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1576B - 长条部件组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长条部件组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1576B
CN101391576B CN200810160937XA CN200810160937A CN101391576B CN 101391576 B CN101391576 B CN 101391576B CN 200810160937X A CN200810160937X A CN 200810160937XA CN 200810160937 A CN200810160937 A CN 200810160937A CN 101391576 B CN101391576 B CN 101391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member
stay
pawl
hole
cur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09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1576A (zh
Inventor
井上博登
清水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91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1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1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1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长条部件组装构造,其容易向车体上组装长条部件。长条部件组装构造(11)是将长条部件(灌装管)(14)通过至少一方的撑条(46)及另一方的撑条(47)计两个撑条用螺栓(56)、(57)固定于车体(18)。长条部件组装构造具备:内螺纹部(51),其开设于所述车体(18),用于紧固一方的撑条(46);第一挂定孔(52)及第二挂定孔(53),其开设于内螺纹部(51)的附近的车体;背离限制载置爪(54),其形成于一方的撑条(46),并挂定于第一挂定孔(52),从而限制长条部件远离安装两个撑条的安装面(43);转动限制爪(55),其用于限制以该背离限制载置爪作为转动中心的长条部件的转动,并嵌合于第二挂定孔(53)。

Description

长条部件组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长条部件的组装上使用至少两个撑条并用螺栓固定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
背景技术
长条部件例如是向车辆的燃料箱导入燃料的灌装管,灌装管通常用撑条和托架固定在车体上(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9-39588号公报(第6页,图3)
基于下述的图对专利文献1进行说明。
图7是现有技术的说明图,在现有的车辆用燃料配管配置结构201中,是将灌装管202及弯管203通过支承用托架(撑条)207用螺栓208、209安装于车体204(纵梁205、横梁206)。由于支承用托架207的垂直部211上具有卡止爪(专利文献1图4),所以不需要配置临时保持用托架。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燃料配管配置结构201中,当将设置于支承用托架207的垂直部211的卡止爪卡止到车体上(纵梁205)时,支承用托架207以卡止爪(垂直部211)为支点摆动,难以定位。即,以卡止爪(垂直部211)为支点,灌装管202及弯管203上下(箭头a1方向)摆动自如,支承用托架(撑条)207向车外侧(箭头a2方向)摆动自如,因此出现了难以进行灌装管202的连接作业和螺栓208、209的紧固作业,且,难以缩减组装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向车体上组装长条部件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长条部件组装构造,其将长条部件通过至少一方的撑条及另一方的撑条计两个撑条用螺栓固定于车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内螺纹部,其开设于所述车体,用于紧固一方的撑条;第一挂定孔及第二挂定孔,其开设于该内螺纹部的附近的所述车体;背离限制载置爪,其形成于所述一方的撑条,并挂定于所述第一挂定孔,从而限制所述长条部件脱离安装所述两个撑条的安装面;转动限制爪,其用于限制以该背离限制载置爪作为转动中心的长条部件的转动,形成于所述一方的撑条,并嵌合于所述第二挂定孔。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由于长条部件组装构造具有:内螺纹部,其开设于车体,用于紧固一方的撑条;第一挂定孔及第二挂定孔,其开设于该内螺纹部的附近的所述车体;背离限制载置爪,其形成于一方的撑条,并挂定于第一挂定孔,从而限制长条部件远离安装两个撑条的安装面;转动限制爪,其用于限制以该背离限制载置爪作为转动中心的长条部件的转动,形成于一方的撑条,并嵌合于第二挂定孔,所以,在使预先安装在长条部件的一侧的撑条的各爪插入车体的各孔后,即使手从长条部件离开,也可以通过背离限制载置爪来确定车辆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且限制车辆宽度方向的倾斜,另一方面,通过转动限制爪,能够限制转动,从而限制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其结果为,进行使另一侧的撑条的螺栓孔和形成于车体的用于另一侧撑条的内螺纹孔一致的微调时,不需要确认一方的撑条的挂定状态,所以不需要视线朝向一方的撑条,容易进行长条部件(灌装管)的组装。
即,在长条部件组装构造中,只需用一侧的撑条进行挂定,就能够将长条部件(灌装管)进行预组装,且仅注视另一方撑条的位置,能够拧入螺栓。因此,具有容易向车体组装长条部件(灌装管)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的车辆的左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的分解图。
图4是图2的4部详细图。
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图5的6向视图。
图7是现有技术的说明图。
图中:11-长条部件组装构造,14-长条部件(灌装管),18-车体,43-安装面,46-一方的撑条(第一撑条),47-另一方的撑条(第二撑条),51-内螺纹部,52-第一挂定孔,53-第二挂定孔,54-背离限制载置爪,55-转动限制爪,56-第一螺栓,57-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的车辆的左视图。
长条部件组装构造11用于支撑作为与车辆12连接的燃料箱13的长条部件的灌装管14。具体内容后面叙述。
车辆12具有车室17、车体18、燃料装置21,车体18配备有构成(车体)地板的下车身24、侧车身25和后轮26。
侧车身25构成车室17的侧壁,侧车身25具有(车体)外板27和(车体)内板28。
燃料装置21配备有:配置于车辆12的前后的中央的燃料箱13、与燃料箱连接的长条部件(灌装管)14及作为长条部件的通气管31、以及支承这些灌装管14及通气管31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11,长条部件(灌装管)14的一端与形成于外板27的管安装部32连接。
图2是本发明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的侧视图。与图1并用进行说明。
长条部件(灌装管)14是用于将燃料引导到燃料箱13的管,一端34成形为喇叭状的供油口,与供油口(一端)34相连地形成有第一弯曲部35,与第一弯曲部35相连形成竖直管部36,与竖直管部36相连形成第二弯曲部37,与第二弯曲部37相连形成横管部38,作为横管部38的一端的另一端41与燃料箱13连接。
另外,长条部件(灌装管)14合计在以下两处用长条部件组装构造11支承,一处设定于设置在内板28的外表面靠近供油口(一端)34的附近,另一处设定于供油口(一端)34至另一端41之间。
图3是本发明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的分解图。与图2并用进行说明。
长条部件组装构造11由如下部分构成:第一撑条46,其作为支承长条部件(灌装管)14的总长的约1/2的长度的位置(中央)的一方的撑条;第二撑条47,其作为支承供油口(一端)34和第一弯曲部35之间的中途部的另一方的撑条;内螺纹51,其开设于被安装了第一撑条46的内板28的安装面43;靠近内螺纹51设置的第一挂定孔52及第二挂定孔53;背离限制载置爪54,其形成于第一撑条46,且挂定于第一挂定孔52;转动限制爪55,其靠近背离限制载置爪54,且形成于第一撑条46,与第二挂定孔53嵌合;用于紧固第一撑条46的第一螺栓56;用于紧固第二撑条47的第二螺栓57及第2内螺纹部58。
安装面43是在沿着长条部件(灌装管)14的范围内,其是从安装第一撑条46的部位到安装第二撑条47的部位的范围。
图4是图2的4部分的详细图,表示第一撑条46。
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图5的6向视图,从车辆12的内侧看的第一撑条46的立体图。与图3并用进行说明。
第一撑条46中,形成夹着长条部件(灌装管)14和通气管31的卡紧部61,固定部62与卡紧部61相连,且以与内板28的外表面42平行且靠紧的方式形成,在固定部62上形成有背离限制载置爪54、转动限制爪55及紧固孔63,紧固孔63和内螺纹部51大致同心。
背离限制载置爪54中,形成有与固定部62正交并贯穿内板28即贯穿第一挂定孔52的贯通部66,并且挂定部68与贯通部66正交地延伸至与贯穿的内板28的内表面67相抵接。
在第一挂定部52上形成有支承缘部71,该支承缘部71与背离限制载置爪54的贯通部66利用重力相抵接。
转动限制爪55形成有与固定部62正交并贯穿(车体)内板28,即贯穿第二挂定孔53的贯穿抵接部72。
在第二挂定孔53中,形成有:后倾限制缘部74,其限制朝向车辆12的前方(箭头b1的方向)移动的贯穿抵接部72的移动;以及前倾限制缘部75,其限制朝向车辆12的后方(箭头b2的方向)进行移动的贯穿抵接部72的移动。
下面,基于图3、图4、图6对使用本发明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的长条部件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
预先在长条部件(灌装管)14及通气管31的总长的约1/2的长度位置安装第一撑条46的卡紧部61,在供油口(一端)34及通气管31的一端安装第二撑条47的夹持部81,预先完成长条部件(灌装管)14的预装。
其次,在组装线上组装的车体18上安装预装后的长条部件(灌装管)14。
具体而言,首先,实施长条部件(灌装管)的预组装工序,使第一撑条46的背离限制载置爪54按箭头b3所示通过在侧车身25的内板28开设的第一挂定孔52,然后使背离限制载置爪54的贯通部66载置于作为第一挂定孔52的下缘部的支承缘部71(参考图6),大致同时,使转动限制爪55的贯穿抵接部72通过第二挂定孔53,然后手从长条部件(灌装管)14上离开。手离开时的状态大致为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
所谓“预组装长条部件(灌装管)14”是指即使手从长条部件(灌装管)14上离开,长条部件(灌装管)14仍保持在与组装状态(图2的状态)大致相同的状态。
接下来,变换姿势取来第一螺栓56以及第二螺栓57,返回进行为使第二撑条47的螺栓孔82和第二内螺纹部58一致的微调,使第二螺栓57仅几个螺纹牙拧入第二内螺纹部58。
然后,实施螺栓初期紧固工序,将穿过第一撑条46的紧固孔63的第一螺栓56拧入开设在(车体)内板28上的内螺纹部51。
这样,在长条部件(灌装管)预组装工序中,即使手从长条部件(灌装管)14上离开,也能够使长条部件(灌装管)14保持在组装位置,容易进行第一螺栓56及第二螺栓57的拧入。
另外,进行为使第二撑条47的螺栓孔82和第二内螺纹部58一致的微调时,不需要确认第一撑条46的挂定状态,所以不需要视线朝向第一撑条46,容易进行长条部件(灌装管)14的组装。
最后,用螺栓紧固工具将第一螺栓56及第二螺栓57以规定的紧固力(例如扭矩管理)拧入,长条部件的组装工序结束。
下面,基于图3、图5、图6对本发明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11的机构进行说明。
在所述的长条部件(灌装管)预组装工序中,使第一撑条46的背离限制载置爪54按箭头b3所示通过在侧车身25的内板28开设的第一挂定孔52,然后将背离限制载置爪54的贯通部66载置于作为第一挂定孔52的下缘部的支承缘部71,此时能够确定长条部件(灌装管)14的上下方向(Z轴方向)的位置。也就是,能够确定长条部件(灌装管)14的Z轴方向的位置。
另外,在所述的长条部件(灌装管)预组装工序中,当手从长条部件(灌装管)14上离开时,供油口(一端)34开始从内板28向车辆12的外侧(箭头b4方向)远离倾倒(图5的箭头b5的方向)的同时,与第二弯曲部37相连的横管部38抵接下车身24,进而,形成于第一撑条46的背离限制载置爪54的挂定部68按箭头b6所示与内板28的内表面67抵接,所以能够限制长条部件(灌装管)14向车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倾倒。也就是,能够限制长条部件(灌装管)14的X轴方向的位置。
进而,在所述的长条部件(灌装管)预组装工序中,当手从长条部件(灌装管)14上离开时,长条部件(灌装管)14以背离限制载置爪54的贯通部66作为转动中心朝向车辆12的前方以按箭头b7所示开始转动,同时转动限制爪55的贯穿抵接部72与第二挂定部53的前倾限制边75抵接,所以限制长条部件(灌装管)14的转动(箭头b7的方向)。也就是,能够限制长条部件(灌装管)14的车辆12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的位置。
这样,在长条部件组装构造11中,如上所述那样,在进行使第二撑条47的螺栓孔82和第二内螺纹部58一致的微调时,不需要确认第一撑条46的挂定状态,所以不需要视线朝向第一撑条46,容易进行长条部件(灌装管)14的组装。
即,在长条部件组装构造11中,只需用第一撑条46进行挂定,就能够对长条部件(灌装管)14进行预组装,且只需注视第二撑条47的位置,就能够拧入第二螺栓57。因此,容易进行向车体18组装长条部件(灌装管)14。
还有,对本发明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而言,在实施方式中采用于与燃料箱13连接的灌装管14的支承,但是,还可以采用于除灌装管14以外的长条部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长条部件组装构造适用于与燃料箱13连接的灌装管14的支承。

Claims (1)

1.一种长条部件组装构造,其沿着车体的侧车身和下车身,利用螺栓将长条部件经由预先安装在所述长条部件的至少两个撑条进行固定,所述长条部件的一端具有供油口,与供油口相连地形成有第一弯曲部,与第一弯曲部相连形成竖直管部,与所述竖直管部相连形成第二弯曲部,与第二弯曲部相连形成横管部,所述长条部件的另一端与燃料箱连接,所述长条部件的比所述第二弯曲部靠所述供油口侧安装在所述侧车身上,所述长条部件的比所述第二弯曲部靠所述燃料箱侧安装在所述下车身上,
所述长条部件组装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
内螺纹部,其用于紧固所述两个撑条中设置于所述长条部件的所述第二弯曲部侧的一方的撑条;
第一挂定孔及第二挂定孔,其开设于该内螺纹部的附近的所述侧车身上;
背离限制载置爪,其形成于所述一方的撑条,并挂定于所述第一挂定孔,从而限制所述长条部件从具有安装所述两个撑条的安装面的侧车身和下车身脱离;
转动限制爪,其形成于所述一方的撑条,并嵌合于所述第二挂定孔,当所述长条部件的从所述第二弯曲部延伸到所述侧车身侧的部位以所述背离限制载置爪作为转动中心的转动开始时,所述转动限制爪同时用于限制该转动,
所述背离限制载置爪包括贯通部和挂定部,所述贯通部贯通所述第一挂定孔,所述挂定部与该贯通部正交,在所述背离限制载置爪贯穿所述第一挂定孔之后,当所述供油口开始从内板向车辆的外侧远离倾倒时,所述挂定部以与所述内板的内表面抵接的方式向下方延伸。 
CN200810160937XA 2007-09-19 2008-09-19 长条部件组装构造 Active CN101391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2690 2007-09-19
JP2007242690A JP4653793B2 (ja) 2007-09-19 2007-09-19 長尺部品組付構造
JP2007-242690 2007-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1576A CN101391576A (zh) 2009-03-25
CN101391576B true CN101391576B (zh) 2012-08-22

Family

ID=4049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0937XA Active CN101391576B (zh) 2007-09-19 2008-09-19 长条部件组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53793B2 (zh)
CN (1) CN1013915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0918B2 (ja) * 2017-05-22 2020-07-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パイプ保持装置
FR3073454B1 (fr) * 2017-11-14 2020-07-31 Psa Automobiles Sa Tubulure de remplissage de carburant munie d’un dispositif de fixation
JP6784740B2 (ja) 2018-11-01 2020-1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給油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5872Y (zh) * 2006-01-10 2007-03-07 南京赛彤铁路电气化有限公司 限位定位支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99B2 (ja) * 1986-09-26 1996-01-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ユエルフイラ−チユ−ブの取付構造
JPH0530679U (ja) * 1991-06-04 1993-04-23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配管用クランプの取付け構造
JP3552493B2 (ja) * 1997-10-17 2004-08-11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トリムにおける被取付部品の固定構造
JP3705953B2 (ja) * 1999-05-17 2005-10-12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蛇腹状プロテクタ
JP2001071761A (ja) * 1999-09-07 2001-03-21 Nissan Motor Co Ltd フューエルフィラーチューブ仮止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5872Y (zh) * 2006-01-10 2007-03-07 南京赛彤铁路电气化有限公司 限位定位支座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322910A 2004.11.18
JP特开平9-39588A 1997.02.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73267A (ja) 2009-04-09
JP4653793B2 (ja) 2011-03-16
CN101391576A (zh) 2009-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7453B (zh) 具有完全一体臂的引导臂和拖臂悬架
CN201530419U (zh) 一种自卸汽车车架总成
CN101391576B (zh) 长条部件组装构造
US20130062852A1 (en) Device for attaching a suspension to a vehicle frame and related method
CN206307111U (zh) 一种副车架和车身连接结构
CN202213639U (zh) 一种中通道下连接板固定结构
CN201646995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204701660U (zh) 一种牵引车轻量化车架
CN207225073U (zh) 固定架
CN201272457Y (zh) 使用双燃料的两轮弯梁摩托车车架
CN204827727U (zh) 一种汽车空滤器的固定支架
CN201890321U (zh) 摩托车跨接式菱形车架
CN203391767U (zh) 一种新型储气筒固定结构
CN206753778U (zh) 燃油滤清器固定支架和汽车
CN201030891Y (zh) 一种货箱与车架的连接结构
CN204055331U (zh) 一种排气管布置结构
CN211642344U (zh)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的总成零部件
CN203332294U (zh) 摩托车油箱后安装支架组件
CN103847853A (zh) 自动双轮车的后襟翼撑杆
CN204472548U (zh) 一种排气前管固定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04136718U (zh) 车用复合空气悬架系统
CN217598345U (zh) 一种全地形车
CN202413627U (zh) 一种重卡用踏板支架
CN203111313U (zh) 乘用车前横梁与前托架梁加强结构
CN201186676Y (zh) 防止驾驶室偏转的单扭杆翻转装置中的新型扭管托架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