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0655B - 光扩散片 - Google Patents
光扩散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70655B CN101370655B CN2007800029972A CN200780002997A CN101370655B CN 101370655 B CN101370655 B CN 101370655B CN 2007800029972 A CN2007800029972 A CN 2007800029972A CN 200780002997 A CN200780002997 A CN 200780002997A CN 101370655 B CN101370655 B CN 1013706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diffusing
- diffusing sheet
- acrylic resin
- thickness
- diffus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4—Polymeric or resinous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复杂的设计且能够改善正面亮度的同时防止卷曲的发生的光扩散片。该光扩散片在支撑体上具有光扩散性层,上述光扩散性层至少由丙烯酸树脂粒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构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与丙烯酸树脂粘合剂的重量比优选在1∶4~4∶1的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构成适合使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用途上的背光装置的构件而优选使用的光扩散片。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上,为了不使其出现导光板的光扩散图案、提高向正面方向的亮度,而使用光扩散片。作为这样的光扩散片,通常在支撑体的一面,使用设置有含有透明的粘合剂树脂以及塑料珠的光扩散性层的光扩散片等。
尤其是,近年来要求液晶显示器的正面方向的高亮度化,因此对于光扩散片,也要求进一步提高正面亮度的性能。
为了提高正面亮度,可以将光扩散片的表面形状设计成最适合的形状,简易地采用了加厚光扩散性层的厚度,或者增大光扩散性层中的塑料珠(beads)的粒径,或者增加塑料珠的含量等方法(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75909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发明内容
但是,增加光扩散性层的厚度,或增大塑料珠的粒径,或增加其含量等方法,虽然其设计容易,但存在以光扩散性层侧凹进去的方式发生卷曲的问题。尤其是支撑体的厚度薄时容易发生卷曲成为大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复杂的设计,便可使正面亮度优异、同时防止卷曲的发生的光扩散片。
为解决上记课题的本发明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在支撑体上具有光扩散性层,光扩散性层至少由丙烯酸树脂粒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形成,丙烯酸树脂粒子在光扩散性层表面形成凹凸。
上述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与上述丙烯酸树脂粘合剂之间的重量比优选为1∶4~4∶1的范围。
本发明的光扩散片,通过使光扩散性层由丙烯酸树脂粒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构成,从而可以使正面亮度更为优异,同时也可以防止卷曲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光扩散片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在本发明的光扩散片中,支撑体只要具有透光性,就可以在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作为这样的支撑体,可以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乙酰纤维素、丙烯酸,聚氯乙烯等形成的透明塑料薄膜。其中,从优越的机械强度及尺寸稳定性等观点来看,优选经拉伸加工、特别是双轴拉伸加工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另外,为提高与光扩散性层的粘接性,优选使用在表面施行电晕放电处理,或者设置有易粘接层的支撑体。
支撑体的厚度通常在25~400μm左右。在以往的光扩散片中,从防止卷曲的发生等观点出发,实用的厚度的下限为50μm程度,但在本发明中,虽根据光扩散性层的组成而不同,但在厚度为50μm以下的薄的支撑体上也可以防止卷曲的发生。
光扩散片的光扩散性层,至少由丙烯酸树脂粒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所形成。通过使光扩散性层为这样的构成,可以形成具有良好正面亮度与防卷曲性的光扩散片。
以下,对构成光扩散性层的各成分进行说明。
丙烯酸树脂粒子在光扩散性层表面形成凹凸,并使其发生外部浊度的同时,根据与粘合剂树脂间的折射率差而发生内部浊度;通过这些外部浊度与内部浊度的作用,可发挥使正面亮度与光扩散性良好的功能。
作为丙烯酸树脂粒子,只要是由含有通常被称为丙烯酸树脂的树脂材料形成的粒子,就没有特殊限制,但最好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球状粒 子。另外,丙烯酸树脂粒子从耐热性,耐溶剂性,热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优选用二乙烯基苯等交联而成的物质。
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通常为5~40μm程度。虽然在通常的光扩散片中使用平均粒径为10~15μm程度的光扩散剤,但在本发明中,尽管是平均粒径为15μm以上的大粒子也可以防止卷曲的发生。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最好要根据支撑体的厚度来决定,当支撑体的厚度为50μm以下时,最好将平均粒径设定为5μm以上且15μm以下,当支撑体的厚度超过50μm时,最好将平均粒径设定为15μm以上且22μm以下。通过设定在该范围内,可以使正面亮度与防卷曲性之间的平衡为良好。
还有,丙烯酸树脂粒子,其粒径分布的变动系数优选为10~40%。通过将粒径分布的变动系数设定为10~40%,可以使正面亮度以及光扩散性良好。另外,所谓变动系数,是表示粒径分布的分散状态的值,将粒径分布的标准偏差(无偏方差的平方根)用粒径的算术平均值(平均粒径)除去的值的百分比。
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含量,根据粒子的平均粒径或光扩散性层的厚度而不同,故不能一概而论。相对树脂粘合剂100重量份为50~270重量份程度。在本发明中,相对树脂粘合剂100重量份,即使使丙烯酸树脂粒子含有200重量份以上,也能防止卷曲的发生。优选根据支撑体的厚度等,决定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含量,当支撑体的厚度为50μm以下时,相对粘合剂100重量份,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上且200重量份以下,支撑体的厚度超过50μm时,相对粘合剂100重量份,更优选为200重量份以上且250重量份以下。通过设定在该范围内,可以使其正面亮度与防卷曲性之间的平衡良好。
通过共聚合丙烯酸系单体(或者丙烯酸系树脂)和苯乙烯系单体(或者苯乙烯系树脂),可以获得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或者在丙烯酸系树脂的侧链接枝聚合苯乙烯系单体,或者在苯乙烯系树脂的侧链接枝聚合丙烯酸系单体也可。
作为丙烯酸系单体可以举出以下代表例,即,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酯 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等。作为苯乙烯系单体,可以举出以下代表例,即,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另外,在这些单体共聚合时,可将这些作为主要成分,根据需要也可以共聚合其它单体。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中的苯乙烯系成分与丙烯酸系成分之间的比例优选以重量比计为1∶4~4∶1。通过设定为这样的范围,可以使光扩散片的正面亮度良好。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4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更优选70℃以上。通过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树脂粘合剂,可以使光扩散片的正面亮度以及光扩散性良好。
通过适宜变更树脂的聚合度,树脂中的丙烯酸系成分以及苯乙烯系成分的比例等可以调整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苯乙烯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通过选择与其共聚合的丙烯酸系单体,可以调整玻璃化转变温度。还有,众所周知,丙烯酸系单体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以下的到100℃以上的,通过选择丙烯酸系成分的种类可以调整玻璃化转变温度。作为一例,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20∶55∶2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6.2℃(计算值),尽管为同样的单体组成,当St∶MMA∶BA=20∶70∶10时,也可以设定为78.5℃(计算值)。
为了提高光扩散性层的防卷曲性,添加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通常,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可以提高正面亮度,但具有光扩散片容易卷曲的特性。相对于此,通过添加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可以不降低由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所提高的正面亮度,使防卷曲性良好。丙烯酸树脂粘合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20℃以下。
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的单体,可以举出与上述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的丙烯酸系单体同样的单体,通过适宜变更这些丙烯酸系单体的种类或使用多张时的单体比例等,可以调整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0℃以下。作为市售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大日本化学油墨工业社的商品名ACRYDIC A811 (Tg:19℃),商品名ACRYDIC 49-394IM(Tg:16℃),商品名ACRYDIC 52-614(Tg:16℃),商品名ACRYDIC 48-261(Tg:30℃)等。
光扩散性层中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与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之间的重量比优选在1∶4~4∶1的范围,更优选在1∶3~3∶1的范围。通过相对于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1,将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设为4以下,可以使正面亮度更为良好,通过相对于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4,将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设为1以上,可以使防卷曲性更为良好。
在光扩散性层中可以含有其它树脂粘合剂。其中,合计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而得的比例,优选在光扩散性层的树脂粘合剂整体中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通过设定在该范围内,可以使光扩散片的正面亮度和防卷曲性更良好。作为其它的树脂粘合剂可以使用异氰酸酯系化合物,蜜胺系化合物等固化剂等。
如果在不超过40%的范围内添加固化剂,则可以提高与支撑体的粘接性,涂膜强度及耐溶剂性。
光扩散性层的厚度并无特别的限制,但通常为8~50μm左右,最好根据支撑体的厚度来决定。具体而言,在支撑体厚度为50μm以下的情况下,优选将光扩散性层的厚度设为8μm以上且20μm以下,在支撑体厚超过50μm的情况下,优选将光扩散性层的厚度设为20μm以上且35μm以下。通过设定在该范围内,可以改善正面亮度与防卷曲性之间的平衡。在本发明中,即使使光扩散性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上,也可以防止卷曲的发生。
对于光扩散片的浊度(JIS K7136:2000)及总光线透过率(JISK7361-1:1997)而言,优选浊度在85%以上,总光线透过率在90%以上,更优选浊度为90~99%,总光线透过率在95%以上。通过将浊度及总光线透过率设在该范围内,可使正面亮度和光扩散性更加优良。
在光扩散性层中,只要不损害上述性能,也可添加流平剂·消泡剂等 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及其他树脂。
光扩散性层的形成方式是将构成同层的树脂粒子与树脂等材料溶解于适当溶剂而得到涂布液,将该涂布液用棒式涂布法等公知的涂布法涂布在支撑体上后,干燥而形成。
而且,本发明的光扩散片在安装到背光装置等上时,为了防止与装置中的其它构件(导光板等)的粘附,可以在与该光扩散性层的形成面相反的面进行微消光处理,或者为了提高光透过率也可以进行反射防止处理。
另外,在与支撑体的光扩散性层相反侧的面,还可以设置厚度在5μm以下左右的背涂层(back coat)。背涂层是在将本发明的光扩散片组装到背光装置等中时,为了防止与导光板的其它构件的粘附而设置的。另外,通过设置背涂层,虽然能够抑制卷曲的发生,但在本发明的光扩散片中,即使背涂层的厚度这么薄,或者即使不形成背涂层,也能防止卷曲的发生。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光扩散片,主要用作构成液晶显示器、电饰看板,扫描仪及复印机光源的背光装置的一个构件。
背光装置可以举出边缘照明型,直下型的构成。边缘照明型的背光装置具有如下构成,例如,具有:至少在一端部配置有光源,并将与另一端部大致直交的面作为光射出面的导光板;和配置在导光板的光射出面的光学构件。直下型的背光装置具有如下构成,即,具备:光源;配置在光源一侧的光扩散材;配置在光扩散材的光源另一侧的光学构件。本发明的光扩散片可以用作这样的边缘照明型或直下型背光灯的光学构件。并且,作为光学构件还可以与棱镜片等并用。
背光装置中的光扩散性层的方向并无限定,但是优选配置为光扩散性层成为光射出侧。
以下,根据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并且,只要没有特别标明“份”,“%”,则作为重量基准。
[实施例1]
在由厚度50μm的聚酯薄膜(RUMIRROR T60:东丽株式会社)形成的基材上,将下述组成的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用棒式涂布法涂布并干燥,以使干燥后的厚度在10μm,从而形成光扩散性层,得到了实施例1的光扩散片。
<光括散性层涂布液a>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 82份
(ACRYDIC A-817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社)
(固体成分50%,玻璃化转变温度96℃,苯乙烯成分35%)
·玻璃化转变温度30度以下的丙烯酸树脂 82份
(ACRYDIC A-811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社)
(固体成分50%,玻璃化转变温度19℃)
·异氰酸脂系固化剂 30份
(TAKENATE D110N: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
(固体成分60%)
·丙烯酸树脂粒子 160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球状粒子)
(平均粒径8μm,变动系数37%)
·乙酸丁酯 350份
·甲乙酮 150份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的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120份,将玻璃化转变温度30度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40份,并将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添加量变更为34份以外,与实施例1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实施例2的光扩散片。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的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42份,玻璃化转变温度30度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126份,并将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添加量变更为27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实施例3的光扩散片。
[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1的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132份,玻璃化转变温度30度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26.4份,并将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添加量变更为35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实施例4的光扩散片。
[实施例5]
除了将实施例1的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28份,玻璃化转变温度30度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140份,并将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添加量变更为26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实施例5的光扩散片。
[实施例6]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酯薄膜变更为厚度188μm的聚酯薄膜,将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的丙烯酸树脂粒子变更为丙烯酸树脂粒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球状粒子,平均粒径为18μm,变动系数为22%,添加量为220份),并将光扩散性层的厚度变更为25μm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实施例6的光扩散片。
[实施例7]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酯薄膜变更为厚度25μm的聚酯薄膜,将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的丙烯酸树脂粒子变更为丙烯酸树脂粒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球状粒子,平均粒径为8μm,变动系数为18%)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实施例7的光扩散片。
[比较例1]
除了从实施例1的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中去除玻璃化转变温度30度以下的丙烯酸树脂,并将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156份,将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添加量变更为37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就可得到比较例1的光扩散片。
[比较例2]
除了从实施例1的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中去除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并将玻璃化转变温度30度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172份,将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添加量变更为23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例2的光扩散片。
[比较例3]
在比较例2中,除了将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的丙烯酸树脂粒子变更为丙烯酸树脂粒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球状粒子,平均粒径为18μm,变动系数为22%,添加量为220份),并将光扩散性层的厚度变更为25μm以 外,进行与比较例2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例3的光扩散片。
[比较例4]
在实施例6中,除了从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中去除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度以下的丙烯酸树脂,并把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156份,把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添加量变更为37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例4的光扩散片。
[比较例5]
在实施例6中,除了从光扩散性层涂布液a中去除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并把玻璃化转变温度30度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172份,把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添加量变更为23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例5的光扩散片。
对于在实施例1~7及比较例1~5中得到的光扩散片进行了下列项目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另外,将各光扩散片的光扩散性层的组成、厚度、支撑体的厚度归纳在表2中。表2中,“苯乙烯-丙烯酸”表示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丙烯酸”表示丙烯酸树脂,数值(份)为固体成分的重量,把小数点以下的数进位(舍去)后的值。
(1)防卷曲性
靠目视评价光扩散片的卷曲的结果,完全无卷曲的表示为“○”,光扩散性层侧凹陷稍有卷曲的表示为“△”,光扩散性层侧凹陷有很大卷曲的表示为“×”。
(2)正面亮度/边缘照明型背光装置
将实施例1~7及比较例1~5的光扩散片配置在冷阴极管上下各设置一个的15英寸边缘照明型背光装置(1英寸=2.54cm)中,测定正面亮度。具体来说,以光扩散片的光扩散性层侧的面成为光射出面的方式,设置在导光板上,再在光扩散片上进一步设置棱镜片(BEF II:住友3M社),测定了背光装置上的中央部分的正面亮度。(单位为“cd/m2”)
(3)正面亮度/直下型背光装置
将实施例1~7及比较例1~5的光扩散片配置在设置有12个冷阴极管的27英寸直下型背光装置(1英寸=2.54cm)中,测定了正面亮度。具体来说,以光扩散片的光扩散性层侧的面成为光射出面的方式设置在光扩 散材(乳白色的树脂板)上,再在光扩散片上进一步设置棱镜片(RBEF:住友3M社),测定了背光装置上的中央部分的正面亮度。(单位为“cd/m2”)。
[表1]
[表2]
苯乙烯-丙 烯酸(份) | 丙烯酸 (份) | 固化剂 (份) | 粒子量 (份) | 光扩散性层 厚度(μm) | 支撑体厚 度(μm) | |
实施例1 | 41 | 41 | 18 | 160 | 10 | 50 |
实施例2 | 60 | 20 | 20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实施例3 | 21 | 63 | 16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实施例4 | 66 | 13 | 21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实施例5 | 14 | 70 | 16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实施例6 | 41 | 41 | 18 | 220 | 25 | 188 |
实施例7 | 41 | 41 | 18 | 160 | 10 | 25 |
比较例1 | 78 | - | 22 | 160 | 10 | 50 |
比较例2 | - | 86 | 14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比较例3 | - | 86 | 14 | 220 | 25 | 同上 |
比较例4 | 78 | - | 22 | 同上 | 同上 | 188 |
比较例5 | - | 86 | 14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实施例1~7的光扩散片是不会发生卷曲或者即使发生卷曲也几乎不成为问题的薄板。尽管实施例1~5的光扩散片中支撑体的厚度为50μm,特别是实施例7的光扩散片为25μm即薄,但还是能防止卷曲的发生。实施例6的光扩散片,尽管光扩散性层中的丙烯酸树脂粒子的粒径大,且添加量多,但还是能够防止卷曲的发生。
还有,虽然实施例1~5及7的光扩散片与比较例1~2的光扩散片的树脂粘合剂组成以外的光扩散性层的组成(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丙烯酸树脂粒子的添加量,光扩散性层的厚度等)相同,但是它们不仅具有比比较例1~2更佳的正面亮度而且还具有防卷曲性。还有,同样地、实施例6的光扩散片与比较例3~5的光扩散片的树脂粘合剂组成以外的光扩散性层的组成相同,但是它具有比比较例3~5更佳的正面亮度而且还具有防卷曲性。这些实例说明:在光扩散性层中含有丙烯酸树脂粒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及玻璃化转变温度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这3种材料的实施例1~7的光扩散片与不含有这3种材料的比较例1~5的光扩散片相比,不仅提高正面亮度,而且还能够防止卷曲的发生。
比较例1、4的光扩散片是从实施例1,6的树脂粘合剂中去除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而得到的,可以看到卷曲的发生。
比较例2的光扩散片是从实施例1的树脂粘合剂中去除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而得到的,与实施例1相比,其正面亮度低劣。
比较例3的光扩散片是将比较例2的光扩散性层加厚并把光扩散性层中的丙烯酸树脂粒子的粒径增大,且增加添加量而得到的,该光扩散片与比较例2相比,正面亮度略有提高,但发生了卷曲。另外,尽管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大,丙烯酸树脂粒子的添加量多,光扩散性层厚,但是其正面亮度与比其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小,丙烯酸树脂粒子添加量少,光扩散性层厚度薄的实施例1~5及7的光扩散片相同或者不及它。
比较例5的光扩散片是从实施例6的树脂粘合剂中去除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而得到的,与实施例6的情况相比,其正面亮度低劣。还有,尽管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大,丙烯酸树脂粒子的添加量多,光扩散性层的厚度厚,但其正面亮度与比其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小,丙烯酸树脂粒子的添加量少,光扩散性层的厚度薄的实施例1~5及7的光扩散片相同或者不及它们。
Claims (9)
1.一种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在支撑体上具有光扩散性层,
上述光扩散性层至少由丙烯酸树脂粒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构成,
丙烯酸树脂粒子在光扩散性层表面形成凹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与上述丙烯酸树脂粘合剂的重量比在1∶4~4∶1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粘合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体的厚度为50μm以下,上述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μm以上且15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体的厚度为50μm以下,上述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光扩散性层中含有的树脂粘合剂整体100重量份,为50重量份以上且200重量份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扩散性层的厚度为8μm以上且2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体的厚度超过50μm且在400μm以下,上述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5μm以上且22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体的厚度超过50μm且在400μm以下,上述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光扩散性层中含有的树脂粘合剂整体100重量份,为200重量份以上且250重量份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扩散性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上且35μm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14807 | 2006-01-24 | ||
JP014807/2006 | 2006-01-24 | ||
PCT/JP2007/050017 WO2007086245A1 (ja) | 2006-01-24 | 2007-01-05 | 光拡散性シー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0655A CN101370655A (zh) | 2009-02-18 |
CN101370655B true CN101370655B (zh) | 2012-05-30 |
Family
ID=38309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029972A Active CN101370655B (zh) | 2006-01-24 | 2007-01-05 | 光扩散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59339B2 (zh) |
JP (1) | JP5270171B2 (zh) |
KR (1) | KR101297012B1 (zh) |
CN (1) | CN101370655B (zh) |
PL (1) | PL386475A1 (zh) |
TW (1) | TWI471221B (zh) |
WO (1) | WO200708624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13619B2 (ja) * | 2008-12-03 | 2012-08-29 | 協和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光拡散構造体 |
CN101957462A (zh) * | 2010-08-05 | 2011-01-26 |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光学膜 |
CN101957463B (zh) * | 2010-08-31 | 2013-05-29 | 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抗刮伤光学扩散薄膜、液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
JP5129379B2 (ja) * | 2010-09-17 | 2013-01-3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拡散素子 |
CN101979914A (zh) * | 2010-09-21 | 2011-02-23 | 浙江池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背光源模块 |
CN106749849B (zh) * | 2013-06-28 | 2020-10-20 | 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 | 丙烯酸系树脂粒子、涂料组合物及光学材料 |
CN103412355B (zh) * | 2013-08-19 | 2015-06-24 |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可视角度的扩散膜片 |
JP6451328B2 (ja) * | 2015-01-08 | 2019-01-16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転写箔、画像保持体、冊子、および、カード |
CN113156559B (zh) * | 2021-03-31 | 2023-03-24 | 常宝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颗粒移位的扩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24608A (ja) * | 2000-05-16 | 2001-11-22 | Kimoto & Co Ltd | 光拡散性シート |
JP2002243921A (ja) * | 2001-02-16 | 2002-08-2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光拡散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拡散フイルム |
CN1646947A (zh) * | 2002-04-08 | 2005-07-27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11712A (en) * | 1989-03-16 | 1991-04-30 | National Starch And Chemical Investment Holding Corporation | Formaldehyde-free heat resistant binders for nonwovens |
JP2698901B2 (ja) | 1994-09-08 | 1998-01-19 | 株式会社麗光 | 光拡散フイルム |
DE69626018D1 (de) * | 1995-06-26 | 2003-03-06 | Minnesota Mining & Mfg | Lichtstreuender klebstoff |
JP3834350B2 (ja) * | 1996-03-14 | 2006-10-18 | 株式会社きもと | 光反射材料 |
JPH10235995A (ja) * | 1996-12-26 | 1998-09-0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記録媒体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
TW454028B (en) * | 1997-10-02 | 2001-09-11 | Sumitomo Chemical Co | Laminated extruded resin sheet |
JP3983452B2 (ja) * | 2000-04-11 | 2007-09-26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072115B2 (en) * | 2002-03-26 | 2006-07-04 | Keiwa Inc. | Light diffusion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
JP4271462B2 (ja) * | 2002-03-26 | 2009-06-03 | 恵和株式会社 |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JP2003294916A (ja) * | 2002-03-29 | 2003-10-15 | Tomoegawa Paper Co Ltd | 集光性光拡散シート |
JP2005202097A (ja) * | 2004-01-15 | 2005-07-28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多層光拡散板 |
KR101251702B1 (ko) * | 2006-01-24 | 2013-04-05 |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 광학 필름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백라이트 장치 |
US20100247866A1 (en) * | 2007-09-27 | 2010-09-30 | Koji Nakahata | Uneven surface film and light diffusive sheet |
KR101513762B1 (ko) * | 2008-01-24 | 2015-04-20 |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 광확산성 시트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백라이트장치 |
JPWO2009116397A1 (ja) * | 2008-03-18 | 2011-07-21 | 株式会社きもと | 光学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
2007
- 2007-01-05 PL PL386475A patent/PL386475A1/pl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7-01-05 US US12/087,340 patent/US8059339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1-05 WO PCT/JP2007/050017 patent/WO200708624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1-05 KR KR1020087017619A patent/KR10129701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1-05 CN CN2007800029972A patent/CN101370655B/zh active Active
- 2007-01-05 JP JP2007555880A patent/JP5270171B2/ja active Active
- 2007-01-23 TW TW96102527A patent/TWI47122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24608A (ja) * | 2000-05-16 | 2001-11-22 | Kimoto & Co Ltd | 光拡散性シート |
JP2002243921A (ja) * | 2001-02-16 | 2002-08-2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光拡散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拡散フイルム |
CN1646947A (zh) * | 2002-04-08 | 2005-07-27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059339B2 (en) | 2011-11-15 |
US20090009872A1 (en) | 2009-01-08 |
CN101370655A (zh) | 2009-02-18 |
JPWO2007086245A1 (ja) | 2009-06-18 |
KR20080088602A (ko) | 2008-10-02 |
PL386475A1 (pl) | 2009-04-14 |
TW200800607A (en) | 2008-01-01 |
JP5270171B2 (ja) | 2013-08-21 |
WO2007086245A1 (ja) | 2007-08-02 |
KR101297012B1 (ko) | 2013-08-14 |
TWI471221B (zh) | 2015-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70655B (zh) | 光扩散片 | |
CN101375184B (zh) | 光学薄膜与使用该光学薄膜的背光装置 | |
TW491949B (en) | Light diffusing film and use thereof | |
TWI328690B (en) | Optical film containing organic particles having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
TW200829961A (en) | High definition display surface material, and high definition display and touch panel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WO2015190202A1 (ja) |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該シート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
WO2005098485A1 (ja) | 光制御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 | |
CN1550851A (zh) | 光漫射层、光漫射膜以及光漫射粘接片 | |
TW201109787A (en) | An optical element | |
TWI442137B (zh) | Backlight device | |
TWI334495B (en) | Light-diffusing sheet for backlight unit | |
JP4441904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用反射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 | |
TWI459045B (zh) | 白色反射薄膜 | |
KR20120078508A (ko) | 광학 시트 | |
JP3509703B2 (ja) |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1264517A (ja) | 光学シート | |
US20080085406A1 (en) | Light Diffusing Optical Member | |
JP5045626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用光拡散シート及び光学シート | |
KR100804062B1 (ko) | 액정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필름 | |
JP4372338B2 (ja) | 光拡散層、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 |
KR100441054B1 (ko) |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 필름 | |
JP2001194515A (ja) | 反射板および反射半透過板 | |
KR20050050526A (ko) |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필름 | |
JPH07174908A (ja) | 光拡散フィルム | |
KR20030055709A (ko) |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 필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