACK分组a22。
在无线通信装置21A和无线通信装置22A之间接收发送的数据分组d21或ACK分组a22有时会被无线通信装置11A或无线通信装置12A接收,成为干扰信号。
这里,在对无线通信装置11A、12A的装置结构以及处理流程进行说明之前,先说明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具体示例。
<传输顺序例(1)>
图2是示出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的传输顺序是在无线通信装置11A和无线通信装置12A进行分组(数据分组、ACK分组)收发的期间无线通信装置21A和无线通信装置22A不进行分组收发的情况的传输顺序。
无线通信装置21A在时刻T101至T102的期间,向无线通信装置22A发送数据分组d21。无线通信装置22A在时刻T103至T104的期间,向无线通信装置21A发送ACK分组a22,以作为对数据分组d21的应答。
无线通信装置11A在时刻T105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后,不立刻发送数据分组,而在规定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设定用于检测干扰信号的时间TA是为了尽可能地检测出影响到数据分组或ACK分组的干扰信号。时间TA既可以是固定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干扰状况来增减。例如,在干扰源较少的情况下,优选缩短时间TA,以便能够提前开始发送分组。此外,在干扰源较多的情况下,优选延长时间TA,以便能够用更多的时间来检测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11A在没有检测到无线信号而达到从时刻T105经过了时间TA之后的时刻T106时,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2A发送数据分组d11,并在时刻T107结束数据分组d11的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12A在时刻T108确定发送ACK分组作为数据分组d11的应答时,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12A在没有检测到无线信号而达到从时刻T108经过了时间TA之后的时刻T109时,在时刻T106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1A发送ACK分组a12,并在时刻T110结束ACK分组a12的发送。
<传输顺序例(2)>
图3是示出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另一示例的图。图3的传输顺序是从无线通信装置11A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开始经过时间TA为止由无线通信装置21A发送数据分组的情况下的传输顺序。
无线通信装置11A在时刻T131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后,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在无线通信装置11A检测干扰信号的期间的时刻T132,无线通信装置21A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22A发送数据分组d21,并在时刻T135结束数据分组d21的发送。无线通信装置22A在时刻T137至T138的期间,向无线通信装置21A发送ACK分组d22作为数据分组d21的应答。
无线通信装置11A在从时刻T131经过了时间TA之后的时刻T133之前的时刻T132,检测数据分组d21(干扰信号)。无线通信装置11A判断可否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对此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在本传输顺序中,无线通信装置11A判断出可以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11A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132经过了规定时间TB的时刻T134,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2A发送数据分组d11,并在时刻T136结束数据分组d11的发送。
例如,基于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从干扰信号中取得该干扰信号的特征量(从期望信号中减低干扰信号的影响所需的信息)所需的时间,来预先设定时间TB。或者,基于插入干扰信号的开头部分中的前导码或控制符号等的长度,来设定时间TB。
无线通信装置12A在时刻T139确定发送ACK分组作为数据分组d11的应答之后,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12A在没有检测到无线信号而达到从时刻T139经过了时间TA之后的时刻T140时,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1A发送ACK分组a12,并在时刻T141结束ACK分组a12的发送。
当从时刻T139开始经过时间TA之前无线通信装置12A检测到干扰信号时,如果无线通信装置12A判断出可同时发送ACK分组和干扰信号,则在检测到干扰信号后经过了时间TB之后的时刻,开始发送ACK分组。
<数据分组和ACK分组>
图4是用于说明在无线通信装置11A与无线通信装置12A之间接收发送的数据分组以及ACK分组的结构的图。
数据分组包括报头和数据,报头包含发送源地址dadd1、发送目的地地址dadd2以及干扰信息dint。干扰信息dint有自己装置中的有关干扰信号的信息(表示自己装置所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信道频带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以及抗干扰能力(例如,自己装置可解调出期望信号的期望波对干扰波的功率之比的最低水平))、要发送的期望信号(数据分组、AC分组)的发送功率电平、所接收的期望信号的接收功率电平等。
ACK分组仅由报头构成,其中包含发送源地址aadd1、发送目的地地址aadd2以及干扰信息aint。干扰信息aint中包含与干扰信息dint相同的信息项。
<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
图5是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1A的装置结构图。无线通信装置12A与无线通信装置11A具有相同的装置结构。
无线通信装置11A包括:分组生成部101、调制部102、开关电路103、天线104和106、解调部105和107、干扰检测部108、干扰信息管理部109、同时发送判断部110、发送定时控制部111、以及降干扰处理部112。
分组生成部101根据来自发送定时控制部111的发送指示,在从前级输入的发送数据中附加报头来生成数据分组(图4(a)),并向调制部102输出数据分组。在数据分组的报头中包含发送源地址、发送目的地地址以及从干扰信息管理部109输入的干扰信息等。
此外,分组生成部101根据来自发送定时控制部111的发送指示,生成ACK分组(图4(b)),并向调制部102输出ACK分组。在ACK分组的报头中包含发送源地址、发送目的地地址以及从干扰信息管理部109输入的干扰信息等。
调制部102将从分组生成部101输入的分组(数据分组、ACK分组)调制成无线频带。由调制部102调制成无线频带的分组经由开关电路103从天线104发射。
开关电路103在自己装置发送分组时,将调制部102的输出端和天线104连接起来,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将解调部105的输入端和天线104连接起来。
解调部105将通过天线104接收并经由开关电路103而输入的无线频带的接收信号解调成基带的频带,并将解调后的接收信号输出给干扰检测部108以及降干扰处理部112。
解调部107将通过天线106接收的无线频带的接收信号解调成基带的频带,并将解调后的接收信号输出给干扰检测部108以及降干扰处理部112。天线106和解调部107的组不限于一组,也可以为多组。
例如,解调部105解调与自己装置进行分组发送的信道频带相同的信道频带(下面称为同信道)的接收信号。此外,解调部107解调与自己装置进行分组发送的信道频带相邻的信道频带(下面称为邻信道)的接收信号。
干扰检测部108基于从解调部105、107输入的内容来检测干扰信号,并向干扰信息管理部109输出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干扰检测部108基于从解调部107输入的内容来检测邻信道的干扰信号,并向干扰信息管理部109输出表示邻信道的信道信息和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电平。
在通信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中,既可以指定发送对期望信号影响大的干扰信号的无线通信装置而只检测由该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干扰信号,或者也可以指定对期望信号影响大的干扰信号而只检测该干扰信号。
干扰信息管理部109存储由干扰检测部108检测的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此外,干扰信息管理部109将发送了分组的发送功率电平、从降干扰处理部112输入的发给自己装置的信号(期望信号)报头内的干扰信息、以及该期望信号的接收功率电平,与该报头内的发送源地址(通信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地址)相对应地存储。
干扰信息管理部109基于存储内容生成干扰信息,并输出给分组生成部101,将表示应减低的干扰信号的信息输出给降干扰处理部112。并且,干扰信息管理部109向同时发送判断部110输出在自己装置中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以及与通信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地址相对应地存储的各个信息。
当干扰检测部108检测到干扰信号时,同时发送判断部110基于从干扰信息管理部109输入的输入信息,判断可否同时发送分组与干扰信号,并向发送定时控制部111输出表示可否同时发送的同时发送可否信息。
例如,利用通信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期望信号的接收功率电平(包含在从通信对方发来的信号的干扰信息中)以及自己装置发送了该期望信号的发送功率电平、或者在自己装置中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电平等,来预测是否满足通信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包含在从通信对方发来的信号的干扰信息中),由此进行可否同时发送的判断。
如果干扰检测部108没有检测到干扰信号,则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在确定了分组的发送开始经过了时间TA之后的时刻,对分组生成部101进行分组的发送指示。
在检测到干扰信号并且从同时发送判断部110输入的同时发送可否信息表示可同时发送的情况下,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在检测到干扰信号开始经过了时间TB之后的时刻,对分组生成部101进行分组的发送指示。
在检测到干扰信号并且从同时发送判断部110输入的同时发送可否信息表示不可同时发送的情况下,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在干扰信号变得检测不到的时候,对分组生成部101进行分组的发送指示。
降干扰处理部112从干扰信息管理部109输入表示应减低的干扰信号的信息,调整并合成从解调部105、107输入的接收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由此进行使干扰信号的电平降低的处理。然后,降干扰处理部112对根据该处理的结果而得的信号(期望信号)进行解码,从而得到解码数据。降干扰处理部112向后级输出解码数据,并向干扰信息管理部109输出期望信号的接收功率电平及其报头内的干扰信息。
<降干扰处理部的结构>
图6是图5的降干扰处理部112的结构图。
降干扰处理部112包括:干扰测定部151、干扰特征量存储部152、传输路径推定部153、系数计算部154、系数存储部155、合成部156、以及解码部157。
干扰测定部151在检测干扰信号的期间,基于接收信号来测定干扰信号的特征量。干扰信号的特征量例如可使用多个天线间的信号相关等。
干扰特征量存储部152存储由干扰测定部151测定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
传输路径推定部153使用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训练符号进行传输路径推定。如果接收信号中含有训练符号,那么该接收信号是期望信号的可能性就高,因此降干扰处理部112开始进行降干扰处理。
系数计算部154基于从干扰信息管理部109输入的表示应减低的干扰信号的信息,从干扰特征量存储部152读取应减低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系数计算部154基于读取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对从解调部105、107输入的接收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进行调整,基于传输路径推定部153的传输路径推定结果来均化传输路径变动,并计算减低干扰信号成分的加权合成系数。
在系数计算部154的处理方法中,例如可采用与自适应阵列的处理相同的处理。作为具体的处理,优选采用确定使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之比达到最大的系数的方法,但作为其他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使干扰信号的电平达到极小的零控(null steering)、使期望信号的电平达到最大的波束控制(beam steering)、简单的天线切换、或者它们的组合处理或中间处理等,另外也可以构成将这些多种模式作为状态来切换的结构。最简单的做法是,可以只使用特定的控制方法,并只将其有效/无效的判断作为降干扰模式来使用,但也可以构成为可对所述多种模式进行切换并可采用多种降干扰模式的结构。当如上所述切换多种模式时,处理多少会变得复杂,但由于自由度增加,因此即便作为对象而存在干扰站以外的干扰源,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模式来应对。
在上面的说明中,降干扰处理部112被配置在解调部105、107的后级并对基带信号进行处理,但也可以构成调整并合成解调部105、107前级的高频信号或中频信号的振幅和相位。此外,当对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信号这样的多载波信号进行处理时,可对每个子载波乘以系数后进行合成,由此能够进行精密的合成处理。
系数存储部155存储由系数计算部154计算的系数。
合成部156从系数存储部155读取与应减低的干扰信号相关的系数,基于所读取的系数对包含在从解调部105、107输入的接收信号中的数据符号进行加权合成,减低干扰信号的电平来均化传输路径的变动。
解码部157对从合成部156输入的加权合成后的数据符号进行解码,将解码而得的数据(解码数据)输出给后级,并向干扰信息管理部109输出该解码数据报头内的干扰信息和解码数据的接收功率电平。
<无线通信装置的处理流程>
图7是示出由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1A进行的分组收发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无线通信装置12A的处理流程与无线通信装置11A的处理流程相同。
无线通信装置11A判断是否有发送数据(步骤S101)。当有发送数据时(步骤S101:是),无线通信装置11A进行用于发送数据分组的分组发送处理(步骤S102),然后进行步骤S101的处理。
当没有发送数据时(步骤S101:否),无线通信装置11A判断是否接收了分组(步骤S103)。当接收了分组时(步骤S103:是),降干扰处理部112进行减低重叠于期望信号上的干扰信号的处理等,从而无线通信装置11A进行分组的接收处理(步骤S104)。
然后,无线通信装置11A判断所接收的分组是否为ACK分组(步骤S105)。如果不是ACK分组(步骤S105:否),则此后进行步骤S101的处理。如果是ACK分组(步骤S105:是),则无线通信装置11A进行用于发送ACK分组的分组发送处理(步骤S107),此后进行步骤S101的处理。
在没有接收到分组时(步骤S103:否),无线通信装置11A的降干扰处理部112进行取得干扰信息的特征量的处理(步骤S107),然后步骤S101的处理被执行。
<分组发送处理的流程>
图8是示出图7的分组发送处理(步骤S102、步骤S106)的流程的流程图。数据分组的分组发送处理和ACK分组的分组发送处理中与本发明有关的部分实质上相同,因此将分组发送处理这双方合在一起进行说明。
发送定时控制部111设定没有图示的定时器(步骤S121)。
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基于定时器的计时时刻,判断是否在确定分组的发送之后经过了时间TA(步骤S122)。
如果在确定分组的发送之后经过了时间TA(步骤S122:是),则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对分组生成部101进行分组的发送指示。分组生成部101从发送定时控制部111接收到分组的发送指示,向调制部102输出所生成的分组。调制部102将分组调制成无线频带,并从天线104发射无线频带的分组(步骤S123)。然后,返回到图7的处理。
如果从确定分组的发送开始经过时间TA为止(步骤S122:否),干扰检测部108检测到干扰信号(步骤S124:是),则同时发送判断部110判断可否同时发送分组和干扰信号(步骤S125)。
如果判断出不能将分组和干扰信号同时发送(步骤S125:否),则在干扰检测部108不能检测到干扰信号时(步骤S126:是),执行步骤S123的处理,从天线104发射分组,并返回到图7的处理。另外,当判断出不能将分组和干扰信号同时发送的时候,例如也可以在没有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确定分组的发送,并返回到步骤S121的处理。
如果判断出可同时发送分组和干扰信号(步骤S125:是),则同时发送判断部110向发送定时控制部111输出表示可同时发送的同时发送可否信号。发送定时控制部111接收表示可同时发送的同时发送可否信号,重置没有图示的定时器(步骤S127)。
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基于定时器的计时时刻,判断是否在检测到干扰信号之后经过了时间TB(步骤S128)。
如果在检测到干扰信号之后经过了时间TB(步骤S128:是),则执行步骤123的处理,从天线104发射分组,并返回到图7的处理。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以下,参考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是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开始经过了时间TB之前检测到新的干扰信号的情况下从检测到新的干扰信号开始经过了时间TB时发送分组的例子。
<传输顺序例>
图9是示出本变形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
在图9的传输顺序中,假设无线通信装置11B和无线通信装置12B进行通信,无线通信装置21B和无线通信装置22B进行通信,无线通信装置31B和无线通信装置32B进行通信。
此外,无线通信装置11B、12B作为本发明的发送装置进行动作,还作为具有下述功能的接收装置进行动作,该功能是通过预先在规定时间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的功能。无线通信装置21B、22B、31B、32B是无线通信装置11B、12B的干扰源。
无线通信装置11B在时刻T151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后,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在无线通信装置11B检测干扰信号的期间内的时刻T152,无线通信装置21B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22B发送数据分组d21B,并在时刻T158结束数据分组d21的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11B在从时刻T151经过时间TA之后的时刻T154之前的时刻T152,检测到数据分组d21B(干扰信号)。无线通信装置11B判断可否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在本传输顺序中,无线通信装置11B判断出可以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11B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152开始经过时间TB为止等待数据分组的发送,并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在无线通信装置11B等待发送分组的期间内的时刻T153,无线通信装置31B向无线通信装置32B开始发送数据分组d31B,并在时刻T157结束数据分组d31B的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11B在从时刻T152经过时间TB之后的时刻T155之前的时刻T153,检测到数据分组d31B(干扰信号)。然后,无线通信装置11B判断可否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在本传输顺序中,无线通信装置11B判断出可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11B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153开始经过时间TB为止等待数据分组的发送,并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当在没有检测到干扰信号而达到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153经过了时间TB之后的时刻T156时,无线通信装置11B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2B发送数据分组d11B,并在时刻T159结束数据分组d11B的发送。
本变形例的装置结构实质上与图5相同,分组收发处理的流程实质上与图7相同,因此,下面对图7的分组发送处理(数据分组)和分组发送处理(ACK分组)的流程进行说明。
<分组发送处理的流程>
图10是示出本变形例的分组发送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无线通信装置11B执行实质上与步骤S121至步骤S127的处理同样的步骤S151至步骤S157的处理。
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基于定时器的计时时刻,判断是否在检测到干扰信号之后经过了时间TB(步骤S158)。
如果在检测到干扰信号之后经过了时间TB(步骤S158:是),则执行步骤153的处理,从天线104发射分组。
如果从检测到干扰信号开始经过时间TB为止(步骤S158:否),干扰检测部108检测到新的干扰信号(步骤S159:是),则同时发送判断部110判断可否同时发送分组和干扰信号(步骤S160)。
如果判断出不能将分组和新的干扰信号同时发送(步骤S160:否),则在干扰检测部108不能检测到新的干扰信号时(步骤S156:是),执行步骤S153的处理,并从天线104发送分组。
如果判断出可同时发送分组和新的干扰信号(步骤S160:是),则同时发送判断部110向发送定时控制部111输出表示可同时发送的同时发送可否信号。发送定时控制部111接收表示可同时发送的同时发送可否信号,重置没有图示的定时器(步骤S157),然后步骤158及其以后的处理被执行。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以下,参考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在接收信号解码完成时,利用解码后的接收信号的报头内的发送目的地地址判断是否是干涉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
图11是本变形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结构图。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对于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由于能够适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省略其说明。
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分组生成部101、调制部102、开关电路103、天线104和106、解调部105和107、干扰检测部108c、干扰信息管理部109、同时发送判断部110、发送定时控制部111、以及降干扰处理部112c。
降干扰处理部112c除降干扰处理部112的处理之外,还向干扰检测部108c输出与自己装置发送分组的信道相同的信道(同信道)的解码数据的报头内的发送目的地地址。
干扰检测部108c基于从降干扰处理部112c输入的发送目的地地址来判断接收信号是期望信号还是干扰信号。如果从降干扰处理部112c输入的发送目的地地址不是自己装置的地址,则干扰检测部108c判断为接收信号是干扰信号,并向干扰信息管理部109输出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此外,如果从降干扰处理部112c输入的发送目的地地址是自己装置的地址,则干扰检测部108c判断为接收信号是期望信号。
在本变形例中,例如,干扰检测部108c基于来自解调部105的输入内容来检测同信道的干扰信号。如果从降干扰处理部112c输入的发送目的地地址不是自己装置的地址,则干扰检测部108c判断为从解调部105输入的信号是干扰信号,并向干扰信息管理部109输出表示干扰信号的信道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由无线通信装置21A向无线通信装置22A发送数据分组d21,无线通信装置11A检测数据分组d21,并在从检测到数据分组d21开始经过时间TB之后,向无线通信装置12A发送数据分组d11。
假定在无线通信装置11A向无线通信装置12A发送数据分组d11的发送期间,无线通信装置21A结束数据分组d21的发送,并由无线通信装置22A向无线通信装置21A发送了ACK分组a22。
此时,无线通信装置12A在由无线通信装置22A发送的ACK分组a22(干扰信号)重叠于由无线通信装置11A发送的数据分组d11(期望信号)上的状态下,接收它们。
但是,无线通信装置12A并没有取得ACK分组a22(干扰信号)的特征量。
从而,无线通信装置12A不能从接收信号中减低干扰信号。
因此,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添加了根据干扰信号的接收状态来控制持续发送的分组的长度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11D、12D作为本发明的发送装置进行动作,还作为具有下述功能的接收装置进行动作,该功能是通过预先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的功能。无线通信装置21D、22D是对无线通信装置11D、12D的干扰源。
这里,在对无线通信装置11D、12D的装置结构以及处理流程进行说明之前,先说明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具体示例。
<传输顺序例(1)>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2的传输顺序中,无线通信装置11D发送完分组的最后部分时该分组发送的结束时刻(以下称为发送结束时刻)在先,不能检测到干扰信号时下一个干扰信号到来的预测时刻(以下称为到来预测时刻)在后。
无线通信装置11D在时刻T201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时,在时间TA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在无线通信装置11D检测干扰信号的期间内的时刻T202,无线通信装置21D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22D发送数据分组d21D,并在时刻T205结束数据分组d21D的发送。无线通信装置22D在时刻T207至T208的期间,向无线通信装置21D发送ACK分组a22D,作为对数据分组d21D的应答。
在与从时刻T201经过时间TA之后的时刻T203相比在前的时刻T202,无线通信装置11D检测数据分组d21D(干扰信号)。无线通信装置11D判断可否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在本传输顺序中,无线通信装置11D判断出可同时发送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11D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202开始经过了时间TB之后的时刻T204,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2D发送数据分组d11D。无线通信装置11D在发送数据分组d11D的过程中继续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11D在时刻T205不能再检测到数据分组d21D(干扰信号),而推定接下来干扰信号到来的预测时刻(到来预测时刻),并且在持续发送数据分组d11D的情况下推定数据分组d11D发送结束的时刻。无线通信装置11D对到来预测时刻与发送结束时刻进行比较,在本传输顺序中,判断出到来预测时刻晚于发送结束时刻。
由于在干扰信号不到来时接收功率电平就会下降,因此无线通信装置11D通过接收功率电平的下降而检测出干扰信号不到来。
例如在对于数据分组回复ACK分组的通信协议的情况下,可基于对于数据分组回复ACK分组所需的时间来进行到来预测时刻的推定。或者也可以取得干扰信号到来的间隔的履历,并基于该履历来推定到来预测时刻。
无线通信装置11D在不分割数据分组d11D的情况下持续发送数据分组d11D,并在时刻T206结束数据分组d11D的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12D在时刻T209确定ACK分组的发送来作为数据分组d11D的应答,然后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12D在没有检测到无线信号而达到从时刻T209经过了时间TA之后的时刻T210时,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1D发送ACK分组a12D,并在时刻T211结束ACK分组a12D的发送。
<传输顺序例(2)>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另一示例的图。图13的传输顺序是不能再检测到干扰信号时下一个干扰信号到来的预测时刻早于无线通信装置11D发送完分组的最后部分从而结束该分组的发送的时刻的情况下的传输顺序。
无线通信装置11D在时刻T231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后,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在无线通信装置11D检测干扰信号的期间内的时刻T232,无线通信装置21D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22D发送数据分组d21D,并在时刻T235结束数据分组d21D的发送。无线通信装置22D在时刻T238至T241的期间,向无线通信装置21D发送ACK分组a22D,来作为对数据分组d21D的应答。
在与从时刻T231经过时间TA之后的时刻T233相比在前的时刻T232,无线通信装置11D检测数据分组d21D(干扰信号)。无线通信装置11D判断可否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在本传输顺序中,判断出可同时发送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
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232经过了时间TB之后的时刻T234,无线通信装置11D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2D发送数据分组d11D。无线通信装置11D在发送数据分组d11D的过程中持续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11D在时刻T235不检测数据分组d21D(干扰信号),推定接下来干扰信号到来的预测时刻(到来预测时刻),并推定在持续发送数据分组d11D的情况下数据分组d11D发送结束的时刻(发送结束时刻)。无线通信装置11D对到来预测时刻与发送结束时刻进行比较,在本传输顺序中,判断出到来预测时刻早于发送结束时刻。
无线通信装置11D确定数据分组d11D的分割发送,并在时刻T236暂时中断数据分组d11D的发送。
此外,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装置11D在分割而得的分组的至少一方中插入表示数据分组被分割了的规定符号,以使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知道数据分组d11D被分割。此外,也可以在对数据分组d11D进行分割并暂时中断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后,向无线通信装置12D发送用于通知数据分组被分割的规定模式的已知符号。此外,在ACK分组的情况下也一样。
无线通信装置11D基于到来预测时刻,在时刻T237确定重新开始数据分组d11D的发送,并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11D在与从时刻T237开始经过时间TA的时刻T239相比在前的时刻T238,检测ACK分组a22D(干扰信号)。无线通信装置11D判断可否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在本传输顺序中,判断出可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11D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238开始经过了时间TB之后的时刻T240,重新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2D发送数据分组d11D,并持续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11D在时刻T241不能检测到ACK分组a22D(干扰信号),而推定接下来干扰信号到来的预测时刻(到来预测时刻),并且在持续发送数据分组d11D的情况下推定数据分组d11D发送结束的时刻(发送结束时刻)。无线通信装置11D对到来预测时刻与发送结束时刻进行比较,在本传输顺序中,判断出到来预测时刻晚于发送结束时刻。
无线通信装置11D不对数据分组d11D进行进一步的分割,持续发送数据分组d11D,并在时刻T242结束数据分组d11D的发送。无线通信装置12D根据插入在分割后的数据分组中的规定的符号等来掌握数据分组d11D被分割了的情况,并将被分割后的数据分组d11D连接起来,对连接后的数据分组进行解码等各种处理。
在不向分割后的数据分组中插入规定的符号的情况、以及不发送规定的已知符号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2D例如可通过如下这样来掌握数据分组被分割了的情况。
无线通信装置12D对数据分组报头内的分组长度与所接收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进行比较。当报头内的分组长度大于所接收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时,无线通信装置12D判断出数据分组被分割。
<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1D的装置结构图。无线通信装置12D与无线通信装置11D具有相同的装置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能够适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无线通信装置11D包括:分组生成部101d、调制部102、开关电路103、天线104和106、解调部105和107、干扰检测部108、干扰信息管理部109d、同时发送判断部110d、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以及降干扰处理部112。
分组生成部101d除了进行分组生成部101的处理之外,还接收来自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的分割分组的指示,对发送当中的分组进行分割,并在分割后从发送定时控制部111接收了发送指示时,向调制部102输出分组的未发送部分。
干扰信息管理部109d在干扰检测部108不能再检测到干扰信号并且自己所存储的存储内容存在变更时,向同时发送判断部110d输出表示不能再检测到干扰信号的信息。干扰信息管理部109d的其他处理内容与干扰信息管理部109相同。
同时发送判断部110d除了进行同时发送判断部110的处理之外,还在从干扰信息管理部109d接收了表示不能再检测到干扰信号的信息时,向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通知干扰信号检测结束。
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在接收到干扰信号检测结束的通知之后,推定接下来干扰信号到来的预测时刻(到来预测时刻),并且在持续发送分组的情况下推定该分组发送结束的时刻(发送结束时刻)。
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对到来预测时刻与发送结束时刻进行比较,如果到来预测时刻早于发送结束时刻,则暂时中断分组的发送并对分组生成部101d指示分组的分割。即,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基于干扰信号的检测结果对持续发送的分组的长度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分组收发处理的流程实质上与图7相同,因此,下面对图7的分组发送处理(数据分组)和分组发送处理(ACK分组)的流程进行说明。
<分组发送处理的流程>
图15和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分组发送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15和图16是一系列的处理流程。
无线通信装置11D进行实质上与步骤S121至步骤S127的处理相同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7的处理。
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基于定时器的计时时刻,判断是否在检测到干扰信号之后经过了时间TB(步骤S208)。如果在检测到干扰信号之后经过了时间TB(步骤S208:是),则执行步骤209及其以后的处理。
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对分组生成部101d指示分组的发送,分组生成部101d开始向调制部102输出分组,并开始从天线104发送分组(步骤S209)。
如果干扰检测部108持续检测到干扰信号(步骤S210:否),则分组生成部101d持续向调制部102输出分组,并从天线104持续发送分组(步骤S211)。如果分组的发送没有完成(步骤S212:否),则进行步骤S210及其以后的处理,如果分组的发送完成(步骤S212:是),则返回到图7的处理。
当干扰检测部108不能再检测到干扰信号时(步骤S210:是),则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推定接下来干扰信号到来的预测时刻(到来预测时刻),并且推定在持续发送分组的情况下该分组发送结束的时刻(发送结束时刻)(步骤S213)。
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对到来预测时刻与发送结束时刻进行比较(步骤S214),当比较的结果是到来预测时刻不早于发送结束时刻时(步骤S214:否),分组生成部101d向调制部102持续输出分组,并从天线104持续发射分组(步骤S215)。在分组的发送完成之前(步骤S216:否),进行步骤S215以及步骤S216的处理,在分组的发送完成时(步骤S216:是),返回到图7的处理。
在步骤S214的比较结果是到来预测时刻早于发送结束时刻时(步骤S214:是),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确定暂时中断分组的发送并对分组进行分割,并对分组生成部101d指示分组的分割。分组生成部101d接收分组的分割指示,进行分组的分割,并暂时中断向调制部102输出分组(步骤S217)。
当达到到来预测时刻时,发送定时控制部111设定定时器(步骤S218)。此外,设定定时器的定时也可以是其他的定时。
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基于定时器的计时时刻,来判断从到来预测时刻开始是否经过了时间TA(步骤S219)。
当从到来预测时刻经过了时间TA时(步骤S219:是),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对分组生成部101d指示分组的发送。分组生成部101d重新开始向调制部102输出分组,并从天线104重新开始发射分组(步骤S220)。在分组的发送完成之前(步骤S221:否),进行分组的发送(步骤S222),在分组的发送完成时(步骤S221:是),返回到图7的处理。
如果在从到来预测时刻经过时间TA之前(步骤S219:否),干扰检测部108检测到干扰信号(步骤S223:是),则同时发送判断部110d判断可否同时发送分组和干扰信号(步骤S224)。
如果判断出不能将分组和干扰信号同时发送(步骤S224:否),则在干扰检测部108不能再检测到干扰信号时(步骤S225:是),重新开始发送分组(步骤S226),进行步骤S221及其以后的处理。
如果判断出可同时发送分组和干扰信号(步骤S224:是),则同时发送判断部110d向发送定时控制部111输出表示可同时发送的同时发送可否信号。发送定时控制部111接收表示可同时发送的同时发送可否信号,并重置没有图示的定时器(步骤S227)。
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基于定时器的计时时刻,判断是否在检测到干扰信号之后经过了时间TB(步骤S228)。
如果在检测到干扰信号之后经过了时间TB(步骤S228:是),则重新开始发送分组(步骤S229),进行步骤S210及其以后的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下,参考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为,在对接收信号进行解码之后,利用解码出的接收信号的报头内的发送目的地地址来判断是否为干扰信号,并且当判断为是干扰信号时,利用该报头内的分组长度来推定干扰信号的持续时间,并控制持续发送的分组的长度。
<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
图17是本变形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结构图。在本变形例中,对于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能够适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的说明,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省略其说明。
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分组生成部101e、调制部102、开关电路103、天线104和106、解调部105和107、干扰检测部108e、干扰信息管理部109e、同时发送判断部110e、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e、以及降干扰处理部112e。
分组生成部101e除了进行分组生成部101的处理之外,还基于从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e输入的持续发送的分组的长度,向调制部102输出分组。
降干扰处理部112e除了进行降干扰处理部112的处理之外,还向干扰检测部108e输出与自己装置发送分组的信道相同的信道(同信道)的解码数据的报头内的发送目的地地址以及分组长度。
干扰检测部108e基于从降干扰处理部112e输入的发送目的地地址,判断接收信号是期望信号还是干扰信号。如果从降干扰处理部112e输入的发送目的地地址不是自己装置的地址,则干扰检测部108e判断为接收信号是干扰信号。并且,干扰检测部108e向干扰信息管理部109e输出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以及其报头内的分组长度。此外,如果从降干扰处理部112e输入的发送目的地地址是自己装置的地址,则干扰检测部108e判断为接收信号是期望信号。
干扰信息管理部109e存储从干扰检测部108e输入的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以及其分组长度。干扰信息管理部109e向同时发送判断部110e输出在自己装置中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以及其分组长度。此外,与上述相关的部分以外的存储内容以及输出内容实质上与干扰信息管理部109相同。
同时发送判断部110e除了进行同时发送判断部110的处理之外,还向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e输出从干扰信息管理部109e输入的干扰信号的分组长度。
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e基于从同时发送判断部110e输入的干扰信号的分组长度,推定该干扰信号不再到来的时刻,并通过在所述推定的时刻上加上干扰信号的到来间隔,来推定下一个干扰信号到来的时刻(到来预测时刻)。
例如,在对于数据分组回复ACK分组的通信协议的情况下,干扰信号的到来间隔可以是对于数据分组回复ACK分组所需的时间,或者也可以是取得干扰信号到来的间隔的履历并基于该履历来确定的时间。
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e在发送了包括所有未发送部分的分组的情况下推定该分组的发送结束的时刻(发送结束时刻)。
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e对到来预测时刻与发送结束时刻进行比较,如果到来预测时刻早于发送结束时刻,则基于检测中的干扰信号的分组长度,在检测中的干扰信号不再到达的定时之前计算可发送的分组的长度。并且,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e将由计算的结果而得的分组的长度输出给分组生成部101e,作为持续发送的分组的长度。
如果到来预测时刻晚于发送结束时刻,则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e将包括所有未发送部分的分组的长度输出给分组生成部101e,作为持续发送的分组的长度。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将进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收发的无线通信装置作为对象。
<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
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无线通信装置11F、12F作为本发明的发送装置进行动作,还作为具有下述功能的接收装置进行动作,该功能是通过预先在规定时间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的功能。无线通信装置21F、22F、31F、32F是无线通信装置11F、12F的干扰源。
在图18中,假设无线通信装置11F和无线通信装置12F进行通信,无线通信装置21F和无线通信装置22F进行通信,无线通信装置31F和无线通信装置32F进行通信。在图18中,实线表示期望信号,虚线表示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11F、12F具有N(N为正整数,在图22的例子中为3个)个解调部以及M(M为正整数,在图22的例子中为3个)个解调部,并进行MIMO收发。在MIMO收发中,在收发装置之间通过空间分割来经多个传输路径将相独立的数据(以下称为流)重叠在相同的频率信道上进行传输。无线通信装置11F、12F最多能够重叠N个流来进行数据传输,并根据干扰信号的个数来确定要重叠的流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11F、12F最多能够重叠三个流来进行传输,从而能够从接收信号中减低最多两个干扰信号。
这里,在对无线通信装置11F、12F的装置结构以及处理流程进行说明之前,先对无线通信装置的传输顺序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传输顺序例(1)>
图19是示出图18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9的传输顺序是在下述情况下的传输顺序,该情况为,在从无线通信装置11F确定了数据分组的发送开始经过时间TA之前、以及在从无线通信装置12F确定了ACK分组的发送开始经过时间TA之前,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不发送分组。
无线通信装置11F在时刻T301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后,不是立刻进行数据分组的发送,而是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11F在没有检测到无线信号而达到从时刻T301经过了时间TA之后的时刻T302时,由于没有检测到干扰信号,因此将要重叠的流数确定为自己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流数(最大可发送流数)、即3。然后,无线通信装置11F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2F发送数据分组d11F/1、d11F/2、d11F/3,并在时刻T303结束数据分组d11F/1、d11F/2、d11F/3的发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要重叠的流数确定为从最大可发送流数中减去干扰信号个数之后的值。这适用于要求数据传输的高速性能的情况。此外,在要求数据发送的可靠性能的情况下,优选将要重叠的流数确定为比从最大可发送流数中减去干扰信号个数之后的值小的值。
无线通信装置12F在时刻T304确定ACK分组的发送,来作为数据分组d11F/1、d11F/2、d11F/3的应答,然后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无线通信装置12F通过推定并均化收发天线间的传输路径矩阵的逆矩阵,能够将流分离并解码。此外,如果无线通信装置12F利用比流数多的天线来接收流,则由于分集增益,可靠性就会变高。
在没有检测到无线信号而达到从时刻T304经过了时间TA之后的时刻T305时,无线通信装置12A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1F发送ACK分组a12F,并在时刻T306结束ACK分组a12F的发送。
<传输顺序例(2)>
图20是示出图18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另一示例的图。图20的传输顺序是在从无线通信装置11F确定了数据分组的发送开始经过时间TA为止无线通信装置21F发送数据分组的情况下的传输顺序。
无线通信装置11F在时刻T321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后,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在无线通信装置11F检测干扰信号的期间内的时刻T322,无线通信装置21F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22F发送数据分组d21F,并在时刻T325结束数据分组d21F的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11F在与从时刻T321经过时间TA之后的时刻T323相比在前的时刻T322,检测到数据分组d21F(干扰信号)。无线通信装置11F判断可否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在本传输顺序中,无线通信装置11F判断出可以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11F在没有检测到新的无线信号而达到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322经过了时间TB之后的时刻T324时,由于检测到一个干扰信号,因此将要重叠的流数确定为比最大可发送流数“3”少1个的“2””。然后,无线通信装置11F在时刻T324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2F发送数据分组d11F/1、d11F/2,并在时刻T326结束数据分组d11F/1、d11F/2的发送。
<传输顺序例(3)>
图21是示出图18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再一示例的图。图21的传输顺序是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开始经过时间TB之前检测到新的干扰信号的情况下的传输顺序。
无线通信装置11F在时刻T351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后,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在无线通信装置11F检测干扰信号的期间内的时刻T352,无线通信装置21F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22F发送数据分组d21F,并在时刻T358结束数据分组d21F的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11F在与从时刻T351经过时间TA之后的时刻T354相比在前的时刻T352,检测到数据分组d21F(干扰信号)。无线通信装置11F判断可否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在本传输顺序中,无线通信装置11F判断出可以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11F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352经过时间TB为止等待数据分组的发送,并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31F在无线通信装置11F等待数据分组的发送的期间内的时刻T353,向无线通信装置32F开始发送数据分组d31F,并在时刻T357结束数据分组d31F的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11F在与从时刻T352经过了时间TB之后的时刻T355相比在前的时刻T353,检测到数据分组d31F(干扰信号)。然后,无线通信装置11F判断可否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在本传输顺序中,无线通信装置11F判断出可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11F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353经过了时间TB为止等待发送分组,并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11F在没有检测到干扰信号而达到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353开始经过了时间TB之后的时刻T356时,由于无线通信装置11F检测到两个干扰信号,因此将要重叠的流数确定为比最大可发送流数“3”少2个的“1”。然后,无线通信装置11F在时刻T356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2F发送数据分组d11F/1,并在时刻T359结束数据分组d11F/1的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
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1F的装置结构图。无线通信装置12F具有与无线通信装置11F相同的装置结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能够适用它们的说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无线通信装置11F包括:分组生成部101f;调制部301a、302a、303a;开关电路301b、302b、303b;天线301c、302c、303c;解调部301d、302d、303d;干扰检测部108f;干扰数检测部330;干扰信息管理部109f;同时发送判断部110f;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以及发送流数控制部351。
由发送定时控制部111控制分组生成部101f的发送定时,由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控制分组生成部101f持续发送的分组的长度。并且,由发送流数控制部351控制分组生成部101f的要重叠的流的个数。
调制部301a、302a、303a分别将从分组生成部101f输入的分组调制成无线频带。分别经由开关电路301b、302b、303b从天线301c、302c、303c发射通过调制部301a、302a、303a被调制成无线频带的分组。
开关电路301b将天线301c连接到调制部301a的输出端以及解调部301d的输入端中的某一个上。开关电路302b将天线302c连接到调制部302a的输出端以及解调部302d的输入端中的某一个上。开关电路303b将天线303c连接到调制部303a的输出端以及解调部303d的输入端中的某一个上。
解调部301d、302d、303d分别将通过天线301c、302c、303c接收并经由开关电路301b、302b、303b输入的无线频带的接收信号解调成基带频带,并向干扰检测部108f和降干扰处理部112f输出解调后的接收信号。
当接收分组以及检测干扰信号时,天线301c、302c、303c通过开关电路301b、302b、303b连接在解调部301d、302d、303d的输入端上。
当发送分组时,为了能够持续检测干扰信号(为了能够通过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控制持续发送的分组的长度),开关电路301b、302b、303b根据所检测的干扰信号的数量,将天线301c、302c、303c中的一部分连接到解调部301d、302d、303d的输入端上,将剩余部分连接到解调部301d、302d、303d的输出端上。例如,当没有检测到干扰信号时,开关电路301b、302b、303b将天线301c、302c、303c全部连接在解调部301d、302d、303d的输出端上。
干扰检测部108f基于来自解调部301d、302d、303d的输入内容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并向干扰数检测部330输出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干扰检测部108f例如基于来自解调部301d、302d、303d的输入内容,检测邻信道的干扰信号,并向干扰数检测部330输出表示检测到干扰信号的邻信道的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
干扰数检测部330基于来自干扰检测部108f的输入内容,检测干扰信号的个数(以下称为干扰信号数)。然后,干扰数检测部330将从干扰检测部108f输入的各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输出给干扰信息管理部109f,同时将干扰信号数输出给干扰信息管理部109f。
干扰信息管理部109f存储由干扰检测部108f检测到的各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并且存储由干扰数检测部330检测到的干扰信号数。干扰信息管理部109f向同时发送判断部110f输出干扰信号数。与上述相关的部分以外的存储内容以及输出内容实质上与干扰信息管理部109相同。
同时发送判断部110f除了进行同时发送判断部110所进行的同时发送判断处理之外,还进行以下的同时发送判断处理。
同时发送判断部110f对所检测的干扰信号的个数(干扰信号数)和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可减低的干扰信号的个数(以下,称为可降干扰信号数)进行比较。并且,当干扰信号数小于等于可降干扰信号数时,同时发送判断部110f判断出能够将分组与干扰信号同时发送。此外,例如可以通过在无线通信装置建立通信链接等时交换自己的可降干扰信号数,从而无线通信装置取得通信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可降干扰信号数。另外,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可降干扰信号数包含在数据分组或ACK分组的报头内的干扰信息中,从而无线通信装置取得通信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可降干扰信号数。
发送流数控制部351基于自己的最大可发送流数和由干扰检测部108f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个数(干扰信号数),来确定要重叠的流的个数。然后,发送流数控制部351基于确定结果来控制由分组生成部101f重叠的流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发送流数控制部351将要重叠的流的个数确定为从自己的最大可发送流数减去干扰信号数之后的值。分组生成部101f将发送数据分割成所确定的要重叠的流的个数,并将分割后的每个数据进行分组化后输出给后级。
本实施方式的分组收发处理的流程与图7实质上相同。下面,对图7的分组发送处理(数据分组)以及分组发送处理(ACK分组)的流程进行说明。
<分组发送处理的流程>
图23和图24是本实施方式的分组发送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23和图24是一系列的处理流程。
无线通信装置11F执行实质上与步骤S121至步骤S127的处理相同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7的处理。在可否同时发送的判断中,同时发送判断部110f进行上述两种判断处理。
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基于定时器的计时时刻,判断在检测到干扰信号之后是否经过了时间TB(步骤S308)。如果在检测到干扰信号之后经过了时间TB(步骤S308:是),则进行步骤S311及其以后的处理。
如果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经过时间TB之前(步骤S308:否),干扰检测部108f检测到新的干扰信号(步骤S309:是),则同时发送判断部11f判断可否同时发送分组和新的干扰信号(步骤S310)。
如果判断出不能将分组和新的干扰信号同时发送(步骤S310:否),则在干扰检测部108f不能再检测到干扰信号时(步骤S306:是),执行步骤S303的处理,从天线301a等发射分组。
如果判断出可同时发送分组和新的干扰信号(步骤S310:是),则同时发送判断部110f向发送定时控制部111输出表示可同时发送的同时发送可否信号。发送定时控制部111接收表示可同时发送的同时发送可否信号,并重置没有图示的定时器(步骤S307),然后,步骤S308及其以后的处理被执行。
发送流数控制部351确定要重叠的流数(步骤S311)。分组生成部101f开始发送分组(步骤S312)。
如果干扰检测部108f持续检测到干扰信号(步骤S313:否),则分组生成部101f持续向调制器301a等输出分组,并从天线301a等持续发送分组(步骤S314)。如果分组的发送没有完成(步骤S315:否),则持续进行步骤S313及其以后的处理,如果分组的发送完成(步骤S315:是),则返回到图7的处理。
当干扰检测部108f不能再检测到干扰信号时(步骤S313:是),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推定接下来干扰信号到来的预测时刻(到来预测时刻),并且推定在持续发送分组的情况下该分组发送结束的时刻(发送结束时刻)(步骤S316)。
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对到来预测时刻与发送结束时刻进行比较(步骤S316),当比较的结果是到来预测时刻不早于发送结束时刻时(步骤S317:否),分组生成部101f向调制部301a等持续输出分组,并从天线301c等持续发射分组(步骤S319)。在分组的发送完成之前(步骤S319:否),进行步骤S318以及步骤S319的处理,在分组的发送完成时(步骤S319:是),返回到图7的处理。
如果步骤S317的比较的结果是到来预测时刻早于发送结束时刻时(步骤S317:是),则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暂时中断分组的发送,确定对分组进行分割,并对分组生成部101f指示分组的分割。分组生成部101f接收分组的分割指示,暂时中断向调制部301a等输出分组,并对分组进行分割(步骤S320)。
当达到到来预测时刻时,发送定时控制部111设定定时器(步骤S321),然后步骤S302及其以后的处理被执行。设定定时器的定时也可以是其他的定时。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下,参考附图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中,不仅具备从接收信号中减低干扰信号的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MIMO收发,干扰源的无线通信装置也进行MIMO收发。
<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
图25是本变形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在图25中,假设无线通信装置11G和无线通信装置12G进行通信,无线通信装置21G和无线通信装置22G进行通信。
此外,无线通信装置11G、12G作为本发明的发送装置进行动作,还作为具有下述功能的接收装置进行动作,该功能是通过预先在规定时间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的功能。无线通信装置21G、22G是无线通信装置11G、12G的干扰源。
<传输顺序例>
图26是示出图25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顺序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6的传输顺序是在从无线通信装置11G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开始经过时间TA之前无线通信装置21G重叠“2”个流来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的传输顺序。
无线通信装置11G在时刻T401确定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后,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在无线通信装置11G检测干扰信号的期间内的时刻T402,无线通信装置12G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22F发送数据分组d21G/1、d21G/2(“2”个流),并在时刻T405结束数据分组d21G/1、d21G/2的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11G在与从时刻T401经过时间TA的时刻T403相比在前的时刻T402,检测到数据分组d21G/1、d21G/2(干扰信号)。无线通信装置11G判断可否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在本传输顺序中,无线通信装置11F判断出可以同时发送数据分组和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装置11G在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402开始经过时间TB为止等待发送分组,并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11G在没有检测到干扰信号而达到从检测到干扰信号的时刻T402开始经过了时间TB之后的时刻T404时,由于无线通信装置11G所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流数为“2”,因此将要重叠的流数确定为比自己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流的个数(最大可发送流数)“3”少2个的“1”。然后,无线通信装置11G在时刻T404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2G发送数据分组d11G/1,并在时刻T406结束数据分组d11G/1的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12G在时刻T407确定ACK分组的发送,来作为数据分组d11G/1的应答,然后在时间TA的期间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无线通信装置12G在没有检测到无线信号而达到从时刻T407经过了时间TA之后的时刻T408时,开始向无线通信装置11G发送ACK分组a12G,并在时刻T409结束数据分组a12G的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
图27是图25的无线通信装置11G的装置结构图。无线通信装置12G与无线通信装置11G具有相同的装置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能够适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的说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无线通信装置11G包括:分组生成部101f;调制部301a、302a、303a;开关电路301b、302b、303b;天线301c、302c、303c;解调部301d、302d、303d;干扰检测部108g;干扰数检测部330g;干扰信息管理部109g;同时发送判断部110f;发送定时控制部111;发送分组长度控制部151e;以及发送流数控制部351g。
降干扰处理部112g除了进行降干扰处理部112的处理之外,还向干扰检测部108g输出与自己装置发送分组的信道相同的信道(同信道)的解码数据的报头内的发送目的地地址以及分组长度,并且向干扰数检测部303g输出通过同信道同时接收的流的个数及其接收功率电平。
干扰检测部108g基于从降干扰处理部112g输入的发送目的地地址,判断接收信号是期望信号还是干扰信号。如果从降干扰处理部112g输入的发送目的地地址不是自己装置的地址,则干扰检测部108g判断为接收信号是干扰信号。并且,干扰检测部108g向干扰数检测部330g输出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以及其报头内的分组长度。此外,如果从降干扰处理部112g输入的发送目的地地址是自己装置的地址,则干扰检测部108g判断为接收信号是期望信号。
干扰数检测部330g基于从降干扰处理部112g输入的流的个数,检测作为干扰信号而被接收的流的个数(干扰信号数),并将检索到的干扰信号数与从干扰检测部108g输入的各信息一起输出给干扰信息管理部109g。
干扰信息管理部109g存储由干扰检测部108g检测的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及其接收功率电平以及其分组长度,并且存储干扰信号数。
发送流数控制部351从自己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流的个数(最大可发送流数)减去干扰信号数(作为干扰信号而被接收的流的总数),将减法值确定为要重叠的流的个数。分组生成部101f将发送数据分割成所确定的要重叠的流的个数,并将分割后的每个数据进行分组化后输出给后级。
具备上述的装置结构的本变形例根据重叠于所检测的干扰信号上的流的个数,来控制从自己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最多流中利用几个流来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本发明例如包括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适当组合后的内容等。
此外,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除了利用CSMA(Carrier SenseMultiple Access,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无线LAN系统之外,还能够通过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FDMA(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空分多址)等各种访问方式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此外,以上所述的所有的实施方式以及所有的变形例的结构典型地能够以作为集成电路的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既可以将单独一芯片化,也可以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的所有结构或者一部分的结构封装成一个芯片。
这里,虽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有时也称为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系统LSI、超LSI、Ultra LSI。
此外,电路集成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以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在制造LSI后,也可以利用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另外,如果由于半导体技术发展或派生的其他技术而出现替换LSI的电路集成化的技术,那么当然也能够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模块的集成化。生物技术的应用等也是可能的。
此外,也可以采用在具备处理器和存储器等硬件资源中由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来进行控制的结构。
产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抑制从不以随机定时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到来的干扰信号,因此能够应用于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体读出多路存取)等随机访问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Claims (11)

1.一种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通过无线进行通信,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通过预先在规定时间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以取得期望信号的功能,所述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检测干扰信号;
发送单元,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分组;
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接收装置在同时接收所述检测到的干扰信号和所述分组时、能否取得所述分组作为所述期望信号;以及
发送定时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分组的发送定时,
所述发送定时控制单元,在所述发送单元开始所述分组的发送前、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时,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接收装置能够取得所述分组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发送单元,使其在所述规定时间的期间待机后,在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的期间,开始所述分组的发送,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接收装置不能取得所述分组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发送单元,使其待机直到不再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后,开始所述分组的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该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干扰信号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发送单元持续发送的分组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该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发送单元发送分组的过程中的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变化,使所述发送单元对分组进行分割并进行该分组的发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送单元持续发送所述分组且预测出在该分组发送结束的时刻之前有新的干扰信号将到达自己装置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使所述发送单元进行该分组的分割。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在分割分组并进行该分组的发送时,在分割而得的分割分组的至少一个中插入表示分组被分割的规定信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在分割分组并进行该分组的发送时,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表示分组被分割地发送的通知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该发送分组长度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报头内的分组长度,控制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分组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一个干扰信号时开始经过与该一个干扰信号有关的所述规定时间之前检测到了其他干扰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定时控制单元在从检测到该其他干扰信号时开始经过了所述规定时间之后即便存在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一个干扰信号或所述其他干扰信号,也使所述发送单元进行分组的发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通过重叠多个流来进行分组的发送,
所述发送装置还包括:
干扰数检测单元,检测干扰信号的个数;以及
发送流数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干扰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个数,控制所述发送单元重叠的流的个数。
1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发送装置通过无线向接收装置发送分组,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通过预先在规定时间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以取得期望信号的功能,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检测干扰信号;
发送单元,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分组;
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接收装置在同时接收所述检测到的干扰信号和所述分组时、能否取得所述分组作为所述期望信号;以及
发送定时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分组的发送定时,
所述发送定时控制单元,在所述发送单元开始所述分组的发送前、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时,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接收装置能够取得所述分组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发送单元,使其在所述规定时间的期间待机后,在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的期间,开始所述分组的发送,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接收装置不能取得所述分组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发送单元,使其待机直到不再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后,开始所述分组的发送。
11.一种在发送装置中执行的发送方法,所述发送装置通过无线向接收装置发送分组,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通过预先在规定时间接收干扰信号来从接收信号中减低该干扰信号以取得期望信号的功能,所述发送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步骤,检测干扰信号;
发送步骤,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分组;
判断步骤,判断所述接收装置在同时接收所述检测到的干扰信号和所述分组时、能否取得所述分组作为所述期望信号;以及
发送定时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发送步骤发送所述分组的发送定时,
所述发送定时控制步骤,在所述发送步骤开始所述分组的发送前、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时,
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所述接收装置能够取得所述分组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发送步骤,使其在所述规定时间的期间待机后,在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的期间,开始所述分组的发送,
在所述判断步骤判断为所述接收装置不能取得所述分组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发送步骤,使其待机直到不再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后,开始所述分组的发送。
CN2007800076189A 2006-03-02 2007-03-01 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Active CN1013958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55831 2006-03-02
JP055831/2006 2006-03-02
JP2006171105 2006-06-21
JP171105/2006 2006-06-21
PCT/JP2007/053924 WO2007100048A1 (ja) 2006-03-02 2007-03-01 送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5854A CN101395854A (zh) 2009-03-25
CN101395854B true CN101395854B (zh) 2012-09-26

Family

ID=38459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76189A Active CN101395854B (zh) 2006-03-02 2007-03-01 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64370B2 (zh)
EP (1) EP1990954B1 (zh)
JP (1) JP5006309B2 (zh)
CN (1) CN101395854B (zh)
WO (1) WO20071000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8289B (en) * 2008-03-12 2012-07-11 David Godfrey Money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mmunications transmission systems
JP2009246517A (ja) * 2008-03-28 2009-10-22 Kyocera Corp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
JP4962410B2 (ja) * 2008-05-21 2012-06-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受信装置
KR101011988B1 (ko) * 2009-03-13 2011-01-31 한국항공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양한 개수의 안테나들을 구비하는 사용자 단말들을 포함하는 통신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095615A (ko) * 2013-01-24 2014-08-0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레이더 신호 획득 장치 및 방법
US9106495B2 (en) * 2013-11-28 2015-08-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channel function
US20150350917A1 (en) * 2014-05-27 2015-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channel reuse i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WO2016128699A1 (en) * 2015-02-09 2016-08-18 Toshiba Research Europe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6901002B2 (ja) * 2017-09-21 2021-07-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7881750B (zh) * 2017-11-14 2023-03-14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领袖长度监测方法及装置
JP2018196129A (ja) * 2018-07-17 2018-12-06 株式会社東芝 ワイヤレス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0088617A (ja) * 2018-11-27 2020-06-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生体情報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JP6822532B2 (ja) * 2019-08-28 2021-0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40832B1 (fr) * 1988-12-15 1992-12-18 Europ Rech Electr Lab Procede d'optimisation d'emission d'autorisation d'acces a un reseau comportant des canaux ouverts
JP3004243B2 (ja) 1998-01-07 2000-01-3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パケットアクセス方法
WO2000028681A1 (fr) * 1998-11-06 2000-05-18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ocede et appareil de surveillance de communication optique, systeme amplificateur optique, procede de commande dudit systeme amplificateur optique et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optique
US6891857B1 (en) * 1999-09-29 2005-05-10 Intel Corporation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including proactive reduction of interference
JP2001136026A (ja) 1999-11-05 2001-05-18 Hitachi Ltd 携帯無線端末
JP2001298763A (ja) * 2000-02-09 2001-10-26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3461779B2 (ja) * 2000-02-23 2003-10-2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ケット信号送信装置
JP2001257682A (ja) 2000-03-09 2001-09-2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パケット送信装置及び無線パケット送信方法
US6473624B1 (en) 2000-03-21 2002-10-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a reference power level for diversity handover base stations
JP3434784B2 (ja) * 2000-05-24 2003-08-1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3343103B2 (ja) 2000-05-31 2002-11-1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パケット伝送方法
JP3405322B2 (ja) * 2000-06-15 2003-05-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非同期干渉回避方法及び非同期干渉回避システム
JP3518597B2 (ja) * 2000-10-05 2004-04-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非同期干渉回避方法
AU1143602A (en) 2000-10-06 2002-04-15 Aryya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mong multiple wlan protocols
JP3443094B2 (ja) 2000-12-27 2003-09-0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CA2331191A1 (en) * 2001-01-17 2002-07-17 Vtech Communications, Ltd. Long message broadcas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39038B2 (en) * 2001-01-18 2006-05-0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daptive fragment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JP3451073B2 (ja) 2001-02-09 2003-09-29 コナミ株式会社 遠隔操作システム、それに使用する送信機、遠隔操作システム用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GB0106696D0 (en) 2001-03-17 2001-05-09 Konin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transceiver
JP4127757B2 (ja) * 2001-08-21 2008-07-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バースト信号送信方法
JP3774426B2 (ja) 2001-09-28 2006-05-17 株式会社東芝 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フレーム送信方法
US6947768B2 (en) 2001-09-28 2005-09-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JP2005197765A (ja) * 2001-10-03 2005-07-21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7016396B2 (en) 2001-11-13 2006-03-21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Unitary bluetooth-enabled terminal having multiple radio interfaces
JP3959288B2 (ja) 2002-03-13 2007-08-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パケット送信システム、パケット送信方法、パケット送信装置、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移動端末、及びアクセスルータ
JP2003332940A (ja) 2002-05-09 2003-1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体通信装置
JP3989298B2 (ja) * 2002-05-22 2007-10-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無線局及びcdma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
JP4013665B2 (ja) 2002-06-21 2007-11-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方式および無線装置
JP3961900B2 (ja) * 2002-07-24 2007-08-2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US20040022210A1 (en) * 2002-08-01 2004-02-05 Frank Edward H. Cooperative transceiving between wireless interface devices of a host device
US7016697B2 (en) 2002-10-29 2006-03-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multiple modems in a wireless terminal using dynamically varying modem transmit power limits
JP4019976B2 (ja) 2003-02-27 2007-12-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制御方式および無線装置
GB2398965B (en) * 2003-02-27 2005-05-18 Toshiba Res Europ Lt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levels in air interface channels
JP4209315B2 (ja) 2003-12-05 2009-01-1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伝送モード選択方法
KR100678275B1 (ko) 2004-06-19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모듈
US7609670B2 (en) * 2004-09-29 2009-10-27 Mest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low-overhead, high spatial reuse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60128310A1 (en) 2004-12-14 2006-06-15 Michael Leabman Transmit/receive compensation in smart antenna systems
CN101233711B (zh) * 2005-10-24 2012-1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干扰信号特征量存储方法和装置、干扰信号特征量获取方法和装置、干扰信号抑制方法和装置
EP2056528A4 (en) * 2006-07-27 2017-03-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lan system, interference detecting method, and interference avoidance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90954B1 (en) 2018-06-27
JP5006309B2 (ja) 2012-08-22
WO2007100048A1 (ja) 2007-09-07
CN101395854A (zh) 2009-03-25
US8064370B2 (en) 2011-11-22
EP1990954A1 (en) 2008-11-12
JPWO2007100048A1 (ja) 2009-07-23
EP1990954A4 (en) 2016-07-20
US20090034647A1 (en) 200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5854B (zh) 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US8126396B2 (en) Wireless network that utilizes concurrent interfering transmission and MIMO techniques
US5940771A (en) Network supporting roaming, sleeping terminals
US7826818B2 (en) Network supporting roaming, sleeping terminals
CN100353697C (zh) 链路适配
US20080019307A1 (en) Multicast/broadcast report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20090247241A1 (en) Network supporting roaming, sleeping terminals
CN101112017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06076697A2 (en) Selecting mcs in a mimo system
US200801445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Frequency Diversity in Scheduled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s
CN101138184A (zh) 重传方法、无线接收装置、及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
US8885550B2 (en) Beacon symbol orthogonalization
WO2005062515A2 (en) Transmission of data with feedback to the transmitter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the like
EP2257087A1 (en) Wireless terminal and retransmission method
CN104685953A (zh)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RU2442287C2 (ru) Передача отчетов в многоадресном/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ом режиме в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етях
US20070058584A1 (en) Techniques to transmit and duplex with channel knowledge at a base station
CN101091337B (zh) 通信控制方法及无线基站
WO1997009796A1 (en) Paging method using power shifted transmitters
EP1921786A2 (en) Cell supporting simultaneous and differing concurrent interfer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and techniques
JP4583096B2 (ja)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態様変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129078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及びこれらに用いて好適な移動局
US20090092089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Circuit
JPH10308727A (ja) 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Schiedon Multi-Channel Wireless LAN on a Shared Multi-Processor System-on-Chi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