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0578A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0578A
CN101320578A CNA2008100885048A CN200810088504A CN101320578A CN 101320578 A CN101320578 A CN 101320578A CN A2008100885048 A CNA2008100885048 A CN A2008100885048A CN 200810088504 A CN200810088504 A CN 200810088504A CN 101320578 A CN101320578 A CN 101320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liding part
reciprocating device
optical disc
lif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85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0578B (zh
Inventor
铃木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a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a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ac Corp filed Critical Tea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20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0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0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05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光盘装置,能确实地减小装卡声。借助于马达的旋转,滑动件(20)在左滑动位置和右滑动位置之间滑动。滑动件(20)滑动到右滑动位置的话,往复移动机构就从躲避位置旋转到重放位置。在滑动件(20)上形成供往复移动机构的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插入的第1、第2凸轮孔(20a,20d)。在滑动件(20)上形成第1、第2变形部(20b,20e)。滑动件(20)向右滑动位置滑动,往复移动机构即将旋转到重放位置之前的话,就由第1、第2变形部(20b,20e)向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施加负荷。在向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施加负荷的期间,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会降低。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在盘上记录的信息的重放、记录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盘装置中是用CD、DVD等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光盘装置按相对于本体壳体可移动地组装装载光盘的盘托盘,在装卸光盘时把盘托盘拉出到本体壳体外部,在使用时在本体壳体内部存放盘托盘的方式构成。在本体壳体的内部设置了使盘托盘上装载的光盘高速地旋转的主轴马达。在主轴马达上安装了保持光盘并且其中埋入了磁铁的转盘,在本体壳体的内部配置了其上设置了由转盘的磁铁的磁力吸引的作为磁性体的铁板的夹持器。
具有主轴马达及光拾取器的往复移动机构设置成可在进行光盘的重放的重放位置和从该重放位置躲避了的躲避位置之间旋转,在盘托盘存放在本体壳体的内部之后,往复移动机构旋转到重放位置。往复移动机构旋转到重放位置的话,夹持器的铁板就被转盘的磁铁的磁力吸引,成为把光盘夹持在转盘和夹持器之间的状态。在更换光盘时,使往复移动机构变位到躲避位置,拉开转盘和夹持器之后,向本体壳体外部拉出盘托盘。
由转盘的磁铁的磁力吸引夹持器的铁板时会产生装卡声(チヤツキング音),该装卡声会使用户感到不舒服,这是存在的问题。因此,提出了谋求降低装卡声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
专利文献1:特开2005-3121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0421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打算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是根据从装载开始起的时间来切换脉冲周期,所以在装载时由操作者按压了托盘时,按与期望的定时不同的定时切换脉冲周期,在切换脉冲周期之前往复移动机构会旋转到重放位置,这是存在的问题。在该场合,不能谋求降低装卡声。还有,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了检出装置,在由检出装置检出了时,切换脉冲周期,但是没有检出装置的具体记载。再有,由于设置了检出装置,成本会增加,这是存在的问题。
还有,在专利文献2中,把托盘的送入送出路径分成多个区间,按每个区间切换托盘的送入送出速度,在送入位置附近的区间,使托盘的送入速度为低速。往复移动机构是在托盘移动到送入位置之后旋转到重放位置的东西,以送入托盘时的马达为驱动源而旋转。因此,在使向送入位置移动时的托盘送入速度为低速的场合,往复移动机构的旋转速度变为低速,马达的驱动力不够,不能使往复移动机构旋转到重放位置,这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确实地减小装卡声的光盘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由升降装置使具有使光盘旋转的主轴马达的往复移动机构在进行上述光盘的重放的重放位置和从上述重放位置向下方躲避了的躲避位置之间升降,其特征在于,具备:在上述主轴马达上设置的,保持上述光盘的转盘;在上述往复移动机构上升到上述重放位置时在与上述转盘之间夹持上述光盘的夹持器;以及在上述往复移动机构即将上升到上述重放位置之前时,向上述往复移动机构施加负荷而使该往复移动机构的上升速度降低的负荷施加装置。
另外,上述往复移动机构的升降是通过旋转、移动来进行的。还有,作为上述光盘,可以列举CD、DVD、双重盘、SACD(混合盘)等。再有,优选的是,在上述转盘和上述夹持器中的一方上设置磁铁,在另一方上设置由上述磁铁的磁力吸附的磁性部件。
还有,优选的是,上述升降装置具备:设置成可滑动的滑动件;在上述往复移动机构上设置的凸起部;以及在上述滑动件上设置的,其上贯通上述凸起部,并且按照上述滑动件的滑动来引导上述凸起部而使上述往复移动机构升降的升降凸轮孔,上述负荷施加装置具备:在上述滑动件上设置的,可按使上述升降凸轮孔的宽度小于上述凸起部的小形状和使上述升降凸轮孔的宽度与上述凸起部大致相同而上述凸起部可通过的大型状来变形的变形部;以及对上述变形部赋能而使其向上述小形状变形的赋能装置。
再有,优选的是,上述变形部设置在上述往复移动机构即将上升到上述重放位置之前时上述凸起部通过的部分上。
还有,优选的是,上述变形部与上述滑动件一体地形成,或者由与上述滑动件分开设置的安装在上述滑动件上的变形部件构成。另外,优选的是,在与上述滑动件一体地形成上述变形部的场合,在上述滑动件上形成用于使上述变形部的变形变得容易的放出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在往复移动机构即将上升到上述重放位置之前时,向往复移动机构施加负荷而使该往复移动机构的上升速度降低,所以与以一定的上升速度使往复移动机构上升到重放位置的东西相比,能减小往复移动机构上升到重放位置,转盘与夹持器接触时产生的装卡声。
还有,由设置在滑动件上的可变形的变形部向设置在往复移动机构上的凸起部施加负荷,使往复移动机构的上升速度降低,所以能以简单的构成容易地减小装卡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了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盘托盘露出的状态的光盘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盘托盘位于露出位置时的光盘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盘托盘位于露出位置时的光盘装置的下侧面剖视图。
图5是表示盘托盘位于露出位置时的光盘装置的右侧面剖视图。
图6是表示滑动件和升降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滑动件位于齿轮啮合位置时的光盘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盘托盘位于存放位置,滑动件位于齿轮啮合位置时的光盘装置的下侧面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1、第2升降器凸起与第1、第2变形部抵接了时的光盘装置的下侧面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第2升降器凸起使第1、第2变形部变形了时的光盘装置的下侧面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滑动件位于右滑动位置,往复移动机构位于重放位置时的光盘装置的下侧面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在滑动件上安装了板簧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下侧面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滑动件上安装了扭簧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下侧面剖视图。
图14是表示设置了旋转杆及卷簧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下侧面剖视图。
符号说明
2光盘装置
3CD(光盘)
8主轴马达
9转盘
10往复移动机构10
20滑动件
20a、20d第1、第2凸轮孔
20b、20e第1、第2变形部
23升降器
23a、23b  第1、第2升降器凸起(凸起部)
25夹持器
30托盘移动机构
35马达
40板簧(变形部件)
42扭簧(变形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光盘装置2是向CD(光盘)3访问,在CD3上进行数据的记录及重放的东西,组装在个人计算机等中。另外,光盘装置2也能重放DVD等。
在光盘装置2的壳体4上,在重放CD3时存放在壳体4的内部的存放位置(参照图1)和露出到壳体4的外部的露出位置(参照图2)之间可移动地安装了盘托盘5。在壳体4的内部,组装了包含光拾取器6、拾取器底座7、主轴马达8及转盘9的往复移动机构10、电路基板等。壳体4由上罩4a及下罩4b构成(参照图4)。另外,光拾取器6、拾取器底座7、主轴马达8、转盘9在图1及图2中省略了图示,在图3~图5中有图示。
在壳体4的前面上,设置了重放CD3的重放开关12、停止CD3的重放的停止开关13、盘托盘5开闭用的开闭开关14等各种开关。包含这些开闭开关14的多个开关与进行光盘装置2的主控制的控制部15连接。操作开闭开关14的话,盘托盘5就由后述的托盘移动机构30移动。另外,也可以不在壳体4的前面上设置包含开闭开关14的开关,而是设置其中组装了光盘装置2的个人计算机。
盘托盘5是装载CD3的东西,形成了与CD3的外径对应的洼坑。在盘托盘5的中心部,形成了在位于存放位置时供主轴马达8及转盘9贯通的贯通孔5a,与该贯通孔5a连续地形成了为光拾取器6访问CD3的访问开口5b。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光拾取器6组装了把发光元件照射的激光聚集在CD3的记录面上的物镜16,可移动地保持于安装在拾取器底座7上的保持轴17上。光拾取器6借助于公知的移动机构而在CD3的径方向即保持轴17的轴方向(图3中的A方向)移动。
转盘9安装在主轴马达8的旋转轴上。在转盘9的上面上安装了防止CD3重放时的CD3的滑动的防滑片材18。在转盘9上形成了用于保持CD3的卡紧芯部9a。在卡紧芯部9a上形成了供夹持器25的接合凸部25d插入的接合孔9b。在卡紧芯部9a的内部埋入了磁铁19。
在壳体4的内部设置了用于使往复移动机构10旋转的滑动件20。滑动件20设置成可在左右方向滑动,详细情况后述,往复移动机构10按照滑动件20的滑动而旋转。
在盘托盘5的下面上,立着设置了对滑动件20的第1滑动件凸起20i进行引导的第1引导肋条5c和对第2滑动件凸起20j进行引导的第2引导肋条5d。各引导肋条5c、5d分别立着设置了2条,各凸起20i、20j会进入2条肋条之间。这样,盘托盘5在前后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移动的话,各凸起20i、20j就由引导肋条5c、5d在左右方向引导,滑动件20在左右方向滑动。
在拾取器底座7上用螺钉22安装了4个减振器21。后面侧(图3中的上侧)的2个螺钉22通过减振器21而拧紧在壳体4内部的安装部上,拾取器底座7安装成以这2个螺钉22为中心,在图5中B方向可旋转。
前面侧(图3中的下侧)的2个螺钉22通过减振器21而安装在升降器23上。即,在拾取器底座7上安装了升降器23。
在升降器23的前面上,形成了向滑动件20的第1凸轮孔20a插入的第1升降器凸起23a和向第2凸轮孔20d插入的第2升降器凸起23b。在升降器23的左右侧面上形成了旋转轴23c,升降器23以旋转轴23c为中心,在图5中B方向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4上。另外,旋转轴23c在图3及图5中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不受限制,拾取器底座7以图5中的上侧的螺钉22为中心而旋转时,旋转轴23c在图5中的上下方向移动。这样,升降器23旋转的话,拾取器底座7就以后面侧(图3中的上侧)的2个螺钉22为中心,在图5中B方向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拾取器底座7及升降器23的往复移动机构10按照滑动件20的滑动而在躲避位置(参照图4及图5)和重放位置(参照图11)之间旋转。另外,也可以不与升降器23一体地形成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而是代替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在升降器23上安装作为另外的部件的升降器销。
在上罩4a上形成了2级台阶状的罩凹部4c,在罩凹部4c的底面上,形成了用于插入夹持器25的本体部25a的插入孔4d。夹持器25是在CD3重放时以与CD3抵接的状态旋转的东西,具有本体部25a和凸缘部25b。本体部25a以比插入孔4d小的直径形成,凸缘部25b以比插入孔4d大的直径形成。在本体部25a的底面上形成了供卡紧芯部9a的上部插入的插入凹部25c,在插入凹部25c上立着设置了向接合孔9b插入的接合凸部25d。在本体部25a上安装了铁板26,该铁板26由在卡紧芯部9a的内部埋入的磁铁19的磁力吸附。这样,夹持器25被卡紧芯部9a保持,CD3被夹持在转盘9和夹持器25之间。另外,在上罩4a上粘贴了遮盖罩凹部4c的片材(未图示),夹持器25不会从上罩4a上掉下去。还有,在图1及图2中,省略了罩凹部4c的图示。
如图4及图6所示,在滑动件20上形成了供升降器23的第1升降器凸起23a插入的第1凸轮孔20a、第1变形部20b、使第1变形部20b的变形变得容易的第1放出孔20c、供第2升降器凸起23b插入的第2凸轮孔20d、第2变形部20e、使第2变形部20e的变形变得容易的第2放出孔20f。
第1变形部20b可按与第1凸轮孔20a的上壁面20g的间隙(第1凸轮孔20a的宽度)变得比第1升降器凸起23a小的小形状(参照图4及图9)和与上壁面20g的间隙变得与第1升降器凸起23a大致相同而第1升降器凸起23a可通过的大型状(参照图10)来变形,按具有向小形状变形的弹性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1变形部20b赋能而使其向小形状变形的赋能装置由第1变形部20b所具有的弹性构成。
第2变形部20e,与第1变形部20b同样,按与第2凸轮孔20d的上壁面20h的间隙(第2凸轮孔20d的宽度)变得比第2升降器凸起23b小的小形状(参照图4及图9)和与上壁面20h的间隙变得与第2升降器凸起23b大致相同而第2升降器凸起23b可通过的大型状(参照图10)来变形,按具有向小形状变形的弹性的方式形成。第1、第2变形部20b、20e形成于在往复移动机构10即将上升到重放位置之前时,与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抵接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2变形部20e赋能而使其向小形状变形的赋能装置由第2变形部20e所具有的弹性构成。另外,也可以代替第1、第2变形部20b、20e所具有的弹性而设置卷簧等弹簧部件,由卷簧对第1、第2变形部20b、20e而使其向小形状变形。还有,第1、第2变形部20b、20e的形状可以按照对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施加的负荷的设定量而适当地变更。
在滑动件20的上面上,立着设置了由盘托盘5的第1引导肋条5c引导的第1滑动件凸起20i和由第2引导肋条5d引导的第2滑动件凸起20j。在滑动件20的前面上形成了滑动件齿轮20k。
盘托盘5位于露出位置(参照图3)时,第2滑动件凸起20j由第2引导肋条5d引导,使滑动件20位于左滑动位置(参照图4)。滑动件20位于左滑动位置时,使往复移动机构10位于躲避位置。
盘托盘5从露出位置(参照图2及图3)向存放位置(参照图1)移动的话,第2滑动件凸起20j就由第2引导肋条5d引导,使滑动件20从左滑动位置向右方滑动。
如图3及图4所示,滑动件齿轮20k与在壳体4内部可旋转地设置的半圆状的半圆齿轮29啮合。半圆齿轮29在滑动件20位于从左滑动位置(参照图4)到齿轮啮合位置(参照图7)之间时,只与滑动件齿轮20k啮合。滑动件20从左滑动位置滑动到齿轮啮合位置,半圆齿轮29旋转的话,半圆齿轮29就与托盘移动机构30的第3级齿轮31c啮合。半圆齿轮29在滑动件20于齿轮啮合位置和右滑动位置(参照图11)之间滑动时,与第3级齿轮31c啮合。
如图7及图8所示,在壳体4内部设置了使盘托盘5移动的托盘移动机构30。托盘移动机构30具备托盘用齿轮31、中继滑轮32、皮带33、马达滑轮34、马达35,托盘用齿轮31、中继滑轮32可旋转地安装在未图示的支轴上。托盘用齿轮31由3级齿轮构成,从图8中的最上级按顺序为第1级齿轮31a、第2级齿轮31b、第3级齿轮31c。第1级齿轮31a与在盘托盘5上形成的托盘齿轮5e啮合。另外,在图8中,为避免附图杂乱,省略了皮带33、马达滑轮34、马达35的图示。
在中继滑轮32上形成了中继齿轮32a,中继齿轮32a与第2级齿轮31b啮合。中继滑轮32与半圆齿轮29设置在同心圆上。马达滑轮34安装在马达35的马达轴上,在中继滑轮32和马达滑轮34上卷挂了皮带33。马达35与控制部15连接,由控制部15控制驱动。控制部15在开闭开关14被操作了时驱动马达35。
马达35进行驱动而马达滑轮34旋转的话,通过皮带33,中继滑轮32就会旋转,与中继齿轮32a啮合的托盘用齿轮31就会旋转。然后,借助于托盘用齿轮31的旋转,盘托盘5就会在前后方向(图7中的上下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马达滑轮34在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驱动马达35的话,盘托盘5就从露出位置向存放位置移动,按马达滑轮34在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驱动马达35的话,盘托盘5就从存放位置向露出位置移动。
盘托盘5位于露出位置(参照图3)时,开闭开关14被操作的话,控制部15就按马达滑轮34在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驱动马达35。借助于该马达35的驱动,盘托盘5向存放位置移动。
在盘托盘5即将移动到存放位置之前,滑动件20由盘托盘5的第1、第2引导肋条5c、5d引导,滑动到半圆齿轮29与第3级齿轮31c啮合的齿轮啮合位置。滑动件20移动到齿轮啮合位置的话,托盘齿轮5e就从与第1级齿轮31a的啮合脱开。半圆齿轮29与第3级齿轮31c啮合的话,借助于马达35的驱动,通过马达滑轮34、皮带33、中继滑轮32、托盘用齿轮31、半圆齿轮29,滑动件20就会向右方滑动。滑动件20从齿轮啮合位置向右方滑动的话,第1滑动件凸起20i就与第1引导肋条5c抵接,借助于该滑动件20向右方滑动的力,盘托盘5向后方(图7中的上方)移动到存放位置。
滑动件20在齿轮啮合位置(参照图7及图8)和右滑动位置(参照图11)之间滑动时,借助于马达35的驱动而滑动,在齿轮啮合位置与左滑动位置(参照图3及图4)之间滑动时,借助于盘托盘5的各引导肋条5c、5d而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马达35,借助于马达35的旋转而使滑动件20滑动的滑动机构由托盘移动机构30构成。
在使盘托盘5从存放位置向露出位置移动时,按马达滑轮34在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驱动马达35,使滑动件20向左方滑动。滑动件20向左方滑动到齿轮啮合位置的话,第1滑动件凸起20i就与第1引导肋条5c抵接,借助于该滑动件20向左方滑动的力,盘托盘5向前方(图7中的下方)移动,托盘齿轮5e与第1级齿轮31a啮合,并且半圆齿轮29从与第3级齿轮31c的啮合脱开。然后,借助于马达35的驱动,盘托盘5移动到露出位置。
如图9所示,借助于马达35的驱动,滑动件20从齿轮啮合位置(参照图8)向右滑动位置滑动的话,升降器23的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就由第1、第2凸轮孔20a、20d引导,使升降器23以旋转轴23c为中心,在图5中C方向旋转。
升降器23旋转的话,与其对应,就使往复移动机构10在图5中C方向向重放位置旋转。即,滑动件20向右滑动位置滑动的话,升降器23的第1升降器凸起23a就由第1凸轮孔20a引导,使往复移动机构10向重放位置旋转。
第1升降器凸起23a被引导到第1凸轮孔20a的上壁面20g和第1变形部20b之间的话,因为第1凸轮孔20a的宽度比第1升降器凸起23a的直径小,所以在通过该部分时,一边使第1变形部20b变形一边使升降器23旋转。
如图10所示,使第1变形部20b变形的话,就靠第1变形部20b的弹性向第1升降器凸起23a施加负荷。向第1升降器凸起23a施加负荷的话,升降器23的旋转速度就会降低,与其相伴的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就会降低。即,在由第1变形部20b向第1升降器凸起23a施加负荷的期间,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会降低。
同样,第2升降器凸起23b被引导到第2凸轮孔20d的上壁面20h和第2变形部20e之间的话,因为第2凸轮孔20d的宽度比第2升降器凸起23b的直径小,所以在通过该部分时,一边使第2变形部20e变形一边使升降器23旋转,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就会降低。
如图11所示,滑动件20滑动到右滑动位置的话,就使往复移动机构10旋转到重放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往复移动机构10升降的升降装置具备托盘移动机构30、盘托盘5的第1、第2引导肋条5c、5d、滑动件20、升降器23的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半圆齿轮29而构成。
往复移动机构10旋转到重放位置的话,卡紧芯部9a就向CD3盘孔3a插入。再有,卡紧芯部9a的上部向夹持器25的插入凹部25c插入,并且夹持器25的接合凸部25d向卡紧芯部9a的接合孔9b插入。在该状态下,其上安装了铁板26的夹持器25由卡紧芯部9a的磁铁19的磁力吸附保持,夹持器25的下面与CD3的上面抵接。这样,CD3就成为被夹持在转盘9和夹持器25之间的状态,CD3在上下方向被定位。此时,会产生卡紧芯部9a和夹持器25接触的声音,即所谓装卡声。然后,在CD3重放时,主轴马达8旋转的话,CD3、转盘9、夹持器25就会一同旋转。
以下说明按上述方式构成的光盘装置2的作用。为重放CD3,首先,在盘托盘5上装载CD3。其次,操作开闭开关14而使盘托盘5从露出位置(参照图2及图3)向存放位置(参照图1)移动。开闭开关14被操作的话,控制部15就使马达35旋转。
借助于马达35的旋转,盘托盘5从露出位置向存放位置移动的话,滑动件20的第1滑动件凸起20i就由第1引导肋条5c引导,第2滑动件凸起20j由第2引导肋条5d引导,使滑动件20从左滑动位置向右方滑动。
盘托盘5向存放位置移动的话,滑动件20就借助于马达35的驱动而向右滑动位置滑动,借助于该滑动件20的滑动,往复移动机构10从躲避位置旋转到重放位置。
滑动件20向右滑动位置滑动,往复移动机构10即将旋转到重放位置之前的话,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就与第1、第2变形部20b、20e抵接。通过该该接而向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施加负荷。在向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施加负荷的期间,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会降低。
然后,往复移动机构10旋转到重放位置的话,其上安装了铁板26的夹持器25就由卡紧芯部9a的磁铁19的磁力保持,CD3被夹持在转盘9和夹持器25之间。
这样,在往复移动机构10即将旋转到重放位置之前时,使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降低,所以与以一定的旋转速度使往复移动机构10旋转到重放位置的类型的光盘装置相比,能使卡紧芯部9a与夹持器25接触时的速度降低。这样就能减小卡紧芯部9a与夹持器25接触时产生的装卡声。
还有,由滑动件20上形成的第1、第2变形部20b、20e向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施加负荷,使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降低,所以与由时间的定时使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降低的东西相比,能以简单的构成容易地减小装卡声。再有,在由时间定时使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降低的东西中,盘托盘5由操作者从露出位置向存放位置按压了时,在使旋转速度降低之前往复移动机构10就会旋转到重放位置,这是存在的问题,而在本发明中,能在盘托盘5由操作者从露出位置向存放位置按压了时,确实使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降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滑动件20上形成了第1、第2凸轮孔20a、20d,不过,滑动件20上形成的凸轮孔的数量可以适当地变更,与此对应,变形部及升降器凸起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1、第2变形部20b、20e的变形变得容易,形成了第1、第2放出孔20c、20f,不过,也可以只形成第1、第2变形部20b、20e,而不形成第1、第2放出孔20c、20f。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滑动件20一体地形成了第1、第2变形部20b、20e,不过,如图12所示,也可以代替第1、第2变形部20b、20e而把板簧(变形部件)40安装在滑动件20上,如图12(A)所示,把板簧40的一端40a安装在滑动件20上,把另一端40b置于自由状态。还有,按板簧40可变形的形状形成第1、第2放出孔20c、20f。如图12(B)所示,在由板簧40向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施加负荷的期间,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会降低,所以能减小卡紧芯部9a与夹持器25接触时产生的装卡声。再有,也可以不设置板簧40,而是与滑动件20一体地形成板簧40的形状作为变形片。
还有,如图13所示,也可以代替第1、第2变形部20b、20e而把扭簧(变形部件)42安装在滑动件20上,如图13(A)所示,把扭簧的圆圈的本体部42a安装在滑动件20上,使第1臂部42b与滑动件20抵接,把第2臂部42c置于自由状态。还有,按扭簧42可变形的形状形成第1、第2放出孔20c、20f。如图13(B)所示,在由第2臂部42c向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施加负荷的期间,使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降低,所以能减小卡紧芯部9a与夹持器25接触时产生的装卡声。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卡紧芯部9a的磁铁19保持夹持器25的铁板26,从而在转盘9和夹持器25之间夹持CD3,不过,在转盘9和夹持器25之间夹持CD3的方法可以适当地变更,也可以不使用磁铁19及铁板26,而是靠夹持器25的自重来夹持CD3,在该场合,本发明也有效。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托盘用齿轮31、中继滑轮32、皮带33、马达滑轮34、马达35而构成了托盘移动机构30,不过,齿轮、滑轮等的个数可以适当地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靠滑动件20的滑动使往复移动机构10升降,不过并不受此限定,也可以由齿轮机构、链接机构等使往复移动机构10升降。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个人计算机中组装的光盘装置2实施了本发明,不过,对于笔记本计算机中内置的薄型类型的光盘装置也可以实施本发明,再有,对于CD播放器、DVD播放器等各种播放器也可以实施本发明。
图14表示其他实施方式。对与图1~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东西同样的构成部件付以同一符号,简化其详细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代替第1、第2变形部20b、20e而设置了旋转杆45。旋转杆45以轴部45a为中心而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4的内部,由卷簧46向初始位置(参照图14(A))赋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按从滑动件20的前面突出的长度形成,旋转杆45与从滑动件20的前面突出的部分抵接。
在下罩4b上,对卷簧46所导致的旋转杆45的旋转进行限制的限制片4e和其上安装卷簧46的一端的安装片4f各形成了2个。旋转杆45,以轴部45a为中心,形成了其上安装卷簧46的另一端的安装部45b和与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抵接的抵接部45c。安装部45b与限制片4e抵接,从而限制旋转杆45的旋转。抵接部45c按可弹性变形的形状形成。旋转杆45及卷簧46各设置了2个,安装在滑动件20的前方。
在滑动件20上形成了在向右滑动位置滑动了时,与抵接部45c抵接,使旋转杆45反抗卷簧46的赋能而旋转的抵接凸部20L。如图14(B)所示,滑动件20向右滑动位置滑动,往复移动机构10即将旋转到重放位置之前的话,抵接凸部20L就与抵接部45c抵接,旋转杆45反抗卷簧46的赋能而旋转。然后,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与抵接部45c抵接,通过该该接而向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施加负荷。在向第1、第2升降器凸起23a、23b施加负荷的期间,往复移动机构10的旋转速度会降低。

Claims (5)

1.一种光盘装置,由升降装置使具有使光盘旋转的主轴马达的往复移动机构在进行上述光盘的重放的重放位置和从上述重放位置向下方躲避了的躲避位置之间升降,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上述主轴马达上设置的,保持上述光盘的转盘;
在上述往复移动机构上升到上述重放位置时在与上述转盘之间夹持上述光盘的夹持器;以及
在上述往复移动机构即将上升到上述重放位置之前时,向上述往复移动机构施加负荷而使该往复移动机构的上升速度降低的负荷施加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升降装置具备:
设置成可滑动的滑动件;
在上述往复移动机构上设置的凸起部;以及
在上述滑动件上设置的,其上贯通上述凸起部,并且按照上述滑动件的滑动来引导上述凸起部而使上述往复移动机构升降的升降凸轮孔,
上述负荷施加装置具备:
在上述滑动件上设置的,可按使上述升降凸轮孔的宽度小于上述凸起部的小形状和使上述升降凸轮孔的宽度与上述凸起部大致相同而上述凸起部可通过的大型状来变形的变形部;以及
对上述变形部赋能而使其向上述小形状变形的赋能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变形部设置在上述往复移动机构即将上升到上述重放位置之前时上述凸起部通过的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变形部与上述滑动件一体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变形部由与上述滑动件分开设置的安装在上述滑动件上的变形部件构成。
CN2008100885048A 2007-06-06 2008-03-26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05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0662 2007-06-06
JP2007150662 2007-06-06
JP2007150662A JP2008305480A (ja) 2007-06-06 2007-06-06 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0578A true CN101320578A (zh) 2008-12-10
CN101320578B CN101320578B (zh) 2010-10-27

Family

ID=40180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850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0578B (zh) 2007-06-06 2008-03-26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305480A (zh)
CN (1) CN1013205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2899A (zh) * 2019-01-10 2021-08-17 先锋数码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9527A (ja) * 2007-11-28 2009-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4009B2 (ja) * 1991-07-08 1999-05-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H10283756A (ja) * 1997-04-09 1998-10-23 Toshiba Corp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2405292Y (zh) * 1999-11-08 2000-11-08 声宝股份有限公司 光碟机送片机构
JP2003091969A (ja) * 2001-09-20 2003-03-28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928410B2 (ja) * 2001-11-07 2007-06-1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用スライドカム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ディスク装置
KR100434507B1 (ko) * 2002-07-04 2004-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소음을 저감시키기 위한 디스크 드라이브
JP2004334960A (ja) * 2003-05-06 2004-1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093118B2 (ja) * 2003-06-02 2008-06-04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448710B2 (ja) * 2004-02-19 2010-04-1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移動調整装置、その方法、および、搬送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2899A (zh) * 2019-01-10 2021-08-17 先锋数码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JPWO2020144819A1 (ja) * 2019-01-10 2021-11-11 パイオニアデジタルデザインアンド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7068503B2 (ja) 2019-01-10 2022-05-16 パイオニアデジタルデザインアンド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13272899B (zh) * 2019-01-10 2023-03-10 先锋数码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305480A (ja) 2008-12-18
CN101320578B (zh) 201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08948B1 (en) Changer-type disk device
CN101320578B (zh) 光盘装置
JP2005228465A (ja) 光ディスクプレイヤ
CN100485798C (zh) 盘驱动器
JP3088248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01331550B (zh) 吸入式光盘装置
US8056097B2 (en) Disk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KR100461296B1 (ko)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 로딩장치
JPH06259869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874557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イヤ
JP3536690B2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3620355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00423110C (zh) 光盘装置
JP3645097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3821134B2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4340909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KR100258058B1 (ko) 복수매 디스크 재생장치
JP3565029B2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4340910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H104056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023271A (ja)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3821135B2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H06259870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196856B2 (ja) 振動騒音対策装置
JP2006012340A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