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1190A - 插入辅助具 - Google Patents
插入辅助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01190A CN101301190A CNA2008100962792A CN200810096279A CN101301190A CN 101301190 A CN101301190 A CN 101301190A CN A2008100962792 A CNA2008100962792 A CN A2008100962792A CN 200810096279 A CN200810096279 A CN 200810096279A CN 101301190 A CN101301190 A CN 1013011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face
- sacculus
- assisted tool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82—Ballo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5—Oversleeves mounted on the endoscope prior to inser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入辅助具,由具有前端面、基端面和外周面的多腔管构成,该多腔管是由插通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插通路和与插通路分开形成的流体的管路从前端面至基端面贯通而形成,以与管路连通的方式在外周面形成开口,管路在比开口靠近前端面侧的位置被堵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辅助具,特别涉及辅助观察小肠或大肠等的内窥镜向体内插入的医疗用插入辅助具。另外,涉及内窥镜插入部被插入的同时在前端外周部具备球囊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具。
背景技术
小肠或大肠等深部消化管复杂地弯曲,单单只是推进内窥镜插入部,力量难以传至插入部前端,难以向深部插入。为此,公开了使内窥镜插入部插通在筒状插入辅助具(也称套管或滑管)而插入体内的方法。根据该方法,插入部被插入辅助具引导,所以可防止插入部过于弯曲或挠曲,可将插入部插入至消化管深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248794号)。
在日本特开2002-301019号记载有在内窥镜插入部前端部设置第1球囊的同时,在插入辅助具前端部设置第2球囊的内窥镜装置。根据该内窥镜装置,通过使第1球囊或第2球囊膨胀,可将插入部或插入辅助具固定在消化管,通过反复球囊的膨胀和收缩的同时交替插入插入部和插入辅助具,可将插入部插入至消化管的深部。
在这种插入辅助具中,已知的是在插入辅助具中形成流体的管路。尤其,在插入辅助具的外周面形成有开口部的流体管路,只要在外周面形成有从基端侧连通至开口部的通路即可,其前端侧的管路则不需要。由此可知,例如日本特开2002-301019号,在插入辅助具的外周面粘贴具有从前侧到开口部为止的长度的流体管路(第2球囊用的空气供给管24)。专利文献2的空气供给管56也为同样的结构。而且,日本特许第3804068号的抽气用空气管82是将与插入辅助具分开的管从后方粘贴在外表面,还是与插入辅助具自身形成为一体,对该详细结构没有公开。虽然日本特许第3804068号的抽气用空气管88为与插入辅助具自身形成为一体的结构,但被形成为贯通到插入辅助具的前端,因在外周面没有开口部,所以不必堵塞前端侧。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2-301019号的空气供给管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在成为内窥镜插入部的引导部的管本体的外表面粘贴细径管而形成空气插通管路,但此时插入辅助具整体的刚性变高,插入辅助具变得难以弯曲,从而向体内的插入及内窥镜插入部的引导变难。
而且,在组合日本特许第3804068号的抽气用空气管82、88的结构考虑时,在插入辅助具一体形成流体管路,也可考虑作为从基端侧连通至外表面的开口部的通路,但此时,流体管路从基端侧连通到开口部的位置,是在开口部的位置向外周面的方向弯曲形成的结构。从而,必须在中途弯曲形成管路,因此,需要复杂的加工。
日本特开2002-301019号的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例如使第2球囊膨胀并紧贴在肠壁,然后进行将套管向拔去方向移动的操作时,有时无法顺畅地移动套管。即,通过套管的上述操作,对于第2球囊,起因于向积存在套管基端部侧的空气(积存在套管和肠壁的间隙的空气)施加压缩,通过由此产生的气压,给套管的拔去动作带来障碍。
对此,日本特许第3804068号所公开的插入辅助具,在插入辅助具的第2球囊安装位置的基端部侧具备通气孔,通过与插入辅助具的插通路另外形成的空气插通管路而使该通气孔在插入辅助具的基端部开口。
根据该插入辅助具,若以使插入辅助具的第2球囊膨胀的状态拔去操作插入辅助具,则积存在插入辅助具和肠壁的间隙的空气,从插入辅助具的通气孔流入,通过插入辅助具向体外排气,因此,在插入辅助具的拔去操作时,气压不作用于插入辅助具。由此,可顺畅地进行插入辅助具的拔去操作。
然而,在具备上述通气孔的日本特许第3804068号的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具中,也有积存在插入辅助具和肠壁的间隙的空气无法顺畅地从上述通气孔排气至体外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良好、加工简单的插入辅助具。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插入辅助具,其在具备通气孔的插入辅助具中,能够将积存在插入辅助具和肠壁之间的间隙的空气、液体从作为通气孔的开口部可靠地排出体外。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由以下方式达成。
(1)一种插入辅助具,由具有前端面、基端面和外周面的多腔管形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腔管具有:
插通路,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和
流体的管路,其与该插通路分开设置,沿所述插通路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
其中,在所述多腔管形成有所述外周面和所述管路连通的开口,
所述管路在比形成开口的位置靠近所述前端侧的位置被堵塞。
(2)一种插入辅助具,由具有前端面、基端面和外周面的多腔管形成,并包括安装在所述多腔管的前端部外周的球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腔管具有:
插通路,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和
流体的管路,其与该插通路分开设置,沿所述插通路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
其中,在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球囊的配设位置形成有开口,使得所述多腔管的所述外周面和所述管路连通,
所述流体的管路在比形成开口的位置靠近所述前端侧的位置被堵塞。
(3)一种插入辅助具,由具有前端面、基端面和外周面的多腔管形成,并包括安装在所述多腔管的前端部外周的球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腔管具有:
插通路,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和
流体的管路,其与该插通路分开设置,沿所述插通路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
在所述外周面的比所述球囊的配设位置靠近所述基端面侧的位置形成有开口,使得所述多腔管的所述外周面和所述管路连通,
所述流体的管路在比形成开口的位置靠近所述前端侧的位置被堵塞。
(4)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通过从外侧挤压及热处理所述多腔管的管路而进行所述管路的堵塞。
(5)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堵塞所述管路的位置为固定所述球囊的端部的固定位置。
(6)根据上述(5)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面的堵塞所述管路的位置具有凹部,该凹部为固定所述球囊的端部的固定位置。
(7)根据上述(3)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堵塞所述管路的位置在比所述球囊的配设位置靠近基端面侧的位置。
(8)根据上述(3)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具有其长方向沿所述管路的轴向的长孔状的形状。
(9)根据上述(8)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沿所述管路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
(10)根据上述(8)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开口面积形成得比垂直于该管路的轴向的截面面积大。
(11)根据上述(8)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边缘被倒角加工。
根据上述(1)~(3)的方式,由于使用了插通路和管路被一体形成的多腔管,因此,与粘贴不同的管时相比,可提高插入辅助具整体的可挠性,还可以提高插拔内窥镜插入部时的操作性或将插入辅助具插拔于体内时的操作性。
根据上述(1)~(3)的方式,通过在多腔管形成开口并堵塞该开口的前端侧的管路,可以简单地制造插入辅助具。
根据上述(4)的方式,由于通过从外侧挤压及热处理多腔管的管路而堵塞管路,所以,可以在任意位置容易堵塞管路,例如,可以在开口附近堵塞管路。
而且,根据上述(4)的方式,由于从外侧挤压及热处理而堵塞管路,所以,可以在堵塞位置形成凹部,例如可以作为配设球囊的位置的指标。进而,当将凹部作为球囊端部的固定位置时,球囊端部的固定变强固,可以防止球囊的脱落或偏离等。
根据上述(5)及(6)的方式,由于将管路的堵塞位置作为球囊端部的固定位置,所以,管路的堵塞部分成为球囊端部的固定位置的指标,可以将球囊的端部正确地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而且,根据上述(5)及(6)的方式,可以同时进行管路的堵塞加工和球囊端部的固定位置的指标的加工。
根据上述(7)的方式,由于是在比球囊的配设位置靠近基端面侧的位置堵塞通气用的管路,所以,可以使管路在开口附近堵塞,并可以防止从开口浸入的体液等进入球囊配设位置的管路内。
根据上述(8)的方式,将作为通气孔的开口部形成为其长方向沿流体管路的轴向的长孔状。
在日本特许第3804068号的插入辅助具中,积存在插入辅助具和肠壁之间的间隙的空气不能从通气孔顺畅地排出是因为通气孔被肠壁堵塞。于是,探求通气孔被肠壁堵塞的根本原因的结果是,发现日本特许第3804068号的通气孔为正圆,该形状成为发生上述不良情况的根本原因。
根据上述(8)的方式,体壁贴在开孔部时,由于开孔部被形成为长孔状,所以,比起正圆的开孔部,难以阻塞开孔部整体。由此,可维持开孔部的排出功能,所以,能够可靠地将积存在插入辅助具和肠壁的间隙的空气、液体从开孔部排出至体外。
根据上述(9)的方式,在多个开口部中,即使体壁贴在任意开口部并封闭开口部,也可将空气、流体从没有被封闭的剩余开口部排出至体外。
根据上述(10)的方式,由于将开口部的开孔面积形成为比垂直于流体流路的轴向的上述管路的截面面积还大,因此,可提高空气、液体的排出效率。
根据上述(11)的方式,由于倒角加工了开孔部的边缘,因此,开孔部不会挂在体壁上,插入辅助具对于体壁的插拔性得以提高。由此,可缓和由开孔部挂住体壁而引起的患者的痛苦。另外,开孔部的边缘是指,插入辅助具的外表面侧的边缘,将至少大致正交于插入辅助具的插拔方向的边缘倒角加工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使用插通路和管路被一体形成的多腔管的同时,将该多腔管的管路在比开口靠近前端部侧的位置进行堵塞,所以,不但可以简单进行插入辅助具的加工,而且提高插入辅助具整体的可挠性,还可以提高插拔内窥镜插入部时的操作性和向体内插拔插入辅助具时的操作性。
另外,在其他方式中,由于将作为通气孔的开口部形成为其长方向沿插入辅助具的轴向的长孔状,开孔部整体比正圆的开孔部难以被堵塞,由此,可维持开孔部的排出功能,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积存在插入辅助具和肠壁的间隙的空气、液体从开孔部排出至体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表示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插入辅助具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管本体的前端侧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管本体的前端侧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管本体的前端侧的纵截面图。
图7是沿图3的7-7线的管本体的截面图。
图8是说明插入辅助具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插入辅助具的拔去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比较对于管路截面面积的开孔部截面面积的大小的说明图。
图11是开孔部的要部放大截面图。
图12A及B是表示开孔部的加工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中:
10-内窥镜,12-插入部,14-便携式操作部,60-插入辅助具,62-握持部,64-管本体,66-球囊,70-插通路,72-管路,74-管路,80-开口,82-凹部,84-凹部,9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入辅助具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入辅助具的内窥镜装置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主要由内窥镜10、插入辅助具60及球囊控制装置100构成。
内窥镜10具备便携式操作部14和连接设置在该便携式操作部14且插入体内的插入部12。在便携式操作部14连接有通用电缆16,该通用电缆16的前端设有LG连接器18。LG连接器18拆卸自如地连接在光源装置20上,由此,照明光被送至下述的照明光学系统54(参照图2)。另外,LG连接器18通过电缆22连接有电连接器24,该电连接器24拆卸自如地连接在处理器26。
在便携式操作部14,并列设置有送气·送水按钮28、吸引按钮30、快门按钮32以及功能转换按钮34,同时设有一对弯角钮36、36。
插入部12从便携式操作部14侧依次由柔性部40、弯曲部42及前端部44构成,弯曲部42通过转动便携式操作部14的弯角钮36、36而被远距离弯曲操作。由此,可将前端部44朝向所期望的方向。
如图2所示,在前端部44的前端面45,设有观察光学系统52、照明光学系统54、54、送气·送水喷嘴56、钳子口58。观察光学系统52的后方配设有CCD(未图示),在支承该CCD的基板连接有信号电缆(未图示)。信号电缆插通在图1的插入部12、便携式操作部14、通用电缆16等且延设至电连接器24,与处理器26连接。由此,在观察光学系统52捕获的观察像,成像在CCD的受光面并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且,该电信号通过信号电缆输出至处理器26,被转换成映像信号。由此,观察图像显示在连接于处理器26的监视器50。
图2的照明光学系统54、54的后方配设有光导件(未图示)的出射端。该光导件插通在图1的插入部12、便携式操作部14、通用电缆16,入射端LG配设在连接器18内。从而,通过将LG连接器18连接在光源装置20,从光源装置20照射的照明光通过光导件被传送至照明光学系统54、54,从照明光学系统54、54照射至前方。
图2的送气·送水喷嘴56与由图1的送气·送水按钮28操作的阀(未图示)连通,并且该阀与设在LG连接器18的送气·送水连接器48连通。送气·送水连接器48连接有未图示的送气·送水装置,供给空气及水。另外,送气·送水喷嘴56朝观察光学系统52配置。从而,通过操作送气·送水按钮28,可从送气·送水喷嘴56向观察光学系统52喷射空气或水。
图2的钳子口58连通在图1的钳子插入部46。由此,通过从钳子插入部46插入钳子等处置具,可从钳子口58导出该处置具。另外,钳子口58连通在由吸引按钮30操作的阀(未图示),并且该阀连接在LG连接器18的吸引连接器49。从而,在吸引连接器49连接吸引泵51,通过用吸引按钮30操作阀,可从钳子口58吸引病变部等。
另一方面,图1的插入辅助具60主要由握持部62及作为多腔管的管本体64构成。握持部62为手术者握持的部分,由塑料等硬质材料形成为筒状,在该握持部62的前端侧,外嵌固定管本体64。
管本体64由聚氨酯等可挠性材料构成,形成为插通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的近似筒状。管本体64的前端部外周安装有可自由膨胀收缩的球囊66,由球囊控制装置100向该球囊66供给或吸引空气。关于插入辅助具60的细节在以下叙述。
图1的球囊控制装置100为向球囊66供给·吸引空气等流体的装置,主要由装置本体102及遥控用手动开关104构成。
装置本体102前面设有电源开关SW1、停止开关SW2、压力显示部106。压力显示部106为分别显示球囊66的压力值的仪表板,在发生球囊损坏等异常时,在该压力显示部106显示错误软线。
装置本体102前面连接有向球囊66供给·吸引空气的管(或电缆)108。管108和装置本体102的连接部分设有防止逆流单元110。防止逆流单元110通过将气液分离用过滤器组装在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装置本体102上的中空圆盘状箱(未图示)内部而构成,在球囊66损坏时,可由过滤器防止体液等液体流入装置本体102内。
手动开关104设有各种开关。例如,设有与装置本体102侧的停止开关SW2功能相同的停止开关,或指示球囊66的加压/减压的ON/OFF开关,用于保持球囊66的压力的暂停开关等。该手动开关104通过软线112电连接在装置本体102。需要说明的是,虽未示于图1,但手动开关104设有显示球囊66的送气状态或排气状态的显示部。
如上述构成的球囊控制装置100可向球囊66供给空气并使其膨胀,或将其气压控制在一定值而将球囊66保持在膨胀状态,或从球囊66吸引空气使其收缩,或将其气压控制在一定值而将球囊66保持在收缩状态。
球囊控制装置100连接在球囊专用监示器114,可在膨胀、收缩球囊66时,将球囊66的压力值或膨胀·收缩状态显示在球囊专用监示器114。需要说明的是,球囊66的压力值或膨胀·收缩状态也可叠加在内窥镜10的观察图像上而显示于监视器50。
接着,使用图3~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具60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除球囊66的插入辅助具60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管本体64的前端部分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管本体64的前端部分的仰视图。另外,图6是表示包括球囊66的管本体64的前端部分的纵向截面图,图7是沿图3的7-7线的管本体64的截面图。
如图6、图7所示,在管本体64的内部沿管本体64的轴向形成有插通路70、球囊用流体的管路72、通气用管路(流体管路)74。
插通路70是插通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参照图1)的管路,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其内径形成为比插入部12的外径稍微大。插通路70的内周面涂有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亲水性涂材(润滑性涂材),通过向插通路70的内周面(即,管本体64和插入部12的间隙)供给水等润滑剂,可降低管本体64和插入部12之间的摩擦。需要说明的是,润滑剂的供给是由注射器等(未图示)从图3所示的连接器76注入。连接器76连接在细径管78,该管78的前端连接在插通路70的基端。
图6、图7所示的球囊用流体的管路72是用于向球囊66供给·吸引流体(例如空气)的管路,沿轴向一体形成在上述插通路70的管壁内部。另外,球囊用流体的管路72,如图7所示,管本体64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在管本体64的径向短、在周向长的长圆状。从而,可在充分确保管路72的流路面积的同时,抑制管本体64向外侧突出。另外,管路72的截面形状只要是径向短、周向长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与插通路70的内周面平行弯曲的形状。
球囊用流体管路72连通在如图4及图6所示的形成在管本体64的外周面的球囊用开口80。球囊用开口80形成于球囊66的安装位置(具体为后述的凹部82、84的中间位置),通过从该开口80进行空气的供给·吸引而使球囊66膨胀·收缩。
管路72的前端侧,在球囊66的前端部66A的固定位置及比固定位置还位于前端侧的位置堵塞。另外,管路72的基端侧,在管本体64的基端位置连接在细径的管88(参照图3)。管88的前端设有连接器86,通过将该连接器86连接在图1的管108,球囊用流体的管路72连接在球囊控制装置100。从而,通过用球囊控制装置100供给·吸引空气,可使球囊66膨胀、收缩。
图6、图7所示的通气用管路74,夹着插通路70设在球囊用流体的管路72的相反侧,并沿轴向形成在插通路70的管壁内。该通气用管路74与球囊用流体的管路72同样,在图7所示的截面形状中,形成为径向短、周向长的长圆状。从而,可在充分确保管路74的流路面积的同时,抑制管本体64向外侧突出的量。另外,管路74的截面形状只要是径向短、周向长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为与插通路70的内周面平行弯曲的形状。
通气用管路74,通过形成在管本体64的外周面的通气用开口90、90、90与外部连通。通气用开口90、90、90以一定间隔形成在比球囊66的安装位置还位于基端侧的位置。各开口90的开口面积如图11所示,形成为与管路74的截面积相同或比其还大,只用1个开口90也可进行充分的通气。
如图6所示,管路74的前端侧在球囊66的基端部66B的固定位置被堵塞。另一方面,管路74的基端侧在管本体64的基端位置连接在细径的管98(参照图3),管路74通过设在该管98前端的连接器96连通在外部。由此,通气用开口90通过管路74及连接器96连通在外部,确保与外部的通气。
另外,如图1所示,若将管98连接在水槽116,则可将通过管路74从开口90流入的液体118从管98存至水槽116,并且,若将吸引泵120连接在水槽116,则可强制地吸引液体118、空气。
如图4~图6所示,在管本体64的外周面,在球囊66的安装位置,以规定间隔形成有两处凹部82、84。前端侧的凹部82环绕管本体64的外周面一周而形成。另一方面,基端侧的凹部84如图4所示,除球囊用流体的管路72周围而形成,且形成为C状。在这些凹部82、84分别固定有图6所示的球囊66的前端部66A、基端部66B。
球囊66形成为中央部分膨胀的近似筒状,其前端部66A以翻面状态被罩在管本体64的凹部82。并且,通过将线92卷绕在球囊66的前端部66A,并在其上面涂敷粘结剂94,球囊66的前端部66A被固定在管本体64。以该状态使球囊66返回至原来的状态,将球囊66的基端部66B被覆在凹部84。并且,通过将线92卷绕在球囊66的基端部66B,并在其上面涂敷粘结剂94,球囊66的基端部66B被固定在管本体64。由此,球囊66的前端部66A、基端部66B分别固定在凹部82、84,此时,由于球囊66的前端部66A、基端部66B被配置在凹部82、84,因此,可抑制固定部分向外侧突出。
如图4~图6所示,管本体64的前端形成有圆锥65,形成为越靠近前端越细。从而,在使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插通于插通路70时,插入部12和管本体64前端的间隙变小,可抑制上述润滑剂漏出在管本体64的前端侧。
如图3所示,在插入辅助具60的基端(即握持部62的基端)设有防止漏出用管63。防止漏出用管63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形成为随着接近插入辅助具60的基端侧(图3的右侧)而变窄的形状,与插入部12的间隙变小,可防止润滑剂的漏出。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连接器76、86、96优选设为改变颜色、大小、形状等而可以识别。由此,不会错误安装各管路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若改变连接器76、86、96的形状,则即使要安装在错误的装置也无法安装,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错误。另外,也可代替连接器76、86、96,改变管78、88、98的长度、颜色等而识别。
上述管本体64通过使用图8所示的模具加工多腔管而制造。图8所示的模具由型芯120和两个压模122、124构成。型芯120的前端部分以与图7的插通路70的内径大致相同尺寸的外径形成,型芯120的外周面形成有圆锥部126。另一方面,压模122、124通过相合构成为筒状,其内周面形成有两个凸部128、130。凸部128环绕一周突出,且凸部130除一部分之外而形成为C状。另外,压模122、124形成有与上述圆锥部126角度相同的圆锥部132。
加工前的多腔管虽省略了图面,但具有前端面、基端面以及外周面,同时,在加工后,以由插通路70、管路72、管路74构成的三个孔贯通前端面和基端面的方式形成于轴向,与轴正交的截面始终相同地形成。首先,型芯120插入该多腔管后,从外侧推压压模122、124。并且,通过由压模122、124推压多腔管的同时将压模122、124加热至规定温度(例如100~110℃),而制造具备上述两个凹部82、84及圆锥65的管本体64。
如此制造的管本体64如图6所示,形成由两个凹部82、84(即,两个堵塞部分)封闭的空间134。空气被封闭在该空间134的内部,比起破坏整个该部分而加工的情况,可获得高柔软性。从而,可提高插入辅助具60向体内的插入操作性或插入部12向插入辅助具60的插通操作性。
而且,在管本体64中,球囊用流体的管路72的堵塞位置(即凹部82)和开口80在轴向上分离,比开口80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形成有半堵塞空间136。因此,当通过管路72供给空气时,可由半堵塞空间136吸收从开口80吹出的空气的压力变动。
更进一步,上述管本体64形成有两个凹部82、84,所以,在固定球囊66的前端部66A、基端部66B时,凹部82、84成为固定位置的指标,可将球囊66的前端部66A、基端部66B可靠地固定在所期望的位置。由此,可防止球囊66的前端部66A、基端部66B的间隔过近或过远,可正确控制球囊66的膨胀率。另外,由于在凹部82、84固定球囊66的前端部66A、基端部66B,所以,凹部82、84作为线92或粘结剂94等固定手段的挂钩部起作用,可牢固地进行球囊66的固定。
接着,对如上述构成的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上述内窥镜装置,首先,以推动式交替插入插入部12和插入辅助具60,根据需要,使球囊66膨胀并将插入辅助具60固定在体内(例如大肠)。然后,向脱去方向移动插入辅助具60并将体内(例如大肠)的管形状单纯化后,将插入部12更进一步地插入到深部。例如,从被检查者的肛门插入插入部12,在插入部12的前端经过S状结肠时,使球囊66膨胀并将插入辅助具60固定在肠管,拉插入辅助具60,将S状结肠弄成大致直线状。然后,将插入部12的前端插入到肠管深部。由此,可将插入部12插入到肠管深部。
在上述操作中,在以使球囊66膨胀的状态使插入辅助具60向拔去方向移动的操作中,如图9所示,积存在管本体64和肠壁之间的空气或液体118,通过管路74从管本体64的通气用开口90、90、90排出至外。从而,在向拔去方向操作插入辅助具60时,可防止积存在管本体64和肠壁122之间的空气、液体118被压缩,可顺利地向拔去方向(图9的箭头A方向)操作插入辅助具60。
另外,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具60将如图7的管路一体形成的多腔管用作管本体64。通过将预先形成有这种管路的多腔管作为管本体64利用,可直接将上述管路作为管路72、74利用,所以,可容易地构成管本体64。
更进一步,开口90、90、90如图9,以规定间隔沿管路74形成三处。由此,开口90、90、90中,即使体壁贴在任意的开口90并封闭该开口90,也可将空气、流体从没有被封闭的剩余开口90可靠地排出至体外。需要说明的是,开口90的个数不限定于三个,只要是两个以上即可。
另外,如图10,以开口90的斜线表示的开口面积A形成为比与管路74的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斜线表示的截面面积B还大。由此,空气、液体118的排出效率得以提高。
另外,实施方式的插入辅助具60的开口90,如图11,其外表面侧的边缘91、91被倒角加工。由此,不存在开口90对于图9所示的肠壁122的挂钩,插入辅助具60对于肠壁122的插拔性提高。另外,可缓和由开口90钩挂在肠壁122而引起的患者的痛苦。需要说明的是,开口90的倒角位置,只要将至少大致正交于插入辅助具60的插拔方向的边缘91、91倒角加工即可。
开口90的加工方法如图12(A)的实线,首先,由超声波切断装置在管本体64加工矩形状开口90。接着,如图12(B),由刀具等切断装置切除大致正交于插拔方向的边缘的直角角部91A、91A。由此,可提供具有被倒角加工的边缘91的开口90。
根据如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由插通路70、管路72、74被一体形成的多腔管构成插入辅助具60的管本体64,因此,与将插通路70、管路72、74以不同的管构成并粘贴时相比,可以提高插入辅助具60整体的可挠性。由此,可以提高插拔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时的操作性和将插入辅助具60插入体内时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管路72、管路74在球囊66的固定位置进行堵塞,但堵塞位置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比开口80或开口90靠近前端侧的位置堵塞。因此,例如也可以与开口80、90相邻接形成。而且,也可以只用管本体64的前端部分堵塞管路72、74。此时,可以在进行管本体64的前端的圆锥加工时,同时进行堵塞加工。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通气用管路72堵塞在球囊66的基端部66B的固定位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只在球囊66的前端部66A的固定位置进行堵塞。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从外侧按压管本体64并进行热处理而堵塞管路72、74,但是,管路72、74的堵塞手段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通过在管路72、74填充粘接剂等而进行堵塞。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只在插入辅助具60安装了球囊66的单球囊内窥镜装置的例子,也可在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安装可自由膨胀收缩的球囊作为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使用。此时,通过反复进行插入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的插入操作、使插入部12侧的球囊膨胀并固定插入部12的固定操作、沿插入部12按压插入辅助具60的按压操作、使球囊66膨胀并握持肠管的握持操作、回拉插入辅助具60的回拉操作,可将插入部12的前端插入到肠管深部。
Claims (11)
1.一种插入辅助具,由具有前端面、基端面和外周面的多腔管形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腔管具有:
插通路,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和
流体的管路,其与该插通路分开设置,沿所述插通路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
其中,在所述多腔管形成有所述外周面和所述管路连通的开口,
所述管路在比形成开口的位置靠近所述前端侧的位置被堵塞。
2.一种插入辅助具,由具有前端面、基端面和外周面的多腔管形成,并包括安装在所述多腔管的前端部外周的球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腔管具有:
插通路,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和
流体的管路,其与该插通路分开设置,沿所述插通路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
其中,在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球囊的配设位置形成有开口,使得所述多腔管的所述外周面和所述管路连通,
所述流体的管路在比形成开口的位置靠近所述前端侧的位置被堵塞。
3.一种插入辅助具,由具有前端面、基端面和外周面的多腔管形成,并包括安装在所述多腔管的前端部外周的球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腔管具有:
插通路,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并插通内窥镜插入部;和
流体的管路,其与该插通路分开设置,沿所述插通路从所述前端面贯通至所述基端面,
在所述外周面的比所述球囊的配设位置靠近所述基端面侧的位置形成有开口,使得所述多腔管的所述外周面和所述管路连通,
所述流体的管路在比形成开口的位置靠近所述前端侧的位置被堵塞。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通过从外侧挤压及热处理所述多腔管的管路而进行所述管路的堵塞。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堵塞所述管路的位置为固定所述球囊的端部的固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面的堵塞所述管路的位置具有凹部,该凹部为固定所述球囊的端部的固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堵塞所述管路的位置在比所述球囊的配设位置靠近基端面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具有其长方向沿所述管路的轴向的长孔状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沿所述管路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开口面积形成得比垂直于该管路的轴向的截面面积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入辅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边缘被倒角加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23832 | 2007-05-08 | ||
JP2007123832A JP2008278966A (ja) | 2007-05-08 | 2007-05-08 | 挿入補助具 |
JP2007123834A JP2008278968A (ja) | 2007-05-08 | 2007-05-08 | 内視鏡用挿入補助具 |
JP2007-123834 | 2007-05-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01190A true CN101301190A (zh) | 2008-11-12 |
CN101301190B CN101301190B (zh) | 2011-04-20 |
Family
ID=396438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628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1191B (zh) | 2007-05-08 | 2008-05-08 | 插入辅助具 |
CN20081009627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1190B (zh) | 2007-05-08 | 2008-05-08 | 插入辅助具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628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1191B (zh) | 2007-05-08 | 2008-05-08 | 插入辅助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080294004A1 (zh) |
EP (2) | EP1989993B1 (zh) |
JP (1) | JP2008278968A (zh) |
CN (2) | CN101301191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34107A (zh) * | 2012-06-01 | 2015-02-04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使用能量的处理器具 |
CN109890452A (zh) * | 2016-06-01 | 2019-06-14 | 微仙美国有限公司 | 改进加强的气囊导管 |
CN111107777A (zh) * | 2017-10-11 | 2020-05-0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外套管 |
CN112218568A (zh) * | 2018-04-26 | 2021-01-12 | 德卡产品有限公司 | 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内窥镜及相关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22443A (ja) | 2007-07-18 | 2009-02-05 | Fujinon Corp | 挿入補助具 |
JP2011200356A (ja) * | 2010-03-25 | 2011-10-13 | Fujifilm Corp |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 |
JP2011200358A (ja) * | 2010-03-25 | 2011-10-13 | Fujifilm Corp |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 |
US9532857B2 (en) * | 2012-09-26 | 2017-01-03 | David R. RONTO | Dental suction tubing |
EP3038668B1 (en) | 2013-08-29 | 2023-12-13 | Motus GI Medical Technologies Ltd. | Colon cleaning system with automatic self-purging features |
KR101523598B1 (ko) * | 2013-11-04 | 2015-05-29 | 최재홍 | 내시경 검사 시 장을 고정하고 단축시키는 기구 및 방법 |
WO2015075721A1 (en) | 2013-11-21 | 2015-05-28 | Motus Gi Medical Technologies Ltd. | Distal front end for coordinated positioning of an endoscope with a suction device |
US9949618B2 (en) | 2013-11-21 | 2018-04-24 | Motus Gi Medical Technologies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between a colonoscope and add-on tubes |
JP6656161B2 (ja) | 2014-04-09 | 2020-03-04 | モータス ジーアイ メディカ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ッド | 前処置不要の結腸鏡検査のための洗浄方法 |
ES2659913T3 (es) * | 2014-06-17 | 2018-03-20 | Motus Gi Medical Technologies Ltd. | Aparato y método para acoplamiento entre un colonoscopio y tubos complementarios |
EP3305229A4 (en) | 2015-06-01 | 2019-02-20 | Olympus Corporation | MEDICAL MANIPULATOR |
WO2020035868A1 (en) | 2018-08-16 | 2020-02-20 | Motus Gi Medical Technologies Ltd. | Integrated endoscope cleansing system |
WO2020153006A1 (ja) * | 2019-01-24 | 2020-07-3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オーバーチューブ |
CN111920366B (zh) * | 2020-06-24 | 2021-10-08 | 海南大学 | 一种含有固定装置的共聚焦内窥镜 |
CN111759266B (zh) * | 2020-07-17 | 2024-02-09 | 周国武 | 一种带有安全球囊的支气管镜 |
CN111759259A (zh) * | 2020-07-17 | 2020-10-13 | 周国武 | 一种外套于支气管镜的封堵球囊导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60153A (en) * | 1969-09-30 | 1976-06-01 | Jane Towne Carey | Apparatus for the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pleural effusions |
DE3640034A1 (de) * | 1986-11-24 | 1988-05-26 | Georg E Prof Dr Med Vogel | Speiseroehrensonde |
JPH0748269Y2 (ja) * | 1989-02-27 | 1995-11-08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消化管用カテーテル |
US5569157A (en) * | 1993-05-07 | 1996-10-29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ndoscope |
JPH07194516A (ja) * | 1993-12-28 | 1995-08-01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 |
US5342303A (en) * | 1993-10-06 | 1994-08-30 |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 Balloon catheters, scopes and related medical devices having non-occluding balloon inflation-deflation apertures |
JPH087868Y2 (ja) * | 1993-12-15 | 1996-03-06 | 富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牽引用バルーンチューブ |
US6270477B1 (en) * | 1996-05-20 | 2001-08-07 | Percusurge, Inc. | Catheter for emboli containment |
JP3798871B2 (ja) * | 1997-03-12 | 2006-07-1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US6616600B2 (en) * | 1998-06-11 | 2003-09-09 | Fritz Pauker | Endoscope shaft |
US6547724B1 (en) * | 1999-05-26 | 2003-04-15 |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 Flexible sleeve slidingly transformable into a large suction sleeve |
US6454702B1 (en) * | 1999-10-14 | 2002-09-24 |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 Endoscope and endoscopic instrument system having reduced backlash when moving the endoscopic instrument within a working channel of the endoscope |
US20020143237A1 (en) * | 2000-10-30 | 2002-10-03 | Katsumi Oneda | Inflatable member for an endoscope sheath |
JP2002301019A (ja) * | 2001-04-09 | 2002-10-15 | Hironori Yamamoto | 内視鏡装置 |
EP1443851A1 (en) * | 2001-10-18 | 2004-08-11 | Atropos Limited | A device to aid advancement of a colonoscope |
JP4142369B2 (ja) * | 2002-08-07 | 2008-09-03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処置システム |
DE10245009B4 (de) * | 2002-09-20 | 2007-09-06 | Karl Storz Gmbh & Co. Kg | Medizinisches Instrument zum Saugen und Spüle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US20040186349A1 (en) * | 2002-12-24 | 2004-09-23 | Usgi Medical Corp.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chieving endoluminal access |
CN101785656B (zh) * | 2003-05-12 | 2012-08-1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 |
US20070088319A1 (en) * | 2003-09-18 | 2007-04-19 | Vison-Sciences, Inc. | Braided minimally invasive channel |
JP3804068B2 (ja) * | 2003-12-22 | 2006-08-02 |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挿入補助具 |
EP2559388B8 (en) * | 2004-04-28 | 2014-03-12 | Bayer Essure Inc. | Endoscopic delivery of medical devices |
JP2006102024A (ja) * | 2004-10-04 | 2006-04-20 | Toray Ind Inc | スリット付き側孔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 |
JP3983264B2 (ja) | 2005-09-27 | 2007-09-26 | 北陸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チップ状電気部品の端子構造 |
JP4340276B2 (ja) | 2005-09-29 | 2009-10-07 | 株式会社ニューマシン | 半導体チップ用吸着ヘッド |
JP2007123833A (ja) | 2005-09-30 | 2007-05-17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 固体酸塩の活性化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大容量キャパシター並びに燃料電池 |
JP4157128B2 (ja) | 2005-11-29 | 2008-09-2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 |
US8225794B2 (en) * | 2006-01-13 | 2012-07-24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Overtube |
JP4885640B2 (ja) * | 2006-08-01 | 2012-02-29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挿入補助具 |
EP2263555B1 (en) * | 2006-12-28 | 2017-03-15 | Olympus Corporation | Gastric therapy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gastric wall |
-
2007
- 2007-05-08 JP JP2007123834A patent/JP2008278968A/ja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
- 2008-05-05 EP EP08008461A patent/EP198999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5-05 EP EP08008462.7A patent/EP198999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5-07 US US12/116,822 patent/US2008029400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5-07 US US12/116,802 patent/US2008028115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5-08 CN CN200810096281XA patent/CN10130119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5-08 CN CN2008100962792A patent/CN10130119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34107A (zh) * | 2012-06-01 | 2015-02-04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使用能量的处理器具 |
CN104334107B (zh) * | 2012-06-01 | 2017-06-13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使用能量的处理器具 |
CN109890452A (zh) * | 2016-06-01 | 2019-06-14 | 微仙美国有限公司 | 改进加强的气囊导管 |
CN109890452B (zh) * | 2016-06-01 | 2021-08-17 | 微仙美国有限公司 | 改进加强的气囊导管 |
CN111107777A (zh) * | 2017-10-11 | 2020-05-0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外套管 |
US11406245B2 (en) | 2017-10-11 | 2022-08-09 | Fujifilm Corporation | Overtube |
CN112218568A (zh) * | 2018-04-26 | 2021-01-12 | 德卡产品有限公司 | 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内窥镜及相关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80294004A1 (en) | 2008-11-27 |
EP1989994B1 (en) | 2014-02-26 |
EP1989993A1 (en) | 2008-11-12 |
CN101301190B (zh) | 2011-04-20 |
CN101301191A (zh) | 2008-11-12 |
US20080281155A1 (en) | 2008-11-13 |
EP1989994A1 (en) | 2008-11-12 |
JP2008278968A (ja) | 2008-11-20 |
EP1989993B1 (en) | 2012-05-30 |
CN101301191B (zh) | 2011-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01190B (zh) | 插入辅助具 | |
CN101347321B (zh) | 插入辅助具及内窥镜装置 | |
CN100453030C (zh) | 内窥镜用外罩、内窥镜、以及内窥镜用球囊的固定方法 | |
US8083670B2 (en) | Endoscope with axially displaceable balloon | |
US5133336A (en) | Disposable liquid supply system for use in an endoscope | |
US7736302B2 (en) | Cap for endoscope | |
CN100459927C (zh) | 内窥镜装置 | |
CN100353904C (zh) | 内窥镜装置 | |
JP5563852B2 (ja) | バルーン付きオーバーチューブ、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
CN102458218A (zh) | 带流体清洁的内窥镜系统 | |
JP5171076B2 (ja) | 内視鏡装置 | |
JP2007014475A (ja) | 内視鏡装置用のバルーン制御装置 | |
JP2011200356A (ja) |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 | |
JP2013090875A (ja) |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洗浄用アダプタ | |
JP2007268147A (ja) | 医療装置 | |
CN102824153A (zh) | 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器具 | |
JP4590192B2 (ja)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
CN103120579A (zh) | 内窥镜系统及流体管路连接结构 | |
JP2011010950A (ja) | 内視鏡用挿入補助具 | |
JP2007330468A (ja) | 内視鏡用カバ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内視鏡装置 | |
JP2008278966A (ja) | 挿入補助具 | |
JP2007260287A (ja) |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 | |
JP2008278967A (ja) | 挿入補助具 | |
JP2005230081A (ja)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
JP2012050854A (ja) | 挿入補助具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