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9375A - Rfid标记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Rfid标记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9375A
CN101359375A CN200810130197.5A CN200810130197A CN101359375A CN 101359375 A CN101359375 A CN 101359375A CN 200810130197 A CN200810130197 A CN 200810130197A CN 101359375 A CN101359375 A CN 101359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rfid
command
circuit compon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01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9375B (zh
Inventor
森山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59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9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9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9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consisting of a wireless interrogation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vice for optically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16Antenna or wave energy "plumbing" ma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65Magnetic memory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74Means to fasten electrical component to wiring board, base, or substrate

Abstract

一种标签产生装置(1)具有馈送辊驱动轴(108)和天线(LC1,LC2),馈送辊驱动轴用于馈送基带(101),而天线用于将信息发送到待馈送基带(101)的RFID电路元件(To)和外壳(200)外的RFID电路元件(To)并从RFID电路元件(To)接收信息。通过将命令信号或与其相对应的信息写入RFID电路元件(To)中的IC电路部件(151)来产生命令标记(Tm),从而命令至少一个操作装置实施操作。通过天线(LC2)从命令标记(Tm)的RFID电路元件(To)中读取命令信号或与其相对应的信息,并且基于因此获取的信息,控制至少一个操作装置实施对应的操作。

Description

RFID标记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RFID标记的RFID标记产生装置,该RFID标记能够将信息发送到外部并从外部接收信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一种标签产生装置,该标签产生装置构造成将带子以卷的形式存储在盒子内,并且在带子从卷中馈送出来时在带子上打印所想要的文本,从而产生标签。例如,参见日本专利JP,A,2005-254566的段落[0100]、图1等。
对于该现有技术,标签产生装置包括其上卷绕着含有分离纸的基带的卷、以及其上卷绕着待粘结至该基带的打印接受带(覆盖膜)的卷。基带和打印接受带分别从这两个卷馈送出来,同时在打印接受带上打印预定的印记。然后将打印后的打印接受带和基带彼此粘结在一起,以形成带有印记的标签带。该带有印记的标签带然后被切割器切割至预定长度,由此产生标签。
此时,将操作终端通过有线网络(通信线路)连接至标签产生装置。操作者使用该操作终端来向设置到标签产生装置的操作装置(例如,打印头)提供操作指令。通过通信线路或输入/输出接口将与来自操作者的操作指令相对应的信号(例如,打印信息)读入标签产生装置。然后,基于因此读入的信号,控制装置(控制电路)控制对应的操作装置,从而确保该装置根据操作指令来操作。
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操作者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标签产生装置外的操作终端来向标签产生装置的操作装置提供操作指令以实施操作时,根据操作指令的内容,有时需要复杂的操作(使用按键、按钮和开关)。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操作者使用不同的、更加简单的装置而不是操作终端来实施相同的操作,则将是很方便的,从而可减少操作者的操作劳动。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没有特别考虑到减轻操作者的劳动负担。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FID标记产生装置,该RFID标记产生装置能够在操作者向操作装置提供操作指令时减轻操作者的劳动负担。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RFID标记产生装置,包括:外壳;馈送装置,该馈送装置设置在该外壳内,用于馈送标记介质,RFID电路元件设置在该标记介质中,该RFID电路元件包括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件和发送/接收信息的标记天线;第一天线装置,该第一天线装置设置在该外壳内,用于通过无线通信将信息发送到由馈送装置馈送的标记介质的RFID电路元件并从该RFID电路元件接收信息;写入控制装置,用于通过第一天线装置将来自多个操作装置的至少一个操作装置的命令操作的命令信号或与该命令信号相对应的信息写入设置到标记介质的RFID电路元件的IC电路部件,操作装置包括馈送装置和第一天线装置,从而产生命令RFID标记;第二天线装置,用于通过无线通信将信息发送到设置在该外壳外的命令RFID标记的RFID电路元件并从该RFID电路元件接收信息,该命令RFID标记通过写入控制装置的写入而产生;读取控制装置,用于通过第二天线装置从RFID电路元件获取命令信号或与该命令信号相对应的信息;以及操作装置控制装置,用于基于由读取控制装置获取的信息来控制至少一个操作装置,以实施对应的操作。
对于本发明,产生命令RFID标记以用于引起各种装置实施各种对应的操作,这些操作包括RFID标记产生操作(包括维护、各种类型的测试和检查等等),从命令RFID标记中读取信息,因此可执行各种操作。换句话说,在产生标签时,写入控制装置写入命令信号(或与其相对应的信息)以用于至少一个操作装置的命令操作,因此产生命令RFID标记。通过第二天线装置与因此产生的命令RFID标记(位于外壳外侧)实施无线通信,并且通过读取控制装置从RFID电路元件中获取命令信号(或与其相对应的信息)。操作装置控制装置基于获取的信息(在获取命令信号的情况下使用该命令信号,或在获取与命令信号相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使用基于该信息的单独获取的命令信号)来实施控制,可引起对应的操作装置响应于命令信号来实施操作。
因此,通过无线通信从命令RFID标记中获取用于给予操作装置操作命令的命令信号。结果,例如可以给RFID标记准备与各种命令信号相对应的RFID标记,并且可以使用与所需操作的命令内容相对应的RFID标记通过无线通信来给予命令。在这种情况下,与需要复杂操作来使用通过线路连接的操作终端发出命令的情况相比,只要读取RFID标记的便利操作就已足够。也就是说,本发明并不要求操作者使用操作终端的按键、按钮和开关来实施复杂的操作,由此可减轻操作者的操作劳动。
在本发明中,可以产生命令RFID标记,用来减少操作劳动量。换句话说,因为无需准备另外的单独装置来产生命令RFID标记,所以可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标签制造系统的系统结构图,该系统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装置。图2是示出标签产生装置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3是示出在标签产生装置内的内部模块的结构立体图(省略了环形天线)。图4是示出图3所示内部模块的结构平面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盒子详细结构的放大平面图。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图7是示出用于产生标签或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框图。图8是示出当在标签制造系统中产生RFID标签或常规标签时、由标签产生装置的控制电路所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步骤S200的详细程序的流程图。图10是示出步骤S400的详细程序的流程图。图11是示出步骤S300的详细程序的流程图。图12A和12B是示出如上所述基于这种控制、在向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写入(或从其读取)信息且将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切割之后形成的RFID标签的外观实例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13A是图12A中的剖面XXIA-XXIA’逆时针转过90°的剖视图,而图13B是图12A中的剖面XXIB-XXIB’逆时针转过90°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在执行检查时、用于由设置到标签产生装置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检查处理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图15是示出图14的步骤S31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图16是示出图14的步骤S32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图17是示出图14的步骤S33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图18是示出图14的步骤S34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图19是示出命令表的例子的图表。图20A和图20B是示出包括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的RFID标记的例子的外观图,且对应于图12A和图12B。图21是示出检查标记的RFID电路元件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框图,且对应于图7。图22是示出了在执行图19所示的“打印帮助(Print HELP)”命令时、打印项目(例如,常规标签或RFID标签)的打印例子的图表。图23是示出了在执行图19所示的“打印介质信息(Print medium information)”命令时、打印项目(例如,常规标签或RFID标签)的打印例子的图表。图24是示出包括其它公共命令的例子的命令表的图表。图25是根据非层合型改型的盒子的详细结构的平面图,且对应于前述的图5。图26是根据另一非层合型改型的盒子的详细结构的平面图,且对应于前述的图25和图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1所示的标签制造系统LS中,本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装置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通信线路NW连接至PC118。PC118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之类的显示部件118a和诸如键盘和鼠标之类的操作部件118b,从而可以在使用标签产生装置1产生标签(即,RFID标签T或常规标签L)时编辑打印内容。
图2是示出了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倾斜立体图。
如图2所示,标签产生装置1在装置中使用包括RFID电路元件To(下文中,合适地称为“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来产生带有印记的RFID标签T,使用并不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常规基带来产生常规标签L,并且根据来自PC118的操作,从装置外的RFID电路元件To(下文,合适地称为“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读取(获取)信息。而且,作为本发明的特征,本实施例能够产生其自身的RFID标签T(即,命令标记Tm;下面在图20中将更加详细地讨论和描述),该RFID标签T设有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标签产生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2和开/关盖子3,该装置主体2具有基本六面体(基本立方体)形状的外壳200,该开/关盖子3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顶面上以自由开/关(或拆卸)。
装置主体2的外壳200包括前壁10,该前壁10位于装置的前部(图2中的左前侧),且包括用于构造成将在装置主体2内产生的标签T(将在后面描述)放出的标签放出口11、以及设置在前壁10的标签放出口11下方且具有被转动支承的底边的前盖12。
前盖12包括按压部分13,在从上方按压该按压部分13时向前打开该前盖12。还有,在前壁10的一边设有使标签产生装置1通电/断电的电源按钮14。在该电源按钮14下方,设置了切割器驱动按钮90,该切割器驱动按钮90构造成根据操作者的手动操作来驱动设置在装置主体2中的切割机构15(参见图3,这将在后面描述)。
开/关盖子3由位于图2中的装置主体2右后边的一轴可枢转地支承,且通过弹簧等的偏置构件而被始终沿打开方向偏置。通过按压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顶面上邻近开/关盖子3的开/关按钮4来松开开/关盖子3和装置主体2之间的锁定,并且通过偏置构件的动作来释放开/关盖子3和装置主体2。此外,在打开/关闭盖3的中心侧边区域设置有由透明盖覆盖的检视窗5。
如图3所示,内部模块20大体包括:构造成容纳盒子7的盒子固定器6、包括打印头(热敏打印头)23的打印机构21、包括固定刃40和可移动刃41的切割机构15、以及半切割模块35,该半切割模块35包括半切割器34,并且定位在固定刃40和可移动刃41沿着送带方向的下游。
在盒子7的上表面上设有带子识别显示部件8,该带子识别显示部件8构造成例如显示放置在盒子7内的基带101的带子宽度、带子颜色等。在盒子固定器6上,辊固定器25由支承轴29可转动地枢转,且设计成可通过切换机构切换至打印位置(接触位置;参见图4,这将在后面描述)或释放位置(脱开位置)。在该辊固定器25上可转动地设有压纸辊26和带子压力辊28。当辊固定器25切换至打印位置时,压纸辊26和带子压力辊28压靠在打印头23和馈送辊27上。
打印头23包括大量加热元件,并且安装在设于盒子固定器6上的打印头安装部分24上。
切割机构15包括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固定刃40和可移动刃41。切割器电动机43(下文结合图6描述)的驱动力通过切割器螺旋齿轮42、凸起部50和长孔49传递至可移动刃41的手柄部分46,从而导致可移动刃转动并与固定刃40一起实施切割。通过微动开关126来检测切换的状态,该微动开关126构造成根据用于切割器螺旋齿轮的凸轮42A的动作来切换。
半切割器模块35设置成与接受盘38和半切割器34相对,第一引导部分1和第二引导部分44通过引导固定部分36A安装在侧板44(参见图4,这将在后面描述)上。半切割器34通过半切割器电动机129(参见图6,这将在后面描述)的转动力围绕预定的转动支承点(未示出)来转动。在接受盘38的边缘上形成接受表面38B。
如图4所示,盒子固定器6容纳盒子7,从而将从盒子7的放带部分30且然后从放出口11放出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宽度方向的定向设为垂直方向。
此外,在内部模块20上设有标签放出机构22、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以及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
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包括外壳200内侧的可通信区域,并且构造成从设置在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中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中接收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该RFID电路元件To。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包括在外壳200外侧的可通信区域,并且构造成从设置在外壳200外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中接收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该RFID电路元件To。然后,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和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之间设有金属屏蔽构件85,该金属屏蔽构件85例如构造成阻挡从这些环形天线LC1和LC2中产生的磁通。
标签放出机构22从标签放出口11(参见图2)放出被切割机构15切割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换而言之,RFID标签T;下文中也是一样)。也就是说,标签放出机构22包括构造成由放带电动机123(参见图6,这将在后面描述)的驱动力来转动的驱动辊51、设置成与驱动辊51相对且使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跨过的压力辊52、以及构造成检测设置在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上的标识记号PM(参见图5,这将在后面描述)的记号传感器127。此时,构造成将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引导至标签放出口11和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的第一导壁55、56和第二导壁63、64设置在标签放出口11内。第一导壁55、56和第二导壁63、64分别形成整体单元,且设置在由固定刃40和可移动刃41切割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RFID标签T)的放出位置,且它们隔开预定的间隔。
此外,馈送辊驱动轴108和墨带收卷辊驱动轴107给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和墨带105(这将在后面描述)提供馈送驱动力,并且被协调地转动驱动。
如图5所示,盒子7包括外壳7A、设置在外壳7A内且条状基带102绕其卷绕的第一卷101(实际上是螺旋形的,但在图中简单地显示成同心圆形)、具有与基带102基本相同宽度且透明覆盖膜104绕其卷绕的第二卷103、构造成供给墨带105(传热带,然而在打印接受带是热敏带时它不是必需的)的墨带供给侧卷111、构造成在打印之后收卷墨带105的墨带收卷辊106、以及可转动地支承在盒子7的放带部分30附近的馈送辊27。
馈送辊27构造成将基带101和覆盖膜103通过施加压力粘结在一起,且输送该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而该标签带109因此沿如图5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形成(即,也用作压力辊)。
第一卷102保持围绕卷轴构件102卷绕的基带101,其中,多个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沿着纵向以预定常规间隔(固定间距)顺序地设置。在该实例中基带101具有四层结构(见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包括:由适当粘合材料制成的粘合层101a、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制成的有色基膜101b、由适当的粘合材料制成的粘合层101c、以及分离纸101d。基带101的四层以从卷绕内侧(图5中的右侧)朝向与相反侧对应的那侧(图5中的左侧)的顺序设置。
构造成发送/接收信息且构建成环形卷形状的环形天线152在该例子中以一体的方式设置在基底膜101b的背侧上(图5中的左侧),构造成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件151形成为连接至环形天线151,由此构成RFID电路元件To。
在基膜101b的前侧(图5中的右侧)上形成稍后粘结覆盖膜103的粘合层101a。此外,在基膜101b的背侧(图5中的左侧)通过粘合层101c粘结有分离纸101d,以将用于产生标签RFID电路元件To包含在其中。
注意,当最终以标签状态完成的RFID标签T粘贴到预定物品等上时,将分离纸101d剥离,由此将RFID标签T通过粘合层101c粘贴到物品等上。用于馈送控制的预定标识记号(在该例子中是黑色标识记号;也可以是通过激光加工等在基带101上打出的孔、或者使用Thompson模具加工的孔)PM预先设置在分离纸101d正面上的预定位置(在该例子中,在馈送方向的前进方向侧上,该位置在环形天线152的前端更前方),该预定位置对应于分离纸101d表面上每个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注意,标识记号PM可以设置在覆盖膜103上(在后面描述的变型中是在热敏带101’或基带101”上),并用与记号传感器127相同的传感器来检测,从而实现相同的馈送控制、定位控制、切割控制、打印控制等等。
第二卷104保持围绕卷轴构件104a卷绕的覆盖膜103。从第二卷104送出的覆盖膜103通过打印头23压抵由膜带供应侧卷211和膜带卷收辊子105驱动的墨带105,墨带供应侧卷111和墨带卷收辊子106设置在覆盖膜103的背面侧(即,覆盖膜103的将要粘结到基带101上的一侧)内,使墨带105与覆盖膜103的背面侧紧密接触。
墨带收卷辊106和馈送辊27通过馈送电动机119(参见图3和图6,这将在后面描述)的驱动力而共同转动/驱动,该馈送电动机119是例如设置在每个盒子7外侧的脉冲电动机,通过齿轮传动装置(未示出)来传动墨带收卷驱动轴107和馈送辊驱动轴108。
在上述构造中,从第一卷102馈送出的基带101被供应到馈送辊27。从第二卷104送出的覆盖膜103又通过打印头23而压抵由设置在覆盖膜103背面侧(即,覆盖膜103的粘结到基带101上的一侧)的墨带供应侧卷211和墨带卷收辊子106驱动的墨带106,使得墨带105与覆盖膜103的背面紧密接触。
然后,当盒子7装入盒子固定器6且辊固定器25从释放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时,覆盖膜103和墨带105夹在打印头23和压纸辊26之间,且基带101和覆盖膜103夹在馈送辊27和压力辊28之间。然后,通过馈送电动机119的驱动力分别沿图5中箭头B和箭头C所示的方向同步地转动驱动墨带收卷辊106和馈送辊27。此外,带馈送辊驱动轴108、压力辊28和压纸辊26通过齿轮机构(未示出)相互连接。由于这种设置,在驱动带馈送辊驱动轴108时,馈送辊27、压力辊28和压纸卷轴26转动,由此将基带101从第一卷102送出并如上所述到馈送辊27。另一方面,将覆盖膜104从第二卷104送出,且打印头23的多个加热元件由打印头驱动电路120(见图6,稍后将进行描述)供电。其结果,实施打印,由此在覆盖膜103的背侧上形成印记R(参见图12,这将在后面描述),该印记R对应于在待粘结的基带101上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然后,基带101和已打印的覆盖膜103通过馈送辊27和压力辊28粘结在一起以形成单带,由此形成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该标签带109然后通过放带部分30放出盒子7(图4)。接着,驱动墨带收卷辊驱动轴107以将墨带105收卷到墨带收卷辊106上,该墨带105已被用来将印记打印在覆盖膜103上。
盒子7的外壳7A包括被检测部件190(例如,崎岖不平形状的标识符),盒子传感器81设置在与盒子固定器6的被检测部件190相对应的位置。盒子传感器81检测盒子7的安装状态,还检测与盒子7的类型相关的盒子信息(带子属性信息)。随着将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输入控制电路110,控制电路110(参见下面讨论的图6)能够获取盒子上的信息、以及盒子7是否已被安装。而且,盒子信息包括诸如基带101(覆盖膜103)的带子宽度、以及RFID电路元件To是否已附连至基带101的信息。此外,假如基带101具有RFID电路元件To,则还可包括基带101中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间距(下文中合适地称为“标记间距”)、设置位置以及其它信息。
所用的检测传感器81例如是可实施机械开关那样的机械检测的传感器、实施光学检测的传感器、或实施磁性检测的传感器。注意,盒子的RFID电路元件可以设置在盒子7的外壳7A中,RFID标记信息可以使用包括读取部件的检测传感器经由无线通信来读取。
然后,在如上所述粘合和产生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信息已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被读写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时,通过切割机构15自动地或操作切割器驱动键90(参见图2)来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由此形成RFID标签T。该RFID标签T随后通过标签放出机构22从标签放出口11(参见图2和4)放出。
注意,尽管以上详细描述了用于产生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T的标记盒子的结构,但是除了基带不包括RFID电路元件To之外都与该标记盒子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也可用于产生不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常规标签L的常规盒子的结构。下面描述一种情况,其中使用常规盒子来产生常规标签,对于标记盒子的每个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注意,对于常规盒子来说,基带的标识记号PM、覆盖膜等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标签产生开始时,参照在先前的标签产生时刻使用的完全切割位置(或在标签带已经从完全切割位置馈送了预定边缘距离之后的最终位置),来实施相同的馈送控制、定位控制、切割控制、打印控制等。
在图6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标签产生装置1的控制系统。注意,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信号流的例子,但信号流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在图6中,控制单元110设置在标签产生装置1的控制板(未示出)上。
控制电路110设有用于控制各种装置的CPU111、通过数据总线112与CPU111连接的输入/输出接口113、CGROM114、ROM115和116、以及RAM117。
ROM116存储:打印头驱动控制程序,构造成通过读出与来自PC118的操作输入信号相一致的打印缓冲器数据来驱动打印头23、馈送电动机119和放带电动机65;切割驱动控制程序,构造成驱动切割器电动机43来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放带程序,构造成驱动放带电动机65从标签放出口11中强迫地放出已被切割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即,RFID标签T);发送程序,构造成产生和输出发送电路存取信息,诸如用于产生标签或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的查询信号或写入信号;接收程序,构造成处理从接收电路输入的相应信号或类似信号;以及其它各种控制标签产生装置1所需要的程序。CPU111根据存储在ROM116中的这些程序执行各种操作。
RAM117设有文本存储器117A、打印缓冲器117B、参数存储区域117E等。从PC118输入的文本数据存储在文本存储器117A中。打印缓冲器117B存储用于打印字母、符号等以及施加的脉冲数(即用于形成每个点的能量)等的多个点图形作为点图形数据,且打印头23根据存储在该打印缓冲器117B中的点图形数据执行点打印。参数存储区域117E存储诸如各种操作数据之类的信息以及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的(前述)读取(获取)的标记识别信息(标记ID)。
输入/输出接口113连接至PC118、构造成驱动打印头23的打印头驱动电路120、构造成驱动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构造成驱动切割器电动机43的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2、构造成驱动半切割器电动机129的半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8、构造成驱动放带电动机65的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发送电路306、接收电路307、构造成检测标识记号PM的记号传感器127、构造成检测盒子7的装载状态的盒子传感器81、以及切割器驱动键90,该发送电路306构造成产生用于通过环形天线LC1和LC2来存取(读取和写入)用于产生标签或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的载波,并且根据从控制电路110输入的控制信号调制载波以输出询问波,该接收电路307构造成解调通过环形天线LC1和LC2从用于产生标签或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接收的响应波并将该解调响应波输出至控制电路110。
发送电路306和接收电路307通过公共天线装置240和切换电路86连接至环形天线LC1和LC2。切换电路86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10的控制信号实施切换,从而将公共天线装置240连接至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或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具体地说,控制电路110控制切换电路86,从而在产生RFID标签T时将公共天线装置240连接至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在从外部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读取信息时将公共天线装置240连接至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
在以控制电路110为中心的控制系统中,当字符数据或类似数据通过PC118输入时,文本(文本数据)顺序地存储在文本存储器117A中,打印头23由驱动电路120来驱动,且根据用于打印存储在打印缓冲器117B中的点图形数据的一行打印点来可选择地加热驱动各加热元件,同时,馈送电动机119同步地通过驱动电路121实施带子的馈送控制。发送电路306根据来自于控制电路11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载波的调制并输出询问波,而接收电路307根据来自于控制电路110的控制信号来处理解调的信号。
在图7中示出了用于产生标签或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功能结构。注意,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信号流的例子,但信号流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在图7中,用于产生标签或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电路元件To包括环形天线152和连接至环形天线152的IC电路部件151,该环形天线152构造成通过与标签产生装置1的环形天线LC1和LC2的电磁感应以不接触的方式发送/接收信号。
IC电路部件151包括:整流部件153,用于对通过标记天线152接收的询问波进行整流;电源部件154,用于存储通过整流部件153整流的询问波的能量并用作驱动电源;时钟提取部件156,用于从通过标记天线152接收的询问波中提取时钟信号并将时钟信号供应到控制部件155;存储器部件157,能够存储预定信息信号;调制解调器部件158,连接到标记天线152;以及控制部件155,用于通过整流部件157、时钟提取部件156、调制解调器部件158等控制RFID电路元件To的操作。
调制解调器部件158解调通过环形天线152接收到的来自标签产生装置1的环形天线LC1和LC2的通信信号,调制来自控制部件155的答复信号,并且用来自环形天线152的响应波来答复。
控制部件155执行基本的控制,诸如解译由调制解调器部件158解调的接收信号,根据存储器部件157中存储的信息信号来产生答复信号,并且从调制解调器部件158返回答复信号。
为了实施以上的控制,在产生RFID标签T时,图8所示的控制过程由标签产生装置1的控制电路110来执行。注意,例如当操作者在PC118上输入合适的操作以指令系统开始标记标签编辑且该指令信号从PC118输入时,控制电路110开始该流程。
首先,在步骤S105中,执行预备处理。具体地说,从PC118(通过通信线路NW和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入操作信号,并且基于该操作信号,来设定打印数据、标记写入数据、半切割位置(半切割线的位置)、完全切割位置(切割线CL的位置)、打印停止位置等等。
接着,在步骤S110中,在当实施从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时、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没有响应的情况下,用于对通信重试数进行计数(存取重试计数)的变量M和N初始化为0(参见图10,这将在后面描述)。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115,其中,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来将控制信号输出到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通过馈送电动机119的驱动力来转动地驱动馈送辊27和墨带收卷辊106。此外,通过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将控制信号输出到放带电动机65,并且转动地驱动驱动辊51。由于这种布置,基带102馈送出第一卷102且供给至馈送辊27,覆盖膜104馈送出第二卷103,并且基带101和覆盖膜103通过馈送辊27和下辊109彼此粘贴在一起以形成单带,由此形成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然后输送该标签带。
接着,在步骤S120中,根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入的记号检测传感器127的检测信号,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符PM(换句话说,覆盖膜103是否已经到达打印头23的打印开始位置)。重复该步骤直到检测到标识符PM为止,一旦检测到标识符PM,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25。
在步骤S125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出到打印头驱动电路120,以给打印头23供电,并且在覆盖膜103的上述可打印区域S中开始打印诸如字母、符号、条形码之类的标签印记R。
接着,在步骤S130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馈送至先前设定的前半切割位置(换句话说,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到达半切割器模块35的半切割器34处在前半切割线HC1前面时的位置)。例如,使用已知的方法(例如,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通过检测在步骤S120中已经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
重复该步骤直到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到达前半切割位置为止,一旦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到达前半切割位置,就确定满足步骤S130中的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35。
在步骤S135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出到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和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以停止对馈送电动机119和放带电动机65的驱动,由此停止馈送辊27、墨带收卷辊106和驱动辊51的转动。由于这种布置,在馈送出盒子7的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沿放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停止基带101从第一卷102的馈送、覆盖膜103从第二卷104的馈送、以及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输送,并且半切割模块35的半切割器34处于在步骤S105中设定的前半切割位置的前面。此时,控制信号也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出到打印头驱动电路120以停止对打印头23供电,由此停止打印上述标签印记R。
接着,在步骤S140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出到半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8以驱动半切割器电动机129并转动半切割器34、由此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并且实施前半切割,形成前半切割线HC1。
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45,如同步骤S115,馈送辊27、墨带收卷辊106和驱动辊51被转动地驱动以继续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如同步骤S125,给打印头23供电以继续打印标签印记R。
接着,在步骤S147中,根据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确定装入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盒子还是没有RFID电路元件To的常规盒子。在盒子是标记盒子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50。
在步骤S150中,确定被输送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了预定距离(例如,对于已粘结了打印的覆盖膜103的用于产生标签的相应RFID电路元件To来说,输送距离足够长以到达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此时如同步骤S130,也可以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来确定输送距离。
重复该步骤直到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已经输送了预定距离为止,一旦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已经输送了预定距离,就确定满足步骤S150中的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00。
接着,在步骤S200中,实施标记存取处理。具体地说,一旦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已经输送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位置(到达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处于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的前面时的位置),就停止输送和打印,并且实施信息发送/接收。接着,继续输送和打印,完成打印,进一步输送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在后半切割位置停止输送以形成后半切割线HC2(参见图12,这将在后面描述)。
当如上所述完成步骤S200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55(此时,在步骤S200中继续输送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在步骤S147中,在盒子是没有RFID电路元件To的常规盒子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00,其中在打印结束位置完成打印,并且实施用于形成后半切割线HC2的常规标签产生处理(详细参见图11,这将在后面描述),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55。
在步骤S155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到上述完全切割位置。例如,使用已知的方法(例如,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通过检测在步骤S120中已经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完全切割位置为止。一旦已经到达该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60。
在步骤S160中,如同步骤S135,停止馈送辊27、墨带收卷辊106和驱动辊51的转动,由此停止输送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由于这种布置,就停止基带102从第一卷101的馈送、覆盖膜104从第二卷103的馈送、以及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馈送,且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处于完全切割位置前面。
接着,在步骤S165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2以驱动切割器电动机43并转动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由此实施完全切割处理,其中,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粘合剂层101c和分离纸101d都被切割以形成切割线。因此,通过使用切割机构15来切割标签带109,就形成了包括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标签形RFID标签T,RFID标记信息已经写入该RFID标签T且在该RFID标签T上已经实施了预定的打印(或者形成了已经实施预定打印的常规标签L)。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170,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出到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以再次驱动放带电动机65,由此转动驱动辊51。结果,驱动辊51再次开始输送。因此,在步骤S165中形成的标签形的RFID标签T或常规标签L向标签放出口11输送,并且从标签放出口11放到装置外侧,流程结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所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或去除步骤,或者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图9示出了步骤S200的详细过程。
首先,在步骤S210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到与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通信的位置。此时的确定也如同图8的步骤S130,可以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通过例如检测在步骤S120中已经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
重复该步骤,直到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到达通信位置为止,一旦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已经到达通信位置,就确定满足步骤S210中的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20。
在步骤S220中,如同步骤S135,停止馈送辊27、墨带收卷辊106和驱动辊51的转动,由此停止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且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基本处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前面。还有,停止对打印头23的供电以停止(暂停)标签印记R的打印。
接着,在步骤S400中,通过无线通信在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和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之间实施信息发送/接收,以实施信息发送/接收处理,该信息发送/接收处理将标记写入信息写到用于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件151(或者该信息发送/接收处理读取在IC电路部件151中预先存储的信息)(详细参见图10,这将在后面描述)。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240,如同图8的步骤S145,馈送辊27、墨带收卷辊106、驱动辊51被转动地驱动以继续输送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对打印头23供电以继续打印标签印记R。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250,在该步骤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是否已经输送到打印结束位置(在步骤105中设定)。此时的确定也如同以上,例如可以使用预定的公知方法,通过例如检测在步骤S120中已经检测到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打印结束位置为止。一旦已经到达打印结束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60。
在步骤S260中,如同图8的步骤S135,停止对打印头23的供电,由此停止打印标签印记R。结果,完成在打印区域S中打印标签印记R。
在下一步骤S263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到先前所述的后半切割位置(换句话说,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到达半切割模块35的半切割器34处于后半切割线HC2的前面时的位置)。此时的确定也如同以上,例如可以使用预定的公知方法,通过例如检测在步骤S120中已经检测到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后半切割位置为止。一旦已经到达该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67。
在步骤S267中,如同前述的步骤S220等,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出到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和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以停止馈送电动机119和放带电动机65的驱动,由此停止馈送辊27、墨带收卷辊106、以及驱动辊51的转动。由于这种布置,停止基带102从第一卷101的馈送、覆盖膜104从第二卷103的馈送、以及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并且半切割器模块35的可移动刃34处于后半切割线HC2的前面。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270,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半切割器驱动电路128以转动半切割器34,由此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以实施后半切割,形成后半切割线HC2。
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280,在该步骤中,如同步骤S240,馈送辊27、墨带收卷辊106、驱动辊51被转动地驱动,由此继续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这样,例程结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所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或去除步骤,或者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图10示出了步骤S400的详细过程。在上述的信息写入和信息读取的例子中,将描述信息写入作为一个例子。
在图10中,首先在步骤S402中,切换控制信号输出到切换电路86以将公共天线装置240连接至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405,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出到发送电路306,经受预定调制的询问波作为用于获取在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中存储的ID信息的查询信号(在该例子中是“读取标记ID”命令信号)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发送到经受写入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结果,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存储器部件157就被初始化。
接着,在步骤S415中,响应于“读取标记ID”命令信号,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接收从经受写入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发送的答复信号(包括标记ID),并且通过接收电路307和输入/输出接口113来结合该答复信号。
接着,在步骤S420中,确定是否已经根据接收到的答复信号来正常读取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ID。
假如不满足确定,则流程前进至步骤S425,在该步骤中,M增1,然后在步骤S430中,确定M是否等于5。在M小于或等于四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返回至步骤S405并重复相同的过程。在M等于五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435,在该步骤中,错误显示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出到PC118,以显示相应的写入失败(错误)。接着,例程结束。由于这种布置,即使初始化失败,也可实施最多五次重试。
在确定满足步骤S420中的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440,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发送电路306,在步骤S415中读取的标记ID被指定,以将所想要的数据作为待写入存储器部件157的信号(在该例子中是“写入”命令信号)发送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来将信息写入到该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并且信息已被写入。
接着,在步骤S445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发送电路306,在步骤S415中读取的标记ID被指定以发送询问波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已经对该询问波实施预定的调制,以作为用于读取在标记的存储器部件157中记录的数据的信号(在该例子中是“读取”命令信号),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 1来将信息写入到该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由此引起答复。然后,在步骤S450中,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发送的答复信号(响应于“读取”命令信号写入该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被接收到,并且通过接收电路307被结合。
接着,在步骤S455中,根据接收到的答复信号,来检查在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存储器部件157内存储的信息,使用已知的错误检测代码(CRC代码;循环冗余检验,等),确定发送的预定信息是否已经正常存储在存储器部件157中。
假如不满足确定,则流程前进到步骤S460,在该步骤中,N增1,然后前进到步骤S465,在该步骤中,确定N是否等于5。在确定N小于或等于4的情况下,不满足确定,且流程返回到步骤S440,重复相同的过程。在N等于五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435,在该步骤中,相应的写入失败(错误)类似地显示在PC118上,例程结束。由于这种布置,即使信息写入失败,也实施最多五次重试。
在确定满足在步骤S455中的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470,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发送电路3006,在步骤S415中读取的标记ID被指定以发送询问波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已经对该询问波实施预定的调制,以作为用于阻止置换在标记的存储器部件157中记录的数据的信号(在该例子中是“锁定”命令信号),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将信息写入该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并且阻止对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新的信息写入。结果,完成了将RFID标记信息写入待实施入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480,在该步骤中,将在步骤S440中写入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与通过打印头23要在打印区域S打印的标签印记R的相应打印信息组合起来,该信息组合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和通信线路NW被输出,并存储在PC118中(或存储在未示出的信息服务器或例程服务器中)。该存储的数据较佳地根据需要存储和保存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这样,例程结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所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或去除步骤,或者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图11示出了步骤S300的详细过程。
在图11中,首先在步骤S310中,确定覆盖膜103是否已经粘结到没有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101并且产生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到打印结束位置(在上述的步骤S105中设定)。此时的确定也如同以上,例如可以使用预定的公知方法,通过例如检测在步骤S120中已经检测到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打印结束位置为止。一旦已经到达该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320。
在步骤S320中,停止对打印头23的供电以停止打印标签印记R。结果,完成在打印区域S中打印标签印记R。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330,在该步骤中,如同步骤S270,实施后半切割处理,用于在输送到预定的后半切割位置之后由半切割器34来形成后半切割线HC2。这样,例程结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所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或去除步骤,或者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如图12A、图12B和图13所示,RFID标签T具有五层结构,其中将覆盖膜103增加到上述如图5所示的四层结构上。五层结构从覆盖膜103侧(图13中的上侧)到相反侧(图7中的下侧)分层,包括覆盖膜103、粘合层101a、基膜101b、粘合层101c和分离纸101d。然后,包括在基底膜101b的背侧上设置的环形天线152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如前所述设置在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内,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存储信息等对应的标签印记R(在该例子中是字母“ABCD”)打印在覆盖膜103背侧上的打印区域S内。
在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上基本上沿着带子宽度方向通过如前所述的半切割器34来形成半切割线HC(半切割区域;在该例子中是两条线:前半切割线HC1和后半切割线HC2)。在覆盖膜103上,标签印记R打印在这两条半切割线HC1和HC2之间的区域,前端区域S1和后端区域S2沿着带子纵向分别形成在该区域的两侧,而半切割线HC1和HC2位于其间。
因此,本实施例的主要特征是:使用装置外的获取部件(读取部件),使用设置到标签产生装置1的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通过无线通信从RFID标签T(命令标记Tm,如上所述设有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中获取存储在IC电路部件中的信息。此时,用于标签产生装置1内的各个操作装置的命令信号可存储在该命令标记Tm中,这些操作装置诸如打印头23、馈送辊27、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切割机构15和半切割模块35。然后,读取命令标记Tm以获取命令信号,由此能基于该命令信号作出相应操作装置的操作。下面,将顺序地详细描述这些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将以下情况作为实例来描述,在该情况中,应用基于读取命令标记Tm以检查(产品购买之后的维护检查、产品装运之前的检查等等)标签产生装置1的命令执行功能。此外,在给予各个操作装置操作指令时存储在命令标记Tm中的命令信号的内容基本上(至少部分地)被标准化到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从PC118输入的命令信号和来自标签产生装置1的操作装置(在该例子中是电源键14、切割器驱动键90等)的命令信号。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装置1中,可以通过命令标记Tm、PC118和标签产生装置1的操作装置来执行以上检查处理。
图14所示的检查处理的控制过程由标签产生装置1的控制电路110来执行。
在图14中,首先在步骤S3010中,对键压计数值和后述的其它各种数据进行初始化。
接着,在步骤S3012中,如同步骤S147,基于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盒子信息),确定安装在盒子固定器6上的盒子7是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盒子还是没有RFID电路元件To的常规盒子。假如盒子不是标记盒子,则不满足确定,在步骤S3014中将用于模式切换的标志FM设为0,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020。假如盒子是标记盒子,则满足步骤S3012中的确定,在下一步骤、步骤S3016中将标志FM设为1,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020。
在步骤S3020中,从标签产生装置1的操作装置(如上所述,在该例子中是电源键14和切割器驱动键90)输入操作信号,并且实施键扫描处理,以检测操作了哪个操作装置。
然后,在步骤S3030中,使用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实施从外部装置的命令标记Tm(其中预先存储了检查命令信号;详细将在后面描述)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获取处理(标记读取处理)。
具体来说,首先切换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出到切换电路86,以连接公共天线装置240和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然后,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出到发送电路306,并且经受预定调制的询问波作为用于获取存储在设于命令标记Tm中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中的命令信号的查询信号被发送到待通过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读取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接着,响应于查询信号,从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发送的答复信号(包括来自标记的检查命令信号)由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来接收,并且由接收电路307和输入/输出接口113来结合和获取。
接着,在步骤S3040中,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从PC118中输入(接收)操作信号(来自操作终端的命令信号)。
然后,在步骤S3100中,执行基于与步骤S3020的键扫描处理的扫描结果相对应的键压的命令确定处理(详细参见图15,这将在后面描述)。
接着,在步骤S3200中,执行基于与步骤S3040的接口数据接收处理结果相对应的接口接收数据的命令确定处理(详细参见图16,这将在后面描述)。
接着,在步骤S3300中,执行基于与步骤S3030的标记读取处理结果相对应的RFID标记的命令确定处理(详细参见图17,这将在后面描述)。
然后,在步骤S3400中,基于步骤S3100、步骤S3200和步骤S3300的处理结果,来执行与由这些步骤中的一个步骤所确定的命令信号的内容相对应的处理(详细参见图18)。
接着,在步骤S3050中,确定标签产生装置1的装置电源是否关了(OFF),假如关了,则满足条件,且流程结束。假如装置电源开着(ON),则不满足条件,流程返回到步骤S3012,重复相同的过程。
图15示出了步骤S3100的详细过程。
在图15中,首先在步骤S3110中,确定在其它处理中(在步骤S3200中基于接口接收数据的命令确定处理中、或在步骤S3300中基于RFID标记的命令确定处理中)是否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假如在其它处理中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则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结束。假如在其它处理中还没有确定请求命令,则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3120。
在步骤S3120中,基于步骤S3020的扫描处理结果,确定标签产生装置1的电源键14是否被按压。假如电源键14被按压,则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130。
在步骤S3130中,确定标签产生装置1的切割器驱动键90是否重新被按压。假如切割器驱动键90没有重新被按压,则确定不满足条件,流程返回到步骤S3120,重复相同的过程。假如切割器驱动键90重新被按压,则确定满足条件,流程前进到步骤S3140,在该步骤中,键压计数器(例如,设置在控制电路110中)的计数值增一,流程返回到步骤S3120,重复相同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步骤S3120中,在标签产生装置1的电源键14还没有被按压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流程前进到步骤S3150。在步骤S3150中,确定键压计计数值是否为零。在计数值为零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且例程结束。在计数值不为零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160。
在步骤S3160中,基于在步骤S3150中确定的键压计数值(与命令信号相对应)来搜索命令表,并且在步骤S3170中,确定相应的请求命令。此时,计数值和请求命令类型例如预先以预定的关联形式(例如,表格;参见图19,这将在后面描述)存储在控制电路110内。在步骤S3170中,基于步骤S3160的搜索结果,来确定与在步骤S3150中确定的键压计数值相对应的内容的命令。一旦确定了请求命令,流程就结束。
图16示出了步骤S3200的详细过程。
在图16中,首先在步骤S3210中,确定在其它处理中(在步骤S3100中基于键压命令确定处理的命令确定处理中、或在步骤S3300中基于RFID标记的命令确定处理中)是否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假如在其它处理中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则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结束。假如在其它处理中还没有确定请求命令,则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3220。
在步骤S3220中,基于步骤S3040的数据接收结果,确定是否已经从PC118在输入/输出接口113中输入(接收)用于执行检查处理的操作信号(命令信号)。假如还没有实施用于执行检查处理的操作,则确定不满足条件,且例程结束。假如已经实施了用于执行检查处理的操作,则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230。
在步骤S3230中,基于在步骤S3220中输入的命令信号,来进行命令表搜索,并且在步骤S3240中,确定对应的请求命令。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来自PC118的命令信号和请求命令类型例如预先以预定的关联形式(例如,如同上述的表格;参见图19,这将在后面描述)存储在控制电路110内。在步骤S3240中,基于步骤S3230的搜索结果,来确定与在步骤S3220中识别的命令信号相对应的内容的命令。一旦确定了请求命令,流程就结束。
图17示出了步骤S3300的详细过程。
在图17中,首先在步骤S3310中,确定在其它处理中(在步骤S3100中基于键压命令确定处理的命令确定处理中、或在步骤S3200中基于接口接收数据的命令确定处理中)是否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假如在其它处理中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则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结束。假如在其它处理中还没有确定请求命令,则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3320。
在步骤S3320中,基于步骤S3030的命令标记Tm读取结果,确定是否已经从待读取的命令标记Tm中读取信息(读取数据)。假如还没有读取信息,则确定不满足条件,且例程结束。假如已经读取了信息,则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330。
在步骤S3330中,从在步骤S3320中读取的信息内提取并获取检查命令信号(用于执行检查处理)。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3340,在该步骤中,基于在步骤S3330中获取的检查命令信号,来进行命令表搜索,并且在步骤S3350中,确定对应的请求命令。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来自命令标记Tm的命令信号和请求命令类型例如预先以预定的关联形式(例如,如同上述的表格;参见图19,这将在后面描述)存储在控制电路110内。在步骤S3350中,基于步骤S3340的搜索结果,来确定与在步骤S3330中获取的命令信号相对应的内容的命令。一旦确定了请求命令,流程就结束。
图18示出了步骤S3400的详细过程。
在图18中,首先在步骤S3410中,确定是否已经在步骤S3100基于键按压的命令确定处理、步骤S3200基于接口接收数据的命令确定处理、或步骤S3300基于RFID标记的命令确定处理中确定了请求命令。假如还没有确定请求命令,则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结束。在一个处理中确定了请求命令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415。
在步骤S3415中,确定用于模式切换的标志FM是否为0。假如FM为0(换句话说,假如盒子不是标记盒子,而是常规盒子),则满足确定,流程前进至步骤S3420,输入命令操作模式以基于命令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同时,假如FM为1(换句话说,假如盒子是标记盒子),则不满足确定,流程前进至步骤S3430,输入命令标签产生模式以产生命令标记Tm。在该例子中,根据盒子类型来切换模式,但是这不是限制,可以通过操作者的适当操作输入来选择模式。
在步骤S3420中,与请求命令相对应的控制信号(或驱动信号)输出到确定请求命令的目标操作装置(或驱动装置),且例程结束。
在步骤S3430中,使用因此确定的与请求命令相对应的检查命令信号来产生RFID标签T,在该RFID标签T中,命令信号已经写入IC电路部件151。
因为在标签产生处理中由控制电路110执行的控制内容已在图8、图9和图10中充分揭示,所以将省略对其的描述。尤其,在图10的步骤S440中,将控制信号输出至发送电路306,并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发送至待写入的RFID电路元件To,由此写入命令信号。而且,还可不写入命令信号自身,而是写入与在单独设置的数据服务器中存储在预定位置的命令信号相关联的信息(可以是标记ID)。步骤S480的向服务器存储打印信息和写入信息组合的处理可以省略。
步骤S3430因此完成,例程结束。
如图19所示,“切割(Cut)”功能、“打印帮助(Print HELP)”功能、以及“打印介质信息(Print medium information)”功能等在该例子中设为用于检查处理执行所请求的命令处理的内容,“切割”功能构造成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或自动馈送预定距离然后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打印帮助”功能构造成打印标签产生装置1的功能描述信息,而“打印介质信息”功能构造成打印基带101和覆盖膜103的带子属性信息。对于图中的每个功能,在相应的每栏中赋予通过接口113从PC118输入的命令信号“(接口接收命令)”、从命令标记Tm读取的命令信号(“带有RFID标记的命令”)、以及键压计数器的计数值(“键压计数值”)(即,诸功能标准化为基本相同的命令信号以给相同的操作提供指令)。
例如,“切割”功能赋予通过接口113从PC118输入的命令信号“0x1B TEST03”、从命令标记Tm读取的命令信号“0x1B TEST03”、以及键压计数器的计数值“3”。因此,假如通过接口113从PC118输入命令信号“0x1B TEST03”、或假如从检测命令标记Tm的RFID电路元件To读取命令信号“0x1B TEST03”、或假如键压计数器的计数值为“3”,就将最终的请求命令(共同地)设为“切割”(参见步骤S3170、步骤S3240、以及步骤S3350)。
类似地,假如通过接口113从PC118输入命令信号“0x1B HELP01”、或假如从检测命令标记Tm的RFID电路元件To读取命令信号“0x1B HELP01”、或假如键压计数器的计数值为“9”,就将最终的请求命令(共同地)设为“打印帮助”(参见步骤S3170、步骤S3240、以及步骤S3350)。
类似地,假如通过接口113从PC118输入命令信号“0x1B HELP02”、或假如从检测命令标记Tm的RFID电路元件To读取命令信号“0x1B HELP02”、或假如键压计数器的计数值为“10”,就将最终的请求命令(共同地)设为“打印介质信息”(参见步骤S3170、步骤S3240、以及步骤S3350)。
如图20A和图20B所示,命令标记Tm设有如上所述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对与图12相同的部件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或简化描述。如上所述,该RFID电路元件To包括IC电路部件151和天线152。如上所述,命令标记Tm形成为RFID标签T,通过标签产生装置1将命令信号写入该RFID标签T的IC电路部件151。(参见图18中的步骤S3430)注意,这不是限制,例如也可通过合适保护构件向RFID电路元件To提供卡片型基底。
如图21所示,命令标记Tm的RFID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件151如上所述包括整流部件153、电源部件154、控制部件155、时钟提取部件156、调制解调器部件158、以及存储器部件157。注意,与图7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将合适地省略对其的描述。将如上所述用于检查的命令信号写入存储器部件157,将这些信号存储和保存在该存储器部件中。
如图22所示,在该例子中打印了关于按键操作的操作者引导信息(功能描述信息)。该功能描述信息预先设定和存储在控制电路110中,并且打印了该存储的打印数据。由于预先存储了图形打印数据,就简单地执行了“打印帮助”。
在图23A所示的例子中,打印了诸如带子类型〔对于不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常规标签的粘合类型(层压类型)〕、带子宽度(36mm)、对应的打印速度(20mm/s)和打印区域长度(30mm)之类的带子属性信息。(在该例子中,打印了该信息的常规标签L形成在带子上)。在图23B所示的例子中,类似地打印了诸如带子类型(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带)、带子宽度(24mm)、对应的打印速度(20mm/s)和打印区域长度(20mm)之类的带子属性信息。(在该例子中,打印了该信息的RFID标签T形成在带子上)。注意,还可打印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101的设置间距。
此外,在执行以上“打印介质信息”的过程中,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与带子属性信息相对应的印记,而可以打印与由盒子传感器81检测到的盒子类型相对应的印记。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本实施例中,在检查标签产生装置1(包括诸如维护和装运前检查之类的各种检查和测试)时,在相应的装置(在以上例子中是打印头23、切割机构15等)上实施用于各种检查处理的操作(在以上例子中是打印帮助、打印介质信息、切割处理等)。此时,用于实施这种操作的命令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从PC118经由有线通信来输入,或者基于标签产生装置1的键14和90等的操作来输入,或者通过使用命令标记Tm的无线通信来输入。
也就是说,用于指令操作装置实施操作的命令信号可以不仅以有线形式从PC118中(或基于标签产生装置1的键14和90等的操作)来输入,而且以基于命令标记Tm的无线形式来输入。在无线输入的情况下,与从使用PC118(或键14和90等)的复杂操作中产生命令信号的情况相比,读取RFID标记Tm的简单操作已经足够了。也就是说,本发明并不要求操作者使用PC118的键、按钮和开关来实施复杂的操作以产生命令信号,由此减轻了操作者的操作劳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自身能够使命令标记Tm用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负担。换句话说,因为无需准备另外的单独装置来产生命令标记Tm,所以可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便利性。
尤其对于本实施例,产生命令标记Tm以使它们可附连为RFID标签T。结果,在通过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读取信息之前或之后,命令标记Tm可附连至标签产生装置1的外壳200(包括临时附连,假设以后会去除)。在这样附连时,命令标记Tm不必在外壳200附近显示以让操作者看到,因为可以自动地从命令标记Tm读取信息,并且可以引起相应的操作装置执行各种操作。这一作用对于较佳地每次装置开启时实施的功能是尤其有利的,诸如使用过程中的初始化、清洁等等。(例如,参见图14中的步骤S3010。)这种附连可以使得制造过程中标签产生装置1和命令标记Tm之间的一一对应更加清楚(为了成组地装运和销售)。
此外,尤其对于本实施例,在将命令标记Tm形成为标签时,可设置打印区域S并完成预定的打印。结果,可以打印命令信号的类型或命令信号的功能内容,而不仅仅是像图20中那样将功能显示为简单的“命令标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各命令标记Tm可给予操作者清楚的视觉确认:可引起哪个操作装置执行何种操作。
此外,尤其对于本实施例,如图18所述,可以将单个请求命令与装置侧的两个操作相关联,并且通过模式切换来选择待执行的两个操作中的一个操作。尤其,对于单个请求命令(例如,当通过装置1内侧或外侧的操作装置来实施单个操作时),假如装置处于命令标签产生模式(图18中的步骤S3430),则可以通过写入与请求命令相对应的命令信号(或与其相对应的信息)来产生命令标记Tm。另一方面,假如装置1处于命令操作模式,则可根据请求命令(图18中的步骤S3420)与至少一个操作装置(例如,送带辊驱动轴108、打印头23、天线LC1和LC2等)相对应地实施操作(例如,馈送、打印、通信等等)。此外,通过将来自传感器81的检测与模式切换相联系,装置1可以根据安装在盒子固定器6上的盒子7的类型,响应于操作装置的相同操作,在产生命令标记Tm或用于操作装置的操作控制之间自动切换。
此时,如上所述,可以从命令标记Tm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中读取和获取请求命令。因此,假如如上所述装置1处于命令操作模式,则可以实施根据请求命令且与至少一个操作装置相对应的操作,假如装置1处于命令标签产生模式,则可以通过将根据请求命令的命令信号写入RFID电路元件To来产生命令标记Tm。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读取命令标记Tm来产生用于相同功能的命令标记Tm,因此可复制命令标记Tm。
注意,除了上述实施例,可根据本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型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面将考虑这些改型作出描述。
(1)其它公共命令的例子尽管在上述的示例性场景中,使用图19的关联表,“切割”、“打印帮助”和“打印介质信息”用作标准化为检查处理执行的请求命令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图24所示,可将诸如“写入RFID(WriteRFID)”和“读取RFID(ReadRFID)”之类的与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相关的命令、以及诸如“接收打印数据(Receiveprintdata)”、“开始打印(Startprinting)”和“设定打印参数(Setprintparameters)”之类的与打印头23相关的命令如上所述地替换和标准化。如图所示,也可将启动和禁用通过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从RFID标记Tm读取信息(“启动(Enable)”“禁用(Disable)”)准备为命令。在以上各实施例中,在标签产生装置1的上述检查(产品购买之后的维护检查,产品装运之前的检查)过程中可以合适地使用这些各种命令,还可将这些各种命令应用到在用图8等描述的标签产生过程中实施的各项操作控制过程。
(2)独立包含所有功能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在以上实施例中,PC118构造成与标签产生装置1分开的本体而作为操作终端(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外的操作装置),但这不是限制,也可将PC118的功能赋予标签产生装置1(形成所谓的“独立”型)。在这种情况下,标签产生装置1包括构造成执行各种显示的液晶显示屏等的显示部件(未示出),以及用于操作者的操作者输入的按键和按钮等的操作部件(未示出),其中,控制电路110执行由PC118的控制电路130实施的控制内容。
根据本改型,诸如以上实施例的PC118之类的与标签产生装置1分开的操作装置就不再需要,由此让操作者易于搬运整个标签制造系统LS,因此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便利性。
(3)不实施粘结尽管以上的实施例1已经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在覆盖膜103上实施打印,该覆盖膜103与包含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101分开,并且两者彼此粘结以形成所谓的层压型标签,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也可以应用到在设置在标记带(或常规带)上的覆盖膜上直接实施打印的所谓非层压型标签的情况。
如图25所示,盒子7’具有热敏带101’绕其卷绕的第一辊102’、以及用于向盒子7’外馈送热敏带101’的馈送辊27’。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5相同的部件,将合适地省略对其的描述。
第一卷102’以卷绕在卷轴构件102a’上的方式储存条状透明热敏带101’,而条状透明热敏带101’具有多个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沿着纵向依次形成的结构。卷轴构件102a’转动地插入并容纳在凸起件95中,该凸起件95设置在盒子7’的底部上。
卷绕在第一卷102’上的热敏带101’在该例子中具有三层的结构(参见图25中的局部放大图),且包括:在表面上具有热敏记录层且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类似物形成的覆盖膜101a’、由合适的粘合剂材料制成的粘合剂层101b’、以及分离纸101c’。热敏带101’的三层以从卷绕在内的一侧朝向与相反侧对应的那侧的顺序层叠。
构造成发送/接收信息且构建成环形卷形状的环形天线152在该例子中以一体的方式设置在覆盖膜101a’的背侧上,IC电路部件151形成为连接至环形天线152,由此构成RFID电路元件To。分离纸101c’通过覆盖膜101a’的背侧上的粘合剂层101b’粘贴到覆盖膜101a’。用于馈送控制的预定的标识符(在该例子中是黑色标识符;如同上述,可以是通过由激光加工形成的穿透热敏带101’的孔等)PM对应于分离纸101c’的前侧上的每个RFID电路元件To形成在预定位置(在该例子中,在馈送方向的前侧上环形天线152的前头的更前位置),这与分离纸101d相同。
当盒子7’装入盒子固定器6且辊固定器25移动到远处的接触位置时,热敏带101’带入打印头23和压纸辊26之间,然后带入馈送辊27’和下辊28’之间。然后,馈送辊27’、下辊28’和压纸辊26同步地转动,以将热敏带101’从第一卷102’馈送出来。
热敏带101’从开口部分94供给到馈送方向下游侧上的打印头23,同时被引导至转动地插入卷轴凸起件91中的基本圆柱形卷轴92,该卷轴凸起件91设置在盒子底部上。电能从打印头驱动电路120(参见图6)供应到多个加热元件,因此打印头23在热敏带101’的覆盖膜101a’的前侧上打印标签印记R,以形成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该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接着从放出口96放到盒子7’之外。
在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放到盒子7’之外之后,通过环形天线LC1存取(经受信息的写入/读取)IC电路部件151。使用与以上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可以充分实施由驱动辊51进行的进一步输送和由切割机构15进行的切割,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半切割模块35不同于与图3等所示的层压型相对应的半切割模块。也就是说,在图3等中所示的结构在打印头23那侧具有承座36,而在压纸辊26那侧具有半切割器34。这是一种半切割的结构,从与对应于待产生的带子的分离纸的那侧相对的那侧实施半切割。无论如何,在热敏带用作本改型的情况下(类似地,在使用墨带且其类型是未实施层压的情况下,将在后面用图26来描述),分离纸位于层压型的相对侧。因此,因为除了分离纸之外的部分经受了半切割,承座36和半切割器34的布局就是与以上相反的。也就是说,半切割器34位于打印头23那侧上,而承座36位于压纸辊26那侧上。
在该例子中,为了使得与盒子7’相关的盒子信息可在装置侧被自动检测到,其中存储了与盒子7’相关的信息的盒子RFID电路元件Tc就形成在盒子7外周缘上的壁面93上。此外,构造成通过与盒子固定器6的RFID电路元件Tc不接触无线通信来发送/接收信号的天线AT设置在与盒子固定器6的RFID电路元件Tc相对的侧壁部分6A上。在本改型中,实现了与以上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以及下面描述的效果。也就是说,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有时在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和其它区域之间在带子厚度上有差别,从而在带子正面上形成凸起和凹口。此时,尽管凸起和凹口在以上的实施例1中没有很大的效果,因为该实施例包括以下设计,其中,在与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分开的覆盖膜上实施打印,并且两者彼此粘结,但是如同本实施例中在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热敏带上直接实施打印的情况下,由于RFID电路元件To的厚度所引起的带子正面上的凸起和凹口,会在热敏带上引起容易有诸如细斑之类的打印缺陷的独特问题。这里,可以通过上述避开标记打印模式实施打印以避开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由此避免上述诸如细斑之类的打印缺陷,并解决会在覆盖膜和基带未彼此粘结时发生的以上问题。结果,就可形成没有打印细斑等的感官上令人愉悦的RFID标签T(包括命令标记Tm)。
尽管在以上改型的结构中,通过使用热敏带作为标记带来实施打印,尤其是简单地通过打印头23发出的热而不是墨带等,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同在以上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普通墨带来实施打印。
如图26所示,本改型的盒子7”具有基带101”绕起卷绕的第一卷102”。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25和5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合适地省略对其的描述。
第一卷102”以卷绕在卷轴构件102a”上的方式储存条状透明基带101”,该基带101”具有多个RFID电路元件To沿着纵向依次形成的结构。
卷绕在第一卷102”上的基带101”在此例中具有三层的结构(参见图26中的局部放大图),且包括: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类似物形成的着色基底膜101a”、由合适的粘合剂材料制成的粘合剂层101b”、以及分离纸101c”。基带101”的三层以从卷绕在内的一侧朝向与相反侧相应的那侧的顺序层叠。
构造成发送/接收信息且构建成环形卷形状的环形天线152在该例子中以一体的方式设置在基底膜101a”的背侧上,IC电路部件151形成为连接至环形天线152,由此构成RFID电路元件To。分离纸101c”通过基底膜101a”的背侧上的粘合剂层101b”粘贴到基底膜101a”。用于馈送控制的预定的标识符(在该例子中是黑色标识符;如同上述,可以是通过由激光加工形成的穿透基底带101”的孔等)PM对应于分离纸101c”的前侧上的每个RFID电路元件To形成在预定位置(在该例子中,在馈送方向的前侧上环形天线152的前头的更前位置),如上所述。
当盒子7”装入盒子固定器6且辊固定器25移动到远处的接触位置时,将基带101”和墨带105带入打印头23和压纸辊26之间,然后带入馈送辊27’和下辊28’之间。然后,馈送辊27’、下辊28’和压纸辊26同步地转动,以将基带101”从第一卷102”馈送出来。
同时,此时,电能从打印头驱动电路120(参见图6)供应到打印头23的多个加热元件,因此打印头23在基带101”的基底膜101a”的前侧上打印与RFID电路元件To的存储信息相对应的标签印记R,以形成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该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接着放到盒子7”之外。
在将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放到盒子7”之外之后,通过环形天线LC1存取(经受信息的写入/读取)IC电路部件151。使用与以上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可以充分实施由驱动辊51进行的进一步输送和由切割机构15进行的切割,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此外,半切割模块35与上述图25的改型中的相同。
在本改型中,也可实现与以上图25相同的效果。
(4)其它尽管在上面,在装置主体2的侧面上设置了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从定位在装置主体2的侧面上的装置主体2(外壳200)外侧上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来读取信息,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可以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前面或顶面上,并且可以从定位在装置主体2的前面或顶面上的装置主体2(外壳200)外侧上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来读取信息。此外,除了分别设置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和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之外,设计可以构建成两者设置成公共环形天线。
此外,尽管以上已经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由切割机构15切割已经存取(实施了读取/写入)了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以形成RFID标签T,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在将预先分离成与标签相对应的预定尺寸的标签架(所谓的冲切标签)连续设置在从卷中馈送出来的带子上的情况下,本发明还可应用到不使用切割机构15来切割标签、而是只是在带子已经从标签放出口11输出之后从带子上剥去标签架(标签架包括用于产生标签的读取RFID电路元件To,其上已经实施了相应的打印),以形成RFID标签T(包括命令标记Tm)。
此外,以上给出了一例子,在带子101、101’和101”移动时,对于带子的RFID标记信息实施打印、写入和读取,但这不是限制。还可通过首先在预定位置停止基带101等来打印、写入和读取(还可在预定的馈送辊处保持基带101等以便读取和写入)。
此外,本发明也不局限于从RFID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件151读取RFID标记信息或将其写入IC电路部件151、并且通过打印头10来打印用于识别RFID电路元件To的印记的情况。这种打印并不必须实施,本发明可以应用至仅仅读取或写入RFID标记信息的情况。
此外,尽管在以上描述了一情形作为例子,在该情形中,标记带围绕卷轴构件卷绕以形成卷,该卷设置在盒子内,因此标记带从盒子中馈送出来,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作出如下的布置。也就是说,其中设置了至少一个RFID电路元件To的较长长度或矩形的带或纸(包括在从卷中供给之后被切割成合适长度的带子)堆叠在预定的存储部中(例如,平放堆叠在盘状物体中),以形成盒子。然后,将盒子安装至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部。然后,从存储部供给或馈送带或纸,并且实施打印或写入,由此产生RFID标签。
此外,也可采用以下构型:上述的卷直接可拆卸地装入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或者长带状或短矩形带或片一次一片地从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外侧通过预定的馈送机构馈送,并且供给至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之内,而并不局限于某种像盒子那样的可附连至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物件,也可采用以下构型:将卷设置到装置本体从而不可拆卸地嵌入装置本体或与装置本体形成一体。在这些情况中的每一种情况下,也可实现相同的效果。
此外,除了先前所述之外,还可适当组合应用根据相应实施例和示例性改型的方法。
注意,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没有特别描述的各种改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RFID标记产生装置(1),包括:
外壳(200);
馈送装置(108),所述馈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200)内,用于馈送标记介质(101;101′;101″),RFID电路元件(To)设置在所述标记介质中,所述RFID电路元件包括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件(151)和发送/接收信息的标记天线(152);
第一天线装置(LC1),所述第一天线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200)内,用于通过无线通信将信息发送到由所述馈送装置(108)馈送的所述标记介质(101;101′;101″)的所述RFID电路元件(To)并从所述RFID电路元件(To)接收信息;
写入控制装置(S440),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装置(LC1)将来自多个操作装置的至少一个操作装置(15,23,27,35,108,LC1,LC2)的命令操作的命令信号或与所述命令信号相对应的信息写入设置到所述标记介质(101;101′;101″)的所述RFID电路元件(To)的所述IC电路部件(151),所述操作装置包括所述馈送装置(108)和所述第一天线装置(LC1),从而产生命令RFID标记(Tm);
第二天线装置(LC2),用于通过无线通信将信息发送到设置在所述外壳(200)外的所述命令RFID标记(Tm)的所述RFID电路元件(To)并从所述RFID电路元件(To)接收信息,所述命令RFID标记(Tm)通过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40)的写入而产生;
读取控制装置(S3030),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装置(LC2)从所述RFID电路元件(To)获取所述命令信号或与所述命令信号相对应的信息;以及
操作装置控制装置(S3420),用于基于由所述读取控制装置(S3030)获取的信息来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操作装置(15,23,27,35,108,LC1,LC2),以实施对应的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标记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介质是标记带(101;101′;101″),在所述标记带中设置多个所述RFID电路元件(To);
所述馈送装置(108)馈送所述标记带(101;101′;101″);以及
所述命令RFID标记是通过使用所述标记带(101;101′;101″)产生的、能够附连至待粘贴物体的命令RFID标签(Tm),在所述标记带中已经实施了对于所述RFID电路元件(To)的所述写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RFID标记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打印至所述标记带(101;101″)或附连至其的打印接受带(103)的打印装置(23),
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40)通过所述第一天线装置(LC1)将用于命令来自所述多个操作装置(15,23,27,35,108,LC1,LC2)的至少一个操作装置(15,23,27,35,108,LC1,LC2)的命令信号或与所述命令信号相对应的信息写入所述RFID电路元件(To)的所述IC电路部件(151),所述操作装置包括所述馈送装置(108)、所述打印装置(23)和所述第一天线装置(LC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RFID标记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装置控制装置(S3420)基于根据所述读取控制装置(S3030)的信息获取的所述命令信号、或基于从可由操作者操作的运行装置(14,90,118b)输出的用于命令所述至少一个操作装置(15,23,27,35,108,LC1,LC2)操作的操作信号,控制对应的操作装置(15,23,27,35,108,LC1,LC2)以实施对应的操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RFID标记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产生装置(1)能够有选择地执行用于产生所述命令RFID标签(Tm)的命令标签产生模式和用于基于所述操作信号执行所述对应操作的命令操作模式,在所述命令标签产生模式中,所述命令信号或与所述命令信号相对应的信息存储在所述RFID电路元件(To)的所述IC电路部件(151)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RFID标记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盒子固定器(6),设有所述标记带(101;101′;101″)的盒子(7;7′;7″)可以安装在所述盒子固定器上和从所述盒子固定器中卸出;以及
盒子检测装置(81),用于检测安装在所述盒子固定器(6)上的所述盒子(7;7′;7″)的类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RFID标记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式切换装置(S3415),用于根据所述盒子检测装置(81)的检测结果,来有选择地切换所述命令标签产生模式和所述命令操作模式。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RFID标记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40)和所述操作装置控制装置(S3420)根据所述模式响应于来自所述运行装置(14,90,118b)的公共操作信号有选择地执行控制操作,从而当在所述命令标签产生模式时,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40)将与所述操作信号相对应的所述命令信号或与所述命令信号相对应的信息写入所述RFID电路元件(To)的所述IC电路部件(151),并且当在所述命令操作模式时,所述操作装置控制装置(S3420)引起所述至少一个操作装置(15,23,27,35,108,LC1,LC2)响应于所述操作信号以实施对应的操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RFID标记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响应于来自所述运行装置(14,90,118b)的所述公共操作信号,在所述命令标签产生模式中,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40)将打印命令信号或与所述打印命令信号相对应的信息写入所述RFID电路元件(To)的所述IC电路部件(151),以引起所述打印装置(23)实施预定的打印,而在所述命令操作模式中,所述操作装置控制装置(S3420)控制所述打印装置(23)以实施所述预定的打印。
CN200810130197.5A 2007-08-02 2008-07-31 Rfid标记产生装置 Active CN101359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1708A JP4952927B2 (ja) 2007-08-02 2007-08-02 無線タグ作成装置
JP2007-201708 2007-08-02
JP2007201708 2007-08-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9375A true CN101359375A (zh) 2009-02-04
CN101359375B CN101359375B (zh) 2012-08-15

Family

ID=3993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0197.5A Active CN101359375B (zh) 2007-08-02 2008-07-31 Rfid标记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28848B2 (zh)
EP (1) EP2020294B1 (zh)
JP (1) JP4952927B2 (zh)
CN (1) CN101359375B (zh)
DE (1) DE602008002968D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6809A (zh) * 2014-10-13 2017-09-26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具有快速释放盖的热敏打印机
US10592794B2 (en) 2014-10-13 2020-03-17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Industrial print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8969B2 (ja) * 2006-12-11 2011-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情報通信装置
US9564948B2 (en) 2011-11-18 2017-02-07 Nxp B.V. 3-level bridge driver with single supply and low common mode EMI emission
JP2015051798A (ja) * 2013-09-07 2015-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196151A1 (en) 2015-05-29 2016-12-08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Improved thermal printer and components
JP6281627B2 (ja) * 2016-12-19 2018-02-21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を制御するプログラム
JP7213678B2 (ja) * 2018-12-26 2023-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のセット
CN111376621B (zh) * 2018-12-26 2022-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印刷装置以及盒的组件
WO2023248043A1 (en) * 2022-06-20 2023-12-28 Custom S.P.A. Wireless conn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30383A (ja) * 1996-06-13 1997-12-22 Tokin Corp 非接触型データキャリアシステム
US6246326B1 (en) * 1999-05-05 2001-06-12 Intermec Ip Corp. Performance optimized smart label printer
JP3912031B2 (ja) * 2001-05-15 2007-05-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複写機および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7180627B2 (en) * 2002-08-16 2007-02-20 Paxar Corporation Hand-held portable printer with RFID read/write capability
US7731093B2 (en) * 2003-08-04 2010-06-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I240210B (en) * 2003-10-24 2005-09-21 Claridy Solutions Inc Attachment of RFID modules to antennas
JP4505793B2 (ja) 2004-03-10 2010-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作成装置用カートリッジ体及びラベル作成装置
CA2464014A1 (en) * 2004-04-08 2005-10-08 Unknown Closed-loop reel setup verification and traceability
US7500307B2 (en) * 2004-09-22 2009-03-10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High-speed RFID circuit placement method
EP1796022B1 (en) * 2004-09-28 2010-12-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tag circuit element container and tag label creating apparatus
WO2007052679A1 (ja) * 2005-10-31 2007-05-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情報管理システム、情報読み取り装置、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無線タグ回路素子
ATE434234T1 (de) * 2005-12-20 2009-07-15 Brother Ind Ltd Vorrichtung zur produktion von rfid-etiketten
US7555826B2 (en) * 2005-12-22 2009-07-07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FID devices
JP4411555B2 (ja) * 2007-03-26 2010-0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08273024A (ja) 2007-04-27 2008-11-13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作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6809A (zh) * 2014-10-13 2017-09-26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具有快速释放盖的热敏打印机
CN107206809B (zh) * 2014-10-13 2020-01-10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具有快速释放盖的热敏打印机
US10592794B2 (en) 2014-10-13 2020-03-17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Industrial printer
US10599887B2 (en) 2014-10-13 2020-03-24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Dual RFID modules in an RFID printer/encoder/verification system
US11010571B2 (en) 2014-10-13 2021-05-18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Industrial printer
US11017188B2 (en) 2014-10-13 2021-05-25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Successive memory writes in an RFID interrogator
US11521000B2 (en) 2014-10-13 2022-12-06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Industrial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8002968D1 (de) 2010-11-25
JP2009037450A (ja) 2009-02-19
EP2020294A1 (en) 2009-02-04
JP4952927B2 (ja) 2012-06-13
US20090031553A1 (en) 2009-02-05
CN101359375B (zh) 2012-08-15
US7928848B2 (en) 2011-04-19
EP2020294B1 (en) 201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9375A (zh) Rfid标记产生装置
CN100579352C (zh) 电子电路零部件的供应方法、供应系统、和安装系统
EP1867486B1 (en) Thermal print head and thermal printer provided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using such thermal print head
CN101295365A (zh) 标记标签编辑装置和标记标签产生装置
WO2006033430A1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CN101663163A (zh) 证件基板层压机及层压证件基板的方法
CN101359376A (zh) 标记标签产生设备
CN101293431A (zh) 标签产生装置
CN101295366A (zh) 标记标签编辑装置和标记标签产生装置
US10055172B2 (en) Printer configured to receive print job communicated from operation terminal after determining that print job is acceptable
JP2023118732A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267727B (zh) 零部件供应带连接构件、连接构件供应装置和零部件信息赋予方法
US8120490B2 (en) RFID tag information system
US20210300063A1 (en) Method for safeguaring a printing process using a printer and printer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CN101293432A (zh) 标签编辑装置和标签产生装置
US7995227B2 (en) Offline markless post processing of printed media
US20020180993A1 (en) Identification card printer having multiple controllers
US20090201158A1 (en) RFID tag and RFID tag producing apparatus
US10201989B2 (en) Method for inputting print data for printing upon a print object using a printer and printer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JP2002200806A (ja) 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情報記録媒体
JP2002240359A (ja) 印字装置
GB2598426A (en) Portable label printer
KR100826880B1 (ko) 통합형 무선식별(rfid)-바코드 태그 발행 장치 및 방법
US4741633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7276721A (ja) 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