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0849A - 打印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0849A
CN101380849A CNA2008101355689A CN200810135568A CN101380849A CN 101380849 A CN101380849 A CN 101380849A CN A2008101355689 A CNA2008101355689 A CN A2008101355689A CN 200810135568 A CN200810135568 A CN 200810135568A CN 101380849 A CN101380849 A CN 101380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nozzle array
nozzle
print
print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55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0849B (zh
Inventor
植村宽
中西英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80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0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0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08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dot size, e.g.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dots of different diameter
    • B41J2/2125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dot size, e.g.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dots of different diameter by means of nozzle diameter sel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 G06K15/1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using ink jet print he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04N1/405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clustered dots or a size modulated halftone pattern
    • H04N1/4057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clustered dots or a size modulated halftone pattern the pattern being a mixture of differently sized sub-patterns, e.g. spots having only a few different diame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22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 G06K2215/0082Architecture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function
    • G06K2215/0094Colour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k Jet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及其处理方法,所述打印设备通过扫描具有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的打印头来进行打印,所述第一喷嘴阵列具有多个与第一点尺寸相对应的喷嘴,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具有多个与不同于所述第一点尺寸的第二点尺寸相对应的喷嘴。每个喷嘴阵列具有多个分别由多个喷嘴形成的组。所述打印设备包括用于保持多值数据的打印缓冲器。为每个组从所述打印缓冲器读出在所述打印头的扫描方向上的预定数量的多值数据。根据所读出的多值数据生成与每个喷嘴阵列中所包括的喷嘴相对应的点数据。将所生成的点数据传送到所述打印头。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设备及其处理方法,其中该打印设备通过接收多值图像数据并基于点布局图案将接收到的多值图像数据光栅化为二值数据来进行打印。
背景技术
近来的喷墨打印设备通过利用不同浓度和不同颜色的墨排出不同点尺寸的墨滴来打印高质量的图像。这样,在打印头中排列多个打印元件而形成的打印元件阵列(喷嘴阵列)的数量随之增加。
下面将简要说明打印设备中打印操作的序列。图像数据作为用于打印的各种颜色的墨的多值数据,从主设备传输到打印设备,并存储于打印设备的存储器中。打印设备从存储器中读出从主设备传来的多值数据,并基于点布局图案将该多值数据光栅化为二值数据。该打印设备将通过对光栅化的二值数据执行预定处理而生成的打印数据传输到打印头。打印头根据打印数据进行打印。
将通过光栅化从主设备输入的多值数据而获得的二值数据存储于每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缓冲器中。一般来说,通过从每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缓冲器读出二值数据来执行打印。然而,如果喷嘴阵列的数量增加,则所需的打印缓冲器的容量也增加,并且在为每个喷嘴阵列生成打印数据时的存储器访问次数也增加。这有时会降低打印速度。
日本特开2003-211739所公开的打印设备将从主设备输入的多值数据存储于打印缓冲器中,并将存储于打印缓冲器中的多值数据临时保持在FIFO型专用存储器(专用FIFO存储器)中。当生成打印数据时,访问该专用FIFO存储器,以减少访问打印缓冲器的次数并增加吞吐量。
该打印设备采用高速SRAM作为专用FIFO存储器,并在专用FIFO存储器中存储来自打印缓冲器的索引数据(多值数据)。该专用FIFO存储器具有每种颜色的索引数据存储区。每当生成一列数据时,索引展开电路通过访问该专用FIFO存储器来执行索引展开处理,并将所展开的数据存储于寄存器中。
现有技术能够减少访问打印缓冲器的次数。然而,每当生成一列数据时,必须为每个喷嘴阵列访问专用FIFO存储器。随着喷嘴阵列数量增加,访问专用FIFO存储器的次数也增加,这降低了吞吐量。
为每种颜色配置专用FIFO存储器。如果墨颜色的数量增加,则专用FIFO存储器的数量也必须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得能够实现一种打印设备及其处理方法,该打印设备不单独配置专用存储器,而通过减少访问打印缓冲器来增大吞吐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扫描具有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的打印头来进行打印的打印设备,所述第一喷嘴阵列具有多个与第一点尺寸相对应的喷嘴,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具有多个与不同于所述第一点尺寸的第二点尺寸相对应的喷嘴,每个喷嘴阵列具有多个分别由多个喷嘴形成的组。所述打印设备包括:打印缓冲器,用于保持多值数据;生成单元,用于通过为每个组从所述打印缓冲器读出在所述打印头的扫描方向上的预定数量的多值数据,根据所读出的多值数据生成与每个喷嘴阵列中所包括的喷嘴相对应的点数据;以及传输单元,用于将由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点数据传送到所述打印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的处理方法。所述打印设备通过扫描具有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的打印头来进行打印,所述第一喷嘴阵列具有多个与第一点尺寸相对应的喷嘴,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具有多个与不同于所述第一点尺寸的第二点尺寸相对应的喷嘴,每个喷嘴阵列具有多个分别由多个喷嘴形成的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值数据存储于打印缓冲器中;通过为每个组从所述打印缓冲器读出所述打印头的扫描方向上的预定数量的多值数据,根据所读出的多值数据生成与每个喷嘴阵列中所包括的喷嘴相对应的点数据;以及将在生成点数据中生成的点数据传送到所述打印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扫描具有第一喷嘴矩阵和第二喷嘴矩阵的打印头来进行打印的打印设备,所述打印设备包括:生成器,用于通过从打印缓冲器读出预定数量的多值数据,根据所读出的多值数据生成与每个喷嘴阵列中所包括的喷嘴相对应的点数据。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电路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整体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中所安装的打印头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图3中的打印头的喷嘴布置的图;
图5A和5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中所使用的多值数据的点布局示例的图;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中的打印缓冲器的结构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缓冲器的存储面(plane)配置的图;
图8A和8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数据生成顺序的图;
图9中的(A)和(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数据生成控制的时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设备的结构的外观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2A和12B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数据转换电路中所设置的存储区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注意到,在实施例中提出的部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示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除非另作明确的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打印”不仅包括例如字符和图形等有意义的信息的形成,而且还广泛地包括打印介质上的图像、图形、图案等的形成或者介质的处理,而不管它们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有意义的,也不管它们是否被可视化成可由人类从视觉上感知。
另外,术语“打印介质”不仅包括用于普通打印设备的纸张,而且还广泛地包括能够吸收墨的材质,比如布料、塑料胶片、金属板、玻璃、陶瓷、木材和皮革。
此外,与上述“打印”的定义相类似,应当广义地理解术语“墨”。也就是说,“墨”是指一种液体,该液体当施加于打印介质上时,能够形成图像、图形、图案等,能够处理打印介质以及能够处理墨。墨处理包括使施加于打印介质的墨中所含有的着色剂凝固或不溶化。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喷嘴”一般是指排出孔、与排出孔连通的液体通道和生成用于墨排出的能量的元件的集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以采用喷墨打印方法的打印设备作为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施例
图10为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设备的结构的外观的示意性立体图。
如图10所示,喷墨打印设备(此后称为打印设备)安装有打印头211,打印头211通过根据喷墨方法排出墨来进行打印。传动机构4将由滑座电动机212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支撑打印头211的滑座2,以在作为主扫描方向的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往复移动滑座2(往复扫描)。随着该往复扫描,通过纸进给机构5进给例如打印纸等的打印介质P,并将其输送到打印位置。在该打印位置,打印头211通过将墨排出到打印介质P上来进行打印。
打印设备的滑座2不仅支撑打印头211,而且还支撑装有将提供给打印头211的墨的墨容器6。墨容器6是可以从滑座2拆卸下来的。
图10所示的打印设备可进行彩色打印。为此,滑座2支撑6个墨容器,这6个墨容器分别装有品红色(M)、青色(C)、黄色(Y)、黑色(K)、红色(R)和绿色(G)的墨。这6个墨容器是独立可拆卸的。
通过适当地将滑座2和打印头211的接触面相互接触,使得滑座2和打印头211能够实现并保持预定的电连接。打印头211从多个排出孔中有选择地排出墨,并通过根据打印信号施加能量来进行打印。特别地,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头211采用通过利用热能来排出墨的喷墨方法,并包括用于生成热能的电热换能器。施加于电热换能器的电能被转换成热能。通过利用将热能施加于墨所产生的膜沸腾(film boiling)导致的气泡的膨胀和收缩时的压力变化,将墨从排出孔排出。电热换能器布置为与每个排出孔相对应,并通过根据打印信号将脉冲电压施加到相应的电热换能器,将墨从相应的排出孔排出。
如图10所示,滑座2连接到传动机构4的驱动带7的一部分,其中传动机构4传递滑座电动机212的驱动力。在以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沿着导轴13可滑动地引导和支撑滑座2。通过滑座电动机212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滑座2沿着导轴13往复移动。沿滑座2的主扫描方向(以箭头A表示的方向),配置有表示滑座2的位置的标尺8。
打印设备具有压片(platen)(未示出),该压片朝向具有排出孔(未示出)的打印头211的排出孔面。支撑打印头211的滑座2在滑座电动机212的驱动力下往复移动。同时,打印头211接收打印信号而排出墨,并按照输送到压片上的打印介质P的整个宽度进行打印。
在打印设备中,在支撑打印头211的滑座2的打印操作的往复移动范围之外(在打印区之外)的位置,配置有用于使打印头211从排出失败恢复的恢复设备10。
恢复设备10包括:覆盖机构11,其盖住打印头211的排出孔面;以及擦拭机构12,其清洁打印头211的排出孔面。恢复设备10执行排出恢复操作。例如,恢复设备10通过恢复设备中的抽吸部件(抽吸泵等),与通过覆盖机构11盖住排出孔面同步地从排出孔强制排出墨。从而,恢复设备10将具有高粘性的墨或气泡从打印头211的墨通道移除。
在非打印操作等中,覆盖机构11盖住打印头211的排出孔面,以保护打印头211并防止墨蒸发变干。擦拭机构12配置在覆盖机构11附近,并擦去粘附于打印头211的排出孔面上的墨滴。
打印设备可以通过将与打印无关的墨排出到覆盖机构11来执行预备排出。
通过利用覆盖机构11的抽吸操作和预备排出操作以及利用擦拭机构12的擦拭操作,可以使得打印头211的墨排出状态保持正常。
图10示出了墨容器6和打印头211分开的结构,但是该实施例也可采用将墨容器和打印头集成在一起的头盒(headcartridge)。
图2为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整体配置的框图。在图2中,附图标记201表示CPU;202表示ROM,其存储将由CPU201执行的程序以及其它表数据等。RAM 203用作如用于存储通过接口(I/F)204从主设备(未示出)接收到的数据的接收缓冲器、用于存储数据以生成打印数据的打印缓冲器以及用于存储掩模数据的掩模缓冲器等的区域。打印缓冲器保持多值数据或位图数据(二值数据)。ASIC型打印设备控制单元205包括:接口控制电路206,其通过接口204发送数据到外部主设备以及从外部主设备接收数据;以及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其根据从主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生成打印数据。ASIC 205还包括:头数据控制电路208,其临时保持由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生成的打印数据,并按传送到打印头211的顺序重新布置该打印数据;以及头控制电路209,其对将数据传送到打印头211以及墨排出进行控制。此外,ASIC 205包括:电动机控制电路210,其对驱动用于扫描支撑打印头211的滑座的滑座电动机212以及用于进给和交付打印介质的输送电动机213进行控制。
下面将说明具有该控制配置的打印设备中的打印操作。一旦通过接口204从主设备接收到图像数据,ASIC 205中的接口控制电路206将接收到的数据临时存储于RAM 203中所分配的接收缓冲器中。对存储于接收缓冲器中的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命令分析,然后将用于生成打印数据的数据存储于RAM 203中所分配的打印缓冲器中。存储于打印缓冲器中的数据还可以是位图数据或者多值数据。在必要的数据量存储于打印缓冲器中之后,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以预定的定时分别从打印缓冲器和掩模缓冲器读出数据。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生成打印数据,并将其发送到后续的头数据控制电路208。头数据控制电路208临时保持打印数据,并将它们按打印头驱动顺序重新布置。头数据控制电路208具有缓冲器,该缓冲器用于保持与喷嘴阵列相对应的16列数据。头控制电路209从头数据控制电路208接收每个喷嘴的一列打印数据,并将其传送到打印头211。与打印头211的扫描相对应,头控制电路209基于打印数据向打印头211提供驱动脉冲。打印头211从每个喷嘴排出墨,形成图像。滑座电动机212和输送电动机213在电动机控制电路210的控制下被驱动,扫描支撑打印头211的滑座以及输送打印介质。头控制电路209通过所谓的时分驱动控制打印头的喷嘴。例如,一个喷嘴阵列具有12组,每组由32个相邻的喷嘴组成,控制喷嘴使得同时驱动一个组中的一个喷嘴和其它各组中的一个喷嘴。在下一个定时,控制其它喷嘴使得同时驱动一个组中的一个喷嘴和其它各组中的一个喷嘴。通过以这种方式依次驱动喷嘴,所有的喷嘴都被驱动。
将参照图3和4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中所安装的打印头的结构。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使用6种墨: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红色和绿色的墨。附图标记301表示黑色墨头芯片,302和306表示青色墨头芯片,303和305表示品红色墨头芯片,304表示黄色墨头芯片,307表示红色墨头芯片,308表示绿色墨头芯片。每个头芯片包括4个平行的喷嘴阵列。因此,该打印头具有32个喷嘴阵列。
图4为示出喷嘴布置的图。基本上,通过采用两个成对的阵列来布置点而形成图像。这两个阵列由均匀间隔开的喷嘴形成,从而形成了“奇数(od)和偶数(ev)”阵列,其中所述喷嘴被布置成使得这两个阵列的喷嘴相互不成直线(out of line)。每个喷嘴阵列具有间隔为600dpi(点/英寸)的384个喷嘴。喷嘴阵列被布置成以1200dpi的间隔布置偶数侧和奇数侧的喷嘴,偶数侧和奇数侧的喷嘴在每个头芯片上具有相同的喷嘴直径。当将青色墨头芯片302上的喷嘴阵列406的喷嘴定义为基准时,这些喷嘴以与青色墨头芯片306上的喷嘴阵列410的喷嘴的间隔为2400dpi来布置。这同样适用于青色墨头芯片302上的喷嘴阵列407的喷嘴和青色墨头芯片306上的喷嘴阵列411的喷嘴之间的间隔。此外,喷嘴阵列被布置成以1200dpi的间隔来布置用于排出中等尺寸的点和小尺寸的点的喷嘴。
黑色、黄色、红色和绿色墨的头芯片具有同样的结构。将以黑色墨头芯片301作为示例。头芯片301具有4个喷嘴阵列。也就是说,头芯片301具有两个用于大点的喷嘴阵列和两个用于中等点的喷嘴阵列。附图标记402表示用于排出大墨点的偶数侧喷嘴阵列,而403表示奇数侧喷嘴阵列。附图标记401表示用于排出中等墨点的偶数侧喷嘴阵列,而404表示奇数侧喷嘴阵列。
青色墨头芯片302和品红色墨头芯片303具有相同的布置,而青色墨头芯片306和品红色墨头芯片305具有相同的布置。将以青色墨头芯片302和306作为示例。喷嘴阵列406和407配成对。喷嘴阵列406是用于排出大墨点的偶数侧喷嘴阵列,而喷嘴阵列407是奇数侧喷嘴阵列。喷嘴阵列410和411配成对。喷嘴阵列410是用于排出大墨点的偶数侧喷嘴阵列,而喷嘴阵列411是奇数侧喷嘴阵列。附图标记405表示用于排出中等墨点的偶数侧喷嘴阵列,而412表示奇数侧喷嘴阵列。附图标记408表示用于排出小墨点的奇数侧喷嘴阵列,而409表示用于排出小墨点的偶数侧喷嘴阵列。
图5A和5B示出了在以600×600ppi(像素/英寸)的分辨率对一个像素的4比特多值数据(600ppi-4比特多值数据)进行二值化时的点布局的示例。当用黑色、黄色、红色和绿色墨来布局点时,采用图5A中的点布局。根据600ppi-4比特的多值数据分别生成4个点的用于大点和中等点的数据。点数据的分辨率是1200dpi。这4个点是来自用于排出大墨点的偶数侧喷嘴阵列、用于排出大墨点的奇数侧喷嘴阵列、用于排出中等墨点的偶数侧喷嘴阵列以及用于排出中等墨点的奇数侧喷嘴阵列的点。
当用青色和品红色墨来布局点时,采用图5B中的点布局。对于青色和品红色,布置用于排出大墨点的4个喷嘴阵列(两对喷嘴阵列)。例如,对于青色,头芯片302和306均具有2个用于排出大墨点的喷嘴阵列。作为用于大点的数据,根据600ppi-4比特多值数据生成1200dpi的8个点的数据。作为用于中等点的数据和用于小点的数据中的每一个,生成1200dpi的4个点的数据。头芯片302的大点喷嘴阵列和头芯片306的大点喷嘴阵列,在扫描方向上是物理上相互分开的。当从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向头数据控制电路208传输数据时,进行控制以在所生成的8点二值数据中选择与使用的喷嘴阵列(头芯片)相对应的4个点的数据。根据点布局图案将多值数据光栅化为二值数据,该点布局图案定义了墨点在喷嘴阵列方向以及与喷嘴阵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布局,如图5A和5B中的点布局示例所示。
图6A和6B为示出打印缓冲器的结构的图。
图6A示出了打印缓冲器的结构,该打印缓冲器通过参照图5A和5B所示的点布局图案为每个喷嘴阵列将输入到打印设备的多值数据作为位图数据来存储。由于具有这种结构的打印缓冲器为每个喷嘴阵列存储数据,因此打印缓冲器需要具有与32个阵列相对应的分区,也即32个存储面(plane)。例如,在A4大小的打印介质上打印需要119M比特的容量。
图6B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打印缓冲器的结构。将输入到打印设备的多值数据直接存储于每种颜色的打印缓冲器中。由于为每种颜色配置了打印缓冲器,因此需要6种颜色的打印缓冲器,即6个存储面。即使在A4大小的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也仅需要约44.8M比特的打印缓冲器容量。
图7示出了对打印设备中具有图6B所示结构的打印缓冲器中的每个头芯片分配存储面,该打印设备安装了如图3所示的打印头。存储面编号0被分配给黑色(K)墨头芯片301,存储面编号1被分配给青色(C1)墨头芯片302,存储面编号2被分配给品红色(M1)墨头芯片303,存储面编号3被分配给黄色(Y)墨头芯片304,存储面编号4被分配给品红色(M2)墨头芯片305,存储面编号5被分配给青色(C2)墨头芯片306,存储面编号6被分配给红色(R)墨头芯片307,存储面编号7被分配给绿色(G)墨头芯片308。在这种情况下,对青色(C1)墨头芯片302和青色(C2)墨头芯片306分配了不同的存储面编号,但是为了基于相同的多值数据进行打印而参照相同的打印缓冲器。这同样适用于品红色(M1)墨头芯片303和品红色(M2)墨头芯片305。这可以归纳出以下规则,即:当打印头具有M对喷嘴阵列且存储器具有与N种墨相对应划分的N个分区时,在允许M对喷嘴阵列重复时,从N个分区中与M对喷嘴阵列相对应的分区读出多值数据。
下面将说明数据控制方法,该方法使用具有这个结构的打印缓冲器的打印设备中的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
图1为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电路配置的框图。图1示出了在图2的ASIC 205中的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数据生成定序器101控制打印数据的生成。数据生成定序器101控制如下序列:在预定定时从打印缓冲器和掩模缓冲器读出数据、执行例如数据掩模等的打印数据处理、并将打印数据传送到后续的头数据控制电路208。数据生成定序器101进行控制,以从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向头数据控制电路208输出请求信号,以及从头数据控制电路208向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输出响应信号,后面将详细描述其细节。基于这个信号,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将二值数据传送到头数据控制电路208。数据光栅化模式寄存器102设置与每个喷嘴阵列相对应的数据光栅化模式。数据光栅化模式寄存器102设置位图模式或者多值数据光栅化模式。多值数据光栅化模式包括多个依赖于输入数据的分辨率和比特数的光栅化模式。这些光栅化模式例如是600ppi-2比特模式和600ppi-4比特模式。当设定多值数据光栅化模式时,PB存储面设置寄存器103为每个喷嘴阵列设置读出数据的打印缓冲器的存储面。为在PB存储面设置寄存器103中设为相同存储面的喷嘴阵列生成数据。PB地址寄存器104为每个喷嘴阵列设置打印缓冲器的读取地址。MB地址寄存器105为每个喷嘴阵列设置掩模缓冲器的读取地址。DMA控制器106响应于来自数据生成定序器101的触发而获取在PB地址寄存器104和MB地址寄存器105中设置的地址,并从预定的打印缓冲器和掩模缓冲器读出数据。点布局图案存储器107存储用于将输入的多值数据光栅化为二值数据的点布局图案。点布局图案存储器107存储多个点布局图案表。点布局图案存储器107也可以由寄存器形成。表选择寄存器108选择一个点布局图案表。当存储于打印缓冲器中的数据是多值数据时,数据光栅化电路(数据转换电路)109通过参照点布局图案将多值数据光栅化(转换)为二值数据。根据表选择寄存器108的设定来选择点布局图案。
数据光栅化电路109包括:缓冲器109a,用于保持从打印缓冲器读出的数据;以及缓冲器109b~109e,用于保持转换后的数据。如图12A所示,缓冲器109a保持在喷嘴阵列方向上的32个连续数据×在打印头扫描方向上的8个连续数据。
缓冲器109b~109e保持对保持在缓冲器109a中的数据进行光栅化的结果。如图12B所示,缓冲器109b具有针对一个喷嘴阵列的用于保持在喷嘴阵列方向上的32个连续数据×在打印头扫描方向上的16个连续数据的区域。缓冲器109c~109e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一个芯片具有4个喷嘴阵列,如图4所示,因此缓冲器109b~109e被分配为与各喷嘴阵列相对应。
例如,当对用于通过头芯片301进行打印的数据进行光栅化时,缓冲器109b保持喷嘴阵列401所用的数据,缓冲器109c保持喷嘴阵列402所用的数据,缓冲器109d保持喷嘴阵列403所用的数据,缓冲器109e保持喷嘴阵列404所用的数据。
相似地,当对用于通过头芯片302进行打印的数据进行光栅化时,缓冲器109b保持喷嘴阵列405所用的数据,缓冲器109c保持喷嘴阵列406所用的数据,缓冲器109d保持喷嘴阵列407所用的数据,缓冲器109e保持喷嘴阵列408所用的数据。
注意,用作时分驱动单位的一组包括32个喷嘴,并且缓冲器109a和109b保持多列的一组数据。
当存储在打印缓冲器中的数据是多值数据时,在数据光栅化模式寄存器中设置多值数据光栅化模式。当存储在打印缓冲器中的数据是位图数据时,保持从打印缓冲器读出的数据而不对其进行光栅化。注意,当存储在打印缓冲器中的数据是位图数据时,在数据光栅化模式寄存器中设置位图模式。对于通过数据光栅化电路进行光栅化后的二值数据,数据掩模电路110利用从掩模缓冲器读出的掩模数据执行掩模处理。打印数据传输电路111将由数据掩模电路生成的打印数据传送到后续的头数据控制电路208。
将对具有上述配置的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中生成打印数据的控制进行说明。将针对每个数据光栅化模式来说明该控制。
为了控制数据生成,将ID分配给图3所示的打印头的每个喷嘴阵列。从黑色墨头芯片301中所包括的喷嘴阵列401开始依次分配颜色ID0到颜色ID31。在黑色墨头芯片301偶数侧用于排出中等墨点的喷嘴阵列401具有颜色ID0,在偶数侧用于排出大墨点的喷嘴阵列402具有颜色ID1。在奇数侧用于排出大墨点的喷嘴阵列403具有颜色ID2,在奇数侧用于排出中等墨点的喷嘴阵列404具有颜色ID3。该实施例定义32个喷嘴×16列作为数据生成单位。也就是说,针对16列生成与一个组相对应的数据。每个喷嘴阵列包括384个喷嘴。因而,按照32个喷嘴一组,将每个喷嘴阵列分成12组GRP_NO0到GRP_NO11。将生成的数据分配给各个组。
图8A示出了当数据光栅化模式为位图模式时的数据生成顺序,也即打印缓冲器存储二值数据时的数据生成顺序。由于共有12组×4个喷嘴阵列=48组,因而以从第1到第48数据的顺序生成数据。由于以位图模式为每个喷嘴阵列生成数据,因而从颜色ID0的黑色墨头芯片301中所包括的喷嘴阵列401的GRP_NO0开始数据的生成,并且依次生成数据直到GRP_NO11为止。在一个组的数据生成中,生成16列数据。例如,为GRP_NO0生成16列数据,然后为GRP_NO1生成16列数据。随后,以相同的方式生成数据。在生成了直到GRP_NO11的数据之后,对颜色ID1从GRP_NO0到GRP_NO11依次生成数据。相似地,生成直到颜色ID31的数据。
图9中的(A)是当数据光栅化模式为位图模式时的时序图。为了生成颜色ID0的GRP_NO0的数据,从PB地址寄存器104中为颜色ID0设置的打印缓冲器地址读出数据。由于数据光栅化模式为位图模式,因而数据光栅化电路109持续保持打印缓冲器数据。然后,从设置在MB地址寄存器105中的掩模缓冲器地址读出掩模数据,并且数据掩模电路110执行掩模处理。此后,打印数据传输电路111将请求信号GRP_WR_REQ与颜色ID和GRP_NO一起传送到后续的头数据控制电路208。在将打印数据存储到与颜色ID和GRP_NO相对应的区域中的同时,头数据控制电路208将确认信号GRP_WR_ACK发送回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一旦接收到确认信号GRP_WR_ACK,数据生成定序器101开始生成GRP_NO1的数据。在直到GRP_NO11的打印数据被同样地传送到头数据控制电路208之后,响应于喷嘴阵列数据生成终止信号DG_END,数据生成移向颜色ID1。然后,同样地生成直到颜色ID31的数据。
图8B示出了当数据光栅化模式为多值数据光栅化模式时的数据生成顺序。在该实施例中,打印缓冲器如图6B所示对于一种颜色具有一个存储面,并且将这些存储面如图7所示地分配给各个头芯片。此时,在PB存储面设置寄存器103中为喷嘴阵列401~404设置存储面编号0。这4个喷嘴阵列被定义为一组,且同时生成这4个喷嘴阵列的数据。由于有12组×4个喷嘴阵列,因此按从第1至第48数据的顺序生成数据。
在多值数据光栅化模式中,为同一存储面所包括的每组喷嘴阵列生成数据。首先,为颜色ID0的黑色墨头芯片301中所包括的喷嘴阵列401~404的GRP_NO0生成数据。同样情形下,为每个喷嘴阵列生成16列数据。更具体地说,按喷嘴阵列401(颜色ID0)、喷嘴阵列402(颜色ID1)、喷嘴阵列403(颜色ID2)和喷嘴阵列404(颜色ID3)的顺序生成数据。之后,按喷嘴阵列401(颜色ID0)、喷嘴阵列402(颜色ID1)、喷嘴阵列403(颜色ID2)和喷嘴阵列404(颜色ID3)的顺序为GRP_NO1生成数据。随后,同样地按GRP_NO2~GRP_NO11的顺序生成数据。此后,从存储面编号1到存储面编号7生成数据。
图9中的(B)为当数据光栅化模式为多值数据光栅化模式时的时序图。为了生成颜色ID0的GRP_NO0的数据,从PB地址寄存器104中为颜色ID0设置的打印缓冲器地址读出数据。由于数据光栅化模式为多值数据光栅化模式,因而数据光栅化电路109保持打印缓冲器数据作为多值数据。根据表选择寄存器108的设置,从点布局图案存储器107中读出用于对颜色ID0的数据进行光栅化的点布局图案。通过参照该点布局图案,将保持在数据光栅化电路109中的多值数据光栅化为二值数据。与此并行地,从MB地址寄存器105中为颜色ID0设置的掩模缓冲器地址读出掩模数据,且数据掩模电路110对该二值数据执行掩模处理。之后,打印数据传输电路111将请求信号GRP_WR_REQ与颜色ID和GRP_NO一起传送到后续的头数据控制电路208。在将打印数据存储到与颜色ID和GRP_NO相对应的区域中的同时,头数据控制电路208将确认信号GRP_WR_ACK发送回打印数据生成电路207。一旦接收到确认信号GRP_WR_ACK,数据生成定序器101开始为设置成同一组的喷嘴阵列402,也即为颜色ID1,生成数据。由于数据光栅化电路109保持输入的多值数据,因此不从打印缓冲器读出任何数据。根据表选择寄存器108的设置,从点布局图案存储器107中读出用于对颜色ID1的数据进行光栅化的点布局图案。通过参照该点布局图案,将保持在数据光栅化电路109中的多值数据光栅化为二值数据。与此并行地,从MB地址寄存器105中为颜色ID1设置的掩模缓冲器地址读出掩模数据,并且数据掩模电路110对该二值数据执行掩模处理。然后,打印数据传输电路111将请求信号GRP_WR_REQ与颜色ID和GRP_NO一起传送到后续的头数据控制电路208。随后,依次生成打印缓冲器中同一存储面内所包括的颜色ID2和颜色ID3的GRP_NO0的数据。同样地,生成直到GRP_NO11的颜色ID3的打印数据,并且将该打印数据传送到头数据控制电路208。响应于喷嘴阵列数据生成终止信号DG_END,数据生成移向包含颜色ID4的喷嘴阵列的存储面中所包括的4个喷嘴阵列405~408。同样地,生成直到存储面编号7(颜色ID31)的数据。
在生成4个喷嘴阵列的数据时访问打印缓冲器和掩模缓冲器的次数在图9中的(A)中为96次,在图9中的(B)中为60次。据此,访问打印缓冲器和掩模缓冲器的次数,可以从位图模式中的96次降低为多值数据光栅化模式中的60次。
在该实施例中,打印缓冲器为所有喷嘴阵列存储多值数据,如图6B和7所示。然而,可以为每个喷嘴阵列设置数据光栅化模式和PB存储面。因此,还可以在打印缓冲器中仅为特定的颜色,例如黄色墨头芯片304的每个喷嘴阵列,存储位图数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在打印缓冲器中为所有头芯片的喷嘴阵列存储位图数据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打印缓冲器的存储面的数量。显然,可以减少访问打印缓冲器的数量。
将参照图11的流程图来说明基于根据该实施例的数据读出方法的打印方法的示例。
在步骤S110,打印设备从主设备接收多值数据。在步骤S120,打印设备将从主设备输入的多值数据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多个存储面内。在步骤S130,当生成打印数据时,打印设备为每个喷嘴阵列设置读出数据的存储器中的存储面。在步骤S140,打印设备将设为同一存储面的喷嘴阵列分成同一组,并将各个喷嘴阵列的喷嘴分成多个组。每当从存储器读出多值数据时,为同一组的各个喷嘴阵列生成一个组(在喷嘴阵列方向上处于几乎相同的位置的多个喷嘴)的打印数据。在步骤S150,打印设备基于在步骤S140依次生成的打印数据进行打印。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通过对打印缓冲器的一次访问来生成多个喷嘴阵列的打印数据。这可以减少对打印缓冲器的访问并增大吞吐量,而不用单独配置专用存储器。由于将从主设备输入的多值数据直接存储于打印缓冲器中,因此可以减小打印缓冲器的容量。
该实施例已经说明了具有多值数据光栅化模式和位图模式的打印设备的配置。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仅具有多值数据光栅化模式的打印设备。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7)

1.一种打印设备,其通过扫描具有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的打印头来进行打印,所述第一喷嘴阵列具有多个与第一点尺寸相对应的喷嘴,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具有多个与不同于所述第一点尺寸的第二点尺寸相对应的喷嘴,每个喷嘴阵列具有多个分别由多个喷嘴形成的组,所述打印设备包括:
打印缓冲器,用于保持多值数据;
生成单元,用于通过为每个组从所述打印缓冲器读出在所述打印头的扫描方向上的预定数量的多值数据,根据所读出的多值数据生成与每个喷嘴阵列中所包括的喷嘴相对应的点数据;以及
传输单元,用于将由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点数据传送到所述打印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进行同时驱动以预定间隔布置的预定数量的喷嘴的时分驱动;
其中,通过实施所述时分驱动,以不同的定时驱动形成所述组的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包括用于保持多值数据的缓冲器,并保持在喷嘴阵列方向上连续的和在所述打印头的扫描方向上连续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喷嘴阵列,所述生成单元包括用于保持多列的与所述喷嘴阵列中所包括的喷嘴相对应的点数据的缓冲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根据一个多值数据生成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喷嘴阵列进行打印的点数据和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喷嘴阵列进行打印的点数据。
6.一种打印设备的处理方法,所述打印设备通过扫描具有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的打印头来进行打印,所述第一喷嘴阵列具有多个与第一点尺寸相对应的喷嘴,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具有多个与不同于所述第一点尺寸的第二点尺寸相对应的喷嘴,每个喷嘴阵列具有多个分别由多个喷嘴形成的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值数据存储于打印缓冲器中;
通过为每个组从所述打印缓冲器读出在所述打印头的扫描方向上的预定数量的多值数据,根据所读出的多值数据生成与每个喷嘴阵列中所包括的喷嘴相对应的点数据;以及
将在生成点数据中生成的点数据传送到所述打印头。
7.一种打印设备,其通过扫描具有第一喷嘴阵列和第二喷嘴阵列的打印头来进行打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
生成器,用于通过从打印缓冲器读出预定数量的多值数据,根据所读出的多值数据生成与每个喷嘴阵列中所包括的喷嘴相对应的点数据。
CN2008101355689A 2007-09-03 2008-09-03 打印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08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8282 2007-09-03
JP2007-228282 2007-09-03
JP2007228282 2007-09-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0849A true CN101380849A (zh) 2009-03-11
CN101380849B CN101380849B (zh) 2011-04-13

Family

ID=40089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556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0849B (zh) 2007-09-03 2008-09-03 打印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59248A1 (zh)
EP (1) EP2030788B1 (zh)
JP (1) JP2009078552A (zh)
CN (1) CN1013808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4077A (zh) * 2017-12-18 2018-06-05 深圳汉弘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浮雕图案的数码打印处理方法、装置以及数码打印设备
CN114423616A (zh) * 2019-07-12 2022-04-29 图像电子公司 印刷中的可变平滑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6890B2 (ja) * 2010-02-26 2015-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10160210B2 (en) 2014-04-29 2018-12-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lecting a nozzle column based on image content
US11970010B2 (en) 2019-11-13 2024-04-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with circulation chan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228030T2 (de) * 1991-08-02 1999-06-10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erfahren
JPH1071730A (ja) * 1996-06-27 1998-03-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00071433A (ja) * 1998-08-27 2000-03-07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の時分割駆動方法
WO2000053420A1 (fr) * 1999-03-10 2000-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justement du deplacement de l'emplacement d'un point a l'aide d'informations selon lesquelles aucun point ne doit etre forme pour chaque unite de pixel
DE60035549T2 (de) * 1999-06-07 2008-04-17 Canon K.K. Bildaufzeichnungsgerät und Verfahren
JP4560193B2 (ja) * 2000-09-29 2010-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装置
JP2002127397A (ja) * 2000-10-27 2002-05-08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3962591B2 (ja) 2002-01-16 2007-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JP4236251B2 (ja) * 2002-04-23 2009-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271502B2 (ja) * 2002-06-26 2009-06-03 オセ−テクノロジーズ・ベー・ヴエー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154186B2 (ja) * 2002-08-12 2008-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159551A (ja) * 2004-12-06 2006-06-22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469985B2 (en) * 2006-04-11 2008-12-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reating mask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4077A (zh) * 2017-12-18 2018-06-05 深圳汉弘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浮雕图案的数码打印处理方法、装置以及数码打印设备
CN108124077B (zh) * 2017-12-18 2019-10-11 深圳汉弘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浮雕图案的数码打印处理方法、装置以及数码打印设备
CN114423616A (zh) * 2019-07-12 2022-04-29 图像电子公司 印刷中的可变平滑
CN114423616B (zh) * 2019-07-12 2024-03-12 图像电子公司 印刷中的可变平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78552A (ja) 2009-04-16
CN101380849B (zh) 2011-04-13
EP2030788B1 (en) 2012-03-07
EP2030788A3 (en) 2010-01-06
US20090059248A1 (en) 2009-03-05
EP2030788A2 (en) 2009-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70007630B1 (ko) 잉크제트기록방법 및 장치
US8177333B2 (en) Element board for printhead, and printhead having the same
KR100388181B1 (ko) 프린트헤드, 프린트헤드 구동 방법 및 데이타 출력 장치
CN100473531C (zh) 液体排放设备和液体排放方法
JPH0617111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307319B2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359566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1380849B (zh) 打印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US6834936B2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US5692108A (en) Odd/even stroke control for reduced video data clocking
CN102019760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2103584A (ja) プラテンを汚すことなく印刷用紙の端部まで行う印刷
JPH11216856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
US6688716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042827B (zh)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H0825693A (ja) 印刷方法及び装置
US7126715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H06135013A (ja) 多色インクを使用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483444B2 (ja) プリント装置、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リント方法
US6793304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4040032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453268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8455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07001251A (ja) 印刷装置
JP200616814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