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1112B - 一种联苯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苯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1112B
CN101331112B CN2007800006970A CN200780000697A CN101331112B CN 101331112 B CN101331112 B CN 101331112B CN 2007800006970 A CN2007800006970 A CN 2007800006970A CN 200780000697 A CN200780000697 A CN 200780000697A CN 101331112 B CN101331112 B CN 1013311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acetate
biphenyl ammonia
butantriol salt
acetate butantriol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06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1112A (zh
Inventor
陈文展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onk Drug R & 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onk Drug R & D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onk Drug R & D Ltd
Priority to CN2007800006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311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31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1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1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1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41Preparation of salts of carboxylic acids
    • C07C51/412Preparation of salts of carboxylic acids by conversion of the acids, their salts, esters or anhydrides with the same carboxylic acid par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7/00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57/30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57/38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polycycl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5/02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hydroxy groups and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5/4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hydroxy groups and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with quaternised nitrogen atom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41Preparation of salts of 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苯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公开的联苯乙酸盐是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该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可通过将联苯乙酸和氨丁三醇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该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原料易得,反应条件稳定,反应产率高,产品纯度好。该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可用于制备镇痛和/或抗炎和/或解热药物。

Description

一种联苯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苯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特别涉及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联苯乙酸作为消炎镇痛药物1993年在日本、意大利等国上市,用于变形性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腱周炎、肌肉痛和软组织损伤等的镇痛消炎,及缓解外伤后肿胀疼痛。但由于联苯乙酸不溶于水,一般只能作为外用药,严重影响了该药物的推广使用。
在日本曾经有联苯乙酸乙酯注射乳剂(不溶于水)临床用于镇痛,最近由于曾经在临床上产生过休克现象,生产厂家已经从市场上撤回了该品种,重新进行临床研究表明,过敏是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注射用乳剂的辅料大豆磷脂可能是过敏原之一。而且,作为乳剂,该产品还有稳定性差、生产工艺复杂、大分子辅料容易带来不安全因素等缺点。
发明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的联苯乙酸盐,即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本发明所提供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其化学式为: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011
它的分子式为C18H23NO5,分子量为333.14。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制备方法,是将联苯乙酸和氨丁三醇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该反应过程如下: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021
上述方法中,所述联苯乙酸和氨丁三醇可同时加入所述有机溶剂中,也可先将所述联苯乙酸溶于所述有机溶剂中,再加入所述氨丁三醇,当然也可以先将氨丁三醇置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再加入联苯乙酸,进行反应得到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为了提高收率,所述联苯乙酸和氨丁三醇的摩尔比最好为1∶1。
对于有机溶剂来说,只要是能够溶解联苯乙酸的有机溶剂均可以使用,如醇类或苯类溶剂,其中优选的为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正丁醇、苯或甲苯。
上述方法中,对温度和时间并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反应温度在0-80℃之间均可,优选为50-70℃;反应时间可为0.5-2小时。
所述方法中还可包括纯化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步骤。
纯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有可行的纯化方式均可以使用,下面是两种典型的纯化方法,其中一种是,反应结束后,浓缩蒸干溶剂得白色粉末,将所述白色粉末真空干燥得到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另一种是,反应结束后,0℃以下冷却结晶,所得晶体真空干燥得到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其中第二种方式是优选的,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化合物纯度及晶形较好。
上述方法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产率为85.6-96%,纯度为99.2-99.8%,溶于水,熔点162-163℃。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在制药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本发明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具有抗炎和/或镇痛和/或解热作用。以该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为活性成分的药物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的时候,在上述药物中还可以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等,必要时还可以加入香味剂、甜味剂等。
本发明的药物可以制成注射剂(注射液、注射用冻干粉或注射用无菌粉针)、片剂、粉剂、粒剂、胶囊、口服液、膏剂、霜剂等多种形式。上述各种剂型的药物均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
上述药物的用量一般为0.8-3.0mg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kg体重/天。
附图说明
图1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1H-NMR图谱
图2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红外谱图
图3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质谱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述实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制备
在一个干燥洁净的2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联苯乙酸(购自武汉远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1.2g(0.1mol)与210ml甲醇加热至60℃搅拌至全溶,在60℃加入氨丁三醇(购自江阴市倪家巷化工有限公司)12.1g(0.1mol),混合溶液至澄清透明,在此条件下搅拌反应1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展开剂∶DMF-乙酸乙酯(2∶1),以联苯乙酸原料点完全消失为反应终点)。于-5℃冷却5小时析出大量白色结晶,抽滤,于80℃真空干燥得到30.5g白色结晶性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测得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熔点(mp)是162-163℃(巩义市予华仪器X-5型显微数字熔点测定仪,升温程序:2℃/min,常规方法测定),收率(以联苯乙酸投料量计,终产品的实际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91.6%。产品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 64.9%  H 6.9%  N 4.2%  O 24%;实测值:C 64.1%  H 7.3%N 3.6%  O 25%)。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1H-NMR图谱(图1)解析如下:
以DMSO-d6为溶剂的1H-NMR谱显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分子具有8组峰氢信号。由1H-NMR谱的化学位移知,δ<4ppm的峰都是饱和碳上的氢信号,计有14个;δ>6ppm的都是芳香环上的氢的信号,计有9个氢。δ3.35ppm的2H单峰应该对应于孤立CH2基团。在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分子结构中,第13号碳CH2邻接苯环和羧羰基-COO-,因为没有受到其它氢核的偶合,故表现为单峰信号。δ3.43ppm的6H单峰应该对映于3个等价的孤立的CH2基团。在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分子结构中,第18,19,20号碳的CH2都连接到第17号碳上,这三个CH2处于完全等价的位置,故只表现为一个峰;又因为没有受到其他氢核的偶合,故只表现为单峰信号。δ3.43ppm表现的宽峰应该对应于三个羟基和质子化的氨基,因为这些活泼氢可能和溶剂中的水份结合,故表现为宽大的峰,由于水的存在使得积分数值不能代表这些活泼氢的真实个数。低场的互相分离的四组信号峰中,由峰面积知自高场到低场分别对应于3、2、2、2个氢。它们的峰形只有左边的三组峰可以看得很清楚:分别为二重、二重、三重峰。由于化学位移决定了它们是芳香环上的氢,故二重峰的裂分间距为8.0Hz的第7、第8号峰表明它是处于苯环上一侧有氢另一侧无氢而是取代基的位置,在分子结构中则是H2/H6、H3/H5、H8/H12的位置的氢;裂分间距为7.6Hz的三重峰的氢则是处于苯环上的两侧都有氢的位置,在分子结构中则是H9/H10/H11的位置的氢.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红外(IR)谱图(图2)解析:
(1)从1560.13cm-1的COO-伸缩振动宽强峰和2927.41-2113.60cm-1+NH3伸缩振动宽、强、发散的特征峰,可以判断分子结构中含有羧酸的铵盐。它能够以自由单体-COO-·N+H3-的分子结构形式存在,羧酸根阴离子、铵盐阳离子也容易生成二聚体至多聚体分子之间的氢键,其铵基N+H3和羧羟基OH的伸缩振动频率出现于2927.41-2113.60cm-1,成为多重峰迭加、峰形发散的强峰。
(2)3241.94cm-1的宽强峰是OH的伸缩振动。与OH基团的相关联的其它振动是1423.21和1278.57cm-1的变形振动(δOH)、690.39cm-1附近的平面摇摆振动(rOH)。1083.80cm-1的强宽峰解释为C-O的伸缩振动(vC-O),表明羟基是直接连接于伯碳CH2上的。
(3)2987~2896cm-1一系列的谱峰,表明分子结构中存在有饱和碳氢基团,这些都是CH3、CH2等基团的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同时,CH3、CH2的变形振动吸收应该出现于1467~1367cm-1区域。尽管NMR谱推导其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甲基,但IR的能够表明甲基缺失的2965±、1375±cm-1附近区域都存在有其它峰的干扰,即IR不能明确排除甲基的存在。
(4)3100~2980cm-1一系列的谱峰表明分子结构中存在有不饱和碳的碳氢基团,它们可能是苯环、杂芳环或烯类结构。1650~1423cm-1域内的多个谱峰表明不饱和官能团C=C、C=N等的存在。1201-977cm-1范围内有苯环上=CH基团的面内弯曲振动(β)。单取代苯环面外弯曲振动(γ)的两个强峰出现在738.6和690.39cm-1。对二取代苯环的面外振动(γ)的一个中强峰出现在823.4cm-1。2000-1666cm-1域内的谱峰整体花样与一个单取代苯环的组合峰花样和一个对二取代苯环的组合峰花样的叠加相吻合。
(5)铵盐中的C-N单键伸缩振动出现于1045.2cm-1处。铵盐+NH3的面外弯曲振动(γ)出现于605.5cm-1处。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质谱(MS)(图3)解析:
该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分子带正电荷后的分子离子C18H23NO5+·检测到的是m/z 332.2,相对强度20;精确质量理论计算是333.16,5×10-4的质量相对误差是由低分辩质谱仪的低测量精度引起的。理论上,M-H准分子离子C18H22NO5+碎片质量的计算值是m/z 332.15,检测的与理论的相对误差只有0.6×10-4
综上述:该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化学式为式(I),测得纯度为99.5%。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样品溶解度的测定: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凡例,依据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合成工艺及精制方法,并考虑常用溶剂,考察了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在丙酮、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取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研成细粉,精密称定,加入溶剂,在25±2℃条件下,每间隔5min,振荡30秒观察,观察30min内溶解情况。实验重复三次。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结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在甲酰胺、甲醇中溶解;在水、乙醇中微溶,在丙酮、乙腈中几乎不溶或不溶。表1中的数值为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
表1  溶解度试验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051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061
实施例2、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制备
在一个干燥洁净的250ml单口圆底烧瓶中,加入21.2g(0.1mol)联苯乙酸与12.1g(0.1mol)氨丁三醇,向其中加入150ml无水乙醇,振摇加热使完全溶解至澄清,保持温度(50℃)30min,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粉末。真空80℃干燥,得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32.0g。测得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熔点(mp)是163-164℃(巩义市予华仪器X-5型显微数字熔点测定仪,升温程序:2℃/min,常规方法测定),收率(以联苯乙酸投料量计,终产品的实际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96.0%,产品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 64.9%  H 6.9%  N 4.2%  O24%;实测值:C64.1%  H 7.3%  N 3.6%  O 25%),产品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纯度为99.2%。
实施例3、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的制备
在一个干燥洁净的2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21.2g(0.1mol)联苯乙酸与200ml苯,加热搅拌至溶解,然后向其中加入12.1g(0.1mol)氨丁三醇,混合至澄清,在70℃搅拌反应2小时,TLC鉴别反应终点,反应完毕后充分冷却析出大量结晶性固体,抽滤,用少量无水乙醚洗涤白色固体,于80℃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得28.5g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测得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mp是163-164℃(巩义市予华仪器X-5型显微数字熔点测定仪,升温程序:2℃/min,常规方法测定),收率(以联苯乙酸投料量计,终产品的实际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85.6%,产品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 64.9%  H 6.9%  N 4.2%  O24%;实测值:C 64.1%  H7.3%  N 3.6%  O 25%),产品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纯度为99.8%。
实施例4、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的制备
处方: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94g
      碳酸钠               1-2g
                           1000支
按处方量准确称取实施例1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置一容器中,加适量注射用水,在搅拌下加入0.1%(0.1g/100ml)碳酸钠溶液至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全溶,并调节pH至8.5-8.8,加注射用水至4000ml,加入2g针用活性炭,煮沸15min,抽滤脱碳,溶液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溶液灌封于玻璃安瓿内(每支含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94mg)制剂经115℃加压灭菌30min即可。
实施例5、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冻干粉的制备
处方: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94g
      甘露醇              20g
                          1000支
准确称取处方量的实施例1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94g,置一容器中,加入20g甘露醇与适量注射用水溶解,补充注射用水至3000ml,加入2g针用活性炭,煮沸15min,抽滤脱碳,过0.22μm微孔滤膜,分装于西林瓶中(每支含联苯乙酸氨丁三醇94mg),冻干即得。
实施例6、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胶囊的制备
处方: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188g
      乳糖               105g
                         1000粒
按处方量准确称取恒重的实施例2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过100目筛,加入于80℃烘干并过80目筛的处方量乳糖,混匀,检测含量,合格后装入1号胶囊即得。
实施例7、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药效学试验研究
一、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
选用体重20-22g雌性昆明种小鼠。首先进行痛觉敏感性筛选,将小鼠置于55.0℃±0.5℃的热板上,以小鼠舔后足所经历的时间作为疼痛反应的阈值,剔出喜跳者及30秒中内无反应者,筛选出60只痛觉反应敏感的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2只。采用实施例4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进行实验。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剂量分别为4、12、36mg/kg体重,按等效剂量折算分别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1/3、1、3倍)和阳性对照组(赖氨匹林)。测定给药前痛阈值后,各试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容积0.1ml/10g体重,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用脱毛剂将小鼠双后足踝关节以下脱毛,擦干。每只小鼠以同样的方法测定给药前疼痛反应阈值,然后各受试组给药1h后,测定每鼠给药后的疼痛反应阈值,小鼠舔后足后,立即移离热板,于给药后的2h、3h再测定一次疼痛反应的阈值,对各组间疼痛反应的阈值进行t检验,以评价的镇痛作用。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明各试验组小鼠给药前对热板法疼痛反应的阈值相近,经给药后,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各剂量组小鼠在1h、2h、3h舔后足的时间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延长,提高了疼痛反应的阈值,表明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痛阈时间,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表2中,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表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
表2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小鼠热板法的镇痛作用(x±s)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081
*P<0.05,**P<0.01
二、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二甲苯致昆明种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1、材料与试剂
1.1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SPF级,雄性,15-17g,110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粤)2003-0002,粤监证字2005A012。
1.2药品
实施例4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
氟吡洛芬酯注射液(广东中科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提供)。
2、试验方法和结果
110只昆明种小鼠,SPF级,雄性,15-17g。检疫3天,检疫结束后按体重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注射液1号、2号、3号、4号、5号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剂量依次为:3、6、12、24、48mg/kg),氟吡洛芬酯注射液1号、2号、3号、4号、5号组(氟吡洛芬酯的剂量依次为:3、6、12、24、48mg/kg)。实验时于各鼠右耳廓涂二甲苯(0.03mL/只)致耳廓肿胀,以左耳作对照,涂二甲苯30min后尾静脉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容积:0.1ml/10g体重,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1小时脱颈椎处死小鼠,用直径8mm的打孔器将双耳同部位等面积切下,用精密电子天平称重,右耳片重减去左耳片重的重量之差即为肿胀度。
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明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1号、2号、3号、4号、5号组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减轻二甲苯导致的昆明种小鼠耳肿胀的肿胀度(p<0.05或p<0.01),氟吡洛芬酯注射液2号、3号、4号、5号组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也能显著减轻二甲苯导致的昆明种小鼠耳肿胀的肿胀度(p<0.05或p<0.01),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与氟吡洛芬酯注射液各对应剂量组组间比较小鼠的耳肿胀度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提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具有对抗二甲苯致昆明种小鼠耳肿胀的作用,并且与氟吡洛芬酯注射液作用强度相似。
表3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二甲苯致昆明种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09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三、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冰醋酸致NIH小鼠扭体的影响
1、材料与试剂
1.1实验动物:
NIH小鼠:SPF级,雌雄各半,15-17g,110只,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粤)2003-0002,粤监证字2006A017。
1.2药品
实施例4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
氟吡洛芬酯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2、实验方法和结果
NIH小鼠110只,雄性,体重15-17g。检疫3天,检疫结束后按体重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1号、2号、3号、4号、5号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剂量依次为:3、6、12、24、48mg/kg),氟吡洛芬酯注射液1号、2号、3号、4号、5号组(氟吡洛芬酯的剂量依次为:3、6、12、24、48mg/kg)。实验时各小鼠尾静脉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容积:0.1ml/10g体重,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0.5小时按10mL/kg体重腹腔注射0.7%(0.7g/100ml)HAc致痛,然后立即观察15min内各鼠的扭体反应,并记录扭体次数,计算抑制率。
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明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1号、2号、3号、4号、5号组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抑制冰醋酸致NIH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或p<0.01),ED50及95%可信限为:7.9(4.7-13.5)mg/kg;氟吡洛芬酯注射液1号、2号、3号、4号、5号组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也能显著抑制冰醋酸致NIH小鼠的扭体次数(p<0.01),ED50及95%可信限为:6.3(4.3-9.3)mg/kg;但是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与氟吡洛芬酯注射液各对应剂量组组间比较小鼠的扭体次数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与氟吡洛芬酯注射液对抗冰醋酸致NIH小鼠扭体的作用强度相近,这些结果均提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具有对抗冰醋酸致NIH小鼠扭体的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氟吡洛芬酯注射液相近。
表4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冰醋酸致NIH小鼠扭体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实施例8、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安全性实验
本安全性实验执行2003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1、受试药物
(1)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
初步临床计划用法用量:静脉滴注,94mg/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200ml,一日1-2次。
(2)阳性对照物:白蛋白(鸡蛋),批号:050114,由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3)阴性对照物:0.9%(0.9g/100ml)氯化钠注射液。
2、试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1)豚鼠
a、级别、种系:普通级FMMU豚鼠。
b、年龄:10~12周龄。
c、购入时体重、性别:280-330g,雌雄各半。
d、来源、合格证明:向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购买,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06-0015,粤监证字2006B007。
e、试验动物选择说明:豚鼠是过敏试验首选的动物之一,我国毒性研究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推荐使用该种动物。
f、检疫过程:试验动物在试验前检疫观察。在此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粪便性状及摄食量等指征,及时剔除有病动物。动物在使用前经专题负责人和试验动物管理人员检查认可。
g、标识方法:采用被毛染色法,用饱和苦味酸溶液,在动物体表不同部位的被毛涂染斑点,以示不同号码。每笼3只豚鼠,群养,各笼进行笼标记。
(2)兔
a、级别、种系:普通级新西兰兔。
b、年龄:3月龄。
c、购入时体重、性别:2.0-2.2kg,雌雄各半。
d、来源、合格证明: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质量合格证号:粤监证字2006A001。
e、试验动物选择说明:新西兰兔是刺激性试验首选的动物之一,我国毒性研究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推荐使用该种动物。
f、检疫过程:与豚鼠检疫过程相同。
g、标识方法:与豚鼠标识方法相同。将家兔分笼单独饲养,各笼进行笼标记。
(3)饲养条件
a、饲养管理:动物由取得实验动物管理资格认可的人员饲养管理。
b、设施条件、级别、合格证:豚鼠和兔分别饲养于普通级动物房豚鼠室和兔室内,饲养条件符合普通级动物实验设施要求,通风光照良好,温度16-26℃,湿度40-70%,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合格证号为粤检证字:2005C133,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粤)2003-0003(2005年年检合格)。
c、饲料和饮水:饲料为普通级用兔(豚鼠)配合饲料,向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购买,配制标准及营养要求符合GB-14924.4-2001标准。饮水为自来水,自由摄取。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2月28日颁布)要求,对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进行以下安全性试验。
一、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
1、试验方法
试验用FMMU豚鼠24只,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雌雄各6只。设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低、高剂量组(7.5和22.5mg/kg·bw,按等效剂量折算约分别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1倍和3倍)。腹腔注射给药,给药体积0.5ml/只,隔日一次,连续三次。致敏剂量:阴性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0.9g/100ml);阳性对照组,给予2%(2g/100ml)的白蛋白溶液;低剂量组,7.5mg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kg·bw;高剂量组,22.5mg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kg·bw。药物浓度:低剂量组,5.0mg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mL;高剂量组:15.0mg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mL。其中,高剂量组的药物按照如下方法配制:取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4ml:94mg/瓶)1瓶,吸出4.0mL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6.3mL,使成浓度为15.0mg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mL的溶液。低剂量组的药物按照如下方法配制:取上述浓度为15.0mg/mL的溶液2.0mL,加0.9%(0.9g/100ml)氯化钠溶液至6.0mL,稀释成浓度为5.0mg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mL的溶液。
各组动物分别于末次腹腔注射后第12天激发,静脉注射给药,给药体积1.0ml/只,激发剂量:2倍致敏剂量。并观察动物的反应。
2观察指标:
2.1致敏期间:每次致敏前称体重,每天观察动物的反应状态并详细记录。
2.2激发:激发前称体重,激发后按表5立即详细观察每只豚鼠的反应症状至30分钟,并详细记录。
表5  过敏反应症状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141
3结果评价
按表6判断过敏反应发生的程度,计算过敏反应发生率。激发注射后,若发现有过敏反应症状时,即取健康未致敏豚鼠2只,静脉注射激发剂量的受试药物1mL,观察有无由于受试物作用引起的类似过敏反应症状。
表6  豚鼠全身致敏性评价标准
  反应症状   评价标准
  0   过敏反应阴性(-)
  1-4   过敏反应弱阳性(+)
  5-10   过敏反应阳性(++)
  11-19   过敏反应强阳性(+++)
  20   过敏反应极强阳性(++++)
4试验结果
4.1一般状况观察
在试验期间,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给药组动物的外观特征,行为活动,呼吸及粪便性状等未见明显异常。体重变化情况详见表7。
表7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豚鼠主动超敏试验动物体重变化情况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151
注:1.D1、D5和D17分别代表初次致敏、末次致敏和激发当天的体重。2.D17体重变化值=D17-D1,“正数”代表增重。
4.2激发反应
对各组豚鼠进行激发,具体过敏反应详见表8。表明阴性对照组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过敏反应阴性;阳性对照组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症状,6例豚鼠均呼吸困难、喘息、步态不稳、跳跃、死亡,过敏反应极强阳性;低剂量组6例豚鼠激发后,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高剂量组6例豚鼠激发后,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
表8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过敏反应情况
注:过敏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例数÷动物数)×100%
结果阴性对照组豚鼠未出现明显过敏反应症状,阳性对照组豚鼠全部死亡。低、高剂量组12例豚鼠激发后,均未出现明显过敏反应症状。说明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阴性。
二、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溶血性试验
体外溶血试验:向盛有2%红血球混悬液的各支药液管中分别加入不等量的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的低浓度和高浓度(0.63mg/mL和1.88mg/mL),各支药液管在3小时内不产生溶血作用。说明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体外溶血性试验阴性。具体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1、受试药物的配制:
(1)高剂量组:取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4mL:94mg/瓶)1瓶,吸出0.5mL后用0.9%(0.9g/100ml)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6.25mL,使成浓度为1.88mg/mL的溶液。
(2)低剂量组:取上述浓度为1.88mg/mL的溶液2mL,用0.9%(0.9g/100ml)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6mL,稀释成浓度为0.63mg/mL的溶液。
2、给药方法:
(1)2%红血球混悬液的制备:
取兔血数毫升,放入盛有含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摇10分钟,除去纤维蛋白原,使成脱纤血液。然后分装在数支离心管中,每管加约10倍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摇匀,离心(1500转/分,15分钟),除去上清液,沉淀的红血球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洗涤2-3次,直至上清液不显红色为止。将所得红血球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2%的混悬液,供试验用。
取口径大小均匀的洁净试管7只(每管均设平行管),编号后,用移液管按表9所示配比量依次加入2%红血球混悬液、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水和受试药液,混匀后立即置37℃恒温箱中进行温育,开始每隔15分钟观察一次,1小时后,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共观察3小时。
表9:2%红血球混悬液的制备编号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171
注:其中1-5管为供试品管,第6管为阴性对照管,第7管为阳性对照管。
(2)结果观察:
如试验中溶液呈澄明红色,管底无细胞残留或有少量红细胞残留,即表示有溶血发生;如红细胞全部下沉,上清液体无色澄明,表明无溶血发生。如溶液中有棕红色或红棕色絮状沉淀,振摇后不分散,表明有红细胞凝聚发生。如有红细胞凝聚的现象,需进一步判定是真凝聚还是假凝聚。若凝聚物在试管振荡后又能均匀分散,或将聚集物放在载波片上,在盖玻片边缘滴加2滴0.9%氯化钠注射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凝聚红细胞能被冲散者为假凝聚;若凝聚物不被摇散或在玻片上不被冲散者为真凝聚。
3、结果判定
当阴性对照管无溶血和凝聚发生,阳性对照管有溶血发生时,若受试物管中的溶液在3小时内不产生溶血和凝聚,则受试物可以注射使用;若受试物管中的溶液在3小时内产生溶血和(或)凝聚,则受试物不宜注射使用。
4、试验结果
分别加入低浓度为0.63mg/mL和高浓度为1.88mg/mL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溶液的各支药液管在3小时内均不产生溶血作用,体外溶血性试验阴性。详见下表10和表11。
表10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高剂量组)溶血性试验结果(肉眼观察)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182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191
注:“+”表示全溶血,“-”表示不溶血;第6管为阴性对照管,第7管为阳性对照管。
表11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低剂量组)溶血性试验结果(肉眼观察)
Figure G104220418150141000D000192
注:“+”表示全溶血,“-”表示不溶血;第6管为阴性对照管,第7管为阳性对照管。
三、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血管刺激性试验
兔血管刺激性试验:试验选用健康新西兰兔8只,采用同体左右侧耳朵自身对比法,左侧耳缘静脉注射受试药物,给药体积5ml/kg体重,各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的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剂量分别是3.15mg/kg·bw和9.4mg/kg·bw,(按浓度计算其低浓度和高浓度分别为0.63mg/mL和1.88mg/mL,是临床一次静脉滴注拟用浓度的0.7-1.4倍和2-4倍),右耳给予等体积0.9%(0.9g/100ml)氯化钠注射液作对照,每天一次,连续3天。8只兔依次给予受试药的高浓度和低浓度后,再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各取低剂量和高剂量的2只兔于末次给药后48小时剖检,余下低浓度和高浓度的4只兔在末次给药2周恢复期结束后剖检。结果8只动物双耳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动物双耳血管未见有毒理学意义的改变。说明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血管刺激性试验符合规定。具体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1、受试物的配制:
(1)高剂量组:取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4mL:94mg/瓶)2瓶,吸出8mL后用0.9%(0.9g/100ml)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0mL,使成浓度为1.88mg/mL的溶液。
(2)低剂量组:取上述浓度为1.88mg/mL的溶液30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90.0mL,稀释成浓度为0.63mg/mL的溶液。
2、动物称重:给药前及末次给药后48小时和14天各称重一次。
3、一般观察与动物取材:
每天给药前观察并记录动物和血管注射部位的反应,末次给药后48小时,分别放血处死受试药物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2只新西兰兔,肉眼观察并记录血管组织的反应后,从耳根部剪下双兔耳(先剪左耳,后剪右耳,并标记),然后分别剪取一段兔耳标本固定在10%中性甲醛溶液中(标本长约8cm,宽约1cm;远心端切口距第一针眼约0.5cm处,近心端切口距第三针眼约2cm处,挂线端为近心端)。各留下受试药物的高浓度和低浓度2只动物继续观察至末次给药后14天,进行如下病理检查:以第一针眼为界,远端切一段;以第三针眼为界,近端切二段;制片时血管横切,常规石蜡制片,切片厚度约4-5μm,H-E染色,然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4、结果判定
根据肉眼观察和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5、试验结果
5.1肉眼观察:
每天给药前肉眼观察并记录动物血管注射部位的反应,给药期间肉眼可见受试药物高浓度和低浓度的部分动物给药侧和对照侧兔耳进针部位血管表皮内外侧呈红色,面积由0.1cm×0.2cm至0.2cm×1.0cm。在末次给药后48小时,受试药物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4只兔的双侧兔耳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详见表12和表13。末次给药后14天剖检受试药物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4只兔,双侧兔耳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5.2病理检查:
受试药物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4只兔于末次给药后48小时剖检,余下受试药物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4只兔在2周恢复期结束后剖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血管组织有变性或坏死等显著刺激性反应。表12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高剂量组)对兔耳血管刺激反应(末次给药后48小时肉眼观察结果)
  兔号   左耳(给药侧)   右耳(对照侧)
  1   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3   进针部位血管内外侧的皮肤呈红色(0.1cm×0.5cm),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4   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进针部位血管内外侧的皮肤呈红色(0.2cm×0.5cm),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6   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表13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低剂量组)对兔耳血管刺激反应(末次给药后48小时肉眼观察结果)
  兔号   左耳(给药侧)   右耳(对照侧)
  2   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5   进针部位血管内外侧的皮肤呈红色(0.1cm×0.2cm),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7   进针部位血管内外侧的皮肤呈红色(0.1cm×0.2cm),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8   进针部位血管内外侧的皮肤呈红色(0.1cm×0.2cm),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血管轮廓较清晰,兔耳厚薄均匀,未见明显改变。
四、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肌肉刺激性试验
试验用8只新西兰兔,采用同体左右侧肌肉股四头肌自身对比法,每侧股四头肌内注射给药1.0mL/只,每日一次,连续3天,各给药组给予相应浓度的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低浓度和高浓度分别为0.63mg/mL和1.88mg/mL(是临床一次静脉滴注拟用浓度的0.7-1.4倍和2-4倍),右侧给予等体积0.9%(0.9g/100ml)氯化钠注射液作对照。各取低浓度和高浓度的2只兔于末次给药后48小时剖检,余下低浓度和高浓度的4只兔在末次给药2周恢复期结束后剖检。肉眼观察8只兔的双侧注射部位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未见红肿、充血等刺激反应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8只兔的双侧注射部位深层肌肉组织均未见变性或坏死等显著刺激性反应。说明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肌肉刺激性试验符合规定。具体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1、受试物的配制:
(1)高剂量组:取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4mL:94mg/瓶)1瓶,吸出1.0mL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2.5mL,使成浓度为1.88mg/mL的溶液。
(2)低剂量组:取上述浓度为1.88mg/mL的溶液2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6mL,稀释成浓度为0.63mg/mL的溶液。
2、动物称重:给药前及末次给药后48小时和14天各称重一次。
3、给药方法:
取健康的新西兰白兔8只,以无菌操作法分别于兔左侧股四头肌内注射受试物的高浓度和低浓度,于右侧股四头肌内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作对照。
4、试验观察:
每天给药前观察并记录动物和肌肉注射部位的反应,末次给药48小时后,各取受试药物的高浓度和低浓度2只动物,放血处死,解剖暴露股四头肌,纵向切开,肉眼观察并记录注射部位的刺激反应情况,然后将注射部位肌肉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留下受试药物的高浓度和低浓度2只动物继续观察至末次给药后14天进行注射部位病理检查。
5、结果判定
根据肉眼观察和组织病理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6、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详见表14、表15、表16和表17及病理图文诊断报告。
表14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高剂量组)对兔肌肉刺激反应(肉眼观察结果)
  动物号   左股四头肌(给药侧)   右股四头肌(对照侧)
1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3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4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6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注:1、3号2只兔的肉眼观察时间为末次给药后48小时,4、6号2只兔的肉眼观察时间为末次给药后14天。
表15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低剂量组)对兔肌肉刺激反应(肉眼观察结果)
  动物号   左股四头肌(给药侧)   右股四头肌(对照侧)
2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5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7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8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注射部位表、深层肌肉组织质地富有弹性、光泽,无明显变化。
注:2、5号2只兔的肉眼观察时间为末次给药后48小时,7、8号2只兔的肉眼观察时间为末次给药后14天。
表16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高剂量组)对兔肌肉刺激反应(病理观察)
  动物号   左股四头肌(给药侧)   右股四头肌(对照侧)
  1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3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4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6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表17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低剂量组)对兔肌肉刺激反应(病理观察)
  动物号   左股四头肌(给药侧)   右股四头肌(对照侧)
  2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5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7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8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
末次给药后48小时和14天,肉眼观察和病理报告结果表明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新西兰兔注射部位肌肉未见变性坏死等明显刺激性变化。
本实施例表明实施例4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7.5和22.5mg/kg·bw)对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阴性;实施例4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0.63和1.88mg/mL)对兔耳缘静眿血管及周围组织无刺激性;实施例4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0.63和1.88mg/mL)对兔注射部位肌肉组织无刺激性;实施例4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0.63和1.88mg/mL)对兔体外溶血试验阴性。
实施例9、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根据预试结果判断无法测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NIH小鼠的LD50(半数致死量),因此选用最大给药量法研究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NIH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及结果如下:
NIH小鼠40只,19-21g,雌雄各半,随机均衡分为两组:给药组与辅料对照组。给药组NIH小鼠尾静脉注射给予最大浓度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94mg/4ml,以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计),给药容积:0.2ml/次/10g体重,一日两次,两次给药时间间隔为6小时,即一日给药剂量为:940mg/kg,辅料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空白辅料(0.1%碳酸钠溶液),观察记录给药后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累积死亡数。试验结果表明:给药后给药组全部小鼠少动,部分小鼠呼吸困难,每次给药2-4小时后都逐渐恢复,辅料对照组全部小鼠未见异常反应,给药后14天内,给药组及辅料对照组动物均未见死亡例,体重增长良好,给药14天后全部小鼠进行尸体解剖,肉眼未见异常变化,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NIH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应该大于940mg/kg。这一结果提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的LD50值应该远大于940mg/kg(以联苯乙酸计为:598mg/kg),而联苯乙酸乙酯(以联苯乙酸计)的静脉注射小鼠LD50为雄性337mg/kg,雌性433mg/kg,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急性毒性大幅度降低,急性毒性也低于同类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实施例10、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稳定性实验
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 X C(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确定了实施例4制备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稳定性考察项目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等,目的是考察本品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并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 X C(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与《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原料药及药物制剂稳定性重点考查项目表”确定了重点考察项目,其中包括性状、pH值、有关物质、无菌、热源、含量测定等。试验结果如下:
1、影响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在高温(60℃)、高湿(相对湿度92.5%±5%)和光照(4500±5001x)条件放置10天,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本品质量稳定。
2、加速试验
加速试验结果表明:本品放置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3个月,于每个月末取样检测,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本品质量稳定。
3、长期试验
长期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的条件下放置3个月,于每个月取样检测,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本品质量稳定。
实施例11、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口服胃肠道刺激性实验
NIH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2组,禁食24小时后,分别灌胃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333mg/kg,联苯乙酸212mg/kg,48小时后取胃,10%甲醛溶液固定,沿胃大弯剪开胃,观察溃疡发生率,实验结果如下:
表18  胃肠道刺激性实验结果
  组别   剂量(mg/kg)   溃疡动物数/总动物数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333   7/15
  联苯乙酸   212   13/15
说明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胃肠道刺激性小于联苯乙酸。
工业应用
本发明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溶于水,解决了联苯乙酸存在的不溶于水的问题。在解决溶解度的同时,本发明验证了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与联苯乙酸乙酯在镇痛及抗炎作用上的等效性,并且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在急性毒性上要远小于联苯乙酸乙酯(见实施例9),口服刺激性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小于联苯乙酸(见实施例1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照GLP试验规则进行过敏反应试验,没有发现过敏反应,不会产生有过敏而引起的休克。同时,根据注射液的一般要求,对其作了溶血和刺激性试验,未发现溶血和肌肉、血管刺激性,所以可以作为注射液使用。以上实验均在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进行,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作为注射剂应用,避免了生产乳剂时大分子辅料的使用。联苯乙酸乙酯注射液为乳剂,乳剂的稳定性一直是药学人员难于解决的一个问题,例如酸败等,本发明进行了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3个月的稳定性试验,发现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是稳定的。乳剂的生产过程是复杂的,而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生产过程及所用辅料简单易行。
本发明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原料易得,反应条件稳定,反应产率高,产品纯度高,可以直接得到药用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反应没有严重的“三废”污染。药理实验证明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对豚鼠无致敏作用。体外试验条件下,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日本大耳白兔红细胞无溶血作用,多次给药对家兔静脉血管及单次给药对家兔肌肉均无明显刺激作用,说明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适用于肌肉或静脉注射。单次静脉注射给药,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对NIH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大于940mg/kg,这一结果提示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的LD50值远大于940mg/kg(以联苯乙酸计为:598mg/kg),而联苯乙酸乙酯(以联苯乙酸计)的静脉注射小鼠LD50为雄性337mg/kg,雌性433mg/kg,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注射液急性毒性大幅度降低,急性毒性也低于同类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口腹胃肠道刺激性小于联苯乙酸,利于服用。

Claims (15)

1.式I所示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式I)。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制备方法,是将联苯乙酸和氨丁三醇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所述联苯乙酸先溶于所述有机溶剂中,再加入所述氨丁三醇,进行反应得到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苯乙酸和氨丁三醇的摩尔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醇类或苯类溶剂;
所述苯类溶剂为苯或甲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溶剂是甲醇、无水乙醇或正丁醇;所述苯类溶剂为苯或甲苯。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0-80℃,反应时间为0.5-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50-70℃。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还包括纯化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纯化方法为反应结束后,浓缩蒸干溶剂得白色粉末,将所述白色粉末真空干燥得到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纯化方法为反应结束后,0℃以下冷却结晶,所得晶体真空干燥得到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12.一种抗炎和/或镇痛和/或解热的药物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剂或胶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剂为注射液、注射用冻干粉或注射用无菌粉针。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在制备镇痛和/或抗炎和/或解热药物中的应用。
CN2007800006970A 2006-10-23 2007-09-27 一种联苯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13311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800006970A CN101331112B (zh) 2006-10-23 2007-09-27 一种联苯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229174A CN1944378A (zh) 2006-10-23 2006-10-23 一种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及其制备方法
CN200610122917.4 2006-10-23
PCT/CN2007/002830 WO2008049317A1 (en) 2006-10-23 2007-09-27 Biphenyl acetate,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CN2007800006970A CN101331112B (zh) 2006-10-23 2007-09-27 一种联苯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1112A CN101331112A (zh) 2008-12-24
CN101331112B true CN101331112B (zh) 2012-03-21

Family

ID=380440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229174A Pending CN1944378A (zh) 2006-10-23 2006-10-23 一种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及其制备方法
CN2007800006970A Active CN101331112B (zh) 2006-10-23 2007-09-27 一种联苯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229174A Pending CN1944378A (zh) 2006-10-23 2006-10-23 一种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8653298B2 (zh)
CN (2) CN1944378A (zh)
WO (1) WO20080493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3234B (zh) * 2009-11-26 2014-06-18 福州乾正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二元酯酸的氨丁三醇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应用
CN102885803A (zh) * 2011-12-29 2013-01-23 广东中科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在制备治疗眼部炎症反应药物中的应用
CN103169653A (zh) * 2013-03-13 2013-06-26 广东中科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联苯乙酸及其盐的新用途
WO2017156648A1 (zh) * 2016-03-18 2017-09-21 广州诺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抗炎的化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39176A1 (en) * 1988-02-16 1989-11-02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Suppository containing a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medicament
CN1073094A (zh) * 1991-10-01 1993-06-16 美国氰胺公司 含联苯乙酸(felbinac)的药物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94144B (en) * 1986-08-22 1990-04-25 American Cyanamid Co Stable pharmaceutical gel preparation
US3624142A (en) * 1964-09-10 1971-11-30 Merck & Co Inc Substituted biphenyl acetic acid derivatives
US3784704A (en) * 1972-10-13 1974-01-08 American Cyanamid Co Compositions of 4-biphenyl acetic acid and method of use
US6139946A (en) * 1997-05-30 2000-10-31 Imation Corp. Magnetic recording media incorporating a quaternary ammonium functional binder and magnetic pigment surface treated with compound having acidic and electron withdrawing functionalities
US7074930B2 (en) * 2001-11-06 2006-07-11 Merck & Co., Inc Amine salts of an integrin receptor antagonist
WO2003048140A1 (fr) * 2001-12-03 2003-06-12 Japan Tobacco Inc. Compose azole et utilisation medicinale de celui-ci
US20050119314A1 (en) * 2002-04-05 2005-06-02 Sankyo Company, Limite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n ACAT inhibitor and an insulin resistance reducing agent
JP2007515172A (ja) * 2003-12-23 2007-06-14 シェーリング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無血清培地懸濁培養において安定なa549細胞株を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39176A1 (en) * 1988-02-16 1989-11-02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Suppository containing a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medicament
CN1073094A (zh) * 1991-10-01 1993-06-16 美国氰胺公司 含联苯乙酸(felbinac)的药物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79949A1 (en) 2014-06-26
US20130035505A1 (en) 2013-02-07
CN1944378A (zh) 2007-04-11
CN101331112A (zh) 2008-12-24
WO2008049317A1 (en) 2008-05-02
US20100016632A1 (en) 2010-01-21
US8653298B2 (en) 2014-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0209A (zh) 亲脂性药剂的改进的胃肠外制剂以及制备和使用其的方法
CN103735500B (zh) 盐酸他喷他多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6522B (zh) 厚朴酚在杀灭鱼类寄生原虫中的应用及其制剂
CN103524427B (zh) 一种三甲氧苄氨嘧啶半抗原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331112B (zh) 一种联苯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323592B (zh) 高通量毒品毒物快速检测芯片及系统
CN104474551A (zh) 褪黑素磷脂复合物、其透皮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63222A (zh) 用于治疗疾病的杂环化合物
CN101967142B (zh)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药物用途
MX2012010952A (es) Forma cristalina de citrato de aldefanil, metodo de preparacion y uso del mismo.
CN104557909B (zh) 3-酰氧基取代右旋去氧娃儿藤宁衍生物、其制法和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N101606950A (zh) 一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及质量控制方法
CN103301101B (zh) 2-(2-氟-4-联苯基)-丙酸的新型药物组合物
CN102335114B (zh) 一种稳定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5583A (zh) 一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及质量控制方法
CN1810794A (zh) 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制备工艺以及它们的药物组合物
CN102344360B (zh) 精氨酸右旋布洛芬的制备方法
CN101168502B (zh) 一种联苯乙酸氨丁三醇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60133C (zh) 用于戒毒、镇痛的河豚毒素呼吸道给药制剂
CN103655460B (zh) 一种含氨曲南的注射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hen et al. Rate of Urinary Arsenic Excretion After Giving Acetarsone (“Stovarsol) and “Carbarsone” by Mouth.
CN100427484C (zh) 2-甲氧基甲基-3-(3,4-二氯苯基)-8-氮杂双环[3.2.1]辛烷酒石酸盐
CN100408571C (zh) 穿心莲内酯三马来酸半酯及其盐和它们的药物组合物
CN113069451B (zh) 一种吡咯-2-磺酰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2335169B (zh) 吲哚-3-甲醇、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老年痴呆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IJIAZHUA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UANGDONG ZONK DRUG R+D LIMITED

Effective date: 201210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0630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TO: 050035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23

Address after: 050035 Shijiazhuang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rovince, Tianshan Road, No. 238

Patentee after: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30, Guangdong, Zhongshan, Guangzhou Avenue, Tangxia, B Road, building on the four floor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Zonk Drug R & D Limite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6

Address after: No.23, Keji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iyun District, Beijing 1015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iling Bio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35 No. 238 Tianshan Avenue, Shijiazhuang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Hebei,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9

Address after: 050035 No. 238 Tianshan Avenue, Shijiazhuang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Hebei, China

Patentee after: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500 23 Keji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iyu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Yiling Bioenginee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