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9385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9385A
CN101339385A CNA2008101319697A CN200810131969A CN101339385A CN 101339385 A CN101339385 A CN 101339385A CN A2008101319697 A CNA2008101319697 A CN A2008101319697A CN 200810131969 A CN200810131969 A CN 200810131969A CN 101339385 A CN101339385 A CN 101339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picture quality
mode
image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19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9385B (zh
Inventor
直井宏夫
德山满
竹之内幸一
森本清文
樋上和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39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9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9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93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87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receiving image dat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3Hum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36Way of functioning of agitator means
    • G03G2215/0838Circulation of developer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部,用于根据在输入命令中包含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和控制器,用于控制成像部,且构造成使得控制器包括:模式开关,用于当从上一次操作成像部起流逝预定时期之后未接收到后续命令时将成像部从待机模式切换至省电模式,在待机模式中能够即刻成像,在省电模式中部分地停止对成像部的电力供应;模式恢复部,用于在接收到后续命令时将成像部从省电模式恢复到待机模式;和图像质量控制器,用于每当在从上一次操作成像部起流逝预定时间时执行图像的图像质量控制,并且在模式恢复部将成像部从省电模式恢复到待机模式之前,图像质量控制器开始执行图像质量控制。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子照相术、静电记录技术等的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具有这些功能的所谓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等,尤其涉及当成像设备从例如休眠模式等的省电模式恢复到用于打印输出操作的待机模式时的操作控制。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从外部接收或通过文件读取来获得图像数据并在各种图像处理之后产生图像数据的打印输出的成像设备,已广泛使用具有例如打印机、扫描仪、传真和复印机功能的基本功能以及利用网络通信的其它各种功能的所谓多功能外围设备(MFP)。在考虑到FAX接收、这样的MFP通常具有必需的最小MFP功能性能够操作的省电模式的同时,为安全、省电及其它原因起见、它们在晚间通常通过切断该设备的供电干线来停止运转。该省电模式也称为休眠模式,并且是如下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例如定影器、驱动器及其它系统的功能系统和控制部的显示器关掉,或者在该模式中只打开如成像设备的必需的最小功能部、例如用于外部输入线和特定开关的输入识别系统的电源,以便当例如出现传真接收时恢复待机模式。当成像设备使自身从该省电模式恢复到用于打印操作的待机模式时、或者由于设备的某一操作故障和其它原因而中断之后,出现输出图像混乱的情况,需要用于使输出图像稳定的控制。
作为当从省电模式恢复到待机模式时执行图像稳定控制以获得高质量成像的成像设备,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1-160921)中公开了一种已知的构造,其中在需要图像稳定控制时执行该图像稳定控制,而在不需要图像稳定控制时省略该图像稳定控制以缩短等待时间。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成像设备中的浓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成像设备的主电力供应打开或该成像设备的休眠模式取消时开始的预热操作完成之后,执行图像浓度控制操作。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177638)公开了一种成像设备,其中使影响图像浓度的浓度控制因素优化。具体地,成像设备构造成从具有不同步骤数的多个处理模式选择性地执行一个处理模式作为用于优化浓度控制因素的处理模式,并且该成像设备还确定是否满足关于该设备的状态改变的标准,并基于确定的结果从所述多个处理模式选择性地执行一个处理模式。
但是,在根据前述常规技术的任何成像设备中,在从休眠模式恢复之后必须执行用于获得期望的打印质量的图像质量控制模式。因此,尽管能够确保输出打印质量,但是每当从休眠模式恢复时需要插入浓度控制过程和/或其它操作过程,从而需要花费时间来实现第一次打印输出。结果,对于不经常执行打印操作的用户,每当设备从它的休眠模式恢复时,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用于图像质量控制,因此出现打印操作生产率明显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已经考虑到常规成像设备带来的以上问题设计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且改进的成像设备,其在恢复时不需要执行过程控制的情况下能够完成从休眠模式或省电模式的恢复操作,从而缩短从恢复到完成打印输出的时间。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能够以功率消耗不同的多种功率模式操作,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成像部,所述成像部用于根据在输入命令中包含的图像数据形成可见图像;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成像部,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模式开关,所述模式开关用于当从上一次操作成像部起已经流逝预定时期之后未接收到后续命令时将成像部从待机模式切换至省电模式,在所述待机模式中能够即刻成像,在所述省电模式中部分地停止对所述成像部的电力供应;模式恢复部,所述模式恢复部用于在接收到后续命令时将所述成像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到所述待机模式;和图像质量控制器,所述图像质量控制器用于从上一次结束所述成像部的操作时起每隔预定时间执行所述可见图像的图像质量控制,并且在所述模式恢复部将所述成像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到所述待机模式之前,所述图像质量控制器开始执行所述图像质量控制。
采用以上构造,在作为省电模式的休眠模式期间实行用于加强成像过程的图像质量控制,使得在从休眠模式恢复之后能够立即开始成像操作,由此能够缩短从休眠模式恢复起到第一次打印输出的时间。
在以上构造中,可以基于来自时间计数器的输出数据操作所述模式开关、所述模式恢复部和所述图像质量控制器,所述时间计数器用于对从上一次操作所述成像部起的流逝时间的长度进行计数。
采用以上构造,基于作为时间计数器的计时器(流逝时间计数器)设定到省电模式的切换、从节能模式的恢复和图像质量控制的操作,使得能够简单地根据来自单个时间计数器的输出数据缩短从休眠模式恢复起到第一次打印输出的时间。
在以上构造中,可以通过正好在所述恢复之前指定用于所述图像质量控制的条件来设定当所述模式恢复部将所述成像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到所述待机模式时成像的状态。
当如上所述指定在从休眠模式恢复时的成像状态时,在从休眠模式恢复之前的休眠模式期间能够尽可能多循环地执行图像质量控制,能够减少从休眠模式恢复起到第一次打印输出的时间,因为能够省略更大部分的图像质量控制过程。
当由成像部形成的可见图像是彩色图像时,以上构造可适于使得:首先所述图像质量控制器对基于与所述彩色图像的各种分离色对应的图像数据形成的每个可见图像实行图像质量控制,然后所述模式恢复部将所述成像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到所述待机模式。
为了执行需要较长时间的彩色成像,可行的是缩短图像质量控制过程所需的大部分时间,因此能够将从休眠模式恢复起到第一次打印输出的时间缩短至低到用于单色图像的水平。
以上构造可适于使得成像部包括:图像载体,通过曝光装置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潜像;显影剂支撑件,所述显影剂支撑件用于将包含可充静电调色剂的显影剂输送至具有潜像的所述图像载体;和偏置电压施加器,所述偏置电压施加器用于对所述显影剂支撑件施加振荡偏压,所述振荡偏压在显影电位与逆显影电位之间周期性地交替,所述显影电位使调色剂从显影剂支撑件转印到所述图像载体,而所述逆显影电位使调色剂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所述显影剂支撑件,当所述显影电位的改变量超过阀值时,所述图像质量控制器在所述省电模式期间缩短用于开始执行所述图像质量控制的所述预定时间。
这样,在休眠模式期间检测对图像质量具有大的影响的显影电位,并根据显影电位的改变量修改在休眠模式期间直到开始图像质量控制的所述预定时间。因此,能够以更准确的方式更频繁地实现图像质量控制。
以上构造还可包括: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用于将由所述成像部形成并转印至记录介质的可见图像定影至所述记录介质,并且可适于使得定影单元包括:加热辊,所述加热辊在其中具有热发生器;加压辊,所述加压辊与所述加热辊成压力接触;和表面温度检测器,所述表面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成像设备内的气氛和所述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并且当在所述省电模式期间所述表面温度的改变量超过阀值时,缩短用于开始所述图像质量控制的所述预定时间。
由于显影剂的流动和搅拌性能随成像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而改善,所以调色剂能够更容易地与显影剂混合。因此,在外观上改善显影剂的显影性能,使得显影剂能够容易地产生期望的图像浓度。这样,在考虑对图像质量具有大的影响的显影剂的静电荷性能的同时、或者通过合适地掌握该设备已经维持在休眠模式期间的条件,能够实现图像质量控制,因此能够更频繁地实行准确的图像质量控制。
在以上构造中,成像设备还可包括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检测器,并且当在省电模式期间湿度的改变量超过阀值时,可以缩短用于开始图像质量控制的所述预定时间。
当成像设备内的湿度增加时,摩擦可充电性降低,因此调色剂上的电荷量降低。因此,如果显影电位设定在相同的水平,则调色剂变得倾向于转印和产生期望的图像浓度,但也易于出现背景模糊。这样,考虑到改变对图像质量具有大的影响的显影剂的摩擦可充电性的因素之一即湿度、或者通过合适地掌握该设备已经维持在休眠模式期间的条件能够实现图像质量控制,因此能够实行更准确的图像质量控制。
在以上构造中,当在所述省电模式期间所述表面温度等于或低于所述预定温度时,可以在所述定影单元中执行所述表面温度的升高操作。
采用该构造且更特别地能够抑制从休眠模式恢复需要最长时间的问题,以便阻止由于定影温度的不足所引起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此能够确保第一次打印输出。
以上构造还可包括警告显示部,所述警告显示部用于当在所述省电模式期间所述图像质量控制中所述显影电位的改变量超过阀值时显示警告。
采用该构造,能够通知小量用户将花费长时间以产生第一次打印输出并获得他们的理解。
如已经描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休眠模式期间能够实行作为从休眠模式起的成像过程的加强操作的图像质量控制,所以在恢复之后能够立即开始成像操作。结果能够缩短在从休眠模式恢复之后的第一次打印输出时间,因此用户不需要等待打印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总体构造的说明性视图;
图2是示出设置用于相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显影单元的主要部件和安装用于该显影单元的调色剂供应装置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沿图2中X-X’平面切割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设置用于相同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搅拌辊的放大外视图;
图5是示出相同实施例的搅拌辊的变化示例的放大外视图;
图6是示出用于确定翼片的布置的优选条件的示例的外视图,该翼片设置用于相同实施例的搅拌辊;
图7是示出图6所示每个示例中搅拌性能和输送性能的表格;
图8是示出相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9是用于对相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从休眠模式的恢复操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在相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显影电位与打印的图像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和
图11是用于对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从休眠模式的恢复操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此,在该说明书和附图中,基本上具有相同功能性的部件分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以避免重复描述。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总体构造的说明性视图。
成像设备100根据包含在输入命令中的图像数据、例如通过通信网络等从外面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等在预定片材(记录纸张)上形成多色或单色图像的视觉图像打印输出。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包括:如图1所示、曝光单元E;感光鼓101(101a至101d),所述感光鼓101(101a至101d)与上面由曝光单元E形成潜像的图像载体对应;显影单元102(102a至102d);充电辊103(103a至103d);清洁单元104(104a至104d);中间转印皮带11;一次转印辊13(13a至13d);二次转印辊14;定影单元15;馈纸通道P1、P2和P3;馈纸盒16;手动馈纸盘17;和纸张输出盘18。
用于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100中处理的彩色图像的图像数据由四种颜色、即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图像数据形成,并且单独的成像部55(55a至55d)形成不同颜色的视觉图像。因此,为形成四种不同颜色的四种潜像设置四个显影单元102(102a至102d)、感光鼓101(101a至101d)、充电辊103(103a至103d)和清洁单元104(104a至104d)。
所有的成像部55a至55d都具有相同的构造,例如黑色成像部55a由感光鼓101a、显影单元102a、充电辊103a、转印辊13a和清洁单元104a等组成。成像部55a至55d沿中间转印皮带11移动的方向(副扫描方向)布置成一排。在此,使用标记a至d,以便‘a’对应于黑色,‘b’对应于青色,‘c’对应于品红色而‘d’对应于黄色。由每个标记标识的装置形成一个成像位置,也就是说,设置四个成像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成像部55a至55d下方布置有温度和湿度检测传感器153,用于检测成像设备100内的气氛温度和湿度,如图1所示。在此,温度和湿度检测传感器153可布置在设备内的另一位置,只要其能够检测机器内的气氛温度和湿度即可。
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具有如下功能:在成像部55a至55d具有它们的最终操作之后,在预定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来自外部终端的例如打印作业等的后续命令时,该成像设备将成像部55a至55d从待机模式切换至作为省电模式的休眠模式,其中在该待机模式中能够立即开始通过成像部55a至55d的成像,在该休眠模式中部分地切断到成像部55a至55d的电力供应。当在休眠模式期间检测到后续命令时,该设备将成像部55a至55d从休眠模式恢复到待机模式。稍后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成像部55a至55d到休眠模式中的切换和从该休眠模式的恢复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曝光装置的曝光单元E包括未示出的半导体激光器、多棱镜4、第一反射镜7和第二反射镜8,并用基于分离色、也就是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图像数据调制的光束、即激光束照射感光鼓101a至101d。静电潜像基于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相应颜色的图像数据形成在感光鼓101a至101d上。尽管本实施例的曝光单元E基于利用装备有激光发射体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的技术,但可替代地使用例如利用如EL或LED写入头的一排发光元件的其它方法。
感光鼓101是布置在曝光单元E上的大致圆柱形的图像载体,并由未示出的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控制,以便沿预定方向旋转。感光鼓101由基座构件和形成在基座构件上的光导层组成。例如,感光鼓可由铝等的金属基座鼓和形成在基座构件外周表面上的非晶硅(a-Si)、硒(Se)、有机光电导体(OPC)等等的光导层薄膜形成。感光鼓101的构造不特定地局限于上述构造。
充电辊103是接触型充电装置,其以预定电位均匀地使感光鼓101的表面带电。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使用接触辊型充电辊103,可使用电晕放电型或刷式充电器代替充电辊103。
显影单元102将调色剂供应到上面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01的表面,以使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显影单元102a至102d分别储存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调色剂,以便将形成在感光鼓101a至101d上的各种颜色的静电潜像显影为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调色剂图像。
清洁单元104在显影与图像转印之后利用润滑剂等去除并收集残留在感光鼓101表面上的调色剂。
布置在感光鼓101上的中间转印皮带11在驱动辊11a与从动辊11b之间卷绕并张紧,以形成环形运动路径。感光鼓101d、感光鼓101c、感光鼓101b和感光鼓101a按此顺序布置成与中间转印皮带11的外周表面相对。一次转印辊13a至13d在该中间转印皮带11夹在转印辊与感光鼓之间的情况下布置在与相应的感光鼓101a至101d相对的位置。中间转印皮带11与感光鼓101a至101d相对的区域形成相应的一次转印位置。该中间转印皮带11由厚度为大约100至150μm的环形膜片形成。
为了将感光鼓101a至101d的表面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皮带11上,一次转印辊13a至13d中的每一个通过恒压控制被施加一次转印偏压,该一次转印偏压具有的极性与调色剂上的电荷极性相反。采用该布置,形成在感光鼓101(101a至101d)上的单色调色剂图像被接连地转印到中间转印皮带11的外周表面上,使得全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皮带11的外周表面上。
如果输入只涉及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中部分颜色的图像数据,则在四个感光鼓101a至101d中只对与输入的图像数据的颜色对应感光鼓101形成静电潜像以及因此的调色剂图像。例如,在单色图像成像时,对与黑色对应的感光鼓101a形成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图像,使得只有黑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皮带11的外周表面。
一次转印辊13a至13d中的每个转印辊由具有8至10mm直径的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形成的轴和涂覆在轴表面上的导电弹性材料(例如EPDM(三元乙丙橡胶)、泡沫聚氨脂等)组成,并通过导向弹性材料向中间转印皮带均匀地施加高电压。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一次转印辊13a至13d用作转印电极,但替代地也可使用电刷等。
在每个一次转印位置转印到中间转印皮带11的外周表面的调色剂图像随中间转印皮带11旋转输送到该皮带与二次转印辊14相对的二次转印位置。在成像过程中,二次转印辊14在中间转印皮带11的内侧与驱动辊11a的周向表面形成接触的区域中以预定夹压力抵靠中间转印皮带11的外周表面。为了获得恒定的夹压力,二次转印辊14或中间转印皮带驱动辊11a由例如金属等的硬质材料形成,而另一个由例如弹性辊等等(弹性橡胶辊、泡沫树脂等)的软材料形成。
当从馈纸盒16或手动馈纸盘17馈送来的纸张通过二次转印辊14与中间转印皮带11之间的夹压时,与调色剂上静电荷的极性(-)相对的极性(+)的高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4。这样,形成在感光鼓101(101a至101d)上的静电潜像通过对应颜色的调色剂显像化,以形成相应的调色剂图像,所述调色剂图像以分层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皮带11。然后,如此分层的调色剂图像随中间转印皮带11旋转运动到输送的纸张与中间转印皮带11之间的接触位置,使得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14从中间转印皮带11的外周表面转印到纸张。
由于在皮带与感光鼓101接触时粘附到中间转印皮带11的调色剂、或者在调色剂图像转印过程中没有从中间转印皮带11转印到纸张并残留在中间转印皮带11上的调色剂在下一次操作造成色调污染,所以由中间转印皮带清洁单元12去除并收集上述调色剂。中间转印皮带清洁单元12包括例如作为与中间转印皮带11形成接触的清洁构件的清洁刮片。中间转印皮带11在该清洁刮片与中间转印皮带11形成接触的部分、从其内侧由中间转印皮带从动辊11b支撑。
具有作为可见图像转印在上面的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引导至具有加热辊15a和加压辊15b的定影单元15,并在通过加热辊15a与加压辊15b和在它们之间的同时经受加热和加压。因此,作为可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稳固地定影至纸张表面。上面具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通过排纸辊18a排出到纸张输出盘18上。
成像设备100包括大致垂直延伸的馈纸通道P1,以便通过中间转印皮带11与二次转印辊14之间的夹持和定影单元15将来自馈纸盒16的纸张输送到纸张输出盘18。沿馈纸通道P1布置的是:拾取辊16a,其用于将来自馈纸盒16的纸张一张接一张地输送到馈纸通道P1中;输送辊r10,其用于向上传送输送的纸张;对准辊19,其用于在预定定时将输送的纸张引导至二次转印辊14与中间转印皮带11之间的夹持;和排纸辊18a,其用于将纸张排出到纸张输出盘18。
成像设备100还结合有从手动馈纸盘17延伸至对准辊19的馈纸通道P2,并具有沿着馈纸通道P2布置的拾取辊17a和输送辊r10。还具有从排纸辊18a朝馈纸通道P1中对准辊19的上游侧延伸的另一馈纸通道P3。
排纸辊18a适于沿正向和反向旋转,并且在用于在纸张的一面上形成图像的单面成像的时候、和用于在两面上成像的双面成像中第二面成像的时候沿正向旋转,以便将纸张排出到纸张输出盘18。另一方面,双面成像中在第一面成像的时候,沿正向驱动排纸辊18a,直到纸张的后端经过定影单元15,然后在排纸辊18a保持纸张后端的同时沿反向旋转,以便将纸张引导到馈纸通道P3中。因此,在双面成像过程中一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在其已打印面朝下和其前端倒置至后面的情况下被引导至馈纸通道P1。
对准辊19在与中间转印皮带11旋转同步的定时、将已经从馈纸盒16或手动馈纸盘17馈送来的纸张、或者已输送通过馈纸通道P3的纸张引导至二次转印辊14与中间转印皮带11之间的夹持。为此目的,在中间转印皮带11旋转之前开始馈送或输送的纸张在其前端抵靠对准辊19的情况下停止沿馈纸通道P1运动的同时,对准辊19在感光鼓101和中间转印皮带11开式操作时停止旋转。此后,对准辊19在如下定时开始旋转,即,纸张的前缘与形成在中间转印皮带1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端在二次转印辊14与中间转印皮带11彼此形成压力接触的位置彼此相接。
在此,当通过所有的成像部55a至55d执行全色成像时,一次转印辊13a至13d适于使中间转印皮带11抵靠相应的感光鼓101a至101d。另一方面,当只通过成像部55a执行单色成像时,只有一次转印辊13a适于使中间转印皮带11抵靠感光鼓101a。
接下来,将利用附图描述设置用于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显影单元的构造。图2是示出设置用于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显影单元的主要部件和安装用于该显影单元的调色剂供应装置的垂直剖视图(侧剖视图)。图3是沿图2中X-X’平面切割的剖视图。在此,将对所有显影单元的黑色显影单元作出以下描述。
黑色显影单元102a包括显影剂容器21a并且在成像过程中将调色剂供应至感光鼓101a,其中该显影剂容器21a在其中保持由载体和调色剂构成的显影剂。显影单元102a还包括一对用作定位在显影剂容器21a内的搅拌器的搅拌辊22a和23a、形成显影部的显影辊24a、层调节构件25a等。
如图2所示,显影剂容器21a在其顶部具有连接到调色剂盒30a的调色剂供应口26a。显影剂容器21a还具有开口102a3,该开口102a3位于与感光鼓101a相对的侧边并沿感光鼓101a的轴向方向侧向延伸。
显影剂容器21a在搅拌辊22a与23a之间布置有分隔板27a,其沿所述辊延伸的长度使得其端部不会达到显影剂容器21a的内侧壁,而是保持与该内侧壁间隔开预定距离。
该分隔板27a形成两个在它们的侧向端部彼此连接的中空隔室、即第一搅拌腔室102a1和第二搅拌腔室102a2。该分隔板27a与显影剂容器21a的顶部内壁形成有间隙,使得第二搅拌腔室102a2中的显影剂不会溢出到第一搅拌腔室102a1中。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间隙形成在分隔板27a与显影剂容器21a的顶部内壁之间,但分隔板27a可连接到显影剂容器21a的顶部内壁而不留有间隙。
搅拌辊22a和23a是具有螺旋刮片40a的旋转体,并布置成它们的轴线与显影剂容器21a的宽度方向对准。搅拌辊22a设置在第一搅拌腔室102a1内而搅拌辊23a设置在第二搅拌腔室102a2内。此外,搅拌辊22a和23a通过在显影剂容器21a外的一系列齿轮彼此连接,使得所述辊沿相反的方向旋转。
当旋转时,搅拌辊22a和23a沿箭头的方向Y(示出输送方向)搅拌并输送储存在第一搅拌腔室102a1和第二搅拌腔室102a2中的显影剂,以便将显影剂供应至显影辊24a。要指出的是在第一搅拌腔室102a1和第二搅拌腔室102a2内通过搅拌辊22a和23a的旋转、沿围绕分隔板27a的循环输送通道输送显影剂,直到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辊24a为止。
显影辊24a用作显影剂支撑件,以便将包含静电调色剂的显影剂供应到感光鼓101a。该显影辊24a布置成使得其轴线平行于搅拌辊22a和23a的轴线,并且其一部分从显影剂容器21a的开口102a3暴露,以便在保持间隔开预定间隙(距离)的情况下与感光鼓101a对置。此外,显影辊24a通过未示出的偏置电压施加器被施加振荡偏压,该偏置电压施加器的电压在显影电位与逆显影电位之间周期性地变化,该显影电位使得调色剂从显影辊24a转印到感光鼓101a,而该逆显影电位使得调色剂从感光鼓101a转印到显影辊24a。在此,显影辊24a沿与搅拌辊22a相同的方向旋转。
层调节构件25a布置成与显影辊24a的表面间隔开预定间隙,使得来自显影剂容器21a的调色剂不会多于所需地粘附到显影辊24a。调色剂盒30a包括具有供应辊31a的供应口32a和定位在其中的搅拌转子33a,并且在其供应口32a连接到调色剂供应口26a的情况下布置在显影剂容器21a上。调色剂盒30a在供应辊31a旋转时通过调色剂供应口26a将调色剂供应至显影剂容器21a。搅拌转子33a搅拌储存在调色剂盒30a内的调色剂。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显影单元中的搅拌辊。图4是示出设置用于本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搅拌辊的放大外视图。图5是示出搅拌辊的变化示例的放大外视图。图6A至6E是示出用于确定设置用于搅拌辊的翼片的布置的优选条件的示例的外视图。图7是示出图6所示每个示例中搅拌性能和输送性能的表格。在此,图6A至6E示出翼片布置的不同模式,图6A示出没有翼片设置用于搅拌辊的情况;图6B示出均匀地布置具有大尺寸搅拌面的翼片的情况;图6C示出均匀地布置具有小尺寸搅拌面的翼片的情况;图6D示出翼片的搅拌面尺寸越向下游越小的情况;而图6E示出翼片的搅拌面尺寸越向下游越大的情况。
如图4所示,搅拌辊23a具有螺旋刮片40a和翼片41a。这些翼片41a在它们的搅拌面42a定位成大致平行于搅拌辊23a的轴向方向的情况下、设置在搅拌辊23a旋转轴上的多个位置,以便与螺旋刮片40a合作搅拌显影剂。也就是说,翼片41a具有帮助搅拌显影剂的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翼片41a不是特定的,使得搅拌面42a的尺寸随翼片41a相对于表示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箭头Y的方向越位于下游而变得越大,如图6E所示。翼片41a以上述方式的布置使得其能够抑制显影剂输送性能的退化并改善搅拌辊23a的搅拌性能,如图7所示的结果。结果,即使在调色剂量小的情况下在充分搅拌显影剂的同时,也能够以合适的输送速度输送显影剂。
搅拌面42a的尺寸越大,则能够具有越好的搅拌性能。但是,通常储存在显影剂容器21a中的显影剂的表面比翼片41a的位置高。因此,如果使搅拌面42a的尺寸更大,则要花费一定量的时间以充分地将滴在显影剂表面上的新加入的调色剂与显影剂混合和搅拌。另外,随着搅拌面42a的尺寸更大,需要更大的力以便沿搅拌辊23a的旋转方向输送显影剂。结果,花费更长的时间输送显影剂,因此输送性能如通过图7表格中图6B的情况所理解地变坏。因此,有效的是具有大尺寸搅拌面42a的翼片41a用于搅拌已与滴到显影剂表面上的新加入的调色剂混合和搅拌到一定程度的显影剂,如在本实施例中。
另一方面,与本实施例形成对比,在搅拌辊230具有的多个翼片231的搅拌面232相对于图6D所示的箭头Y的方向越上游则它们变得越小的构造中,能够确保输送性能至如图7所示的某一程度。但是,当具有大搅拌面232的翼片231相对于箭头Y的方向布置在上游侧时,则花费时间以便充分搅拌新鲜的调色剂与显影剂。因此,不能改善搅拌性能,导致搅拌失效。在此,在考虑螺旋刮片40a的搅拌性能、输送性能和其它因素时,优选地指定翼片41a的布置位置、翼片之间的布置间隔和搅拌面42a的尺寸。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翼片41a只设置用于搅拌辊23a。这是因为当从调色剂供应口26a滴落的新鲜的调色剂与显影剂一起被搅拌并输送到达与显影辊24a对置的搅拌辊22a时,新鲜的调色剂和显影剂已通过搅拌辊23a充分混合。也就是说,在没有翼片41a设置用于搅拌辊22a的情况下,从调色剂供应口26a滴落的新鲜调色剂已与显影剂充分混合。因此,在确保搅拌性能和输送性能的同时能够抑制搅拌辊22a的成本增加。也能够使用具有翼片41a的搅拌辊22a。
如图4所示,翼片41a形成为使得搅拌面42a沿搅拌辊23a旋转轴的径向方向的尺寸比螺旋刮片40a的径向尺寸小,以便能够抑制显影剂输送性能的降低。螺旋刮片40a输送并搅拌显影剂。如果翼片41a的搅拌面42a沿旋转轴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螺旋刮片40a的径向尺寸,则通过翼片41a搅拌显影剂的性能变得如此的高以致抑制显影剂通过翼片41a的输送。
此外,翼片41a在具有螺纹形状的螺旋刮片40a的搅拌辊23a上的设置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显影剂通过翼片41a的搅拌性能。也就是说,由于每个翼片41a因搅拌面42a布置成大致平行于旋转轴的轴向方向而与螺旋方向相对成一定角度,所以至少部分显影剂通过螺旋刮片40沿螺旋方向输送,朝搅拌面42a运动。结果,翼片41a通过搅拌面42a能够容易地捕获显影剂。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翼片41a布置成它们的搅拌面42a大致平行于搅拌辊23a的轴向方向,但翼片的布置不特定地局限于此。例如,即使在翼片41a相对于轴向方向如图5所示地倾斜布置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尽管参考黑色显影单元102a作出本实施例中显影单元102的描述,但其它显影单元102b至102d具有相同的构造,使得能够获得同上的相同效果。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控制系统。图8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电控制器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包括作为设置用于成像设备100的单独部件的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单元(CPU)50,并且CPU利用例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52等的临时存储器、根据预先存储在ROM(只读存储器)51中的程序执行必需的过程、例如图像读取、图像处理、成像和片材(记录纸张)输送等。在此,可代替ROM51和RAM52使用HDD(硬盘驱动器)或其它存储器。
在成像设备100中,从经由未示出的通信网络连接的终端装置发送来的文件图像信息经由通信处理器53输入图像处理器54。
图像处理器54根据前述程序将存储在例如RAM52等的存储器中的文件图像信息处理成适于打印的可打印图像(在纸张上成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器54还包括图像质量控制器54a,作为用于当成像设备100从休眠模式恢复时控制打印输出图像的图像质量的改变、例如打印的图像质量和浓度的改变、颜色的改变等的图像质量控制器。
由于图像在图像处理器54处理而获得的可打印的图像信息输入成像部55。成像部55、用于在馈纸通道P1至P3等中进行各种检测和控制的馈纸部56、定影单元15和用于在排纸辊18a处执行纸张的各种检测和控制的排纸处理器57与用于控制相关驱动器的驱动控制器60相联系地操作。
由馈纸部56输送的纸张经历用于通过成像部55执行图像信息的打印过程的打印步骤、和随后的用于在打印过程之后执行纸张的定影过程的熔化步骤,然后被排出到作为排纸部的纸张输出盘18。在本实施例中,定影单元15包括用于控制加热辊15a的表面等的温度的热发生器151和用于检测包括加热辊15a的定影单元15的温度和湿度的温度/湿度检测传感器152。此外,成像设备100包括围绕成像部55的底部等的温度/湿度检测传感器153,以检测机器内的气氛温度和湿度。
成像设备100还包括操作条件设定器58。该操作条件设定器58根据由用户通过控制开关等指定的成像要求、和根据例如记录介质等类型的成像条件,设置成像设备100中用于成像、供应模式等的操作条件。本实施例的操作条件设定器58还包括显示器58a,用于例如当对使调色剂从显影辊24a转印到感光鼓101a的力施加影响的显影电位的改变量超过阀值时,执行在监视器上显示例如“由于图像质量控制进行中,请稍候”的警告的显示,以便能够通知用户在打印之前需要一些时间的事实。
此外,根据设置的操作条件,同步地根据CPU54基于存储在ROM51中的程序发出的命令,成像设备100使驱动控制器60控制用于馈纸部56、成像部55、定影单元15、排纸处理器57等的驱动致动器的操作,即纸张输送驱动器62、打印输出处理驱动器63、定影驱动器64、排纸驱动器65和清洁单元驱动器66。
纸张输送驱动器62是馈纸部56的致动器,特别地包括用于前述馈纸通道P1和P2上的拾取辊16a和17a以及对准辊19的驱动马达。打印输出处理驱动器63包括用于感光鼓101的驱动马达。定影驱动器64包括用于定影单元15中的加热辊15a和加压辊15b的驱动马达。排纸驱动器65包括用于排纸辊18a等的驱动马达。清洁单元驱动器66包括用于设置用于清洁单元104的刷辊等的驱动马达。用于这些驱动器的驱动马达可由将共用或单独的马达用作它们的驱动源的合适功率传输机构构造。
CPU50具有作为定时器或时间计数器连接到该CPU50的时间流逝计数器59,用于在成像设备100中测量从打印操作结束起的流逝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由该时间流逝计数器59测量的流逝时间控制前述图像质量控制器54a、模式切换/恢复控制器67和图像质量控制开始控制器68的操作,该模式切换/恢复控制器67用于确定待机模式与省电模式之间的切换和成像部55的恢复,该图像质量控制开始控制器68用于开始可见图像的通过图像质量控制器54a的图像质量控制的确定和控制。
模式切换和恢复控制器67具有:作为模式开关的功能,该模式开关用于在未接收到任何后续命令的情况下、在时间流逝计数器59从上一次操作成像部55起达到预定时间T1时,将成像部55从待机模式切换到作为省电模式的休眠模式,在该待机模式中能够即刻成像,在该休眠模式中部分地停止到成像部55的电力供应;和作为模式恢复部的功能,该模式恢复部用于当接收到后续命令时将成像部55从休眠模式恢复到待机模式。
图像质量控制开始控制器68具有如下功能:每当时间流逝计数器59测量从上一次操作成像部55起流逝预定时间T2(T2>T1)时,使图像质量控制器54a开始可见图像的图像质量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图像质量控制开始控制器68在成像部55通过切换/恢复控制器67恢复到待机模式之前开始执行图像质量控制。
这样,在休眠模式中实行成像部55中用于加强成像过程的图像质量控制,使得能够在从休眠模式之后立即开始成像过程,因此缩短从休眠模式恢复起到第一次打印输出的时间。此外,由于成像部55切换成休眠模式,所以能够基于时间流逝计数器59执行其从休眠模式的恢复和图像质量控制的操作指令,能够简单地缩短从休眠模式的恢复之后直到打印输出的时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图像质量控制开始控制器68具有根据各种预定条件、减少用于开始图像质量控制的预定时间T2的功能,以便提高图像质量控制的精度并获得更准确的图像质量控制。缩短预定时间T2所基于的各种预定条件的示例包括显影电位的改变量超过某一阀值的情况和加热辊15a表面温度的改变量和/或在休眠模式期间的湿度超过某一阀值的情况。这样,在考虑对图像质量具有大的影响的显影剂的静电荷性能的同时、或者通过合适地掌握该设备维持在休眠模式的条件能够实现图像质量控制,因此能够更频繁地实行准确的图像质量控制。
在此,在描述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从休眠模式的恢复操作之前,将描述常规成像设备在其从休眠模式恢复时需要图像质量控制的原因。成像设备从休眠模式的恢复意味着成像部的引擎部件在恢复之前已停止。这意味着在例如双部件显影过程的情况下,显影剂暂时未被搅拌和充电。还要考虑安装该成像设备的环境、或者更准确地说例如温度和湿度改变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在昼夜之间改变。
这样,当环境条件改变时显影剂上的电荷量和感光器的电位以及其它因素可改变。通常,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打印图像质量和浓度的改变和/或颜色的改变。因此,当成像设备从休眠模式恢复时,设置用于成像设备的图像质量控制功能执行图像质量控制过程,以便确保期望的打印图像质量和然后的打印输出图像。特别地,实现高浓度侧的图像浓度调整和/或中间浓度的调整,以确保最佳的打印图像质量。在该情况下实际图像质量调整需要大约30至60秒。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从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休眠模式的恢复操作。图9是用于示出从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休眠模式的恢复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当正常打印操作结束时(步骤S11),感光鼓101停止,并且成像设备100中的时间流逝计数器59开始对从打印操作结束起的流逝时间进行计数(步骤S12)。
然后,如果即使从成像部55的操作结束起流逝预定时间T1之后仍未接收到后续的命令,例如当有45分钟未操作成像设备100时,CPU50的模式切换/恢复控制器67确定开始休眠模式,并将成像部55从待机模式切换至作为省电模式的休眠模式,在该待机模式中该成像部立即能够成像,在该休眠模式中部分地断开至成像部55的电力供应(步骤S13)。
在步骤S13处进入休眠模式之后,当从上一次操作成像部55起流逝预定时间T2、例如120分钟时,或者当时间流逝计数器59达到预定时间T2时(步骤S14),图像质量控制器54a开始执行可见图像的图像质量控制(步骤S15)。此后,时间流逝计数器59以相同的方式从上一次操作成像部起再次开始计数,直到预定时间T2为止。在休眠模式直到从休眠模式的恢复期间重复从步骤S14至S15的对可见图像的图像质量控制的该执行循环,如图9所示。
然后,当设备在休眠模式期间接收到来自外部装置等的作为输入命令的打印命令时,模式切换/恢复控制器67使成像部55从休眠模式恢复到待机模式(步骤S16)。然后成像设备100在打印操作之前执行预先的流程、例如升高定影温度等,并照常开始打印操作(步骤S17)。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成像部55从休眠模式恢复之后能够立即开始打印操作,因此,与常规构造相比较,能够使从休眠模式恢复起到打印操作开始的时间比常规构造缩短大约30至60秒。
在此,在步骤S16处当成像部55通过来自模式切换/恢复控制器67的命令从休眠模式恢复到待机模式时成像的状态通过正好在恢复之前指定的图像质量控制条件设定。这样,在成像部55从休眠模式恢复到待机模式之前,成像部55在休眠模式期间通过执行图像质量控制能够更新尽可能多的次数,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从休眠模式恢复之后到第一次打印输出的时间,因为能够省略大部分的图像质量控制过程。
由于当由成像部55形成的可见图像是彩色图像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执行图像质量控制,所以首先图像质量控制开始控制器68对基于与全色图像的每种分离色对应的图像数据形成的每个可见图像实行图像质量控制,然后模式切换/恢复控制器67将成像部55从休眠模式恢复到待机模式。通过该控制,能够节省用于全色图像的图像质量控制(与单色图像相比,全色图像的图像质量控制需要更长的时间)所需的大部分时间,因此能够将用于成像部55从休眠模式恢复到第一次打印输出的必要时间缩短至与用于单色图像的水平一样低。
在此的本实施例中,打印浓度与显影电位的关系是如图10所示的大致线性的。打印浓度的0.1的改变量(就打印浓度而言比较大)对应于显影电位的35V改变量。因此,如果本实施例中在休眠模式期间的图像质量控制中,显影电位的改变超过35V,则能够检测到已出现重大的环境改变。因此,从成像部55的操作结束起的预定时间T2可例如从120分钟缩短至110分钟,以便获得更精确的图像质量控制,该预定时间T2是在休眠模式期间用于执行图像质量控制的周期。类似地,关于定影单元15中和成像设备100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换算表可预先记录在ROM等中,以便基于换算表缩短从成像部55的操作结束起的预定时间T2,由此能够获得进一步精确的图像质量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根据各种预定条件缩短用于开始执行图像质量控制的预定时间T2,以便改善图像质量控制的精度并获得更准确的图像质量控制。用于缩短预定时间T2的各种预定条件的示例包括显影电位的改变量超过其阀值的情况和加热辊15a表面温度的改变量或在休眠模式期间的湿度改变量超过相关阀值的情况。这样,在考虑对图像质量具有大的影响的显影剂的静电荷性能的同时、或者通过合适地掌握该设备维持在休眠模式的条件能够实现图像质量控制,因此能够更频繁地实行准确的图像质量控制。
(第二实施例)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构造。成像设备、显影单元和搅拌辊的构造以及示出该实施例的示意性电气结构的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从休眠模式的恢复操作不同。也就是说,考虑到在成像部从待机模式切换至休眠模式时到图像质量控制器完成图像质量控制时的持续时间中、在定影单元处的定影温度,实现从休眠模式的恢复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施例中从休眠模式的恢复操作。图11是用于对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从休眠模式的恢复操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首先,当正常的打印操作结束时(步骤S21),感光鼓101停止,并且成像设备100中的时间流逝计数器59开始对从打印操作结束起的流逝时间进行计数(步骤S22)。
然后,如果即使从成像部55的操作结束起流逝预定时间T1之后仍未接收到后续的命令,或者如果例如当有45分钟未操作成像设备100,CPU50的模式切换/恢复控制器67确定进入休眠模式,并将成像部55从待机模式切换至作为省电模式的休眠模式,在该待机模式中该成像部立即能够成像,在该休眠模式中部分地断开至成像部55的电力供应(步骤S23)。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直到步骤S23执行相同的操作,但在切换成休眠模式之后,由对定影单元15的加热辊15a的定影温度进行检查的温度/湿度检测传感器152确定定影温度是否降低至例如60℃或低于60℃(步骤S24)。当在步骤S24处检测到定影温度为60℃或低于60℃时,则自动打开热发生器151等,以便执行定影温度的升高操作(步骤S29)。
实现升高定影温度的该操作,以便防止对进行第一次打印输出所花费的额外时间的需求,尤其当从以持续长时间的休眠模式恢复时,因为定影单元15的加热辊15a不能迅速地恢复到预定定影温度。由于能够抑制由于定影温度的不足所引起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所以能够通过用调色剂抑制可见图像的定影失败来以可靠的方式执行第一次打印输出。
在步骤S23处进入休眠模式之后,通过在步骤S24处检查该定影温度而使该定影温度保持在预定温度以上的同时,当从上一次操作成像部55起流逝预定时间T2、例如120分钟时、或者当时间流逝计数器55达到预定时间T2时(步骤S25),图像质量控制器54a开始执行可见图像的图像质量控制(步骤S26),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相同。
此后,时间流逝计数器59以相同的方式从上一次操作成像部起再次开始计数,直到预定时间T2为止。在休眠模式直到该设备从休眠模式恢复期间重复从步骤S25至S26的对可见图像的图像质量控制的该执行循环,如图11所示。
然后,在休眠模式期间当设备接收到来自外部装置等的作为输入命令的打印命令时,模式切换/恢复控制器67使成像部55从休眠模式恢复至待机模式(步骤S27)并开始打印操作(步骤S28)。
这样,还是在本实施例中,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能够在成像部55从休眠模式恢复之后立即开始打印操作,因此能够缩短从休眠模式恢复起到打印操作开始的时间。此外,将定影温度控制为在从休眠模式恢复之前等于或高于预定温度,所以能够削减直到第一次打印输出的时间损耗。由于能够抑制定影温度的不足所引起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所以能够通过用调色剂抑制定影失败来以可靠的方式执行第一次打印输出。
已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模式,理所当然地本发明不应局限于上述示例,并且显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这样的变体被理解成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在以上每个实施例模式中,基于作为成像设备的电子照相数字全色复印机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应局限于电子照相、数字和/或彩色复印机。也就是说,本发明能够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利用其它成像技术、例如喷墨技术等的模拟的、单色的、非全色或有限颜色的打印机、传真机等。
对于通常将成像设备用于大量打印输出的用户,用于执行图像质量控制的程序可制备成与ROM51和RAM52分开的可选介质,只要根据用户的要求采用能够安装到成像设备中的形式即可。

Claims (9)

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能够以功率消耗不同的多种功率模式操作,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部,所述成像部用于根据在输入命令中包含的图像数据形成可见图像;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成像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模式开关,所述模式开关用于当从上一次操作成像部起已经流逝预定时期之后未接收到后续命令时将成像部从待机模式切换至省电模式,在所述待机模式中能够即刻成像,在所述省电模式中部分地停止对所述成像部的电力供应;
模式恢复部,所述模式恢复部用于在接收到后续命令时将所述成像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到所述待机模式;和
图像质量控制器,所述图像质量控制器用于从上一次结束所述成像部的操作时起每隔预定时间执行所述可见图像的图像质量控制,并且
在所述模式恢复部将所述成像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到所述待机模式之前,所述图像质量控制器开始执行所述图像质量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基于来自时间计数器的输出数据操作所述模式开关、所述模式恢复部和所述图像质量控制器,所述时间计数器用于对从上一次操作所述成像部起的流逝时间的长度进行计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通过正好在所述恢复之前指定用于所述图像质量控制的条件来设定当所述模式恢复部将所述成像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到所述待机模式时成像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由所述成像部形成的可见图像是彩色图像时,首先所述图像质量控制器对基于与所述彩色图像的各种分离色对应的图像数据形成的每个可见图像实行图像质量控制,然后所述模式恢复部将所述成像部从所述省电模式恢复到所述待机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成像部包括:
图像载体,通过曝光装置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潜像;
显影剂支撑件,所述显影剂支撑件用于将包含可充静电调色剂的显影剂输送至具有潜像的所述图像载体;和
偏置电压施加器,所述偏置电压施加器用于对所述显影剂支撑件施加振荡偏压,所述振荡偏压在显影电位与逆显影电位之间周期性地交替,所述显影电位使调色剂从显影剂支撑件转印到所述图像载体,而所述逆显影电位使调色剂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所述显影剂支撑件,
当所述显影电位的改变量超过阀值时,所述图像质量控制器在所述省电模式期间缩短用于开始执行所述图像质量控制的所述预定时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用于将由所述成像部形成并转印至记录介质的可见图像定影至所述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定影单元包括:
加热辊,所述加热辊在其中具有热发生器;
加压辊,所述加压辊与所述加热辊成压力接触;和
表面温度检测器,所述表面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成像设备内的气氛和所述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并且
当在所述省电模式期间所述表面温度的改变量超过阀值时,缩短用于开始所述图像质量控制的所述预定时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检测器,并且
当在所述省电模式期间湿度的改变量超过阀值时,缩短用于开始所述图像质量控制的所述预定时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在所述省电模式期间所述表面温度等于或低于所述预定温度时,在所述定影单元中执行所述表面温度的升高操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警告显示部,所述警告显示部用于当在所述省电模式期间所述图像质量控制中所述显影电位的改变量超过阀值时显示警告。
CN2008101319697A 2007-07-02 2008-07-02 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93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3785A JP2009014812A (ja) 2007-07-02 2007-07-0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73785 2007-07-02
JP2007-173785 2007-07-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9385A true CN101339385A (zh) 2009-01-07
CN101339385B CN101339385B (zh) 2012-06-13

Family

ID=4021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96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9385B (zh) 2007-07-02 2008-07-02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17934B2 (zh)
JP (1) JP2009014812A (zh)
CN (1) CN10133938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862A (zh) * 2009-09-11 2011-04-2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96359A (zh) * 2009-12-10 2011-06-15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15312A (zh) * 2010-04-06 2011-10-1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36305A (zh) * 2010-04-27 2011-11-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控制装置以及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的方法
CN105739271A (zh) * 2016-04-26 2016-07-06 东莞市上合旺盈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无版印刷的数字印刷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5469B2 (ja) * 2009-02-17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93964B2 (ja) * 2009-07-16 2013-05-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起動方法
JP5198376B2 (ja) * 2009-07-16 2013-05-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起動方法
US8611782B2 (en) * 2009-09-18 2013-12-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development unit attachable thereto
JP5556171B2 (ja) * 2009-12-29 2014-07-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5220817B2 (ja) * 2010-08-25 2013-06-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複合機
JP5585871B2 (ja) * 2010-08-31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07851B2 (ja) * 2010-10-25 2015-04-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44545B2 (en) * 2010-11-22 2015-02-03 Funai Electric Co., Ltd Imaging device including a printhead controlled to eject fluid
US8731423B2 (en) * 2011-01-19 2014-05-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fixing device
JP5942396B2 (ja) * 2011-03-18 2016-06-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起動方法
JP5622641B2 (ja) * 2011-03-30 2014-11-12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5949223B2 (ja) * 2012-06-29 2016-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64037B2 (ja) * 2013-08-02 2016-02-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664462B (zh) 2014-08-25 2019-12-27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便携信息终端
JP6403584B2 (ja) * 2015-01-22 2018-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961B2 (ja) 1983-02-18 1994-04-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KR0130621B1 (ko) * 1994-04-27 1998-04-09 김광호 전자사진 현상 방식 프린터의 절전 프린팅 방법
JPH08171242A (ja) 1994-12-19 1996-07-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73572B2 (ja) * 1995-10-09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3658956B2 (ja) 1997-11-26 2005-06-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577825B1 (en) * 2000-10-19 2003-06-1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User detection system for an image-forming machine
JP2003035979A (ja) 2001-07-23 2003-02-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装置
JP2003220742A (ja) * 2002-01-29 2003-08-05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印刷装置
JP2003345180A (ja) 2002-05-23 2003-12-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45605A (ja) 2002-07-10 2004-02-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90457A (ja) 2002-08-30 2004-03-25 Canon Inc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JP3674614B2 (ja) 2002-11-22 2005-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071269A (ja) * 2003-08-27 2005-03-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レンダタイマ機構、医療用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医療用プリント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する記録媒体
JP2005249873A (ja) * 2004-03-01 2005-09-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安定化処理実行方法
JP2006005911A (ja) * 2004-05-19 2006-01-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省エネモード制御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862A (zh) * 2009-09-11 2011-04-2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25862B (zh) * 2009-09-11 2013-11-1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96359A (zh) * 2009-12-10 2011-06-15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15312A (zh) * 2010-04-06 2011-10-1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15312B (zh) * 2010-04-06 2014-12-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36305A (zh) * 2010-04-27 2011-11-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控制装置以及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的方法
CN102236305B (zh) * 2010-04-27 2015-06-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控制装置以及检测传送体上的参考指标的方法
CN105739271A (zh) * 2016-04-26 2016-07-06 东莞市上合旺盈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无版印刷的数字印刷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9385B (zh) 2012-06-13
US20090010662A1 (en) 2009-01-08
JP2009014812A (ja) 2009-01-22
US7817934B2 (en) 2010-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9385B (zh) 成像设备
US8233811B2 (en) Image stabiliz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0862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ntrol circuitry to execute a warm-up operation
US84284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119066A1 (en) Providing directive replacement of hfsi parts based on specific machine performance
US931071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72440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556448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240557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2221798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63231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記憶装置及び現像剤補給方法
US79492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unction of toner supply amount control
JP20002673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208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38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676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消耗品管理システム
US7512365B2 (en) Toner supply device providing toner agitation and developing unit using the same
US2008029235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201490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382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09674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070794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582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807993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2275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