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924B - 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924B
CN102529924B CN201110340776.4A CN201110340776A CN102529924B CN 102529924 B CN102529924 B CN 102529924B CN 201110340776 A CN201110340776 A CN 201110340776A CN 102529924 B CN102529924 B CN 102529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side plate
synthetic resin
device body
balanc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07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9924A (zh
Inventor
武岛登志郎
松保英纪
谷成人
吉田光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29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9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0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mechanically
    • B60T11/06Equalis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0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mechanically
    • B60T11/046Using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8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hand actuated
    • B60T7/10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 B60T7/102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by means of a tilting lever

Abstract

一种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其中与经由联接部件同制动装置联接的输出部件接合的一对接合部关于输入部对称且其能以输入部为支点摆动而牵拉输出部件以致动制动装置,其包括连接从背板延伸为U形的一对侧板而形成的体部和固定在体部内侧的合成树脂部件,体部具有形成于背板并供联接部件伸到体部外及阻止输出部件通过的一对接合孔、形成于第一侧板的一对插入孔和将插入孔连接到接合孔的槽口,形成接合孔的背板部分用作接合部,树脂部件呈平板状并平行地面向第一侧板内侧面且包括部分地闭塞插入孔且弹性变形和回到原状以让输出部件插入体部和防止它脱出的门盖部,和在第一侧板外缘外侧与第一侧板外侧面接合并将树脂部件装在体部上的接合突耳。

Description

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
参考引用
2010年11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46761的包括说明书、附图和摘要在内的公开内容以其整体引用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一种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降低平衡器装置的制造成本的技术,所述平衡器装置包括防止输出部件从平衡器体部脱离的合成树脂部件。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已知的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其中分别与同左右车轮的制动装置联接的一对输出部件接合的一对接合部形成为关于一输入部对称。当用于致动驻车制动器的拉力施加到输入部时,平衡器装置通过在平衡器装置可利用输入部作为摆动的支点(摆动的轴心,axis of oscillation)而摆动的状态下牵拉所述一对输出部件来致动制动装置。日本专利申请No.2006-207762公报记载了这种平衡器装置的一个示例。该平衡器装置包括通过连接从背板彼此平行地延伸为形成U形的一对侧板而形成的平衡器体部,和固定地配置在平衡器体部的内侧的合成树脂部件。合成树脂部件的门盖部的弹性变形允许输出部件被插入到平衡器体部内。另一方面,在门盖部回到它们的原始形状之后,可防止输出部件从平衡器体部脱离。
在这种传统的平衡器装置中,在平衡器体部的背板上形成有凸缘。当合成树脂部件的止挡突耳与所述凸缘弹性接合时,合成树脂部件被装配到平衡器体部上。因此,必须进行用于在平衡器体部上形成凸缘的弯曲加工等,这由此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善用于将合成树脂部件装配在平衡器体部上的结构而不降低将输出部件装配在平衡器体部上的效率来降低制造成本。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在所述平衡器装置中分别与同左右车轮的制动装置联接的一对输出部件接合的一对接合部形成为关于一输入部对称,并且当用于致动所述驻车制动器的拉力施加到所述输入部时,所述平衡器装置通过在所述平衡器装置可利用所述输入部作为摆动的支点而摆动的状态下牵拉所述一对输出部件来致动所述制动装置,所述平衡器装置包括:(a)通过连接从背板彼此平行地延伸为形成U形的一对侧板而形成的平衡器体部;和固定地配置在所述平衡器体部的内侧的合成树脂部件,其中(b)所述平衡器体部具有(b-1)一对接合孔,所述一对接合孔形成在所述背板中,并且允许将所述输出部件联接到所述制动装置的联接部件延伸到所述平衡器体部的外部以及阻止所述输出部件通过所述接合孔,(b-2)一对插入孔,所述一对插入孔在作为所述一对侧板之一的第一侧板中形成为对应于所述一对接合孔,并且所述一对输出部件经所述一对插入孔插入到所述U形的内侧,和(b-3)一对槽口(slit),所述一对槽口形成为跨过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背板并将所述插入孔连接到所述接合孔,并且供所述联接部件插入,(b-4)所述背板的形成有所述接合孔的部分用作所述接合部,(c)(c-1)所述合成树脂部件呈大致平板状,所述合成树脂部件配置成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的一部分,该部分是所述U形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合成树脂部件配置成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地延伸,所述合成树脂部件包括(c-2)一对门盖部,所述一对门盖部形成为部分地闭塞所述相应的一对插入孔,并发生弹性变形以允许所述输出部件插入到所述平衡器体部内,并且回到它们的原始形状以防止所述输出部件经所述插入孔从所述平衡器体部脱出,和(c-3)接合突耳,所述接合突耳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外缘的外侧延伸并延伸超出所述第一侧板的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对侧的外侧面,并且与所述外侧面接合,并且(c-4)所述合成树脂部件通过所述接合突耳装配在所述平衡器体部上。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平衡器装置,其中(a)多个所述接合突耳形成为使得所述接合突耳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在与所述背板平行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缘处与所述外侧面接合;并且(b)作为所述平衡器体部的所述一对侧板中的另一个并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相对侧的第二侧板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二侧板从所述背板伸出的长度比所述第一侧板从所述背板伸出的长度短,从而所述平衡器体部呈J形。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所述的平衡器装置,其中,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成一体地形成有定位突出部和防转动突出部,所述定位突出部装配在形成于所述第一侧板中的定位孔内,并且所述防转动突出部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端缘接合,所述端缘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从所述背板伸出的方向的边缘。
本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的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中,通过使合成树脂部件的门盖部弹性变形而将输出部件经插入孔插入到平衡器体部中,并将从输出部件伸出的联接部件插入到槽口中,并且输出部件朝背板相对地移动以坐靠在接合孔上。在这种情况下,在输出部件经插入孔插入到平衡器体部中之后,门盖部回到它们的原始形状以阻止输出部件经插入孔从平衡器体部脱出。因此,仅通过使门盖部发生弹性变形来将输出部件经插入孔插入到平衡器体部中而将输出部件装配在平衡器装置上,便可适当地维持输出部件与平衡器装置的接合状态。因此,能容易地进行用于将输出部件联接到平衡器装置的操作。
具有门盖部的合成树脂部件呈大致平板状,并且配置成面向第一侧板的内侧面。此外,一对接合突耳在第一侧板的侧缘的外侧延伸并延伸超出外侧面,并且与外侧面接合。这样,合成树脂部件被装配在平衡器体部上。因此,不再需要在平衡器中形成供合成树脂部件接合的凸缘等,这可降低制造成本。尽管需要在合成树脂部件上形成接合突耳,但接合突耳可与合成树脂部件容易地一体成形。因此,能总体上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多个接合突耳配设成在第一侧板位于其宽度方向上的相应两个侧缘与外侧面接合。接合突耳被固定成使得第一侧板在下板18的纵向(宽度方向)上夹在它们之间。因此,这些部件之间的尺寸偏差被可靠地吸收。因此,能将合成树脂部件可靠地装配在平衡器体部上。平衡器的第二侧板从背板伸出的长度比第一侧板从背板伸出的长度短,且因此平衡器体部呈J形。由于第二侧板的长度较短,所以相应地减轻了平衡器的重量。此外,在将合成树脂部件装配到平衡器体部的第一侧板上时,能更有效地进行操作。结果,降低了操作成本。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定位突出部和防转动突出部与合成树脂部件一体形成。定位突出部装配在形成于第一侧板中的定位孔内,并且防转动突出部与第一侧板的端缘接合。因此,利用简单的构型便能可靠地抑制合成树脂部件相对于平衡器的颤动(rattle)。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是示出拉杆被装配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上的状态的视图。图1A是正视图。图1B是平衡器装置和拉杆在它们从在图1A中位于它们右侧的位置被看去时的右侧视图。图1C是平衡器装置和拉杆在它们从在图1A中位于它们下方的位置被看去时的仰视图。图1D是图1C中的ID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2和图3都是图1中的平衡器装置的分解视图。图2是对应于图1A的正视图。
图3是对应于图1B的右侧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拉杆从图1中的平衡器装置被移除的状态的视图。图4A是平衡器装置在其从在图1A中位于其后面的位置被看去时的背视图。图4B是平衡器装置在其从在图4A中位于其右侧的位置被看去时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用于将驻车制动拉索联接到图1中的平衡器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图6A至图6C是示出驻车制动拉索被联接到图1中的平衡器装置的状态的视图。图6A是示出平衡器体部的一部分被切除的状态的正视图。图6B是平衡器装置和拉杆在它们从在图6A中位于它们右侧的位置被看去时的右侧视图。图6C是平衡器装置和拉杆在它们从在图6A中位于它们下方的位置被看去时的仰视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视图。图7A是正视图。图7B是平衡器装置和拉杆在它们从在图7A中位于它们右侧的位置被看去时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地,上述的平衡器体部是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压力加工如冲压加工、打孔加工和弯曲加工来制造的。优选地,合成树脂部件利用单个步骤的操作以如下方式装配到平衡器体部上,使得合成树脂部件不允许从平衡器体部脱离。在将合成树脂部件向平衡器体部的第一侧板的内侧面大致垂直地挤压时,所述多个接合突耳与第一侧板的外缘接合,然后在向外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朝外侧面前进。最后,接合突耳与外侧面接合。应指出,也可采用通过使合成树脂部件平行于第一侧板滑动而使接合突耳与外侧面接合的构型。
与接合部(接合孔)接合的输出部件可例如为圆柱状或球状的金属拉索端头,它们与驻车制动拉索的端部固定地和同心地装配在一起。但是,联接到制动装置的联接部件不限于拉索,而是也可例如为连接件。优选地,各个输出部件的坐靠在接合孔上的部分呈圆弧状或球状,以使得输出部件可摆动。
优选地,施加有拉力的输入部呈凸圆弧状(部分圆筒状)或凹圆弧状(部分圆筒状),因为平衡器装置利用输入部作为摆动的支点而摆动。应注意,当输入部呈凸圆弧状时,输入部向外凸出,而当输入部呈凹圆弧状时,输入部向内凹入。但是,允许平衡器装置摆动的各种形式都可采用。例如,一圆柱状的输入部件可接合在圆孔中,使得可绕轴心进行输入部件的相对摆动。例如为与驻车制动操作装置(操纵杆或踏板)机械地联接的金属拉杆或拉索的输入部件联接到输入部。但是,在拉力由电动机等电气地产生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上述构型。
门盖部可采用各种形式,只要在输出部件坐靠在接合孔中之后门盖部可回到它们的原始形状以使得能防止输出部件从平衡器装置脱离即可。门盖部可构造成使得在圆柱状的输出部件经插入孔完全插入到平衡器体部中之后,门盖部与输出部件的接合便被解除并且门盖部立即回到它们的原始形状。或者,门盖部可构造成使得在输出部件朝背板移动之后,门盖部与输出部件的接合便被解除并且门盖部回到它们的原始形状。
用于利用门盖部防止输出部件从平衡器装置脱离的构型例如为这样的构型,其中门盖部部分地或完全地闭塞接合孔以使得能防止输出部件经接合孔从平衡器体部脱出。或者,可采用这样的构型,其中当输出部件沿使输出部件后退的方向(沿使输出部件经接合孔从平衡器体部脱出的方向)移动时,输出部件与门盖部接触且由此进一步的后退被阻止。结果,可防止输出部件经接合孔从平衡器体部脱出。
例如,一个或多个接合突耳形成为使得接合突耳在第一侧板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侧缘处与第一侧板的外侧面接合。或者,一个或多个接合突耳可形成为使得接合突耳在第一侧板的端缘处与第一侧板的外侧面接合。又或者,合成树脂部件可在位于侧缘侧和端缘侧两者的部分都具有接合突耳。
根据第二发明,平衡器体部的第二侧板从背板伸出的长度比平衡器体部的第一侧板从背板伸出的长度短。但是,在实施其它发明时可采用各种形式。例如,第一侧板从背板伸出的长度可等于第二侧板从背板伸出的长度。
例如,装配在形成于第一侧板中的定位孔内的定位突出部和与第一侧板的端缘接合的防转动突出部与合成树脂部件一体地形成。或者,可形成多组定位孔和定位突出部。又或者,可形成与第一侧板的侧缘接合的防转动突出部。应注意,可根据需要来形成这些定位突出部和防转动突出部。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A至图1D是示出用作输入部件的拉杆16被装配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衡器装置10上的状态的视图。图1A是正视图。图1B是平衡器装置10和拉杆16在它们从在图1A中位于它们右侧的位置被看去时的右侧视图。图1C是平衡器装置10和拉杆16在它们从在图1A中位于它们下方的位置被看去时的仰视图。图1D是图1C中的ID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和图3都是平衡器装置10的分解视图。图2是对应于图1A的正视图。图3是对应于图1B的右侧视图。图4A和图4B是示出拉杆16从平衡器装置10被移除的状态的视图。图4A是平衡器装置10在其从在图1A中位于其后面的位置被看去时的背视图。图4B是平衡器装置10在其从在图4A中位于其右侧的位置被看去时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用于将驻车制动拉索26a、26b联接到平衡器装置10的操作的视图。图6A至图6C是示出驻车制动拉索26a、26b被联接到平衡器装置10的状态的视图。图6A是示出平衡器体部12的上板20被切除的状态的正视图。图6B是平衡器装置10和拉杆16在它们从在图6A中位于它们右侧的位置被看去时的右侧视图。图6C是平衡器装置10和拉杆16在它们从在图6A中位于它们下方的位置被看去时的仰视图。
平衡器装置10包括金属的平衡器体部12和作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单体式部件的合成树脂部件14。平衡器体部12是具有下板18、上板20和背板22的单体式部件,下板18和上板20是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侧板,背板22使下板18与上板20彼此连接而形成U形。平衡器体部12是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压力加工如弯曲加工和打孔加工来制造的。下板18和上板20分别对应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该实施例中,下板18从背板22伸出的长度比上板20从背板22伸出的长度长。如图1B和图3中的右侧视图所示,平衡器体部12呈J形。上板20从背板22伸出的长度大致为下板18从背板22伸出的长度的一半。
如图6A至图6C所示,作为输出部件的拉索端头24a、24b被插入在平衡器体部12的U形的内侧并联接到平衡器体部12。与左右车轮的制动装置25a、25b(见图5)联接的驻车制动拉索26a、26b分别连接到拉索端头24a、24b。驻车制动拉索26a、26b对应于联接装置。如图5所示,驻车制动拉索26a、26b经车辆的地板27进入车辆内部,并且同心地装配在驻车制动拉索26a、26b的端部上的圆柱状的拉索端头24a、24b联接到平衡器装置10。
在平衡器体部12的背板22中在沿背板22的纵向(图6A中的横向)大致对称的两个相应位置处形成有一对接合孔28a、28b。驻车制动拉索26a、26b经接合孔28a和28b延伸到平衡器装置10的外部。拉索端头24a、24b具有圆柱状,并且接合孔28a、28b在直径上小于拉索端头24a、24b。因此,拉索端头24a、24b坐靠在接合孔28a、28b上,使得拉索端头24a、24b无法经接合孔28a、28b从平衡器体部12脱出。拉索端头24a、24b的连接到拉索26a、26b的端部呈半球形,并且坐靠成使得拉索端头24a、24b可分别相对于接合孔28a、28b摆动。背板22的形成有接合孔28a、28b的部分、也就是供拉索端头24a、24b坐靠的部分对应于接合部。
在平衡器体部12的下板18中在分别与所述一对接合孔28a、28b对应的两个位置处形成有一对插入孔30a、30b。更具体地,插入孔30a、30b形成在关于平衡器体部12的中心线对称并且其间的距离(中心到中心的距离)等于接合孔28a、28b之间的距离的两个位置处。插入孔30a、30b彼此平行地延伸。由于插入孔30a、30b,所述一对拉索端头24a、24b被允许插入到平衡器体部12中。此外,一对槽口32a、32b形成为跨过下板18和背板22并平行于中心线延伸。槽口32a、32b将插入孔30a、30b分别连接到接合孔28a、28b。驻车制动拉索26a、26b被允许分别经这些槽口32a、32b插入到平衡器体部12中。上板20一直延伸到插入孔30a、30b的中间位置。因此,上板20制造得尽量短以减轻重量,同时防止拉索端头24a、24b朝上板20侧脱落。
此外,在平衡器体部12的背板22中在所述一对接合孔28a、28b之间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输入部34。在图6A的正视图中输入部34以圆弧状向外凸出。在输入部34的中央形成有通孔36,并且拉杆16的外螺纹部38穿过通孔36。螺母部件40旋拧在外螺纹部38上。当螺母部件40的平坦坐靠部42与输入部34接触时,由拉杆16施加用于致动制动装置25a、25b的拉力。通孔36是沿图6A中的横向延伸的长孔。在通孔36的边缘和拉杆16之间存在游隙。平衡器装置10可利用供螺母部件40与输入部34接触的接触部作为摆动的支点而沿图6A中的横向摆动。
如图5所示,形成在拉杆16的位于外螺纹部38的相对侧的端部处的联接部43可相对枢转地联接到驻车制动操作杆44的联接销45。当驻车制动操作杆44被操作成绕支撑轴46顺时针转动时,拉杆16朝图5中的左侧移动。这样,平衡器装置10经彼此接触的螺母部件40和输入部34朝图5中的左侧被牵拉,并且左右车轮的制动装置25a、25b分别经驻车制动拉索26a、26b被致动。在这种情况下,平衡器装置10利用供螺母部件40与输入部34接触的接触部作为摆动的支点而摆动,使得从驻车制动拉索26a、26b经拉索端头24a、24b施加到平衡器装置10的反作用力被适当地平衡。结果,制动装置25a、25b以彼此大致相等的制动力被致动。
合成树脂部件14呈薄的大致平板状。合成树脂部件14配置成平行于下板18延伸并面向下板18的内侧面,也就是下板18的面向上板20的面。如从图1A和图2可见,合成树脂部件14是具有长板部50、一对短板部52、54和中央短板部56的单体式部件,长板部50沿下板18的端缘配置,所述一对短板部52、54形成在长板部50的相应两端并沿下板18的相应两个侧缘(它们是下板18在宽度方向上的边缘)配置,中央短板部56形成在长板部50的中央部分。合成树脂部件14整体上呈E形。所述一对短板部52、54分别配置在插入孔30a、30b的外侧。短板部52、54分别具有突出到插入孔30a、30b中以部分地闭塞插入孔30a、30b的门盖部58、60。当拉索端头24a、24b经插入孔30a、30b插入到平衡器体部12中时,门盖部58、60发生弹性变形。这样,门盖部58、60允许拉索端头24a、24b插入到平衡器体部12中。门盖部58、60突出的长度短于圆柱状的拉索端头24a、24b的半径。在拉索端头24a、24b经插入孔30a、30b完全插入到平衡器体部12中之后,门盖部58、60由于它们的弹性而回到它们的原始形状。这样,门盖部58、60防止拉索端头24a、24b经插入孔30a、30b从平衡器体部12脱出而将拉索端头24a、24b保持在平衡器体部12内。
短板部52、54在位于门盖部58、60的相对侧的部分、也就是在位于下板18的侧缘的外侧的部分具有接合突耳62、64。接合突耳62、64在下板18的侧缘的外侧延伸,并延伸超出作为平衡器体部12的外侧面的外侧面18f(朝图1B中的右侧、图1C中的下侧延伸)。接合突耳62、64与外侧面18f接合。这样,合成树脂部件14装配在平衡器体部12上,使得合成树脂部件14不允许从平衡器体部12脱离。接合突耳62、64是可弹性变形的。如图3中的带圆圈的附图标记1所示,当合成树脂部件14被置于平衡器体部12的下板18的内侧面上、然后被压靠在下板18上时,接合突耳62、64与下板18的侧缘接合,并在沿向外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朝外侧面18f前进。然后,接合突耳与外侧面18f自动地接合。这样,合成树脂部件14以单个步骤的操作被装配在平衡器体部12上。图2和图3中的带圆圈的附图标记1至3分别表示装配步骤。在将合成树脂部件14装配在平衡器体部12上之后,使拉杆16穿过通孔36并将螺母部件40旋拧在拉杆16上。结果,图1所示的状态得以实现。
筒状的定位突出部66从合成树脂部件14的中央短板部56的背面、也就是面向下板18的面垂直地伸出。当定位突出部66装配在形成于下板18中的定位孔68内时,合成树脂部件14被保持在下板18的预定位置。一对防转动突出部70形成在长板部50的位于下板18的端缘外侧的部分,以朝外侧面18f延伸。防转动突出部70与下板18的端缘接合。这样,限制了合成树脂部件14的颤动。在合成树脂部件14的相应两面上形成有预定的加强肋72、74。
在上述的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10中,所述一对插入孔30a、30b在平衡器体部12的下板18中形成为彼此平行地延伸。因此,当所述一对驻车制动拉索26a、26b联接到平衡器装置10时,只需要进行以下操作。通过使合成树脂部件14的门盖部58、60弹性变形而将所述一对拉索端头24a、24b经插入孔30a、30b插入到平衡器体部12中,并将从拉索端头24a、24b伸出的驻车制动拉索26a、26b插入到槽口32a、32b中。在此状态下,例如通过牵拉驻车制动拉索26a、26b而使拉索端头24a、24b朝背板22相对地移动以坐靠在接合孔28a、28b上。因此,能容易地和快速地进行用于将驻车制动拉索26a、26b联接到平衡器装置10的操作。
更具体地,预先装配有拉杆16的平衡器装置10如图5所示经拉杆16联接到驻车制动操作杆44,然后经车辆的地板27进入车辆内部的拉索端头24a、24b被推入插入孔30a、30b以将拉索端头24a、24b联接到平衡器装置1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插入孔30a、30b在平衡器体部12的下板18中形成为彼此平行地延伸,通过以布置成大致彼此平行的拉索端头24a、24b挤压平衡器装置10,拉索端头24a、24b经所述一对插入孔30a、30b同时插入到平衡器12中。结果,拉索端头24a、24b被容易地装配在平衡器装置10上。
在拉索端头24a、24b经插入孔30a、30b完全插入到平衡器体部12中之后,合成树脂部件14的门盖部58、60回到它们的原始形状以阻止拉索端头24a、24b经插入孔30a、30b从平衡器体部12脱出。因此,仅通过使门盖部58、60发生弹性变形来将拉索端头24a、24b经插入孔30a、30b插入到平衡器体部12中而将拉索端头24a、24b装配在平衡器装置10上,便可适当地维持拉索端头24a、24b与平衡器装置10的接合状态。
具有门盖部58、60的合成树脂部件14呈大致平板状,并且配置成面向下板18的内侧面。此外,一对接合突耳62、64在下板18的侧缘的外侧延伸并延伸超出外侧面18f,并且与外侧面18f接合。这样,合成树脂部件14被装配在平衡器体部12上。因此,不再需要在平衡器体部12中形成供合成树脂部件14接合的凸缘等,这可降低制造成本。尽管需要在合成树脂部件14上形成接合突耳62、64,但接合突耳62、64可与合成树脂部件14容易地一体成形。因此,能总体上降低制造成本。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一对接合突耳62、64配设成在下板18位于其宽度方向上的相应两个侧缘与外侧面18f接合。接合突耳62、64被固定成使得下板18在下板18的纵向(宽度方向)上夹在它们之间。因此,这些部件之间的尺寸偏差被可靠地吸收。因此,能将合成树脂部件14可靠地装配在平衡器体部12上。
平衡器体部12的上板20从背板22伸出的长度大致为下板18从背板22伸出的长度的一半,且因此平衡器体部12呈J形。由于上板20的长度较短,所以相应地减轻了平衡器体部12的重量。此外,在将合成树脂部件14装配到平衡器体部12的下板18上时,由于下板18的大致一半延伸超出上板20,所以能更有效地进行操作。结果,降低了操作成本。
定位突出部66和防转动突出部70与合成树脂部件14一体形成。定位突出部66装配在形成于下板18中的定位孔68内,并且防转动突出部70与下板18的端缘接合。因此,利用简单的构型便能可靠地抑制合成树脂部件14相对于平衡器体部12的颤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平衡器体部12的上板20从背板22伸出的长度比下板18从背板22伸出的长度短,且因此平衡器12在侧视图中呈不对称的J形。但是,如在图7所示的平衡器装置80中那样,也可采用呈U形的平衡器体部82,该U形在侧视图中是对称的,也就是,上板20从背板22伸出的长度等于或大致等于下板18从背板22伸出的长度。
已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被看作在所有方面都是例述性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能以通过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作出各种改变和改进而得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

Claims (3)

1.一种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在所述平衡器装置中分别与同左右车轮的制动装置联接的一对输出部件接合的一对接合部形成为关于一输入部对称,并且当用于致动所述驻车制动器的拉力施加到所述输入部时,所述平衡器装置通过在所述平衡器装置可利用所述输入部作为摆动的支点而摆动的状态下牵拉所述一对输出部件来致动所述制动装置,所述平衡器装置包括:
通过连接从背板彼此平行地延伸为形成U形的一对侧板而形成的平衡器体部;和
固定地配置在所述平衡器体部的内侧的合成树脂部件,其中
所述平衡器体部具有
一对接合孔,所述一对接合孔形成在所述背板中,并且允许将所述输出部件联接到所述制动装置的联接部件延伸到所述平衡器体部的外部以及阻止所述输出部件通过所述接合孔,
一对插入孔,所述一对插入孔在作为所述一对侧板之一的第一侧板中形成为对应于所述一对接合孔,并且所述一对输出部件经所述一对插入孔插入到所述U形的内侧,和
一对槽口,所述一对槽口形成为跨过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背板并将各个所述插入孔分别连接到各个所述接合孔,并且供所述联接部件插入,
所述背板的形成有所述接合孔的部分用作所述接合部,
所述合成树脂部件包括
一对门盖部,所述一对门盖部形成为分别部分地闭塞所述一对插入孔,并发生弹性变形以允许所述输出部件插入到所述平衡器体部内,并且回到它们的原始形状以防止所述输出部件经所述插入孔从所述平衡器体部脱出,
所述平衡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树脂部件呈大致平板状,所述合成树脂部件配置成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的一部分,该部分是所述U形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合成树脂部件配置成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地延伸,
所述合成树脂部件还包括
接合突耳,所述接合突耳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外缘的外侧延伸并延伸超出所述第一侧板的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对侧的外侧面,并且与所述外侧面接合,并且
所述合成树脂部件通过所述接合突耳装配在所述平衡器体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接合突耳形成为使得所述接合突耳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在与所述背板平行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缘处与所述外侧面接合;并且
所述平衡器体部的作为所述一对侧板中的另一个并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相对侧的第二侧板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二侧板从所述背板伸出的长度比所述第一侧板从所述背板伸出的长度短,从而所述平衡器体部呈J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成一体地形成有定位突出部和防转动突出部,所述定位突出部装配在形成于所述第一侧板中的定位孔内,并且所述防转动突出部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端缘接合,所述端缘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从所述背板伸出的方向的边缘。
CN201110340776.4A 2010-11-02 2011-11-02 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 Active CN102529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6761A JP5138019B2 (ja) 2010-11-02 2010-11-02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のイコライザ装置
JP246761/2010 2010-11-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924A CN102529924A (zh) 2012-07-04
CN102529924B true CN102529924B (zh) 2015-01-07

Family

ID=45098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0776.4A Active CN102529924B (zh) 2010-11-02 2011-11-02 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96428B2 (zh)
EP (1) EP2457789B1 (zh)
JP (1) JP5138019B2 (zh)
CN (1) CN1025299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43971B1 (fr) * 2015-11-24 2018-06-29 Renault S.A.S. Palonnier de frein de stationne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5270369A (zh) * 2015-11-30 2016-01-27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脚踩驻车制动拉索调节机构及其装配方法
GB2549824B (en) * 2017-02-17 2019-02-06 Ifor Williams Trailers Ltd Pivotable member for a brake compensator device
DE102019126693A1 (de) * 2019-10-02 2021-04-08 Zf Active Safety Gmbh Krafteingangsglied für eine Bremsbetätigungseinrichtun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4483A (zh) * 2005-01-31 2006-08-09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驻车制动器均衡器
CN101327787A (zh) * 2007-06-18 2008-1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线缆长度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38998B2 (ja) * 1988-09-29 1997-08-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車両用ハンドブレーキ装置
JPH0516790A (ja) * 1991-07-08 1993-01-26 Nissan Motor Co Ltd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ケーブル装置
US5203068A (en) * 1992-08-07 1993-04-20 Siring Andrew J Method of connecting a vehicle brake cable equalizer
DE10151766C1 (de) * 2001-10-19 2003-04-03 Porsche Ag Einstellvorrichtung für Radbremsseile einer Fußfeststellbremse
KR101274150B1 (ko) * 2004-06-30 2013-06-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하이렉스 코포레이션 전동식의 케이블 구동 장치 및 전동식 브레이크 장치
US8096389B2 (en) * 2005-09-30 2012-01-17 Ventra Group Inc. Cable connector for use in a brake actuating system
FR2900747B1 (fr) * 2006-05-03 2008-08-0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frein a main de stationne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quipe de moyens de rattrapage de jeu
JP2008051196A (ja) * 2006-08-24 2008-03-06 Advics:Kk 電動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JP5151843B2 (ja) * 2008-02-05 2013-02-27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ケーブル式駆動力伝達機構
JP2010064712A (ja) * 2008-09-12 2010-03-25 Advics Co Ltd ケーブル式駆動力伝達機構
JP5138629B2 (ja) 2009-04-16 2013-02-06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家庭用電気製品および該家庭用電気製品の蓋状態検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4483A (zh) * 2005-01-31 2006-08-09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驻车制动器均衡器
CN101327787A (zh) * 2007-06-18 2008-1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线缆长度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57789B1 (en) 2021-03-10
CN102529924A (zh) 2012-07-04
EP2457789A2 (en) 2012-05-30
US8596428B2 (en) 2013-12-03
US20120103736A1 (en) 2012-05-03
JP5138019B2 (ja) 2013-02-06
JP2012096689A (ja) 2012-05-24
EP2457789A3 (en) 2018-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9924B (zh) 用于驻车制动器的平衡器装置
US20120186035A1 (en) Windshield wiper arm bracket
US20130213722A1 (en) Cable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A2738374C (en) Stabilizer bar
EP2733050B1 (en) Modular vehicle chassis frame
CN101850703A (zh) 弹簧座及弹簧座的安装结构
CN105142939A (zh) 悬挂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116057A1 (en) Shift device
US8931818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assist grip
US7314123B2 (en) Parking brake equalizer
CN201970957U (zh) 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固定结构
JP430853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204775119U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扣固定组件
CN107901991B (zh) 一种汽车地板总成及汽车
BR112012005110B1 (pt) Barra dianteira de estágio duplo e veículo motorizado equipado com ela
KR100633902B1 (ko) 후륜 구동 차량의 리어 서브 프레임
WO2012070780A3 (ko) 핀연결 무인자동운반대차
CN209813630U (zh) 车辆的驱动桥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US20150135879A1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plantable shift lever onto bracket
FR2926526A1 (fr) Travers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planche de bord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orrespondants
WO2016186556A1 (en) Sub-frame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leasing a front section of the sub-frame
CN110843929A (zh) 仪表板横梁组件和车辆
CN214267467U (zh) 车辆喇叭的安装支架和车辆
KR101404901B1 (ko) 자동차용 스티어링 휠 조립체
CN212172342U (zh) 转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