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6580B - 格式化多层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格式化多层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6580B
CN101326580B CN200680046052.6A CN200680046052A CN101326580B CN 101326580 B CN101326580 B CN 101326580B CN 200680046052 A CN200680046052 A CN 200680046052A CN 101326580 B CN101326580 B CN 101326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ormat
size
formatting
storag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60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6580A (zh
Inventor
R·A·布朗迪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1326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6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6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6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9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serves a specific purpose
    • G11B2020/1294Increase of the access spe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用于在存储介质(11)上记录信息的设备,被设置成格式化存储介质。该设备接收根据协议(ATA/ATAPI)的格式化命令。该设备具有用于根据格式化命令格式化多层存储介质的格式化装置。所述格式化包括在多层存储介质的每一层(L0,L1)上记录该层上第一径向位置的第一控制区(71,72)和该层上第二径向位置的第二控制区(73,74),以便在这些控制区之间形成所选尺寸的环形数据区。如果格式化尺寸小于存储介质上的最大可用尺寸,那么在基本相等的径向位置上定位控制区,用以形成径向对应的环形数据区(75,76)。所要求的格式化尺寸等于每个环形数据区的所选尺寸的总和。

Description

格式化多层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存储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在存储介质上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用于扫描存储介质以便在存储介质的记录层上记录并获取(retrieve)数据的扫描装置;用于接收根据协议的命令的接口装置,所述命令包括格式化命令;用于根据该格式化命令来格式化存储介质的格式化装置,所述格式化命令包括指示格式化尺寸的尺寸参数。
本发明还涉及格式化存储介质以便记录数据并获取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根据协议的命令,所述命令包括格式化命令;根据该格式化命令来格式化存储介质,所述格式化命令包括指示格式化尺寸的尺寸参数。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格式化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格式化光学记录载体可从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NCITS):工作草案,T10/1675-D,修订本1,2004年10月11日,“信息技术-多媒体命令MMC-5(INFORMATION TECHNOLOGY-MultimediaCommands MMC-5)”(在本文献中还称为MMC-5)这一草案建议中获悉。在MMC-5中,要求在用户数据可被写入DVD+RW盘之前格式化该DVD+RW盘。可以根据如MMC-5中定义的已知协议给出格式化命令。根据该格式形成用户数据区,其前面是导入(lead-in)控制区。在跟随所述导入控制区的数据区之后,可以在所述数据区的末端边界记录另一控制区,该另一控制区常常称作导出(lead-out)。
根据所述格式化命令,相应层上的控制区不得不被记录。根据有关DVD+RW基本格式的章节4.4.8.3,相对于记录载体的起始,MMC-5定义:数据区是用户空间,应该根据逻辑块寻址(根据DVD-ROM已知的LBA)来寻址。DVD+RW的物理地址到逻辑地址的映射与DVD-ROM的相同:当物理扇区号(根据DVD-ROM已知的PSN)表示数据区中的扇区时,它的LBA=PSN-030000h。另外,MMC-5在关于格式化单元命令的章节6.5中描述了格式化。所述格式化单元命令根据MMC-5协议中定义的选项将介质格式化成可寻址的逻辑块。在章节6.5.3.4.12中说明了被称作DVD+RW基本格式的格式的一个特定例子。在该命令中,块的数量字段将被设置为或者由读格式化容量命令返回的值,或者设置为FFFFFFFFh。所述读格式化容量命令检测介质的可用容量。由于这种设置,存储介质通过应用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预定映射以其最大可用容量进行格式化。
当前正在开发可记录的多层记录载体。在多层记录载体上,每一层都具有它自己的环形数据区,而这些环形数据区一起可以构成单个逻辑数据存储空间。例如在双层记录载体上,在第一层上,环形数据区以导入区起始,并以中间控制区终结。接着,第二层以中间控制区起始,并以导出控制区终结。
然而,这种已知的格式化方法是不灵活的,并不允许使多层载体适合于任意期望的用途。特别是,MMC-5没有提供格式化多层存储介质的任何具体方法。
US2005/0030852描述了在光盘上的信息记录。特别讨论了归因于未记录区域的兼容性问题,所述未记录区域是在数据区域内完成记录后产生的。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记录用户数据之后,在未记录区域中记录预定的伪或导出数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允许格式化多层存储介质的格式化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利用本发明的用于记录信息的设备实现该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利用本发明的用于格式化存储介质的方法实现该目的。
这些措施的效果在于,已经使格式化命令对于例如可重写型双层光盘的多层存储介质有效。第一和第二控制区在每一层上构成了环形数据区的边界。由于在多层存储介质的不同层上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区定位在相等的径向位置上,所以不同层上的环形数据区在径向方向上是空间重合的。如果格式化尺寸小于存储介质上的最大可用尺寸,那么环形数据区的这种设置具有的优点在于减少了扫描头在径向方向上行进的需求,这在跳到不同层时提高了记录和读取数据的速度。
本发明还基于如下认识。传统上,格式化记录载体时,所述环形数据区被格式化成相连的区域,在末端具有导出控制区。例如根据MMC-5,如上说明的,格式化和地址映射导致最大尺寸的物理相连区域。发明人已经发现,通过在记录载体的每个记录层的内部和外部径向边界处记录控制区,这种格式化单层记录载体的已知过程可以用于多层记录载体。然而,他们还发现,如果格式化尺寸小于存储介质上的最大可用尺寸,那么这种设置会导致数据区不那么适合的设置。然后通过应用传统格式化过程,第一层会具有其最大尺寸,而随后的层会小于最大尺寸以达到要求的总格式化尺寸。在空间重合径向位置上定位控制区,可以得到径向尺寸基本相等并具有相应径向位置的环形数据区。因此扫描头可以容易并快速地在层间跳跃。
发明人已经注意到,已知的只读型多层记录载体通过对于每一层使用主盘的压模技术来制造。当为了创建主盘而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将要存储在记录载体上的数据总量是已知的。因此,出于制造的原因,常常通过将数据总量粗略地细分为相等的部分来创建所述主盘。然而,这种细分已知数据总量的过程不能与对于仍将用未知数据量进行记录的空记录载体的格式化相比。常识是,总是格式化这样的盘到它们的最大可用数据容量。发明人首先发现,通过在所有数据可用之前进行格式化来限制数据区的总的可记录尺寸是有益的。随后,根据本发明,通过如所建议地定位控制区来实现这种限制,特别是在待记录的数据已知之前实现这种限制。
最后,发明人已经注意到,一些适用于一次写入双层存储介质的记录设备已经出现在市场上。然而,这样的记录器将控制区的记录推迟到数据的记录之后。因而不执行当前建议的针对多层记录载体进行的特定格式化;特别地,这样的设备不是设置成用于记录预先确定每层所选尺寸的控制区。因此,尽管主要建议该新颖格式化过程用于可重写型存储介质,它也可用于一次写入型多层记录载体,以对每一层的所选尺寸进行初始设置。
在所述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格式化装置设置成用于确定多层存储介质的层的数量,并用于通过用层的所述数量除格式化尺寸来确定所选尺寸。这具有的优点在于,要求的空间总量由用于设置每层的所选尺寸的格式化参数来指示。
在所述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格式化装置设置成用于从作为尺寸参数的格式化命令获取块的数量,并用于通过设置所选尺寸等于块的所述数量来确定所选尺寸。这具有的优点在于,所述尺寸参数用于设置每层的尺寸,而总的格式化尺寸由层的数量并结合尺寸参数来确定。因此,用户可以设置将应用到每一层的所选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的其他优选实施例在其他的权利要求中给出。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根据实施例将变得清楚明白,并将参考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实施例是在下面的描述中以实例的方式并参考附图进行描述的,其中:
图1表示了盘状存储介质、记录设备和主机系统,
图2表示了格式化单元命令,
图3表示了格式化单元参数列表,
图4表示了格式化列表报头,
图5表示了格式化代码格式化描述符,
图6表示了记录系统的格式化功能,以及
图7表示了被格式化的记录载体。
在这些图中,对应于已经描述的元件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了盘状存储介质、记录设备和主机系统。例如光盘的具有中心孔10的存储介质11构成了用于和记录设备12合作的记录载体。MMC-5中给出了这样的记录载体的实例,其中章节4.4描述了DVD模型(数字通用盘)。该DVD模型是针对介质类型DVD-ROM、DVDRAM、DVD-R/-RW以及其他可记录介质类型DVD+R和DVD+RW的描述。与CD系统中类似,存在多种类型的DVD存储介质:
a)只读(DVD-ROM)
b)可记录(即一次性写入)(DVD-R和DVD+R)
c)可重写入(DVD-RAM、DVD-RW、DVD+RW)。
这些不同介质的容量不同。这些介质中的一些也具有一个侧面或两个侧面以及独立地每侧一层或两层的可能性。
根据预定的标准定义了记录设备12的许多功能,所述预定的标准例如MMC-5(章节1)中描述的众所周知的ATA/ATAPI标准以及特别是MMC-5(章节2.1.2)中引用的带有数据包接口5(ATA/ATAPI-5)的NCITS T13/1321D AT附件(Attachment)。因而,该设备可以称为ATA/ATAPI设备。设备12具有扫描单元、定位伺服系统和控制电路,该扫描单元例如读/写头,用于扫描存储介质以记录和读取数据,所述定位伺服系统和控制电路根据CD或DVD系统通常是已知的,作用于例如DVD+RW盘的存储介质11。设备12具有与主机系统13通信的主机接口15,例如ATA电缆,主机系统13可以是独立的系统,例如PC。可替换地,该设备可以是比如录像机的独立设备,例如具有用于视频信息输入输出的常规元件。主机系统13包括在录像机中,并提供接口15的应用侧。因此,介质扫描单元14、与主机系统13组合的ATA/ATAPI设备12可以形成例如用于比如DVD+RW的光盘的消费型录像机。
本发明的主要焦点在于记录设备12和记录介质的格式化。根据本发明,该设备具有如下面详细描述的用于格式化记录载体的格式化装置16。下面将更加深入地描述介质和主机接口15或ATA电缆上的协议。应该注意,ATA/ATAPI协议只是一个例子,用于格式化存储介质的任何接口携载命令可以从描述的解决方案受益。在起初针对单层记录载体而构思的格式化命令的定义中(例如如MMC-5中给出的)存在问题,通过理解介质和协议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的ATA电缆和其协议在许多文献(例如ATA/ATAPI-5文献)中都进行了描述。所述电缆的最高协议级别在MMC-5中给出。在下面的说明中,存储介质11是DVD+RW介质,其要求格式化记录在记录载体的特定区域中的预定控制信息,所述特定区域例如导入区域中的控制数据区。显然,只有被格式化的记录载体才能够被记录和/或回放设备正确识别和处理。本发明中解决的该问题涉及上面MMC-5章节6.5所述的格式化单元命令。
图2表示了格式化单元命令。该图表示了格式化命令的表格。在第一字节21中给出了操作码。如MMC-5章节6.5中说明的,在第二字节22中给出了其他参数。对于DVD+RW介质,可以应用参数FORMAT CODE“0x001”。在如图2中给出的6字节命令之后,发送数据块(格式化参数列表),该数据块代表这个命令的参数。
图3表示了格式化单元参数列表。该图表示了格式化命令参数的表格。在第一组字节31中给出了格式化列表报头,其结合图4进一步说明。在第二组字节32中给出了格式化描述符,其结合图5进一步说明。该格式化单元参数列表在MMC-5的章节6.5中进一步说明。
图4表示了格式化列表报头。该图表示了格式化列表报头的表格,其是格式化单元参数列表的一部分。在第一字节41中定义了格式化选项,其具有针对特定选项的一定数量的标记。在第二组字节42中给出了格式化描述符长度,格式化描述符本身结合图5进行说明。格式化列表报头在MMC-5的章节6.5中进一步进行说明。对于DVD+RW,不需要初始化模式描述符(Initialization PatternDescriptor)。
图5表示了格式化代码格式化描述符。该图表示了具有值001b的格式化代码的格式化描述符的表格,其是格式化单元参数列表的一部分。针对其他格式化代码的格式化描述符在MMC-5中给出,例如针对CD-RW的格式化描述符在章节6.5.3.4.1.1中给出。在第一组字节中给出了尺寸参数51,其指示了存储介质的格式化尺寸,即用户数据区域的尺寸。在第二字节52中给出了格式化类型。格式化代码001b格式化描述符在MMC-5的章节6.5.3.4中进一步进行说明。
当给定格式化命令时,该设备可以例如通过写导入控制区开始实际的格式化过程。这个命令及其隐含的过程是否必须立即完成取决于图4中所示IMMED位的值。如果IMMED位为零,那么驱动器将占用ATA总线直到所述导入已经完全被格式化。
一般而言,空盘必须格式化,以便DVD-ROM驱动器能够读它。根据现有的MMC-5,格式化命令只允许单一的格式化尺寸,即最大的尺寸。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使得格式化命令能够允许大范围的不同尺寸。应当注意,所述解决方案可以使用已知的格式化命令,例如上面参考图2至5描述的MMC-5实例。
如图5中所示的格式化命令包括指示格式化尺寸的尺寸参数51。在记录设备12中,所述格式化单元16完成以下用于执行格式化命令的功能。为了格式化多层存储介质,如下记录每一层。在所述层上第一径向位置处记录第一控制区,在所述层上第二径向位置处记录第二控制区。在两个控制区之间形成环形数据区,其具有由所述径向位置确定的所选尺寸。应当注意,第一层上的第一控制区通常称作导入区,而最后层上的最后控制区通常称作导出区。在中间结束(end)或开始(start)层的其他区可以称为中间层。总的格式化尺寸是独立层中每一层上数据区尺寸的总和。
格式化单元16确定记录载体的可用记录容量。该容量可以是预先已知的,例如取决于盘类型,或是固定的,或是由用户输入的,或者可以从由空记录载体获取的一些物理参数导出,所述空记录载体例如提供有以摆动模式或预置凹坑编码参数的预刻槽。随后,将由格式化命令给出的格式化尺寸与可用容量进行比较。如果要求的格式化尺寸是相等的,或者要求最大尺寸,那么通过在相应层的物理边界处定位所述控制区来完成所述格式化,即为每一层上的每一个数据区提供最大尺寸。
如果格式化尺寸小于存储介质上的最大可用尺寸,那么如下确定控制区的位置。首先确定每层上数据区的所选尺寸。随后,通过在每层上定位提供数据区边界的第一和第二控制区来形成所选尺寸。特别地,在基本相等的第一径向位置处定位第一控制区,在基本相等的第二径向位置处定位第二控制区。因而形成了径向对应的环形数据区。设置所选尺寸,使得格式化尺寸等于环形数据区中每一个的所选尺寸之和。
在针对多层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中,该介质可以具有在相邻层上相反的轨道模式,称为逆轨道路径记录载体。例如,具有逆轨道路径的双层盘可以在称为L0的第一层上具有作为处于最小径向位置的第一控制区的导入区,该最小径向位置构成可记录区域的内部物理边界。在称为L1的第二层上,称为导出区的第一控制区记录在处于内部物理边界的相应径向位置上,其现在在L1上终止数据区。所选尺寸,即总格式化尺寸的一半被确定下来,并用于确定L0上第二控制区的位置,该第二控制区称为L0中间区。由于要求的所选尺寸小于最大尺寸,L0中间区不处于记录区域的物理外部边界,而是处于中间的径向位置。在L1上,在相应的第二径向位置处记录另一中间区,即L1中间区。
图6表示了记录系统的格式化功能。所述格式化功能可以在例如PC或微处理器的基于软件程序的可编程单元中完成。可替换地,所述格式化功能可以嵌入比如光盘驱动器的记录设备中。最初,在起始61处,假设系统就绪。在步骤安装62中,存储介质11被加入,例如被插入或被激活,用于物理存取存储介质的单元被激活。在步骤接收63中,可以通过接口接收命令,该接口例如用户接口或到PC系统的接口。假设接收了格式化命令。格式化命令包括格式化尺寸指示,例如将以存储介质最大尺寸的80%或特定尺寸格式化该存储介质的指示。接着,在步骤确定容量64中,例如根据从记录载体或者记录载体或盒上的指示器(例如条形码)获取的物理盘参数检测记录载体的可用容量。在步骤计算65中,根据每一层的格式化尺寸和物理数据容量以及层的数量来确定每一层数据区要求的尺寸。数据区的逻辑上要求的尺寸也被用于确定控制区径向方向上的物理位置。众所周知,实际径向位置可以基于已经存在于空记录载体上的伺服信息,例如预刻槽或伺服模式。接着,在步骤记录66中,在第一层上写第一和第二控制区。在步骤下一层67中,如果必须写其他层,则决定返回步骤记录66。如果否,在点就绪68处完成格式化。应当注意,写各个控制区的顺序可替换地可以设置为首先记录每一层上的第一控制区,随后记录每一层上的第二控制区。后一种顺序在实际中可以比第一顺序快,因为在内部和外部边界之间径向移动写头相对较慢,而在层间跳跃相对较快。
在一个实施例中,格式化系统确定已经被加入的多层存储介质的层的数量NL。随后,为了确定所选尺寸SS,格式化尺寸从接收的格式化命令导出,例如从指示格式化尺寸的格式化参数51导出。然后,所选尺寸通过用层的所述数量NL除格式化尺寸来计算。例如,格式化尺寸可以作为块的数量NB给出。然后,所选尺寸通过用层的数量除块的数量来确定:
SS=NB/NL
在一个实施例中,格式化系统从作为尺寸参数的格式化命令中获取块的数量NB。块的所述数量NB可以直接指示要求的所选尺寸,由此总的格式化尺寸等于块的所述数量NB乘以待格式化的存储介质的层的数量NL。因此,所选尺寸设置成等于块的数量NB。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接收63设置成接收具有第一层(L0)和第二层(L1)的、作为多层存储介质的双层光盘。格式化命令提供块的数量NB为尺寸参数。随后,步骤计算65设置第一层的所选尺寸(L0size)等于块的数量(NB)除以2:
L0size=NB/2。
因此,块的数量NB暗指L0的所选尺寸,也暗指L1的所选尺寸,其是相等的。
应当注意,现有格式化功能的直接传递会导致固定用于可重写盘上仅一种格式化尺寸的格式化系统,所述仅一种格式化尺寸即最大的尺寸。允许不同尺寸,使用户能够利用灵活性的优点,从而创建用于不同应用的盘。另外,将L0size计算成总的盘尺寸的一半是利用标准格式化命令的参数的明智方式,这防止了引入新的和困难的尺寸参数。
图7表示了被格式化的记录载体。该图示意性地表示了记录载体11,其中中心孔10提供了用于在记录设备中旋转记录载体的径向取向。图中表示了第一记录层L0和第二记录层L1,可以从相同的入口侧通过聚焦在相应层上来自扫描头80的光束81存取所述第一记录层L0和第二记录层L1。每一层具有从内部物理直径到外部物理直径的可记录区域70,所述直径针对相应的存储介质类型来定义并将由任意记录设备覆盖。已经如上面讨论的将所述记录载体格式化到低于可用最大数据容量的总格式化尺寸。此外,已经在L0的内部边界延伸至如箭头701所指示的最小径向位置写入了例如导入的第一控制区71。已经在相同最小径向位置的L1内部边界写入了例如导出的另外的第一控制区。在L0上,已经延伸至如箭头702所指示的中间径向位置写入了第二控制区73,即上部中间区,而在L1上,已经在相同的径向位置写入了另外的中间区74。例如,这可以导致以最大数据容量的60%进行格式化的盘。
尽管本发明已经主要通过使用DVD+RW双层光盘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适合用于其他的多层记录载体,例如矩形光学卡、磁-光盘、高密度(蓝光)盘或任何其他类型的信息存储系统,该系统具有在环形区中进行格式化的可记录层。特别地,层的数量还可以大于2。然后,提供开始和结束边界的相应控制区可以定位在每一层上,以便数据区对于层的堆叠来说是空间重合的。
应当注意,在本文献中,措词“包括”不排除未列出来的元件和步骤的存在,在元件前边的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任何附图标记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发明可以借助于硬件和软件来实施,若干“装置”或“单元”可以由硬件或软件的相同项来代表。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所述实施例,本发明存在于上述每一个新颖特征或特征的组合。

Claims (7)

1.一种用于在存储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扫描装置(14),用于扫描存储介质,以便在所述存储介质的记录层上记录和获取数据,
接口装置(15),用于根据协议来接收命令,所述命令包括格式化命令,以及
格式化装置(16),用于根据格式化命令来格式化存储介质,所述格式化命令包括指示格式化尺寸的尺寸参数(5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格式化装置被设置用于:
通过在多层存储介质的每一层上将第一控制区记录在所述层上的第一径向位置上和将第二控制区记录在所述层上的第二径向位置上来格式化多层存储介质,以便在这些控制区之间形成选择尺寸的环形数据区,以及
如果格式化尺寸小于所述存储介质上的最大可用尺寸,则在所述层中的每一个层上在大致相等的第一和第二径向位置上定位相应的第一控制区和第二控制区,用于形成径向对应的环形数据区,以致所述格式化尺寸等于选择尺寸之总和,
其中所述格式化装置(16)被进一步设置用于确定所述多层存储介质的层的数量(NL),并用于通过将尺寸参数(51)除以所述层的数量(NL)来确定所述选择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格式化装置(16)被进一步设置用于从所述格式化命令中获取块的数量(NB)作为尺寸参数,用于通过将所述选择尺寸设置为等于所述块的数量(NB)来确定所述选择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格式化装置(16)被进一步设置用于接收具有第一层(L0)和第二层(L1)的双层光盘作为多层存储介质,用于从所述格式化命令中获取块的数量(NB)作为尺寸参数,并用于将第一层的选择尺寸(L0size)设置为等于块的数量(NB)除以2:
L0size=NB/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扫描装置(14)被进一步设置用于在可重写型的多层光记录载体上记录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进一步包括主机系统(13),并且所述接口装置(15)被进一步设置用于从主机系统(13)接收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是录像机设备,并且主机系统(13)包括视频处理装置。
7.一种用于格式化存储介质以便记录数据和获取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协议来接收命令,所述命令包括格式化命令,以及
根据所述格式化命令来格式化所述存储介质,所述格式化命令包括指示格式化尺寸的尺寸参数(51),
其特征在于
在多层存储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格式化包括:
在所述多层存储介质的每一层上,在所述层上的第一径向位置上记录第一控制区,和在所述层上的第二径向位置上记录第二控制区,以便在这些控制区之间形成选择尺寸的环形数据区,以及
如果格式化尺寸小于所述存储介质上的最大可用尺寸,则在这些层中的每一个层上在基本相等的第一和第二径向位置上定位相应的第一控制区和第二控制区,用于形成径向对应的环形数据区,以致所述格式化尺寸等于选择尺寸之总和,
其中所述格式化进一步包括确定所述多层存储介质的层的数量(NL),并通过将尺寸参数(51)除以所述层的数量(NL)来确定所述选择尺寸。
CN200680046052.6A 2005-12-06 2006-12-01 格式化多层存储介质 Active CN101326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301011.2 2005-12-06
EP05301011 2005-12-06
PCT/IB2006/054540 WO2007066261A2 (en) 2005-12-06 2006-12-01 Formatting multi-layer storage medi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6580A CN101326580A (zh) 2008-12-17
CN101326580B true CN101326580B (zh) 2015-08-19

Family

ID=37888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6052.6A Active CN101326580B (zh) 2005-12-06 2006-12-01 格式化多层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8397021B2 (zh)
EP (1) EP1961007B1 (zh)
JP (1) JP4846807B2 (zh)
KR (1) KR101370361B1 (zh)
CN (1) CN101326580B (zh)
AR (1) AR056837A1 (zh)
AU (1) AU2006322925B2 (zh)
BR (1) BRPI0619403B1 (zh)
EA (1) EA011915B1 (zh)
IL (1) IL191934A (zh)
MY (1) MY151887A (zh)
TR (1) TR201907396T4 (zh)
TW (1) TWI437557B (zh)
WO (1) WO2007066261A2 (zh)
ZA (1) ZA2008058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75299B1 (ko) * 2002-06-10 2010-08-12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다중층 광 디스크 기록방법 및 장치
EA011915B1 (ru) 2005-12-06 2009-06-30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Н.В. Форматирование многослойных носителей хранения
JP6007613B2 (ja) * 2012-06-22 2016-10-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管理装置、記録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3808B2 (ja) * 1993-09-29 2003-10-06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方法
JPH10134517A (ja) * 1996-10-29 1998-05-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フォーマット書き込み装置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ク
DK1141956T3 (da) * 1999-09-23 2008-08-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remgangsmåde til direkte skrivning eller læsning af filer på et disklignende optagelsesmedie
JP4006184B2 (ja) * 2001-01-30 2007-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2260235A (ja) * 2001-03-02 2002-09-13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2260234A (ja) * 2001-03-02 2002-09-13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2324363A (ja) * 2001-04-25 2002-11-08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878442B2 (ja) * 2001-07-30 2007-0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とプログラム
JP3947428B2 (ja) * 2001-09-10 2007-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3797191B2 (ja) * 2001-10-25 2006-07-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装置
JP4101666B2 (ja) * 2002-01-22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US7330410B2 (en) * 2002-04-30 2008-02-12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ing dummy data
KR20050012252A (ko) 2002-05-27 2005-01-31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광 데이터 저장매체 및 그 저장매체의 용도
KR20030094855A (ko) * 2002-06-08 2003-12-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멀티 레이어 광디스크와, 그에 따른 포맷팅관리방법
JP3710790B2 (ja) * 2003-03-24 2005-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813352B2 (ja) 2003-03-24 2011-11-09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ディスク情報を持つ多層光ディスク
JP2004310972A (ja) * 2003-03-25 2004-11-04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8560769B2 (en) * 2003-05-20 2013-10-15 Koninkljike Philips N.V. Interruptible formatting
CN1839442B (zh) 2003-08-21 2011-01-1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多层记录载体上记录信息的方法
US7164640B2 (en) * 2005-03-01 2007-01-16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thod that assures compatibility of writable medium with read only medium
JP3710799B2 (ja) * 2003-09-19 2005-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JP3706120B2 (ja) * 2003-09-19 2005-10-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と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EP1852865A4 (en) * 2005-02-17 2009-07-15 Pioneer Corp METHOD FOR RECORDING VIDEO DATA ON A TWO LAYER RECORDING DISC AND RECORDING RECORDER RECORDER WITH TWO LAYERS
JP4064425B2 (ja) * 2005-03-14 2008-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装置と情報記録方法
JP4525457B2 (ja) * 2005-05-06 2010-08-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US7773484B2 (en) * 2005-08-25 2010-08-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control circuit for optical disc device
JP2007128578A (ja) * 2005-11-01 2007-05-24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装置
EA011915B1 (ru) 2005-12-06 2009-06-30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Н.В. Форматирование многослойных носителей хранения
JP2007328901A (ja) * 2006-05-09 2007-12-20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WO2008146459A1 (ja) * 2007-05-18 2008-1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66261A3 (en) 2007-11-15
CN101326580A (zh) 2008-12-17
JP2009518770A (ja) 2009-05-07
EP1961007B1 (en) 2019-03-06
BRPI0619403A2 (pt) 2011-10-04
US20080291790A1 (en) 2008-11-27
EP1961007A2 (en) 2008-08-27
IL191934A (en) 2014-03-31
AU2006322925B2 (en) 2011-08-04
KR101370361B1 (ko) 2014-03-05
WO2007066261A2 (en) 2007-06-14
ZA200805876B (en) 2009-10-28
MY151887A (en) 2014-07-14
US8397021B2 (en) 2013-03-12
BRPI0619403B1 (pt) 2018-04-17
TR201907396T4 (tr) 2019-06-21
TW200739527A (en) 2007-10-16
KR20080071206A (ko) 2008-08-01
IL191934A0 (en) 2008-12-29
AU2006322925A1 (en) 2007-06-14
TWI437557B (zh) 2014-05-11
EA011915B1 (ru) 2009-06-30
JP4846807B2 (ja) 2011-12-28
AR056837A1 (es) 2007-10-24
EA200870015A1 (ru) 2008-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7135B2 (en) 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recording method, program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storage medium
CN1327437C (zh) 存储介质、记录/再现装置以及记录/再现方法
US20070076554A1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thod that assures compatibility of writable medium with read only medium
US7599273B2 (en)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configur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hereof,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1326580B (zh) 格式化多层存储介质
CN101326581A (zh) 多层存储介质的除冰
US7801015B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hysical and logical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buffer areas
JP3727630B2 (ja) 情報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装置
JP2007510251A (ja) 情報をotpディスクに記録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6873594B2 (en) Method of modifying identification data in linking loss area
JP4086819B2 (ja)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EP1873774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for record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N101529508B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处理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US20090135707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4288362A (ja)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Sims III et al. Proposal for
WO2008032254A1 (en) A device for and a method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on a write-once medium
JP2008234764A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