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2193B - 无级变速器控制装置、无级变速器和配备有它们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无级变速器控制装置、无级变速器和配备有它们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2193B
CN101382193B CN200810147580.1A CN200810147580A CN101382193B CN 101382193 B CN101382193 B CN 101382193B CN 200810147580 A CN200810147580 A CN 200810147580A CN 101382193 B CN101382193 B CN 1013821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wheel
band
pulley
wheel bod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75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2193A (zh
Inventor
海野敏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82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2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2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2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无级变速器控制装置、无级变速器和配备有它们的车辆,其避免了加速期间由初级带轮相对于带的空转引起的驱动舒适性的降低。变速器(20)包括输入轴(12)、输出轴(13)、与输入轴(12)一起旋转的初级带轮(23)、以及绕初级带轮(23)和次级带轮(24)两者缠绕的带(25)。变速器(20)包括通过驱动初级带轮(23)的可动带轮(23a)来改变变速比的电动机(22)。变速器(20)的控制装置(ECU5)包括检测带(25)的旋转的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并且ECU(5)的控制部分(55)在启动之后检测到带(25)的旋转之后执行带轮位置控制,即变速比的常规控制。

Description

无级变速器控制装置、无级变速器和配备有它们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级变速器控制装置、无级变速器和配备有它们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能够无级改变变速比的电控无级变速器(此后,称为“ECVT”(电控无级变速器))被用于速可达型摩托车、所谓四轮汽车等中。
通常,ECVT包括与输入轴一起旋转的初级带轮、与输出轴一起旋转的次级带轮、绕初级带轮和次级带轮两者缠绕的带、以及改变初级带轮的带槽宽度的致动器。此外,上述车辆包括控制ECVT致动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致动器,并且基于车辆的驱动状态(例如车速、发动机速度、节气门开度等)并还基于示出了与变速比的关系的变速比对照图来改变变速比。因此,在安装有ECVT的车辆(此后,成作“配备ECVT的车辆”)中,不需要骑乘者改变档位和操作离合器。
具体而言,初级带轮通常具有能够在输入轴的轴向上滑动的可动带轮和在输入轴的轴向上固定的固定带轮。致动器连接到初级带轮的可动带轮。初级带轮的可动带轮由致动器驱动,并在输入轴的轴向上滑动。这改变了初级带轮上带槽的宽度。
此外,次级带轮具有能够在输出轴的轴向上滑动的可动带轮和在输出轴的轴向上固定的固定带轮。将可动带轮向固定带轮侧推压的弹簧连接到次级带轮的可动带轮。由弹簧将次级带轮的可动带轮朝向固定带轮侧定常地推压。由此,在使带槽的宽度变窄的方向上(在使带的缠绕半径变宽的方向上)的负荷定常地施加到次级带轮。于是,初级带轮从次级带轮侧定常地接收到在使带槽宽度变宽的方向上(在使带的缠绕半径变窄的方向上)的负荷。
对于这种结构,当初级带轮的可动带轮在固定带轮的方向上滑动时,初级带轮的带槽宽度变窄,并且带的缠绕半径增大。伴随着此动作,随着次级带轮带槽中的带向次级带轮的径向上的内侧移动,次级带轮的可动带轮抵抗弹簧的推压力在远离固定带轮的方向上移动。这样,变速比变小,并且可动带轮向所谓高档位置移动,在高档位置处变速比处于最小值。
另一方面,如果初级带轮的可动带轮在远离固定带轮的方向上移动,则初级带轮的带槽宽度变宽,并且带的缠绕半径减小。伴随着此动作,随着次级带轮带槽中的带向次级带轮的径向上的外侧移动,次级带轮的可动带轮由弹簧的推压力在向固定带轮的方向上移动。这样,变速比变大,并且可动带轮向所谓低档位置移动,在低档位置处变速比处于最大值。
同时,通常控制装置控制致动器,使得当车辆停止(包括怠速)时初级带轮的可动带轮返回到低档位置(在低档位置,带槽宽度处于其最宽并且变速比处于其最大值)。此外,控制装置控制致动器,使得在动力打开时初级带轮的可动带轮确保地返回到低档位置。
但是,例如当紧接着通过紧急制动停止驱动之后动力关闭时,致动器有时在没有使初级带轮完全返回到低档位置的情况下停止。此外,如果在此状态下动力再次打开,则初级带轮的可动带轮将在带未旋转的同时通过自身移动到低档位置。换言之,无论带是否旋转,初级带轮侧上的带槽宽度变宽。于是,带可能从初级带轮脱离。
但是,如果带从初级带轮脱离,则初级带轮将在不与带一起旋转的情况下空转,并且力将不会被传递到带。此外,如果用于使初级带轮的可动带轮滑动以改变变速比的带轮位置控制在此状态下开始,则由于带从初级带轮脱离而导致力不会被传递到其的带将被转速已经升高到一定程度的初级带轮夹住,这将引起力突然传递到带。由此,产生不平滑的加速和较差的骑乘感受。
因此,已经提出了,当发动机启动期间初级带轮的槽宽比预先设定的规定槽宽窄时,不执行变速比控制(或者称为带轮位置控制),直到发动机速度已经超过规定变速允许速度时的时间点,并且在发动机速度已经超过变速允许速度之后,开始变速比控制(例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337536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对于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ECVT控制装置,其假定如果发动机速度超过变速允许速度则带将与初级带轮一起旋转。但是,实际上,不能肯定地确定初级带轮没有在不与带一起旋转的情况下空转。换言之,如果初级带轮在不与带一起旋转的情况下旋转,则可以根据发动机速度而肯定地确定带正在旋转。但是,如果初级带轮在不与带一起旋转的情况下空转,则不能通过发动机速度来确认带的旋转。由此,对于上述控制装置,即使初级带轮在实际上不与带一起旋转的情况下空转,则带轮位置控制可以因为发动机速度已经超过变速允许速度而不合适地开始。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ECVT控制装置,不能肯定地检测初级带轮是否在与带一起旋转的情况下旋转。结果,最终难以解决当初级带轮在不与带一起旋转的情况下空转时实现平滑加速的问题。
已经考虑到这些情况构思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于使用致动器来控制变速比的无级变速器,避免由加速期间初级带轮在不与带一起旋转的情况下空转使驱动舒适性降低。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控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是如下所述的电控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电控无级变速器位于驱动源与车辆的驱动轮之间,能够无级改变变速比。所述无级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初级带轮,初级带轮包括与所述输入轴一起旋转的初级固定带轮体和初级可动带轮体。所述初级可动带轮体面向所述初级固定带轮体并能够改变在所述输入轴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初级固定带轮体的位置。所述初级可动带轮体和所述初级固定带轮体一起形成了延伸并朝向径向外侧变宽的初级侧带槽,所述初级可动带轮体随着输入轴的旋转而旋转。所述无级变速器还包括次级带轮,其包括与所述输出轴一起旋转的次级固定带轮体和面向所述次级固定带轮体的次级可动带轮体。所述次级可动带轮体能够改变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次级固定带轮体的位置,并和所述次级固定带轮体一起形成了延伸并朝向径向外侧变宽的次级侧带槽。所述次级可动带轮体与输出轴一起旋转。所述无级变速器还包括:带,其缠绕在所述初级侧带槽和所述次级侧带槽中;致动器,其通过改变所述初级侧带槽的宽度和所述次级侧带槽的宽度中的至少一个宽度来改变所述初级带轮与所述次级带轮之间的变速比;带旋转检测传感器,其直接或间接检测所述带的旋转;以及控制部分,其控制所述致动器。所述控制部分在启动之后检测到带的旋转之后开始致动器的控制。
根据上述控制装置,在启动之后,在检测到带的旋转之后开始改变变速比的致动器控制。于是,当初级带轮相对于带空转时,不执行致动器控制。于是,可以避免由于在初级带轮空转时改变变速比的致动器控制的开始而引起的加速期间冲击的发生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使用致动器来控制变速比的无级变速器能够避免由于加速期间初级带轮相对于带的空转引起的驱动舒适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车把部分的构造的概要。
图3是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当变速比处于高档时的变速器的图。
图5是示出当变速比处于低档时的变速器的图。
图6是示出启动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第一修改示例的启动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第二修改示例的启动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三修改示例的带旋转检测传感器的图。
图10是示出第四修改示例的带旋转检测传感器的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级变速器和控制装置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摩托车
2    动力单元
3    后轮
5    ECU(控制装置)
6    力传递机构
7a   错误警告灯
10   发动机
12   输入轴
13   输出轴
20   变速器(无级变速器)
21   变速机构
22   电动机
23   初级带轮
23a  可动带轮(初级可动带轮体)
23b  固定带轮(初级固定带轮体)
23c  带槽
24   次级带轮
24a  可动带轮(次级可动带轮体)
24b  固定带轮(次级固定带轮体)
24c  带槽
24d  弹簧
25   带
27   初级带轮转速传感器(带旋转检测传感器)
28   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带旋转检测传感器)
30   离心式离合器
31   减速机构
55   控制部分
56   驱动电路
57   存储器(存储部分)
61    间隙传感器(带旋转检测传感器)
62    传感器(带旋转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摩托车1的结构>
在此实施例中,将解释速可达型摩托车1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摩托车1包括车把4、动力单元2和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
(把手4)
图2示出了车把4的结构的概要视图。车把4包括连接到未示出的转向头管的车把杆4d。车把4包括位于车把杆4d的左端的左把手部分4a和位于车把杆4d的右端的右把手部分4b。右把手部分4b能够绕车把杆4d转动。如果骑乘者转动右把手部分4b,则如图3所述的节气门70被操作并且对节气门开度进行调节。
制动杆4c位于把手部分4a、4b每个的附近。当通过操作这些制动杆4c的骑乘者来操作摩托车1的制动器(图中未示出)时,如后所述,由ECU5输出制动信号102。
开关盒40位于左把手部分4a的右侧。各种操作开关设置在开关盒40上。
此外,在车把4的中部具有显示车速、剩余燃料等的显示面板7。
(动力单元2)
如图3所示,动力单元2包括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0、电控变速器20、离心式离合器30和减速机构31。电控变速器20包括无级变速机构21和用作改变无级变速机构21的变速比的致动器的电动机22。
无级变速机构21被构造为使得变速比能够无级改变。具体而言,如图4所述,初级带轮23包括可动带轮23a和固定带轮23b。可动带轮23a能够在输入轴12的轴向上滑动。另一方面,固定带轮23b不能在输入轴12的轴向上滑动。注意,可动带轮23a和固定带轮23b被安装为使得它们与输入轴12一起旋转但不能相对于输入轴12旋转。此外,由可动带轮23a和固定带轮23b形成了延伸并在径向向外方向上变宽的带槽23c。
上述电动机22安装在初级带轮23上。电动机22驱动可动带轮23a并使可动带轮23a在输入轴12的轴向上滑动。当可动带轮23a滑动时,其改变初级带轮23的带槽23c的宽度。这使得被初级带轮23夹住的带25朝向初级带轮23的径向内侧或外侧移动。
此外,次级带轮24包括可动带轮24a和固定带轮24b。可动带轮24a能够在输出轴13的轴向上滑动。另一方面,固定带轮24b不能在输出轴13的轴向上滑动。注意,可动带轮24a和固定带轮24b被安装为使得它们与输出轴13一起旋转但不能相对于输出轴13旋转。此外,由可动带轮24a和固定带轮24b形成了延伸并在径向向外方向上变宽的带槽24c。
对于这种结构,如图4所示,当电动机22使初级带轮23的可动带轮23a在向着固定带轮23b的方向移动时,初级带轮23的带槽23c变窄,并且带25在初级带轮23侧的缠绕半径增大。伴随着此动作,随着带25在次级带轮24的带槽24c中向次级带轮24的径向上的内侧移动,次级带轮24的可动带轮24a抵抗弹簧24d的推压力在远离固定带轮24b的方向上移动。于是,带25在次级带轮24侧的缠绕半径减小。这样,变速比变小,并且可动带轮23a、24a移动接近变速比处于最小值处的所谓高档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如果电动机22使初级带轮23的可动带轮23a在远离固定带轮23b的方向上滑动,初级带轮23的带槽23c的宽度变宽,并且带25在初级带轮23侧的缠绕半径减小。伴随着此动作,随着带25在次级带轮24的带槽24c中向次级带轮24的径向上的外侧移动,次级带轮24的可动带轮24a通过弹簧24d的推压力而在向着固定带轮24b的方向上移动。这增大了带25在次级带轮24侧的缠绕半径。这样,变速比变大,并且可动带轮23a、24a移动接近变速比处于最大值处的所谓低档位置。
此外,如图3所示,输出轴13经由离心式离合器30连接到减速机构31。此外,减速机构31经由诸如带、链条和驱动轴之类的力传递机构6连接到后轮3。这将离心式离合器30置于无级变速机构21的输出轴13与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之间。
离心式离合器30根据次级带轮24的转速来啮合和松开。具体而言,如果次级带轮24的转速尚未达到规定转速,则离心式离合器30松开。于是,次级带轮24的旋转不传递到后轮3。另一方面,如果次级带轮24的转速是规定转速或更高,则离心式离合器30啮合。于是,次级带轮24的旋转经由离心式离合器30、减速机构31和力传递机构6传递到后轮3。这引起后轮3旋转。
<<摩托车1的控制系统>>
此后,将参考图3描述摩托车1的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主要由用作控制装置的ECU(电子控制单元)ECU5来执行摩托车1的控制。ECU5包括保存预设变速比和各种设定的存储器57、控制部分55和驱动电动机22的驱动电路56。控制部分55执行使初级带轮23的可动带轮23a移动以改变变速比的带轮位置控制(本发明的变速比的常规控制)。
各种传感器和开关连接到ECU5。具体而言,节气门开度传感器33、制动杆4c、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1、带轮位置传感器26、初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7、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和车速传感器32连接到ECU5。
节气门开度传感器33检测摩托车1的节气门开度。节气门开度传感器33连接到节气门70。节气门开度传感器33将所检测到的节气门开度作为节气门开度信号101输出到ECU5。当制动杆4c正由骑乘者操作时,将制动信号102输出到ECU5。换言之,从制动杆4c由骑乘者操作时起到骑乘者停止操作制动杆4c时,制动杆4c持续输出制动信号102。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1检测发动机10的转速。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1将发动机10的转速作为发动机转速信号103输出到ECU5。
带轮位置传感器26是用于检测无级变速机构21的变速比的传感器。具体而言,带轮位置传感器26检测初级带轮23的带槽23c的宽度(见图4、图5)。例如,当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初级带轮23包括固定带轮23b和能够改变相对于固定带轮23b的位置的可动带轮23a时,带轮位置传感器26检测可动带轮主体相对于固定带轮23b的位置。此外,带轮位置传感器26将可动带轮23a的位置作为带轮位置信号104输出到ECU5。
初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7检测初级带轮23的转速。初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7将检测到的初级带轮23的转速作为初级带轮转速信号105输出到ECU5。
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检测次级带轮24的转速。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将检测到的次级带轮24的转速作为次级带轮转速信号106输出到ECU5。
车速传感器32检测摩托车1的车速。车速传感器32将检测到的车速作为车速信号107输出到ECU5。注意,车速传感器32可以是检测后轮3的转速的装置;例如,车速传感器32可以通过检测减速机构31的输出周的转速来获得车速。此外,车速传感器32可以通过检测前轮的转速来获得车速。
(ECU5的控制概述)
—发动机控制—
ECU5执行发动机10的控制。具体而言,ECU5基于节气门开度信号101和车速信号107等计算目标发动机转速。ECU5在监控发动机转速信号103的同时控制发动机10的转速等,使得其处于所计算的目标发动机转速。这通过调节发动机10的点火装置(未示出)的点火周期和供应到发动机10的燃料供应量来完成。
—换档控制—
此外,ECU5执行电控变速器20的控制。具体而言,当动力打开并且发生启动时,ECU5首先执行启动控制以确定带25的旋转。此外,一旦通过启动控制确认带25的旋转,则执行改变变速比的带轮位置控制(本发明的变速比的常规控制)。
<<启动控制>>
在启动控制中,当执行无级变速机构21的带25的旋转的检测时,开始带轮位置控制。注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带旋转检测传感器是检测次级带轮24的转速的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于是,ECU5的控制部分55根据由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检测到的次级带轮24的转速来判断带25是否正在旋转。如果判断为带25正在旋转,则开始带轮位置控制。以下,将参考图力传递机构6详细描述启动控制的流程。
首先,如图力传递机构6所示,由ECU5读取由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检测到的次级带轮24的转速,作为次级带轮转速信号(图3中的Se转速信号)106(步骤S1)。
当读取次级带轮转速信号106时,ECU5判断次级带轮24的转速是否是规定允许转速或更高(步骤S2)。如果在步骤S2由ECU5进行的判断为“是”,换言之,如果判断为次级带轮24的转速是规定允许转速或更高,则例程进行到步骤S3。
在步骤S3,ECU5的控制部分55控制驱动电动机22,直到变速比改变到低档侧。结果,初级带轮23的可动带轮23a朝向低档位置移动。此外,当基于从带轮位置传感器26输入的带轮位置信号104检测到初级带轮23的可动带轮23a已经移动到低档位置时,例程进行到步骤S4。
在步骤S4,控制部分55开始带轮位置控制(换言之,变速比的常规控制)。而且,启动控制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2的判断为“否”,换言之,如果判断为次级带轮24的转速尚未达到规定允许转速,则例程进行到步骤S5。
首先,在步骤S5,判断步骤S2的“否”短短的累计次数是否已经达到规定次数。此外,如果步骤S5的判断为“是”,换言之,如果判断为步骤S2的“否”判断的次数已经达到规定次数,则例程进行到步骤S6。
在步骤S6,执行错误信息的显示。此错误信息显示的目的是通告骑乘者初级带轮23在不与带25一起旋转的情况下继续空转的情况。在此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显示面板7上具有错误警告灯7a,并且控制部分55将错误信息信号109传输到错误警告灯7a以点亮错误警告灯7a。于是,执行错误信息显示。而且,启动控制结束。
如果步骤S5的判断为“否”,换言之,如果判断为步骤S2的“否”判断的累计次数尚未达到规定次数,则返回到步骤S1并重复各个步骤。注意,步骤S2的“否”判断的累计次数由图中未示出的计数器计数。此外,当从步骤S5返回到步骤S1时,由计数器计数的累计次数增加一。注意,当启动控制结束时,计数器复位。
<<带轮位置控制>>
当由启动控制确认带25的旋转时,ECU5执行改变电控变速器20的变速比的带轮位置控制。ECU5基于已经预先存储在存储器57中的变速比对照图,通过驱动电动机22来控制带轮位置。
具体而言,ECU5内的存储器57存储摩托车1的驱动状态(例如摩托车1的车速、发动机转速和解气门开度等)以及模拟了与变速比的关系的变速比对照图。如图3所示的控制部分55基于此变速比对照图以及车速信号107和发动机转速信号103来计算目标变速比。控制部分55将基于计算得到的目标变速比、带轮位置信号104和次级带轮转速信号106的PWM信号108输出到驱动电路56。驱动电路56将根据PWM信号108的脉冲电压施加到电动机22。这驱动电动机22并调节初级带轮23的带槽宽度。结果,电控变速器20的变速比改变,直到其成为目标变速比。
注意,在此实施例中,描述了如下示例:改变无级变速机构21的变速比的致动器是由PWM控制的电动机22。但是,在本发明中,对于使用何种类型的致动器来改变变速器20的变速比并无特别限制。例如,改变变速器20的变速比的致动器可以是由PAM(脉幅调制)控制的电动机。或者,改变变速器20的变速比的致动器可以是步进式电动机。或者,改变变速器20的变速比的致动器可以是液压致动器等。
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的变速器20的控制装置(ECU5),在检测到带25的旋转之后执行带轮位置控制(常规控制)。于是,当初级带轮23在不与带25一起旋转的情况下空转时,不执行带轮位置控制。结果,可以避免由于当初级带轮23正在空转时开始带轮位置控制而在加速期间引起冲击的发生。于是,通过此变速器20的控制装置(ECU5),可以实现精确的变速比控制,并可以预先避免与ECVT相关的控制问题。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在变速器20的控制装置(ECU5)中,由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输入次级带轮转速信号106,并且控制装置(ECU5)根据次级带轮24的转速来检测带25的旋转。于是,根据此实施例,可以将相对较便宜的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用作本发明的带旋转检测传感器。
同时,当如同传统ECVT控制装置中那样开始根据发动机速度的带轮位置控制时,不能检测初级带轮23在不与带25一起旋转的情况下的空转,并且可能在无视初级带轮23正在空转的事实的情况下开始带轮位置控制。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通过检测车速以及发动机速度来检测初级带轮23的空转。具体而言,如果尽管发动机速度已经超过规定发动机速度而车速仍为令,则可以判断为初级带轮23正在空转。此外,可以通过这样检测初级带轮23的空转来避免带轮位置控制的开始。
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变速器20中,离心式离合器30布置在输出轴13与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之间。在这种除了发动机速度之外还检测车速的变速器20中,即使带25正在旋转,但是如果次级带轮24的转速低于规定转速也使离心式离合器30松开。这防止来自发动机10的力传递到驱动轮(后轮3)。于是,即使带25正在旋转,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车速为零将不开始带轮位置控制。结果,如果次级带轮24的转速不是规定转速或更高,则将不开始带来位置控制。由于在开始带轮位置控制之前需要时间量,所以这是存在问题的。
但是,对于变速器20的控制装置(ECU5),检测带25的旋转,并在带25旋转时开始带轮位置控制。于是,尽管存在初级带轮23正在空转的事实,仍可以避免带轮位置控制开始。此外,尽管存在带25正在旋转的事实,仍可以避免带轮位置控制开始。于是,可以实现由变速器20进行的精确的变速比的控制,并可以预先避免与ECVT相关的控制问题。
同时,如果在紧接着突然制动之后动力关闭,则初级带轮23的可动带轮23a将在没有全程返回到低档位置的情况下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动力再次打开,由于初级带轮23的可动带轮23a一旦返回到低档位置,使得带槽23c的宽度增大。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则尽管存在带25未旋转的事实,由于初级带轮23的带槽23c变大,所以带25将松弛,并且初级带轮23将空转。
在此实施例中,带25是橡胶带。此外,与金属制成的带相比,如果去除了张力,则橡胶带更容易变为松弛。于是,如前所述,如果在紧接着紧急制动之后动力关闭并且初级带轮23的可动带轮23a在没有全程返回到低档位置的情况下停止,则相比使用金属带的变速器,在使用橡胶带的变速器中对于初级带轮23发生空转的可能性更高。但是,在由变速器20的控制装置(ECU5)检测到带25的旋转之后执行带轮位置控制(常规控制)。于是,当初级带轮23相对于带25空转时,不执行带轮位置控制(常规控制)。因此,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利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来控制使用橡胶带的变速器20是特别有效的,并且允许上述效果进一步提高。
此外,当带25未旋转时,变速器20的控制装置(ECU5)的控制部分55重复执行带25是否旋转的判断达规定次数。此外,当控制部分55执行带25尚未旋转的判断达规定次数时,判断为初级带轮23持续空转并点亮错误警告灯7a。于是,通过变速器20的控制装置(ECU5)将初级带轮23持续空转的情况通知操作者(骑乘者)。
此外,如果变速器20的控制装置(ECU5)的控制部分55检测到带带25正在旋转,一旦在电动机22已经被控制使得变速比改变为低档侧,则开始带轮位置控制(常规控制)(图6中的步骤S3、步骤S4)。于是,根据变速器20的控制装置(ECU5),即使初级带轮23在尚未范围到低档位置的情况下停止也可以确保将变速比改变为低档侧,这使得可以使变速比从低档侧起增大。于是,根据变速器20的控制装置(ECU5),即使动力先前已经在初级带轮23的可动带轮23a尚未返回到低档位置的情况下关闭,也可以在动力打开时进行平滑的加速。
<第一修改示例>
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控制部分55已经判断为次级带轮24的转速尚未达到规定允许转速的累计次数达到规定次数,则控制部分55判断为初级带轮23持续空转并显示错误信息。在第一修改示例的控制部分55中,如图7所示,如果从启动控制起到当前时间的累计时间达到或超过规定时间,则判断为初级带轮23持续空转并显示错误信息。以下,将详细描述第一修改示例的启动控制。注意,因为步骤S1至S4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修改示例中,在启动控制的步骤S5,判断从启动控制起到当前时间的累计时间是否已经达到或超过规定时间。此外,如果在步骤S5的判断是“是”,则如果判断为从启动控制起到当前时间的累计时间已经达到或超过规定时间,则例程进行到步骤S6。在步骤S6,显示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错误信息。而且,启动控制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的判断为“否”,换言之,如果判断为从启动控制起到当前时间的累计时间尚未达到或超过规定时间,则返回步骤S1并重复各个步骤。注意,从启动控制起到当前时间的累计时间由图中未示出的计数器计数。此外,当启动控制结束时,计数器复位。
这样,当带25未旋转时,第一修改示例中的控制装置(ECU5)的控制部分55重复判断带25是否正在旋转,直到从启动控制起到当前时间的累计时间达到规定时间。此外,当步骤S2的“否”判断(带25未旋转的判断)已经持续了规定时间或更长时,控制部分55判断初级带轮23持续空转,并且点亮错误警告灯7a。通过此动作,第一修改示例的控制装置(ECU5)也可以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将初级带轮23持续空转的情况通知操作者(骑乘者)。
<第二修改示例>
在上述示例中,在启动控制中,ECU5通过判断次级带轮24的转速是否已经达到或超过规定允许转速来检测带25是否正在旋转。在第二修改示例中,在启动控制中ECU5不仅基于次级带轮24的转速,还基于初级带轮23的转速来检测带25的旋转。以下,将参考图8详细描述第二修改示例的启动控制。注意,因为步骤S3至S6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修改示例中,在启动控制的步骤S1,由ECU5读取由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检测的次级带轮24的转速,作为次级带轮转速信号106(图3中的Se转速信号)。此外,随着此情况,也由ECU5读取由初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7检测的初级带轮23的转速,作为初级带轮转速信号105(图3中的Pr转速信号)。
当读取初级带轮转速信号105和次级带轮转速信号106时,ECU5的控制部分55判断初级带轮23的转速是否已经达到或超过规定第一转速并且次级带轮24的转速是否已经达到或超过规定第二转速(步骤S2)。此外,当控制部分55判断为在步骤S2的判断为“是”时,例程进行到步骤S3。另一方面,当通过控制部分55判断为在步骤S2的判断为“否”时,例程进行到步骤S5。
但是,根据第二修改示例的控制装置(ECU5),不仅基于次级带轮24的转速,还基于初级带轮23的转速来判断带25是否正在旋转。于是,根据第二修改示例的控制装置(ECU5),能够更容易地检测带25的旋转。因此,根据第二修改示例的控制装置(ECU5),可以进行更精确的控制,并可以预先避免与ECVT控制相关的问题。
注意,用于基于初级带轮23的转速和次级带轮24的转速来检测带25的旋转的方法不一定限制为使用初级带轮23和次级带轮24的转速自身的方法。可以基于包括初级带轮23的转速和次级带轮24的转速在内的多种变量来检测带25的旋转。例如,可以通过根据初级带轮23的转速和次级带轮24的转速来计算实际变速比并接着将此实际变速比与预设变速比进行比较,来检测带25的旋转。
<第三修改示例>
第三修改示例的控制装置(ECU5)代替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使用间隙传感器61来作为检测带25的凹凸的带旋转检测传感器。
如图9所示,间隙传感器61测量从间隙传感器61到带25的距离,并基于此距离的差别来检测带25的面对间隙传感器61的部分是带25的凹部25a还是凸部25b。此外,例如,将间隙传感器61布置为使得如果凹部25a经过间隙传感器61前方则将检测信号发送到ECU5。于是,ECU5可以通过测量在特定时间量内从间隙传感器61发送的检测信号的次数来计算带25的转速。
这样,如果间隙传感器61用作带旋转检测传感器,则可以更直接检测带25是否旋转。于是,根据第三修改示例的控制装置(ECU5),可以进行更精确的启动控制,并且可以预先避免与ECVT相关的问题。
<第四修改示例>
第四修改示例的控制装置(ECU5)代替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使用传感器62作为检测带25上斑纹图案的带旋转检测传感器。
如图10(a)所示,被以光或磁的方式检测的图案25c预先布置在第四修改示例的带25上的斑纹形状中。此外,可以检测这种被以光或磁的方式检测的图案25c的光或磁传感器用作传感器62。此外,62布置为使得如果斑纹形状图案25c经过传感器62前方则将检测信号发送到ECU5。于是,ECU5可以通过测量在规定时间量内从传感器62发送的检测信号的次数来计算带25的转速。
这样,如果光传感器62或磁传感器62用作带旋转检测传感器,则可以更直接检测带25是否旋转。于是,根据第四修改示例的控制装置(ECU5),可以进行更精确的启动控制,并且可以预先避免与ECVT相关的问题。
—第二实施例—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级变速器260和摩托车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同样,根据第二实施例,变速器260是带式ECVT。但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速器260的带是所谓金属带264。
根据第一实施例,ECVT的致动器是电动机22(见图3)。但是,ECVT的致动器不一定限制为电动机22。根据此后解释的第二实施例,ECVT的致动器是液压致动器。
此外,如图3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离合器是在输出轴13与后轮3之间位于变速器20中。与此相反,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是位于发动机10与变速器260的输入轴271之间的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65。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摩托车包括电控的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65和作为ECVT的变速器260。变速器260包括初级带轮262、次级带轮263、以及绕初级带轮262和次级带轮263缠绕的金属带264。初级带轮262包括固定带轮体262A和可动带轮体262B。次级带轮263包括固定带轮体263A和可动带轮体263B。
初级带轮262具有初级带轮速度传感器27。次级带轮263具有次级带轮转速传感器28。
摩托车包括作为液压致动器的液压缸267A、液压缸267B以及连接到液压缸267A和液压缸267B的液压控制阀267C。液压缸267A通过驱动初级带轮262的可动带轮体262B来调节初级带轮262的槽宽。液压缸267B通过驱动次级带轮263的可动带轮体263B来调节次级带轮263的槽宽。液压控制阀267C是调节馈送到液压缸267A和267B的液压的阀。液压控制阀267C执行控制,使得如果液压缸267A和267B的任一个中的液压升高,则另一个缸中的液压将降低。液压控制阀267C由ECU5控制。
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65位于发动机10与变速器260的输入轴271之间,并例如根据发动机10的转速执行持续控制。例如,执行控制,使得当发动机10的转速达到规定值时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65啮合,另一方面,如果发动机10的转速未达到规定值,则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65松开。
ECU5的内部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控制。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进行与第一实施例的每个修改示例相同的修改示例。
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启动之后,ECU5在检测到带264的旋转之后执行带轮位置控制(常规控制)。于是,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初级带轮262相对于带264空转时不执行带轮位置控制。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在初级带轮23空转的情况下开始带轮位置控制引起的加速期间发生冲击。于是,同样在此实施例中,可以进行精确的变速比控制,并可以预先避免与ECVT相关的控制问题。
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发动机10的转速执行持续控制的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65位于发动机10与变速器260的输入轴271之间。根据这种类型的构造,当在检测到带264的旋转之前()换言之在离合器265啮合之前)开始换档控制时,可以使加速将不再平滑。但是,根据此实施例,再检测到带264的旋转之后执行带轮位置控制(常规控制),使得即使对于上述构造,也可以总是执行平滑的加速。
注意,对于此实施例,液压定常地施加到初级带轮262侧的液压缸267A和次级带轮263侧的液压缸267B。在此实施例中,短语“在启动之后开始致动器控制”表示在启动以驱动初级带轮262的可动带轮体262B和次级带轮263的可动带轮体263B之后首先改变液压缸267A或液压缸267B中至少一个的液压。因此,仅向液压缸267A和液压缸267B施加定常液压不包括在如这里表示的致动器控制的开始中。
注意,在上述实施例的每个中,将速可达型摩托车1解释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但是,本发明的车辆不限于上述速可达型摩托车1。本发明的车辆可以是除了速可达型摩托车1之外的车辆,例如跨乘式车辆或并排乘坐型车辆。
<术语的定义>
“驱动源”表示产生力的物体。“驱动源”例如可以是内燃机或电动机。
“电控变速器”表示使用电力来改变变速比的通用变速器。“电控变速器”包括其中由电动机改变变速比的变速器和其中由电控液压致动器来改变变速比的变速器。换言之,只要控制是电的,则对于改变变速比的致动器的类型没有具体限制。
[工业应用]
本发明用于电控无级变速器控制装置、无级变速器和配备有它们的车辆。

Claims (11)

1.一种电控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电控无级变速器位于驱动源与车辆的驱动轮之间,能够无级改变变速比,其中
所述无级变速器包括:
输入轴,
输出轴,
初级带轮,其包括与所述输入轴一起旋转的初级固定带轮体和面向所述初级固定带轮体并能够改变在所述输入轴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初级固定带轮体的位置的初级可动带轮体,所述初级可动带轮体和所述初级固定带轮体一起形成了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变宽的初级侧带槽,所述初级可动带轮体随着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而旋转,
次级带轮,其包括与所述输出轴一起旋转的次级固定带轮体和面向所述次级固定带轮体并能够改变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次级固定带轮体的位置的次级可动带轮体,所述次级可动带轮体和所述次级固定带轮体一起形成了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变宽的次级侧带槽,所述次级可动带轮体随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
带,其缠绕在所述初级侧带槽和所述次级侧带槽中,
致动器,其通过改变所述初级侧带槽的宽度和所述次级侧带槽的宽度中的至少一个宽度来改变所述初级带轮与所述次级带轮之间的变速比,
带旋转检测传感器,其直接或间接检测所述带的旋转,以及
控制部分,其控制所述致动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在启动之后检测到带的旋转之后开始致动器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带旋转检测传感器通过检测次级带轮的转速来检测所述带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无级变速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之间的离心式离合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无级变速器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源与所述输入轴之间的离合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带是橡胶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还包括用于进行与错误相关的通告的错误警告灯,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来自所述带旋转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述带是否正在旋转,并且当判断为所述带正在旋转时执行所述变速比的常规控制,并在另一方面,当判断为所述带未旋转时,所述控制部分重复执行与所述带是否正在旋转相关的判断达规定时间量或达规定次数,并且当所述带未旋转的判断执行了所述规定时间量或当所述带未旋转的判断执行了正好所述规定次数时,所述控制部分点亮所述错误警告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还包括存储预设变速比的存储部分,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通过控制所述致动器,能够执行所述变速比的常规控制以控制所述无级变速器的所述变速比朝向所述预设变速比改变,并且
在所述带旋转检测传感器在启动之后检测到所述带的旋转之后,一旦在所述致动器已经被控制未将所述变速比改变为低档侧之后,所述控制部分开始所述变速比的所述常规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带旋转检测传感器包括:
初级侧转速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初级带轮的转速,
次级侧转速传感器,其检测所述次级带轮的转速,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基于所述初级带轮的转速和所述次级带轮的转速来检测所述带的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根据由所述初级侧转速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初级带轮的转速和由所述次级侧转速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次级带轮的转速来计算实际变速比,并通过将所述预设变速比与所述实际变速比进行比较来检测所述带的旋转。
10.一种电控无级变速器,其位于驱动源与车辆的驱动轮之间,能够无级改变变速比,包括:
输入轴,
输出轴,
初级带轮,其包括与所述输入轴一起旋转的初级固定带轮体和面向所述初级固定带轮体并能够改变在所述输入轴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初级固定带轮体的位置的初级可动带轮体,所述初级可动带轮体和所述初级固定带轮体一起形成了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变宽的初级侧带槽,所述初级可动带轮体随着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而旋转,
次级带轮,其包括与所述输出轴一起旋转的次级固定带轮体和面向所述次级固定带轮体并能够改变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次级固定带轮体的位置的次级可动带轮体,所述次级可动带轮体和所述次级固定带轮体一起形成了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变宽的次级侧带槽,所述次级可动带轮体随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
带,其缠绕在所述初级侧带槽和所述次级侧带槽中,
致动器,其通过改变所述初级侧带槽的宽度和所述次级侧带槽的宽度中的至少一个宽度来改变所述初级带轮与所述次级带轮之间的变速比,
带旋转检测传感器,其直接或间接检测所述带的旋转,以及
控制部分,其控制所述致动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在启动之后检测到带的旋转之后开始致动器的控制。
11.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200810147580.1A 2007-09-03 2008-09-03 无级变速器控制装置、无级变速器和配备有它们的车辆 Active CN101382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7787 2007-09-03
JP2007227787 2007-09-03
JP2007-227787 2007-09-03
JP2007305326 2007-11-27
JP2007-305326 2007-11-27
JP2007305326A JP5162218B2 (ja) 2007-09-03 2007-11-27 無段変速装置の制御装置、無段変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2193A CN101382193A (zh) 2009-03-11
CN101382193B true CN101382193B (zh) 2015-10-21

Family

ID=40462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7580.1A Active CN101382193B (zh) 2007-09-03 2008-09-03 无级变速器控制装置、无级变速器和配备有它们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162218B2 (zh)
CN (1) CN101382193B (zh)
AT (1) ATE487901T1 (zh)
DE (1) DE602008003365D1 (zh)
TW (1) TWI3781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6789B (zh) * 2011-01-07 2015-01-01 Kwang Yang Motor Co Power system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8534413B2 (en) 2011-10-14 2013-09-17 Polaris Industries Inc. Primary clutch electronic CVT
US8684887B2 (en) 2011-10-14 2014-04-0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Primary clutch electronic CVT
US10247304B2 (en) * 2014-03-03 2019-04-02 Jatco Ltd Control device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use in vehicles
US10648554B2 (en) 2014-09-02 2020-05-12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6795960B (zh) * 2014-10-15 2018-08-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的异常判定装置
EP3273104A4 (en) * 2015-03-20 2018-11-07 Jatco Ltd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CN104879483A (zh) * 2015-04-21 2015-09-02 常州东风无级变速器有限公司 高功能安全性的无级变速器及使用其的动力机械
CN104879490A (zh) * 2015-04-21 2015-09-02 常州东风无级变速器有限公司 高功能安全性的无级变速器
WO2017051750A1 (ja) * 2015-09-25 2017-03-30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及び無段変速機の制御方法
JP6731057B2 (ja) * 2016-08-29 2020-07-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方法
US10641366B2 (en) * 2016-12-22 2020-05-0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ngine braking system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10514096B2 (en) * 2017-10-06 2019-12-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ratio measuring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0728A2 (en) * 2002-09-20 2004-03-24 JATCO Ltd Shif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V-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603660A (zh) * 2003-09-30 2005-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V型皮带式无级变速装置
CN1653284A (zh) * 2001-09-28 2005-08-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无级变速器的打滑检测系统和方法
EP1612456A2 (en) * 2004-07-02 2006-01-0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vehicle
CN1732346A (zh) * 2002-12-23 2006-02-08 范多尔内斯变速器公司 无极变速器的运转方法
CN1985110A (zh) * 2004-07-09 2007-06-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和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5362B2 (ja) * 1993-02-24 2003-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無段変速制御装置
JPH06280951A (ja) * 1993-03-31 1994-10-07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JP2002267008A (ja) * 2001-03-06 2002-09-18 Toyota Motor Corp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02372140A (ja) * 2001-06-18 2002-12-26 Honda Motor Co Ltd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JP2005172012A (ja) * 2003-12-05 2005-06-30 Fuji Heavy Ind Ltd 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4354380B2 (ja) * 2004-10-13 2009-10-28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の発進時変速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3284A (zh) * 2001-09-28 2005-08-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无级变速器的打滑检测系统和方法
EP1400728A2 (en) * 2002-09-20 2004-03-24 JATCO Ltd Shif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V-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732346A (zh) * 2002-12-23 2006-02-08 范多尔内斯变速器公司 无极变速器的运转方法
CN1603660A (zh) * 2003-09-30 2005-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V型皮带式无级变速装置
EP1612456A2 (en) * 2004-07-02 2006-01-0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vehicle
CN1985110A (zh) * 2004-07-09 2007-06-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和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79754A (ja) 2009-04-16
JP5162218B2 (ja) 2013-03-13
DE602008003365D1 (de) 2010-12-23
ATE487901T1 (de) 2010-11-15
TWI378199B (en) 2012-12-01
CN101382193A (zh) 2009-03-11
TW200925462A (en) 2009-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2193B (zh) 无级变速器控制装置、无级变速器和配备有它们的车辆
US651746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state of a power train
JP3341633B2 (ja) 無段変速機搭載車の変速ショック軽減装置
JP4840318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KR950031599A (ko) 적응시프트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JPH04272568A (ja) 自動変速機制御装置
JP2002048223A (ja) 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EP2031282B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KR20160043096A (ko) 무단 변속기의 제어 장치
JP2007182977A (ja) クラッチ式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09275777A (ja)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および無段変速機の制御方法
JPS636226A (ja) 車両用自動クラツチの制御装置
JPS622059A (ja)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故障診断装置
JP4419660B2 (ja) 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2008208988A (ja) 車両、その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の異常検出方法
JP2017101745A (ja) 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00118268A (ja) 車両の駆動力制御装置
WO2018221748A1 (ja) 変速制御装置
JP2023124061A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H04347047A (ja) ベルト駆動式無段変速機
JPS62253537A (ja) 車両用自動クラツチの制御装置
JP2003226166A (ja) 無段変速機
JP2013160278A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10203587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0254071A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