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7787A - 线缆长度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缆长度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7787A
CN101327787A CNA2008101254809A CN200810125480A CN101327787A CN 101327787 A CN101327787 A CN 101327787A CN A2008101254809 A CNA2008101254809 A CN A2008101254809A CN 200810125480 A CN200810125480 A CN 200810125480A CN 101327787 A CN101327787 A CN 101327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adjusting device
nut
length adjusting
axle co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54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7787B (zh
Inventor
河野英治
山中史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27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7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7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77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exible Shaft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能够仅用单手进行调节作业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中,削减部件数,并且削减组装工时,降低制造成本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该线缆长度调节装置具备;具有螺纹部(53)和平面部(52)的线缆终端(51);与所述螺纹部(53)螺合的线缆调节用螺母(7);具有使所述螺纹部(53)贯穿地插入的贯通孔(43)的嵌合销(4);将所述嵌合销(4)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的均衡器(2),在将所述螺纹部(53)贯穿地插入于所述贯通孔(43)中的状态下,调节所述线缆调节用螺母(7)的螺合位置,由此调节前侧线缆(5)及后侧线缆(6)的长度,其中,将与所述平面部(52)面接触的后侧线缆(6)的长度固定于所述均衡器(2)或所述嵌合销(4),且使所述轴环(3)不能在前侧线缆(5)的轴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线缆长度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cable)长度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作为简单的结构的停车制动器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停车制动器有手动式、脚踏式等。例如,在手动式的情况下,形成为:通过拉动手动式操作杆,手动式操作杆的操作力通过线缆传递到鼓式制动器等制动装置的结构。然而,该线缆有在使用过程中伸长的性质,因此,手动式操作杆的余量逐渐变大。从而,线缆在定期检查时,需要调节为防止制动器的拖延,同时,确保适当的操作行程,得到良好的感觉的余量。因此,在停车制动器设置有用于将线缆的余量调节为适当量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
作为该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一例,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如图5所示的结构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图5是表示紧固后的组装结束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中,将定位用螺母10螺合于在工作线缆20的前端结合的阳螺纹部,将其置于预先设定的位置,使止动器30滑动,用螺母嵌合部40使其与所述定位用螺母10的外周嵌合,由此进行定位。此时,所述止动器30的线缆嵌合部50与所述工作线缆20嵌合,因此,所述止动器30和所述定位用螺母10的相对于所述工作线缆20的旋转被阻止。
还有,在所述止动器30设置有止动器延伸设置部60,若嵌入卡止件70,则所述止动器30的旋转通过所述卡止件70被阻止旋转。此时,所述卡止件70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结合于车体的支架80,所述工作线缆20的围绕轴的旋转被阻止。从而,所述定位用螺母10的旋转通过所述止动器30和所述卡止件70被阻止。若所述定位用螺母10不能旋转,则变得也不能沿轴向移动,因此,所述定位用螺母10固定在所述工作线缆20的所述阳螺纹部的预先设定的位置。
其次,使所述阳螺纹部的前端贯通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卡止件70的嵌合部件90上设置的孔,在该前端上螺合紧固用螺母100。紧固用螺母100具备突出部101,形成所述定位用螺母10和该突出部101包夹所述嵌合部件的形状,所述定位用螺母10的旋转经由所述止动器30及所述卡止件70被阻止,因此,不需要采取某种固定措施,只要仅将所述紧固用螺母100用单手紧固至规定的紧固转矩,就能够调节至预先设定的长度。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93937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中,为了仅用单手进行调节作业,需要防止定位用螺母10的围绕轴的旋转的止动器30,另外,需要防止止动器30的围绕轴的旋转的卡止件70及防止卡止件70的围绕轴的旋转的结合在车体的支架80,因此,形成为复杂的结构。从而,构成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部件的数目变多。另外,由于部件数多,因此,组装工序也变多。
进而,例如,止动器30或紧固用螺母100等构成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各结构部件也形成为复杂的结构,因此,花费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能够仅用单手进行调节作业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中,通过将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及各结构部件的结构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削减部件数,并且削减组装工序,降低制造成本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问题,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线缆长度调节装置,具备:线缆终端,其设置于线缆的前端,且具有螺纹部和平面部;线缆调节用螺母,其与所述螺纹部螺合;嵌合销,其具有使所述螺纹部贯穿地插入的贯通孔;和卡止件,其轴支承所述嵌合销且使所述嵌合销旋转自如,在将所述螺纹部贯穿地插入于所述贯通孔中的状态下,通过调节所述线缆调节用螺母的螺合位置,调节线缆的长度,所述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与所述平面部面接触的轴环固定于所述卡止件或所述嵌合销,且使所述轴环不能在线缆的轴向上移动。
根据第一方面可知,若在将线缆终端的螺纹部贯穿地插入于嵌合销的贯通孔中的状态下将线缆调节用螺母旋转,则自嵌合销的线缆终端的突出量被调节,甚至线缆的长度被调节。此时,固定于卡止件或嵌合销的轴环与线缆终端的平面部面接触,因此,即使将线缆调节用螺母旋转,线缆终端也不会一同旋转。因此,能够仅用单手进行调节作业。另外,能够构成为比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简单的结构,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件是将所述线缆的动作向两个制动装置传递的均衡器(インコライザ一),且连结两条后侧线缆。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可知,通过将均衡器作为卡止件利用,利用两条后侧线缆防止卡止件自身的旋转。因此,能够用单手进行调节作业。
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环具有:与所述线缆终端的平面部嵌合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平面部面接触的至少一个平面。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可知,使轴环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面与线缆终端的平面部面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线缆的一同旋转。从而,能够用单手容易地调节线缆的长度。另外,能够防止线缆的长度调节时的螺母转矩引起的线缆的损伤。
通过简单化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及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各结构部件,起到以下的效果。
起到削减部件件数的效果。另外,起到削减组装工时的效果。进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轴环的变更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以往例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线缆长度调节装置;2-卡止件(均衡器);3-轴环;4-嵌合销;5-前侧线缆;6-后侧线缆;7-线缆调节用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适当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适用于汽车的侧制动器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在参照的附图中,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轴环3的变形例的轴环3的整体立体图。
如图1所示,线缆长度调节装置1具备:作为卡止件的均衡器2、轴环3、嵌合销4、前侧线缆5、后侧线缆6、和线缆调节用螺母7。
均衡器2卡止轴环3,并且起到将未图示的手动式操作杆的操作力均等地分配与左右的车轮的作用。
如图2所示,均衡器2通过例如将一片钢板折曲而成形,具备相互保持间隔而上下平行地配置的上部2a及下部2b。该上部2a和下部2b的左右两侧的前端分别连接有侧面观察的情况下为圆弧状的曲线部24。
在均衡器2的上部2a及下部2b的左右两侧,上下地形成有圆形状的贯通孔22。另外,在均衡器2的上部2a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连通该上部2a的左右端部和贯通孔22的槽23。
在均衡器2的前侧中央形成有开口部25,以能够贯穿地插入轴环3及前侧线缆5。
在均衡器2的中央(即,贯通孔22、22之间),上下地形成有用于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嵌合销4的圆形状的贯通孔21。
如图1所示,均衡器2的上下内表面和轴环3的上下外表面接触。由此,防止轴环3的围绕轴的旋转。在中央的上下的贯通孔21中贯穿地插入有嵌合销4,在两端的上下的贯通孔22中贯穿地插入有嵌合部61。
轴环3起到防止前侧线缆5的围绕轴的旋转的作用。
如图2所示,轴环3例如使用具有规定的厚度的铁制板材,形成为观察剖面的情况下为“コ字状”。轴环3包括:相互间隔而上下平行地配置的上片部3a及下片部3b;连结该上片部3a的右端部和下片部3b的右端部的壁部3c。在上片部3a及下片部3b的一端侧,上下地形成有圆形状的贯通孔31。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轴环3从开口部25插入均衡器2的上部2a及下部2b之间的状态下,嵌合销4贯穿地插入贯通孔21及贯通孔31,固定于均衡器2。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环3的后端部从均衡器2的后端部突出(参照图3)。在轴环3的“コ字状”的凹部配置有线缆终端51。轴环3的另一端侧即上片部3a、下片部3b及壁部3c的内表面与线缆终端51的平面部52面接触。由此,在线缆调节用螺母7旋转时,防止前侧线缆5一同旋转。从而,能够用单手容易地调节前侧线缆5的长度。另外,在前侧线缆5及后侧线缆6的长度调节时,能够防止线缆调节用螺母7的转矩引起的前侧线缆5的损伤。
嵌合销4将轴环3固定于均衡器2,起到将轴环3和均衡器2形成一体的作用。由此,不能使轴环3自身沿轴向移动,能够使均衡器2和轴环3形成一体而沿轴向移动。
如图2所示,嵌合销4包括:圆柱状的主体部42;直径形成为比该主体部42大的圆柱状头部41。在主体部4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形成有用于将线缆终端51的螺纹部53贯穿地插入的圆形状的贯通孔43。
如图1所示,嵌合销4贯穿地插入于贯通孔21及贯通孔31中,将轴环3转动自如地固定于均衡器2。即,嵌合销4的主体部42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轴支承于均衡器2的贯通孔21。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嵌合销4的上端侧形成头部41,但嵌合销4的形状不限定于此,例如,形成为没有头部的圆柱状也无妨。
前侧线缆5起到将未图示的手动式操作杆的操作力经由均衡器2传递给后侧线缆6的作用。
如图2所示,前侧线缆5是观察剖面的情况下为圆形状的挠曲性的长条部件。前侧线缆5的前端与线缆终端51连结。另外,前侧线缆5的基端侧与未图示的手动式操作杆结合。线缆终端51包括平面部52和螺纹部53。
如图1所示,平面部52的外周形成为四边形状,与轴环3的内表面面接触。从而,防止前侧线缆5的围绕轴的旋转。另一方面在螺纹部53形成有螺纹槽,以与线缆调节用螺母7螺合。螺纹部53的外径与嵌合销4的贯通孔43的内径大致相等,螺纹部53贯穿地插入于贯通孔43。螺纹部53的后端部从轴环3的后端部突出。
后侧线缆6起到将未图示的手动式操作杆的操作力向左右的后轮传递的作用。
如图2所示,后侧线缆6包括:嵌合部61、和线缆部62。嵌合部61是圆柱状部件,外径形成为与贯通孔22大致相等。线缆部62是观察剖面的情况下为圆形状的挠曲性的长条部件,与嵌合部61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结合。另外,线缆部62的后端侧与未图示的左右的后轮的制动器装置分别连结。
如图1所示,嵌合部61的上端侧与均衡器2的上部2a的贯通孔22嵌合,嵌合部61的下端侧与均衡器2的下部2b的贯通孔22嵌合。线缆部62配置于均衡器2的上部2a和下部2b之间。后侧线缆6与未图示的后轮的制动器装置连结,在其上作用比较大的张力。由此,防止均衡器2的旋转。
在此,参照图2,对将后侧线缆6装配于均衡器2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嵌合部61贯穿地插入于贯通孔22。其次,使线缆部62通过槽23,向后侧旋转90°。由此,如图1所示,后侧线缆6装配于均衡器2。
线缆调节用螺母7起到调节前侧线缆5及后侧线缆6的长度的作用。
如图2所示,线缆调节用螺母7为六角柱状的通常螺母,具备阴螺纹部71。线缆调节用螺母7与贯穿地插入于嵌合销4的贯通孔43的线缆终端51的螺纹部53螺合,如图3所示,线缆调节用螺母7的前端部与轴环3的后端部抵接。
其次,参照图1~图3,对线缆长度调节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消除前侧线缆5的松弛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在线缆调节用螺母7上安装棘轮或螺丝钳等,将线缆调节用螺母7向紧固的方向旋转。此时,线缆终端51的平面部52与轴环3面接触,因此,不会旋转。另外,卡止轴环3的均衡器2也被两条后侧线缆6固定为不能旋转。还有,线缆调节用螺母7与轴环3的后端部抵接,因此,线缆终端51相对于轴环3及均衡器2靠近地移动。由此,消除前侧线缆5的松弛。
相反,在使前侧线缆5松弛的情况下,将线缆调节用螺母7向松弛线缆调节用螺母7的方向旋转。这样,通过前侧线缆5的张力,线缆终端51向从轴环3及均衡器2拉出的方向移动。由此,前侧线缆5变得松弛。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1可知,若在将线缆终端51的螺纹部53贯穿地插入于嵌合销4的贯通孔43的状态下使线缆调节用螺母7旋转,则自嵌合销4的线缆终端51的突出量被调节,甚至前侧线缆5的长度被调节。此时,固定于均衡器2或嵌合销4的轴环3与线缆终端51的平面部52面接触,因此,即使旋转线缆调节用螺母7,前侧线缆5也不会一同旋转。另外,通过后侧线缆6的张力,防止均衡器2的围绕轴的旋转。因此,能够仅用单手进行调节作业。另外,作为防止前侧线缆5围绕轴的旋转的机构,仅将轴环3设置于以往的均衡器(省略图示)即可,因此,线缆长度调节装置1形成为简单的结构。从而,能够削减部件件数,还能够削减组装工时。进而,线缆调节用螺母7是六角形状通常螺母,不需要使用具有复杂的结构的螺母,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实施适当的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环3的剖面形成为“コ字状”,但如图4所示,剖面形成为四边形状也无妨。在这种情况下,也通过使平面部52(参照图2)的外周和轴环3的内周大致同一,能够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前侧线缆5(参照图2)的一同旋转。还有,轴环3不限于这些,将至少一面与平面部52接触即可。例如,上下设置各一片板材,与平面部52面接触也无妨,在上方或下方设置一片板材,与平面部52面接触也无妨。另外,将轴环3形成为观察剖面的情况下为五边形状的形状也无妨。在这种情况下,将平面部52的外周形成为五边形状,使轴环3面接触也可,将平面部52的外周形成为四边形状原来形状,使轴环3的内表面与平面部52的角接触也无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线缆调节用螺母7的一端与轴环3的一端接触,但使线缆调节用螺母7的一端与均衡器2的一端抵接也无妨。在这种情况下,轴环3的一端位于均衡器2的一端面的内侧。

Claims (3)

1.一种线缆长度调节装置,具备:
线缆终端,其设置于线缆的前端,且具有螺纹部和平面部;
线缆调节用螺母,其与所述螺纹部螺合;
嵌合销,其具有使所述螺纹部贯穿地插入的贯通孔;和
卡止件,其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所述嵌合销,
在将所述螺纹部贯穿地插入于所述贯通孔的状态下,通过调节所述线缆调节用螺母的螺合位置来调节线缆的长度,所述线缆长度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与所述平面部面接触的轴环在线缆的轴向上不能移动地固定于所述卡止件或所述嵌合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件是将所述线缆的动作向两个制动装置传递的均衡器,且连结两条后侧线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长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环具有与所述线缆终端的平面部嵌合的凹部,
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平面部面接触的至少一个平面。
CN2008101254809A 2007-06-18 2008-06-18 线缆长度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7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0603 2007-06-18
JP2007160603 2007-06-18
JP2007160603A JP4500329B2 (ja) 2007-06-18 2007-06-18 ケーブル長さ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7787A true CN101327787A (zh) 2008-12-24
CN101327787B CN101327787B (zh) 2011-04-06

Family

ID=40203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548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7787B (zh) 2007-06-18 2008-06-18 线缆长度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00329B2 (zh)
CN (1) CN10132778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9982A (zh) * 2010-02-18 2011-09-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驻车制动装置
CN102470844A (zh) * 2009-07-06 2012-05-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均衡器装置
CN102529924A (zh) * 2010-11-02 2012-07-04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
CN104670190A (zh) * 2014-12-31 2015-06-03 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 手刹拉丝转接装置
CN105270369A (zh) * 2015-11-30 2016-01-27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脚踩驻车制动拉索调节机构及其装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8949B2 (ja) * 2010-03-23 2014-04-09 中央発條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
KR200470449Y1 (ko) * 2011-11-28 2013-12-16 에스엘 주식회사 브레이크 케이블의 장력 자동 조정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브레이크 장치
CN103770760A (zh) * 2014-01-14 2014-05-07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驻车拉杆连接装置及其防脱套
CN109080602A (zh) * 2018-06-23 2018-12-25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手刹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5717U (ja) * 1984-05-21 1985-12-0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ケ−ブル調整装置
JPS6187159U (zh) * 1984-11-14 1986-06-07
JPS6187160U (zh) * 1984-11-14 1986-06-07
US5865698A (en) * 1997-07-03 1999-02-0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Rear derailleur for use in bicycles
JP3426480B2 (ja) * 1997-09-19 2003-07-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の長さ調整装置とその調整方法とその組付方法
DE10213249B4 (de) * 2002-03-25 2007-09-13 Fico Cables, S.A., Rubi Betätigungsmechanismus für Feststellbremsen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0844A (zh) * 2009-07-06 2012-05-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均衡器装置
CN102470844B (zh) * 2009-07-06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均衡器装置
CN102189982A (zh) * 2010-02-18 2011-09-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驻车制动装置
CN102189982B (zh) * 2010-02-18 2014-01-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驻车制动装置
CN102529924A (zh) * 2010-11-02 2012-07-04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
CN102529924B (zh) * 2010-11-02 2015-01-07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
EP2457789A3 (en) * 2010-11-02 2018-03-14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Equalizer device for parking brake
CN104670190A (zh) * 2014-12-31 2015-06-03 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 手刹拉丝转接装置
CN104670190B (zh) * 2014-12-31 2018-04-06 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 手刹拉丝转接装置
CN105270369A (zh) * 2015-11-30 2016-01-27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脚踩驻车制动拉索调节机构及其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00329B2 (ja) 2010-07-14
CN101327787B (zh) 2011-04-06
JP2008308137A (ja) 200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7787B (zh) 线缆长度调节装置
DE102013001952B4 (de) Hinterer Umwerfer mit Dämpferbaugruppe
DE112007003073B4 (de) Scheibenbremsvorrichtung
DE102013007085B4 (de) Fahrradderailleur mit einem Widerstandsaufbringelement und einem Widerstandssteuerelement
DE112010005291B4 (de) Leistungs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DE102012005485B4 (de) Bowdenzugscheibenbremse mit Mechanismus zur Abstandsregulierung der Bremsbeläge
EP0639246B1 (de)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mit selbsttätiger nachstellung an scheibenbremsen, insbesondere für lastkraftwagen und omnibusse
JP5819143B2 (ja) ダンパ
US8985492B2 (en) Dual-bearing reel spool brake device and dual-bearing reel
US8006957B2 (en) Spool shaft support structure for dual-bearing reel
EP0730107A2 (de) Scheibenbremse
US5588338A (en) Snap-in pedal with end caps
DE102019112081B4 (de) Semi-aktive stabilisatorstange
WO2021069022A1 (de) Planetenwälzgewindetrieb
DE102006047006A1 (de) Kraf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102019202219A1 (de) Elektrische Sattelbremse
DE112016002670T5 (de) Getriebeanordnung für elektrische Servolenkung
EP2735747B1 (en) Nut rotation prevention structure
DE69202907T2 (de)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Drehmomentsveränderung.
DE112006001595T5 (de) Scheibenbremse
DE9115195U1 (de)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mit selbsttätiger Nachstellung für Bremsen, insbesondere von Lastkraftwagen und Omnibussen
DE60304511T2 (de) 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radnabenbremse
DE10025720C2 (de) Antriebsanordnung mit Freilaufkupplung
DE102013103064B4 (de) Nach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und eine entsprechende Scheibenbremse
DE3725692A1 (de) Bremsvorricht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